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经济发展(6篇)

来源:整理

实现经济发展篇1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工业化;可持续发展

1什么是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来的,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工农城乡之间的对立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分化。“二元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由两个不同的经济部门组成,一是传统部门,劳动生产率很低,其边际劳动生产率接近于零甚至是负数,剩余劳动力比较多,报酬极低;二是现代部门,劳动生产率较高,人数较少,工资较高。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2二元经济结构的危害

2.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业生产率低下,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由于国家长期在资源配置上的倾斜政策,农村投资比重小,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造成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一直保持着家庭式的、自给自足的发展状况,农业协作程度低、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从而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2.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我国宏观经济内需不足

长期“亲城市,远农村”的政策已经严重影响了我过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无论从我国当前经济状况还是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扩大内需都非常必要。目前我国农村还不是能支撑工业发展的现实市场,我国农村居民现在仅能满足温饱,收入特别是货币收入过低,难以消化过剩的工业产品,农村消费配置设施落后也限制了农民对于工业品的现实需求。农村市场目前还只是潜在的巨大市场,而没有成为现实的巨大市场,农村市场目前状况无法支撑城市工业的高速发展。没有完善的城乡市场交换,城市工业发展就越来越脱离农村,宏观经济内需不足将导致我国经济无法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城乡分隔政策导致的不合理的城乡收入差距虽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城市居民的福利,但损害了农村居民的利益,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乡分隔导致城乡劳动力市场分隔,以城市局部利益为出发点的限制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使城市职工享有与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符的高工资,高福利,尤其是某些国家垄断行业的工资福利则更高,这抬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削弱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使得有些沿海企业过早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竞争力下降,吸纳大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国有企业竞争不过民营企业,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

2.4城乡二元经济不利于社会稳定

农民收入低下,来自农业的生产剩余减少,促使农民选择小规模的经营方式,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运做,也无法引进新技术、改良新品种、开拓新市场,这种恶性循环的农业投入方式使得我国农业非常脆弱。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则采取大规模,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单位成本低。入世以来,我国逐渐开放国内市场,这将对我国农业造成巨大冲击。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多年来,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我国最困难的群体在农村,最多的隐患在农村,城乡差距的悬殊已成为产生诸多社会矛盾的根源,影响了社会稳定,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定团结。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原因

3.1国家政策造成了二元经济结构

建国以后,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而优先发展工业。一方面,政府通过计划或行政手段,来保证这一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服务与赶超型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集中在如何稳定,大量的获得农村剩余及将农村剩余集中有效地投入到工业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农村资源被大量以“剪刀差”的形式抽取到城市,以支撑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因为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就受到不平等待遇。当时中国资本资金缺乏,外汇储备匮乏,资金动员能力也非常低下。为了确保原始积累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府部门人为地实行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汲取工业化所需的原始资金积累。另一方面,为了尽量降低城市化的成本,实现低消费,政府又把农民固化在农业上。而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将城乡人口,经济与社会生活,人为的分割为两个相互隔离的部分。形成人为的城乡封闭的制度壁垒,城乡之间人口不能自由流动,两部分居民两种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待遇,广大农村被割裂在工业化进程之外,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城市与农村发展严重分化。直到今天,这种围绕“行政主导型二元经济结构”设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3.2市场力量形成新的二元经济结构

农村收入水平低部分原因是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当城镇居民的收入提高后,人们倾向于把增加的收入中的一个较小部分用于购买农产品,而把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其他商品。因此人均收入提高所产生的需求刺激,在农业中比在其他产业中小。于是在需求方面就导致了农村收入水平增长远低于城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本拥有量提高,比较优势逐渐转向其他产业。相比而言,大量的现代工业部门集中在城镇,工业部门的行业利润率长期高于农业部门,所以城镇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城镇居民的收入提高也较快。加之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国的经济运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不断加强,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动由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逐步向市场导向过渡。这个阶段,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城市消费的大部分项目的支出,如住房,汽车,电器,旅游以及其他一些服务业的消费项目与农村或农民没有太大关系,而使城市居民的收入很难回流到农村。即使是原来许多由农村或农民提供的食品,现在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国际市场的进口,城镇人口日常生活的大部分依赖于城市而不是农村。这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的断裂,形成了“市场主导型的二元经济结构”。

行政和市场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使我国经济形成了恶性循环发展体系,使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目前尽管户籍制度的改革在不断向前推进,但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一种恶性的自加强循环体系,使得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持续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即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又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发展滞后又束缚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的滞后使得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反过来加剧了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

4转变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1加快城市化进程,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城市化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人口城市化,即农民工进入城市建设城市;二是农民生活方式城镇化,按照城市化的体制来建设农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另一方面,生活方式的城镇化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可以提高农民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促进消费增长。加快城市化进程首先需要破除行政壁垒,制定吸引农民工进城的政策。其次应破除经济壁垒,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后,还应制定合理可行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大中型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

4.2协调工业化战略,促进农业现代化

建国初期的工业部门主要是制造业部门且被确定为国民经济的优先增长部门。制造业部门特别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成为工业化的基本内容,而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和第三产业没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协调工业化战略是针对片面工业化战略的弊端提出的。协调工业化在以工业为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的同时,兼顾到了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做到以工促农、工农共同发展,着力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协调工业化战略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能够适应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农村资源的整合和适度的规模化生产也有利于发展现代化的农业。

4.3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城乡发展规划、城乡资源配置、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做到统筹发展。加大财政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对农村发展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科教、文化、卫生方面的投资,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

总之,只有农村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才能增加国内的有效需求,也才能促进整个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形成一盘活水。所以,只有实现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二元经济结构才能真正得到改变,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阿瑟.刘易斯.发展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雷晓宁.我国城乡差距的质变及政策含义[j].重庆:改革,2005,(04).

[3]王郁昭.农民充分就业是走出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05930.

[4]任保平.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6).

[5]杜小军,苌花荣.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刚性持续存在并加剧的成因[j].商业研究,2006,(1).

实现经济发展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就是指改变煤炭企业过去那种发展单向的线性经济的模式,实现煤炭生产的资源化与减量投人,并可以再循环、再利用废弃物,真正实现“零排放”。就循环经济这一体系来说,社会就是一个大循环,而煤炭矿区为中循环,小循环则是煤炭企业。煤炭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导向的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当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探寻新的循环经济思路,发展生态矿区新经济。

一、以大理小,在社会“大循环”中思考煤炭企业的“小循环”

由大经济看小经济。目前,全球经济已逐渐呈现出沿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循环经济在我国也备受关注。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煤炭企业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这涉及到煤炭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煤炭的副产品等多个方面。

由大市场看小市场。在我国,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就是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的能源市场中占很大的比重,但综合效益不高,煤炭企业多采取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而要想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就应当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出发,在大市场中分析煤产业链,明确其小市场的定位,充分重视市场机制的发挥,站在循环经济的立场上明确资源定位,确定发展定位,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所以,在对两个市场需要进行挖掘时,煤炭企业应发展相关产品、产业的新市场,实现市场经济中煤炭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由大结构看小结构。在我国的一次能源中,煤炭供给的比重约在66%作用,在能源结构中极为重要,但煤炭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且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今天,煤炭行业不断的被冲击,其主体地位不断地被削弱下去。所以,煤炭企业应重视发展高附加值,自觉应用先进技术,进行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多边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产品、产业与行业的良性互动。

由大模式看小模式。社会化是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之一。不仅应重视企业的效益,更应关注社会对企业的反馈效益。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应遵循社会所公认的那些减量标准,所生产的产品应满足公认标准,处理好产品、与再生资源之间的关系,使循环经济的内涵不断丰富起来。

二、由远及近,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规划煤炭循环经济

远规划,近安排。制定战略目标、执行战略、控制战略、调整战略是发展循环经济时的重要环节。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应当分解细化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提高这些目标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重视关键项目的建设与关键技术的应用,确保管理的有效性。

远思路,近作为。煤炭企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但资源却极为有限。所以,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应当重视资源的利用与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资源所蕴含的巨大作用。

远目标,近措施。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应确保其目标和措施相同步。通过对煤炭矿区的研究,我们发展,近年来建立了很多的选煤厂与洗煤厂,煤炭的附加值不断得到提高;随着煤制甲醇等相关项目的发展,煤炭的产业链不断延长。要想科学的规划循环经济,就应当制定具体的目标,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只有这样那些废弃物才能成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三、由外到内,在社会资源中整合融煤炭企业资源

外整资源,内合文化。现阶段,煤炭产业的结构极不合理,存在生产集中度不高的情况。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就应当对能源做合理的整合,不断地升级产业。首先,国家应重视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的培育与发展,为大型的跨区域的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条件,在市场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煤炭企业集团的建设,使煤炭的稳定供应水平得以提升;其次,煤炭企业应开拓思路,重视合作、探索多边的企业发展路径。和国内外那些先进的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借鉴其发展的经验,实现煤炭发展的集约化、工业化与现代化。

外联企业,内合项目。通过对煤炭企业近年来整合社会资源的实践的研究发现,煤炭企业要想进行市场开拓,要想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就应当利用好兼并联合、强强联合及强弱联合等扩张办法。借助于参股、控股、投资、联营、互相联合等多种形式,推动技术、资本、产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标。

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企业形象是发展、整合循环经济的坚强后盾。要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就应当重视对企业人才的挖掘、培育,重视优秀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储备。岗位挖人才、事业留人才、合作借人才、培训育人才都是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可以使用的措施,只有利用好这些措施,企业“内脑”和“外脑”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才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障。

四、由上及下,在国家的政策导向中运作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

在政策的指导下实现功能透明。煤炭企业在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时会遇到劣势变优势的机遇,应准确把握国家所制定的那些优惠政策,将企业内部的每一利益实体的公平、效率、利益分配与权责关系等方面确定下来,提供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撑。应重视对国家属地管理、投资、技术、金融、土地、税收、信贷及财政等方面政策的研究,把握好国家政策的实际导向,借助于相关的煤炭资源,从那些重大的项目规划与技术领域着手,突出重点,做好试点,干出亮点,实现煤炭经济的跨越发展。

通过产业的良性互动来研发、应用技术。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重视研究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与清洁生产等相关技术,建设产业化示范项目,解决关键技术领域中的发展瓶颈。借助于项目拓展与产业延伸,来实现循环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除了应重视成熟先进技术的使用、项目的综合利用之外,还应当重视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

通过机制联动来为关键项目增添活力。主动加入到企业、国家与地方间的信息联动体制之中,重视全新的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机制的构建,以此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吸引多元化的投资者,重视新项目的建设,通过市场推动实体的发展。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并科学地引导市场需求的发展,通过机制提高活力,施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努力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循环经济项目和市场、和人才的对接。

五、以负理正,对循环经济运用的适中度进行准确把握

维护生态的平衡、保护环境仅仅是循环经济作用的一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循环经济更是追求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多赢的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多元化的发展、产业的延伸与企业的强大是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与基础。在产业结构的横向联合及纵向联系里,务必避免自一种倾向划入另一倾向。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决不可用循环经济乱戴帽,防止乱上规模、乱上项目的情况出现,避免建设的重复与低水平。应当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所上项目的综合效果、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进行全面的思考。此外,应全面思考其社会效益与企业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协调,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现阶段,在循环经济的趋势下,我们应当努力研究人们在生产、消费、生活方面的规律。煤炭企业在面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流时,应当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主动的出击,把握好机遇,走经济、环境双赢的发展道路,努力寻求技术条件、政策机遇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煤炭企业沿着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走下去。

参考文献:

1.高博彦.国外煤矿设计变革连载设计过程机械化[J].煤炭工程,2009(1).

2.王松山.对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J].煤炭工程,2001(2).

实现经济发展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

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建于1958年。52年来,安钢在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一个设计能力为年产钢10万吨的小钢铁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千万吨级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并保持了32年持续盈利的优良业绩。特别是2003年实施“三步走”战略以来,钢产量从2002年的342方吨到2007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完成了漂亮的转身,当之无愧地跻身全国钢铁行业第一方阵。2010年,安钢共生产钢905万吨、生铁917万吨、钢材86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30亿元、利润1.5亿元,全面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

近年来,安钢一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推进节能减排,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安钢先后淘汰了一大批能耗高、污染大的工艺装备,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大型化的高效装备,从源头上降低能耗、控制污染:与主体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累计投资30亿元以上,建成了干熄焦、高炉TRT发电、污水处理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提高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排放,实现了变废为宝;干熄焦、烧结余热发电等已注册成为联合国CDM项目。目前,安钢自发电比例达到30%,年节约外购电费4亿元: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以上,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达到100%。通过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安钢主要污染源点得到有效控制,烟尘、粉尘大幅度削减,吨钢COD、吨钢S02含量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厂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一、理念先导,统筹规划,营造发展循环经济大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尤为重要。钢铁行业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钢铁工业占工业总能耗的15%~18%,1吨钢材要消耗2~3吨自然资源,所排放的废水和废气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4%,固体废弃物占工业废弃物总量的16%。特别是在钢铁工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安钢集团深刻认识到,调整结构上项目固然重要,但不迅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紧张的压力就无法缓解,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限制和约束,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的增长将会大幅削弱盈利能力,很可能使安钢集团在发展中走入困境。在当前形势下,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节能减排、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实力。

思路决定行动。安钢集团公司对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在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时,明确指出要“坚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投入上、项目上、工艺上对循环经济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安钢“兰步走”规划总投资180多亿元,其中涉及循环经济范畴的投资就达21.4亿元,约占整个规划固定资产投资的18%。为了确保循环经济落到实处,安钢集团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安钢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规划》,从指导思想、主要原则、规划目标、项目实施等方面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要求,在全公司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规划内容上,结合结构调整过程中安钢工艺装备变化的实际,配套规划了焦炉干法熄焦、综合污水处理、高炉余压发电、转炉煤气回收、软水闭路循环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确保安钢“三步走”发展过程,既是一个结构调整、产品升级的过程,又是一个大力节能减排、实现清洁发展的过程。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在于循环经济项目的高起点、大投入、快实施。安钢集团将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贯穿于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在主体工程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配套建设循环经济项目。积极研究新上项目的能源循环体系,安钢集团将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贯穿于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在主体工程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环保治理资金,保证所有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环保技术装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的“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以最易产生污染的焦化工序为例,安钢投资2300万元建成焦化酚氰水处理系统,使焦化污水水质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重新用于生产循环。焦炉煤气脱硫示范工程,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00吨,有效回收苯、硫酸铵、硫磺等副产品,年直接创效7000万元。15万吨焦油加工项目,不仅大大改善了大气质量,同时加工提炼的系列化工产品,每年可实现1.8亿元的销售收入。

对固体废弃物,安钢将高炉水渣作为水泥原料全部外销;高炉重矿渣及钢渣通过磁选工艺将废钢返回转炉再利用,尾渣作为生砖、筑路辅材等;转炉污泥采用泵送烧结配料工艺再利用;各种除尘灰、氧化铁皮全部运到烧结、竖炉作为原料综合利用。实现了当年产渣、当年消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在废气的回收利用上,安钢配套上马重力除尘、布袋除尘、静电除尘、湿法除尘等废气净化处理设施约60台(套),生产中外排废气基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建成转炉煤气和高炉煤气回收装置等贯穿工艺全过程的气体循环链,将余能余热用于发电及其他生产工序。安钢高炉煤气利用率己达到88%,自发电比例4.1%。

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安钢新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12万立方米;新上项目采用先进的水循环设施,一水多用,串级使用,目前己基本做到了工业用水全循环和污水零排放。

伴随安钢集团“三步走”发展规划的全面完成,安钢钢产量已达到千万吨级规模,各项环保指标达标率与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均达到100%。

通过持续的环境综合治理,安钢主要污染源点得到有效控制,烟尘、粉尘大幅度消减,吨钢COD(化学需氧量)、吨钢S02含量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厂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绿色低碳转型更加坚决。安钢推进节能软硬件升级,加快能源中心建设;优化生产工艺,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加大对余热、余压、富余煤气等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力度。2010年,安钢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千克标煤,吨钢耗新水同比降低0.78立方米,“十一五”节能总量达到59.28万吨标煤,超额11%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

安钢集团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把节能减排当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在推进节能减排上下真工夫,全面提升企业发展品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安钢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和谐统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绿色安钢”、“亮丽安钢”的全新形象充分展现。

二、安钢集团今后将依托科技创新,继续抓好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既不能举步不前,无所作为,停留在赶时髦、喊口号的层面上;也不能一味贪大求洋,盲目上马最先进的装备,而是要根据企业的设备状况,选好突破口,创新管理,量力而行,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扎扎实实推进。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安钢集团坚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集团公司在循环经济具体实施中,十分注重对自身生产功能进行深化和拓展,以能源、环保,以及废水、废气、废物综合利用为关注点,采用管理、技术、投入等多种手段,开展系统攻关,实现重点突破,最大限度保证了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

据了解,今后安钢还将按照分层实施、梯次改进的理念,进一步完善节能硬件装备,提升节能减排的整体实力,同时加强工艺研究,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将节能减排的目标集中到资源的高效利用、能源的高效转化和代谢物的高效再生上。具体做法是:

1.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和实施自主创新相结合,推进节能减排。依靠节能技术、综合利用技术和清洁工艺的自主开发、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抓好转炉煤气回收、余热蒸气回收利用、余热余能自发电等项目建设,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比例,抓好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抓好冶金渣综合利用,推进项目实施,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冶金渣的减排增效:继续做好CDM项目向联合国执行理事会的注册工作,争取国际资金支持。

2.加快淘汰落后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推进节能减排。一方面,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再淘汰一批相对落后装备: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再上马一批大型化、现代化工艺装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单位能耗的产值和效益,实现结构节能的目标。

3.把强化管理与优化工艺相结合,推进节能减排。要进一步优化节能规划,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节能目标的考核管理力度,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推进;要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强化二次能源和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攻关、开展水的综合利用攻关等,全面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的零排放。到“十二五”末,使安钢的主要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同类企业先进水平,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新贡献。

三、安钢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做法带给钢铁行业的有益借鉴

实现经济发展篇4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内涵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国际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此外,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日益增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因此,若要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结合国内外形势,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符合当前时展趋势的策略,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格局,促使我国经济取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而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经济发展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出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整体改善,它强调经济系统由低级向高级、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是指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路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则是指依据科学发展的原则,及时转变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体而言,转变经济发展首先是指在发展理念方面要合理把握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一方面要关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另一方面则要确保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效益、速度、质量相协调。环境、人口、资源相协调,出口、消费、投资相协调,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次,在经济发展中要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为主的经济发展理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新型发展道路,依靠科技促进经济进步,同时,还应当重视市场的杠杆作用,构建促进环境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关注国际环境,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逐渐扩大对外开放是深度与广度,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

1.环境治理能力较低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密切关注环境治理,并将环境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中。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并为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了推动地区经济进步,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选择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种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破坏环境谋求经济发展,这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危害,而且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我国自然资源严重浪费,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遭到威胁,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由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的,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部分地区虽然已经逐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并未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导致环境污染治理能力低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

2.观念相对落后

首先,部分地区缺乏科学发展理念,一味地追求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依据当前的基本国情,还要依靠人们的发展观念。在新中国之初,我国的物质条件相对较低,人们更加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部分地区却未能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改变观念,仍旧将经济发展简单地视为经济增长,忽视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单纯将GDP视为地区或国家发展的唯一标准,这种传统经济发展观念,导致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渐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社会、资源和环境问题。

3.经济结构不合理

经济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缺乏合理性,具体而言,首先表现为需求结构不均衡,受各种经济因素影响,目前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渐减少,出口需求与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则相对提高,这就造成经济结构需求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转变的速度。其次表现为产业结构失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失衡,制约了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趋势。再次表现为生产要素投入不合理,缺乏技术创新,物质资源投入过多,这一方面造成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则导致经济发展转变迟缓。此外,区域化经济发展中也存在明显差距,这也对转变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策略

1.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首先,应当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丰富证券投资品种,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构建能够满足各种类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多样化资本市场体系,并改善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结构,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除此之外,还应当支持效益良好、竞争力强、运作规范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加强各个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运作的规范性,同时,还应当健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形成监督机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与经营管理者的制衡。同时,还应当着力发展劳动力市场。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视为主要切入点,逐渐革新劳动用工制度,充分发挥时常在劳动力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理流动、双向选择机制,促进就业渠道的拓展。其次,应当提升资源产品与生产要素的价格。促使价格可以更好地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及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应用价格杠杆,可以促使消费者与生产企业更加节约使用生产资源与要素,进而促进经济循环发展。同时,还应当根据社会承受能力与经济发展需求,遵循基本的价值规律,逐渐提升资源产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尤其是水、天然气、汽油、电力等能源的价格,并提高矿山开采资源的补偿费用。

2.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念,才能够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观念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传统经济发展理念是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等同起来,以GDP的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唯一标准,这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念,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极为不利。所以,若要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就应当树立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不能一味的关注物质财富的积累,还应当重视人的全方位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资源,充分考虑后代人的利益。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大科学发展理念的宣传力度,督促广大群众、领导干部自觉贯彻落实,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科学发展的氛围,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优化经济结构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而若要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应当调整产业结构,以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产业、先进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当优化传统产业,推进信息产业,扶持服务产业。其次,应当优化城乡结构。合理规划城市的规模与布局,在城镇化建设中,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及时调整城乡结构。再次,优化区域结构,不仅要推动我国东部经济率先发展,而且要支持西部大开发,同时还应当实现东中崛起,进而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妮.社会组织在经济法中的地位: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我国63部经济法文本为样本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5.

[2]毕吉耀,张一,张哲人.“十二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0.

[3]顾海兵,沈继楼.近十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定性与量化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7.

[4]朱建民,魏大鹏.我国产业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及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

[5]张永刚.新常态下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

[6]陈坚.浅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5.

实现经济发展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效益;机遇与挑战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形态,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提出的。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倡导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到既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又达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效果。简单地说,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每单位碳排放所创造的GDP或附加值(碳生产率)比较高;社会人文发展水平实现同步增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目前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等绿色能源。当然,低碳经济是一种顺应时展潮流而生的经济形态,其在减排增产、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对策选择上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潮流,这种整体发展氛围,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带来机遇,所以我们也制定了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但由于我国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局限与特殊性,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同样面临很多的挑战。

第一,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存在偏差。从低碳经济的字面意义上,很多人都简单地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最明显地的特征就是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而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主要支撑仍然是高耗能产业。如果没有相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运行、保障生活质量,社会将无法运转。所以低碳经济就是贫困经济,在我国推行低碳经济是不适宜的。倘若上述错误的管理理念是领导者坚持的,那么整个企业推行低碳经济的可能性甚微。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低碳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没有关注此种生产方式下获得的能源单位生产率。法国就是典型的使用零碳的、以核能为主的国家,人均碳排放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一半,但其生活的高水平成为很多人移居的最主要的诱惑点。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质量不能用碳排放的多少来度量,发展低碳经济其实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走向持久的富裕。

第二,自然资源禀赋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的能源结构。在自然资源储备条件上,我国是典型的“富煤、少气、缺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能源利用,决定了我国企业整体经营发展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相比北欧的挪威、瑞典等水电资源占70%、80%的国家来说,发展和利用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自然条件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如果要发生彻底的改变,绝不是易事,需要很多方面的调整和变革,不论是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还是企业的经营决策的调整都是巨大的挑战。

第三,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限制低碳经济的推行。我国经济主体是第二产业,因此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也是需要大量能源的工业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当前正处于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全国上下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决心使得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掀起。实现全面小康,努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决心和目标,必将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这就成为低碳经济推行的一大制约。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又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经济结构调整的配合,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

第四,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的技术成本较高。技术水平是推行低碳经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衡量低碳经济效益的碳生产率就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我国经济调整为低碳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目前还无法达到推行低碳经济需要的技术层面。在很多能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方面,迫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社会发展压力,从长远战略上来看,我国还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能源开发技术。按照我国当前的GDP计算,我国由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在引进技术方面就大约每年需支付350亿美元。这种巨额的技术成本,对尚不富裕的中国来说负担是很沉重的。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对我国来说,低碳经济当前的主要目标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节能降耗的任务;另一方面是发展新兴工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发展低碳经济,同时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

第一,成立专门机构指导“低碳经济”,消除认识误区。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相对于传统经济形态而言,低碳经济是一种新事物,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前提下,政府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各种方式有效改善低碳经济的运行环境,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引导社会各界对低碳经济有正确的认识,由管理观念正确的领导者或负责人,带领单位全体正确践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而努力。但应该注意的是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所以政府成立的低碳经济指导机构必须根据市场规律和发展机制,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推动整个社会运行低碳经济。

第二,综合考量自然资源条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确实有些矛盾。但笔者并不赞成发展低碳经济以改变产业结构为前提。因为我国的实际国情也决定了在很长时间内,第二产业或者说工业仍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这种巨大的能源消耗量是无法瞬间改变的。而且产业结构的变化也有其自然规律,不能任意违背。所以不能简单地否定当前的产业结构而一味地追求调整与变革,但在当前企业利用资源的方式与产品结构的调整上还是有很大的努力空间的。

第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平衡经济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是当前我国推行低碳经济最有效的途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首先政府应该通过征收资源税等方式控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从源头上控制资源的输出。而对积极研究先进生产技术,减少资源耗费的生产企业实行补贴奖励的方式,加速降低成本的过程,激发生产企业减排生产的积极性;其次生产企业也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调整产品结构,逐渐改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链的生产;此外,作为消费者,也应该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低碳经济的推行过程中来,提高个人的节能意识,适当抵制高耗能产品的消耗,从多乘公共汽车、关紧水龙头、人走断电等小事做起,节约社会能源。

第四,打造有实力的科研队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运行低碳经济所需要的技术水平有限是事实,但并不是说不具备发展的潜力。我国在很多方面也实现了技术性突破,如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的生产技术,综合能耗水平就比较低。所以我们应该充满信心,为优秀人才的交流与学习提供机会,培养和开发有实力的研发队伍,针对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做出科学的安排与调整,在研究并逐步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等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整体提高低碳经济的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宏,裴莹莹,冯慧娟,吕连宏.促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J].资源与产业,2011(1).

2、陈柳钦.低碳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王晓霞.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10(26).

4、葛小芳,傅正华.低碳经济下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J].价值工程,2011(13).

实现经济发展篇6

关键词: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我国煤炭储量名列前茅,但是其毕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工业高速发展的特定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伴随着大量煤炭资源的消耗,如何更为高效、科学、可持续地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转变煤炭经济的发展方式,是摆在我国经济发展面前的难题。近来,我国经济全方位推进,煤炭资源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在严峻的资源形势下,一方面我国不可能停止开发煤炭资源,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煤炭经济的长远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显得十分关键。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当前煤炭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希望对相关煤炭企业有所帮助。

一、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煤炭经济属于生态破坏型经济,煤炭资源深埋地下,经过长期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使用这些资源消耗速度却很快。在煤炭挖掘的过程中,需要挖掘、破坏地表,并建立地下作业平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在利益的诱导下,很多煤矿开发无节制,开挖科学性较差,开采区生态、地理、水文都遭到了破坏,不但降低了煤炭的开采效率,也带来了额外的经济、生态损失。

2.企业内部管理不当

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狂,内部管理水平较低,像开采无度、生态破坏等情况,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不强,对开采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破坏等情况,选择性地忽略,放任了许多不合理开采行为。我国虽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但是法律体系尚不成熟,效力有限;还有的企业在开采中,不以法律条文办事。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很多煤炭企业将法律条文视为无物,甚至存在的情况,对煤炭资源开采、利用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3.煤炭开采技术落后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还比较落后,设备比较陈旧,开采效率过低,导致煤炭企业竞争力不强,在煤炭经济生态中处于弱势地位。此外,当前很多煤炭企业的技术人员,本身的素质不高,这使得很多乱开采、过度开采的情况难以遏制。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系统、成熟的开采技术,开采消耗能源存在明显的浪费情况。这不但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我国煤炭经济结构转型也造成了很大阻碍。

4.煤炭从业人员稀缺

近年来,针对煤炭企业、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的人事改革大力推进,以往行业中存在的人员冗杂、效率低下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管理人员的数量也大幅下降,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企业的管理上出现了明显的人员匮乏问题。这不但加重了煤炭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也使得管理缺位现象更为普遍,工作质量大为降低。

二、实现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经济发展问题颇多,限制了煤炭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就需要采取如下对策:

1.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以往的煤炭经济发展过程中,理念过于落后,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狂,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煤炭经济的发展需要吸收新理念、探索新模式,对传统模式进行批判。而可持续发展理念立意深远,福泽子孙后代,讲究人与自然的统一,对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优化配置、经济效益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加深企业人员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促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政策的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加强煤炭开采管理

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拥有量不足,能源消耗结构畸形,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的煤炭经济前景堪忧,改革势在必行。煤炭勘测、开采、作业、运输等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无节制地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生活破坏,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了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该规范煤炭开采活动,制定开采标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煤炭各个生产流程进行监管,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实现煤炭经济的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应该以当前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法律的实施,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制裁,必要时追究刑事责任。

4.完善煤炭开采技术

当前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比较落后,煤炭资源、能源的浪费较为严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国家应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科研、创新、引进,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企业应该建立技术研发部门,一方面引进国外的现金开采技术,另一方面结合本国情况进行技术科研、改良,着力提高煤炭开采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为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三、总结

煤炭经济资源关乎国计民生,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但生态环境会遭到巨大破坏,煤炭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也会受到巨大影响。为此,本文分析了煤炭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希望对煤炭企业有所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杜左龙,陈闻君.煤炭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以新疆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4(05).

[2]牛克洪,周剑波,田德凤.国际煤炭跨国公司做法之借鉴――中国煤炭企业国际化战略系列谈(一)[J].煤炭经济研究,2014(0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整理2篇

    - 阅0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篇1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

    销售部工作总结范文(整理9篇)

    - 阅0

    销售部工作总结范文篇1今年,本部全体业务人员在公司的领导下,围绕20xx年的目标任务展开一切工作,具体总结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销售175xxxx元,完成目标计划(225xxxx)的77.xxxx回.....

    自我陈述范文简短,自我陈述范文简短

    - 阅0

    关于自我陈述范文简短篇1同志们:大家好!根据卫生局党委的安排,现就本人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工作绩效和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及成效今年以来,我所在市委、市政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