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6篇)

来源:其他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篇1

【关键词】工程质量特性内涵机械设备工艺方法

中图分类号:U67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以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但同时也不能忘记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在施工中为了自身利益,片面追求利润,对于质量问题不予以加强的话,显然这是对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负责任。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它对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建筑产品的质量更事关群众利益和公共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的概念解读

工程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离不开人、设备、原材料、工艺操作方法和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过程在质量管理中称为工程或工序。工程质量是指操作者、设备、原材料、工艺操作方法和生产环境等因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同时起作用所形成的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程度。由此可见,工程(或工序)质量决定产品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共有的特性:(1)性能可以理解为功能,通俗地讲,就是能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如住宅工程的采光、通风、开间的几何尺寸、保温隔热,屋面、墙面、卫生间不渗漏,室内的装饰等;加工业厂房能满足生产活动的需要等。(2)耐久性即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如普通房屋构筑物为50-7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为100年。(3)安全性即建筑工程在动用过程中,能保证结构安全,保证人身和环境免受危害的程度。如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的划分,如抗震、防火、防空等是否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标准。(4)经济性是指建筑工程全过程的总投资和工程使用阶段的能耗、维护、保养乃至更新改建的费用总和达到预期的目标。建筑工程投资金额巨大,关系到国家、行业或地区的重大经济利益,也会对国计民生产生重大影响。

二、建筑工程质量特定的内涵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物化劳动,建造出,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及全过程地提供服务,所以就具有产品质量共有的特性。但因其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质量特性还具有特定的内涵。

(1)建筑产品的特性——建筑产品要满足特定的、不同业主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要求,故产品具有单件性和多样性的属性,不同于其他行业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或轻工产品。(2)施工的流动性——面临的外部环境负责多变,即使建造同类型的建设工程项目,由于所处的地区不同,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劳动环境、工程管理环境不同,工程质量会存在差异。(3)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在整个建筑活动全过程中不确定风险因素频率高,使产品存在着质量风险。

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人员因素、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方法和施工环境等。下面分别来作详细介绍:

1.人员因素

建设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竣工验收,工程项目质量要达到设计和合同规定的要求,是参与建设工程项目各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施工阶段,关系岗位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理论水平、技能等,对工程质量影响起着关键作用。

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劳动环境、工程管理环境,都与施工企业关键岗位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关。环境是人创造的,如果管理者成为制约因素,必将影响工程质量。所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合格,人员素质是主要因素。进几年来,国家鼓励推广采用新技术,如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高效钢筋与效应力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安

装工程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事故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等,使我国的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保证了工程质

量。

但是,在建筑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施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素质又明显滞后,技术创新能力差;乡镇建筑企业占据了全国建筑企业总数的一半;建筑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80%以上,生产一线操作者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偏低,又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2.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设工程的所有材料的总称。是建筑物和构筑物重要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决定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并影响建筑物的观感。施工企业如没有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的规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必将留下工程质量隐患。

3.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是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这类机械设备作为生产工具,适用于施工与否,性能是否稳定,使用是否安全,都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例如选择起重机进行吊装施工,起重量、起重高度、起重半径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选用机械性能与施工对象特点及质量不相适应,就会导致工程安全质量事故或质量缺陷。

4.工艺方法

工艺方法宏观是指单位工程施工方案,微观是指工艺操作规程。施工方案是否充分考虑施工合同规定的条件,是否符合国家的法规及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是否先进成熟,工艺操作规程是否正确,这些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5.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是指工程地质、水文、气象,作业面的大小,安全实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等。上述环境因素构成一个环境大系统,只要其中一个因素出现异变都会影响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企业信誉,其根本途径就是提高工程质量,这应该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不懈追求的总目标。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才能提高总体的施工水平,更好地与国际项目质量管理接轨,实施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98-01

建筑工程是一项多工种、多任务、多工序交叉的系统工程,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一套好的管理方式;反之,倘若企业仅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实力,而管理工作薄弱,制度不健全,那么仍旧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境地。所以,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是必须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概念,书上是这样描述的:自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到建筑工程项目完成,通过项曰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额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在这个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目标”和“实现”。

首先是确定目标,目标是项目管理的大前提,没有明确目标的项目管理,一切行为都失去了目的性,什么都无从谈起。其次是实现目标的过程,实现日标是项目管理的唯一任务。简单的说,就是利用方法和手段,将一些基本资源加以整合和运作,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组织、筹划、激励、沟通、检查、控制等社会活动的综合。综合其本质也是一个有偿服务的过程———向业主提供专业化服务并收取相应报酬。按照这一观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基于业主的要求树立工程目标以及工程的各个分项目标,使施工管理方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目标管理法的前提。

二、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

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安全意识淡薄。很多生产经营单位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企业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不懂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在生产中存在很多的质量问题、成本控制问题、以及奖罚不公等问题。有些企业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既不重视制度建设,也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明显不足。怎样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能否稳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1、将安全生产理念放在首位。

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要求限期落实整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本地建筑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增强本地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施工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配备、设备、器材,确保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能做到及时,科学有效,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实施质量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的必然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认识质量管理,通过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建筑材料控制、施工人员控制、施工设备控制、施工记录控制等多方面管理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建筑施工材料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保障的基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使用材料,通过材料进场验收、使用前复核、采购具有相关资质企业产品等方式,保障施工用建筑材料的质量,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打下基础。施工过程人员的技术、工人的操作都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人员管理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施工设备管理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通过选用适合工程的设备以及严格的设备操作,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建筑工程施工用混凝土为例,要根据工程量以及施工过程中每天用量进行合理的设备选用。并根据要求严格保障混凝土混合时间,保障工程用料的质量。

3、实施成本管理。

建立投标报价压价预警机制,以本企业历史数据或同行业报价中标资料为依据,结合项目类别、投资主体、区差异等因素分别制定造地价最大降低幅度。造价最大降低幅度不应侵蚀直接成本和经严密测算的管理费指标,否则应考虑投标风险问题。对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按可控性原则二次分解到各成本中心,作为对各成本费用中心考核和奖惩的标准。定期对各成本中费用中心执行责任成本的情况进行分析、考核与奖惩,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根据审计结果兑现奖罚,并对项目遗留问题做出处理。剩余财产物资作价变卖或转场使用,退场设备性能应恢复到规定标准,后期债权债务应指定专人负责清理,对于项目遗留问题要抓紧时间追踪处理,以防久拖不决,给企业留下悬案,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真正做到完工一个清理一个、考核一个、奖惩一个。

4、进度控制。

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调配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计划进行施工,而应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正确做法是: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若工期滞后,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在每周监控的基础上。每月、每季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最后,应尽量减少赶工期现象。进度计划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原则上不提倡赶工期。进度计划是在施工单位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赶工期无疑将增大资源的投入。而投标报价是在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形成的,增大资源投入将提高施工成本、减少利润。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篇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探寻新的城市建设模式、产业经营模式和企业生产模式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领导者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推行更加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才能避免生态环境遭受更大的破坏,维护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针对低碳城市发展趋势中的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及推广问题,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城市低碳化工作。

关键词:

低碳城市;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探索和研究

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而创建低能源消耗和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作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的概念逐渐被城市建造者和管理者所广泛接受,大量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资源、减少建造过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环保与建造相结合等先进理念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绿色建筑概念中电气技术的智能化正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具有的节能环保、高质高效的特点使其越来越被建筑行业人员所广泛采用。

一、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核心、提倡市民低碳生活方式、市政管理以建设低碳社会为目标的城市。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在保持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城市的概念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代价最小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相互包容,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建设低碳城市包含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生产技术的清洁化、消费模式的绿色化以及绿色建筑的建立。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低碳试点地区名单。2012年12月,发改委确定了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省区和城市。至此,我国已确立了6个低碳试点省区和36个低碳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二、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泛指一切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为使用者和周边人群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所谓绿色,并不是指狭义上的绿化概念,而是象征着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对周围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代表着对大自然的最终回归,因此又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具体含义可参考我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关于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的是对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应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空调、采暖等容易造成污染的电气设备的使用,选择具有环保特点的可再生建筑材料,节约用水、用电。同时,绿色建筑概念提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和谐互补,要求深入了解周边环境的条件和特点,就地取材,选取天然建筑材料,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三、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

在新型城市发展理念中,对建设低碳城市和建造绿色建筑的提倡向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将成为相关行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建筑电气技术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利用当代先进的电力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满足居住者的各种生活需求,保障建筑居住和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智能化的现代建筑电气系统配备了安全、稳定、高效的电力工作系统,该系统由提供、传输电能的各条线路组成,又被称为供电系统。为了方便建筑使用人群使用电能,电力工作系统中的变电所和输配电线路充当连接用户和发电厂的纽带。10kV以下的配电线路和变配电所构成配电网,并将由配电线路直接提供的电能分至各个用户。

绿色建筑的供配电系统担负着向所有用户提供电力的工作,因此必须具备安全稳定的电路和电压、大容量的电流。同时,为了保护由有线电视线路、卫星电视线路、计算机网络、自动报警装置、安全闭路电视等构成的弱电系统,避免其遭受电网瞬变、高次谐波、雷电天气等各种电磁脉冲及自然现象的干扰和影响,当代智能化建筑电力系统配备了漏电保护器、剩余电流监视系统、SPD保护器等设备和装置,加大了对用电设备和住户人员的保护力度,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有效使用。智能化的现代建筑电气技术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对建筑电气系统操作的人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化的建筑电气系统必须具备先进的电气设备,对电气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用户和整个建筑所有设施的需求:为了保证电力设备的高效、持续运作,智能建筑电气技术采用各种先进手段提供持续电能;电力系统的设计简单、易操作,功能性电气设备和仪器数量合理、运行高效。

在反恐行动全球化的趋势下,对用户的安全保障是智能化建筑电力技术必须具备的功能,各类建筑物都须采取与建筑规模相匹配的安防手段和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事件和挑战。当前先进的智能建筑安防系统中通常采用的是智能传感技术,改变传统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增加智能识别功能,对各种不同清晰程度的图像进行探测、识别、处理,通过对移动人体、街区实景、车辆牌照的分析,预防和阻止各种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居住环境安全等级。智能化的建筑电气系统注重电气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时刻更新智能化技术手段在建筑电气领域的更新。而各种公用、家用电器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各种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功能的不断演变,要求建筑电气技术必须时刻跟紧时展步伐,避免出现建筑电气系统管理落后于用电设备水平的现象。

四、结语

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现代化绿色城市建设工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进一步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关键。在低碳城市建设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逐步普及对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使用,继续研究和发展新型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手段,是提高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和绿色建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西.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J].科技创新导报,2015(08):107-108.

[2]肖峻.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5(11):107.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篇4

【关键词】设施管理;起源;概念;任务;问题;发展建议

根据国务院2007年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对于物业管理的定义,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的设备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1]由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国内地城市区域出现了许多智能楼宇,传统的物业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难以应付设施管理概念下庞大的设施设备管理以及为企业提供非核心业务的支持,所以应市场所需和企业的需要逐渐出现了超越传统物业管理的新概念---设施管理。按照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对设施管理的定义,设施管理是跨学科性的行业,包括工程技术、建筑设计、财务及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以保持产品的高品质和增加投资效益为目的,采用新型技术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维护管理的工作。[2]设施管理的对象,主要是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城市公用设施(如:医院、学校、体育场馆、博物馆、会展中心、机场、火车站、公园等)和工业设施(如:工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等)。[3]传统的物业管理、设施管理、房地产资产管理以及房地产组合投资管理共同组成了物业资产管理。也就是说,以设施管理为代表形式之一的物业资产管理实际上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物业管理中对于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的局限,强调了在物业管理的同时,着重为业主提供价值服务,创造利润和回报。除了提供价值服务(保值,增值服务)外,传统的物业管理和设施管理还存在以下几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的物业管理一般仅停留在对于物业管理合同区域内的现场管理,设施管理则是从策略的角度,对所有企业的非核心业务进行规划、实施和监督,力求达到企业实施运营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第二,物业管理公司一般只完成合同范围内的常规管理,设施管理则通过各个专业的优化组合,尤其是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力求提供专业化的管理和精细化的服务。第三,物业管理多提供现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设施管理则是贯穿物业的全寿命周期,力求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做到全过程最优。第四,设施管理区别于物业管理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设施管理凭借电子信息技术提供技术含量更高的管理和服务,力求方便、快速、高效的服务。下面我将进一步阐述设施管理概念及其跨区域涵义理解以及提出行业发展的建议。

1设施管理(FacilitiesManagement)的起源及各国不同的理解

20世纪中期,美国为了在企业管理中提高生产效率引入了设施管理的概念,设施管理概念的引入和发展是基于美国空军彻底改变办公环境的一次革新。1979年,在美国的密歇根州AnnArbor设立了设施管理学院(FMI),这所学院的专家来自于各行业不同领域,从建筑设计师到金融专家。1980年美国建立了国家设施管理协会(NFMA),同年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设施管理分会共同转型设立了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现在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已经成为世界最大并被广泛认可的国际性专业设施管理协会,协会成员来自于78个国家超过19500名成员。[4]

对于设施管理(FacilitiesManagement)概念的理解,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定义及不同的理解方式。例如:在英语国度,“设施”术语是指所有的土地、建筑物、设备、机械、公用设施和装置,在生产,服务的建立和房地产流程的确立中必要性的总称,设施管理包括设计、施工、操作、控制、系统安全等方面基于业绩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整体方法。物业设施的运行成本在企业经营中已逐渐成为了仅次于人力资源成本方面最大的成本类别,所以对设施管理的进一步加强非常有必要成为企业战略经营的核心,以便使企业能够持续的改善和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企业成本方面的压力。[5]在德国,为了保持建筑系统及其使用功能的稳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行为要求,设施管理被认为是一个整体性较高而且极具战略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统。通过设施管理,使得在房地产,设备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操作、成本和销售的过程中,达到长期盈利、保证质量和保值增值的功效。设施管理作为二级业务在企业管理中并非核心业务,但是设施管理又在公司的核心业务最优化的支撑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通过运用设施管理全过程控制的方法使得服务达到最优、费用最节省。所以,设施管理作为同房地产相关的业务,整合了企业经营管理、建筑学、工程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其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对人和工作的协调,为机构提供良好的生产、办公环境。[6]总之,设施管理包括策略管理层面对于企业核心业务外的运营支撑活动,是一个战略管理学科,这个学科分析并记录与建筑相关的所有成本进程的优化以及强调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用户利益,并且支持核心业务。[7]

2德语系国家对设施管理任务的理解

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提出的设施管理任务包括:提供土地及楼宇、建筑物的维护,提供同建筑物相关的服务,建立同建筑物使用相关的关键数据,建筑成本在不同成本中心和费用的分类,经济方面利润最大化。[8]在德语系国家,设施管理通常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2.1在建筑学方面,设施管理主要被理解成为同建筑物相关的规划和建造。德国的建筑师们认为:在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内,建造的低成本同建筑物使用中成本的降低,他们更看重后者。在建筑设计初期,建筑师应该尽可能的注重建筑和技术设施在未来使用方面的设计,尽可能的满足日后所需要的结构改变和修改。

2.2设施管理的另外一方面的任务同不动产管理息息相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房地产管理CorporateRealEstateManagement(CREM),所以,人们将其理解为注重实际效果的采购、管理和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房地产市场战略营销。

2.3设施管理的理解同当代的智能楼宇相关,由于在建筑物投入使用后,建筑物的运营费用在总费用中占据很大的份额,所以,设施管理在德语系国家按照德国标准协会(DIN)的定义又详细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9]

2.3.1建筑技术管理(TGM)

建筑技术管理的核心在于成本优化和灵活运作以及对于建筑物和技术设施的维修。为此,建筑物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建筑内设施的完全监控,保证成本最优化和运营费用最低的前提下为业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家环境。[10]

在德语系国家,建筑技术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1)操作。包括技术设备监测,提出和确认开关功能的最优化操作。

(2)维护。包括日常维修,检查,改善建筑物和设施设备。

(3)纪录。收集,保护和更新数据,主要是对建筑物和设施的改建和数据更新。

(4)能源管理。能源消耗的分析,成本经济的采购和能源供应。优化,降低检测能源的消耗,水和废水的管理。

(5)信息管理。通信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评估和决策。

(6)建筑的现代化。改善建筑功能或者节约能源的措施。

①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设施管理中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建筑物和技术设施的设施管理中承担了测量,控制,调节和监测等不同的功能,如:空调技术,能源技术,报警技术等,并提供了一些消费的数据、操作运行数据、终端信息以及维护报警等。设施经理收到这些信息后开始维修和服务登记工作以及计算相关建筑成本。也就是在建筑设施正常的运行中,设施经理如果发现设施运行中有异常偏移的情况,便会自动进入事先设定的维修委托程序,以便尽快排除故障。[11]通过安装建筑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会使得管理安全、舒适和高效,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缺点,因为在一个系统中投入的技术组件越多,系统就越复杂,出现错误的机率也就相应会增加。

②建筑物传导(控制)系统的建立及维护策略案例分析

通过设施管理概念的认识和设施管理流程的实施,可以达到最优化的目标。这里讨论一个建筑物基本的传导(控制)系统,然后再进一步分析相关的维护策略。建筑物传导(控制)系统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主要任务是为了便于监测中心的监控,归档和分析,集中控制,远程监视,控制调节以及能源的分散管理。下面是德国式建筑传导(控制)系统的构成原理图:

通过对上述的建筑控制系统的构成图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建筑控制系统的建立可以达到两方面的节约。第一方面使得人力资源成本降低。因为技术设施的新投入会在建设中要求配备人员,建设完成后,运行设施同样也需要配备人员或者至少是配备高资历的人员。第二方面由于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得能源耗费也相应降低。

2.3.2基础设施管理(IGM)

由于基础设施管理领域涉及到的领域较为专业,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将此项管理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11]

在德语国家,基础设施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1)门岗服务

(2)停车场管理

(3)运输服务

(4)请结合维修服务

(5)餐饮服务

(6)办公服务

(7)IT-支持

(8)搬家的规划和实施

(9)园艺服务

(10)保安服务

2.3.3商业设施管理(KGM)

商业设施管理主要是从成本会计和经济性方面来对建筑物和技术设施进行观察。重点方面有成本的归口和找出重大的成本点,并对重大的成本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已达到成本降低的目标。商业设施管理的另外一个方面的任务是在持续的周期,对于其余公司实施的产品、服务和流程进行分析得出的企业标准的贯彻和执行。

在德语国家,基础设施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1)会计

(2)出租

(3)附属成本的建立、计费和控制

(4)采购及合同管理

(5)保险

(6)预算

2.3.4地面管理(FLM)

地面管理实际上是上述三个管理理论的基础。实质性的面积管理策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发展迅速。地面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单位面积的使用效率,也就是将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最优化的利用。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在提高面积效用的同时,成本最低。对于地面管理最重要的是前瞻性的面积规划,即:并非在决策时仅考虑到当前的需求,而应该更加注重今后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延伸的使用规划,通过前瞻性面积规划,可以避免由于缺少前瞻性,公司业务进一步的扩大,新增岗位的需求而面临的发展瓶颈,也可以避免由于在其他区域寻找办公场地而造成费用过大支出以及由于分开办公导致的路途中时间的浪费,所以前瞻性的面积规划显得非常重要,而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必须做好相关面积管理案例基础(经验)数据的收集和借鉴,提前做好面积规划。

在德语系国家,设施管理(FacilityManagement)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业,更为这些公司的非核心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设施管理的方法也进一步的更新。其表现是德语系国家相应设立了很多设施管理的专业公司(咨询公司),设施管理业务的开展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如:瑞士的AscoagFacilityManagementGmbH,PensionskassederMIBAGRroperty+FacilityManagement,德国的FacilityManagementALPINEBauDeutschlandAG,ABBFacilityManagement,FacilityManagementHOCHTIEF等设施管理行业先行和领先公司,这些设施管理公司提供包括项目选址策划,项目经营管理,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建筑空间更新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等业务(含外包业务)。在美国,经验值显示,一个企业如果采用设施管理的理念比没有采用设施管理理念前节约30%的运行和管理成本,其中约11%的成本通过建筑管理节约,约19%的成本通过建筑自动化系统节约。来自中国长城战略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也显示:通过对办公楼实施设施管理,日本的电气公司不仅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而且办公成本也下降了近6%,这样既达到了改善办公工作环境的目标,又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程度,同时降低了35%的能耗。[12]可见,作为一个跨越传统物业管理的新型房地产服务业务,国外在设施管理行业及配套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效的管理了属下的物业设施及其非核心业务。

3设施管理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业发展建议

设施管理行业在欧洲和美国已经进入成熟的发展的阶段,并且逐渐成为一门新的管理学科整合固定下来。中国的设施管理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设施管理行业也必将迎来历史的发展机遇。设施管理的早期概念进入中国内地可以追溯到2000年,直到今天,中国还没有正式的类似于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中物协)的中国设施管理行业协会。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设施管理概念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现在的建筑投资商还在以住宅(高档住宅)小区的概念提供类似于安保等方面的静态物业服务,对于自行拥有的设施大多数是以公司下属的工程部或基建科的部门职能形式进行统一管理。一般城市的商业设施也还停留在委托一家物业公司进行常规的设备保养和维修,大多数公司还没有机会认识到通过设施管理实施所带来的益处。我们国家目前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可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3.1设施管理的起步应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着手。目前,设施管理的理念在我国还没有被大多数与设施管理产业链相关的企业接受。以建筑设计院为例,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扩张,设计院需要许多懂行业规则,熟悉专业知识,懂经济成本分析的设计师,而目前的一些建筑设计院由于业务量的应接不暇,仅仅疲于单一形式的设计组装,而很少有建筑设计院会对建筑物今后的使用成本以及设备效率仔细推敲,这就为建筑物建成后使用不经济和运营成本的增高以及再次更新带来了玄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设施管理的起步工作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着手,是推进设施管理的最佳切入点。

3.2设施管理各项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通常,人们对于一个新生事物(新概念)的正式接纳会有一定的认知、感知和实践的过程,更何况是一个新行业名词的引入。我国在借鉴和吸收欧美国家关于设施管理策略的同时,应当考虑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市场特色的设施管理制度,通过设施管理机构和协会共同来规范其行为,实现设施管理高起点的跨越发展。

3.3设施管理的人才培训是当务之急。设施管理要有符合行业要发展,必须要有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从世界其余国家来看,国外有专门培养设施管理专业并经相关行业认证的高校,如:德国GEFMA认可并认证的11所高校提供设施管理相关的国际学士、硕士专业课程。[13]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也提供了非常多的设施管理经理及在线教育等课程。[14]设施管理涉及到多个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工程技术、建筑、设计、财务、管理以及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理论。中国目前培养的高等教育人才大多还停留在对单一学科的研究,对于各学科的融合贯通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今,我国能够培养专业设施管理学位的高校寥寥无几。作为设施管理行业来看,我国应该着实加强各层次的设施管理专业的培训机构的规划和建设,并积极参与到世界发达国家设施管理大舞台中,共同探讨交流,为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行情的设施管理行业学科奠定基础。

设施管理在超越物业管理发展的同时,在中国内地还是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发展。目前中国知名的设施管理公司,如:中美合资的上海爱迪特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均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中德合资上海金茂英泰设施管理有限公司等,服务对象涉及到智能化楼宇、大型商业设施、厂房、车站、机场、码头等。[15]2009年,中国首家设施管理培训及咨询机构FacilityOne在上海成立[16],FacilityOne是中国国内第一家向组织和个人提供设施管理培训和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2011年,我国高校将达到650万毕业生,他们的成功就业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前途,还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情,而目前高校学科建设的重叠、非复合型学科培养的模式以及缺实践性的教学体制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困难。设施管理学科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高层居住和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造使得设备设施管理人才出现供需矛盾(供小于需求)的尴尬,以至于在一些城市,甚至出现设施管理人才比公司领导还难寻找的尴尬局面,中国的设施管理市场需求非常巨大。另外,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行各业的建设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据报道,在国外,一家实行设施管理流程的公司比没有实行设施管理前节约30%的能源消耗。一家公司尚且如此,如果普及到整个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那么,我们国家每年会节约巨大的能源资源。目前,中国加入世界WTO已经快十年了,通过WTO的加入,中国更加国际化。有消息称,老百姓在中国加入WTO后,明显感觉到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竞争,中国各行业都在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服务质量,以便迎接新的挑战。最明显的是中国的银行业和电信业。中国的老百姓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了由于中国加入WTO后迫使中国银行业和电信业观念的改进和服务质量的大幅度提高所带来的便利。由此可以预测,国外的设施管理公司在中国的新设立和中国设施管理公司的逐步兴起必将使设施管理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从而让中国的企业和老百姓由此受益,也能达到国家提倡的环保、节能减排的功效。

参考文献及网络资源:

[1]

[15]

[16]省略/education/fm-credentials.htm

[17]省略/viewpoint/8443920960276915900

[18]省略/training/courses/em.htm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篇5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朝气蓬勃发展,可是我国的建筑工程事故发生频率也大大提升,成为继交通事故、煤矿事故之后的再次大故事源。本文研究了现在我国建筑业的安全情形,接着研究了引发建筑安全事故的理由,最后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本文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方面的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我国建筑业安全情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基础建设好整个工程的投资力度,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得到了迅速的扩大,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可是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本身具有的有关工作人员多、工种交叉、工作人员流动大、高空露天作业多、技术复杂等等相关系列特征,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据初步统计,建筑安全事故已经成为我国继道路交通事故、煤矿开采事故之后的第3大事故。现在我国建筑工程安全方位面临的主要难题有:(1)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和执法方法都急需改善,现在我国的建筑安全监督方面的管理原因是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设立的机构来执行,一般包括国家建设部、生产监督方面的管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单位、消防单位等机构等机构。这样一些机构和单位常常存在职能边界划分不清和相互重叠的相当一部分,如此就容易使得多头方面的管理、各行其事的难题,使得十分多建筑企业常常没有办法适应。别的十分多机构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这也使得了建筑企业的安全保障的忽略。而现在我国的监管常常不重视群众监督的力量。(2)施工工作人员的技术和安全知识还需要提升,最容易引发事故的其实是建筑业低端的直接施工工作人员,而在我国,这样一些低端施工工作人员其实是由城镇中的受教育程度低的工作人员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所组成,他们的技术水平其实是最低,所以大概会存在违规操纵机械和操纵防护不到位的难题,别的因为其受教育水平所限,他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是比力淡薄的,这样安全事故发生的频度当然也会提升;(3)安全前期投入的意识差。在欧美等国家,安全的前期投入量是比力大的,可是在我国既然这些年以来安全生产的理念有所提升,可是安全前期投入资金常常被挪作他用大概剥削,据初步统计,机械伤害是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发生最多的,而使得这个现象的理由其实是机械设备的老化,这可知我国安全前期投入还严重不足。(4)缺少相应的保险机制。或者是因为过去观念的涉及,我国建筑行业进行安全投保的意识严重不足,投保的金额还比力少,当然这也与我国保险市场不发达相关,现在我国保险市场对于工伤的保险品种还十分有限、保费率相对较高,而发生安全事故时进行保险理赔却必要繁琐的手续,耗资的时间十分多,这就使得了一般的建筑业企业宁愿抱着侥幸的心态也不肯为职工办理保险的理由之一。2、引发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理由研究这些年以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主要事故有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等。据初步统计,因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左右。使得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的理由是多种各式的,既有主观原因的涉及,也存在有客观原因的涉及,概括来说,包括以下几种:(1)建筑施工环境原因。因为建筑业施工常常面临高空露天作业、夜间作业、应用各式各样特定设备、面临环境相当复杂等,因此比力容易方法安全事故,假设,夏天高温冬天低温、大风、降雨等都会给建筑施工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界限内达到一个程度的不便。并且有部分建筑现在存在向纵深地下和高空化发展,这样一些操纵环境都会给施工工作人员的心理产生压力,加大了事故发生的概率。(2)施工者的原因。任何行为和其结局都离不开人,人是建筑整个过程的主体,所以人的主观原因必然对事故发生有重大涉及。如前所述,在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中大多数操纵整个过程是由农民工和城镇低素质劳动者进行的,这样一些劳动者的素质相对较低,他们的文化知识缺少,相比技术的掌握也一般不够,安全意识比力薄弱,所以会增长事故的发生几率。并且因为建筑施工现场一般聚集了大量劳动者,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式各样工序并且交叉进行,使得互相干扰,都需要有大概使得事故的发生。(3)机械设备的原因。在建筑施工整个过程中,大量应用机械设备,因为机械设备的功率大、破坏力大,机械所使得的安全事故是比力重大的,使得的事故后果一般也比力严重。在我国,经常面临只看重应用机械而不注重保养维护,防护对策像一个摆设,机械老化失灵等使机械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在建筑场地乱搭乱建、用电不安全都会使得安全事故的发生。(4)安全防护对策不足原因。在我国存在安全防护对策经费前期投入不足的难题,既然在建筑工程预算中都会有一笔安全施工费,可是这样一些费用常常会被剥削大概挪作他用,这样也会使得安全防护用品数量和质量都跟不上的情形,如此就缺乏了一道安全防护网。别的,建筑施工工地缺少如有需要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工作人员,大概消防工作人员缺乏通过严格的消防安全培训大概达到达标消防员的要求,相比消防设施的应用不可以正确掌握,一旦发生火灾,为有束手无策,使得更多的损失。3、增强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整个过程安全方面的管理的措施建议:(1)增强安全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2)创建完善各项方面的管理制订并保管其落实。(3)加大安全防护对策的前期投入,增强对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在我国,经常面临轻视对防护对策的经费前期投入,或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事故不会发生,这种观念是失误的,施工单位一定明确,安全防护是减少事故发生的最主要方式,并且安全防护的前期投入费用一般会少于事故发生后的补救费用的。并且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相比出现故障的设备需要准时维修,增强对机械的保养,强化设备防护装置,实行设备方面的管理的专人负责制。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篇6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施工图审查;概念设计

前言

建筑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我国自2000年全面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以来,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发现并纠正了不少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其他一些违规设计问题,对规范设计市场秩序,确保设计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施工图设计和审查的实践经验,对结构设计特别是住宅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1.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1防火设计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设计人员对防火规范、规定不熟悉,对建筑物分类有错误,导致在设计中对防火标准执行有误,消防处理不当,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重要场所的安全疏散出口、疏散门开启方向不正确,影响安全疏散;有些设计中的防火分区面积过大,防火间距过长,设计存在随意性;有些消防设施设计不合理、不配套,建筑物一旦失火,消防设施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2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安全隐患比较多

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8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有些设计把底层设计成大空间,抗震墙很少,上部砌体抗震墙大部分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不对齐,造成结构体系不合理,传力不明确;有些设计中抗震分类、场地类别选用错误,导致整个结构设计错误。一些混凝土构件,特别是悬挑构件的最小配筋率达不到要求,有的相差一半,有的甚至一半都达不到;有些设计中荷载取值没有按规范要求来确定,存在漏算错算现象;有些结构设计与提供的计算书不一致,结构强度远远低于计算结果,设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3设计深度达不到规定要求

一些设计人员制作图纸“偷工减料”,设计粗糙,过于简单,施工图中应有的系统图、大样图、相关剖视图漏缺;一些重要的、应该用图纸反映的内容只标注“见图集”、“由设备厂家确定”等,施工图设计表述不全,细部大样不详,不能反映工程的全貌;一些重要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工程类别、安全等级、耐火等级、防火消防处理等在设计总说明中没有标明或交待不全。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电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

2.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

为避免出现上述结构设计问题,在住宅结构设计时首先必须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2.1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

(2)底框砌体结构验算。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2~1.5的增大系数;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因为底层框架结构中只有底层框架抗震墙,应采用双保险的方法,抗震墙承担全部剪力,框架按刚度比例承担剪力。刚度计算时,框架不折减,抗震墙折减到弹性刚度的20%~30%;应考虑底层框架柱中地震作用产生倾覆力矩所引起的附加轴力。

(3)避免楼板计算中方法不正确。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

(4)对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有效评价。目前结构计算大多采用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决定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2.2构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

(2)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

(3)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隔热措施。

(4)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女儿墙压顶,下至浅于500mm基础圈梁,或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的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搭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与地基设计

3.1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住宅设计无论是多层砖混或框架剪力墙结构,都不同于以往的静力设计,必须从抗震的角度,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建筑物结构的概念设计是指一些在计算中或在规范中难以作出具体规定的问题,必须由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力学概念以及由震害试验现象等总结提供的各种宏观和具体的经验等。这些概念及经验贯穿在方案确定及结构布置过程中,也体现在计算简图或计算结果的处理中。住宅结构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全盘正确的概念设计,以后的计算模式再准确、计算再精确、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工程。因此在建筑物的方案设计阶段应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

(1)对一般多层砌体住宅结构,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做到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砼预制挑檐。

(2)对钢筋混凝土多、高层结构住宅,力求做到结构布置尽量采用规则结构。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把它分割成各自规则的结构单元。结构布置以少设缝为宜,一旦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伸缩缝、沉降缝相统一;框架与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3.2加强建筑物地基结构设计

为防止或减少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地基的结构设计应分别就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考虑不同的设计。

(1)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箱或桩筏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刚度,群桩布置的形心应与上部结构重心相吻合;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液化影响。

(2)对多层建筑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一般不愿意采用长桩的方案。但对软土层覆盖层厚度较大的地区,一般都需要经过地基处理的方式来达到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类型较多,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必须认真研究上部结构和地基两方面的特点及环境情况,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地基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以及各种处理方面的适用性。同时综合考虑处理方案的成熟程度及施工单位的经验,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定安全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地基经处理后,还必须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和变形要求。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培训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收集八(整理6

    - 阅0

    培训年终工作总结篇1XXXX年是我驻xx乡,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核员一职的第三年,xx乡合管站在县农合办的指导下,在乡领导的重视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一、工作回顾(一)坚持以人为本.....

    部队喝酒心得体会范文,部队关于喝酒

    - 阅0

    最新部队喝酒心得体会范文篇1>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消防支队党委和全体官兵对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诚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