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歇后语范例(3篇)
来源:
常用歇后语范文
关键词:关联理论;歇后语;对外汉语教学;认知环境
中图分类号:H021
一、关于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极其特殊的一部分,但是无论对中国学生还是对来华留学生来说,教学活动中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没有凸显出来。对于从小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中国学生而言,即使没有列为专题讲授,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来华留学生对歇后语这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的理解非常吃力。但是如果通过把关联理论中的认知环境应用到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中,从认知环境的三个组成部分――百科信息、逻辑信息和词汇信息则可以帮助来华留学生加强对歇后语的认知与理解。
歇后语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1]它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谐音和比喻,其二为会意。目前,国内语言学界把歇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甚少。但是,随着国际汉语热的出现,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越来越多的孔子学院,国外留学生也不断进入中国,他们不仅为掌握汉语语言,更重要的是为了解研究汉文化以及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在汉语教学中适当的将歇后语作为其中的教学内容,无疑是值得尝试和探索的方式方法,这既是当前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也是对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必要途径。
二、关联理论对歇后语教学的启示
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早在1986年由法国学者Sperber和英国学者Wilson两人联名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Sperber和Wilson先生主要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对会话含义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人类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也就是说话人用明白无误的明说表达自己的意图(明示),而听话人则从说话人明示的信息中推断说话人暗含的意图(推理),其模式被称为“明示――推理模式”,从而建立起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信息交际和互相理解的过程。[2]
关联理论用人类的认知去解读语言交际的。交际中每一个人的认知语境(cognitiveenvironment)包括百科信息(encyclopediainformation)、逻辑信息(logical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information)。而这三种信息是我们在语言学习中的必备知识。由于各人认知结构不同,由这三种信息组成的认知环境也就因人而异,对话语的推理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结果。因此,为达到交际成功,“互明”就十分关键。[3]因此,关联理论在对外汉语的歇后语教学中有一定的启示性。
歇后语是汉语语言有的一种语言形式,英语中没有完全对应的替代词,偶见词典中出现“sequels”作为歇后语的英译词,但它却不是“歇后语”的等译词,因此,歇后语对于来华留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语言文化形式,教师需要加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环境,将歇后语从关联理论认知环境的三种构成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着手进行解读,加强留学生歇后语的认知语境,最终达到了解中国这种最特殊而又普遍的语言形式的目的。
1、从逻辑信息角度对歇后语的诠释
根据关联理论,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方式结合其原有认知环境的旧信息对话语信息进行推理,在推理中便使用到了逻辑信息。如“聋子的耳朵――摆设”,“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在歇后语中如谜面的前一部分就是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听话人要理解这两个歇后语就需要用自身的逻辑信息进行推理。这种逻辑信息其实是一种语义推演,它一方面体现的是某一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各人不同的智力反映。如外国朋友听到“聋子的耳朵”,他的推理可能会是“聋子的耳朵”就是“听不见”。但是,根据中国人的思维进行推理,聋子的耳朵虽然是“摆设”――听不见,但有没有它可大不一样,有了它至少没有缺少器官,起到“装饰”作用,所以这样的耳朵就是“中看不中用”――摆设。再看“阎王爷贴告示”,阎王爷就是鬼界的领导,也即西方人想象中的“恶灵之首”,那么阎王爷张贴白纸黑字的公文,当然就是“鬼话连篇”了。所以当我们对来华留学生讲解具有会意特点的歇后语时,教师需要讲解歇后语谜面的本意,然后调动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理解歇后语的真实意思。
2、从百科信息角度对歇后语的诠释
百科信息是存储于人脑中对关于文化科学系统的知识。对于听话者来说这是最容易显映的信息,但是因为每个人对文化科学知识掌握的重点、深度不同,因此各人对歇后语的理解与反映也不同。百科信息在理解歇后语中至关重要,如“过河的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螃蟹与蛇为伴――横行霸道”,这两个歇后语需要学习者有宽泛的常识才能领悟谜底的真正意义。如果学生不懂中国象棋的下棋规则,以及蛇、蟹的行走方式,那么教师如有这样的暗指便是“水泊梁山的军师――吴用(无用)”了。因此,如果学生的百科知识较为丰富,那么这样的歇后语经教师简单指点后学生便会恍然大悟。或者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教授留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中国象棋的产生、发展、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由象棋所形成的一些俗语,如“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等在中国妇孺皆知,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却很难理解。有些蕴含百科信息的歇后语也经常是比喻式的,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让学生明白普遍的百科知识,然后通过比喻句式为其讲解,学生才会迅速领会和掌握更多的歇后语表达方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
3、从词汇信息角度对歇后语的诠释
词汇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话人对汉语词汇的掌握。词汇信息体现在歇后语教学中,则需要把握汉字的构成特点和词汇的谐音等知识,如“巨木――水到渠成”,“六月里戴手套――保手(守)”。第一个歇后语是一个关于“渠”字形体构造的歇后语,这越来越成为来华留学生很感兴趣的一种记忆汉字方法。此外对外汉语教师经常在教授“臭”字时会使用与之相关的一个歇后语就是“自大一点儿――臭”,这是留学生包括本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汉字习得方式。第二个是词汇谐音歇后语,“六月里戴手套”,手套是用来保护手的,但是在六月的暑天戴手套,显然给人滑稽的印象,因此谐音为“保守(手)”,指跟不上形势,思想守旧。这种构字法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是来华留学生最能接受的一种形式,其认知过程也是根据词汇信息进行推测理解的,在这种过程中,留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汉字中的独体字、合体汉字和同音字等。
4、从百科、逻辑和词汇信息整合的角度对歇后语的诠释
用关联理论来解读歇后语的时候,不仅局限于上述三种简单的认知环境下的旧信息帮助留学生学习歇后语。它们可能是其中任意两种信息的组合构成听话人的旧信息。如“八戒――悟能(无能)”,即为百科信息和词汇信息的组合;“瞎子――盲人(忙人)”,为逻辑信息和词汇信息的组合;“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的组合。还有一种最复杂的就是三种信息的整合用于解读一个歇后语,如“孔夫子的包――书袋子(书呆子)”,“老太太的脚――小足(小卒)――窝囊一辈子”。理解这两个歇后语需要学习者既有百科知识、逻辑知识还要有词汇知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歇后语都是人们随口而出,较易理解的一种熟语形式,不存在什么疑问。但对于留学生来说,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诸多的信息帮助学生完成推理过程,直到最终领悟。如果留学生连孔子(孔夫子)这样基本的历史文化常识百科信息都不了解,即使他有着相关的词汇信息,即“袋”与“呆”的谐音,他也无从获得逻辑信息以彻底理解这个歇后语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同时如“老太太的脚――小足(小卒)――窝囊一辈子”这个歇后语可以说含有两个谜面,所以也就含有两个谜底,前一谜底做为后一谜底的谜面最终导出所要表达的思想。留学生要理解这个歇后语,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老太太的脚是“小足”。如果学生不懂中国社会历史上曾有过“裹脚”、“三寸金莲”的“审丑”文化,不知道中国的象棋文化,那么他便无法继续通过“谐音”、“比喻”方式进而推理出“窝囊”的结论。所以,这两个歇后语就需要有三种信息的整合才能让留学生明白其真正的意思,也能让听话人据此推导出它的“谜底”。
总上述,歇后语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气息,是中华民族语言修辞的精华,它以看似平淡无奇的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智慧,也是人们对世界认识与思索的一种独特方式。关联理论作为语用学核心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而任何理论只有将其应用于实践,才能充分体现其重要性。将关联理论应用于歇后语教学中不仅很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优秀的语言文化,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教师在教学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通过歇后语这种丰富活泼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大词典(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年第3版.
常用歇后语范文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歇后语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是语言的精华。翻译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媒介。翻译活动的首要目标是文化交流和沟通。而对歇后语的翻译,要达到交流的目的,必须要克服文化壁垒。
关键词:歇后语的翻译文化壁垒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及表达人类生活和思想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语言的发展常常折射文化的变迁。而翻译是在译语中用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它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而且还涉及两种民族文化。翻译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桥梁;翻译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媒介。但翻译不是万能的,而是有限度的。翻译中存在着许多非对应关系(无论是文化、语言层次上,还是审美层次上),造成缺项,构成实实在在的障碍(许钧:《译事探索与译学思考》)。
汉语中的歇后语,正是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其他语言中一般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这种结构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又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因此,在汉译英的实践中,歇后语的翻译对译者无疑是一大挑战(郭建中,1996)。由于汉语歇后语构造上的特别之处,其文化承载的厚重是其它许多修辞格所不能比拟的,我们不能把它忽略不译,而是应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采用多样化的手法,竭尽一切可能克服文化壁垒,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歇后语的定义和溯源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是广泛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三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分为喻意和谐音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四歇后语翻译中的文化壁垒
1、由于汉英两民族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对于牵涉到习惯用法(语义联想)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歇后语,为消除文化壁垒,就要采取直译加意译的方法来翻译。例如:
丈二金刚/和尚――摸不着头脑
(Whatyousaidatthemeetingmademecompletelyataloss)
上例中的“摸不着头脑”,其语义联想对汉民族文化中理解起来是不成问题的,但对英语民族而言,就不可能产生同样的语义联想。故直译之后再加意译,并注明“摸不着头脑”是汉语中的习惯用法。
2、对一些具有强烈而浓厚的民族特色,往往涉及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经典著作,乃至封建迷信等的歇后语,意译往往不能说明问题,为消除文化壁垒,让英语民族的读者彻底理解这种歇后语的意思,必须加注交待文化背景。例如:他们一东一伙,都是看透《三国志》的人,要我说,那一耳括子,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Hardtosay.Thetwoofthemarehandinglove,andthey’vebothreadthe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IshouldsaythatboxontheearwasskillfullygivenbyaChouYuandgladlytakenbyaHuangKai.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译文如不加解释,外国读者仍然是看不懂的,所以译者将这一歇后语的出处《三国志》另加了如下注释:AfourteenthcenturynovelbasedoneventswhichtookplaceinthethirdcenturyA.D.ChouYuoftheKingdomofWuhadHuangKai,anotherWugeneral,cruellybeaten,andthensenthimtotheenemycampinordertodeceivetheenemy.通过这种意译加注的翻译策略,既翻译出了意思,又达到了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目的。
3、由于汉英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有些歇后语在翻译过程中,无法保留原语中的比喻形象,在英译时可将其转换为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套译,虽然译后形象有所改变,但喻义相似或对应,能达到翻译的目的。例如: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woheadsarebetterthanone)这种套译策略,既巧妙地避开了文化壁垒,又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4、对一些双关歇后语的翻译,为了消除文化壁垒,也可对其改头换面,重设意境。如:
绱鞋不使锥子――针(真)好!
Asherbetinamidsummernight"scream:cool!
虽说直译成中文“仲夏夜梦吃果露冰糕――真爽”的时候双关丢了,但英文“cool”是双关。而如果将中文原文译成“Tosewshoeswithoutanawl,aneedleisgood”,不仅丢了双关,而且毫无意义。改换意境是为了在不偏主题的情况下求双关。因为这里“cool”有“凉”和“棒”的双关意思,而“cream”既有赞美“杰出”、“优秀”的意思,也可比喻物理上的人体之“精华”,可以一语双关。
“……姨奶奶犯不着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来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罢咧!这是何苦来呢。”
“……You’venocalltoswearatme,madam.Youdidn’tbuyme.
We"reallbirdsofafeather――allslaveshere.Whygoforme?”
梅香是婢女常用的名字,代指婢女。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奴婢只能和奴婢结拜兄弟姐妹。译者改换原文的形象,套用英语读者十分熟悉的比喻来翻译。虽然梅香和拜把子等词的文化内涵受到了损失,但对译文读者而言,产生了和原语读者一样的感受。
5、由于文化壁垒的存在,在一些文学翻译中,译者有时不得不舍弃歇后语这一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民族特征而采取省略译法。例如:
“我这个人你也知道,说话向来是‘袖筒里入――直出直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Youknowme――Ispeakfranklyandtothepoint.”由于其比喻及其喻意无法为外国读者所理解,译者也就只能省略了歇后语的这种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外国读者难以理解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概念。
五结语
歇后语的文化特色无不与其丰富多彩的来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历史典故、思维观念和道德标准产生了许多中国式的表达方式,绝大多数歇后语正是这种典型中国文化的折射。有的歇后语还带有地区性的特点,方言色彩比较浓厚,有些偏僻的特殊意义不容易懂,因此歇后语的翻译不能仅仅着眼于语言转换,而要透过语言表层剖析歇后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仔细的中英文化比较,并通过各种翻译手法,不拘一格地消除文化壁垒,达到文化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在着手翻译前,先要了解歇后语的出处,然后要注意兼顾歇后语的意义、形象、风格以及英语的表达习惯等,也就是说,歇后语的翻译虽“译无定法”,但要力争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许钧:《译事探索与译学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11月。
常用歇后语范文篇3
关键词:歇后语;小学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0―0086-02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本文主要通过搜集、整理我国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入编歇后语情况、分析该情况产生的原因,总结该情况对实践的启示作用。
一、我国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歇后语入编情况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歇后语的基本情况,现选择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三个版本: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进行数据统计,并分别对小学语文这三个版本全十二册的语文天地、练习、语文园地(回顾*拓展)部分所编入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六种语言形式的出现次数进行了统计,这六种语言形式包括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和对联。
1.各版本小学语文教材调查。北师大版教材这六个语言形式按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歇后语0次;谚语、对联均3次;格言警句10次;成语14次;古诗文43次。这六种能体现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在此版本总共出现73次。该版本教材在一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下册中没有出现任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歇后语出现在全十二册中出现次数为“0”。由此可见,此版本存在过分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而忽略歇后语重要性的现象。
苏教版六个语言形式的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谚语1次;歇后语、对联2次;格言警句5次;古诗文31次;成语61次;总计101次。数据显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说传统文化贯穿于小学六个年级全十二册教材的始终。但是,该教材过度强调成语和古诗文的学习,使得其它语言形式出现的机会甚少,比如,歇后语和谚语等。因此,苏教版歇后语教学也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教版六个语言形式出现次数由少到多依次为:谚语2次;歇后语、对联均3次;格言警句9次;古诗文21次;成语31次,总计69次。此表在数据分布上显示出“整体均衡”的特点。歇后语在此教材中总共出现3次,对比之前两个版本有所增加,但其数量仍不足。
2.分析及结论。
(1)三个版本共同收录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的总次数为243次。三个版本所收录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句分别为:歇后语4次;成语106次;谚语6次;古诗文95次;格言警句24次;对联8次。歇后语,成语,谚语,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分别占总收录数的比例约为:歇后语1.65%;成语43.62%;谚语2.47%;古诗文39.09%;格言警句9.88%;对联3.29%。
(2)在所选篇目中,成语出现的概率最高,其次是古诗文、格言警句、对联、谚语,而歇后语排在最末位,在概率上远远落后于成语及古诗文。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选的是全国应用最广的三个版本的歇后语数据统计,而其中北师大版的数据统计表格中竟然出现了歇后语总数据为“0”,即完全不收录歇后语的情况。
(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全十二册尚未收录任何歇后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收录了以下歇后语,人教版收录的歇后语共十七则,相对丰富一些,但也非常有限。无论是只字未提的北师大版,还是相对较多的人教版,简简单单数则歇后语相对于广阔歇后语海洋,可谓沧海一粟,极难显现出歇后语独具魅力的语言形式。在重拾中国传统文化呼声渐高的如今,歇后语却似乎渐渐被教材“免疫”,被遗漏在历史的洪流中。
3.原因透析及实践启示。这三个版本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所有教材中歇后语的入编情况,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歇后语缺失的严重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的:
(1)可能是来自于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要求。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要规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就必须地对语文教材的语言文字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做到严谨、规范。而歇后语这一语言形式过于鲜活,有时甚至打破常规,不如“成语”、“古诗文”等形式规范。
(2)这与小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有关。从时间范围说,儿童首先认识的是眼前和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逐渐地知道过去的人和事。从空间范围说,儿童认识事物,一般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接触面逐渐扩大。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不论识字、阅读还是作文,其内容的选编都应当做到由近及远,逐步扩展。而歇后语是经过千古传诵而发展至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往往需要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文学功底才能够实现透彻的理解,这一点也导致歇后语不被广泛采用。
此外,不同版本教材的歇后语收录情况各有差异,这也代表着各个不同地区对文化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歇后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收录。比如,北师大版在整体上不如人教版和苏教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歇后语完全未入编也是可想而知的。苏教版是三个版本中最能体现“传统”二字的小学语文教材,但是苏教版更加倾向于收录成语和古诗文这类形式较规范的语言形式。而人教版则综合了前两者的特点,追求较均衡的结构,以最宏观的方式呈现教材。
然而,不论是何种原因造成了歇后语的缺失,歇后语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都不应该被小学语文教学拒之于千里之外,因为其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充分证明歇后语教学存在的必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蒋蓉.小学语文教学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2]唐作藩.中国语言文字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3]王岩.论汉语熟语的审美功能及其语用意义[J].汉字文化,2007,(6).
[4]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5.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校园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范例(3篇)
- 阅0校园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范文篇1  学校防范暴力欺凌事件应急预案1  为了保障全园师生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三农工作情况汇报范例(3篇)
- 阅0三农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篇1与下步工作打算一、八月份工作情况(一)农民工工作持,范市长讲话,施局长安排下步联席会工作,宣读了市府(06)93号文关于建立濮阳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