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合作育人存在的问题范例(3篇)

来源:

家校社合作育人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

引言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直是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首先,在边区农村小规模学校中,由于人数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由于留守儿童本身的特殊性,使其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最后,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他们眼中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所以,在新时代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就更为重要,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和教师可以对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关注时间和空间,能更多地解决留守儿童在教育中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是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基本上有三类,一类是父母一方在身边的,一类是祖父母在身边的,还有一类是寄居在别人家里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会产生三种不同的心理。相对而言,第一种类型的学生,性格比较开朗,他们几乎与其他学生没有什么两样,在学校管理中基本没有什么问题;第二类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人交往,上课发言不积极,课后作业不及时;第三种类型的学生在性格上有很大的缺陷,他们基本与学生没有什么交流,平时几乎一个人独坐,目光呆滞,在学习中往往不配合教师的工作,这类学生是学校最容易忽视的。二是生活问题。目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两不愁”问题基本得到了有效解决,生存与生活不再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大问题,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家庭的困境却依旧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些学生的自卑心理难以解决,生活中处处受阻碍。在寄宿制学校中,由于寄宿学生较多,他们很难被及时地关注,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的生活可能更是雪上加霜。三是安全问题。一方面,由于平时缺少照看,他们的行为难以受到约束,情绪难以控制,所以很多不良现象如偷盗、打架等极端事例更容易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他们容易成为受害者,在缺少大人保护的情况下,他们的身体容易受到侵害,生命容易受到威胁,各种意外事故如火灾、触电、溺水等容易出现。或者由于思家思父母心切,走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四是学习问题。不少留守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加之长久不在身边,所以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弱,放学后也缺少必要的家庭辅导,容易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受管教、不受约束、放任自流,缺少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感,不良习惯逐年增多。

二、留守儿童的问题成因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我们要区别对待,正视问题,特别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得一干二净,学校首先要把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好,只有这样,学校的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才能有长足的发展,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原因。留守儿童存在一些问题,并不是家长有意对孩子疏于管理,而是家长迫于生计,我们姑且不说是什么原因导致家庭贫困,单单就他们外出打工这件事来说也是对家庭的一种负责,是对孩子的一种负责,最起码,他们首先从经济方面解决了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问题有时候就是生活中最主要的问题,只有经济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家长有时候不能兼顾学生的学习也情有可原。另外,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学生的学习问题主要靠学校来解决,因为很多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学识水平难以跟上现在社会的发展。二是学校原因。目前,好多学校难以从真正意义上去关注留守儿童,他们更关注的是拔尖学生的成绩,因为留守儿童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这就导致教育的不公平性矛盾更加突出,难以调和,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增加了留守儿童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三是社会因素。小到村社,中到乡镇,再到整个社会,缺少针对本地区范围内的留守儿童特别有效的制度措施,也没有把留守儿童的教育或者生活作为一个系统性的体系来管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难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难以让人们有共同的认知感,人们对留守儿童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所以留守儿童容易偏离教育的轨道,难以走出人们的误区。四是儿童因素。许多留守儿童不是不懂事,也并不是不理解学校的各种规章,但是由于缺少管教,他们在出现问题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所在会让错误延续下去。他们的逞强心理一直在作怪,在他们眼里,没有人生观也没有价值观,绝对自由是他们心中最理想的归宿,他们一直朝着这个危险的目标“奋进”。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

家校社合作育人存在的问题范文篇2

【关键词】中小学;家校合作;困境;归因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014-03

家校合作在帮助学生学习,并让学生有成就感方面益处良多。国外有研究表明,当家长和教师一起工作时,每个孩子都会受到诸多益处:学生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学历,在学业测试上表现的更好,在校能够更加规范,有更好的行为表现,而且在对自己和学校的态度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重视家长参与的学校计划更有效率。[1]但是,从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实践来看,一直以来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成为制约中小学家校合作积极作用的枷锁,导致家校合作效果不好,甚至难以实施。

一、家校间教育目的矛盾

由于所处环境、生存背景、自我需要、知识结构、角色立场等方面的差异,有些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目的方面还存在矛盾,这些矛盾严重影响着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对有些家长来说,孩子受教育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安心的工作。在与一些初中生家长交流之后发现,个别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行为习惯表现得十分淡漠,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关心,甚至有些家长称,已经计划好自己孩子的发展之路,只要一毕业,便可以到某个单位工作。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也不关注自己在学校的行为是否恰当,而且愿意去按父母为自己设计的规划发展。家长在教育目标选择上,表现得更为实际和功利,不能说这种取向是错误的,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接受教育的一个长远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就业。但由于家长凭借自身在权力或者财力方面的能力,为孩子铺好发展之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教育,必然会弱化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和竞争意识,缺乏自我提高的认识,有时会做出有违学校纪律的行为,有些行为甚至会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

事实上,这种情况与之前出现的“官二代”、“富二代”现象为同一问题,只是在程度上略有不同而已。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学校教育能否对一个学生发挥积极作用,关键要看家庭教育能否对学生建构一个正确的价值引导。正如“官二代”和“富二代”家庭的孩子,由于某些家长对学生一直灌输“无论学习怎么样,你将来毕业后就可以到某个单位工作”这类思想,造成学生蔑视学校和教师,轻视知识和技能,甚至无视制度和法纪。这样一来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的问题频频出现,学校和教师对此束手无策,而学生的家长却总是振振有词。

二、家校在教育方式上的冲突

教育方式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之间的冲突,是造成家校合作困境的另一表现。

就当前的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存在“严厉”和“溺爱”两个极端的走向,一方面,有些家长在教养孩子上表现出缺乏耐心,常常对孩子极为严厉;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于宠爱和偏袒,甚至孩子做错事也要尽力维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口政策的逐步演化,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就目前来看,在城镇中基本形成了以“四二一”和“四二二”为主体的家庭形式。由于家中孩子少,因此学生们从小享受着两代人的宠爱。家长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将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都揽入怀中。尤其在隔代教育中,很多祖辈对孩子的疼爱已经超越了“必要的度”,甚至冲破了道德底线。这不仅会使孩子养成自私、淡漠、懒惰和懈怠的不良品德,同时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念和是非判断。随着这种教育方式愈演愈烈,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的困难也将变大。另外,很多家庭对子女抱有很大期望,期望越大给孩子的压力就越大,因此对子女提出过分的要求,再加上有些家长不善于与孩子沟通,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适度的教育方式,常对孩子非打即骂,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

相比之下,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同时管理几十个乃至成百上千的学生,自然不会对学生过于溺爱,为了管理有效,也不会过于放纵。因此作为专业人员的教育工作者,一般来讲在教育方式上会比家长的教育方式更加适当,不会像家庭教育方式那样走向两个极端。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家庭教育方式的不足,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更加中性,也让学生有一个平衡、健康的心理。

虽然学校教育可以对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有一定作用,但是新的问题也产生了,那就是家校在教育方式上的冲突的出现。家庭长期采用的教育方式必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使得学校中的教育方式在有些学生身上难以奏效。

三、家校之间的责任推卸

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积极沟通、相互配合,通过双方共同协作,来改进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就当前我国中小学实际情况,普遍存在家校间的责任推卸现象,这种卸责现象尤其体现在学生出现教育失败的情况中,具体表现为“家长缺位、学校卸责”。

学生的主要日常活动就是在校园里学习,但是从家到学校,甚至在学校内,偶尔也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例如学生意外受伤等。这种意外问题的发生,不但与外部的一些不可控因素有关,往往还因为教育者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或者教育没有达到该有的效果。那么是谁没有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呢?作为学生的主要教育者无非就是家长和老师。有些家长,一旦发生这种事情,便找到学校领导和教师吵闹不休,将所有责任推到教师和学校身上;而学校和教师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管理人员,却只能想尽办法摆脱责任。

学生身边的环境和人对其教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从时间上看,家长不仅是学生第一任教师,也是教育自己孩子时间最长的教师;从空间上看,家长是学生最近的教师,因此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是有教育义务的。而学校则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理应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在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学科知识以及技能方面的培养,还包括其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比如生活中的安全问题等。然而在面对教育失败的问题中,在问题发生前,双方没有明确各自的责任,而在问题发生后又相互推诿,这样只能加深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鸿沟,不利于家校之间的合作,更别说发挥家校合作在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了。

四、我国家校合作问题的归因

国外Richard.J.Cowan等人提出,文化、经济和政策,是创建有家长参与的教育所有学生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影响因素。[2]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家校合作困境重重,这与我国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引导是分不开的。

首先,文化会对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以及教育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文化对家长的影响分为两个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是社会文化,即一个人所处在的社会环境中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表现为一个社会形成的对某一问题的总体观念和态度。就教育方面来看,我国大部分中小学家长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动,这是受我国整个社会的对教育的认识所影响的,因为我国大部分家庭依旧认为教书育人仅是学校的工作。从微观层面来看,文化的影响主要是指家长自己的文化水平或文化背景,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家长之间的文化背景必然会有差异。家长的文化背景会对家长的教养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家长的文化水平也会影响到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能力,尤其在我国部分不发达地区,由于家长的文化背景较低,在教育子女方面明显无力。

其次,社会经济水平是制约着家校合作开展的物质条件。家校合作是在必要的环境中、采用一定的技术、家校间为了共同教育学生所组织的活动,因此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家校合作的物质需求主要表现在环境和技术两方面物质条件。家校合作在环境方面的物质条件重点在于开展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家长和学校之间开展的互动,是为了教育学生所进行的专门活动,需要特定的场所和恰当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家校合作的活力。另外,家校合作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尤其在当前的信息化大潮下,家校合作出现了很多新的形式,例如家长和教师通过“校讯通”和互联网等开展的联系,有先进技术的作为工具,可以使家校合作下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无论是适合家校互动的环境,还是开展家校合作的技术,都是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所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制约家校合作的瓶颈之一。

第三,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造成家校合作缺乏制度保障。在家校合作的制度建设问题上,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完善,尤其在对家长教育责任立法上存在空白。例如2003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是参与学校管理,但是并没有对学生家长的教育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解释。赵刚教授主编的《家长教育学》一书中,总结了家校合作立法建设的五大意义:一是可以确保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和与教育整体发展;二是可以总结、确认与推广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三是可以有效解决家庭教育领域的种种现实问题;四是可以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与成才;五是可以满足广大家长的心愿与呼声。[3]可见,缺乏制度保障,不仅是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缺位”的主要原因,而且由于缺乏法律依据,不利于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

综上,从国外主要国家的发展状况来看,推进家校合作的立法进程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例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从1965年《开端计划》到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16部法律、计划中,均提到了家长对教育的参与,并由政府提供相关的经费。2006年,苏格兰通过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法》确立了家长作为其子女的教育的参与者的原则。法国于1989年《教育指导法》中明确家长与学校的特殊关系。[4]这些国家在家校合作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果,可以作为我国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参考。

在我国家校合作立法工作上,应以统一家校之间的教育目的、创建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合力为目标,把解决当前家校之间存在的关键问题作为制定政策和法规的基本出发点。从上文所述当前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来看,家校之间的责任推卸是家校合作困境的主要障碍,因此,家校合作在法规制定上应将核心放在明确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责任。在国外,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是有较为具体的规定,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就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据我国现有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在家校各自教育责任问题上,当务之急是对家长的教育责任进行明确和规范。

注释:

[1]AndreaCanter,Ph.D.ParentsandTeachers:StrategiesforWorkingTogether[J].NationalAssociationofSchoolPsychologists.

家校社合作育人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在道德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新的时期,市场经济日益开放,高校学生的观念也受到各种思想的冲击,进而使其在道德和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在高校内较为严重的道德问题就是大学生的恋爱观,很多学生都是结合自己的意愿、遵从自己的喜好或为了一时的新鲜而谈恋爱,从而忽略了恋爱的真正含义。另外,随着大学里对考试的放松,高校最终综合测试中的作弊现象也屡见不鲜。由于受到思想意识的限制,高校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心理方面,毕业的压力严重打击着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慢慢变得焦躁、烦闷、迷茫。

(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追逐名利的欲望更加强烈,人们普遍忽略了精神追求,道德观念淡薄、心理扭曲,享乐主义和金钱主义盛行,腐败滋生,就业压力倍增,这些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很多西方价值观念也深入人心,高校学生尚不具备明确的分辨力,这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会形成猛烈的冲击,混乱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在学生中间深入开展心理和道德教育

首先,开展道德教育。新时期,高校要切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在学生中间深入开展道德教育,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道德为引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深深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并把它付诸于社会实践和学校实践中,真正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与人为善,用行动感染他人,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养。其次,开展心理教育。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需要引起学校的重视,学校要借用辅导员、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的力量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理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最后,高校要在学生中间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心理问题咨询机构,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同时,又能得到满意的心理健康解决方案。

(二)帮助学生加强对社会的认知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难免会沉溺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漩涡中,鉴于此,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更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利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的认知,使学生在面对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以及腐败问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加以正确的主观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让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提供认知基础,从而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在学生中间普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处于其中的高校学生面临着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思想上出现一定的认知偏差。鉴于此,高校应在学生中间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对西方价值观念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使得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基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角度,把自己的思想认知上升到一个高度,在全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在学生中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在此认知的基础上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肩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交流范例(3篇

    - 阅0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交流范文关键字:大调解;人民调解员;联席会议近年来,随着改革改制工作不断深化,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群体性和综合性等新.....

    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范例(3篇)

    - 阅0

    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范文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矛盾;化解机制;预防机制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4—0001—06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矛盾是推动.....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