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分析(6篇)

来源:其他

移动互联网分析篇1

【关键词】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潜在风险

一、互联网金融下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环境的创新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银行和电商企业也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合作和竞争开移动支付领域新的发展,手机支付的时代正在到来。

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下,将自身业务和移动支付相融合,从而推动了支付产业的变革发展。企业在广告营销推广方面,既可以研发与业务相关的APP应用,并且在应用上进行业务的推广和结算,同时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业务,而微信的朋友圈、账号主体及微店等也为企业的营销提供了载体,这些都推进了企业线上及线下业务的发展。

由于手机方便携带和网络的普及,在基础的网络应用方面用户规模有所增加;商务交易类的通过网络订餐、网络预定旅游等行业迅速发展;各金融机构推出理财类APP,通过移动设备就可以完成理财产品的交易,网络理财市场前景广阔;同时教育、医疗等公共行业同网络的结合,对于一些公共业务通过网络即可完成,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这些都使移动支付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但是在进行移动支付时,移动端并不能像PC设备安装移动数字证书或U盾等硬件设备,因此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成为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移动支付安全现状及潜在风险

随着用户对移动支付的需求不嘣龃螅涉及到的领域日益广泛,支付环境变得复杂,主要表现为手机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和自身携带病毒软件应用的升级,和自动保存账号和密码的手机丢失等意外事故;随着消费者对移动支付越来越依赖,用户因其的便利性而防范意识降低,一些用户对移动支付缺乏了解,这些都对移动支付安全构成威胁。

从我国移动支付的总体情况来看,手机网民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防范意识较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强,即使移动支付没有完善的防控系统,拥有巨大市场规模的移动支付总体平稳,而且在互联网支付安全系统日益成熟的前提下,移动支付安全面临的风险可控,随着安全问题的暴露,与移动支付相关联的行业、个人都会加大对防控风险的投入,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防控管理水平。正是移动支付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推动着移动支付走向健康发展。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对移动支付模式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要求,在多样化的背景下,移动支付的扩张将受到限制,潜在安全风险成为人们是否选择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这些潜在风险从总体来说主要表现为手机内的风险、消费者自身问题和移动支付产业链中问题引发的安全风险。

首先作为移动支付的主要设备手机,手机的运行需要手机系统和软件的支撑,而系统的更新和升级往往有各个厂商完成,不同的手机厂商会根据自身的软硬件设计对系统进行不同方面的进一步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一些识别度低的盗版支付软件和恶意程序,经过用户下载安装窃取手机所有者的用户名和密码获取资金,这些恶意程序的假冒对象主要为淘宝类购物软件、与微信相关的应用、网银客户端和金融证券类软件等与手机所有者资金息息相关的各类软件程序。随着二维码“扫一扫”应用的普及,扫描二维码成为许多用户的日常习惯,而二维码的扫描工具并不能识别网址是否含有恶意病毒或者钓鱼网站,因此通过二维码传播恶意程序的比例不断增加。手机所隐藏的各种漏洞和恶意程序一旦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资金所有者将面临重大损失,因此安装移动支付安全软件尤为重要。

从消费者层面出发,移动支付相较于互联网支付主要特点使程序简单易操作,从而受到大众欢迎,但是在便捷的同时也降低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机主一般都默认支付软件的自动保存功能和获取位置信息、读取短信功能,使付款更加方便,相关操作更简单,而账号密码的自动保存后一旦作为支付终端的手机丢失被不法分子捡到将会造成支付账户的损失。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完善的保护机制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因此在移动支付中发生过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反应受到垃圾短信或者欺诈短信,而类似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发生时,由于缺乏有力证据,法律并不能完全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习惯正在移动支付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但是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弱,例如在微信红包的推广下,支付安全习惯使一些用户对与和红包类似的链接不加思索就进入,但是链接中可能含有病毒或者是商户信息的推广。因此消费者应培养正确积极的移动支付习惯和增强自身的支付风险防控观念,从而有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移动支付文化。

在移动支付下的产业链更加复杂,包括各大银行、运营商、软件开发商、手机生产商和有业务往来的支付企业,移动支付安全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厂商之间为了开拓业务和争夺利益存在恶性竞争,各类主体之间权责分担不明确,业务模式混乱,产业链各方主体支付标准各异,限制了移动支付行业的规模发展,并没有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交易场景日益丰富且门槛较低,一些具有腐败性质的微信红包、购物卡等灰色交易时有发生,行贿受贿行为在这些场景的隐蔽下更加便利。

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支付创新,金融服务商和第三方支付厂商等机构推出具有不同理财模式的APP,人们通过可以直接及时的对投入的资金进行管理配置,但是各类理财模式的规范性不同,导致各类理财APP的风险也不同,而大众并不能明确分辨各类理财软件的风险,因此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对金融活动的开展也更加重要。对于这些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产业链各方的跨部门合作,通过开放共享将移动支付行业推进到新的水平。支付产业链上的运营、安全软件开发厂商和第三方支付厂商应同金融机构间开展安全合作,统一安全标准和支付标准,形成规范的协调机制,共同提升自身应对意外支付风险和防控风险的能力。随着移动支付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日益重要,法律部门和监管机构也应该明确相关细则,规范监管职权,防范移动支付潜在风险的发生,推动互联网金融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帅青红,王坤.我国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风险与风险监管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04).

[2]李二亮.互联网金融经济学解析――给予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2).

[3]李长城.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03).

移动互联网分析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信息化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其特征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IT技术已经历了50年的发展,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到PC、到互联网时代,现在已进入第五个技术发展周期--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周期。

随着互联网和电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和互联网的融合已成为当今信息化社会下的关键趋势。移动互联网并不只是移动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相融合的产物。在移动互联网中,运营商将提供基于个人身份的服务、基于个人位置的服务,并且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创造内容,由过去的内容被动接受者变为了内容的主动创造者。

自2010年苹果iPhone4和iPad以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2011年,全球智能终端的出货量超过了PC。目前全球PC机用户只有11亿,而智能终端用户已达到55亿。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和推广,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参与内容创造和传播。另一方面,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传输环境的改善等技术改进,也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充分支持。可以说,终端体验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等都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条件。

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任何人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分享全媒体信息服务,即"随时、随地、随心"。信息是消费者消费行为中最重要的因素。移动互联网所具有的信息整合与人际传播功能,为消费者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服务。这给社会消费行为带来了新的特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行为。

另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日益多元,业务种类更加丰富,服务更为个性,服务质量更高,这也为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第三,参与主体的多样性。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各种产业相互进入,服务与消费日渐融合。服务提供商也会作为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且两者融合更加紧密,联系更加密切。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分析

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要解答以下七个问题,即市场的七个"O":市场由谁构成(Who),即构成购买者的群体(Occupants);购买何物(What),即购买的目标产品(Objects);为何购买(Why),即购买的目的(Objectives);谁参与购买(Withwhom),即采购组织的角色(Organization);如何购买(How),即采购作业的程序(Operations);何时购买(When),即购买时机(Occasions);何处购买(Where),即购买地点(Outlets)。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行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变。下面我们从这七个方面分别分析来看。

1、市场由谁构成(Who)?构成购买者的群体(Occupants)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购买者。移动互联网的终端便携性、操作简便性等,使得购买者群体很大程度上都突破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

2、购买何物(What)?购买的目标产品(Objects)

在传统消费模式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往往比较单一,通常会针对单一商品进行一次性购买。例如,消费者看到汽车广告,可能会发生去4s店购买汽车的行为。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服务无处不在,消费者便能够了解到与产品相关的其它类别产品的情况,或者由一产品的购买而派生出新的消费需求,进而产生"交叉消费"行为。例如,消费者在选购汽车的时候,由于对汽车参数、汽车维修、汽车驾驶的详细信息并不了解,可能会购买相关的书籍弥补相关知识,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对于其他类别产品的购买行为,即发生交叉消费。

交叉消费的行为实际上是发生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搜集信息阶段。传统消费过程中,搜集信息仅限于产生消费需求的产品以及对相关的品牌和产品的搜索。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消费模式中的搜索行为除了是对本产品的信息的搜集,更多的是来源于信息服务的强大功能。

3、为何购买(Why)?购买的目的(Objectives)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购买行为日渐趋于理性化。在传统的实体店面的购物中,客户往往容易受购物现场的气氛、营业场所的布置、商品的丰富程度和陈列方式、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他人的购买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冲动性购买行为。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客户面对的是移动终端的屏幕,商品选择的范围也不限于少数几家商店或几个厂家。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可以完全理性地计划自己的消费行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心态对产品的各个属性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权衡,从而使得购买行为趋向理性化。

4、谁参与购买(Withwhom)?采购组织的角色(Organization)

与传统的消费模式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打破了原有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消费者的信息。消费者针对一个类别的产品或者针对某一品牌的产品组成一个社区,在社区中讨论产品的性能、价格、服务等等。这个社区是以真实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虚拟,所以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来自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互动,能够进一步促进其他消费行为的产生。

5、如何购买(How)?采购作业的程序(Operations)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的采购程序愈加简便。人们的只需要一个与之相关的身份认证,在挑选完商品后,通过电商入口进行安全支付即可。相比传统的消费采购程序,更容易激发人们的购物需求。

6、何时购买(When)?购买时机(Occasions)

传统消费中,消费者必须在商场商家的固定营业时间才能进行消费行为。而固定互联网中,电子商务打破了这一限制。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的购买时机出现了--消费者更加多的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消费。以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上的碎片化时间为例,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时间在移动互联网下进行快速的挑选、购买、结算等消费行为。

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消费行为确实已成为无时无刻不在。以读报为例,人们可以随时从app应用商店中将报纸进行购买与下载,从而开始随时随地的阅读。

7、何处购买(Where)?购买地点(Outlets)

传统消费行为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商家场地的极大影响,包括距离、交通、营业时间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配合新的发达的物流体系,地点与区域已不再成为人们的限制;同时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将消费者购买的物品配送至消费者指定地点。

三、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消费已经成为了一个自组织的有机循环过程,能满足人的信息需求和求知欲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充分利用这一变化,充分抢占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全民消费"、"生活即消费"的先机,以使其为生产生活为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马翠华.消费者心理及行为透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高同庆.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与产业发展思考[J].江苏通信,2011,(2).

[3]伍丽君.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1,(12).

移动互联网分析篇3

这大概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将互联网产业提到如此高度,也表明了政府对互联网产业的态度和决心。

一、什么是“互联网+”?

马化腾的解释:“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也就是说,“互联网+”就是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升级改造。这其中的关键主要在“+”上,互联网只是某种工具或者载体的表征。

自1969年从美国诞生起,互联网就从来没有一天停止对世界的改造。尤其是2008年来,智能手机打开了移动互联网的窗口,科技、媒介、人文都进入了快速变化的时代。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通信软件重新定义了社交通讯,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软件重新定义了百货商业,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重新定义了获取信息的方式,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闻客户端重新定义了新闻阅读的习惯,以iReader为代表的阅读客户端重新定义了图书出版业……

事实上,“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移植到传统产业上,而是通过某种更有效率的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甚至是从根源上进行颠覆式创新。

二、常见的“互联网+”身法有哪些?

如果我们将现有的案例进行解构,就会发现“互联网+”其实也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奥妙难懂。

1.互联网+商业——解耦

看看我们日常的生活,你会发现在商业世界,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习惯。我们不再去逛商场,而是选择天猫、唯品会;我们不再去新华书店,而是选择当当、亚马逊;我们不再去电器商城,而是选择苏宁、京东……网上商城正在迅速地颠覆着传统零售业。

电商企业将传统商业过程当中的“一手交钱、一首交货”进行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解耦,并将适合触网的部分通过互联网承载,不但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成本,达到了多方共赢的目的。

2.互联网+传媒——个性化定制

问问自己,有多久没有看过《新闻联播》了呢?事实上,就连电视机恐怕也不常开了吧。从贝索斯“任性”收购《华盛顿邮报》起,我们似乎很少再去购买纸质报纸阅读新闻了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百度新闻、今日头条等客户端知晓天下事。

互联网将传统媒体代表着的“舆论公权力”进行了解构,“广播式”、“教育式”的宣传不再灵验,取而代之的是高度个人化的传播方式,柴静《穹顶之下》病毒式的传播就是力证。这不仅是传播渠道的变化,其背后是一种全新的社会范式。

3.互联网+社交——裂变效应

电影《社交网络》讲述的是马克·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传奇故事。这个小小的网站却带来了全球性网络社交的革命,在2012年就聚集了10亿用户,在2014年更是狂飙到22亿。马克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你可以说他个人的成功有幸运的成分,然而他代表的互联网社交却是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基于“六度分离”理论的传统社交遇到传播效率空间的互联网,每个人的社交圈都可以在网络上呈现出更加丰富、有趣的形态,在移动互联网的催化效应下,朋友圈的交叉互动、职场圈的拓展延伸让社会成员不断部落化、再部落化。

除了这些,互联网在教育、医疗、交通等行业也有诸多值得深思的案例。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互联网是近10年来对我们生产生活改造最彻底的工具,没有之一。

三、“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尽管我们看到互联网案例形形色色,但其几个基本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

1.跨界融合

当互联网遇到传统行业,总会发生某些奇妙的化学反应。但前提一定是跨界融合,互联网不仅仅是某种工具或载体,更多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注重统和综效,注重整合协同,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改造、优化传统行业。

2.开放共生

要想跨界融合,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开放共生。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要通过“互联网+”换代升级,一定要和外部生态做好接口,形成友好界面,同时在内部也要优化改善,积极接受互联网化的改造,做好融合协同。

3.以人为本

真正推动互联网“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体贴关照。在任何一个时代,人都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媒介更新、人文演进最根本的因素。对人性的无比敬畏、对体验的不懈追求、对创造的极大尊重都让互联网不断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4.连接一切

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百度连接了人与信息,腾讯连接了人与人,阿里连接了人与商品……未来将还会有产品和服务连接人与物、物与物,所有公司都将打造具备连接属性的产品和服务,一个充满智能设备、智能服务的新世界即将诞生。

四、“互联网+”的本质与内涵

阿里研究院在《互联网+研究报告》中指出:“‘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在线化、数据化。‘互联网+’在内涵上根本区隔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而是重新定义了信息化。传统的信息化没有释放出信息和数据的流动性,而互联网作为信息处理成本最低的基础设施,其开放、平等、透明等特性将使信息和数据动起来转化成巨大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

如果传统产业可以分为“原子层”和“比特层”,那么“互联网+”代表着将传统产业的“比特层”进行改造升级,我们可以认为除了“原子层”以外,互联网几乎可以渗透进入传统产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用化学来打比方,“互联网+”既是反应物,又是催化剂。

五、推动“互联网+”的两大动力

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是两会后最热的词汇,不信,一搜便知。于是有人认为这有泡沫的可能,打着“互联网+”名头的东西不断涌现,这其中一定会有些是冒牌货。我倒认为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即使有泡沫,也无法阻挡“互联网+”经济走向主流。那么,推动“互联网+”的力量源自何方?有人将“互联网+”形容成为新经济的“风口”,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技术和资本,然而我更愿意从外部环境与内生要求两方面来阐述。

1.外部推力:政策利好与环境推动

当今时代,互联网基因已深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业态、模式创新越来越快,正极大地推动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激发社会活力。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政府必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全力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鼓励支持互联网经济发展。“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本届政府提出的“互联网+”类似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以及德国的工业4.0理念。希望用相对领先的互联网力量去加速相对落后的制造业,在传统行业品质、创新与营销等方面进行升级,推进整体产业的能力提升。

2.内生动力:转型升级与改革需求

互联网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界不断模糊。国内大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激发内部改革活力、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才能完成转型之路。这其中善用市场思维、转变商业模式才能获得能力的提升、话语权的转变。而拥抱互联网则是一条必由之路。

在“互联网+”的驱动下,通过轻资产、扁平化、快速响应市场来满足、引领客户需求,创造新的消费模式,个性化批量生产、智慧物流等成为可能,传统产业有望通过重建规则、重塑流程等方式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重新获取独特的优势,从而得到更好地发展升级。那些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做好融合改造的企业将在新经济大潮中取得先发优势,而那些一味抵制或是“东施效颦”的企业将逐步在竞争中被淘汰。

六、“互联网+”的几个典型误区

1.本末倒置,忽视了行业本质

随着“互联网+”的火热,传统企业都在争相尝试拥抱互联网。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传统企业的转型始终应当回归到产品与服务本身,不能够本末倒置。现今很多企业走入了误区,太过在乎互联网的强大,将着力点放在营销推广等互联网化容易见效的环节,忽视了行业的本质,在产品和服务上有所放松,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升反降。

2.非你即我,误以为“互联网+”是零和游戏

“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你死我活、争夺饭碗的零和游戏,也不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平台特征,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协同增效,创造出新的价值与产业生态,共同把蛋糕做大。

3.理解浅薄:误以为“互联网+”就是做个网站、开个微信

一些人对“互联网+”的理解还停留在浅表阶段,认为任何一个传统行业,做了一个网站,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就叫”互联网+”了。互联网+”不是简单地在传统行业加上一点互联网营销手法,如果视野、思维、技术和业务流程还是停留在过去,那不但不能引领行业发展,而且会失去发展机会。

七、“互联网+”的未来如何把握?

无论什么载体或者形式,“互联网+”的核心其实就是人。还记得雷军曾经的终极反思,成功有三条秘诀:预判未来、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顺势而为。

其中我最赞同的是“顺势而为”。那么究竟什么是“势”?又该如何“顺势”?这两个问题都绕不开一个字——“人”。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互联网用户的代际结构。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在中部某省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青年用户占据了55%的份额,中年用户份额约39%,还有6%为少年用户,用户结构的变化反应了市场主体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其次,70/80后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屌丝”、“情怀”、“怀旧”等关键词成为了这一代人的集体标签,这一代“数字移民”对网络的需求相当强烈且影响着周边人群的工作生活和消费习惯,“网民”即“人民”在这一代人身上有着深刻地体现。

最后,90后逐渐踏入社会,00后迅速成长,一大波生长、生活在数字时代的“网络原住民”需求呈现爆发态势,二次元、亚文化等身份辨识度和群体归属感成为了新生代人群的追逐对象,“御宅族”、“火星文”等特色文化现象开始流行并迅速爆发。

说了这么多,我不过是想引出下面这看似无聊的结论:互联网时代,谁掌握了用户需求和习惯,谁就有机会胜出。无论是针对70/80后的淘宝,还是针对“屌丝”的小米,其实都是在满足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

找到人群并且用合适的方式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就是顺势而为。

“互联网+”要想获得成功,最终还是要尊重人、为了人、依靠人。其实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移动互联网分析篇4

工信部在解读《中国制造2025》计划时,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提出发展目标:到2022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

对此,自主品牌动作频频:长安汽车将投入180亿元,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大技术平台上,推出34款产品,累积销量将达到200万辆。江淮汽车也公布了新能源车型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将占江淮总销量的30%以上。此外,上汽、吉利等自主汽车品牌也相应了各自的新能源规划。

记者观点:囿于电池技术的不完善以及相关配套充电设施的缺失,新能源车型叫好不叫座,尤其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市场占有率一直不高。2016年,新能源车型将比以往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预测2二手车市场规模达1000万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月,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545.11万辆,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6.74%,交易额已超上年水平,达到3276.26亿元。分食这块巨大的利润蛋糕:淘宝二手汽车交易平台正式上线;庞大集团与优信拍、易车公司合作,注资1亿元成立“庞大智信认证二手车合资公司”,进军二手车O2O模式;上海永达汽车集团与易车集团、优信拍共同注资5000万元成立二手车合资公司,同时将建立二手车商城,发力汽车电商;广汇汽车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二手车O2O交易平台……

记者观点:随着二手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各路资本竞相加入,据预测,2016年我国二手车市场规模可达到1000万辆,2022年有望达到2000万辆的规模。

预测3平行进口市场份额突破10%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了《2015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年度报告》和《中国进口汽车市场趋势与发展策略报告》。报告分析,2015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变化超过预期,首先体现在产销增速加快放缓。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更是出现持续性“供需双降”,库存持续高企、价格优惠幅度加大、经销商大面积亏损等结构性问题。报告预测,在经济“新常态”下,2016年进口汽车市场仍将呈现下滑态势,平行进口对正常进口的补充作用加大。

综上所述,受政策利好的推动,平行进口的发展前景被看好。上海、深圳、广州、福建等地多个自贸区平行进口试点相继获批,不仅让平行进口阳光化,也刺激了此类贸易的发展。业内预计,2016年平行进口汽车占进口车总量的比重将突破10%。

记者观点:平行进口车前景被看好。不过,在国内进口车市场中,非汽车品牌官方授权渠道进口的平行进口车,不仅需要经过政府部门层层审批,同时还将受到汽车品牌为了保护正规商的排斥性策略影响,短期内仍属于边缘化车型,对整体进口车市场的推动有限。

预测4首款互联网汽车将上市

在嗅到汽车移动互联领域的巨大商机和发展前景后,各大IT巨头和互联网企业攻势迅猛,咄咄逼人。汽车企业越来越多地在车上加入移动互联的功能,汽车开始逐渐变成“移动互联网终端。”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也将触角伸向汽车生产领域,尝试生产互联网汽车。

随着特斯拉、苹果、乐视等加入造车行列,汽车逐步被定义为下一代移动智能终端,进一步加速智能汽车的发展。业内相关人士预测,未来汽车电子占整车的价值量将由目前的15%快速提升至30%以上,达到万亿量级。去年年初,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宣布,将合资设立10亿元的“互联网汽车基金”,预计首款互联网汽车将于2016年上市。我们预测,2016年,一旦“破冰者”出现,将迅速带动一股互联网造车的新浪潮。

记者观点: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6亿辆。手机网民也达到近6亿,如此庞大的数据,将给出行服务、汽车后市场等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未来汽车行业的盈利点将由当前的中游制造向后端的服务环节转移。上汽集团、宝马汽车等行业龙头也相继提出从汽车制造商到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在出行服务领域,以滴滴、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以及在汽车后市场领域的O2O模式将继续迅速发展。

预测5汽车电商渐入佳境

移动互联网分析篇5

关键词:“微博”移动互联网优势发展

2009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3亿,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增长速度惊人,这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牌照的发放,正式拉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序幕。作为新生事物的“微博”,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但它能否借此东风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与特征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始于2005年,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以WAP为主要方式。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争议较多,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移动互联网下了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在这里采用的是付亮在《从全新的视角理解移动互联网》中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以智能手机或其他具备通信能力的便携终端为载体,以用户身份信息、终端位置信息等为纽带,以根据3G网络和终端特点研发的服务,以改进的移动通信业务及互联网业务等为服务方式,以随时随地在线、移动服务为特征,构成的一个特色鲜明的服务领域。①移动互联网具有以下特征:

技术特征――移动化。由于移动互联网主要是以手机或者其他便携体作为终端,可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上网的需要。移动性是由互联网时展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保证。

产品特征――多样化。根据CNNIC的《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截至2009年8月底,中国手机网民占到整体手机使用人数的34.2%,总规模达到1.8亿,依然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在3G手机上网用户对各种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中,除了手机上网浏览新闻、手机搜索和手机在线聊天的使用率较高以外,其他如手机网游、手机电视、手机在线阅读、手机网络社区、手机收听等的使用率差别不大。此外,还有一些手机博客、手机邮件等小众使用。这说明用户的需求是多样的,既有信息知识获得的需求、情感倾诉的需求、娱乐消遣的需求,也有商务使用的需求。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产品种类的多样化。

服务特征――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时代采取的传播模式是针对特定的受众、特定的需要提供特定的信息。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内容,都更多地从受众的需求出发,给受众更多的自。信息定制传播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服务内容的个性化,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

总之,移动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价值巨大。“在3G全面铺开的大环境下,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将超越互联网、超越PC、超越GPS、超越银行卡和DV,甚至超越正在联网的DC等。”②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发展优势分析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Web3.0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国际上最知名的“微博”网站是Twitter,目前Twitter的独立访问用户已达3200万,超过Digg、LinkedIn等网站。与其他“客”不同的是,“微博”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要三言两语,能够发感慨、晒心情和现场记录就可以了,具有便捷性、原创性、跟随交互方式等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微博客网站已有十几家。在2006年Twitter取得成功之后,从校内网起家的王兴在2007年建立了饭否网;之后擅长技术创新的李卓桓创建了叽歪网;拥有4.1亿QQ用户的腾讯,也在2007年8月13日将腾讯滔滔推上线;之后,嘀咕网也加入微博阵营。细心的淘宝用户也许会发现,在淘宝“我的江湖”页面也出现了“叽歪”的板块,方便淘友们“随时随地表达心情,即时通知我的好友”。2009年5月26日,与开心网、校内网三足鼎立的第三大社交网站同学网更是全面改版,正式转战微博客网站。③

“微博”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主要发展手机用户,有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鲜明特征。“微博”是“博客”的升级品,具有诸多优势。

移动――“微博”发展的明显优势。“微博”用户用手机就可以发表自己的最新信息,并和好友分享自己的快乐。这一点是“微博”区别于“博客”的基本特征,这也是它的明显优势。尤其手机现在进入到3G时代,对“微博”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3G手机数据传输速度极快,可能达到的数据传输速度将高达每2Mbps。移动互联网时代,3G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有了3G技术的保驾护航,“微博”用户可以轻松地将心情、消息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上传至网上。随着技术的突破,流量使用费的下调,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使用视频随时“嘀咕”。

分享――“微博”发展的基本优势。“shareanddiscoverwhat’shappeningrightnow,anywhereintheworld”取代了在Twitter挂了两年多的“whatareyoudoing”,这句话体现了分享的本质。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开心与不开心的时候都有人与之分享。移动互联网时代交流变得极其容易,再也没有距离的限制,无论身在何处,第一时间都可以通过移动通信与朋友分享喜怒哀乐。分享的冲动加上分享的便利,保证了网站内容源源不断。

短小――“微博”发展的核心优势。“微博”的内容短小精悍,它既可以满足时间上“碎片化”的需要,也可以满足传播上“碎片化”的需要。既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复杂的形式,“微博主”可以利用等车、买菜、课间等一切零散时间,把自己看到的、所想的上传至网上与他人分享。可以说,内容决定发展。微博客出现以后,“沉默的大多数”在这上面找到了舞台。相较于博客的“长篇大论”,微博客短小精悍;博客追求文思缜密,注重行文逻辑,微博客关心的是每分每秒的动态;博客凸显着博主的文字水平,微博客显然弱化了这一点。因而,许多人终于可以在微博客这片土地上开始辛勤耕耘。④在“碎片化”传播环境里,传统的社会观念、社会关系和市场结构逐一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诉求、平等话语方式和新型消费模式。手机这个新兴媒介降低了平民参与社会传播的“门槛”,传者和受者不再分得清楚,极大满足了人们的参与和诉求表达愿望。

互动――“微博”发展的关键优势。移动互联网时代3G手机的使用,使得手机与用户、手机与手机、手机与互联网、手机与传统媒体之间进行互动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微博”可以完美体现互动,在上传与收看的过程中,受传者和传播者没有明显的界限,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自由地表达、自由地创作、自由地互动,这些在现实世界里很难实现的事情在网络世界中得以实现,这是一个既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又可以充分体验的过程。

以上几点既是“微博”的特点,也是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安身立命的优势。如何结合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微博”的特点,扬长避短,是“微博”运营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于发展阶段的“微博”,既有独占鳌头的机遇,也有停滞不前甚至全军覆没的风险。在发展中需要主要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如何把关,二是如何盈利。

内容如何把关问题。与博客相比,“微博”具有灵活、及时、迅速的特性。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Twitter上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是在北京时间下午2点35分35秒的,比彭博新闻社快了22秒。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由于人人可以上传信息,这就存在对信息把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微博”顶峰之时就是其关闭之日。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自律和责任。对于“微博”使用者来说,主要通过提高责任意识与伦理道德,使其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不上传违法或色情的图文,保证图文内容的真实可信。对于“微博”的经营者来说,应该积极配合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加强网站内容的管理。

如何解决盈利问题。我国“微博”在内容方面与Twitter不同。Twitter既有个人用户日常生活的感悟,又有企业注册账号用于推销的产品,国内“微博”以个人用户为主,内容以表达自身的喜怒哀乐为主。这说明“微博”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适合的盈利模式。有需要就有使用,虽然目前还没有好的盈利模式,但是只要紧紧抓住用户的自我和社会认同的需要,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及时调整产品内容和完善服务,将来一定能赚个盆满钵满。

总之,“微博”赶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具有无可比拟的时代优势。只要敢于抓住机遇,按照事物客观规律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迎来“微博”的光辉时代。

注释:

①付亮:《从全新的视角理解移动互联网》,《信息网络》,2009(8)。

②徐超:《“五问”移动互联网》,《通信世界》,2009(30)。

③刘晖:《Twitter:微博客时代的到来》,《传媒》,2009(10)。

④林赛君:《微博客:今天你叽歪了吗?》,《现代商业》,2009(25)。

移动互联网分析篇6

【关键词】融合通信;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通信的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用户量也一直在增加。在3G牌照发放后,无线网络带宽持续增长,宽带资费一再下调,微博,米聊和微信等移务领域展开正面竞争,这对于电信运营商成为的重大威胁。主要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运营商的增值业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逐渐被互联网取代。第二,电信的运营商和互联网能够提供的应用相比,显然缺乏竞争力。以139邮箱和QQ邮箱为例,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这一特点。那么,在科技进步的发展中,互联网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商家必须将互联网与商业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得到移动互联网的重视。

1互联网应用特点分析

现在主流互联网工具包括微信,微博和QQ等等。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互联网通信有以下的特点:(1)移动化,多媒体化;(2)多平台,多运营商;通常以一个应用商店作为第一平台,然后再以此为基础通过一些社会关系对网络用户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即使在互联网企业的竞争洪流中,运营商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地位,但是也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可以现在以下方面:(1)重要资源——号码资源;(2)良好的把控能力——网络通道;(3)通信质量很好的语音通道。

2融合通信设计思路

(1)随着时代的发展,“SoLoMo”越来越符合人们对其的预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这是由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进行进一步的整合而得到的。从开心网到人人网,表示的“So”已经到处可见;而“Lo”表示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定位服务和签到服务,逐渐的也开始风靡,例如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等;“Mo”则包括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互联网应用。而且,在“SoLoMo"之外,云计算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成为重要的运行方式,从而减少IT的建设成本,且利用用其丰富的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为了使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信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可以将与计算技术与之结合,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科技人员开发新的项目提供新思路。以用户之间通信的联为基础,进一步来掌握他们的社交关系;对于移动所具备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并且联合使用已有的通信手段,对用户的社交关系进一步加强,并且对用户的社会关系进一步扩展;汲取互联网的优秀基因,使其与自身优势相结合,不断向互联网延伸和渗透。(2)在开发应用产品之前,有关人员会依据以上设计思路,将产品定位为“云应用+云终端”的业务状态。利用大数据储存,客户将会对自身的各种资料及时了解,为客户提供便利。除此之外,融合通信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每种应用的聚合,实现了“一站式”营业的模式。

3融合通信技术结构

(1)融合通信平台主要是一个云计算的平台,然后将云服务模块,通讯录模块,统一认证鉴权中心,统一用户接入到平台中,管理模块、以及拟合运营模块等,均是其功能模块。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统一性的认证,使得用户的资产上传云端,以及对融合通信进行应用的定位分析等都是该技术的关键所在。(2)那么,在进入访问之前,用户的身份验证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带用户的资料安全。用户可以使用不同的终端以及网络对云端的通信资产进行访问,在这个过程中云端会提供静态密码,动态口令等多种认证方式,尽量方便、简单的对用户进行验证;但是当用户使用不同的设备时,为了使认证简单化,会采取免除重复登陆的方式,存在诸多安全因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统一认证中心需要动态和静态密码,结合一系列的加密方式,保证用户的账户安全。第二,中国移动需要对各个业务平台进行改造,使其完善对统一认证中心生成的认证凭证的识别,实现利用认证凭证给予对应的访问权限的目的。第三,为了使通信录,通话记录,短彩信,照片,视频,图书和应用程序等自动上传到云端,且可以同步对其它设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点内容:储存设备的高效性,高性能接口和高IO能力能储存海量数据。同时支持多种类型数据的储存和接口的标准化也对存储设备提出了新要求。现行数据存储机制需进一步优化以适应多种结构和类别的数据,以确保数据使用和硬件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对于终端的操作系统进行全面性的开放,使的用户能够更容易的得到信息。(3)即使用户使用不同的终端,用户都可以对云端进行访问,而且云端可以依据用户的终端和使用网络进行调整,自动选用最合适的呈现形式呈现给用户,方便用户的使用与理解,达到在不同终端适应,得到相同感受的效果。(4)融合通信平台对现网的要求主要有两点:1)对于融合通信应用进行网络接入,应由中国移动的通信网络提供。例如;为了为用户提供网络QoS服务,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宽带等通信应用,就需要网络配合融合通信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用户。2)在以往的技术基础之上,发展新的业务项目,优化服务项目,完善管理制度,合理统一建设综合性网管。在最基础的服务功能之上发展新功能,比如电话、短信等一些基础功能,利用融合通信平台,使其进一步完善,发展为视频通话、彩信等功能,以丰富多彩的服务形式,服务消费者的同时,为企业带来利益。

4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新的时代下,互联网成为时代的宠儿,毋庸置疑,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存在着众多的竞争。运营商只有利用互联网,将自身优势体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占据有利的地位。本文主要从移动互联领域进行剖析,对中国移动在开展互联网融合通信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将近期远期规划相结合,向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李立奇,王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融合通信方案研究[J].移动通信,2012,05:21-26.

[2]何跃鹰.互联网规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3]罗剑锋.产业链变革的动态视角下通信运营商合作伙伴选择与合作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1篇)

    - 阅0

    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经过这段日子的工作,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能熟练的做好,而自己也是彻底的融入到公司的工作氛围里面来,能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同时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我也是.....

    营销部门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 阅0

    营销部门工作总结篇1一、五月份工作总结我是今年三月来到xx工作的,四月下旬开始接手市场,在缺乏旅游行业销售经验和行业知识的前提下,凭借对营销工作的热情,我一边学习产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