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倍的认识》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来源:整理

徐斌《倍的认识》心得体会篇1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听徐斌老师的课,就有这样的意蕴。

生活中的徐斌,朴实得像一个农夫,他的课也像他的人一样,朴实无华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斌就像一位有智慧的农夫,在无痕教育的田野里辛勤劳作,为我们开辟了一块教学的新天地。

徐斌《倍的认识》心得体会篇2

徐斌老师主张“无痕教育”思想,“将教育的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而数学的本质是思维,思维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如何使有痕的思维在无痕教育思想的润泽之下,丰厚学生数学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一起走进徐斌老师《倍的认识》教学。

一、找准思维生长的起点,唤醒经验

课伊始,徐老师通过谈话唤醒学生“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的学习经验。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逛花园”场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红花四组,黄花三组,蓝花一组,三种颜色的花,蓝花两朵,黄花6朵”后,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师:聪明的同学还会自己提出问题!

生:三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生:蓝花再加几朵,就和黄花一样多了?

师:嗯!就是黄花比蓝花多几朵,还可以怎么说?

生:蓝花比黄花少几朵。

师:比较多少的问题以前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在数学上,在比的时候,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用来比,那就是倍。

学生总是带着原有经验、情感、思维方式开始新的学习。摸清了“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个思维发展的原点,也就摸准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探究新知之前,徐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主要依靠形状、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特点,以学生熟悉的“逛花园”场景,将学习内容与生活情景巧妙融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始。引导学生自己提数学问题,自然而然唤醒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找到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即“运用差比的关系比较两个数量”的学习经验,为两个数量另一种比较方式“倍”的理解和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思维基础。

二、建立“倍”的思维模型,积累经验

教师通过教具演示比较2朵蓝花和6朵黄花,指出“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然后通过在黑板上圈画图形,比较蓝花和红花。

师:红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4倍,其实就是问8是2的几倍。用什么方法算?

生:8是2的4倍。8÷2=4。

师:这里8表示什么花的朵数?

生:红花。

师:2表示——(蓝花)4表示——(倍数)8就是2的4倍。

(初步感知“倍”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倍”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它分成同样的几份,然后看看他们相差几倍。“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与认知规律相适应”。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通过蓝花、黄花教具的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倍的意义,通过黑板上圈画的方式比较蓝花和红花,让学生经历从实物到图形,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发展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思维模型。此时,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模仿记忆阶段,没有完全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进一步让学生在教材上边圈边填,在操作活动中发展思维,从模仿走向理解,由“经历”走向“经验”。

三、摸准思维生长点,提升经验

课件出示:第一行两朵蓝花,第二行8朵红花。红花每两朵,用弧线标在了一起。

师:变一个小魔术,看谁的眼光好?

变式一:蓝花2朵,红花由8朵变为10朵,红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怎样用除法计算?蓝花朵数不变,红花变为12朵呢?

师:谁能说说,这时红花是蓝花的几倍?

生:10÷2=5,10是2的5倍。12÷2=6,12是2的6倍.

(学生的思维由模仿走向迁移。)

变式二:蓝花2朵,红花变为4朵,红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怎样用除法计算?蓝花2朵,红花变为2朵,红花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此时,学生的思维卡壳了,徐老师以共情的心理及时疏通学生思维中的障碍。)

师:为什么不敢说呢?2除以几呀?

生:2。

师:得到的是几?

生:1。

师:也就是2是2的1倍。1倍其实就是说明红花和黄花的数量怎么样?

生:相同。

(错误是思维从浅层走向深刻的必经之路。在学生的“困惑”中揭示“1倍”的概念,学生的理解才更深刻。)变式三:蓝花2朵,黄花6朵。现在蓝花增加1朵成3朵,如果依旧要使黄花朵数是蓝花的3倍,怎么办?帮老师想个办法!

(开放的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生:6÷3=2。

师:那不是它的3倍是2倍——不行,谁来想个办法?

生:再加两朵黄花。

师:加两朵就行了?

生:3朵。

师:每一份加几朵?

生:1朵。(屏幕黄花由6朵变为9朵,黄花每份各加了1朵)

生:9÷3=3。

(由“1倍数不变,几倍数变”到“几倍数不变,1倍数发生变化”,学生的思维从出错、调整,最后理解“几倍数的每一份数要和1倍数保持相同”的过程,也是学生经验不断拔节生长的过程。)

变式四:蓝花变成4朵,依旧要使黄花朵数是蓝花的3倍,怎么办?蓝花变成1朵,要使黄花是蓝花的3倍,怎么办?

师:继续看,蓝花变成了几朵?

生:1朵。

师:显然,黄花的朵数现在不是蓝花的3倍,要让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怎么办呢?

生:拿走6朵黄花。

师:用算式表示?

生:3÷1=3。

师:这个算式很独特,3是1的3倍。4是1的几倍?进行有效思维训练离不开具体情境的承载。本节学习素材的运用上体现了实、活、足的特点。用实:简简单单的花朵素材,准备简单、制作方便;用活:徐老师通过1倍数不变,改变几倍数,几倍数不变,改变1倍数,把学习素材用活了,思维得到有效提升;用足:以花朵素材为载体,思维在“变”中生长。

学生的思维也经历了迁移、提升、灵活的变化过程。“1倍数不变,几倍数变”,学生初步建立起“倍的思维模型”;“几倍数不变,1倍数变”解决问题的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可以增加花的朵数,也可以减少花的朵数。学生思维随着数据的变化、解决问题方式的变化,不断调整和生长逐步走向灵活,学习经验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把住思维延展点,重构经验

此环节,徐老师设计了“观察图形”“拍手游戏”“摆小棒”“测量线段”“连线填空”“涂色游戏”等活动。

大屏幕显示:一条绿色带子。

师:绿色带子中有“倍”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

生:只有一个带子没法比较。

师:没有谁和它比较,怎么会有倍呢?继续看——

(大屏幕又出示一根同样长的红带子。)

师:产生“倍”了吗?

生:产生了。

师:几倍?

生:1倍。

师:继续看——(大屏幕出示5条红带子)红带子的长度是绿带子的几倍?生:5倍。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过程)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这一思想如何落实在徐老师的课堂上的呢?

第一,变中不变。思维发展的载体随着游戏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拍手游戏声音引发思维,涂色游戏颜色变化促进思维,摆小棒动作产生思维,连线填空语言启动思维。形式无论怎样变,其思维核心始终顺着“倍是怎么产生的”这条明线,围绕“数学经验”这条暗线展开活动。

第二,内“思”外“辨”。出示一个绿色图形——“这个有倍吗?”“为什么没有?”出示同样长的红色图形——“产生倍了吗”,将学生隐性思辨与显性思辨圆融共生,不断犁动学生思维的土壤,激活思考系统,延展思维空间的兼容性,将不断提升的学习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纵观整节课,徐老师将学生思维的种子,种在学生原有经验“差比”里,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认识“倍”,获得思维的基本模型,在一材多用的游戏中使思维获得生长,在更为多变的情境中延展思维,深刻理解“倍”的产生是“比出来”的这一本质。顺着经验唤醒、经验提升、经验重构这条思维发展的路径,在“无痕教育”思想中让思维“有痕”发展。

徐斌《倍的认识》心得体会篇3

3月14日,我参加了我校青年教师培训《倍的认识》。通过这半天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各位和老师的讲话也为我将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对我日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在培训中,马廷芳校长为我们主讲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以及影响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建议;张苏校长对我们进行了教学技能的培训;佟欣铭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她在教学的经历。

通过学习,我了解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义务——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谈到职业道德,其实每一项职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种年龄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是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都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如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如何将工作热情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了。

教师的职业道德还体现在工作效率上。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看一个老师如何看待。如果只是单调地将自己肚中的知识塞给学生,这就是件简单的事。如果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既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又能懂得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件艰难的事。优秀老师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楷模,时刻教育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只积累经验,更要边教边思考,有所实践,有所创造。

在培训后,我更感觉到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碰到意外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有通过反复地研究和领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新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

以上是徐斌《倍的认识》心得体会范文的内容,这些精选的优质范文可以在大家需要时提供一些帮助或是灵感上的启发,希望大家都能从上述模板中摘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徐斌《倍的认识》心得体会篇4

4月22、23、24日,我有幸参加了省教育厅名师送培的活动。在两天半的时间里,我聆听到了特级教师徐斌的《倍的认识》,他那循循善诱的引导,机智的点评,使二年级的小朋友上的兴趣盎然,非常值得我学习;我还聆听了我们区两位名师的课,赵一峰校长的《面积单位》,他的细节上处理的非常圆润,苏伟校长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那层层递进提问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两天半的时间里我还聆听到了省小学数学教研员郭庆松老师对两位名师课堂的精彩点评,通过郭老师的点评,让我对两位名师的有了更是高一层次的认识。他们灵动的教学智慧,准确的目标定位,精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课堂训练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课堂与之存在的差距,鞭策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坚持学习,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使自己的课堂逐步趋向成熟。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一共听了4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其中体会颇深的是特级教师华应龙的《我不只是数学》。听完华老师的报告觉得很是感慨。华应龙老师在从教过程中经历了我就是数学的自信到我不只是数学的慎思与追求。我不只是数学是对我就是数学的再认识与超越。即如华老师所说:我就是数学乃是自我安顿、自我期许和自我鞭策。既用数学修身,也用数学育人,还用数学立命。我不只是数学是对它的超越,既关乎数学的学科价值,更关乎学生的成长价值。

人生有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它们的发生一定是打破常规和突破人的固有思维,不然又怎能让人产生惊奇?华老师的报告告诉了我们数学它可以不只是数学,它也可以很人文,数学的课堂还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元素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控。

华老师的报告让我打破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数学其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枯燥的理念。培训结束后,我还在回味华老师的精彩讲座,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反思能够突破自己的教学课堂,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这次培训一晃就过了,可是给我的启发,给我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我一定会以这次培训的精神为知道,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字(6篇)

    - 阅59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400字听说绿豆泡入水里就可以长出豆芽,我非常好奇。于是,我就在装好水的盆子中泡了一....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

    - 阅59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1今年的元宵节过的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前天做了个小手术,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着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