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就业方向(6篇)

来源: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1

一、就业率最高的理科专业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至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通观2012全年,GDP增长率从一季度的8.1%降至二季度的7.6%,再降至三季度的7.4%。此前人们曾担忧经济下行将拖累就业,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一连串的数字表明,摆在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面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方面,供给总量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加剧。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城镇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大项目、好项目和重点企业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明显提高,而高校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难以适应,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在进入大学前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趋势选择一个更有竞争力专业。就显得更加重要。

从最新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工学、管理学、医学、农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仍是就业形势最好的专业大类,而艺术学、法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专业大类的就业率有所下滑。从学校层次来看。相同专业背景下,“211”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出非“211”院校2个百分点,高出高职高专院校5个百分点。

从专业小类来看,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税务(高达99.4%)。去年,就业形势最好的学前教育的就业率达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97.8%,较同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平均就业率(90.8%)高出7个百分点。而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高职高专专业仍然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和税收。

从最近三届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变化来看,就业率平均下降最快的本科专业大类是历史学,平均下降最快的本科专业中类是统计学类,就业量排前100的专业小类中就业率平均下降最快的前三位是临床医学、动画、应用物理学。就业率平均下降最快的高职高专大类是水利大类,平均下降最快的高职专业中类是护理类,就业量排前100的专业小类中就业率平均下降最快的前三位是金融保险、临床医学、护理。

志愿导航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专业链接: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就业走向:毕业后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和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院校推荐: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

物流工程专业

专业链接:主要学习轮机工程、电力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识图制图、机械设计、轮机工程检测的基本训练,具有操纵和维修船舶动力装置和对船舶监修、监造的初步能力。

就业走向:主要到各类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各级物流行政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部门,商业、流通业管理部门,物流设备研发、销售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地方工作。

院校推荐: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车辆工程专业

专业链接:主要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学习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和控制、使用和维修、相关检测装置和仪器开发等相关知识。

就业走向:可以从事铁道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及轻轨车辆、动车组、公路汽车的研究教育、设计制造、运用管理等,可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也可进入企业从事相关工作。

院校推荐: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海南大学、云南大学。

志愿导航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并掌握供热通风及空调技术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安装施工方案选择、安装工程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物质供应计划以及进行临时设施布置等方面的能力。

就业走向:从事建筑水电空调设备等方面的施工、管理、安装工程审计、工程监理和设计工作。

院校推荐:河北建筑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电力系统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继电保护电气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运行、检修、维护、设计、安装、调试等技术和管理等知识。

就业走向:中小型水力发电厂,各级电力公司和供电局,工矿企事业单位,从事继电保护及电气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运行、检修、维护、设计、安装、调试等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院校推荐: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与食品相关的化学和生物知识,对食品生产、质量管理等有所了解,还需通过食品检验工职业资格证考试。

就业走向:在大中型食品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保健品行业、食品检验等相关机构从事食品检验及卫生检验等工作。

院校推荐: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鞍山食品工业学校、山东省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油气储运技术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掌握输电与变电工程技术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企业配电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等能力。

就业走向:毕业后可到发电厂、供电公司、工矿企业、电力工程施工等部门,从事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管理、变电站设计与运行管理、工厂电气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院校推荐: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二、工作与专业对口率最高的专业

通过对最新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发现,全国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9%,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9%,均较上届上涨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但与之前的本科(77%)和高职(57%)相比,专业对口率还是有所上升。

专业对口率偏低主要是就业市场上专业对口岗位数量少,部分毕业生只好在非专业岗位就业。也有部分工科类专业岗位,如计算机,企业却招不齐足够合格的毕业生。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岗位受到本科毕业生的“下嫁”影响而减少,这也是高职专业对口率略低的原因之一。

综合分析来看,专业对口率最高的两个本科专业为建筑和学前教育,高职高专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和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这些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专业性相对较强,掌握了较多的专业技能,从毕业生自身角度而言,在专业领域中就业更具优势,因而更趋向对口就业;同时较高的专业门槛也使得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涉足这些领域工作的难度较大。如本科的建筑学专业对口率即高达94%,高职高专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对口率也达到93%。

当然,学得“专”未必是好事。以临床医学为例,该专业2009届本科毕业生对口率为92%,高职高专毕业生对口率为78%,较同届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分别高出25个、21个百分点:但却分别以23.1%、28.5%的失业率,成为失业率最高的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在本专业人才已经供大于求、对口岗位对学历层次和工作经验要求高的情况下,因专业性强而带来的“就业面窄”这一问题,成为制约应届生成功就业的瓶颈。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一技之长,在就业中能占据一定优势;但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如果可以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则又为成功增添了砝码。

志愿导航

建筑学专业

专业链接: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走向: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具体参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事务。

院校推荐: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郑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链接:运用数理化、信息科学、力学等知识来研究、设计和建造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及桥梁等工程设施。

就业走向:市政工程设计院、工程质量监督站、房地产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

院校推荐:沈阳建筑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

临床医学专业

专业链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就业走向:毕业后可到医院、诊所等从事相关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或进行学术研究,或者从事相关销售工作。

院校推荐: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昌大学、暨南大学、河南大学、石河子大学、杭州师范大学。

软件工程专业

专业链接:除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要系统学习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程序设计、编译原理等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知识。

就业走向:毕业后可去往软件外包与服务企业、信息产品与服务企业,从事程序员、软件测试员、项目经理等工作职位。

院校推荐: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

志愿导航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链接:学习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毕业后能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

就业走向:面向公路交通部门,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桥梁及隧道工程的勘探设计、试验检测、养护维修的技术与管理工作。也可面向公路交通部门从事公路、城市道路、桥梁及隧道工程的勘探设计、试验检测、养护维修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院校推荐: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城市学院、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造价专业

专业链接:简单来说,要学会的就是计算盖一栋楼究竟要花多少钱,既然和建筑、计算打交道,就要学习房地产估价等课程,也需要看懂施工图。

就业走向:考取预算员证或造价员证,可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也可做资料员、施工或招标等工作。

院校推荐:重庆科技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专业

专业链接:该专业包括和预防保健、防治疾病相关的护理理论与技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生理阶段等进行研究核护理,确保人们达到最佳的健康状况。

就业走向:可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等工作,临床各科专业护理师、社区健康教育者、康复中心护理师等都是本专业的对接职业。

院校推荐:江西护理学专业学校、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畜牧兽医专业

专业链接:主要学习动物养殖生产与管理、饲料配制、动物繁育、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动物疫病检测与防控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了解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2

关键词:行动导向;软件工程概论;教学模式;职业能力;工作过程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软件人才,在我国现阶段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市场对软件人才旺盛的需求,而软件专业毕业生难以上岗工作”的尴尬境况,这充分说明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倡导学生在行动中学习,为了行动而学习,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德国职业教学中得到了成功,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操作层面,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都被认为是将专业学科体系和职业行动体系实现集成化的良好教学方案。

1.行动导向教学理论

1.1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及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在德国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强调职业实践,强调学生通过典型的职业活动获得技能和知识进而形成经验和能力。行动导向学习过程的中心是学生,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管理、协调和监督作用。教师采取“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整体行动实现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独立地制定、实施和评估计划,独立地获取信息”,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其特点主要有:

(1)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能力素质的修养不容忽视。软件工程教学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个目标,为将来在工作环境或劳动组织者变化的条件下自主学习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的整合性。软件工程课的知识需要精确而扎实,并不一定追求多而深。针对这样的需求,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把连贯的知识整合起来,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的工作需要整合起来,为学生营造新的学习领域。以企业及工作环境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导向为主线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把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更具实用性。

(3)教学手段的多样性。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模式,转变为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以引导、启发、调整为主,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从传统的模式思维转变为创新思维。

(4)教学评价的开放性。行动导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概括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并极大地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锻炼了学生毅志力,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职业素养。

1.2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有一套可单项使用,也可综合使用的教学方法,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

1)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教学法。

①谈话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进行教学的方法,适合个体化教学辅导。②4阶段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结4个阶段进行的程序化的技能培训教学方法。

2)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一种模拟情境活动的教学方法。设计一个与现实某一条件下可能相近的环境,根据学习者在这一环境可能扮演的角色,组织设计一套适合这一角色的测试项目。将学习者安排在逼真的模拟工作环境中,提出多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其进行处理,用这些方法测评其心理素质及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

3)综合能力教学方法。

①项目教学法: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问题。②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

1.3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教学以教师传授为主,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学生参与度不强。传统教学在对系统化理论化的文化知识的传播上是适用的,但在对实践能力要求强、与实际工作需要结合紧密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教育中是不适用的。计算机类本、专科学生的教学中,有相当多课程的教学并不一定都苛求系统化,理论知识够用即可,更重要的是实际能力的培养;对知识和技能的构建、整合和应用过程有具体而细致的目标要求。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求培养学生既能适应岗位,又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来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和职业素养,并能将这种能力在其他职业环境中得以运用和扩展,进而达到学用一致的目的。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尝试从教学形式、学习内容、教师地位、学生参与度和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分析传统教学与行动导向教学的差异,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软件工程教育教学目标的获取有明显的优势,相对传统教学,它更适合也更需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和实施。

2.行动导向教学的应用过程

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首先要建立工作任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进行组织,以开发的项目为中心,教学重点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课程内容,开发该项目,进而完成工作任务。项目和工作任务之间形成一个对应关系,这就要为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设计一个项目。项目在形式上是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内容上视为一个工作任务,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学习(行动)过程,通过学习(行动)来获取方法。通过一个个工作任务的实施,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关键能力。

软件工程概论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结合课程目标从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行动导向教学尝试。

2.1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突出能力培养”“紧扣工作任务”为原则选择与软件工程相关的知识,如软件工程方法学概述、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系统运行、面向对象方法学等学习项目。项目的确定以软件工程师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并以项目开发基本操作过程为主线编排。课程内容的选取结合高等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需要,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来进行。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软件开发流程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融理论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掌握软件工程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胜任本专业软件工程师岗位的工作,同时具有诚实、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编写各阶段文档的能力;

(2)熟练掌握使用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进行软件开发;

(3)具备从事软件系统的测试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4)从工程的角度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3课程内容与要求

针对上面的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将软件工程概论课程相关的知识分解为7个学习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可分为3个阶段,具体内容见表2。

2.4情境设计

结合学生的毕业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情境设计。限于篇幅有限,只列出面向对象方法学之面向对象分析的情境设计,见表3。

3.创新点

此项目按照行动导向教学的思想内涵结合信阳师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以软件工程概论等课程为依托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1教学设计原则的改变

软件工程概论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合作为依托,以软件开发职业岗位群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根本,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就业能力作为课程教学根本目标的指导思想。由企业专家、项目组教师和校外课程专家共同组成了软件工程概论课程开发组,共同进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3.2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传统的显性课程及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学生技能的培养,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关键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全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设计,将单一课程的学科知识转变成系列的工作过程,将课本上死板的原理转变成现实运用的活技术,缩短了理论与实际运用的距离。它不仅涵盖了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知识、技术能力,而且还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情感与态度能力一起融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项目组依据软件开发的实际工作过程整合教学内容,依据企业项目需要调整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了“校企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学习、课题组”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3课程教学体系的改变

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计划的最大不同是,基本固定第1阶段的课程,半固定第2阶段的课程,灵活安排第3阶段的课程。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调整第2阶段的部分课程,根据市场需要和项目开发的要求开设第3阶段的课程。该课程的构建与开发,紧贴信阳市及周边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贴软件工程师岗位群的需要,以软件工程师岗位群所需知识、素质和关键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在软件工程专业调研基础上,打破了原有的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体系结构,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重新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与岗位能力相对应的课程体系。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法;教学方法;比较分析

近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从国企到民企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支持力度,从中职到高职的学生人数,无不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各职业院校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首当其冲。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是85后,甚至是9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传统的理论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适应现代职业课程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以增强职业课程对适龄学生的吸引力,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特点,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德国教育家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研究结论,设计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在德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我国已有不少职业院校开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但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应用的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对于如何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等教学因素进行有效融合,尚没有形成清晰、系统的教学设计思路。许多教师面对行动导向法之下的各种具体方法,不知该如何正确地选择适合本课程特点的行动导向法。本文拟从比较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之下各种具体的方法入手,具体地提出对于我国职业院校应该如何选择适合本专业、本课程的职业教学方法。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比较分析

“行动导向的教学”由英国的瑞恩斯(ReginaldRevans)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德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准备教育的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推动了不同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活动,促进了项目教学法跨学科、跨职业、跨培训机构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实验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思维导图法、任务驱动法等等。现在我国职业院校推广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以下就从这四种方法的核心目标、使用过程、教师与学生、所需工具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详见表1)。通过对这四种方法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各自的特点。

(一)相同点

1.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四种方法都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计划、独立实施与独立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特别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脑、手、心”共同参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角色转变,教学相长。这四种方法都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也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是知识的传授者,但更多的是学生行为的指导者,是学生碰到问题时的咨询者,有时候甚至是课堂上的一位主持人。教师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并不把知识传授作为其唯一的任务,而主要是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

3.教学模式呈现出开放性。这四种方法都采用非学科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它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以学习领域的形式把与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学生不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研究教学内容,并在团队活动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不同点

1.模拟教学法侧重于“模拟”,关键在于结合专业背景与行业特色,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让学生模拟职业岗位的角色。要做到有效的模拟教学,就需要教师积极思考,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制订模拟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职业场景。

2.案例教学法专注于“案例”,利用真实的事件为基础并结合实际教育的活动所撰写的案例就是教师上课的教材。案例的讨论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其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苦苦思考。各种案例的最后,总是问学生:“你说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不经过缜密的独立思考是很难给出圆满答案的。案例法训练的就是决策艺术,锻炼学生在不圆满的条件下做出自己独立决策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与指导作用。

4.引导文教学法重点则在于“引导问题”,教师通过引导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在引导问题一步一步的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探求知识、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其自学能力、科研能力。是否有明确的线索、有足够的提示、引导问题设置的数量和质量是能否有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关键。

另外,引导文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从核心目标、到所需工具看似一样,但是区别两者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资料的提供。项目教学法中教师会提供完成项目的所有相关信息资料,而引导文教学法教师只会提供部分资料,更多的资料和知识是需要学生通过对引导性问题的回答来自主地学习。

二、不同课程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选择

通过以上对这四种常用的现代职业教育方法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和专业特点,选择正确的、适合的职业教学方法。以下以我国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为主线,以专业设置为辅助分析行动导向法的具体选择和实施(见表2)。

我国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专业设置涉及技术、经济和社会工作三个大的领域。这些领域和专业具体包括:(1)技术专业――设有建筑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通讯技术、木材加工技术、信息技术、网络与媒体技术、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保养和维护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环境和射线保护等专业方向;(2)经济专业――设有银行、数据处理、财会、卫生事业、社会机构、房地产经济、贸易、手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国际营销、国际税法、媒体与通讯经济、展览与大会管理、公共经济、运输经济、税收与审计、旅游经济、保险、经济信息等专业方向;(3)社会工作专业――设有老年人工作、残疾人工作、具有心理障碍及嗜好人群工作、犯罪人员工作、家庭教育、儿童和青年人工作、社区卫生工作、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等专业方向。

(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一般包括政治课、体育课、外语课、军事训练课等)。这类课程虽然并不一定与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却是学生日后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修的课程。由于这类课程专业性不强,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因此可以采用模拟教学法。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学生在课堂中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就像演员演戏一样。这种模拟人生、模拟社会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系统中的基础环节,旨在实现学生拓宽基础、沟通文理、增强能力、健全人格的目标,使学生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获得必要的能力训练,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知识细节的灌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基础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应用科学三类。这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处理个人问题。通过项目教学并且以个人为小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训练其科学思维,培养技术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经济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法政、社会、管理咨询经济三类。这类课程社会性强,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状、宏观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模拟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对经济现象的各种模拟,帮助学生从感性上更直观地接触社会经济。

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包括人文、社会心理、法政三类。这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人心理的了解,学会从“他利主义”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文教学法中能有效地设置引导问题帮助学生换位思考,更好体现了社会事业专业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包容能力及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基础课程

该类课程指某一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课。它是为学习专业实践课程打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程所具有的“基础性”、“专业性”、“大面积性”、“核心性”等特点,决定了它们在课程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技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枯燥”,大量复杂的技术方法、数学模型和虚构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摸不着头脑,很容易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引导文法可使学生在教师“引导问题”的指引下,一步步地掌握技术知识和模型的设计。在头脑里清楚“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哪些能做得更好”,并形成后续实践课程中的操作步骤。

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采用必须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必须把课堂的教学与学生课外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求学生走出去与社会接触,关注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现象,因此除了教师的努力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项目教学在此可以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通过真实的经济项目,比如与企业合作的市场调研项目就能很好地让学生主动通过经济数据的收集、经济指标的分析,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这一完整的过程,在项目中积极学习经济方法,深刻体会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工作类专业课程必须体现专业内涵的把握和专业价值观的塑造,教学方法的选取必须突出专业特征。作为一个社会福利资源的筹集和发送体系,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所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是一种运用专业机制来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也是一种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缺少社会阅历,所以对课程中的知识很难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对一些社会问题所引发的思考总是想当然。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利用鲜活的案例资料,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培养社会学的思维。比如,就社会工作方法这一知识点,就可以利用“赡养老人”这种类型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作用及其内容,并可以进一步地结合我国的实际,梳理并总结社会工作的基本领域――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家庭、矫治、残疾人社会工作。

(四)专业实践课程

专业实践课程是集中体现专业特点的中心课程,具有一定的职业倾向。它根据某种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岗位需要而开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趋向,培养学生未来的具体职业能力或职业拓展潜力。

技术类专业实践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这类课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以小组为形式,以引导文法为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从旁提醒学生在具体操作机械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从资料的收集――计划的实施――检查评估,由始至终都是由学生动手动脑。

经济类专业实践课程强调的是与社会经济现实接轨,避免照本宣科,教师要注意与时俱进。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走出去和引进来”。“走出去”就是利用模拟教学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各种职业的具体工作。比如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可从组建模拟外贸公司开始,运用所学内容模拟一部分,从询盘、发盘、还盘到接受,订立贸易合同开始,从信用证项下的FOB进口合同、CIF项下的出口合同各环节来锻炼学生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实际能力。“引进来”就是利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引入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具有现实性的案例。例如,在证券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书面的形式被展现,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等工作。案例教学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形形的市场环境,去摸索、探讨处理各种投资问题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投资分析和投资决策的能力。

社会工作类专业实践课程的关键在于学生能真正学会用一个成人的眼光去处理社会事业中形形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实践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现状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社会工作实践课程教学方法不是去模拟或创设问题的情境,而是直接采用实际的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到现场参观或者直接到相关机构去接触现实的真实场景,从而使实际工作水平和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4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开发高职动漫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动漫专业实践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编号:GZYLX1213278)阶段性成果之一;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高职动漫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编号:GDGZ12Y093)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42-02

任何专业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都需要围绕课程进行,而课程教学只是课程开发中的一个实施环节。课程开发是专业教学目标达成的根本保障。具体来说,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对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以往的高职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科本位的课程设计思想,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为目标,造成授课方式上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的能力构成与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不能匹配。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这种新形势下,培养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成为了高职专业课程开发的目标。

科学研究表明,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并不能代表学生具备了掌握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应对一项工作需要的全部知识中,一半左右属于工作过程知识。其中的差别,正如学会了砍树、锯木头、修整木头等各项操作技能,并不能代表能够制作一件像样的家具。何况,很多时候,只是口头教授了锯木头的方法,连锯子都没让学生拿上。

高职毕业生能够应对专业工作,适应市场需求,除了要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外,还要按照工作过程中知识的结构方式来让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就是以完成职业活动的业务和工作流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将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合理结合成为一种系统化的课程模式。

一、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开发弊端分析

课程设计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课程开发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环节,而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设计。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实行的是学院式的课程开发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在课程设计上以学科知识的系统、全面为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严谨、科学。但是也存在和工作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一方面其知识内容是经典的,所以更新慢,跟不上市场更新的速度;另一方面,教授了知识,没有教授使用的方法,造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存在困难,或是解决方法与市场标准不能保持一致。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特点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能有效解决传统学院式课程开发体系的弊端,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目标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课程开发是为了人才培养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由市场决定,这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学校首先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毕业生工作能力符合企业需求的方向保证。

2.课程群的设置围绕工作能力的培养展开。与传统学院式课程开发体系不同的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不会力求知识点的系统与全面,而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应对实际工作的知识与技能,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体系来构造课程,形成课程群。一个课程群能够涵盖一个或者几个工作岗位需要的工作技能。

3.课程内容教学的实施借鉴工作流程。为了让学生既掌握工作技能性的知识,也掌握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在实施课程内容教学的时候,采用模拟工作环境及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即是项目教学的方法和情景教学方法的结合。

三、高职动漫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实践

笔者所在学院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动漫专业作为新成立不久的专业更是迫切需要寻找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设立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做了以下工作。

1.市场需求调研。当前,高校动漫专业培养的学生主流是影视动画方向,这也成为了众多新成立动漫专业的选择。在专业逐渐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例如:①当前动漫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好,失业率较高,同时收入不高且就业满意度差。该专业连续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被亮红牌;②动漫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与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衔接不上;企业需要具有良好职业态度和较好专业能力,并且在某种技能上较为突出的学生,而不是各方面都泛泛了解,但缺乏定位的毕业生;③企业需要学生具备工作经验,但却并不愿意付出时间和成本的代价来对毕业生进行培训。

为了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学生,笔者所在的专业对学校所在地的几所flas制作企业、三维动画制作企业、动漫行业协会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行业专家进行了调研与座谈,并对几大动漫专业求职网站的企业需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笔者学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将flas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衍生品设计与制作及新媒体动漫设计制作等几个专业方向作为可选的专业培养方向。最后根据前期建设特点和师资队伍实际情况,将Flas设计与制作与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确立为两个专业方向。

2.课程设计(包括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设计)。在Flas制作方向中,为了切实培养学生具备Flash二维动画制作的职业能力,开设了Flash软件基础(96课时)、Flas设计与制作(100课时)、二维动画制作综合实训(144课时)三门课。在Flash软件基础中,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软件操作基础、Flas中角色的画法、场景的画法以及一些基本的练习项目,具体授课时以动画中的一些片段为项目来实施;在Flas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讲授Flas中的运动规律和实际一个实际Flas制作。经过这门课程学生将完成一段完整的Flash角色动画;在二维动画制作综合实训中,学生将以分组形式,完成由自己设计并由小组完成的Flas片。

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同时Flas制作方向开设了插画设计(72课时)、漫画设计(80学时)课程。

在三维动画制作方向中,开设了maya建模与渲染(96课时)、maya动画制作(100课时)、三维动画制作综合实训(144课时)三门课。Maya建模与渲染课程以掌握“三维模型师”和“三维材质灯光师”工作技能及工作流程为培养目标,按照企业工作具体过程,采用几个相关项目来实施教学。Maya动画制作以对“maya动画绑定师”和“maya动画师”的工作技能与工作流程的掌握为培养目标。在三维动画综合实训中,学生将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些三维动画短片。

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同时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开设了maya特效制作(80课时)影视栏目包装(72课时)两门课程。

3.课程教学实施。为了确保学生既获得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也获得工作的过程性知识。教学内容必须选取实际工作项目,并且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法与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到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技能与流程。

下面,以Flas制作的相关课程来阐述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教学的实施过程。

市场上对Flas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从事Flash二维动画制作,具体有Flash场景设计、Flash原画师、Flash中间动画师、后期动画合成师等工作岗位。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以下知识点是必须传授的:①Flash软件基础;②一定的美术基础;③Flash中的角色运动规律;④几个后期合成软件。同时在授课的时候,尽量按照企业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实施。

以《Flas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设置了以下项目按照企业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

在具体教学实施的时候,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工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能在课堂上接触到企业工作需要的技能、流程,也能在工作的氛围中学习到企业协作的工作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一项具有深刻意义的工作,它从理念上将高职教育从学历教育真正转化为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就业能力大幅提高;从实际操作上,打破了长期相对不变的学科式的课程群设置,转变为根据工作能力培养需要设置课程,在课程知识点标准上及课程教学实施上也引起了相应的变革。所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的、从整体到局部到深刻变化的根本性变革,这使得它与很多其它教学改革停留在浅表层次区分开来。

参考文献:

[1]李闽,冯艳妮.高职动漫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研究[J].职教通讯2013[3]

[2]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7]

[3]吴明慧,李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动漫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7]

[4]赵志群,王纬波.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5,(19)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30)

作者简介: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5

当前,建筑人才市场上所需要的建筑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以福建省泉州地区为例,“十一五”期间,本地区所需要的各类建筑高技能人才至少达6万人,而且常常要求施工员不仅具备现场施工技术指导的能力,还要求同时具备测量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等相关岗位能力。这充分说明,社会发展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高职院校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意义也非常重大。

一、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及不足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2004年10月28日,教育部、建设部联合了《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主要思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倡导校企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就业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推行“双证书”制度;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兼顾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

随着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近些年来,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上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4+x+l”的人才培养模式:第1~4学期为专业平台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第5学期为专业方向强化阶段,学生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及自身兴趣,自愿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强化,获得不同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6学期为企业实践阶段,通过顶岗实习使得学生获得初步工作经验。又如,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以构建“大专业、多方向、宽基础、活模块”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造就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从2005年起,黎明职业大学土建系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主要的做法是:

第一,明确了以建筑行业紧缺的“六大员”为专业培养目标,采用“多岗一体、能力递进”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施工员”能力培养为主线,“材料员”、“质检员”等其他“五大员”能力培养为辅线,实行教学计划逆向编制法,按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确定所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

第二,按照“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的原则,进行教学内容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教学、虚拟施工工艺演示、施工现场录像演示等,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学的实践性、直观性和互动性。

第三,为保证实践能力培养落实到位,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实践教学环节由岗位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核心技能训练、岗位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六大员”岗位职业能力训练以及多岗位的综合训练,达到“学习、实训、顶岗、就业”一条龙的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

第四,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专任教师中具有全国注册建筑师、结构师、监理工程师等资格证书者10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一年以上的教师15人;聘请了8名中级职称以上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数量适当、优势互补、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

当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改革思路存在的不足一是没有明确“以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人才为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最早是在198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现有的教学改革侧重于就业培训,知识迁移水平差,单纯的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加大,高职院校要创新教学改革理念,培养出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缺乏深入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现在有些高职院校还不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仍在采用“灌输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复习考试背笔记”仍普遍存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仍缺少主动性,最终形成理论知识硬、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差、职业素质低的现象。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一是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有待规范。现行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多是原则性的意见,缺乏操作性强的具体标准,而且多为弹性灵活的内容,还无法完全适应建筑工程技术职业能力训练的特点;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要求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实习实训时间便常随意缩短。

二是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明显不足。校企合作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着“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由于校企双方在利益、保障机制等多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致使许多实训基地很难建立,有的即使建立也难长久。这使得学校不得不减少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次数和内容,导致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是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需要完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缺乏科学有效的保障与评价体系,对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的目标、项目、条件和时间无强制性的规定,使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距。

3师资队伍存在的不足

“双师型”教师依然缺乏。在高职院校现有的专业教师队伍中,大部分为“从校门到校门”的年轻教师,缺乏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实际动手能力较差。而且这些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也缺乏实践经验作为依托,必然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二、突出实践特色,培育复合能力,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本文按照“突出实践特色、培育复合能力、创新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提出以下六点对策建议。

(一)树立创业新导向,创新高职教学改革的理念

要培养出创业型的高技能人才,就要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理念,积极进行探索和试点,一方面以专业特长为主,在开展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创业知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创业品质和能力;另一方面以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分层次开展不同创业知识、创业内容、创业能力的讲座或课程,提高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经济头脑,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合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需要。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也要在校园内努力营造一种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无论是教职工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要形成一种既讲公平竞争,又讲团结合作的良好局面,这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习惯。学校还要扩大宣传“闯市场”精神,努力创造有利于高职学生竞争能力培养的外部环境。

深入抓好就业导向,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把素质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三者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学生各项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做到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重点。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就是要求在教学中做到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体系的内部逻辑关系为中心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实践教学的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围绕此目标进行大力度的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倡导推行“双证书”制,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双证书”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用证书考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三)技能模块化教学,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

首先,合理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在确保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大胆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目进行优化重组,删除一些过时、陈旧的教学内容。同时,要降低理论教学的深度、难度,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其次,以培育复合型人才为重心,研究与调整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建筑施工技术》为例,可以重点进行施工员工作中“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过程中质量和安全控制、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等实务性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并融入岗位职业资格考证内容;同时将实际应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规范及时地引入教学内容中。

第三,实行技能模块化教学。要减少一些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一些综合性、实用性的实习实训项目,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练中学”、“在干中学”。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善“课岗证,’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手段

第一,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建设教育信息资料库。要始终把软件库的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逐步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为了完善“课岗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组织力量开发各种应用教学软件,在教学应用中摸索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打造一支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软件开发人员等组成的开发团队,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

第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项目进展引导知识扩展。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先系统地介绍经典的各工种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观看施工现场录像,而脚手架搭设、模板制作安装等教学内容在实际工程施工现场通过教师讲、工人操作、学生边看边学来完成,最后要求学生在施工现场协作进行施工质量检验,填写质量验收报告,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质量缺陷的原因、产生的后果,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拟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方法。

(五)建设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实习实训合作机制

第一,建设实训基地,模拟工程项目施工的真实职业环境。要实现“教、学、做”合一,就要求学生在实训基地内全过程参与工程实践,逐步掌握测量放样、材料检测、施工技术指导、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等职业岗位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如在建筑施工实训馆内,由能工巧匠进行钢筋绑扎、安拆模板、墙体砌筑、墙面抹灰、脚手架搭拆等工序的操作,学生边看边学,最后分组进行实操训练,以掌握各工种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第二,深化产学合作,促进校企双向交流。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校也可以利用企业的硬件条件,锻炼提

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采取订单式或二加一培养模式,充分尊重企业的需求,强化学生特定方面能力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将一个学期甚至最后一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完全放在企业进行,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更强,岗位适应能力更高。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第一,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合格的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能胜任理论教学,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及较强的动手能力,以满足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就是要求教师懂得多种教育技术的应用,具备多个领域的知识,并具有讲解、操作、示范的能力,最终达到具有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各项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

第二,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可以采取在企业设立培训基地的做法,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进行顶岗实践、挂职锻炼,以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还要注重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的提高,制定出一套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职称晋升标准,将教师的精力引导到实践技能、科研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上来,形成正确的导向,为加速培养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创新教学的方法,实现多样化。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方法要从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转变为项目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操作训练、现场教学等方法,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将教学手段从“黑板+粉笔”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转换,努力将教学场所从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向多功能一体化的“仿真”职场和“全真”职场转换。

三、结语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建筑人才的现实需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及不足,以“突出实践特色、培育复合能力、创新教学模式”为目标,提出了六点对策建议,包括:树立创业新导向,创新高职教学改革的理念;深入抓好就业导向,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技能模块化教学,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善“课岗证”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手段;建设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实习实训合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等等,希望能为推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动力工程就业方向篇6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核心能力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8-0038-05

课程地图的概念于1974年首先由Hausman提出来的,并由Eisenberg(1984)率先引进到课程的规划过程。近年来在欧美国家的医学等学科教育中开始盛行,我国台湾地区也逐渐加强了课程地图的建设,但在我国高校中,还未见到实质性的课程地图。课程地图就像是培养计划的蓝图,用于说明课程运作的具体情形。它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全校学生及教师,可作为学生的学习路径以及教师审视课程、学校规划课程的依据。

一、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设计理念

课程地图的设计是一个专业培养计划的具体体现,因此,培养计划的制定乃是课程地图的基础及根本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高校,强调产学研的结合。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向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快速推进,对学生的知识和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方案的制定,通常情况下是在完善专业知识体系下,对课程按照知识点进行梳理细化。而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升工程能力和专业能力。如果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知识点,其最终的结果是课程增多,学生负担加重,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的不平衡。因此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以新增的知识点为主,而是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整合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改善实践环节。我们培养方案制定的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即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构建知识体系,规划课程,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和实践环节,培养出具备业界所需核心能力的专业人才。

根据我院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及社会需求,我们总结出了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能力素质目标如下:

1)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3)计算机编程能力;

4)控制系统分析能力:

5)控制系统集成能力;

6)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能力:

7)企业实践能力。

二、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概况

依据所归纳出的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我们设计了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该地图由公共基础、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方向选修课程、实践环节和专业拓展课程等6个部分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外语、体育、思想政治、工程基础等全校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为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7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自动化装置、过程控制工程等6门课。根据我院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我们提炼出了3个特色方向,即控制理论与应用方向、化工控制工程方向、电气自动化方向,见图2。

每个方向设有5门选修课程,其中4门是理论课程,如化工控制工程方向设有系统建模与仿真、过程设计控制欲优化、计算机控制系统、化工安全评价等4门理论课:另外还设有1门针对该方向的实践类课程,如化工过程虚拟操作课程,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每个方向的课程均为选修课程,但是要求学生至少选修7学分,以保证该专业方向的学习,减少学生盲目选课的弊端。

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我们增设了专业的Map课程:《自动化导论》,16课时,放在第5学期,以便在学生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前让学生对本专业的情况、特色方向等有大致的了解,便于学生在大三进行方向选择,另一个目的是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我们的课程地图。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控制原理》是各项专业课程的基础,这里我们将其提前到第5学期,以便于在大三上学期使学生可以完成大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该学期必修课程较多。而大三下学期主要学习所选择的专业方向课程,该学期的特点是选修课程多,便于学生在了解专业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将实践类课程、大部分的专业拓展课程放到大四的上学期选修。

各学期学分分布情况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这样进行安排的课程学分分布基本较为平均,大一学生刚入校,相对课程少一些,便于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大二至大三可以逐渐增加,而大四课程量相对较轻,降低学生的负担,有助于学生准备考研。第8学期表中的学分为44.5,但是由于该学期主要是各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的学习,因此学生选择了其中一个方向后,其他两个方向的课程可以不必学习,因此应选择的学分总量不多。

三、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课程地图

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地图和普通班的主要区别在于将专业方向选修改为校企联合培养,也设有3个模块,分别是校内培养、企业培养和工程实训,见图3。

其中,校内培养部分至少选修10学分,课程为本专业方向课中的精选课程,一般性课程争取和普通班级同步。企业培养部分根据出口不同设置了4个企业培养实践方向。分别为工程设计实践、工控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实践、过程控制实践。为了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设置了工程实训,分为I和II两个部分。

由网上所看到的近年来的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浙江中控等企业的招聘信息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中对英语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在和浙江中控的周总监等的会谈中我们也发现,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全球意识、多元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而让学生在学校就奠定良好的外语能力,才有信心迈向国际。因此我们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课程设置里,加强了双语课程的开设,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中6门课程中有4门是双语课程。

四、课程地图的网页形式

如果课程地图仅仅作为培养计划中的一张纸,相信会很快被扔到故纸堆中,而不会对学生的培养起到多大的作用。将课程地图以网络化的形式实现,方便学生和教师能实时查询,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具有实际意义。自动化专业网页化课程地图的主要功能如下:

1)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网页主页

2)课程地图总图(课程体系图)

3)课程及能力对应关系图

4)课程时序图

5)专业方向课程关系图

6)课程内容关系图

7)未来就业去向图

课程地图网页主页主要是自动化系的介绍、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及地图的使用说明。点击首页上的菜单条可进入课程地图总图。

课程地图总图体现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整体思路。包括了前面所说的所有6个部分。但是这不是一张静止的图,鼠标落到每个部分的图框都会有一句话简要说明出现,而将鼠标放到每门课程上网页上就会动态显示该课程简介以及和其他课程的前后续关系。如鼠标落到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方向中的《系统辨识》课程上时,会出现如下图框:

如用鼠标点击该课程,则可以进入相应课程的课程及能力对应关系图,有较为详细的课程介绍,包括课程编号、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类别、学时、学分、课程简介等。要看该课程的详细大纲可点击最下方的pdf文件,即可打开或下载该课程的详细大纲。右侧上方为课程的前后续课程及关系。如自动控制原理Ⅱ的前序课程为自动控制原理Ⅰ,后续以其为基础的课程有过程控制工程、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PLC原理及实验等课程。右侧下方为课程能力指标图(见图5),主要标明该门课程在我们所归纳出的7个核心能力素质的各核心能力的培养方面主要侧重于哪些能力。有些课程侧重理论分析,有些课程侧重实践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些在该图中都一目了然,便于学生选课指导,也方便教师对自己所教授课程体系的把握。

课程时序图中以不同的图形将课程区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再以不同颜色将课程进一步区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环节、专业方向课。课程时序包括必修课程时序、专业方向课程(3个)的时序、所有课程时序、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时序。时序图将课程分11个学期排列。将鼠标放在任一课程上即可动态出现该课程的前后续课程的联系,进一步点击鼠标则可出现该课程前序课程的前序课程,及后续课程的后续课程,给学生画出一条学习该门课程的具体路线。

专业方向课程关系图则分三个不同的方向展示了学生选择任一方向时涉及该方向的所有课程之间的前后续关系。这些课程是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和专业出口排列的,同样,将鼠标放在任何一门所涉及的课程上,将会动态出现和该门课程相关的前后续课程。继续点击鼠标则会出现所有课程关系,可作为学生在确定专业方向后进行课程选修的路径指导。

课程内容关系图则展现了内容具有关联的几门主要课程之间的关系。如自动控制原理、自动化装置、化工原理、自动检测技术、过程控制工程5门课程的关系,我们以5边形的形式来描述,将鼠标放置在任何具有关联的课程之间的连线上,则会在该图右侧动态出现这两门课程具有关联的部分的内容列表。该部分内容可帮助授课教师在处理和相关课程的知识点的侧重及衔接时参考进行课时和课程相关内容的分配,有助于减少课程内容的无畏重叠的授课重复。

我们注意到,在所有网页中,相同课程均以相同的图形及颜色出现,而且从该课程所延伸出的直线和箭头的颜色也和该门课程相同,以便于信息的获取。

就业去向图主要告诉学生在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完成学习之后,可能的就业及去向。常有低年级学生询问自己毕业之后到底能到哪里去,能干什么工作。甚至于刚毕业后的学生也对自己到底应找什么样的工作感到茫然,直到工作几年后才能找到工作方向,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在该图中将毕业后的去向分为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就业和自主创业四个方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在继续深造部分给出了和我校自动化专业的五个二级学科(包括: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比较接近的几所高校供学生参考。在就业方面,根据我们的调研和对学生毕业去向的统计给出了研发、设计、系统及装置生产销售技术支持、生产运行、教育、公务员、出版情报等8个方向,归纳了较为相关的企业。

自动化专业课程地图的开发采用了HTML5标准,Iavacript脚本和svG矢量图形,以实现完全动态的矢量图形的现实和交互,前台和后台均实现了平台无关,方便移植的特点。另外采用了后台动态数据库和前台静态化网页相结合的形式,使课程地图具有以下特点:1)统一的数据框架,方便扩展;2)操作时所对应的各种计算均在用户的电脑中进行,有效降低服务器压力,提升用户体验和系统的负载能力,避免学生蜂拥上网查询时造成系统崩溃。

五、全校课程地图的构想

如果根据核心能力素质培养需求,各专业分别制定各自的专业课程地图,加上全校公共基础及通识课程地图,则可构成连贯、层次、系统的全校课程地图,见图6。全校课程地图不仅是各专业地图的单纯累加,如果增加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则不仅可为跨专业选修课程,选修双学位及学科交叉提供良好平台及基础,也可作为校、院、系三级课程发展教学的沟通平台,纵横整合沟通全校资源。

建立全校课程地图,有如下作用及意义:

1)对学生而言,可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四年大学的专业学习路径,协助学生个性化发展、课业规划、选课及就业规划等学习路径。

2)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了解所教授课程在方向课群的相对位置以及和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以便在该课程中承前启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3)对培养计划制定者而言,可整理及审视本专业的课程分布与时序有助于梳理特色方向、知识结构及与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等。

4)对教学管理者而言,可以帮助管理者宏观审视各专业教学工作情况,使其全校教学情况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能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合理配置资源和组织教学活动;将全校课程地图作为制定和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计划等的依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桂花雨读后感范文怎么写,桂花雨读后

    - 阅0

    推荐桂花雨读后感范文怎么写篇1我觉得我是桂花蜜里泡大的!不信您就听我说说呗!那个并不遥远的周日,距上次回家已经很久了。车快速地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花啊草啊树啊,都像电影中.....

    桂花雨读后感范文范本,桂花雨读后感

    - 阅0

    有关桂花雨读后感范文范本篇1当秋风携着淡淡的清香,辟开身旁留恋的酷暑。即便是在路上,心里也要卷起几丝惆怅。只因这沙沙做声的季节,本就带了感伤的气息。可是秋季的伤感,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