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海报设计(6篇)

来源:整理

当代海报设计篇1

剪纸艺术作为民间艺术门类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它的历史源头也是从原始艺术开始。

1、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进程

从商代开始已经有了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接空刻花制作装饰品。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的雏形。西汉时,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自汉至唐出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图案题材很多,造型生动、活泼。在清代,致使剪纸进入宫廷。

2、民间剪纸艺术的现状

民间剪纸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剪纸艺术起源于我国的平面镂刻艺术,在汉至南北朝时期手艺已相当娴熟,在清朝中期得到蓬勃发展,是剪纸的繁盛年代。然而,时代的更换导致人们的审美转化,剪纸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生活需要,为此,新生代剪纸孕育而生。

二、民间剪纸在海报设计中的融合

海报设计越来越受到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我国在设计海报时,在不断模仿国外海报设计理念的同时,海报在国内反响不激烈,发现我国民族文化被渐渐淡化出视野,海报文化有主见被取代的趋势。

1、民间剪纸艺术融入海报设计中的必要性

海报现今已在人们生活中非常流行,不禁造型优化,而且设计出来的画面让人振奋,但是还是有多数设计令人费解,设计理念与文化相悖,丧失真正的文化个性。从审美的角度看,这不能不说是造成人们怀念民间艺术心态和产生回归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将传统剪纸艺术能够合理的融入现代海报设计中,是现代海报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

2、优秀作品融入民间剪纸元素的案例分析

中国共享软件联盟论坛的海报设计,就是以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与海报设计结合,将中国传统元素中的剪纸,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将民间剪纸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能够直接体现共享软件联盟所表达的内容,并对现代海报设计艺术将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民间剪纸艺术在海报设计中的启示

1、民间剪纸艺术在海报设计中的“本土”造型性

对于现存的民间剪纸,我们不能忽视它在就的年代做出的贡献,给人们带来对新生活的寄望,时过境迁也不能说传统剪纸没有一席之地。我们应该冷静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如今,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我国文化传承,也能让我们从中汲取所需要的东西,同样,还可以进行“复古”的设计理念,把传统剪纸最精华的理念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有效结合,从剪纸文化中的朴实、随意和幻想中对现代海报给予启示。

2、民间剪纸艺术在海报设计中的形式表现性

当代海报设计篇2

“读图时代”下,图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基本元素。作为海报设计中最基本的视觉元素——文字,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文字图形化的创意设计因其独特的构成方式,大大增强了信息的传递能力。本文在符号学视野下,分析了文字图形化的创意表现。

关键词:

符号;文字图形化;海报设计

海报是张贴在公共场所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告示,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短时间内快速、直观、明确地传达信息。伴随着文化生活的丰富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当今的海报设计不仅要求能够准确传达信息,还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所以传统的、常规的文字设计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德国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曾说过:“一副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马蒂斯很明确地道出了海报设计的关键所在,就是要用生动的图形吸引人们的注意。众所周知,现在我们正处于“读图时代”,图形的表达能力比繁复的文字高80%,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使得文字图形化设计在海报中就应运而生了。文字图形化的设计运用让传统文字具备了形象性、大众化的新面貌,大大减轻了海报宣传受地域、语言、文化差异的阻碍,准确地传达了海报的主题。

一文字与文字图形化—从“文字表达”到“视觉表现”

1符号与文字

符号是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或标记,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例如我们最初的文字—甲骨文中“人”的篆体字就很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的形象,让人一目了然,是较为原始的符号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文字由最初的图画形式符号过渡到现在的表意抽象符号,文字本身变得简洁化、线条化和规范化,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和常用的现代文字。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浓缩,可以说文字是从图画符号演变而来,是一种表达语言的符号。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全世界都住在一个地球村,涌现出了一些简洁明了的视觉符号和标识语言,读者不管是何种文化背景,都能轻松领会这些符号所传达的信息。基于这样的一个启发,那么在现代海报设计中,我们再将文字与符号联系在一起,用图形化的文字视觉符号代替那些繁杂冗长又有一定阅读障碍的抽象文字,形成简洁的视觉形象。

2文字图形化的概念

什么是文字图形化?简单来说,文字图形化就是将原先抽象的文字形态进行图形化处理,把“文字”与“图形”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兼具文字表意性与图形具象性的新的文字面貌。文字作为一种信息传递载体,本身就隐含着图形之美,最早的文字就是以图形符号的形式存在,只不过经过演变,现代文字越来越抽象和简化了。我们可以把文字图形化设计看作是“回归”其原本的“象形”属性,但是这里的“回归”不是“还原”,而是形成了从图形到文字再到文字图形化的一种新的演进过程,更加强调现代设计创意思维的运用。现代设计中,我们能否让受众准确领会文字承载的信息,不仅取决于文字的“表意”,更取决于文字视觉上的“表象”。

二文字图形化在海报设计中的优势

现如今文字图形化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海报设计中来,并以其新颖、独特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力展现出众多优势。

1提升了海报的视觉冲击力,引起受众的注意。文字图形化打破了以往常规的设计思维方式,运用夸张、变形等创意手法与图形进行巧妙结合产生出新的视觉形象,这样的视觉形象使得海报极具视觉冲击力,受众的视线才会被吸引,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

2提高了海报的信息传递速度,明确传达主题。在当前快节奏和信息繁杂的社会中,单纯的文字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快速阅读的要求,特别容易让人忽略。在海报中将文字进行图形化设计,既具有文字表意的特性又使得文字具备了图形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这样的海报才会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然。

3打破了文字的阅读障碍,适应时代趋势。当今时代全球化特性越来越明显,很多企业或品牌的海报宣传已不再局限于一国,而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宣传。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文字图形化以其直观形象的特性进行信息传递,打破了文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阅读障碍,降低了语言、地域和文化差异对受众理解海报主题的阻碍。

三文字图形化在海报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对于海报中的文字设计来说,我们既要把握文字能准确传达海报的主题,还要探究怎样提高文字的艺术表现性,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实现文字的图形化。

1字的同构

字的同构是将文字结构中互相联系的笔画或字形进行转换借用、共生同构,借以形成创新的文字形象,通过同构使得文字具有图形化的视觉效果。例如图1,在纪念香港回归的全球华人设计活动中设计师蒋华的海报设计就采用了字的同构方法。海报中映入眼帘的是中国传统的双“囍”图形,我们把头往右侧一下,则会发现这个双“囍”字是香港的英文HONGKONG,将两者同构在一起,形成颇具有新意的视觉图形,来烘托和营造香港回归的喜庆气氛,也体现了香港中英文化融合的特质(图1)。

2笔画替换法

笔画替换法是在海报设计中,用相关的、能代表文字本意的具体图形来替代文字的部分笔画。这样的文字设计可以说是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将原本抽象概括的文字转换为生动具象的图形形象。在这里要把握一点,就是设计时文字笔画与图形怎样实现合乎常理的结合。例如图2为《舌尖上的中国Ⅱ》的宣传海报,把东南西北四个字的部分笔画替换为我国四大地区极具代表性的食材,很好地传递出了我们国家丰富的饮食文化。东部地区用虾等海鲜图形与字体笔画结合;南方人喜欢煲汤,用煲汤的砂锅和南字结合;西部地区喜爱面食,则用筷子挑起长长的面条组成了西字上面的笔画;北方地区则用了象征性的大白菜来替代北字的两竖。四组海报通过字体图形化形成了具有鲜明形象特征的文字,明确表达了海报的主题(图2)。

3字的解构与重构

文字解构与重构是通过精心设计打破和肢解文字整体结构,弱化文字的阅读功能,运用重组、夸张、叠加等创意手法将元素重新组合,增强其形式美感,设计出新的图形。香港设计师刘小康先生对“椅子”情有独钟,图3是他的作品《椅子书法》系列海报,分别是《秦隶椅》《唐楷椅》及《宋瘦金椅》。作品中将隶书、楷体和瘦金书的书法字体笔画解构打散后,再依据秦、唐、宋代家具的骨骼进行重构,笔画与家具结构对应结合起来,彰显了两者共有的流畅线条美感(图3)。

4意的营造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意境”,在现代海报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书法字体进行图形化表现,营造画面意境。靳埭强先生的作品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他所设计的《自在》海报花纹纸系列(图4),以“坐也自在”、“行也自在”、“吃也自在”、“睡也自在”为主题很好地诠释了佛家的“大自在”思想。海报中“坐、行、吃、睡、”几个字以书法笔法行云流水般地呈现在画面中,结合自然景物的衬托,构成独具风格的禅意情趣,耐人寻味。书法字体的图形化设计,使得文字视觉表现憨态可掬、自由自在,恰当地表现出日本特种制纸“自在”花纹纸所想要追求和表达的主题(图4)。5立体化实验通常我们认为文字是一种二维的符号语言,仅仅是为了传达信息。当今的海报设计要想吸引受众的注意,就要突破常规的视觉习惯,赋予文字三维的、立体的空间效果来增强文字的表现力。图5这一组海报设计就是通过对字母进行立体化设计,形象生动的组合排列成汉堡和肉卷的形状,新颖有趣,让人垂涎欲滴,大大增加了海报的视觉吸引力(图5)。

四结语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图形化”、“符号化”、“个性化”成为信息传达和交流的基本要求。时代在进步,文字也以其崭新的面貌出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文字的图形化设计。在海报设计中,文字图形化的运用使得文字具有独特的视觉形式魅力,促进了海报主题信息的快速有效传达,打破了人们的阅读障碍化。总之,文字图形化具有简洁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今后的将大大推动海报设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曲云,范伟.文字符号的图形化初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01):54-55

[2]林峰.海报设计中图形元素的情感化研究[J].设计.2012.(02):156-157

当代海报设计篇3

汉字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恰当地运用汉字能提高海报设计中视觉传达的目的,在现代海报设计中,汉字经常以图形的形式出现,在具有图形化特点的同时,还具有图形所无法替代和表达的东西,就是汉字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这在海报设计中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汉字和海报的关系以及以优秀的设计作品为例,来阐述汉字在海报设计不同的视觉表现形式。

关键词:

汉字;视觉表现;海报设计

一、汉字与海报设计

中国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谨的象形文字,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是视觉符号,支撑着汉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渐形成体系。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自身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汉字不仅具有抽象意义也有具象的意义,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意义深厚的图画,所以汉字本身就富有图形化的特点。汉字在不仅具有图形化特点,还具有图形所无法替代和表达的东西,那就是汉字本身富有的深厚文化底以及民族化特点,这些特点在海报创作中非常重要。海报设计是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之一,通常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和抽象元素来表达最复杂与深刻的内涵,而汉字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以及民族化的特点,在海报设计更能体现出民族化、情感化的特点,这使得汉字成为一种新兴的的视觉符号,除图形外最符合海报设计需求的设计元素。除此之外,汉字还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恰当地运用汉字能提高海报设计中视觉传达的目的。

二、汉字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1.汉字字体的选择运用

在海报设计中对于字体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到字体的个性内涵,以及字体的空间层次感,所以,在海报创作中选择字体时,字体的繁简、种类、大小等都要符合海报整体的设计需求。在海报设计中,如果文字信息比较突出,就可以选择视觉冲击力强,且有张力的字体,而突出图形或者插画的海报设计作品,在选择字体时就要本着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原则,选择比较规则或者比较中性的字体,文字处于从属、补充的地位,用来衬托图形或者插画以及海报主体。在设计中对于字体的选择运用,不仅要符合海报整体的设计需求,还要注意海报内容与字体在造型上包含或象征的意义相吻合。所以说字体的选择运用在海报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

2.汉字在海报设计中的排版运用

海报中文字排版是要通过独树一帜的个性鲜明的版面来刺激阅读者的视神经,从而引发阅读者的阅读欲望,基于此,就要合理地运用文字排版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完整地传达给阅读者,所以,在海报设计中如何运用文字的排版十分重要。文字排版要想取得杰出的视觉效果,关键在于找出海报中设计中要运用的各个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进行和谐的排列组合,不仅要保持各个字体的视觉特点,还要让字体排列时有整体感、协调感。而在海报设计中,字体的风格、方向、大小、明暗度等方面的对比,则可使海报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在设计中还要考虑到人们的阅读习惯,依据人们的阅读习惯进行排版,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最后达到海报的目的。

三、汉字在海报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1.汉字互渗视觉

汉字互渗视觉是指汉字根据需要结合的物体表象形态进行互相渗透。例如,在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的海报作品中,将汉字与水墨进行互渗视觉,把汉字字体笔画融于水墨文化之中。靳埭强海报创作中最典型的元素之一就是对于水墨书法的运用,在他的作品他在海报《自在》系列中,通过水墨书法的造型手段与汉字图形的随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中国水墨特有的视觉美感以及书法独特的形式美和极高的民族文化魅力。

2.汉字拟人化

在海报创作的过程中,汉字进行拟人化、夸张化也是常用的一种视觉表现手法。汉字本身带有的情感因素使海报具有情感化色彩,而在海报创作中对汉字进行拟人化、夸张化是给汉字赋予了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借以抒发海报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来引起共鸣,使汉字在海报设计中充满趣味性与幽默感。在汉字拟人化的海报作品中,如香港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互动》主题海报,设计师采用拟人化的视觉表现手法,把互”字字体本身进行设计,把汉字笔画简单化,呈上下对称,左右均衡的感觉,结合互”本身的结构笔画特征,表现出相互融合的感觉,而互”字中心的圆形则成了点睛之笔,使图形看起来像人的眼睛,在配合虚拟的两个脸型的轮廓图形,呈现出一种互相交融的感觉,从而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主要在于思想上的交流。可见,设计师采用汉字拟人化这一视觉表现手法,将图文和谐的相互结合,这种在设计中的信息传达方式,更好地表达出了设计的意图和主题。

3.汉字图形化

在海报设计中经常利用汉字本身做设计,例如把汉字图形化,利用汉字的笔画结构以及自身的文化底蕴,让汉字融入设计之中,把汉字与图形在构成形式以及外部形态上进行变化。例如香港设计师陈幼坚的茶语系列海报,对于汉字图形化形式的运用最为明显,设计中运用了书法艺术,将大片的汉字图形与杯子形成黑白正负形,将汉字打散排列形成茶杯口的缕缕热气的图形,汉字随着热气的走向排列,栩栩如生。海报设计中取茶杯形象也汉字元素相结合,体现出了中国的本土文化,极具传统性。

四、结语

现在,汉字不仅越来越成为现代海报设计中常用的视觉元素,也成为了现代设计中的常用视觉元素。但是,在创意泛滥的今天,很多汉字招贴海报中出现了抄袭和刻意模仿,关于汉字类的设计作品滥俗而僵硬,影响了汉字本身的文化传承,不利于汉字的文化传播与发展,因此,如何利用汉字这一优秀的传统元素进行创作设计成为新一代设计师们开始关注的问题,而我们作为设计师,必须深入的了解汉字所富有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内涵,在设计创作中,加强对汉字的开发利用,在设计中将汉字的形”和意”结合起来,使汉字在传达一定精神观念的同时,也要表现出汉字的设计美感。所以挖掘汉字的文化魅力,传承汉字文化,让汉字这一视觉符号成为更多的设计元素,使汉字艺术绽放光彩,是我们的探索之路,也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作者:郭新生李甜甜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曹方著.文字艺术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孟华著.汉字:汉语和华夏文明的内在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许慎著.说文解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5]唐汉著.发现汉字:图说六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当代海报设计篇4

一、意境美之水墨的艺术

水墨,是水与墨的艺术,水与墨、黑与白形成不同层次丰富的艺术形式。在水墨艺术的意境中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所谓浓墨重彩点江山的意境就在于此。水墨的形”不是只追求形似,而是一种意境美,意境是通过水墨表达思想的,讲究笔墨的神韵,从而达到形神兼备”。水墨艺术的意境美体现在简约唯美上,仅用简练的笔墨就可以表达丰富的内涵是水墨艺术的精髓所在。简”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被视为凝练升华的过程,人们常说的简约不简单就是对水墨最好的形容,形象简约但寓意丰富,可以用最少的艺术元素表达出最多的文化内涵,在追求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完美结合的同时,更是设计师简朴无华和阅尽繁华后的返璞归真。

二、电影海报中的水墨情结

有人说电影海报就像是电影的一张名片,凝结了设计师的智慧与创意。而今电影海报设计变成了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更是汲取中国传统精髓——水墨的意境和情结,加以描绘出更加动人的魅力。中国水墨艺术的主体是水墨,当电影海报恋上水墨艺术的意境美时,设计师不但要突出对电影主题的深刻诠释,还要将水墨艺术的意境美与电影海报设计主题唯美结合并着力描写。

在2015年上映的《捉妖记》曝光了两款国际版海报,这两幅海报都是以巨妖为主角设计的,将中国风元素中水墨山水的艺术形式与妖的形象结合并创新,一幅是头上布满青叶的绿色巨妖头部特写,眼神中流露出好奇和疑惑,配合水墨远山飘云的意境,描绘出特有的中国风韵;另一幅是隐藏在群山云海中的巨妖的鳍的特写,没有完整的头部,只露出锋利的鳍,却让人类对巨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背景衬托大气磅礴的国画写意山水更显神秘。两幅用妖的局部特征震撼地展现了全新的东方的妖世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组电影海报,那么左面的是灵动”,而右面的是神秘”,这也是当今电影海报设计师对水墨情结的集中体现。在电影海报形式构成上,这水墨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的运用中,要力求简约而不简单,应用简洁的视觉艺术清晰地反映电影海报设计的主题。同时要形成视觉上的空间感,也就是所谓的留白设计。乐视影业张艺谋的电影《归来》的海报设计就是一幅水墨意境的画作,黑白颜色为主色调,白色风雪中隐含着一条黑色水墨的道路和走在布满风雪的路途上的孤独男人,海报运用的线墨的形式,黑白的色彩,留白的艺术,诠释着电影海报对电影主题的理解。例如电影《白银帝国》为亮相柏林电影节,设计海报水墨意境主打中国风,整张海报的设计很简单,却具有极强的哲学意味,水墨的流动形成一种韵律之美,以静制动,动静结合,在动与静之间体现一种对比和谐之美,契合影片主题的同时又将水墨艺术元素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完美地合二为一。

三、电影海报设计融合水墨艺术元素之美

水墨艺术元素与电影海报设计的这种古典与现代的碰撞,更加体现了当代设计独特的时尚感。水墨元素在电影海报设计中作为设计符号出现,其应用主要体现在艺术形式和意境上,水墨艺术元素与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完美融合使电影海报更具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突出了中国风走向世界的趋势。泼墨是中国水墨形式中常见的一种,将泼墨与电影海报设计相结合是精髓相容、相辅相成,是在视觉表现语言上另辟蹊径的独到尝试。这种结合能更好地激发起人们内心对民族优秀文化的潜在情结。中国设计师做了很多的努力和探索,例如《太极2》的电影海报利用泼墨形式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人物的形象与气势,怀旧的颜色与人物泼墨的气势烘托了热血功夫风格的电影主题,完美地将水墨与太极这中国两大精髓相融合。

四、水墨艺术在电影海报设计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设计师作为时代潮流的先行者,既要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摆脱传统的羁绊与时俱进,又要吸取传统艺术形式的精粹,创造出符合电影主题的海报设计,这一设计不仅表现手法新颖,又要设计出具有深远文化艺术内涵的电影海报设计作品。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者认识到了这一点,不仅仅是中国本土设计师,亚洲各国乃至欧美的设计师也充分意识到了中国水墨艺术的魅力,也在不断进行着尝试。例如韩国电影《美人图》的电影海报设计正是美人背影与蓝色水墨的结合,视觉冲击力强,大气唯美。而根据漫威漫画改编,由休•杰克曼回归主演的二十世纪福克斯3D巨制《金刚狼2》曝光的多款水墨风人物海报,角色海报都采用了水墨风格,十分符合本次电影的东方韵味,特别是金刚狼和毒蛇的红色舌尖更引人注目。这一组海报的问世同时彰显了中国传统元素在国际的地位与认可度,为中国水墨艺术走向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水墨不只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结语:

民族的即世界的,越来越多的国际电影海报和电影海报设计师都开始立足于这点,将水墨运用其中,我们中国设计师更应该发掘中国传统水墨艺术所蕴含的哲理性与意境,了解水墨元素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并将其更好地融入电影海报设计中,这才是当代中国设计师的使命。继承水墨艺术表现形式五千年积淀的生命力和艺术渲染力,发扬电影海报强大的宣传效应和文化缩影的特质,为中国水墨艺术走向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水墨不只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这才是未来中国设计师的思考与方向。

作者:吴妍

参考文献:

1.罗胜京,《水墨元素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时尚解读》,《艺术教育》,2008.05.01

2.尹洪、李芸玲、黄婉春,《水墨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体现与创新》,《美术大观》,2011.07.15

3.温文、王春涛,《现代平面设计中水墨元素表现张力的视觉体现》,《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2.09.25

当代海报设计篇5

了解奥运从海报开始

如果说体育比赛的过程是动感的艺术,那么,海报无疑是凝固的艺术。运动员的动作、表情、支持者的情绪、城市的风格,等等,都成为创意的灵感来源,或真实、或抽象、或逼真、或幽默,表现手法不一而足,形式超越主题,引来更多欣赏者的关注。

首先,人们被形式所吸引,被创意所打动;然后,人们记住了情节,还有饱蘸了城市情感的风格;最后,人们于无意间记住时间,记住这个时代。回头再看,可以发现印刷术、艺术潮流、运动方式乃至运动时尚变迁的轨迹。奥运海报,无意间成了如此多领域的历史记载者。无疑,这不仅仅是不同年代体育艺术创意的结晶,更是奥运精神最艺术化的载体。想了解奥运吗?可以从这里开始:

“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

“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

――摘自《奥林匹克》

从一幅幅奥运海报里,你是否看到了这些呢?

从街头巷尾走向主流展台

海报作为设计艺术的一种,曾几何时被视为下里巴人,登不上大雅之堂。然而为了配合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在北京奥委会文化活动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美术馆举办的“2008北京奥运”海报展览得到了国内外著名设计师的重视和响应,共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法国、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25位设计师的125件作品参展,这些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语言表现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反映了当代艺术设计的潮流,也体现了国际设计界对北京奥运的热切向往和倾心支持。

“设计艺术是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像每天的朝阳一样日新月异,不仅体现出人类探寻未知世界的智慧,而且带给我们生活上的新的享受。同样,与科学技术并驾齐驱的设计也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上起着重要作用,在穿越空间阻隔的交流中,使不同文化的接触与交流日益频繁和直接,使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们都有可能同时享有因设计而带来的新的生活。世界如此,中国也一样。”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如是说。

设计有着浓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因为始终贯穿着不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设计艺术往往与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密切相关。范迪安指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设计总是在第一时间接受着各种最新的艺术思潮的洗礼。因此,一个成功的设计,在于它能够与时代合拍,能够担当时代新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的代言人,映照出时代嬗变的轨迹。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显现出智慧和审美的力量,这种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也标志着创意产业的一个新的时代特征。方兴未艾的设计就深深影响着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并在经济建设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

多元化文化格局下的海报设计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格局发展的态势下,中西文化的互动和双赢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海报设计既要根植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深入领悟传统中的“中国特性”,又要汲取外来优秀的意识、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如何在海报设计中将民族性与时代性创造性相结合,是体现其本土文化设计的关键之一。我们欣喜地看到,2008北京奥运海报,将中国文化传统中视觉的符号和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保持文化的认同,抓住了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方式与审美内涵,并自然地将其转化到海报设计之中,亦即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海报作为信息与观念交流的载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成功的海报设计应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通性意念,通过图形文化方式表现出来,以求人们免去因文化、地域、语言、种族等,使人类交流产生阻碍的因素,通过视觉图形而达到心灵之间的直接沟通。

真正理想的“现代海报设计”,应该更多是一种融古通今,关怀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种文化并存,是人与自然协调的“现代化”的体现,是庄子所畅想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当然,对传统的珍视,并不是一味的沉溺于审美的情感体验,中国海报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西学之风,熔铸古代传统,培育拥护中国的文化生命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盲目裁切我们古代图形中的优秀片段,凭空移植外来文化。“民族的才是国际的”,把海报设计穿上民族的盛装,让它在世界各种文化的击撞中接受挑战,汲取营养。2008北京奥运海报即是奥运会以文化的形式逐渐渗透并转换的一种表现形式。

寻找中国元素与体育精神

德国设计大师皮尔・门德尔认为:“海报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奥运海报,则更应体现每一届主办国的传统与文化,2008奥运会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奥运海报的设计应借此契机向全世界呈现中国最具代表性、最独特、最灿烂的文化内容,进而充分利用国际化的视觉语言与全世界沟通,让世界了解中国。

在设计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的失语现象非常突出。而北京奥运会作为在中国举办的体育盛事,其海报设计必须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此次展览的海报作品中,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国际化”风格非常明朗。如在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的作品中,每个元素融合起来组成一个圆,同时圆里面的每个元素又可以分割开来,自成一体,极具特色;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王敏设计的碑拓海报则堪称为奥运海报设计史上的分水岭,不同于一直以来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的的海报设计,王敏设计的奥运海报独辟蹊径,以曲线为主,碑拓中一个个由曲线构成的小人代表每个运动项目,生动形象。

当代海报设计篇6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演进

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往往是一部影片的化身。无论在哪个时期,电影制片厂都非常重视电影海报的创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早期,很多电影海报被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经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出现了一批大放异彩的优秀电影海报作品,与其电影相互辉映。随着时代的前进,电影海报的设计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手法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广告摄影、电脑设计等技术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广泛运用,它代替了早期电影海报纯手绘的创作方式,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过目难忘。[1]

一、中国电影海报的雏形期——黑白电影海报过渡到彩色设计风格中国电影发展初期,作为娱乐活动之一的电影,备受大众关注。每一部电影拍摄完成后,相应的几种电影海报设计方案,经艺术家之手便应运而生,在电影制片方的多方推敲下,最后选其一用来印刷,而后张贴到大街小巷或各影剧院门口。

早期电影海报创作受到前苏联电影海报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宣传画的影响,画面突出主体人物形象或主要故事场景,条理分明。表现手法上讲究强烈的色块对比,色彩单纯,构图简洁,具有一定的构成意识。[2]人物造型粗壮有力,性格突出,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灵魂震撼力。例如,电影《燕山侠隐》的两开海报设计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珍贵的一张电影海报。它构图简单,运用黑白线描画法表现,视觉冲击力不强,但作为中国早期仅存的电影海报孤本,它的意义和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海报构图本身。

1934年上映的《桃李劫》,其海报设计风格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由最初的黑白线描形式过渡到了彩色设计风格。《桃李劫》电影海报虽然色调暗淡,但色彩对比鲜明,运用剧中主人公特写的块面表现手法,把主人公对黑暗社会疾恶如仇、强烈不解与控诉的情绪以及旧社会对这对有理想的、正直的知识青年摧残的命运悲剧展现出来。

二、中国电影海报发展期——以政治题材为主的简约设计风格新中国的电影海报,是新中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电影艺术和中国政治元素的完美结合。故事片《桥》标志着新中国电影的开始,其海报设计开创了新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新纪元。

1959年,中国电影史上出现了80多部优秀电影作品。例如:我国在美国上映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林则徐》,还有《聂耳》《万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等影片,影片题材风格多样,在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统一。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青春之歌》就是此时期电影的突出代表之一。它在电影海报创作上,追求简练的艺术手法,画面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力,用简洁的色块——革命事业的红色、青春年华的蓝色,去召唤年青一代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3]

与此同时,出现了中英文片名并列的电影海报设计。如《舞台姐妹》的TWOSTAGESISTERS、《早春二月》的EARLYSPRING、《白毛女》的THEWHITE-HAIREDGIRL等。这象征着中国电影开始与世界接轨。事实证明,中国先后有20多部电影登上国际电影节的舞台,海报设计也充满了对时代、对生活的真情实感,极具时代气息。海报的设计风格也比较现实化,表现内容多以剧中主人公特写的视觉展示,人物在画家的笔下更显得性格鲜明。另外,电影海报的文字设计,改变了以往的排列顺序,实现了从左至右的阅读理念,手写字体也被广泛采用,且表现自由,海报风格流行图文并茂的设计形式,突出以“图”解“意”。[4]

三、中国电影海报的萧条期——“三突出”的样板戏设计风格“”时期是中国电影的萧条期,作品较少,且形式单一。此时期是“以京剧革命为开端、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样板戏(modeldrama)是“”中一个特殊的词语,它包括现代京剧、现代舞剧和交响音乐等,其创作理论基础是“三突出”和“主题先行”。“三突出”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其具体实践是在文艺创作中把正面人物放在画面或舞台的中央,打正光,而反面人物要在角落打底光或背光。八个样板戏(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的产生在中国电影史上形成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电影文化现象。

样板戏海报是手绘表现和剧照的结合,突出英雄形象的风格模式。通常将英雄人物表现得高大伟岸,放置在画面较为醒目的位置上。海报版面下方则配上适当的剧情发展照片,加以简单的文字说明。

例如,《高举革命批判大旗奋勇前进》的海报设计,红色成了画面的主旋律,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海报设计者多以此色来宣扬一种爱国主义情怀。在海报构图上,通常采用是人物从一侧向另一侧前进的构图形式,表现英雄人物的高大勇猛,几乎所有海报的主置都是正面的英雄形象。红色、白色等亮色调常代表革命方,黑色、灰色等暗色调则是反革命的专属。在电影摄制的灯光运用上,敌人用暗光,英雄人物用亮光;对待敌人要用绿光,对待英雄人物用红光。与之配套的电影海报也出现了突出电影人物的“光、亮”的设计特点。

四、中国电影海报爆发期——中国电影海报的表现多样化风格1976年“”结束后,中国电影事业逐步走向繁荣。电影的题材改变了以往的政治路线,内容表现开始向个性化转变,进入中国电影事业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师的创作风格变得灵活多样。出现了以国画、装饰画和剪纸艺术为表现形式的80年代电影海报民族风。到了90年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格局,促使电影形式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以人为本的社会心理与生存现状的题材大量涌现,中国电影业通过电影进一步体现出中国本土元素和个性元素,让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全球人类了解中国电影艺术,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此时,中国电影逐步成为一种商业行为,电影海报的经济功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80年代的民族性风格

1.中国画

中国写意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它有“似”与“不似”之间的传神意境。电影海报通过这种简练的笔墨亦可表达电影的形神。戏曲电影《十五贯》的宣传海报,就有这种写意的意象美感。国画是中国人熟悉的传统绘画形式,用国画写意的形式体现电影海报设计元素,具有贴近大众的优势。

传统绘画形式,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质。电影《小街》的海报虽人物形象单一,但画面冲击力强,有力的笔触给人简洁清爽之感,黑白虚实体现出国画独有的魅力。

2.装饰性图案

装饰图案是80年代电影海报设计又一风格。装饰画的概括、取舍、构成的特点可以更为准确地表达我国传统影片的特质。例如,电影《相约在凤尾竹下》的海报设计,用苗族特有的装束和色彩以及装饰画的打散重构形式表达少数民族浓郁的地域情怀。《一叶小舟》的电影海报运用人物的夸张变形,将女性的柔媚特质和男性的阳刚个性形成强烈对比,在表情达意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影片的宣传力度。[5]

3.木刻与剪纸艺术

80年代电影海报设计运用较多还有木刻和剪纸艺术形式。比如电影《牧马人》的海报设计,就是运用木刻的干练、清爽和块面化艺术效果,表现了“”以来的时代精神以及劳动者质朴、纯真的感情与雄浑壮美的草原生活图景相交融,抒发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情。剪纸艺术在这一时期也被运用在电影海报中。

在电影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下,80年代电影海报设计强调民族性,这既符合当时设计思潮的要求,也是设计师追求个性海报设计风格的表现。因为有了民族化的设计,此时的中国电影海报才愈发显得独特。

(二)90年代后的数字化高科技电脑设计风格

90年代后,电影海报在高科技电脑技术的伴随下,其审美怡情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各种平面和三维的电脑软件,使电影海报制作精美度大大提高,专业的设计队伍使电影海报能更确切地表情达意,升华电影的精髓,尽显电脑时代科技的魅力。

例如,电影《无极》的海报设计,设计师用大量时间精心挑选出近千张剧照,然后通过电脑调色、换底、抠像、3D打光等多种设计手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首张主体海报,“光明将军”骑马挥剑的形象就是由5张剧照组合而成的,加上背景制造的多重光效,最终的海报多达100多个图层,单张未合并图层文件的大小达2000MB。海报画面以动人心魄的力量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彼此的相互关联,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画面气势磅礴,充满动感,强化了人物的情绪,使之充满了视觉张力,形象准确地传达出三个人物之间哀婉凄美而又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经济发展是社会文化进步的前提,国际交流促使设计师视野的广阔,并且增强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电影的主题内涵深刻且震撼人心,让人产生共鸣和联想。[6]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以上中国各个时期的电影海报设计风格,我们不难看出,电影海报既是视觉艺术,也是视觉媒介。中国电影海报在高度概括与浓缩电影精华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规律,成为一种独立的信息传达艺术语言,极具观赏性、装饰性和广而告之性。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平面图形语言”,中国电影海报在与世界交流的同时,散发着自己独有的悠久历史文化的魅力,给人们带来极佳的视觉享受和心理愉悦,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状况。目前,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仍在不断探索中,在传承的基础上兼容并蓄、与时俱进,逐渐形成自己新的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彭浦.电影海报收藏升值快[J].金融经济,2003(07).

[2]NiKi.影音往事海报在说[J].商务周刊,2002(Z1).

[3]郑朝,郑朝辉.灵感仓库:海报创意设计的50次闪光[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4]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5]有史以来最出色的50个电影海报[J].中国新时代,2002(0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开学第一课范文开学第一课感想简短

    - 阅0

    有关开学第一课范文开学第一课感想简短篇1这一周是个令所有同学兴奋而难忘的一周,这周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期待和紧张,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开学了,同学们早早的就到学校了,做为体.....

    开学第一课范文开学第一课感想,开学

    - 阅0

    2023年开学第一课范文开学第一课感想(推荐)篇1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2、帮助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树立远大理想;3、增强学生的班级题荣誉感,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