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产业发展规划(收集5篇)

来源:

公司产业发展规划篇1

【关键词】标准化;标准化水平;思考

1.引言

标准化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依据,是缩短产品研制、生产周期和节约经费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协同设计、合作生产的纽带,是发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基础。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综合性基础工作,是衡量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

当前,某航空企业(以下称公司)正在围绕创业转型、跨越发展目标积极推进运营管控、质量提升、风险管理、流程优化、薪酬体系改革、生产管理模式转型和二代机平台向三代机平台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公司从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按照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与国内同行业比较,公司的标准化总体水平较低,还有待不断完善和提高。因此,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加速提升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是推动公司转型升级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有效手段。搞好企业标准化,对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行,提高公司素质和促进企业发展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标准化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对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重要性的分析说明,着眼公司标准化实际情况,指出公司在标准化工作的现状,通过分析和阐述,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

2.标准化概念及其重要性分析

国家标准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整理词汇》对“标准化”给出了如下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的编制、和实施。

重要性为: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支撑公司战略发展;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推进管理创新、规范企业运作;缩短差距,急需要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

3.公司标准化现状

3.1现有的优势

在公司发展历程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以《标准化工作导则》、《企业标准体系》等国家标准为指导,公司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多年来,公司主持和参与了3000多项国家标准、国建军用标准、航空行业标准、汽车行业标准、纺织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编制,荣获过“全省标准化工作创新贡献单位”、1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和30多篇标准化论文等多项荣誉,积累了丰富的企业标准化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标准化专业人才,为公司科研、生产业务起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

公司从组建专门的标准化组织机构至今已有33年历史,为满足公司在飞机、导弹、摩托车、汽车、片梭织机等业务领域的发展需求,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标准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先后组建了综合、工装、产品、民品、工艺材料、包装机械和信息专业组,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专业领域标准。按设计、工艺、机加、装配、理化、计量、质量等11个专业片区划分,拥有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近200人。

3.2存在的不足

公司自建立标准化组织机构以来,通过开展产品生产、研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专业领域标准,积累了丰富技术沉淀和工作经验,但总体上仍然处于二代机向三代机过渡的标准化技术水平,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不统一、外部资源获取能力较弱、技术水平偏低、标准化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善、资源保障不给力六个方面。

3.3发展的机遇

3.3.1外部环境有利于推动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是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正在统筹规划AVIC集团标准,积极地参与将会为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升提供发展的机会;三是通过国际转包项目和国内合作项目业务,为标准的借鉴和转化创造了条件。

3.3.2在行业内的差距迫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

与行业内各主机厂所的企业管理水平比较,公司在标准化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这迫使我们必须借助公司从二代机平台向三代机平台转型升级的契机,以型号研制为牵引,有规划、有步骤地高效提升公司的标准化能力和水平,快速扭转落后的局面。

3.3.3内部需求有利于推进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是为支撑公司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公司转型升级和能力提升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有效手段;二是建立管理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是规范企业管理、推进管理创新,实现现代化企业目标的前提;三是当前公司科研生产高度交叉且型号众多,建立型号标准化工作系统,健全型号系统规范,建立技术状态管理体系,是保障科研生产任务完成的技术保证;四是按照中航工业“质量效益年”的工作要求和公司《三年质量能力提升计划》的措施,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公司质量能力整体提升的需要;五是推进“制造技术振兴工程”,是实现和支撑制造技术能力提升目标的需要;六是开展信息化标准、信息编码等工作,支撑公司信息化的发展和推进中航工业“信息化登高计划”的需要。

4.提升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按照公司发展战略要求,以公司“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为指引,围绕标准化工作发展目标,以科研生产型号任务为牵引,从标准化发展规划、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体系、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标准化条件保障六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浅显建议,为公司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4.1完善公司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紧紧围绕支撑公司发展战略和提升标准化能力和水平的目标,在现有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基础上,从组织机构建设、顶层体制机制、标准体系编制、外部资源获取、推进标准信息化和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完善和补充规划内容,形成适应公司当前战略转型跨越发展形势的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4.2建立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

为推进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升,首先应建立、健全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化组织机构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即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化推进办公室和各专业小组。

4.2.1标准化委员会

标准化委员会是标准化工作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标准化发展战略,指导战略实施,统筹标准化发展资源,制定每年度工作计划,对准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审批和决策。

4.2.2标准化推进办公室

标准化委员会下设立标准化推进办公室,标准化推进办公室是标准化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要求在标准化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组织推进各专业小组贯彻公司标准化发展规划、执行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负责对各专业小组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2.3各专业小组

在公司标准化委员会领导下,依托公司现有基础准化工作网,结合公司六大核心业务领域,组建飞机设计、导弹设计、制造技术等各专业小组。各专业小组是标准化工作的执行机构,要求贯彻执行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化发展规划、计划,具体负责本专业领域的标准的建立和执行,并组织和参与相应标准编制等活动的开展。

4.3建立十项工作机制

标准化工作对外沟通机制、标准化工作内部协同机制、标准实施监督检查考核机制、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标准化“三化”推进机制、标准件管理机制、外部标准的借鉴转化机制、三大规范工作推进机制、专利标准化工作机制、标准建设维护机制。

4.4建立公司三大标准体系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按照标准化法律法规和各种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

4.5推进标准信息化建设

结合科研、生产业务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库、标准件库、借用件库和标准构型库信息管理平台,不断推进标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由实物式标准服务模式向数字式标准服务模式转变,同步促进公司“知识工程”向前发展。同时,在科研项目中推广运用Q-Check数模检测系统,提升科研项目设计水平和标准化审查能力。

4.6标准化条件保障建设

增强外部资源获取能力,加强标准化宣传力度,加强标准化培训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经费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

5.结束语

作为一名公司的基层管理者,通过工作实践和认知、领悟,结合公司标准化工作情况,通过分析,就公司现在及未来在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升方面,提出了一些浅识拙见,希望能够对公司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公司产业发展规划篇2

电力企业的运营状况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综合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它对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综合计划是通过认真审核对企业计划,确保计划科学合理的实施,提高计划的执行效率和力度。通过科学的统筹管理,使公司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促进公司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综合计划管理概述

综合计划就是对企业中的核心资源进行平衡以及统筹优化,并确定好企业的年度发展目标。它是公司的各种战略和规划落到实处的必要途径。综合管理计划就是借助对综合计划项目进行调整、考核的过程,以此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综合计划能使公司管理实现精益化和标准化,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综合计划也是促进公司集团化运作,实现集约配置公司资源的关键。它能转变公司的运营方式,使之更好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推动公司迅速发展。

2综合计划管理体系

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指的是“一级决策、两级管控、三级实施”,即国家电网决策,省电网执行,地市县公司保证作业。横向就是说要明确各机构的权责,并协调好各机构间的关系,认真研究和制定项目方案,对每个方案都必须制定科学、完善的计划、分析方案。

3综合计划管理的意义

综合计划管理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方针,对公司的资源进行合理统一配置,使各部门明确分工、相互协调,使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得到提高,为公司的高效、全面发展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公司在发展投入管理上长期存在重资本而轻成本、重指标而轻项目的情况,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使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在综合计划管理的指导下,企业开始加强对投资的管理,不断细化成本专项设置,致力于将成本投入项目做实,实现精益化管理。综合计划有利于促进各专业管理集约化,使人力、财力、物力等得到很大程度的集约,保证各个专项的平衡性,提高计划目标的整体性、全局性以及系统性,要将主要经营目标、各专业项目同步下达,并将计划设置为一个口,项目设置成一条线。综合计划管理中要将各个项目标准进行细化,实行细节化管理,防止在时间上产生矛盾。并设置统一的成本核定标准,来统一各单位的成本核算。可控费用等指标的核定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也会更加科学、合理。综合计划管理对电网项目源头管理的力度大大加强,全面推行“三通一标”,作为项目可研、工程初设、集中规模招标和工程竣工决算的依据,以便于测算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便于分析造价差异。

4综合计划的内容

综合计划包括指标管理和项目管理两点。其中的指标管理包括下述内容:首先,发展投入指标,其构成主要为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市场营销、零星采购、信息化投入、修改投入、研发投资、投资管理咨询、教育和培训的投资、项目的建设规模、生产规模等;其次,资产质量指标,主要有总资产、上缴投资收益、资产负债率、电费回收、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再次,供电服务指标,其构成主要为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的供电可靠性、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供电可靠率等;最后,营业业绩指标,其构成主要为售电量、购电量、营业收入、线损率、经济增加值(EVA)、员工的数量、总利润、可控费用、整体劳动生产率等。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咨询、教育培训、股权投资、设置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生产技改、非生产技改、零星购置、生产大修、非生产大修、研发、营销投入、信息化投入13个专项计划。根据规模和审批权限,专项项目分为限上、限下、零星3类。专项项目分为三个类的限制。

5综合计划管理建议

5.1建立监督管控机制

为了保障综合计划有效贯彻,确保计划都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一定要设立综合计划监督管控制度。它可以保证专业计划严格按照企业综合计划进行并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为了切实发挥监督管控机制的运用,在开展监督工作时一定要把握好下述几个关键点:首先,事先确定好企业本年度的综合计划指标及任务,将这些指标和任务明确分配、权责分明,这样才能保证综合计划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其次,电力企业内部必须设立健全的管理计划,并在各机构中设立一个评比考核制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最后,严格开展预算控制工作,保证预算的合理性。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资金使用计划,控制好各项资金的支出,并借助综合计划来管理资金,使综合管理质量能够有大幅度提升。

5.2严格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全面实施综合计划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加强项目管理,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管理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标准和制度,其他各个部门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相应规定开展工作,并将各项目的管理范围及专项计划作为依据,以更好地满足项目要求,避免项目多头申报问题的出现,各单位要做好项目储备管理工作,使用电网规划、发展计划、电网发展、经营诊断结果来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编制科学的项目方案,保证方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可行性。项目安排必须合理,防止因集中评审不良而降低工作效率。另外,对于公司的项目要求要高度重视,把项目的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对于那些难以攻克的瓶颈项目,企业必须增加投资,先解决这些瓶颈项目,并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来提升员工的专业工作能力。

5.3专项计划与综合计划协调管理

电力企业属于生产性企业,对其开展综合管理时,并不是单纯地把各种计划综合起来,而是要控制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顺利经营。所以,在设立专业化计划书时,企业一定要将监督发展目标作为重要根据,并将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协调起来,使专项计划为综合计划服务,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来促进公司发展。

5.4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机制

目前,电力企业仅对经营结果开展分析、评比工作,而这会制约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还要科学进行企业规划工作并把握好资金的运转,这样才能促进综合计划水平的提高。要设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以及综合计划统领制度,并将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连接起来,避免项目在运转时出现脱节现象,保证项目流畅稳定地运行。

5.5加速信息建设,提高数据信息的质量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综合计划管理以及项目全程监控中,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项应用广泛的技术,信息技术为提高管控效益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在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必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将信息系统与ERP、物资管控、财务管控等业务系统相融合。想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质量,就要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使综合计划管理能更加合理、可靠。

公司产业发展规划篇3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2010年,是自治区实施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年,也是集团公司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之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国资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集团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抢抓机遇,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和挑战,尤其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积极应对,迎难而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制约集团公司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战略构想和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制定和完善了集团公司3-5年发展战略和规划,各项管理明显加强,在建项目相继投产,经营工作有序开展,经济效益呈现平稳增长态势,职工凝聚力大大增强。

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经营指标实现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去年,特别是后两个月,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极端严峻的市场环境,集团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认真研究国家和自治区拉动内需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及时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开源节流,降低成本,消化减利因素,保生产,保开工,保流动资金,抓产销衔接,经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电投钢铁公司与财政厅签订了2万吨钢材销售合同,同时还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增加了1万吨钢材销售;昊凯生物公司获得进口设备退税1000多万元,并且正在进行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自治区第一批流动资金贷款贴息资金200万元已下达到集团公司。

2010年集团公司的主要经营指标实现了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较上年增长11%;实现投资收益1.61亿元,高于上年水平;实现利润总额7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工业增加值4.35亿元,比上年增长32.2%。截至去年年末,资产总额达到74.3亿元,较上年增加9.5亿元,其中净资产达到21亿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4.08%。

这里要特别提出表扬的是,集团公司去年经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控股公司卓有成效的工作。宁夏恒力股份公司在严峻的经营环境下,盈利水平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为集团公司的利润增长做出了贡献;银川热电公司在煤炭价格上涨、发电量下降等不利情况下,去年实现盈利260万元,保证了首府银川市的供热安全。这两家企业荣获集团公司先进企业的荣誉称号,当之无愧。其他控股企业进一步加强了各项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狠抓节能降耗和成本控制,也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同时还要感谢国电第一发电公司、国电发电公司,宁夏发电集团以及宁夏加宁铝业公司等单位,他们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为股东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二)三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相继投产。

西夏热电厂一期2×20万千瓦项目、宁夏昊凯生物科技公司3万吨l-乳酸项目和电投钢铁、恒力股份60万吨棒线制品配套改造项目,是自治区五十大庆献礼项目和自治区“十一五”期间重点项目。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全力抓建设,保投产,经过参建各方的辛勤工作,三个在建项目去年陆续投产,开始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西夏热电厂一期工程#1机组去年8月2日并网发电,12月5日投入商运。11月30日#2机组圆满完成了168小时试运行。这标志着2台2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全部投产,新增40万千瓦装机容量,年发电量22亿千瓦时,同时可满足900万平方米的建筑采暖,使首府银川市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率由原来的9.3%提高到近30%,并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提供每小时100吨的工业蒸汽,成为目前宁夏供热能力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

电投钢铁60万吨棒线改造项目2010年3月底竣工,为电投钢铁、宁夏恒力两家企业打通了产业链,为整体提高两家企业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宁夏恒力22万吨预应力钢绞线项目6月份竣工,7月份开始试生产。8万吨高附加值产品扩能项目,8月中旬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在金融危机影响和市场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去年电投钢铁和宁夏恒力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2.52亿元和14.75亿元。

昊凯生物公司年产3万吨l-乳酸项目,淀粉车间去年7月26日投料试车成功,9月12日l-乳酸车间和葡萄糖车间同步试车。去年生产淀粉1.5万吨,葡萄糖290吨,l-乳酸45吨。

(三)深入调查研究,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战略和目标。

新领导班子到任之初,首先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公司家底。在一个多月时间内,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和掌握了集团公司的资产状况和控、参股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围绕今后的发展在集团内部展开了大讨论。先后走访了吴忠、等地市,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工商银行、宁夏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自治区有关厅局。增进了了解,加强了沟通,得到了支持。与市成功召开了两次联席会议,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就具体项目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酝酿,结合公司实际,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二次创业”的战略构想。同时,进一步明确了集团公司3-5年发展目标,即“力争用三年时间,到2010年,使集团公司的各项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力争用五年时间,到2012年,集团公司实现各项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总资产超过100亿元的‘双百’目标”。为确保上述目标的顺利实现,还提出了制定和完善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主业定位,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融资功能,提高融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改革用人机制,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投资管理,强化风险控制;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素质;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做好对外宣传,树立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等十项保障措施。

我们提出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构想,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陈建国书记对集团公司的发展思路做出了重要批示:“同意今后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希望自治区电投能迅速成长为自治区大型骨干企业,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自治区政府王正伟主席批示“同意电司下一步思路,加大力度,抓好落实,争取有明显的起色”,并要求“选准突破口,做大做强企业”。齐同生副主席也多次对集团公司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做出了重要指示。为了使集团系统的全体职工统一思想,增强信心,集团公司要求机关各部门利用休息日组织传达和学习,让职工清楚地知道,自治区领导对集团公司是如此的重视和关心,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为集团公司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更是鼓励和鞭策。通过传达和学习,更加坚定了全体员工战胜困难、努力工作、誓达目标的信心和勇气。思路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思路、目标和保障措施的确定,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奠定了坚实的思想认识和工作基础。

(四)重新制定和完善了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公司产业发展规划篇4

临空经济区建设要以首都国际机场为核心,以航空及相关企业总部为主体,以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支撑,以空港经济开发区、天竺出口加工区、空港物流基地、林河经济开发区、汽车生产基地、国门商务区为平台,以机场周边地区为主要发展区域。形成布局鲜明、特色突出、集约高效、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临空产业集群,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腾飞的引擎、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

――摘自顺义区委书记夏占义《在中共北京市顺义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按照《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要求以及顺义新城规划和产业定位要求,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将顺平路以北,六环路以南5.4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作为为机场、自由贸易区、物流基地、跨国公司等建设基地、国际商务物流货代服务中心、国际知名产品展销交易物流和为航空等多元产业公司提供办公场所、办事处总部服务中心等。同时,引进与此相配套的星级商务酒店、商务服务、金融、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因此,南法信5.4平方公里应成为新型总部经济基地和与之相配套的高端产业核心区。天赐良机,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南法信镇已经提前进入了角色。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临空总部经济蓄势待发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建议》将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空港物流基地及周边区域组成的临空经济区列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并指出:力争到“十一五”末期把六大功能区建设成为适合首都功能特点的高端产业高密集区,首都服务功能集中彰显区,国际高端产业转移承载区,资源节约利用示范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

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镇位于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的核心区,处于首都机场的交通枢纽地带,南临首都机场,东靠顺义城区,六环路、机场北线路、京密路、顺平路、机场北门路穿境而过,首都机场使之成为对外交往的空中桥梁,区域中心有北京市规划的轻轨站,具有发展临空产业的独特区位和资源优势,这是临空经济高端产业核心区以及定位为多元产业新型总部经济基地的最基础条件,也是聚集国际跨国公司、航空高端产业等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文化流等最基础的条件。

首都机场扩建涉及拆除南法信镇5个村,2073户5365口人,宅基地1456宗,占地面积6822.9亩。其中4268.4亩地用于机场扩建,2392亩地用于国航、薪华航。另外,2528.2亩地用于航港物流即大通关占地,物流基地占地2300亩。因此,南法信镇域内六环路以南、顺平路以北的5.4平方公里与机场成为“零”距离,并融为一体,是临空经济高端产业功能区的核心区,是建设首都机场航空城的核心部位,是国际航空公司及跨国公司聚集的第一空间,是发展高端产业新型总部经济最好的功能定位。

筑巢引凤总部经济引领高端产业

在顺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法信镇对镇域5.4平方公里区域作了科学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一规划将充分体现临空经济高端产业核心区的功能,为发展新型总部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该规划已经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2006年11月27日正式批复。计划投资2亿元用3年的时间完成区域市政建设的“八通一平”,计划用5年的时间将该区域内5个村庄占地面积2000亩,1909户4623人,全部拆迁进城,使该区域的农民过上城市化生活。

南法信镇提出“五清理”和“五不引进”,“五清理”,即“对圈地占地企业进行清理对闲置企业进行清理;对规模小、效益低的企业进行清理;对不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企业进行清理;对影响地区形象的企业进行清理”,为建设高端产业功能区拓展了发展空间,从而达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五不引进”,即“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不引进;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企业不引进;达不到投资规模和不能带来规模效益的企业不引进;建设标准达不到国际化标准档次的企业不引进;浪费资源、能源、有污染的企业不引进”,同时要求村级不再搞占地企业的招商,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优化既有资源的配置。

在招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招商理念,拓宽方式,制定政策,采取人性化、个性化、情感化、融合化、理性化等招商模式,采取登门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封闭招商等多种形式。在全区率先实现全程办事制,政府各职能部门摘牌撤室,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程序,明确责任,方便群众,实现“小政府大服务”,使企业非常满意,为发展经济创造了优良的政务环境。

该镇紧紧围绕机场,打开了与机场航空产业招商引资的新局面。与国航、新华航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为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目前已经引进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中国航空传媒公司、康捷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航天航空雅思静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货运公司、中国新华航空公司建设基地、北京金凤航空服务公司、北京凤凰大昌航空设备维修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建设基地、凤凰商旅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金港机场建设有限公司等多家航空企业。目前,全镇共有企业536家,总注册资金15.4亿元,投资总额20亿元。其中2006年新引进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公司17家,注册资金2亿元,投资总额4.2亿元,其中航空企业12家。目前,南法信镇航空企业税收已占全镇税收的37.9%,GDP在产业结构上一产占1.6%,二产占54%,三产占44.4%。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正在逐步替代原已形成的以服装、建材、低小餐饮服务业等为主导产业的格局,新的产业格局呼之欲出。

“总部”模式彰显成效临空经济第一镇未来可期

目前,南法信镇发展新型总部经济已初见成效,在实践中形成四种模式。

一是总部基地。该模式是指在该镇注册的国内外较大的公司建设办公大楼作为该公司总部基地,并将覆盖国内外的子公司及货代业务营业收入、等汇集总部结算、纳税等,也可用于技术研发等办公场所。目前,已引进了新加坡劲达公司建立的北京康捷空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就是看准了南法信镇独特的区位优势。该公司占地50亩,计划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设标志性办公楼和五星级国际酒店,建筑面积五万多平方米作为总部基地。年可纳税1.2亿元人民币并且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

二是国际商务物流中心总部(孵化器型总部)。该模式是指国际投资公司为国际大中型物流公司搭建平台,为其提供办公电子网络、信息及半成品的

加工、组装、分装、包装、条形码制作等设施服务。该公司用自己的办公加工设施引进国内外物流及货代公司入驻,并要求入驻的公司在此注册,同时将公司在国内外的营业收入统一在此汇总、结算、纳税等。如引进的北京品纳轲商务园是一家集商业、商务、物流、批发、销售于一体的企业。该企业注册资金1800万元人民币,一期投资总额1.7亿元人民币,占地90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办理开工手续。该总部建成后可吸引、容纳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大型货代及物流公司入驻。目前,该公司已与美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有业务往来,并与美国达华、LG等26家公司签订了入驻协议。此种模式的总部经济将为各种类型的国际货代物流公司提供办公、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同时,也将给该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总部经济服务中心(即楼宇服务中心)。该模式是为国际聚集机场的航空等高端产业公司提供以办公场所、建立办事处等。凡入驻总部服务中心的公司、企业都要在此注册、结算、纳税。目前,现已引进一家与首都机场合作的北京临空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20亩,正在进行办公楼的规划、设计。该总部经济服务中心已引进航空企业12家。

四是名牌产品展览中心总部。该模式是为国内外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搭建平台,用来注册、展示、展览、订货、交易、销售、汇总、结算、纳税,成为商务贸易总部服务中心。目前,已引进福顺物流、天晖伟业两家总部,都在办理开工手续。北京福顺物流产品展示中心是与中国交通部和香港物流商会等共同建设的一家总部。北京天晖伟业国际珠宝工业园占地43亩,总投资8000万元。

几种临空总部经济模式的确立,为发展新型总部经济,建设临空高端产业找到了目标,同时也为国际航空产业、物流货代、跨国公司到国际机场的聚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配套服务,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地区总部经济的发展,必会带动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与临空总部经济相配套的星级酒店、商务服务、科技、技术研发、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会在这里发生群聚效应,并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同时,按照顺义新城规划和首都机场航空城的规划,加快推进南法信地区城市化、都市化、国际化的进程,全力打造“南法信临空经济第一镇”和“临空经济高端产业核心区”的新形象。

链接

公司产业发展规划篇5

关键词:城市存量土地管理规划

一、研究背景

克拉玛依市位于中国西北部,下辖克拉玛依、白碱滩、独山子和乌尔禾等四个区,地域面积约7700平方千米,辖区内有新疆油田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等多个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区域内总人口约40万人。新疆油田主要作业区域在准噶尔盆地,年产原油逾千万吨、天然气近40亿方。克拉玛依市主要党政机关、新疆油田公司总部及其大部分二级厂处机关均位于克拉玛依区。

克拉玛依在城市与油田企业的关系方面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特殊性在于这是一座因油而兴的城市,石油石化企业承担着水、电、暖、燃气和物业等部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职能。典型性在于,与大多矿区一样,克拉玛依在由矿区向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迫需解决城区用地调整、区域内储量动用等影响油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因依法用地意识淡薄、管理粗放、家底不清等历史遗留下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也有因企业发展用地需求激增和克拉玛依城市建设空间难以拓展的先天土地资源不足的瓶颈,其数量、质量、时间、空间、用途等诸多要素在配置中必然产生的客观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摆在企业长远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障碍。只有首先做好了存量土地管理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共赢。

二、以规划指导企业存量土地管理

土地是油气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按常规的管理思路,在城市发展的推动下,被动的对土地逐项进行调整不利于实现企业资产的高效利用和日常管理,更不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截止2008年,新疆油田公司管理着克拉玛依区中心城区约1100公顷土地,约占当时已建成城区面积的50%。面积大、宗地多,管理难度较大。为此,新疆油田主动谋划,在对位于中心城区的存量土地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详细规划,编制了《新疆油田公司克拉玛依城区存量土地利用规划》(以下简称《存量土地规划》)。

1.编制《存量土地规划》的目的

克拉玛依市于2007年编制完成《克拉玛依城市(中心城)总体规划(2006-2023)》,规划到2023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8万人,该规划对油田公司中心城区的存量土地用地布局影响较大,也是编制《新疆油田公司克拉玛依城区存量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市规划的调整和市政工程、民生工程的实施,新疆油田公司中心城区内分散的存量土地面临着外迁和整合,这对企业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为了全面掌握新疆油田公司在克拉玛依城区土地情况,加强对存量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保证企业用地有序和高效、发挥存量土地效益最大化,实现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的转变,为油田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也需要对油田公司存量土地的权属和用地性质进行全面清理,重新整体规划其用途。克拉玛依中心城区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

2.开展的相关工作

2.1成立编制工作组织机构。新疆油田公司成立了存量土地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公司主管经营的副总经理任组长。为便于与政府规划、发改、土地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领导小组在油田公司规划计划处设置了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作,下属各二级单位均成立相应的存量土地规划编制小组并明确主管领导和专人负责土地调查和规划研究工作。

2.2全面调查。该规划从开始调查到编制完成历时三年。在编制过程中,存在土地资料不全、现状不清、历史因素复杂等诸多困难,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地现场调查,细致了解每块存量土地基本信息及变迁沿革,详细核对调整方向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有无冲突,深入思考每宗土地如何发展利用等诸多细枝末节事宜。在编制后期要结合油田、市政的各个专项规划多次讨论、反复修改完善,与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对接和科学论证,并多方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2.3科学分类。目前在新增用地协调工作中,对于土地类型的界定时常存在很多争议。同样,对于存量土地的调整与利用也存在统计口径不一的问题,这对宗地信息收集和规划利用提出了新的问题。经过研究分析,新疆油田从实际出发,结合现有土地使用情况和油田专项发展规划,提出了将存量土地分为行政办公用地、科研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产辅助设施用地、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物流服务用地、其它用地等七大类型,解决了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中的统计口径问题。

图1克拉玛依中心城区发展情况

3.规划主要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3.1规划结构及内容

规划中首先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原则,制定存量土地规划原则、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功能定位;其次通过规划建设用地调整,提出公司存量土地发展方向(尤其是制定改制企业占(使)用油田公司土地解决方案)和存(增)量[2]土地管理体系、制度和实施措施,为存(增)量土地的管理和开发建设提供依据,规划了油田公司土地各时期发展战略。《存量土地规划》主要由七个部分构成,如表1所示。

表1新疆油田公司存量土地规划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3.2通过《存量土地规划》的编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3.2.1调查现阶段新疆油田公司存量土地基本情况和存量土地历次变化情况。

3.2.2分析了城市快速发展给存量土地带来的挑战。

3.2.3制定了油田公司存量土地利用调整规划,规划了增量土地建设区位、规模和土地各时期发展战略。

3.2.4制定了改制企业占(使)用油田公司土地解决方案。

4.实施存量土地利用规划的保障措施

4.1建立完善的存量土地管理体系。无论是油田公司,还是市政工程,在克拉玛依城区的各类项目建设、功能布局,均以《存量土地规划》为指导,完成项目总量和布局控制审查。

4.2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了存量土地利用审批流程,编制并下发了《新疆油田公司中心城区存量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存量土地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存量土地和增量土地用地分类(用途)规定和许可制度;存量土地的置换、改造、开发建设和增量土地规划建设均须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凡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予审批。推行领导责任制,并将其作为工作目标和考核业绩内容之一。

4.3建立存量土地信息系统,健全存量土地管理台帐。加强规划修编工作。建立新疆油田公司存量土地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为存量土地的置换、改造、开发、建设和规划决策提供最新、最准确的基础信息。在《存量土地规划》和《城市(中心城)总体规划》指导下,积极参与政府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在上位规划指导下,推进油田公司编制大宗用地、核心区域用地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

4.4开展存量土地各项前期研究工作。土地管理属于动态管理范畴。由于每块存量土地都存在区位和大小差异性,其内在的价值无法准确评估,因此近期油田公司开展了存量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为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情况,结合公司产业整合发展目标,开展了土地需求研究。

4.5成立了成立土地置换及地面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决策,对出现的存量土地处置事宜严格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土地管理手册(2012)》中规定进行处置。

三、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储量动用

由于克拉玛依先有矿区后有城市的特殊性,近年来,城市范围不断拓展,部分油区和油田生产设施已被包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发展势在必行,油田资源来之不易,为促进城市与油田的融和发展,在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兼顾油田优质、高效储量的开发利用,油田公司在城市相关规划方案编制阶段即参与相关设计工作,并组织专业部门和专家从钻井方式、开发方式、地面工程、生产管理方式等方面深入研究,“一井一策”,从安全环境、景观布局等细节考虑,充分做好城区建设与油气田开发融和发展工作。

1.充分结合规划布局,合理确定开发方式。城区内实施储量动用必须集约用地;要全面考虑油气资源开发带来的安全和环境影响,满足城市景观要求;要推广丛式井平台方式布井、优化注水管网、减少多级布站、加快开采速度;在日常生产管理方面采用密闭输送等开发方式,这对油气田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新疆油田在红003井区已实现了“地下采油、地上旅游”开发模式。按照这一模式,油田公司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和《存量土地规划》完成了对城市规划区域内油藏的评价工作,全面掌握了储量及分布情况,为合理编制开发方案打下了基础。

以中心城以南区域的油气储量动用为例。政府在规划方案编制阶段即来函告知拟实施建设经济适用房和生态湿地项目,并提供了项目范围坐标和规划实施方案。油田公司将项目范围与油区进行叠合后发现该区域内有优质储量尚未全面动用。双方进行了多轮协商,最后确定政府在不改变项目功能的前提下,局部调整规划布局,油田公司以丛式井平台方式布井并尽量远离人员密集区,同时油田公司对规划区域内无法调整的老井,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加快开采、实施分期封井。

2.开展老油区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发方式调整是完成了城市与油气田开发融和推进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进行老油区的安全性评价工作。由于已开发的老区地质情况复杂,裂隙发育程度高,浅井较多,为从根源上杜绝项目建成后的水窜、气窜、塌陷等安全和环境隐患,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很有必要对地下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新疆油田公司与市政府联合成立了“城市规划区域地下油气矿藏安全影响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整个城市规划区域(包括规划在建区域、规划未建区域和已建成区域)进行评价工作。

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详细描述细微断层的分布、断层延伸高度、地层分层厚度、地层油气水具体含量等,提出地层平面图、剖面图、三维立体空间图等相应研究成果图纸,明确“是否有风险”、“有风险且经济的可控措施”,“对有风险且不可控的建议”等问题。

四、完善企业与政府的协调机制

矿区是城市的一部分,“小而全”的模式带来的是油气田企业投入巨大而功能有限。作为矿区应融入城市发展,利用城市范围扩展的有利时机及时寻求与城市和谐发展的结合点。油气田企业与政府协调的核心是土地。编制《存量土地规划》可指导企业明确职工生活小区、生产设施、仓储设施、科研办公设施等用地的调整方向,这对市政道路建设、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暖系统、燃气系统以及文化教育、招商引资等市政项目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1.理顺企业与政府的协调机制

1.1协调工作要以正式文件为依据。政府在实施一个项目前均以函件、通知等形式正式告知油气田企业,这既是企业开展相关协调工作的依据,也是明确工作界限和企业内部进行协调的重要指导。

1.2协调工作须明确牵头部门和负责人。值得注意的是,发送文件的政府部门可能仅是其中一个阶段或某一方面的管理部门而非牵头部门。例如要实施一个市政项目,涉及到政府的规划、土地、建设、财政等多个部门,由于事先未确定牵头部门,可能造成企业同时面对多个部门的情况,极不利于沟通和协商,问题较多。为提高协调工作效率,不仅是政府要在来函中明确牵头部门和负责人,企业内有关部门也应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和联系人。土地问题较为敏感,只有集体决策才能避免管理风险。

2.城市建设中需要协调的问题。围绕土地这一核心,政府与油气田企业主要的协调问题有:市政设施占用企业土地及地面资产的拆迁补偿;水、电、暖、讯等市政配套系统的建设等两方面问题。解决这两方面问题的关键是:在《存量土地规划》的指导下协调政府落实企业的搬迁承接地,并委托第三方对土地和地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同时对配套系统要编制总体方案设计,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确定实施界面和资金来源。

五、结束语

《存量土地规划》是指导油田企业在城市快速发展中不失方向的重要工具。城市与油田都需要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相关规划的研究,在规划的指导下开展市政和矿区项目的协调工作。这既有利于城市发展,更有利于油气田企业利用城市发展的机遇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最终实现油田和城市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雷国平,宋戈.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计算与宏观评价[J].学习与探索,2006,(6):184-187.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英语周记范文(整理5篇)

    - 阅0

    英语周记范文今天,我去学英语。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好消息:上次考级的成绩出来了。听完老师的话,我心里激动的不得了,不知道自己能取得多少颗星。上课了,老师开始报.....

    初一周记范文(整理3篇)

    - 阅0

    初一周记范文篇1星期六我跟陈蝶,朱芯俣约好星期天去朱芯俣家玩。去抓金鱼。朱芯俣家住在部队军属楼,他们家旁边有个金鱼池,养着很多金鱼。我们拿着脸盆,网兜,准备去抓几条金鱼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