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6篇)

来源:其他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篇1

关键词:竞争力;旅游企业;安徽省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分布广,在区位上承东启西。可是安徽旅游事业发展态势问题颇多,正如副省长文海英所概括的“两个不相适应”[1]:一是旅游发展的成绩与安徽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适应,二是旅游发展的态势与兄弟省、市竞相发展的势头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从旅游企业入手,分析安徽省旅游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态势及其竞争力的表现,并以此为基础,试图找寻问题的症结,找出提升安徽省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对策。目前,在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上,李正中、韩智勇(2001)介绍了企业竞争力理论的起源和发展[2];邹宏霞(2004)认为,知识的创新、人力资源的把握和企业文化的架构才是企业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3];谭丽林(2005)结合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了当前旅游企业的竞争环境,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策略[4];邱慧(2006)认为,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向内挖掘企业潜力两方面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5];梁赫(2006)则认为,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6];高航(2008)认为,企业除了追求经济,还应该在“社会责任”(CSR)上保持自己的竞争力[7]。在以安徽省旅游企业为案例的研究中,评价上多以“小、散、弱、差”为主,如汪德根、刘昌雪(2002)通过对安徽省的旅游涉外饭店市场竞争力的研究,发现安徽省旅游涉外饭店竞争不足和过度竞争同时存在的现状[8];闻飞(2005)等人通过省域旅游企业综合实力的对比,得出了安徽省旅游企业的综合实力在全国位于第三集团的位置[9]。

一、企业竞争力

谈起企业竞争力,目前国内多用普拉哈拉德与哈默(PraharadandHamel)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和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的竞争战略理论等来对企业进行竞争力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开创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中,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10]。一项竞争力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以下三种特性:(1)客户有用性,即对客户有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更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价值观最大化;(2)独特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或超越,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3)延展性。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过程。

二、安徽省旅游企业竞争力研究

(一)安徽省旅游企业现状

旅行社和旅游饭店是衡量旅游企业发展程度的有力工具。以旅行社和旅游饭店为例,安徽省旅游事业近20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如表1所示,近年来安徽省旅行社数量大幅增加,旅游饭店不仅在数量上增长较快,而且在星级标

准上呈多元化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求。截至2008年9月,安徽省共拥有星级饭店431家:五星5家、四星63家、三星156家、二星194家、一星13家。其中四五星高级饭店的比例仅为15.8%,呈现出明显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饭店结构。

目前,安徽省大部分旅游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可能因素主要是旅游相关产业的进入壁垒低、行业限制小和技术含量不高。由中国国情所决定企业竞争力制度因素较为重要(包括企业产权制度、现代管理制度等),而安徽省现代旅游企业、旅游行业组织尚未全面建立,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大集团,上市公司只有一家(黄山旅游集团),大部分旅游企业规模较小,更不要说企业的品牌效应。产业投资主体又以国有资本为主,许多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致使资本扩张与合并,企业兼并与联合存在困难。在安徽旅游发展中,旅游企业的牵动作用和招徕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安徽省旅游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如果仅仅单方面从数量上及时间段上看安徽的旅游企业的发展,无疑进步明显。但是如果从微观上、从区域上看,问题又突显出来。根据闻飞等人通过指标计算得出:“安徽旅游企业综合实力位于全国第25位,居第三集团中列,不但在全国31个省(市、区)旅游企业中排名落后,而且在中部地区排名中也偏后(中部8省中名列第7位)”[9]。很直观的反映了在整个国家区域中,安徽省旅游企业所处的竞争劣势位置,揭示了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表明了安徽省旅游企业竞争力是相对薄弱的。为了更直观的反映差距,把比较区域缩小,把安徽放入联系更为紧密的长三角旅游圈(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再来对比安徽旅游企业的竞争实力。如表2和表3所示,通过分析各省市星级饭店的数量、平均客房出租率、旅行社数量以及全国百强旅行社数量等指标,可以看出长三角旅游圈内各省市旅游企业发展并不均衡。浙江省的星级饭店数量最多,平均客房出租率最高;而江苏省国际国内旅行社数量最多;上海市拥有的五星级饭店数量和全国百强社数量最多,而安徽不仅星级饭店数量比江浙沪三省市少,2004年全国百强社排名两省也没有一家旅行社入围(双百强评选包括营业收入、毛利润、入境旅游外联人天、接待人天、实缴税金、外汇结汇等六项主要经营指标考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安徽省旅行社在经营上以及安徽旅游业整体大环境上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安徽省旅游企业的总体规模与经营水平在大长三角旅游圈内处于竞争劣势状态,直接影响到安徽省的旅游经济发展。

三、提升安徽省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内部培育企业竞争力

内部培育,即依照核心竞争力和公司战略的要求来对资源进行配置,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建立内在的核心竞争力。

1.建立自身品牌

安徽省目前还没有创立出一个品牌饭店,更不要说品牌饭店集团;国际旅行社已经数年未能进入全国百强;旅游景区也只有黄山勉强称得上走向世界,但仍然被旅游界称为“中国的热点、东亚与东南亚的温点、欧美的冷点”。品牌是最典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众所周知,旅游是一项体验型的活动,旅游企业输出的是旅游服务,其服务对象多是那些注重体验、注重精神享受的客户。因此,为了满足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就必须提供具有品质的服务。

2.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缺少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导致旅游企业恶性竞争的关键[8]。国内外实践都证明,创造了企业80%价值的是只占职工总数20%的核心人才,即中高级管理与技术人员。安徽省旅游企业在相当程度地上存在着“孔雀东南飞”的问题。“中专生最好、大专生勉强、本科生靠不住、研究生用不上”的观念一直存在于多数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人才的缺乏必然导致管理的落后、观念的陈旧,也必然影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因此,安徽省旅游企业应主动培养有志于旅游事业的中高级人才,让他们尽快成为管理层的主力军。

3.企业文化

旅游企业是以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内核。这里所指的企业文化包括管理方式、营销战略等。它深深地渗透在企业的管理体系当中,是其他企业无法学习和模仿应用到自身企业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为旅游企业创造出信誉、名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给旅游企业注入生命活力。因此,企业文化成了促进旅游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长久化的根基。

(二)外部获得企业竞争力

内部培育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速度相对较慢,并且还要受到企业自身资源等条件限制。相比之下,通过外部获得企业所需的竞争力要素,则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即可完成。

1.旅游企业重组

旅游企业重组后可更为有效地整合外部资源,通过剥离一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相关不大的资产,集中有限资本构建更强大的新的核心竞争力,使旅游企业形成新的增长点,获得1+1>2的经济效应。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企业在重组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竞争力要素,而不是短期的财务利益,财务利益固然不可忽视,但竞争力要素对旅游企业重组后的长远发展则更有意义。目前,由于受2008年自然灾害及金融危机等多因素的影响,安徽省部分中小旅行社业绩下滑已是公开的秘密,从另一方面看,经过市场的洗礼后,旅行社重组洗牌的时机已到。

2.旅游企业集团化

在安徽目前已有的三大旅游集团: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旅游集团和九华山旅游集团。这其中,仅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其经营业绩在全国21家旅游类上市公司中仅位居中等,其余两大集团竞争力则更为有限。集团化经营可以对旅游企业实行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以规模求效益,是旅游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积极意义在于:(1)集团化经营将交易成本内在化,能获得高的规模经济效益;(2)有助于实现专业化经营,从而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形成优势互补,优化产业结构;(3)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旅游集团在体制改革集团组建过程中,可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大量闲散资金;(4)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扩大旅游产品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建立旅游企业的新形象,有利于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3.旅游企业战略联盟

市场除了竞争以外,还有合作。企业为了生存,要靠竞争来合作,通过合作来竞争。通过与相关旅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互补资源,加快旅游企业对服务、技术和有形资源等各种竞争力要素的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如旅游社的销售网络是饭店企业难以比拟的,营销能力薄弱的饭店企业与之联盟,不仅获得营销渠道,还可以共享市场,因而形成了比原有核心竞争力更强的复合核心竞争力,并将给旅游企业带来可观的回报。在安徽省政府推进“两山一湖”联动开发的形势下,黄山旅游股份公司和九华山旅游集团就应开展合作,在联合促销、联动开发旅游线路上相互配合,实现“双赢”[9]。

参考文献:

[1]文海英.努力推进安徽旅游业奋力崛起[N].安徽日报,2005-06-28.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篇2

一、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通过其著名的竞争三部曲,建立了竞争优势理论体系。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成为研究企业竞争优势之源的主流。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有三种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标歧立异战略、目标集聚战略。波特《竞争优势》中创立了价值链理论,建立了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架构,并探讨了如何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波特认为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是价值链的不同。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将国内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领域,通过对竞争的动态化分析,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四因素”钻石理论,指出企业在创造国家竞争优势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企业行为也成为国家优势理论的组成部分。

从波特的三部著作和系列文章中可以看出:(1)其产业结构分析过分强调企业的外部环境,强调“定位”,即通过选择一个好的行业或行业细分来获得竞争优势,忽略了竞争优势的企业内在来源,不能突破把企业视为“黑箱”的局限,导致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而频繁地“转行”。(2)该理论是以产业作为研究基础的,其作用力对于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影响强度基本是一致的,它并未很好地解释同一行业中,具有超额利润率的企业其竞争优势之源是什么?“很明显,最重要的超额利润的源泉是企业具有的特殊性,而非产业间的相互关系。”

在上述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将探索竞争优势的着眼点转移到了企业内部,由此产生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的流派:资源基础论和企业能力学派。这两个流派都建立在企业内在成长论的基础上并为企业内在成长论的深入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二、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集中探讨企业成长的实质,研究了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把资源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

经济学家张伯伦(Chamberlin)与罗宾逊(Robinson)对企业拥有的特定资源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特殊的资源或匹配的能力是保证企业在非完全垄断竞争状态下获取经济回报的关键要素。他们认为这些要素是企业异质。性的体。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提出了公司内部资源对公司获取经济利益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与外部环境相比,公司内部资源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并对企业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异质”的。Dierickx和Cool认为企业这种异质资源是不能流动和不可交易性的。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拥有独特、价值性、稀缺性和非流动的资源自然而然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源泉,而且这种资源难以被其他资源替代。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及其竞争优势是建立在公司所拥有的独特资源及它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中配置这些资源的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公司的边界由其面临的环境机会及其所拥有的资源决定;把知识和能力作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培育和发展企业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优化配置这种战略资源的独特的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企业成长与再生的关键。

资源基础理论的不断演化引起企业理论分析范式的重要转变,对企业成长的剖析由此开始从企业资源水平、结构构成、结构多样化及结构改变、外部资源结构构成及其变动出发,企业成长不再仅是经济学框架下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结果,而是将企业置于市场环境中内外部资源积累的相互作用、相应协调的过程。企业成长转向Penrose式演进与Demsetz式互动相结合的过程,不断主动或被动的吸收、消化、共享、分配、过剩和再收回内外部各种资源的循环过程,同时也是创造、稳定和再造竞争优势的过程。企业资源理论主要强调从企业自身的资源出发而不是从市场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成长与竞争力,企业拥有的资源状况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成长途径,保持优势的关键是获取并利用好企业难以复制和模仿的独特性资源。

三、企业能力理论

(一)核心能力理论

企业能力理论对企业资源理论作了引申。企业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菲利普・萨尔尼科(PhilipseInick)的论述中,他认为: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就是企业的能力或特殊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开创者潘汉尔德(Prahalad,C.K)和哈默(HameI,G)认为,“就短期而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并指出,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核心能力理论是企业内在成长理论,它将经济学和管理学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了“企业黑箱论”,对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挑战。但是,①这一理论至今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和统一的企业核心能力概念。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缺少代表人物,缺少一组严密的概念和基本命题和定理,有关研究人员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尚不统一。②核心能力理论在解释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的同时,没有给出可行的用以识别核心能力的方法,也没有对如何对核心能力的积累和使用进行有效管理提出有效的操作性强的途径。③核心竞争力理论未能回答企业各方面能力的相互作用与匹配问题以及企业核心能力如何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④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的内在成长,忽略了或者说淡化了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外部成长机制问题。⑤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虽然需要经过长期而专注的积累过程,当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被发展到极至,就形成了深深的刚性。核心竞争力刚性形成后,阻碍企业的变革,束缚企业核心能力的更新与重建。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的经营业绩将大受影响。于是,在核心竞争力理论之后,提斯等人提出了强调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动态

能力理论。

(二)动态能力理论

核心能力理论对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如何获取和持续化竞争优势缺乏有力的解释。动态能力概念正是要克服核心能力理论存在的不足,是基础能力理论关于能力动力性思想的延伸。从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来分析,属于核心能力理论的范畴。

提斯、皮萨诺和舒恩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是解释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优胜者是那些能够根据技术和市场环境变化,适时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进行产品创新的企业。并把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称为企业的动态能力。提斯将动态能力定义为公司的集成、开发和重构内外部能力的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建立了动态能力的3P分析框架:流程(Processes)、位势(Positions)年口路径(Paths)。提斯认为由于能力包含有隐性知识从而具备内部结构的模糊性、多种能力之间互相牵动,以及能力形成的历史特殊性等原因,导致能力是难以复制的。除了上述原因会导致能力的难模仿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商标和企业风格等方面的限制,也会阻碍竞争对手的模仿。因此,根据动态能力的3P分析框架,企业的竞争优势是通过构建既能适应环境变化、又与组织路径和现有资产相契合的流程和惯例来实现的。

动态能力理论秉承了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CreativeDestruction)思想,认为企业只有通过对核心能力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尽管许多学者对动态能力的研究做出了有益探索,但是到目前为止动态能力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一些抽象空泛的概念和框架的讨论上,缺乏对动态能力进行系统深入的可操作化研究,无法有效指导企业实践,这最终会制约动态能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四、企业知识理论

构成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什么决定的?进一步要探究的问题是:隐藏在能力背后的又是什么?对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发现,无论是能力理论还是企业理论都强调企业的能力来源于企业的“独特资源”,是企业所拥有的难以交易和模仿的知识。企业知识理论认为,隐藏在企业能力背后并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掌握的知识,尤其是很难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隐性知识以及与知识密切相关的认知学习。

贝克尔(Becker)定义了三种类型的知识:一般知识或通用知识、企业特有知识和产业特有知识。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从企业成长的相关性来看,企业特有知识是企业成长的最基本动因,而其获取源自一般知识和产业特定知识,三者处于不断交换补充的循环之中。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提出了知识创新模型。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机制是理解企业成长的关键。“当原有的市场开始衰落、新技术突飞猛进、竞争对手成倍增长、产品淘汰飞快的时候,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并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而这种企业就是知识创新型企业,其核心任务是持续创新。”真正构成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不是正式的系统化知识,而是组织中的超文本化的默认知识;企业竞争优势源泉是建立在知识资源基础上的特异。性知识创新能力。

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产性知识积累和创新过程。而外部知识的学习,导致企业生产性知识的多元化,生产性知识的多元化进而导致企业生产活动的多元化。同样,国际化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学习的演进的过程,企业在国内多元化之后,随着企业活动的扩张,逐渐接触到国外的生产性知识和经验,经过学习和积累,企业逐步实现国际化成长。企业知识理论是近年来企业理论最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之一。它强调了知识对企业成长的作用,但就知识对企业成长的经济学逻辑没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该理论尚处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体系和分析框架。

五、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主要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析了企业成长与老化的本质及特征,该理论较适于企业诊断的运用。这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也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到衰的过程。企业的生命周期遵循大致相同的规律,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问题。该领域主要的学者及其观点如下:

①葛瑞纳(LarryE.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他提出了一个五阶段模型。该模型突出了创业者或经营者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决策方式和管理机制构建的变化过程,认为企业的每个成长阶段都由前期的演进和后期的变革或危机组成,每个阶段的演进期都有其独特的管理方式,变革由企业面临的居于支配地位的管理问题所导致,而这些变革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持续成长问题。②伊查克・爱迪思(Adizes)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在《企业生命周期》中从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析企业成长与老化的本质及特征,并提出了预测、分析及诊断企业文化的工具,以及改变企业文化的爱迪思诊疗法。他把企业成长过程分为十个阶段,认为企业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③邱吉尔和刘易斯(ChurchiIlN.C和LewisV.L)从企业规模和管理因素两个维度描述了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特征,提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五阶段成长模型,为判别企业成长阶段提供了十分具体的判断标难。根据这个模型,企业成长一般呈现“暂时或永久维持现状”、“持续增长”、“战略性转变”和“出售或破产歇业”四种典型特征。在每个成长阶段,企业都会面临健康成长和经营失败两种选择,而很少有企业能够长期维持现状,有不少企业会在生存阶段、发展阶段和起飞阶段之间发生战略性转变。④陈佳贵教授提出的成长模型考虑了企业规模在企业生命周期中所起的作用,他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他认为企业进入衰退期后,存在两种前途:衰亡和蜕变。分析了衰亡和蜕变的本质区别,并重点对处于衰退期之后的企业的各种蜕变进行了深入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价值。⑤周三多、邹统钎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将企业成长历程总结为专业化、多元化和归核化三个阶段。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在承认企业具有生命属性的前提下进行的仿生研究。它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成长、发展的经历,寻求其规律性的:强调了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和作为整体(法人)的生命有限性。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变革和进化。但是常用的有限增长曲线来描述企业生命周期模式,不能解释和说明企业发展过程的复杂现象和产生的新问题;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能预测企业成长各个阶段的特征,能识别企业成长的关键转折点,但它没有从根本上寻求产生生命周期特征的原因,没有指出企业与生命体的本质差异,所以不能很好的解释企业生命周期的机理;不同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阶段的依据不同,生命周期模型从三阶段到十阶段,现有的理论没有回答究竟哪种划分最恰当。

六、结论与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篇3

购买推荐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苏宁易购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互联网企业成长与盈利模式创新研究》以网络经济运行规律为出发点,着眼于互联网企业所采用的各种盈利模式,理性分析其构建和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期望能围绕加强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并带来企业成长这一总目标,利用理论分析、走访调查、文献分析和案例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地研究,探讨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与企业成长的规律。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互联网企业的成长规律研究。探讨一般企业的成长规律,提出基于核心能力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逻辑。②研究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与盈利模式的相互作用机制。③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途径、规律以及构成要素研究。通过对目前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进行新的划分,总结每种模式的特点并进行比较;通过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以及对互联网企业经营业务的分析,得出这些盈利模式的一些共性,并分析它们成功的原因。④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途径研究。研究网络经济的特性和网络环境下竞争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经济对企业盈利方式的影响。⑤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研究。就互联网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的具体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1.1.2网络经济的特征

1.1.3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趋于多元化

1.1.4盈利模式的困局及其对互联网企业成长的影响

1.1.5本书研究问题的提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国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1.2.2国内的研究发展状况

1.3研究内容

1.4研究方法

1.5创新之处

第2章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成长要素分析

2.1企业成长的概念界定

2.2企业成长外生论

2.2.1竞争优势外生论

2.2.2环境要素影响论

2.3企业成长内生论

2.3.1企业成长进化论

2.3.2组织控制论

2.3.3资源基础论

2.3.4企业交易费用理论

2.3.5企业认知发展论

2.3.6企业文化控制论

2.4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成长理论

2.4.1多种企业成长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论的比较

2.4.2企业核心能力论

2.5互联网企业成长系统的思想

2.5.1网络经济两大递增规律

2.5.2互联网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

2.5.3基于核心能力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逻辑

第3章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与核心能力形成

3.1核心能力理论与盈利模式创新

3.2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以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为例

3.2.1资源要素分析

3.2.2能力要素分析

3.2.3环境要素分析

3.3通过盈利模式创新提升互联网产品的黏性

3.3.1互联网产品黏性的相关定义

3.3.2用户黏性影响因素

3.3.3黏性与重复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

3.3.4互联网企业提高产品黏性的策略

3.4通过盈利模式创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4章互联网企业盈利的途径

4.1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分类

4.2网络广告

4.3增值服务

4.4网络游戏

4.5产品销售

4.6即时通信

4.7搜索引擎

4.8多盈利模式结合

第5章国内互联网企业盈利的特点

5.1免费

5.1.1以免费的基础业务吸引用户

5.1.2免费策略的经济学分析

5.1.3由“免费”产生的盈利危机

5.2平台化

5.2.1基础平台加增值服务的模式

5.2.2平台注册会员收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5.2.3阿里巴巴平台的收费模式

5.3模仿中创新

5.3.1模仿与创新

5.3.2模仿、创新与自主研发

5.4多元化战略

5.4.1企业的成长性高低与企业多元化程度

5.4.2业务横向或纵向的多元化

5.4.3多元化的经济学分析

5.5差异化战略

5.5.1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

5.5.2差异化基础上的垄断竞争

第6章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要素分析

6.1梅特卡夫定律的困境及客户价值论的提出

6.1.1梅特卡夫定律的困境

6.1.2客户价值论的提出

6.1.3互联网企业的价值链

6.2Web1.0环境下的三代互联网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3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互联网盈利模式结构及特点

6.3.1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互联网盈利主体关系结构

6.3.2价值链的整合

6.3.3淘宝网价值链的特点

6.4互联网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4.1利润点分析

6.4.2利润对象分析

6.4.3利润源分析

6.4.4利润杠杆分析

6.4.5利润屏障分析

6.5A8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5.1数字音乐市场现有的主要盈利模式

6.5.2A8音乐业务系统

6.5.3目标客户和盈利模式

第7章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

7.1界定和锁定利润对象

7.2为客户提供有核心价值的产品

7.3打造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利润点

7.4提高用户的参与程度

7.5关注特定线上空间个体之间关系的建立

7.6盈利模式创新——基于3G手机网页游戏

7.6.13C网页游戏的特点

7.6.23G手机网页游戏新盈利模式

第8章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

8.1知识的溢出效应与盈利萎缩

8.2网络经济市场秩序的失灵

8.3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变特点

8.3.1网络经济特征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8.3.2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深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8.3.3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业务流程重组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条件

8.3.4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8.3.5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8.4基于知识资本的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

8.4.1以特殊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4.2以整合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4.3以配置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5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分析——以乐视移动传媒网为例

8.5.1网络视频行业产业链与盈利分析

8.5.2乐视传媒网提供的基本产品与服务

8.5.3乐视传媒网的盈利模式创新

8.5.4乐视传媒网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8.5.5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乐视网成长途径

第9章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创新与迅速成长

9.1腾讯公司盈利分析

9.1.1腾讯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9.1.2盈利主要来源

9.1.3收入结构分析

9.2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腾讯战略分析

9.2.1腾讯战略定位:以为中心,构筑产品金字塔战略布局

9.2.2基于技术与应用创新的腾讯竞争战略

9.2.3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腾讯竞争战略

9.2.4基于创新的腾讯核心竞争力形成

9.3腾讯成长路径分析

9.3.1网络经济下腾讯的成长框架

9.3.2网络外部性、正反馈与腾讯的壮大

9.3.3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腾讯成长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篇4

关键词:GeGa中国公司竞争力钢铁

1、核心竞争力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起源于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比原来的企业能力学说更加完善和丰富。国外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AdamSmith)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1]。

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当属Prahalad和Hamel。两人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Prahalad和Hamel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的综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2]。

我国学术界对竞争力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贾春峰教授(2002)强调了核心竞争力的难模仿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3]。一般来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企业通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可以不断地生产出颇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这样就能使企业获得比较可观的利润,进而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韩佳泉、付绍亭(2009)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消费剩余的、支持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4]。张建民(2011)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能提供具有特异性或成本优势的关键性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或者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组合。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能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关键事业达到业界一流水平[5]。

2、GeGa中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2.1GeGa中国公司简介

GeGa中国公司是德国GeGa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于2007年正式注册成立,成立之初,公司以销售火焰切割机,去毛刺机和火焰清理机以及备件供应为其主要业务。2010年在中国建立自己工厂以后,业务进一步扩大,涵盖了机器设计、制造,机器维修,备件供应,技术咨询和培训以及售后服务等业务。以德国总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为支撑,GeGa中国公司旨在为国内钢铁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设备、备件和服务以及更加低碳环保的切割方案。

2.2GeGa中国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2.2.1公司优势

GeGa中国公司可以共享总公司丰富的设计资源,技术诀窍以及先进的设计理念,这不仅大大节约了设计和研发成本,而且还可以将德国总公司的设计理念与中国钢厂的实际相结合,既满足用户需求,又可以降低客户成本。GeGa品牌已闻名于国内各大钢厂,优质的质量已深入人心。这是国内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

2.2.2公司劣势

由于公司产品中的一些核心零部件仍由总公司制造并出售给GeGa中国公司,这使得这部分件的成本上升,因此对客户的报价时往往比竞争对手的高得多,竞标时处于很被动的地位。此外,公司过于注重自己已有的设计,创新较少,使得竞争对手对已有技术大肆模仿,并抢占了部分市场。

2.2.3公司核心竞争力

尽管价格不具有竞争优势,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产质量内部管控,这都归功于总公司几十年的企业文化积淀和对质量的恪守。公司的产品从设计、制造到出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每一个零部件在出厂前都经过严格的模拟,测试。这也是GeGa中国公司产品寿命长,故障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3、GeGa中国公司提高竞争力的对策

3.1加大创新力度

创新是一个企业保持其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博弈中不断超越竞争对手。通过创新企业不但能获取更多利润,也有助于企业树立品牌声誉。GeGa中国公司应利用已有设计研发优势大力创新,不断引领市场发展,使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3.2本土制造最大化

由于德国与国内的人工成本差距加大,GeGa中国公司应考虑更多部件国内制造。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压缩生产成本,获取价格竞争优势。本土化制造还可以大大缩短交货期,从而加大中标砝码。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篇5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商业银行信贷核心竞争力研究加强建设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高速公路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研究刍议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电子银行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企业与核心竞争力研究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团购网站核心竞争力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价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服装核心竞争力要素研究IT助力哈尔滨银行,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企业信贷系统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及策略建议县域村镇银行竞争力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部因素分析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3]严谷军.社区银行与小型家庭农场金融支持——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J].农村经济,2008(1).

[4]曹爱红,姜子彧.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金融,2010(10):35-36.

[5]金融界.江苏银行:盈利能力呈现爆发式增长[EB/OL].(2011-03-24).http://.cn/ipo/2011/03/2410109549876.shtml.

[6]朱曙光,安军启.浅析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策略——基于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7]韩雪萌.泰隆银行董事长王钧:坚持定位严控风险[N].金融时报,2011-03-29.

[8]欧阳姝.银行同业业务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2(2):23-26.

[9]于辉.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探讨[J].经营与管理,2012(2):87-91.

[10]汪卫芳.美国社区银行模式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启示[J].经营与决策,2012(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篇6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差异化时间序列分类比较定位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能力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成果。主要源于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创新理论对持续竞争优势之源与逻辑的探索(等,2003)。对于什么是核心竞争力,理论界有众多不同观点,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基于整合观的角度最早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拉法(Raffa)和佐罗(Zollo)从文化观的角度以及巴顿(LeonardBarton)从知识观的角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定义。国内学者陈佳贵、管益忻、芮明杰在国外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各自的理解,如表1所示。从以上论述看,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定义,这充分说明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新观念、新思想,它存在于企业资源、知识、文化、技术、管理、组织等各个子系统中,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全面的企业核心能力概念。

(二)产品差异化理论

产品差异化属于“定位”的范畴。“定位”一词是由美国著名的营销战略家艾尔・里斯(Al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Trout)在1969年《定位:同质化时代的竞争之道》提出的,并在1972年以《定位时代》开创了“定位理论”。其认为,定位并非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定位是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行动,即将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定一个适当的位置(易正伟,2006)。产品差异化的过程就是产品定位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定位着眼于消费者,而产品差异化定位则考虑消费者、竞争者及市场的变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产品差异化来源。西方的微观经济理论从厂商竞争角度解释了产品差异化产生的原因,提出伯川德悖论(Bertrand-Paradox),即两个以上的生产同质产品的厂商,以不变的规模收益生产同类产品,以边际成本销售,会失去获利空间(张艳辉,2005)。如要防止伯川德悖论的出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实现产品差异化。

国内外学者对产品差异化的定义。关于产品差异化的描述最早源自于豪泰林、张伯伦等学者,随后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对产品差异化提出了相关定义,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从战略角度提出了三种卓有成效的竞争战略,分别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并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阐述了产品差异化的内涵。我国学者刘志彪和杜朝晖也分别在其著作《现代产业经济分析》、《产业组织理论》对产品差异化的概念作了定义,如表2所示。

综上所述,产品差异化的定义主要分成两类:一是广义上的定义,从战略、管理、营销(4p`s)角度进行定义,如张伯仑、刘志彪的定义;二是狭义上的定义,从产品属性的角度进行定义,包括产品核心、形式、附加等,如豪泰林、菲利普・科特勒、迈克尔・波特、杜朝晖的定义。本研究将立足于产品差异化的狭义定义进行分析。

(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产品差异化的关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实施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与动力。企业要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一直有一个隐性的假设前提,即企业在多个细分市场均要有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实行,一旦这个假设前提不能成立,企业盲目的进行产品差异化,不但不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反而会丧失原有的自身竞争优势。企业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则意味着它具有实现产品差异化和占领新细分市场的潜力。产品差异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企业的差异化表现在企业诸多方面的创新,不管这些创新是否都能成功,它们的经验累积都将形成企业的专有知识体系(罗永辉,2004)。产品差异化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种表现形式,实施产品差异化是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企业在不同细分市场取得的成功又是对核心竞争力这一企业最宝贵资源最有效的利用。

产品差异化定位方法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产品差异化定位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菲利普・科特勒、罗杰・J・贝斯特、周建波、格雷厄姆・胡利和约翰・桑德斯分别提出了产品差异化定位的方法,试图寻找到一种有效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差异化方法,如表3所示。分析表明,现有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均以理论模型为主导,在企业实际运用过程中,难以真正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其二,多着眼于企业能力,以广义的角度进行产品差异化,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消费导向定位,从而形成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异,在消费者的选择性记忆中形成独特的记忆点。产品差异化的内在含义在于寻求新的消费群体和市场为主导,其次才是以后发制人的模仿取得优势。因此,采用狭义的产品差异化定义,以多变量进行研究,并具有可实施性,才能实现企业的产品差异化,使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时间序列分类比较法产品差异化实现模型构建

(一)假设与研究边界

假设为:在一定时期内,特定的成熟市场和产业中,细分市场和竞争成为主导,市场上存在一定数量的具有差异化的产品。研究边界为:产品属性(产品特质)、竞争者、消费者和市场四个变量。

(二)模型构建

以产品特质、竞争者、消费者特征、市场四个主变量构筑模型,如表4所示。

(三)模型变量解释

产品特质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有别其它产品的属性。产品的基本特质是市场公认的产品基本属性,它具有变化性;产品的区分特质是指同类产品中具有独立特征的属性,它具有即时性;产品的鼓动特质是指最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属性,它也具有即时性。因为产品的三种特质存在即时性和变化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不断开发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时,会逐步发现新的鼓动特质,而原有产品的鼓动特质会转换成区分特质甚至成为产品的基本特质,如图1所示。

竞争者包含产业产品和品牌两个子变量。产业产品主要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类型,如图2所示。核心产品指产品基本功能或利益,形式产品指品质、式样、特色及包装,附加产品指增加的服务和利益;品牌既代表消费者的认知,又代表市场中差异化产品相对应的竞争者。在动态的市场中,竞争者会不断采取差异化策略,挖掘出新的产品特点,塑造品牌,满足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特征和行为特征两方面。消费群体特征涵盖文化、社会、心理、个人等内在方面,行为特征指消费者外在表现,如图3所示。市场是以时间序列进行表述,时间序列又可以代表市场背景。市场背景包括环境与环境变化、消费者需求特征与变化、竞争者策略特征与变化等方面,从而分析市场环境状况。

模型运用分析

(一)子变量的选择

由于产业的不同,选择区分竞争者、消费者的子变量会出现变化。在区分不同产业产品时,一般来说,以核心产品(功能、利益)进行区分;当核心产品出现同质性时,则以形式产品或者附件产品进行区分;当产业产品的三个类型均具有同质性时,消费者在产品购买时会选择品牌属性进行区分。模型将消费者分为消费者特征和行为特征两个子变量,在实际产业中,企业在区分消费者时,一般不会同时运用消费者特征和行为特征进行区分,只会根据产业状况选择其中一个子变量进行区分。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通过对该产业系统的调查研究,收集本产业竞争者、消费者和市场状况的全部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选择符合该产业特点的竞争者和消费者变量中的子变量,制定出一个完整、准确的模型量表。

(三)制定差异化方案

通过对资料的横向和纵向分析比较,能够清晰呈现整个产业的差异化状况、特征。企业在制定差异化方案是,基本可选方案有两类:一是跟随战略,企业选择已有的产品鼓动特质和区分特质制定差异化,开发本企业空白产品;二是完全差异化战略,根据量表的分析,挖掘出新的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鼓动特质,实现完全差异化战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四)选择差异化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企业必须在市场中进一步测试可选方案,与企业本身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内部资源相匹配,决定选择采取跟随战略或是完全差异化战略。

实证研究

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洗发水用品的市场销售额超过300亿,洗发水产品生产厂家1600多家,产品种类达3000多种(魏彬,2012)。洗发水市场经历了从品种单一、功能简单向多品牌、功能全面的发展过程,市场容量渐趋于饱和,增长速度开始减缓,进入了众多品牌激烈竞争的时期。现结合时间序列分类比较法产品差异化定位模型来对洗发水产品的定位进行分析。

(一)子变量的选择

在洗发水市场中,产业产品的形式和附加产品存在同质性,因此,本研究选取核心产品作为主要变量进行分析;洗发水产品是日常生活用品,价格相对较低,购买次数较多,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和消费者特征中的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对于消费者购买选择影响微乎其微,因此本研究主要基于消费者特征的个人因素中的个性作为主要变量进行分析。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通过搜寻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笔者收集了洗发水产品市场20世纪70年代至今竞争者、消费者和市场状况的全部资料,结合时间序列分类比较法模型对其进行整理,如表5所示。通过时间序列横、纵向比较,可清晰呈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消费者、产品特质、竞争者状况均发生巨大变化。仅仅30年时间,洗发水产业的品牌种类越来越繁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蜂花、海鸥以及美加净,到如今海飞丝,潘婷、飘柔等多种产品并存;产业产品的特点从指注重单一的清洁功能发展到注重去屑止痒、乌发亮发等多样化的功能,消费者特征从20世纪70年代的只注重洗净功能到如今追求高品质生活、追求个性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洗护合一功能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修复功能都是鼓动特质,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如今洗护合一和修复功能已经成为了众多产品的区分特质。

(三)制定差异化方案

一是制定选择跟随战略。目前,我国洗发水市场的鼓动特质是去屑止痒、天然成分等,其中去屑止痒市场依旧占据洗发水市场近60%的市场份额,近200亿的市场容量(张燕,2012)。消费者特征是追求时尚、个性和高品质生活,洗发水企业可根据以上特点制定跟随战略,开展多种促销活动,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制定完全差异化战略。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脱发现象,许多洗发水品牌的生产配方具有高含量的化学成分,我国消费者一直认为中草药“健康、绿色、天然”,对中草药产品情有独钟,而市场上生产中草药型洗发水的品牌很少。因此,洗发水产品新的鼓动特质为中药去屑和中药养发、防脱,消费者新的特征个性体为亲睐中药产品,洗发水企业一旦能够抓住新的鼓动特质,开展完全差异化战略,无疑暗合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特征,同时避开竞争激烈的非中药类洗发水市场,从而开辟洗发水市场的“蓝海”。

(四)选择差异化方案

企业选择差异化方案前,要在市场中进一步测试,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实力和资源,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跟随战略或完全差异化战略,形成企业的持续动态成长力,夯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规避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保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基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时间序列分类比较法产品差异化定位研究能够动态分析不同产业的产品特质、竞争者以及消费者的状况,挖掘出当前市场产品的鼓动特质,有效地提供一个适合于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最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动态发展更好地赢得市场,持续保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等.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管理科学学报,2003

2.肖超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3.芮明杰.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陈佳贵.培育和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M].中国工业经济出版社,2002

5.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6.易正伟.论产品定位的全过程规划[J].市场论坛,2006

7.张艳辉.差异化竞争的两种理论解释及其启示意义[J].经济管理,2005

8.王箫.产品差异化与价格竞争[J].延边大学学报,2004

9.[美]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M].华夏出版社,2009

10.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11

12.刘志彪.现代产业经济分析[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3.杜朝晖.产业组织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4.罗永辉.浅议差异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北方经贸,2004

15.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6.周建波.营销管理理论与实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17.雷厄姆・胡利,约翰・桑德斯,奈杰尔・皮尔西.营销战略与竞争定位[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600字(精选

    - 阅0

    通知开会怎么写模板范文【篇1因参会人员有会议冲突,原定于___月___日上午11:00召开的会议管理制度宣讲会推迟至___月___日11:30在会议室(2)召开,请大家准时参会。注:《会议管.....

    铁路通知范文(精选5篇)

    - 阅0

    铁路通知范文【篇1辞职报告也称为辞职申请书,是个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时向单位领导或上级组织提请批准的一种申请书。本文给大家提供辞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xx:您好!首.....

    学年小学音乐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范

    - 阅0

    小学音乐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篇1一、思想品德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项业务学习,服从校领导的工作安排。2、团结同事,爱护学生,不计个人得失,利用业余为学生开展.....

    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建议书范文(精选4

    - 阅0

    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建议书篇1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可是,我们只顾享受母亲给予的一切,却忘记了她要承受的灾难、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