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6篇)

来源:网络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篇1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组织转型;要素;分析框架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3)07-0035-05

一、高职院校组织变革分析框架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伯顿·克拉克(2003)通过大量个案研究归纳出了创业型大学实现转型的五要素模型: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宽的发展、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和整合的创业文化,并强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每个孤立的要素几乎毫不重要[1]。这一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近十年来不同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的欧洲教学研究型大学通过创业努力实现转型的过程。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虽然它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2]已经成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大多数人的共识,但与克拉克选择的个案中大部分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性是不一样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开始驶入快速发展期;进入21世纪,由于国家实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使高等职业教育成长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半壁江山”。从克拉克研究中描述的要素含义上来说,五要素模型中有两个核心要素(转型途径)不适用于现阶段的我国高职院校。一是多元化的资助基地。克拉克强调,创业型大学需要能够自行处理资金,大学转型提供相关资源,使其提高自身适应能力。财政“多元化”主要指来自政府对大学的资助、研究委员会的补助和合同以外的收入来源。而对于发展历史不长的我国高职院校来说,收入的来源主要还是政府的生均拨款、学费和校园服务的收入、政府所给的项目资助以及学校原主办单位的资助等,来自工厂企业、校友集资、知识财产的版税收入、基金会等“第三渠道”[3]的资金很少,不足以成为支持大学持续转型的一个核心要素。二是拓宽发展。其主要是通过把大学与校外的组织和群体连接起来,创办一些全新的由非传统单位组成的机构(如从事知识转让、工业联系、知识产权开发、继续教育、资金筹集、校友事务的校外办事处以及创办以跨学科研究项目为重点的研究中心等),以满足社会需求和研究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实际问题。但由于组织体制的限制,我国高职院校虽在形式上有类似机构的设立,但实际上并没有成为一个对学校转型有影响力的因素。这可能与我国高职教育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我国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科研能力在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发展方面与传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虽然克拉克五要素模型中有两个要素的内涵与我国高职院校发展阶段不相适应,但还是可以从克拉克提出转型要素的广义性和抽象性角度,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特点,提炼出高职院校实现组织转型分析框架中的各转型要素。然而,由于这些新提取的转型要素与克拉克模型中的五个转型要素在内容上部分关联或弱关联,需要对新的转型要素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构和发展。因此,在研究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核心要素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不长但发展空间巨大,高职院校呈现出革新、风险承担和开放性较高的组织特点。从领导理论和战略权变理论角度来说,高职院校校长应该是能给组织带来不断变革的变革型领导。他不仅要在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确定学校的发展战略,更要使共享愿景和所塑造的组织价值观成为组织成员的共同信念,凭借人格魅力等激发组织成员的深层次需求,不断挑战与超越自我,尽力发挥组织成员的潜力和创造力;还要通过整合资源确定组织的权力结构分布和运行方式,以影响组织运行的过程。二是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的特点。本科院校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与其相对平稳的运行轨迹相比,高职教育实现转型所需要的改革创新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模式上的转变既有观念上的冲击,也需要在行为上付出更多努力。因此,高职院校领导的个人学习和把学习机制引入到学校中来是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关键。更进一步,引入制度化的组织学习机制本身就是高职院校最为重要的一项组织变革内容[4],也只有通过组织学习的手段,高职院校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颠覆性变革。因此,变革型领导必须创建促进其所有成员学习并不断改造自身的学习型组织[4],并把领导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加以有效利用。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特色来看,高职教育在办学方针、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上都有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的独特定位。具体来说,高职教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立以就业率、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5]。高职教育特色的重心主要落实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因此,建立一个不断延伸的校企深度融合的管理平台是高职院校组织变革中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也是检验高职教育是否真正按照社会需求办学的试金石。专业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校企合作的深化在高职教育转型成“新高职”中所起的作用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是无法比拟的,显示了高职教育职业性的独特特征。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鲜明特色对转型中的高职院校提出了巨大挑战,也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高职院校校长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办学理念,还需要改变学校教学科研的基本单位即院系的信念体系和行动策略。组织学习理论强调组织的社会构成对组织学习的影响,以及行为和结构在组织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行动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结构制约着行动,并巩固和传播已实现学习的成绩[6]。院系成为学校实现战略转型和组织学习的重要和基本结构。在院系这个层次,下放的行政和财政权力、多样化的组织结构、新的管理方式以及在各层次源头发起的形式多样的个体学习和团队学习,都成为一个激活的院系推动学校学习和转型的基础。每一个院系激活后在应对挑战中的能力和行为方式会直接影响学校组织变革的成败,更重要的是将会影响学校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组织文化的形成。

二、案例学校基本情况

本研究所选案例学校──C学院成立于1986年,由国家民政部创办,当时为部级重点中专。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一所民政普通高等院校和H省早期开办的高职院校之一。2000年,C学院开始实行“省部共建,以省管理为主”的新体制,成为H省教育厅直属普通高等院校。2004年11月,学院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2006年12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09年11月,C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正式通过教育部和财政部验收。本研究通过研究案例学校历时近三年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的相关文件、会议记录等原始档案资料,分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项目课题组在案例学校对学校各个层面访谈所形成的访谈资料[7]①,以及研究者本人对于该校重点建设专业负责人所作的访谈素材,全面展示案例学校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过程。试图揭示出C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完成组织转型所需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现阶段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一般性理论分析框架,为分析和研究高职示范校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证线索。

三、C学院示范校建设组织变革分析框架

从文献评述和高职院校实践探索中,可以归纳提炼出与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相关的要素,并根据这些相关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逻辑和结构关系,形成高职院校组织变革分析方框图。在这一分析框架中考虑的4个要素分别是:“领导核心”、“组织结构与资源配置”、“组织学习”、“培养模式变革与校企结合”,其中,“组织学习”是核心机制,而“领导核心”、“组织结构与资源配置”(包括激活的院系)是作为组织保障的要素,“培养模式变革与校企结合”是组织学习追求的结果,其关系如图1所示。

图1高职院校组织变革分析方框图②

如图1所示,高职院校组织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要素是领导核心,但同时,由领导核心树立的示范学习榜样及引入的组织学习机制将影响其他的转型要素,包括领导本身。领导与学习的结合、激活的院系无处不在的个体和团队学习、由激活的院系主动搭建的校企深度融合平台的不断延伸都要求学校和院系超越内部边界不断进行学习,甚至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因为学习型组织的逐步形成而嵌入到组织的结构和流程中;学习也是领导者熟悉情况和指导行动的方法,个体学习和团队学习的成果又能进一步推动院系激活,并增加院系激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而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是保障组织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组织保障。组织结构影响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运行机制和基本制度,进而影响组织学习的成效;资源配置则影响组织学习能否开展以及学习后的效果。

培养模式改革与校企结合是组织学习效果的体现。通过组织学习,可以实现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而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样,组织学习更新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促进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有利于学校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演出,组织学习要素在高职院校转型中起着主轴作用,其他几方面要素都是组织学习所发生的“场景”或是其结果(结构性环境),组织学习成为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主要机制。

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分析框架依据高职教育的特殊发展历史和特色而建构,其所发生的组织转型不仅影响到它自身的发展,对于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定位不同的本科院校来说,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不仅对高职教育,而且对整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9]。

四、小结和讨论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组织变革和发展,实际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反映和写照。本研究从案例学校C学院研究归纳出的“领导核心”“组织结构与资源配置”“组织学习”“培养模式变革与校企结合”4个核心要素,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组织变革的分析框架。这4个核心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领导核心──成功的变革型领导人不仅要作出战略上的重大决策,而且要在设计组织结构、权力分布方式、塑造组织内个体的视角和价值观[10]以及强化执行力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领导核心的学习能力以及将领导和学习结合起来。领导者不仅要自己学习,还要通过其权威和现行体制把学习机制带入到组织中来,引导学校的干部和集体认清目前形势并进行变革。由领导者引入并推动的组织学习影响组织变革的所有其他要素并成为组织变革的主轴,形成的组织学习机制在组织转型中成为实现组织变革的主要机制。在变革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需要。组织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学习[11]来迅速解决,首先是通过双循环学习解决影响组织最终命运的控制变量问题,然后把双循环学习、单循环学习和再学习结合起来,推动每一个成员努力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建设成为保障和促进组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而在组织学习中形成的教学常规更新了组织的经验和知识库,成为下一次组织学习的基础;激活的院系生机勃勃,塑造着正在变化的组织文化。院系开始积极打破学校与校外的围墙,开始积极调动资源,通过个体和团队的组织学习,尝试在示范院校建设的大框架内制订新计划、新设想并实行新举措。组织文化开始接受并鼓励组织学习的过程并允许犯错误和纠正错误。校内的教学资源和校外与劳动力市场需要密切联系的企业资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交换和融合。一个以管理为主要任务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开放性平台得以搭建。通过校企合作形成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为企业所急需,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行业认可和欢迎。进一步的校企合作使校企深度融合平台得以不断延伸。本研究所选C学院作为高职示范校建设中实现组织变革过程中4个核心要素共同相互作用的案例,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实现组织变革可以提供许多启发。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组织转型要素的共同作用下,高职院校可以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数以千万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实现组织的蜕变和变革,彰显自身特色,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逐步实现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3]BurtonR.Clark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7,177,5.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4][5][德]迈诺尔夫·迪尔克斯(Dierkes,M.),等.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87,323,246.

[6]杨应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解析[Z].2004-06.

[7]北京大学“中国高职教育发展”项目组.C学院调研访谈资料[R].2009-09-08.

[8][11][美]克里斯·阿吉里斯.组织学习[M].张莉,李萍,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88-90.

[9]新华网.“校企合作”推动我国高职教育迈入发展的“春天”[Z].2007-12-27.

[10][美]约翰·加德纳.论领导力[M].李养龙,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17.

OrganizationalTransformation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ElementsandAnalyticalFramework

——TakingtheConstructionofaDemonstrativeHigherVocationalCollegeasExample

ZHOUZhi-guang1,2,GUOJian-ru1

(1.SchoolofEducation,Beij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

2.ChangshaSocialWorkCollege,ChangshaHu’nan410004,China)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篇2

P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道德发展

AbstractWiththeconveningofthethethirdPlenarySessionofthe18thCPCCentralCommittee,Chinaproposedtopushforward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cultureandpower,tostrengthentheeducationofsocialistcorevaluesystem,thethreebigeighteenproposed"advocate"advocate","prosperity,democracy,civilizationandharmony",advocatingfreedom,equality,justice,ruleoflaw,advocate"patriotic"dedication,integrity,andfriendly",alsoshowsthespecificcontentsandrequirementsofthesocialistcorevalueconceptinchina.Inthispaper,thesocialistcorevaluesastheangleofview,elaboratedthecontemporaryteachersasaspecialgroupinthesocietyshouldhavethemoralqualityandteachers'moraldevelopmentinthefuture,provideanimportantbasisforteacherstoimprovetheirmoralqualityandscreening,selection,evaluationandtrainingofteachers,andprovidedirectionforthefuturedevelopmentofteachers'morality.

KeywordsSocialist;corevalues;teachers’moraldevelopment

1研究背景

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灵魂,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当今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国人面临着转型期间出现的各种困惑,其中,文化困惑冲击最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通过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1]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以多种形式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进行德育与教师的自我发展,培养教师道德素质十分关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以此为指导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至关重要。

2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养

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包括很多方面。根据文献查阅,教师的基本道德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职业素养、学习素养、责任意识及个人修养。

2.1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2]这种给予教师角色良好关系的协调,为教师自身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职业发展。

2.2学习素养

学习素养是教师为不断提升自己,达到期望水平,内在、稳定的学习品质。它包括很多内涵,理性素养、科学素养、终身学习理念等。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不断学习,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进步,这一点在教师道德中是十分重要的。郑勤华等人在北京市于2012年大规模抽样调查显示:终身学习素养呈下降趋势且拐点趋于年轻化,由此各高校更应重视教师这方面的培养。

2.3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指主体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自觉认真地履行职责和参加活动,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3]当然,责任意识不仅包括教师职业道德里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也包括持续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等。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社会对教师有更高的责任要求。

2.4个人修养

个人修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的言行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进而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拥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端庄的礼仪,合适的举止,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良好品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道德环境,以此熏陶学生,逐步得到学生的认同、模仿乃至内化,提高学生群体的个人修养。

3教师道德的未来发展

当今社会,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提出对社会各个行业的道德要求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行业,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教师的道德素养也应该与时俱进。教师的辛勤教育使得新的一代不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教师的道德素质的传承性,使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4]

随着时代的更新,教师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理念,注重道德修养。道德主要体现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也是最重要的成分。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体现为教师作为社会公民的道德情感。“敬业”体现为教师工作中的道德行为。“诚信、友善”体现为教师社会交往中的道德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正确道德认知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道德规范在工作中转化为行为,真正地将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教师在与家长、同事、管理者等进行人际沟通中应做到诚信、友善。道德关系是道德意识的实现,又是道德活动的目标和结果,而道德关系一旦形成又影响、制约着人们的道德活动和道德意识。[5]当教师选择某种理想的道德关系来调整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和与管理者关系时,那么其道德行为也会达到理想的模式,此时教师的社会关系变会以良性循环的方式发展,教师道德就在不断成长。所以,教师道德的未来发展重点是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

现今,转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期望,面对家长、学生、教育部T、社会等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使教师的压力日趋增加,社会各界在对教师提出高素质要求的同时也要给予其相应的社会支持,一味地对教师施压,并不是未来德育发展的目的,仅仅教师道德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全民道德的提升,也不意味着德育教育就一定能够更好,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教师的社会支持,也是教师道德更好发展的支柱。

4小结与展望

随着党的十的召开,我国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并提出了“三个倡导”,从三个层面对全国人民的道德素质提出要求。教师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在道德方面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应该具备的四种主要的道德素养以及教师道德的未来发展,可以有助于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以及为教师的甄别、选拔、评价、培训提供一定程度的依据。

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可以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但是,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小部分群体只能尽己所能地去影响他人,其主要的影响对象是祖国的下一代,儿童及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更是关乎我国文化建设的未来,因此提升儿童及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从小模仿的对象,家长们往往起着言传身教的角色,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于孩子过于溺爱、放纵式管理,导致部分孩子道德素质发展的不完全,由于家长的管教方式,往往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出现不良品德行为,尽管教师们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没有家长的支持,想要提升下一代的道德素质也是无能为力,家长的道德素质影响着对下一代的教育。另外,社会对于全民道德提升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体的传播、先进事迹的流传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等方面都应该受到关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风气甚至是上升到国家等各方面都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升。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的德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圣为贤的道德理想,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可见道德一直都备受关注。我国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升全民素质,这就要求全国各族人民都能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争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最后,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以人性思维为出发点,赢得学生的信服,是德育工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学生行为,关注学生感受,正确、公正地对待全体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身观念,不断拓展德育渠道与创新工作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艺术和手段,与时俱进,有的放矢是新时期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开创新时期德育新局面。[6]

教师道德其实质是一种角色道德,我们的研究应该注意时效性,不同时代、背景会有不同的道德行为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新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即使是同一种研究的结果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教师道德的研究一定要注意与时俱进,做到科学严谨。注意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合,不仅要提出教师道德建设的问题及原因,更要提出其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找到真正有效可行的道德认知、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方式,如提供模仿的榜样、净化学校风气等。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中,必须以更加科学严谨客观的态度对待教师道德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使教师道德研究这一领域更加有活力,并将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看待道德的发展,以期促进全民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永慧,郭艳坤,朱晗.多元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初探.思想政治论坛,2011(3).

[2]杨太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责任意识现状与强化对策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5):9.

[3]包雅玮,梁慧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教师职业素养研究.鸡西大学学报,2013(11):15.

[4]孙秀林.论教师道德在社会道德结构中的特殊性.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1).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基本素养是基本生活中应有的基础,而核心素养是基本素养的内核和高度理念,联合国组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视。因此,初中政治课堂上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的重要,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以及学生有意识地去自我完善自己的素养。

一、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构成

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包括的知识点有很多,能力,精神面貌,思想价值观念等,笔者认为,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面,外显层面,内隐层面,社会层面。

1.外显层面

外显层面主要是初中政治这门学科的一些知识点,学习态度,基本观点,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初中政治的时候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和一些自己的学习习惯就属于核心素养的外显层面,要学会理解一些政治观点。

2.内隐层面

内隐层面主要是政治学科的思维品质,情感价值观念等等,学生在学习一些知识点的时候,要注重深入学习它的情感价值观,认真思考它内隐层面相关的内容。在养成自己的一些思维品质时,注重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因为初中政治这门学科是一门从具体到抽象的知识点的学习,所以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内隐层面的一些思维品质的思考和学习。

3.社会层面

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体现在社会和生活方面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一些核心素养和价值观的时候,更重要的不是知识点的学习,而是价值观的应用,个体核心素养的养成,组成了整个社会的整体素养,所以初中政治核心素养放在社会层面上讲是指学习者身为社会一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核心素养,因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等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道德与法治”“公民责任”等等知识点的学习。

二、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性格,理念和一些思维方式正处于成长和塑造阶段,这个阶段的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而政治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一些素养关系很近,层层相扣,所以在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中,学知识的时候要注重与生活和工作的联系,因为很多道德观,人生观都有引导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养成正确的三观,而且初中政治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的一些法治教育,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等等方面也对学生理念的塑造有极大影响力。

三、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对策

1.初中政治教师自身不断提高核心素养

育人者,先育己,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完备自己的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政治洞察力,将一些时政例子与政治知识联系起来讲授给学生,对整个初中政治教材深刻把握,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让整个初中政治课堂的学习更有深度与可操作性。政治教师自身的核心素质高,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听其言,信其道,真正的塑造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注重整个初中政治课堂与实际结合

如今初中教学现状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度不够,初中政治的学习亦是如此,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门学科的教育对自身很多观念的培养有极大影响力,听课的时候只是觉得能放松自己,但并没有与实际结合,思考一些价值观以及应用一些理念。初中政治教育的课堂教授,要将重点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产生共鸣,更好的理解一些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动力。

3.结合其他活动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篇4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素质;素质教育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以求更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这就需要学校能够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由此看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中职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校园文化内涵和特点

职业学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重要场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尤为必要的,尽管关于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是至今学术界尚未对校园文化做出明确的定义。就校园文化本质内涵来看,可以将其看做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意识,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校园文化较之企业文化而言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无形性。校园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形成于特定氛围中的师生群体,是一种无形的氛围,即便无法看得见、摸得着,但是职业学校师生仍然会遵循校园文化中蕴含的主导价值观去工作、学习和生活[1]。其二,软约束性。校园文化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在无形中对学校师生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加强师生对学校办学思想和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感,对校园文化产生归属感,自觉遵循核心价值理念去生活、工作和学习,对于校园管理工作开展起到指导的作用。其三,稳定性。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各项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氛围,对学校师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影响[2]。尽管这种校园文化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职业学校变革和发展不断充实,具备独特的生命活力。

二、校园文化对中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

校园文化作为中职学生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被职业学校师生创造的同时,又服务于职业学校师生。校园文化由于自身特性,在无形中会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起到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影响

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表现为确立科学价值观念,保持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中职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提升社会适应能力[3]。尤其是在当前较为活跃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即便是在校园内,仍然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鲜信息,主要是得益于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这就促使中职学生可以获得很多的社会信息。中职学生在校园内,可以更加自由的发表见解,对于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明辨善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潜移默化中提高中职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对中职学生道德素质影响

对于中职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人处世的能力和品格上,校园文明程度高低,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出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中职学生群体是目标一致的群体,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丰富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学生未来踏入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三)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影响

中职学生由于自身各项素质发展有一定局限性,而中职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好坏则主要表现为对日常生活压力和环境刺激反应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为中职学生构建一个更好的心理环境,无形中影响着中职学生的理想、道德和情感升华,影响深远。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中职学生整体素质教育对策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校园文化建设中心思想

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将其贯穿于中职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始众,从入学、军训、日常行为养成、企业实践、顶岗实习以及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开展教育工作,规范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整合校园教育资源,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有针对性的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律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4]。

(二)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风对于中职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影响较大,应该提高对校风建设重视程度,切实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职业学校要注重凝练学校的核心文化,要总结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职业特质、学校特色、可传承发展的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进行传播,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熏陶作用。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强教育宣传,创设美丽校园;搭建学校文化建设发展传承的平台;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充分利用重大仪式、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时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结论: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为中职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将素质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燮.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7):46-47.

[2]李少奇,郑丽萍.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3):162-166.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在发展中出现了大量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教育及高职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部分,它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高职教育其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质,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现阶段我国的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众多,所涉及的产业范围也相当广泛,为我国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教学质量是由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它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胜任某种职业的职业品德,完成这项职业的个人能力,以及职业所要求的合作能力。衡量高职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就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软、硬件条件,外部因素就是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1.内部因素

影响高职教育的内部因素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很好掌握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就必须把握其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分为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

(1)软件条件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条件,它包括师资力量、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园传统文化等。对于软件环境的建设提高,能更加积极地影响教学,深远地影响学生的个人思想及对学习的态度等。

师资力量是教育办学至关重要点,它关系到了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对于教师应充分提高他们的水平,充分挖掘其潜力,提高整个高职教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高职教育,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力地支撑高职教育的教育地位。

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是高职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高职教育应充分考虑其核心目的,即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应从建立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上考虑,不要盲目地以考试为目的,为了达到其核心的教育目的而合理设置课程。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溶入职业,成为该职业的实用型人才。

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的特点,高职的教育模式是高职教育存在原因。对于高职教育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根本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是高职教育的典型特点。如何进一步改革高职教育模式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

校园传统文化是在广大师生员工长期在教学、生活所创造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良好品质,这是对于学生的长远影响。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高职教育长远抓取的项目。

(2)硬件条件是高职教育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没有硬件条件的支撑,教学活动将无法正常开展。它主要包括了教学设施、校园设施、图书设施等。

教学设施是教学开展顺利进行的保障。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设施也应有计划地增加,不管从数量还是科技含量上,都应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对于教学设施的管理也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调节、调控设施的使用,保障它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校园设施是文化传播的场所,是学校学习、生活的物质环境,良好的基础环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图书设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建立丰富的图书库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更多的图书获取更广、更新、更全的知识。因此大量的图书资源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

对于高职教育,不管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投入都是推动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须投入。只有加大、加强软、硬件的投入才能更好的提高高职的教学质量,保障高职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2.外部因素

高职教育每时每刻与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些外部因素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它们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存在和发展。

(1)政治因素能有效的促进或制约高职教育的发展。现今高职教育体现了现今社会的政治特征,反映现今社会政治制度对于教育的分配政策。政治往往会通过强制性政策、法规促进或限制高职教育的发展,从而达到教育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平衡。

(2)经济因素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和制约的作用。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是生活的中心,它往往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就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强有力的发展,我国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动力。

(3)文化因素对高职教育影响,主要反映在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文化潜意识地影响着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方式,而且会代代相传,不断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体系。特别是传统文化所产生的传统观念,对于高职教育普遍认为是一种低层次教育,这严重地阻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文化因素不断地潜意识地影响着中国的千家万户,这是一个长期深刻的影响因素。

三?总结

外部因素是高职教学质量的助推剂,在整个教学质量体系中应充分考虑它们的影响,把这些因素纳入到教学规划当中。而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的内部因素中硬件条件是教学质量基本要素,软件条件才是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魏常宁.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6

[2]余仰涛,杨燕.高校师德建设必须与教师队伍发展趋势相适应[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3]赵军,胡剑波,杨健康.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篇6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小学数学教师

“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数学学科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是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深化课改的重要工作。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程进行分析,根据国际上先进的课程特点,对确立教师课程体系提出了建议。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对数学的法则、方法、程序进行正确的解释。纵观我国各师范学院的小学专业课程发现,普遍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缺乏标准,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或是使用高等数学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学习难度高但和小学数学教育关联弱的《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等课程;或是开设综合大学开设的着重于工科或经济的数学课程。据调查两所省属大学对师范生开设的数学类教育课程发现,这两所学校开设的课程差别非常大。由此可以得出,数学教育的课程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依据,使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在选择时产生凭经验、图方便的随意现象,导致本科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小学数学教育素养无法满足小学数学教育的需要。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实践类课程教学不完善。关于“如何教”的教学实践是一名小学教师必备的能力,不仅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更能体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实习等教育实践类课程是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其教育信念。但从实际上来看,许多高校对此的重视还不够,对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合理,实践过程中缺乏指导。甚至有部分学校采用分散的实习方法,让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导致部分学生敷衍实习。缺少小学数学课堂的体验经历,必定会影响对教育理论的实践反思。

二、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体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将来小学数学的教师素质,也会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欧美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性,将对教师的教育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甚至早在二战的时候就已将培养小学教师纳入高等教育中。因此,这些国家的小学教师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可以成为我国确立小学教师课程体系的重要参考。在2008年,美国教师委员会做出一次重要报告,报告内容显示,美国的小学数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缺乏统一标准,各教育学院间差异很大,和我国目前的情况很相似。为此,美国收集了全美77所教育院校的教育课程、大纲,进行了两年的认真研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同时提出,和小学数学教育相关的课程,才有助于教师在职前学到需要的知识。纽约城市大学强调基础性与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另外,英国在1982年《学校中的新老师》报告之后,建议大学和中小学进行合作教育,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新加坡等国家也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三、确立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建议

根据我国在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上存在的随意性问题,建立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组织教研人员、数学家、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等各方力量,以核心素养为框架,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知识理论,整理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有关标准,制定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标准,给各师范院校开设小学数学教育课程提供方向和依据。小学数学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一直受到其他高级数学教育课程的影响,对数学学科的知识考虑很多,设置了许多和小学数学关联较小的课程,忽视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建立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加强和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高等数学等课程反映了现代数学的发展,有利于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理解,能够开阔职前教师的视野,有利于开展数学教育工作。因此,要根据课程标准分析数学课程,将高数学科和小学数学有机结合。建立教师的课程体系,培养优秀的数学教师,只通过传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使职前教师通过实践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实践课程和教学课程结合,让师范生在学习知识理论之后,进入小学课堂,亲身观察或实践,有助于帮助其掌握教学程序和基本策略。

四、结语

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全面推进深化课改工作,就必须要建立好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程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的小学数学课程具备的标准统一、重视基础和实用性、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制定统一的体系标准,注重加强和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将实践课程和教学课程结合这几点建议。希望本文的论述对确立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师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带来些许积极影响。

作者:管云霞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沃皮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PISA2012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2-78.

[2]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9):103-104.

[3]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9):40-43+48.

[4]孙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6(41):73-7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心中的彩虹作文范文(整理18篇)

    - 阅0

    心中的彩虹作文篇1天色昏昏沉沉的,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时空无一人,就连道路两旁的树都耷拉着脑袋。如此萧索又有点凄凉的景象,亦如我心中的光景。拿在手里的是张语文答题卡。.....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整理2篇

    - 阅0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篇1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

    口腔科爱牙日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

    - 阅0

    口腔科爱牙日活动总结范文篇1今年9月20日是第xx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我院组织医生、护士、志愿者及院办人员于9月20日上午8:30—10:30在XX区.....

    年消防应急演练方案范文(精选2篇)

    - 阅0

    2021年消防应急演练方案范文(精选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