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与生产技术(6篇)

来源:整理

绿色食品与生产技术篇1

全球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兴起了绿色食品贸易,这是人类社会保持健康长远发展的一种必要选择。虽然我国绿色食品已经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社会化及国际化,绿色食品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但在出口贸易中的出口规模与数量仍然偏低。本文针对出口贸易市场出现的新特征及绿色食品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出口贸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绿色食品;互利互惠;绿色壁垒

人们的健康问题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越来越备受关注。在近些年与人们的健康紧密相连的食品安全性开始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从某种角度来看显示出了社会进步的积极方面,不可否认这是值得认同的。可是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却以此为借口而大做文章,借以食品安全的幌子,在国际贸易中制定出形式多样的检测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已经超越了食品安全本身的需要,其目的就是提高别国食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门槛,以保护本国企业,这就是近些年来风生水起绿色壁垒现象。

1当前出口贸易市场出现的新特点

1.1互利互惠在出口贸易中的基础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互利互惠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伴随世界贸易的依赖度逐渐加深,各地区、各国之间不断交流,逐渐提高了经济的依存度,在国际贸易中非零和博弈逐渐代替了零和博弈,竞争中不再是单方面获得更多的受益,需要以互利互惠为基础,实现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出口贸易中将互利互惠作为前提,进而推进相关出口贸易业务的发展。贸易的任何一方都不能仅片面的、单纯的追求自身的利益,要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实现共赢,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例如中国和东盟之间都给予对方优惠的出口关税,互利互惠贸易促进了我国与东盟的自贸区建设。在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与市场推广中,以互利互惠为前提,黑龙江省与韩国成功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达到了共赢共发展的目的。

1.2出口贸易中自身的竞争力尤其重要

只要各国在出口贸易分工中各自发挥相对优势,贸易分工中其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低,就会从中获取利益,这不但对自身,乃至国际社会都会受益。在国际化的市场中,出口贸易分工已不再是相对优势决定的了,其重要地位逐渐被动摇。高级人才、技术和资本等重要因素正在增强其流动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实际上一个国家的相对优势就是国外和国内都能运用;然而运用相对优势的能力是由富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和国家产业竞争力决定的。在拥有雄厚资本实力或管理制度、技术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企业的国家,能够更容易的将相对优势转为竞争优势。有些产业因对管理、技术十分重视,形成了特有的竞争优势,进而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这就包括德国的汽车行业、日本的家电行业、美国的信息行业及印度的IT行业。可见,只有形成竞争优势才能难以被效仿,在出口贸易中才能保持领先地位。

1.3贸易壁垒在出口贸易中日益显现

首先,世界各国在出口贸易中将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代替关税保护,成为其调整贸易收益的一个重要方式。例如美国就是标准大国,拥有几万个不同标准,即有政府采购细则、技术法规等,那些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几私营的标准机构等制定了超过四万个标准。非关税壁垒中技术壁垒占有三成以上的比例,它导致了不少国家出口下滑。其次,加大了反倾销力度。近些年我国已经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涉及到出口贸易中的对产品的反补贴、反倾销及保障措施等。最后,指标的制定正在逐渐扩大范围。美日及欧盟制定的标准越来越严格,被拒的产品呈现增多的势头。

2我国绿色食品存在的出口贸易问题

我国绿色食品已经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社会化及国际化,市场覆盖面日益增大,市场环境逐渐变好,并且绿色食品在品牌的影响力和质量标准上也都拥有一定竞争实力,在技术上具备扩大出口的条件。所以我国绿色食品具有较大国际市场空间,发展前景一片广阔。但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历程较短,在技术、经验及外部环境尚有很多不足,这让绿色食品的出口遇到了一些问题。

2.1我国绿色食品在出口贸易中面临绿色壁垒的挑战

我国当前出口贸易的对象主要是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及韩国等,在世贸组织中它们大多数是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国,在这些地区绿色壁垒尤为盛行。它们依靠技术与经济条件的垄断地位,借保护环境与资源为名,依次对环境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并且通过世贸组织将环保与贸易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以便抵消在贸易竞争中对本国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的不利因素,如原材料价格偏高、运输成本上升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我国在短期内出口的产品难以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这将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出口贸易面临萎缩的可能。因在安全指标与技术条件方面尚未达到进口方的要求,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大量绿色食品出口贸易。近些年在我国的农副产品中能够满足国外对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只有占总量一成左右的2A级绿色食品,其他九成的A级绿色食品还很难被国外市场认可。

2.2信息障碍对绿色食品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起到限制作用

因开展贸易的双方对产品相关信息了解的不对称,这就使绿色食品在进行出口贸易的过程中产生了信息障碍,它的形成不仅仅是在贸易开展中由于人的主观机会主义行为而造成的,也会产生因受客观环境而造成的信息障碍,还会产生因以上原因共同影响下而产生的信息障碍。正因信息障碍处于绿色食品贸易中,有的生产者将会因拥有信息优势而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有的企业用普通农产品冒名顶替绿色食品,以次充好,将绿色食品的标记违规运用,导致人们对绿色食品产生信用危机,从而使从事生产经营及出口贸易的绿色食品厂商产生损失;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他们处于信息获取的劣势地位,对绿色了解的程度并不高,这就造成他们对真伪绿色食品很难辨清,无从选择。尤其是在打着绿色口号参差不齐的绿色食品充满市场的环境中,在出口贸易中信息障碍不但会压制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还会对消费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威胁。显而易见,信息障碍对绿色食品的激励被扭曲将会造成绿色食品的出口贸易很难健康长远的发展。所以对信息障碍的化解与绿色食品的规范,是推动出口贸易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

2.3在出口贸易中绿色食品缺少创新品种、不合理的产品结构

虽然当前绿色食品的销售额及品种数量都在快速上升,但与农产品的总量相比,绿色食品的开发面、生产总量及发展规模都非常小,只占我国农产品很小部分的种植面积与总量。同时绿色食品还具有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这就反应在单一的品种,产品偏向于粗加工,产品的深加工少,繁杂的同类品牌,名牌罕见等,这样都对人们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难以满足,我国绿色食品在出口贸易多元化方面受到限制。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因技术创新与品种研发薄弱,造成没有能力进行深加工,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国际消费市场的需求。

3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出口贸易的应对策略

3.1积极学习先进理念,勇于参加对国际标准的制定

国际上现行的通用标准一般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出来的,或者是引用有些大型先进企业制定的标准。这样的标准从根本上体现出的是发达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经济发展状况,对于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常不利。在国际标准上要想拥有发言权,就必须参与其中,对其进行不断的修订,逐渐将自身的利益渗透进去,并且学习借鉴它们的理念,对自己的标准体系进行完善,进而适应国际需要。

3.2在出口贸易中加快绿色食品行业协会建设

在对绿色食品规范出口秩序、行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合作、一致对外及行业自律等方面行业协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完善尤为重要。具体体现在:一是行业协会使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制定出相应的行业规范,制定出的质量标准体系必须符合当地环境等因素的需要,制定出产品的统一检测方法,产品检测设备需要分摊费用,需要对会员规范竞争行为,实现共赢效果。二是行业协会能够实现会员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给它们提供更多的会员服务。行业协会能够给会员提供国外与国内市场的分析报告和动态资料,对绿色壁垒、产品结构、技术创新、市场、供求关系及价格等情况展开详尽的研究,形成预警机制,进而让出口企业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掌握国际现行规则,以便对企业战略规划进行适时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三是行业协会能够促进会员申报绿色标志,并且站在企业的立场和政府展开谈判与对话,在其开发国际市场、保障企业利益、处理贸易纠纷和技术壁垒的打破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所以我国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发展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对其具有的功能优势进一步完善,对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发展出口贸易起到更大作用。

3.3加大研发力度,调整绿色食品的产品结构

至今为止,我国的A级绿色食品在开发的绿色食品整体中占有绝大多数,然而在国外当前我国的A级绿色食品还不能被视为真正的绿色食品。所以既需要政府大力推动国际合作,使A级绿色食品尽快努力实现与国外接轨,为A级绿色食品打开国际市场大门提供服务,又需要进一步强化研发2A级绿色食品的力度,让2A级绿色食品与国际绿色食品实现早日接轨。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农产品面对绿色壁垒造成的消极影响,既要采取必要措施在出口贸易中保护我国绿色食品的利益,又要采取措施促使我国发展生态农业与现代化农业,走和谐发展之路。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学习先进理念,勇于参加对国际标准的制定、在出口贸易中加快绿色食品行业协会建设、加大研发力度,调整绿色食品的产品结构,努力使绿色食品实现国际竞争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以便在国际市场上让我国绿色食品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文燕《中国绿色食品拓展国际市场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绿色食品与生产技术篇2

有机食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如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FOAM)认证的食品。有机食品含有机食品原料(有机农产品)和有机加工食品两个层次,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奶制品、加工食品、调料等。我国1990年通过向荷兰出口浙江省临安县生产的红茶和绿茶开始有机食品的出口,其出口额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从1995年的30万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3.5亿美元,年出口增长率在50%以上。出口的主要种类有大豆、茶叶、蔬菜、杂粮等,出口的主要对象是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目前,国内主要有南京国环、中绿华夏、圆通认证、万泰认证等27家认证机构,认证受到环保部、农业部、认监委的多方管理。2007年新认证有机食品企业285家,产品1,113个,分别比2006年增加35%和9.2%,有机食品企业总数达到692家,产品总数达到3,010个,分别增长33.1%和32.1%。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有机产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需求量逐年增加,我国的蔬菜、有机稻米、杂粮、茶叶等农副产品和核桃油、山茶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2006年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3.5亿美元,仅占国际有机市场份额的0.7%。据统计,我国有机食品占全部食品的市场份额还不到0.1%,远远低于2%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在有些发达国家,其市场份额已达到5%~10%。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有机食品占国内食品市场的比例有望达到1.0%~1.5%,出口的有机食品占全球有机食品国际贸易的份额则有望达到3.0%,甚至更高。

二、我国有机食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机食品发展正处于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也越来越大,而且有机食品在质量标准和品牌影响力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具备了扩大出口的技术条件。因此,我国有机食品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有机食品事业只有十多年的历程,经验、技术等各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使得有机食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有机食品贸易面临国外“绿色壁垒”的威胁。目前,我国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如日本、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英国等,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他们凭借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垄断优势,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由,先后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并通过WTO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以抵消由于劳动力价格、运输和原材料价格等其他国际贸易竞争因素给本国产品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我国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这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由于达不到进口国技术条件和安全性指标的要求,在有机食品中,只有约占10%的AA级绿色食品才能达到国外的有机食品标准,才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余90%的A级绿色食品,难以被国外市场广泛接受,使我国近几年来有大量有机食品(主要是A级绿色食品)出口受阻。

(二)有机贸易出口企业治理机制不规范。我国有机贸易出口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有机品牌经营的理念和能力较弱,呈现出了“小规模、大群体,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在出口贸易中,许多企业缺少技术力量的支撑,大部分企业采取的是“以量取胜”“、靠出口数量扩张为主”的低价战略;而我国有机食品本来具有比较优势,但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绿色食品市场的深度调研和总体把握,相互之间盲目竞争,自相压价,客观上存在倾销倾向,给我国有机食品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有机食品出口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且缺乏创新品种。目前,有机食品产品、销售额都有大幅上升,但是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2%左右。而且有机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品种单一,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同类产品品牌繁杂、著名品牌少等,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对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出口多样化形成了障碍。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出口产品中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深加工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国际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要。(四)有机食品认证标准体系不完善,且现行出口体制不顺。我国目前的认证体制存在认证过程复杂、技术落后、对认证企业和生产企业监督不力以及认证诚信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我国的认证标准至今仍未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认可,难以与国际接轨,使得有机食品出口渠道不畅。同时,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使得出口体系仍不能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要求,造成生产与贸易相分离,这也使得绿色食品出口难度增加。

三、对我国有机食品出口的建议

随着国际市场对有机食品需求量的加大、我国政府及消费者对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我国生态农业和生态建设的良好基础,我国的有机食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机食品产业的竞争将成为农产品竞争的焦点。

第一,破除绿色贸易壁垒,扩大有机食品出口贸易。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信息的收集和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有机食品法规、标准、认证体系的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企业应转变观念,通过实行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营销,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调整有机食品产品结构。加强有机食品的基础研究,对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进行攻关,开发新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有机食品。在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同时,推进A级绿色食品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同时,政府应加大技术的推广,提高有机食品产业化标准。

绿色食品与生产技术篇3

关键词:绿色食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曹县农业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绿色食品的良好条件。近年来,曹县从战略高度出发,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狠抓绿色食品开发,绿色食品进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时期,产品总量规模和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制度优势、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日益凸现,有力地推动了曹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开发绿色食品是实现曹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曹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当前,曹县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食品是一项事关民众健康安全的民心事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树立和落实发展观,加快曹县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一)发展绿色食品是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发展绿色食品,要求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要求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健全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要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求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所有这些,必将带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绿色食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以来,农产品市场的"绿色"技术壁垒越来越高,要提升曹县农产品竞争力就必须从农产品质量着手,同时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发展绿色食品可以充分发挥土地、气候、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目前市场对绿色食品等生态农产品需求强劲,价格远高于同类产品,农民可通过扩大绿色食品生产得到更多的收入。发展绿色食品要求、规范地使用现入品,可以有效地提高投入产出比例,使农民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发展绿色食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绿色食品",要求保护农业资源,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这将有力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绿色食品开发的理念。

二、曹县绿色食品开发发展现状

近年来,曹县从战略高度出发,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狠抓绿色食品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卓有成效。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按照"考察-监测-评价-实施-评估-验收"的程序,把好产品质量第一关,做到宁缺勿滥,建设一个,合格一个。据统计,曹县绿色食品监测基地面积30多万亩。涌现了一批取得良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典型,近几年兴建绿色食品基地10个,共20万亩,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和加工,先后有优质粮油、瓜果、蔬菜等多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二)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出现良好势头。绿色食品认证与开发是规范生产、加工、流通行为,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衡量一个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具体的、量化的指标。尽管横向比较,曹县绿色食品开发工作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纵向比较,曹县近年的开发工作是有成效的,进展也是比较快的,先后有25个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年产量超过10万吨,产值3亿多元。

(三)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开发。通过引导企业开发绿色食品,推行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的全程质量控制措施,扶持了一批优质农产品的认证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同时,又通过品牌、龙头企业,带动了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农民的增收。

(四)促进了农民增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带动了一批农民增收。每年通过定单农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使基地农民增收近500万元。

曹县绿色食品开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绿色食品开发、市场消费等意识还不够浓;现有获证产品主要集中在大米、植物油、茶叶、水果,而畜产品、水产品少,结构严重不合理;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和产品数量还不多,市场占有份额还不够大,与农业大县的地位还很不相称,与全国绿色食品开发先进县比较,产品数量和总量都有较大的差距。今后,随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市场份额也将逐步扩大,品牌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在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中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大绿色食品开发的领导和扶持力度。为做强做大曹县的农产品品牌,促进曹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要把开发绿色食品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来抓。要根据曹县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制订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出台优惠政策等措施积极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将绿色食品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开发绿色食品。

(二)切实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为加快曹县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扩大绿色食品规模,提高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把建设高标准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作为实施绿色食品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要根据曹县资源优势、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带,把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环境的生产基地进行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提供技术指导,引导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带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培育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三)切实抓好绿色食品的申报认证工作。为适应现阶段农村和农业发展新形势的新要求,曹县要全面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着力抓好绿色食品的开发和认证工作。要重点选择一批具备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绿色食品的规模要求进行组织生产,对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积极发动其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力争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功一个。

(四)加大绿色食品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力度。在发展绿色食品过程中,要把绿色食品的技术培训纳入农业培训,并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加强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企业及基地生产者对开发绿色食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更好地掌握绿色食品的知识理论基础,全面提高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制订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确保技术措施到位,产品质量达标。

绿色食品与生产技术篇4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绿色食品对外贸易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食品因为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其安全性在近年来倍受关注,这也是体现社会进步的一个积极方面,毫无疑问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世界上有些国家却借此大做文章,在国际贸易中以食品安全为借口,制定各种超越安全需要的食品安全生产检测技术标准,阻挡他国食品进入其国内市场,这就是在最近二三十年来愈演愈烈的绿色贸易壁垒现象。

一、绿色贸易壁垒和绿色食品的内涵

1.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绿色贸易壁垒,亦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或采用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来进行。与其他贸易壁垒相比,绿色壁垒在内容上更具合理性,在形式上更具合法性,其保护的对象更具广泛性,实施效果也更具歧视性。许多发达国家往往利用绿色壁垒的这些基本特征来为其进口产品设限,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本国利益。

2.绿色食品的内涵。绿色食品是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的统称。国际上多称为生态食品、有机食品或自然食品。称谓虽然不同,但都是为限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化学肥料、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使用而生产的食品。现在我国将绿色食品分为A和AA两个级别。A级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某些化肥、农药、合成添加剂等;AA级绿色食品是指吸收了传统农业和现代生物技术,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的产品。

绿色食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符合以环保、安全、健康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代表着未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方向,其要点是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规定,绿色食品必须符合以下四条标准:(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的标签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中的有关规定。

二、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现状

我国从1990年开始发展并正式出口绿色食品,并于2000年绿色食品AA级和A级标准,其中AA级绿色食品相当于国际上的有机食品,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了绿色食品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中国绿色食品在国际上的影响,为绿色食品出口创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的绿色食品主要用于出口,出口市场遍及日、韩、俄、欧盟、美、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显示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从绿色食品出口结构上来说,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出口现已形成了以粮油类、畜禽蛋奶类、蔬菜类、饮品类为主,各类初级、加工产品均有出口的基本格局。另外也应看到,目前出口的绿色食品主要以AA级绿色食品为主,而占绝对数量的A级绿色食品由于允许施用农用化学品而难以被国外视为有机食品接受,致使我国A级绿色食品还不能很顺利地走向国际市场,出口较少。

从绿色食品出口区域结构上来说,绿色食品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东北三省。其中又以山东和黑龙江绿色食品出口规模最大,两省绿色食品出口量之和占全国绿色食品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黑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江西、福建、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成为稳定的AA级绿色食品出口基地,其规模还在继续稳步扩大。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具体影响表现

加入WTO以来,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比重小的主要原因在于绿色食品出口受到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强化了农业环保技术标准,提高了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而我国的绿色食品,大约只有10%属于AA级的绿色食品,才能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余90%的A级绿色食品一时还难以领取“绿色护照”使其出口受阻。可见,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出口成本大幅增加。发达国家虽不对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大为增加,削弱了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通行证”,一方面要花费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费用,另外还要支付较高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费。在成本及反补贴措施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使这些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技术难度大大提高。如美国在进口管理上,除了多年来实行的进口产品卫生许可证制度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GMP等注册认证制度外,近年来又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而欧盟的要求则更加严格,2002年初停止从我国进口鸡肉、兔肉和冻虾等产品,原因是从这些产品中检出残留抗生素,含量是200mg/kg氯霉素,而这个检测数据在国内是无法检测出的。3.检验认证程序繁琐。实行绿色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如美国对进入该国的禽肉要求,必须经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认可的国家和厂家。无论哪个国家要想获得禽肉出口到美国的资格,FSIS都要对该国的检测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禽肉安全、卫生和标签正确。文件审核由技术专家对申请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书面材料进行评估。面对繁杂的程序,我国能达到要求的企业还不多。

4.实施食品安全检查的范围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范围已包括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禽产品、茶叶等大部分农产品。

四、我国绿色食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重点围绕我国优势主导产业和外贸工作的发展需求,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及各成员方WTO/TBT咨询信息与数据的交换和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贸易壁垒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构筑预警模型,初步建立跟踪全国重点出口企业的预警监测网络,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的有效通报途径,最大程度地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产品出口造成的障碍。

2.积极推广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等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基础性工作。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是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跨越的环境标准,也是出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环境整体水平上升。今后我国推广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重点应放在:(1)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宣传动员企业实施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和进行环境标志认证。(2)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我国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要与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接轨。环境标志中产品生产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安全性能标准等应与国际接轨。(3)抓好我国环境标志的双边、多边国际互认,增强我国环境标志认证的国际有效性,使我国通过认证的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国内生产商应从有害物质材料测试、建立物料控制系统、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不受污染等方面加强产品绿色预警能力。

绿色食品与生产技术篇5

绿色食品产业化是指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环境基础上,以绿色食品为主导,以生产基地为依托,利用绿色农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及一体化的产销组织方式实现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循环互动的过程。绿色食品产业化的战略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开发绿色食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出口创汇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生产要素,对确立的主导绿色食品项目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实现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从而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1]一、绥化市绿色食品的发展历程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绥化市辖肇东、安达、海伦3个市,庆安、绥棱、兰西、望奎、青冈、明水6个县和北林1个区,160个乡(镇),1335村。绥化地区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质优良,肥力较高,日照时间长,雨量比较充沛,适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4.9万公顷,占全省耕地的1/7。有宜牧草原900万亩,林地1065万亩,宜养水面150万亩,大体是二山一水七分田”。绥化市是全省绿色食品开发起步较早的地级市之一。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绥化市撤地设市时,全市绿色食品面积已发展到30万亩。之后,绥化市加速扩张绿色食品开发总量,促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2004年开始把绿色食品开发列为全市的大事大项之一,让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和产业后发优势更趋明显。[2]2004年绥化市已获得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称号,并组建了绥化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协会。2006年绥化市被确定为全国大型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试点市、全省首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和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试点市。2007年全市绿色食品总面积已占全省四分之一、全国八分之一,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生产总量和经济总量等主要指标在全国地级市位居第一位。2010年,绥化市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500万亩,经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面积分别达到1078.6万亩、12.98万亩,无公害食品实现了全覆盖,建起部级绿色食品基地10个,获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达到135个。并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中国绿色食品之乡”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高淀粉玉米之乡”中国甜菇之乡”中国奶牛之乡”中国玉米之乡”中国万寿菊之乡”中国亚麻之乡”中国瘦肉型生猪之乡”等称号。二、绥化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思路(一)完善绿色食品研究开发体系绿色食品的开发、生产、消费是一个从土地到餐桌”的整体过程,涉及科技开发、原材料供应、环境及产品监测管理、产品营销等诸多方面,构成一个横跨多学科、多部门、多行业的系统。因此,完善研究开发体系就应从绿色食品的开发、生产、营销着手。政府引导绿色食品开发。绿色食品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承担标准制定、标志管理、质量认证、协调服务等职能,以正确的产业政策引导市场主体进行绿色食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市区县各级要在绿办”协调下建立绿色食品的产销和专业性技术协会,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会员管理,提供有效服务,大力推进民间绿色有机食品运动。以龙头企业带动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从绥化市的具体情况出发,应主要以有利条件的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扩展绿色食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创建全国绿色食品的基地县市,力争绿色食品在蔬菜、水果等主要项目中达到的普及率。以标准化的技术、管理、服务和较高的收益引导农业生产者。在产品的营销上,根据不同类别采用不同方式。加大驰名商标、市知名商标和市著名商标的创建及与绿色食品标志相结合的支持力度,有的可与大型零售商场、批发市场、超级市场建立合作关系,以各类形式扩大销售数量。大力支持餐饮企业和商业企业申报、使用绿色食品标志。逐渐形成以市场为导向、采用现代技术和营销方式、具备相应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的绿色食品研、产、销一体化系统。利用绥化市每年一会一节假日举办绿色食品展销会,参加全国性食品博览会,促进产销见面,扩大绿色食品的影响,宣传绿色食品对环境保护、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唤起市场对绿色食品的大量需求。同时,在扩大生产的基础上,提高销售量,降低成本,拓展渠道,增加绿色食品的出口创汇,进军国际市场。(二)实施绿色食品名牌战略绿色食品名牌营销应实行差异化策略,使有特色的、有限的、优质的绿色食品进名城、入名店、唱主角、创一流”。充分利用各种博览会、展销会、经济洽谈会和因特网等途径,全方位展示绥化市绿色食品,同时加大外来绿色食品的检测,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3]维护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的市场形象,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依托红星、龙凤、鑫利达、成福和华润等绿色食品加工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绿色食品批发企业,形成贯通城乡、辐射市内外的市场网络。绥化名牌食品可与绿色食品联姻,鼓励并支持有较强实力和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及名优食品品牌纳入绿色食品的品牌系列,既利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市场影响力,又注意保护企业已创立的品牌价值。与名牌联姻的产品要在知名度、美誉度和安全度上推行同步广告”策略,即电视广告与户外广告同步,硬件广告与公益广告同步,形象广告与产品广告同步,信息与市场渠道建设同步,宣传名优产品与打击假冒伪劣同步。(三)绿色食品技术及管理措施严格基地建设技术措施的管理。①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生产的要求,圈定万亩以上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适宜区,以发展绿色食品为主。因此,在种植业的二元”结构调整中,特别要把建立以绿色食品为主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规划出来。②在基地周围设立防污缓冲带,确保无污染源侵入。③进行基地整体规划,建设配套、完备的基地设施,包括园田林网化、田间道路建设及水利工程等,以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增强抵御一般自然灾害的能力。④绿色食品种植单位应制定绿色食品作物生产计划,改良土壤结构,进行无污染秸秆还田,专施有机肥,不施化肥,确保基地个月以上无禁施的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绿色食品种植单位要制定病害、杂草防治措施及农药使用计划,施肥及轮作计划、仓库措施。⑤禁用生物、物理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在基地内安装高压汞灯等相应设施,由专业人员进行病虫测报。⑥市、区、县绿办的专业协会成立环保执法站,组织专人定期到基地农田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和禁止使用有害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等。检查结果要签名、存档、长期保存。⑦绿色食品养殖单位必须制定养殖计划、疫病防治措施、饲料检查措施(含饮用水)、绿色食品生产单位还必须建立宿舍清洁措施,严格的档案制度及检查制度。#p#分页标题#e#加强绿色食品加工品生产基地的管理。绿色食品加工品生产基地的管理必须达到主导产品规模化,生产、技术及营销管理制度化,人员职业技术化以及环境保护措施具体化的要求。①绿色食品加工品必须为该单位的6%以上,并且达到主导产品,占其总量或总产量的大中型企业规模。②必须具备专门的绿色食品加工生产管理机构,负责原料供应、加工生产规程和产品销售,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和规章制度。③从事绿色食品加工的管理人员及直接从事加工的生产人员必须经过绿色食品知识的培训。必须具备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绿色食品及生产资料的销售、收购和储存管理。①基地生产如有分散销售的少量产品,应做好品名、面积、数量、时间、对象、方式等记录,并定期提供给专管机构。大宗产品应由专管机构统一收购或指定收购厂家,并做好品名、面积、数量、时间、对象等记录。③绿色食品产品储存与非绿色食品分开,不同种类和不同品种分别储放,防止混杂。④生产基地应加强对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的管理,统一购置和供应;生产基地要优先使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绥化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绥化市委农药、肥料要由专门储藏库保存。推荐的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加强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①绿色食品标志是允许在被认定的生产地块上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出来的产品上使用。②绿色食品包装要按《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明显标出绿色食品标志,并附产品肥料、农药使用情况的说明,该说明要真实、准确,每年在产品销售前要报经上级绿色食品办公室核准。(四)绿色食品产业相关领域绿色食品产业的延伸就是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它是指以绿色食品和农、畜产品为原料,遵循有机生产方式进行的食品加工过程。食品加工是食品生产的最后一道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农畜产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增值。绿色食品的加工不是传统农业生产的继续,而是已经具有制造业的性质,所以对绿色食品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绥化市绿色食品加工业并不先进,农产品资源利用率还低。绿色食品存在初级农产品占据比重较大的现象,深度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数量还较少,企业产品技术、加工人员的素质也还需要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的延伸还可以进行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等方面的绿色行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4]。绿色营销包括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服务以及运用绿色广告、绿色公关、绿色营业推广等各种手段,以绿色营销组合的观念和方式去组织生产和销售活动,及时了解市场的有关绿色信息、发展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使其成为绿色食品产品的重要环节。

绿色食品与生产技术篇6

关键词绿色食品;宣传推介;成效;问题;对策;甘肃庆阳

中图分类号F426;F2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2-0266-03

绿色食品是指出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技术规程、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质量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初级农产品及加工品[1];从质量安全和优质方面来讲,它是高于无公害农产品而低于有机农产品的一种比较高端的农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把绿色食品这种农业品牌宣传推介好、保护好,决定着绿色食品能否实现优质优价和增加农民收入,意义十分重大[2-3]。该文简要介绍了庆阳市绿色食品品牌宣传推介及保护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取得的初步成效

1990年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以来,庆阳市加快了绿色食品认证、品牌宣传推介及保护步伐,取得了一定成绩。

1.1制订了一批绿色食品地方标准

制订绿色食品地方标准是推进农产品进行绿色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着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安全水平。近年来,庆阳市农牧局组织市、县农技中心、畜牧中心、农科院、质监站、瓜菜办等单位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人才,针对庆阳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因地制宜地制订了绿色食品地方标准23项,其中涉及瓜菜方面的生产技术规程14项、小杂粮方面的生产技术规程4项、畜牧养殖方面的生产技术规程5项,大宗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行绿色标准化生产实现了有标可依。

1.2建成了一批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区点及原料基地

加大行政推动和技术指导力度,严格贯标生产,目前全市建成全国绿色食品(苹果)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面积14333.3hm2;建设标准化示范区点64个,种植面积31266.7hm2,养殖规模18.6万头,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有了一定规模。

1.3认证了一批绿色食品品牌

把认证绿色食品品牌作为提高农产品美誉度、消费者认可度、社会知名度的重要抓手,加大绿色食品申报认证。目前,全市共认证绿色食品55个,有效用标19个,批准产量171900t;2013年新申报待批15个。绿色食品品牌逐年有所增加。

1.4加强了绿色食品品牌宣传推介

利用送科技下乡、农业技术推广、普法宣传和举办的博览会、展示会等节会以及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绿色食品品牌宣传推介,共印发相关宣传资料逾20万份,举办培训班逾30期,宣传培训人员逾6000人(次),组织认证企业进行产品参展超过40次,绿色食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得到步提高。

1.5加强了绿色食品品牌保护

市、县每年都组织人员,深入有关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土特产门市,以规范用标为重点,开展绿色食品标志市场检查活动,查验标志规范用标行为逾80次,并对2家超期限用标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整顿了标志市场,绿色食品的信誉度有了一定提高。

1.6提升了绿色食品的产品附加值

2012年,全市包括绿色食品在内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6353万美元,连续8年名列全省第一,增加了农民收入,绿色食品品牌效应得到初步显现。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全社会的品牌意识还不够强

一是对基层部分领导层来说,对于绿色食品品牌的认识不够深刻,认为目前只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抓上去、不出事故就行,抓绿色食品认证、宣传推介和品牌保护是可做不可做的事情,无关紧要,缺乏前瞻性和长远眼光;二是对企业和合作社来说,认为认证绿色食品和不认证绿色食品一个样、深加工和不深加工一个样、贴标和不贴标一个样、推介和不推介一个样,绿色食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而且大部分目前没有实现优质优价,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申报认证和自我宣传推介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对消费者来说,大部分对于一般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没有清晰的认识,仍以购买便宜农产品为主,对品牌农产品很少问津,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4]。

2.2品牌保护还存在工作不到位的地方

绿色食品品牌保护不只是对标志的规范,还包括对生产全程的规范。从生产方面来说,有的企业和合作社在取得认证后,不注意加强内部管理和质量管理,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控制措施不能落到实处,生产记录档案制度不健全,产购销合同还没有完善规范,使绿色食品品牌质量安全和优质的体现没有可靠保障;从标志使用规范性方面来说,仍存在少数企业或合作社不使用或不规范使用标志的现象,削弱了绿色食品品牌宣传推介的效果和带来了质量追溯的难度。

2.3政府的资金扶持力度还不够大

尽管庆阳市从2008年开始对认证绿色食品的企业和合作社实行连续3年的以奖代补政策,而且在2013年《创建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要继续实行以奖代补,但补多少还没有进一步明确;县区级只有环县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外,其余县区均没有落实。这对于庆阳市发展起步较晚、资金实力并不雄厚的绿色食品企业来说,后续保留品牌并加强宣传推介品牌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3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和保护的对策

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渗透式地进行绿色食品品牌宣传推介和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共同保护品牌,是提高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力和实现优质优价、保持品牌经久不衰的重要途径。对庆阳市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3.1加强品牌宣传推介

3.1.1通过日常工作宣传。充分发挥庆阳市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大厅、“12316”服务热线和“政风行风”热线的窗口服务作用,利用“送科技下乡”、普法宣传、“双联”帮扶和日常农业技术推广的有利时机,把绿色食品品牌打造和品牌保护作为一项内容融入工作之中,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采取制作宣传板报、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挂图、悬挂宣传标语等措施,大张旗鼓地进行绿色食品品牌宣传,及时解答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和投诉举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绿色食品品牌意识。

3.1.2通过培训和外出考察宣传。一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宣传培训。把绿色食品品牌打造和保护作为一个专题,利用市委党校每年举办的春、秋2季中青班、乡镇班、党外班和科级班4个培训班,对基层干部进行绿色食品品牌培训,开展互动讨论,深化认识,洗脑富脑,以此引起重视并狠抓绿色食品品牌打造和保护工作;二是加强对各级业务干部的宣传培训。利用每年开展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部、省举办的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业务培训,使各级业务干部较系统地接受绿色食品品牌知识培训。三是加强对农民的绿色食品品牌考察学习。以先进地区的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管理和品牌推介为学习考察重点,借助正在开展的“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活动,选取管理规范、已经认证或有认证意愿的绿色食品企业和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培训考察活动,取经富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品牌意识。

3.1.3通过多种媒体宣传。以“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为原则,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行业网站、手机等媒体以及户外广告、公共场所电子屏、公交传媒显示屏等广告平台,通过开辟专栏,制作平面、电子、音频、视频,发送手机短信等,全方位、渗透式地进行打造绿色食品品牌重要性、扶持政策、营销推介成果和成功企业发展典型等方面的知识宣传,提高全民品牌意识和健康消费意识[5]。

3.1.4通过各种节会宣传。树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理念,积极组织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和合作社参与各类农产品博览会、推介会、交易会、产品展示展销会、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中国庆阳香包节等节会,宣传推介绿色食品的优点,拉动品牌产品消费。

3.1.5通过交通要道宣传。发挥各级政府对公益性事业服务的职能,从辖区内逐步向辖区外延伸,在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要道沿线制作大型立柱广告牌,进行绿色食品品牌宣传,增强宣传效果。

3.1.6通过旅游景区宣传。旅游景区是人口流量相对较大的地方,是宣传推介绿色食品品牌的“信息源”。市、县应在绿色食品品牌宣传中融入地方自然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在把能够反映自然生态屏障的调令关旅游景区、台北森林自然景区,能够反映农耕文化历史的周祖陵山、潜夫山,能够反映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的南小河沟、南湖公园,能够反映红色文化的南梁革命纪念馆、曲子革命旧址纪念园、山城堡战役纪念园等旅游景区设立绿色食品广告栏,让游人了解认识并放大传播庆阳市的特色优势绿色食品品牌。

3.1.7通过分区推介销售宣传。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与大型超市实行“农超对接”,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时,实行绿色食品与普通农产品分区销售,并在销售专区标示带有认证证书复印件及产品优点介绍的内容,让消费者一看就知道绿色食品的价值,进而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度,不断打响唱亮庆阳市的绿色食品品牌,实现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向经济优势和效益最大化转变。

3.1.8通过加贴认证标识宣传。绿色食品标志是绿色食品的身份证明,一个认证绿色食品对应一个企业信息码。推行绿色食品贴标,是消费者查询产品真伪、推介绿色食品品牌的便捷途径。市、县工作机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指导工作,引导鼓励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和合作社购买标识并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粘贴标志,加强品牌宣传,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3.2加强品牌保护

3.2.1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保护一个品牌首先要保护品牌产品的质量,而品牌产品的质量是生产过程中打造出来的。因此,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以庆阳市2013年启动创建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为契机,加大对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力度,确保绿色食品品牌的质量稳定可靠。

3.2.2加强政府依法保护。各级农牧、工商部门要联动配合,按照《商标法》和《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绿色食品掺杂使假、侵犯知识产权、冒用品牌标志、使用认证过期标志、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绿色食品品牌标志使用规范[4]。

3.2.3加强企业自我保护。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和合作社既是品牌的所有人,又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品牌能否保护好、能否有旺盛的生命力,直接关系着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和合作社的利益。因此,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和合作社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对自主品牌的市场调查、跟踪监督、保护和管理,防止品牌被侵权和假冒。

3.2.4加强消费者维权监督保护。消费者是绿色食品质量好坏的评价者和直接监督人。绿色食品质量关系着消费者的自身健康,影响着绿色食品的销售。因此,消费者要勇于进行维权监督,同时政府要设立有奖举报制度,激励消费者参与品牌打假,保证绿色食品质量稳定可靠、品牌至真至纯,确保绿色食品品牌的信誉度始终良好。

3.2.5加强资金扶持。绿色食品品牌宣传推介和保护既是一项公共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把各级工作机构的工作经费以及对认证企业和合作社的“以奖代补”扶持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以保障绿色食品品牌宣传推介和保护工作可持续开展[6]。

4参考文献

[1]韩沛新.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发展重点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4):5,8-9.

[2]朱佳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和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3):27-30.

[3]胡盛林.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品牌建设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390.

[4]韩玉龙,李钢,夏丽梅.绿色食品品牌建设问题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3):37-3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个人安全生产工

    - 阅0

    农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第30篇1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紧紧围绕“农业跨越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工作主题,立足“防范风险保安全”,以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

    有关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 阅0

    个人年终工作总结篇120xx的审计工作中,我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紧紧围绕各项工作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履行好岗位职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