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法教学案例范例(3篇)

来源:

听说法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1-0045-02

收稿日期:2006-08-15

作者简介:姜相志(1952-),男,山东胶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原因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自1998年新的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令人忧虑的问题。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门数不少,学时不少,教师也不少,但如何能够“入耳”、“入脑”,真正起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曾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对待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内容。统计结果显示,选择“从始至终听课”和“基本上听课,有时溜号”这两个选项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的26%;选择“有兴趣就听,觉得没意思就不听”的占60%;还有15%左右的学生选择“根本不听课”。可见大多数学生是想听课,但能否听得下去则取决于任课教师讲的是否有吸引力。那么,如何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吸引力,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呢?我们认为,除了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要进行改革以外,最重要的是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进而达到“入耳”、“入脑”的目的。为此,2003年3月,我校确定了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为试点的案例教学改革方案。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做法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宗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训练,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正成为指导他们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指南。

案例教学的基本做法是:

1.编写案例案例的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普遍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在编写案例前,首先进行集体讨论,再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去广泛搜集和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同时,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力争做到选材得当、描述真实、语言生动。一个完整的案例一般都要在正文的后面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之用。

2.组织讨论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包括分发案例材料、学生个人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教师小结等多个环节。

3.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认真总结,一方面,完善本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观点和方案,另一方面,对本小组在案例阅读、讨论、课堂发言等方面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做出归纳。

4.教师总结在课堂讨论结束、各小组撰写完案例分析报告后,任课教师要就本次案例分析情况做出小结和点评。

三、案例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典型的案例通常能提供一个矛盾的、复杂的问题情境。所以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这种纸上的问题情境转化为课堂中的问题情境,以生动的实例形式向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模拟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能够设置高度仿真的问题情境,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发学生的洞察力与想象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案例,多方查找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撰写分析报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融洽气氛,适时参与讨论。

3.激励参与的原则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思想政治理论课多是大班上课,“搭车”现象必不可免,这就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进行前做必要的说明和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并制定适当的分组和考核办法。

4.拓展学习空间的原则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特别强调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案例、查阅资料、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参加小组讨论等环节,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尽管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与传统模式的案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差异,但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后,其所获得的收益仍是多方面的,如独立思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而这些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

四、“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效果

1.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到课率和听课率大幅度提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使用案例教学法,学生的到课率一般都在95%以上,听课率也大为改善。如,在讲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节时,我们编印了2004年4月12日《人民日报》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这篇文章作为案例发给大家。案例的第一段话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接下来就是近2000字的一系列关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各种资源现状的比较,数据详实,分析透辟。期末,学生在写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总结时,几乎所有学生都谈到了这次案例教学,许多学生都说:“原来一直认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案例教学使我们感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2.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切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使教学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并让学生亲自参加讨论和分析。这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得的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节时,我们为学生印发了《中国彩电业的发展历程》的典型案例,从对中国彩电业的无序发展、价格大战的案例讨论中,使学生不仅看到了市场背后那只无形的手,更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密切关系,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许多学生一改过去对政治理论课的冷漠态度,纷纷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最好在期末考试时也考案例分析,那才能看出真本事”。甚至有的学生写道,“政治理论课是我本学期学的最舒服的一门课”,建议“增加一些课时,因为它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3.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学生没有了任何依靠,只能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做出判断,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在讲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一节时,我们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了我国的“三农”问题,使学生自然得出了“农民是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这样的结论。

五、使用“案例教学法”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使用案例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活泼、生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搞案例教学,所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正在尝试案例教学与专题讲授相结合的新模式,以期兼顾和协调教学内容的多方面要求。

2.一般案例教学模式与特殊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在西方国家的医学、法学以及后来的工商管理课程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我们称之为一般案例教学模式;在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由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堂组织等都与上述案例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故我们称之为特殊案例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的案例教学模式。因为一般案例教学模式的结论和答案往往是不确定的、多元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结论和答案却往往是确定的、唯一的,一般案例教学模式上课人数多在10~15人左右,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二者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移植。

听说法教学案例范文篇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并提出要在全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通话。学校是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阵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每位小学教师在教学时都注重语言文字教学,从小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及热爱,那么语言文字的明天将更加美好。然而,从时展的角度看,在外文使用越位和方言使用抢位的问题,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工作还面临严峻形势,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校仍发挥者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因此,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以重任。

2案例描述

以下是著名特级教师孙金双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中一个教学片段:

师:好,请你来,大家注意听,看她读得怎么样?

(生读完后)

师:你告诉孙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徐子慧。

师:徐子慧,我要表扬她。第一,她非常勇敢。第二,口齿特别地清楚,声音很响亮,读得非常地流畅,能够读得这样,真不简单!下面同学要向她学习!你们对她刚才读的部分,还有没有其它想法呢?有想法的可以说说!

生:我觉得徐子慧同学语速稍快了些。

师:哦!其他同学呢?你有没有发现她有一个字音好像读得不大准?

生:徐子慧同学她“后园”的“园”读成了“院”。

师;这位男同学听得真仔细!

(板书:后园)

师:同学们,这个字是很容易搞错的,读什么?

生(齐):后园

(板书:院)

师: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后院

师:你知道后园和后院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没反应)

师:这个“园”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1:可以组成“花园”,还可以组成“公园”。

生2:可以组成“游园”。

师:可以组成“菜园”,是不是?种菜的园子叫菜园,那么这个“院”可以组成什么?

生1:可以组成“庭院”。

生2:还可以组成“医院”。

师:还可以组成大学的、高校的,叫什么?

生(齐):学院

师:同学们有的可能会纳闷,我们平时写的都是“后院”,这里为什么写成“后园”呢?你知道吗?

生1:也许是后园的花草比较多。

师:你真会想!

生2:因为刚才听别人组词“公园”,所以我想后园可能是比较大的。

师:你看书上写大到什么程度?

生(齐):半亩空地。

师:是个很大的地方,我们城里人一家一户的院子比较小的,并且我们读到的,园子里可以种什么?

生(齐):花生。

师:可以种花生,像一个菜园子,是不是?

生(齐):是的。

3案例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阅读教学内容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但无论课程如何改革,小学语文语言文字的教学必须从阅读教学人手。当代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忽视语言文字教学是半自不遂的语文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全国语言文字理事于漪老师说:“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与语言文字亲近、亲密、亲爱!”语言文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阅读教学特有的。以上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就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行之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势必不断提升。所以,要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教学,要从阅读教学人手。

3.1语言文字的教学是训练学生“听”的教学

听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目标与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从小培养学生会倾听,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学生语言文字素质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对学生听的要求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第一学段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第二学段要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听别人说话要把握主要内容。”

第三学段要求“听他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由此可见,阅读教学首先还是听的教学,只要学生们会听话,能听懂话,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难提高。案例中的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并要求其他学生听,之后引导检查学生听的效果,并引导学生以一定的标准学会倾听,像这样,教师在课堂上适度安排“听”的训练,只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自然不断提升。

3.2语言文字的教学是训练学生“说”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交际的重要工具。”这表明了语文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较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怎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呢?就语言表达来说,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教会书本上的几篇文章,会写考卷上的几篇作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为将来学生步入社会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可以借助各种情景,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如复述课文、想象、句式仿说等进行说话训练,更要像上述案例中的教师一样,及时抓住课堂对话契机,引导学生说正确、表意清楚地说话。

3.3语言文字的教学是训练学生“读”的教学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朗读是内心感受的表达,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面文字变成大脑中的生动形象。朗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反复的朗读,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像案例中的这位教师一样润物无声的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中,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当学生出现认读差错时,教师要及时地指出,并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及运用。

3.4语言文字的教学是训练学生“写”的教学

听说法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系列;案例;教学法

法学系列案例教学法,或称法学教育系列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学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案例旁听案例、实习案例等方式,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是笔者经过近二十年的法学教育教学实践,在原有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总结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系列案例教学法是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它由五种具体方法共同组成。这一系列的几种方法,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使用,也可以任意组合使用,也可以全部使用。每一种方法的目的和具体操作各有其特点:

(一)列举案例法。列举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说明法学理论、法律制度或某项法律条款的内容或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一个或一组案例。列举案例法的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说明问题比如,为了使学生明白犯罪构成理论中的犯罪客体对定罪的影响,教师可以列举两个相似的案例甲盗窃工厂仓库中的电缆,构成盗窃罪;乙盗窃铺在地下的正在使用中的电缆,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再比如,为了说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而举出王宝森贪污的案例等。列举案例中的案例可以是现实发生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为教学需要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后的案例,也可以只讲案例的主要内容;可以是十分严肃的案例,也可以有轻松自由的气氛。这要根据讲课的具体内容由教师自主灵活地掌握和使用。

(二)讲评案例法。讲评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东西,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民事诉讼法中普通程序的各个阶段时,教师可以讲“王XX诉李XX损害赔偿一案”,从王XX如何起诉,李XX如何应诉,到法庭如何审理等。这就可以使学生明确民事诉讼普通程序的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各个阶段。当然,也可以进行电化教学,播放民事审判的录像片,边看边讲评,这样的效果更好。

(三)讨论案例法。这是对某一法学课程的某一主要章节进行讲授后,为了加强学习印象,巩固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有一定针对性和难度、有不同意见和结论的案例。这类案例必须具备主要情节和细节,教师在介绍案情后,提出有关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和有关法律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可分小组讨论,也可以大班讨论;可以先合后分,也可以先分后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一一评析,给出标准答案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运用讨论案例法的关键和目的。

(四)旁听案例法。教师为配合讲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组织学生进行旁听。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能使学生对于各类诉讼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旁听案例法作为一种现场教学方法,还能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实习案例法。实习案例法就是搞模拟法庭。当学生在学习民事诉讼法(或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这一程序法,又学习民法(或刑法、行政法),既具备实体法的知识、又熟悉程序法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发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搞模拟法庭。由学生亲自当法官审理案件或参加庭审,全面掌握和理解程序法和实体法的法律规定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实习案例法是一种具备综合内容的学习方法。它不但可以掌握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由于实习案例需要具备多门法律知识和多种能力,一般在大二大三以后进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规律的要求自觉地按照教学的原则完成教学过程。所谓教学原则,是指总结教学经验、反映教学活动规律、体现一定教学目的、为提高教学成效而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系列案例教学法主要遵守和贯彻了以下教学原则:

(一)联系实际原则。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大学教育应紧密结合生产、科技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各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学以致用,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学习知识、认识社会,并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学教育的联系实际有一定的困难,法律专业的学生不能像学电脑的学生一样上机操作,也不能像理工专业的学生到工厂实际动手。而法学专业的实习也都是放在临近毕业时专门进行。因此,如何在日常授课中贯彻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就成为一个问题。我认为最好的答案是就系列案例教学法。因为这一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接触到社会实际。当然,法学系列案例教学法的联系实际有间接联系和直接联系两种。间接的联系就是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案例。直接的联系是实习案例,旁听案例也有直接的成分。

法学教学的系列案例教学法只是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还应在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等方面做到联系实际。

(二)知能并重原则。知能并重原则要求大学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使他们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学认为:知识是个人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其完成某项活动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和能力是两个不同概念,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能力的发展必定以知识的积累为前提,在掌握和运用知识过程中来加以实现、并影响知识掌握的速度和知识的运用效率。

系列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传授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列举案例、讲评案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案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模拟法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以上几种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系列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的创造过程起着推动、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反过来又强化了学生的以上能力。

当然,要发展学生的以上能力,仅有系列案例教学法是不够的,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发展、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确定为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教、学、做事、做人有机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之中。

(三)启发诱导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以启发为指导,并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智力活动,从质疑问题、答疑解惑中理解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和积极主动精神。学习是极为艰辛的脑力劳动,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智力活动。法科大学生的学习对象是比较深奥的法学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才能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通过反复的比较、分析、概括和抽象,理解有关理论知识。系列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良好载体。尤其是讨论案例法,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案件时,不断启发,诱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认真分析,指出其有误的地方,发现其可取之处。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理论、增强能力的教学目的。

法学系列案例教学法从整体上看,还是传统的讲授法。然而,它与传统的“填鸭式”的讲授法又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系列案例教学法是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按照法学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增加了全新内容。系列案例教学的主导仍是教师,与传统讲授法相比,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全面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完整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打破封闭的讲授方法的枷锁,代之以全面开放的讲授方法。三尺讲坛,可以包罗万象,教师不但要具有教学所需的法学知识、法学理论,还应当有一定的法学实践经验,这样才能选择出适合教学所需的案例,也要有将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加工改造使之适合教学的能力;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思路、途径,而且也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同时还要动脑。一方面,从各种类型的案例中看到我国法制的实践状况和实际动作;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积极思考,对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并尽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系列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法律知识和法学基本理论,还学会了如何解决实践中的法律问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传统的讲授法无法企望的。系列案例教学法可以达到教师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且能取得比传统的讲授法更好、更全面的效果。

为什么系列案例教学法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原因不外是以下几点:

(一)系列案例教学法是法学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尤其是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都同实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法学课程,不乏高深的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只学习理论知识,而不接触实际案例,是无法学好法学理论,更不能学到其中的精髓。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二)系列案例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着重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法学教育而言,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法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系列案例教学法中的列举案例法、评讲案例法、旁听案例法着重于使学生分析问题;而讨论案例法、实习案例法侧重于解决问题。系列案例教学法的要旨就是通过对各种实例的接触、分析、应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三)系列案例教学法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创造性教育的必然要求。日本教育审议会1996年发表的《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的报告中,把“创造性”当作今后急遽变化的社会的生存能力的重要内容,认为“今后孩子们所必需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美国也把“创造性”(他们有时称为“弹性和适应能力”)看作是在现代急遽变化的信息社会求得生存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必须将以传统的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转变为继承与创造并重、做人与做事结合的教育观念。系列案例教育法正是贯彻了这样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

(四)系列案例教学法是法学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都把学历和具有一定专业实际能力作为招聘人才的主要条件。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迅速进入职业角色的法学专业毕业生。高学历人才在竞争中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较强的实际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系列案例教学法能较好地适应这一要求。

法学系列案列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为了取得比较好的预期教学效果,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其关键是要转变千百年来形成的继承性的教育思想,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要从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就不能进步,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人的创造能力从哪里来呢?心理学家斯坦等人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就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从本质上讲,学校教育当然地具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任务。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却向来只重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继承,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法学教育中,只重视对现有法学理论、法律制度的吸收和消化,而忽视在法学理论、法律制度方面的创新。这是法学教育中的一个极大缺陷。在此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活力、缺乏创造力,也缺乏解决现实社会法律问题的能力。系列案例教学法以传授已有的知识为起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运用系列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当首先给学生讲清楚利用系列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预期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自觉地向这一目标迈进。

(二)实施系列案例教学法,要有大量的案例相配合。系列案例教学法由五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共同组成,而每个方法对案例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讲,列举案例法对案例的细节没有过多要求。它可以是几句话就讲完的一个案例,也可以是在一节课内讲完的一个案例;它可以是实际案例,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有关材料加工而成的案例;可以是当事人有名有姓的案例,也可以是用甲、乙、丙、丁来代替主人公的案例。总之,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决定。讲评案例法中的案例一定要反映、揭示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问题。这类案例可以是在改革开放情况下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有重大影响的案例,通过教师的讲解给学生以启迪和思考。讨论案例法中的案例,一定要有确实根据或证据,并能说明法学课中某一具体问题或法律规定,使学生经过讨论能得出结论性的成果旁听案例法,学生可以到法庭参加旁听,也可以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将法庭请到学校开庭审理。学生有了一定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并参观了法院如何审理案件后,就可以着手进行模拟法庭审判模拟法庭要有相对较大的课室,并按实际审判的要求进行多次排练,作好充分准备。在模拟法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

(三)在用系列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司法实践经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首先自己应当明确司法实践中的审判方式、方法和过程,这样才能灵活、熟练地运用系列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本身对司法实践一知半解,案例的选择也是从书本上获取,其教学过程仍是从书本到书本,就无法达到系列案例教学法所能达到的效果。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范例(3篇)

    - 阅0

    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范文[关键词]高校贫困新生需求层次理论入学教育[作者简介]赵鹏(1979-),男,山西大同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田兆富(196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范例(3篇)

    - 阅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范文关键词:项目教学;功能模块;师资队伍;设备建设;评价体系;培养途径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强化职业能力培.....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