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例(3篇)

来源: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学前儿童一般是指3-6岁的儿童,在学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使其逻辑思维更加缜密。社会上对学前儿童是否应该接受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学前儿童本身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只是初级的,为了对儿童的这种能力进行开发,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要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上的引导,使其多思考多动脑。

1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建立在理由充足的基础上,学前儿童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在对儿童的大脑进行开发时,可以使其思维能力更加强大。学前儿童在掌握逻辑运算能力后,对抽象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在进行逻辑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思想上的跳跃。学前儿童正处于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是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前教师一定提高教学水平,要培养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孩子今后的数字成绩也会有一定影响。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语言表达会受到思维的影响,通过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其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当前社会,对学前儿童智力的开发比较重视,所以,幼儿园一定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掌握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儿童的思维与思考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很多孩子在小学数学中,表现出了突出的能力,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在学前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

2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学前儿童由于年龄的原因,在思维以及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要保证其动作与思维的协调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几种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2.1由浅入深操作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对看到或听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加深记忆与理解。所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多练习的方式实现,教师通过实物练习,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的过程汇总,要注意知识由浅入深,一开始不能涉及过难的内容,这会打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时,要助于对知识的概况,可以使儿童接触数字,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律。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儿童通过摆弄实物,可以避免出现思想开小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2游戏激发兴趣法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培养依托于具体的事物。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在生活中、在与身处的人群的相互交流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早期的逻辑思维培养中,为学前儿童提供和创设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杜威在其教育生活论中提出,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利用学前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把教育与学前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学前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都是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为出发点的,对知识的探索与学习需要自然的引入,学前儿童生活环境为背景,将生活情景作为活动情景更能让学前儿童有亲近感,更易吸引学前儿童的兴趣。例如在幼儿园环创方面:利用幼儿园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资源融入数学元素,墙面的环创把数字与图形等融入进去。班级的区域角落就可以布置成超市、服装店、厨房、动物园等等生活情景。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场景,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就具有更广泛的空间和多样的活动内容,在模拟生活场景中以游戏的活动方式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发现逻辑关系,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3家庭参与互动法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做到系统而有计划的进行,却也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毕竟学前儿童在家庭呆的时间也有大半。前面我们提到坚持生活情景中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但真正的生活情景更多的是在学前儿童的家庭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很有必要迁移到生活中去,所以家园联系更显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开发和训练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将更具实效。建议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出示一份阶段性学习培养计划和目标,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学习的内容,了解学前儿童当前阶段思维发展特点,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有目标地进行引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情景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才能让学前儿童的学习更自然更具实际意义。

2.4重视个体差异性的原则

学前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比其他领域更为明显。首先,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次,家庭教育因素也影响着学前儿童经验积累的差异性。第三,在数学领域,学前儿童个人天赋的差异。诸多原因导致:学前儿童即使在同一年龄段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设计逻辑思维训练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水平,从材料准备到操作要求都能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选择,真正做到让学前儿童自主选择,自由操作。

结束语

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找规律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首先培养儿童的兴趣,使其对逻辑思维知识更感兴趣。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差距,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学前儿童教育的综合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还可以使儿童的动作与思维更加协调,促进儿童心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敏.关于学前儿童民族舞蹈教育的价值探寻及规范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逻辑思维素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质量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快速理解语言,看清楚事物本质,对其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但当前初中学生逻辑思维普遍缺失,主要表现在对概念缺乏深度理解,机械记忆;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表达混乱,没有理清层次,总体而言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学生学习依赖性较强,未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有积极作用,进而为其他学科知识的消化吸收打下良好基础。从成长过程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良好的语言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逻辑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逻辑思维是在形象思维和直觉顿悟思维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这些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对于学科教育而言,文科课程如语文往往可以借助学生的表象记忆和主观想象来提高学习效果。

一、初中学生逻辑思维缺失的表现

(一)机械记忆概念,缺乏深度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新鲜的词汇及与语言有关的相关概念。如修辞中的互文,借代等。常规教学中,教师会对重要的内容进行强调,此外还要求学生用背诵,听写,考试等方式对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巩固。但因为有的内容过于抽象,短时间内要全面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加上讲解方式又不够艺术,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就会似懂非懂,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会出现偏差。不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对具体对象进行表述时,其语言表述就不可能顺畅,充其量也只能是“可意会不可言传”,进而还会对其他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造成障碍。

(二)语言表达混乱,层次不清楚,分析判断问题能力不强

语言表达混乱的情况通常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的语言组织十分随意。如在讲授八年级课文《苏州园林》时,要学生回答: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时,很多学生只会就其布局特点或是单独景物作介绍,语言组织上也是颠三倒四,思路不严谨。层次不清楚则体现在当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的时候语言的随意性,这也是思维混乱的表现,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则体现在学生对材料定句子或者表述的理解上,如习题中经常有“下列哪句话是对原文的正确理解”这样的问题,但学生往往在选择时犹豫不决。此外,在写作文时,部分同学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如作文题目“谈义气”,审题时应重点理解意气的内涵,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泛论义气,或将义气狭隘化,或是过于美化,最终使文章没有内涵,言之无物。

(三)独立思考能力受限

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或多或少对正处于求新阶段的学生带来一定枯燥感,知识的吸收也因此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在人教版的Z文教材上,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分阶段安排了散文,记叙文,文言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课文。但在教学方法上,不少语文教师依然延续生字生词学习、分段、概括大意、主旨提炼等程序,重讲解,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讨论不重视引导,教学效果极差,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就打了折扣。在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读和写,其实听和说也是逻辑思维形成中很重要的环节。

二、课堂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主要有现代文、文言文、散文、诗歌等。不管是何种文体,不能割裂地单就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要从整体诸如写作背景,作者生活环境等层面对文章进行宏观了解。然后再从语言组织,遣词造句等微观层面的欣赏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从内容到写作技巧真正理解文章的精华。字词句的理解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文章体裁不一样,所运用的逻辑知识也要有差别。如七年级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对创作背景不是很理解,那么对作品的内涵理解就会大打折扣。

(二)满足性原则

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基本需要和动机都是以满足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逻辑思维的认知与提升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唤起学生的自我主动意识,让学生认知到逻辑思维的学习能够提升人的价值。从课堂中以教师为主的讲解到启发式教学,再到现在的鼓励引导式教学方式,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心理特点需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基本需求;文本讲解应从文章结构安排到意境赏析等层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为透彻,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从被动接受到有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意识到学习语文能够满足自身成长的需求,学习积极性就会能得到激发,逻辑思维的提升才会变得容易。

(三)综合发展原则

常规教学活动可以从字词理解、语句组合、修辞手法运用以及文体选择等方面检验成果。常用的检验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来呈现。为使语言表达具有逻辑性以及通俗易懂,就需要运用到语文中的遣词造句以及语法等综合知识。而知识综合运用的程度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知识面的宽广程度,更折射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主要目标,探索提高中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安排多种类型的训练模式,从训练的方式到内容既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适合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在提升学生逻辑思维水平方面的方法应用

(一)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在当前语文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知识时“被动接收”现象比较明显。学生自我表达的积极性不强,更多的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讲解或者点名回答问题。这种情况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洞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的语文知识点教学基本上分为基础知识和素质拓展提升两部分。其中,基础知识主要是以课文为载体,拓展字词的接触面,并能够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素质拓展则表现在学生弄懂不同文体的课文基础上形成逻辑思维的过程。从学生个体差异上来看,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表达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强,对教学活动中涉及一定思维的课堂活动参与度也相对较高。而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呈现“打酱油”的心态参与课堂互动。教师作为课堂主导,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无论是从课文导入的方法还是讲解方式的选择,又或者是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形成。例如,在八年级课文《苏州园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进行介绍。如果能够熟悉“游客”心理,学生在进行介绍时,自然就能更好掌握说明的重点,顺序,语言组织等。

(二)阅读教学、作文指导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

语文教学中重视逻辑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率的基本素质,而逻辑思维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现代文阅读教学除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之外,更要分析布局谋篇、情节结构、组材构思等特点。如《皇帝的新装》一文,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课文情节,理清文章结构。像文言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古今词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比较;引导学生综合、归纳,建立系统的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便诗词曲讲意境、讲形象,也要重视逻辑思维运用。如《天净沙・秋思》,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写景抒情顺序,先写客观景物,后借景抒情,从部分到整体,从物到人,表现出内在的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学生理清这种关系对作品表达的思乡之情能体味得更深刻。而作文教学从主题确定、选材到遣词造句,都离不开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教师应将思维训练落实到常规的作文教学中。

(三)指导学生反省思维过程,形成对比思维

实践证明,反省思维是一种提升思维质量的较好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结果的差异,思考问题症结所在。通过再次梳理思维程序,找到思维的差异性,思考问题症结在哪,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性修复,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就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七年级文言文《孙权劝学》让人们明白了不管先天条件如何欠缺,后天学习都能够弥补先天不足,同时还要以发展变化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篇课文可以指导学生思考“说服过程”,如何劝诫他人学习,同时注意说服过程的逻辑递进关系。在反省思维中,学生就能^好地掌握说服的技巧。此外,在作文写作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到反省思维。部分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偏题的情况,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反思在审题思维过程中,差异性造成的主客观原因,弄明白究竟是知识结构的问题还是逻辑思维的问题。如果是知识结构的问题,那么就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如果是思维习惯的问题,那么就要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对作文题目的审题自然也就变得顺畅。

(四)教师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言传身教”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水平

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教师首先就要加深对语文课本中蕴含的逻辑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可以采取的教学方式如借助多媒体的辅助,知识传递的形式多元化,以图表、不同颜色的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结合,让学生对分析、类比、归纳、演绎、总结等逻辑思维方法有更直观的理解。例如,在七年级课文《安塞腰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安塞腰鼓的大气磅礴有直观印象,通过视频当中的声音刺激强化重点。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理解上升到较高的美学层次。

而“言传身教”主要表现在教学用语要严谨科学,对学生形成示范效应。用专业学术语言以及符合逻辑的语言表达,做到解疑释惑与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统一。内容陈述方面上也应该做到严谨。在备课中,教师要预先对教材认真研究,结合学生特点安排课程进度。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初中生的知识接收心理带有一定的模仿性,对教师教学语言具有逻辑性,要求教师讲授概念应准确,判断应恰当,结论应理由充足。同时,“言传身教”还体现在教师的知识传播过程的有效性。根据内容难易程度,选择或常规或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应用。此外,在互联网与人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的信息社会,教师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积蓄更多的能量。

【参考文献】

[1]石崇森.高中语文教学渗透逻辑教育浅论[J].教学与管理,2009(24):73-74.

逻辑思维训练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建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制订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以前多数学校和教师强调和重视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考试能力,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有一点要求非常明确,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初步的思维能力则是二者的基础。基于数学科目的特点,即数学有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术语及相应的符号系统,有很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通过逻辑推理,一些理论生成新的理论,一些判断生成新的判断,数学就是由这些理论和判断组成的。虽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思维能力尚处于萌芽或者说起步阶段,教学内容也比较简单,不需要推理论证,但只要学习了数学科目,就离不开判断或推理。或者可以总结出,数学学习,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还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针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途径

逻辑思维能力是多层次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此提出几点看法。

1.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思维方式,提高思维灵活性。

数学有着“唯一性”的特点,即“一就是一”,但如果从思维方式看待数学,它在很多时候也具备“灵活性”的特点。这个认知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解题过程中,经常一题可以多解,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题目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身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解前,让学生根据题型的不同,尝试着通过转变思路,寻求一种更适合、更简单的解题方法。如:200千克海水能够制盐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从表面现象寻找和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和帮助学生尝试从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与内在联系,从而找出更多、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

3.打破常规,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的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2、5、6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除了这些数外,学生还会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是“9”,从而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培养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培养,对于其今后的学习及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结合实践,提出几种训练方法。

1.延展法。

延展法可分为单向延展法、多向延展法及反思延展法等。单向延展法应由易到难、由因导果,逐步延展;多向延展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及单元内知识点的联系等;反思延展法则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整个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与总结,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后会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2.破思维定势训练法。

所谓的破思维定势训练法,其实就是指教师呈现一组一组的题目,通过题组训练,打破思维定势的一种思维训练方式。打破思维定势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教师可通过题组进行教学,选取的题型一般为基本题与变式题的结合。

3.常规求异法。

常规求异法对教师及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改变常规的定向思维方式,不受固定思维支配,独辟蹊径,使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思维训练方式。以12根火柴棒摆6个相等的正方形为例。按照学生惯有的思维方式,多数学生只是摆弄摆弄,这样显然无法达到题目的要求,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已学过的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的长度相等,六个面的面积相等)。学生的思路打开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摆出的正方体中找到了六个相等的正方形。

四、结语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峰.浅谈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财务科安全应急预案范例(3篇)

    - 阅0

    财务科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

    动画产业考察报告范例(3篇)

    - 阅0

    动画产业考察报告范文篇1要组织好案例教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环节是选择合适的、恰到好处的案例.教师在案例选择上应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所选案例要体现鲜明的专业特点和教学目.....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