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智慧化管理(6篇)

来源:网络

能源智慧化管理篇1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型档案馆信息化

物联网、云计算及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全球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出现,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其独有的魅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智能化的动态世界。技术的革新催生了智慧的进步,智慧城市将会给档案馆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深远影响,转型发展中的档案馆开始走向智能化,智慧型档案馆的探索将成为档案馆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

(一)智慧与智慧城市

智慧(Smart),顾名思义就是聪明,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智慧城市(SmartCity)则是以物联网为技术基础,实现智慧化的城市服务和管理,是21世纪初以来的在全球开展的未来城市的新实践。

2008年11月,IBM公司正式提出“智慧地球”理念,2009年1月“智慧地球”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视察,表示要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并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在中国“无线城市智慧生活”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讲述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2月底,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54个,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

(二)智慧城市的特点与构成

智慧城市定义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从定义上看,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概括来讲,智慧城市包含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设施、任何内容的信息获取,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增强了智慧城市信息实时获取、实时反馈以及智能服务的能力。

其次,无所不包的海量数据环境与共享。整合城市的所有数据资源,统一管理,融合服务,数据来源于各管理部门的业务实体,并能通过智能融合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提升决策能力,充分实现信息共享。

最后,无所不容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模式。通过系统接口,把城市所有的系统管理、服务平台、信息查询等系统模块进行兼容,实现一站式管理与服务,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地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继而实现与外部世界互相交流,互相感知,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高效地运行。

智慧城市包含着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项目、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内容。对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智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手段和驱动力,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项目是载体,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是目标。具体说来,智慧(应用)项目体现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安居服务、文化教育、健康保障、信息综合管理等诸多方面。

智慧城市建设对档案部门的发展是一次极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馆应顺势而为,建设智慧型档案馆成为未来档案馆的必然趋势。

二、智慧型档案馆的探索

(一)智慧型档案馆的提出

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图书馆学界已经开始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多从建筑、技术、模式等角度进行探讨。在档案领域,实践先行。2011年,南京档案馆提出了“智慧档案,快乐档案”理念,以服务创新科学发展,青岛市档案馆则提出了智慧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另外还有档案馆提出“智慧宝库”的说法。纵观关于智慧型档案馆的实践主要围绕技术、服务等领域,反映了国内档案馆对此领域的关注和前瞻性,但同时看到目前智慧型档案馆尚处在理念提出阶段,档案学界也仅限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领域的关注,因此智慧型档案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有待于探索。

笔者认为,智慧型档案馆(smarterarchives)就是以服务城市建设、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方向,以深化应用、优化服务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为主线,打造高效、智能、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重点,在前期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以技术为依托,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水平。具体来说,智慧档案馆=档案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智能馆舍+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它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档案馆系统信息资源交互的方法,提高档案馆服务的灵活、准确、便捷,进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档案馆模式。也就是说,一个档案馆既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智能管理,又关注用户的信息与互动服务,同时兼顾对历史公共文化传播的社会担当,并综合以上要素来共同推动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称其为智慧型档案馆。

具体来说,智慧型档案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沟通感知智慧化。物联网是智慧型档案馆的技术基础,互联则是其核心要素。利用物联网实现内部及外部信息交换,构成一个基于物联网的通信智慧系统。通过物联网实现档案工作人员与档案、档案与用户、档案与馆舍、档案与设备、工作人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沟通与感知,从而实现用户、档案、设备等之间快速、便捷、无障碍对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用户最大范围的信息获取。

第二,资源管理智能化。资源是档案馆的生命,档案资源不仅包括纸质文档,还包括数据库、多媒体等电子形式,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的智慧档案馆可以将所有的档案资源进行智能化控制、组织和管理,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和。同时在后台建立起跨系统的应用集成,以此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跨库网的互通、跨馆际的服务与管理。

第三,建筑设施智慧化。环保、安全、绿色、智能等要素构成智慧型档案馆馆舍的发展目标,也是要对档案馆内部的各种设备实行智慧化管理,构成智慧化系统,对阅览设备、视听设备、视频会议等进行动态调度分配,对消防系统、温湿度控制、照明等各方面自动调节,智慧系统能使档案馆各种设备运行、保养、维护趋于智慧化,优化人力和物质资源的配置,降低成本,有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网络空间会为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

第四,服务创新智慧化。以人为本,高效服务是智慧型档案馆的灵魂。通过物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构建一个具有分析事物、处理事务、管理和决策能力的智慧服务系统。在泛在的感知与互联前提下,智慧型档案馆会以全新的智能馆舍与设备,无论是传统纸质文件还是数字信息,无论是检索还是编研成品,无论是文字还是多媒体,无论是传统的查借阅、信息咨询还是用户业务分析,都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及微博互动等信息手段,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检索、咨询、信息获取等服务,智慧型档案馆给用户带来丰富多彩的新途径和新境地,构成了服务与管理的新形态。

(二)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区别和联系

档案部门早期开展的信息化管理,从最初由用计算机进行编制档案目录到单机版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到网络版的档案管理系统,再到资源数字化、管理电子化、人员智能化以及整体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都是档案部门的有益尝试与探索,大大扩展了档案馆的内涵和服务性。但简单通过将档案实体信息数字化而构建的数字档案馆存在着服务程度不高、数字系统智能不够等缺陷,无法满足全方位提供智能化综合档案信息服务的要求。

数字档案馆具有“馆藏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资源共享化”的特征,而数字档案馆建设基础上加上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特征的物联网就是智慧档案馆的雏形。二者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智慧型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发展延续和升华。智慧型档案馆聚焦于信息技术的支持,更注重高品质管理和优良的服务,并提升管理与服务的智慧,从数字信息切入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这也是其智慧发展的根本转变。

1.更迅速互联:这种互联是档案馆馆舍、设备的互联,是单个档案资源间的互联,是工作人员、读者的互联,是馆际间的互联,是物理空间的互联,是网络空间的互联,是人与物的互联,人与人、物与物的互联。

2.更智能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把档案信息孤岛与工作人员、用户个体互联,建立其间全面的智能连接,并从全局角度分析数据解决问题,改变整个档案馆运作方式。从档案资料、数据资源到运行状态、用户需求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迅速获取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3.更个性主动:智慧型档案馆是服务质量、形式、内容更具品质,智能化程度、个性化服务以及与用户互动更为积极主动的档案馆,微博、网站、电话、短信、导航站、预约等借助于智能化的技术的利用形式更赋予了个性化服务新的内涵。智慧就意味着以用户为中心组织信息与服务,从内容、方式、界面等提供“按需定制”的更优良个性化服务。

三、智慧型档案馆的建设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城市已经开始过渡到智慧城市的新型阶段,档案馆应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加大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实践探索,使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提高智慧型档案馆建设意识,加强宣传力度

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领导的智慧型档案馆建设意识,争取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地向领导宣传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意义,并汇报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工作的进程,要使智慧型档案馆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同步进行,使智慧型档案馆的机构设置、库房建设、人员配备及现代化所需的经费、技术、装备等落到实处。同时,借助媒体主动宣传,以“智慧档案”为理念,以民生为本,以智慧服务为新的时代内涵,开启“智慧城市记忆之门”,打造文化精品,营造档案文化教育氛围,重点编研精品工程,深入基层,提升档案事业的教育文化功能,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的服务场所,延展档案公益性宣传展览服务,让档案资政育人的影响力传播到千家万户。

(二)建立完善的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标准和规范是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档案管理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对接,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和共建共享,关键在于标准化的建设。面对智慧城市的发展,面对数字资源的差异性,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档案馆要结合建设内容,发挥自己作为档案资料利用中心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的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标准和通用标准,推出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并形成本部门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的制定应能够做到在智慧型档案馆建设中少走弯路,节约成本。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标准规范必须与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相一致,以保证信息资源的畅通,跨库查询的实现及馆际交流和合作。标准规范包括管理、业务和技术三个层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定技术性标准规范和业务性标准规范。技术性标准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软件系统工作平台技术标准、数据存储压缩格式规范、数据长期保存格式规范、网络数据传输规范等。业务性标准规范最主要是电子文件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电子文件鉴定标准等以及电子邮件公文管理规范等。

(三)加强智慧型档案馆建设人才体系构建

人才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作为档案馆,首先要积极适应智慧型城市发展的新变化,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围绕“大档案、大服务、大安全”的宗旨,将智慧型档案馆建设与档案部门的制度改革管理理念紧密结合,使档案部门建立起适应本部门发展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创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作为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适应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要求,除了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外,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时代意识。所谓的业务素质就是档案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应该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它要求档案人员不仅掌握档案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理论与科学技术以及档案记载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所谓的时代意识就是档案人员应具备与时展相一致的思想观念,包括信息意识、服务意识、现代化意识等。

智慧型档案馆的建设,需要大量“专”与“博”相结合的新型人才。这种“专”是跨学科的“多专”,而不是以前的“一专”。这种“博”是随着智慧城市发展的“动态广博”。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是文献史料的管理者,更应是文献信息的开发者,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由管理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

(四)加强智慧型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的交流和合作

档案部门要密切关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适时向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提出自己的业务需求,同时要深入到各业务部门进行调研,听取各部门对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档案业务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与集成,发挥整体功能,丰富业务需求的内容。

另外,档案馆际之间也要加强业务交流。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对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共同探讨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档案部门要打破档案利用上的空间概念,改变过去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埋头业务的形象,致力于搭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在馆际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及社会上的信息服务机构之间建立联系与协作,实现更大范围、更多种类的信息资源共享,在心理上树立交流和合作意识,以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和前瞻性目光把业务建设工作向前推进。

如果说智慧城市可以带给我们更美好、便利的生活,更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自然、社会环境,那智慧型档案馆带来的则是更优质的服务、更高效的管理,更具文化内涵的熏陶,智慧型档案馆模式也必将推动着档案馆在新的技术环境中催生出新的附加值,新的服务形态和多元化的系统机制。

参考文献:

[1]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城市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0(4):14-19.

[2]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23-125.

能源智慧化管理篇2

1.1理论基础。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蓄势待发。根据IBM在2009年8月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中提出的“智慧城市”,将这一崭新的理念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策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

“智慧城市”理念问世以来,国内外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纷纷对其进行了定义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1]

1.2实践经验。我国在进入智慧化发展阶段后,各地方政府普遍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2012年,住建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共有90个城市入选;2013年,国家科技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智慧城市总数达193个。[2]

近两年,许多东部沿海城市或一线城市都在摸索智慧城市的建设,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意在抢占先发优势。这些城市的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进入了我国智慧城市的第一梯队。以深圳为例,在2010年2月4日的全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暨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出炉了两个关于深圳未来走向的最新名词――“智慧深圳”、“低碳工业城市”!代市长王荣更是指明深圳要抓住城市竞争能力要害,“不能工业上比不过内地、服务业又不如香港,那么城市将变得不伦不类,没有特点”。[3]因此,深圳一方面打造以无线城市为载体的“智慧深圳”;另一方面,转变发展模式,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当深圳在科技、人文和生态方面都达到“智慧城市”的标准时,一个洋溢着文化气息的“智慧深圳”就诞生了。

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就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如智慧交通、智慧安居、智慧物流、智慧贸易、智慧健康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服务和项目都卓有成效。[4]但相对而言,智慧城市的软实力还较为薄弱,城市的信息资源能否满足人们利用,城市的文化价值能否传承,城市的社会记忆能否延续,关系到城市精神、理念、特色、发展战略等竞争力要素。

一个城市,只有硬件发展是不够的。要走向“智慧城市”就不能忽略城市信息资源、文化资源对于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长期以来,我们把档案资源开发孤立化,没有提升到城市建设的层面。其实,档案资源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相关。将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既是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让智慧城市的文化价值得以通过档案的文化价值来实现;近年来反响热烈的数字档案馆,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大本营,是信息化过程中产生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处理、存储、利用中心,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此,必须强化档案资源建设为智慧城市服务的理念,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影响力。

3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要强化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观念

3.1领导者的观念转变:资源宝贵,必须开发。档案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城市的市政府,特别是市档案局(馆)长及其下级分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领导,这些领导者的档案资源开发观念,直接影响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档案资源的运作,特别是领导层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要求,将最终决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决策。[5]因此,不仅要从外部营造有利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更要从内部主导制定档案信息开发服务政策,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备条件。

一般来说,档案局(馆)除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分管领导外,其他部门对档案信息化的了解不多,认识和敏感程度不高,以至于忽略了档案是可以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宝贵信息资源。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的档案信息资源视而不见,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的闲置或者浪费。所以,档案局(馆)领导者,尤其是分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其观念必须转变为“资源宝贵,必须开发”,[6]而不是“且用且开发”的消极态度。对档案工作者的期望值也要提高,不能要求其只应付日常的保管和利用工作就行,必须认识到档案信息资源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多得的、非常宝贵、作用独特的信息资源,[7]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开发。

3.2利用主体的观念转变:解决问题,需要开发。长期以来,档案馆(室)的工作不被社会大众所理解,存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观念的认识误区,第一种认识误区是历史原因导致的,片面强调档案的机要性、保密性,认为档案不能随便加以开发利用。第二种认识误区是缺少沟通交流导致的,认为档案仅是尘封的历史,档案工作就是收集归拢、抄写装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和学问,更不要说开发档案资源,或提供深层次的档案信息产品了。

社会大众作为档案信息提供服务和利用的主体,却看不到档案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开发作用,提不出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建议,长此以往,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随着档案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的加大,档案部门必须强化公众的档案意识,帮助利用者转变观念,使之正视档案馆(室)的使命和职能。鼓励他们从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实际问题的角度,大胆地提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合理建议和利用档案信息开发产品的正当需求。[8]

3.3档案工作者的观念转变:大有可为,积极开发。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在许多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的档案工作还很落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观念陈旧,导致档案馆(室)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时常缺位。普遍存在着档案工作者守着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难以为智慧城市建设有所作为。这种缺位导致了:一是智慧城市建设中许多问题因为档案信息的提供不到位、不及时而难以解决,或者是造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复和浪费现象严重;二是使档案馆(室)失去了通过提供信息开发产品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机会,也失去了自身发展的机会。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影响到城市生活质量、城市未来发展的大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又对智慧城市建设有着独特作用。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大有可为,明确“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通过激活档案信息,主动提供服务,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带给档案工作发展机遇,提升档案工作水平。

4建立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机制

目前很多国家综合档案馆为智慧城市建设做了不少资源开发工作,但基本上是自发的,而不是出于工作机制本身的要求。要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更好地、自觉地、有针对性地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必须建立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开发机制。[9]

4.1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范畴。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本身就是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积淀的保存、整理、选择和利用,实际上是依据已有城市信息资源整合出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档案工作具有的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是智慧城市尤其是城市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精神文明形成的重要渠道。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范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政府在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考核评估办法时,应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在制定、落实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计划时,应兼收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引导各有关单位、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以各种方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4.2将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纳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范畴。要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把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要使命,关键在于围绕智慧城市的各项工作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开发各种档案信息产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好途径就是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开发各种档案信息产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如果不纳入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规范要求,仍然处于自发状态,就等于没有抓住智慧城市发展的契机,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不可避免地丧失了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中落实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一要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开发档案信息产品。档案馆(室)要与外界保持联系,以获取智慧城市建设的动向,判断其档案信息产品需求的内容和层次。二要及时了解智慧城市建设中档案信息产品的使用反馈信息,评估档案信息产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效用,为下一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做准备,尽量避免因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成果的滞后而影响实际使用。三要推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等级评定活动,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具体实施办法,将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纳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等级评定评估指标体系之中。[10]

4.3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时效、质量和数量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之所以会出现服务时效滞后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档案馆(室)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上缺少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功能的通盘考虑。这当然会造成档案馆(室)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响应不足,容易出现方向判断失准、专业化程度低、缺少专业人员、开发周期长、开发效果差等不良状况。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调整档案馆(室)的内部机构设置,或者安排专人负责,或者将之明确为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11]一是在档案馆内部设置档案信息资源开发部、档案编研部、档案展览部等机构,专门负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事宜。二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线,全面推行归档文件信息化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三是需要扩大收集范围,加强体制外档案、民生档案的收集利用,建设成综合档案馆(室)。[12]

能源智慧化管理篇3

距今7000到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相当进步的农业经济,永久性的村落也开始出现。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大,城市――人类文明精华的汇聚之地,由此诞生。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城市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人口膨胀、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和交通拥挤。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

3月25日,“IBM论坛2010”隆重举行,参与“智慧城市”分论坛讨论的各界人士一致认为,“智慧的城市”为我们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永不堵塞的街道、安全放心的食品、取之有道的能源……在这样的城市中,智慧的IT科技将融入各行各业,人们可以尽享便利生活,并与环境和谐相处。而这样智慧的城市不是遥远的乌托邦,它正在我们的身边逐渐成为现实。

智慧城市

从百姓身边做起

随着城市的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力,从而使城市发展在世界中心舞台起到主导作用。对于中国来说,城市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国城市化和经济成长大局,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如今,中国各地的城市无论规模大小都在全面规划、积极建设,争取让自己更绿化、现代化、高科技化。而IBM提出的“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正好契合了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路线。

“智慧城市”是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的基本元素。IBM认为,“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从IBM在2008年年底提出“智慧地球”这一发展愿景至今,IBM已经与中国的沈阳、昆山、南京等22个城市开始了“智慧城市”的合作。很快IBM还将和昆明签署类似协议。

那么,怎样才算是“智慧的城市”呢?IBM中国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智慧城市业务拓展总监张昆认为,“智慧城市”应该至少要包含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5大基本要素:智慧的食品安全管理、智慧的水资源管理、智慧的交通管理、智慧的医疗管理、智慧的电力管理。

“民以食为天,每座城市都该有智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张昆表示,“智慧的城市”的基本要素首先是“智慧的食品”。通过追踪监控系统、生产评估系统、应急制度等措施,保证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无污染。“市民在选购食品时,只需按下手机按键,就可以了解食品的产地、生长状况、营养提示,甚至烹调方式和菜谱建议。”张昆说。

其次是智慧的水资源管理。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发展之源。据张昆介绍,利用智慧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相关机构将能够对城市的各种用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水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同时,还可进行智能调配,保证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城市建起更多“无形”的水库。

第三是智慧的交通管理。IBM全球铁路创新中心资深铁路行业顾问谈学军介绍说,交通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顽疾。在智慧的城市中,交通部门通过部署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前预测交通流量,动态管理道路状况,使道路在出现拥堵前便及时分流,乘客也可以合理规划出行方式。“智慧的交通不仅能有效缓解交通压力,还有助于环境的改善。”谈学军说。

第四是智慧的医疗管理。众多国家开始建立智慧的医疗系统,看病将不再是一件让人头疼的问题。通过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等技术,医疗信息和资源会得到有效整合。在IBM大中华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技术总监文金言看来,智慧的医疗管理可以帮助医生随时查阅每位患者的历史病例,从中发现病症规律,确保患者在不同医院得到快速、一致而且准确的医护。

第五是智慧的电力管理。电网中不仅流动着电流,还有信息流。“应用领先科技,电力行业可以深度挖掘和利用这些潜藏在电网中的信息,从而建立清洁发电、高效输电、动态配电、合理用电的智慧电力体系,使电力可以随需配送及使用,不再出现浪费或紧缺的情况。”IBM大中华区能源与公共事业行业业务拓展总监余红光说。

张昆认为,如果中国的城市能够成功地解决上面五大问题,不但能够极大地提高中国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还能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典范。他说:“当然,IBM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与社会各界携手,为中国各个城市的发展量身打造解决方案,以便‘智慧城市’早日实现。”

中国智慧城市

稳步落地

可以说,智慧城市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未来,如今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我们何时能享受城市带给人们的智慧服务?

先让我们看看IBM“智慧城市”在中国的落地轨迹。

2009年可以说是IBM“智慧城市”在中国快速实施的一年。8月26日,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IBM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9月16日,沈阳市人民政府与IBM及东北大学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10月22日,昆山市政府、昆山中创软件与IBM在江苏省昆山市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启动“智慧城市”战略合作项目;10月22日,IBM与南京市政府举办了“智慧南京”创新论坛,而南京市政府三个显现的发展方向是交通、医疗和电力。2010年1月,昆明市政府也与IBM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政府、智慧医疗、智慧人才等方面展开合作。

不难发现,中国首批与IBM合作的都是那些信息化程度高、城市管理者意识比较超前的城市。由此说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而言就是信息化水平的极大拉升。因为,在实施“智慧城市”之前,城市必先将将自己的信息化程度提升到一定水平,而在实施之后,城市的信息化管理更将进入“智慧”阶段。

“但城市就像人,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信息化的建设需要量身定制、稳步推进。”张昆认为,不同的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时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比如沈阳的重点在生态城市,广州的重点包括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而昆山则强调其食品管理、水资源管理等。“空洞的智慧就是没有智慧,必须要找出城市特征,了解自身资源,才能因城市而异,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张昆还指出,“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尤其是中国城市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基础也大不相同,IBM的计划是协助所有城市实现适合自己的“智慧城市”愿景。“从起点到终点,‘城市的智慧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IBM将积极参与到这个庞大的智慧战略中来,贡献自己的每项资源。”张昆说。

链接

智慧城市的四大技术特征

全面物联

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

充分整合

“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激励创新

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能源智慧化管理篇4

【摘要】档案管理归根结底是信息资源的管理,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的重视,智慧档案管理就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档案管理;智慧;信息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透明程度越来越大,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档案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智慧技术和智慧管理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一、新技术发展与数字档案馆的局限性

数字档案馆的产生,解决了传统档案存储的很多问题,比如存储的数量限度,传播的途径及安全性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给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革命性改变。但是数字档案馆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理念上,数字图书馆只是改变了外在的条件,但没有在管理方面实现真正的革命,只是依托信息化实现了档案本身的改革,并没有在管理档案实体上有革命性的进展。在技术上,数字档案馆相比传统档案馆,建立了多元化的享用中心,达到了信息镜像化,使大众利用起来更便捷,但是不能帮助管理人员对档案开展业务工作和信息筛选,无法按照档案信息用户的思维进行档案的管理。在资源上,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受到传统档案馆档案信息基础的限制。它的核心资源是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还有原生态的电子档案。难以突破传统档案馆既有的局限性。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新思路,还需要研发新技术。档案部门在巩固数字档案馆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它的建设成果。采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建立智慧档案馆,并探讨如何实现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将档案信息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二、智慧档案的服务方向

智慧档案馆是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智能模块,这个模块可以实现管理的多元化,丰富档案资源,还具有自动感知和处置档案信息能力的功能,是一个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新型虚拟档案馆。

智慧档案馆能够在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各种高科技,如采集终端和各类有线、无线宽带网络技术,把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网络都联通起来,并时时采集档案的环境信息、档案变化的动态信息。使智慧档案馆在信息提取方面拥有绝对的智能化,并能随时对档案的资源进行反馈,对客户实现智能服务。

这里能最大化地发掘数字档案的资源和传播优势,在数字档案馆信息化的基础上,运用更发达的通信技术和科技手段,对档案的资源进行分析整合,并感知动态的档案信息。在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的时候,对用户的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和智能支持。为档案馆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更便捷和人性化的基础条件。

三、智慧档案管理的特点

智慧档案馆的智能化,不仅要在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还要在管理方面树立智能管理的理念,建立更方便的管理模式,让档案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建立资源多元化,感知更全面,综合处置能力更强的档案室,建立更先进的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的处理工作在一个综合处理平台就能完成。

(一)资源多元化,档案资源作为智慧档案馆的基础。决定着智慧档案馆智能化程度的高低,资源越多,涉及的信息越广,各个媒体和网站的信息都可以成为智能档案馆的信息构成。智慧档案馆的资源多元化,还体现在它的管理模式上,由于资源面广,不同的档案有时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所以资源多元化又造成了管理多元化。

(二)感知更全面,感知是一种预测能力,是智慧管理第一要求。在智慧档案管理方面,既需要高科技的手段进行自动化管理,也需要管理人员拥有高端的管理策略。在将互联网和档案实体联系起来的同时,也需要对档案内容和档案管理信息进行交互式的信息交换和通讯。通过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实体的感知、档案内容信息的感知、档案管理信息的感知。对档案内容的感知,通过识别数据,整合档案资源信息来抽取和挖掘档案的内容信息。对档案管理状况的感知,这主要是人为因素,通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管理技巧来智能化检测和评价档案的管理状态。

(三)综合处置能力更强。智慧档案的管理先进之处在于它具有完善的处理应对和反馈机制。将档案信息的需求特征通过解析和识别,对应相应的管理策略,利用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对感知到的档案信息进行评价,进一步获得对档案信息的处置能力。提高了档案信息的保障机制和查全率。对档案管理业务工作需求的应对与处置,在档案实体和管理信息上得到了综合的分析。

建设智慧档案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技术方面,管理方面的软件方面都会遇到诸多问题。技术的发展和推进,让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保障,但在管理方面还缺乏很多政策支持和理论支持,法律规范也不是很完善,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很多方面都不是很完善。

参考文献:

[1]许德斌.智慧城市新环境下的智慧档案[J].山西档案,2014(05):72-74.

[2]方雪.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档案信息化[J].管理观察,2014(13):51-52.

能源智慧化管理篇5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自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提出后,智慧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内外图书馆学者已经对智慧图书馆展开了初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当前泛在知识和泛在信息环境下,通过与科技融合,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准,拓展服务宽度,以智慧化服务来满足大众和社会需求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或由经过授权的公共机构,利用公共资源,向公民提供文化产品、设施、活动等服务,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1]。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图书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承担着相应的职责和任务,是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当遵循正确导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智慧图书馆是现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新方向,本文试图从公共图书馆所承担的职责的角度,分析智慧图书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促进作用,从而揭示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间的互惠关系,更好地建设智慧图书馆,加快现代公共文化体系构建的步伐。

1智慧图书馆概述

智慧图书馆是在数字图书馆基础上,融合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服务、管理和产品智慧化的新型图书馆。目前,关于智慧图书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业界学者对智慧图书馆有着不同层面的定义。笔者认为王世伟老师的定义完整诠释了智慧图书馆的涵义,智慧图书馆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信息技术基础,以人与物的互通互联为核心要素,以绿色发展、以人为本和方便读者为灵魂与精髓[2]。国内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始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探索,智慧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将会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新常态贯穿下去。例如,陕西西安已经建成社区智慧图书馆,并于2016年内陆续建成多个社区智慧图书馆服务大众[3];深圳盐田区图书馆建成国内首家由智慧资源系统、智慧感知系统、智慧服务系统和智慧管理系统组成的智慧图书馆[4];福建省图书馆的智慧图书馆正在招标积极筹建中[5];杭州公共图书馆开展各种智慧化服务,探索智慧图书馆建设[6]等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已然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智慧图书馆将构建成为大众生活提供智慧文化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智慧资源服务,为终身教育提供智慧化知识服务的文化服务平台,从而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快更好地建成。

2智慧图书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智慧图书馆的智慧不仅体现在馆舍建筑设施的智慧化,也体现在服务和管理的智慧化。作为一个智能化的现代建筑,智慧图书馆具有智能感知能力。它既能够通过物联网实现对物的感知,即图书、环境和设备的感知,具备水控、光控、温控、安保监控、电子会议系统等监测和调节功能,也能利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体感技术等达到对人的感知,即对读者身份、书籍位置和阅读情境的感知,实现书书相连、人书相连,用户和图书馆的智慧化互动[7]。国内首家智慧图书馆,深圳盐田区智慧图书馆能分秒定位书籍的具置,根据用户需求调节桌椅高度、坡度,并具有记忆性,通过智能手环、移动APP客户端感知读者信息,运用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分析读者阅读记录、阅读兴趣和所在位置,推荐个性化需求的馆藏资源。另外还有机器人导读、影音放映室、数字视听间、4D放映厅、科普性强的互动体验活动,以及幼儿读者区、网上预约座位功能等,环境舒适功能齐全,能够满足各类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泛在知识和信息环境下,泛在智慧图书馆就必然成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馆联网”资源为依托,借助物联网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网点式分布在各个社区的智慧自助图书馆,成为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延伸。它解决了智慧图书馆投入大、周期长的问题。它能够为社区居民24小时提供图书证办理、图书的预约借还、信息查询及下载、数字资源推送等服务。智慧自助图书馆占地面积小,是微型图书馆,但它具备图书馆的各项基本功能,亲和、便利,方便管理。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对于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来说,阅读和资源的利用更加便捷。今后的发展中,智慧自助图书馆可以作为大型图书馆的延伸,数字农家书屋的有益补充,入驻乡村,打造农家书屋的新亮点,让乡镇居民享受到公共文化现代化的智能服务。《意见》指出,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城乡不均衡、区域不均衡和人群不均衡,而现代公共文化发展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人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文化服务[8]。智慧图书馆智能化的设施,丰富的资源,全方位便捷的服务,既能满足老年人、青少年、上班族等不同人群的要求和需要,也能弥补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缺点,满足大众的文化需要,从而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3智慧图书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

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智慧化的集中体现。传统图书馆服务相对用户的泛在和针对性的知识信息需求是被动的、滞后的,智慧图书馆通过智能技术将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嵌入式服务,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自由地访问并获取图书馆资源,随时随地得到图书馆智慧化的泛在服务。智慧图书馆通过用户直接给馆库资源打分,以及通过用户在图书馆微信、微博、QQ、网站等社交软件的互动信息,调整、更新服务信息,定期向用户推送图书馆的新书推荐、图书借阅排行榜、畅销图书、讲座活动、问题解答等。同时,智慧图书馆利用物联网、GPS和无线射频技术,通过数据挖掘、推荐计算法、知识管理等方式,为读者提供实时的、基于情境感知的、基于地理位置(LBS)的文献资源推荐服务,读者能更快、更方便地在图书馆获取文献资源,省去了查找的时间。更有社会化本地移动(Solomo)智慧推荐服务模式,综合用户地理位置、情境信息、兴趣偏好,以及用户检索和借阅记录,通过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短信、微信、微博等方式向用户推荐个性化的知识信息[9]。此外,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建设,网络电视、电脑、手机等新媒体阅读的推广,都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扩展和延伸,将智慧服务蔓延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更好地推动了全民阅读,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主要是为广大群众服务,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链接很少,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鼓励图书馆与其他文化与科学遗产机构合作,提供支持教育、科研、旅游业和创意工业的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10]。智慧图书馆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智能化的服务技术,能更好地为高新企业提供服务。智慧图书馆可以联合高校等科研机构,搭建智慧图书馆联盟,互联互通,整合各类信息资源,通过先进的科技智能服务模式,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全面的知识支持,为企业提供最前沿的科研动态、最新的行业发展资源和最专业的嵌入式服务,为社会发展提供知识和信息动力,为企业研发、专利、推广、发展提供知识和资源保障,推动地方社会和经济更好地发展。按照《意见》的要求,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应当通过一定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群众的需求,进而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发展行业联盟,整合资源,互联互通,深入普及全民阅读,推动服务效能的提升。智慧图书馆人性化的智能服务模式,体贴完善的服务体验和服务宽度的纵深拓展,极大地改变、完善了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智慧图书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的融合

智慧图书馆的“智慧”二字体现了其全新的建馆理念和创新的经营模式,它的智慧之处正是融合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智慧图书馆通过提升图书馆的科技含量,将图书馆打造成舒适、安全、绿色、环保、节能的休闲、娱乐、学习空间。智慧图书馆将配有3D打印、智能机器人、智能桌椅、智能书架、大屏阅览、有声阅读、视听空间等全新的服务设施,既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又有移动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方便和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同时,智慧图书馆依托物联网、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了实时的情境感知功能,能快速获取用户的查询、借阅记录和兴趣偏好,及时推送所需信息,方便读者查找和使用馆内文献信息资源;其快速的定位功能,也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地摆放、整理文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智慧图书馆为用户推送信息的智能服务,利用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服务、互联网传送,跟踪并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全方位、立体化、有针对性。此外,智慧图书馆的管理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者通过计算机对读者信息数据库、流通记录数据库、信息推送数据库进行监控管理,既能帮助管理者科学分析做出决策,也能及时了解问题,为用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根据《意见》内容,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加强公共文化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处理,加快数字文化资源在智能社区中的应用,提高资源供给能力。智慧图书馆在建筑、服务和管理方面都实现了数字化的更高水平智能化,能够更好地服务大众,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的提升。

5智慧图书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智慧图书馆建设除了现代化的科技,更不可缺少智慧图书馆馆员的智慧服务和奉献。馆员是图书馆活的灵魂,智慧馆员的职业素养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慧图书馆不论设施、管理还是服务都处处渗透着科技的元素,因此要求智慧馆员具有相当水平的行业服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成为综合和管理人才,才能更好地胜任智慧图书馆的工作。伊安•约翰逊认为,除了智慧的图书馆员,没人能创造出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员应具备这样的基本特征:资质达到一定水准;致力于终身学习;社会及种族多元化;灵活性;创造力;见多识广、思想开放、参与公共生活等。而且,智慧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卓越的洞察力,及时掌握人们信息需求的变化,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关注并掌握新技术,建设新信息源,积极有效地传播新信息[11]。李后卿、董富国认为,智慧图书馆员的培养需要经过职业情感培养、隐性智慧知识培养,提供交流平台和科研环境,并且进行包括信息分析能力、数据挖掘能力、技术使用能力、网络安全能力以及知识吸收能力五方面的智慧能力培养。只有真正的智慧馆员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服务,才能促进智慧图书馆的长远良性发展[12]。《意见》创新性地阐述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其中人才保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因素。当前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还无法实现全面、优质的智慧服务,因此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智慧图书馆员的培养不仅能带动图书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也能够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资源保障。

6结语

智慧图书馆是在数字图书馆基础上,融合了先进科学技术和综合型智慧馆员为大众和社会服务的新型公共文化机构。智慧图书馆创新和完善的服务模式,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整合和发挥资源优势,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充分结合和利用现代科技,会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职业化高素质馆员的培养,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保障。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为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和保障,有利于智慧图书馆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也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以及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能够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炜,张奇,张喆昱.大数据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3):4—12.

[2]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3]张奂雅,张婉瑶,杨耀青.陕西首个社区智慧图书馆落成24小时自助借6000册图书馆免费读[N/OL].[2016-08-04].http:∥www.sxdaily.com.cn/n/2016/0423/c324-5867710.html.

[4]何畅.探访全国首家智慧图书馆盐田区图书馆如此“高大上”[EB/OL].[2016-08-05].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16-05/23/content_13393094_2.htm.

[5]福建省图书馆智慧图书馆项目公开招标公告[EB/OL].[2016-08-08].http:∥www.ccgp.gov.cn/cggg/dfgg/gkzb/201607/t20160718_7058185.htm.

[6]冯继强,吴宇琳,陈锋平.基于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公共文化休闲服务———以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实践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5(4):44—47.

[7]陈远,许亮.面向用户泛在智慧服务的智慧图书馆构建[J].图书馆杂志,2015(8):4—9.

[8]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3):4—12.

[9]曾子明,金鹏.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体系及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12):16—22.

[10]龚娅君.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2):4—8.

[11]伊安•约翰逊,陈旭炎.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J].图书馆杂志,2013(1):4—7.

能源智慧化管理篇6

进入21世纪以来,一种以3S(GIS、GPS、RS)、2C(Computer、Communication)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数字城管在北京市东城区诞生,并迅速在全国大中城市得到推广。数字城管在不到十年的发展中,既引发了我国城市管理模式的深刻变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从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数字城管的社会期求。问题发现滞后、预警被动、社会管理压力增大等城市化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兴起,数字城管必将为“响应更及时、手段更先进、覆盖更全面”的智慧城管所取代。

一、世纪之交我国城市管理发展模式的逻辑推演

综观世纪之交我国的城市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出城市管理在新型城市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轮驱动下演进的历史轨迹。在不足十年间,不仅完成了由传统城市管理向数字城管的飞跃,而且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即将迈入到智慧城管的崭新时代。从技术层面看,数字城管是对传统城市管理的“扬弃”,智慧城管将是对数字城管的“扬弃”和全面超越。在时代诉求、管理手段、反映方式、社会效果等方面,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被动到主动、由粗放向精细、由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展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市管理在经历相对短暂的数字城管发展阶段后,将逐步迈入智慧城管阶段,在智慧城市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智慧城管的生成语境

智慧城管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信息融合、网络通讯、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信息获取自动化、监督管理精细化,业务职能协同化,服务手段多样化,辅助决策智能化、执法手段人性化,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智慧化。

智慧城管的产生既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充足的技术条件,也离不开政府角色转变和公民社会的推动。具体表现在:

(一)数字城管的行动困境

从客观来说,数字城管的实施,根本改变了传统城市管理“发现问题靠举报,处置问题靠突击,解决问题靠批示”的弊端,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和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处置标准更为精细、规范,部门责任更为明晰,尤其是3S、2C等信息技术的采用,推动了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粗放向精细、开放向闭合、单一向综合、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数字城管并未解决传统城市管理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如表2所示。

(二)智慧城市的蓬勃兴起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发展的步伐尚未放缓,而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幕已在我国悄然拉开。目前,北京、上海、宁波、深圳、无锡、武汉、南京、佛山、昆明、成都等国内城市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意在抢占先发优势[1];智慧交通、智慧医院、智慧社区正在一些城市蓬勃兴起,也从根本上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现代生活。城市管理,作为促进现代城市高速运转的重要一环,必须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时代语境中,加速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的发展进程,在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上实现与智慧城市的全面衔接,全面开启“智慧城管”的新纪元。

(三)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现代政府的实质是服务型政府。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才能证明其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没有服务就没有现代政府。[2]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行政体制的改革力度,政府的角色定位正由“管制型”、“全能型”向“服务型”、“效能型”转变,政府实施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也由“强政府”、“弱社会”转变为“强政府”、“强社会”。要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政府在对城市的管理中,就必须彻底摒弃高高在上、“包打天下”的姿态,畅通民主管理的渠道。一是要进一步细化管理标准,明晰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确保管理不“失位”;二是要引入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涉及市容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城市管理对象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和全员参与的管理,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城市管理中强事后处置、弱事前预警,强日常管理、弱应急处置以及强问题处置、弱数据支撑的被动局面。三是要建立快捷的市民诉求回应机制和部门快速联动机制,打造“无所不在的服务型政府”,做到“有求必应”和“有应必灵”。

(四)公民社会的日益发达

经济发展的加速以及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我国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发育。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日益分化,社会的自主能力、人民的参与程度得到提升。[3]

发达的公民社会是实现民主管理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首先是有先进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这里的“公民意识”主要表现为:热心公益事业,主动负责的精神,憎恶崇善的品德,等等。公民意识的内在觉醒往往要外化为参与管理社会的“公民行为”,不仅参与问题的发现,还积极参与事件的处理和解决。但目前的城市管理现状却限制了公民“意识”向“行为”的转变过程。一方面,从内在来看,管理素养、专业知识尚不能适应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公民素质有待进一步锤炼和提高。另一方面,从外在来看,目前的数字城管系统尚不具备向广大市民开放“端口”的技术条件,市民缺乏参与管理的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而智慧城管对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市民“想管”、“愿意管”、“能够管”和“管得好”由可能变为现实。同时,政府的“顾客满意度”导向,也使政府必须采取更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将市民诉求作为改善管理的第一信号、标准和追求。

三、反思与超越:智慧城管的发展维度

上述数字城管的行动困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数字城管在向“智慧城管”迈进中所面临的挑战。通过对这一“行动困境”的反思,要进一步引入“智慧城管”的理念、思路和手段,以实现对数字城管的全面超越。一方面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通过整合、扩建、升级、新建应用系统,构建智慧城管的技术支撑体系,提供“智慧的管理工具”;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模式,通过完善标准规范、协同机制、预警机制、评价机制、服务机制等,构建智慧城管的管理支撑体系,提供“智慧的管理方法”,从而为“智慧城管”提供全方位支撑。

同时,智慧城管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有机构成,必须在建设的理念、技术、方式等方面实现与智慧城市的充分耦合,全面体现智慧城市互联、整合、民本、创新、智慧等理念。智慧城市的主要特点:1.全面物联。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具有更全面灵活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借助于发达的智慧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3.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提高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的合作能力,实现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4.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4]

(一)坚持智慧城管“互联”的理念,实现更全面的物联,进一步拓展管理领域

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向涉及到城市事部件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生命线管理等等与城市管理职能相关的诸多领域进行积极拓展,进一步丰富城市管理的物理对象和人文对象,并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视频识别等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感知、更智慧的识别,实现管理对象与管理服务的高度整合,从而为城市提供更全面的智慧化公共管理。

(二)坚持智慧城管“整合”的理念,促进更充分的共享,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

一是更有效的交换共享。通过管理体制的创新保障和身份认证、目录交换等技术平台的建设,确立信息系统之间的层次性,从而促进分布在不同管理部门间的海量数据的流转、交换、共享、对比,为应用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通过数据的交换共享,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不再是信息孤岛,将更高效地协同运作,从而极大地推动城市综合治理和运营的良性循环。

二是更协作的关联应用。在互联互通网络,数据交换与共享基础上,以政府、城乡居民、企业的互动为核心构建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整合式的协同服务——政府协同办公、城市协同治理、面向城乡居民的协同式服务、面向区域的协同式管理等,从而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更智能、高效,响应更灵活、及时的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服务手段、创新应用模式。

(三)坚持智慧城管“民本”的理念,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一步鼓励社会参与

如何最大限度服务好广大市民,是智慧城管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智慧城管将开创各类在线服务,打造全方位的服务交互平台,在城市网格管理、公共服务、静态交通管理、城市环境治理等领域进行积极拓展,畅通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深化服务互动。将涉及城市管理相关的各类民生信息全部引入智慧管理的服务交互平台,在事关民生的突出社会问题中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化沟通渠道。提高信息查询效率,降低市民生活成本,全面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幸福感。

(四)坚持智慧城管“创新”的理念,推进更广泛的应用,进一步优化决策支持

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传感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融合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强化信息获取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决策智慧化,立足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协作共享,推动智能系统的应用。同时,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捷、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具有介入式、互动式功能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决策模型,通过科学的决策分析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从而推进现代城市运作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的和谐目标。

(五)坚持智慧城管“智慧”的理念,运用更先进的手段,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

基于目前数字城管主要依赖人力进行管理、拓展难等特点,以及城市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等实际,不断实现城市管理各环节的充分“智能化”,如智能感知、智能协同、智能分析等。城市管理中“智慧”因子的增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处置流程,减少管理过程中的定位不准、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大大节省行政成本,尤其是数字城管无法预先感知的地下管线、桥梁监管等问题,在实现智能感知后,可以实现问题的预警和提前决策,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从而减少了风险成本的支出。另一方面,开发“市民通”等便于社会各层面广泛参与管理的先进设备,进一步形成管理合力,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

四、智慧城管的理想模型设计

建设“智慧城管”,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要素、过程、决策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推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总体来看,智慧城管建设必须包括组织层、技术层、制度层、共享层、目标层等五个层面的建设(如图1)。

(一)目标层

通过“智慧城管”的实施,着力建设“四型城管”,更好地展现政府智慧、务实、亲民、高效的良好形象。一是服务型。通过智能化的手段,为城市政府、普通市民、行业主管部门等提供长效管理服务和应急保障服务。二是开放型。通过开放型的系统架构,实现跨系统的信息互通共享;通过开放型的市民互动平台,引入更多市民的参与和监督。同时,根据城市管理的发展实际,进一步扩展智慧城管的对象类别和区域范围。三是和谐型。通过采用人性化的执法手段、发掘多渠道的宣传口径、建设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平台等方式,打造“和谐城管”。四是效能型。通过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建立多元发现机制,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优化考核评价制度,全面系统地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二)组织层

组织保障是智慧城管建设管理体系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城市智慧城管建设与运行的基础保障。要成立城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城市级智慧城管工作领导小组,指挥、监督、协调和考核智慧城管的建设与运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智慧城管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日常工作。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关政策,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关系,明晰和细分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在智慧城管建设与运行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为加强智慧城管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应成立智慧城管中心,隶属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主要承担智慧城管的具体建设、运行、管理、考评等具体实施工作。

(三)技术层

主要包括智慧城管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建设。

1.智慧城管基础平台建设

建设云计算基础平台、物联网平台、海量数据资源中心等三大基础平台,为智慧城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智慧城管”云计算基础框架建设

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城管”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两大框架。“IaaS框架”,即:采用“网格计算”和虚拟化等技术,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存储、计算等服务器资源;“PaaS框架”,即:在“智慧城管”IaaS平台的基础上,采用SOA技术,对现有的统一认证、GIS、视频等基础应用资源加以整合,建设基于SOA架构的统一认证服务中心、GIS服务中心、视频服务中心,为“智慧城管”应用项目提供基础服务。

(2)“智慧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

建立“智慧城管”物联感知平台,探索RFID、视频模式识别、无线远传水表、传感器、GPS等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应用,实现对各类城市管理设施的智能识别、智能管理、跟踪定位、数据采集和在线监测等;建立“智慧城管”物联网络平台,归集感知层设备WiFi、2G、3G等各类无线接入入口,建立应用无关、运营商透明的统一短信平台,基于城市统一的无线数字集群平台建设“智慧城管”无线数字集群系统平台,整合现有数字城管和数字执法业务系统网络资源。

(3)“智慧城管”海量数据资源中心建设

建设“智慧城管”数据存储、挖掘和共享“三大中心”。“存储中心”:在“智慧城管”IaaS框架下,建设城市基础对象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实景影像数据库以及各类城市管理业务数据库,并加入时间维度,构建时空一体的“智慧城管”数据库。“挖掘中心”:采用数据挖掘主流产品,为各类城市管理数据挖掘应用提供基础。“共享中心”:基于ESB技术以及交换技术,实现“智慧城管”内部各应用系统间信息自由流动。海量数据资源中心的建设需要加强内、外部的数据整合和交互能力,从横向部门获取的数据包括环保的工地噪声/河道水质等监测数据、交通管理部门的车辆信息、工商的沿街店家信息、规划的广告审批信息等,同时将智慧城管中的桥梁道路超重车辆的监测数据、各类执法案件处置数据等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

2.智慧城管应用项目建设

对现有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如数字城管、停车管理、“权力阳光”等)进行整合、优化、扩建和升级,并增加智能化因素(如实现智能化案卷提醒和回复),同时结合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重点建设“四大系统”:

(1)城市管理智能分析决策系统

基于“智慧城管”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其它各类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数据,建立城市管理智能预警以及分析决策模型,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对城市管理难点热点问题、城市管理指标以及各类城市管理专题的智能分析、预警和决策。

(2)城市管理全民公共服务系统

以网站互动、微博、“市民通”智能手机应用等为载体,整合目前城市管理行政审批、人行道违停、公厕等各类城市设施地理分布以及停车诱导等各类信息,提高市民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参与度与互动性,随时掌握社会舆情。

(3)城市街面秩序“智能管控”系统

基于视频预警和智能分析技术、GIS等技术,通过接入交警视频信息以及沿街商铺、单位信息的采集建库,借助“城管通”执法终端,建立覆盖市、区两级的图文互动的城市街面秩序“智能管控”平台,提高城市日常街面秩序的管控能力以及重大事件处置反应能力。

(4)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监管系统

基于“智慧城管”物联网平台,利用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相关技术,对广告牌、地下管线、桥梁、河道、城市亮灯、犬类、环卫作业车辆、建设工地等城市管理对象进行智能化监管。如:通过在广告牌中放入RFID芯片,借助实景影像信息系统,实现广告牌等街面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的全景建库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接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运行状态信息,对地下管线安全状况进行监管;通过在桥梁、道路上安装远传地磅、监控探头,实现对超重车辆的实时发现,为交警、路政等部门执法提供信息;通过在建设工地上安装视频监控、噪声监控等设备,实现建设工地施工情况的远程智能监管,等等。

(四)制度层

一是健全运行制度。建立智慧城管的管理工作机制,明确业务协同制度、工作分析研判制度、任务指令制度、工作督办制度、业务改进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等各项制度。二是编制标准规范。根据智慧城管的管理内容、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的特点与要求,在现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管理的方法和工具,设计城市管理相关的业务管理工作标准规范。三是出台实施办法(或条例)。制定出台城市智慧城管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智慧城管的实施原则、责任主体、监督考核等内容,为智慧城管建设管理提供法律支撑。

(五)共享层

在现代城市高度智慧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建设SOA标准服务管理体系,使各个业务系统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服务接口,对外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这些服务涵盖了面向政府业务部门内部的业务数据交换服务,面向政府决策部门的决策分析数据服务,面向政府监督部门的评价考核数据服务,面向市民的城市综合数据信息服务等。依托SOA服务管理系统,智慧城管系统可以方便地和其他政府部门的系统进行平滑地对接,数据得以安全、高效、规范的方式流转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进一步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如:通过“智慧城管”提供的某时段、路段的停车情况分析,可以为交通部门提供有力支持,合理地推进城市停车位的建设和分配、规划出行线路、为车主提供最优化出行线路信息等。此外,智慧城管与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水务、智慧社区、智慧电力等都可以实现平滑对接,有助于缓解“停车难”、“卫生难”、“保序难”、“流动人口管理难”等长期困扰城市的热、难点问题,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品质。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管理面临的艰巨任务在短期内不会减弱。各城市政府唯有顺应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抢抓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的转型升级,就一定能实现打造人民满意、高效、智慧型政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王郅强.试论政府转型的目标模式[J].晋阳学刊,2005(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转班申请书范文(精选3篇)

    - 阅0

    2021转班申请书范文(通用6篇)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申请书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在写作上,申请书也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申请书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1转班.....

    关于校本研修计划范文(精选3篇)

    - 阅0

    关于校本研修计划范文(精选6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校本研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