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毕业论文(6篇)

来源:其他

市政道路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道路运输机构性质管理体制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是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管理道路运输的专门机构,对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全国除个别地区外,绝大多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都是事业单位建制,运输行政管理人员采用事业编制进行管理。正是由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这种不科学的性质定位,导致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人员超编、机构膨胀,从而形成“养人罚款、罚款养人”的恶性循环。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性质定位的不科学性,提出我国道路运输机构性质定位和人员管理的理想模式。

1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定性不科学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作为事业单位的定性在全国具有普遍性,但从理论上说这种性质定位是不科学的。

1.1事业单位的概念和特点

事业单位是接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一般具备以下特征:①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②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力量或必要设备;③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时由政府支付成本。

1.2行政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组织是国家为实现行政目标而建立的组织,它承担对社会实施公共管理的职责,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政府组织,包括一级政府及其所属的政府机构”。行政组织具有以下特性:从行政法的角度看,行政组织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②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③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④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⑤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地与组织、个人打女道。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行政组织具有:①完整性。行政组织}`完整性由国家权力的不可分割性决定。②政治性。行政组织是g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国家公务的组织,因而必然具有政泥性。③法制性。行政组织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的确定、权利}`划分都必须符合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④权威性。行政组织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它的一切合法规定、命令每个公民都必须遭守。⑤执法性。行政的最大特点是执法性。行政组织作为国家为实现对社会的公共管理而建立的组织,是国家的执法组织。⑥社会性。在现代社会国家设置行政组织干预和管理经济、科技、文教、卫生、交通、邮电、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事务,这是其社会性的表现。⑦服务性。这是行政组织的根本属性,行政组织产生于社会,高于社会,又要服务于社会。

1.3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性质分析

从事业单位的概念和特征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不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最大的特点是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而且这种劳务的成本由政府支付,不实行经济核算。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国家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是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专门行业管理部门,不具有事业单位的三个特征:①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不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尽管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有为客户服务的义务,但这种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与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是有本质区别的。②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关没有为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尽管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也拥有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和一定的检验检测设备,但这是为管理道路运输市场服务的,而不是为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关开展管理活动的工具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规范性文件。③既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关不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也就不存在政府支付成本的问题。但这里的成本与政府支付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日常的行政管理经费开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从国家设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目的和各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开展活动的过程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属行政组织。国家设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并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可以概括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具有以下特性:①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是依法设立的国家专门管理机构。②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行使国家行政职权。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各级交通行政主管机关的专门行政部门,行使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行政职权,代表国家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管理。③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活动是经常的、主动的、不间断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并随时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监控,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打击非法经营,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和道路运输参与者的合法权益。④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有上下级机构、有完整的组织体和系统的运作程序。⑤道路运输行政部门的管理活动具有政治性,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广大人民参与道路运输的合法权益,打击非法经营。⑥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管理,特别是对道路运输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唯一性和国家权威性,所以,其依法实施的正确管理活动具有强制性。⑦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几乎涉及社会中的每个成员,最广泛、最经常、最直接地与组织和个人打交道。总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具有行政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属性。

从以上对事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属性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把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定性为事业单位是不科学的。

2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不科学的定性带来的问题

从管理实践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被定性为事业单位,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这种不科学的定性给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矛盾和问题。

建国前,中国经济相当落后,政府兴办的事业极其有限,即使有一些学校和医院,一般也由外国教会、商人和私人基金会投资运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公有化措施,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在这种计划体制下,政府控制相应的人权、物权和财权,也必然承担相应的事权和职责。政府直接进行社会资源配置,承接

组织生产活动,控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另外,建国后百废待兴,如何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既不能保留原体制,也不能模仿西方国家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全盘引进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事业管理模式。我国的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大力兴办社会的产物,是“大政府,小社会”管理方式的现实体现,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就是这一模式的产物。

这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对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不科学定性,给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带来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

2.1各级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人员超编、机构膨胀

科学的人事行政要求人员编制、考核、工资福利等职权应由专门部门统一行使、系统运作,这样才能保持人事行政(或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严肃性,才能使人事行政真正发挥有效的激励和监督作用,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各级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的编制在地方,经费和工资却脱离地方财政,来源于自身收取的交通规费,破坏了人事行政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是人员过度膨胀的根源所在。尽管地方人事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但由于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增加不会给地方财政造成压力,因而地方政府对这部分编制的控制自然不会像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那样严格,基本处于半松半控的状态。再加上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工资福利相对较好,大量具有社会背景的人以及交通系统内部的子女被安排到道路运输执法岗位上来,造成运输行政管理人员严重超编。以某省为例,从人员编制执行情况来看,某县的道路运输执法人员达800余人,严重超编,一个县几乎占满了该市所有编制名额。从人员的学历层次看,在该省10176名执法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4141人,占40.1%,高中(中专)4645人,占45.6%,初中以下1390人,占13.7%。这离现代行政执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执法人员的来源渠道看,大部分是通过社会关系或内部招工安排到执法岗位上的,某县的78名道路运输执法人员中有11名毕业于大(中)专院校,1名转业军人,其余66人则是通过内部招工、部队退伍或通过社会关系安排到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岗位上,约占84.6%:另外,ii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全部是在国家实行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下进入执法岗位的,亦即在高校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后,未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吸收高校毕业生进入执法队伍的。作为掌握国家行政权的部门,这样的人员进入渠道是值得深思的。

2.2经费开支制度导致绩效评估编额

<1)人员和办公经费的来源渠道导致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重罚款轻管理。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经费全部来自自身收取的交通规费,省交通厅则根据各市上缴规费的比例返还办公经费。这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征费的积极性,同时也从体制上促进了重罚款轻管理思想的形成,具体表现在:①各地由于机构膨胀,人员增多,人员经费开支压力增大。为了保证正常支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不断加大征费力度,因为征费数额增多,返还数额越大,越能改变和提高职工福利,而好的福利待遇则越来越吸引更多的人涌向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从而形成“罚款养人,养人罚款’,的恶性循环。②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考核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没有责任追究机制,而且一般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考核,在现有的用人体制下,考核方与被考核方博弈的结果是皆大欢喜,马虎了事。基于以上两个因素,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重罚款、轻管理的思想在所难免。

(2)重罚款轻管理的思想导致人员激励货币化。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因此,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好坏应当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绩效评估的主要参考依据,交通规费征收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在目前的这种体制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职能基本异化成规费征收,权力与利益挂钩,而不是与责任相连。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提高规费征收数额,采取各种各样的超任务奖励办法促进规费征收,如前文所说的某县采取目标责任制的办法进行考核。县交通局给所属各交通运输管理站下达任务目标,目标完成领取全额工资,完不成则按比例扣除工资,超额部分按30%进行奖励。阜阳市的某县甚至采取包干制,即按任务完成的40%返还各交通运输管站,作为工资福利和奖励资金。这种人员激励的货币化,完全偏离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3)人员激励的货币化造成市场的失控,公路“三乱”久治不愈。人员激励的货币化对掌握公共权利的公共管理人来说,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因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具有“经济人”的基本属性,即使没有激励措施,在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下,他们也会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人员货币化的激励机制,使得这些‘经济人”堂而皇之地去谋求自身的利益,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以罚款代替市场管理,根本没有人去进行市场调研和运力调控,想尽一切办法避开“三乱”。

3改革对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定性都是不科学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己经真正地担负起了代表政府管理道路运输市场的职责,己由原来政府办社会、为社会提供运输劳务的职能,转变成了代表政府管理道路运输市场的行政管理职能,具有行政组织的本质属性。因此,应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列入行政序列进行管理,相应的道路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应列为公务员,人员工资和福利保障应列入同级财政或垂直到省级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道路运输管理的不良现状,保持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同一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3.1机构性质和建制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专业行政管理机构,应纳入行政序列管理,独立对外实施行政管理职权。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副厅级建制为宜,市级以副处级为宜,而县级以副科级建制为宜。

3.2人员和经费管理

领导成员管理。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党政一把手应由省交通厅和省委组织部门共同管理,其它成员应根据管理权限分别由省交通厅党组和省人事厅管理:市、县一级依此类推。

普通人员和经费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人员应全部纳入公务员的序列进行管理,人员编制由省交通厅配合人事主管部门按照精简、实际需要的原则进行统一管理,人员经费在费改税前可由省交通厅统一划入省级财政部门,再由各级财政部门逐步核发。费改税以后按国家政策规定执行。

3.3绩效考核

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行政服务岗位要制定规范的行政服务标准进行考核,执法岗位要对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准则进行考核。对执法部门业绩的考核,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管理标准基础上进行。

考核主体根据不同的考核对象,由不同的人员组成,一般由行政主管部门、第三部门和其服务对象代表

市政道路毕业论文篇2

(1)市场主体的特殊性。有市场,就会有商品的供求。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市场就业主体是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综合素质较高,具有高附加值和良好的可塑性,是一种特殊商品。大学生与培养人才的高校是这个市场的商品供应方,用人单位则是商品需求方,三者共受市场价值规律的制约,相互联系和互动,形成供求不断变化的市场。

(2)竞争的激烈性。大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同时进入社会求职,加之学历层次差别不大,年龄又相仿,使得市场竞争尤其激烈。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毕业生要想在就业市场中取胜,只能依靠自身的竞争实力,否则就业困难,甚至被淘汰出局。这就迫使商品供应方即高校和大学生迎合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增强实力,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3)就业配置的区域性。大学生就业市场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形市场主要包括高校独办或高校联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各人事局举办的就业市场。无论谁举办,这些就业市场的用人单位一般是本地区的,所招聘对象也大多是本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区域性较强。在无形市场方面,我国还没有建立全国性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中央就业部门与各地就业机构、各地就业机构之间关于就业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还很欠缺,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配置的区域性,并且区域的失衡性也愈显突出。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市场机制障碍分析

1.大学生就业市场条块分割

信息不畅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十分重视。各省市劳动部门、教育部门、各高校纷纷举办大学生招聘,形成大小不一、类型多样的就业市场。但这些就业市场却是各自为阵,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流通不畅,信息辐射力和扩散力不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协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疲于奔命,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的寻才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号指示作用不强,供求交换难以形成。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环境缺乏支持和保障

市场规范运行,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市场化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秩序混乱、缺乏监督的情况,不利于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首先,劳动人事及户籍管理等相关制度依然保持旧有传统。很多地区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外地生源毕业生设置诸多限制条件,毕业生报到程序和落户手续繁琐,造成毕业生跨省市流动渠道不畅,与毕业生市场化的择业机制不相适应。其次,大学生就业中介机构缺乏规划和鼓励政策。一方面,存在非法中介机构对求职大学生进行欺诈活动,另一方面,政府对其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财税减免力度不大,这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来说缺乏利益刺激作用,就业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都受到限制。第三,自主创业的市场环境有待优化。大学生创业是今后大学生就业的新方向,但目前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缺乏基本的社会认同和社会支持,创业教育支持不够,创业文化氛围不足,大学生自主创业时面临融资难、高风险、低回报的窘况,高校毕业生创业之路举步维艰。

3.大学生专业结构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高等院校很多专业设置没有面向市场需求,仅仅是以现有师资力量或传统产业为依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的调整滞后,导致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适应。不少高校的教育管理过于强调统一规划的培养要求,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提升,限制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影响了大学生的供给与就业机会的有效匹配。

4.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

就业市场的变化随着我国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由原有的“统招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方式的变化必然要求就业观念随之转变,但是现状却并不乐观。大多数毕业生或是对自我评价较高或是对社会现实缺乏了解,就业期望值偏高,“高薪”是许多大学生求职的主要考虑因素。在地域选择上,更多地考虑京、沪、穗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不愿到中西部小城市和偏远贫困地区;在行业选择上,偏好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外资企业,不愿到中小企业和农村乡镇;在职位选择上,偏向于所谓的“管理岗”、办公室,不愿到基层一线。这种不良的就业心态导致少数部门和职位竞争相当激烈,人为造成就业困难,客观上阻碍了大学生在更大范围和更大空间内就业。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市场机制的完善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本质原因是毕业生就业的市场机制还未真正形成并发挥有效作用。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道路上,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相互配合。只有这四方联动,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1.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

(1)做好政策引导,加强宏观调控。市场自身的盲目性和局限性,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这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杠杆,对人才资源配置加以引导和调节,对于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在待遇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人才去工作。政府在进行政策引导时,尤其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的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扩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规模,逐步缓解和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手续,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导向机制及其各种政策配套措施,激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动力。

(2)完善法律法规,保护大学生切身利益。政府应该按照市场体制的要求,消除旧有的人事管理制度,简化毕业生报到程序和落户手续,加大毕业生择业在地域上的自由度,消除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区域壁垒。要尽快制定关于毕业生就业市场开设条件、交易规则、大学生就业市场主体行为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明确市场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反对不正当竞争,制止欺诈行为,规范就业市场秩序,明确供求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使大学生就业市场运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均衡铺平道路。

2.加强社会支持和服务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对毕业生家庭而言,家长应该克服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帮助和鼓励自己的子女树立自强自立意识,积极参与竞争,依靠自身实力去找工作,敢于尝试自主创业。对用人单位而言,要摒弃招聘过程中过分强调工作经验和借机压价的行为,注重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和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可塑造性,利用现在充分的大学毕业生资源,加强人才储备,给予招聘的毕业生合理报酬;同时,密切与高校的合作,进入校园开设职业指导讲座,提供实习岗位等,为高校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对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介而言,要规范自身组织管理,建立自律、诚信的自我监督机制,使自身在推动大学生就业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整个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

3.改革高校教育管理体制

(1)进行课程改革,完善教育教学体系。高校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需求状况,再结合自身师资、特色等资源,找准定位,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合理减少就业率较低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当增设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教学与市场人才需求相吻合,发挥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应有作用。

(2)重视素质拓展,提高就业能力。高校除了要教授给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学校应注重营造校园文化活动,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丰富学生就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同时,高校还要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搭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交流的平台。

(3)建立就业指导机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引导。第一,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训。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学校就业职能部门应该予以重视,提高就业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学院辅导员的素质,以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指点求职技巧、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等。其次,推行职业生涯规划项目。从认知阶段起步,将职业指导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类分阶段教育,引导学生做好面对将来就业创业挑战的准备。第三,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课程。除了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一般性的传授求职择业方法的课程外,还应结合现阶段实际,增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比如KAB、SYB创业实训课程,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系统化。

4.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自我培养

(1)更新择业观念,拓展就业空间。大学生要抛弃“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和就业身份等级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骛远,也不攀比从众,珍惜就业机会,主动到基层就业,施展自身才华;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型就业观,在实践中调适,科学地评价自我,科学地定位自我,找准个人期望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市政道路毕业论文篇3

实习是一个你走向岗位之前最好的锻炼的机会,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够更好的进入自己的岗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实习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毕业实习报告自我评价范文一:今年开始,我在xx工程公司进行了工商治理实习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得到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积极参与公司日常治理相关工作,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治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熟悉,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商治理理论,探求日常治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使我对日常治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熟悉。

我所实习的工程公司,是以水工、市政、工民建、路桥、安装工程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国有大型骨干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航务工程总承包一级、房建二级、市政、水利水电三级、地基与基础一级、钢结构一级、机电设备安装一级、商砼与预制构件二级、勘察设计甲级、计量二级、建筑材料试验甲级等资质。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999年通过了iso10012国际标准认证,取得了"计量保证确认合格证书";XX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治理体系认证。

细节的东西往往是最轻易被忽视,也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因素。我敏锐性地意识到这些题目,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自己的举止礼节、注重工作中的细微点滴,即使再琐碎的小事,把它做得尽善尽美。做事认真,很吃苦,天天总是满脸的微笑。培养团队精神是做好沟通的先决条件,作为实习生,我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主动地向行业学习知识,向同事请教经验,体会到团队的气力和魅力。

我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总是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当然我也曾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受过挫折,这只让我更加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想不到的事,就没有你做不到的事.

实习是阶段性实践教学,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实习就是热身,就业是起跑,在起跑前热身会对成绩大有帮助,而且对企业和个人是双赢的。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慨是很深的,收获是丰富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工程公司的日常治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企业使命以及企业精神都有了初步了解。

毕业实习报告自我评价范文二:20XX年X月中旬,通过XX副院长的介绍,我来到《XX商报》时政新闻部,开始了我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实习——毕业实习。虽然这次实习没有去年暑期实习那么幸运,可以亲身体验暗访调查和国内一线门户新闻网站对北京奥运会的采访报道,但在为期三个多月的实习中,我作为随行记者,成功对美国前总统卡特来武汉的相关活动以及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等活动进行采访报道,并对“轮椅天使”董明、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李汉薇、“汉正街儒商”陈永镒等先进典型的事迹进行了相关的报道,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三个多月的实习使我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增加了阅历,这次毕业实习使我受益匪浅!

带我的记者望隽老师是武汉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从事新闻工作已经有五个年头,是一位优秀的战线记者,主要跑省外事办、市外事办、省残联、市残联、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省政协、市政协、团省委、团市委、省市民主党派和硚口区委区政府。

在四个月的实习中,望老师悉心教导,由浅到深、由简单的新闻稿到深度调查性报道到报社的大型专题,逐步对我进行锻炼,并相继介绍一些通讯员和单位宣传口联系人给我认识,让我放手自己发掘新闻线索,做一些新闻稿件,给我提供了很多锻炼的机会,极大的提高了我的新闻业务能力。几个月的实习,使我逐步熟悉了战线记者的工作节奏、获取新闻的渠道挖掘新闻线索的方法和都市类报纸新闻写作的基本常识。下面,是我实习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心得体会。

1、有幸见到美国前总统卡特,采访法国驻汉总领事费勇。

因为是跑省市外事办,所以我有很多机会对外宾来汉的相关活动进行采访报道。20XX年1月15日,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来武汉。因为外事办没有提前通知,所以,等我和望老师匆匆忙忙赶到湖北省博物馆,在听了工作人员介绍之后,才知道是美国前总统卡特来武汉了。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大稿子,于是和望老师分工合作进行采访,回学校后,我把采访到的素材写成稿子,传给望老师,经过整理,我们写出了《卡特伉俪逛省博夫敲钟妻鼓瑟》,该稿件被新浪、腾讯、搜狐等多家媒体转载。

20XX年3月8日晚上,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在法国驻汉总领事费勇的官邸举行。因为望老师还有其他采访,于是这个活动就由我进行采访了。在媒体记者提问时间,我对我所关注的一些问题对费勇总领事进行了采访,并在会后和他进行了一些交流,虽然这些交流是在翻译的帮助下实现的,但我和领事先生进行了很好的互动,这对进一步挖掘新闻事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后,我写出了《中法摇滚音乐会6月汉口江滩奏响》的新闻稿。

2、千方百计,挖掘新闻线索。

战线记者的新闻线索,除了由单位提供外,有很大一部分得靠记者自己挖掘。20XX年1月10日,湖北省20XX年全省残疾人就业援助周活动在鄂州启动,因为望老师有其他采访,我作为随行记者,独自赴鄂州进行采访。在启动仪式现场,我发现残疾人代表童亮挺有新闻价值,于是对他进行了采访,并拿到他的QQ,以方便回去写稿做补充采访。事后,除了发表《“残疾人就业援助周”启动》这篇稿件之外,我还发表了有关童亮的报道《武大一残疾毕业生"海投"数百简历难找工作》,该稿件被新华网湖北频道转载。

今年三月初,商报残疾人通讯员张国旗写了有关残疾人刘迎春事迹的通讯稿,望老师派我对刘迎春进行采访。因为刘迎春孤身制服两个匪徒的事迹已经过去了十来天,完全没有了时效性,没有一个报道的切入点,但我在刘迎春家采访的时候,发现他家“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通过采访得知,这正是那两个匪徒踩踏所致(刘迎春家比较贫困,住的是棚户屋)。于是,我从下雨天刘迎春为家里“下小雨”而苦恼讲起,带出了他孤身擒匪的故事,该稿件于次日发表于《XX商报》。

3、搞好各方关系,不断扩大新闻来源。

过年后,报社战线调整,望老师开始跑政协和民主党派。因为刚换战线,所以一切包括通讯员网等都得重新开始建立。三月初,我和望老师第一次来到武汉市政协,负责宣传的阮处长人挺好,热心的帮我们介绍政协的相关工作以及媒体报道规律,并帮我们引荐了市政协提案处和信息处的负责人认识。在提案处,我们大费周折,才看到了政协委员的提案,从提案中获得了一些新闻线索。经过和提案人联系进行采访,写出了《江夏政协主席呼吁打造中山舰大旅游圈》、《雨过天晴42万扫墓人挤爆墓园》等报道,深受关注。

此外,我们还从民革武汉市委的提案《废除殡葬陋习,推行绿色殡葬》中获取新闻背景材料,准备以这个提案为基础,做一个有关绿色殡葬的稿子。随后,我们以报社的名义,邀请该报告的起草人之一,江汉区政协委员、民革武汉市委江汉区工委会副主委肖伯红和我们一起,对武汉部分公墓及殡仪馆进行了实地探访。写出了《武汉墓地价10年涨5倍政协委员暗访揭殡葬暴利》(考虑其他因素,作者名字为化名),该稿件被网易、搜狐等40多家媒体转载,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这个稿子发了以后,受到市政协阮处长的好评,在他的干预下,我们获得了可以查看政协委员提案网站的登陆账号,这样,我们想看提案,就不用专门跑市政协了,极大的方便了我们采访,扩大了我们的新闻来源。

我的毕业实习,从12月18号到现在,三个多月的时间,我跟老师跑战线,采访过政府官员、外宾、底层残疾人、奥运冠军、医生等各类人,对新闻记者“行万里路,交各行人”有了切身体会。虽然做记者会很苦、很累,甚至会受到这样那样的诱惑和威胁,但这更加坚定了我毕业以后做一个正直的新闻记者的想法。在报告的最后,我用让新闻的梦想不止不息与大家共勉。感谢董院长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感谢商报望隽老师对我的细心教导,感谢给我关心与帮助的所有的人,是你们给予我动力,让我不断成长,谢谢你们!

毕业实习报告自我评价范文三:1.学习方面:

坚持把学习作为自我完善和提高的重要途径,既积极参加所在单位和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又广泛地开展自学。学习内容除政治理论知道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外,还涉及历史、经济、科技、计算机以及各项业务知识。

2.品德方面:

认认真真做人,蹋蹋实实工作。为人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坚持着自我反身且努力完善自己人格的意念,时刻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一贯奉行严于律已的信条并切实遵行它。

3.生活方面:

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热爱劳动,严于律己,诚实守信,淡泊名利,助人为乐,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谈吐得体,举止大方,注意保持形象,

4.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5.克服年轻气躁,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

6.继续提高自身政治修

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公务员。

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向领导、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任劳任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三是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

作为机关工作者的我,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和人格品质的锻炼,增强奉献意识,把清正廉洁作为人格修养的重点。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生活中勤俭节朴,宽以待人;工作中严以律己,忠于职守,防微杜渐。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虽然我也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学习不够深入,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工作方式方法欠妥,文字功底不够扎实,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实习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对于今后的路,我会谨慎地走好每一步,用自己的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再上新的台阶!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水平,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市政道路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24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市场对拥有一定技术和较高综合素质的高职类毕业生需求量增加。然而由于扩招造成的就业压力、高职毕业生自身素质、技能水平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以及就业定位不准确等原因,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乐观,在就业市场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面对这些问题,除了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素质、提高院校的培养质量以外,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和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就业指导工作渗入到日常的教育管理中去。

一、思想政治教育渗入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就业指导工作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保障。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高职教育的质量、结构和体制、机制甚至组织机构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只有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学生就业创业成功,提高学校声誉,使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把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为就业作准备。高职院校将就业指导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从一入学就开始面临着社会选择和如何适应社会选择的问题。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教育要求更高,它要求劳动者除了具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以外,还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校本身特点,确定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高职教育同社会经济建设与时俱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发展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学毕业生是我国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加强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论对大学生本人还是对国家、对培养他们的学校都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扩大学校声誉;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就业指导工作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渗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把个人就业选择建立在社会需要基础上,将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爱好等同国家、民族、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并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意志毅力,落实到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的实践中,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体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就业指导作为新的载体和工作领域,关注学生最切实的利益,才能更大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忽视对大学生职业心理的培养。由于缺乏职业心理教育,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消极等待,遇到挫折容易气馁。在求职择业时考虑有利因素多,不利因素少;想单位给予的多,想自己付出的少。有位毕业生签了约,却因为单位要求先到基层锻炼而违约。有些毕业生因为与单位中个人发生一点小摩擦而愤然违约,不惜支付高额违约金。这些都是由于毕业生的职业心理不成熟,没有很好地进行职业规划,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足。把大学生培养成心理素质过硬,能够承受各种生活挫折的人,使他们在各种工作岗位上和各类社会环境中能够经受住考验,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只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状况,而长期忽视对大学生职业心理的培养和训练,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普遍较低。

(二)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缺失。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不仅要求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目前在学生的心里普遍形成“只要专业课学好了,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的错误观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明显滞后,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严重影响教育成果;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模糊,缺乏计划性;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方法单一;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影响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简单,降低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长期以来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三)弱化对大学生价值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导致了部分毕业生择业的功利化。当前,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只顾自身利益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丝毫不考虑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直接地反映了部分大学生价值理念的扭曲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这不仅是毕业后角色转变的问题,更主要是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各种不良社会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贯穿大学生就业指导全过程。在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集中在大三,而忽视整个高职期间的教育,这必然导致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滞后,最终有可能因教育的缺失而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发生一些危机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这是因为人的思想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经教育,就发生质的飞跃。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确立、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高、择业心理以及择业价值取向的调整,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受教育者思想状况同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不断产生、不断解决的循环往复过程。因此,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穿三年高职教育,这样才能产生学生面对就业不畏难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渗入路径的探讨

(一)日常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高职教育有其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方向,那就是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出口就是市场,因此高职院校与市场的结合更加密切,那么就业指导在实际操作中更应该贯彻教学——就业——市场——教学的思路。即让市场需求引导教学结构的调整,在日常教学中培养拥有健全人格、高技能、高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最终将他们引向市场,在市场中检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然后再回到教学的环节上。这样的思路要融入教学环节中,努力提高高职生素质;及时地追踪市场变化,搜集整理市场对专业人才包括专业类型、数量、技能水平要求的信息并及时反馈给教学部门,为教学结构的调整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根据企业的需求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一些实用性复合型人才,课程的设置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课内容,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缩短走向社会的不适应期。要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入学教育和在校日常教育中去,形成全方位的系统就业教育。

(二)榜样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例如江苏徐州九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创业成功的毕业生邀请具有典型事迹的同学回母校作报告,介绍创业成功的经验和体会,并将他们评为“九州之星”。学校把九州之星的事迹张贴上墙,并编为报纸,印制成小册子,作为招生宣传材料,并发放给在校的每一个学生。通过每年一度的“创新创业九州之星”颁奖大会的召开,点燃全院同学就业创业的热情,在校园内形成学习创新创业的氛围。学校通过对“创新创业九州之星”的评选,不断探索民办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加强学生日常创业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班级教育与个人思想教育相结合。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要坚持个人教育和班级教育相结合。通过班会、集体讨论、就业指导课、教师宣讲、专家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在就业思想和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共性或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和教育。个人教育则是指在班级教育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思想问题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个别谈话、少数座谈、重点帮助等形式,对单个或少数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家庭是学生出生成长的地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校要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与家长一起妥善解决。在就业教育中要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作好人生规划,调整就业期望值,同时利用家长的社会资源,推荐学生就业。社会要为大学生多提供就业机会,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保障各系就业优惠措施的实施。只有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和社会教育的保障作用,真正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和教育合力,才能形成大学生就业和成才的良好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嫦娥.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市政道路毕业论文篇5

论文摘要:我国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绝大多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都是事业单位建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采用事业编制进行管理。这种不科学的性质定位,导致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超编、机构膨胀、道路运输管理不能发挥应有职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而分析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性质定{=7=的不科学性,提出我国道路运输机构性质定位和人员管理的理想模式。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是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管理道路运输的专门机构,对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我国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全国除个别地区外,绝大多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都是事业单位建制,运输行政管理人员采用事业编制进行管理。正是由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这种不科学的性质定位,导致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人员超编、机构膨胀,从而形成“养人罚款、罚款养人”的恶性循环。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性质定位的不科学性,提出我国道路运输机构性质定位和人员管理的理想模式。

1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定性不科学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作为事业单位的定性在全国具有普遍性,但从理论上说这种性质定位是不科学的。

1.1事业单位的概念和特点

事业单位是接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一般具备以下特征:①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②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力量或必要设备;③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时由政府支付成本。

1.2行政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组织是国家为实现行政目标而建立的组织,它承担对社会实施公共管理的职责,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政府组织,包括一级政府及其所属的政府机构”。行政组织具有以下特性:从行政法的角度看,行政组织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②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③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④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⑤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地与组织、个人打女道。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行政组织具有:①完整性。行政组织}`完整性由国家权力的不可分割性决定。②政治性。行政组织是G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国家公务的组织,因而必然具有政泥性。③法制性。行政组织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的确定、权利}`划分都必须符合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④权威性。行政组织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它的一切合法规定、命令每个公民都必须遭守。⑤执法性。行政的最大特点是执法性。行政组织作为国家为实现对社会的公共管理而建立的组织,是国家的执法组织。⑥社会性。在现代社会国家设置行政组织干预和管理经济、科技、文教、卫生、交通、邮电、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事务,这是其社会性的表现。⑦服务性。这是行政组织的根本属性,行政组织产生于社会,高于社会,又要服务于社会。

1.3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性质分析

从事业单位的概念和特征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不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最大的特点是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而且这种劳务的成本由政府支付,不实行经济核算。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国家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是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专门行业管理部门,不具有事业单位的三个特征:①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不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尽管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有为客户服务的义务,但这种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与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是有本质区别的。②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关没有为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尽管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也拥有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和一定的检验检测设备,但这是为管理道路运输市场服务的,而不是为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关开展管理活动的工具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规范性文件。③既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关不向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也就不存在政府支付成本的问题。但这里的成本与政府支付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日常的行政管理经费开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从国家设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目的和各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开展活动的过程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属行政组织。国家设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并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可以概括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具有以下特性:①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是依法设立的国家专门管理机构。②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行使国家行政职权。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各级交通行政主管机关的专门行政部门,行使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行政职权,代表国家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管理。③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活动是经常的、主动的、不间断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并随时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监控,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打击非法经营,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和道路运输参与者的合法权益。④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有上下级机构、有完整的组织体和系统的运作程序。⑤道路运输行政部门的管理活动具有政治性,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广大人民参与道路运输的合法权益,打击非法经营。⑥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管理,特别是对道路运输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唯一性和国家权威性,所以,其依法实施的正确管理活动具有强制性。⑦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几乎涉及社会中的每个成员,最广泛、最经常、最直接地与组织和个人打交道。总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具有行政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属性。

从以上对事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属性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把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定性为事业单位是不科学的。

2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不科学的定性带来的问题

从管理实践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被定性为事业单位,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这种不科学的定性给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矛盾和问题。

建国前,中国经济相当落后,政府兴办的事业极其有限,即使有一些学校和医院,一般也由外国教会、商人和私人基金会投资运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公有化措施,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在这种计划体制下,政府控制相应的人权、物权和财权,也必然承担相应的事权和职责。政府直接进行社会资源配置,承接组织生产活动,控制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另外,建国后百废待兴,如何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既不能保留原体制,也不能模仿西方国家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全盘引进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事业管理模式。我国的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大力兴办社会的产物,是“大政府,小社会”管理方式的现实体现,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就是这一模式的产物。

这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对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不科学定性,给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带来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

2.1各级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人员超编、机构膨胀

科学的人事行政要求人员编制、考核、工资福利等职权应由专门部门统一行使、系统运作,这样才能保持人事行政(或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严肃性,才能使人事行政真正发挥有效的激励和监督作用,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各级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的编制在地方,经费和工资却脱离地方财政,来源于自身收取的交通规费,破坏了人事行政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是人员过度膨胀的根源所在。尽管地方人事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但由于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增加不会给地方财政造成压力,因而地方政府对这部分编制的控制自然不会像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那样严格,基本处于半松半控的状态。再加上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工资福利相对较好,大量具有社会背景的人以及交通系统内部的子女被安排到道路运输执法岗位上来,造成运输行政管理人员严重超编。以某省为例,从人员编制执行情况来看,某县的道路运输执法人员达800余人,严重超编,一个县几乎占满了该市所有编制名额。从人员的学历层次看,在该省10176名执法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4141人,占40.1%,高中(中专)4645人,占45.6%,初中以下1390人,占13.7%。这离现代行政执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执法人员的来源渠道看,大部分是通过社会关系或内部招工安排到执法岗位上的,某县的78名道路运输执法人员中有11名毕业于大(中)专院校,1名转业军人,其余66人则是通过内部招工、部队退伍或通过社会关系安排到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岗位上,约占84.6%:另外,II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全部是在国家实行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下进入执法岗位的,亦即在高校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后,未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吸收高校毕业生进入执法队伍的。作为掌握国家行政权的部门,这样的人员进入渠道是值得深思的。

2.2经费开支制度导致绩效评估编额

(2)重罚款轻管理的思想导致人员激励货币化。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因此,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好坏应当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绩效评估的主要参考依据,交通规费征收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但在目前的这种体制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职能基本异化成规费征收,权力与利益挂钩,而不是与责任相连。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提高规费征收数额,采取各种各样的超任务奖励办法促进规费征收,如前文所说的某县采取目标责任制的办法进行考核。县交通局给所属各交通运输管理站下达任务目标,目标完成领取全额工资,完不成则按比例扣除工资,超额部分按30%进行奖励。阜阳市的某县甚至采取包干制,即按任务完成的40%返还各交通运输管站,作为工资福利和奖励资金。这种人员激励的货币化,完全偏离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3)人员激励的货币化造成市场的失控,公路“三乱”久治不愈。人员激励的货币化对掌握公共权利的公共管理人来说,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因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具有“经济人”的基本属性,即使没有激励措施,在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下,他们也会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人员货币化的激励机制,使得这些‘经济人”堂而皇之地去谋求自身的利益,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以罚款代替市场管理,根本没有人去进行市场调研和运力调控,想尽一切办法避开“三乱”。

3改革对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定性都是不科学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己经真正地担负起了代表政府管理道路运输市场的职责,己由原来政府办社会、为社会提供运输劳务的职能,转变成了代表政府管理道路运输市场的行政管理职能,具有行政组织的本质属性。因此,应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列入行政序列进行管理,相应的道路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应列为公务员,人员工资和福利保障应列入同级财政或垂直到省级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道路运输管理的不良现状,保持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同一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3.1机构性质和建制

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专业行政管理机构,应纳入行政序列管理,独立对外实施行政管理职权。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副厅级建制为宜,市级以副处级为宜,而县级以副科级建制为宜。

3.2人员和经费管理

领导成员管理。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党政一把手应由省交通厅和省委组织部门共同管理,其它成员应根据管理权限分别由省交通厅党组和省人事厅管理:市、县一级依此类推。

普通人员和经费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人员应全部纳入公务员的序列进行管理,人员编制由省交通厅配合人事主管部门按照精简、实际需要的原则进行统一管理,人员经费在费改税前可由省交通厅统一划入省级财政部门,再由各级财政部门逐步核发。费改税以后按国家政策规定执行。

3.3绩效考核

市政道路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贫困山区;旅游开发;SWOT分析;可持续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099-02

1优势分析(Strenth)

1.1有一批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独占性强,比较优势明显。自然资源方面:以织金洞、九洞天、韭菜坪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以百里杜鹃为代表的植物观赏旅游资源;草海、东风湖等为代表的湖泊生态旅游资源等。人文资源方面:以奢香博物馆、大屯土司庄园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迹类旅游资源;以川滇黔革命委员会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风情。此外,还有神秘的夜郎文化,神奇的石门坎,以及舒适的气候资源等。其中,世界级的占4.9%,部级的占7.4%,省地级的占30.9%,市县级的占56.8%。这些都是具有较强垄断性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1.2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毕节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全区共有古文化遗址5处,古墓33处,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66处,彝汉文石刻181处,革命遗址、遗迹34处,文物葬品98件。尤具特色的大方城北“奢香墓葬”、黔西沙窝区的“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毕节青场镇“新石器时代遗址”、龙场镇的“大屯土司庄园遗址”、威宁中水镇的汉墓群、赫章可乐汉墓遗址;省级历史名城大方、织金。这些无不体现毕节地区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1.3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毕节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在全区2.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彝、苗、回、仡佬、白族等30多个民族共670多万人口。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如具有浓郁气息的民族节日如彝家的“茶花节”、“火把节”,苗家的“跳花坡”及获过国际大奖的苗族舞蹈“滚山珠”,“贵州省苗族歌舞之乡”化屋基,彝族的“摄泰吉”民族戏曲乐器、古籍文化等。各民族塑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节庆活动、民间歌舞、饮食文化、医药文化、民族工艺等,在国内外均有极大的吸引力,构成民族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1.4毕节试验区的政治优势

毕节是一个革命老区,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毕节建立。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金沙县;红二方面军在这里创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4个县的95个乡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有5000多名各族青年参加了红军。此外,毕节还是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同志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于1988年6月批准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毕节试验区的创办和发展,凝聚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派、全国工商联和相关部委的力量。作为国家推动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场”,毕节试验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一个典范,也是多党合作的政治试验田。这些都是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代表的政治旅游所具有的明显政治优势。

1.5保存度好,后发势大

毕节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具有资源开发的后发优势。虽然旅游资源开发晚,发展步伐慢,但资源保存度好,开发潜力大,特别是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溶洞奇观,对沿海、港台及海外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之可以充分学习和借鉴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开发、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少走弯路,减少成本,可望后来居上。

2劣势分析(Weakness)

2.1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旅游开发成本较高

可进入性差,对外交通不畅。仅有一条高等级公路(贵毕路)与贵阳相连,其余对外道路等级较低,路面铺装简陋。内昆铁路都经过毕节,但只在威宁有一个站点。与相邻的省份(四川和云南)的联系较弱。还没有机场。内部交通严重滞后。贵毕线仅连接了毕节、大方和黔西,其它县级市镇之间仅靠简易铺装的道路相连,交通极不方便。乡镇一级的道路情况更差,还没做到完全通油路。各景区景点之间缺乏有效的旅游线路连接,现有的几条旅游交通干线不能提供快捷、方便、安全、舒适的旅游交通服务。支持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力量薄弱,交通、通讯、服务等基础设施条件差。

2.2经济发展落后,旅游投入不够

欠发达、欠开发的毕节是经济基础薄弱、财政较困难的贫困山区。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尚有59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未很好解决。地县乡三级政府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抽出大量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新项目的开发及景区的建设和景区服务的完善,又由于区位偏、远离沿海发达地区,体制不顺,也难以吸引外部资金。

2.3目前开发档次较低,缺乏专业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旅游资源开发面不够广、档次不高、产品少,以致毕节旅游市场规模较小,在贵州省所占的比重也较小。来毕节旅游的人,主要是以观光为主,消费较低,由于没有休闲度假产品,休闲度假市场基本没有形成。

在全国旅游人才缺乏的情况下,毕节人力资源缺口更大,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经验不足,尤其缺乏专业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2.4旅游资源密度相对较小,景点分布比较分散

贫困山区面积广大,虽然旅游资源在类型、特色和知名度、垄断性方面具有独特性,但景点分布比较分散,旅游资源密度较小,知名旅游地之间距离较远。如主要的景区,织金洞、九洞天、草海、百里杜鹃、总溪河分属不同的县,这给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生产和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

2.5客源市场结构不合理,省外游客和入境游较少

客源市场以区内省内客源为主,省外游客少。游客主要限于毕节地区和贵阳市,六盘水市,以及少量成渝昆地区的游客。省外辐射力度基本到达成渝昆地区,影响力小,比如:成都、重庆、昆明三大城市的前十佳旅行社没有一家旅行社有推出关于毕节旅游的产品;贵阳市内的旅行社也只有部分非主流旅行社推出“织金洞一日游”、“百里杜鹃奢香墓一日游”的产品。国际旅游者很少,主要依靠黄果树瀑布分流少量游客来此观光。

3机遇分析(opportunity)

3.1政府对发展旅游的高度重视

随着贵州旅游的整体性崛起,毕节地区行署更加高度重视旅游发展。毕节将以其综合旅游资源的突出优势,着力发展休闲旅游,最终形成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从而提升贵州的整体旅游水平,成为未来“多彩贵州”的集中展示区,成为贵州旅游新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2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深化、统筹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内在统一

毕节试验区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天时、地利和人和条件,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必须把旅游也作为一个关乎毕节试验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来抓,树立旅游业的龙头地位,依托大旅游产业发展的思维,将毕节旅游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和社会事业统筹考虑,不断深化和发展试验区的新内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望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实现“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区域发展的示范。

3.3交通大通道的打通

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实施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等的有利时机,加强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运输枢纽及站场建设,努力完善试验区交通运输体系。

现在毕节交通新规划有高速公路:夏蓉高速公路和杭瑞高速公路。规划的两条铁路(威吉铁路和隆百铁路)将极大地改善毕节地区的铁路交通状况,使得6个县市中有5个通火车,形成毕节至珠海的东南铁路出海通道;西北方向经四川的泸州延伸到成都,连通隆黄、南下百色,形成隆百铁路新干线。还有在毕节市将修建一个支线机场。

3.4国际、国内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机遇

世界旅游组织预言,到202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强国,世界第四客源产出国,出境旅游将达1亿人次,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2%左右,未来的中国旅游市场潜力十分巨大。随着国内旅游业发展重心向西部地区转移,贵州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亮点,迎来了历史最佳时期,“中国旅游,九五看云南,十五看四川,十一五看贵州。”国家旅游局将贵州作为新时期旅游发展的重点建设区,贵州旅游产品开始成为新的消费热区,贵州旅游开发也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新的巨大发展变化正在快速形成。

4挑战分析(Threats)

4.1贵州及周边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激烈

全国新的一轮旅游开发热潮业已形成。而贵州及周边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同类旅游产品的旅游资源竞争更激烈。毕节旅游资源面临周边区域如下竞争。清凉:贵阳是避暑之都;六盘水是凉都;生态:贵阳是森林之城;宜宾蜀南竹海;泸州生态旅游兴市;民俗风情:黔东南苗侗民俗风情;黔西南和黔南布依族苗族风情;红色旅游:遵义会议的知名度;溶洞:安顺龙宫是喀斯特溶洞的典型代表,现已是国家5A级景区;草海:品牌流失;昭通――黑颈鹤的故乡;杜鹃花:川藏路被誉为杜鹃花之路。这种竞争在客观上直接给毕节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业增加了一定困难。

4.2后发优势的发挥需要持续的强大的开发力度

正如后发优势理论强调的,对后发地区而言,后发优势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使其实现对先发地区的追赶和超越只是一种潜在的假说,这种假说成为现实的可能,需要以后发地区内在的发展因素构成的社会能力为基础。对于毕节地区来说,要真正发挥后发优势的作用,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物质资本、规模经济、政府推动外,正如库兹涅茨指出的那样:重要的问题在于是否具备消化和掌握现代技术的“社会能力”。这种社会能力主要包括各种人才资源、技术开发能力、社会间接资本的积累,以及相关的不同质量的政治、商业、工业、市场和财经等制度。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部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部门年度工作总结篇1这过程里本人接触和学习了不少东西,并应用于工作中,工作效益比去年增长了许多。但就本人因素和公司体制的不完善,工作效没有自己想要的结果。现就本年度重.....

    优秀范文小金鱼二年级作文字作文(

    - 阅0

    小金鱼二年级作文300字篇1我家有几条小金鱼,红的尾巴大大的像扇子一样,满身像火一样红;黄的尾巴小小的,满身像黄金一样黄。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眼睛小小的。当我喂它们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