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产生的背景(6篇)

来源:网络

生物信息学产生的背景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业客户关系房地产影响

一、前言

在我国,购买房屋是一个家庭中最大的支出,多数家庭为了一套房子需要付出父辈甚至几辈的所有积蓄,并背上“房奴”的称号,所以,每个购房家庭都会对慎重的对待这笔不小的开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购房者不仅仅看的是价格、地段和户型,小区的物业管理及配套也是他们非常重视的因素之一。一个配套与服务完善的物业管理能够使小区的业主住的安心、舒心和开心。众所周知的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万科地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紧紧依托万科物业精细的服务向万科的客户和潜在客户传达其企业文化和品牌理念,万科能够有今日的市场占有率与傲人的业绩,其旗下的万科物业功不可没。相反,有一些地产公司在房地产开发运营的过程中,为市场提供了较具竞争力的产品。但是,在产品交付给业主之后,由于并非自我品牌或旗下的物业给业主提供服务,不仅未给品牌带来宣传作用,反而给品牌造成恶劣的影响。这将给企业品牌以及客户关系造成极大的损害,尤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消息传播速度之快之广,给客户关系造成的影响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物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新特点

第一,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拓展客户渠道增多,数据处理速度加强。物业公司可以建立庞大的客户档案数据库,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到潜在客户的信息资料,通过电话、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向潜在客户推广自己的服务与产品。物业公司服务是否优良,作为该物业公司小区的业主最有发言权,业主对物业公司的评价程度,直接影响该房地产开发商的地产销售量。基于此,物业开发自我服务软件,业主通过扫描及安装软件,物业利用这款软件与业主保持良好沟通关系,业主也可以通过这款软件向物业公司提出自己合理的服务诉求,由此,缓解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同时,给物业公司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及其他各项费用,也为物业公司口碑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自媒体的产生让很多不知名的企业瞬间走入人们的眼帘,比如:小米手机,雷军通过传神的营销手段让小米手机创下一个又一个神话。物业管理公司也可以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经营企业,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以及BBS论坛,将自己优秀的服务经验与案例通过各大论坛与网站展现出来,形成良好的宣传效果,从而提高物业公司的知名度与品牌市场占有率。

第三,由于事物具有两面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无尽商机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如物业公司服务细致入微,人性化服务,客户与业主满意度较高,能得到业主的一致好评,则有利于物业公司迅速发展并占领一定的市场。

第四,房地产“大风险转折”,物业管理未来何去何从?早在2014年末,中国楼市销售下滑已不可逆,众多房产公司开始“磨刀霍霍”,花重金重力改造旗下的物业公司,目的是将其打造成为一个能够长期持续盈利的部门。这样,在房地产最后的黄金时代过去之后,房产公司失去赖以生存的卖房盈利能力之时,能够将物业服务获得的收益培养成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社区互联网改造取代传统物业服务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移动互联网的O2O模式催生了一大批生活服务类创业项目,而物业公司不同于电商公司,其缺乏所谓的互联网基因,对如何搭建O2O平台也缺乏清晰完整的规划。物业公司还必须寻求到运营O2O的能力。互联网公司“联姻”可能是一种解决方式。社区服务O2O对物业公司的价值远胜于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公司缺乏物业服务资源,要做社区服务O2O,就必须提供标准O2O服务来吸引不同社区的用户。而物业公司本身的能力不足以独立支撑起O2O平台,在网络技术上和内容运营上都有障碍。那么,既然互联网公司与物业公司都无法单干,合作也许能创造惊人的市场价值。互联网公司负责整合某区域的众多社区资源、提供技术与运营支持,而每个社区的物业公司负责其社区的服务与活动管理,彼此扬长避短,协同工作,很可能挖掘出一块新领域,获得1+1>2的双赢结局。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是全球最多的,手机用户的人数也位列全球第一。可见,依附于这个行业的社区O2O市场是非常有前景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催生了社区O2O,同时也推动着房地产行业的变革。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物业客户关系管理的举措研究

第一,客户信息的收集。电子商务背景下客户的收集工作更加快捷、方便,收集途径更加的广泛,客户档案管理更加的科学有条理。客户信息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只有收集、整理、加工出信息全面正确的客户信息,才能提高为客户服务的质量,才能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信息收集改变了传统的发传单,电话收集等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建立企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企业微博等方式与客户实时互动,并向他们传递更加详细的产品和服务信息。

第二,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已不可避免。现在各种骚扰电话与信息已经严重影响到个人的生活与工作,所以电子商务背景下物业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中,要重视客户的信息安全保护。物业公司首先应该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严防业主个人信息泄露,将业主信息资料当作商业秘密加以管理,业主的个人资料是本公司的财富资源,公司应当与员工签订业主信息保密协议书。公司应当选择对公司忠诚度高,责任感强,适合做业主信息档案管理的人员来担当管理人员,多方面来保护客户信息的安全。

第三,客户信息分类管理。信息化时代,最便捷的是数据处理,将客户信息分类管理既能让相关工作人员迅速了解哪些是重要级客户,哪些是意向一般的客户,哪些是潜在客户。有些业主对物业管理并不是很在意,若房屋没有任何质量问题或未出现房子漏水停电现象基本不会关注到物业服务,但是有些业主比较在意自己的生活品质,希望物业服务能够高端大气上档次,同时对所居住的小区环境服务要求较高。物业公司应该对这些业主的信息分类处理,了解每一位业主的特点,将“力使在正确的点上”不仅让工作效率更高,而且物业公司的服务人员也更能得心应手的工作,让业主与物业公司能够更好地和谐共处。

中国物业管理将在未来五年内基本形成行业转型升级的运作和盈利模式。目前,对于物业公司而言,如何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开创全新的物业商业模式已经迫在眉睫。企业需要提高物业服务的技术含量、增值服务和产品附加值,从粗放型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这是物业管理科学和市场发展赋予物业管理公司的必然选择。

四、物业服务对房地产企业品牌的影响

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少数房地产商旗下有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从地产开发到销售到最后的物业是一条龙服务;多大数房地产商在产品卖出后是聘用其他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售后管理。两种物业管理方式对房地产企业品牌的影响是相同的,但是两者的管理模式不同,从概率上来讲,后者更易让房地产商的信誉遭到损害。

房地产商启用自己旗下的物业管理公司,有利有弊。益处是:两者是在同一种企业文化中成长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经营服务理念是相同的,公司的管理制度也类似,这样物业公司考虑到集团公司的信誉与影响,会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做到精细化服务,给整个集团公司的品牌形象锦上添花,同时,集团公司也会监管物业公司的日常业务与绩效考核,两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和谐的开发与售后的合作模式。弊端则是:地产企业旗下的物业公司如果售后服务稍微管理不善,影响容易被无意放大,购买者容易牵连到整个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对整个集团公司采取否定的态度。同时,房地产商自己设立物业管理公司一方面会分散地产企业的资金投资,另一方面会增加地产企业的人力成本管理,势必会让该小区的物业管理费价格不菲,如果物业管理还不到位,则会对同品牌的地产企业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另外一些启用其他物业管理公司的地产商,这种生产与售后分不同企业管理的模式同样也有利有弊,对地产企业的影响也应分门别类进行分析。地产企业在开发出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并售出后,售后服务由其他的物业公司接手管理,利处在于地产企业无需在售后服务上投入额外的资金,可以将资金用于地产公司其他楼盘的建设,巩固地产企业的实力与市场份额。如果业主觉得房屋的质量优秀、价格合适,物业服务周到的情况下,对地产企业的评价不会差,地产企业的品牌不会受到负面的影响。相反,如果其他企业的物业管理公司不能传承地产企业的文化与服务理念,出现服务质量情况时,业主也会连带对开发商品牌产生排斥与厌恶的心理,这将对地产企业的品牌造成极消极的影响。

总之,不管是哪种模式的生产与销售,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质量均会对地产企业的品牌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及发展趋势势不可挡,人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方方面面都会渗入电子商务的行为模式。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将客户管理与业务积极的进行开拓创新,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便捷与机遇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同时,利用电子商务时代带来的数据共享特性,开拓渠道,创新思维从各个方面获得客户信息,从而打开客户关系大网,让物业管理公司不再局限于个别的客户而让经营举步维艰。另外,物业公司也应该做好内部管理与服务,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有优秀的管理模式和精细的服务质量,良好的客户关系便会水到渠成。

生物信息学产生的背景篇2

1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及专科层次的办学情况

我国的物流产业将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未来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基于这种预期,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蓬勃发展。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自主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仅有几所,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特设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截止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有近360所,其中开办博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有12所,开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有20多所,专、本科层次的高校各占一半左右,至于在其他专业下面把物流管理作为专业方向的高校更是数不胜数。也就是说,全国一千多所高校里,几乎有四分之一的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且有很多高校还在申办物流专业。

从专业发展背景来看,我国目前开办物流管理专科教育的高校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具有交通运输等工科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航运、公路、铁路、民航等专科及高职院校,这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是在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具有物资管理、贸易流通类专业背景的高校,比如原物资部、商业部所属的部分高校,这些高校的物流专业基本是在原物资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是具有电子信息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部分邮电类高校,这些高校更偏重于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物流专业教育;四是没有任何与物流主体功能相关行业背景的高校,以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为基础而开办的。

2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生就业分析

2.1行业背景不同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

正如前面分析,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分为以上几个类型,各自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反映在学生就业方面,出现了不同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的局面,比如,具有海运或水运行业背景的高校,在港口、货代、船代等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而具有铁路行业背景高校的毕业生,在铁路及相关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是该类高校与以前的办学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该类学校的教学始终围绕着行业背景而展开,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所以毕业生受本行业企业的欢迎。而没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的单位较为繁杂,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甚至在专业外就业。

2.2就业数量较高,就业质量偏低

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较快,物流人才缺口较大,因此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相比较好,基本都可以在本行业或其他行业的相关岗位内找到工作。但与之对应的就业质量则较低,比如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等方面明显较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大学生就业整体环境的影响外,和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也密不可分,行业发展的低端,造成低端岗位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体。

2.3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别

由于物流产业在不同的地域发展程度不一,产业规模差异较大,因此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在地域上存在明显差别。对不同地域的多所高校和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明显随区域变化而变化:沿海港口城市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而内地需求较小;而内地经济总量越大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经济总量小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则少。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显然是由于物流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行业特点而造成的。

3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3.1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物流的功能较多,物流产业本身又包含很多不同的业态,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涉及管理、经济、工程技术等许多方面,涉及面很宽。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设置上,除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有意识地重点开设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以外,现在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大杂烩”型,就是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课程里抽出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组成物流专业的专业课,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严重重复,缺乏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或者虽有该类课程,但课程内容空泛,不够深入,无法体现本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2课程内容过于宏观,微观研究不足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理论性偏强,基本都是一些空洞的对物流活动的“意义”、“分类”、“原则”、“特点”的简单概括,类似于科普读物,内容过于宏观和常识化、理论化、感性化。为数不多的反映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却需要良好的数理分析能力,而多数高校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以文科为学习背景,识记能力偏强,而定量分析能力偏弱,因此该类课程的讲解也很难深入。另外,涉及企业层面的具体操作流程或者运作过程的内容则少之又少,没有突出企业员工层面必备能力的培养,对微观的物流运作缺乏足够的训练。

3.3重管理能力的培养,轻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招生规模连年扩大的背景下,专科层次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基本上是操作层面的岗位,因此对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对其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并无过高要求。在能力培养上,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更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操作能力。而目前的专科层次物流专业教育则偏重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物流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内容则明显缺失,这与物流行业的需求状况明显错位。反映到现实中,就出现以下现象:企业招不到适用的毕业生,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却充斥市场。虽然多数高校设置有物流实验室作为模拟训练场所,但仅具有认知实习的作用,与物流运作的实际状况差距很大。

4采取的措施

4.1强化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课程的设置

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特有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是该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如果一个专业没有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该专业就不能称为“专”业了。那么物流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物流专业是一门多重交叉学科,笔者认为其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技术和信息之上的运作管理能力。没有技术和信息支撑的物流运作管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样,缺乏运作管理能力的运输、配送、仓储等活动也不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能力的体现。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笔者建议采取“经济管理+信息管理+技术装备”的“三大模块”结构。“技术装备”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物流技术与准备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操作常见的物流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是指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物流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经济管理”是指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和优化管理能力。“经济管理”模块目前已经十分重视,而“技术装备”和“信息管理”模块是需要加强的部分。

4.2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确定专业课程设置

物流管理专科层次的办学主要是以为当地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的课程不能想当然地设置,而是一定要找准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定位,一定要结合行业或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定位来设置专业课程。例如沿海港口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一般都依托于当地港口和航运业,因此当地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侧重国际物流,以此为核心开展专业教育,细化国际物流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港口、航运方面的人才;内地商贸业发达的城市,专业课程可以侧重于配送、采购等课程,以此为核心展开专业教育,细化与配送、采购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理货员、采购员等职业人才。

4.3突出岗位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连年扩招的背景下,官方明确把专科教育定位“为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就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是操作型人才,不是执行层次的人才,更不是决策层的人才。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的培养外,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而不能依旧偏重于理论知识。

5结束语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下,专科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一定要以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为依托,以就业市场的现实为导向,围绕物流产业发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能力,更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生物信息学产生的背景篇3

No.1电子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5万~16万元

需求职位:电子工程师、质量系统工程师、生产课长等

行业背景: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美国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在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重点关注医疗电子和光伏、光电子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

No.2健康管理业

薪酬水平:年薪10万~30万元

需求职位:育婴师、公共营养师

行业背景:它的准确定义为: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国家正在推广实行的“全民健康管理工程”,是一项系列化、数字化的庞大工程,必须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完成,其具体工作须由健康管理师来完成。保守估计至少需要200万个专业的健康管理师,而目前我国专业健康管理方面的从业人员只有1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非常大。

No.3医药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5万元

需求职位:新药研发、药物分析、制剂研发人员等

行业背景: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国家实施医改政策几年来,医疗产品需求的增长和医疗制度红利奠定了医药产业增长的基石。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

No.4旅游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0万元

需求职位:景区管理人员、旅游管理人员、导游等

需求技能:外语

行业背景:随着国民旅游需求和在线旅游渗透率的提升,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将释放巨大潜力,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在线旅游市场。途牛网、携程网等在线旅游的火爆可见一斑。

预计在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No.5文化产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6万~25万元

需求职位:动漫设计、游戏特效大师、会展策划、演艺经纪人等

行业背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文化资源进入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二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三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四是文化与旅游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五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

No.6现代物流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3万~25万元

需求职位:单证员、物流管理、物流项目经理、库管员等

需求技能:物流师、采购师

行业背景:在我国,物流产业是新产业,仅有20多年的历史。进入90年代,各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并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由此而形成了物流产业,并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年年“双11”的火爆,由此可看到国内物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No.7商贸零售业

薪酬水平:年薪4万~15万元

需求职位:商场管理、运营经理、督导\会展策划等

行业背景:我国零售业的竞争正在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开放而日益加剧。同时,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膨胀的业务规模,均对我国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No.8电子商务业

薪酬水平:年薪4万~20万元

需求职位:网站运营经理、网站策划人员、平面设计师等

需求技能: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网站策划

行业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试水网络营销,中国电子商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平台的盈利问题一直摆在参与者面前,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目前仍没有在发展和盈利中找到好的平衡方式,而随着新型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和用户规模的扩大,大大地刺激了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前进。

No.9金融行业

薪酬水平:5万~30万元

需求职位:银行大堂经理、小额贷款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等

需求技能:会计初(中)职称、注册会计师、精算师

行业背景:虽然金融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但在我国,它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金融业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来会有好的发展机会。

No.10建筑业

薪酬水平:年薪8万~30万元

需求职位:工程监理、道桥工程师、建筑施工人员等

生物信息学产生的背景篇4

1.“互联网+”背景下数据来源的风险。数据质量风险。物流企业需要处理运营中顾客的消费数据、商家数据、经营数据等,过期数据、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不同的数据出处不同、数据结构差别等,导致信息处理难度增加。信息随时间推移而变动,难以保证信息实时性。物流企业需要多样化数据结构,即使收集到大量信息,不具备实时性将失去价值。

数据安全风险。物流企业对顾客信息的记录和管理,顾客的消费行为、个人偏好、甚至是私人联系方式都被存储、统一管理,建成数据库。信息安全系统破坏会导致顾客隐私泄露。在竞争时加大数据的开放力度、进行数据的共享利用,在企业中建立严格的保密系统,很难在数据开放和保密之间做出协调。

数据结构化风险。物流企业还需完善非结构化数据向结构化数据的转化过程。结构化数据是通过二维表结构呈现出来、在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包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各种文档、不同格式的报表等。物流企业在进行数据存储时,需要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成结构化数据,加大对数据转化技术的投入将增加运营成本。

数据开发应用风险。传统硬件设施与软件算法无法支持海量的数据运算,物流企业不能掌握大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极少从宏观、长远角度理解物流企业对大数据应用,对大数据能产生的效益认识不够,数据竞争力较弱。物流数据应用尚处在探索之中,短期、片段性的数据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首席数据官等数据管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2.“互联网+”背景下整合线上线下业务的风险。物流多网互联风险。“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大量资本疯狂涌入,物流企业重构,物流行业格局巨变。物流企业必然转向多网互联,如不能实现物流多元网络互通的转向,无法超越单一网络在资源、地域、人才、资本、信息、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局限,难以无法掌控“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走向。

物流?Y源众包管理风险。“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单一发展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物流企业呈现多维分享经济互联、进化生态人人众包特点。众包模式使更多停车场、社会限制车辆、社会人员等存量资源创造出物流价值,在城镇物流毛细化情况下,实现对碎片化的空间、时间等资源整合利用;广阔农村地区成为物流整合的资源库。物流企业下乡,个体等物流领域中特殊的组织形式,都可能成为互联网+物流众包者。

物流碎片变模块风险。物流企业快速发展扩张,满足了多元化、个性化市场需求,也使物流企业面临着小货化、碎片化需求的新局面,甚至放弃碎片化业务而追求更稳定的业务。物流服务模式不同于传统物流B2B,是从B到C、从店到家、从家到个性,反向倒逼物流在人力配置、流程设计、服务定位、管理规划等环节的重构。

物流节点在线风险。“互联网+”对线下实体节点形成冲击,促使其向线上、透明化、去中介化、网络化等转型。门店、营业部、收货点等网点,分拨中心、园区、仓、园区等中转点,厢式,高栏等形式车辆,销售、收货员、送货员、驾驶员、中间商等人员,专线、支线、社区环线等线路,是传统线下物流主要节点,以多种方式转到线上,自建网上营业厅、信息平台、交易平台、运营平台、共享网络;依托电商、营销、商业服务等其他大型平台,整合物流节点;依托移动端对微博、微信(群)、公众号、网络社区、APP应用等多种新型媒体进行社会化、移动化、本地化、实时化操作,整合更多资源;依托智能硬件端将线下节点的操作过程、风险、数据、信息等全面接入手机、手表、电视、跟踪设备等智能终端,实现物流的智能化管理;依托轻应用整合各类场景、应用、平台等内容,降低物流节点的接入门槛,融合线下物流体系。

3.“互联网+”背景下管理创新的风险。物流企业跨界风险。物流企业围绕自身战略布局开展更多跨界衍生服务,发展主业之外的二次产业,实施多元化战略。跨界布局在分散风险的同时分散有限资源及竞争力。

物流全程可视化风险。非透明中间环节和信息往往是物流核心价值所在,是物流服务过程利益交织焦点,“互联网+”却推动物流全程可视化,两者构成矛盾。从初期的订单动态查询、车况查询,到的车辆位置、满载率以及交易信息等内容查询,到由物流平台变革带来的全流程、全天候、全视角的可视化转变,物流企业在信息接口的获取、数据的标准化以及物流流程可视化的范围、内容、频率等方面任重道远。

物流响应全天候风险。传统物流夜间服务和场景化服务很少,无法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物流企业将7*24小时在线,围绕企业和个人生活进行假日物流、会议物流、旅游物流、礼物物流、到家物流等新的场景化物流服务,应对市场的多元化、场景化需求对物流服务挑战。

二、“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

1.提升成长能力。物流企业利用存储、检索、管理等大数据挖掘技术,针对性地为顾客提供及时及个性化的服务,完成顾客个性化与定制化要求。数据发掘与数学模型,对物流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企业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整体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物流企业跨过传统领域向其他领域跨界渗透。建立支撑物流企业运作、能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据中心网络体系,科学配置资源、科学配送、科学运营,实时与顾客互动。

2.数据驱动发展。预测市场行情。物流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使企业准确掌握顾客的市场需求,解决顾客需求会发生变动,变化周期较短的问题。对市场行情的走向做出正确的预测,为企业进行产品存储和配送提供指南。

物流中心的选址。大数据技术中的分类树分析法比较适用在物流中心的地理位置选择,包括企业主营的商品类别、经营特征以及具体位置的交通是否便捷等。

配送线路的规划。物流企业将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到掌握商品的特点、所达到的标准、明确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产品配送中产生的信息,及时获知该路线的便捷程度,减少产品配送中发生的交通拥堵。深度处理和进一步加工配送环节产生的数据,掌控配送过程,降低配送成本。

商品存储的优化。运用大数据技术中的关联模式能获知不同商品的关联度,使物流企业明确应该集中放置以便分拣的商品,应该尽快出货防止在存储中造成价值流失的商品等,提高仓库利用率、方便进行商品的搬运和分拣。

3.创新发展模式。变革思维方式。物流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分析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物流企业的数据化和在线化,实现“云”、“网”、“端”协调,促进大数据产业链发展。

变革车货匹配。物流企业通过专门用于车货匹配的信息平台以及APP,对社会运力进行大数据分析,综合搭配标准化的公共运力和个性化的专业运力,提出最优物流配送方案,解决车货匹配效率低的问题。利用大数据对物品的运输线路进行优化,掌控人员行为,使用网络系统对运输路线进行即时分析,在3秒内找到最佳的运送路线。例如UPS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规定卡车不允许左转,避免导致货车长时间等待,影响运输的速率,货车行驶路程因此减少了2.04亿公里,同时多送出350000件包裹。

预测销售库存。物流企业通过库存结构改善和优化降低存储成本,利用大数据对商品进行分析,风险管理系统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对商品进行分类,根据商品销售数据建模分析,为商品采购以及营销提供参考,掌握商品库存状况,监控安全隐患并发出警报。生产者过去在消费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生产者供给决定了市场需求;现在顾客的需求上移并开始影响生产,消费市场开始变成顾客的主场,物流企业需要根据新需求模式调整供给点。

预测修理设备。物流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持对车辆各个部位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后及时更换掉有问题零件而不是全部更换,省去巨额支出。风险监测系统还能检测到新车零件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修理。定期对车辆的零件进行更换,保证运输车辆保持最佳运输状态。

协同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利用供应链计划,将企业计划及决策集中起来,包括库存计划、渠道的优化分析、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市场需求预测等。物流企业完通过整供应链计划变革商业模式以及运作模式,打破市场边界,改变企业的业务组合状况。帮助生产商与供应商建立VMI运作机制,实现库存与需求信息共享,减少因缺货而造成的损失。在供应商数据、质量数据、交易数据、资源数据等数据支撑下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对供应链系统成本及效率进行跟踪和掌控,控制产品的质量。生产商利用大量的数学模型以及模拟技术,协调好产能、调度、库存和成本、以及订单的关系,保证有序地生产以及供需平衡,在解决生产及供应问题中找到最优方案,

三、案例:“互联网+”背景下亚马逊应风险管理

亚马逊在中国建立13个运营中心、覆盖400多个城市、300多条运输线路,5000多个自提点,在2300多个地区支持货到付款服务,184个城市支持移动POS机货到付款,1400个区县“当日达全覆盖”、“当日半日能达”,涵盖便利店自提、校园自提和第三方物流等合作伙伴。通过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先进的技术系统、全球领先的大数据能力等多种措施,为顾客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物流服务。

1.满足顾客“送得到、送得快、送得准”的需求。

(1)送得到。应对高峰时段物流压力,亚马逊对运输线路预先加强运力?时福?车辆安全、检修、员工的培训及应急方案,全网络、全过程、无盲点实时可视化监控覆盖。全国一体化的配送网络,让全国三、四线城市甚至县镇乡村享受到与一、二线城市同等的购物和配送体验。

(2)送得快。亚马逊按照节省空间的原则将所有货物都随机摆放,利用高峰期库房空间,根据货架上是否有空间以及行走的路线,缩短拣货距离。结合商品的物理参数,根据货架和不同区域的空间利用率,自动推荐上货区域。“随机上架、见缝插针”让每张订单花费的平均时间减少3分钟。在物流高峰期,系统自动发出整理货位任务以释放更多的存储空间,根据商品尺寸进行最优货架设计。基于单量预测来自动规划人力需求状况。根据订单信息自动运算可能交付路径,为顾客推荐最优配送站点选择区域和最快的交付时间;准确地定位顾客收货地址;根据快递员配送时效与效率等因素,推荐快递员数量和线路划分,优化安排包裹和快递员配对。可视化配送系统确保干线运输过程安全准确。

(3)送得准。亚马逊通过分析顾客历史订单、商品搜索记录、愿望清单、购物车、顾客鼠标在某件商品上悬停的时间等大数据信息,在顾客还没有下单购物前,将包裹提前调拨到离顾客最近运营中心。“预测式发货”实现货物快速和精准送达。提前预测高峰段顾客需求,把顾客潜在需要产品放在离顾客最近运营中心,缩短顾客和商品距离,“单未下,货已到”。根据系统数据自动生成采购的时间、数量等采购决策问题,结合库存情况进行库存分配、调拨和逆向物流等。完备库存管理流程,提高本地库存水平。

2.大数据服务为顾客提供人性化物流服务和消费体验。

(1)需求预估。利用最先进的大数据系统预测高峰运送数据,提前备货,运营准备高效化。智能管理系统覆盖了整个库房从收货到发货以及退货全部过程,使亚马逊在库存准确率、准时发货率和送达准时率三个方面分别达到了极高的99.9%、100%和98%。

(2)配货规划。根据大数据系统反馈的需求倾向预测性调拨。在高峰之前将货物预先放在离顾客最近的运营中心,保证顾客能在第一时间收到货物,实现“单还未下,货已在途”。

(3)运力调配。提前做好数倍运力应对准备,车辆的安全、检修,员工的培训及应急方案全部提前到位。人员24小时在线,实现运输系统全网络、全过程、无盲点实时可视化监控覆盖。

(4)“最后一公里”配送。提升“落地配”合作伙伴运营能力,分拨中心容量、下发班车密度和运力、站区的接收及配送速度、员工数量及效率和信息反馈时效等,确保自营物流与“落地配”无缝对接。多种运送模式并发,多倍运力24小时不间断送货。

3.亚马逊应对“互联网+”风险管理的经验。亚马逊拥有丰富的海外资源、先进的技术优势、庞大的自建物流体系,依托先进技术,从需求预测、配货规划、运力调配,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完备保障机制,让顾客体验“递送无忧”。

(1)判断物流企业态势。分析整理物流链的大数据,物流企业及时调整自身战略,对未来物流行业发展及竞争对手战略布局深度把握。

(2)增强顾客忠诚度。物流企业对顾客的消费数据进行整理以构造数学模型,分析所需服务。对大数据的发掘发现顾客潜在价值,对数据更深入挖掘。了解顾客实时动态并改善市场营销战略、供应链投入与优惠活动回报率。将物流企业的市场信息、价格调整、服务项目等精准推送到顾客,实现即时对等、双方或多方在线交流交互,实现针对顾客的接触、吸引、管理、交易、维护等过程。

(3)提高物流管理透明度。物流企业收集物流绩效信息,建立生动形象数据图表、仪表盘等,展示物流企业形象。实现企业公开、透明、开放,与顾客进行信息交流,公开物流组织及个人绩效。

(4)提升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物流企业建立物流网络化平台,分析处理顾客留在平台上的数据,指导企业拓展业务、重新布局战略。根据最新动态数据提高预测准确性,预测市场变化和行业未来发展,实时调整资源配置,提高顾客的回流量。

四、小结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通过运用大数据扩宽发展空间,顾客与生产者建立直接联系,生产者到顾客之间的中间商业环节减少,产品从生产端到销售端,从线下超市到线上淘宝平台。对物流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由签约承运商、自有车辆及租车三部分构成的运力变化推动物流企业升级;由过去合约模式、对线下车辆内部管理、协助物流企业完成运输任务,转型为对社会范围内的运力进行整合。利用大量顾客、大量车辆大数据进行整合以及分析,协调公共运力和专业运力,实现私有平台与公共信息平台互通。

生物信息学产生的背景篇5

摘要:

在分析现有国内外飞行终端区跑道入侵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终端区入侵信息的接入与分析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进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混合高斯背景的视频序列目标检测方法,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能见度不良等复杂环境下飞行终端区跑道入侵物的轨迹点。

关键词:

飞行终端区;跑道入侵;视频检测

飞行终端区跑道入侵是影响飞行器安全进近的主要威胁因素之一。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将飞行终端区跑道入侵定义为:在机场中发生的任何错误地出现在用机起飞和降落的保护区表面的飞机、车辆以及行人的事件。现有入侵告警系统效能不足,特别是对夜间、能见度不良复杂环境适应性差,导致飞行终端区入侵事故频发[1]。目前,保障飞行终端区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利用机场视频系统对飞行终端区跑道入侵事件进行实时监控。传统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帧间差分、背景差分和光流法等三种[2-5]。基于混合高斯的背景模型(GMM)采用背景差分法,其优点在于基于像素级的建模,能较好地模拟复杂背景,对于小幅度周期运动的动态背景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适用于空旷的机场中大风、雨、雪等复杂环境;其缺点是在变化无明显特征和周期较长的背景下,由于GMM收敛速度较慢,在收敛运算期间光线发生突变时无法迅速更新模型,因此会出现大面积的误检[6]。对此,不少学者重点对传统混合高斯滤波在空域相关性[7]和模型更新方法[8]上做了改进,解决了不同的应用领域内对运动目标视频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终端区跑道入侵信息的接入与分析思路与解决方法,针对混合高斯模型和帧间差分算法各自在运动目标检测上的优、缺点,提出将二者相结合的改进检测方法,有效地解决飞行终端区在夜间或复杂天气下低能见度时可能出现的光线突变而产生的目标检测“噪声”的问题。

1终端区入侵检测信息的接入与分析

根据终端区入侵的概念,终端区保护区是一个三维空间的概念,其地面部分是一个不规则多边形结构,空中部分定义为:从跑道升降带起始端两侧开始,以3°角向上扩张,15°角向两侧扩张,直至达到距跑道入口4km处[9]。为便于分析,笔者将跑道入侵保护区简化为严格意义上的保护区的外接长方体包围盒,如图1(a)所示。跑道冲突告警类型有多种,本文所考虑的跑道入侵包括地面车辆、人员侵入跑道以及和空中其他飞行器等在整个三维空间中所产生的冲突。判断是否发生终端区入侵事件,就是判断其他飞行器或车辆是否与着陆飞行器同时进入了终端区保护区。因此,在视频检测的基础上,实现入侵物的运动轨迹与飞行器着陆轨迹的冲突探测是终端区入侵实时检测方法的根本目标。利用目标检测算法从视频帧中解算出运动目标,得到其历史轨迹、当前位置、运动速度和方向,进而预测其未来的运动轨迹,并将这些信息以三维空间中点的形式接入飞行终端区环境模型中。本节提出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式是在图1(b)中定义的终端区入侵保护区中建立精密格网,获取视频识别出来的地面入侵物轨迹点的局部格网坐标,根据历史轨迹和运动速度生成预测轨迹,一旦二者轨迹发生时空交汇冲突,立即发出告警信息。首先,通过解析飞行器电文数据得到航班的经纬度坐标,再通过坐标投影转换公式转换到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坐标,得到UTM投影坐标后,还需要将世界坐标转换到终端区入侵保护区格网坐标上;然后,再与实时接入的终端区入侵物的格网坐标和时间信息相匹配,判断是否发生冲突。判断入侵轨迹和进近航线的缓冲体是否冲突,是以计算出获取入侵物历史轨迹点、轨迹预测线以及当前飞行器进近航线为前提。图2描述了飞行器位置和实时接入的终端区入侵冲突判断的流程。

2基于帧间差分和GMM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利用视频监控检测终端区入侵,在夜晚和能见度不良等复杂环境下对于跑道安全显得更为重要。而这两种情况下,视频图像的背景往往会因为夜间跑道灯光的变化而产生突变,或者因为雨雪滴落产生短周期性变化,从而影响了对运动目标的检测结果精度。本节将改进的GMM背景差分和帧间差分相结合,提出新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2.1基于传统GMM检测的改进在背景

一定的高斯模型中,已有经典算法是根据图像中的各像素的出现频率将像素高斯分布进行排序,权重大于某阈值γ的高斯分布组成背景模型B=minb(∑bi=1ωi,xy>γ)。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选择高权重高斯分布能够使背景模型反映场景的变化,通过滤去低权重高斯分布,减少背景中高斯分布的数量从而降低计算量。对于空旷机场跑道而言,单帧视频图像背景分为两类:一类是背景中的绝大部分像素,变化较少,可用1个高斯分布表达;另一类是雨、雪这类导致低能见度的复杂环境,其雨滴或飘雪在图像中表现为单调周期运动的背景像素,可用3个高斯分布表达。因此,本文改进GMM背景检测方法为:高斯模型的个数不超过3个,且模型权重必须大于某一设定的较小阈值Tth,即ωi,xy≥Tth。(1)式(1)的判断法避免了选择大权重的高斯分布,减少了高斯模型的数量且判断简单,从而提高了GMM运算的效率和实时性,其速度明显优于高斯模型的选择与计算,但缺点在于可能导致检测结果有少量孤立的噪声点,不过可通过后续数学形态学的方法进一步处理目标图像。

2.2融合帧间差分的改进GMM检测算法

如前文所述,夜间跑道上的灯光突变或短周期性变化,引起视频背景像素值产生整体性、大区域的变化,经典GMM模型因需要对像素的高斯分布进行全局排序和判断,而无法实现像素值的实时匹配,需要图像学习和参数传递才能使模型匹配新的背景,不仅实时性较差,而且计算时间内的检测结果中将会出现大量噪声,使背景像素被误检为目标像素。本节提出先计算帧间差分,并将其结果代入到改进的GMM算法模型中,取代学习和参数传递重新建立高斯模型的过程,从而实时地建立跟背景变化相匹配的新的算法模型。对于连续的L帧图像fk(x,y)(k=1,…,L;0≤x≤M-1,0≤Y≤N-1),通过帧间差分法得到帧差图Dk(x,y)(k=1,…,L-1),其数学表达为Dk(x,y)=|fk(x,y)-fk-1(x,y)|。引入帧间差分是利用其对运动检测中的噪声较为敏感的优势,因此引入该算法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噪声抑制阈值T。图像噪声主要与环境以及图像采集设备有关,因此通常情况下,可将图像噪声看成空域上的随机场,噪声的均方差σ可以通过在空域上进行相关统计得到,并作为先验信息和已知量。绝大多数情况下,视频图像中由目标运动所产生的帧间差值要比背景变化噪声大得多,本文取噪声抑制阈值T=3σ,通过式(2)抑制噪声。Dk(x,y)=0,Dk(x,y)<3σ;|fk(x,y)-fk-1(x,y)|,Dk(x,y)≥3σ烅烄烆。(2)式(2)中,将小于T的像素灰度值设置为0,与传统的帧间差分相比,保留了像素变化的大小,而没有对差分结果进行二值化。这样适合行终端区这样的静止背景类型,因为静止背景的像素经差分和噪声抑制后其值为零;若视频背景是动态像素,噪声会因为灰度差值较大而得以保留。本算法是针对夜间或能见度不良情况下的飞行终端区跑道,光线突变容易使单一的基于GMM的视频检测算法会失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才能稳定。在这个学习和参数传递计算期间,GMM就会以背景检测为前景,从而产生较大检测误差。其原因是当背景发生较大变化时,高斯背景模型无法迅速匹配,要缩短模型匹配的时间差,必须使其快速收敛,即能够快速建立变化后的新背景模型,方法是用帧间差分求出背景光线变化的大小,并将其对当前的GMM进行“补偿”。判断背景是否发生突变,即对式(2)中的Dk(x,y)上非零值像素的个数count进行统计。当count≥50%·M·N(M、N分别为像素的行、列数)时,可判断图像背景光线发生了突变。此时,Dk(x,y)中的非零值出现频率最多的值即为光线突变的强度,记为ΔD(x,y)~N(ΔD,σΔ)。通过上述步骤,检测结果中的运动目标内部还可能存在“空洞”和噪声现象,这样的检测结果既不完整也有可能出现误判,因此还需做进一步图像处理。主要方法是采用数学形态学的方法,消除检测目标中的孤立噪声点,填补目标边缘断裂以及填补目标区域内部空洞,从而得到完整目标。

3检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本文基于Mat-lab7.1的实验平台,对某机场内公路的一段监控视频进行运动目标检测实验。分别针对本文提出的检测算法和基于传统GMM背景差分算法对视频序列图像进行检测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实验中,基于传统GMM背景差分法建立K=3~5个高斯模型,初始化高斯模型的参数为ωi,t=1/K,μi,t=255(i/K),σ2i,t=36,阈值γ=0.9。本文提出的算法中,高斯分布阈值T确定该高斯分布的带宽,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取Tth=0.2最合适,此时属于该高斯分布的值有99%的概率被正确识别。高斯模型的初始方差根据图像序列中受外界光照、采集噪声等因素所造成的像素值波动偏差来确定,方差初始值取σ21=30。图3(a)为一张机场内视频监控的原图像,从左到右依次为某段视频监控的第278帧、第279帧和第280帧图像,其中第279、280帧存在光线的突变;从图3(b)和图3(c)的结果对比中可以看出,本文提出方法的检测结果中的误检点(即图中的白色噪声点)要远远少于经典混合高斯模型的检测结果,这是因为本文算法用帧间差分的方法将背景突变量计算出来,并参与建立高斯背景模型,提高了建模和计算的效率和检测效果。这样不仅滤除了噪声,还通过数学形态学的方法消除了结果中绝大多数的空洞和重影,可见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完整和准确,适用行终端区跑道入侵视频检测和信息接入、分析、应用。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飞行终端区中一类常见的威胁环境:飞行终端区跑道入侵,在总结目前常用的飞行终端区跑道入侵检测手段———视频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帧间差分结果参与到混合高斯背景差分计算和模型重建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实时的视频目标检测,得到入侵物的历史轨迹点、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可以计算出入侵物的预测轨迹;然后,将其与终端区入侵保护区、飞行器进近轨迹进行坐标转换和冲突判断分析计算,以判断是否出现终端区入侵并及时发出告警。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办.1990-2006年历年飞行事故、航空地面事故和飞行事故征候统计[R].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办,2007.

[2]李波,姚春莲,李炜,等.利用相邻帧和背景信息的运动对象检测[J].电子学报,2008,36(11):2154-2159.

[3]甘明刚,陈杰,刘劲,等.一种基于三帧差分和边缘信息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32(4):894-897.

[4]姜靓,詹永照.基于高斯金字塔与差分法的多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11(11):129-136.

生物信息学产生的背景篇6

关键词信息熵理论;人类分层传播模型;多媒体课件;图形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100-03

1信息熵理论与多媒体课件图形设计的理论分析

“熵”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1850年创造的一个术语,他用它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如果对于所考虑的那个系统来说,能量完全均匀地分布,那么,这个系统的熵就达到最大值[1]。1948年,香农(Shannon)第一次将这一概念引入信息论中,从此,熵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信息的度量,在自然科学和社会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一些新学科的理论基础,由狭义熵发展为广义熵。从物理熵理论引伸到信息学、社会学等领域,称之为信息熵。信息熵并不是负熵,它描述的是信源的不确定性而不是其不确定性的减少。信息熵大表示信源的不确定程度较大,同样是一种无序性。香农的信息概念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这一定义关注的是通信中的信息问题,所以香农信息是一种与信道相关的“信息”。信源、信道、信宿成了认识过程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主客体是不可分的。换言之,信息是认识主体所感受的或所表达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运动状态变化的方式,是人们在外部世界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

信息度量:若一个事件产生的概率是P,则它的信息量I=-log2P。

对于n个事件构成的概率系统,每一事件产生的平均信息量为:H=-∑PiLog2Pi(i=1,2,…n)[2]。H为信息熵,信息熵的大小用于表示概率系统的不确定程度。式中,Pi为信息系统中状态i出现的概率。信息熵可用于对信息系统中信息量大小进行计算。

而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教学软件,它是一种图形、文字、表格、视频、音频等信息的集合,能有效地促使学习者思考问题,实现有效的学习。多媒体课件活动的实质是信息处理、变换和传播的过程。多媒体课件是形式,是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教育教学信息(包括图形信息)是内容,是多媒体课件的本质。从信息的角度分析,多媒体课件活动就是信息熵的变化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多媒体课件的图形设计,主要涉及信息流、信息熵、信息负熵的处理。

2人类分层传播模式对多媒体课件图形设计的

启示

多媒体课件受众在使用课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初的多媒体课件只是机械地呈现课本中的知识,目的是向受众“灌输”知识信息。而实际上,受众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评价中的地位是主动的:受众有选择地接受课件信息,进行负熵的输入,使受众子系统中的熵减少。

借助“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人类分层传播模式”(图1)[3],受众对多媒体课件图形信息的处理模型是:视觉感觉登记(视像记忆)视知觉短时记忆(视觉代码)/长时记忆(表象代码)视觉表象表象编码。

具体步骤:

第一步,人脑对直接作用于视觉器官的多媒体图形的个别属性进行反应,其所得的信息是主要滞留在视觉器官上的未经整合的各种具体的信息;

第二步,个体解释输入的视觉刺激信息(这里主要指图形信息),从而产生视知觉模式和客观事物意义,是浅层次的意义建构,其规则有多样性、模糊性之特点;

第三步,视像记忆;

第四步,视觉表象及表象编码,即人脑对个体看到的图形信息进行编码,其中有转喻、类推、替代、浓缩等形式,以此形成陈述性知识(如知识、概念、命题、脚本、图式、表象等)和程序性知识(产生式规则)等,而这些知识或经验又常常存储于记忆库中以备个体调用;

第五步,发展到思维层面,运用于问题解决当中。

综上所述,受众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及评价中的地位是主动的,而且是具有决定性的。

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多媒体课件的图形设计主要作用于人类分层视觉传播的感觉和知觉层。感觉和知觉层面的视觉加工是底层的感性加工,只有保证这两个基础层的加工不出偏差,才能保证整个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不出“数据读取错误”这样的问题,才能促成认知个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是对多媒体图形知觉设计的宏观要求。

3信息熵理论在多媒体课件图形设计方面的应用

从信息熵理论的角度来看,受众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是受众从接触课件以后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与受众的知识背景和社会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3.1受众对课件图形的接受程度和受众对图形的关联性有关

根据相关性原理:X=∑A(n)B(m-n)(m=1,2,…n),X值越大,A与B的关联性越强;X为0,A与B无任何关系[4]。多媒体课件图形与受众加强关联性,激发受众的潜在共鸣,引起谐振,信息量的输入信噪比会提高,以此实现信息熵输入的最大化。所以在多媒体课件图形设计中,要尽量选取与所讲授内容关系密切,与学生知识背景和水平相符,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图形,想方设法让学生与图形产生“共振”和“共鸣”,切实达到增大刺激量、加强刺激度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3.2受众对多媒体课件中图形的注意程度不同

在对N个图形若等概率传播,信息熵最大为Hmax,实际情况下是非等概率传播,则熵为H,且H<Hmax。定义相对信息熵为h=H/Hmax[2]。基于相对信息熵,称r=1-h为冗余度。冗余度表示由于各种图形出现的概率不同而使信息熵减少的程度,还表示图形在传播信息时,不必要的冗长部分的比例。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冗余度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变低,信息知觉卷入程度低,情感方面诱发否定效果。

所以在多媒体课件的图形设计中,要注意对“歧义图形”的适当处理。这里的“歧义图形”指让学生产生视错觉的图形和容易产生视觉掩蔽的图形等。具体要求为:1)对于视错觉图形,为了防止教学活动中视错觉现象产生而影响教学效果,这里要求在多媒体课件编制过程中对不确定的图形作简要说明,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2)对于容易产生视觉掩蔽的图形,这里要求在图形刺激物的形态和出现的时间上做机动控制,避免给学生传递含糊不清甚至错误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视错觉现象都要加以纠正或说明,对于特殊的教学内容也可借视错觉等图形知觉现象创造特殊的视觉效果。

3.3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形要引起受众的关注,并传播到一定广度

多媒体课件的图形设计是信息的处理和变换,是复杂的思维意识及信息的高级活动,它是负熵的输入。如果图形设计是一个孤立子系统,设计思想是这个子系统的能量,图形的有效解读是信息熵。熵的变化决定着多媒体课件中图形有效解读的变化和发展。如果因循守旧,不接纳外界的新信息,那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设计后,其熵的增加达到最大值,新的知识减少。即图形中的信息量递减,信息的不确定性减少的量逐渐减少,结果是多媒体课件间的图形设计趋于雷同化和模式化。

根据香农公式C=Wlog2(1+S/N)[5],图形信息的送达率C与发送广度W成正比,与信噪比S/N成正比。在目前课件泛滥、知识爆炸的背景下,图形信息噪声量极大。受众在接收图形信息时,需要有利于他们进行信息处理的客观条件。如果受到外界的干扰、刺激,或者接触时间受到限制,则不利于这一心理过程;如果有可能多次重复接触同一个图形信息,则此心理过程会更加有效。

图形信息引起受众的关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信噪比S/N,而提高S/N,可以提高该图形本身的信息量,或者抑制其他无关图形的信息量。由此可以得出下面的影响因素。

1)图形与背景设计。图形与背景的设计应当分明,使学生对教学主体一目了然,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并在有效的时间内把握被感知图形的特征,以增强教学效果。要求:

①背景一般用来表现教学环境、衬托与主体图形的相互关系,所以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形出现在多媒体课件的界面上;

②背景的颜色不宜过分鲜艳,以免喧宾夺主,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分散;

③可用明暗对比来突出主体,例如通过加强主体部分的亮度和色饱和度来突出主体对象。

2)图形的组合设计。这里要求按照图形组合的科学法则(如格式塔的组织律或其他视觉传达设计法则)对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形进行合理的安置。

①整体规律:对学生没有经验的新事物,应在画面上整体呈现;而对学生已经熟悉的事物,在画面上呈现事物的部分主要特征会有更好的图形知觉效果。当图形设计未能遵循这一规律时,学生会将一种事物的整体知觉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或将几种事物的不同部分组合成另一种事物整体,从而影响课件的教学效果。

②对比规律:设计人员在进行图形设计时,最好能采用大小对比、新旧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对比、虚实对比、主体对象与背景的对比等手法突出学习对象不同部分的特征。例如,要说明一个物体的大小,最好在它旁边放置一件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作为参照。

4结语

对于一套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图形设计至关重要。基于信息论中的信息熵理论,借助认知心理学中的人类分层传播模型,发现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课件中的被选图形与背景的区分,还要充分考虑图形与受众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等因素。以学生为本,设计出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和视觉状态,减少学习以外因素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寒假趣事范文如何写,寒假趣事这篇作

    - 阅0

    最新寒假趣事范文如何写篇1今年寒假,我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来分享我这次实践的目的和收获:第一,了解故乡;第二,丰富假期生活;第三,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实践经.....

    小学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收集(

    - 阅0

    小学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篇1本人参加教育工作以来,自始致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对待工作,把关心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