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的大概念范例(3篇)

来源:

历史学科的大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考;历史;复习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历史二轮复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水平,一直是历史教师在一轮复习后思考的问题。2010年以来,广东开始实行3+X,即语文、数学、英语3科+文综(政治、历史、地理)或理综(物理、化学、生物)的新高考模式。受这种模式影响,历史学科不仅题量大大减少,而且在高考试题导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与传统历史学科考查不同的特点。

首先,侧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运用与材料解析紧密结合。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点、线、面三方面:一是对历史概念的考查(点),历史概念包括的要素有时间、空间、背景(原因、条件)、内容(表现、过程)、评价(性质、作用、影响或特点)。二是对历史线索或发展过程的考查(线)。三是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面)。

其次,能力考查侧重文字材料。由知识为立意转变为能力为立意是新高考的特点,体现在选择题中增加了不同形式的材料,考查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能力测试里侧重于文字资料的考查。因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无法在实验室中再现,所以考查历史主要靠材料,但无论是广东还是全国考查的重点都是文字资料。

最后,隐性介入社会热点问题。

针对新高考的三大特点,我们在历史二轮复习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将历史知识结构化

经过细致的一轮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不少学生仍然存在着这样的困惑:知识点能记住,但真正做题的时候又用不上,思路不够开阔,答题也不够全面。这种困惑跟我们的教材体例及一轮复习方法不无关系。教材分模块分专题的编排往往割裂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所以学生答题的时候往往顾此失彼,答题思路过于狭窄,拿不到高分。一轮复习后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犹如一堆由不同颜色组成的沙子,杂乱无章。因此,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即历史主干知识导图。这就要求突破一轮复习时的专题模块复习法,将同一时期的史实联系起来,这便是通史复习模式。

二、提升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获取、阐释信息的能力

历史选择题的题量少,分值大,风险大。在高考试卷中差不多要占半壁江山,其正确率对获得高分尤为重要,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然而考生这部分的失分现象却很严重,书背熟了,但仍然不能拿高分。

选择题分为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有材料情境、历史概念、组合型、因果型、比较型、反猜型、图表型等几种类型。从题干看,材料型(尤其是史论推理型)、概念型(提供历史现象概括出概念或给出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较难;从题支看,排列型(时间跨度小的易混)、组合型(题支对的但与题干无关的难排除)较难。近几年广东高考选择题倾向于重点考要时间、主要概念、图表信息、史学探究。对于时间型选择题,复习时重点掌握时间和阶段特征。而概念型选择题,重在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图表型选择题,重在完整把握图表信息。对于探究型选择题,重在尊重情景,史论一致,形成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选择题要想拿高分,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概念是基础。(2)审题是关键。(3)精选精练精评。

学生解答材料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审题不准、概括分析材料能力差、无法将所学知识与材料联系起来或脱离材料答题、答题不规范等。审题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答题思路正确与否。如何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除教师在讲解试题时多渗透各类题型的审题方法外,学生在实践中多思考、多总结、多感悟也很关键。由于高考侧重文字资料的考查,因此,学生解读材料,获取、阐释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语文功底也是重要因素,如概括材料中心思想、文言文阅读等能力,教师可选择典型例题给学生精练精讲。答题规范则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强化。

三、进行全面复习

历史试题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体现了现实问题与历史联系、历史学科的“学以致用”。但历史学科不是给政治学科做注解的,考试是从历史的角度考的。

高考倾向于隐形介入社会热点问题,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的切入点千变万化。因为即使能猜到热点问题,也猜不到切入点。所以,我们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去猜题,而应全面复习。加上现在历史教材内容已精简不少,所以不应有划重点的思想,最多是找出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把相同点作为复习的重点,唯有全面复习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历史学科的大概念范文篇2

一、熟悉重要史实的能力

这是一项首要的、最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主要有:听、视和观察的能力,阅读能力(小字和好懂的原始资料),记忆能力和区分史实作用的能力等。配置于教材页面上的文字和画图,大都有史实意义,所以要善于区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教材特点所要求的一项能力。(1)区分主体内容和从属内容;(2)区分必须储存和“过眼烟云”;(3)区分基本史实和非基本史实。基本史实(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或缺)必须熟悉,扎实准确,“入库”储存,例如大字(主体)的内容、大事年表和历史地图中最重要的地名、空间等;(4)区分基本史实的相对性。即在这一历史体系中是基本史实,而在可以涵盖它的另一再大的体系中,是非基本的史实了。此点较难,重点较不妨试试。

中华民族拥有的文物、古迹和馆藏极为普遍,图片影视资料极为丰富,可同熟悉重要史实结合起来,并适当发展乡土访古考察的能力。

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历史概念是在历史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抽象概括而成,以反映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掌握和运用历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发祥地”。历史概念在学科能力中举足重轻,是基本能力中的“基本”。

1.单一型历史概念

这类概念就是一个一个的“历史单位”,教材中比比皆是。属于史实性的有“井冈会师”,“五卅惨案”,“《北京条约》”,“黎元洪”,“《论持久战》”“台儿庄战役”等。属于论断性的有“民族英雄林则徐”,“工农武装割据”,“中外‘和好’局面”,“五届五中全会”,“爱国统一战线”等。

2.复合型历史概念

它由若干个单一型历史概念组合贯通而成,又称概念系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三个独立存在的单一概念,但组合贯通之,成了“三大战役”这个复合型概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这一概念复合了时间、“恢复国民经济”、“三大运动”、“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这五个单一概念。参与“复合”的各个概念之间,是由其内在逻辑联系而成——或递进关系、或因果关系、或包含关系、或并列关系等。

3.历史概念的特点

(1)各类各个概念都有客观性、独立性;(2)凡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准确的外延(量的属性)和内涵(质的属性)。这是掌握和运用它的关键所在;(3)历史概念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一个方面;(4)概念群体之纵横及其网状化、序列化、具体化,就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了;(5)对概念失之准确或错乱,必定损害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此外有众多的理性化概念,“半殖民地”、“共和政体”、“民主革命”、“改革开放”等等。运用时,不要抠定义、追外延、究内涵,能恰当地揉合于史便罢。

三、纵横基本线索的能力

历史是线索的交织品。基本线索是跳动在历史有机体中的脉络,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途径。万千纵横有线索,万千变化有线索。会抓、会用历史线索为历史学科独特有之的一项能力。

1.历史线索的两大类

在历史整体中,线索或隐或显地表现为粗细、长短、远近、中外、主从等;有曲线、直线、折线等;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战争的、社会过程的等。但是,按性质和作用分辨,只有基本线索和非基本线索两大类;按走向分辨,只有纵向、横向两大类。掌握了分类,就懂得了这项学科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2.基本线索的三重性

客观性,是它的第一性。主观性,为师生对它的认知(即“理线索”)。相对性,指它的起止时空限定和功效的特定范围。三相结合,才能抓准用好。

3.基本线索的三功能

(1)贯通来龙和去脉,体现内在联系;(2)提挈内容和要点,利用抓纲织网;(3)明确趋势和归宿,揭示变化规律。纵横这三项功能,可以让学科能力同历史的脉搏一起跳动。

4.基本线索的两误区

教材的“引言”本非基本线索,不可误认。有些教学参考书把基本线索写成了“内容简介”或“内容提示”或“内容概要”,都不可取。规范地表达基本线索时,必须精炼概括为一句或几句话说出。被基本线索所纵横的重点要点,不是基本线索本身。

四、运用基本观点的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其核心和灵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念(基本概念)。没有正确的观点,肯定不会有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

近几年来,各省市推出的高二结业会考试卷,反映了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水平。但课上能力素质的要求,完全可以也应当高出它三两个“调头”。必须看到,高二学生没有多少基本观点在备用、待用,需要“实实在在”地充分利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领悟和初步运用基本观点的主渠道。

主渠道——本教材,可供领悟和运用的基本观点有: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主要有:继承和发展的观点,前进和曲折的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代史上更明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地位和作用,政党及其领袖的地位和作用等。

历史学科的大概念范文

高考命题专家一再呼吁,中学历史教学要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而历史知识结构是由一个个历史概念组成的,通过对历史概念和历史概念体系的教学,可以把那些相对孤立、分散的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有机地纳入完整的科学体系之中,使学生“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进而形成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网络。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是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结构的需要,是培养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需要。历史科《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学生要学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概念则恰好反映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所以,加强历史概念教学也是为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加强历史概念教学,必须明确历史概念的分类,掌握它们形成的方法。历史概念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理论概念,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共性和个性、原因和结果、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继承和发展、立场和观点、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等;一类是历史知识概念,它包括教科书里的所有内容。以下就这两类历史概念的形成和应注意的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历史理论概念的形成

历史理论概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指南,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历史理论概念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历史命题中得到不断加强,它从问答题和材料解析题的考查扩大到选择题的考查。如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第21题“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共同之处有A.按血统关系组成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C.过着定居生活D.妇女掌握统治权力”,对其中第四个选项的判断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理论水平,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妇女掌握统治权力”与教材上的“妇女居于主导地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概念,前者属于历史理论概念,后者属于一般的历史知识概念。统治与被统治是阶级产生以后的事,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当然也就没有统治与被统治之分。由于许多学生对历史理论概念的模糊认识或缺少这方面的能力训练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可见加强历史理论概念的教学是多么迫切。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当怎样指导学生形成和掌握这一类概念呢?笔者认为:

第一,应结合历史教材内容,适当讲解,适时形成,不断渗透,贯穿始终。如在讲奴隶社会崩溃封建制度形成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时,通过对原因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旧的生产关系的解体,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从而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历史理论概念。

第二,史论结合,加强训练,认真讲评,着意引导。史论结合是形成历史理论概念的又一重要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史论结合的练习题进行训练,如简要评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作用),为什么说《九国公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史实说明我国奴隶社会是怎样崩溃的,封建制度又是怎样确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练完之后,教师要仔细批改,看学生答的离教师的要求还有多大差距,再有针对性地认真讲评,着意引导。教给学生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思路和方法,应用什么历史理论概念,让学生在练中学习,以达到形成和掌握历史理论概念之目的。

二、历史知识概念的形成

历史知识概念源于史实,掌握基本史实是形成历史知识概念的基本条件。但只记住一些杂乱无章的历史知识而不真正理解它,就不能说真正形成了科学的历史知识概念。因为“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要真正掌握历史知识概念,准确无误地解答问题,仅仅靠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必须善于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及时把感知到的历史表象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形成历史知识概念。形成历史知识概念的方法主要有:

1.定义法

每一历史知识概念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定义法就是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用高度概括简洁准确的语言给历史知识概念下定义。使用定义法形成历史知识概念最关键的是对历史内涵和外延的揭示。历史知识概念虽然源于史实,但它毕竟又高于史实。只有对史实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比较,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作出恰如其分的定义。否则就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回答问题就容易混淆不清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如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第5题“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许多考生因弄不清闭关政策的内涵而选错。又如第12题“皖南事变反映出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伎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国共产党决裂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该题主要是考查皖南事变的外延,也就是结果。那么皖南事变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必修)第45页第一段小字有叙述:“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表示皖南事变‘不牵涉党派政治’,并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这句话的意思清楚表明了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同中国共产党决裂的反革命两面性。如果我们在讲皖南事变时,给学生以明确的定义,这道题就很容易解答。由此可见,弄清历史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用准确、科学的语言给以定义,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解答高考历史试题是非常重要的。

2.启发讲授法

教师生动形象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是学生感知历史现象和理解历史本质形成历知识概念的主要方法。历史毕竟是过去的东西,不可能重演,但可以再现。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把史实再现出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讲得愈生动,学生对历史表象的感知就愈深,就愈容易形成历史知识概念。启发讲授法就是教师围绕某一历史知识概念事先设计好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边问一边讲,把学生的历史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直达历史知识概念的内核。如学习淝水之战时,教师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从“起第长安”、“投鞭断流”一直讲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让学生初步形成淝水之战的历史表象,然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前秦失败、东晋胜利的原因以及淝水之战的影响和特点,把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一个完整的淝水之战的历史知识概念就形成了。

3.比较法

比较法在历史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最能使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增进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知道,历史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而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同时因受一定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又有它们各自的特殊性。用比较法可以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及发展规律,在比较中形成历史知识概念。

对历史上的重要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各种典章制度等,只要有可比性,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具有某种联系,都可以进行纵的或横的比较。如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异同、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原因和性质的异同、比较30年代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的特点等。运用比较法应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切忌简单类比或者为比较而比较。

4.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也叫分析综合法。所谓分析,就是通过对构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作用和影响等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个别特征或属性,弄清楚各个部分在整体概念中的地位,然后综合,即把诸要素的分析结果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历史知识概念。仍以鸦片战争为例来说明: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分析得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和必然性;从鸦片战争的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武力性;从结果和影响分析可以看出对中国的危害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部分要素的本质特点,概括出: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资本主义为开拓世界市场、打开中国大门而蓄谋发动的一场无耻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全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加强历史概念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正确处理历史理论概念教学与历史知识概念教学的关系。历史理论概念是形成历史知识概念的灵魂,历史知识概念的形成也为历史理论概念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历史知识概念教学只有在正确的历史理论指导下,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否则,就是掌握了丰富的史实,也不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历史理论概念如果没有史实为依托,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理论概念的教学必须寓于历史知识概念教学之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农业科研工作总结范例(3篇)

    - 阅0

    农业科研工作总结范文篇1农业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每年用于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总支出。科学技术是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一.....

    概念教学的策略范例(3篇)

    - 阅0

    概念教学的策略范文关键词:概念图;策略;生物教学;应用【分类号】G633.91概念图这种的教学方式比较新颖,给学生提供建立知识构造以及复习巩固知识构造,还有自我评价方面提供了工具.....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