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誓言教学设计(精选5篇)

来源:收集

第4篇1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一、导入: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南满铁路,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寇的铁蹄揭开了悲剧的序幕,他们残忍地屠杀东北抗日英雄,就连手无寸铁的人民也不放过。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从这一天起,沈阳、东北三省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苦难与抗争。作家端木蕻良他被迫流亡,背井离乡,身在异乡,却日日思念东北广袤的黑土,他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一篇抒情散文,那就是《土地的誓言》。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他铿锵激越的情感世界。

二、整体感知:

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文章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了解到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地发言,教师板书小结。

第一段:故乡的风土人情令我常常思念,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三、品读

1、有一位作家曾说:每一句语言的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灵,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呢,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作者描写东北特有的景色和物产的句子。

齐读这一段,圈出作者列举地东北的特有的景色、物产?

(一大串富有东北特征的景色、物产,作者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

这是一片

美丽、富饶、充满活力、神奇的土地(板书)

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式来学习第二段,前后同学四人一小组,通力合作,找描写景物的句子,看看哪一组同学找得又快又准。

(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采用景物的叠加,展现,表达作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运用排比,则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的美丽丰饶,但没有排比,情感没有前者来得炽烈,但也表达了对老乡的怀念之情,在怀念中又暗含着忧伤与愤怒,最后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美丽丰饶

作者的家乡如画如歌!你瞧,有参天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梁,还有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家乡的天空清亮透明,河流浅浅地流过,麻雀在空中自由地飞舞„„但是作者仍然意犹未尽,瞧!这两处省略号就留给了我们驰骋想象的空间,我们也来尝试:选一种景物,用上恰当的修饰语,模仿文中的句式,来说说我们的家乡。教师说:生说:

教师小结:美丽的故乡令我们文采飞扬,我们也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2、朗读指导:有一位作家曾说:每一句语言的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灵,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请同学们把文中最打动你心灵的句子,读给你旁边的同学听。全班交流:

请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

请学生读——说说被打动的理由——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带着这种语气再读——全班齐读

热爱、骄傲、自豪、强烈的爱国主义

在这段中作者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把土地比作母亲,我们平时是怎么跟母亲说话的,好长时间没回家了感觉很亲切、激动、依恋。舒缓、喜悦、(亲切)怀念赞美忧伤愤怒

四、探讨主题:

望着天空的行云,迎着撩人的秋风,作者在关内遥望着自己的家乡。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如晶莹的露珠点缀在垄上,散发出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已荡然无存,欢乐只属于失去的家园!谁夺走了我们的田垄?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生:

师:对!让埋葬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

九一八十周年这一天,作者义愤填膺,激情满怀的写下了《土地的誓言》。同学们,这是谁发出的誓言?

对,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因为富饶、神奇已经过去,美丽、活力也只能留在脑中,现在土地上只是满目疮痍,一片萧瑟。三千万东北同胞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成了亡国奴,到处是战火纷飞,到处是日寇的暴行,哀号声不绝于耳。

(展示多媒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端木蕻良只身异乡的土地,触景生情,面对故土,这个铁血男儿立下了怎样的铮铮誓言?(多媒体展示)

1、请同学再次阅读课文有波浪线画出作者发出的誓言。

2、请同学们齐读这段:看看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请学生来读,谈谈体会到的什么样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坚定的信心

牺牲生命

对敌人的憎恨坚定、激情、豪迈、愤恨

4、配乐朗读

同学们,其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只是作者,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发出如此的铮铮誓言。

现在就让我们想像自己来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宣读这掷地有声地铿锵誓言吧。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把右手放在你的胸膛上庄严宣誓。

五、拓展同学们,黑暗已经过去端木蕻良的誓言已经实现!中华民族正走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任重而道远!祖国的腾飞需要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和拼搏。此时此刻,面对大好河山,你会发出怎样的誓言呢?请同学们分四人一小组交流,把你的誓言说给你小组成员听,并把它写在你的作业本上。

(请同学来说说。)如有时间就说。

六、小结:

为什么每次读到这里,总会为有家不能归的悲愤而心潮澎湃,痛彻心扉?我想:是对家园炽热的心牵动了吧;是对祖国发自肺腑的赤胆忠诚融化了吧;是共有的中国心、民族魂凝聚着我们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松花江上》,去聆听东北人民山河沦亡时的呐喊。欣赏音乐(展示多媒体)

最后,老师把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部分语句送给同学们,愿你们铭记在心。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七、课后作业:

1、把上面这段话抄在这篇文章的读一读,写一写下面。

2、请同学们摘抄课文中10个精彩的词语和5句优美的句子。

第2篇2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执教:泰州实验学校李坚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关东原野的美丽、丰饶和曾经的污秽、耻辱。2.感受作者对关东土地的炽热情感。3.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领悟作者在特定背景中对关东土地的炽热情感。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开场白:同学们,今天现场有多少人,你知道吗?数一数,或者猜一猜。不对,现场其实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当我们读书时,回答问题时,就要拿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气概,大家说好不好?好不好?看到大家这么好的精神状态我也很兴奋,对我们一起上好这节课充满期待和信心。大家有没有信心?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静下心来,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课前播放音乐《多情的土地》)

一、初识美丽东北

1.走进东北

同学们,知道刚才听的这首歌的歌名吗?下面就由老师带同学们走进一片土地。

出示系列风景图片:请看,这里有„„(白桦林、红高梁、人参、貂皮、鹿茸),更有广袤的黑色的土地。知道这是哪里吗?明确:东北。(画出地图)(评价:对,同学们的地理知识真丰富。)在祖国雄鸡似的版图上,她就是高昂的头颅。

2.导入课题

有一位作家叫端木蕻良(板书),他的家乡就在东北。他怀着对家乡土地的一腔深情,写下了一篇抒情散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土地的誓言”。(板书,领读文题)

二、感受关东大地

(一)总体印象1.解读文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起哪些问题呢?

看来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老师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解决这些疑问,而且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2.土地印象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到你喜欢的地方画出来,并放声朗读。(行间巡视)3.交流品读的土地!(出示,手指屏幕)

学生各抒己见。(暂不展开)(3人左右)

(二)认识土地的美丽、丰饶

4.首先我们来领略一下她的美丽、丰饶。(板书)文中哪些地方描绘了这块土地的美丽、丰饶呢?描绘到的语句是不是比较多?那你就告诉大家在第几段,从哪一句开始到哪一句结束吧?(找得对吗?)(有没有补充?)

1刚才大家读得都很投入,相信你对这片土地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印象,现在请你来说:这是一片5.这么美丽、丰饶的土地,这么丰富的景色描写,我们以第一段中的文字为例(投影),读一读: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美感呢?(自己朗读,体会一下)

请你选择自己读起来感觉最好的一两句,给大家读一读。

评价:a.读得不好:自己满意吗?你本来想读出什么效果的?(还没找到感觉,谁想读这一句?)要不再给你个机会?b.读得好:读得不错吧?请你介绍一下经验。有没有道理?同意吗?c.直接评价: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可以怎么改进?)(读得真美,大家想不想试一试?)(读出感情、突出特征)

6.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热爱、怀念的感情,想象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读一读这些绘声绘色的文字。老师领读,女生读上句,男生读下句,从分号断开。(投影)(评价:读得真美!)

(三)认识土地的欢乐、耻辱

7.同学们,作者热爱、怀念着这片土地,难道仅仅因为她是个美丽、丰饶的地方吗?(提示:作者还描写到了这块土地上的什么情景?)(家乡生养了他,家乡的土地上印下了他无数的脚印)

文中哪些语言再现了他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场景呢?(投影文中语言)

8.作者是带着什么心情来回忆这些生活场景的呢?(学生思考时老师可范读)(快乐)

9.这部分描写中好像有一个词与“快乐”的氛围格格不入,发现了吗?(“埋葬”)一般用于什么?用在这里恰当吗?为什么会用“埋葬”?(“九一八”)(评价:看课文很仔细!)

10.知道“九一八”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学生说,老师补充:1931年9月18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一天,对我国早已虎视眈眈的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对东北的侵略,东北沦陷了,东北人民从此成了亡国奴。)(评价:看来大家都记住了这沉重的历史。)

11.那么在回忆家乡的美好情景时,除了对家乡土地热爱和怀念之外,作者还会带着什么心情呢?

(小结:这么说来,作者在回忆家乡的土地时的心情,也许是完全沉浸在美好中的热爱、欢乐,也许还带着忧伤和沉重。)

1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情感体会,分组朗读第二段中回忆的文字,一组读曾经的生活,一组读春天的生机,一组读秋天的收获。(投影文中语言)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齐读“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13.大家读得都很好,注意到后面的省略号了吗?你还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手指屏幕:多么——)

续说“多么”句。

但是,“九一八”之后,这块土地就被无情地打上了哪些印迹呢?(手指黑板)(提示:文中有没有这样的语言?)..指名答。(污秽、耻辱)(板书)

三、触摸情感脉搏

(一)体悟情感

1.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一曲《松花江上》来感受那惨痛的历史吧!

2.(语调低沉)作者不得不离开了家乡,在关内流浪,但他何曾忘记自己的家乡?请看他的笔名“端木蕻良”,“蕻良”,它能让我们想起东北黑土地上的——红高粱。红高粱,代表了他的家乡。家乡就嵌在他的名字中,家乡更深深地嵌在了他的心头上!

在文中,作者情难自抑,他纵情地倾诉着对家乡土地的一片深情。请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抒情的语句,一边画一边动情地朗读。

3.请读出你画出的抒情句,说说:这是一片令“我”的土地!学生读、说。

随机指导朗读:他读得怎么样?随机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

a.“炽痛”:热烈而深切。什么意思?为什么?(十年了,有家不能归,有乡不能回)

2b.“泛滥”:一般用于何处?(洪水)这里是来表现什么?

4.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作者对土地深厚的感情所感染了。老师也选择了其中一些,让我们一起再来用心地朗读吧。(投影,突出关键词)

出示多个抒情句,配乐齐读。(大家读得真投入!)

(二)倾听誓言

5.播放历史视频,旁白:同学们,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关东原野土壤的香气在田野里飘扬,白桦林参天碧绿,红高粱一望无垠,马儿在欢快地奔跑,鹿群在悠闲地散步,人们在田间幸福地劳作„„可是,可是!„„

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作者内心郁积了十年、火一般炽热的情感更加无法遏制。现在我们应该知道,课文的题目“土地的誓言”,原来是“作者怀念着家乡的土地所发出的誓言”呀。

6.这些情感句中哪些是作者震撼人心的铮铮誓言呢?指名读。应该怎么读?(读出坚定语气)哪些词语能体现出坚定?还有哪些誓言呢?

7.这坚定的誓言仅仅应该由端木蕻良一人发出吗?(不!包括全体东北同胞,包括每一个炎黄子孙。)说得对!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土地去战斗,甚至牺牲,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爱国心(画心)在勃勃地跳动!

接下来让我们想象自己穿越了历史的时空,来到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一起宣读这掷地有声的铿锵誓言吧!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将右手放在胸膛上,庄严宣誓,齐!

四、抒写土地誓言1.热爱多情土地

土地,这平凡而又伟大的土地。自古以来,就让无数的人为她抛头颅洒热血:楚国要沦亡了,屈原宁可投身——汨罗江;异族侵略中原,岳飞高喊——“还我河山”;

不少在海外漂泊的炎黄子孙,他们总要怀揣着一把家乡的泥土,那把土就叫“乡井土”。乡井土里,寄托了他们多少思乡情、爱国意啊!他们“洋装虽然穿在身”,可“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2.宣读我的誓言

同学们,我们脚下是坚实的泰州(南京)大地,这块土地同样美丽、丰饶。(但,她也曾经有过污秽和耻辱吗?是什么?(南京大屠杀)知道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一天吗?(12月13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珍惜今天的繁荣,)更美好的未来还要靠我们去描画。那就让新时代的我们也来对这块土地发出自己的誓言吧。(简要地写上几句发自肺腑的话语,哪怕一句也可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对家乡的情感最真挚。)

(哪些同学愿意让老师、同学来见证你的铿锵誓言?)(起立,将右手放在你的胸膛上,庄严宣誓)(带头鼓掌,不要都鼓)(评价:真是激情洋溢啊!态度很坚决!语气很坚定!情感很热烈!“我”与土地的关系多么密切呀!)(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宣读自己的誓言,就请大家课后交流。)

3.结束语:

同学们对土地的誓言也和课文中的誓言一样令老师感动。同学们,端木蕻良的家乡东北美丽、丰饶,我们的家乡南京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我们的祖国呀,更是江山如画!希望同学们铭记誓言,练好本领,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丽,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诗人艾青有一首诗,叫“我爱这土地”,老师就用这首诗中的最后两句,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一起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五、链接土地深情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注:《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

课后请同学们吟诵《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完成老师留给大家的探究题: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第5篇3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河北围场县第二中学赵速臻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使学生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运用自己的语言歌颂家乡。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把握作者的爱国之情。2.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运用自己的语言歌颂家乡。

教学时间:一课时

学法指导:欣赏景物,体会感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

课前播放歌曲《生我养我的土地》

激情导引:

“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一声声歌唱,凝聚了人们对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土地,母亲般亲切的名字,每每唤起你,就像母亲用那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们一样;土地,你用你宽阔的胸怀养育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

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奋斗,对土地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会忘记,当年走投无路漂泊谋生的农人身怀的“家乡土”;人们不会忘记,蛰居海外的侨裔床头上珍藏的“乡井土”;人们不会忘记,“寸金桥”上的民众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誓与国土共存亡”的信念„„岁月悠悠,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与悲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土地的誓言》,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播放视频:《土地的誓言》视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思考: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学生交流:作者情感(怀念、赞美、忧伤、愤怒......)4.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和段落。5.学生活动:你觉得文中那些地方最能打动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6.学生讨论: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说一说?(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或语段,要读出自己所领悟到的情感)

7.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找句子谈感受,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学生交流:“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9.教师提问:

(1)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为什么这样描绘?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列举了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为了展示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切怀念。

(2)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学生讨论后回答:

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这一标题应该理解“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三、欣赏品析学生探究

学生找出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师生共同欣赏

教师示例: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到处扩散”。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要知道,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的,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龚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

2.如何理解第一段最后几句话?

教师点拨明确:

他用诗人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词语、句子或段落师生共同赏析

四、质疑研讨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筛选后在班上研讨:1.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教师点拨: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2.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

五、拓展延伸创新写作

1.学生交流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想?你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

2.学生活动写一篇歌颂家乡的诗歌或短文,鼓励学生对家乡描写赞美。(播放艾青的《我爱的土地》配乐朗诵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再次感悟热爱之情,激发创作灵感)

3.课下搜集有关土地的诗歌或歌曲

六、师生反思课堂小结

1.学生反思学习本课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体验

2.学生口头交流自己写作体会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土地的誓言》,我们要热爱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因为土地以宽厚似海的胸怀哺养着华夏儿女,土地以丰腴肥厚的身躯滋养着炎黄子孙!我要为土地吟一首诗,那就是土地之诗;我要为土地谱一曲歌,那就是土地之歌。请允许我轻轻地拨动琴弦,为你歌唱“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打扮,为她梳妆„„”(在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背景音乐中结束)教师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认识到: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并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很快的入情入境。我在课前安排播放了歌曲《生我养我的土地》,使学生很快对土地产生了热爱之情,接着在导入新课后我安排了课文视频《土地的誓言》。当我打开视频时,学生很快就被声、光、图片、动画、文字所震撼,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还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高潮。尤其是那组日本飞机轰炸东北三生的照片,更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仇恨,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当学生在写作时,我把艾青《我爱的土地》当作背景音乐,音乐的旋律不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也使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这样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在课堂体现呢?首先要创设情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读,还要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去亲身朗读体验,特别是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我尽量多设计一些学生活动。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组内交流更体现了这一点。教师要讲到“点子”上,要让学生化被动学为主动地学,化“填鸭式”为主动索求。教师在这时要适当地作调拨。然后,让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创作的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三、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中的爱国情,便成了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爱国情感不是感性的说教,它务必在教学中有个实实在在的载体,那就是要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反复品味,切己体察,读出文中情,读出文中味,读出融入学生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来。为了让今天的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我还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当年日军轰炸东北三省的图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增强了学生的形象感受,那一声声爆炸,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心。还通过课外搜集一些关于土地的诗歌等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土地教学设计

实用的《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第3篇4

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拟人、排比、比喻、呼告、变换人称等手法的表情达意作用。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

3.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旧中国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本文又是一篇抒情色彩十分浓厚的散文,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本课教学中重点。

2.难点:由于本课有些句子语意丰富含蓄,学生不易理解,有碍于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应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1节课教学方法方法之一:“读—讲—读—赏—读”。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方法之二:老师引导—课堂合作讨论—评述、质疑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和探究精神。老师设立问题予以引导,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一步步沿着作者的思路,走进文本。让学生评述课文,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学情分析

1、这是一篇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抒情散文,而学生远离那个历史年代,播放在松花江上,讲述九一八事变,谈论日本侵华战争,以便弥补学生空缺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带着这份沉痛走进文本,一便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生基础薄弱,词汇量少,因此加强字词的学习与积累。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听《松花江上》,讲九一八事变,谈日本侵华战争,引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主要作品有《憎恨》《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与萧军、萧红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标上拼音,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chì

háo

lánlán

dàn

gèn

lǒng

zhàměng

huì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田垄

污秽...........炽痛:热烈而深切。嗥鸣:(野兽)大声嚎叫。斑斓:灿烂多彩。怪诞:奇怪;古怪。亘古:从古代到现在。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污秽:不干净。不干净的东西。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2、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课文大意。

四、朗读展示,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题目是《土地的誓言》,是不是就是指土地发出的誓言呢?(2)发出了什么誓言?(书中原话)(3)你们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自由探究,朗读理解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2)怎样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3)怎样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分析。主要是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拟人、排比、比喻、呼告、变换人称等手法的表情达意作用。

3、归纳写作特色

(1)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2)运用拟人化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情感。

(3)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重叠的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4)描写,记叙,抒情相结合。(5)线索清晰。

六、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1、朗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结合《土地的誓言》谈谈朗读感受。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仿本课的描写及抒情方式,以故土为话题,写一段话表达对故乡的赞美与眷恋之情。

第1篇5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细2、读课文,体味情感。3、再读课文,深悟主旨重点:朗读课文,体味文中蕴含的情感。难点:深层领悟文章的主旨。一、深情导入,营造氛围

1、课前配乐播放“东北印象”的画面。师导入:欣赏了我国东北原野美丽的风光,我们可曾想到70多年前这片土地遭受日寇铁蹄践踏,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回,作为东北大地的儿子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这就是土地的誓言。

2、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略)二、听读课文,述说感受

1、要求:学生边听范读录音边勾画出生字词,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速、感情,然后用一句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2、生畅谈听后的感受。(很震撼,有热血沸腾的感觉;语言很有气势,不可阻挡。)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速读课文,从文中勾画出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

分男女组朗读交流。男组读“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女组读“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2、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请用“这是一方_______的土地,表现在___________(例句)”的句式,把握故乡的特征。

(美丽、富饶、生机勃勃……)

3、文中描写了一幅美丽、丰饶、和谐的图画!那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以第一段中景物描写为例,指两生挑战朗读,体会感情。(自豪的语气,读出对故乡土地的热爱和赞美。喜悦激昂的语气。)

4、作者面对这一方美丽、丰饶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学生找出誓言部分齐读。

五、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1、师导:此时作者对家乡是无比思念,他的感情就如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这种情感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是哪个词?它的本义是什么?文中指什么?齐读这个句子。

2、找一找,品一品

(1)作者的情感是如何“泛滥”的?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泛滥情感的语句,议一议它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学生采用下面的句式交流自己的体会。先在小组内自读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说说句子表达的情感。然后请小组代表饱含感情的在全班交流。

我觉得“______”句子(或词语)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例:我觉得“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这句话表达对故乡无比思念。炽痛为热烈、深切而悲痛的意思。作者思念家乡却不能回去,内心无比悲痛。

“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中的“呻吟”写出了作者心中美丽丰饶的故乡,在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下,已面目全非。表达了对故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憎恨。“田野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意同前。

3、师生共参与,总结体会到的感情。

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思乡、盼归、热爱赞美故乡、憎恨侵略者。4、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侵略者在这片土地上干了什么?多媒体播放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土地上犯下的罪恶行径的画面,配上哀惋的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再读誓言,深悟主旨

1、师导:作者的家乡是如此的美丽、丰饶,可在这方土地上却充满着掠夺、蹂躏,多少人背井离乡,多少人妻离子散。面对这块厚重的黑土地,作者的誓言表达了哪些决心?请从“誓言”部分找出相关语句体会。

2、朗读两个感叹句体会情感。

(1)朗读指导:两个感叹句表现了故乡由解放到站立的变化,朗读时语调要不断上扬。必定、必须两词重读。

(2)师范读,生进一步体会感情。七、走出课文,延伸情感

1、师导:从作者的誓言中我们不只感受到作者对故土的眷念,也感受到一个爱国者对收复故土的一腔热情。列宁曾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2、师进一步引导延伸情感。

作者描写了美丽、丰饶的故乡土地,表达了思乡、盼归之情,可这片土地从1931年开始被日寇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而言,失去的是美好的家园,对国人而言,却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而,本文字里行间还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内容附后)

3、说说我的座右铭

生说一句与爱国有关的诗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八、赠语结课

同学们,黑暗已经过去,端木蕻良的誓言已经实现中华民族正走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任重而道远!祖国的腾飞需要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努力拼搏。我想把这则名言送给大家。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