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就业(6篇)

来源:收集

高职就业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生涯教育;高级技术工人

一、高职生涯教育的特点

1.培养目标:

不论什么层次的教育,也不论什么类型的教育,明确培养目标和实现途径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高职教育是是指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高等“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相应地介于学科研究型和直接操作型之间的中间技术型。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有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有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较高的薪资水平。即面向企业,培养在第一线从事与生产(或流通、服务等)直接有关的技术人才,包括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他们在现场工作,应具备必要的动作技能,但他们不是操作工人而是较高层次的技术人员。

2.培养对象:

进入高职院校的大都是高中落榜生,生源素质低。他们的理论学习能力、基础知识与本科院校生源都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的准职业人特性更加明显,他们很少探究理论的深度,而对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更感兴趣,更加定向实际工作。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应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的一种教育。培养对象应考虑弱化文化理论基础知识与强化职业实践两方面的要求。

3.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学校应主动、灵活地适应人才市场,根据职业岗位进行教学计划开发,必须与具有实用性、针对性与企业岗位接轨,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胜任工作,这是高职院校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在全国的实力数一数二的北大在就业上的地位似乎与其排名不太相称,由于北大校内学科设置主要以文理为主,与社会需求结合小。所以高职院校在课程配置上,除必要的理论课外,应多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上配置一些相关课程。在低、中年级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结合,实施边学边做。比如发配电专业,低年级可配置:钳工、电工、登杆、电子、ATA等实训。中年级可配置:高电压、电机检修、电站仿真等实训。高年级实现生产实训与顶岗能力结合,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后续拓展能力。这样学生一步一个台阶,由学生逐步过渡到“准职业人”

4.强化教师“多面手”与“专业性”并重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教育需要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的“双师型”队伍,既然要培养生产第一线的人才,教师就要经常深入基层,每年假期把教师派到企业第一线,了解生产第一线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以及生产过程所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同时可以了解最新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要培养学生有技能性和创新意识,就要求教师所涉足的技术领域尽量宽一些。在授课时,不仅讲出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在广度上引导学生。例如《电工工艺》实训这门课,除教学生学会单向全压启动控制电路、正反转控制电路、星-三控制电路的接线外,还要讲授有关电力拖动的知识,进而要求学生对所有有关电路,例如:带有点动的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电动葫芦电气控制电路等都应会照图接线。如果有条件,为了使这门课更完善,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参加某个课题的接线,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接线,而且认识了具体的生产流程,了解企业文化。所谓“名师出高徒”,要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就要求广大高职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高职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广泛聘用各个领域具有直接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从事教学工作。用他们的经验和敬业精神教育、感染学生。

二、全程式职业教育

1.何谓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2.西方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

从理论上讲,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个人发展一生。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他们有些甚至在中小学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明确的抉择。

3.三段式规划:

由于我国中小学职业教育规划教育的缺失,应从高职新生开始逐步实行职业规划教育,并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

第一阶段:职业生涯意识的唤醒:针对高职低年级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所学专业的性质、专业能力的要求、了解未来所从事职业及市场对职业的需求。帮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

第二阶段:建立目标阶段:针对高职中间年级学生,学生通过不断地“知彼知己”为自己确定正确、适合的职业目标做好准备,运用专业技术,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素质。树立务实的职业观和择业观。

第三阶段:就业技巧辅导阶段:学生通过学习简历的书写、面试等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方法,以提高就业的成功率。鼓励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就业。

三、我国现阶段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却遭遇了“寒流”,突出表现为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相矛盾。

1.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

(1)知识结构方面:

学生应具备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前两种知识是在学校可以学到的。这里强调的是,人文知识一定要经过内化转变为人文素养,变为自己的意识、思想、情感乃至行动,也就是塞缪尔・斯迈尔斯所说的:“知识、学问应该和善行结合。”只有这样,才体现出知识孕育精神的真实意义,才显示出人文知识的真正价值。

(2)能力方面:

毕业生均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学生应具备实操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公关能力。而有的学生需经企业再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学生除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开阔的视野,对本专业领域的世界先进知识有所了解。学生应具有转岗能力和发展后劲,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还应具有团队精神、调动他人、与人合作、组织协调能力。

(3)各种意识:

主要指职业意识和社会意识。这里要强调的是职业意识,它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以前叫做主人翁精神。具体表现为: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现实、由模糊到清晰、由摇摆到稳定、由远至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高职院校人才就业现状分析:

对于即将走向职场的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还抱有幻想,“天子骄子”的骄傲与实际需求的差距。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已走向大众化,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以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突出矛盾,如果大学生不能认清这一事实,不能调整自己的求职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调整心理预期,必将会对未来的就业产生束缚与约束,转变观念是高职毕业生能否顺利从“学生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关键。

近年来,虽然大学毕业生就业遭遇“寒流”,而高技能人才却日见抢手。我国现在特别缺乏技术工人,特别具有娴熟技艺的能工巧匠。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最多最底层部分是非技术人才,而最顶层的高级技术工人可谓凤毛麟角,目前我国的现状是:现有企业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高,青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随着老一代高技能人才的逐渐退休,许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总理在大连考察时说:“培养输送技术工人,根本还得靠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大批后备的技术人员”。我们应很好地整合这部分资源,改善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使职业教育向良性发展,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尉庆国杨翠芬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学习过程优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6).

[2]黄咸强立足高职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探析――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文教资料》2011第21期.

[3]颜莉冰开展全程式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作者简介:

高职就业篇2

【关键词】职高教育就业与深造差别教育

【中图分类号】c9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我国在20世纪后期引进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短短的20年中,各类学校分别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使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规模迅速扩张,艺术设计专业也成为高校招生和社会就业中的热门专业之一,不少职业高中的专业学科中也加入了艺术设计专业。那么,面对一个如此普及化的专业,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职高学生与其他学历的就业者相比有着怎样的优势?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职高学生的职业优势呢?面对就业与深造的不同需求,职高教育又应该怎样为学生构建面向未来的学习平台呢?

1职高毕业生的竞争优势

无论专科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最终都将面临就业的选择,当今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就如同一场战争,需要应聘者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代价。将文化层次各异的求职者分为职高、专科、本科和更高学历应聘者四类,职高毕业求职者的主要职场竞争对手为专科、本科求职者。职高、专科、本科在职场竞争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职高学生中,除一部分参加高考选择继续深造外,其余大多选择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就直接参加工作的职高毕业生而言,他们毕业后的年龄相较于专科或者本科等高学历学生更加具有优势,他们相对年轻、有活力,有更多的时间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年轻是他们竞争的资本之一。职高学生多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他们在学习时可能缺乏自觉性,在文化基础上也有别与本科和专科的学生,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思维敏捷,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指导下会显示出比专科、本科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他们在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相应的专业学科后,在学习上可以更好的接受和吸收知识。

大学专科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专科学生在专业上更具有指向性,思维上也相对成熟,能够很好的在自身的专业上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缺乏一定的理论教育,和职高一样学期较短,他们中的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学一技之长以傍身,显得更加稳重但是缺乏一定的朝气。

本科生的教育则更多的是培养理论型研究人才,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专业应用能力,使他们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但是他们的学时较长,比起一同毕业的专科、职高学生来说在年龄上并不占优势,而且长时间理论知识的学习必然影响到专业技术的扎实程度,在专业技能上来讲优势也并不明显。

相较于专科、本科生而言,职高的学生具有的优势有以下两点:(1)职高学生如果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他们一样可以具备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而且他们相对于本科等学历学生而言更加年轻,有更多的时间去奋斗、拼搏和学习,有更多的时间来调整自身的不足,他们有更强的不为艰辛的勇气。(2)职高学生在毕业时参加高考继续深造的,他们在职高阶段已经学习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在进入高等学府后可以更快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相应课程的知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专业上真正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丰富理论,使个人才能由“专”字变为“精”字。因此,职高学生中的某些“职高生不如本科生、专科生”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们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更具大无畏的拼搏精神。

在现今的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看文凭之外很难看到学生真实的工作能力,因此造成了学历越低越难就业的社会现实。但是由于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商品周期不断萎缩,专业化水平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时代的突飞猛进,更是加速了一线专业操作工的需求,更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素质了,因此,在现在的职场竞争中职高学生也有着自身的不可替代的专业竞争优势,可以与其他学历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用专业能力相抗衡,因此,选择职高也是一条阳光大道。

2职高独特的特色培养

大专和本科是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生教育阶段的两种形式,两者区别主要在学制和学位上,大学本科4-5年,可申请学士学位,而大学专科2-3年,没有学位。职高学生一般经过3年的学习取得中专学历。大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人才,即实用化人才。而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职业高中是承接初中教育,并对高级中学形成补充的一种教育方式。职业高中在不放松高中基本课程学习的同时,加强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培养面向社会的技术性人才,使职高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对口专业上更有竞争力。

职高、大专和本科阶段的学习具有不同的特点,职高教育具有独特的培养特色,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为例,职高学生一般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艺术设计专业时都缺乏美术功底,在美术基础的学习方面较为欠缺,与通过专业美术考试进入本科学习的艺术类学生相比,职高学生在审美层次上的差距很大。本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较好的绘画基础,在构成、色彩等方面,经历过考前培训的本科生更具优势,他们在造型能力、色彩等方面会更加得心应手。相比而言,职高学生缺少在艺术设计中的自我判断和宏观整体把握的能力。但是职高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他们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更强,思维能力会更加缜密、周到细致,而且在文化课、材料课等学习方面占有优势。

可见职高学生与大专、本科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色,在培养中要针对他们不同的特征进行培养。就职高学生而言,对于毕业即就业的学生和继续深造的学生要选择不用的培养模式,有差别、有针对性地培养以达到最优的目标。

3培养就业学生与继续深造学生的区别

职高学生从毕业去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社会就业的学生,一类是选择继续深造,通过考试进入高等教育阶段,选择大专或者是本科的学生。在进入职高初始,很多学生就为就业和深造开始左右摇摆,这两种选择在三年的职高学习培养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区别。

很多学生及家长认为就业才是学校培养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哪个学校哪种学历,就业是最后学生必须走的路,因此在职高阶段就可以学习实用的专业技术,可以在毕业时就掌握很强的操作能力是非常实际的。针对有些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反感,职高可以提供的东西相对更加有优势。选择毕业就业的学生在职高学习阶段得到了专业技术上的指导和训练,掌握了更加实用的技术,已经足够在毕业的时候找到适合自己满意的工作。而且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更加需要和注重技能型人才,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因此,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如果从职高毕业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是他们所想要的,而且还可以节省几年的时间在非常划算的。

还有一种培养方向是继续深造。这种想法的学生在毕业前夕可以选择报考成人高考、高自考、电大等专科学校,继续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认为现在社会上的大多数单位还是比较看重学历的,而且高等教育可以提供更多的读书的机会,接触更多成功、有涵养有品位的人,可以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提升自身的魅力。另一方面,在职高学习时会学习一些专业的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考入更高学府深造时有些课程在职高阶段就有接触,在学习时可以更加快捷,而且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些在深造毕业后有助于找到更加满意的工作。

就此看来,两种培养方式各有所长,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而这两种培养在方式方法上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职高的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选择的学生作出不同的培养模式,以使得学生们都有更好的发展。

4就业与深造的差别教育的几点思考

职高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进入社会后可以很快适应工作的设计工作者,继续深造的学生则更应该考虑专业基础的学习。因此,把培养就业的学生和培养深造的学生分开有差别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1)尽早选择方向,增强学习目的性。

职高学生在入学时大多已经选好将来时要深造还是就业,因此他们对于将来的规划更加具体,目的性更强,在学习时精力更加容易集中。在教学时要给予他们学习的信心,使他们不要觉得自己不如普高生或其他学历学生,更好的为自己的将来努力。

(2)差别设计就业的学生与继续深造的学生的培养课程。

继续深造的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相对可以较少,他们会在继续深造时完善自身的实用技术技能。但是就业学生是要毕业就参加工作的,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掌握专业技能以便在毕业后可以快速的融入到各类设计工作中。因此在对于就业学生培养时的课程安排上,要偏重专业技能的教育,使他们可以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和软件操作,以满足社会对其的要求。在注重技能的同时注重文化课程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3)培养继续深造的学生应该从入学开始。

他们最终需要参加高考或者其他形式的考试,需要专业的绘画方面的培训才可以在以后的艺术设计专业上有更深入的成就。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要强化他们的基础课程的教育,以便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文化课成绩。另外在专业课程上侧重于基础美术课程,配合一些专业课程,使他们具备继续深造所需的条件,在继续深造时也有自身的优势,可以更快的习惯和掌握高等教育的课程要求。

5结语

对于职高的艺术设计专业甚至其他专业学生来说,就业与深造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事情,为了在学校阶段可以更好的有选择性的学习自身需要的知识。因此,就业与深造的差别培养是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而且学生在学习中也可以学到自身所真正需要的东西,快速的满足自身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武恒.非艺术类生源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4):26-31.

[2]孟庆英.非艺术类高职高专素描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2):147-148.

[3]郑曙阳.设计的羽翼——关于艺术与科学理论的思考[c].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4]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高职就业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高职生就业

高职毕业生就业及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的头等大事。毕业生就业工作没做好,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我们要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分析职业规划与就业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还应从就业指导观念的创新发展和工作机制的转变出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讨,努力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

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央为高职教育确立的办学指导方针。目前高职教育占据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各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毕业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毕业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引导毕业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引导毕业生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毕业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会取得更好、更科学的效果。

二、高职职业规划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尽管各高职院校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重视,然而此项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现实和期望值差距较大、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就业观念滞后等问题使得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明确,这影响了他们对就业的准确定位。

(一)进行就业指导的时间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仍停留在毕业前夕的“临时抱佛脚”状态,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才匆忙地在课堂上对学生生进行指导。这种指导,在提高毕业生面试技巧,让毕业生了解择业、签约过程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是对提高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进行创业教育等重要方面,几乎没有帮助,且与国家要求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思路相背离。同时,一些高职院校极力扩招,而未认真考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出路。这种把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简单化的做法,不利于解决部分高职教育产品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难以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毕业生对“就业难”问题的认识。

(二)就业指导的形式及内容单调。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这种做法很难适应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根本满足不了高职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各种需要。全方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当是全员化、全程化、阶段式进行的,既应有心理学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又要有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实践活动的各种指导。

三、加强与改进在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高职院校应采取切实的就业指导措施,明确就业指导目的,创新就业工作方法,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调整更加贴近市场,办出特色,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

(一)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我,进行个性化指导。

高职院校中现在使用的群体性指导涵盖面过宽,往往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没有针对性。而个性化指导则是为高职毕业生量身定做的个人职业规划,可以使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二)进行“实践加理论”形式的指导。

实践证明,仅仅在课堂上以授课的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远远不够的。空洞的理论总是不受欢迎。应该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就业指导,这是高职学生专业能力深化的基础。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中,并在新生入校起就开展理论教学和操作指导;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要立足于就业工作的实际案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形成融开放式教学、实用性教学、针对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前瞻性教学为一体的新模式。

四、高职教育就业形势探析

随着市场机制和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高职生就业难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观察思考问题,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工作的新思路。

(一)高职就业市场的导向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我国的就业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就业市场对高职专业设置和调整起着导向作用。高职专业设置和调整改革,首先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了解并分析就业市场的动态信息,掌握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和规格。

(二)高职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反思高职生就业难现象,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学校的原因,同时还有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如:面向高职生就业的一些传统行业人员相对饱和;人才市场不完善,存在着严重的人才高消费现象;专业设置业设置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这些都影响了高职生就业。

五、解决高职生就业难问题的基本对策

1.在就业环境普遍严峻的情况下,高职生要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高职学生既可以从事文化基础和技术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工作,又可以接受一般性的、基础性的岗位工作;既可以在初次就业时积极寻求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又不应拒绝先从灵活就业起步,逐渐积累工作经验,再图新的发展机会。

2.高职院校教育观念从学科教育向就业教育转变。高职高专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够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毕业生必须具有实际经验的要求,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3.学校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了解并分析就业市场的动态信息,掌握人才需求的类型、层次和规格。

4.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增加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砝码。

5.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同时专业设置要有“超前意识”。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重视对本地区或更大范围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重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宏观指导。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颁布后,高职专业名称进一步规范,有利于对人才进行分类统计,使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更具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北平,雷五明.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49.

[2]张琦.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VOL9,(2).

[3]赵发荣.高职院校发展战略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6,(26):29.

[4]罗三桂.转型期大学就业指导者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J].广州大学学报,2005,(10).

[5]冯晓星.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就业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0).

[6]孙江丽,丁倩倩,陈芳.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改革的创新[J].高教与经济,2006,(01).

[7]大学生就业难如何破解[N].南昌:江西日报,2006.10.18,(3).

[8]林丽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及适应性分析[J].浙江统计,2005,(8).

高职就业篇4

一、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关于就业能力的内涵表述,各种学说众说纷纭。所述,笔者认为就业能力主要包括硬件能力和软件能力。硬件能力指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相关技能,软件能力则是有利于就业的良好心理态度与个人综合素质。包括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在硬件和软件能力方面均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技能水平低

现今很多高职院校商业化特征日益显著,只求招更多学生而没有把心思放在培养人才上,为了节约支出,多聘用外聘教师进行教学,高职外聘老师多为本科院校在读学生,专业知识有限,无法完全承担高职教学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课程理论课过多,实训课过少,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

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学习能力不强也是导致其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高校的扩招,导致高职学生生源质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有的学生自我管理混乱,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亦不如本科院校,有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不思学习,荒废大好时光。有的学生虽然经历了三年高中苦读,但未能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到高职院校后,伴随而来的是心理失衡和自卑情绪,无法摆正心态,重新树立目标,从而引发厌学情绪。

(二)社会能力缺乏

大学生活是简单而单纯的,笔者曾对自己所在高职院校学生做过调查,除了学生干部乐于参加社会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是过着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生活。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导致了大学生社会能力的缺乏,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有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交礼节都不清楚。而大多数用人单位往往更看重的是员工的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并且高职学生就业多为服务类产业,更需要具有为人处事的能力。一个具备责任感、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应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大学生才能真正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三)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笔者曾对自己所在高职院校6个专业772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近半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无法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一)夯实专业技能,实行双证”就业

双证”即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作为就业的敲门砖,职业资格证无疑为高职学生就业增添了筹码。高职院校应当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考证,将职业技能培训融人学历教育当中,使学生的职业技能从量的积累转变为质的飞跃。从某种程度来说,毕业生所持有的技能证书的数量和质量能够直接促进其就业。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经贸系为例,会计电算化、投资理财、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业英语、财务管理6个专业都有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如财会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投资理财专业的理财规划师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师证等,学生在院系的鼓励引导下,积极考证,实现了85%以上的过证率,就业率达到92%以上。

(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提升软就业力

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好,容易没有自信,或自暴自弃,或做事冲动,养成了我行我素等习惯。因此,对高职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树立自信开始,变思政教育从空对空”到实打实”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成为有自信、有道德的人。

首先,可以开设商务礼仪课,教授学生待人接物,与人沟通的礼仪,提前熟悉职场规则,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其次,开设就业指导科,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转变眼高手低,盲目攀比的不良就业心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寻求就业,培养自己的个人魅力,大方自信、能主动将自己推销”出去。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即学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向培养学生,企业包就业,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这种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职能要求,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

很多大学毕业生没有实际操作能力,而通过‘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上手很快。”福建骏鹏五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增佛说,他们经常在企业锻炼和培训,熟悉企业和工厂环境,很快就可以掌握设计和工艺流程,公司与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培养的第一批学生现在大多已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高职就业篇5

关键词:择业态度、价值取向、功利性就业心理、就业渠道

中国分类号:G455

引文:

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地里,占据了一席重要的位置。在以往的就业调查中,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是十分稳定的,并且高专毕业生也是技能熟练,专业素养高,备受用人单位喜欢的。但是随着目前,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挑战,主要是经济危机的残留效应,影响着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就2013年的市场数据显示,2013年的毕业生是就业最难的一年。这不仅体现在普通高等毕业生身上,在高职高专毕业生身上也是尤为明显。许多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棘手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社会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工作已经越来越功利性,不再是单纯的以实现自身价值为导向。这不能说是完全不对的。毕竟毕业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生计问题。因此,针对毕业生选择工作时的明显的功利价值取向,也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说是毕业生对自身的工作具有明确的判断和意愿,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这也是毕业生自我认识阶段的一个提高。

但是,毕业生对于就业目的的功利性太过明显就会大大制约其就业渠道的选择,有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之前的就业选择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生计需要(32.6%)、享受物质生活(27.7.0%)与实现自身价值(11%)等。这样的数据表明,社会越来越经济化、就业越来越功利化,这功利性的就业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学生明确理解现代社会中讲求利益导向、效率优先的观念,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的发挥,限制毕业生的就业取向,降低就业几率。

另一个明显的就业趋势,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呈现一种多重化趋势。

许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主要考虑的三大因分别是:工作稳定性(19.7%)、经济收入与福利待遇(19.5%)、行业发展前景(16.7%)。在这三项数据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弊端,毕业生将兴趣爱好全然不顾,而且对于发挥自身技能与实现专业对口已经变得不再那么看重。这是对就业几率降低的一个普遍选择。很多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时候,通常是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而选择就业的,即所谓的“先就业再创业”。这也是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毕业选择的多重性,说明了毕业生开始注重实惠,注重生活与工作稳定,同时也开始注重行业发展前景,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理性思考。因此,就业的多重选择表明了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注重实惠、注重稳定、注重发展,也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标准上理性思考的阶段性成果。

二、学校教育与市场导向结合,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形势与把握自身机遇

加快教学改革是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取决于社会需要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市场就是一面镜子,很好反映出学生所学技能与适应工作的表现等。

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我们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以社会与市场为导向,必须从社会对人才的近期和长远发展需要出发,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开展校企合作机制办学,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学生人才的培养,同时将学生定向输送到所在企业,为企业发展,定制培养一批专业性人才,这是当前高专高职办学的成功模式之一。高职院校落实重基础、重实践、努力提高学生动手与专业技能,将会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校“宽口径、重基础”的培养模式下,将会真正成长为复合型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为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如何建立合理的学校课程安排,提高学生毕业的就业几率

在对已经毕业的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反映毕业后,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工作的帮助有限。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中许多的课程设置于市场导向不是很合拍。因此造成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毕业工作的助力有限。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设置的满意度相对不高,仅仅只有2.6%。

这样的课程设置很明显是无法满足激烈的竞争社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高要求的。因此,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革新课程,加大社会实践课程的安排,将大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很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将对我们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多位学生的反馈信息显示:在学校所学的课程到社会上用处不大,主要原因,有的是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有的课程设置是只学理论,不讲操作,等到真正工作实习的时候还要从头学起。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真正的解决这些棘手问题,学校的课程设置于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作出合理性的调整,以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合理的就业取向。

一般来说,有很多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对待择业的问题时,通常存在着就业期望值较高、择业功利性较强、以及竞争自信心不足和缺乏职业规划与创业意识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的发展,也是制约着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所以,做好两个方面的教育将会大大改善这一难题。

前面提到了学生教育,学生教育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目前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时,缺乏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往往对自己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与评估,不是妄自菲薄,就是自大自满。

还有很多的毕业生,将自己定义为一个高级技术人才,缺乏足够的工作热情与创业激情,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其职业道路的发展,限制了自我价值与人生价值的再升华。因此,认清社会形势,与对自我进行清晰认知与评估,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要求,就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工作岗位要求。例如,金融专业的学生,在银行实习的过程中,就会对自身所学与社会经济行业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都有助于对自我评估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而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在设计院的切身体会,将会大大加深对所在行业的清晰认识。因此,从基层做起,自觉服从社会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将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结论:

文章从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同价值取向的就业择业观入手,分析了功利性价值就业取向的利与弊,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功利性与多重性选择的就业观在当前大学生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实现人生价值,以市场为导向,将是学校与学生实现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陆见,《浅议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去向的选择》,[M],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6月。

高职就业篇6

【论文摘要】大力提高高职就业质量,过程培养是关键。近几年随着生源的下降,高职大打就业牌。但怎样算高质量就业?有哪些衡量指标,一直困扰着家长和学生,也困扰着大部分教师。本文结合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经验和作者所在高职院校的就业实践,提出了高质量就业的内涵,从做好职业规划教育开始,通过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和构建就业服务体系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和总结。

高职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和高质量就业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时代对高职的根本要求。那么怎么算“高质量就业”?怎样进行高质量就业?就成了高职就业必需回答的问题。

一、高质量就业的内涵

高质量就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受到学生、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满意度影响,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1998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总干事索马维亚提出了“体面工作”的口号,国际劳工组织把它定义为:促进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生产性、可持续的工作机会。因此,可以理解为实现“满足生活,而且有乐趣的职业”就算高质量就业。参照我校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结合近几年的就业工作实践,我们认为“高质量就业”有以下五大特征:

1.就业面向好、专业对口

一方面,就业的单位是大中型以上规模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理由是这类企业往往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毕业生的稳定性也好;另一方面,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较高,可理解为按照专业群类就业或者说按照国家专业目录的专业大类(或二级、三级学科划分)就业就算“专业对口”。第三,创业成功也算高质量就业。

2.岗位定位“高技能”

企业提供的目标岗位一般是:基层管理岗位,技术支持岗位、生产工艺岗位、设备维护岗位等高端技能岗位。这样的就业岗位不仅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吻合,而且毕业生的稳定性好。至于企业要求在一线熟悉生产、销售岗位实习或顶岗一段时间(半年或一年),再提拔使用的情况属于企业用人之道范畴。

3.劳动有保障、薪酬高

高质量就业的第三个显著标志是:企业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提供“五险一金”、执行带薪休假等国家规定的相关保障。另外,毕业生初次工资报酬要达到一定标准(起薪在行业达到中上游水平)。

4.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企业关注员工发展,能与员工保持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5.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也高

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高。这不仅包括职业能力,还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心、诚信、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以及知道学习、怎样创新、如何成功等方面的方法能力。

二、如何进行高质量就业

要进行高职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必须先明确影响高质量就业的因素。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学生方面主要是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等,学校方面主要是办学水平、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就业工作的有效性等。另外,社会经济形势、企业的用人机制、以及社会对高职生的态度等,也对高职就业质量的好坏有较大影响。

下面主要从学校方面,就如何进行高质量就业进行分析探索:

1.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应该在“入学教育”时就开始,在专业介绍完成后,结合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通过专家讲座、毕业生回校报告等形式进行。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所2004年设立的中外合作高校,2008年首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达到了100%,2009届成功申请研究生与就业的毕业生又占到90%以上;还有国内诸多示范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的例子,都是因为职业规划做的早、做的深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才保证了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订单班”、“校企共建二级学院”等形式,打造一体化“招生、培养、就业”的新模式。

结合区域发展和企业需要,实行“分段式”、“多学期”、“工学交替”等形式,校企合作育人,强化企业对教学计划、课程实施、顶岗实习的责任,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山东商职学院的“电子工艺与管理专业”从2008级就开始了为海信的“定向培养”,该专业的学生假期全部去海信生产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在校3年中按照“工作交替”模式,校企合作“一体化培养”,企业也设立了高额奖学金,实施3年来效果很好,毕业生全部实现了协议合同正式就业,岗位均为“高技能”岗位,达到了企业、学生都满意的效果。

3.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优秀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借鉴企业的运作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办学,逐步形成专业带头人是“总工”、骨干教师是“项目经理”、青年教师是“能工巧匠”、企业师傅是“监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保障“教学过程质量”的前提,是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必由之路。

山东商职汽电学院的院长是从山东省家电行业协会引进的高端人才,2005年来校6年来,利用行业背景和学术优势,大力推动校企合作,积极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带领汽电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全体教师,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打造成了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该团队成为省级教学团队、近3年获得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建成省级以上精品课程4门,他个人也被评为第六届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汽电学院连续5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就业考核连续5年位居全校前2名。

4.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学中做、做中学”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职业化的思维、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每门课程都配备有专门的课程指南,列明课程知识要点、实训项目,列举相关参考文献,明确课程的大作业和测验考试所占分数等。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打消“走捷径”、“混文凭”的念头,坚定了刻苦认真、踏实求学的信心。

为了保证教学和评价质量,所有涉及规定学分的试卷和论文,由任课教师打分(有条件的课程实行教考分离)以后,学院教导部安排严格审查,最后确定分数等次。

5.强化就业队伍建设

强化就业队伍,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

(1)从学校方面:将专业教师按照班级分配,学校导师(或班主任)经常与学生见面,在与学生“一对一”交流中,指导学生的方法思路,让学生知道“知识怎样学”、“项目训练如何做”、“做中学,学中做”是为什么,怎样才能提高职业素养,怎样逐步去实现职业发展规划。

(2)企业方面: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或工学交替时段,企业配备指导教师,并管理学生实习。这样实习或工作的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要素为一体的综合能力,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

6.重构就业服务体系

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水平,就应当将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和育人的全过程。一方面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另一方面就要提高就业工作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就业目标,学校实行“一把手工程”,构建就业服务体系不仅是高校就业评估的要求,更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1)分解就业工作任务、实施就业指标与招生规模挂钩、执行就业与考核结合政策,全面调动教师、教研室、教学院部的积极性,这是实现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措施。

(2)强化学校就业机构的作用,落实就业工作人员、经费、场地三到位政策,系统设计就业指导课程、不断开发和优化就业基地、加强就业管理。从就业教育的体系看,大一教育的重点是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规划;大二重点是开展社会实践或实习,使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用人需求,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大三的重点是进行就业辅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人职匹配”。

(3)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不断优化就业基地,逐步推行“顶岗实习与就业的结合”的制度,大力推进“定向订单式”培养,逐步实现校企合作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办学模式,积极拓展创业的途径,以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张宁新.教育部第一期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专题培训班[j].学习简报,2011,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销售部门的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

    - 阅0

    销售部门的年终工作总结篇1时间依然遵循其亘古不变的规律延续着,又一个年头成为历史,依然如过去的诸多年一样,过去的20xx年,同样有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和诸多的感慨。20xx年对于白.....

    招生宣传稿,招生宣传稿范文大全(整理

    - 阅0

    招生宣传稿十篇1一、园况分析本园现有班级6个,托班、小班、中班各一个,大班两个混龄班1个。托班现有人数9人,满员人数15人;小班现有人数22人,满员人数25人;中班现有人数23人,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