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研究范例(3篇)

来源:

海洋学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地方高校海洋科学人才培养钦州学院

21世纪不仅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和保护海洋的世纪,更是培养海洋科学人才的世纪,这已成为各国发展的根本性战略[1]。海洋科学专业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于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和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的应用研究[2]。目前,地方高校要想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海洋经济建设,就必须准确定位,确定目标,构建平台,打好基础,合理设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改革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海洋人才培养质量。基于这几个方面,本文对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初步探讨。

一、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海洋科学本科教育应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加强基础、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在获得较强专业基础的同时,也尽可能全面发展[3]。各地方高校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广东海洋大学提出以“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强,热爱海洋事业,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4]。浙江海洋学院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海洋科技文化背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5]。钦州学院海洋学院作为广西唯一的海洋学院承担起了为广西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任[6]。学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着力培养具备掌握坚实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海洋调查研究基本能力,能够在海洋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涉海类企业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海洋科学复合型人才。

二、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海洋科学类人才的重要前提。钦州学院在借鉴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自身的办学条件,将海洋科学专业定位为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制药两个方向,前者偏重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调查,基于北部湾海洋污染灾害防治方面;后者偏重于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基于北部湾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方面。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我国高等学校海洋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面向21世纪海洋科学教学改革与研究》指导性文件,考虑我校的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及地方经济发展对海洋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我校对海洋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讨,优化设计适应21世纪海洋科技发展要求的知识结构和以海洋科学专业基础必修课为根基、海洋科学专业方向模块课为主干、基础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为枝叶的树状课程体系。从而避免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观盲目性,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修订后的教学计划,更加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育,同时调整了部分专业课和实验课,加强了实践环节,使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海洋美学》专业任选课程,以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海洋审美意识,海洋化学方向增加《海洋生物学》专业课程,使该方向的学生也要具备海洋生物学方面的知识。考虑到专业课的课程实验,学时数少,不同课程间重复实验多的情况,为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计划中将几门专业课的实验独立出来,与理论教学分开,形成一门综合的专业实验课程,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三、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地方高校要培养和发展海洋科学人才就必须立足地方服务,以满足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这个中心,重视引进社会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目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培养,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一是要坚持走出校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例如我校充分发挥北部湾海洋保护开发利用省重点建设实验室的优势科研群体作用与广西海洋局和钦州、北海、防城港地方海洋局等单位在北部湾海洋重大污染监测预警及防灾应急技术、北部湾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北部湾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了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的互动和有效对接。教育部周济部长曾提出:“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大力推动高等学校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7]。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是地方高校推动创新型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二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优秀本科生的分类培养。我校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将优秀本科生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培养。对于有志向继续深造的学生,要帮其夯实科学理论基础,加强学术思想和素质训练,走学术型道路;对于动手能力强,且本科毕业后计划工作的学生,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其配备有实践经验的导师,促进其走应用型的发展道路。学校强化优秀本科生导师制,每人每年精心指导一到两名优秀本科生,定期进行交流和讨论,做到精英培养,重点培养,已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优秀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主要在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部门,学生就业率得到很大提升。

四、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实现创新型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培养高素质、有作为的海洋科技人才积极服务于地方和国家的海洋事业,是地方高校最基本的职能。我校从自身特点出发,审时度势,构建海洋人才培养的柔性机制和激励机制。学校通过制定相关文件,将“创新训练”规定为必修环节,以及开设第二专业教育等方式,逐步建立有利于一专多能海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使海洋类专业教育拓展为综合素质教育;逐步实行弹性学制,不断完善学年学分制[8]。为避免传统评价体系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弊端,学校通过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时间自主化、让学生写实验专题、撰写学术文章或参与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进行评学,建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的激励机制,即对学生的各种创新行为和成果给予正面的激励和奖励,以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五、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教学组织形式

良好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地方高校实现海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我校针对海洋科学本科专业性质和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课堂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和双语教学等形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和灵活化,以促进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教学效果反映良好。海洋科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不同于一般的理科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海洋学科的发展。学校每年自筹经费设立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不仅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素质逐步提升、科研方法逐步掌握,树立了他们敢于批判,敢于探索,敢于冒险的精神,逐渐积累从事各类创新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校通过对学生海上现场调查实践证明:不仅提高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更增强了学生现场调查的实践技能。总之,多样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获得了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地方海洋科学综合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输送提供了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高艳,潘鲁青.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海洋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高等理科教育,2002,(5):7-10.

[2]李洪武,刘志媛,刘均玲.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J].内江科技,2011,32(2):1-2.

[3]冯士笮,李凤岐,顾玉翘.海洋科学发展对教育改革的需要[J].中国地质教育,2001,(2):6-11.

[4]刘卫国.使命、特色与高校党的建设——兼论高校党建与学科建设[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27(5):1-5.

[5]周达军.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若干思考——浙江海洋学院特色办学的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7,(7):45-47.

[6]银建军,李尚平,韦善豪.钦州学院海洋学院发展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0,25(6):1-8.

[7]周济.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论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道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7,(15-16):4-7.

海洋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排课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遗传算法

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人数和专业及课程设置也相应地不断增多。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校排课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棘手[1]。因此,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排课系统,高效地编排出符合教学规律,且又能满足师生教学要求的课表,是每一位排课人员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这也促使排课系统设计和排课工作需要创新和改进。广东海洋大学紧跟高等教育发展浪潮,经历了高校合并、多校区办学过程,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形式和多校区的教学管理模式,呈现出在校学生人数多(约三万多名本科生)、班级多(约九百多个)、开设课程多(每学期约六千门),而教室资源(多媒体教室仅两百多间)相当紧张的现状。然而,排课的整个过程充满着矛盾运动,其中包括上课班级、开设课程、任课教师、上课时间、教室等这5个方面在排列组合中发生的冲突和矛盾现象,而班级多、教室少则是排课矛盾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我校的排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诸如甩课、双百班课程和原班课程上课时间冲突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课效率和排课质量。同时,课程表编排是一项系统工作,通常要综合考虑上述5个方面因素,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到班级课程的设置、教师指定及各单位教室的使用权限、时间,都是环环相扣,密切相关的,需要反复调整,避免冲突。可见,排课工作本身具有影响因素多、约束条件复杂以及存在不可预测的情况发生,不合理的排课系统设计容易导致排课工作出现效率不高、排课效果不如意结果。因此,急需分析排课中面临的问题及排课需求,以研究设计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排课系统,实现课表的优化组合和排课资源的最大利用。为了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我校通常采用以手工排课与计算机排课相结合的排课方式,使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功能与排课人员的灵活思维和经验技巧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我校现有的排课方式,本文根据我校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排课系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排课系统设计,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排课系统,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获得教学工作的最佳效益。

一排课系统需求分析

(一)业务需求分析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师、班级、课程、教室、时间等排课要素,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排课问题的基本工作流程如下所述:(1)排课工作开始前,教务处高教研究室需要根据各年级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此学期各班级的教学计划,以确定此学期各班级的具体开设课程,包括:课程名、课程号、课程学分、课程性质、开课学院等信息。(2)将各班级的开课数据从教学计划中导入开课任务书。同时设置学年学期、排课参数以及维护教学楼、教室等基础信息。(3)将开课任务下达学院,各学院据此安排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可对上课时间、教室类型等条件提出相关排课要求。(4)各开课学院在系统中录入教师开课任务书,包括课程名称、教师、班级、人数、教室类型、上课周次等信息。(5)开课任务录入完毕,检查排课信息无误后,利用系统自动排出预排课表,此时主要是完成对上课时间和空间安排,生成一个“近似最优解”。(6)课表排好后,如果部分课表有特殊要求,对预排课表中的课程、班级、教师、教室、时间等各项进行手动调整。(7)课表定稿后,排课管理员和二级学院的教务员、教师、学生等用户可以查询、导出和打印课表。

(二)功能需求分析

(1)时间资源管理:支持多种节次、周次的划分,如上课节次、考试节次;支持时间模式的管理,如各种任务、教室等教学资源的屏蔽管理。(2)排课批次管理:自行维护排课批次,支持分批次排课,支持校、院二级排课。(3)计算机智能排课:灵活设置排课限制条件,支持分校区排课、支持按教学楼排课。(4)计算机辅助排课:提供人性化的排课界面,支持人工调整,支持排课数据与选课数据同步。(5)排课结果统计:支持按周次、星期、节次、开课学院、教师、班级、教室等类型导出课表,支持时间地点冲突检测、排课学时与计划学时不一致的检测。

(三)非功能需求分析

(1)易用性需求:使软件更简单、高效地适应用户的使用需求和习惯,以方便用户操作。(2)安全可靠性需求:系统应能准确、可靠地运行,保障教务数据的安全性。

二排课系统的总体设计

(一)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在排课系统需求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排课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排课系统功能结构主要由4个子模块组成:系统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排课管理模块、课表统计输出模块。四个子模块的各自主要功能目标如下:(1)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系统常规设置和系统算法设置。系统常规设置主要包括开课学年学期的设置,上课周数、每周上课天数、每天上课节数的设置,上午、下午、晚上上课节次的分配,上课开始与结束时间的设置等。系统算法设置主要是对自动排课参数进行维护,如排课对指定时间、指定教学楼、指定教室、上课专业等初始权重的选择,教室座位选择裕量的设置等。(2)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对课程、班级、教师、教室和教学计划等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如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查询、添加、录入、修改和删除,同时还可以将课程、班级、教师、教室和教学计划等数据用Excel、Word等形式导出备份。(3)排课管理模块。分为自动排课、手工调课、排课结果统计。自动排课是根据排课设置和准备数据进行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排课;手工调课可以在没有冲突的前提下,按照排课人员自己的意愿对已排课程表进行手动修改;排课结果统计主要包括教室的统计和排课结果冲突检查。(4)课表统计输出模块。排课管理员和二级学院的教务员、教师、学生等用户均可用自己的账号进入系统查询课表,可将课表以文件形式导出,也可直接打印课程表。排课管理员和二级学院教务员可以导出或打印全校课程清单和全校所有教室课表。

(二)系统建模

用例模型是属于UML的静态建模机制,它是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所建的第一个模型[2]。通过用例建模描述排课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根据对系统的分析,本系统的用例模型如图2所示。顺序图是一种的静态建模方法[2]。在顺序图中,能够清晰的展现各个对象之间交互的时间和顺序关系。排课系统比较重视时间安排问题,因此在排课系统的动态建模中采用顺序图表示相应用例的动态执行情况。如图3为排课系统的顺序图。

(三)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排课问题涉及到学校、学院、专业、班级、课程、教师、学生、教室等数据信息。为了清晰表达排课数据的逻辑关系,采用E-R图(实体-关系图)进行概念模型的设计,如图4所示:(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根据数据库的设计原则以及排课系统的数据需求分析,创建如下系统所需的关系数据表:排课用户表、学年学期代码表、排课时间模式代码表、教师代码表、排课开课班级表、排课教室状况表、排课时间地点表、排课课程安排表、排课开课任务书、排课结果表。

(四)遗传算法设计分析

遗传算法是一种具有高效性、鲁棒性、并行性和全局最优性的搜索算法,可用于求解各类非线性问题以及对复杂系统进行优化[3]。因此适用于处理约束条件多、规模大、难度系数大的排课问题。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排课问题的主要工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主要过程[4]:(1)构造排课问题的基因编码:利用二维矩阵方式编码。(2)产生初始种群:随机产生初始种群。(3)冲突检测和消除。(4)计算适应度函数。(5)遗传算子:主要包括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变异算子。(6)产生最优可行课表。主要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见141页)。根据遗传算法的求解思路对排课问题进行处理[5,6]:采用“课表-教师-班级”与“时间”建立二维矩阵进行编码,并与“教室”进行关联,将其映射为遗传算法的基因。多个基因组成的“基因串”就是一个染色体。所有课程的染色体组合成一个个体,对应排课系统,一个个体即为一种排课方案。多个个体又构成种群,即多种排课方案。通过随机生成染色体的方式,生成初始种群。对初始种群中的个体进行冲突检查,并计算适应度,选择适应度值高的个体保留下来。在选择操作后选取两个个体即两种排课结果进行交叉操作。为了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现象,进行变异操作。再次进行冲突检测,并解决冲突,最终得到最优排课方案。经过一次种群迭代之后,产生的新一代种群的适应度值也会有所提高,这样问题逐渐逼近最优解,通过若干代的种群迭代实现全局最优解[6]。这种全局优化搜索的遗传算法,每一步的操作都很简单,而且对问题的依赖性也非常小。

三结束语

本研究根据我校教学资源实际情况,通过对我校排课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出了符合我校实际需求且科学的教务排课系统,并实现了课程、教师、班级、教室、时间等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合理安排,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排课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我校排课中出现的一些困难和麻烦。虽然,本研究所设计的排课系统较好地满足了我校排课工作的阶段性要求,但是,排课问题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影响因素多,数据量庞大,工作强度高。因此,有必要在今后的排课实践中加强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和改进我校的排课系统设计,以满足将来在学分制条件下的排课需求和课程编排。

参考文献

[1]张健立,冯永祥.集宁师范学院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27-28.

[2]雷景生,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张艳红,王玲玲,腾东兴.基于空间模型和遗传算法的高校排课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24(9):49-55.

[4]陈莎敏.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吴松慧.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排课系统设计与实现[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海洋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区域院校;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

目前,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的主体对象是大陆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以及台湾海洋大学、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六校学生代表。两岸大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自2006年暑假开始,至2009年暑期,六所海洋类大学的海洋教育文化交流以不同规模在不同形式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分析: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虽然正逐步成熟,但是,要达到长效发展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完善和努力。从调查2009年亲历该活动的两岸64名学生的资料中表明,100%的学生对此活动是否继续开展存在忧虑。这类活动是否延续,认为校方占主导作用的学生占50%;100%的学生认为自己很荣幸能参与这次活动;在谈到两岸学生交流活动之前的准备工作时,74%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集体融合工作;调查中,有84%的学生认为参加此类交流活动主要是希望两岸大学生相互学习,加强沟通和理解。当然,通过调查,发现两岸学生的交流非常必要,也是必然的。其中,63%的学生对今后开展这种活动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如“对此次活动的想法及以后的建议”“对带队教师的期望”“对学校要说些什么”……学生希望这种活动今后能延续下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交流活动的具体内容是否可以提前在各院校中征求意见;带队教师要多了解参与学生的思想;至于对学校的意见,学生希望学校能继续投入,让这类学生交流活动发展下去……这些都充分表明,学生非常希望两岸大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能继续向前发展。

从前述交流状况看出,活动经费的落实、活动范围以及规模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而且,每年的活动变数较大。因此,为了让这一有意义的交流活动能持续开展下去,本研究将引入区域院校联盟的理念,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从目标、方案到实施,然后到结果反馈,以致活动保持长效性,进行分析研究。

概念界定:高等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并形成协作网络不是新生事物,如,高等院校间签署师生互换与科学研究项目等合作形式早已存在。杨启光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由于地理上的接近,彼此间的经济依赖关系不断显现,他们基于历史、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种族上的同构性或相似特性,开始关注区域内的国家间面临的共同教育问题,区域中的各国有了初步的区域教育合作关系,这就是院校区域联盟。本研究中,院校区域联盟指海峡两岸涉“海”类,并且贯名“海洋”二字的高校,有台湾的海洋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大陆的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以及广东海洋大学,他们为了共同的海洋教育科研事业而形成的合作关系。这就是海峡两岸海洋大学联盟。

组织管理构架

海峡两岸海洋大学联盟,不只是两岸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的联盟,更是促进两岸相互理解、缩小差距、加深情感的联盟。海峡两岸大学生进行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是以两岸海洋大学联盟为前提。两岸海洋大学联盟实施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的基本组织结构应以各高校的活动决策领导组成的一种委员会制为基础,各高校自行组织形成各自的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因而构成整个系统。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建立一个组织结构首先应该考虑这个组织结构必须达到的要求,管理者必须明白该结构承担的任务和压力,以及该结构应该取得的绩效。一个较好的组织管理能激励组织的积极性和提高组织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的组织管理构架如下:

如图1所示,海峡两岸六所高校分管该项工作的校领导构成了这一组织结构的委员会成员,也是实施两岸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的最高决策层。因此,该活动经过委员会讨论,最后通过两岸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方案,如,活动承担单位、活动主题、规模、范围、地点以及经费承担方式等。决策层将活动的实施方案下达给六所高校。然后,各高校组织各自相关的职能部门,如,负责沟通联络工作的港澳台办公室,负责学生活动宣传、学生选拔和管理工作的学生处,以及对学生代表进行培训和整合等工作的团委,指挥和分配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各职能部门按照自己的工作分工,按部就班地执行下去。最后,选拔出来的学生团体,根据活动需要分成不同的责任组,将各项活动任务付诸实施。

如上图所示,海峡两岸大学生进行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的组织机构在纵向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决策层、指挥层、执行层、操作层。这四个层次,就是管理层级。管理层级的设立是实行分级管理的基本组织结构基础。只有各层次机构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各司其职,学生交流活动才能如期有效地进行。

系统分析

海峡两岸大学生的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涉及到活动目标、任务、人员、财力、实施、反馈、调控等因素。两岸大学生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的宗旨是加强合作,增进了解,加深情谊。但是,每年一次交流活动的目标设计、任务分工、人员构成、投入财力等,应根据活动承办方、活动举办地点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否则,内容单调的循环往复,只会让参与者产生疲劳效应。实际上,要继续开展这类学生交流活动,承办单位必须制定一个周密的工作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执行下去。无论是六所院校学生整体活动的实施,还是各学校在活动筹备期间进行直线职能式管理,都必然是一个紧密的循环工作系统。

组织管理实施步骤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汉语言文学学科导论范例(3篇)

    - 阅0

    汉语言文学学科导论范文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刘所构建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体系,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及各个部分在学科体系的地位和组成部分。刘所构建的对外汉.....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例(3篇)

    - 阅0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文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有效策略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其教学理应受到充分关注。初中化学是启蒙教学,化学概念具有逻辑性、概括性、.....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