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6篇)

来源:整理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篇1

【关键词】留守儿童支教活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36-02

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特别是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海南等地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高度集中。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是社会中一个绝不可忽视的群体。近年来,慈善机构、公益节目、荧屏专栏报道等媒介有力地宣传了他们的情况,关注留守儿童志愿者中心里也有各高校志愿者队,这些都让我们对他们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们作为在校大学生对这些现象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2012年7月我校组织的前往永州、湘西等地支教的志愿报名中,一大批长沙医学院的学子踊跃报名,形成了良好的志愿精神的氛围,有助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我校此次对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调研,同时致力于通过关爱留守儿童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一、在支教前反思自我

前期准备一般为联系支教地点校方、确定出发时间、采购物资等事宜。其中在采购物资这一环节中,团队的各自分工及密切配合,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办事效率。由于即将身处他乡,各项事务细而精,于是大学生锻炼了合作精神。“一个巴掌拍不响,一根竹篙难撑船”。在团队配合下,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正是这样在很多方面的舍己为人,考虑他人,服从统一的管理,使得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得以提升。

反思自我,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通过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往往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重大的贡献,同时也能使自己的生活更有价值,更有意义。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里面说道:“决定人的本质属性的是人的社会性以及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体现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除了以课程为蓝本抓好学习这第一要义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而当代大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支教活动,能给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知识,同时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提供有力地经验借鉴,真正做到“用知识点亮他人,将爱心传递四方”。

二、在支教中发现自我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其中最广泛的是义务支教。在这个过程中,支教开展以教学、家访、调研为基本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为每一门课程备课,期间难免遇到重重困难。而且,在真正讲课之时,则可能由于言语不通等原因而导致效果不理想。大学生们能在真实的教学中体会到身为教师的不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在扮演这个角色的同时,也会在生活中对人民教师多一份感激与敬重。

家访,是实实在在的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中。对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环境我们不免多了些感触。只有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条件下,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得到知识得来的不易,往往孩子们忙碌一天却只有机会习得几个简单的汉字。他们都是勤劳懂事的孩子,家务活从穿针引线到锄禾插秧都是一把好手,可是无论是成绩好还是差的孩子,他们都有着深深的心理压力。据研究分析,第一,祖父母有隔代溺爱的倾向,教育孩子不如年轻父母严格;第二,由于年事已高,精力有限,祖父母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上有时会力不从心;第三,祖父母本身的受教育水平更低,没有能力在学业上提供帮助。很多老人主要是在生活上照顾孙子女,根本谈不上教育。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家访过程中,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作风和对自身行为的严格要求的品质得到很好的展现和锻炼。从此养成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成功者。这样一个强大的外环境,即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

所谓调研,即是家访的延伸,因为主要针对对象既包括留守儿童们,还包括其监护人。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家庭收入,外出打工性质以及父母回家情况。大学生通过留守儿童们对父母亲关爱的渴求与爱恨交织的矛盾心情,以及常人难以想象的微薄工资和艰苦条件,可以联系自身的生活条件。摒弃生活中奢侈、“月光”、超前消费等不良的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且充分理解天下千万父母的关心方式,改变争吵、叛逆的行为,为父母做家务,和他们谈心,成为一名孝顺的大学生。通过调研,各种思想渗透到大学生的大脑里,有助于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三、在支教后实现自我

不管报纸、电视节目对大学生支教活动报道与否,不管荣誉是否在身。作为一名义务支教的志愿者,必须时刻谨记:不求回报的付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思想早已如徐徐春风吹入人心,吹醒了我们新一代大学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连年的支教活动,也让我们当代大学生成为了中国关爱留守儿童的先锋队。我们以最贴近生活的方式——朝夕相处,渗入并扎根其中,毫无疑问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一支中坚力量。支教活动告诉大学生们的还有很多很多。感动,欣喜,不舍……这些都是强大的感情力量。

我们从前也许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也许生活茫然不知方向,但是通过支教活动,我们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我们深知,仅凭一次又一次的支教永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还知道国家、社会在强烈关注他们。对此,有了一批一批新的政策。如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敬一丹等24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保障制度的提案》;委员们建议,全国人大在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时,从法律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

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政策是来得最深刻的,支教是来得最直接的。我们知道自身在其中不断成长。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学得科学文化知识,在社会上作为成功者并且有足够的实力去帮助千千万万的留守儿童们时,我们能更义不容辞地挑起大梁。这些思想和认识将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指引着我们前进。

关爱留守儿童给支教的大学生带来的,无论是积极实践的志愿精神,还是舍己为人的团队力量,或是尊敬师长,孝顺父母。自信自强,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以及不断提高的交际能力及应变能力,都能帮助当代大学生真正成长为一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一切的认识及其感悟都为支教的当代大学生们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社会经验,也极大的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篇2

在开放教育中,切实加强宣传,围绕感恩的主题组织内容,在校内外媒体上大力宣传一些感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对学生正面引导,提高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和认识。第一,加大校内媒体的宣传力度。在学校橱窗、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感恩的知识、先进人物和事迹,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宣传。第二,加大校外媒体的宣传力度。在校外的主流媒体网站上对留守儿童感恩意识进行宣传报道,开展帮扶留守儿童“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和呵护。第三,开辟开放教育新阵地。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开放教育的专栏,或利用校内网、论坛、QQ群、微博等网络工具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开放教育活动,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学习开放教育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恩自觉性。

二MOOCs教学活动中渗透开放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

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做到多途径自觉主动渗透开放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感恩认知水平。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开放教育

学校应将开放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将开放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我国传统感恩文化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用实际案例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自立自强;还可以将开放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当中,挖掘各门课程教材中蕴涵着的开放教育内容。

2.开展开放教育的主题班会

老师可以邀请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参加以“怎样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怎样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怎样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等主题班会,激发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感激之情,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怎样以感恩的心去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组织开展开放教育的辅导报告。学校可以组织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专题报告会,激发留守学生孝敬父母、感恩老师、回报社会、服务他人的情感。

三MOOCs实践活动中践行感恩行为教育工作者要以活动为载体

针对不同年龄段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开展开放教育,在实践活动中使留守学生对开放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

1.培养家庭责任感

教育活动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给父母写感恩信或打电话问候,或通过勤工俭学,挣钱给父母买生日礼物,让他们体验干活的辛苦和体会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学会分担、学会关怀和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

2.培养社会责任感

老师应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新农村调查、红色文化体验、学雷锋活动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社会认知能力及适应能力,使留守儿童对“感恩”的理解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使感恩情感得到升华。

3.扩大感恩对象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爱心帮扶

自2005年以来我们对全市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留守儿童3.96万人。由于“留守儿童”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面对这些现状,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症结所在,并针对性地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情况

父亲外出与(外)祖父母生活的占91.5%,与亲戚生活的占8.5%,与其他人生活的占2%,与父母一方生活的占15%,父母与自己联系比例平均一周一次的占9%,平均一月一次的占16%,不定时经常联系的占72%,很少联系的占3%。关于父母多久回来一次,半年的占4%,一年的占95%,其他的占1%。父母亲情是儿童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这种东西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从上面数据可知,留守儿童与家长不能够及时联系,同时父母主要在春节、农忙时间才能回家。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缺乏与父母的正常情感交流,依恋等情感需要往往处于匮乏状态,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压力,造成孩子情绪波动,产生孤独、寂寞、敏感、焦虑、抑郁、苦闷、烦恼等消极情绪。

(二)留守学生的情感世界情况

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物质生活支持能力强但缺乏对他们必要的引导、教育、管理而易于造成他们情感世界的真空,具体表现在: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没有礼貌,常常脏话连篇,出口伤人;在行动上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不能尊敬老师和长辈,不能团结同学;没有荣辱意识,不在乎同学、监护人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

(三)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迟到、早退、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旷课、中途辍学等,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学习成绩较班级平均水平低,较自己以往成绩低。留守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满意度是比较低的,这反映了这个群体的学习自信心相对不足,这是造成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教育管理策略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清楚每位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档案的建立,加强了学校和学生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共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举办法制、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

我们在2013年9月举行过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会,活动中心邀请司法单位和派出所同志为留守儿童宣讲了如何谨慎上网,预防网络不良诱惑方面的违法犯罪;谨慎玩耍,预防意外伤害方面的违法犯罪;谨慎娱乐,预防侵害损害方面的违法犯罪;谨慎交友,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给学生介绍了几点和他们息息相关的防范小常识,这对留守儿童提高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讲座结束后,工作人员还和孩子们开展互动,模拟现场场景,让孩子们参与其中,积极开动脑筋,学会如何适当合法地在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这次留守儿童法制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受到了广大留守儿童和老师家长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年在11月份举行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讲座,心理咨询专家李老师从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母女的心理矛盾入手,对青少年的心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段老师的讲解更是别有特色,她首先让学生进入一个“休眠”状态,静静地、深刻地体会自己的父母一生的辛劳,然后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如何做;同时结合我镇一名成功人士的自杀事件,向留守学生讲解如何释放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绪等等,这为解决留守儿童心中的种种心理困惑指明了道路,保障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开展丰富多彩活动,陶冶学生性情

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以来,我们举行了多种文体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如篮球赛、手抄报比赛、班级文化建设比赛、感恩父母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两地书亲子情”作文比赛、“我为校园添光彩”“中国梦给我力量好家风伴我成长”活动等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经历、体验生活、促进发展。总之,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了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其中感恩父母演讲比赛我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在比赛现场,听着留守儿童发自肺腑的话语,评委、观众都流出了心酸、感动的泪水。

三、存在问题

(一)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许多活动不能正常开展,需有关部门配合。

(二)留守儿童的辍学仍是一个严峻问题。

(三)部分教师的重视不够。

四、建议

(一)进一步开展系列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学校应努力为留守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留守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设立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针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要设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留守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点拨。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篇4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推进我旗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13号)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7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字〔**〕149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目标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扎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对我旗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精准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困境家庭儿童救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精神关爱而造成心理障碍,辍学、厌学,甚至成为问题儿童,因缺乏监护而遭受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全旗外出流动人口达到总人口的36%。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加将是我旗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x感和紧迫感,把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长期的、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密切配合,抓出实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儿童优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的关爱保护。要坚持构建“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确保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有效运行,切实防范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事件的发生。**年全旗要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和机制,在重点乡镇和服务内容上要有创新和突破。到x年,各乡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未成年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安全、更有保障,留守儿童现象明显减少,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在祖国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家庭监护,父母尽责。

家庭监护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主体责任是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家庭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家庭发展中,要优先考虑儿童利益,更加注重以文明方式进行教育,防止家庭暴力,虐待等侵害事件的发生,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实行以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协同推进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在旗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与各相关部门积极协作、相互支持,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

(三)社会参与、全民关爱。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事业,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宣传、报告和监督,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拓展关爱服务形式的内容,规范关爱行为,加大关爱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

(一)强化家庭文明监护意识

督促家庭依法履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增强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意识。重视对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指导,在政府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中,增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应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鼓励父母外出务工、创业期间通过微信等新媒体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子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状态,给予更多亲情关爱。培育监护人依法监护意识,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时以文明方式进行,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杜绝家庭暴力发生。加强对监护人的监督,各乡(镇)、村委会以乡约村规、邻里互助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监护的宣传和监督。父母或接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村委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有关机关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二)建立覆盖城乡三级(旗、乡、村)救助保护体系

旗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指导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动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切实将国家、自治区和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结合我旗实际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细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认真组织指导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关爱保护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协调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做到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各项具体政策的落实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创新管理方式,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台账式管理,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和监督问责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乡(镇)、村委会开展的摸底排查和监护监督等工作要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好上级部门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各项措施,细化工作任务,打牢工作基础,形成关爱保护工作机制。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一季度检查更新一次,精准施策。同时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和其他监护人员的法制宣传和指导,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督促其履行监护职责,提高监护能力。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走访、专业社工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各村委会要细化责任,指定专人负责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要熟悉和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和其家长外出务工情况信息,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全面排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状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三)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要督促指导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向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实现小学、初中阶段就近入学,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要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会同公安部门、共青团组织指导协助中小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校园欺凌等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中小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受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帮助监护人掌握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旗教育局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帮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务工家长间的联系沟通,形成学校、家长、委托监护人共同关爱培育的合力。

(四)发挥群团组织特点参与关爱服务

强化各群团组织之间横向协作机制。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妇女儿童之家、职业培训和介绍机构等为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创造条件,提供心理疏导、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就业指导等服务。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加快推进“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青少年维权岗”等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平台创建工作,有效发挥各群团组织在维护留守儿童权益中的作用;逐步探索、建立观护制度,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测评服务;妇联要依托妇女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共青团要重点建设青年志愿者数据库,为留守儿童选择专业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残联要组织开展残疾留守儿童康复等工作。关工委要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

(五)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保护

坚持全民关爱,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寒暑假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学习、心理疏导、城市体验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奉献爱心。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门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民政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家长”关爱帮扶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帮助援建爱心家园和村委会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等关爱服务设施、举办村委会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日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促进全社会共同来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

四、构建夯实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一)建立强制报告机制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等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报告责任,在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救助保护强制报告责任人和有关单位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发现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受委托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要联系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留守儿童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委会或市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市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对于上述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援助。留守儿童因遭受侵害等原因需要转学、异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部门应给予保障。

(三)健全评估帮扶机制

对受到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各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公安机关相关情况通报后,要及时会同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委会、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及亲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保障范围。

(四)强化监护干预机制

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监护人将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留守儿童生活无着落的,或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的,其近亲属、村委会、乡(镇)民政管理所等有关人员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同时,要发挥好村委会作用,协助做好入户查访。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行为情节较轻,依法可不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在送交加害人、受害人的同时,通知村委会做好入户跟踪查访工作;对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保护令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及村委会后,公安机关及村委会应当协助执行;对协查中发现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不能很好落实与执行的,村委会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保护。

五、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和能力建设

(一)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

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水平。加强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投入,结合国家以及自治区关于农村中小学建设相关项目,在有条件且符合整体布局要求的乡(镇)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乡(镇)建立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容纳能力,突出儿童特色和积极向上的时代特征,积极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及“阳光庭院”“有福童享”“快乐学校”等标牌的关爱服务阵地,配备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对留守儿童数量较少、居住分散的边远村庄,要将留守儿童送至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就读。在农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村委会、社区建设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力争3年内基本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全覆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等关爱服务设施建设,要按照有统一标牌、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备、有人员管理、有儿童档案、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台账、有经费保障的标准,强化建设和使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要与基层文化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基层文化中心的多重服务保障作用。

(二)加强关爱服务能力建设。

着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旗、乡、村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构,加强关爱服务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建立旗、乡、村专兼职工作人员微信群,互动交流,促进工作。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工作经费、有专职人员、有制度措施。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中小学校师生比例,完善农村学校教师工种结构。择优选拔优秀教职工担任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员,对于兼职管护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创新关爱方式,综合采取学校寄宿、社会托管、家庭代管、父母回归等管护形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主动作为,抓好落实。

(一)调查摸排,实现精准帮扶

按照《**开展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统计台账。与学校合作,依托全市“三留守”人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困境未成年人摸排工作,每季度最后月15日之前更新数据库报旗民政局,持续开展调查分析研究,为实施精准帮扶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立考核问责和激励机制。

旗政府将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奖优罚劣,对认真履责、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对贡献突出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适当给予奖励。旗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采取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等方式对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严格督查,及时发现措施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督促限期整改解决,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三)加强法治保障。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开展立法调研,加强执法检查,进一步明确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监护义务,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增强全社会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维权服务,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四)营造关爱保护氛围。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篇5

从江县地处山区,郁郁葱葱的群山给这片天空不仅带来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也带来了艰难的交通和随之而来的贫穷。为了孩子的未来,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子里的大多数中、青年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这就不可避免导致了留守儿童问题。

尽管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但没有切身了解过这个群体的人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支教过程中,我们接触到很多当地的孩子,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山区孩子的朴实和真诚,还有处于放养”状态下所导致的一系列不良习惯:打耳钉,刺青,随意骂人,抽烟喝酒,不服管教……这些在我们眼中只有处于叛逆期才会出现的行为在这些孩子的身上过早地体现出来了。难道是这里的孩子真的天性如此吗?可是当我们看到孩子们成功画出一副图画或学会一首歌曲时那种纯真的笑容,又觉得他们与我们没什么不同。支教队员们深入探讨,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得出了一些结论。

当地孩子由于没有父母管教,从小就没有学习和教育的概念,大多数孩子学习成绩很差,在小学或者是初一初二就辍学。同时,由于缺少父母引导,一些小孩子缺少梦想,从小就只知道长大后像父母一样外出打工。此外,当地一些辍学少年又影响了更多小孩子,当一些看起来很炫酷”的恶习袭来时,他们又会无可避免得沉溺其中。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篇6

关键词:留守儿童多沟通多引导多鼓励多表扬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248-01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键全发展形成的影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成了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或教育不当,将不仅会出现成绩下降现象,还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已成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更是班主任值得重视的问题,以下结合自己的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建立档案、多沟通

据调查,有15%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0.2%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就比较冷漠,孤僻等不良心理。班主任要想真正关爱好留守儿童,首先就应对留守儿童有全方位的了解。班主任要积极地为留守儿童建立详细的档案,以起多沟通的作用。如: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同时,与家长沟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2用心关爱、多引导

父母“关爱缺失”导致严重的“感情饥饿”,这是留守儿童的共性。上世纪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引力的心理》中指出:“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该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以连接母子之间的“爱”,因为他们可以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如由于在感情上缺少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该用真爱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在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首位,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健康成长。

3利用活动、多鼓励

留守儿童往往存在慵懒、冷漠、不思进取的心态,矫正的良方是“集体精神”,班主任只有把工作做到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集体活动之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同时要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让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有序的培养他们的文明习惯,组织他们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中,我们应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多鼓励他们报名参加各项比赛,并告诉他们比赛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家一起来享受比赛的过程,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们班的余志强,在老师们的眼里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留守生,在一次校运会报名期间,我鼓励、动员他报名参赛,并让他看到我的真情:孩子,我只在乎你的参与,成绩是其次。之后,他每天自己去训练,在比赛中他的成绩虽然不理想,但却令我看到他的另一面,在校运会期间我们班的啦啦队、救护队中都看到他的身影。当看到他手捧班总分一等奖的奖状在默默地笑着看时,我就知道他已融入我们这个大集体了。自此,他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

4挖掘闪光、多表扬

留守儿童大部分性格比较孤僻、自卑、害怕群体生活。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如何转化他们呢?我的经验是挖掘其闪光点,善待他们,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会有发光的时候。比如,班上的甄健强,家境比较特殊,父母外出打工,常年寄居在年迈的外公家,从小性格孤僻,不参加班集体活动。但他爱好打篮球,且有一定的球技。我利用一次校际篮球比赛对他进行转化教育:“我很早就发现你有打篮球特长,现举行校际赛,班中同学一致推荐你去参加,你愿意吗?”听后,他有点吃惊,但我从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乐意接受。此后,我又多次和他聊天,鼓励他树立信心,用我的球技和他比赛,他果然变了,每天下午都留下来与班的其他同学训练球技,最后,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从此,他完全变了,非常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成绩也提高很快。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闪光点,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

总之,留守儿童也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祖国的希望,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新使命,班主任有责任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作为班主任应该多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尽量做到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爱,让爱渗透他们的心灵,温暖他们那颗冰冷的心,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1).

[2]何宇,郭俊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浅析及对策探讨[J].社会工作学术版,2006(12).

[3]李文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社会[J].2004(1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整理10篇)

    - 阅0

    二年级期末总结范文篇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取得一些提高,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就本学.....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财务会计的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9

    - 阅0

    财务会计的年终工作总结篇120XX年来,自觉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由于财会工作繁事、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

    有关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 阅0

    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时光荏苒,踏入XX从事出售管帐作业现已快X个月了,转眼间试用期已挨近结尾,在这将近X个月的作业中,我既领会到了刚刚踏上作业岗位的那种新鲜感,又感觉到了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