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历史知识点(6篇)

来源:整理

中等职业教育历史知识点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108-00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多,必须全面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经济更好发展。因此,只有对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意义及方法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促进中职学生未来更长远发展。

一、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意义

对中职学校历史教育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增强其功能所具备的意义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加强素质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才能真正为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提供重要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历史教育涉及的内容有文学、法律、政治、宗教、经济等多个方面,不但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视野,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更丰富的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理解力、判断力等的目的。由此可见,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对于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在中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会做人是首要任务之一,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将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才能真正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各行业的人才需求。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教育不但能净化学生的心灵,还能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在了解合作、宽容、顽强等多种精神的情况下,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对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有着重要意义。

(三)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规律,对于促进社会持续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注重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不断增强,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于让他们更正确的把握未来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剧,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给中职学生思想、行为、意识等方面带来了非常大的安全威胁。因此,充分了解历史文化,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反省,对于促进社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四)科学构建和谐环境

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科学构建和谐环境,对于促进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职学生的历史知识还不够全面,他们没有比较科学的学习观念,因此,增强历史教育的功能,为学生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坚强品质、知荣辱的优秀人才。

二、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方法

(一)注重学校德育工作与历史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中职教育中,注重育人为本原则的全面落实,将德育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置,才能更好的实现学会做人和学好技能的完美结合,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就业率等的目的。因此,注重德育工作与历史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历史知识来开展教育活动,如开展“社会责任感”这个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根据活动要求自行选择参考材料,并利用网络、报纸、宣传栏等搜集更多资料,才能真正掌握更全面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的内涵,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爱国意识、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等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进行社会各种热点新闻的讨论,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等,如“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块领土”,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爱国精神,从而促进中职学生未来更好发展。

(二)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历史教育的合理结合

在中职学生学习各种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将其与历史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金钥匙”,对于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中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注重专业发展历史的深入了解,如物理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对交通方面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对旅游文化方面的历史有比较深刻的领悟,才能更好的为专业技能提升提供重要基础。由此可见,让学生对各种历史人物的经历有一定了解,并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和思想等,是将他们作为学生学习榜样的重要内容,对于增强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有着重要作用。

(三)注重信息网络技术与历史教育的科学结合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中职历史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变得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给中职历史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对于促进中职历史教育水平快速提升有着极大影响。由于网络具有较强交互性、广泛性和共享性等,不但能使中职历史教育的教学范围更加广阔,还能促进中职历史教育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最终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例如:通过微博、手机短信、微信等发送历史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等有着极大作用。

(四)注重学生就业发展与历史教育的完美结合

中等职业教育历史知识点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四大着力点

读史以明智,读史以思奋,学史可以知兴替。历史教育对于个人、民族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以传播、弘扬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百家讲坛》栏目,风光无限,收视率不断攀升,易中天、阎崇年、王立群、于丹、纪连海等人凭借在这档节目中对历史精彩的解说而成为名人。但在现实中等职业中专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积极性却不高。大部分学生学历史是带有功利性的,是出于考试的需要,而不是出于兴趣,因而他们的历史基本知识相当匮乏。

由于现行初中毕业升学制度,初中成绩好的同学都上了一中、高级中学等省级达标学校了,而最后录取到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历史基础就相当薄弱,他们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往往存在种种问题。他们往往认为历史需要反复机械地去死记硬背,于是就把历史列入了“麻烦”和“头痛”的科目,这也就使他们对历史没有了浓厚的兴趣,制约着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再加上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及教师身上主客观因素制约,都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加低落。

作为一名职业中专历史老师又该如何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呢?我根据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试作以下探讨。

一、加强历史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联系,促进学生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历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专业成长。现在中职学校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只有把专业教学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校开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茶叶经营与营销、茶艺与茶检三大与茶文化密切相关的专业。这些专业的教学中必不可少地讲到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讲到“神农氏尝百草,遇毒,以荼解之”,讲到茶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的概况和特点。通过这些讲解,学生理解,中国茶文化是把医疗养生、音乐格律、绘画美学、诗词书画、品茗表演、灯光歌舞、宗教礼俗、服饰建筑等完美融合其间,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历史与现实的高度统一。正因为茶文化有如此独特的魅力,所以才能一步步走向世界,成了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共同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不懂得茶历史和茶文化的学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涉茶专业的学生。再如,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旅游专业,但这些专业如果没有历史知识作为基础和支撑,那么无论怎样进行专业教学都将显得单薄和欠缺,都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加强历史老师爱岗敬业精神教育,构建融洽师生关系,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重要条件。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只有爱岗敬业,老师才不会把教育活动视为一件苦差事,而会把它当成一种理想来实现,因它感到骄傲和幸福。也只有在这种精神支配下,教师才会认真对待教育,对待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件小事,于小事上下功夫,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此外,这种精神还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一种进取向上、勤奋努力的榜样,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按照老师导引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爱岗敬业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西方现代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①实践证明,在师生关系中,如果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善于鼓励,言行经常体现出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关心,进而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积极地投入学习,从而产生好的效果。

三、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保证。新课标、新大纲就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于是我尝试用以下方法来应对。

1.采用灵活的学习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形式有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小组辩论、知识竞赛等。例如在介绍到秦始皇时,我发动学生来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秦始皇。有的同学说:“从孟姜女哭倒长城”“焚书坑儒”可以看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有的同学说:“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发展,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所以是个能君。”在同学辩论的基础上,我指出评价历史事件、人物应该要掌握的方法,以及要注意历史电影、历史故事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2.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历史教学与时事政治及现实生活中热点事件的联系。如讲到中国八年抗战时,我介绍了近年来日本一些领导者和右翼人士不愿正视历史严重影响了两国的关系,如小泉纯一郎屡次不顾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参拜靖国神社;安倍晋三有关“慰安妇问题”的讲话等。再比如讲到中国农村改革时,我适时向学生介绍当今农村一些改革动态,讲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教材费等信息。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事实,所以他们就更感兴趣,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较好地达到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现实教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效果。

3.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多了解一些有关的历史知识。学生学史兴趣索然,有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历史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因此,我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多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并把他们所搜集到的历史知识以板报、小论文、手抄报等各种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既扩展了他们的历史知识,又让他们有了一种收获的成就感。

4.要大力培养和充分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对待学生在课内外的提问、回答,不论全面与否老师都应予以充分肯定并做出评价。同时,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品德不良或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信心、耐心并付出加倍的爱心,以唤醒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提高教学技能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首先要讲科学,其次要讲技巧,也就是要有艺术。在科学的前提下,越具有艺术性,教学效果就越好。在教学实践中技巧的把握显得重要。

1.首先把握好课堂引言。课堂导入引言的精心设计有利于引导整节课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每节课前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望。例如上《鸦片战争》此节时,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世界禁毒日为哪天?的种类、危害?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在学生说得正热时,我趁热打铁地提出:一百多年前,在中国的大地上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那么这场运动由谁领导,原因何在,结果如何?此问一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点燃了,迫不及待地拿起书来寻求答案。

2.充分利用一些漫画、历史图片愉悦学生的心情。历史图片丰富多样,历史漫画诙谐有趣、寓意深刻,如果能巧妙运用好漫画或图片,对于学生情绪的带动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美苏争霸》此节中,我利用了一幅漫画,问道:漫画中的两人指谁?(肯尼迪、赫鲁晓夫)。他们双方都把手摁在导弹发射钮上,说明什么?(战争一触即发)。赫鲁晓夫满头大汗说明什么?(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这样通过生动的漫画表现,把学生的愉悦心情调动了起来,从而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3.善于利用影音资料,并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教学语言的表达水平,营造良好氛围。历史课本是无声的,无声的东西容易使人失去兴趣,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有声的直观的影音资料,制作一些多媒体软件,在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神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要求把握好教学语言的表达。对于教学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它“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②。可见,教学语言的表达水平是重要的。它要求老师语言表达时应做到:简明、规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富有启发性、激励感,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善于利用体态语言等。

总之,作为一名职业中专学校历史老师,要正视中等职业学校现状,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热爱这份工作,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学习时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化被动为主动,并在学习中总结历史教训,深刻认识社会,由此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注释:

①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04.

②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2]赵宏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中等职业教育历史知识点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育

一、引言

在课程改革大潮影响下,中职历史课教学也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使历史教学真正成为一门借古鉴今,长知识、增活力、练思维、积经验的教育学科。中职学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一线现代产业工人的重要基地,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载体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知识贫乏厌学情绪浓厚自信心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历史教师紧密结合学生职业培养目标知识基础和就业需要,对教学进行必要的优化以期更好地发挥历史在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中的推动作用,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历史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有力杠杆

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普高热,中职生源差已是不争的事实,据预测,中职应届生生源质量在若干年内没有好转的趋势。这种状况使中职学生知识浅薄、文化基础普遍低下,难以适应社会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著名教育史家康内尔在《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中说:“进入20世纪以来,‘历史课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它开始被看作智力训练的源泉。’”可见,历史课能肩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责任。通过引领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纵向认知和横向比较,增强他们的人生体验和积蓄,来达到提高他们人生质量,为成年后的工作及休闲作珍贵准备。

(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说:“研究学问,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因此普遍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加上就业压力过大带来诸多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可以对学生进行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前在各个中职学校学生以学习技能为主,文化基础课只是众多课程中的点缀。当然这样说并不是想否定专业课的重要地位,因为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技术知识,还要具备文化知识,不但要有从事目前工作的技术和文化,还要有为今后继续学习作准备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从何而来,就是从历史等文化课程中来。

三、中职学校历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到达教学目标的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提高教学有效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而以教学主导者的身份,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利用生动形象、有节奏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是学生思想上、感情上和老师达到共鸣;其次,建立负有意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确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中职学校主要是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确定的人才培养方向使得中职学生对专业有特殊的情感,专业学习也是他们在平时学习中最重视的一部分如何将历史知识与专业相结合,让历史在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中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教师应该从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的需要出发,分析学生专业特点,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教师应该教什么有针对性地梳理教材内容,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增删和归并,形成新的知识框架体系,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促进专业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历史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历史教学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而不是大量史实的记忆,以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学水平是应试教育时代的做法,现在的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认识、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考察社会、认识社会的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而提高中职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中职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呢:(1)教师应有加强自身修为建设的观念,在教学生怎么学、如何学的时候,自己也要不断的学习,给自己充电,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看书、多学习、多交流,唯有这样,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时展的步伐,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发展;(2)学校组织相关的教学能力提高培训。这种培训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式的讲师培训,还可以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听课学习和交流,这样便能在教师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进新的教育知识,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区别于高中教育的,以培养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的的教育,而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中职学校中的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有着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所以要提高中职教学的有效性,绝不能将其与高中历史教学一概而论,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教学中所遇见的问题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赵胜利.狠抓行为养成教育提升中职历史教学水平,职业技术.2012,(1);

中等职业教育历史知识点篇4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马太效应历史反思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虽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发展远不能满足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职业教育史的研究更是一个薄弱环节,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战略发展。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如何总结中国职业教育的传统,发掘职教前辈们创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是教育理论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职教史研究中“马太效应”的表现

通过对大量职教史研究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职教史研究中存在“马太效应”的表现。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职教史研究中的“马太效应”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的相对狭窄集中以及忽视职教真正主体的现象。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受文献资料所限,形成人物研究狭窄集中而制度考量相对乏力的现象

“史论结合”是职教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职教史研究离不开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环境却对职业教育十分不利,如汉武帝时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现存的历史文献不足以完整展现其历史原貌,这是因为:古代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以隐性的形式存在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大量的出土文物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古代的学校教育则以培养统治人才为目的,其核心内容为经史之学,与之相关的大量历史文献也就无法承载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因此,官方资料的片面性很容易就限制了研究者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全真认识。由于古典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多集中在墨子、鲁班等少数人身上,今人研究由于历史久远,文献史料不足,自然更是聚焦于此。如吴玉琦著的《中国职业教育史》中提到墨子、扁鹊和鲁班等人在技艺传授中的历史地位。在李蔺田主编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中也认为在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扁鹊和墨子是当时职业教育的代表人物。而蕴涵在政治家施政策略中的职教思想的相关研究则有待进一步深入,如齐桓公和管仲执政时期,明确规定士、农、工、商的子弟应该子就父学,弟从兄学,标志着家业父传型职业教育的出现。管仲推行“四民分业定居”,把齐人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分业聚居,且世代相承,从某种意义上直接促成了我国古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

(二)研究惯性或研究惰性使然,呈现职教名人过度聚焦而临近人物备受冷落的现象

虽然盛世修史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六经皆史”是中国学界近年来的普遍共识,但由于研究惯性或研究惰性使然,职教史研究中存在严重“厚此薄彼”的现象。如近代对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相对系统完善,而黄炎培同时代的其他探索者张骞、蔡元培等人的职业教育思想也都有相当的价值,相关研究虽也有人涉及,但与黄炎培研究相比则较为偏少且零散。客观来讲,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对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推动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一点在吴玉琦的《中国职业教育史》中有较多论述,黄嘉树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更有详尽的介绍。中华职业教育社亦出版有《黄炎培教育文选》,田正平编有《黄炎培教育论著选》,书中收集有黄炎培一生中的重要文献著作。于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其他史学著作中基本上也都对黄炎培的生平活动及职业教育思想进行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如在吴玉琦的《中国职业教育史》、李蔺田主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刘桂林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等著作中,都使用了较大篇幅对其进行研究表述。甚至有关中国教育史和教育思想史的研究中,如王炳照、阎国华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史》,但凡涉及职业教育时,大多都会用一定篇幅来专门介绍黄炎培及其职业教育思想。

(三)研究广度有余而深度有限,导致通史研究浮光掠影而专史研究系统不够的现象

近年来,职教通史的研究相对系统扎实,职教专题史的研究也有所突破,陆续出现的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史中具体专题内容的论文,大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历史反思的意味,洋溢着时代的进取精神。如宁欣、李凤仙的《中国专科及职业技术教育的历史变迁》专门研究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专科教育学习机构,朱晓斌的《中国古代职业技艺传授的历史变迁》主要研究古代技艺传授的历史过程,孙越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张新民的《论清末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特点》是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史和学制史的专题研究。但职业教育的史学观照不仅在教育通史或教育学概论等书籍中无法回避、不容忽视,还应有更多的专著阐述,否则必然缺乏系统完整性以及广度和深度。如职业教育学校史、制度史、学制史、管理史、实训史、女子职业教育史、教学思想史、教材发展史、师资史、职业培训史等研究,在各种书籍论文中或略有涉及,在多数职业教育学书籍中大都以专门章节的形式论及,在中国教育史等一类的教科书和一般著述之中也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介绍,如毛礼锐著《中国教育史简编》、石伟平著《比较职业技术教育》、高奇主编《职业教育概论》、周明星主编《职业教育学通论》等,仅仅是以描述史实的方式出现。

(四)研究方法创新不足,出现代表人物扎堆研究而普通大众忽略不计的现象

职教史研究中的“马太效应”主要是由研究资料的稀缺性和间接性以及研究方法的抱残守缺造成的,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集体无意识地轻视或无视了对参与职业教育活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通大众的研究。“历史人物是教育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关注的是对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的历史人物,而对于各个教育发展时期普通人物关注得不够,缺乏“平民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同时也不利于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因此,应该从研究的方法、思想以及模式上对教育史学科进行深刻的反省,努力克服这种研究倾向”。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尽管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国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日益受到重视和加强,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史的研究也从零散的资料整理,逐渐拓展到专项研究领域,开始步入系统有序的研究时期;但至今缺乏对普通大众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处历史角色的翔实分析和仔细考证,致使无法更鲜活地展现他们在历史中的本来面目。

二、职教史研究中“马太效应”的对策

通过对上述“马太效应”具体表现的历史反思,笔者归纳出了职教史研究的一些创新方法,可望为未来职教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一)系统梳理各类文献中散落的职教素材,让更多的职教主体进入研究视野

对原始材料的收集和评价,或者说使用第一手材料的多寡和研究程度,直接决定着职教史研究的视野范围和整体水平。从有文字记载的夏朝开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可谓源远流长;在15世纪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发达的职业教育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中国古代教育体系始终以儒学教育为主流,官办学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和选拔官吏,职业教育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受到轻视,导致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相关记载更是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别类文献中。由于缺少对零散的别类文献的系统梳理,使得许多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做出一定贡献的个人或群体未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如从古代鲁班的终南山学艺,以及“班门弄斧”的流传等信息来看,古人对职业教育的思考与论述从未停止。“在当时,专门以技艺为业的有农家、兵家、方技家等,他们重视生产、劳动等应用型的教育”。

(二)以国际视野横向审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通过比较彰显我国职教史发展的本土特色

伴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职业教育研究者一度集体把研究重点投向对先进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和引进,曾出现了一大批对国外职业教育著作的翻译与介绍。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并出版的“外国教育丛书”在当时颇具影响,其中包括1979年出版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1984年出版的《生产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等。较早以国际视野横向审视职业教育的著作是郝新生、袁吉林、钱怀智于1987年主编的《比较职业教育》,它为国人打开了职业教育的异域之窗,对美国等国家职业教育情形有所介绍。随着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的有效开展,更多国外职业教育史相关知识和理论的输入,必将为我国职业教育史研究提供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并在比较研究中彰显我国职教史发展的本土特色。如吴式颖、阎国华的《中外教育比较史纲》中第12章“中外近代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比较”,采用中外不同文化角度去比较和研究历史,就给人一种审视历史的新视角,会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史的研究更加全面完善。

(三)广泛运用辩证思维,恰当把握通史(广博)与专史(精深)、代表人物与普通大众的关系

职教史研究是职业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教史研究应放到职业教育学乃至教育通史或教育学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定位和审视。当然,不作为专题史来研究的话,通常便是以描述史实为主的形式出现,难免篇幅所限,语焉不详,必然会影响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但却在更为广阔的史学视野中,对职业教育加以观照,更有利于深入认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同时,要恰当把握职教史上代表人物与普通大众的关系,对前者的深入系统研究固然有助于把握住职业教育史发展的主流思想和重要线索,对后者观照审视则更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职业教育史的本来面目。因此,职业教育人物的研究应两者兼顾,互为补充,这样才能真实展现职业教育的历史。如此一来研究视野便会更为宽广,知名人士中更多曾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过或多或少的专题论述,起到过不同程度的推进作用的人物都会引起重视,如古代的鲁班、扁鹊、墨子、管仲,近代的张之洞、严复、陈独秀、邹韬奋、陶行知、杨贤江等。特别是职业教育是如何为普通大众接受并传承的,普通大众的民间智慧在职业教育中曾起到过怎样的作用等,都将为研究者打开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阈。

(四)坚持以人为本,采用不同的视角和哲学理念去研究分析历史中的现象和人物

中等职业教育历史知识点篇5

一高职院校党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情况,笔者对徐州市5所高职院校的100名政治理论课教师及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不计名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试卷1100份,包括教师组100份,学生组1000份,收回1100份。由于文章篇幅所限,笔者只把调查结果与分析做一简单介绍。

1对党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有比较多的教师、学生不知道应该掌握的党史基础知识,如73%的教师和78%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学习党史,说明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党史教育存在模糊认识,认为高职生只要技能学好就行了,没必要进行党史教育,或学习党史知识会影响正常教学,影响技能训练和专业课学习。这些局限性的认识导致学校、教师对党史教育工作不重视、学生对党史学习不重视,未列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计划,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学生没有接触党史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学生缺乏相关党史知识

通过调查显示,46%的教师和67%的学生不知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时间,47%的教师和79%的学生不知道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9%的教师和82%的学生不知道党的十的主题是什么,竟无一人能完整说出入党誓词。这些情况无不说明当下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学生党史知识的匮乏。

3党史教育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改革开放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开设了中共党史课程,这一阶段的课程设置还只是处于恢复阶段,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稳定。“85”方案的政治理论课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轮高校政治理论课改革,取消了中共党史课,改设中国革命史,时段拉长了,课时减少了,这就相应削减了中共党史课的教学内容。而“98”方案第二轮政治理论课改革,又取消中国革命史课,改为思想概论,加强了“论”,削弱了“史”,从而进一步弱化了中共党史的内容。“05”方案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合并为一门课,另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虽对“史”有所恢复和加强,但仍使中共党史的教学内容得不到充分落实,这样,中共党史的“资政育人”功能,尤其是对高职生系统的专业的党史教育,在客观上大打折扣。目前,在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中,中共党史的内容被压缩在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中。

4对党史教育投入不足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对党史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对党史教育的投入不够。具体来说,对党史教育师资力量、课程开设和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网站等方面投入建设滞后于学校的整体发展速度,甚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投入;还有在组织编写党史教育教材或读本时,由于受到人力和经费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基本上没有着手实施等。据调查徐州5所高职校均没有专门的网站和校内外教育基地。

二夯实党史教育基石,筑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厦

开展党史教育,是探索在新形势下怎样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地加强对高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旨在加强对高职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奋斗史、共产党人信念等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党对高职生一代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高职生了解党、了解党的事业、从心底里认识党、热爱党,并成为忠诚于党的事业接班人。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史教育合力

同志指出:“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一方面,高职院校提高认识。高职院校领导和老师要深刻认识到党史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史教育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学校和地方党政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参与的学生党史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高职院校和地方党政部门主要领导担任,统筹规划校内外的党史教育活动,每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为负责人,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对组长负责,定期开会,定期检查督导,形成制度化长效机制。使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部门以及校内各部门党史教育活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形成校内外党史教育合力。我校已经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贾汪区党史办主任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和监督学校党史教育工作。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党史教育的实效性

同志强调,要把党的历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极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也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把党史知识作为学校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坚持把党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党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各高职院校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单纯的“说教式”、“强制式”和“灌输式”的党史教育模式。中共党史教育办公室主任俞俊生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很多青少年不同程度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唱高调、喊口号、搞说教的问题,教育效果不明显。毋庸置疑,党史的内容是严肃的,但学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尤其是对当代高职生这样一个思维活跃的朝阳群体来说,他们有思想有追求,要求平等相待,因此要根据青年人成长的认知特点,把党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的主线、核心内容和教学重点,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授课方式,不说教不命令不灌输,与高职生深入交换意见,把他们由被动的倾听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让高职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把被动学习逐步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根据青年人喜欢说理的认知特征,通过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交流,问与答,相互启发,共同探索真理,从而共同认识共同提高。

3潜心研习中共党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水平

如果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党的历史不了解、不清楚,不能从党的历史发展上阐述党的理论的发展变化,论中没有“史”,那么,只能使学生感到理论学习枯燥乏味,除了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外,很难真正有所收获。因此,要达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教师本身必须要去学习研究党史。只有熟悉了解党的历史,才能讲清楚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也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清楚地表述出来。因此,虽然学校不专门开设中共党史课,但教师却没有任何理由放松对中共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看,现有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可以挖掘。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是他们讲清讲透理论的客观前提,应当鼓励和支持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研究党史。从价值上说,他们的研究远比一些专门研究机构重要,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千百万青年高职学生,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对党的认识。另外,他们的研究动机一般情况下是从教学中形成的,研究成果也要回到课堂教学中来,作为教材的拓展和补充,所以他们的研究可能更新鲜活泼一些。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党史的研究,是整个党史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提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是中共党史的专家。

4整合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活动

同志强调,要站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度,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增强党史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依托相关的行业企业,加强校外党史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不断加深对相关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理解和体验。通过“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把党史教育渗透在实习、实训、实验等各个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教育中实践,在实践中自我教育,从而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实践性。另外,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党支部在党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学生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运用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宣讲活动、读书活动等形式,开展党史教育,营造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坚持把党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国情,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我校在校内正在筹建校史陈列馆,让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史。校外,我校已把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另外,重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化党史教育,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集中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英模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

笔者认为,积极探索网上党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党史教育更加丰富生动、富有成效。网上党史教育具有跨越时空、方便快捷的优势,集知识性、竞争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娱乐休闲的同时也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较好地适应了青少年身心特点,符合当代青少年的兴趣。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和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力量。例如,由宣传部、网络影视中心主办,中国青年网、中国共青团网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承办的“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清明网上公祭活动己举办了九届,每年清明,无数学生网民都会用这种自发的、无声的方式向英烈们敬献鲜花,写下感言,表达深情缅怀和无限思念。我校要求每个系都开辟专门的网页,用来展示各系部开展活动的情况,下一步要求各系开辟党史教育红色网站,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作用。

5加大投入,保障党史教育有效开展

一是加大师资投入。要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为主体,聘请学校各部门老师、校外党政部门领导、党史专家学者、英雄人物等辅助的雄厚的党史教育师资队伍,同时加大既懂党史知识,又懂网络技术的师资投入,使党史网站得以有效管理和维护。我校近几年专门引进党史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5名,强化了师资队伍,加强了研究力量。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学校要加大对党史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网站以及党史教材或读物编写等方面建设的资金投入。

我们相信,通过党史教育,广大学生一定能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进一步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并在长期学习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升华;通过党史教育,广大学生一定能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识和信念,明荣知耻,扬荣弃耻,提升人格,敦化风气,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通过党史教育,广大学生一定能把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为远大理想的奋斗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参考文献

[1].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上讲话[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06-26.

[2].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0-07-22.

[3]人民日报评论员.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N].人民日报,2010-07-22.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3-07-22.

[5]李卫红.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史教学研究工作[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07-23.

[6]刘利民.教育部副部长:把党史知识作为学校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N].中国青年报,2011-04-25.

[7]光明日报评论员.努力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N].光明日报,2010-07-22.

[8]欧阳淞.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N].光明日报,2010-07-12.

[9]王顺生.改革开放新时期高校中共党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07-15.

[10]李忠杰.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EB/OL].人民网,2010-08-03.

中等职业教育历史知识点篇6

摘要:准幼儿教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建立与职业需求相适宜的职业人格,学前教育史课程的历史分析、古今中外纵横比较、尊重事实史实、多元比较等特质恰好能促进学生养成理性、批判质疑、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兼容接纳、开放等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格特征,是培养其职业人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人格教育、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职业人格

中图分类号:G711

人格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和独立的行为模式。它与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为了适应当今社会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的现状,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下,面对各种意识形态传入中国其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动荡不安的今天,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以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我们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从学前教育史教学这一个侧面,谈一下粗浅认识。

一、对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职业人格教育认识

在学校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养符合国家和民族需要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进行职业人格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前教育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人格发展教育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受教育者在教育史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情感得到了洗礼和升华,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喜悦、愤怒、悲哀、崇敬、感動、震撼、宽容、痛恨等心境,通过对学前教育史的学习,他们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增强其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拥有博爱宽容的心灵、成为国家需要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人格教育除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外,还包括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显现出来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精神升华和外人无法感知到的内在特殊性的教育引导,教师在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感受思想家、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塑造崇高人格品质,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那么如何在进行学前教育史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格教育功能呢?这是我们每一位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值得深入挖掘的问题。

二、把握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的特点,因势利导

1、学前教育史课程教育具有依附性,应依史实进行人格教育,以史为鉴

在教育史课程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离不开史实,总是依附于、寓存于对教育史实和思想教育观念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上,因此对一起历史中教育事件、政策的学习,对中外教育名家思想的深刻剖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启发他们对将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进行深刻的思考,认知。例如在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时,学生们对蒙台梭利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感受到蒙氏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的价值所在,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理性思维,对任何人事物勇于理性评判质疑的科研态度。同时他们也被蒙台梭利的研究精神所折服,从而对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榜样,为形成健全的职业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前教育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具有蕴含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知、行、意

在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内隐性,它是学生内心的体验与感受,不能只靠说教灌输、牵强附会,应该像春雨润物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着职业人格教育,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这才是一种“无为而为,无言而言”的教育艺术。在这里值得注意三点:一是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交流,相互启发的关系,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的人格比较脆弱,对人性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比较低,我们更应该循循善诱;二是在学习教育史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自悟,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三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发表不同的观点,从而发散学生思维,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3、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的人格教育要循序渐进,不断升华,不可操之过急

人格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的教育过程,教师要依据教学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点拨,滴水穿石,逐渐促进学生健全职业人格的形成。例如:学习《颜氏家训》时,对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从各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剖析理解,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如学习陈鹤琴的教育教育思想理论,引导学生对其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学习教育家的先进教育思想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促进学生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的职业人格。

三、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历史,深刻理解思想,切忌主观臆测

在学前教育史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史实,实事求是,不可主观臆测,特别是在教育事件、教育思想的学习中,要充分了解事件发生、思想产生的背景,站在历史唯物论的历史观下正确的全面的深刻的的剖析、评价历史史实、教育名家的思想,从中吸取它们的经验教训,树立自己正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价值观、人生观,从而逐渐形成健全的职业人格,为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外学前教育史》王莉亚麦少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2]《人格心理学》傅文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整理2篇

    - 阅0

    汽修班毕业生自我鉴定篇1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

    关于诚信的演讲稿分钟范文(整理15

    - 阅0

    诚信的演讲稿3分钟篇1各位同学们,亲爱的老师:今天咱们来谈一谈诚信。在当今这个社会,诚信可谓是非常的重要,有人将它比作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在24字核心价值观中也有诚信。诚.....

    蜗牛的启示作文优秀范文(精选8篇)

    - 阅0

    蜗牛的启示作文篇1每一次的失败,是走上成功的一阶。这是蜗牛给我的启示。当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得知自己名落孙山,心里犹如当时的`天气,阴阴沉沉。放学后不久,就开始下雨了,被雨淋.....

    青年教师助力培训方案范文(精选2篇

    - 阅0

    青年教师助力培训方案范文(精选5篇)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