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趋势(6篇)

来源:收集

国际政治趋势篇1

多极格局是二战后国际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过程并不是在前苏联解体后开始的,在冷战期间两极格局的状态下就开始了多极化的潮流,并在冷战结束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当前世界战略格局总趋势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这一世界历史大潮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二战后,“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从而加速了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极大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两极格局开始松动。而两大阵营的破裂和分化则加速了多极化趋势。美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上形成的“一超独霸”的局面既是两极体制被打破后的必然现象,又是一个终将被多极化体制所取代的暂时的历史过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均衡化趋势,是世界战略格局中两极体制解体并最终走上多极化的根本动因。未来世界战略格局中主要国家的关系将日益复杂化,起主导作用的很可能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这“五大力量中心”,其它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区域集团和地区性大国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未来战略格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同时也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毫无疑问,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能源和资源的依赖以及落后国家对发达国家技术的依赖,这就使得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未来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的潮流继续前进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一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起制约作用,在经济发展上起示范作用,在维护第三世界权益的斗争中发挥重要影响力作用。当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等已经愈加成为全球范围的产物,全世界的文化也在碰撞中交融,世界不再是无数文化共存却又毫无联系的散沙,尽管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很多年里,世界格局再也没有发生改变,并依旧保持了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而现实的情况是各个国家不会因为结果而去追求结果,只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去实现结果。为求生存,只能通过压榨、战争等方式实现资本、科技的积累,从本国公民利益出发,寻求更加利于本国发展的国家环境。

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国际局势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愈加鲜明。目前,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以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为代表的持续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由此而引发了社会危机和价值观危机,而席卷西亚北非的历史性政治大动荡和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向亚洲地区转移,使中国周边环境出现新变化,形势日益严峻。这些将深度地影响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国际战略格局变化。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国际舞台将是美国称霸和世界特别是欧亚大陆的反霸之间斗争的舞台。它将是一个“新战国”时期,因而新的合纵和连横必将在各国各个领域和层次展开。

国际政治趋势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民主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

TheTendencyofMarketEconomyGlobalizationandTheTrendofDemocracyGlobalization

Abstract:Theemergenceand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broadenedfreedomanddemocracy.ThetendencyofmarketeconomyglobalizationleadedtoThetrendofdemocracyglobalizationandtheformerwasthelatter’sfoundation.ThensomeexpressionofDemocracyGlobalizationwillbediscussedinthispaper.

KeyWords:MarketEconomy;Democracy;TendencyofGlobalization;MajorExpression

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改变了并正在改变着世界,在促进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自由。由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后者的意义相形之下更为重大。在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基础上,人的自由和民主制度也产生了全球化的趋势。

1市场经济空前地拓展了人的自由和民主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的和主要的手段。市场经济是迄今最有效率的经济,它的出现和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之所以会如此,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是一个重要原因。而现代市场经济已经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因为每一个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或多或少地有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空前地拓展了人的自由和民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由自然经济的补充逐渐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形式——市场经济产生了。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人类不断获得解放的过程。市场经济产生以后人的自由更是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首先,进入市场参加交易的主体是平等的。“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市场经济中的交易是自愿的、平等的、互惠互利的,交易主体双方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市场经济活动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等价交换,二是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市场活动的主体按照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活动,通行的是等价交换的原则。商品身上的特殊的自然差别,买卖双方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血缘、门第、地域、民族、宗教等等之间的差别都被排除在交换关系之外。等价交换反映在政治上的要求是平等。平等是自由和民主实现的前提,而市场经济恰恰造就了这一前提。

其次,自由意味着人对外界依附的摆脱,人类社会总是在向前发展,人类自身也总是在不断寻求解放。自由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市场经济的出现并成为人更加自由的现实基础,加快了人类追求自由的过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起着优胜劣汰的作用。市场竞争同等级特权、经济强制等束缚不相容,必须是公平的自由竞争。生产自由扩张和自由竞争、资金的自由流通、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价格的自由浮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市场经济主体就会不断寻求自由,比如人身自由、财产自由和契约自由等等。因而,竞争反映在政治上的要求是自由。另外,市场经济造成的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导致政府统一计划的困难也必然会使经济主体获得较多的自由。

再次,平等、自由用法律规定出来就是权利,而实现权利的形式就是民主。自由、平等和法治是民主的基本原则,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是有效的民主制度的必要前提。市场经济承认并鼓励个人利益,对私利的追逐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动力,因而市场经济促成了具有独立意识和独立利益的公民的产生。

2市场经济全球化是民主全球化的经济基础

2.1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渐趋明朗。

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指的是其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经济体制逐渐被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态势。根据WTO网站统计,截止到2003年4月4日,WTO的成员国数目为146个,而1995年1月WTO成立时成员总数为104个。加入WTO的国家被要求是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WTO成员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根据“地图之窗”网站数据,全世界共有230个国家或地区。自1995到2003八年时间,市场经济国家占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比重由45.2%上升到63.5%,可以印证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显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类型,当然地,也决定着资源配置的方式。历史表明,商品(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无法逾越的特定历史阶段。从历史逻辑看,人类社会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渡,又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渐占到统治地位的过程。而商品经济不断扩张的本性又必然会使其冲破国界,导致世界各国和地区如多米诺骨牌般地纷纷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趋势是贸易、资本和生产全球化的原动力,而后者又是前者的重要表现和后果并进一步促进前者的彰显。

2.2民主全球化的趋势正逐渐形成。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属于政体的范畴,实质是公民的独立自主和自由选择。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典型的政体理论认为:国家最高权力如果由一个人掌握,就是君主政体;由少数优秀的人掌握,就是贵族政体;由多数人掌握,就是民主政体。或者说,民主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或是参与决策的群体中人)有权发表意见、参与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除了经济全球化、科技加速发展外,民主化继续延伸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民主全球化趋势,指的是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形式在全球的扩展趋势,表现为君主制、法西斯、殖民地、军事专制、个人专制等体制纷纷向民主体制转化——各国间的政体相互借鉴共同向民主之进化。

2001年11月5日,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发表的题为《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演讲中指出:世界事务不能只由一个超级大国控制而应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原则,正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和支持。

2.3民主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来源

民主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全球化及由其衍生出的其它因素造成的。概括地看以下三个方面构成民主全球化的动力源。

第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构成了民主全球化的经济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经济体制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范畴,对建立于其上的政治体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弗里德曼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中说到,“经济自由是达成政治自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

从历史上看,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几乎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近代凡没有经过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国家,都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大革命前的法国、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商品经济越发展的国家,建立民主制度的动力就越充分,事实上其民主制度就越发展。可以说,同自然经济相对应的是专制政体,而市场经济则对应着民主的原则及其政体。因此,民主政治同市场经济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在政治上是民主政治。由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而导致民主化进展的国家的典型如英国、美国和法国。

第二,发达国家的“民主输出”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加速了民主全球化的进程。

市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的经济增长,也会促进各国的民主意识和民主制度。一方面,民主程度高的国家,通过频繁的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对民主程度较低的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渠道甚至战争手段积极进行民主输出,以增加其国际影响力。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加速了民主全球化的进程,成为其动力来源。

随着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化,造成信息传播的加快,更加快了民主输出的过程。由此强权政府会迅速地暴露在世界面前,强权下的民众可以了解到另一种政治形式的存在,必然会加速该地区的民主化进程。

第三,一些国家自觉的民主化改革也成为民主全球化的动力之一。

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不发达的状况,几乎都在自觉地尝试经济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这些国家(甚至包括已经失败的国家)经济改革的方向都是市场化,与此同时,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在推进,而政治改革的大致方向就是民主化。中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2.4民主全球化是多元的、冲突的民主的全球化。

首先,民主全球化并未淹没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两者在竞争中并存,借鉴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虽然都在向前发展,但不会趋于一致。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代表,中国的政体是非常有特色的议政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资本主义民主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三权分立制度。

其次,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都存在着多种形式。

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民主的典型形式。即使同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各国也具有不同的特点。由于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封建史的缺乏,美国的三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都属于资产阶级,是比较完整和典型的。法国的三权虽与美国相同,但封建贵族仍在政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英国的三权(立法权、行政权、对外权)与美法不同,而且有两权(行政权、对外权)主要被君主据有,实际上是“两权分立”等等。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国的民主特点也在改变,但各国的民主制度总是带有鲜明的民族和历史烙印。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实行民主政体。由于各国情况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政体的具体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中国建国以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苏联实行苏维埃制,社会主义南斯拉夫实行代表团制,朝鲜实行人民会议制、社会主义罗马尼亚实行国民议会制等等。

3民主全球化趋势在当前的主要表现

3.1民主国家的渐趋增多。

这里谈到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实行共和制度,公民享有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且有宪法保障的国家。与共和制对立的主要是君主制、军统制和政教合一制等专治体制。发达国家大多数是实行民主制的国家(丹麦、挪威、列支敦士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西班牙八个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其他发达国家实行共和政体——其实即使在那些实行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的发达国家,民主程度也是相当高的),非民主体制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普遍遭受过侵略或殖民统治,经济落后,国民经济体系不健全,生产结构单一,依附于发达国家经济。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渴望并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除了国内政局动荡纷乱的少数国家外,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了市场化取向和对外开放的经济改革,以亚洲国家为代表的一系列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编的《国际统计年鉴》(2003),自1991年到2002年,发展中国家GDP年均增长5.4%,其中,中国(9.7%)、莫桑比克(6.6%)、赤道几内亚(22.1%)新加坡、越南(6.8%)、马尔代夫(6.9%)、缅甸(7.2%)等至少12国年均增长都超过6%。笔者根据“地图之窗”网站的资料对非共和制发展中国家进行了统计:泰国、尼泊尔等12个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锡金、阿曼、斯威士兰王国4国实行君主制,伊朗、沙特阿拉伯、梵蒂冈3国实行政教合一政体,阿富汗、伊拉克、巴勒斯坦、西撒哈拉、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如果忽略所谓的共和政体中的假共和,那么,到现在非民主国家只占发展中国家总数的不到15%。而且,巴林始于2000年的政体改革,揭开了海湾地区君主立宪和政教合一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序幕。

3.2国际关系民主化

一个国家内部应讲究民主,国与国更应如此。各国都应有权参与决定国际事务,国际争端应透过平等协商、对话合作解决。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是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全球性的挑战要由各国合作应对。这样做,有利于体现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平衡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的“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体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意志和愿望,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谈到,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和民主的全球化,民间关系对国际官方关系影响日益巨大。民主全球化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是,政府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下降,在外交方面,官方外交的作用也将受到影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新生说,他认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给民间外交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未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是以民为主。”

3.3民主全球化趋势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世界格局,指的是世界主要国家、国家集团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际核心结构和战略态势,它建立在利益和力量对比的基础之上。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以来的两极格局瓦解了。从此各国纷纷主张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经济和加强区域合作,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萌芽。

民主全球化的趋势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首先,民主全球化与单极世界根本就是不相容的。民主全球化使民主逐渐跨越国界,任何单个国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必然趋弱。其次,民主全球化利于各国加强国际合作以解决一系列的世界性经济和政治问题,国际合作的加强必然会挑战单极霸权。再次,民主全球化使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在重视同美关系同时要求更多的话语权。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可以从美国打击伊拉克前后其他大国的表现得到印证。最后,民主全球化催生了众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如欧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他们坚持自身利益,不会甘愿受美国的摆布。总之,民主全球化趋势限制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格局在国际力量消长的基础上走向多极化。但是,由美国主导的一超多强格局演变成相互尊重和平等协商的新多极格局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耿天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J].中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LiXiaoxi.China,ADevelopingMarketEconomyCountry[J].China&WorldEconomy,Number4,2003。

[3]WubiaoZhou.TheMakingofanIntegratedNationalGrainMarketinChina.WilliamDavidsonInstituteWorkingPaper397。

[4]丛日云.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6]王安琪.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J].求是,2003年第12期。

[7]朱满良.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J].学习时报,第94期

[8]姚志勇,刘红青.市场经济的精神——读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7-8。

[9]张云筝.全球化与民主进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9月第5期。

[10][美]密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版。

国际政治趋势篇3

【关键词】全球化碎片化外交议题扩展公共外交多边外交

Abstract:Globalizationisaobjectivelyandmultidimensionallyhistoricalcourse,andalsoaidenticalanddiversifiedunion.Contemporaryglobalizationisprofoundtodiplomacy,whichpromotestherevolutionofdiplomaticbody,diplomaticsubjectanddiplomaticmode.

KeyWords:Globalization;Fragmentizedsovereignty;Expansionofdiplomaticsubject;Publicdiplomacy;Multilateraldiplomacy

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髦用语”(buzzword)。但是,全球化的许多基本问题都处在巨大的争议之中而难以达成共识,譬如全球化究竟是一种实际状态,还是一种意识形态或目标,全球化究竟始于何时,全球化是单维的还是多维的,全球化是西方化、美国化吗?全球化是同质化还是异质化?正如罗伯特•基欧汉所言,全球化这一说法意在表明,人们普遍认识到世界政治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当然,这种模糊的说法也意味着,人们对这一变化的理解还是肤浅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对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作一理解和把握。

一、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全球化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发展进程。它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世界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对全球化作出一个最基本的描述:“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通过设立各种跨国合作机构,打破国界限制,在各个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致使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向着增加共同性、减少差异性的方向发展的进程”。衡量全球化在当今世界是否存在,并取得进展的最基本的依据应该是:第一,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合作是否增加,从而导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是否增强;第二,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是否感觉到他国发生的事变的影响以及对这种影响的敏感程度怎样;第三,跨国合作机构是否在迅速增加并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增强的作用,从这三个方面来衡量,全球化的确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客观存在,一个事实。

全球化是多维度的历史进程。基欧汉在论述全球化时指出,全球化和相互依赖都是多维现象。从分析层面上讲,可以将全球主义区分为经济全球主义、军事全球主义、环境全球主义、社会和文化全球主义。值得注意的是,他把政治全球主义列为社会全球主义的一个子集,甚至不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形式,因为几乎所有形式的全球化都有政治意义。事实上,这些多维度的全球化的发生是有先有后、相互交织的。赫尔德在《全球大变革》中把全球化分为政治全球化、军事全球化、生产、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人口迁移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等。他指出,任何对全球化进程的一般性解释都必须认识到,全球化不是单一的状态,而是一个分化的、多面的进程。尽管二者在具体的划分上存在些许差别,但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全球化是一个多维的客观历史进程。

全球化是同一化和多样化的统一。全球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或者说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一方面,全球化是一种单一化,它体现为各国各民族和各种不同的文明体系之间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某种趋同化。例如,市场经济体制正在超越其欧洲起源时的原有形态而成为全球的抽象;传统的数代同堂的大家庭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被核心家庭所取代;民主政治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政治追求,对人的尊重、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已经成为普遍的政治价值,而专制政治越来越不得人心。但是另一方面,与上述单一化过程相伴的则是特殊化和多样化。市场经济虽然成为世界的抽象,但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却极不相同,其差异并不见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缩小。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极不同于英美的自由放任经济;东亚的市场经济则由于其严重的政府干预而又有别于其他的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也一样,日本和韩国实行的是代议民主,但若严格按照英美的标准来衡量,则很难说是真正的民主。世界上找不出两个政治制度完全相同的国家,虽然它们都属于民主国家,都奉行在民的基本制度。

二、全球化对外交的深刻影响

全球化推动外交主体的革命。自17世纪近代国家体系诞生以来,国家一直是外交的主体,而且是作为一个理性、自私的整体单元在国际体系中交往和活动的。但是随着当代全球化的发展,这种情况已经发生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国家行为体的出现和增加并日益活跃于国际舞台,二是作为外交主体的国家自身发生的变化。

非国家行为体的出现与增加是全球化时代外交的极其重要的变化。一战前大约只有50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和170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到1940年,这个数目分别增长到80和500个;而90年代初,全世界国际组织已经增至近500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约300个,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约4600个。从活动范围来看,国际组织含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各个领域,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国际组织的活动。此外,从影响力方面来看,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成了各国显示国力,扩大交往的重要途径;绿色和平组织的抗议行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同情和支持,其保护环境的主张已经成了一项基本的国际共识;尽管存在诸多缺陷,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地位仍然无可代替;而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已经富可敌国,甚至已经开始左右着一些小国政局的发展。这些都是外交发展中前所未有的新现象。

就国家自身而言,作为整体的国家日益碎片化。传统而言,国家是一个“黑箱子”,不管内部如何运作和“合力”形成过程如何,在管理国家外交事务和对外决策和行动时,最后总是发出同一个声

音,采取统一的行动,外部行为体在与之交往时也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只需要与作为国家整体利益代言人的官方代表来讨价还价即可。但是,全球化的发展却改变了这种情况。国家呈现“空心化”趋势,一方面在涉及国民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当地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上,国家政府的权力在逐步下放,另一方面,在涉及国际和平和安全、生态环境问题时,国家权力在逐渐上交。这种权力的空心化、碎片化趋势使国家不再是铁板一块,从而使外交行为变的日益复杂化、分散化,除官方外交外,各种利益集团也开始活跃于世界外交舞台并日益发挥重要影响。

全球化引起外交议题的革命。外交是时代的产物。传统外交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政治和军事问题的结盟、缔约和讨价还价。全球化和国际相互依赖的加深,使世界政治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复合相互依赖的世界政治模式。在这种情势之下,军事和政治问题在国际议事日程中的重要性逐步下降,一系列的政治前沿领域如经济、人权、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等正在融入外交中来。其中最明显的是经济的介入和全球问题诸如环境、、恐怖主义、艾滋病等的挑战。巴斯顿认为,对外交冲击最大的是外交议程的持续扩大。现在外交官需要熟悉越来越广泛的领域,诸如通讯、离岸海运权、民用航空权、关税争端、民用航空协定和复杂多变的债务外交。

不仅如此,国家还面临着新的威胁,这些威胁要求各国在外交活动中协调一致,共同应对国际金融风险、保护全球环境、预防冲突、解决国际难民问题等。外交议事日程的扩展对组织结构提出了一些要求。例如,在1981年,美国经济和商务部的罗伯特•奥尔森写道:过去,国务院的高级职员几乎清一色是政治的;而后,商务部开始在成为主要国际议题的石油、货币、贸易等问题上,成为国务院的强有力竞争者。

尽管经济问题已经占据了外交政策的中心位置,外交议事日程的中心还是不断为新增加的领域所改变,如反恐问题等。外交议程的扩大和内政外交的模糊要求外交中的参与者有所变化。它要求企业家、个人、或者非正规的调停人在国际关系的非正规活动中扮演外交角色,如参与调停活动等。

由于外交议程的日益扩大,“在认识国际维和体系时,我们就像盲人摸象。……我们很容易曲解大象的真实特点。”为了了解外交的全貌,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对外交进行研究和分析,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路易斯•戴蒙提出的“多轨外交”。戴蒙认为,“多轨外交指的是,我们设计的反映维护和构筑国际和平行动中的不同行为的概念框架。”她认为,政府、非政府的或专业机构、商务活动、公民个人、研究、培训、教育、宗教、金融、通讯和媒体等都可以成为外交交流的重要渠道。路易斯•戴蒙的研究本身就反映了这些领域已经成了外交的战场,外交的内容已经接近无所不包的程度。国际问题国内化与国内问题国际化,使国际与国内事务的界限日益模糊化,几乎所有原本属于国家内政的事务都开始纳入了外交的议程。

全球化造成外交方式的革命。全球化使当代国际关系日益组织化经济全球化使地球上的空间距离相对缩小,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进一步加深,整个国际社会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由此进入一个相互依存的新时代。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国际规则、国际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深刻地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日益组织化。全球化也推动了人本主义和民主政治信念在全球的传播。在这一背景之下,个人、民众、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步突现。由此外交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动趋势。

国际政治趋势篇4

[关键词]世界移民问题;治理理论;网络治理

一、治理理论概述

“治理”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和拉丁文中的“掌舵、引导、操纵”原意,治理的过程也就可以理解为一个组织或社会自纵、掌舵的过程。[1]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詹姆斯・N・罗西瑙认为,治理是通行于规制空隙之间的那些制度安排,或许更重要的是当两个或更多规制出现重叠、冲突时,或者在相互竞争的利益之间需要调解时才发挥作用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2]格里・斯托克指出:“治理的本质在于,它所偏重的统治机制并不依靠政府的权威和制裁。‘治理的概念是,它所要创造的结构和秩序不能从外部强加;它之发挥作用,是要依靠多种进行统治的以及互相发生影响的行为者的互动’”。[3]从词源和概念我们可以看出,治理是一个协调和系统的网络,这个网络是多方主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的合作和妥协而形成的,而在这些主体中,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被弱化,社会和组织的力量应该得到发挥。治理打破了常规的规则与制度安排,仿佛规则与制度并不是那么重要,而目标就是解决问题,那么,治理也的确解决了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有学者将治理理论的谱系分为:以“市场”为中心的治理,以“网络”为中心的治理,以及以“国家”为中心的治理。[4]我更赞同“网络”治理,网络治理模式更符合公共政策的复杂和网络状的环境,更有利于政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网络治理模式包含多主体和多层次,在运用治理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时,要从市场、政府、社会(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和个人)三大主体以及全球、区域、国家三大层次进行。尤其针对本题的核心内容:世界移民问题,采用网络治理理论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问题。

二、世界移民问题

(一)世界移民现状

随着政治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移民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数量上看,1965年,全球国际移民只有750万人,到1990年增至1.54亿,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蓝皮书显示:2013年世界移民人口数量达到2.32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2%,比2010年的2.14亿增加了0.18亿,比2005年的1.95亿增加0.37亿。2000-2013年间,移民人口数量年平均增长率2.2%。[5]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的《2013国际移民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接近59%的移民居住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中地区的国际移民占世界移民总数的41%,其中,仅2013年,居住在发达国家和或地区的1.36亿国际移民中,8200万(6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5400万(40%)出生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定居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9600万国际移民中,8200万(86%)出生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其余的1400万(14%)出生于发达国家或地区。国际移民占世界总人口比例也在逐步提高,2013年为3.2%,1990年这一比例为2.9%。[6]从流动趋势上看,流动趋势可分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以下分别简称趋势一、趋势二、趋势三、趋势四)。根据联合国《国际移民报告2013》中按来源地和目的地划分的国际移民人数统计图(图1)显示,趋势四的移民方向一直是主流,而趋势三则是势头最强劲、增速最快的,并于2010年与趋势四数量相当,之后两种趋势发展并驾齐驱。趋势一一直是处于平稳的态势,虽有所增长但涨幅不大。移民浪潮中程度最弱的要数趋势二,在2012年以前数量平稳且稍有下降,但在2012年以后却出现了大幅增长趋势。

(二)世界移民面临的问题

1、非法移民问题。非法移民有非法滞留和非法偷越国境两种方式。在现代,非法移民的方式也变得愈加多样化,类似于通过旅游、探亲、劳务、“协议婚姻”、公派等方式进行的非法移民,更是防不胜防。据国际移民组织2000年的保守估计,全世界1.5亿国际移民中就有3000万属于非法移民。[7]非法移民最大的危害在于这类人群可能会在迁移时或迁移后与非法组织或活动有所牵连,带来很大的社会安全隐患。

2、社会问题。移民给输入国或地区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当地外来人口的增加,由于各种原因就会间接产生宗教冲突问题、与当地居民的融合问题、对于当地公共资源、就业机会的抢占、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以及可能带来一些社会秩序问题。

3、环境问题。人口的迁移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可以从常规和非常规两方面说明,常规环境问题就诸如垃圾处理、排污设施、资源消耗加剧等,而非常规环境问题则如微生物入侵。我认为,非常规的环境问题具有隐蔽性、危害性更大、影响范围更广等特点,但常规环境问题也不容小视。

4、对政治系统的挑战。随着移民涌进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就要要针对移民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进行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在民主、公平与效率之间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再加上移民的不稳定性,着实对政府及公共部门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5、人才的流动。就拿我国为例,最初的移民是拥有者高学历和知识水平的人才,这部分人的流失对于我国的发展的损失是巨大的。而对于类似于美国这样的世界移民主要输入国来说,人才的大量涌进也是造就其世界领头羊角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世界移民问题的治理

世界移民问题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影响面十分广泛,对于世界移民问题的治理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要遵循网络化的治理原则,整合多层次、多主体,共同治理来自世界各地或移去世界各地的移民问题。

(一)多层级治理

从全球和区域层面来看,国际移民组织的出现和国际移民法规的出台已经证明了世界移民问题的全球化和区域性治理开始逐步呈现。在涉及移民问题不同领域的国际法规主要有两个方面:关于国际移民个体权力与责任的法案包括宏观的诸如不区分性的《世界人权法案》、《公民权力与政治权力公约》和针对弱势群体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微观性的具体到跨境迁移人口的诸如《保护所有移民工人及家庭成员权力国际公约》、《移民就业公约》、《国际难民公约》等。这些法规的特点是以法律形式固定并对签署国具有约束力。由国际性公约需要同意该合约的国家进行签署,才能对该国家的移民进行保护。据统计,截止2009年7月,签署《国际难民公约》的国家增加值144个,签署《保护所有移民工人及家庭成员权力国际公约》的国家增至41个等等。[8]国际移民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体系外的移民治理领域的国际组织,自成立来一直致力于全球移民问题的治理。最早的国际移民组织发起于处理难民问题,并在“二战”前后的难民保护与难民问题的治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国际移民组织正式成立于1951年,经历了从欧洲地区行为体向全球行为体的转变,其治理的主要领域逐步扩展为:移民与发展、促进移民、规范移民以及帮助被迫移民,所进行的活动涉及技术合作与能力建设、数据与研究、移民权力与国际移民法、政策争论与指导等。国际移民组织通过采取非正式移民区域磋商机制与区域内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加强合作,推动区域内移民治理的完善。[9]

在国家层面看,除去对外的国际合作,大多数国家更愿意单方面的采取移民治理措施,但是,当国家面临腐败、犯罪等跨越国界的限制时,一个国家的力量就显得无力。各国制定了针对本国国情的移民政策,不仅要考虑国内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各国的移民政策以及国际影响。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国家层面的世界移民治理问题要结合多主体治理,在国境内形成对对民问题的多头治理模式。

(二)多主体治理

在概述治理理论中我就谈到了多主体治理中的主体应弱化政府和市场的功能,而强化社会的作用。在针对世界移民问题的多主体治理过程中,国家政治系统应该只起到大政方针的引导与指向作用,是一个宏观的掌舵人,而具体需要市场和社会进行实施与补充完善,然而市场是理性的,世界移民问题确是复杂,有很多诸如风俗、宗教等感性的成分夹杂其中,因此,社会的作用就变得不可替代。我在这里将社会中的力量分为非营利性组织和营利性组织两大类,营利性组织也可以看做是市场中的力量。首先,国家政治体系对外参与国际移民组织和国际移民法规,对内规范移民的迁入和迁出所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严格把控出入境申请,加大对出入境检查的投入,把好最外层和最宏观的关卡。其次,市场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为移民及其家庭的安居贡献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市场也是滋生移民不良行为的场所,因此,市场所要做的不仅是保护移民的就业权利,还应做到的就是对初入境的移民进行监督和考察,这就需要以营利性组织或个人作为主体,积极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最后,社会角色应补充国家和市场的职能漏洞,社区是最小的的社会单元,也是跟移民个体接触最为密切、最为息息相关的单位,社区要做的就是将移民的状况及时反映给上一层级,并积极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帮助移民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减少不同风俗文化、等带来的冲突。成立针对世界移民的专业的公共移民组织,结合社区工作,可以将整个国家的移民状况进行综合治理,影响范围更广。社会中基本单位是个人,所以,本国或本地区的居民也应该树立一些针对移民的意识,比如说保护合法移民的权利、善待外来移民、尊重外来移民的风俗文化、勇于检举外来移民的非法或不良行为等。

参考文献

[1]翁士洪,顾丽梅.治理理论:一种调适的新制度主义理论[J].南方社会科学,2013(7)

[2][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9)

[3][英]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2).

[4]李泉.治理理论的谱系与转型中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5]新华网.《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http://.2014年02月07日

[6]张秀明,密素敏.国际银民的最新发展及其特点――兼析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的概念[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4(3)

[7]何华峰.偷渡困扰全球[J].北京青年报.2000年7月26日

国际政治趋势篇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一门现实性很强的高校政治理论课,因此,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是这门课的内在要求,也是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执行新的课程方案以后,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增加许多内容,而且在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以及授课对象上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最明显的变化是,这门课程的授课形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高校文科生的必修课,变成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从必修课变为选修课,不仅仅是名称上的简单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教授这门课的教师以及高校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授课对象的变化,学生对这门课的思想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在原来的理论课程体制下,授课的对象是处在同一年级的大学生,一般是大四年级的学生,而且都是文科类的学生。在新的政治理论课程体制下,由于采取选修课的形式,授课对象倾向于多元化,有大学各年级的学生,其中既有文科类的学生,也有理工科的学生。

再次,教学方法的变化。课程改革以后,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应该灵活多变,更适合新形势的需要,使这门课程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具体来说,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资源,更多地联系国际热点问题和国内外时事,甚至开展有关国际热点问题的讨论课,开设关于形势、政策方面的专题讲座等。在新的课程方案中,尽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出现了诸多变化,但也有许多“不变”的因素。

第一,这门课程融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于一体,不仅要使大学生懂得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有关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观点,而且要使他们掌握当代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国际格局的大趋势,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贯要求和主张[1]。因此,这门课程还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使命,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就是说,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思想教育,是这门课程的“不变”因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仍是高校的一门政治理论课,其教学目的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问题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为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总体形势,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了解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内容,认清中国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革命信念,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第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角色没变。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对世界政治、经济等问题的认识尚不全面。尤其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更增加了学生认识上的困难。因此,在新的课程体制下,更需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

第三,作为这门课程的国际大背景,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没有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形势越来越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演变,其中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尤为突出。在高校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的时代背景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需要正确了解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一直没有变化;同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仍在发展之中,而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特别是由美国引发的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更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G20峰会的召开极其迅速走向机制化,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这是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不断斗争的产物,更是近几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学迅猛发展的结果。中国、印度等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大幅度提高,正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提高的具体表现,同时也说明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之中。

二、在“变”与“不变”中探索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新模式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形势,掌握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基本脉络。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需要大学生认清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大趋势下,要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特征。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经济等方面交往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止西方某些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阴谋。由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的诸多“变”与“不变”因素,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工夫。由于这门课程是政治理论课,在原来必修课的情况下,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定的学习动力(抑或是一种压力)。在变为选修课以后,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动力会大大降低。因此,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适当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不断地向学生传授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掌握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并通过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树立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国际政治趋势篇6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79-01

1引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浪潮也反映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大势。一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宣告美苏两极格局瓦解;美国虽然成为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经济、科技、军事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绝对优势,但已无力建立由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欧洲国家积极推进内部合作,并努力朝着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日本仍然保持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并试图成为军事、政治大国;俄罗斯资源能源丰富,科研基础也颇具优势,加上同为核大国,正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顺理成章。

另一方面,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和前提,政治上的国际联盟也需要相应的经济联盟作保障。如前所述,多数区域合作或者自由贸易安排都有着明显的政治含义。欧洲合作的目的是通过经济合作走向政治联合,实现欧洲的长久稳定和安全。美国是利用自由贸易协议实现政治目的的典型国家。而不久前古巴、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三国首脑签署的“人民贸易协定”本身就是政治的体现,因为它不仅反映了拉美政坛的新变化,而且表明了拉美左派政府试图以此取代由美国主导和倡议的美洲自由贸易区。东南亚的合作进程,从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政治推动力。中国与东盟于2003年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日本在中国―东盟启动自由贸易区进程之后,也紧锣密鼓地加快与东盟国家谈判自由贸易区的步伐,其政治含义也是明显的。

由以上可见,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贸易的一个新特点,它以地区性经济集团的形式出现,体现了国家之间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并使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主体正从原有的国家间经济关系向经济集团间经济关系转变。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相继建立起或正在建立一些经济一体化集团,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已达到相当高的规模与水平,对当前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其未来都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2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1)促进了区域经济内国际贸易的增长。在不同层次的众多经济一体化集团中,通过削减关税或免除关税,取消贸易的数量限制,削减非关税壁垒形成区域性的统一市场,加上集团内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使经济相互依赖加深,致使成员国间制成品的贸易环境比第三国市场好得多,从而使域内成员国间的贸易迅速增长,集团内部贸易在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也明显提高。进入21世纪时代,共同体内部贸易额占成员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0%提高至60%。其中欧共体工业生产增长了20%,区内贸易额从2005年的55%上升到2006年的62%。2007年欧洲大市场内,欧共体内部贸易的增长更快。其他的贸易集团也大致相同。

(2)促进了区域经济内国际分工和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有助于成员国之间科技的协调和合作。如在欧共体共同机构的推动和组织下,成员国在许多单纯依靠本国力量难以胜任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如原子能利用,航空、航天技术,大型电子计算机等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合作。

经济一体化给域内企业提供了重新组织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机会和客观条件。通过兼并或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了企业效率的提高,同时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优化。

(3)促进了区域经济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内通过签订优惠的贸易协定,贸易集团内部相互减免关税,取消数量限制,削减非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内部的贸易自由化。

(4)增强和提高了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以欧洲共同体为例,1958年6个成员国工业生产不及美国的―半,出口贸易与美国相近。但到1979年时,欧洲共同体9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380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23480亿美元,出口贸易额是美国的2倍以上。同时,在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欧共体以统一的声音同其他缔约方谈判,不仅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谈判实力,也敢于同任何一个大国或贸易集团抗衡,达到维护自己贸易利益的目的。

(5)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内部资本的集中和垄断。由于贸易自由化和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剧了成员国间市场的竞争,优胜劣汰,一些中小企业遭淘汰或被兼并。同时,大企业在市场扩大和竞争的压力下,力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资本实力,趋向于结成或扩大一国的或跨国的垄断组织。

3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

(1)阻碍国际贸易的全球化发展。由于任何经济一体化经济贸易集团的各种优惠措施都仅仅适用于区域内的各成员国,而对集团外的国家依然维持一定程度的贸易壁垒,构成或体现出其排他性的本质属性,从而影响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贸易扩大。

(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不利。一方面,工业发达国家间的关税,特别是非关税壁垒严重地影响了发展中国家本来就缺乏的强有力竞争能力的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另一方面,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以寻求安全的“避风港”和突破集团内部的贸易壁垒。这样,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贸易急需的资本不能引进,加剧了其国内资金短缺的矛盾,阻碍了其经济贸易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使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关于语文教师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整

    - 阅0

    语文教师年度工作总结篇1时光飞逝,日月如梭,暮然回首,我同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已共度了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虽紧张而忙碌,但无不充满着快乐与幸福。看着空荡荡的教.....

    记一次游戏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篇)

    - 阅0

    记一次游戏作文篇1今天活动课上,王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开展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画鼻子。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小红一马当先走上讲台。老师把小红的眼睛蒙得严严实实,又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