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范例(3篇)

来源: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范文

1.温州生态园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思路

温州生态园位于我市未来大都市的核心,由大罗山和三??湿地组成,总面积约为130平方公里。其中,大罗山117平方公里,界于瓯江和飞云江之间,是我市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有城市“绿肺”之称。三??湿地与大罗山相连,是典型的平原水乡,面积为13平方公里,内部水网密布,由160余座岛屿组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属于古老的冲积平原,有城市“绿肾”之称。生态园是目前我国沿海最大的城市“绿心”。

1.1三??湿地生态景观建设

在生态园的三??湿地区域,充分考虑到三??湿地是温州城市功能协调过渡地带及三??和大罗山是不可分割有机一体的组成部分,同时三??湿地又承担着继承和弘扬水乡历史文脉功能的需要;把三??湿地功能布局,突出山水景观、文化景观、生态景观;山水景观强调城市中心轴的延伸,通过对景逐步过渡联系大罗山的视觉走廊,并在与市行政中心相通,遥相呼应的视觉廊道转折点建设标志性建筑;文化景观,通过水乡风貌和核心景观创造,突出水乡历史文化风韵,展示中国园林精粹的廊道;生态景观,再现湿地景观,突显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环境。

1.2大罗山生态休闲旅游开发

大罗山区域自然与人文景源非常丰富。区内规划有仙岩潭瀑、化成洞幽、千佛塔影、瑶溪钟秀、天柱古刹、峰台碧水、茶山果香等风景游赏区,及不同类型的生态墓园、生态果园和预留的可持续发展区。大罗山内圈层500米~700米的缓坡地带是最适宜生态景观建设的区域,在景观建设区周边形成机动车观光环路,内部通过步行观光路连接,将天河浩淼、香山日月等景点,古村落艺术家走廊、生态村旅游度假区、山顶生态教育区等联系在一起。

在大罗山和三??湿地之间的山坡地通过林相改造,规划建设成为群落生境示范区,为山地与湿地间的生态协调过渡区。在生物多样性发育较好区域进行封山育林,规划为生物栖息地和自然生态保育地

景观建设区内规划建设生态体验型的旅游项目,包括生态村、艺术家走廊、荒野山村、宁静小屋、生态客栈、山地野营地等。香山寺及罗胜村地处大罗山核心地带,地势较为平缓,交通便利,规划作为大罗山区的旅游接待中心,是山地观光游览的交通枢纽、信息枢纽,以香山寺周边为核心区,配套建设山地型住区、度假村、酒店等。结合山顶气象台的建设,作为青少年气象、天文观测基地,并结合风能、太阳能生态能源基地建设,使山顶地区成为市级的生态教育基地。

综上所述,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对温州三??湿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适度开发,开展特色鲜明的小规模生态旅游,不仅有助于温州城市环境的美化,更有利于温州城市形象的提升,有利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局面。

2.楠溪江风景区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思路

三百里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北部的永嘉县境内,南距温州市区23km,东与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相连,西与仙都风景名胜区毗邻,北与仙居风景名胜区相依,它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摇篮”。楠溪江融天然山水、田园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的独有特色而闻名。

2.1树立“天人合一”的开发观

楠溪江乡土建筑应十分注重与自然山水的融合,借景山水,寄情山水。村庄布局应接山引水,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景观角度平缓舒适,勿需大俯大仰,视觉平和坦荡,游人游览楠溪江时心态自然和畅,清静自如。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范文

一、文献回顾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1992)提出,生态旅游是为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的到自然区域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收益。

湿地旅游属于生态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湿地旅游的研究大都基于生态旅游的相关原理,但也存在其独特性。鲁铭、龚胜生(200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湿地旅游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强烈湿地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丁季华(2002)指出,以具有观赏性和可进入性的湿地作为旅游的目的地,对湿地景观、物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解和观察的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开展不应该改变湿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还应创造经济发展机会。

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概况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入海口的河海交融、部级自然保护区,有孤东海堤、丛式井架、海上钻井和采油平台、黄河三角洲湿地博物馆、黄河水体博物馆、胜利油田科技展览馆、天鹅湖、清风湖、亚洲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黄河三角洲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陆地、淡水和海洋生物资源。黄河三角洲湿地由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的缓冲区,在缓冲区内划分成,沼泽湿地生态区、海滩湿地观光区、槐林生态接待区、芦苇湿地观鸟区、新国土观光区五个游览区。

黄河三角洲湿地地区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种子植物共有42科,400种,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植物是主要的植物物种;野生动物1555种,水生动物41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种;淡水鱼类108种,国家重点保护鱼类3种;鸟类36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尾海雕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51种。

(二)湿地旅游开发状况

黄河三角洲着力打造黄河入海口旅游区,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以观海栈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和滨海旅游区为重点,开发黄河口入海奇观、漂流、狩猎、骑马、观鸟、科考、温泉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打造“新、奇、野、美、特”休闲度假观光生态旅游。

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已开发了五个区域,在沼泽区可以欣赏沿途的动植物风光,去浅滩摸蛤蜊亲近自然。在海滩湿地区可以看到为防止海水倒灌而修筑的围海长堤,观看淤泥堆积而成的海滩。在槐林生态接待区,体验全国最大的人工刺槐林。芦苇湿地观鸟区,除了野生迁徙的鸟类之外,还有圈养的丹顶鹤、灰鹤等珍稀鸟类,为游客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提供一个新的途径。2.6万公顷的天然芦苇荡,春季万物复苏,夏季充满生机,秋季荻花如雪,冬季白雪皑皑,其间不断传来野生动物的叫声,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黄河三角洲湿地最佳旅游时节是每年的夏秋两季,这段时间景区内植被最茂盛,景色最为壮丽。游客峰值出现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占全年游客量的40%左右。主要以自驾游方式为主,以及市场上少量的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一个景点的旅游产品。

三、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缺乏管理

当前景区的路线是在油田开发时所用路线基础上铺设的,未考虑游客的游览需求。尤其以自驾游的游客在景区内需重复往返于停车场和主要景点间,因此旅游旺季时易发生游客拥堵的问题。景区内没有专门管理人员和警示标示,随意停车等现象严重,增加了游客受伤的可能性。不规范的管理会影响景区内野生动物的繁衍生存,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二)居民参与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黄河三角洲周边居民在当地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参与人数少,对当地旅游规划项目了解较少。目前景区没有餐饮和住宿设施,游客的就餐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居民在路边随意叫卖当地农产品,饭店以个体经营为主,难以保证产品质量。景区内缺乏员工,如环保工作人员,以及对游客进行疏导的设施和服务人员。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路线,加强服务管理

发展生态旅游要把保护放在首位,核心区要坚持保护,缓冲区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限制的开发。完善景区内道路的建设,能够单向循环,以提高游客游览效率。可以采用圆环式设计,让游览的进出口、停车场相近,但并不相互影响,充分考虑游客的游览体验。路线设计避免横穿某个区域,减少游客和野生读物直接接触的机会,进而达到旅游和保护两者的和谐相处。在景区内增加导览等服务人员,既可以增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二)整合旅游资源,提高居民参与度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范文篇3

关键词:生态资源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19-03

1、生态旅游资源潜力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地球屋脊的喜马拉雅到原生态的青藏高原,还有一望无际的内蒙古草原,从绚丽的帕米尔高原到三亚的碧海蓝天,无不充满自然的神奇,令人向往,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天然基础,所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海洋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文化历史名城、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部级旅游度假休闲区以及特色各具动物园、植物园、四川大熊猫繁殖中心、海南野生植物保存基地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作为一个多民族和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国具有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风俗民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1.1自然保护区

中国地域辽阔,纬向跨越近50°,经向跨越超过60°,地域特征明显、地貌类型多样,西靠世界欧亚大陆、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在很大程度上受世界大洋气流的影响,形成了世界最复杂多样变异的气候特征,因此也为我国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的生存和自然景观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生态条件。

我国有960多万陆地国土和300多万海洋国土。在广袤的大地上繁育着占世界12%以上的动植物区系,动植物种资源十分丰富的。高等植物有3万多种,其中裸子植物300多种,被子植物25000多种,蕨类植物2600多种,苔藓植物2100多种。动物资源中,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有2100多种,鱼类约2100多种,包括昆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则种类更多,由于我们认识世界还非常有限,还有绝大部分尚未被人类所认识,估计尚有多大几万种之多,为深度探索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提供了广阔前景。

我国对生态自然的保护也是一波三折,建国以来对自然保护的认识逐步深化,虽然建立了一套自然保护法规,也参加了一些国际公约和全球环境监测系统以及“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等,但限于人财物投入有限,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不足,如何有机的把生态与旅游结合起来是我们值得深思熟虑的命题。在不妨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生态旅游,推行以“游”养“保”应被视为自然保护区得以持续发展的成功之道。

1.2海洋自然保护区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针对某种海洋保护对象划定的海域、岸段和海岛区,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上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中国海域纵跨3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具有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和河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上升流及大洋等各种生态系统。中国海洋生物物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结构表现为丰富的多样性特性。国务院于1990年批准设置5个海洋自然保护区,至1995年底,共设置15个海洋自然保护区。具体设立了昌黎黄金海岸、山口红树林生态、大洲岛海洋生态、三亚珊瑚礁、南麂列岛,以及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福建晋江深沪湾古森林两个海洋自然保护区。

1.3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虽然生态系统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可是忽视了人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促进人类作用的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71年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ManandtheBiospherePro-gramme,简称“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门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计划。生物圈保护区是MAB的核心部分,具有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教学、培训、监测基地等多种功能。其宗旨是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结合,科学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政治决策者和广大人民的结合,对生物圈不同区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并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圈及其资源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人类本身的影响。MAB强调运用跨学科方法综合研究生态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强化科研人员、决策领导、基层管理人员及当地居民的参与,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生物圈保护区是一些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陆地和海岸带或海洋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区域环境受保护的区域。鼓励科研人员、决策领导、规划设计人员和当地人民之间的创新性合作模式,共同管理好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的建立首先要使当地广泛的人民共同受益,并保存传承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生物圈保护区之间已经组成了国际保护网络。

我国非常重视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达到26个。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卧龙生物圈保护区,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

锡林郭勒草原生物圈保护区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温带荒漠区博格达峰北麓生物圈保护区,盐城沿海滩涂珍禽生物圈保护区,天目山生物圈保护区茂兰生物圈保护区,丰林生物圈保护区,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南麂列岛海洋生物圈保护区,山口红树林生态生物圈保护区,白水江生物圈保护区,高黎贡山生物圈保护区,黄龙寺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生物圈保护区,赛罕乌拉生物圈保护区,达赉湖生物圈保护区,五大连池生物圈保护区,亚丁生物圈保护区,佛坪生物圈保护区,珠穆朗玛峰生物圈保护区,西双版纳生物圈保护区。

1993年7月成立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制定了行动计划及章程,建立了网络,开展培训,进行交流,创办了出版物。

1.4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完善的动植物资源库、基因库、土地涵养水库,是山脉、水土及植物、动物的完美组合。其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诱人,空气清新,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观光、休闲度假的场所;旅游者通过饱览森林生态系统奇异的物种形态、山川的群落结构,吐纳清新空气、畅饮洁净的泉水,从而体验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程与循环,了解森林保护物种,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和改善区域环境等多种功能。森林中的每棵植物、每个动物、每条流淌的小溪,都是极具说服力的环保“活”教材。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最广泛与最佳场所之一。

中国森林公园从总体上说来,森林公园数量还是少,省市间不平衡,整体品质不高,相关法制不健全,没有建立森林公园统一的管理模式。

1.5国家风景名胜区

我国的国家风景名胜区也就是中国的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资源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景观资

源,是通过几亿年大自然鬼斧神工所形成的自然遗产,而且是世代不断增值的遗产。截至2009年12月,中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已达208处,其中22处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省级风景名胜区达698处,其中包括泰山、黄山、峨眉山一乐山、武夷山、庐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青城山一都江堰、三江并流等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其中有16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是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甘肃敦煌、湖北武当山、安徽黄山、布达拉宫、河北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山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四川九寨沟、黄龙、峨眉一乐山、山东泰山、江西庐山、湖南武陵源等。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中国最具美感特质的国土资源,最优美优雅的自然景观与最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荟萃之地,有很高品赏价值、文化内涵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国家风景名胜区类型奇多,自然景观多姿多态,文化内涵深远,历史价值弥足珍贵,是开展自然生态保护旅游,从事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的理想的圣地。

2、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并已经成为一些生态旅游景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但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摸索阶段。如何和谐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方式有手段。现在不仅是游客的生态意识浅薄,并且无论是旅游经营企业,政府开发部门还是旅游管理部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目光短浅的经济行为,生态旅游项目的评估、开发及规划无科学论证,超限度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漠视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再生,导致环境不可逆转严重污染、旅游资源破坏性的损耗和生态环境系统失调。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相当多地区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近功近利,没有深入的全面调查研究和积极认真的论证、评估,规划部门以领导意见为宗旨,项目匆忙开发。这种粗鲁地进行探索式开发,必然是重开发、轻保护,必然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如:

(1)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缺乏因有管理,职能部门执法而不作为,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以野生动物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2)我国对生态旅游还是无计划状态。许多地区一发现好的洞天,就开山铺路盲目施工开发。开放后又不控制游客人数,过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淀物氧化。一些洞口开得过大、过长,加速洞内外空气对流,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促使洞天景物老化。

(3)多数旅游地往往是贪大求快,经济目标第一,去年游客200万,明年300万,若干年后突破500万,而不是真正科学地基于生态承载量制定经济目标和限制游客数量,没有一个游客容量的上限。游客大量涌入对保护区的过量践踏、排放的生活垃圾及污物,都在改变并侵蚀着保护区的原貌。由此产生的“商机”引发在保护区内“大兴土木”的建设更是给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划上了大量有形或无形的伤痕。

2.2游客生态意识淡薄、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们文化素质的逐渐提高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为基础的。旅游者应该觉醒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自发地宣传普及生态知识,自觉地参与环保,使得生态旅游发展成为较高层次的旅游。目前尚有不少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对生态旅游缺少真正理解,有的仅是为到山林里走一趟,赶一回时髦;有的直奔山珍野味而来,不到口誓不罢休:有的在享受大自然之余,破坏大自然,乱涂乱丢,惊得鸟也飞,兽也走,他们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态旅游者。不少旅游者素质较差,乱抛废弃物品、乱折花草树木、惊吓野生动物、随意吸烟等不文明行为,也给优美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驰名世界的黄山景区、庐山景区垃圾星星点点,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管理部门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现已开发的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据不完全资料表明:目前已有44%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

2.3旅游景点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近年来,生态景区的过度人工化、过度商业化、过度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人为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铺路,自以为是的规划而砍树毁林,使得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水土流失严重。或因山洪暴发毁景伤人;或因久旱无雨,水源枯竭,游客饮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筑喧宾夺主,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和谐,破坏了景观的连续性、整体性。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计算机学科方法论范例(3篇)

    - 阅0

    计算机学科方法论范文>>2013年10月吉林自考真题>>2013年10月吉林自考答案2013年10月吉林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专业层次学制主.....

    地理信息科学定义范例(3篇)

    - 阅0

    地理信息科学定义范文哲学中关于计算机的与信息的理论研究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影响也日益广泛。它一方面使传统的哲学问题获得新生,另一方面又提出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对我们世.....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