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精选8篇)

来源:网友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篇1

课改以来,幼儿园课程问题的研究也就摆上了我们的案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省基本幼儿教材的使用框架下,摸索适合老师转变观念,满足幼儿自我发展需要的课程模式,呈现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如:从注重目标到注重过程的变化;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幼儿的学的变化;从集中活动居多到开放活动居多的变化;从预设活动为主到生成活动的介入的变化等。这些都说明大家在创新幼儿园课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幼儿园课题的一系列活动中,大家都多少对幼儿园的课程新理念有了些许收获。但是,我们要推进幼儿园课程朝着有自我特色方向迈进时,总是感觉水平有限,难度较大!

今又认真学习了《幼儿园课程》一书,对幼儿园课程这一概念从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梳理即将要在园内确定的.游戏化特色课程,为我园特色课程的行动研究方案提供了更准确和有力的理论依据,并可将其作为在下一步实施行动的过程中,研讨培训的支持工具。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任何模式的课程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我们即将推进我们的特色课程模式时,自然就会多借鉴些我们看到的其它园成功的课程模式。因此,借鉴前我们要慎重分析利弊,摆脱纯粹的“追风”学习,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结合实际修正方案,真正创造出适合我们自己幼儿园发展的课程。另外,《课程》一书中,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很值得深思。这些问题均常出现在教师执教的过程中,我把这些内容复制出来,与全园老师共学习、共讨论,让大家都在学习中反思,尽可能地去琢磨如何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掀起教师自觉学习和提升专业素质的热潮。

还有,接下来我园将实施生活化、游戏化园本特色课程的探究,书中“几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带给我们一些启发,特别是活动区域如何更加生活化,和下一步我们将如何生成一些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目标”的生活、体验。游戏化活动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价值,值得我们在实际进行中反复阅读,使我们的行动方案不断合理的修正。

总之,学习就是提高,提高了认识,对理清思路多有帮助,也是对我们去实践这些理论提出了自身水平的新挑战。我们不仅要常常反思,也要带领广大教师不断探究,以期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更具科学性的课程影响下,有更全面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读者在阅读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后,深刻认识到了创造性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本章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的内容阐述,相信读者们也有了解到幼儿创造性课程的初衷和目标,以及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篇2

主题探究活动大多局限于中大班,小班很少开展。我认为小班幼儿有意注意已经开始萌发,对外界新鲜的刺激能产生兴趣,容易进入情境中。因此在小班进行主题探究活动是可行的,关键在于组织引导和把握主题探究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主题活动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可运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根据以上认识,结合我园《构建幼儿园生态小环境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的开展,针对小班幼儿特点,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在班级开展了“可爱的小兔”的主题研究活动。现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一下:

一、主题的建构多采用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建构的方式,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对活动随时进行增删

开学初,小朋友的情绪已经基本稳定,而一些适应能力较弱的以及平时在家照顾过细的,在家很少和同龄伙伴接触的小朋友的情绪却很难稳定。无意间,我带来了一只小白兔放在教室,让幼儿观赏,不料,这一天连平时最爱哭闹的小朋友都会擦干眼泪,跑过来看小兔,一下子教室了听不到哭声了,取而代之的是“小白兔真可爱!”“我家里也有小白兔的”,看到小朋友对小兔子的喜欢、充满好奇以及流露出一种关爱、照顾的感情,因此,我们结合孩子的兴趣所在,选取最接近儿童生活的也深受幼儿喜爱的动物,我想我们可以开展一个关于“小兔”的小主题,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又可以在活动中使孩子们快乐地成长,于是和孩子们一同探究“小兔”的活动开始了。而活动的设计也主要以故事、诗歌、绘画、儿歌以及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为主。

二、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注重活动的生活化,加强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利用家长资源

在活动前期,我们常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带领幼儿去科学发现室观察小动物,以激发幼儿对观察动物的兴趣。在活动初期,我们让幼儿从家中带一些食物给小兔吃,并鼓励家里也有饲养兔子的小朋友,让他们把兔子带到教室与小朋友一起喂养,或讲述自己家小兔的一些事情和自己对小兔的一些认识等,以提高幼儿探索的欲望,更进一步地了解小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等。通过引导和活动的实施,引起了家长的关注,他们中的一部分能主动地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喂养、观察和关心小兔。家长的参与无意中带动了幼儿积极参与探索的兴趣,而他们的活动热情也刺激着其余部分幼儿的活动热情。

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因此,在一般的活动中,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较多,动手操作的活动需要老师的不断鼓励或帮助才能坚持完成。在活动中,幼儿有参与活动的愿望,积极性也很高,他们很重视和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不管过程如何,完成后都很开心,并引以自豪。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特别喜欢故事、儿歌、绘画活动,尤其是游戏和表演活动,通常是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上来表现自己。而与之对比,谈话和讨论活动则显得稍微冷清了些,能随着老师的引导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幼儿不多。针对幼儿的这些实际表现,在谈话活动中,我们准备了实物、实物卡或一些调查活动开展谈话和认知活动,并准备了一些小卡片及时把幼儿的言谈用文字或图象表现出来,并作为环境创设的一种形式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增进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通过尝试,发现这种形式很受孩子们的喜欢,许多幼儿会在课后主动到主题墙前左看右看,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在学习其他孩子作品好的地方。

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展,对于年龄较小的小班幼儿来说,能做到这样已经是很不错了。当然,所取得的成效除了老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外,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从小班幼儿热情的回应中,足以证明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探索活动,只是他们的探索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小班幼儿的探索活动中,幼儿探索的内容必须是低结构,具有直观性的。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和技能水平毕竟有限,而且喜欢形象生动又有趣的东西,因此活动的内容应该面广而浅显,活动形式应该生动有趣,从而做到寓教于乐。探索活动的目标还应以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重点在于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切忌把成人的意愿强加在幼儿身上。在小班幼儿的探索活动中,探索的内容应来源于生活,让周围的环境冲击幼儿的视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从幼儿好奇的发出第一个“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开始,充满新奇和快乐的探索就已在他们心中拉开了帷幕。因此,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符合小班幼儿特点的教育契机来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小班教师应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以小见大,先从小处提炼主题,继而将活动内容辐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许小班幼儿的主题探索活动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样能产生较多、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实生活中自然地沉淀着、积累着。教育并非演戏,取之于生活而又用之于生活的经验才是最可贵的。总之,符合幼儿的需要,有利于每一个幼儿提高和发展的活动才是成功的。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篇3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学习经验,而且是帮助幼儿把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其心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探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的,能够促进教学活有效性的方式和方法是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学习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其他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x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因此,一节好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将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一个很好的“整合”。

1、从生活和游戏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题。

当我们选择或是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是否可以与之生活的环境相互融合。而“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主题与幼儿生活的关系,主题中蕴涵的探究机会,主题中蕴涵的游戏机会。

例如:主题活动《商品》。幼儿通过教学活动累积了购物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机会应该说很少。结合这个主题,在角色游戏我们创设一个商店的环境。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使平时无人问津的超市改头换面了。于是,快餐店、饮料店、玩具店、大头贴照相馆、服装店相继拉开了序幕。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制作商品、拟定价格、贴价格标签的经验,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制作商品时得心应手。

主题活动《我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书”教学活动涉及了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的分类等内容。这些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图书应该如何摆放,如何分类,如何用标签来区别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教学活动使游戏变得生动活泼,游戏也将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知识经验无形地延伸,幼儿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养成了。

2、内容的选择能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形式丰富起来,为幼儿创造活动的空间。

例如:我们在教授数学领域的知识时。组织形式便可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设计活动。在教10以内的加减,教师模拟生活场景“水果超市”,让幼儿手持“钱币”自主挑选水果。算出需要的钱数。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活动。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大小、颜色、形状、数量等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另外,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生活化,不但内容生动具体,幼儿也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很多。游戏和教学一体化并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让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提高运算能力。

例如,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需要锻炼他们跑的技能。这时,我就会带他们玩“小孩小孩真爱玩”游戏,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好跑的准备。游戏中,幼儿四散走,教师边走边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东看看,西看看,去摸一摸xx再回来。”说完儿歌,幼儿迅速跑开。幼儿对整个游戏相当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自然而然学会了跑的技能,发展了追逐能力,同时还满足了他们游戏的需要。

3、让区域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教学活动为游戏服务。

以前,我们简单地将幼儿园区域活动定位在“形式自由、室内有间隔,操作有材料”的层面上,其实说白了就类似于分组的桌面游戏或是自由活动。通过探索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和操作终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区域活动同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其中一个部分,它也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应当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相一致;我们的课程不应当仅仅停留在集体教育活动上,更应该拓展到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乃至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春天的电话”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增设了“做电话”的内容,以弥补其科学内容的不足。在“动物世界”主题中,我们增设了给小羊穿棉袄,喂养小乌龟的活动。在一个主题即将结束,后一个主题即将开展的时候,教师和幼儿往往都会因为缺乏过渡产生一种不适应。这时她们就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来帮忙。在一定程序上激发幼儿对下一主题内容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并让幼儿能在主题和主题切换之间变得从容。

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体验快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的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与游戏真正的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和老师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篇4

近两年非常流行的“幼儿学习故事”终于也刮到了海南,作为第一次接触这种新的记录方式,老师们有各种困惑,毕竟要从传统的思维中跳出来,以另一个角度去欣赏孩子的游戏行为。我也不例外,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困惑,不知该如何把控幼儿游戏的尺度,有时不知从哪里着手,有时则分不清重点。

于是x月x日幼儿园组织了这次“幼儿学习故事”分享活动,让几位实验班的班主任分享了自己在组织区域活动时的一些心得,让副班老师分享了自己优秀的学习故事,最后翁园长对撰写学习故事的一些要点进行了小结。

其中三位班主任的经验分享让我印象深刻,解决了一些我在组织区域活动中的困惑,首先是该如何去开展区域游戏,过去我们在游戏中会设各种条条框框,总是不自觉地去指导孩子们该如何做,其实说白了就是不相信孩子会玩游戏,但实际上孩子天生就就会玩,而我们的自以为是只不过是在破坏游戏,阻碍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作为老师有时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游戏就是孩子想怎么玩就该怎样玩,而过去总是有我们介入的游戏只是伪游戏。另外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游戏中的一些想法在大人严重看似可笑,但是我们应该换个角度去欣赏孩子的一些想法行为,不能我我们的思维去想孩子的世界。最后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也给出了一些实际的解决办法,比如孩子们不懂得分类怎么办?范老师通过给小动物喂食物的游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三位副班老师通过三个精彩的各具特色的故事告诉我们幼儿学习故事该如何撰写,应该关注孩子的哪些部分,该如何去回应孩子,通过实例告诉其他老师该如何撰写精彩的学习故事。

最后翁园长进行了小结,把撰写学习故事的一些要点及其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总结。整个活动从活动组织到一些问题解决到如何撰写,都给出很好的指导,并解决了一些平时工作中的困惑。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篇5

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幼儿园创造性课程》,这本书在合理布局11个学习区的基础上,留出足够的空间够幼儿集体活动,存放幼儿的作品,同时为特殊幼儿提供帮助,让教师在实际操作时更得心应手。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创造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给了我们坚实的理论基础,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关注人完整的发展的课程。创造不是贴在课程上的标签,而是融入整个课程的一种精神,包含在环境之中、材料之中。融入了创造可能性的课程才能成为真正完整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主题内容不断变化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丰富活动材料、活动内容,变化活动方式等。尤其是活动材料的丰富性和变化性对诱发和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此书的学习,再结合实际,我清楚的认识到,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篇6

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市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我要读好书”活动,并在活动中收获了一套《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丛书。浏览这两本书用了一个星期,真正精读一遍却用了两个月时间。从编辑的前言到虞永平教授的推荐序,从导读引言到本书的理论基础、具体章节甚至附录,一点都不愿放过。《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特别关注作为课程基础的幼儿发展理论,注重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描述,并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坚实基础,同时还将幼儿的创造性融入到一切活动中去。书中将建构课程的五要素确定为:幼儿如何发展和学习、学习环境、幼儿的学习内容、教师的职责及家庭的作用。读完全书十六个章节,感觉豁然开朗,我对于幼儿园创造性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把它理解为四个部分:

一、孩子怎样学习?

在传统的幼儿园课程中,我们作为教师更多是关注怎么教孩子,对于孩子本身的水平虽有所了解的,但关注的力度和深度都不够。在书中,把了解孩子的发展现状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放在第一章,而且也是用了整整一章的内容来告诉我们,当我们准备引导孩子学习的时候,首先就要了解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怎样成长和发展的?还要了解个别差异性。其实这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之前要深入去“备”孩子。

1.备孩子原有发展水平

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的3-5岁儿童在社会情感、认知、语言动作上的发展是不一样的,我们教师在实施教学工作之前如何得知这些基本情况呢?在书中提供了这三个方面比对的详细发展目标。

例如:3岁的孩子虽然较学步儿有了语言表达上的进步,但是我们还是不能让一群三岁儿童轮流玩一个他们都喜欢的玩具,因为他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我们特意让一群孩子玩一个玩具,老师通过观察就能发现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孩子社会情绪的发展情况立刻显现出来。

5岁孩子的手指肌肉动作发展已经逐渐精细了起来,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画笔,挥舞彩带,写出来的数字也会越来越正确,这一点从五岁孩子的作品中老师就能了解到他们现有的动作水平。

当然,通过观察孩子的典型行为来了解他们的发展概况会让我们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有很不错的基础,但是我们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时间表,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必须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

2.备孩子个别差异

这世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喜好、文化和生活经验。但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具体特征都是那么明显,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敏感”而“多心”的人,观察出他们的个别性差异。

比如在小班幼儿入园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孩子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A:理智平静型;B偷偷抹泪型;C疯狂哭闹型。这只是我们幼儿园老师通过自己长期实践观察得出的,其实这就是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存在个别差异,他们的适应性和反应强度不同。有的很快适应环境,有的悄悄观察,慢慢适应环境,还有一些就是抵触新环境,不愿意去了解和适应。有经验的小班老师会在第一时间将这些孩子分类记录下来,第二天她们再来园时候老师对待不同孩子的方式也会悄然发生改变。

另外,孩子们的兴趣也是各有不同,有的爱好动物,有的爱好汽车、有的爱好读书……这是孩子展现与众不同另一个方面。还有一些具有特殊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的儿童,能了解孩子的特别的兴趣和信息也能帮助老师有的放矢的为孩子们设计学习主题。

3.备孩子学习方式

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小,学习方式的差异越大。听觉、视觉和动觉是常见的三种不同学习方式。

十年之前我们常常见到的幼儿学习方式还是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大多数老师喜欢为孩子苦口婆心地讲解,有时候辅以挂图或者PPT给孩子看,但是近几年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听觉和视觉退居二线,直接动手操作体验成为幼儿学习的主体方式,这也是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持续不断推进的收获,而这种方式更为大部分儿童所接受。

二、孩子在哪学习?

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孩子参与学习的基本条件,有了这样的感觉孩子才能得到协助、成为独立而又自信的学习者。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是最能够带给孩子们这种感觉呢?这就需要老师“备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

1.备空间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中把孩子在教室中的学习区域划分为:积木区、戏剧扮演区、益智区、美劳区、图书区、发现区、沙水区、音乐律动区、烹饪区、电脑区和户外区。在第二册书中对于这些区域的作用、如何营造环境、学习内容、和教师职责以及对家长的建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适宜的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老师在准备班级空间格局的时候还是要从孩子使用的角度去考虑,遵循一定的准则,例如:合理安排教室里的路线,包括进教室、使用物品、卫生间等等。集体活动的地方宽敞通畅;展示区合理选择位置,柱子、柜子的反面等都是比较好的。教室里还需要一个储物间,因为孩子年龄小,需要的学习、生活用品多而杂,一些不能让幼儿直接接触的有安全隐患的工具等都可以在储物间存放。另外孩子们还需要个人物品柜,有利于孩子合理管理自己的东西,形成规则意识。

老师(特别是大班老师)在教室空间划分的时候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或者让孩子直接参与到这项工作来,作为一次主题研究学习活动。并在教室里建立一套分工系统,让所有孩子都逐渐形成维护它的责任意识。

2.备时间

教师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时间的安排有规律长时间不变的话,孩子也更加觉得安全,会越来越独立。

点名、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由活动、用餐、盥洗、休息等活动是孩子在园最日常的安排,这些活动的时间都按照顺序体现在时间表上,同时我们还应该制定每周时间安排,帮助孩子形成长期稳定的习惯。

目前有幼儿园已经开始针对新入园幼儿家长进行入园前的心理和策略的指导,在这个环节就对家长进行一日流程的讲解,鼓励家长在家里和孩子提前交流他即将面临的时间表。而且有的老师还在教室里绘制简笔画类型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一目了然,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个清楚的认识。

3.备氛围

班级是个共同体,应该是一个让孩子感觉舒适安全的,能够随时得到帮助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孩子能交朋友,能被接受还会学习到交往技巧,建立人际关系。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孩子的个性,为他们制定适宜的教养方式,鼓励胆小的孩子主动与人交流,帮助脾气暴躁的孩子学会自控。同时老师也要和每一位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老师,她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就比较出色,日常生活中她有着丰富的情感又充满正能量。在班级管理中她很善于发现每位幼儿独特性的能力,尊重并接纳每一位幼儿并鼓励孩子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和他们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

三、孩子学习什么?

书中将孩子要学习的内容一一列举:读写、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科技、处理技巧。这些内容和我们国家幼儿园学习的内容基本相似,只是分类形式不同。老师在选择教学主题时要根据孩子的发展和学习方式来决定。

1.备内容

在课程整合的今天,老师已经将各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了一起。比如:自然角中老师和孩子共同种植了美丽的花朵,什么颜色的花好看,培养审美;花朵有几个花瓣教给孩子数学;各种不同的花朵花期有多长让孩子懂得自然科学……

在书中还提到一个名字“标准化运动”每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都更为系统化,比如要研究蚯蚓,就不只是知道它的形状和爱好,必须仔细深入地进行研究,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2.备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老师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帮助孩子学习,也是用什么方法来教孩子,将自己的教和孩子的学做一个连结。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内容,结合班级孩子的情况和特点做出最为恰当的教学行为。比如孩子们数学内容是几何和空间概念,那么针对这一内容,老师可以在孩子玩积木的时候去和他讨论几何形状;可以在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带他们一起寻找身边的形状。

3.备课程目标

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它想要表达的目标,让孩子呈现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或者达到什么样的学校效果。老师要事先考虑到这些问题,并且将它们一一罗列出来。

四、我们能做什么?

在幼儿的课程中还有两个重要的元素就是我们老师和家长,作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孩子的学习中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备一备自己了。

1.备老师

作为老师要想了解孩子必须从孩子的家庭开始。试着去和每一个孩子的家庭建立良好的关系,开通有效的沟通渠道,让家长觉得自己和孩子在这个集体中是受欢迎的状态,在孩子的学习上必须和家庭保持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家长意见相左,产生歧义的时候,作为老师要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处理好互相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他的家庭和学校以一种和谐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存在的话,他也会觉得很有安全感,反之孩子会感觉冷漠、抱怨,学习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2.备家长

同时,作为家长也应该提前为孩子入园做好准备,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主动和老师取得联系,在参与幼儿活动时候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对待。而且对于自己的孩子应该有一个科学恰当的评价标准,不能互相攀比,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中。也不可自视清高,觉得自己的孩子无与伦比,谁都看不上。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篇7

前段时间问同事借了一本《幼儿园课程》的书看看。曾在《纲要》中看到过关于课程的一些内容,但《纲要》中只提到了“新知识观与幼儿园课程内容”并未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这次拿到书后我认真地阅读了里面的内容。知道了什么是幼儿园课程,详细的了解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特别是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五指课程,陈鹤琴先生说:“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但是不离社会实际,领导儿童作合理的活动,予以适当的教养。“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他的整体教育观、生活教育观、教育观原则一直指引着我们对课程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

读了《幼儿园课程》后,使我能对幼儿园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路还很长,还需不断学习、锻炼。我也会尽力,努力学习的。

幼儿园创造性课程第一章读后感篇8

第二次教师培训是由山西安文理学院师范院校李新洲老师为我们主讲的,主要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方向、核心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相应地列举了很多身边的事例,真是有形有色。

经过一天的培训,使我深深感到了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启蒙人。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未来,只有老师不断反思,才能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有人说:一个人经常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对孩子的作用就象国王一样伟大。

幼儿期是孩子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无论从任何意义上讲,父母都必须承担起幼儿德育工作。父母的素养、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幼儿。教师作为专职工作者,对幼儿德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平时父母和教师都只注重幼儿道德认知的培养,而忽视了幼儿道德行为的培养。认知与行为就如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有任何轻重之分。

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少年要有广阔的胸怀,知天下事,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就幼儿园而言,德育教育已不再是单纯地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培养幼儿诚实、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品质,而应该进一步帮助孩子学会共处、学会同情、学会关心、学会竞争、学会分清是非、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形成互相协作、严守纪律,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良好行为品德,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

在幼儿园经常使用说服、榜样、将故事和奖惩来对幼儿进行德育,他们往往是自上而下,由外到内地把一定的思想、认识或观念赋予幼儿,而不是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实践而得到的正确观念,更不是让幼儿运用智慧和经验与环境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认识,用意动摇,不牢固。

本次培训使我从新认识了幼儿,传统的教育观,把幼儿当作一个接纳知识的“容器”,一个被动的接受者。随着教育观的不断改变,幼儿的一个自主的、又能力的学习者的观点,被我们逐渐认可,而现在我知道了,幼儿不仅仅使一个学习者,而是一个有能力的思考者、思想者。他们有自己分析事物的逻辑,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我们无可比拟的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新认识幼儿:从一个“容器”到有能力的学习者,到有能力的思考者,在这一过程中我获得了更多更好的教育灵感和教育智慧。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字(6篇)

    - 阅59

    四年级绿豆发芽观察日记400字听说绿豆泡入水里就可以长出豆芽,我非常好奇。于是,我就在装好水的盆子中泡了一....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

    - 阅59

    欢乐的元宵节作文6篇1今年的元宵节过的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前天做了个小手术,所以我不能干活啊,只好看着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