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范例(3篇)

来源: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范文

Abstract:Withanincreasingscaleoftheuniversityconstruction,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needstobestrengthened.Tomeetthedemandof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underthenewsituation,laboratorysafetyeducationseemsparticularlyimportant.Itisanimportantissueof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toincreasetheworkoflaboratorysafetyeducation.Thispaperintroducesthemanagementoflaboratorysafetyeducationstandardization,whichconsistsofspecificationsystem,hierarchicaleducation,quantifyeducationtime,systematiclearning,diversificationform.Themanagementachievescontinuousimprovementinusinginspection,benefitanalysis,self-evaluationofitself,eliminatesartificialhazards,ensureslaboratorysafety.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

Keywords:laboratorysafety;education;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245-03

0引言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为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许多高校通过调整,即“共建、合作办学、划转、合并、协作办学”等形式,实现了高校结构和学科的调整,完成了优势教育资源的重组。高校实验室作为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得到了大幅提升[1],从实验室的规划使用,到安全发展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更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前提。实验室安全工作日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并由此涌现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实验室不仅拥有大量贵重精密仪器、特种设备等,还使用及存放多种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病原微生物菌种,甚至可能还有放射性物质,而且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教育培训不规范,部分实验楼也未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安全投入不足,设施建设不完善,这些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攻克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通过总结分析以往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可以发现,粗心大意、麻痹疏忽、侥幸心理等人为因素,是大部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引起的事故比例占到98%,可见人在事故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只有通过定量化、层次化、系统化、多样化、规范化地开展实验室安全标准化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消除因人为因素产生的事故隐患,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1.1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

1992年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

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第五条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28号)第三十五条规定: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计划。

2014年8月31日修订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上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的出台,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教育工作,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教育工作已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2实验室安全教育不充分是实验室事故频发的原因

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缺乏安全教育是造成实验室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197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K.BarrySharpless因核磁管爆炸失去眼镜、2009年浙江大学CO气体错误接入其他实验室导致实验人员中毒死亡、2008年美国UCLA大学叔丁基锂燃烧致人死亡……这些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人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不高,从而粗心大意引发的,如果他们都接受了充分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了安全意识,这些安全事故确实是可以避免的。

1.3推进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内在要求

实验室安全工作,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掌握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只有通过系统的安全知识学习,努力地自我完善,不断地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才能更好地呼唤人本精神,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更有效地保护国家财产,保障师生健康与安全,保护科研成果。人接受安全教育的程度,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直接决定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成败。

2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内涵

经过对国内多个的高校调研和交流发现,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采用的是单一教育源头为主导,老旧的安全教材为内容,教育形式也缺乏多样化,没能很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导致受教育后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依然对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敏感性不强、对实验室内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能力不足、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落后、僵化、教条的现状[2,3]。

实验室安全教育想要跟上新形势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切实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的有序进行,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就必须实行规范化、层次化、定量化、系统化、多样化,只有真正落实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提升工作人员安全素质,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2.1制度规范化

高校涉及的专业学科门类多,分布广,人员流动性大,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制、理顺本校安全管理体制、组建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层面出台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相关的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应明确落实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施主体,并责成各学院(部)分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机制[4]。

管理办法应明确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管理,经过入职、入实验室教育培训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对接触管制实验材料人员、特种设备管理及作业人员、实验动物与病原微生物操作的实验室人员、以及放射性工作人员等,都应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各学院(部)应根据“科学规范、系统完整、广泛普及、按需施教、形式多样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丰富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

2.2教育层次化

2.2.1管理体制层次化

实验室安全教育应采用分工负责制,实行校院两级层次化管理,学院(部)还应落实其所属系、室的教育培训任务,严格实行多层次,责任权属明确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

2.2.2专业方向层次化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方向应有层次化,可分为通识类、消防安全、电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机械防护安全、建筑与土木安全、辐射安全、环境安全及实验废弃物安全等多个方面,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验室特点选择不同的安全技术门类作为教育培训的内容。

2.2.3教育对象层次化

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对象也应有明确的层次化,主要有各学院(部)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实验室主任(中心主任、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或实验室业务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专职实验室安全秘书、专兼职实验室安全员、各课题组负责人、及其他实验室人员(教师、技术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采用不同内容的教育。

2.3课时定量化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0号)第三条指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并明确了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岗位需要接受培训、再培训的课时要求,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工作特点结合相关行业培训课时的要求,针对上述3.2.2中列出的不同岗位、不同学科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分别制定量化的安全教育课时指标。

如各学院(部)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理工农医类累计时间不少于6课时/年,政经文史类不少于3课时/年;实验室主任(中心主任、实验室管理办公室主任或实验室业务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专职实验室安全秘书、专兼职实验室安全员、各课题组负责人,理工农医类累计时间不少于12课时/年,政经文史类不少于6课时/年;其他实验室工作人员,理工农医类累计时间不少于6课时/年,政经文史类不少于3课时/年。

2.4内容系统化

2.4.1设立安全课程

为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和满足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需要,相关学院(部)应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播安全知识,训练安全技能,确保学生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5,6]。课程内容应根据本学院特点,对安全法律、国家安全政策制度、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特种设备、辐射与防护安全、机电与电气化、建筑与土木、金工实习车间等有较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内容进行系统性重点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安全性预判、应急与消防、紧急处置措施、事故分析等系统性安全知识。

2.4.2安全专题讲座

除安全课程以外,还需聘请相关行业的安全管理专家,计划性开展安全专题系列讲座,通过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总结注意事项,分享安全工作经验和心得,可以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与安全课程知识形成互补作用,对实验室安全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5形式多样化

学校层面应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的网站、系统,一方面可供实验室工作人员登录自学并参加考试,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课件、教程,供师生下载、学习,实现实验室安全“mooc”化教育。

分类编写实验室安全指导手册,发放到各个实验室,由各个实验室制定本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指导手册可以方便实验室人员了解化学危险品、废弃物、高温高压设备、放射性物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事故救援与自救技能,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

定期举办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安全技能、提升安全意识;可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实验室安全工作评比、实验室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7,8]。

3结束语

实验室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同样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按照PDCA(持续改进)管理理念,在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对本文提出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监督检查、效益分析及自我评价,对其中不适应的环节或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原因,及时改进,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教育标准化体系,通过持续改进,保持标准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建设好实验室安全文化,牢固树立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消除实验室安全事故汇总人的因素这一薄弱环节,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五一.高校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3]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3-195.

[4]廖秀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与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0(7):167-168.

[5]孙立权,范强锐,王征.对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探讨[J].2008,25(1):144-146.

[6]汪红.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1(23):208.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范文

关键词:绿色理念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一、绿色理念下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原则

在绿色理念下,高校想要更好的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遵守以下五个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在绿色理念当中,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人与环境共同构建出一个整体。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不论是生产还是使用等环节,都要关注整体性,对于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来说,也是如此,不论是危化品的采购,还是危化品的保管、使用与处置,都应从整体着手,构建出完善的管理制度,选择科学的管理方式,以确保各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到一起,清除连接障碍,提高管理效果。

(二)动态性原则

高校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采购的危险品数量、种类等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其对安全管理的要求略有不同,如果高校采用相同的方式对实验室危化品进行管理,不仅会影响管理效果,而且还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所以,高校对实验室危化品进行安全管理时,应以新时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建立危化品的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动态地掌握其最新信息,并针对危化品的具体情况,不断对安全管理策略进行调整,以使其在实际当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高校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应遵守动态性原则。

(三)安全性原则

作为高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各项试验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在实验室内,危化品的数量较多,种类繁多,且物品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实验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高校应在采购、使用等多个方面,严格的对危化品进行管理,以及时发现危化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清除隐患的解决方案。因此,高校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应遵守安全性原则。

(四)全过程性原则

在以往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大多采用碎片化的管理模式,即根据危化品的管理内容,将其划分均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各环节之间缺乏紧密的关联性,导致整个危化品管理工作的质量偏低,经常会在实验室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并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因此,高校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逐渐采用全过程性原则,即动态的都对整个危化品的采购、使用、储存、处置等环节进行管理,以保障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质量均达到要求,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效管理,才会提升整个危化品的管理质量。

(五)有序性原则

对于危化品的管理来说,可分为几个自然环节,而在每个自然环节内,又涵盖了很多具体的细节,这些细节相互交织在一起,赋予了危化品管理一定的顺序,只有严格按照这一顺序对危化品进行管理,才会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高校实验室危化品,主要针对其采购、存储、使用、处置等的先后顺序进行管理,以免前一个程序出现问题对后一个程序造成影响。同时在每一个程序当中,也要确保管理有序性。以使用同一危化品为例来说,不同批次,首先使用贮存期短的危化品,后使用贮存期长的危化品;同一批次,先使用拆零品,后使用未启用品等,这样对危化品进行使用,不仅会减少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而且还能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二、绿色理念下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策略

(一)提升绿色安全管理理念

在绿色理念下,高校想要更好的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提升绿色安全管理理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整个化学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对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绿色化学的了解程度,掌握绿色化学的本质,了解其具有哪些用处。特别是开展与化学科学技术对科学与社会做出共享相关的课程时,更应提到绿色化学,即现代人类发展过程中,化学物品对环境的破坏,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养成一定的绿色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之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上,从而提升学生绿色、安全的理念。此外,在实验教学活动当中,还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具有哪些危害,可以利用什么方式减少这些危害等。

(二)构建绿色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时,应与其他管理相同,需要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其提供保障。因此,在绿色理念下,想要提升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效果,必须要构建出绿色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高校应加强对现有安全管理制度的研究力度,从中挖掘出良好的内容与存在缺陷的内容,良好的内容可以继续进行应用,而对于存在缺陷的内容来说,则应结合绿色理念的内涵,逐渐对其进行优化,以使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次,高校应积极主动参与危化品绿色安全管理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这些学术会议的参与,一方面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拉近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之间的距离,从而了解并借鉴对方实验室绿色安全管理制度的良好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自身特色发展需求,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构建出适用于自身的绿色安全管理制度。

(三)打造绿色安全管理团队

在绿色理念下,想要提升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效率,应打造出绿色安全管理团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高校在聘请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人员时,不仅要考察应聘人员是否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而且还要考察其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是否养成了绿色理念,只有全部都达到要求,才可以将其聘用。其次,对于现有的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人员来说,应加强培养力度,通过培养的方式,提升危化品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绿色理念,使其在日常工作当中,能够严格按照安全、绿色环保的要求完成自身本职工作。

(四)采用绿色安全实验技术

想要打造一个绿色、安全的实验室,高校应逐渐对实验教学进行调整,对于那些危害性较高,或者是成功率不高的实验来说,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进行替换,即通过计算机以及其他设备完成实验;这样不仅会提高实验效率,而且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可以选择相应的电炉,替换传统实验当中的酒精灯;利用绿色溶剂,代替传统实验中的具危险性有机溶剂;通过微波法代替传统实验中的某些催化剂等。同时,可以设计微量实验方案。实验必须用到的危化品,只要能见到效果,应尽可能从源头减量,建议使用极少量或微量,而且做到合理回收处置实验废弃物;对于那些危化品用量大、毒性强、危害大的实验来说,应将其彻底淘汰,而进行更多绿色、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实验。

三、总结

随着绿色理念的出现,为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满足这一要求,不仅能够加大高校实验室管理力度,而且还会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高校对实验室危化品进行安全管理时,应提升绿色安全管理理念,构建绿色安全管理制度,打造绿色安全管理团队,采用绿色安全实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彦茹.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疏与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4)

[2]张宗明,丁勤林,夏姣姣,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研究[J].绿色科技,2018(1)

[3]陈亮,王博,王林燕,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8)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范文篇3

关键词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建议

从宏观层面讲,生物安全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生物及生物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威胁,维护和保障自身安全与利益的状态和能力[1]。实验室生物安全则是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及状态不低于可容许水平,能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并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2]。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实验室生物安全包括“生物安全(bio-safety)”和“生物安保(bio-security)”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后者则是指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高校实验室对生物安全管理这一块开展的研究时间较国内要早,因此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相对成熟。而国内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虽然已经开展了数十年,但时间尚短,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3]。因此,制定合理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提高相关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十分重要。

1国外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与国内情况相比较,整体来说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起步较早,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体系都颇为完备。因此,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较强,人员素质较高,具体包括以下4方面内容。

1.1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法国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管理标准体系由国际标准(ISO、IEC)和本国标准两部分组成,管理标准数量为79项,其中含45项国际标准和34项法国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占比为57;中国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管理标准体系同样由国际标准(ISO、IEC)和本国标准两部分组成,管理标准数量为49项,其中含24项国际标准和25项中国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占比为49。由此可见,法国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管理的标准数、采用国际标准比例以及标准发展速度等方面均高于我国[4-5]。美国在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公共卫生实验室协会(APHL)于2011年了“生物安全实验室能力指南”(GuidelineforBiosafetyLaboratoryCompeten-cy),使得从事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以正式、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以CDC/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微生物与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五版)”(BiosafetyinMicro-biologicalandBiomedicalLaboratories)框架和内容为基础,提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能力包括潜在危害的识别、危害控制措施的使用、管理控制的实施以及应急准备和响应处置能力等4大领域、17项具体方面的内容[6]。此外,如美国的生物实验室管理团队,会要求组织内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在生物风险物质进行风险评估和严格监管、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知识和专业培训、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评级、建立实验室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等方面承担职责[7-8]。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在2009年年底以工作组协议(CENWorkshopAgreement,CWA)形式启动了标准制定工作,并于2011年了“生物安全专业人员能力”(BiosafetyProfessionalCompe-tence,CWA16335-2011)。此文以“实验室生物风险管理标准”(LaboratoryBioriskManagementStandard,CWA15793-2008)中所提出的实验室生物风险管理中组织机构、风险评估、菌毒种保藏、一般安全、良好操作技术规范、人员和能力、个人防护装备、人为因素、健康监测、应急准备与响应、事故调查、设施、设备维护、消毒灭菌、运输和安保16个要素为基础,提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专业能力所涉及的25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员所需的各种附加能力、学历和资格[6]。

1.2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美国高校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培训十分重视,很多大学生物实验室都根据不同安全等级开设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学生必须获得生物安全培训合格证书方可进入生物实验室。以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UniversityofColoradoatBoulder)的生物安全培训课程为例,无论之前是否有过实验室研究经历或在其他院所参加过类似培训,学生在进入生物实验室之前除了学校强制要求的必须通过常规生物安全培训和考试外,还要参加一项针对自己从事的特殊实验的安全培训。法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采用了严格准入制的门禁措施,他们针对进入实验室园区和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登记。以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INRA)为例,每个实验室课题组均配备专门的实验室安全人员,负责对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实验室整体情况介绍、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生物安全事件的处置方法,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的培养等内容。只有经过培训并考核通过者,在签订实验室安全知情书和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1.3安全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强

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英国牛津大学为例,该校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检查和落实方面都体现出了安全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牛津大学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检查虽不繁琐,但涉及面广、流程规范、内容具体细致。检查中涉及实验室安全文件的检查(包括文件是否更新、是否生效、是否抄送到位),实验室安全委员会职责的检查(包括成员结构、会议开展情况等方面),意外事故防范检查(包括防范措施、安保细则、急救员、急救用品等方面),安全整改的检查(重点针对已发现问题是否整改完成),仪器设备安全的检查(包括操作规程、使用记录、定期维护等内容),工作环境安全的检查(包括潜在危险、卫生标准、废弃物清理等方面),防火安全的检查(主要包括防火设施和防火演练),有害物质控制的检查(包括评估、标识、控制、处理等方面),安全防护设施及物品的检查以及安全培训的检查等内容。校级安全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系部级的安全检查则贯穿日常工作中[9],如图1所示。牛津大学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上,侧重于配合规章制度为实验室准入、安全防护设施及物品、安全标识、安全责任及实验流程审核、工作环境安全、废弃物处理、安全培训等方面制定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安全检查规范,从而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作用,保证制度得以有效落实[9]。

1.4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强

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实验室人员由于管理制度完善,宣传、培训到位,加之环保意识强,因此都具有很强的生物安全意识。例如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微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室人员对实验废弃物处理会严格按照微生物废物/废液处理规章流程进行作业。对所有培养过微生物的液体培养基均需通过次氯酸钠溶液处理4小时以上方可倾倒;对所有经微生物污染过的固体培养基、废弃物均要统一收集,经高温灭菌后抛弃;对培养物不慎倾洒时,应及时使用专门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同时,实验人员在生物实验室会严格按照要求着装,并杜绝在实验室饮食和饮水的行为。

2国内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与不足之处

2003年爆发的SARS事件作为我国生物安全发展的分水岭,让我国政府和人民充分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随着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SARS实验室感染、泄漏事件,让人们愈加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此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已于2008年颁布新标准GB19489—2008)”“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法规、标准的相继制订,使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尽管有以上法规标准的约束,国内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说明了生物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制定管理办法所占比例仍然偏低,部分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虽已制定了自己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但总体来说这些管理办法只是确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缺乏详细、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文件,因此其产生的效果十分有限。另外,只有少数高校设有专门管理部门进行系统规范的监管,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都是由实验室设备处负责管理运行,导致校园生物安全体系尚不完善[8]。

2.2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不够

我国的福建农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等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注重生物安全教育,开设了生物安全专业[10];浙江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校开设了系统的生物安全课程教学[8];北京理工大学也开设了实验室安全全校公选课,并开展了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实验室准入培训。但是总体上,国内大部分院校并未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即使已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院校也是偏重于理论教育得多,缺乏长效的实践培训。

2.3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淡薄

一项调查显示,某医科大学9个专业500名学生中有52.6的学生经历过实验室伤害事件,却只有18.0的人知道并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只有3.8的人知道如何处理生物实验室发生的意外事件[11]。对35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对实验室物理性危害的认知率为28.9,对实验室化学性危害的认知率为47.6,对实验室生物性危害的•751•认知率为13.6,三者均知的学生比例仅为0.9[12]。针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实验室的日常检查结果发现,师生中存在诸多生物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比如不按照规定着装、实验时未佩戴相应防护用具、在实验室储存食物、饮食饮水、戴手套接触公共设施、不知道应急安全设施如何使用等。

2.4实验室生物安全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国内高校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经费投入不足而给实验室生物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出现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配备不齐全、一次性用品重复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转、实验动物检疫不严格、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不规范等问题。

3对我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建议

北京理工大学生物类专业设立较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经验较少。虽然学校在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培训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体系,但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方面与国内外先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培训上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本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提出以下3方面的建议。

3.1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建立校、院两级的生物安全委员会,由委员会和相关院校组织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全校范围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3.2开展和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

要注重安全培训实践性,切实提高我校师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技能。应在已有实验室安全全校公选课、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基础上,纳入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或单独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将此作为一个重点内容长期开展下去。

3.3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

要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加强生物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备,为生物实验室提供专门经费用于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落实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宣传、标识、培训、实验废弃物处理等工作。

4结束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范例(3篇)

    - 阅0

    精神科护理沟通技巧范文篇1【关键词】护患沟通;和谐;技巧随着社会法制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展,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创建和谐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冲突,进行人性.....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范例(3篇)

    - 阅0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范文篇1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农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看到发展的同时,农业、农村、农民同样也出了许.....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