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6篇)

来源:网友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篇1

关键词:园林建筑;建筑造型;建筑景观构图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24-01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一)园林建筑的定义与范畴

通常我们所说的园林建筑就是古典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

(二)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采用了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一致。

1、园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它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小而集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2、园廊,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为廊。它不仅是联系室内外的建筑,还是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是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3、水榭它是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在水边架起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台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设于水面上。4、园桥,即园林中的桥,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园桥在造园艺术上的价值往往超过交通功能。

(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求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的风景来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四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

(四)园林建筑的特点

第一、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观布局的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动、静中观景,又要营造富于变化的景色,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第二、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为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求园林建筑的设置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做到布局上依形就势。这种自然美与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断追求的境界。第三、园林建筑的独立性和组合性。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一般体量较小,按大小、形状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使用上的需要,既可独立设置,又可用廊、墙、路等不同的建筑组合成一个群体,这种组合群体形成了变化多端的建筑外形轮廓,使建筑与风景相得益彰。

二、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篇2

关键词:古典园林;自然;意境

Abstract:ThestructureoftheChineseclassicalgarden,ismainlyinthenaturallandscapebased,supplementedbyartificialbuilding,followthenaturaltoartificialmeans,reflecttheaestheticconceptionofdifferenthistoricalperiods.Chineseclassicalgardensthroughartprocessingonvariouselementsofthelandscape,fullyembodiesthebuilderstoLiteratureandartcultureandphilosophyofthehighest.

Keywords:classicalgarden;nature;artisticconcep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自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构景要素进行改造、调整、加工等艺术化的处理,构建出一个精练概括、典型化的自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这种艺术再现的特点在构建园林山水和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现存的许多优秀的叠山作品,一般不过八九米,从它们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都是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与提炼。这种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充分展现了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艺术发现手法。

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做出湾港、水口或堆筑岛、堤、架设桥梁等,以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追求的是“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立意,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都是常用的手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在构园中常常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植物配置都以树木为主调,不讲究成行成列,但随意参差,运用少量树木概括表现出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园林中的建筑为了适应主人居住、游憩等多方面的需要,不论其性质功能、造型结构如何,都能与园内山水花木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在用料上,园内建筑物充分利用木框架结构的内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在布局上化整为零,通过完全自由随意、因山就水、高低错落的变化,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把建筑物的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达到造园者追求的天人谐和的境界。

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建造时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许多园林是在文人的直接参与下建造的,这使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等文学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感彩。这首先表现为造园者的人生态度,造园者通过由建筑、山石、水体、树木所构筑而成的给人直接感知的空间的排列,把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凝聚其中,隐喻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即“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如苏州古典园林,往往是通过模仿和想象而感悟到有限的空间里达到咫尺山林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这种意境的营造,是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它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反应出文人气息的园林艺术。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者大多为文人雅士,一般在文学、绘画上都有极高的造诣。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和诗词书画上一脉相承,它接受了传统艺术的普遍规律,中国古典园林的“以景写情”,正是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画理。造园中所创设的各种物象的场景与创作者及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这种意境是创作者和欣赏者感情的倾注和升华,是所要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其创设和表达大体上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象征手法进行表达,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用墨石、湖石、黄石和雪石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这种借比拟而产生的联想,借助文学语言手法创造出的画面和意境,产生强烈的美感作用,从而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另一种是靠楹联题咏对园林意境进行表达,在园林中,大量运用匾额、碑刻、对联、题咏等手法进行造景,对丰富园林景观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2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直接影响了古典园林的建造目的、总体布局和设计手法。

首先,从建园目的上来说,禅宗所产生的影响最深远。禅宗奉劝人们要达到一种完全平静安详的精神境界,因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和虚幻的。另一方面禅宗信仰者又置身于现实社会之中,这与他们“心既是佛”的与世无争“空”的信仰相矛盾,这是建园者的心态真实反应。这种矛盾在园林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园林提供了寂静冥想的场所,渲染了禅的气氛,引起人的禅思。

其次,儒家思想在园林总体布局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儒家讲究的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理论,反应出来的是实用主义的,古典园林的建造者多是理想主义者,而非政治家,他们饱读诗书,但受制于儒家君臣思想,辞官归隐几乎是他们一贯的模式,但隐居只是他们无奈的一种表现,为了抒发这种感情,他们往往寄情于物。中国古典园林很多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建造的。

道家美学哲学原则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道法自然——中国园林艺术和设计的指导原则。“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这一观念之上。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建造上完全是按自然布局,建筑物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点染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3世俗风水学说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篇3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园林在发展与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从自然状况出发,可将其划分为原始状况与农业生产状况,中国园林建设启示来源于大自然,是一种对自然敬意的艺术作品,然而相比西方园林建设,西方园林建设在于对农业生产状况的模仿,这种建设方式也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区分于西方园林。在园林建设中具备各式优美景色,在中国也被称之为“山水”,或是山水文化,这种山与水相互交融与融合的状态就是一种自然文化的体现。园林文化中的园林艺术,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在文化特定的含义中,蕴涵着一定的文化精神与古典审美风格,这种方式的呈现是时代文化留给人类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传统文化沉积下的艺术精华,也是一种特定的荟萃文化,在赏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时,往往汇集人们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生存的情感体验,“寓情于景,情境交融”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欣赏方式,从不同的欣赏角度来讲,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具备着不同的艺术形式,王国维有句诗“以其景雨皆情语”,体现的是古典园林中展现的是人们的情感寄托。

二、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文化元素分析

(一)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文化元素再现

影视作品是在一定拍摄的物质中,利用伴音与画面呈现出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影视作品不是电影剧本或脚本,而是指拍摄完成的影片,通过对显示的画面来表达一定的寓意。[2]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具备一定的古典园林风景,或是在园林中拍摄,或是借用园林为背景,进行气氛和氛围的烘托。通常影视作品中对于园林的拍摄,包括筑山、叠石、理水,筑山、叠石、理水也是古典园林文化元素的体现,古典园林中一山一石,构成整体园林秀丽的风景线,在古典园林中山水作为园林的主脉,在园林文化再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影《西厢记》中曾出现这样一幕,红娘帮助崔莺莺为书生张生送信,红娘在园林中穿梭,最终将信交到张生手中。《西厢记》主要讲述了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故事,整个故事以江南为背景,在影视中经常显现出古典园林场景,古典园林场景的展现,一方面展现江南女子的温婉端庄,一方面渲染故事氛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崔莺莺与张生爱情的体现。《西厢记》中古典园林的山水柔美,筑山的因地制宜,使得整个园林尽显清雅与高贵。古典园林中的叠石,与水景相互融合,从《西厢记》的古典园林场景中可以看出,园林中采用集中理水的手法,水面倒映着叠山,随着微风的摇曳,使得水体中呈现出水波荡漾的景象,引发人们无限的想象。但是《西厢记》中古典园林全局较小,这一点也烘托出崔莺莺等江南女子的风貌,《西厢记》古典园林呈现出整齐而不呆板的状况,从叠石的状态、筑山的壮丽、理水的有序都体现出整体园林的简约、淡雅,将园林风景有隐有显地彰显出来,这种园林建设使得古典园林别具风格,更加引人入胜。

(二)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文化元素构建

在影视作品以古典园林为背景的题材还有《火烧圆明园》,提起这部影视作品不得不肃然起敬,心中悲愤也油然而生,清代末期社会矛盾与日俱增,社会难以跟随世界发展方向而进步,致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影视作品中展现了圆明园园林的秀丽风景,圆明园被烧之前,其整体的富丽堂皇是任何一座园林所无法比拟的,圆明园规模宏伟,在修建过程之中融合了多种园林风格,之所以圆明园被称之为“万园之园”,主要因为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御院,整体建设面积为5200亩,在元圆明园建设构成中,主要以水为主题,并先后在圆明园附近构建九个小岛,这种小岛在当时也被称之为九州之相,园内各式风景相辉映,园中不乏具备楼阁、庙宇、廊庑、轩榭等建筑,其建筑之间引用多处园林建设风格,园中各式千姿百态风景之间相互组合,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园林整体的丰富多彩。[3]在圆明园中整体展现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睦共处,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景色宜人也曾得到外国友人的赞叹。在影视作品《火烧圆明园》中,将圆明园整体美感尽显出来,这种艺术特征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体现,例如圆明园中的安佑宫鸿慈永祜,这一建筑给人以庄严之感,体态庞大金碧辉煌,尤其当旭日东升之时,袅袅青烟升起,园林中薄雾将园林包围,使得建筑自身若隐若现,仿佛身处仙境之中,这种建筑风格也是区别于其他古典园林建筑。圆明园中最大的建筑特色为海晏堂的正门向西阶前,设定了十二只兽面,这些兽面建筑为铜像,这些铜像为十二生肖,从文化艺术赏析角度,这些文化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4]在圆明园被烧毁时,这些建筑都无一幸存,至今连兽面铜像还未全部回归祖国,圆明园作为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其中也蕴涵着众多园林文化,圆明园自身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其自身蕴藏的文化艺术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三、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涵的文化与影视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感体现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在古典园林中其风景展现体现出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在影视作品《红楼梦》中,展现的园林艺术,堪称园林经典。在《红楼梦》中古典园林尽收眼底,将园林的整体布局彰显出井然有序之状,园林布局曲折幽深,在人们欣赏园林美景之时,其意境之中所展现的风格特征也使得人们与园林景观合二为一,在《红楼梦》园林运用中不乏具备自然风景,还包含岛屿、礁石等人工风景,整体园林建设以北方建设风格为主,通过置石法等方式使得园林景观更加的与自然风景之间相呼应。[5]《红楼梦》中曾云“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道”,将人工山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在人工雕琢后,使得山石更加具备动态。园林的意境之美还体现在高檐翘脊之上,这种风格多为古典园林建筑风格,运用相似建筑来构造园林形态之美,所谓的高檐翘脊,顾名思义是指园林建筑中翘正脊、宽檐廊等高建筑,这些高建筑在园林风景的衬托之下,彰显出另一番秀丽风采。[6]在古典园林中窗楣、月梁、女墙等都为建筑的重要题材,在细节中将园林的艺术特征彰显出来,尽显古典园林意境之美感,尤其是在大观园之中“青溪泻玉,石磴穿云”,与“水声潺潺,出于石洞”相结合,共同构成园林的山水之美,使人流连忘返,引人入胜。《红楼梦》中所展现的古典园林,凸显了园林的优雅之情,其中所代表的文化体征,也是为其文化内涵增添姿彩,使人们置身于园林之中,既可陶冶情操,又可与园林文化与其情感内涵达成共鸣,使人们受到精神上的洗礼,尽显中国园林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篇4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环境艺术;园林文化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特点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观

中国古典园林以独特的自然之美闻名世界。每个园林的意境、主题、内涵都不尽相同,但再现自然、崇尚自然的造园思想却是一样的。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其中影响最深的是道家的思想观。道家的思想哲学提倡“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注重自然与人和谐的审美情趣,推崇自然环境的优美,追求自然,探索自然。最终,将“天人合一”的精神融入其中。

“天人和一”不是具体的造园法则,可以解释为一种意境。在中国园林美学中“意境”是极其重要的。古代的文人骚客把山水自然作为一个精神的寄托,在其中寻找慰藉。在建造园林时,就会把这种情感寄托其中,正是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造。明人计成曾在《园冶・兴造论》中强调“因、借、体、宜”的兴造原则,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是以‘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为最高境界。园林的建造讲究因地制宜,互相借助的巧妙;讲究布局得体,分寸合宜的精髓。要依随地势高低错落,地形的端正方直来建景,使各处景点互相借助。使自然的美与人工的美互相统一,以达到“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无论是《周易》中论“天地人三才之道”,还是《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哲学。这些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使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时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自然无限的宽广。“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也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至境。

(二)“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源于设计者用“意境”营造出的氛围。古人把自己的思想与当时的文人画以及文学作品相结合,融会在园林的建造中。根据“意境”设置园内的景物,再加以效法自然,形成统一的风格,来达到表达生活情趣、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在意园林中景致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也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园林中建筑与景观的关系是自然且融洽的。就像在修建亭廊和道路时,会刻意营造得曲折悠长以配合两侧的景致。在设计建造建筑时,也不会设计得左右对称,就像《园冶》中所说“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在合适的地方修建合适的建筑。各处景点相互帮助资衬,建筑与景观自然相连,人工美与自然美相互配合,使园林的整体氛围和谐统一。

“做假为真”“宛自天开”这类崇尚自然的园林美学思想已经渗透到各个园林的设计之中,追溯本源来自于《老子》一书中的“道法自然”,其精神就是以大自然为师,效仿大自然。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少不了山水廊榭,亭台楼阁,园林中的山水既要营造出自然的风光,还要体现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以假山为例,假山以“瘦,皱,漏,透”为美,完美的假山往往是设计者的“意境”与科学性、技术性相结合,在堆砌假山时要深入了解山石的特征,因地制宜,把假山混在真山之中,根据石块纹理模拟自然中山石的质感。实现由人工的“假”最终归复到天然之“真”,这样才能“做假为真”。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进程

秦汉时期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行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始阶段。在秦朝以前,就已出现“台”的建构,“台”、“囿”、“苑”、“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秦汉早期以皇家“苑囿”为主,“苑囿”可以说是最早期的古典园林。但“苑囿”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狩猎游乐,而不是为了意趣欣赏。所以在设计方面,几乎是天然形成的,人工因素不多。面积广大属于圈地的形式,其中山水草木不是为了观赏而存在的,而是借助自然的因素饲养畜牧为狩猎提供方便。汉朝后期,随着经济与审美的发展,苑囿开始出现人工开池,堆叠假山。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园林的主要功用不变。

魏晋至唐朝是我国古典园林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近四百年的动乱中,社会风气与人文心理都产生了变化,长期的动乱、分裂使大量文人不满于社会的黑暗,道家的玄学思想逐步取代了汉朝时期的儒家经学。生理上的痛苦与精神上的压力使这个时期的人们思想上极其奔放自由,他们在玄学和山林中寻找寄托,用归隐山林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抒发他们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在建造园林中也由以狩猎为主的苑囿转变成用以寄情潜性的山水园林。文人在魏晋时期对园林的设计及美学思想影响较大,晋代文人中对园林影响最大的当属陶渊明。随着审美意识的进步,以山水自然为主的私家园林开始崭露头角,园林内的审美意趣开始从追求狩猎的动态美到欣赏山水自然的静态美。隋唐时期,国家再一次统一,山水园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私家园林的发展最为繁盛。私家园林又称之为宅园,它与宫苑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系统,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宋代至清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也是第三个历史阶段。宋代以后的园林,人为的艺术加工明显增加,技术水平提高,文学艺术成为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修建的热情空前高涨。这段时期,古典园林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私园(宅园),仅在湖州就有三十六处之多,营造得独具匠心且显现出不同的意趣风格。宋代至明,建造手法与设计审美在不断地变化,园林的营造也转变为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突出意趣。到明清时期,园林的设计开始注重形式,形成“三步一景,五步一画”的建园模式。特别是清朝时期建造改建的圆明园,气势宏伟,风景如画,曾被世人称为“万园之园”。

总体来看,中国古典园林出现在殷商时期,经历了苑囿、宫苑、宅园的演变,从圈地狩猎至后来立意欣赏,展现出不同的艺术价值。现存古典园林凝铸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园林的审美思想,是当时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古人留给世人的一笔丰富的宝藏。

三、中国古典园林当代的思想文化价值

中国古典关园林从先秦到清朝经历了3900多年的发展与变迁,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成熟的体系,具有极独特的风格。每一个朝代都有特殊的艺术价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魏晋南北朝时,造园者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开始着重意趣体现一种“天人合一”“效法自然”的思想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道家的主题思想,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美学品格,与现阶段国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典园林有特殊的艺术价值,是生活与艺术意趣的完美结合,既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也能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每一段时期,园林的风格与其文化内涵都各不相同,但无论何时它都与当时的人文背景相契合,因此创造出不同的园林文化。在当代的景观设计中,也要注重与现代文化背景的融合,才能建造出符合现阶段审美意趣的设计作品。(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篇5

关键词: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现代意义

“胸中有山方能有水,意中有水方可作山”、“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刚”。水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最活跃、最具魅力的元素之一。水在三千年前的周代时就已成为园林游乐的重要内容。有人将水称之为我国园林中的“血液”,更有人认为我国古典园林是“无园不水”,由此可见水在我国园林中的重要位置。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元素,体现在园林设计上有着深刻的哲理含义,因而古今中外的园林在设计上都非常重视水的运用。园林理水是指将自然界中各种姿态的水充分利用到园林景色之中。①“园以水活”,从理论上研究我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传承再现自然式山水造型特征,对于丰富我国现代园林理水手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

(一)寓景达意

中国园林理水艺术是伴随着园林的产生而出现的,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引自然之水入园到后来的挖池造山,从人工瀑布到形声结合的动态瀑布,水在园林艺术中不断地被赋予文化性的造型,也使得水的形象性、观赏性和哲理性不断加强。水在中国园林艺术中不像西方那样呈现多样化,中国园林理水多以静态的湖、池、泉、溪为主,理水艺术带有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注重静态美,即使体现动态性,也是强调静中之动势,这体现了道家的“虚静为本”和以静制动的辩证哲学观点。“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水性至柔,是瀑必动”、;水性至劲,是潭必静”儒道两家深刻的哲理性既是人们处理事务的依据,也是中国园林理水思想的重要来源。②

(二)借景构图

园林中水景的布局并不是孤立的,它既需要考虑水景与其它景观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使水景与园林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园林景观美景,还需要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模拟,使得每一处水景都独自成为一幅美妙的画卷。所以,在进行园林水景布局设计时,必须处理好水景与周围建筑、水体与周围环境地形的关系。如我国南方许多园林在布局设计上往往根据水的寓意将水景园分为两种格局:依水园和贴水园。依水园就是园内的建筑皆依水而建,如苏州拙政园;贴水园就是园内建筑紧贴水面,如在水面上建造一般,比如同里镇的任氏退思园。这两种格局既满足了园林整体构图的需要,也满足了建筑与水的依存关系。《说园》中认为依水而建的主要是大型的园林,而贴水建造的则以小园为主,无论是大园还是小园关键在于水位位置的高低。如寄畅园的所有建筑都是依锦汇漪而建的;瘦西湖所有景点也都依湖而建,各景点间相互照应,形成集景式滨水园林群。园林转折处都是较大的景区,如果两个景区之间距离较远时,要么用景点缀,要么以桥装束,要么种植树木,从而将各个景区连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总之,在园林布局上借用各种景观要素:小桥、山石、植物、建筑都可以丰富水景构图,达到步移景异、水园景异的艺术观赏效果。

(三)自然凝练

我国古代园林之水大多直接源于江河,所以,在造园理水时也多模仿自然中池沼的形状,特别是在大型的皇家园林中更是如此,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颐和园。模拟自然又高于自然是我国古典园林布局设计追求的至高境界。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水就有一种深厚的、独特的情感,在园林理水上也总是尝试各种方式,试图达到人、水、景三者的和谐统一,而这种思想体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就是中国人对“道”的追求。例如中国传统园林总是使用各种手法将有限的实体空间进行分割,以突破实体的局限性视角,从而使之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自然的状态。因此,园林在理水设计上必须处理好动静、虚实、形神、意境、真假之间以及有限、有法与无限、无法之间的关系。

模拟自然山水形态形成“依山傍水”之势是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的重要手段,而在园林理水设计中,山与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园林理水艺术在于依据山水地形因地制宜,巧妙的将有限的实体空间进行分割,从而营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苏州的拙政园在处理水体时,要么以各种建筑物作点缀,要么以花草山石作掩映,要么悬于水面上,要么立于水边,达到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营造了师法自然,更高于自然地园林景致。

二、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意义

对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探究,不是为了凭吊古迹,而是为了认识其历史性和局限性,从而实现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一)强调服务对象的大众化

我国古典园林是专为私家独户设计的,因而,其服务对象是极为有限的,只能满足少数人在园中玩赏。现代景观设计所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大众,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作为景观设计中要组成部分的理水艺术,必须强调服务对象的大众化,将理水艺术和水景设计融入大众的休闲娱乐活动中,适合大众参与其中。

(二)吸收外来文化,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景园

现水理念存在两种错误的做法:一是盲目照搬西方的水景园林设计模式,追求大型对称式喷泉水景,使用过程却发现管理费用过高,最后只能弃用闲置;二是简单复制中国传统理水方式,忽视了现代新手段、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缺乏创新与现代性。③现代社会中,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对于驳岸的处理、游乐项目的开发、恒水位的保持等都有较好的应用,这些新技术不仅增加了园林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使得水体景观更丰富、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三)注重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我国古典园林在理水艺术上已经具备生态意识,如在园内增设水景,并尽可能的增加水景面积,这样不仅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而且还可以借助水的自净能力实现生态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已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中,因而,设计者更应该注重可持续的生态观,寻求水环境的适宜设计,强化水体的自净,为城市建设作出有益的生态补偿。

三、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园林理水艺术的发展既是对古典园林理水艺术的传承和借鉴,更是把握时代脉搏,融汇中外现代艺术特质和科技手段的成果。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塑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水环境已成为建设现代城市景园的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早.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示[J].建筑学报,2004(9).

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篇6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但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古典园林怎样在继承、发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值得深思。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挑战;继承;发扬;创新

1.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早在周五王时期就有建宫苑的活动,她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人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也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1.1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1.1.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1.1.3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

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1.1.4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

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1.5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1.6耐人寻味的园林文化

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楹联匾额、刻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等形式表达景观的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内涵和景观厚度。

2、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且极反映出主人的意识和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惟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这也进一步巩固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的古典园林腾达于这一时期而无法飞跃。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况。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中国的造园师在海外建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想象,近30年来不断得到发展。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2.1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1.1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

2.1.2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

2.1.3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

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思考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海外的一些优秀作品,不是模仿国内哪一风景名胜,就是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希望外国人能通过一个园就能够吸收并理解中国的园林。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

日本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演变出具有他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他们的枯山水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得很好。中国也应该有进军世界的新的改革方针去应对世界。日本“禅”的思想领导着他们的园林,我相信,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4、中国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应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

我们应该把古典园林进军世界的改革与全球化战略融为一体。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这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而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国外建设园林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创作,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例如:

4.1公园建设

在公园建设方面,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现代的中国古典园林”。

4.2城市园林规划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伸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园林建设中既考虑继承传统,又考虑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积极吸取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保留中国古典园林的人伦空间和“天人合一”精神,克服她老的功能缺陷和过分封闭的文化负面效应,使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5、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发展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等,这些学科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所共同追求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都是一样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

5.1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5.1.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径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地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5.2中国古典园林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需把握两点

5.2.1开拓思路,拓展中国园林的设计领域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5.2.2融会贯通,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整理16篇)

    - 阅0

    植树节的作文范文篇1今天是植树节,阳光灿烂,老师安排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开开心心地拿起水桶,抗起铁铲,带上树苗地去植树了。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路边,我和小明一组,我挖坑,小明提水.....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400字(精选10篇

    - 阅0

    3年级日记范文300字篇120__年_月_日星期_天气_今天,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多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的心情如同今天的天气似的。于是,我拉着.....

    小学实验室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精选9

    - 阅0

    一、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篇1书写工作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表达方式以叙述、议论为主,说明为辅,可以夹叙夹议说。总结要写得有理论价值。一方.....

    地铁雪天的应急预案范文(精选8篇)

    - 阅0

    地铁雪天的应急预案篇1为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一、指导思想以国家《安全生产法》为依据,以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