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文篇1

这些移动医疗平台的想法是:通过每天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及时提醒并监督他们每天的用药和饮食,避免引发并发症。这种方式也可以为保险公司进行“控费”,从而激发保险公司为慢性病患者付费的意愿。这种模式在国外有先例,美国个人健康管理移动医疗公司WellDoc通过其打造的糖尿病管家系统帮助保险公司减少长期开支,保险公司愿意为用户支付超过100美元/月的费用,WellDoc则通过保险公司收费盈利。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是件好事,但在中国能否行得通呢?从我国医疗体制来看,相比美国医保和商保的打通,美国商保付费比例已占30%,而在我国,90%的看病人群是医保付费,商保仅占不到5%,与医保是两个独立的体系。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没有利益诉求点,保险公司没有动力来为移动医疗买单。

“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糖尿病保险也只是短期险种,例如大特保为1年,糖尿病患者在1年之内不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或有并发症。因此,短期险种对糖尿病人群并无多大意义。”一位保险相关人士认为,但如果设计为周期长的险种,保险公司会非常谨慎,怕赔不起。糖尿病APP市场或面临洗牌?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持续发酵,慢性疾病管理引进互联网大数据手段已非新鲜事,而在慢病人群中,糖尿病存在发病人群大、控病达标率低等特点,因此有人还认为,糖尿病应是互联网医疗慢病管理中的重点。在第六届肠促胰素论坛中,专家认为,目前运用互联网手段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包括糖尿病在内慢病管理质量和效率,但在今年有很多软件可能因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而“夭折”,另外横向延伸与保险合作,或为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控糖更方便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4.15亿,预计到2040年或达6.42亿,其中在我国,糖尿病发病人群已超过1亿人,但其中仅25.8%患者治疗达标。不过在行业人士看来,由于糖尿病患者人数多、病情延续时间长及医患交流频繁等特点,因此容易成为互联网医疗聚焦的热点。

据了解,国外部分糖尿病APP已开始结合大数据进行应用,美国糖尿病协会主席SamuelDagogo-Jack表示,在美国,患者用APP控制糖尿病是很流行的,例如有些APP,患者对着食物拍照上传,APP就会显示这个食物的热量,并提醒是否适合患者食用,另外还有些APP能依据患者当下血糖数据和胰岛素的剂量进行计算,然后提醒患者目前打多少胰岛素合适等。

在医院专家眼中,这类软件是否对糖尿病控制起到良好效果?据了解,此前已有医疗机构就使用糖尿病APP进行患者管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代谢病医院院长陈莉明表示,2014年8月应用糖尿病移动管理程序后,糖尿病患者院外管理差和治疗依从性低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国际糖尿病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向记者表示,虽然国内尚未开展较为严谨的糖尿病APP管理临床实验,但是国外有部分研究论文已经指出,经过对照实验发现,使用APP的患者,在预防糖尿病发生以及管理糖尿病方面的达标率方面,都比未使用APP组的要高,“而在使用APP管理这方面,我们医院也在做一些尝试”。

纪立农表示,就中国和印度而言,由于医疗资源有限,且患者数量多分布广,因此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去提高管理效率是目前比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患者与医生交流的时间短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痛点,而互联网APP的介入就可缓解这个问题,增加患者与医生交流时间,患者从而获得较好的管理”。

部分APP今年或“洗牌出局”

庞大及可预期的市场,自然会有创业者“蜂拥而至”。记者通过手机“APP商店”以糖尿病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发现符合结果的APP就有437个(而实际数字或比这个还高),其中排名前十的APP大多能提供饮食运动数据统计、血糖数据管理及医患交流等服务。

抛出概念、产品上线揽用户、宣布融资……这种移动互联网的生态模式也在糖尿病APP领域也是“通用”的,据了解,在2015年,掌上糖医、微糖、悦糖等公司已完成融资,当然,看似热闹且庞大的糖尿病APP市场,优胜劣汰也是必然规律,专家分析,“洗牌”很有可能就发生在今年。

纪立农坦言:“此前曾希望跟我们医院合作的APP公司少说不下10多家,但绝大部分我还是拒绝了,对我们医生来说,我们更愿意参与一些今后有发展前景的APP开发合作。”

他表示,糖尿病管理APP数目众多,但其中很多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他还预计,这批APP如果缺少资金支持或未能及时整合,很多一部分可能在今年会夭折。“当然,有明确盈利模式的APP还是能生存的,但这些APP数目少之又少”。

另外,虽然糖尿病APP可以“一对多”的形式将患者分组管理提高效率,但是由于功能和程序开发尚未完善,软件不能“分辨”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尤其在咨询上医生往往要面临一名医生面对N名患者的局面,因此容易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不能为真正有需求的患者提供服务。

纪立农坦言:“如果用现在的APP管理20个患者,对于一个医生的时间来说是没有问题,然而如果要去管200个人,这就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一个好的糖尿病管理APP,应该要有具备大数据筛选性。”

纪立农表示,真正理想的APP是可以对患者各项数据监控,例如1000名受管理的患者中,把真正需要医生介入管理的患者通过大数据等形式进行计算挑选出来,让医生对其进行疾病干预,这样“既让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也能节省医生的管理时间”。

横向延伸保险或为趋势

“缺乏可持续发展模式”虽然是目前糖尿病APP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通过第三方服务而获得补偿,这也许是未来的发展道路。对此纪立农认为,延伸至保险服务或为糖尿病APP日后发展趋势。

“例如保险公司设计一个关于糖尿病的险种中,就涉及到糖尿病APP管理的服务,APP通过各种监控干预措施来延缓患者并发症发生,从而激发保险公司为糖尿病患者付费的意愿,同时也让糖尿病APP有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实际上在去年已有互联网医疗或保险平合国内外保险公司,推出如“退糖鼓”、“糖小贝”等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保险,不过中国人寿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所存在的保险险种属于短期险种,对长期控病的患者来说是杯水车薪;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糖尿病并发症目前的发生概率大,难满足保险公司的利益诉求,“保费太高,消费者不买;保费太低,保险公司有可能亏本;因此APP能否与保险相结合,如何发展,还需要看政策和市场等变化。”商保如何买好这份单?

在今年的“糖尿病教育管理创新支付高峰论坛”会上,来自移动健康研究专家、糖尿病学术专家、教育和管理专家、保险行业研究专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各界媒体代表、医药企业代表、移动医疗创业者和资本机构代表等以嘉宾对话方式从分级诊疗落地实践的背景“糖尿病教育管理的推进,创新支付的必要性”,“糖尿病教育管理社会价值和公共价值的评估及创新支付的困难与障碍”以及“创新支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和协作方向”,深入探讨了糖尿病教育管理创新支付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呼吁社会公众关注糖尿病教育管理的价值,关注糖尿病教育管理的创新支付,关注糖尿病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分级诊疗落地实践背景下糖尿病教育管理推进创新支付的必要性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与管理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

1、很多数据都显示,真正控制血糖好的患者是那些定期到医院测血糖的患者,他们能够把血糖控制好,经过良好管理,相关的治疗费用就会降低。

2、以前,慢病管理在基层的质量没法考核,可是有了移动医疗,也就有了考核的手段。

健康报总编,移动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冰:

1、互联网不可能把普通人变成医生,变成有能力可以提供医疗服务的人,事实上互联网只是能让现有的医生资源更多地释放他的服务,可以让现有的医生更多更有效率地来为社会服务。

2、互联网时代,大家很多时候是在免费享受信息。在医疗服务领域由医生免费提供这样的信息显然是不符合这个规律,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有一个支付的概念。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

1、其实不是保险愿意不愿意付的,也不是歧视慢病管理。作为保险公司来讲,慢病管理是一个机会。

2、保险公司介入慢病管理存在一些困难。第一点就是商业保险公司目前的市场空间很小。如果政策能够放开,把商保空间放出来,商业保险会更多涉及很多多元化的保险产品。我们愿意在政府的引导下去发挥我们的效率高的优势。

3、有了这个空间以后,我们也需要信息的共享。让保险公司了解用户的相关信息,做好服务方案的设计,这样才能够达到国家提出来建设一个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的目标。

4、面对自付保费的人群,我们怎么去做糖尿病保险?其实可以涵盖健康管理,包括日常的提供数据收集,通过APP的方式不断提醒用户用药等。实际上,我们现在与掌上糖医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方面,掌上糖医的app为患者的自我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另一方面,我们也从掌上糖医方面获取了很多的数据。并且,我们与掌上糖医合作,也为他们带来了支付方面的解决方案。

5、医改层面都希望决策能够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机制,保险是支付方,我们希望有一种机制,无论是服务方还是患者还是药品供应方或者相关各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第二,保险提供了一些工具,这些工具不见得保险自己做的,但是这些工具要能够让服务方和患者方沟通起来。

糖尿病教育管理社会价值和公共价值的评估及创新支付的困难与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主任、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陈伟教授:

1、糖尿病管理的第一个痛点是,患者的血糖管理没有跟真正的生活管理结合在一起。

2、第二个痛点是医生没有真正纳入患者的血糖管理中来。

3、目前所有的管理服务都是不收费的,不收费的带来的后果是,患者不珍惜医生的服务,医生不甘愿自己的价值被低估。

4、在技术层面,目前的糖尿病教育和管理没有精细化的水平,这使得我们的很多水平是比较苍白的情况,因此我觉得如何去把社会力量,app模式,把糖尿病患者的利益,更重要一点如果不把医生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掌上糖医创始人CEO匡明:

1、移动医疗时代,糖尿病的患者教育实现了便利的、个性化的需求。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文篇2

挂号难,排队烦,困扰着许许多多像小许这样的年轻人。不过,大部分人并不会像他那样为了“小病”去跑医院。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都市人群中当感到身体不适时,只有4.8%会选择去医院看病。

剩下的95.2%,俨然是一个偌大的“轻问诊”需求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大部分患者的问题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解答。面对巨大的需求,创业者和投资人们开始虎视眈眈,2011年11月上线的“春雨掌上医生”(以下简称“春雨”),成了第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疗应用。

这个达到800万装机量的APP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填补用户从生病到去医院之间的空白领域。

“轻问诊”的未来

通过在APP上添加或勾选相符的病症,用户就能查到可能的病因。

春雨掌上医生做的是“自诊”和“问诊”的尝试。打开APP,用户可以选择“症状自查”或“咨询医生”。在症状自查功能里,直观的人体平面图简化了“描述症状”的环节,通过在APP上添加或勾选相符的病症,用户就能查到可能的病因,以及根据数据库生成的患病几率。

当用户自诊后仍不确定自身疾病时,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向医生寻求一对一的医疗服务。目前,每天都有几千人通过文字、语音或图片的形式在春雨上“问诊”,约有1000余名医生在春雨上“听诊”。问诊的范围涵盖了妇科、儿科、营养科、中医科等12个科室。春雨希望,这支医生队伍可以在未来两年扩大到2万。

在春雨CEO张锐看来,数据库和专家资源是做移动医疗应用的两大门槛。数据处理的技术决定了自诊功能的精准度,而医生的黏性则决定了这个平台的活跃性。一开始,所有的医生都是春雨一家一家去医院跑来的;而现在,已经有30%的医生通过主动报名,成为春雨医生。所有医生在春雨上都是实名认证,并且要符合三甲医院、博士学位、5年临床经验、主治医生级别以上的条件,这些有据可循的凭据增加了用户对春雨的信任,也降低了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

在此基础上,LBS功能也让基于移动设备的春雨实现了桌面互联网问答所不能达到的便捷性。例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给用户开药后,药品的名称会自动生成链接,帮助用户找到附近的药房。更加“智能”的例子是,“如果你用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自查病症,可能患偏头痛的概率很大,但如果LBS定位发现你在工业区,也许结果就可能是空气污染!”春雨公关总监毕磊说道。

平台的探索

医生凭什么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回答问题?春雨又该如何盈利?

在春雨33人的团队中,技术人员超过一半,而有医学背景的只占到三分之一。正因为此,春雨不做“医院围墙内的事”,而只是专注于“基于医疗服务的问答平台”——用移动客户端连接医生和病人。

于是,春雨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便是:医生凭什么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回答问题?春雨该如何盈利?

“医生整合自己碎片化的时间提高了收入,还树立了个人和医院的口碑。”春雨方面如此表示。以北京妇产医院的一位医生为例,截至2012年11月,他回答了近17000个问题,2012年10月,他所获得的来自春雨的收入就超过2万元。

而从2012年9月开始,春雨全面实行“用户定价问诊功能”,用户可以选择为自己的提问支付6元、12元、25元等不同等级的费用,也可以直接指定医生(按照医生自己的定价)进行一对一电话问诊,或继续享用免费服务。就2012年11月来说,医生在春雨上共获得了约25万元的问诊费,其中97800元由用户支付,其余则由春雨买单。在医生的收入中,用户支付的比例高于5%,春雨直接支付的问题量占20%左右,其余问题的费用则由春雨根据医生的积分体系综合判定。

数据显示,在春雨的平台上,有30%的用户愿意小额支付,但春雨并不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分成。一般情况下,一位三甲医院的专家按规定能够拿到14元挂号费中的5元,普通医生只能拿到5元挂号费中的0.5元;而春雨付费问诊中的最低标准就有6元,医生可以全部拿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医生的积极性。

随之而来让张锐最为头疼的问题,便是春雨的盈利模式。张锐给自己立下了三年之约,在这段时间里不考虑盈利,只需要把医生的资源做好、数据库建好。“只要产品好了,用户知名度够了,春雨就不会死。”2011年底,春雨获得了蓝弛创投的300万美元投资,又在2012年9月完成了B轮融资,暂时不愁资金。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文篇3

2014年2月24日,三星公司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推出新一款智能手机GalaxyS5,这款手机的亮点主要包括:使用了指纹识别技术,同时还内置有监测心跳的传感器以及安装了健康保健类的应用。无独有偶,苹果公司也正在全力打造医疗方面的硬件产品,同时加速招聘医疗传感器专家,力争在智能医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两大科技巨头的动作,印证了移动医疗在世界范围内的良好势头。事实上,对于电信运营商、医疗设备商、芯片企业、软件商和系统方案商等产业链上游参与者而言,移动医疗已经成为一座富含发掘潜力的“金矿”。美国和日本等国已经先行一步,诞生了Epocrates、WellDoc等经典应用,不同的商业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也有不少发展移动医疗的独特条件。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造成医疗需求的急剧增长。其次,我国医疗资源供给严重短缺,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人们在医疗上的需求以及现实中医疗条件的不足形成冲突,为移动医疗深度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最后,移动终端在医护人员中已达到一定的普及,且中国拥有全球最大且发展最迅猛的手机用户人群。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通过移动互联网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养生知识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APP的发展前景不言而喻。据艾媒咨询于2013年4月的《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医疗健康类APP已有2000余款。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到2017年底,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市场的增长率会达到74.5%。

赚不到钱的尴尬

有利益就有逐利者,有逐利者就有纷争,其结果就是国内医疗APP的井喷。早在2012年7月,生物谷创始人、董事长张发宝就曾说当时国内正在开发医疗APP的公司已经有500~600家。时至今日,这个数字恐怕已经翻了一番。遗憾的是,虽然众多创业者和投资者前赴后继地投身于移动医疗,但这个行业并没有因此红火起来。目前,国内医疗APP主要分为五类,每一类都出现了一个或几个知名度较高的应用,其开发者之间明争暗斗不亦乐乎,但他们中并没有胜者,因为几乎整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在“高投入、零盈利”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名利双收”者寥寥无几。

面向患者类

代表APP:《春雨掌上医生》

2011年底,“专注于医院围墙之外的健康咨询与简单问诊”的《春雨掌上医生》正式上线。几个月后,春雨天下公司获得蓝驰创投的300万美元融资,而第二轮融资为700万美元。目前,《春雨掌上医生》客户端用户数达到了800万,其中有5000名专业医生。遗憾的是,即便用户群体庞大、APP功能完善,春雨天下也并没有因此盈利。“我们有零星的商业机会,但尚未发现成熟的商业模式”,春雨天下CEO张锐坦言。一面是赚不到钱的尴尬,另一面却是高额的投入。以2012年11月为例,医生通过《春雨掌上医生》共获得了约25万元的问诊费,其中97800元由用户支付,其余近乎15万元则由春雨天下自己买单。

更残酷的是,张锐还得面对同行间的激烈竞争,而其压力目前大多来自于巨头腾讯。来自多个渠道的消息显示,腾讯已经悄然进入了移动医疗市场,且合作对象不止一家。国内最大的医疗网站之一好大夫在线便已经与腾讯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腾讯开放数据接口。在病人和医生中颇有影响力的好大夫在线,无疑是腾讯进入移动医疗行业的最佳跳板。借助好大夫在线开发的医疗APP,腾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而这恰恰是春雨天下的噩梦。有业内人士认为,“腾讯牵手好大夫在线,已经让春雨天下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不过,与腾讯联姻的好大夫在线也未必能高枕无忧,谁也无法保证善于模仿的腾讯会不会过河拆桥。

面向医生类

代表APP:《医学文献》、《用药助手》

作为移动医疗领域的新进创业团队,杏树林的口号是“让行医更轻松”,目前已获得美国风险投资几十万美元投资,并推出了《医学文献》和《医口袋》两款为医生提供业内资讯和实用工具的APP。其中,《医学文献》的用户已经超过30万,覆盖了国内超过10%的医护人员。与春雨天下一样,杏树林现阶段也没有实现盈利。杏树林创始人张遇升预计,当杏树林的产品覆盖中国250万医生的一半以上时,盈利的大门才会开启。“现在医疗APP领域大家都是做一步看一步,只是知道方向在那里,说到盈利模式,其实大家都还在摸索”。张遇升的认识很客观也很无奈。

与杏树林相比,《用药助手》开发者丁香园的资历更老。这个成立于2000年的老牌医疗互联网公司,在业内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腾讯曾有意收购。2010年,丁香园从阿里巴巴集团挖来冯大辉担任CTO,开始涉足移动医疗行业,相继推出《用药助手》、《丁香客》、《医学时间》和《家庭用药》等移动应用产品。在这几款APP中,前三款都是面向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等专业用户。显而易见,冯大辉与张遇升的想法不谋而合。当然,他们面临的困境也是一样的。

面向医院类

代表APP:《就医160》

“看病难”,从“挂号难”开始。在我国,到大医院看病排长队已司空见惯,一边是患者因看病难而苦不堪言,另一边却是医生面对看不完的病人而心存委屈。医生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稀缺资源,这种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看病难的问题短期内只能通过技术缓解、无法根治。罗宁政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创立了就医160网,并推出了同名APP。

如果说《春雨掌上医生》是利用智能手机互动的即时性和医生的碎片化时间来实现轻问诊,还处于“扫”医生的阶段,那么《就医160》则直接“圈”起了医院。用罗宁政的话来说,就是“得医生、医院者得天下”。他的看法未必错误,患者挂号的需求也确实强烈,但“得天下”仍言之尚早,至少要等《就医160》盈利。

功能细分类

代表APP:《大姨吗》、《美柚》

在一些创业团队求“全”求“大”时,也有一些创业团队独辟蹊径,将精力放在了某一细分领域,如以女性生理期管理为主的APP产品:《大姨吗》和《美柚》。有意思的是,这两款APP都是由85后男性创业者开发的,即柴可和陈方毅。柴可喊出的口号是:打造全世界最懂“大姨妈”的公司。目前,《大姨吗》拥有千万用户,曾先后获得徐小平的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资和贝塔斯曼A轮数百万美金的融资。而《美柚》于2013年4月正式上线并获得A轮投资,2014年1月完成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目前安装量已经突破3000万,暂居细分市场龙头位置。

尽管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柴可并不看好移动医疗。原因是“大家在没有看懂的情况下,都在往里跳”。他认为移动医疗行业不成熟,盈利模式的方向和机制也不清楚,是资本堆出了高山。

面向药物类

代表APP:《康康买药》

据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的医药B2C交易规模超过了16亿元,而整个药品零售市场的规模则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如果药品零售实现互联网化,那这块领域将是充满诱惑的。目前,已有不少医疗产品电商APP问世,如《康康买药》。20天近10000的下载量,对于团购类、社交类、游戏类APP而言,发展速度并不算快,但是对于非高频需求的医药O2O类APP而言,这个数据还是相当可观的。不过可观的数据换不来客观的利润,《康康买药》也与其他医疗APP一样短期内看不到盈利的可能,千亿级别的市场依旧只存在于从业者的憧憬之中。

谁在阻碍医疗APP的发展?

为何巨大的需求确实存在,医疗APP却始终火不起来?其实,这与我国的独特国情和移动医疗本身的一些局限息相关。

第一,医疗APP涉足了比较特殊的领域,受到很多其他行业不会遇到的政策壁垒。例如根据国家政策,尤其是处方药领域,是不允许患者私自购买的。多数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政府在医疗资源分配上的限制,许多医疗软件的业务处于灰色地带。由于政府对医疗资源的控制,当这些医疗APP发展到一定程度,用户积累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必然面临与法规相抵触的困境。《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就曾表示,“好大夫试图利用技术创新介入医疗程序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但政府管制无处不在,与医疗资源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是难以触碰的敏感地带。”

第二,移动医疗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以及法律规范。目前一些医疗APP在智能手机的支持下,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医疗,这当中存在误诊的风险。如果通过医疗APP诊断,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将非常棘手,相关法律文件也尚无参考案例。2012年7月,作为移动医疗策源地的美国已正式通过对医疗APP的监管法案,而我国尚无明确消息。此外,等到我国出台相关法案后,医疗APP的开发成本必将上涨,这对一些中小型开发团队来说是雪上加霜。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文篇4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99)

摘要:本文从国际传播学的角度概述“互联网+”时代中医文化进行国际传播的各基本要素.通过对各要素的分析讨论,阐述了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的特点及具体内容,以增进信息化时代,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对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基本了解,拓宽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意识及传播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中医文化国际传播;要素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75-03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Y2015LX143);2014年度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YB14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引言

中华民族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哲学智慧、养生理念以及提壶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一直举步维艰,中医文化的国际接受度亦一直停滞不前.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一个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核心媒介的全新时代已然到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及传播手段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且覆盖面极广的传播途径,是面向国际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极佳宣传推广平台.鉴于此,《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9)、《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2)》(卫生部、国家中药管理局,2011),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国中医药办,2012)等纲领性文件皆做出指示,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传播手段,全力推动我国中医药科普知识以及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进而推动中医药走向全世界.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所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使互联网这一现代传播手段成为国家战略.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上,如何根据这些国家性的纲领性文件或指导方针,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高效、便捷的平台,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开创“互联网+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新局面,通过国际传播手段大力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将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攻坚课题.

2从国际传播学角度分析“互联网+”的中医文化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学专家罗伯特?福特纳在其所著的《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一书中指出,“国际传播”可以简单定义为超越国与国边界的传播,即指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进行的传播(罗伯特·福特纳,2000).在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国际传播学(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作为传播学学科体系之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的是一种由各个国家或各种不同文化的政府以及人民所进行的传播,其具体体现的是一种跨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以及互动行为(关世杰,2004).根据国际传播学的理论,各国家或各文化的政府及人民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国际传播途径及方式来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认同.通过国际传播弘扬中医药文化,可实现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医药跨越国界,走出国门,在全世界范围内,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间进行跨文化的沟通、交流、传播甚至是推广(马平,2013).由于现代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处入文化大爆炸时期,互联网大大缩小了国家与民族之间的距离.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出现了一种高度繁荣以及高度融合的强烈趋势,可谓势不可挡.尤其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日益强大,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业已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渠道.

3“互联网+”的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要素分析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所著《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具体包括Who(传播者)、What(信息)、Which(媒介)、Whom(受众)、withwhateffect(效果)(李彬,1998).拉斯韦尔的5W模式最终发展为传播的五要素,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对受众以及传播效果.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医文化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传播变得尤其重要.以国家推出的相关文件纲领为依托,乘着“互联网+”的这股强劲东风,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化时代的国际传播手段,传播中医文化,可以说顺应了时代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与需求.然而,在进行“互联网+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行动计划之前,必须先了解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基本要素,即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

3.1传播主体

在国际传播学中,传播主体是指国际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传播主体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的.在现今信息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国际传播的主体可大致分为四大类,即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程曼丽,2007).

3.1.1政府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传播主体亦可大致分为此四大类.其中,政府作为国家行政职能部门,因其特殊职能及地位,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发挥着传播、引导、管理以及监督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国际传播的“强势主体”,是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决定性传播主体.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纲要或意见等,是整个国家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医文化传播的指向标.例如,涉及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相关文件.如由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由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作为推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文件,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一个强大推动力.除了纲领性文件政策之外,国家行政职能部门的各种举措也将极大影响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进程与方向.例如,2014年4月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帐号“中国中医”.“中国中医”推送的信息包括中医药相关国家政策、新闻内容、社情民意、中医药相关就医信息以及中医药科普知识等.这可谓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推行中医文化科普以及国际传播的一大举措.而此举措也起了巨大的指导带头作用,大大刺激了从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到民间组织等在互联网进行中医文化宣传与互动的积极性.

3.1.2企业

企业或公司等盈利性社会组织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这部分传播主体进行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很大程度上是以盈利为终极目的,但不可否认其在广告、公关等方面的努力也推动了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例如互联网上关于各中医药企业建设或发展甚至是产品推销的各类新闻及广告,从一个侧面说就是中医药国际传播的一种形式及途径;而互联网中随处可见的由各种企业组织的如“国际养生保健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中医药文化展”、“向世界高清晰地传播中医文化大型拍摄活动”、“文化养生国际度假旅游”、“中医药保健养生国际旅游”等,以及互联网上的各种中医药宣传的网站,如“中医园”、“中医药商务”、“寻医问药”等,虽以盈利与企业宣传为目的,亦是各种不同角度及形式的中医文化国际传播.再如,北京同仁堂专门为了扩大其在海外的市场,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系列与中医养生知识以及中医药发展历程相关的各种中医文化节目,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进行国际传播.这一举动也为中医文化国际传播贡献了一份力量.

3.1.3社会组织

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传播主体之一为社会组织.此处的社会组织指的是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各中医药院校、各中医院、新闻媒体、国内外相关组织以及国际性相关组织等(程曼丽,2007).各国内中医药院校也是进行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社会组织主要力量.各中医药院校以及各国孔院在互联网上的与本院校中医药教学及科研有关的评论或动态,权威性较强,故影响力及传播效果也相应较大.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官方网站中专门设立的“合作交流”网页,就有众多关于该校进行国际交流的相关报道.这些新闻报道也是中医文化在互联网中进行国际传播的一种形式.各新闻媒体在信息化时代的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亦发挥积极作用.例如《中国日报》网络版、《中国新闻网》等具有较大公信力的互联网新闻媒体推送的与中医药相关新闻报道等.各种国际性组织也是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例如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是中医药领域唯一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咨询机构.中医文化可借助这一国际组织平台进行国际传播,尤其是互联网上的国际传播,能够极大地提高其国际公认度及影响力.关于各国际性组织所开展的各种中医药主题的国际性会议的互联网宣传与报道在互联网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如《国际中医药与亚健康国际学术会议》、《国际中医药学术交流大会》、《世界中医药大会》等.还有其他非盈利的社会组织在网上开设的如中医养生大讲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中医文化宣传教育平台,也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发挥着作用.

3.1.4个人

信息化技术及传播手段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使个人成为了国际传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传播主体.在互联网环境下,每个个体都是独立媒体发言人,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及渠道参与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作为传播主体的个人可以是权威人士,例如,2014年的两会就有不少专家代表提出了如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也可以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影视明星,如著名武打影星李连杰就曾坦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要着眼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大胆创新传播方式及途径.无论是权威人士还是影视明星,其作为公众人物,在信息化时代的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都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传播主体的个人,在很大情况下是那些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在起着中医文化的国际性宣传与推广的作用.互联网的出现,首次使普通民众成为传播手段的拥有者及使用者.普通民众可通过各种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及认可的互联网传播平台进行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例如QQ、论坛、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在信息技术及传播手段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普通民众走出了幕后,从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受众转变成为现代传播手段的拥有者及使用者,成为国际传播不可忽视且日渐强大的力量.

3.2传播内容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具体包括政策性信息、新闻性信息、知识性信息、服务性信息,以及具有很强互联网烙印的个人所涉及的相关传播内容,包括通信性信息以及评论性信息等.

政策性信息为国家官方相关指导性文件纲领的与传播.如《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2)》、《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等.这些相关政策及纲领是由国务院、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政府权威部门,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及极强的执行力度,大大加速了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步伐.

新闻性信息主要指与中医文化相关的动态的新闻推送,如相关中医药研究机构设立的新闻、相关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会议或其他活动的新闻等.例如新华网、人民日报网等具有较大权威性及国内外影响力的网络新闻媒体都有英文版网页.其的关于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地奥心血康胶囊”成为中国首个通过荷兰药品评价委员会注册的植物药的相关新闻,不仅宣传了国内企业,也扩大了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是信息化时代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一次有效尝试.

知识性新闻包括与中医药文化相关学术内容,以及中医药相关知识的宣传,具体包括中医历史、中医知识、中草药知识、中医药相关典故、中医药古籍、养生文化、药膳文化等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内延及外延知识.例如中国医药网、中华中医网、凤凰中医、新浪中医等大型网站设立的中医知识、中医药知识以及中医基础知识等专栏.有不少网络中医文化的宣传为中英文对照版本.这非常有助于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再如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服务平台上提供了各种中英文版中医杂志及论文等相关数据库,如期刊《中医杂志(英文版)》等,此类网络平台具有学术性强,专业性强等特点,具有一定权威性,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服务性信息主要涉及相关中医药企业广告信息及公关信息等,例如互联网中随处可见的中医文化主体旅游产品、专题会展等.例如孔医堂在其企业网页中就大力宣传该企业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包括留学生的学习交流,各种养生知识、中医知识等的宣传.再如东直门医院国际部推出的北京中医养生文化旅游项目,其宣传网页上包括了大医讲道、中医养生、文化传播以及国际交流等各项宣传内容,从企业的角度推动了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发展.

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内容中的娱乐性信息可指与知识性信息有一定重叠却又具有较强趣味性及娱乐性信息内容.如中医药文化故事、中医文化术语典故、中医文化宣传图片或绘画作品、中医讲坛等,如在互联网中广为传播的百家讲坛系列之一《千古中医故事》,即是以中医文化中的人物来解读中医文化.通俗易懂,趣味性强,是娱乐性与知识性兼顾的中医文化国际传播典范.

以个人为传播主体的通信性信息以及评论性信息,则可通过多种传播形式实现,包括BBS、微博、博客、论坛、E-mail等的相关讨论与交流等.例如天涯社区就专门设有中医文化论坛、养生论坛等.在网易、新浪、搜狐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平台的博客中都能看到关于中医文化的相关内容.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到此类信息,并参与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这样的传播方式更平民化,辐射范围更广,互动性更强,影响力不容忽视.

3.3传播手段

“互联网+”的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传播手段主要是互联网.信息的传输可通过语音、文字、图像、视屏、音频等多种形式实现.然而,信息化时代,国际传播不仅涉及传播,还涉及传播源语向目的语的转换,以及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对目的语文化的解读与考量.在“互联网+”的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中医英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传播手段.中医英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是翻译界的难点.究其原因,中医文化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富含古语,常用借代及曲说两种修辞手法,以典故及成语等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内容解释相关中医药理论及知识,使得中医药文化具有浓郁的古典文学色彩以及深厚的哲学底蕴,具有极强的自身特色.在中医英译远未规范化、标准化的今天,如何以受众可以接受且不造成过多信息缺损的方式进行信息解码及转码,是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显得更为容易及轻易,信息的质量也就成为决定中医文化国际传播效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3.4传播受众

国际传播的受众可覆盖全球,涉及不同国家、民族、种族的人们.受众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社会地位、价值观等都会各有不同.根据传播受众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及关注的内容、范围,可将受众分为一般受众及专业受众.当然,也可以根据受众的内在需求或接收动机等进行细分.例如根据接收动机来分,有些受众在互联网上浏览中医文化相关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如了解某种中药的疗效;有些是为了娱乐消遣,如阅读中医文化故事;另一些是为了获得知识,如学习中医典籍.根据不同受众提供不同中医文化信息,是提高中医文化国际传播质量以及有效性的关键.

3.5传播效果

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是决定中医文化国际传播走向及重点的指向标.效果的检测并非易事.大体上可从对象国官方、媒体、以及大众的态度及反应来判断传播的效果(程曼丽,2006).中医文化国际传播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是否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被广为接受,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因此,提高中医文化国际传播效果,提高中医在国际上的公认度,进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4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在国家一再强调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之时,在“互联网+”掀起国家经济新增长点的热潮之中,中医文化国际传播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及壮大的契机.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理清中医文化在互联网中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把握国际传播中的各要素,有针对性地找到有效传播策略,设计有效传播方案,提高传播效率,以加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文化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高,扩大国家影响力,增强国家话语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EB/OL].[2009-05-07].http://gov.cn/zwgk/2009-05/07/content_1307145.htm.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2)【国中医药国际发(2011)50号】[EB/OL].[2013-12-07].http://cmw-gov.cn/news.view-351-1.html.

(3)国中医药办.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EB/OL].[2013-02-05].http://ce.cn/cysc/newmain/yc/jsxw/201302/05/t20130205_21333599.shtml.

(4)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6.

(5)关世杰.国际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

(6)马平.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视角下看中医翻译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130):358-359.

(7)程曼丽.国际传播主体探析[N].中华新闻报,2007-05-23

(8)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19.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文篇5

今天,一个千年水乡正经历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一座弹丸小镇成为阿里巴巴、腾讯竞逐之地,一些企业的互联网狂飙也前沿到触碰了制度高墙。

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的乌镇,在被授予浙江省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之后,正在向部级试验区作最后冲刺。而来自中央部委、省委省政府的“特殊政策”,正在撬动本已固定的产业格局——那些率先进入者,初尝到甜头,也在承受挑战。

乌镇标本

韩纪江,业内人称“老韩”,今年44岁,在几家大企业做过养老项目开发,生活平淡无奇。“有朋友跟我开玩笑,你要是45岁还一事无成,可以去跳海了。”直到去了乌镇,他发现自己并不是最落寞的那一个。在农村给一位93岁的独居高龄老人安装“居家智能照护设备”时,这位老人感伤地说:“有了这个,有一天我走了,也就有人知道了。”他被深深震撼了。

处在东部发达地区,又是人口净流出地,乌镇已经一脚踏进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乌镇常住人口总数57212人,60岁以上老年人14501人,占总人口25.35%;80及以上高龄老人2111人;失能老人269人;老年群体低保对象238人,空巢老人908人。

全国数据同样不容乐观。据报道,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自己。”韩纪江决定,扎根乌镇,做一个互联网养老项目。早于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25%。日本四大财团,没有一家不掘金养老产业。有一次,韩纪江去日本参加“东京国际福祉器械展”,发现仅有日立展台展示经过中国化改造的养老服务。随后,他见到“日立系统”在华公司董事长小林茂彦。

一个“互联网+养老”的小区域项目,调动了日立集团4个相关公司资源。“日立系统”设计智能化管理系统,“日立高新”进口健康管理测量智能终端,“日立建设设计”参与照护中心的适老建设设计,“日立-麦克赛尔”提供无障碍卫生间的离子风空气净化机。。

就在与椿熙堂老人视频互动当晚,一位独居老人在家门口摔倒,脚部严重受伤,椿熙堂志愿者赶赴老人家中,与社区干部一起叫来120,将老人送至桐乡市中医院,老人已无大碍。这背后,正是基于物联网+云服务的远程健康照护设备,一旦独居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情况,比如磁门未关闭,说明老人可能忘了关门,或者老人可能在开门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像手机一样的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设备就会启动。与此同时,远程健康照护系统通过采集老年人的健康数据,与乌镇的社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同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可以定期上门为老年人巡诊,为老人制定更完整的慢性病干预计划。

“上个世纪20年代:80%的老人在家里过世;今天:反而是90%的老人在医院过世——这是违背人性的。未来,养老机构要把服务送到家里,支持老人在熟悉环境中过老后生活。”小林茂彦相信,中国很快就跨到居家养老阶段,而包括乌镇在内的中国农村,村居分散,统筹困难,作为通讯手段、社交网络的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大数据的复杂算法,就有很大用武之地。

而今,一张养老大数据的网络,正显露冰山一角。截至目前,“日立系统”的照护服务管理系统,通过椿熙堂的运营平台落地。老韩团队的目标是,到2016年底,除了覆盖全乌镇1.5万名60岁以上老人外,逐步形成20万以上的服务规模。在这个数据库里,可以看到接受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专业护理、营养膳食等不同服务的比例,可以看到会员年龄、性别、区域分布,以及老年人健康状况以及常见疾病的情况。

这些数据,在老韩看来,有望吸引更多社会服务资源入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能够更好的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多位参会的互联网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如果乌镇的“互联网+”可以成功,按照乌镇的人口结构、医疗养老水平、用户上网能力,中国(至少是东部地区)的其他农村,也有希望成功。

必争之地

12月17日,腾讯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乌镇发表了题为《连接,创造新的可能》的演讲,重申腾讯“连接一切”战略,他特地提到,在互联网和医疗健康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连接机会。比如说在乌镇,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也是腾讯投资的一个公司所提供的这种服务。

马化腾所指的,是腾讯投资的微医集团(原挂号网)。12月1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王建安通过这一平台,为位于杭州的复诊患者黄女士开出全国首张在线处方,不到两天的时间,黄女士在家收到了国药控股快递送来的处方药品。

在赶赴乌镇之前,他专程来到微医集团总部。微医集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马化腾与微医集团CEO廖杰远同为技术男、产品控,当听到微医集团技术平台上有400位工程师,马化腾说:“必须的,腾讯也会全力提供帮助。”

“互联网医院很快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没有医生的医院。”马化腾说。此前,这一表述被广泛运用于共享经济领域——全球最大的出行服务商(比如Uber),平台自身不拥有任何一辆车;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务商(比如Airbnb),平台本身不拥有任何一套房。“发展分享经济。”在的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被提及。在决定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上,首次在中共中央决议中提到“发展分享经济”。

当腾讯投资的挂号网切入共享经济,阿里巴巴则切入了医疗基础设施。大健康也是同时参会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所关注的。马云在今年10月致股东公开信中提到,十年后,基于数据技术的健康和数字娱乐业务,阿里巴巴称之为“doubleH”产业——健康(health)产业、快乐(happi-ness)产业。而互联网医疗养老,恰在此局之中,被市场视为万亿级产业。

于是,桐乡市第三人民医院(简称“桐乡三院”)这家普通的县级医院,成为阿里巴巴、腾讯的必争之地。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嘉宾齐聚乌镇,其中半数为外国参会者。桐乡三院既是大会期间病患的临时救治定点医院,也是急救病人转运第一站,还担负本地居民日常医疗保障工作——不仅“腾讯系”的乌镇互联网医院挂靠于桐乡三院,阿里云“医疗云”也与桐乡三院开展服务。“我们是打前阵的。”阿里云互联网+业务总经理徐栋,在医疗资源尚未下沉到农村,基础医疗服务尚未均等化的当下,通过医疗影像远程传输,医疗数据的扁平化流动为医疗资源均等化铺路。他设想,未来,偏远地区居民可以通过简单的仪器,把数据汇总到大三甲医院,由这些医生把诊断结果反馈给当地医生。

徐栋从桐乡、乌镇的当地医院了解到,外籍游客、外地游客也普遍存在医疗影像远程传输的需求。乌镇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再加上连续承办两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口流动存在波峰波谷,医疗资源与此不匹配。去年,有个斯里兰卡游客在乌镇得病了,坚持要求远程看自己的私人医生,由医生进行远程诊断。与阿里云合作该项目的杭州联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柴雪挺说,挂号网切入的是病患端(C端)为主,而杭州联众切入的是医疗机构端(B端)为主。杭州联众帮助桐乡三院开发了移动办公系统,无论是半夜三更,还是出差在外,医生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看病、写报告。下一步,要在医疗机构之间形成会诊机制,让大医院给小医院提供医疗意见。未来的趋势是,在线医疗服务就像医生在“淘宝”上开网店一样,病患可以随时随地“选购”医疗服务。

阿里巴巴在下一盘大棋。截至目前,阿里云的“医疗云”以乌镇为前哨,在全国接入超过1000个的机构客户,包括大型三甲医院、药厂、院内医疗器械和医疗穿戴公司等。徐栋希望,在用户自愿的前提下,这些数据能够最终留到医院,最终形成病患全生命周期的完整健康数据,而不是只有每次生病后才到医院检查一遍。最终,这些健康大数据不仅可以服务于用户的健康管理,还能与保险公司对接,开发出新的险种。

触碰围墙

运营乌镇互联网养老项目的老韩越发觉得,互联网再好,也不可能包打天下。“日立系统”董事长小林茂彦举了个例子,截至目前,互联网仍无法有效洞察老年用户需求,尤其是那些文化水平低、不懂得使用电子设备的老人。比如,给乌镇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不能靠远程通话,一定要面对面聊天。日本专门有评估师岗位,他会先向老人自我介绍,“我是某某某”,再问一大堆评估问题,最后再问:“老奶奶,我叫什么名字?”反之,如果靠网络问卷调查,不可能试出老人的真实记忆力水平。

高昂的技术投入延后了“互联网+医疗养老”项目的盈利期。虽然互联网技术在降低护工等人力成本,但小林茂彦坦陈,包括信息技术(IT)成本在内的养老总成本还在上涨,而中国尚未像日本那样建立介护保险制度。那么,谁来为“互联网+养老”买单?

这是大部分“互联网+”项目都会遇到的落地痛点。由于采取“智能设备免费、按月服务收费”的模式,乌镇互联网养老项目尚未实现盈利,而运营方椿熙堂把老年社会服务发展中心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组织,在用地供应、老人食堂等方面享受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柴雪挺也遇到盈利困境,虽然有了世界互联网大会“加持”,乌镇得以迅速调用各级医生,“本地医生希望在线医疗服务能够纳入地方政府核定的收费目录,但受制于思想认识等原因,互联网公司很难申请下来。医生给病患写一份远程诊断报告,收多少钱合适,没有先例可参考”。

新盈利模式已经超前于行政规制。柴雪挺说,过去,拍X光的胶片是要收费的,但在互联网时代,医生电脑阅片、老百姓从手机APP收到医疗影像,这张胶片的价值已经不存在了,但医院就没有了合规的收费理由,杭州联众的互联网运营成本无法被覆盖。杭州联众不得不开发出一种“纸质胶片”,靠这种耗材来支撑互联网项目。

对于这些“互联网+”的尝鲜者,数据壁垒成为他们要面临的一堵高墙。12月17日,在互联网创新分论坛上,谈到初创企业成长,亚信在线总裁赵辉提到,今天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新的时代下,企业之间的生态开放,渠道共享、资源共享、能力共享一定会成为一个常态。

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互联网巨头之间尚且彼此提防,更不要说互联网想要渗入的传统产业、事业单位了。柴雪挺说,要实现数据共享,先要医院内网数据跟互联网打通,但这遭到不少医院抵制,后者认为这会威胁数据安全和隐私。“数据抱在怀里才安全,这是一种陈旧的观念了。”柴雪挺说。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文1篇6

医疗信息化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部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中深入应用;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建设一个医疗卫生信息专用网络;逐步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

2010年末,财政部又新增11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医改,其中27亿元直接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80%以上的亿元采用了HIS系统,95%以上的医院采用财务管理系统,至少13个以上的地市开始调研或正在筹建区域医疗信息化,全国提供医疗软件的厂家不少于500家。中国目前每年的医疗IT消费约为150亿元,并保持25%的以上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290亿元的规模。

同时也应该看到,各医疗机构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以眼前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系统选型和建设,导致系统功能单一、应用独立、布局分散。这样的建设格局很难满足医疗发展的需要,维护系统升级,安全难以保障,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的问题日益严重。

抓好标准化工作是医疗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医疗协同和医疗资源整合的前提。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制定。卫生部自2011年起修订了超过120条标准,正式的接近80项,内容包括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区域卫生平台、医院信息平台等技术标准,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目前的医疗标准体系还不够全面,仍有空白的领域,比如与医疗通信有关的标准就较欠缺,医疗标准体系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还有待观察和完善。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医疗机构和IT厂商对医疗标准的重视程度和应用程度较低,没有很好地贯彻和执行,这种现象在前几年尤为明显。

构建以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医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从2009年开始,国家选定了13个地区作为区域医疗试点,这13个地区大部分正在论证或已经启动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然而,在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中尚存在顶层设计缺失、投入不足、新一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够、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技术和人才匮乏等众多问题。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从医疗体制、IT安全和标准化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撑。

我国政府已经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药物配给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医保制度等为医疗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分配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明确,不然“看病贵”、医生拿回扣等问题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在应用安全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需要新一代的安全手段或措施来保障,如云安全等,这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

目前的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大型医疗机构和城市的医疗机构在设备、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然而规模较小和地区偏远的医院机构留不住人才,无力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导致医疗资源严重失衡,这种现象是造成目前大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挂不上号,小型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少人问诊的根本原因。因此,构建区域性的医疗信息化大平台,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初诊在社区,看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以及“双向转诊”等新型医疗模式是未来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智能和高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势。例如,突发疾病自动报警、药品运输自动跟踪、医疗数据自动获取等,都需要智能化设备和软件来完成。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效率,使卫生机构在固定的时间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比如在挂号、建立病例、化验、诊断、配药、缴费等环节采用信息化技术,医疗效率较传统做法将有革命性提高。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一直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心之一。我国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形势并不令人乐观,近期社会上医疗投诉和医疗事故频发就说明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迫切性。未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将更多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在医生行为管理、卫材管理、医药管理、临床化验等方面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和透明化,减少人为失误,大幅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随着经济、社会、IT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医疗事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比如移动医疗、家庭智能保健和远程医疗等,这些新型的医疗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1.移动医疗

移动医疗是基于移动计算、智能识别和无线网络等新一代IT技术及通信技术,实现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药品及标本智能识别、人员和设备实时定位、病人呼叫无线传达等功能。

2.家庭智能保健

老人是容易患病的高危人群,再加上居民对疾病预防和日常养护的重视,家庭保健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家庭智能保健就是利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通过感应装置、监测装置、报警装置、求助系统等便携式医疗设备,不仅可以使居民能够实时获取本人的健康指数,而且远在医院的医生也可以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居民的保健和护理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3.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就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发挥大型医学中心(比如三甲医院)的人才、设备、技术优势,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医疗机构(比如社区医院)或处于特殊环境下的患者提供远程医疗诊断、专家会诊、医疗咨询、培训和其他医疗服务。

智慧医疗总体架构

智慧医疗体系有应用层、云计算平台层、数据层、物联网技术层和保障层。

1.应用层

智慧医疗应用层主要包括门户类和业务类两类系统。

医疗门户应用系统通过Web方式,使医疗事物的参与者,比如患者、医生、护士和行政监管人员等,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医疗事务,真正达到了应用网络化、应用终端化、应用实时化,最大限度地将智慧医疗的效果落到实处。这类应用通过自助服务类门户、医疗业务类门户、医疗监管类门户三类典型的门户网站来实现。

自助服务类门户系统。居民通过登录自助服务门户网站,可以实现网上健康信息查询、网上医保信息查询、网上购药、网上挂号、网上健康咨询、网上培训等。

医疗业务类门户系统。医护人员通过登录医疗业务类的门户网站,一方面,可以调取和查阅病人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实现与病人的互动;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以登录相关的业务系统,完成日常医疗工作,比如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典型的应用。

医疗监管类门户系统。医疗监管人员通过登录医疗监管类门户网站,可以及时对医疗事务进行监督和管理。例如,对于院长等医院管理者来说,可以及时监管到医生的出诊情况、床位使用情况、挂号情况和收费情况等;对于卫生局局长等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可以了解全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情况、患者的投诉情况、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等。

医疗业务类应用系统是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医疗监管者等如何为患者提供智能、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为主线来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的。覆盖公共卫生业务、医疗服务业务、医疗保障业务、医药供应业务四大方面,以及行政监管和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

2.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网络化存储和系统快速部署,能够根据客户或业务的需要按需定制,投资回报率高、后期运营维护成本低。这些特点刚好为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提供了绝佳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平台层是整个智慧医疗体系运行的心脏,能够根据需要向不同的应用主体,和不同的业务系统提供可定制的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和网络服务。

3.数据层

数据是智慧医疗的核心,整个体系就是围绕着如何获取医疗数据,如何加工医疗数据和如何使用医疗数据展开的。

要从全局的高度来规划医疗数据,在规划时要严格遵守标准化的原则,这是整个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

此外,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要对医疗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的安全策略,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隐私。

4.物联网技术层

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实时传递和智能处理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满足智慧医疗体系对医疗数据的获取、传输、应用的需要。

对智慧医疗来说,就是通过智能内衣、智能胶囊、测量设备、成像设备、RFID设备、扫描设备、GPS跟踪仪等实时获取与医疗有关的数据和参数,为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智慧医疗所采用的网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网络方式和手段,而是广泛采用了三网融合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医疗信息不再局限于某个网络内流通,而是可以在三个网络之间跨网流通。

智慧医疗的典型应用

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智慧型区域医疗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点已经得到社会的广发共识。

正是在政策引导和现实需要的双重推动下,全国各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势头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20个以上的地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型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区域医疗建设广泛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区域医疗大平台”,通过平台向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提供“公共云”服务。

区域医疗的业务涵盖了居民医疗自助服务、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其他机构医疗服务及监管三个方面,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实现医疗协同。

医疗协同主要包括一卡通系统、转诊系统、区域PACS、区域LIS、远程会诊、疾病预防、区域临床路径等。该业务需要在卫生主管部门的行政干预下,各医疗组织共同参与,协同配合,行动一致。

居民医疗自助服务是指通过自助服务门户,居民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医疗服务。

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主要体现在医院管理和临床管理两个方面。

其他机构医疗服务及监管主要指卫生厅、药监、血液中心、急救中心和疾控等部门通过监管系统、急救系统、血液系统、药品流通系统等开展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智慧型医疗服务,从其应用的形态来看有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将以物理形态存在的“物”自动转化为医疗信息;二是这些医疗信息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传递给医疗事务参与者。从这个角度讲,物联网、三网融合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在医疗业务中广泛采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举例来说,在联合会诊中,通过医疗成像设备、电子感应设备和检验检疫设备,能够将病人的体征参数、血液/尿液的化验结果、医学图像等数据,通过网络传递和移动终端设备,传递给每个参与会诊的医生,医生据此会诊并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通过信息化能促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未来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将更多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减少人为失误,大幅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范。

智慧医疗面临诸多挑战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大多数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仅侧重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面向临床应用为目标,比较侧重于医护人员日常的医疗文书处理等工作;而与医院临床业务密切相关的,更为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比如在护理信息管理、多媒体智能化的电子病历、患者生命指征监护、手术室监控、临床实验室检查报告、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处理、功能检查信息管理、病理图片及报告、血库管理、营养配餐管理、临床用药咨询等系统的建设应用广度和深度不够。

■信息孤岛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和生产厂商各自为政,很少考虑到用户集成的需要,有些子系统集成困难,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内部存在着各种信息孤岛。

■集团化管理和区域医疗建设问题

怎样实现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和跨医疗机构之间的临床信息共享和交换,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统一管理?已建成的大量电子病历信息可利用性低,无法很好地支持病历数据科研分析与临床质量控制,成为困扰医院科研及管理部门的难题。

■标准不统一

智慧医疗被广泛应用于急救医疗调度体系中。看似简单的无线解决方案,实现了急救调度的流程再造,使各方得以协同工作。

实际上,各医院间也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欧美医疗信息化遵循相对统一的HL7卫生信息交换标准,但由于历史原因,国内不同医院的HIS、PACS系统由不同的方案商开发、实施,标准、接口并不统一。

因此,如果想建设一套联接急救中心和各大医院的应急指挥和救治体系,各大医院如何开放其信息接口?通过何种方案实现无统一标准的接口信息交互?这些都是对医疗方案商的挑战。

■如何盈利

以智慧医疗在急救体系的应用为例。按传统买卖的模式,方案商将解决方案销售给用户,并实现盈利。在智慧医疗体系下,这种方式还可延续,但也会有方案商希望探索联合运营模式,改变盈利方式。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文篇7

传闻:康缘药业龙血竭酚类提取物原料药车间通过GMP认证。

记者求证: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确认消息属实,但是具体上市时间则不确定。

康缘药业(600557)主营清热解毒、骨科和妇科类中成药。2012年末公司借银杏内酯注射液进入心脑血管领域,并将心脑血管定为公司产品研发的主要方向之一,近期有消息称公司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功效的龙血竭酚类提取物原料药车间通过GMP认证。龙血竭酚类提取物是龙血通络胶囊的原料药,车间获批GMP认证意味着龙血通络胶囊已完成产品上市前的行政手续。

资料显示,龙血通络胶囊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临床用于中风病经络恢复期血瘀症。康缘药业该产品制剂及原料药于去年6月获批,并入选2013年十大重磅处方药。该药品的上市推出,将有望带来新的盈利点,但工作人员表示上市时间则不确定。

事实上,今年作为心脑血管领域的另一品种银杏内酯有望上量,有券商分析2013年,公司签订了约20万支的银杏二萜内酯销售合同,但由于发货较慢,预计仅确认数百万元收入。2014年一季度末,公司账上预收账款6564万,同比增长349%,因此判断主要是银杏内酯预收款。“目前公司正积极推动银杏内酯的四期临床工作,争取先进入各省的地方医保以拉动其放量增长。银杏内酯注射液现已在江苏、湖北等地中标,预计2014年将带来1-2亿的收入贡献,后续有望借快速上量。”长江证券表示。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0亿元,同比增长22.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224.54万元,同比增长24.03%。

九安医疗:iHealth产品将陆续接入苹果健康平台

传闻:九安医疗iHealth产品将陆续接入苹果健康平台。

记者求证:投资者互动关系平台上,工作人员表示iHealth产品将陆续接入苹果健康平台。

九安医疗(002432)iHealth即将全面接入苹果健康平台?有投资者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询问公司是否属实。九安医疗表示,苹果开发AppleHealth健康平台后,iHealth产品将陆续接入。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公司表示已经与腾讯公司在微信平台开展合作,公司的iHealth可穿戴智能健康腕表将与微信实现对接。

九安医疗自2010年上市以来积极地向移动医疗方向实施转型,2011年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用iPhone测量血压的移动互联血压计。公司在2013年报中提及“继续开发iHealth系列新产品,探索互联网营销模式”。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移动医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公司起步较早,但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从目前来看,九安医疗在产品多样性,软件开发,生产制造,平台打造和品牌推广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但是产品推广模式和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九安也在积极尝试和医院、医生、保险等多种参与者合作,期待探索出流畅的产品销售路径和盈利模式。

事实上,目前iHealth产品尚未贡献实际利润,今年一季度归属净利润仅为34.5万元,去年也出现亏损,iHealth何时能给公司带来利润还有待观察。

九安医疗(002432)iHealth即将全面接入苹果健康平台?有投资者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询问公司是否属实。九安医疗表示,苹果开发AppleHealth健康平台后,iHealth产品将陆续接入。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公司表示已经与腾讯公司在微信平台开展合作,公司的iHealth可穿戴智能健康腕表将与微信实现对接。

九安医疗自2010年上市以来积极地向移动医疗方向实施转型,2011年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用iPhone测量血压的移动互联血压计。公司在2013年报中提及“继续开发iHealth系列新产品,探索互联网营销模式”。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移动医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公司起步较早,但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从目前来看,九安医疗在产品多样性,软件开发,生产制造,平台打造和品牌推广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但是产品推广模式和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九安也在积极尝试和医院、医生、保险等多种参与者合作,期待探索出流畅的产品销售路径和盈利模式。

事实上,目前iHealth产品尚未贡献实际利润,今年一季度归属净利润仅为34.5万元,去年也出现亏损,iHealth何时能给公司带来利润还有待观察。

传闻:珠江钢琴数码乐器产业基地四季度投产。

记者求证: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上,公司明确表示已成功研发具备视频教学功能的智能数码钢琴。

珠江钢琴(002678)近日伴随着教育概念股的反复活跃,股价走势强劲。而从公司公布的投资者关系记录可以看到,公司方面表示已经成功研发具备视频教学功能的智能数码钢琴,设计产能10.3万架的数码乐器产业基地在今年四季度将建成投产。

据iMediaresearch数据,13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预计将达到924亿元,较12年同比增长33%,未来几年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智能钢琴在线教育是其中一个子分类,券商测算按照1%的渗透率,年均5000元教育费用,2016年钢琴教育培训市场约有204亿市场,假设10%的线上转换率,那么在线钢琴教育的市场规模约在20.4亿,“珠江钢琴已成功研发智能数码钢琴,积极布局在线钢琴教育,有望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分析人士认为。

珠江钢琴(002678)一季报显示,一季度有多只公募基金及社保基金入驻,机构合计持有数量为4125万股,占流通股比的27.17%。有分析人士表示,从目前部分相关标的股价看,目前估值并不便宜,但从中长期看,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将利好上市公司,包括教育内容提供商、教育技术提供商以及在线教育平台公司都将受益,以后肯定会出现飞速发展的公司。

顺鑫农业:房产业务销售良好

传闻:顺鑫农业华玺瀚项目已被认购完毕。

记者求证: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房产销售状况良好。

顺鑫农业(000860)作为北京市首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果树种植、加工与销售以及白酒的生产与销售等,2002年起,公司先后投资文化、房地产等非农行业,打造全方位多元化产业链。

近期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华玺瀚项目为GBD二期住宅项目,目前富海家园和华玺瀚项目正在销售,目前销售状况良好,尤其是华玺瀚项目基本已被认购完毕。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文

无论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企业“+”入传统产业,最终谁胜谁负,可能很大程度上聚焦在平台模式的决战:谁能把平台建大建新,信息流畅、形态新颖、体验良好、成本低廉,谁能有效利用好平台,谁就是最后的胜者

30年前,个人电脑开始迅猛发展。随着www(万维网)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发明,互联网进入1.0时代。那是一个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摩尔定律显示,电脑等网络终端的功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终端设备伴随着成本下降得以迅速普及;吉尔德定律告诉我们,信息高速公路每半年就拓宽一倍;而梅特卡夫法则更预示着商业空间的巨大,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平方的速度增长。于是,互联网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承载量、入口和商业价值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得到巨大提升。之后,互联网迫不及待地来到了2.0时代,即进入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阶段。

互联网携带着在其上衍生出来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新模式,旋风般地冲击着现有的经济社会模式,这便是“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以商业模式颠覆为动力,激发和席卷着众多新技术新产品,渗透进一个又一个传统产业,改变着我们身边的经济与社会。互联网在每个产业掀起的创新浪花飞溅到其他产业,引起了基于互联网的企业跨界、商业模式颠覆和产业融合。淘宝衍生了支付宝,支付宝却超越了淘宝,成为更大的支付平台;互联网医疗与医药电商源自不同的领域,却将在未来的网络医院里会合;微信等社交平台正成为人们通往虚拟世界的公共入口,打造成为平台的平台……

在互联网的迅猛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社会架构正在分崩离析,众多新企业和社会组织——那些带着互联网基因的“草根小子”,挥舞着炫目的新型商业模式,杀入一个个传统产业,一场场强与弱、新与旧、颠覆与反颠覆的竞争正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颠覆模式的四大特征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当那些带有基础性、广泛性影响的新技术新材料诞生的时候,颠覆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一百年前,好莱坞电影战胜商业的无线电广播;仅仅过了三十年,电视崛起,又打败了如日中天的电影业。而眼下这次颠覆的动力来自互联网,颠覆的重点是商业模式。如果说这一次浪潮与过去有所不同,那就是它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深度、广度以及迅猛程度远远超过了以往。如果过去的影响是巨浪,那么这一次就是海啸,很难有企业、产业乃至国家能独善其身。

在“互联网+”时代,那些“跨界”进入传统产业的新企业凭借互联网优势,以开放式平台型的商业模式颠覆为契机,进而不断颠覆着传统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供求关系、关键技术等产业中一系列核心因素,有力地冲击着产业中龙头企业的垄断地位,转变着产业的发展趋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然让人眼花缭乱,可是细细品味,还是有些规律可循的。通过对近十个传统产业的30多家企业的案例分析,我提炼出“互联网+”时代企业从跨界到颠覆的四大特征:边缘进入,贴近用户,平台思路,喧宾夺主。

1、边缘进入

当互联网企业进入某个传统产业的时候,通常都不是从核心业务端切入,而是从非核心业务端,即从该产业的“边缘”而不是“中心”进入。

先看出租车产业。打车软件刚进入出租车市场,做的业务只是协助“打车”,即帮乘客与出租司机“做媒”,解决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不仅提供免费服务,还向乘客和司机实行双向补贴,一时之间,吸引了无数乘客与出租车。这种服务,除了对出租车公司的电调业务造成负面影响以外,无论对于乘客、出租车司机,还是出租车公司来说都是有利的。

再看互联网医疗。无论是“好大夫在线”提供的查询医院信息、门诊预约、就医经验分享的功能,还是“春雨掌上医生”提供的“自查+问诊”式的健康咨询,都不提供诊断和治疗,只是帮助现有医院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好发挥,给医院在不同程度上带来利益,为现有医院的核心业务拾遗补缺。

互联网金融也是如此。支付宝的初期业务只是为电子商务提供线上支付服务,弥补商业银行不感兴趣的网银支付;即便是热火朝天的P2P和众筹,也都是面向小额的个体投资者,与现有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及主流顾客群保持着距离;相反地,它们的出现,至少在当前,还解决了现有金融机构不太重视而又不得不做的部分业务。

互联网企业首先选择那些补充性而非核心业务进入,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首先,边缘进入可以减轻行业原有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抵制;而许多互补型服务还能获得传统企业的配合。其次,从事非核心业务可以规避行业政策的管制(如金融业、出租车行业)。最后,边缘进入也有利于互联网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迅速站稳脚跟,毕竟它们对这些行业中技术含量高的核心业务运作不熟悉,也缺乏品牌认知。

2、贴近用户

互联网企业进入传统产业的第二个特征是:在边缘进入时,它们大多选择在传统企业与其顾客群之间提供某种服务,即比传统企业更加地“贴近用户”。

不妨考察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做法。“好大夫在线”通过在线咨询、预约挂号等方式把患者连接到医院,它显然比医院更贴近患者;而网站上大量就医经验讨论的虚拟社区也让它更加了解患者的需求。支付宝通过网上便利的支付,成为银行、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第三者”,凭借拥有的虚拟账户和海量支付信息,它能越过中国银联的转接清算而直接连接发卡银行,未来它还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数据供应商和分析中心。让成千上万人爱不释手的“微信”更是凭借它对用户的贴近,拥有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及想象空间。贴近用户,按现在的说法,是要“2C”而不是“2B”,甚至千方百计成为“入口”,这是众多互联网企业的理想选择。

当贴近用户的地位受到威胁时,互联网企业会毫不犹豫地发起攻击,不惜牺牲眼前的利益。“蘑菇街”、“美丽说”原先是“淘宝”的导购平台,可是去年却被淘宝“割袍断义”,不得不重新去打造“垂直型电商平台”。它们“分手”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给“淘宝”带来利润。事实上,通过导购平台的点击转换率从1%提升到7%—8%,大大提高了“淘宝”上商家的盈利能力。问题在于,“淘宝”担心这些导购平台比它更贴近用户,妨碍了它与用户的亲密接触。阿里集团的高层明确表示,“淘宝外部平台需要的是森林,而不是参天大树。”

现在互联网企业常讲的话,叫做“得账户者得天下”,“得入口者得天下”。那些新企业在为行业巨头扛活的同时,悄悄培育着自己的顾客群,不知不觉间架空了东家。

3、平台思路

许多人认为,互联网的一大趋势是“去中介化”;其实这即使不算误解,也是一种偏见。互联网确实摧毁了一大批传统中介,但同时又培育了一批更有市场势力的中介,而且这些中介将在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看到互联网介入后的新型商业形式,无论电子商务、搜索引擎,还是众筹、在线教育,本质上都是中介。中介是一种平台型企业,所以互联网企业进入传统产业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千方百计搭建平台。

天猫与沃尔玛的区别在哪里?P2P与商业银行的区别又在哪里?不仅是一个线上,一个线下,更重要的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差异,前者是平台模式,后者不是。平台型商业模式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借力打力。天猫自身既不制造也不采购,可是由于其开放性,在它的平台上却能买到几乎所有的商品,因此吸引了上亿的消费者;而正因为有如此庞大规模的消费者群体,反过来又吸引着数十万商家在这个平台上开店。平台所具有的这种让两群或更多群用户彼此相互吸引,客观上为对方创造价值的特性(理论上称为“交叉网络效应”或“交叉网络外部性”)是它的最大竞争优势。

传统产业大多呈现链状结构,从上游到下游,产品或服务不断增值,最终为用户所接受。而平台型模式打破了产业链或价值链的结构,能左右逢源,前后借力。成功的平台能聚集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使自身成为产业中商业生态的中心、产业转型发展的引领者。平台模式所具有的结构优势是那些互联网企业得以迅速崛起,挑战甚至战胜原有龙头企业的重要原因。

在产业链中,找准搭建平台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30年前,IBM以为,在PC(个人电脑)的产业链中总装是平台,所以它把其他各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和微处理器等统统外包。其实操作系统才是个双边平台,一边连接广大用户,另一边连接应用软件开发商。因此,从产业层面讲,是微软的操作系统的不断进步,引领着电脑产业的发展;从企业角度看,微软获利最大。

我们清楚地看到,那些进入传统产业的互联网企业,无论如BAT之类的巨无霸,还是那成千上万的每天经历着生与死煎熬的创业企业,大都运用互联网优势打造着各种类型的平台,努力形成在那些产业中的竞争优势。

4、喧宾夺主

互联网企业进入各个传统产业,显然不是为了给原有的那些寡头企业扛长活的;它们低眉敛眼地边缘进入,无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旦站稳脚跟,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同,便迅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向核心业务渗透。

在2014年上半年之前,许多人都看不懂“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盈利模式是什么,直到它们推出了“专车”业务。显然,“专车”实实在在地动了出租车公司的奶酪,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出租车行业的雏形。

同样,互联网医疗的企业们也正从“助诊”业务走向“诊断治疗”业务。“阿里健康”正雄心勃勃地搭建全方位平台,努力去抓住医生、患者、药厂、药房等多条边,力图打造一个开放式医药一体的“网络医院”,而这显然直接冲击着医院的核心业务。

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那些企业,哪些是真的想做支付业务,哪些是想以支付为跳板,逐渐渗透到金融核心业务的,从它们这两年来的布局就能读懂。而众多的P2P和众筹平台,虽然鱼龙混杂,可它们的盈利模式正在逼近传统银行。

截至目前,宾主还没有移位。即使如零售业这样最早开始“互联网+”的行业,电子商务也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但是互联网确实具有雷霆万钧之势。从淘宝、支付宝、微信这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来看,互联网企业凭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优势,确实能够撼动传统产业的龙头企业,宾主易位或许只是个时间问题。

上述颠覆模式的四大特征其实就是互联网企业进入传统产业的四部曲,前后呼应,又相互关联。“边缘进入”是重要手段,保证其迅速在陌生领域站稳脚跟;“贴近用户”是事业基础,掌握用户需求,培育用户关注,搭建平台才有保证;“平台思路”是关键模式,通过借力打力快速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喧宾夺主”是目标,凭借用户规模与平台模式,互联网企业才能从边缘挺进核心,逐鹿中原。

“+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

“互联网+”时代,几乎无人不上网,无企业不触网。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可分为两种模式:“+互联网”模式与“互联网+”模式。

这些年里,有许多传统企业,无论是出于主动出击还是被动应战,都去“拥抱”互联网,即在自己的业务流程或者经营方式上,添加互联网色彩,这便是“+互联网”模式,但总体来看效果欠佳。

王府井百货在2007年便开始涉足网上商城,这些年一直在推行全渠道战略,2012年年初,该公司组建独立的运营团队推进电商,投资1亿元。但是最近公布的该公司2014年年报显示,电子商务项目建设亏损已超过4000万元。除此以外,如银泰百货、利群百货、新世界百货、武汉中百等的电商项目都步履艰难;银泰改为在天猫上开旗舰店,同样侵蚀线下资源。

采用“+互联网”模式,意味着企业没有改变其原有的经营理念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只把互联网当作新渠道,以做增量为目标,这些都使得企业难以整体转型。不贴近用户就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需求变化;不建立开放的平台模式,不去充分利用第三方资源就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和各种新颖体验,王府井百货的电商与天猫相比就输在这里。采用“+互联网”模式的企业通常由于经营理念的制约和原有业务板块利益的限制而无法快速转型,从而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追捧。而缺乏资金又使得他们在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

相反地,采用“互联网+”模式的企业通常是那些原先没有传统业务的所谓互联网企业。他们边缘进入、贴近用户以后,往往采用开放式平台的商业模式;而这种商业模式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下,正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阿里健康”杀入互联网医疗,其商业模式几乎是“快的打车”的翻版:患者将处方上网,由各家社会药房抢单,而平台向患者和药房双向补贴。未来的网络医院一定会是个开放的平台。在医师多点执业、第三方医学机构独立检验等环境支持下,网络医院上的医生或许就像淘宝上的商家那样,有很大的自主性;而去网络医院看病的患者,也会像在淘宝上购物那样,有很强的选择能力。这样的平台模式显然是传统医院以及其他传统业务模式所难以比拟的。

两种模式之争还在进行中。金融企业的高管们不断强调,互联网金融也是金融,言下之意是说,他们比那些互联网新贵们更接近互联网金融。这话是对的,迄今为止,传统企业依然占据着金融核心业务的位置。问题是,那些年轻的还在边缘的互联网企业,正从“农村包围着城市”:他们贴近用户,把那些高大上的传统巨人分割包围,不断减少他们对用户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他们采用平台模式,以更加开放、更加便利和更加多样化(目前还不能说更加安全)的服务方式在形成和积累自己的优势。未来,虽然未必就一定“喧宾夺主”,但威胁确实是强有力的。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文篇9

一、医药零售行业趋势向好

我国老龄人口众多,老龄化进程快。2015年中国大陆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44亿人,老年人口占比升高至10.5%。近10年来,我国老龄人口占比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定程度上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2015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在城镇居民死亡构成中占比超过80%。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将提升对药品刚性需求,成为药品市场增长的重要有利因素。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也在快速增加。2015年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达到1100元。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支出分别以约20%和10%的速度增长。

2015年国内药品市场规模达到13775亿元,同比增长7.60%。其中城市等级医院渠道仍占据超过半壁江山,零售实体药店占比仅为16.41%。美国药品市场的结构是零售80%,医院20%。在医药分离政策的持续推进下,医院渠道增速明显下滑,医药零售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机会。

现行医疗体制中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医院掌握着社会几乎全部的医疗资源,在药品选购中占据决定性地位。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居民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来了解药品。慢病药物、OTC类健康药物主导权逐渐回归消费者,也为零售药店业务发展带来机会。

为破除“以药养医”的医疗环境,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如控制药占比,监控辅助用药,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从而引导处方药外流。

处方外流的最大收益者将是零售药店。2015年国内零售药店处方药销量共939亿元,在零售药店整体营收中占比首次突破30%,同比增长14.93%。随着医改的推进,处方药将逐渐成为引领零售药店发展的重要业务板块。国内零售药店也在积极布局,从品类拓展,商业模式,专业服务和支付方式等多角度发展,迎接处方药业务放量。

二、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现状

1、处方外流、医药分离带动零售药店行业成长。2015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总规模达3093亿元,较2014年增长9.8%,其中药品类(不含药材类)销售达2260亿元,同比增长11.6%。

2014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中药品销售占比78.31%,同比增长9.15%;非药品销售占21.69%,同比增长11.08%。非药品增长持续快于药品。非药品品类的增长主要由家用器械和食品两个细分类别带动,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相关类别导入药店销售对食品在药店的高速增长有积极的作用。

国内连锁药店乘行业东风迅速跑马圈地,一方面在区域内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寻求资金支持拓展全国市场。为适应行业发展,药店积极布局专业化医疗服务,开展慢病管理及个性化诊疗,推广中医特色医馆。优化互联网+运营模式,带动行业横向延伸。

新版GSP政策要求零售药店配备执业药师,执行药品电子监管,提高了药店的运营成本。医药零售市场接近饱和,竞争激烈导致零售药店利润不断下降。单体药店的生存空间受到强烈冲击。相对而言,连锁药店体量大,对上游议价能力强,品牌优势明显。放大资本优势使得公司抗风险能力加强。因此连锁化是药店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1年5月,商务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指出,到2015年药品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要占药品零售行业销售总额的60%,连锁门店在药店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目前,国内医药零售药店数量庞大,但分布不均衡,连锁化率和集中度较低,距离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

2015年我国零售药店数44.81万,同比增长3.02%。全国平均每家药店服务人口数为3011人,接近2500人/店的饱和标准。近五年来,零售药店总数相对平稳,而其中连锁药店占比不断攀升。尤其在2015年连锁率加速追赶目标,实现45.73%,然而与三分之二的目标尚有差距。

2015年全国百强连锁的直营门店数量接近3.3万家,同比增长12.5%。百强连锁直营店在国内零售药店中占比仅为7.32%,而实现营业收入占整个零售药店行业销售额34.8%。说明连锁规模效应带来的品牌效应可以增强药店竞争力,优先获得市场认可。

2015,我国十强连锁药店营收总额在零售行业中占比仅为17.04%。行业龙头国大药房营业收入仍不及医药零售市场整体3%。美国三大药店(CVS、Walgreens、RiteAid)在2014年合计销售额则达到其零售药店市场份额的89%。无论从门店数占比或销售额占比角度,我国零售药店行业集中度均仍处于低水平。

2、目前国内医药零售行业格局以区域连锁为主,行业龙头通过外延扩张布局全国市场。区域龙头药房掌握区域核心资源,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不同地区经济及民生特色各异,企业发展状况及地区开发程度不同,为行业整合带来机遇与挑战。

2015年,全国医药零售市场规模最大的三个地区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从单店产出来看,上海市以243万元遥遥领先,江苏、浙江、福建、陕西、北京等地药店的单店产出也都超过100万元。

从各区域经营状况看来,以上海、福建和陕西为代表的地区药店密度较小,而单店收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将其定义为A型区域。该类型地区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并仍未被完全满足,因此是新店开拓及资本进入的最佳区域,开发难度较低且市场空间大。相对而言,区域B单店营收及药店密度均较低,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医疗结构,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新的药店经营模式有望改变居民生活及医疗观念,开发难度较大,未来有望开拓蓝海市场。

大部分省份属于D竞争激烈区,目前药店密度相对较大,且单店收入小于90万元。该区域是目前国内药店丛林时代的最显著缩影,需要改变单一的医药销售经营方式,把握处方药外流的机遇,开拓新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方式。最终,零售药店希望进入黄金发展C区,实现药店密度满足人民要求(约2500人/店),且单店营收较高。

2015年,国大药房营收领跑国内零售药店,同仁堂、大参林、桐君阁和一心堂的营业收入均高于50亿元。日均坪效可以表征药店单位面积的额盈利能力。国内各连锁药店坪效差异大,经营模式不同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同仁堂为代表的连锁药店重视医疗服务,店内有中医坐堂,业务板块融合提升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差异来自于地域差别。老百姓坪效表现优秀,门店布局中南部地区,药店密度较低,空间大,门店盈利能力强。

3、中国的药店正经营进入丛林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单体药店陷入经营困境,现阶段连锁企业并购扩张的最佳时机。医药零售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三大连锁药店先后上市,迅速外延扩张跑马圈地。区域龙头开启抱团模式。医药零售市场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药店之间整合包括三种模式:直接并购模式;松散型联采模式;股份制合作模式。

近两年,老百姓、一心堂和益丰药房先后上市,凭借资本优势加速并购整合。上市公司收购方式主要是全资收购,后期也包括一些现金+股权置换模式。大型连锁药店在重点区域内实现高密度覆盖,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后选择进行全国性扩张。包括老百姓和一心堂在内的上市公司在门店拓展中更倾向于基层市场。基层市场竞争相对较小,尚有空白区域需要填补。顺应分级诊疗的推进,基层市场需求将被激发,实现快速放量。

目前全国共有20多万家单体药店,在城市、城镇、农村分布比例为1∶3∶1,主要服务于城镇社区,区域特征明显。单体药店运营最大的问题是对于上游议价能力弱。通过商品集中采购的方式,成立县级药店联盟、省级药店联盟,可以有效联合整合区域采购需求,降低采购成本。

国内区域龙头并购风云不断升级,各地以区域内零售商股份制合作为主要形式,先后在贵州与四川区域开启并购新模式。

四川省内药店密度高,单店盈利能力较弱。若仅依靠区域合采分销手段难以有效更合区域资源。2016年9月6日,四川东升大药房联合巴中怡和药业、南充嘉宝堂正红大药房等5家四川连锁药房正式签署股份制合作协议,成立跨区域连锁公司。本次股份制合作中,合作股东均以所有门店全部资产入股,原有公司不再保留任何独立运营权。最大程度上实现资产、股权、管理、运营全方位合作,加快整合四川药品零售市场。

三、中国药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药店发展分为内生和外延两大方面。现阶段外部机会明显,行业步入兼并扩张的热潮。同时政策导向为医药零售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处方药市场开放为药店的发展带来颠覆性改变。药店唯有通过内部优化升级,才能在时代浪潮来临之时抓住发展机会,迅速占领市场。国内医药零售经营模式从未停止过改变的步伐,我们可以从DTP和O2O为代表的新兴经营模式中窥见未来。

1、所谓DTP(DirecttoPatient),即制药企业不通过任何商,直接将产品授权给药房经销。患者在医院就诊拿到处方后,可直接到药店买药,并获得专业用药服务。DTP从形式上是指从药厂到患者的直销形式,其本质是搭建在药店专业服务平台上的一对一服务。该业务模式依赖药房与制药企业资源的深度绑定,产品以高毛利专业药为主。

DTP模式在21世纪初进入中国,十余年间未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医院对于处方外流的严格限制。中国以药养医的弊病根深蒂固,改革任重而道远。DTP模式销售产品以新特药为主,价格较贵,使用频率相对低。目前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医药改革力度不断加大,DTP药房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医药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CFDA批准的新药数目不断上升。同时居民医疗保健需求被释放,医疗支出快速上升,也将带动新特药市场发展。DTP模式可以融合医生、药店、厂商和患者四者需求,发挥新渠道优势。

医院从新特药中获益。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政策要求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30%的期限越来越近,且药品零加成削减医院售药利润,更多处方药将流向零售市场。近年来政策严格限制医院药占比,药品招标政策改革导致高价药、专科药、新特药流标。面对高不可攀的进院标准,厂商毫无疑问将转向院外渠道,零售药店最佳接盘者。医生用药受到限制,会倾向于接受与药店合作,进行患者导流。

药店专业化演变。政策大力推进处方药外流,对于药店来说是重要的发展机会。未来零售药店想要承接处方药销售,必须具备专业药事管理能力及医疗服务水平。DTP药房将是医药零售行业专业化演变的第一步。

2、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O2O(OnlineToOffline)模式带动了苏宁等一批线下商铺的腾飞。电子商务势必对传统销售市场带来冲击,线上线下融合势在必行。因此包括上游药厂,中游流通企业以及下游药店纷纷布局医药电商模式,但是互联网购物的热潮是否能有有效复制到医药领域值得深入分析。

零售药店经营医药电商先天优势十足。实体门店是顾客信任中心、顾客服务中心、会员扩展中心、线上流量源泉,同时也是售后服务点、信任基点、送货点、信息点、品牌展示点、自提点。以现有高密度分布药店为根据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送药上门是医药电商的最佳模式。

零售药店多分布在社区及人口聚集地,深耕细作多年,拥有牢靠的用户基础。以一心堂为例,在云南地区布局超过2600家门店,十余年经营建立起百姓信任的品牌,并培养超过1000万会员。连锁药店拥有会员数据库,了解会员的基本信息及大致需求,有助于向线上导流,并进行精准营销。

另一方面,网上售药可以有效整合药师资源,实现网络远程健康管理,提供专业用药指导。GSP要求线下药店配备执业药师,辅助患者进行用药管理。医药零售商搭建电商平台,可以以此为载体实现门店间执业药师资源线上共享。

同时为患者提供线上医药问询服务,对于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远程管理,建立会员健康数据库。特别是对于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医药电商平台持续获得有针对性的药师服务,并直接下单补药,接受药店送货。

第三方医药电商相对于药店有更加完善的配送体系及线上经营经验,因此在前期医药电商经营中影响力更大。7月底,国家食药总局宣布第三方网上售药平台试点工作已经结束。

政府对于网上售药的限制主要来自于对于配送环节,及处方药销售的顾虑。第三方售药平台的退出给予零售药店弯道超车的机会。然而,目前消费者网上购药仍心存疑虑,市场空间有限的,蓝海市场有待开发。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文篇10

从去年开始,当我们走进医院,看到的不再是传统的医院简介或者专家介绍,而是被各种五颜六色的海报替代,这些海报背后是支付宝、春雨医生、杏树林等移动医疗广告,除了这些直观的视觉冲击之外,普通人看不到的是这些公司或机构背后无孔不入的“地推人员”,抓住每一个机会向医生发起进攻,或邀请入住平台、或求合作,移动互联网时代,医疗O2O似乎迎来一个井喷时代。

而这些,都需要资本的介入,对于BAT(百度、阿里、腾讯)来说,这不是问题,但对于大部分投资各种各样移动互联网项目的风投来说,这些支出可都是真金白银,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资本,真的懂移动医疗吗?又或者说,移动医疗真的是一座金矿吗?这个金矿何时才能被挖掘呢?

看上去很美

自2013年下半年来,医疗美容O2O创业得到了资本前所未有的关注。有报告预计,到2018年中国的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将达到8500亿元,这块肉虽然难啃,但仍阻止不了资本的疯狂涌入和创业者的蠢蠢欲动。去年阿里巴巴推出“未来医院”计划;春雨医生宣布完成5000万美元融资;丁香园获得腾讯投资7000万美元;挂号网宣称获得1亿美元融资。据统计,这一年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融资达103起,披露的融资额达141790.09万美元。但现实却是,无论是传统PC端的第三方导流网站转型App、传统PC端的咨询师微博大号转型App、或是传统跨境医疗旅行社转型App等,都无法完全脱离第三方中介的成分。这就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巨头投资的可能仅仅是一个远期,短期来看,这些投资回报率可能会比较低。

移动医疗横跨互联网和传统医疗领域,在投资上需要跨领域的理解,对投资人的专业要求更高。而在投资回报预期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意识到移动医疗不同于互联网快进快出的模式,需要长期深耕。

从BAT的表现来看,其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布局更可能是一种生态布局。三家之中,各有所长,因此在移动医疗的战略筹划中也各有不同。百度侧重于希望获得数据,为人工智能AI的大数据计算提供弹药,当医疗数据积累足够大之后,这些数据的应用场景就极具想象力;阿里巴巴围绕移动支付开展合作,打造在线医疗平台和医药电商平台生态圈,从医药电商切入市场;腾讯上线微医疗支持微信挂号,利用通信社交领域的优势,建立病患与医生之间的链接,从流量入口切入市场。这些举措都不是一蹴而就能产生变现的。

投与不投?

移动医疗产业火热投资的背后,除了产业自身,投资的资本也要注重自身的变化。位于硅谷的RockHealth,专注于健康产业,尤其是移动医疗产业的早期孵化,其投资运作模式是搭建风投、创业公司、医疗机构以及各种服务合作之间的桥梁,目前已成功让超过50家的早期数字医疗公司找到资本。其成功的秘诀在于:1.专注于健康产业的一个细分领域,目标明确,专注于移动医疗进行深耕;2.建立成熟的合作伙伴网络,比如大型风投机构KCPB、行业内的机构和公司例如罗氏制药、哈佛医学院等;3.提供战略的机构,如法律援助、推广顾问等,帮助初创企业找到可以支持其长期发展的资源、平台甚至资本。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投资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对于中国的移动医疗行业的投资者来说,并不是跟风就一定能获得长期利益。毕竟,对资本来说,风险并不是完全可控的。BAT的移动医疗战略虽说是长期战略,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长期的战略都是不可靠的,瞬息万变的环境是稳态战略最大的杀手,瞬时竞争优势才是移动互联网企业要打造的核心能力。

那对于目前国内大量投资移动医疗的资本来说,专业的投资应该具备的特点是什么呢?

1.投资整体规模变小,但专业性变强。过去优质项目集中在大牌创投手中的现象已经改变,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引导创业的平台,如创业咖啡、创业孵化器,项目可以落地到这些平台上,实现中小规模投资者和创业项目的对接。

2.在项目成长上,与产业内公司或者产业基金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就传统医疗板块来讲,巨头非常多,包括药企、医疗器械公司和医院等。他们通过收购好的项目获得进一步成长,例如扶植移动医疗初创企业支持其服务,2014年10月广东省网络医院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上线启用,这是全国首家获得卫生计生部门许可的网络医院。一台可供视频通话的电脑、一台血压仪和一台可以打出医院处方的打印机就可以实现此类移动医疗项目的全过程。

3.移动医疗创业者对企业未来的考虑正在转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投资资本对于诸如基础设施、制造企业、科技等领域的投入比较热衷,资本大量进入,快进快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投资的确壮大了不少公司,但从根本上来讲,这类公司的未来并不是很明晰,砸钱做市场的行为更多是一种泡沫价值。但移动医疗却不适合这样的运作模式,医疗是一个对专业要求很高、需要深耕而不是快速做大的行业,创业者本身需要很强的行业理解能力以及行业从业经验,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人脉资源。移动医疗的投资,需要创业者和投资者都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不能试图去快速逐利,那样的话,很多初创企业将活不过第一轮的行业并购和洗牌。

无论是BAT依托其背后的强大资源来对医疗模式进行变革,还是移动医疗细分下的各类App或者O2O模式,其对于资本的需求都是旺盛的,但正如马云对雷军那句“风来了,猪都会飞”的反驳一样,移动医疗的未来发展纯粹靠资本的炒作来推动,将会对整个行业和创业者的未来是一种伤害。

谁来埋单?

对于类似BAT这样拥有巨量用户群体基数的企业来说,投资移动医疗,尽管明晰了用户定位,知道了用户想要什么,但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不知道如何盈利。这也是大多数移动互联网企业所面对的共同问题。比如女性经期管理App美柚和大姨吗,其定位用户群体为年轻女性,其需求主要是时尚、健康和消费。这类移动互联网项目前期往往把重心放在用户数的增加上,营销成本很高,但在用户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却会面临高企的成本问题,面临盈利困境。

很多互联网企业崇尚一种“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埋单”的互联网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用客户群来为特定的产品提供方导流量,比如女性健康网站成为时尚产品的入口,为电商导流量,而菜谱网站可以为生鲜电商导流量,或者吸引快消广告等。然而,梦想却照不进现实。首先所谓定位精准的用户群忠诚度都不那么高尚,毕竟在移动互联网上,用户的新鲜感通常都不那么持久,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很快就会替代旧事物,正如很多手机的使用者会频繁更换各种App。其次,这种流量的导入或者变现的方式发展速度很慢,跟不上风投初创企业快速增加的预期。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文

如此规格的医疗服务,以往普通老百姓恐怕难以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但是今天,一个产业正在让这些高端医疗服务,成为普通人都消费得起的服务。甚至有专家认为,它将颠覆传统医疗产业的格局,影响和加速其改革进程。这就是移动医疗。

在移动互联时代,医疗资源正在被智慧地连接。“在移动医疗平台上的注册医生和护士,就像淘宝卖家一样,对用户非常亲切热情,甚至一次问诊能达到20分钟。”和君咨询分析师丁立朝对《中外管理》形象地描述道。这对于“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的传统医疗来说,体验可谓天壤之别。

然而,人们眼中的移动医疗,似乎还仅仅停留在挂号、支付、咨询的层面。移动医疗,未来能真正为用户做些什么?如何影响甚至改变医疗行业?医方和患者能得到什么样的增值服务?一切皆可想象。

趋势一:远程医疗让病情前置

如果有一款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有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的患者进行监测,自然可以降低不少发生危险的几率。一般情况下,患者打算去医院疹疗,即使测一下血氧量也要提前几天预约,还要进行各种准备。

2016年3月,橙意家人科技了国内首款医疗级可穿戴设备――鼾症监测仪。这个腕表可24小时记录血氧饱和度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患者可从手机App上查看报告,还能获得后台专家的健康指导。

再比如:目前国内已有医院上线了微信全流程就诊,依托微信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患者可直接通过微信实现诊间支付和医保实时结算,预约、挂号、电子报告、账单查询等都能使用微信随时完成,大大简化了看病流程,节约了就诊时间。

同时,远程医疗体系还可收集到大量的数据样本,分析整理并上传到数据库后,可直接被医院、学校、政府部门等使用。这对医疗行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创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移动医疗App已经超过2000款,目前市售的有健康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不下50种。移动医疗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健康管家”,可提前为用户预警并提供解决方案。更有意义的是,远程医疗的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终端,可以为社区医院带来固定的“筛查”人群。

移动医疗将原本封闭的医疗信息打通并连接起来,释放出更多的共享信息、资源和数据源。但远程医疗与“私人医生”模式,还存在着距离,只有和社区医院无缝合作,打通用户与医生之间的“需求不对称”,才能形成医患的双赢关系。那么,接下来必然是线上线下的协同。

趋势二:线上线下的协同

“经过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将进入2.0时代,医疗服务线上线下结合应该会成为标配。想用轻资产来撬动健康管理尚可,但要撬动医疗却很难。”丁立朝对《中外管理》说。

以平安好医生为例,它在短短一年间,超越已成立10年的好大夫在线和成立5年的春雨医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背后的顶层设计。目前,平安好医生除通常移动平台的业务外,正在布局500家线下诊所――“万家诊所”。在“万家诊所”的加盟体系里,核心的医疗技术和设备需诊所自有,但平安万家诊所在标准化和品牌化的基础上,会为加盟方提供包含顾客引流、诊疗支持、药品器械集体采购、转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如果平安将线下部分布局完成,那么意味着在国家控制三甲医院、控制大型医院门诊量(强制分流)的背景下,平安这类企业很可能真正抢占入口。”丁立朝表示,“尽管这个过程还很曲折,但它必将成为传统医疗的有益补充。”目前,除了平安好医生以外,春雨医生也在开设线下诊所。

而对于移动医疗OTO的趋势,微医联合创始人张晓春则表示:移动医疗的第一阶段是纯线上进行,即轻服务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就医流程的改善,由线上部分转入线下,更多在于优化就医流程;第三阶段便是经过线下流程优化后,将适合线上进行的部分重新回归到线上,这也就是团队医疗的阶段。也就是说,已经不再仅仅是线下协作组模式,而是首诊在线下,将诊后随访、复诊等放在线上进行,在跨区域的医生协作组织下进行。

趋势三:从B端入手,再渗透C端

有业内人士说,如果移动医疗应用提供的仅是挂号、预约和支付等简单业务,那么还远未触动行业“痛点”。真正的“痛点”,在于有病的患者找不到医生,大众的健康管理缺乏专人管理。

因此,没有医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移动医疗。移动医疗本质上依然是医疗,如果不能解决医疗中的痛点,而仅仅停留在移动端的流程优化方面,显然始终徘徊在医疗服务的。

在今年6月,北京中普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成功,成为国内“移动医疗运营服务”的第一股。而中普达之所以可以被资本看好,也正因为它触及医疗的痛点和核心。

举例来说,中普达的战略定位首先是服务好医疗机构,这与一般重在“轻问诊”“健康管理”的移动平台有本质不同。中普达坚信移动医疗的发展基础,是医疗机构移动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而不能与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产生交互的互联网产品,就根本不具备生命力。

而且,作为任何一个平台企业,都绕不开盈利模式问题。在中普达的理念中,只有基于医疗机构自身资源的toC业务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医疗延伸服务,比如:“医护通”“移动护士站”等产品都是如此。其中,“移动护士站”已成几百家医疗机构的标配,它帮助医院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了事故几率,弥补了医院信息系统与病房间“20米”信息化空缺。而受益者,一定首先是C端(患者)。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出院人数约2亿,而其中约68%的患者有延续护理的需求。虽然,国内有大量基于公有云的移动医疗应用,但出于医疗机构对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很难参与和信任。那该如何解决这个痛点?

中普达采用了无线广域内网技术,数据只在专网和专线通道中传输,这就确保了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专有性。同时,通过加载新的应用模块,就可以协助医疗机构便捷地实现院外的多种业务延伸,可以对患者进行院前、院中和院后的全病程专业医疗服务。同时,这让患者能够切实体验到“分级诊疗制度”带来的便捷服务。

中普达董事长兰云峰认为,移动医疗应该先做“医疗+互联网”,让医疗机构先应用起来,让患者在医疗机构的服务中有所体会和感知,再通过“互联网+医疗”来丰富应用,提升患者体验。这恐怕才是用户愿意主动接受移动医疗业务的重点。

像中普达这类致力于新技术与新应用的平台企业,由于实现对患者医疗全过程的服务,已经触及医疗服务、技术服务等层面,可想而知在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四:玩转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作为移动医疗,要考虑好互联网的本质,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链条来设计商业模式。如果理解这个本质,你就知道你的利润来源在哪儿。”丁立朝分析,“互联网无非四种商业模式:游戏、广告、电商、社区。掌握好互联网的玩法,结合医疗行业的痛点,仍会有市场机会。”

那么,如何玩转移动医疗?目前,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可循,但也有不少市场空白。

首先,游戏。在这个领域,可以说还没有好的游戏项目出来。“我认为未来在医疗里面一定会有。”丁立朝对此充满信心和期待。

第二,广告。目前,对于在线问诊业务,都是在以广告的模式做,甚至拓展出来一些咨询业务,比如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大数据挖掘。现在大部分的互联网平台都是在做广告+电商的盈利模式。试想,如果一个平台的活跃用户有10%的转化率,盈利是不是就很可观?

第三,电商。有一家做中药材的电商平台,成立一年就已经做到收支持平,预计年底有望盈利。由于中药材行业有极强的特殊性,比如:资源极度分散、价格不稳定和易受资本影响。尽管中药材市场有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却包含着国家规定的12807个品种,常用的药材也有1200种,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且要销往全国。因此,这也导致每个单品量都不大,仅一两个亿就可能控盘。像人们熟悉的三七、生姜、普洱茶,多因资本炒作而身价倍增。

目前,全国有17个中药材零售市场。作为传统商业,通常会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囤货以便控盘,鲜有人愿意去做整合。因此,当一个平台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整合,就打破了原有中药材市场的格局。因此,在医疗行业中选准了定位,就使这个平台胜券在握。

第四,做好社区。如果研究一下罗辑思维的模式,就不难看清其典型的社区玩法:通过名人吸引住粉丝,然后进行众筹、做付费的内刊等,有了眼球就会有转化率。因此,只要有平台、能产生出好的内容,其实就不愁盈利问题。比如:在成都已有肾病、肾透析的社区上线,在社区里可以实现医医互动、医患互动、患患互动,盈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事实上,移动医疗在本质上与其他行业没有太大差异。只要站在管理的角度考虑,真正从解决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痛点去思考商业模式,比如信任问题,权威性问题,这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建立平台的品牌形象。同时,结合互联网的手段就可能找到市场空间。”丁立朝特别强调,新创业者的机会更多是集中在细分和垂直领域。

“而未来的3.0时代,应该是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融合,一定要把技术的应用加入进来。”因此,丁立朝认为懂得互联网时代玩法的专业人才,以及懂得医疗行业的专业人才同样重要。

趋势五:医疗与保险的有效结合

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看病更多的是依赖于医保,购买商业保险者不足10%。因此,这也是许多移动医疗平台从C端找不到商业模式的原因。“谁来买单”一直是困扰平台企业和业内人士的难题。

目前已有商业保险开始通过移动医疗手段,去监测被保者的身体状况。甚至于,当被保者一旦出现亚健康状态,就会为其安排体检等医疗干预,以降低出险几率。就像一个笑话所说:一个明星为自己的臀部买了1000万元的保险,保险公司恨不得雇6个保镖24小时地保护她。事前的防范与预警的投入,通常会比事后赔付要合算得多。这对于保险公司和被保者,无论如何都是极好的服务和保障。试想,如果有这样一款能进行健康管理的保险,会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此买单?毕竟,人们买保险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放心大胆的生病,而永远是少生病。

“未来,移动医疗与医疗险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丁立朝说,“因为中国的保险从2009年到现在已经投了6-7万亿,这也是国家现在医改转向的一个重要理由。因为地方政府已越来越无力支撑医保的费用。”

互联网医院的盈利模式范文1篇12

无怪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一书中说道:“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它涉及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构思、开发与普及,是深入草根阶层的自主创新。”

草根英雄的胜利

天猫“双十一”便是草根创新繁荣的一次浓墨重彩的缩影:草根起家的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平民买家卖家、民营快递公司,却造就了逾500亿元的成交额。

要知道,直到2011年,支付宝才获得了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国内第一张《支付业务许可证》。直到2009年,新修订的《邮政法》才给予民营物流企业合法地位。

草根英雄的胜利,总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如民营快递风头盖过EMS,微信战胜飞信,支付宝、余额宝抢走银联与银行的生意等等。但已经戴上王冠的巨头们不需要再锦上添花,他们的故事也早已被说烂,那些还没混出头来的新玩家,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虚拟运营商

自去年年底第一批牌照发放以来,经过前期的缓慢发展,虚拟运营商逐渐进入用户快速增长阶段,放号量已破百万。11月11日当天,苏宁互联放号量超过3万,创下国内运营商的最快放号纪录。

11月20日,工信部向第四批共8家民营企业发放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至此,我国虚拟运营商数量已达33家,其中大部分发展电商,少数通过线下渠道拓展业务。

与基础运营商月平均新增300万用户的体量相比,虚拟运营商还显得太小太弱,甚至由于议价能力不强,外界有“面粉(运营商批发价)比面包(市面零售价)还贵”“发展一个用户就亏损一个”的说法。虽然虚拟运营商的业务模式在现阶段尚不完善,但他们打破了基础运营商固有的套餐模式,差异化市场定位,把通信业务和其他互联网业务结合起来,给用户带来了更多选择。

微信电话本的火爆,成为虚拟运营商的一大机遇,至少展现出令人激动的前景:如果大家拨打电话和收发短信不再依赖于手机内置的通信录,网络ID成为通信中的唯一身份,SIM体系将会被淘汰,虚拟运营商则会崛起。

民营银行

通过审批之后,5家民营银行极少对外筹备进度的消息,但从近期曝光的一系列高管团队名单来看,几家都在马不停蹄地争夺人才。特别是前海微众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从传统银行挖走多位高管,引来业界一阵波澜。

虽然民营银行具体经营模式尚未确定,多数业务信息仍停留在前期披露的“小存小贷”“个存个贷”,但与传统银行保持定位差异、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无疑已成业界共识。人员选择上,民营银行不仅看中高管多年的金融从业经验,还有他们在以往工作中展现出的互联网精神。

同时,新获批的民营银行已经先行试水存款保险制度。11月19日,上海华瑞银行《主发起人风险自担机制的相关承诺》曝光,发起人需要对50万元以下个人存款承担赔付责任。“风险自担”,从民营银行进入获批之初就成为话题讨论的关键点,展现着他们更为市场化的基因。

民营医疗

十明确提出,要深化医疗事业改革,促进民营医院发展。但政策利好之下,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还是面临巨大挑战:产业过度分化,资源配置不平衡,民营医院缺乏管理人才和治疗核心技术,品牌诚信建设困难,难以和公立医院竞争等。《民营医院蓝皮书(2014)》显示,全国民营医院数量已达11514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6%。但民营医院整体规模偏小,服务量只占11%~12%的份额。

虽然存在上述种种困难,民营医院也有着人性化服务、专科特色、经营策略灵活等优势。在公立医院过度饱和、不能满足大众医疗需求的情况下,民营医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机构数量以每年17%左右的速度增长,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今年9月7日,刘永好、冯仑、翁国亮共同出资成立的望好投资集团与福州晋安区签约望好医养城综合体项目,其中包含首家民营三甲综合医院,预计三年之内开业。在北京通州、保定、杭州、贵阳、成都、广州等地,13个望好项目都将相继落户。虽然创业艰难,前期恐怕看不到盈利的曙光,然而“用星级酒店的模式运营医院”“用超市的模式开药店”等等,民营医疗机构的灵活机制仍然让人感到,既有的医疗体系里出现了一汪活水。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精选5篇)

    - 阅0

    晚霞写景作文范例篇1云,悠悠地浮在湛蓝的天空上,洁白洁白的。有的像深邃的峡谷,有的像白色的雪莲……散布在天空中,显得非常柔媚。看!这些多姿的云彩,被鲜红的阳光照得一片红润.....

    第三季度护理工作计划范例(3篇)

    - 阅0

    第三季度护理工作计划范文2、依据总经理审定的宾馆财务计划,按各部门的不同经营范围、计划期的多方面因素和历史资料,参考部门年初的上报计划,分摊宾馆计划指标,下达给各业务部.....

    物业公司的盈利模式范例(12篇)

    - 阅0

    物业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关键词:网络公司;盈利模式;网络经济;互联网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00-03引言随着信息和网络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