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会计实务(6篇)

来源:网络

零基础学会计实务篇1

关键词:零基预算工作计划经费预算

每到年末,各部门“突击花钱”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到了年初,管理者面对提交上来的预算草案禁不住提出了种种疑问:钱花的有没有必要、能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传统的预算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转变成为一种必然。零基预算就是一种选择,它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引入我国,开始应用于政府部门预算的编制,之后在企业管理中逐渐得到推广。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零基预算与传统预算进行了比较,并选择经费预算业务论述实际工作中零基预算的运用。

一、零基预算与传统预算的比较

零基预算法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这种预算不对以往的业务活动形成的基础数据进行修正,而是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意义和效果,排出各项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由此不难看出,零基预算首先是业务管理的过程,然后才是预算的编制。它与传统预算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预算的控制目标不同

传统预算着重从货币角度出发,以金额的多或少来判断预算执行的效果;而零基预算,首先考虑业务的必要性和对企业总体目标实现的贡献,预算控制目标服从于企业的总体目标。

(二)预算的起点不同

传统预算的编制是以上年形成的决算结果为起点,结合以前年度成本控制经验,考虑本期新增业务所需支出后调整完成的;而零基预算则是以零为起点,按照可供分配的资源确定具体的预算额度。

(三)预算分析的内容不同

传统预算在编制时,重点是对新增业务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而对过去发生过的同类活动,则延用原有预算额度(或同比例调整);而零基预算首先要预测经营业务总量,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确定其重要程度,从而确定资源分配依据。

二、采用零基预算编制经费预算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根据工作计划测算业务量和经费预案

各部门在制定下年度工作计划的同时,依据计划内容测算完成计划目标所需的实际业务量。首先是目标分解,将目标的实现划分为各个具体业务,如招聘、培训、会议、调研、接待等等。其次是针对业务内容编写资源需求计划,初步估算所需的人力资源、物料消耗、设备器材等等需求。最后提出支出的标准建议,形成初步的各部门经费预案。

(二)成本效益分析

部门经费通常与企业收入不直接相关,因而此处的成本效益分析是指经费支出与工作目标的比较。由预算管理部门汇总整理各部门的经费预案和部门工作计划,向企业管理层(预算管理委员会)提交,由管理层对部门工作进行权衡,依据部门计划对企业总体目标的影响程度,并考虑预期的支出,确定各项业务的重要程度,比如将业务区分为必要、需要及一般三个等级。

(三)编制经费预算草案

预算管理部门根据企业总体成本水平,依据各部门业务的重要程度,分配给各部门经费预算额度,各部门再进行细分。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预算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在经费预算额度上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业务部门应提出更为详尽的业务内容和支出标准,预算管理部门应再次平衡各部门的需求,如此往返几次,必要时将争议提交至企业管理层决策,最终得到一致认可的预算结果。

(四)预算审核

预算管理部门将经费预算草案提交企业管理层(预算管理委员会),由管理层对草案进行最终审核。审核的过程不仅是对预算数字的确认,更重要的是明确各部门所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将部门的预算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

(五)下达预算方案

管理层批准后,企业正式下达预算方案,对预算方案的编制方法、依据和考评原则,应在企业内部完全公开,以指导后续的预算调整和考评工作;考虑到经营信息保密的需要,完整的预算方案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但各部门的具体预算应在部门内部公开。

三、实施零基预算的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预算中的主观因素

零基预算仍离不开管理者的主观判断,部门的业务量需要预测,企业的总体成本支出水平也需要预测;另一方面,业务的重要程度还是需要主观判断,每个部门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重要,这就需要管理者进行决策,通过集体智慧来区别其重要程度。

(二)各项工作的衔接

前述零基预算的工作内容,很多时候是穿行的,这是实际工作的需要。比如,部门在制定经费预案的同时,就应主动与预算管理部门沟通;企业管理层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预算管理部门应将企业的总体收支计划一并提交,以利于管理决策等等。

(三)预算考评的依据

尽管零基预算主要是一种预算编制的方法,但预算考评对其实施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零基预算是以业务量为基础编制的,因此在年终考评时,应同时关注预算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如部门的经费决算额均低于预算,并不一定是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好,而要看其年初计划的工作任务是否完成,是否达到了计划的业务量,如果业务量没有完成,而预算没有相应降低,就应受到考核,否则各部门对零基预算的支持会大打折扣,效果一定不好。

零基预算有利于调动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但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管理成本的增加、分析和决策的主观性,都会影响其实施的效果,因此,零基预算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零基础学会计实务篇2

关键词:工作过程;机械基础;一体化教学;

作者简介:邓铭瑶(1953-),男,广西宜州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湛年远(1972-),男,广西桂林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44-02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不协调。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改革,其中,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做中学”,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完成典型的、具有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过程中获取工作过程知识,形成职业能力。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机械基础”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

1.传统机械基础类系列课程综述

机械基础类系列课程是工科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机械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并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课程。传统的机械基础类课程设置一般为: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构与零件等,其特点是各门课程自成体系,学科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强,经典理论多、概念抽象、知识面广,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的缺点及不足日益突出,一是课程的学科性强,机械基础类课程难以实现整体优化,学生很难将各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化的职业能力;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是平行或分离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工程技术实践应用能力不足,与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高职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2.课程内容整合

“机械基础”是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日后从事热力发电厂运行巡检、锅炉和汽轮机安装、辅助设备安装维护与检修等方面技术工作,培养必须的制图识图、机械分析、机械设计、机械检修等专业基础能力,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热力发电厂是由众多机械设备组成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生产系统,涉及机械、电气、热力学、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高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集控运行员、水泵检修工、管阀检修工、汽轮机检修工、锅炉检修工、输煤值班员、锅炉及汽轮机安装工等,随着企业运行和管理制度的改革,现、供电企业推行的是全能值班员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运行、巡检、检修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强调企业的良性发展以及员工的自我价值和发展空间。

学校邀请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围绕全能值班员工作岗位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以典型热力发电厂的热力系统及其主、辅机设备的分析、绘制为载体,设计热力系统图绘制、热力系统机构分析、热力系统受力分析三大教学项目,将机械制图、机械零件、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四大知识模块融为一体,开发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课程,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做学教一体化,突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如表1所示。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机械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1.基于热力系统图绘制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热力发电厂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热力系统图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图、AutoCAD生产过程流程图及生产系统图绘制等。在“机械制图”课程模块的教学中,以热力系统及其主、辅机设备的绘制为学习载体,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引导,按照小组学习法的教学组织形式,AutoCAD及传统手工绘图工具相结合。通过常用电力工程图形符号、热力设备图形符号和主、辅机设备零件图、装配图以及典型热力系统工程图的绘制训练,集教、学、做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掌握机械制图理论和手工绘图、AutoCAD软件绘图能力的同时,初步掌握热力系统主、辅机设备的结构原理,弄清热力系统中各设备间的连接关系,使学习内容更贴近专业和生产实际。在达成课程学习目标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其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基于热力系统机构分析的“机械零件”课程教学改革

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工作任务之一是热力设备主、辅机设备的安装与检修,如锅炉安装与检修、汽轮机安装与检修、水泵安装与检修、风机安装与检修、管阀安装与检修等,工作内容包括设备故障诊断、机械拆装、零件维修、标准件选用以及设备调试与保养等,要求学生能够识读设备装配图和零件图,熟悉设备的用途、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工作性能和工作条件,了解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及作用,分析设备故障原因,编写维修计划。

在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课程模块的教学中,按照热力设备机械维修工的工作过程,结合锅炉、汽轮机、水泵、风机等典型热力设备中的V带传动、齿轮传动、曲柄摇杆等典型机构以及滚动轴承、滑动轴承等零部件的拆装、分析、设计等工作任务,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将不同章节的课程内容,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组织起来,打破课程的学科体系束缚,实现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如在多级水泵的拆装实训中,学生先将多级水泵解体拆卸,然后对水泵轴、联轴器、键联接、螺纹联接等进行观察,分析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绘制水泵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计算、填写表2所示的主要零件分析计算表,最后按照装配要求完成水泵的装配。在水泵及其典型零部件的拆卸、分析、计算、装配工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相关知识,顺利达到课程目标,又对典型热力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其拆装、维护等工作内容有了良好的认知和了解,整个教学过程生动、形象、直接,贴近岗位工作实际,实现“课岗融通”,为其后续课程及日后的岗位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于热力系统受力分析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工程力学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等问题,与工程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一部分内容。因此,该课程模块的学习,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工程力学课程模块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热力系统中常见的桁架、梁、轴等典型零部件的受力分析计算为学习载体组织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驱动,组织学生围绕实际工程结构的力学模型构建、典型构件的受力分析、应用平面力系静力平衡方程对构件进行受力计算、对构件的基本变形进行三类强度计算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计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动嘴和动手,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掌握工程力学在热力系统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方法,逐步形成实际工作能力,顺利达成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配合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承接了电力行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任务,组织教师按模块化教学完成《机械基础及机械实训》高职高专教材的编写,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使用效果良好。

配合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热力辅助设备一体化”实训室,配备机械装调技术综合实训装置、典型机械设备、典型机械零部件、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机械制图、机械拆装、计算机绘图等教学训练。此外还与火力发电企业合作,共建工学结合的“厂中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和现场教学,有效保障了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在课程考核方法上,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核理念,建立基于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采取答卷与口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多维度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均进行考核,据此建立学生的学习绩效考核档案,并进行动态公示,每个学生均能清楚自己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效,使考核评价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始终,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基于全能值班员工作过程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将课程教学与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相结合,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好,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良好的基础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晨,陈希正,郝艳春.大检修组织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9):12-13.

[2]赵雪峰.“热工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

(2):64-65.

[3]葛晓霞.应用型“汽轮机”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零基础学会计实务篇3

所谓任务教学法,就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技能并建构专业知识的教学法。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教学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工作任务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或设计。

一、在数控专业中应用“任务教学法”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现阶段我校仍旧沿袭普通中学常用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正是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弱项,他们不善于逻辑思维,不善于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

另一方面,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是大势所趋,现代化的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精密机械制造业广泛采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数控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中职学校作为“蓝领”――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基地,应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事实,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快速高效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技术工人。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在数控技术专业中采用“任务教学法”,以能力体系为基础代替以知识体系为基础,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技能和知识,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目的。

二、“任务教学法”的实施

首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作为课程标准,使学生全部达到中级工技能水平以上,使部分优秀学生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在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各课程的结构,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各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涵盖“数控技术工”职业资格能力中的考核模块。教学实施通过把本课程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按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项目并创设工作情景,借助实训引入相关的专业知识,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工作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技能应用,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技能和知识,形成规范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后劲,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其次,围绕这一总目标,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结合工序和工作情境,将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进行整合。我们要求数控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进行数控操作的实训,通过各个任务使学生全部达到数控机床操作工中级技能水平,使部分优秀学生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主要包括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能根据所给零件图熟练地进行程序制、输入调试、零件装夹、刀具选择及装夹,直至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完成了以上所有目标且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学习高级工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考取高级工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具体案例分析

现在,以“任务教学法”在“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中的应用为例,具体分析“任务教学法”在数控专业的应用。

在教学中,首先分析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将整个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具有递进性和连贯性的“任务”。每个任务都是一个具体的加工步骤,都含有编程和加工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以任务带动教学,由浅入深地把知识和技能渗透到任务的实施过程中。

任务是为了学习编程中的各种编程技巧――“循环指令的选择”而设定。在此任务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程方法。本任务训练的侧重点是循环指令“G71、G73、G70”的编制,并利用所编程序加工出合格零件。

任务教学应按照任务确定、任务分析、任务计划、任务实施以及任务评价的过程进行。

1.任务确定

某中型零件制造企业,接到500件阶梯轴订单,要求三天内完成生产,订单提供有阶梯轴的零件图纸,如图1所示。

要求将该零件外圆加工程序进行编制并传输到数控车床中。并按照数控车床操作工的要求,根据阶梯件的零件图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首件试生产,并检测加工精度,以便实现批量生产。

2.任务分析

师生共同分析该零件的结构特点、加工要求和完成加工任务可能的工作过程。教师提出优化程序的设想,引导学生在机床说明书和其他参考书中查找有关“车削循环”的资料,进而确定采用哪一种循环来完成该零件的加工。

3.制定计划

师生共同探究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确定任务的工作流程和组织形式;分小组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师生共同探讨车削程序的编写方法;学生独立编写该零件加工程序,并用仿真软件校验程序;分小组交流程序的编写技巧,修正程序;在数控铣床上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师生共同检验零件的加工质量。

4.任务实施

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按照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并提供明确的活动记录,包括加工路线、加工参数、程序单、在数控车床上试切加工零件,并检验零件尺寸及产品质量。

5.任务评价

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对零件的加工质量进行评价,对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工艺合理性、程序优化、机床操作水平、独立处理问题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等综合评价。注重过程评价避免了以前的结果评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实施任务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任务引领必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二,产品驱动任务引领型教学法主张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获得的产品,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来获得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三,目标要具体。任务引领型教学课程要求对课程目标做出清楚、明确的规定,以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也可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

第四,内容要实用。任务引领型教学课程强调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求理论的系统性,只求内容的实用性。

零基础学会计实务篇4

【关键词】经济统计;GDP;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贸易差额

一、经济统计要点分析

GDP计算为核心经济统计计算方案,此内容指标可反映最初需求变化。通常情况下,其主要分为消费需求内容和投资需求内容以及相关净出口需求内容。前者为支出法GDP核算末端消费环节,整体资本形式总额即为投资需求,后者则主要是指货物要素及服务进出口要素。需要注意的是,居民消费内容和政府消费内容涵盖在三种不同需求类别之中,我们通常所说的资本形成总额内容为存货增加,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内容也包含在内,货物和服务进口操作环节结束后总额数据被货物服务出口额度数据相减,之后在此基础上得出最终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值。支出法消费需求理念中,居民消费会被消费品零售总额内容所取代,政府消费代替模式与前者不同,其以财政支出代替模式为主,在投资需求中,内在固定资本代替方即为固定资产投资,净出口需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操作环节替代模式则为海关统计贸易差额替代。

二、传统经济统计指标与对应支出法GDP间核心差别要点分析

(一)居民消费与消费零售总额内容二者差异性分析

在消费需求中,居民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内容之间存在较大差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含了农村居民住户销售内容和城镇居民住户销售内容,不仅如此,企业销售内容和事业单位销售内容均涵盖其中。居民消费过程中排除事业单位销售和企业机构销售可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统计时不应忽略建筑材料消费状况,此类建房支出实际上归属于基础性投资领域范畴之内,居民群体所购建筑材料自身本就属于整体居民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居民消费中并不包含此项事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排除居民群体自产产品和自用产品存在可能,教育服务内容和医疗服务内容以及文化艺术服务内容等均具备一定社会主义市场服务特质,上述内容均与居民消费标准、概念相违背,主要属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且差异性尤为明显,拒绝随意替代状况产生,以免对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造成消极阻碍。

(二)政府消费要素与对应财政支出要素二者差异性要点分析

投资性支出内容、转移性支出内容和相关经常性业务内容共同促成财政支出产生,政府消费具备简洁性操作特质,仅含有经常性业务支出选项,投资性支出内容和转移性支出内容与若干政府消费标准不相符,因而不被涵盖于政府消费内容序列之中,此类消费规划任务由政府自身执行,固定资产折旧内容实际上也属于政府消费流程中的一种,但不以正规财政支出形式产生。金融危机阶段,可靠型财政手段较为实用,财政支出结构系统合理化构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础性社会保证效率和操作质量,其内在投资性内容和本体转移性支出内容增长幅度皆明显提升,从上述阐述内容中可以明确看出,二者差别尤为巨大。

三、中国经济统计水平提升方案要点分析

(一)有效区分消费支出与对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间的差别

经济统计过程中,农村居民群体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群体消费支出二者取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象十分普遍,之后在此基础上以季度分析模式为主,将基本居民消费情况进行最终当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使得经济统计结果愈加趋于准确、属实。实际结果与之背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内容与居民消费内容间仍旧存在诸多不同点,最为常见的例子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不包含内容主要有建筑材料费用支出,居民自用产品消费支出和自产产品消费支出涵盖其中,除上述内容外,社会教育服务、社会医疗服务、社会文化艺术服务实质上是消费品零售总额内的核心要素,但其性质并不属于居民消费,且不符合居民消费本体标准,所以有效借助居民消费支出进行对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会出现阻碍,因为二者差异性与不同点相对较大。

(二)注重贸易差额操作并进行侧重分析

广义之上的贸易差额分析主要是指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过程的仔细分析和调查,对现有经济统计各个操作环节加以实时理解、监管、分析,净出口需求现状和特点应认真考察和研究,对具体贸易差额变化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不能遗漏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过程中所造成的价格变更差异,通过综合考察与均衡制约促使大众群体对经济统计进行深度理解。经济统计过程中选取贸易差额方法,将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去除掉。如何正确理解经济统计尤为重要,贸易差额变化状况和服务进出口价格前后阶段变动差异性均应考虑在内,经济统计环节操作中需要特别注意贸易差额增长率要素与对应货物服务进出口增长率间的差异度,此部分内容需要理解深刻才能对经济统计有一个高层次认知,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长期稳定提升。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呈稳步提升态势,但经济发展阻碍因素繁多,经济发展调节问题至关要,有效处理此类问题推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GDP数值以我国宏观经济统计指标形式产生,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经济发展具体现状及特点反映,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转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需有效区分消费支出内容与对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间的差别,注重贸易差额操作并进行侧重分析,以准确理解中国统计。

参考文献

[1]张颖菁,刘娟娟.金融危机下,经济增长的出路何在――基于我国近几年国内外经济发展数据的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9,(10):13-15.

零基础学会计实务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械零件》实质教学项目问题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等职业教学中,《机械零件》课程是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常用机械零件的类型,掌握不同场合下典型零件的选择方法,并对其强度进行校核,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简单的机械结构进行分析和设计。传统教材的课程设置是先将各种零件进行介绍,然后再进行2―3周的课程设计,将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各种零件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明确,显得杂而乱,再加上一定难度的公式计算,所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若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其中,在明确的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各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掌握并运用理论知识,就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实质

项目教学法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并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项目教学法旨在通过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实施完整的项目,使学生通过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动手实践完成项目的制作,学习并掌握构筑于该项目平台上的相关理论知识。项目教学的目的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实现了三个“中心”的转变:一是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二是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工程项目为中心;三是由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工作为中心。项目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真正体现出这三个转变和区别,而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围绕上述三个“中心转变”和它们的区别组织教学。

二、教学项目的选择

一个项目是一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

“减速器设计”是《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传统题目,它涵盖了该课程所学习的大部分内容,有利于全面地考察学生对轴、齿轮、螺纹联接、轴承等重要零件的掌握情况。与减速器设计有关的参考资料较多,学生在做产品的时候,在图书馆中可以找到许多相关资料,难度适中,作为第一个项目是非常合适的。

为了顺利完成该项目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公差配合、工程材料等课程中有用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纳入教学范围。尽管这些知识学生已经学过,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底子薄、计算能力差,学习间隔时间长,在知识的运用上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在理论模块中学生应有目的地进行强化训练,为零件的设计和校核打好基础。

“减速器设计”项目的完成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基本的训练,但并没有完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因为我们培养的是“能力型、素质型、创造型”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后期项目设置方面应加大结构自主设计的难度,可通过到企业和市场调研,开发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的简单结构,如摩托车的传动结构设计、简单工作装置设计,夹具设计等,提高挑战性,激励学生走进真正的设计领域。

三、项目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需要开发配套的教材或教学指导书

教材开发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准,以典型零件为项目,以模块为单位,采用项目教学法的形式贯穿。教学计划应请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一起来制订,最终以企业的需求为依据,以职业标准为切入点,进行职业岗位的分析,最后确定工作任务。教材编写时应组织骨干教师讨论,全员参与,将每一个教学内容细化科学化,以确保知识点够用而又不多余。

2.需要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执教

《机械零件》项目教学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要求指导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既懂理论知识又懂实践操作。项目进行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指明设计思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疑难问题和按设计进度进行阶段审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难易程度,对某些环节进行调控。教师应经常到企业学习调研,结合生产实际,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将现代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寓于执教内容。

3.需要配置齐全的实习实验设备

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学习难度,应建立一间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验室,例如教学所需要的一级、二级各类齿轮减速器的模型,各种轴、轴承,螺纹联接件等典型零件,摩托车的传动机构、电动机模型,等等。通过对齿轮减速器的观察、拆装,学生清晰地看到各零件之间的联接关系和传动过程,明确各零件的作用,能够分析其工作特点、受力情况和破坏原因,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4.建立合适的课程评价体系

每个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应及时对照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其分析思路、计算过程是否正确,零件图绘制是否有遗漏,强度校核是否准确等,对教材中的内容及时查漏补缺。

教学实践发现,“项目教学法”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元庚.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孙德志,张伟华,邓子龙.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

零基础学会计实务篇6

零售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零售学术研究有了更加丰富充实的商业实践作支撑,从少到多,从简到繁,从浅入深,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零售学术研究框架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把握零售学术研究的总体态势与研究脉络,分析零售学术研究的具体内容,剖析零售学术研究存在问题,推动零售学术研究发展。

本文拟对25年间零售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并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案如下:

构建理论框架

合理的理论框架对于统计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我们首先要构建一个能容纳25年区间内零售学术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确定时间区间

样本选取

分析思路

零售学术研究总体情况

零售学术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既包括了零售的概念、地位、作用、性质、目标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也包括诸如零售现代化、外资零售业等新问题的研究。

由于零售学术研究的图书和硕士博士论文的样本偏小,与期刊学术论文研究不具有可比性,所以,本文只对期刊论文进行归纳分类。零售学术研究包括零售基础理论研究、零售企业经营管理、零售发展研究、零售业政策与调控、零售专题研究五个部分(见表1)。

540)this.width=540"vspace=5>

零售学术研究的五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零售基础理论,是研究的基础与起点,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背景分析、社会效益的研究;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企业业绩,侧重于企业微观操作层面和企业经济效益;零售发展研究,侧重于零售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零售业政策与调控,强调零售业在宏观调控基础上的政策制定、自我规范与政府宏观管理;零售专题研究,是对零售业某一方面的问题加以研究(见表2)。第一阶段,1992年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靠国民经济计划,对市场的研究缺乏现实的支撑,零售学术研究总体数量偏少,平均每年20.8篇。总的来看,零售学术研究是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等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的,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零售学术研究提出了实践上的要求,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广阔的视角和研究领域。

零售学术研究理论创新与发展

零售基础理论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零售基础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1994年以后,零售基础理论研究的论文迅速增长。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充满生机的零售市场,深化了对零售商业的认识,总结零售经验,深化理论认识,已成为零售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零售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

零售业基础地位研究。零售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引发了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黄国雄(2003)指出,现代商业是一种生活方式,“商业即人生”,这是社会经济发展赋予零售商业的历史责任。没有哪一种行业能像零售商业一样与广大消费者建立最直接、最广泛、最密切的经济联系。零售业完全是一种做人的事业,要按照做人的道理、道德、规律和方式规范商业行为,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商业的整体素质,搞好商业服务。

商业体制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前,这期间存在着改革的探索与争论,比如,商业体制改革中国营零售商业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国营小型零售企业改革的问题;国营零售商业建立职工股份制度的思考;零售商业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构想;等等,由“国营”到“国有”这一提法的改变透射出了体制的变迁。

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研究

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企业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与企业业绩,侧重于企业微观操作层面和企业经济效益,主要内容包括:

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市场竞争从生产导向逐渐转变为消费导向,对零售商业企业的商品特色、购物环境、管理方式、促销举措、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主要集中在零售企业业务管理与服务质量两个方面。在业务管理方面,包含了企业业务环节的研究;在服务质量方面,认识到服务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零售企业业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在文献数量上稍显不足,这与文献作者大部分是理论工作者有很大关系。零售一线的管理经验不能很快的推广,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零售发展研究

零售发展研究以零售发展目标、趋势、结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零售业发展趋势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国际市场带来的急剧变化,直接对零售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研究现代商业零售发展趋势刻不容缓。黄国雄率先提出“知识商业”的概念,认为应以信息为导向,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崭新服务为内容,大批量、多品种、跨时空的交易形式将会逐渐兴起(2000)。并指出,中小城市、中小连锁、中小商业是中国商业的基础,具有点多面广、分散全国、贴近生活的特点,与广大消费者的经济联系最为直接、广泛、密切。随着流通领域的全面开放,立足中小、扶持中小、发展中小是零售业发展战略选择之一(2004)。

零售业政策与调控研究

零售专题研究

本部分涉及九大专题,即零售现代化专题、零售业电子商务专题、外资零售业与WTO专题、国外零售业介绍专题、零售商业网点专题、零售业数据与新闻专题、零售物价专题、部门零售业专题、零售业财会研究专题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我们仅对几个专题作重点分析:

零售现代化专题研究起步较晚,在1994年以后,才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也是基于零售业放开以后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经济背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零售现代化的内涵、商业自动化、零售管理信息系统、零售技术、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和数据挖掘技术等等。

零售学术研究评价与展望

零售学术,作为理论研究,要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力争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研究特点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零售学术研究的演进,我国零售学术研究有以下特点:

内容日益丰富但研究不够均衡零售学术研究内容日益丰富,从样本分析可以看出,零售基础理论和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的研究占了绝对优势;而零售发展研究和零售业政策与调控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零售专题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宽,涉猎越来越广。

富于时代特征但缺乏后续研究零售学术研究,对某些内容的研究尤其是零售的某一个专题,在时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某一个时段集中对某一问题进行了密集的研究,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对于理论问题的研究过于追赶潮流和追求时代特色而忽略了对某一问题的持久性的追踪研究,这些热点问题过去了,但并不是没有问题,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由于时代背景变化的影响,可能集中在一两年内只讨论极少的几个专题,而对其他问题则有所忽视,少有问津。

方法单一研究体系不完善零售学术研究大都采用规范研究方法,采用计量经济学等其他研究方法的非常少。由于起步时间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体系,涉及的不少概念问题,没有统一的内涵和外延,给学术研究和交流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

推动零售学术研究

为了推动零售学术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科学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零售学术研究离不开具体概念的支撑,为了研究的准确性,需要明确界定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科学界定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研究。

在内容上,既要强调重点,又要避免内容失衡,照顾全面。比如,对于零售业全局把握和发展趋势研究,对于市场监测与宏观调控研究,都是应该加强的领域。

充实研究内容和丰富研究方法商业尤其是零售业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关系日益紧密,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势必影响零售业的发展。对于国家一些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零售学术研究要保持高度关注并给予及时的理论研究和后续追踪。当然,在掀起对某一热点问题研究高潮的同时,对其他理论的研究也不能偏废。

在零售学术研究时,可以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很多方法,还可以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为我所用。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神奇的胖大海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篇

    - 阅0

    神奇的胖大海作文篇1有一种东西,没有花儿那样美丽,但却比花儿更有利用价值,它就是胖大海。而今天,老师就带领我们去认识了这个神奇的“魔术师”。胖大海自身就是一位中药,它还有.....

    派出所外出申请书,派出所外出申请书

    - 阅0

    派出所外出申请书汇总篇1我是xx警官学院xx级xx专业的学生,今年xx月份刚开学,按照学校的安排来到xx派出所实习,在这里度过了有意义的半年。如今,半年即将过去,在这里也学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