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层建筑设计(6篇)

来源:其他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高层建筑中的竖向荷载较大,容易引起轴向变形,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2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2.1剪力墙体系

建筑物中的竖向承重构件主要由墙体承担时,剪力墙墙体既承担水平构件传来的竖向荷载,同时承担风力或地震作用传来的水平荷载。剪力墙是建筑物的分隔墙和围护墙,因此墙体的布置必须同时满足建筑平面布置和结构布置的要求。剪力墙结构体系有很好的承载能力,而且有很好的整体性和空间作用,比框架结构有更好的抗侧力能力,因此,可建造较高的建筑物。剪力墙的间距应有一定限制,故不可能开间太大,对需要大空间时就不太适用、灵活性差,一般适用于住宅、公寓和旅馆。剪力墙结构的楼盖结构一般采用平板,可以不设梁,所以空间利用比较好,可节约层高。

2.2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的体系强度和刚度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达到建筑要求,这时候就需要在建筑平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较大的剪力墙来代替部分框架,便形成了框架-剪力墙体系。在承受水平力时,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有足够刚度的楼板和连梁组成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在体系中框架体系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剪力。

2.3筒体体系

筒体体系就是一种采用作为一种抗侧力的结构体系,其中包括多种形式:单筒体、筒体-框架、筒中筒、多束筒等多种型式。筒体是一种空间受力构件,分实腹筒和空腹筒两种类型。实腹筒是由平面或曲面墙围成的三维竖向结构单体,空腹筒是由密排柱和窗裙梁或开孔钢筋混凝土外墙构成的空间受力构件。筒体体系具有很大的刚度和强度,各构件受力比较合理,抗风、抗震能力很强,往往应用于大跨度、大空间或超高层建筑。

3高层建筑的细部结构设计

3.1结构平面的设计与布置

平面形状的结构相对简单,且规则性强,尽量使得质心和钢心重合。偏心大的结构扭转效应大,会加大端部构件的位移,导致应力集中。平面突出部分不宜过长。扭转是否过大,可用概念设计方法近似计算钢心、质心及偏心距后进行判断,还可以比较结构最远边缘处的最大层间变形和质心处的层间变形,其比值超过1.1者,可以认为扭转太大而结构不规则。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布置,当由于使用功能与建筑的要求,结构平面布置严重不规则时,应将其分割成若干比较简单、规则的独立结构单元。对于地震区的抗震建筑,简单、规则、对称的原则尤为重要。

3.2结构立体的设计与布置

立体的结构设计必然涉及到结构的竖向布置,结构竖向布置需要遵守规则、均匀原则。规则,主要是指体型规则,若有变化,亦应是有规则的渐变。体型沿竖向的剧变,将使地震时某些变形特别集中,常常在该楼层因过大的变形而引起倒塌。均匀是指上下体型、刚度、承载力及质量分布均匀,以及它们的变化均匀。结构宜设计成刚度下大上小,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下层刚度小,将使变形集中在下部,形成薄弱层,严重的会引起建筑的全面倒塌。如果体型尺寸有变化,也应下大上小逐渐变化,不应发生过大的突变。上下楼层收进使得体型较小的情况经常发生,对于收进的尺寸应当限制。

3.3建筑基础的设计与布置

高层建筑不同于多层建筑,其上层结构的载荷很大,且基础底面的压力更大。应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根据上部结构类型、层数、载荷及地基承载力,可以用筏型基础或箱型基础;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以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筏型基础一般有两种做法:倒肋形楼盖式和倒无梁楼盖式。倒肋形楼盖的筏基,板的折算厚度较小,用料较省,刚度较好,但施工比较麻烦,模板较费。如果采用板底架梁的方案有利于地下室空间的利用,但地基开凿施工麻烦,而且破坏了地基的连续性,扰动了地基土,会降低地基承载力;采用倒无梁楼盖式的筏基,板厚较大,用料较多,刚度也较差,但施工较为方便,且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利用。当地基极软且沉降不均匀十分严重时,采用筏形基础,其刚度会显得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箱型基础就较为合理。箱型基础刚度大、整体性好、传力均匀;能适应局部不均匀沉降较大的地基,有效地调整基地反力。在浅层地基承载力比较软弱,而坚实土层距离地面又较深的时候,采用其他类型的基础就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变形控制的要求。这时应当考虑采用桩基础。桩承台的作用是将上部荷载传给桩,并使桩群连成整体,而桩又将荷载传至较深的土层中区。桩距应尽可能的大,在充分发挥单桩承载力的同时,还能发挥承台土的反力作用,以取得最佳效果。

4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在追求美观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安全这个重要的环节,对于消防知识的普及,更代表着如今我国的高层建筑已逐步迈向了成熟发展的行列。

4.1高层建筑的室外消防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室外防排水消防的设计主要是有关给排水管网的设计与布置,一般常见的应不少于两条管道,且管道直径要保证在100毫米以上,避免出现因一条管道引起堵塞而使全局遭到影响,保证及时整体的水用量,且管道应是从市政管道引入而至。而对于其管道的布设则应符合下面几个原则:应布置成两条管道且均为圆环状,避免因其中一条产生问题导致整个给排水系统的瘫痪,而两条则可以满足一条正在检修但另一条处于正常使用的状态。在该圆环管道的每个节点处均应设置相应的阀门对其水流量加以适当控制,通过对阀门的布设也恰好可以将每个管节有效地分为独立的互不干扰的段节,且每段内所含消火栓的数量要控制在5个以内,专用于消防管道时,应保证其被埋置在冻土层20厘米以下。其实对于整个管道铺设的全部过程都是有规定的,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在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方面能有新突破。

4.2高层建筑的室内消防设计

高层建筑室内的消防设计则更应得到深度细化,各项设备要准备齐全,一般常见有消防水枪和水带、消防的管道及消防栓和消防卷盘、消防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池和水箱以及增压和启动消防水泵的各项设备等,对于给排水消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高压消火栓的给排水系统和临时高压的消火栓给排水系统。另外关于消防水池的布设,一般是将室内与室外的消防水池放在一起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如果平时的给水量很充足的话,一般是不用再另外设置的,只有对于一些水源有时会供应不上的高层建筑,则很有必要布设这样的消防水池,以备不时之需。对于高层及超高层的消防可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为了避免在消防的过程中出现水源紧缺的现象,同时又能方便消防队员正常工作展开,一般要求对于高层或超高层的消防栓的存放位置要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布,且其间隔要控制在50米左右的范围,以便于消防工作的快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篇2

关键词:现代城市空间;高层建筑;设计;形态;尺度

Abstract:withthecityeconomyandtherapid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thedesignofhigh-risebuildingstylealsotenddiversification,allkindsofarchitecturalformandurbanspatialfusion,showdifferentcityspiritandfeature.Thispaper,fromthehighrepeatedlybuildingandcitybased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pace,pointsoutthehigh-risebuildingdesignisnotreasonabletobringthecityspace,andputsforwardsomecorrespondingcontrolprincipleofthehigh-risebuildinganddesignstrategy.

Keywords:modernurbanspace;High-risebuildings;Design;Form;scale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无数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使城市的传统空间尺度逐渐丧失,城市天际的轮廓线也已经被高耸、聚变式的高层建筑轮廓线取代,城市建筑容积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轨迹,交通线路及其他的基础设施随之改变,最终彻底打破了城市空间的原有格局。高层建筑热潮的兴起给城市空间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建筑重视在高度和外观抢限度等方面的攀比,忽视了规划中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等的控制,以及建筑设计中地域性及本土文化的研究,城市格局混乱,风貌支离破碎,环境、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品质均难以令人满意,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对城市空间的识别感与归属感,给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城市管理和建筑规划的初期开始,对高层建筑的设计给予科学的合理化控制。

1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1.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布置:

1.1.1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为避免其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间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以丰富行人的视觉观赏。

1.1.2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

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

1.1.3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

1.2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1.3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体大小,除此之外,也可用一些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量。任意放大或缩小这些习惯的认知尺度部件就会造成错觉,效果就不好。但有时往往要利用这种错觉来求得特殊的效果。

2利用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方法

2.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人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2.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就引入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一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问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

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2.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人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人口空间凹人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篇3

关键词:安全疏散;火灾;设计;设置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个城市的现代化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同时高层建筑消防和火灾情况下的安全疏散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现代化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途径多、时间快、危害大、相对疏散就比较困难,很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对国内外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是因为没有可靠的安全疏散设施或管理不善,招致火烧、缺氧窒息、烟气中毒和房屋倒塌而死亡。故现代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的合理性,已成为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

1现代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难点

1)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时间长。

加拿大国家委员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算出高层建筑内的人群通过1.1m宽的楼梯通道疏散到室外所需要的时间(表1)。由表中可看出,疏散同样的人数,楼层多少所需的疏散时间差异很大。

表1一个楼梯的安全疏散时间

2)规模大、人员多的高层建筑,由于疏散通道处理不好,紧急疏散时容易出现混乱拥挤情况。

3)各种竖井未作防火分隔处理,火灾时由于烟囱效应拔烟拔火的作用大,导致蔓延快,给安全疏散增加了困难。

4)目前国内消防登高车数量还达不到要求,最大工作高度有限,不利于高层火灾的疏散抢救。

2走道疏散设置

有些高层旅馆、办公楼、多功能大楼等建筑,将疏散楼梯、电梯和空调设备、服务用房等布置在建筑平面中心部位,其走道成环行或双走道。国内外采用这种布置方法的日趋增多,采用这种布置,即将垂直疏散楼梯、电梯和辅助用房等布置在建筑平面的中央,而将办公、客房等用房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形成环行或双向走道。这两种形式的疏散走道,其优点在于不论走道何处被火堵截,人们都能顺利地疏散到楼梯间和其他安全地点,从而为人们安全疏散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在设计中,宜结合疏散平面的具体布置,积极采用直接、简捷、便于疏散的走道。

3安全疏散距离设置

安全疏散距离一般指高层建筑的房门或住宅门到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限制这个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尽快疏散到安全地点,避免造成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确定安全疏散距离,要考虑到房间的使用性质,人员密集程度和疏散能力等因素。例如,医院中的病人,行动困难,重病人还要人扶着或推着走。又如,旅馆的客人来往频繁,不熟悉疏散路线和疏散设施,紧急疏散时容易惊慌,走错路,延误疏散时间;再如教学楼的学生,人员较密集,又是青少年,火灾时容易失去理智,出现混乱拥挤情况;还有,袋形走道两旁或尽端的房间,因只有一个出口,如这种走道过长,被火封住的可能性增多,则允许最大安全疏散距离应严些,因此,确定安全疏散距离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区别对待。具体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安全疏散距离

4疏散楼梯设置

高层建筑由于垂直疏散距离长,在建筑设计中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在平时,垂直交通的通道,一是电梯,二是楼梯。发生火灾时,工作电梯往往因为断电而停止运行,疏散楼梯则成为人们从上而下的唯一通道,设计上必须保证疏散楼梯的安全,具体应满足以下安全疏散距离条件。

4.1防烟防火效果好

火灾实例和试验结果表明,防烟楼梯间阻挡烟火效果最好,因为这种楼梯间在入口处设有前室,并设有防烟和排烟投施,或者设有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采用防火门。封闭楼梯间次之,因为这种楼梯间设有自行关闭的单向防火门,在一定时间内能阻挡烟气窜入楼梯间;敞开楼梯间仅三面有墙,而面向走道和房间一面全敞开,一旦起火,往往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因此,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宜采用防烟楼梯间;建筑高度在32m以下的二类高层建筑,宜采用封闭楼梯间。考虑到高层住宅都设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不利于节约投资,加上住宅的防火分隔一般都比较好,住宅内的人员对疏散路线比较熟悉,因此,可分别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住宅,可设敞开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90h的防火门,12~18层的上述住宅,应采用封闭楼梯间,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4.2楼梯通道应明确、简捷

为了避免人员在紧急疏散时不迷失方向,贻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事故,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在各层不应改变位置,上下直通,在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高层建筑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通向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宜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时,宜在首层与地下层或半地下层入口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这样,一可避免从上层向下疏散的人员误入地下室而不能脱险,二是万一地上层或地下室起火,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阻止火势相互蔓延。

4.3疏散楼梯宜直通屋顶平台

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发生火灾时楼梯被烟火封住的可能性很大,当下部楼层起火时,烟火向上蔓延快,容易切断人员向下疏散的通路,则上层人员不得不向上疏散。如果疏散楼梯能通向平屋顶,人们跑到屋顶平台,借助其他安全疏散设施予以脱险,如跑到另一疏散楼梯进行安全疏散,设有直升飞机停机坪,借助直升飞机安全疏散等。因此,每栋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座疏散楼梯宜直通屋顶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4.4楼梯间不应设有危险物

在楼梯间内用汽油清洗、储存可燃物、设置煤气炉等都发生过火灾爆炸事故,有的造成了严重损失和伤亡事故。为了保障高层建筑内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安全,利于人员安全疏散,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前室,不应设烧水间、可燃物品储存室、可燃气体管道、易燃或可燃液体管道和影响疏散的突出物。考虑到高层住宅铺设煤气管道的实际需要,如必须在楼梯间设置时,只能局部水平通过,但通过的管段必须加设保护套管。

4.5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梯和扇形踏步

这种踏步由于宽度的变化,在紧急情况时人流密集拥挤,容易使人摔倒,出现踩死踩伤人员和造成堵塞楼梯通路的情况。但考虑到有的高层建筑的螺旋梯和扇形踏步,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大于10度,而且每级离扶手0.25m的地方,深度又大于0.22m,快速疏散与一般楼梯情况大体相似,不易出现摔倒情况,可以不加限制。

4.6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

实践证明,这种楼梯一是可以节省建筑面积,二是在发生火灾时,因不易受到楼内的烟火威胁,可供人员紧急疏散和消防战士直接从室外进入建筑内部起火部位进行扑救。但这种楼梯应有较严格的要求,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度不应大于45度,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m。为了防止火灾时火焰从门窜出将楼梯烧坏,影响安全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在楼梯周围2.00m内的墙上除设置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5避难层和避难间设置

避难层和避难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国内外规模大、层数多的综合性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避难层和避难间。从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安全脱险、避免伤亡事故出发,结合我国目前具体情况,总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和避难间,并宜满足相关要求。

6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设置

为保证高层建筑在火灾时人员能快速疏散到安全场所,高层建筑内应按以下要求合理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房间,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业营业厅等人员密集场所、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等,均应设置应急照明。

2)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5Lx,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房间的应急照明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3)应急照明灯宜设置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0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疏散指示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m。

4)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池时,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7消防电梯设置

消防电梯是火灾时运送消防人员、消防器材以及抢救伤员的重要垂直交通工具。发生火灾时,为了保障消防人员的安全,必须切断电源,普通电梯即停止运转。如没有考虑设置消防电梯,消防人员只好穿着战斗服、带灭火器材攀登高楼,这不但要消耗消防人员的大量体力,更重要的是贻误灭火战机。因此,高层建筑必须按相关要求设置消防电梯。

8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设置

目前,国内外许多层数多、规模大、人员多的旅馆和多功能高层建筑都设有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为发生火灾时直升飞机疏散人员用,其作用非常大。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宜按以下要求设置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

1)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距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m。

2)停机坪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每个出口宽度不应小于0.9m。

3)应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设消火栓。

4)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和应急照明灯。

9结束语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已成为近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由于自身的许多特点,它的安全疏散设计也成为重中之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远远不及上述内容,为了使得安全疏散达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仍要求设计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共同努力研究。

参考文献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篇4

关键词:高层住宅平面设计空间设计

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大量增长,使得土地使用日益紧张,因此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的大中城市,越来越多的住宅产品以高层的形式出现,高层住宅的使用年限长,投资大,对城市景观影响大,技术难度相对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都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把高层住宅设计好、建设好,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

高层住宅的设计就单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三个部分:平面、立面以及空间设计。

一、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住宅设计的根本。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个地区对住宅需求略有差异。如北方地区对朝向要求,更强调向阳、保温;而南方地区则更强调通风、散热,这些在设计中须多加注意。住宅平面有板式(单元式)、塔式之分,其中塔式又有蝶式、蛙式、十字型、井字型等平面形式。板式住宅南北通透,每个单元服务2户~4户的布局使得每户都能有较好的采光、通风、散热,广为南北大众所接受,但公摊面积较大,总体排布缺少灵活性,空间型式单一。塔式住宅每层要布置5户~8户,其公摊面积较小,空间造型挺拔,景观视线好,但多数户型不通风、户间存在视线干扰、日照标准不易满足,居住品质要求高的楼盘已较少采用。

高层住宅平面设计通常包含的三个部分内容:交通核、入口大堂、套型。

交通核由楼梯、电梯、候梯厅、前室以及众多的管道井等组成。其设计的优劣不仅决定使用便利性,而且直接左右了得房率的高低。楼梯、电梯、候梯厅等的组合形式决定交通核的布局。根据层数的不同交通核内楼梯、电梯数量也由至少一部楼梯、一部电梯增加为至少两部楼梯、两部电梯。垂直交通是以电梯为主,楼梯为辅,如何经济地使用电梯,以最少的投资和最低的经常性维护费用来争取更多的服务户数,是高层住宅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

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管道井的排布问题,高层管井多,有给排水、强弱电井、暖井(采暖地区)、消防管井、风井,每个管井都是开间大,进深小,并需对公共空间开设检修门,因此要占据很大的墙面长度,如何合理的组织管井是个难题。管井的位置还应方便实用,有些设计中管井位置不合理,造成众多管线穿越候梯厅,影响美观,明装消火栓与入户门过近,造成住户反感等,这些在设计中必须加以注意。

从售房情况来看,各层次购房人对房型乃至环境有较高要求的同时,也希望有较高的得房率,从大量的户型资料来看,套内建筑面积系数――得房率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而提高得房率的关键是要把高层住宅交通核面积最小化,主要的设计方法有:在满足消防规范的前提下,减少交通走道面积;消防电梯、防烟楼梯的前室宜尽量合用;楼梯、电梯的合理组合也是减少交通核面积的手段之一。

入口大堂的设计所涉及的问题较少,一般可在标准层平面之外再向外扩充一定面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对原有布局影响小,且空间布置灵活,可取得几层通高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大堂内应考虑信报箱的位置,可结合电控单元门或独立设置,但应便于单元外投递。

套型设计应注重舒适性、耐久性,以人居设计理念提高居住空间品质,从整体套型到细部设计都应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功能空间布局以人为本,符合家庭生活行为模式,按照生活行为功能特征进行功能分区,安排空间序列,以起居室为中心合理组织功能空间。功能分区明确,各得其所,又相互联系,达到洁污分离,动静分离。主卧设置在平面深处,以给主人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厨房位置应力求接近户门,便于食品、蔬菜及垃圾的进出,与家务阳台和餐厅应力求联系方便,减少对其它房间的干扰。卫生间可将洗漱与浴室分开,以减少干扰、也有利于洗衣机、热水器的布置。减少交通面积提高面积实效。要做到室内流线顺畅,交通面积集中、紧凑、减少干扰,并且还需突破单纯的交通功能,做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提高室内有效使用面积。避免视线干扰,保证生活私密性。其他专业与建筑专业的配合应尽量做到完美。例如结构与建筑尺寸的差异造成的室内凹凸应注意,用异型柱代替矩形柱可使墙面较平整,厨卫上下水管应尽量集中布置。房间内家具的布置应做到细致入微,结合家具的布置来调整房间尺寸,会给人更多的实用感和亲和力。建筑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装修时的思路,把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更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个户型的设计理念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当前形势下,套型设计时还应注意提高住宅功能空间的多样性与可变性,在结构形式可能的前提下,考虑大开间灵活分隔设计,用可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域,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另外套型空间具有横向或纵向合并(或分隔)的可能,对于设备管线集中的厨房卫生间实行标准化设计,布置上集中布局,集合管道,为日后的设备变动提供便利,以适应未来居住空间要求,延长住宅的功能使用期。

二、立面设计

高层住宅的立面设计应注重建筑的人体尺度,充分利用高层建筑挺拔向上的韵律感,精心处理好建筑顶部和底部,通过处理主体建筑和裙房轮廓线,使住宅建筑的风格得以确认,并有所创新。不过外立面的设计创新不能以牺牲功能为代价。顶部处理中水箱和电梯机房结合立面可做为顶部的收头做造型处理,中段要考虑结合窗及阳台对空调机位隐蔽处理,底部结合门厅突出建筑的归属感及亲和力。在外立面的设计中,比例、尺度、色彩的对比都是从美学角度考虑的,这些都是不变的标准,其中比例的把握是最为重要的。有些高层住宅建筑的屋顶作一些特大的花架,类似一个大的飘带,既不适用也不美观,还造成浪费。建筑上成功的装饰是结合功能的装饰,同时立面也要注重细部设计,就其建筑外部而言,优秀的设计不仅要着眼于环境、体型、尺度、色彩设计,还应有合理的细部设计来完善。通过细腻丰富的细部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表现力,使建筑更具有亲切感和人情味。

三、空间设计

一般而言,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内部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两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空间正在突破建筑自身的封闭状态,并演变为一种多层次、多要素的复合开放系统。建筑空间积极融入城市街道,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与城市相互咬合、连接、渗透,使得两个环境层次之间的门槛日渐模糊,这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同样在高层住宅建筑空间的设计中,也要符合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创造出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然而许多高层住宅区在规划和设计上,虽满足了功能需求,却忽略了人的心理需求,即社会心理学所涉及的居住心理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人是群居动物,邻里之间形成的凝聚力与和谐气氛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居住条件对人们性格的形成,特别是对同一地区的共同性格特征影响较大。在一些大城市中,“高楼综合症”给居住者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如在传统的高层住宅中,人们只有在等电梯的时候才有可能碰面,住进高层住宅便意味着脱离“地气”、“老死不相往来”,这种封闭式空间使人际关系逐日冷漠,与我国人民传统居住的平房大杂院相比,无疑增加了人们的寂寞与孤独。因此,应大力提倡近年国内有关学者提出的在现代高层住宅建筑中保持四合院建筑风格的建议,使高层住宅从简单满足人基本居住需求的水泥森林,逐步发展到关怀人更多的精神需求。

某些高层住宅中采用了带入户花园的设计方案,住户在出电梯之后要先经过十余平方米、半露天的入户花园,然后才进入自家户门,入户花园可以按照住户的意愿设计,并且与庭院景观相通。还有一些高层住宅为方便住户与外界之间的交流,在楼宇入口处开辟一个挑空“大堂”,安放沙发、座椅以方便来客。此外,还每隔3层设计一个类似的交流空间,让人们在高层住宅中同样可以延续街坊、邻里文化。针对高层住宅防止人的孤独也有新的措施。底层架空,与地面的园林、绿化及活动场所连接起来,供居民活动交往,还把住宅小区的公共设施搬进楼内,来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需要。这样自然会加大建筑成本,必须以“牺牲”一些销售面积为代价,然而事实上,这样的高层住宅推出后,很快就为市场所接纳。因此,若观念明确,在设计中注意正确安排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不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追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达到长期经济效益,这就会促进问题的解决。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篇5

关键词:现代化;高层建筑;建筑结构;发展趋势;特点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发展,钢铁、电梯出现以来钢筋混凝土应用更为广泛以及多样,为高层建筑发展创造了机遇,高层建筑也已经成为城市建筑空间中一道独特风景线。高层建筑是超过一定层数高度建筑结构体系,高层建筑定义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有所不同,但也没有一个绝对、严格标准来规定其高度以及层数。这与各国以及地区地理环境、地震强度、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电梯设置标准以及防火特殊要求等诸多因素有关。

2高层建筑结构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同时承受着水平以及竖直荷载或作用力,低层建筑结构往往主要抵抗竖向荷载作用,水平荷载风荷载作用、地震作用对建筑影响较小,所以,水平作用所产生内力以及位移较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计。在低层建筑结构中,竖向荷载是设计控制考虑的主要因素。但是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较高的建筑高度造成受力完全不同,水平荷载不仅仅是主要荷载作用,是在竖向荷载共同影响建筑的作用,而且这往往也成为建筑设计中控制主要因素。所以,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如果高层建筑结构抵抗侧向形变能力或侧向刚度不足,将会产生过大侧向形变,不仅使人产生不舒服感觉,而且会使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附加内力,会使填充墙、建筑装修以及电梯等服务设施出现裂缝、变形,甚至会导致结构性损伤或裂缝,从而危及结构正常使用以及耐久性。所以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不仅要求结构有足够强度,而且要求结构有合理刚度,使水平荷载所产生侧向形变限制在规定范围内。同时,有抗震设防要求高层建筑还应具有良好抗震性能,使结构在可能强震作用下当构件进入屈服阶段后,仍具有良好塑性形变能力,即具有良好延性性能。除上述结构受力特点之外,高层建筑还具有建筑功用上特点。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音乐,优美高层建筑犹如艺术品,成为城市一道道绚丽景观;建筑同时是时代跳动脉搏,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小,符合地价昂贵时代需求,它可以节约建设用地或获得更多空闲地面,以作为绿化等环境用地,并因向高空方向发展而缩短城市道路以及各种管线如给排水管线等长度,减少基础设施投资。当然,大量高层建筑建设,也会给城市带来不利影响,如人口会密集化而造成交通拥挤问题;城市局部热场发生不利变化以及地质沉陷、消防复杂化等问题。综合高层建筑上述受力特点可知,与低层结构不同,高层建筑结构在强度、刚度以及延性三方面要满足更多设计要求,抗侧力结构设计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关键。

3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生产以及生活用房紧张,地价昂贵,迫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由多层发展为高层。19世纪末期,开始出现现代形式钢框架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1898年修建secodRandMeNa119层大楼美国,芝加哥,是世界上第一幢具有现代形式钢框架结构高层建筑。而最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为世界上第一幢具有现代形式钢框架结构高层建筑。而最早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位于美国以及法国巴黎。所以,现代形式高层建筑,也只有短短117年的历史。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轻质高强材料研制成功,抗风、抗震结构体系发展,新设计计算理论创立,电子计算机在设计中应用,以及新施工技术以及机械不断涌现,为大规模地、较经济地建造高层建筑提供充分条件,使高层建筑得到迅速发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方面,其结构体系发展历程也类似于钢结构结构体系,由最初框架结构逐渐发展出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简体结构以及巨型结构等结构体系,使得混凝土结构建造高度越来越高。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钢结构构件可在工厂加工以及制作,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钢是建造高层建筑结构比较理想材料,但是全钢结构用钢量大,造价高,耐火性能差,需用昂贵防火涂料。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节省钢材、造价低、材料来源丰富、可模性好等优点,且承载力也不低,经过合理设计也可获得较好抗震性能。所以,只有在发达国家,大多数高层建筑才采用钢结构形式,而在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且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发展以及施工技术进步,钢筋混凝土结构仍是今后高层建筑主要结构形式。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点,发达国家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高层建筑数量也在日益增多。当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断面尺寸大,减少建筑使用面积;自重大,致使基础造价增高,抗震性能也不如钢结构。所以为充分发挥钢材以及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特点,更为合理结构形式是同时采用钢以及钢筋混凝土材料混合结构或组合结构。该结构形式经合理设计,可取得经济合理、技术性能优良效果,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以及发展方向。

4高层建筑结构发展趋势

高层建筑发展,充分显示科学技术力量,使建筑师从过去强调艺术效果转向重视建筑特有功能与技术因素。未来高层建筑将朝着技术功能先进以及艺术完美相结合方向发展。

1)新材料、超强材料在不断的发展与开发,在高层建筑结构技术问题中,首先要解决是材料问题。现在混凝土强度等级已经达到C100以上。高强度以及良好韧性混凝土有利于减小结构构件尺寸,减轻结构自重,改善结构抗震性能。同时,为达到轻质高强目,必须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发展轻骨料混凝土、轻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侧限约束混凝土以及预应力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开发以及应用,将继续受到人们重视,也必将给高层建筑结构带来重大以及深远影响。从强度以及塑性方面考虑,钢是高层建筑结构理想材料,增进或改善钢材强度、塑性以及可焊性性能工作人们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对新型耐火耐候钢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使钢材减小或抛弃对防火材料依赖,提高建筑用钢竞争力。复合材料用于制作高层建筑部分构件正在开发以及实践中。

2)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广泛应用多种结构的混合体,如前所述,经合理设计混合结构可取得经济合理、技术性能如抗震性能优良效果,且易满足高层建筑侧向刚度需求,可建造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更高建筑,所以在较高建筑中,混合结构往往仍是合理、可行结构方案,今后建造混合结构比率将会越来越大。

3)新设计理念、新结构形式不断的出现与发展,现代建筑功能趋于多样性,建筑体形以及结构体系趋向复杂多变,趋向立体化,应运而生新设计概念以及结构技术深化,采用新结构体系,如巨型结构体系,蒙皮结构,带加强层结构,建筑立面设置大洞口以减小风力,采用结构控制技术设置抗震机构等。

4)高层建筑结构高度在不断的被突破,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高层建筑迅猛发展,在数量、质量及高度上都有大飞跃,高层建筑中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5结语

随着资源短缺问题的不断涌现,我国提出可持续性发展,高层建筑是城市建筑空间元素的一部分,需要有新设计理念、设计结构形式、多种混合结构体以及更新、超强的建筑材料。高层建筑是创造人性场所,又融入文脉关系,不去破坏城市空间以及谐。必须在高层以及城市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城市景观以及适合人们生活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道理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江雨斌.钢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民居.2013.12.

毛华毅.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J].山西建筑.2010.9.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篇6

【关键词】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技术

0.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高层结构建筑逐渐成为当今城市建设的主要建筑。尤其是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城市的用地紧张,因此,非常适合当今城市的文明化进程。然而,高层结构建筑在设计技术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其要求结构的受力结构合理以及抗自然灾害的性能优良,这些最关键性的设计元素都得在设计的过程中,作为主要考虑的设计元素。

1.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技术需求

高层建筑结构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群体,其在舒适度、性能上都有较高的技术需求。尤其是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不断的转变,使得高层建筑结构在外观设计上也有了严格的要求,进而最大化地追求结构外形的风格。

1.1结构在设计中,需要保障结构的安全性能

高层结构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其在结构的性能上具有严苛的要求。尤其是高层结构的安全性能尤为的重要。在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理结构、自然灾害可能对高层建筑造成的影响。这些性能要求的元素都要在结构的设计中体现出来。而且建筑结构的受力结构也得特别的考虑。基于高层建筑的受力比较的复杂,因而其在设计时,尤其需要设计好建筑结构的水平受力结构,其关系到建筑结构的整体受力结构。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横向压力,这就需要建筑结构要有完善的水平预应力结构。进而才能很好的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能。

1.2结构的设计风格,需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理念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不断的转变,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的时候,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的舒适和风格的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在方位、采光上都要做严格的设计。建筑结构尽量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建筑结构的设计元素中,要最大化地融入生态、环保低碳的环保元素,这样才可以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当然,在采光等元素的设计时,需要对高层建筑的地理环境进行精密测量计算。

1.3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基于经济的理念

高层建筑作为一个大型的项目,其在建设的过程中,将会面临巨大的成本输出问题。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讲究经济型的设计理念。也就是说设计的方案要不断的优化处理,尽量避免建设过程中,因为结构的冗长而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费。所以,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要对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处理,对一些关键的结构,最大化的控制其造价成本。这样不仅保障了结构的设计风格,同时减少了建设的成本输出。

2.高层建筑的结构布局设计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其结构的布局上比较的关键。现代的高层建筑在规划的规程中,各功能区的设计,需要基于现代人的生活理念,进行合理的布局。

2.1高层结构在承受力方面,尤其是垂直方向,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地基设计时,首要的任务就要保障地基受力结构的稳定性设计。于是,在地基的设计过程,地基的承载力是最大的,随着楼层的增加,结构的受力逐渐的减小。这样的设计理念,可以很好的平衡建筑结构的受力状况。尤其是垂直承受方向,坚固的地基设计是楼层安全的关键。当然,楼层的结构在建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方案的修改,其在修改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下小上大”的原则,也就是说结构的变化前提是保障地基结构的稳定。

2.2基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承受力要求,使得其在设计结构的选择上,需要采用整体性能稳定的结构,进而很好的保障了楼层承载力的需求

从实际的设计理念看,现代的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剪力墙、筒体、箱型等的设计。这几种设计做法,可以很好地克服高层建筑带来的强大承受力。尤其是剪力墙的设计元素,在当今的设计之中使用的非常的广泛,而且有很强的实际效果。该种结构的设计方法,就是可以在建筑的过程中,其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结构体系。同时,独立的结构体系,在结构的稳定性、延性上都比较的优良,这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是非常的重要,尤其是优良的结构延性,便于楼层整体结构的形成,并且在受力的过程中,能够将受力延伸至结构的各个部位,进而很好的对受力进行均匀分布。

2.3现在的建筑建设,特别注重建筑结构的功能规划,尤其是生活与休闲环境的设计

现在的城市建筑在功能的设计中,要充分的体现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进而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结构的生态设计时,需要根据结构的设计需求,合理的规划生活的各个功能区。绿化的生态结构,要基于居民的生活品味,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设计。例如,居民的生活绿化带的设计。就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绿化带的规划设计不仅需要和建筑结构进行有效的融合,而且绿化带的设计需要延伸至居民的各个生活角度。

2.4结构的外墙装饰设计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断的转变,其在生活中的审美观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而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墙体的装饰和风格的设计也非常的重要。现在的高层建筑的外墙需要美观而且环保,因而其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大量的技能环保型的装饰材质。而材质的选择很大程度上需要根据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等来进行合理的选择。而且这一方面的合理设计也是建筑经济型的关键,同时也是高层建筑现代化的关键。

3.高层建筑结构的消防安全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在结构的设计上,比较的注重其结构风格和美观上的设计。进而,其楼层结构需要使用到大量的高分子的现代材料,尤其是墙体的装饰物越来越易燃化。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整体结构的消防结构非常的重要,同时作为建筑结构最基本的结构,其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消防结构的实用性。

3.1建筑结构的墙体消防结构设计

现代的高层建筑,其在外墙的装饰设计的过程中,大量的采用了高分子的易燃材质,而且基于大楼的面积大。所以其的消防结构需要比较的紧凑,而且消防设备需要大型化。同时消防用水的管道可以双管道德设计方法,进而起到双保险的作用。而且在各个易燃点处,合理的分置消防设备,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大楼整体性着火可能。

3.2高层建筑的结构内部消防设计

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比较的复杂,进而,在内部结构的消防处理上,需要进行系统的消防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关键点,都安装有必要的消防设备。而且,消防用水要与实际的生活用水分开,尽量避免消防的用水紧张。

当然,大楼结构的消防安全,还需要大楼的各个用户加强消防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大楼的消防安全。

4.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在建筑结构上,越来越追求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在结构的设计上,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上都有严格的要求。进而,在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大楼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全面的设和规划。

【参考文献】

[1]徐良贤.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技术性探究[J].中华民居;2011(10).

[2]梁栋.论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及减灾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1).

[3]付国军.探讨高层建筑工程深基抗支护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2012(0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范文(整理8篇)

    - 阅0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把美丽带进校园“。走在校园里,看见地上的一片纸屑,你是视而不见,还是弯腰捡起?在食堂.....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最新中学高一新生军训方案范文(精

    - 阅0

    2021最新中学高一新生军训方案范文(精选5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

    销售人员月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4

    - 阅0

    销售人员月度工作总结篇1从2000年3月28日入职到现在已经一个月了。虽然一个月期间销售业绩并不明显,但工作上有很多收获,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加入昆明后的一个多月,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