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范例(3篇)

来源:

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态势融合

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特别是指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为生产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而现代制造业则是指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的制造业。

目前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二者之间逐步建立了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动态内在联系,显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体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更深层次的专业化分工,既可以提升企业的专业化水平,让企业集中力量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又可以促进企业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形式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其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层次:

(一)企业内部的融合发展

随着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的制造和服务功能已逐步融于一体,作业管理也从制造领域延伸到了服务领域,一些企业已经逐步从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在许多著名的公司中,由于其服务业在产值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很难判断它是否还是一个制造企业,还是应重新划分为服务企业。

(二)产业链上的融合发展

在现代制造业中,产品真正处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只占很少部分,大部分时间处在研发、采购、储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阶段,而这些阶段正是现代服务业的覆盖范围,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产业链条的效率影响越来越大,产业链条的运转更加依靠现代服务业,二者在产业链上逐步融合,既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壮大,又使现代制造业能够集中可以动用的各种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不断提高运营效率。

(三)区域内的融合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也就是其在特定地域内的集群化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和其他一些地区已出现产业集群现象。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集群将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要将金融、保险、物流、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结合,紧密围绕在制造业的周围,构成产业集群的服务支撑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态势

(一)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成加速趋势

一方面,现代制造业非主营经济活动的外包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如制造业营销网络的形成过程就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产品研发、产品运输与储存、广告、保险、会计和法律服务等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随着新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的研发、设计,中期的管理、融资和后期的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渗透,现代制造业内部逐渐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在现代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中服务的投入大量增加,制造业的部门功能也日趋服务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许多原来的制造企业通过大规模的进入或兼并现代服务业来整合其原有的业务,从而使其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销售到咨询的全套服务。

(二)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主要发生在大城市

在我国,大城市往往是高新技术的密集区、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区。同时,大城市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现代服务业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究其原因,因为现代服务业的需求者——现代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生产要素,主要是先进科技和专业人才,也正在流向城市;另外,大型城市良好的制度环境也为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服务业的规模对当地的市场容量依赖性很强,人口规模和密度是决定城市服务业比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向大城市集聚是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体现出国际化特征

伴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也相应地表现出越来越突出的国际转移趋势。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转移主要通过以下形式来实现:项目外包。即把企业的一些辅助型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人力资源等成本较低的国家;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企业,为了能够为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的新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拓东道国的服务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国际化自然导致其融合发展具有着国际化的显著特点。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要素整合和利用能力较弱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它整合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整合和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强,就会形成竞争优势。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生产要素并不是很丰富,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生产要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集聚,已经具有很多好的生产要素。但是,我国生产要素的整合和利用能力相对较弱,各种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资源利用不足,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利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快速融合。

(二)服务业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着总量不够大、发展不够快、整体结构不优、总体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产前研发、设计,产后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发展不充分,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例如,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8%,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低于10%。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元以上。缺少完善的服务体系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其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利影响。

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范文篇2

摘要:目前对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研究主要是基于实用性考虑,依据国家统计标准、以定性分析方法和按经验进行分类,这对于深入研究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内部结构关系尚存欠缺。本文以学术研究的立场,从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的角度,在进一步明确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反映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数量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现代服务业的分类进行定量研究,希望能为进一步的现代服务业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分类;聚类分析;K-means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01-07

作者简介:杨(1973.12-),女,西安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苗冉(1988-),男,河南鹤壁人,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执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考虑。2011年我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了434%,接近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业所占比重已经接近80%。然而自2001年我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40%以来,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服务业比重仅仅增长了29%,有些年份如2003年和2008年甚至出现比重下降。一方面,这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和经济形势联系较为密切的现代服务业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依然比较落后,这也是近些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

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的要求,因而对现代服务业的理论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服务业的分类是现代服务业研究的基础理论,本文对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研究做定量分析,是对现代服务业分类方法新的探索和补充。

一、现代服务业分类研究现状

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分类,国际组织和国家统计部门还没有专门的分类标准,目前部分组织和学者关于现代服务业分类的研究如下:

经合组织(OECD)国家将金融保险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教育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健康保健服务业五大类服务业列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又称为战略业[1]。

国内目前比较被认可的分类方法是徐国祥、常宁(2004)将现代服务业分为类若干小类:(1)物流与速递业,包括物流业、速递业;(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包括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3)电子商务,包括批发业、零售业;(4)金融保险业,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5)房地产业;(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租赁业、咨询服务业、会展业;(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8)远程教育,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2]。这一分类方法主要是为了满足对现代服务业统计核算的需要,以及为统计数据资源的共享而设计的。

北京市统计局利用指标权重分析法的定量分析和专家判别法的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北京市现代服务业范围进行了界定,选取了信息化应用水平、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行业效率和效益三个指标分别按照3:4:3的权重进行定量打分,然后经过专家判断法剔除、增加了某些行业,界定出现代服务业的范围。然后依据统计标准将现代服务业分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九大类、若干小类[3]。

王志明、张斌、方名山(2009)认为现代服务业统计分类的体系标准应该是一个动态体系,并依据现代服务业产生的两种来源即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和因技术进步改造提升的传统服务业而将现代服务业分为:改造提升的传统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现代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与运输业、现代社会服务业)和新兴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两大类、八中类、若干小类[4]。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分别依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和不同的学术观点,提出了各具侧重点的分类方法,分类结果也稍有不同。

总第444期杨:我国现代服务业分类:基于聚类分析的定量研究••••商业研究2014/04通过以上分析,目前对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研究主要是基于实用性考虑、按照统计标准以定性方法进行的分类。由于目前对于现代服务业的范围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因此这种分类方法在对现代服务业的范围进行界定时,主要依据经验主观地对现代服务业进行筛选,使得范围界定与现代服务业的属性特征可能出现偏差;其次,定性分类方法难以体现出产业发展的内在趋势和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分类结果无法更多体现出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发展的不同和各小类之间更微观的关系,使得一些虽然在一个行业大类内但小类的经济属性、发展状况和程度差别悬殊。如果站在学术研究的立场,现有的现代服务业分类设计在理论上不能充分体现出对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认识。

为此,本文在进一步明确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建立特征指标体系,通过数据计算遴选出现代服务业的范围,进而从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的角度,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现代服务业的分类进行定量分析。这一研究将数据挖掘技术聚类分析方法引入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研究之中,是对现代服务业分类方法的一种新的尝试,也是对经济研究中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方法的补充。

二、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征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基础,本文正是在进一步明确现代服务业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数据指标体系和确定现代服务业的行业范围。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国际上常用的相似概念有“知识型服务业”(Knowledge-basedserviceindustry)、“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s)、“战略业”、“现代生产业”、“知识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的概念最早来自于1975年布朗宁和辛格曼对服务业的功能性分类研究,在其关于服务业发展的三阶段划分中[5],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阶段,这也是对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普遍规律的总结。现代服务业概念受到较大关注是在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发表之后,这也使得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理论研究的重点。

目前理论界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未达成共识。但在对现代服务业的理论研究和经济生活的发展过程中,对现代服务业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并达成了一些关于现代服务业本质的共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生产业。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渗透,工业生产方式也向复杂化、精尖化发展,社会生产分工也进一步深化,生产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中间环节,从生产过程中分化开来,以一种单独的生产要素形式进入生产领域,是生产进一步分工的结果[6]。由于信息技术渗透、知识化的作用,使得生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科技属性和外溢性,这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生产领域生产力的快速提高。二是现代服务业之所以区别于传统服务业,关键在于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渗透和作用。一方面新兴服务业的产生来源于科技革命的影响,服务业存在的根基在于社会生产、生活对于服务的需求,在信息技术革命影响下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新的、高层次的服务需求,刺激了新兴的服务产业的出现;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产的方式和手段发生转变,部分传统服务业更多地采用效率更高的科技手段和现代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完成了对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提升和转变。三是现代服务业是动态发展的,因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现代服务业的涵义也不同。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先进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社会技术和经营方式也在不断变化,随之而来的服务需求也是动态发展的,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7]。

综合以上的共识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信息化、知识化意义上和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产生的,依托信息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它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新兴服务业,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了的传统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特征也在不断变化。随着理论界对现代服务业特征的研究增多,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结合前文对现代服务业内涵的分析,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服务业的本质属性。现代服务业主要有高技术性、高知识性、新兴性、高附加值性、高聚集性、开放性等特征。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的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一种社会生产分工深化的结果,这种分工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知识的渗透作用而来的,使得这类产业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属性和知识含量,其运作需要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才来策划、管理和经营,这些行业的人力资源不仅要熟悉行业的业务而且要有理论、技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现代服务业是与和高技术含量、知识密集型伴随而来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占据较高利润和附加值的生产环节,是高增值性行业,也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现代服务业的高聚集性体现在向城市的聚集,是一种伴随着产业发展而来的地理集中现象。无论是制造业还是信息技术高科技产业,其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产业集聚效应的产生,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壮大只有在人口聚集到一定规模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对于城市的聚集更为依赖。城市市场腹地广阔、信息交流快,不仅有利于现代服务业扩展市场,最大程度的接近客户,也有利于知识外溢效应和生产中学习效应的扩大,此外大城市科技人才丰富、科研基础雄厚,有利于现代服务业获取人才和技术支持。

2.产业发展的属性。首先,从市场结构看,现代服务业具有低进入壁垒、内部结构以竞争性市场为主的特征,对于竞争具有较高的开放性。服务业属于人力资本密集行业,机械化大生产产生的规模效应不能在现代服务业发挥显著作用,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在于人才而非机器,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往往才是现代服务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而并不过分依赖资本积累,因而资本进入门槛较低,新企业的进入也相对容易。此外服务业产品具有个性化特征,需求的多样性使得中小企业可以在竞争环境中依据需求而灵活转变战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竞争性也比较显著,对市场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其次,从产业关联角度看,现代服务业应具有高产业关联度的特征。现代服务业处于生产、消费、投资的中间环节,也是融合各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黏合剂的作用,尤其是对高科技产业等对知识、技术、资本要求较高,现代服务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理应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程度。然而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产业关联程度并不高,远远低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程度,这和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内部结构不合理有关,这也是我国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原因之一。

三、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设计

本文以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现代服务业进行分类。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无先验经验的条件下在潜在的数据中发现令人感兴趣的数据分布模式。和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事物做定性分类的方法不同,聚类分析方法是一种非监督的分类方法,通过建立一种分类标准并根据彼此之间不同的特性辨识出具有相似性的事物[8]。本文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该方法也称快速聚类法,是最经典的一种聚类方法,具有运行效率高、速度快、操作简单等特点,是聚类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9]。

(一)指标的选择

建立指标体系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在建立现代服务业分类指标体系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指标要充分反映现代服务业的特征。由于社会经济是不断在变化的,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也在动态的变化,只有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征选取指标,才能相对准确地界定、筛选出现代服务业的范围,进而对现代服务业进行分类,同时使每个指标更有针对性。(2)指标要具有可获得性。由于服务业的产业门类比较多,要兼顾各个产业选择指标,就不得不考虑指标的可获得性,这也是可操作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也是以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现代服务业研究的极为重要的要求。(3)指标的选择应尽量精简化。聚类分析方法是一种无监督的分类方法,如果指标选择过多,不仅会使聚类分析的精度下降,也会在对分类的结果进行分析时造成困难。

为此,根据前文对现代服务业特征的分析并遵循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选择了以下三大类综合性指标作为进行现代服务业分类的指标(见表1)。

表1现代服务业行业分类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计算方法产业发展程度产业规模就业人数从业人员数产业本质属性信息化水平人均计算机拥有量计算机拥有量/从业人员数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专科以上人员比重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数/从业人员数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比重中级以上职称以上人员数/从业人员数高级工以上人员比重高级工以上人员数/从业人员数行业效率劳动生产率年营业收入/从业人员数投入产出效益年营业利润/年营业成本市场结构赫希曼-赫芬达尔系数产业发展属性企业平均人员规模行业从业人数/行业企业数非公企业比重行业非公有制企业数/行业企业数外资企业比重行业外资企业数/行业企业数产业关联程度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赫希曼-赫芬达尔系数(Herschman-Herfindahlindex)是衡量产业发展地理集聚程度的指标:

HHi=∑mj=1(sij-xj)2(i=1,2,…,n;j=1,2,…,m)其中sij表示产业i在区域j中的就业或产值比重,xj表示区域j中的总就业或产值占全国的比重,m表示省份数。如果某一产业在各地区的分布和地区总体经济在全国的分布一致,则HH=0。此外衡量产业发展地理集中程度的指标还有赫芬达尔(Herfindahl)系数、信息熵(Entropyindex)、锡尔系数(Theilindex)、区位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等[10],因中国各省区经济发展程度差别较大,人口、地域等均有较大差别,为剔除这些差别在产业地理集中程度中的影响,故而选择了赫希曼-赫芬达尔系数指标作为衡量产业集中程度的指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是产业关联理论中衡量产业关联效应的核心指标:i产业感应度系数=n∑nj=1qij∑ni=1∑nj=1qij,(i=1,2,…,n)j产业影响力系数=n∑ni=1qij∑nj=1∑ni=1qij,(j=1,2,…,n)其中qij是里昂惕夫逆矩阵(E-A)-1中的元素。感应度系数衡量某一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程度,体现某一产业通过向其他产业提供供给而对其他产业产业产生波及作用;影响力系数衡量某一产业对其他产业产生的波及影响,体现某一产业通过对其他产业供给的吸收而对其他产业产生的波及影响作用。(二)指标数据的处理文中现代服务业行业类别和含义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该标准中将现代服务业划分的179个服务业中类339个小类,指标数据主要以《2008年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行业中类数据为来源。由于2008年未对计算机拥有量做普查,故人均计算机拥有量由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计算得出;赫希曼-赫芬达尔系数依据《2012年中国基本单位统计年鉴》计算得出。此外部分金融业数据以《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证券业统计年鉴》、《中国保险业统计年鉴》等为数据来源。聚类分析是以样本点之间的距离大小为分类依据,不同聚类分析方法所设定的距离定义公式和聚类算法不同,但距离的计算始终会对聚类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不同指标间因计量单位不同而产生的数量级差别会对聚类过程中数据点之间的距离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数量级大的指标会对数量级小的指标的差别产生掩盖作用,而使分类结果倾向于按照数量级大的指标进行分类。为避免这种无为的偏差对分类结果产生影响,我们对每一指标数据按以下公式进行标准化:

x′j=xj-minxjmaxxj-minxj×100,(j=1,2,…,n)对于指标数据和欲反映的特征成反比的指标,如行业平均企业规模和产业开放程度成反比,对这些指标我们按以下公式进行了标准化:

x′j=maxxj-xjmaxxj-minxj×100,(j=1,2,…,n)通过标准化,使得各指标数据最小的为0,最大的为100,其他数据在0-100之间分布。(三)现代服务业的行业范围界定在本研究中,前文得到的数据是所有服务业行业中类的数据。在聚类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参与聚类的行业进行精简化,剔除非现代服务业样本,以减少这些样本对分类结果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对分类的结果进行调整和分析。因此我们需要对现代服务业的行业范围进行界定和筛选。关于现代服务业的行业范围的界定一般认为有两种标准,即严格型标准和宽泛型标准。严格型标准认为,现代服务业应该是满足所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服务业,如果一些产业有任何一个特征不能满足就不能将其界定为现代服务业;而宽泛性标准与此相反,认为现代服务业应该是一个范围较为广阔的定义,凡是具有现代服务业任何一个或多个特征的服务业,就应该被界定为现代服务业。根据前文对现代服务业内涵的探讨,我们认为应以相对较为宽泛的标准来界定现代服务业的范围。首先,这样可以使得某些特征不太明显,但对社会经济作用较大,尤其是对提高社会生产力有较大作用的行业,保留在现代服务业界定范围之内,以分析它们的发展状况;其次,某些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和因信息化而被改造和提升的服务业,由于产业发展情况的不同,其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也未必十分显著,若被排除出现代服务业范围之外,也会使得研究结果不尽合理。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按照相对较为宽泛的标准对现代服务业的范围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确定现代服务业的行业范围。具体方法是:首先,依据前文标准化后的行业数据,将各行业13个三级指标数据按照1:1的平均权重计算总得分并排序,优先选择排名前40%的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排名最后40%的行业作为非现代服务业,排名40%-60%的服务业依据该行业所属大类的其他行业的界定结果进行界定;其次,在按照得分情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剔除如部分包含于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等显著不属于现代服务业或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类的行业;另外,对于其他如寄递服务、其他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的金融活动等行业的处理,因这些行业包含有诸如物流业、会展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我们依据其行业总体属性进行界定,以确定其是否被列入现代服务业范围。详见下文的分类结果。(四)对现代服务业的聚类分析经过初步对现代服务业进行界定之后,我们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包含于现代服务业的67个行业以K-means方法进行聚类分析。K-means方法在进行聚类分析时,会自动确定初始聚类中心,在运算过程中逐步迭代并修正聚类中心,但K-means方法需要事前确定聚类数,即需要确定K的大小。在关于K-means方法的应用中,K的确定始终是一个难点,不同学者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方法。一般认为,K的大小应该接近于n,为了研究的简便,我们通过列举尝试,当K=8时,聚类结果中的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标的显著性较差,而K=9时,则所有指标的显著性都较合理,因此,我们选择K=9,也就是通过聚类分析将67类现代服务业分为9类,结果见表2、表3。

表2K=9时K-means聚类结果类别[]包含行业1[]贸易经纪与、机械设备租赁2

[]运输服务、其他寄递服务、电信、互联网信息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其他计算机服务、公共软件服务、其他软件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其他科技服务、自然保护、环境治理3[]财务公司4[]人寿保险、物业管理、企业管理服务、其他商务服务5

[]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地震服务、海洋服务、测绘服务、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其他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矿产地质勘查、广播、电影、文艺创作与表演、新闻业、基础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其他房地产活动、非人寿保险、保险辅助服务、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旅行社、音像制作6[]卫星传输服务、气象服务、技术推广服务、出版业、电视、其他文化艺术、文化艺术经纪7[]商业银行8[]其他银行、证券市场管理9[]证券经纪与交易、证券投资、证券分析与咨询、金融信托与管理、金融租赁、其他未列明的金融活动、房地产开发经营

表3K=9时K-means聚类中心类别[][ZB(]最终聚类中心从业

人员

数[]大专以

上人员

比重[]中级以

上职称

比重[]高级工

以上人

员比重[]人均拥

有计算

机量[]生产

率[]投入

产出

效益[]平均

人员

规模[]非公企

业收入

比重[]外资企

业收入

比重[]感应

度系

数[]影响

力系

数[]赫希曼

赫芬代

尔系数1[]7.9[]26.3[]12.6[]9.2[]0.7[]27.7[]6.3[]99.0[]78.5[]15.6[]94.7[]56.0[]6.32[]14.3[]55.3[]19.6[]15.6[]7.2[]6.3[]7.5[]94.8[]92.8[]56.9[]15.8[]72.2[]9.13[]0.2[]91.4[]88.2[]4.3[]1.2[]100.0[]100.0[]97.2[]91.7[]7.3[]40.7[]3.5[]8.24[]67.9[]19.1[]9.7[]11.8[]0.4[]5.9[]7.6[]70.8[]77.2[]16.6[]42.2[]81.5[]5.65[]5.4[]59.4[]41.7[]26.3[]2.6[]4.7[]9.4[]95.3[]69.8[]9.4[]17.0[]67.8[]10.56[]3.9[]62.8[]32.8[]13.5[]3.6[]4.9[]6.6[]95.8[]70.0[]6.7[]8.7[]61.7[]59.67[]100.0[]74.0[]48.1[]3.7[]2.9[]30.4[]8.0[]17.6[]68.4[]3.8[]92.9[]12.7[]9.78[]1.8[]86.7[]63.1[]7.8[]34.6[]69.0[]23.4[]78.8[]14.6[]4.2[]70.9[]5.8[]15.19[]12.7[]85.5[]44.6[]6.6[]27.5[]33.3[]9.7[]91.2[]92.3[]17.8[]43.2[]3.4[]6.2

从以上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第5类中集中包含了27个行业,从指标数据来看,其大部分都是指标数据较为中庸的行业,为使最终的分类结果不过于集中,我们尝试将第五类中行业单独进行一次聚类,并根据它们的聚类中心来重新分析、调整这些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用K-means方法取K=5对第5类行业进行聚类,结果见表4、表5。

表4K=5时对第5类行业单独进行的K-means聚类结果类别[]包含行业1

[]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地震服务、海洋服务、测绘服务、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其他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矿产地质勘查、广播、电影、文艺创作与表演2[]新闻业3[]基础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技术服务4[]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其他房地产活动5[]非人寿保险、保险辅助服务、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旅行社、音像制作

表5K=5时对第5类行业单独进行的K-means聚类中心类别[][ZB(]最终聚类中心从业

人员

数[]大专以

上人员

比重[]中级以

上职称

比重[]高级工

以上人

员比重[]人均拥

有计算

机量[]生产

率[]投入

产出

效益[]平均

人员

规模[]非公企

业收入

比重[]外资企

业收入

比重[]感应

度系

数[]影响

力系

数[]赫希曼

赫芬代

尔系数1[]5.20[]57.64[]49.28[]27.14[]1.80[]3.87[]8.40[]96.28[]71.37[]10.80[]11.48[]64.81[]10.382[]0.15[]90.37[]34.22[]16.98[]2.74[]8.45[]8.53[]89.99[]0.00[]4.70[]2.48[]66.12[]7.283[]0.79[]48.12[]70.09[]84.54[]4.19[]2.96[]6.51[]93.57[]38.28[]1.35[]1.17[]81.96[]13.954[]12.38[]30.63[]17.26[]24.99[]6.42[]4.34[]9.50[]93.46[]67.29[]12.49[]26.94[]15.53[]14.945[]5.89[]72.48[]21.34[]6.62[]2.83[]6.99[]12.95[]94.96[]88.57[]7.92[]36.03[]88.81[]8.68

表6现代服务业行业分类目录产业大类[]产业性质[]产业小类高产业关联性产业[]生产中介类[]贸易经纪与、机械设备租赁高影响力、开放性产业

[]生产支持类

[]运输服务、其他寄递服务(物流业)、电信、互联网信息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其他计算机服务、公共软件服务、其他软件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其他科技服务、自然保护、环境治理行业规模大、高影响力产业

[]商务、居民

服务类[]人寿保险、物业管理、企业管理服务、其他商务服务(会展业)、电子商务、其他房地产活动高知识性、高技术性产业

[]科研、专业

技术类

[]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地震服务、海洋服务、测绘服务、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其他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矿产地质勘查、广播、电影、文艺创作与表演、基础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开放性、高影响力产业[]商务服务类[]非人寿保险、保险辅助服务、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旅行社、音像制作高技术性、高聚集性产业

[]文化类产业

[]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卫星传输服务、气象服务、技术推广服务、新闻业、出版业、电视、其他文化艺术、文化艺术经纪高知识性、高增值性产业[]管理性金融类[]其他银行、证券市场管理、财务公司高素质、高开放性产业

[]金融房地产类

[]商业银行、经纪与交易、证券投资、证券分析与咨询、金融信托与管理、金融租赁、其他未列明的金融活动、房地产开发经营

(五)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结果以上的聚类分析结果需调整和分类处理,以使分类结果更为合理:(1)依据聚类中心的数字特点,对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处理。将较为分散的行业如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与指标数据接近的分类进行合并;将聚类为一类,但行业属性和指标数据差别较大的行业分离,并归并入行业属性、指标数据与其接近的分类,确定分类数。(2)由于聚类分析的结果是完全按照特征指标数据进行的距离相似性分类,对各个产业小类之间的相似性、行业属性缺乏界定和分析,结果也过于零散,不利于分类结果的应用和分析,因此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行业分类结果的行业进行调整。(3)对一些新兴的或统计年鉴还未进行统计的行业,如会展业、物流速递业、电子商务等行业,按相应的行业性质加入行业分类目录。对现代服务业的最终分类结果如表6所示。

四、结论本文将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引入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研究,通过指标数据分析对我国现代服务业进行分类,从结果来看,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各产业因产业性质和发展情况的不同,而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征,而各类内的产业也从数量上表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这为进一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内部结构状况打下了基础,同时为研究现代服务业各产业之间以及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便利。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各产业的数量指标将会持续变化,而现代服务业因其动态性,其涵盖范围也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本文的分类方法为研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为深入研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TheServiceEconomy2010[EB/OL]..

[2]徐国祥,常宁.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的设计[J].统计研究,2004(12):10-12.

[3]佚名.现代服务业界定标准浮出水面[J].数据,2005(9):46-47.

[4]王志明,张斌,方名山.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与分类[J].上海商业,2009(6):8-12.

[5]刘成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6]MullerE,DoloreuxD.Managingtheprotectionofinnovationsinknowledge一intensivebusinessservices[J].TechnologyinSociety,2009(31):64-72.

[7]张智.现代服务业实质特征辨析[J].城市,2011(10):25-28.

[8]方开泰,潘恩沛.聚类分析[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9]杨.我国民用机场投资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10]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2):3-15.

ClassificationofModernServiceIndustryinChina:AQuantitative

StudybasedonClusterAnalysisYANGWei-wei,MIAORan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24,China)

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范文

湖北在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找出差距和问题,从而可为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提供舆论导向与参考依据,也对促进湖北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郑伟民等[1]构建了福建设区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再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福建设区市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优化思路。贾玉巧[2]分析了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的特点、特殊要求、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力求获得具体、通用的现代服务行业投资环境评价因素。也有一些学者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具体行业进行了研究:金英笋[3]比较了中韩两国金融、保险业的投资环境的差别,佘松涛等[4]运用TOPSIS决策法建立决策矩阵分析了金融环境对于投资吸引能力的大小。在房地产行业,陈俊华等[5]以西部典型城市攀枝花市为例证进行了多层次综合评估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攀枝花市房地产投资环境高于四川省的整体平均水平。陈基纯等[6]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房地产投资环境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城市房地产投资环境地区差异明显。周勇等[7]将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引入到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中,并通过辽宁省工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在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中的适用性。文连台[8]就提升文化创业投资环境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另外,在旅游行业,佘国强等[9]指出旅游投资环境分析方法应该是针对具体地区、具体项目进行的具体分析,然后根据具体项目构建了长沙市旅游投资项目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相关评价。吴晓春等[10]将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对陕西省10个地市的旅游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也提出了改善旅游投资环境的建议。郭伟等[11]运用可拓工程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河北省旅游投资环境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评判得出了河北省各市旅游投资环境强弱5个不同等级和11个城市旅游投资环境的综合排序。综上,已有的文献在引导我国各地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不断发展和深入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评价对象多为城市,以整个省级行政区作为单位进行评价的文献较少,对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的文献更少;二是针对现代服务业所涉及的具体行业的投资环境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多,但对现代服务业进行整体评价研究的较少;三是忽视了基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设置相应标准对初选指标体系的筛选。鉴于以上分析,为了侧重于揭示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因素,本文将构建中国省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客观评价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全国及中部各省的状况,并比较分析湖北省与发达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结合问题形成的机制提出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系统性、客观性、比较性等原则,按照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的具体要求[12],结合国家、湖北省统计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公布的定量指标,确定中国省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21个指标构成。

3实证分析

3.1判断数据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4》及各省统计年鉴,为了消除评价指标量纲差异对因子分析的影响,本文将原始数据进行Z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各指标均值为0,方差为1。然后将样本的各个指标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KMO与Bart-lett检验。如表2所示,KMO检验值为0.721,大于0.7这一临界值,且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所选取的样本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

3.2提出3个公因子借助于SPSS软件进行公因子标准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从20个变量中提取4个公因子,4个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与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数据表明这4个公因子能够代表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可充分反映中国省域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概况。利用所选数据作的公因子碎石图可以看出(见图1),提取前4个公因子时,特征值变化十分显著,而提取第4个以上的公因子时,特征值的变化很小,曲线平缓。由此也可以说明4个公因子的提取对原始变量信息的刻画有显著作用,而4个以上公因子的提取对原始变量信息的刻画无显著贡献。

3.3因子旋转及因子解释在对所提取的4个公因子建立载荷矩阵时,由于原始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部分因子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为突出各公因子代表的变量,明确每个公因子的意义,以便于对每个因子载荷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方法对因子载荷进行旋转,从而得到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13]。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每一个值代表原有变量与每个公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则公因子与原有变量的相关性越强。从表4中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指标X1、X2、X3、X4、X5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基础、消费支出,因此命名为经济环境因子;第二公因子在指标X6、X7、X8、X9、X10、X11、X12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发展潜力、对经济贡献度,因此命名为产业环境因子;第三公因子在指标X13、X14、X15、X16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包含了教育水平、人口结构、就业贡献度等方面对现代服务业的环境支撑,可以命名为社会文化环境因子;第四个公因子在指标X17、X18、X19、X20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现代服务业的科技支撑状况,可以命名为科技环境因子。3.4公因子排序及综合得分为了计算公因子得分,利用回归法将公因子对指标变量作线性回归,得到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即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该矩阵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乘积,可计算出公因子的因子得分。

3.5评价结果分析从表5的统计分析结果看,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全国位居第12位,在中部6省中位于第2位。虽然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排名在全国处于中上地位,与中部6省相比稍有优势,但与上海、北京、广东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从以下各类公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经济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17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3位。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对生产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扩大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近年来湖北城乡居民逐渐提高的消费支出释放出了对现代服务业的巨大需求,使现代服务业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整体发展态势。产业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10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1位。尽管湖北现代服务业集群效应初现,但是湖北的金融、房地产等科技含量高、需求潜力巨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充分。当前,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业在其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已达50%以上。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国GDP的比重、现代服务业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等反映现代服务业规模、结构方面的指标也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就在于湖北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偏低,制约了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因此,切实提高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激活引资与投资机制,仍可谓当务之急。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9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2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撑。当前,湖北总人口中45.5%在农村,农村的教育水平与人口素质相对落后,人才的欠缺已成为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湖北省应立足教育人文优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推动形成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加快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步伐,切实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发挥湖北现代服务业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潜力。科技环境方面,湖北省在全国位居第7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1位。2013年,湖北通过开展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市场成交额与三种专利授权数持续扩大,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增强;湖北还探索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研究机构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并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通过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当前,湖北省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湖北还应积极发挥科技的核心支撑和强力引擎作用,不断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

4提升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4.1增强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的新动力

4.1.1实施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为加快推进符合湖北实际、具有湖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首先,基础设施建设须先行,重点应投向城镇公共交通、水电气热、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以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其次,各部门应抓紧制定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完善法规,落实经费保障,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通过持续提升城镇综合服务能力,畅通资金流、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第三,要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为驱动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城镇建设、提供就业、产业协同和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特别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镇产业体系品质,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14]。

4.1.2优化现代服务业的投融资环境湖北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根据现代服务业不同阶段的投融资需求与特点,在投资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探索投融资多元化方式:第一,坚持财政专项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相结合的发展策略。湖北应该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按照“整合存量,统筹增量”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关键领域、重点产业。第二,推进银行制度创新。探索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产权交易等新模式,加快开发适应现代服务企业需要的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信用保险质押等贷款融资产品,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第三,完善资本市场层次结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吸纳就业多、发展前景好以及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的现代服务企业开展业务。第四,建设湖北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按照不同业态、不同成长阶段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提供包括贷款担保、天使投资、投行券商业务等在内的差异化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的对接,积极破解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难题。

4.1.3完善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工作体系鼓励湖北地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化基地、高等学校等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工作管理机构,形成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科技工作体系。首先,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务环境建设。其次,按照《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要求,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方向,优化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能力。具体包括:围绕生产业共性需求及关键环节,加强网络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大力改造提升生产业。加强网络化、个性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显著提升科技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的能力[15]。第三,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探索建立现代服务业学科体系,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湖北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急需的产业人才。一是积极落实《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的要求,加强对以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骨干学校和重点专业的投资,有计划地扩大招生规模。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建立一批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开展试点工作,探索高素质现代服务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二是合理制定规划、支持地方和高新园区(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等)和高科技现代服务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科技人才培训。三是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科技专家库,为开展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提供支撑。四是深化开放交流,推动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大力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尤其应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通晓国际惯例、熟悉现代管理的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第四,支持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强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转移、投融资、人力资源、交流与培训、信息与宣传、知识产权等服务。另外,要扶持人才中介业务的发展,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下岗人员再就业工程,通过培训,引导其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创业和就业。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创新的保护力度。

4.2探索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的新思路

4.2.1加强跨国和跨区域的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平台建设随着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趋势明显,湖北已成为吸引投资的前沿阵地,必须推动湖北现代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具体而言,湖北可充分发挥自身交通方便、文化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大力发展包括商贸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和国际旅游、对外工程承包、文化出口等服务贸易,加快崛起进程。再如,湖北是法国在华投资最大的省份,可进一步拓展湖北与法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投资合作,充分借鉴该国的经验,不断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对内开放合作中应注重区域协作共赢发展原则,湖北应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这一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支撑带,以及与湘、赣、皖三省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契机,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妥善处理全局和局部、长远与当前、沿江与腹地的关系,以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湖北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4.2.2形成“两圈一带”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联动格局在“两圈一带”、一元多层次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依照优势互补、和谐共赢、整体联动、彰显特色的发展原则,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集成化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为集聚核,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营造现代服务业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引导武汉提升开放层次,加快建成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国际化示范区。二是促进宜昌、襄阳等大城市扩大开放合作,实现开放型现代服务业经济跨越发展。三是支持鄂东北、鄂西北、鄂西南等地区加快开放步伐,形成新的现代服务业开放型经济增长极。同时,进一步做实“武鄂黄”、“武襄十”、“武荆宜”三条生产业功能带,并在继续完善现有服务业总体投资规划、重点产业专项规划、集聚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编制重点市州或者县市区现代服务业投资规划,形成完备的现代服务业投资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地建设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

4.3构筑湖北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建设的新优势积极构建具有湖北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现代服务项目建设。按照“策划一批、推进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的要求,突出抓好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起龙头作用的大项目、对转型升级起关键作用的新项目、对全局发展起长远作用的好项目的引进、培育和建设。确保在建项目、前期项目和策划项目之间每年能够保持一定规模流转,增强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力和后劲。

4.3.1统筹好制造业与生产业的投资结构湖北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制造业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从湖北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出发,以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途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鼓励企业在生产的上游、下游环节适时、有序地实现制造业企业向生产业企业的转型。而生产业的发展,减少了制造业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提高了制造业部门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可为湖北省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完善的协作与配套环境。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新生儿科特色护理服务亮点范例(3篇

    - 阅0

    新生儿科特色护理服务亮点范文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为了把滇西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培养成大学生,张桂梅老师十多年如一日,呕心沥血、.....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范例(3篇

    - 阅0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及护理范文[关键词]老年患者;沟通;技巧[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2-087-02南丁格尔曾说过“要使千差万别的人能达到治.....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