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重要意义(6篇)

来源:网友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低碳经济生态农业能源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可见,在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1.1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低碳经济顺应我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在全国的“两会”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提交了很多与“低碳”有关的提案。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主席王巨禄发表的《黑龙江省志在领跑低碳经济》的文章中指出,我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认证调整结构,正在着手研究如何加大调整高碳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如何综合利用土地,森林、湿地、草地等资源,增加碳汇储备,如何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逐步向低碳农业过度,如何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注重低碳交通、低碳建筑、清洁供热等问题,为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形成共识,准备举办低碳经济论坛,进一步提高低碳经济的认识,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可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

1.2发展低碳经济是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从不同的产业和地域入手,要结合工业、农业、服务业多种产业的发展,将此项任务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个层面中去。同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应该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建设的经济建设、居民的消费行为等多种方面涉及到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目前,我省的新农村建设中居民的住房、乡村的公路建设、农用电建设、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机械的使用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逐步得到了提升,我们适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利用农村现在有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子孙后辈的切身利益,发展低碳经济是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2.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分析

2.1一村一品的环境优势

目前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寻找立村产业,在这些产业发展中有很多产业充分具备发展低碳积极的优势。例如绥化市明水县科学定位农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科学种植、规模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外出务工业等特色经济专业村,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采取多项优惠政策,扶持格林公司、天顺粮食加工、峰雪面粉、永久白天鹅牧业等10多家“农”字号企业,整体推进和提升一村一品建设水平。黑河市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加快生产、市场开发和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以獭兔、狐貉貂、梅花鹿、野猪等为主要品种的特色养殖,打造了一条帮助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链条。

2.2资源优势

黑龙江省有耕地面积近1.8亿亩,主要分布在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土质十分肥沃,在全国不多,在国际上也是十分优越的。这有利于在黑龙江新农村建设中充分结合土地优势发展生态农业。黑龙江省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6%,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居全国之首。如此大面积的森林资源有利于我们充分利用风能资源发展新农村建设。黑龙江省水资源丰富,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现有湖泊、水库6000余个,水面达80多万公顷。黑龙江省是中国水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农作物生长期,雨热同季,生物生长环境良好。

3.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思考

3.1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新农村建设是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的,因此应该把低碳经济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中去,制定低碳经济专项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及保障措施,需要重点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策略。另外在制定规划时,应该结合部分农村建设发展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一刀切,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地区环境、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要素的禀赋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避免影响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速度。

3.2培养农民的低碳意识

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培养农村居民的良好的消费行为,引导农村居民开启“低碳”生活,在工作生活中减少高耗能的“便利消费”嗜好。制定《低碳生活准则》,加大对低碳生活的推广,向农民普及低碳生活知识,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督促农民们养成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随手关灯、废弃物分类堆放、节约用水、旧物交换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3.3倡导物质能源和再生能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利用

在黑龙江垦区这样的粮食主产区等物质能源较丰富地区,建设以秸秆为燃料的发电厂和中小型锅炉厂。在规划化畜禽养殖场建立沼气工程,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同时将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练出来,合理回收利用,也可以将垃圾处理与沼气发电结合起来。同时在农村广袤的田地里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能源。总之大力倡导物质能源和再生能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利用,合理利用太阳能发展现代农业。

3.4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绿色农业

生态农业园如果搞得好,会成为我省的低碳经济区,这无论是对于进一步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还是促进黑龙江省进一步开放,拓展区域间的经济往来,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5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城乡公路由于路面比较宽阔,没有城市交通的拥挤,道路状况很好,加之农民经济条件好起来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用汽车代替原有的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尽快完善农村公交线路的建设,像哈尔滨这样的省会城市实施地铁工程的同时,最好能将地铁工程延长至江北或近郊等农村,在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农村推广现代化的同时能构建节能减排的绿色交通体系。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2

关键词:低碳旅游;新经济;价值诉求;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9-0076-03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压力下,各国都在积极培育新经济形态。所谓“新经济”,即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和支撑,以“三高三低”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形态。随着新经济理念的推广和实践,低碳旅游逐渐被国人所熟悉和接受,并被视为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方式和战略选择,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改善气候环境、构建生态文明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旅游的内涵与属性

近年来,学界针对低碳旅游的研究日益深入,但在概念和内涵上尚未形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1)减排说,强调要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业务全流程中减少碳排放;(2)行为说,认为其实质是基于低碳排放的新型消费方式;(3)理念说,认为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理念,是生态旅游的延伸和体现。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低碳旅游的内涵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旅游产业“低碳化”;二是不能牺牲消费体验和质量;三是实现途径是多元的,包括理念、消费方式和技术创新等。基于此,可将低碳旅游的内涵概括为:为保障全球气候安全,在不损害旅游消费体验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理念重塑、科技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综合利用节能、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转移排放、碳汇等多种途径,达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新型旅游产业模式。

从本质上讲,低碳旅游是一种具有新经济属性的理念、技术和产业体系,在理念上彰显了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在技术上趋向于信息化、技术化和网络化,产业上则符合新经济“创新驱动、边际效益递增和可持续性”的内在特征和运行规律。[1]首先,低碳旅游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通过综合运用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对实体、生产要素和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分配、加工和销售,如旅游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等;其次,低碳旅游以信息和技术为发展动力,形成无缝对接的网络化产业链,通过发挥各要素的协同效应,使旅游成为一种知识型产品。[2]由于自然、人文、科技等知识的重复消费和边际成本较低,使低碳旅游具备了“边际效益递增”的发展特征;再次,现代旅游业以知识和精神产品或服务为主,几乎不受时空等物质条件的约束,在此意义上,低碳旅游具备持续发展的无限空间。此外,可持续性还表现为产业发展的稳定性,除非受到战争、重大疫情等因素影响,低碳旅游不会因产业周期波动而出现产业潮、产能过剩等现象。

二、低碳旅游的价值诉求

1低碳旅游的内生价值。内生价值是本质属性的依据。因低碳旅游的属性涵盖理念、技术和行为等多项内容,由此决定了低碳旅游价值诉求的多元取向。如“减排说”从政府或企业视角,将低碳旅游视为一种供应链,强调其功能性价值。“行为说”则以消费者行为感知价值为依据,低碳旅游具有其符号价值或象征意义,能够实现自我情感和意识的表达。低碳经济一般包括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在现有市场和技术条件下,发展低碳旅游投入大而回报周期长,必须依托政府、企业、旅游者、社区居民等参与主体的集体努力。因此,可分别从生产者和消费者视角出发,围绕四个价值主体构建低碳旅游的价值关系网络(图1)。

一般而言,低碳旅游的内生价值可划分为功能性、象征性、体验性和社会性四种价值。[3]其中,功能性价值从政府和企业角度出发,注重生态和经济效益,即通过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运行机制的完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象征性价值和体验性价值侧重于消费体验,要求消费者尽可能采取全新的“低碳”模式,因而具有较高的体验价值;社会性价值则体现为社区居民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联接,这种群体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增强居民的亲和力,并激励消费者采取低碳消费方式。可以预见,随着低碳旅游产业日益壮大和成熟,其内生价值将不断外溢,不但能够显著降低景区的碳排放总量,还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2低碳旅游的外在意义。外在意义是本质属性的功能体现。依靠理念更新、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得以实现,低碳旅游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从而彰显了多个层面的外在意义。

首先,发展低碳旅游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现代科学已证实,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暖会导致高温、干旱、龙卷风、强降水等极端异常天气。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雾霾问题正逐渐成为公众密切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旅游产业的碳排放约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6%。因此,减少旅游产业碳排放,发展低碳旅游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3

【关键词】低碳建筑;发展前景;城镇化建设

一、低碳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及意义

(一)低碳建筑的发展前景

低碳建筑物的发展能迅速而有效地降低碳的排放量,这是其最直观的利益。除此之外,发展低碳房地产业,不仅是国家整体将碳排放目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承诺的要求,而且还是实现低碳建筑产业走健康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低碳建筑对于我国发展和谐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低碳建筑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温室效应的压力,而且是建设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低碳建筑理念下的房地产发展不仅带给房地产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荣誉感,其中隐藏的商机还可以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中为开发商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从长远发展来看,房地产行业必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引导和民众低碳意识的逐渐加强,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必将朝着低碳地产行进。

(二)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

1.发展低碳建筑的经济意义

现今社会,尤其是在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惜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以求住房环境的优越舒适。因此就产生了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损耗和浪费,同时也会直接导致碳排放量的增长。在此大背景下发展低碳建筑,不仅有助于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同时也可以降低由于高造价而带来的经济压力,这就意味着可以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对我国的发展具有可观的经济意义。

2.发展低碳建筑的环境意义

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大气污染、电磁污染、噪音污染所占的比例已超过了环境总污染的1/3。不仅如此,建筑物在建造或拆毁重建的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达到了一个可观的程度,且难以降解,清除不及时会改变土壤的特性,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而低碳建筑的特点就是低排放、低污染,则发展低碳建筑,能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日益加剧的地球温室效应带来的消极影响。

3.发展低碳建筑的社会意义

低碳建筑不仅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低碳建筑可以通过使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等高新技术,提高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效率,达到建筑环境健康舒适的目的,从而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体现发展低碳建筑的社会价值。将发展低碳建筑与建设和谐社会相结合,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达到人、自然、建筑物的和谐统一。

二、低碳建筑在我国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公众参与度不高

全球气候正在不断恶化,环境污染和气候问题在我国表现在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在一些大的城市,部分人组织起来,参与到低碳行动中去。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公众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但参与的形式较为单一,发挥的实际效用也并不是十分明显。怎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缺乏系统的知识。另外,参与方式也较为单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宣传教育仍旧是当前政府、媒体对大众的主要引导方向,诸如讲座、文艺晚会、杂志等,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但是就公众实际的参与情况来看,个人参与是主要的形式,体现为一些比较浅层次的低碳环保活动,诸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个人利益是公众关注低碳环保的着眼点,为此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是很强,就参与方式来看,主要是事后参与,末端参与,缺乏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

(二)政策制定与执行不到位

虽然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等颁布了不少,且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建筑节能的推广并不是很理想,节能技术政策的实施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的低碳建筑政策与机制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缺乏低碳建筑政策体系,建筑节能是我们一直致力推广的,但是我国的建筑节能政策体系不健全,许多节能标准还不完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行业标准失范情况严重;设计阶段是当前节能标准涉及的内容,而建筑的检验上却没有相应的标准。政策体系不完善难以有效地规范低碳建筑的发展,影响了低碳建筑在我国的推广。其二,政策执行效果较差,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低碳建筑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这不但体现在行政体制上,还体现在财政制度上,制度创新、政策推广、资金补贴等都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另外,低碳建筑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依靠房地产开发企业、住户的自觉行动,而需要制定经济激励政策,对其进行激励,调动其参与低碳建筑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市场,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

(三)缺乏资金支持

尽管当前参与低碳建筑技术开发行业的投资主体更加广泛,国际金融组织、大型国际能源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都纷纷参与了行业的开发,建筑行业正向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但是,我们也看到大部分的主体投资额较少,所占比重仍然较低。从国内情况来看,由于低碳技术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国内银行不愿贷款,更不愿提供超过巧年的长期贷款。从国际资本市场上来看,尽管国际贷款期限较长,一般长达20年,但目前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己经取消了对中国的软贷款,而且由于利用国际今天组织贷款谈判过程长,管理程序繁琐等造成贷款的隐形成本很高从而使得这些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易兰,于秀娟.低碳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碳管理流程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5,(20).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4

关键词:低碳生活;公正;适度;责任

一、低碳生活的含义

低碳,(lowcarbon),意指较低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涵盖所有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方式。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通过减少生活作息中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投入的生活方式。由于大多数人认为导致气候变化的碳的排放主要是在人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所以提出了低碳生活作为低碳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也是人类应对地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一种措施,反映了人类面对全球变暖的气候问题和能源枯竭的威胁而对未来的担心,或者是一种源自人类传统的未雨绸缪的心理。低碳生活是从国外传过来的,近年在国内也开始逐渐被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看作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向的一个标志。

低碳生活就是人类通过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根本转变生存发展观念,以更合理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低碳生活因为与作为伦理存在的人密不可分,所以低碳生活本身蕴含着伦理的意味,同时,低碳生活是为了应对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问题而出现的,所以其相应的蕴涵着生态伦理的因素。低碳生活这种方式,表明了当代人对于保持与大自然的更安全、更和谐关系的诉求。

二、生态伦理的概念

生态伦理是人类应对日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新型伦理思想,相对于传统的人际伦理和社会伦理,它是对伦理概念的崭新突破,将道德关怀的对象拓展到了自然界,扩大了人类的道德责任范围。

生态伦理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中各自的地位及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重要性的看法和评价。同时,生态伦理又是产生于人对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又对活动起着重大影响的实践精神。儒家的“天人合一”,古希腊的自然神论哲学等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在对人与自然同一关系的领悟、体会基础之上确立的,是原始的具有生态伦理意味的价值理念。生态伦理还是道德主体的内在品格、责任意识的体现,生态伦理的实现有“契约式”和“美德式”的两种,其中“美德式”的生态伦理跳出了权利、义务相互交换的窠臼,主张生态伦理是道德主体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是德性的完满展现,对自然爱护与否,是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性的重要标志。生态伦理还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即人类处理自身与其周围的动植物等生态环境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通常是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

三、低碳生活的生态伦理意蕴

(一)低碳生活提出了公正分配资源的生态理念。

公正(正义)是处理自身与他人、人类与自然的利益问题的重要准则。亚里士多德认为“分配的正义就是自愿同另一个或更多的人分享共同福利方面的正义”[1],它对于人类尤为重要,是维持人类社会及人类与自然界秩序必不可少的因素。亚当·斯密指出:“正义犹如支撑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如果这根柱子松动的话,那么人类社会这个雄伟而且巨大的建筑必然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2]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在西方的启蒙运动之后,摆脱上帝、神权束缚的自由幻化成了个体的无限制的欲望,这直接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加之科技知识的发展,让人体会到了控制自然的乐趣,最终导致人的异化,让人与自然在本质意义上渐行渐远。而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直接影响着自然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对于自然的掠夺也让人类对于子孙后代无法交代,公正(正义)在代内代际都显得越来越弥足珍贵。“当约束对保存环境来说必不可少时,似乎每个人都应当根据适当的正义原理获得其公正的部分并受到某种公正程度的制约”。[3]

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在社会共同体之间存在着资源占有的不公平,工业化进程让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但这是以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这种高碳模式不仅表现在生产中,也表现在生活中,石油危机和气候变化让人类体会到了这种模式带来的危害。从某种意义上讲,发达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能源消耗,所以更应当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方面负起更多的道义责任,不考虑发展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等实际情况来谈治理环境责任是不公正的。从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到2005年的2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开始了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历史,都表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已对温室气体对于气候变暖的影响达成共识,并在考虑承担义务的问题。但是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最终也没有出台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让人对于各国在公正分配自然资源、承担保护自然环境责任的真诚度打了问号。

低碳生活主张能源的低消耗,强调全球的每个公民都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也是在倡导对资源进行平等公正的分配,在利用自然资源、谋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过程中,把大自然看成全人类共有的家园,平等地享有自然资源,共同承担维护自然的责任。同时,当代人在满足自身需要、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尽可能的给他们留下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在世代更替过程中对利益的享有保持公平。低碳生活方式让大家站到了一起,一起去尽责任,一起为后代子孙考虑,在限制人的欲望、重新分配资源中实现伦理的公正。从这个角度看低碳生活承担了代内代际资源分配消费公正的责任。

(二)低碳生活提供了适度消费的生态规范。

生态伦理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规范。低碳生活以适度消费等体现了生态伦理的规范内涵。传统的高碳生活,大肆铺张浪费,比拼消费规格,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带来了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正是在应对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威胁中,低碳生活应运而生,其提倡的适度消费的道德规范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向西方消费至上主义、享乐主义倾斜,超前消费、一次性便捷消费等观念受到热捧,但高消费在刺激生产,提高生产的高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的高碳排放、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目前的消费方式,尤其在消费驱动的工业经济中的消费方式,正是导致环境恶化的元凶,现在的消费情形正是要改变的东西。”[4]所以,从长远来看,过度消费是一种不顾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毕竟,地球可以满足人类暂时的需要,但是始终满足不了人类无止境的贪婪。

西方工业文明的进程是以能源的耗费为代价来实现经济的飞跃、科技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对能源的耗费显而易见,20世纪50年代的首次石油危机就已经表明其问题所在。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同时,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能源的节约。

消费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它还有伦理意义,而适度消费是一种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消费伦理思想崇尚节俭,“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左传》)。在西方,节制(节俭)与智慧、勇敢、公正并称为古希腊“四主德”。亚当·斯密认为“奢侈是公众的敌人,节俭是社会的恩人。”[5]这些都体现了古人对于适度消费的认可和提倡。

低碳生活的消费观念主张,消费主体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他人及子孙后代消费需求的满足,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的数据显示,每节约1度电就可以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千克;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千克。所以,为了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就要节制,适度消费,使消费更加符合道德价值要求。具体来讲,就是选择健康的、自然的生活方式,让舒适、环保和可持续共同主导自己的生活。

低碳生活引导公民重新认识传统的消费观,强调节约身边的各种资源,破除过度消费观念,适度消费不是提倡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就抑制生产的发展和个体的合理需求,而是在满足正当需求的同时注重精神需求,让适度消费不仅成为一种道德规范,也成为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最终目的是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三)低碳生活呼唤道德主体的生态品性。

低碳生活作为人类应对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与道德实践主体密不可分,是道德主体的一种理性选择,体现了道德主体的责任意识。

这种责任是单向度的。汉斯·约纳斯指出,人类与自然都是存在,都有被保护的渴求,但人是唯一的目的性力量,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所以人应当主动承担起保护自然的义务。人对自然的这种道德保护,如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可逆”的。按照这个理解,低碳生活方式也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责任,面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污染及气候变化,道德主体自觉的承担保护自然的责任,无需任何回报。

这种责任是整体的、长远的。低碳生活指向的责任客体不仅是当代人,还包括子孙后代,不仅是人类社会,还有自然界。每个公民都将自身的日常生活与他人与自然联系起来,切实承担起减少碳排放的责任,保护人自身也保护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道德主体让自己的日常行为与他人、与后代甚至与自然界联系起来,用长远的、整体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反对“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体现了整体、长远的责任意识。

低碳生活呼唤道德主体自身的善良品性。中国传统儒家的观点主张,道德是一个主体去自觉显现自身固有善良本性并努力实现其的问题。对于儒家而言,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只要他愿意并选择去做。因为人性是上天所赋予的,是天道的体现。儒家伦理学认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要有主观努力的自我实现行为,更有作为基础的道德心。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的实现是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是对功能的完满实现。低碳生活呼唤大家面对自然,时刻注意去显现并努力实现自身爱护自然的善良本性,要倾听自身内部理性声音并认真遵循其指导,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展现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德性。

总之,低碳生活不仅需要人类秉持公正的价值理念,也需要建立保护环境、适度消费的道德规范,同时需要道德主体显示爱护自然的责任感与内在品性,以真正地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生态伦理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2][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6页.

[3][美]温茨著:环境正义论[M],朱丹琼,宋玉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5

课题名称低碳不低叹

指导教师刘豪

班级长寿中学高2013级27班

课题组成员

选题的目的、意义

目的:1通过调查资料,认识低碳所带来的影响,了解我国对低碳的所带了的贡献,以及认识到贯彻低碳的重要性。

2通过社会调查问卷和询问专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学会互相帮助加强交流团结协作

意义:1通过有关资料的查找和收集,拓展低碳的知识{张静怡负责}

2通过查阅文献和采访专家,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彭代玉负责}

3通过调查与采访,了解社会民众对低碳的看法和一些小窍门{胡洁负责}

4通过走访不同的地区城市农村,调查不同的年龄阶段比较他们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程鑫车文星负责}

5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

1认识到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到低碳,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培养低碳意识。

3掌握一些实用的低碳小窍门,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并去实践生活,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认识到改善生存环境从我做起。

4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以及科技引领低碳时尚。

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

一:文献法

我们通过互联网,书籍,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查询相关知识,了解低碳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问卷法

对民众对低碳的认识程度调查,问卷如下:

关于低碳的问卷调查

尊敬的诸位:您好

我们是长寿中学《低碳不低叹》研究小组。设计了这样一份关于低碳的调查问卷,

望大家在百忙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相关问题。

本问卷回答无对错之分,而且你的回答是保密的,调查结果仅供课题研究使用。因此,您不要有任何顾虑,请你如实填写。我们真诚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和帮助。

1.您的年龄阶段

a.15岁以下b.15~20c.21~30d.31~50e.51以上

2.您对低碳了解多少?

a.在报纸电视上关注过b.略有耳闻c.不知道

3.您认为低碳”是关于哪方面的?

a.降低二氧化碳b.节约能源c.发展新能源

4您认为低碳”与我们生活关系大吗?

a.没关系,那是政府的事b.某些方面有关系c.与我们生活没关系,d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5您主要是用什么交通工具?

a.私家车或打车b.公共交通工具c.走路或自行车

6生活中有意识地做以下环保的事情么?如节约用纸,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如节约用纸,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用的电脑程序,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

a.当然,一直做得很好b.偶尔,想起就去做c.不注意

7.低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保,做了本卷,您是否愿意加入到低碳行列中来呢?

a.十分乐意b.会尝试在生活中多注意一下c.一般

感谢你的合作!

碳中和的重要意义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校园涵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oftheCampusinCarbonEconomyPerspective

WULiang

(XinhuaCollegeof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320)

AbstractLow-carboneconomyisanewdevelopmentconceptofhumansocietyinthefaceofgrowingpressureonglobalwarmingraised,andlow-carboncampusasoneofthesubsystems,acorrectunderstandingofitsmeaningandsignificancefortheconstructionoflow-carboncampusprovideasolidfoundation.Byvigorouslypromotetheconstructionoflow-carboncampus,developinggreenpractices,organizationalenvironmentalorganizations,wastecollection,andothermeasurestodevelopalow-carbonlifestyleofstudents,providesadevelopmentpathfortheconstructionoflow-carboncampusconstruction.

Keywordslow-carboneconomy;low-carboncampus;connotation;pathway

1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内涵

在1998年就有一些学者指出为了遏制气候持续变暖,应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并进一步提出国际碳排放机制的三个过程:首先短期内,制定鼓励低成本碳减排做法的政策,其次在近期和中期,建立更有力的机制实现碳减排常规化,最后形成一种追求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不过在2003年2月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一个低碳经济》这一白皮书以前,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当时提出重视低碳经济是由于英国正处在由能源供应向能源供给的过渡时期,英国充分认识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气候变化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2006年气候经济学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报告使学术界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重视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报告中明确提出假设按当前碳排放的水平计算,那么到了二十一世界末世界的温度会提高2~3℃,到了二十二世纪,上升幅度将达到5~6℃,到那时会使全球GDP呈现5%~10%的衰减,对于那些贫穷国家这一比例还会更高。

在低碳经济概念被公众广泛接受之前,类似的概念如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已经为公众熟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都强调人类经济行为的可持续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区别是提出的背景不同,绿色经济是对应于早期粗放式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破坏而提出的,循环经济是对应于中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极度一次性消耗地球资源而提出的,而低碳经济则是对应于碳消耗和碳排放威胁到地球能源安全和造成气候异常而提出的。认识三者之间的不同点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因而提出的政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

2低碳校园的内涵及其意义

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许多与其相关的概念也纷纷被人们重视起来。如低碳商业、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厘清这些概念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低碳校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低碳商业作为低碳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可视为是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商业或符合低碳经济规律的商业模式。低碳消费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反映了低碳生活的要求。社会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大众的消费模式为根基,这种消费方式体现出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生活习惯。

“低碳校园”属于低碳经济的一个子系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在保证正常教学科研和校园管理的基础上,将有利于校园环境的管理方法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中,不断研究并应用先进的技术,提倡和推广地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标的观念,全面统筹学校内部和外部资源来切实提高师生的环境理念,进而打造一个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化发展的新型校园。

社会的发展要靠受教育者的推动,受教育者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和实践关系到社会是否能持续将这种理念贯彻下去,而不是昙花一现。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校,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前沿阵地,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场所,面对低碳经济的要求,高校作为特殊的个体,应首先担负起先锋责任。如今的高校学子不但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而且具有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军人物。因此,建设低碳校园,让学子们随着环境养成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态度非常重要而迫切。

3构建低碳校园的途径

3.1学校加强宣传力度

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创建方案,并组织开展创建低碳校园活动。学校把创建低碳校园的指导精神落实在每周的工作会议中,通过会议、学习、交流,让全体教师更深刻地理解低碳的含义和低碳学校的特征,提高全体师生低碳文化素养。

3.2学校精心统一计划,开展绿色实践活动

如结合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提倡植树活动。这对构建低碳校园,增加碳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操作性。植树节是为了提醒人民重视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并倡导人民种植树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植树节,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我国在1979年2月23日的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决定——3月12日为“植树节”。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印度的一位教授就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如果一棵树的树龄为50年,那么在其一生中将产生价值约31200美元的氧气;对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处理,产生价值约62500美元的大气净化效用;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形成的价值分别约31200、37500美元;提供鸟类及其他动物繁衍场所的价值约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约为2500美元。不包括树木本身的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共创造了约196000美元的价值。因此,学校应大力提倡植树活动,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在校园里,或是去植物园,或是其他公共区域进行义务植树。

还可以利用如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形式多样的环保纪念活动。在这些节日里,可以结合各级团委来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进行具有节日特色的知识竞猜活动,组织各类演讲比赛等。同时,各个二级学院可以针对专业特色来组织关于“低碳生活,你我有责”的专题活动,如法学院的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法律普及活动;旅游学院的低碳旅游知识活动;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主题活动;艺术学院的环保物品设计活动;工商管理学院的低碳点子创意活动;人文与传播学院的低碳生活DV摄影活动等。

3.3组织环保社团

在传递“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理念方面,学生社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社团的带动下,可以使学生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最终逐渐成为学生的自然选择和习惯。全国各大高校中涌现出不少这样的社团,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自然保护协会”——致力于培养长江中下游水鸟保护的志愿者,协会不但组织大家在校内观鸟、宣传鸟类知识,每年还会到鄱阳湖、南艳湖等地开展相关学习和实践鸟类知识的活动。经过长期积累,已集结出版了华东地区第一本校园观鸟手册。在厦门大学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致力于海洋科普的社团蔚蓝社、以“红树林保育项目”为特色的绿野协会等,都受到同学们的“热捧”。因此,我们学校也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开创几个具有低碳特色的学生社团,让同学参与其中,尤其是研究生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3.4让分类垃圾桶不再形同虚设

分类垃圾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减少再处理垃圾时的资源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但一般的分类垃圾桶上仅仅标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字样”,一般我们根本无法正确识别,导致分类的虚设。尤其是校园里,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其正确识别的能力,那么就可以从日常生活的校园里着手,将垃圾桶上具体标明常见的可以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种类,以便于我们形成一种正确分类的习惯。这一点可以借鉴厦门大学的做法。在厦门大学校园里有一种“特殊垃圾桶”,除了标有普通垃圾桶都有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还把具体的垃圾名称列得清清楚楚。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直接写在垃圾桶上,一看便知。走出校园开展活动可以引起较大的社会影响,但从身边做起更为重要,这是在培养一种生活态度。许多好的创意可以增加碳汇,创意来自生活,来自身边,也在改变生活。

3.5学生身体力行,注重日常低碳生活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增强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真正了解节能环保对国家及个人的意义。在节约用纸方面,少用纸巾,重拾手帕;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在节约用电方面,时时刻刻注意节约用电,要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电视、空调、饮水机等电器设备,做到人走电停,这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在节约用水方面,洗澡时不以直放水,水桶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最好可以安装节水型浴头;自备水壶,少喝瓶装水,尽量节约自来水。在消费方面,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纸巾等),减少垃圾。做好计划统计,尽量一物多用。学会旧物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以上也只是笼统地谈及几个方面,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会结合个人特点,目的是要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强再生能源。

总之,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全人类为保护生存的家园而奋斗的今天具有庄严的使命、重大的责任,把“低碳校园”打造成低碳经济的教研机构、低碳排放的高校社区、低碳环保的花园环境和低碳行为的示范基地,充分利用校园的优势资源,发挥校园的教育职能,引导人们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对国家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潇潇,杨海勇,龙奋杰.高校低碳校园规划与建设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3.7:82-85.

[2][英]帕尔默(Palmer,J.A)著.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M].田菁,刘丰,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范文(整理28篇)

    - 阅0

    我的老师作文500字篇1我有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她就是我的语文杨老师。杨老师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葡萄一样又黑又明亮的大眼睛,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整齐干净,白白的皮肤,红彤.....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文范本,《追风筝

    - 阅0

    精选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文范本篇1正如大家评价的一样,没有虚矫赘文,不是无病呻吟,以精炼的篇章和细腻的文笔,勾勒出亲情与友谊,背叛与救赎。文中充满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在阿富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阅0

    2023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读追风筝的人有感范文(精)篇1>看完最后一个字,合上书,这本《追风筝的人》终于看完了。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有时,我常幻想自己来自未来,这样,我就会对未来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