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论文范例(3篇)

来源:

孝文化论文范文

一、农发行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现状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与一般特性

1、基本内涵。企业文化一般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的总和,它渗透于生产经营的各方面,是企业独特的内涵、素质和风格,是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它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以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它强调,在企业内部,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使命感;在企业外部,强调企业对社会的适应性和社会对企业的认同程度和信誉程度,以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一般特点。企业文化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柔软性,似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员工有一种柔性压力感;二是潜移默化性,象无声的命令,促使员工朝着同一目标前进;三是连续性,绵延发展,多年培育而成;四是变迁性,不断变化、积累和革新;五是群体性,由全体员工的行为共同作用形成。

3、主要功用。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归结起来有导向、提升、教育、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稳定、改善人际关系、规范企业形象、促进有效管理、提高经济绩效等等。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文化特色鲜明的企业在寿命、业绩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企业。作为柔性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主要发挥着粘合剂和指示灯的作用,它为企业的员工树立了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能够代替权威机构来协调员工的行为,保证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而采取的放权措施不会导致混乱;并可以为所有的员工指明奋斗的目标和行为准则,利用员工的创造性来做出相关的决策。

(二)农发行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企业文化的异同点

1、相同点。在市场经济前提下,树立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效益为目标的现代经营理念,打造现代银行,是银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商业性银行一样,农发行的文化建设也必须融入社会主流文化,紧扣“三个代表”这个主旋律,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2)金融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防范控制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的任务很重,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因此,与商业性银行一样,农发行的企业文化具有风险文化的特征。

(3)同商业性银行一样,农发行是一级法人,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奋斗目标,各分支机构必须与总行保持高度一致,全体员工要富有团队精神。

(4)农发行是面向粮棉企业特定客户的窗口行业,与商业性银行一样,其企业文化具有服务文化的特征,必须与大众文化、农村文化等有机地融通。

(5)同商业性银行一样,信贷业务也是农发行的主体业务,其企业文化又具有典型的信用文化的特征。

2、不同点。农发行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其所担负的经营与管理职能的特殊性决定的。农发行经营业务的政策性(经营的贷款属国家政策性资金)、客户群体的特定性(仅限于国有粮棉购销企业)、资金来源的借款性(主要为中央财政借款),与商业性银行经营业务的商业性、客户群体的广泛性、资金来源的吸储性相对应的。这体现在企业文化上,商业性银行必然注重在外部文化环境上下功夫,将通过丰富的金融文化扩大“吸储”来源放在第一位;而农发行则把侧重点放在内部文化管理和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归属感、使命感上,以运用企业文化规范员工管理行为、正确履行职责为第一目的。具体而言,农发行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出两个方面的特色:

(1)突出执行政策的刚性。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必须把执行政策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关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农村经济与金融政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政策等,这是其立行之本,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办行方向始终不能动摇。

(2)凸现服务“三农”的特性。农发行工作的重心就是服务“三农”,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农副产品收购,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进展。农发行成立10年来,已经成为支持国家购销政策落实、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金融工具,其经营方式、管理经验、机构体系、干部队伍,都日趋成熟。不论从业务营运,抑或从内部管理的角度看,都已成功地探索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经营理念。各级行都坚持以人为本,结合自身实际,举办了大量学习培训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了学习“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财经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十字”行风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执行政策、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团结创新;爱行爱岗、文明从业;廉洁自律、勤俭办行”已经写进农发行的员工行为守则,还有总行倡导的“清正严实”和“爱岗敬业、廉洁从业、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职业精神,“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团队精神和“机构精干、素质优良、管理严谨、手段先进、效率一流”的管理理念等,正在逐步转化为员工的理想和信念,农发行企业文化的理念和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内涵逐步深化,取得了可喜成绩,打下了一定基础,服务“三农”的社会形象也逐步得以塑造。

2、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10年来农发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不可掩盖的事实是,其经营业绩靠制度刚性约束取得的成分居多,靠文化柔性聚捻取得成分偏少。理论界把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归结为五个阶段:混乱阶段(仅限于基本认识)、片面阶段(尚未形成个性和统一的核心理念)、系统阶段(能够正确认识并进行系统建设)、实践阶段(理念转化为企业的制度、流程、策略等各项行为)、省悟阶段(“形神合一”的最高境界)。从农发行的现实情况来看,应该界于片面与系统之间,由片面向系统阶段转换,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表现形式看,不足之处主要反映为:

(1)缺乏对企业文化的全面理解。对文化理念的认同不够协调和统一,尚未准确理解和把握农发行企业文化的内涵,未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往往把企业文化建设混同于开展一些文明服务活动、业务文体活动或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重业务经营、轻文化建设的思想,且在实际中关注更多的是企业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存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搞两层皮的现象。结果外表看热热闹闹,内里依然故我,步入了形式化、肤浅花的误区。

(2)缺乏强有力的建设手段。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系统科学的调研手段、提炼提升技术和内化外宣的控制能力,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缺乏一定组织形式载体,激励机制也相对滞后,导向作用不够。有的行甚至对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感到无从下手,理不清头绪。

(3)缺乏持续长期的建设机制。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投入也不足,使得物质文化层面上的一些东西不够成熟。闲时或经费多时就想起搞一些企业文化活动,忙时或经费少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同时,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其业务范围有严格界定,其运行机制表现出明显的非盈利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其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一种持久的原动力。

(4)缺乏经过整合的推进系统。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尚未形成合力,造成企业文化“虚化”,各级行在文化建设上随意性较大;同时,引导教育和沟通不到位,职工参与度不高,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且存在员工进取心不强,工作推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象,使得凝聚力作用显现不够。

(5)缺乏差异化和特色。一方面,行与行之间缺乏特色。现实中不少基层行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本地区农发行行业特色,缺乏本单位个性和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另一方面,不同经营阶段重点不突出。农发行在业务经营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但每个时期并没有准确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农发行企业文化的架构

农发行的企业文化架构应包含三个层次:物质层、管理层、精神层,这种由外到内的分布构成不是静止、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浑然一体,缺一不可。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内核、主导动力源,是农发行之魂,决定其他两个层次;管理层是精神层和物质层的中介,精神层直接影响管理层,并通过管理层影响物质层;物质层和管理层是精神层的体现,以外在形式体现企业文化的水平、规模和特色,体现农发行特有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等。

(一)精神文化层:价值理念系统。

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作用领域、员工结构等各种因素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农发行的精神文化层应主要由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发展目标、经营思想、企业道德等内容,构筑价值理念系统。

1、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是指农发行内部成员对某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环、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是农发行企业文化的核心。农发行核心价值观应体现“以人为本、团结协作、创新进取、和谐发展”四个基本特点:一是以人为本,尊重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坚持“以人为本、公平竞争、选贤任能、人尽其才”的人本理念,将农发行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构造农发行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达到农发行与员工共同成长。二是团结协作,强调团队精神。这是推进农发行改革与发展的所必须具备的。三是创新进取,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全方位的创新活动。四是和谐发展,客户是农发行生命所在。积极开展客户营销,支持客户开拓市场,培植优质资产。

2、企业精神。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必须放在企业精神的确立上,这是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最有效方式。“执行政策、加强经营、引入竞争、服务三农”应是农发行企业精神的精髓,既找准农发行的职能定位,又提炼出农发行人的价值取向。执行政策是农发行的立行之本,服务三农是农发行的职能所在与价值体现。加强经营是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依托经营目标的完成来保障政策性目标的实现。引入竞争方使农发行获得持久不衰的内在发展动力,在金融全球化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不仅在业务经营上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在内部工作的完成、文化建设的参与上也应引入、培育竞争精神。

3、发展目标。农发行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明确的、可实现的目标作牵引。“打造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应是农发行的目标方向,对于农发行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可依据总行的定性:努力把农发行打造成为发展目标明确、治理结构合理、资产状况良好、经营管理规范、内控机制健全、管理手段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政策性银行。

4、经营思想。农发行应突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银企和谐共存”的经营思想。在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运作的进程中,融洽银企协作,健全自身体制机制,加强经营核算,合理有效地动员和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效率与经营绩效,在实现“社会贡献最大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运行成本,追求最佳利润,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经营效益的和谐统一。

5、企业道德。企业道德与伦理是农发行经营管理活动能够绵延存续的内在凝聚力。“爱岗敬业、廉洁从业、创新立业、团结兴业”,树立开放型思维,引进先进因素,弘扬新时代敬业精神、自律精神、创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应是农发行道德伦理文化的应有之义

(二)管理文化层:管理规范系统。

企业管理文化是承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纽带,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之外的企业文化的总和,是以企业管理行为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农发行的管理文化,应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

1、制度文化。即企业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依托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和规范的制度运作链条,培植农发行的动力机制、决策机制、控制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

2、行为文化。即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行为文化和员工行为文化。企业管理行为文化体现为培训文化、风险文化和网络文化。培训文化的着力点在于构筑梯次结构的培训系统,为员工提供成才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平台;风险文化表现为风险意识的形成,风险预警、防范机制的建立与运作等;网络文化则是着眼于“科技兴行”的战略,加快农发行电子信息化建设,应用网络平台,实现决策层、管理层与员工层之间政令快车直达的“扁平化”管理和高效管理的目标。员工行为文化,体现为自律和他律的过程。自律,即严格、高标准要求自己,克服不良习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律,即“依法办事”,在管理实践中让制度规范渐入人心,使之演变成农发行全体员工的习惯行动。

(三)物质文化层:形象识别系统。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的各种物质设施、行业标识及其生产经营的产品等构成的器物性文化。农发行在物质文化建设中,需要导入ci形象标识系统,构建标识文化、服务文化和环境文化,形成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的全方位的农发行形象识别系统。

1、标识文化。统一行徽、统一行服、统一行歌、统一办公楼外观形象设计、统一佩证上岗,体现中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特色,体现农发行人简洁、干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服务文化。农发行是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而生,只有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客户、服务于大众,才能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客户、取信于大众。农发行在办理金融业务时,应讲究文明用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提供超值服务。抓好营业窗口建设,从礼节礼仪、交际规范等方面提升员工服务水平,将简单的办事程序升华为高层次的服务文化。改善农发行在龚断经营下形成的官商作风,以客户为中心,从不断发现与解决客户、社会、大众的不满意来完善管理,努力在客户中树立优质、诚信形象,在政府树立有为、有位形象,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负责任、讲奉献形象。

3、环境文化。注重办公、生活设施建设。农发行的物质环境整体布局应体现自己的特色,突出自己的风格,使员工在简洁、宁静、庄重、神圣的文化氛围内既感受到环境对自身言谈举止和行为的规范,同时也感受到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精神上的愉快和自豪,自觉自律、爱岗敬业、心情舒畅地做好本职工作。因地制宜,多方筹措资金,花小钱,办大事,搞好农发行“共性文化”和各行“个性文化”的结合,充分利用本地、本行“亮点”,创建自身特有的特色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品牌文化,产生品牌效应,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档次,为提高业务经营效益服务。

三、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综合考虑企业文化的一般内涵和农发行的职能特点,笔者提出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十字诀”,即农发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应从“规划、孕育、引导、激活、凝聚”十字上下功夫。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划企业文化。首先,提高领导者素质,强化领导者作用。企业文化的首席设计师是企业家。要重视各级行领导班子的选配、教育、培训、评价和监督,把各级行行长塑造成现代化农业政策性银行家。各级行行长应具备五项基本素质:通晓现代金融和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理论与实务;道德价值观高尚,品格修养完善,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洞察力与创造力敏锐,有坚韧不拔的勇气、毅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组织控制经验丰富,掌握领导艺术,知人善任;具备较强风险意识及处置、抵御风险的实际能力。

其次,成立推进中心,建立工作机制。要建立党委(支部)领导,行长负责,工会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并在协调部门下设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中心,从人员上配备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从资金上保证必要投入,尤其是对试点单位给予重点扶持,以推进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第三,整体规划,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可考虑在物质、管理、精神三个层面上,由外向内,先试点后推广,利用3~5年的时间,分三步推进:

第一步,侧重物质文化建设,结合农发行文化理念,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ci形象设计。

第二步,侧重行为文化建设,制订长期培训计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增强员工的信用、风险、效率与学习意识;同时,联系实际,根据需要,分年度制订文化活动计划,建设好“员工文化”,增进员工彼此友谊,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第三步,突出制度文化建设,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健全制度运作链条,把文化理念转化为制度、流程、策略等实践行为,把按制度规范办事转化为员工的共同习惯,推动企业文化逐步由“员工文化”向“行文化”、“家园文化”过渡。

(二)强化培训交流,孕育企业文化。要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学习、交流,培育员工的企业文化理念。一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培训。一方面,以培训研讨、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各级行行长和推进中心干部,加强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培训;另一方面,采取专题研修与学术探讨、学历教育与资质考试、送出去培训与自办培训班相结合的形式,经常性地对员工分期、分批、分类开展业务技能、观念及素质教育的再培训,在学历教育上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联系,为员工提供在职深造的平台,并建立培训档案,掌握员工的培训状况、知识结构与专业特长。三是创建学习型银行。完善学习制度,健全学习机制,让工作本身成为学习过程,让学习升华为创新,让农发行保持恒久生机与活力。四是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行际交流、部门交流和本部门员工之间交流等形式,增进彼此友谊,团结和睦相处,互相学习共进,在农发行内部营造一种“流动”的企业文化,把员工多元的价值取向融入到农发行统一的主流价值观之中。

(三)注重典型宣传,引导企业文化。先进典型是企业精神理念的人格化、组织机构力量的集中体现和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农发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不断挖掘、培养、树立典型,用榜样的力量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用先进典型的人格魅力引导企业文化的成型。典型应包括三种类型:默默奉献、忠于职守、业绩突出的职工典型;办事严谨、严于律己、高效精干的管理“精英”;又红又专、思路敏捷、开拓创新的各类“人才”。具体操作,应借助先进典型的宣传,对内利用局域网、各类会议等渠道,深化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引导广大员工认知企业文化,自觉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对外利用报刊台及互联网等新闻媒介,深化对“农发行”品牌的宣传,提高农发行的知名度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四)完善激励机制,激活企业文化。要根据现实情况研究激励的层次、效用和方法,对单位和个体实施有效的激励,激活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一方面,建立严密科学的企业文化建设量化考核机制。结合农发行实际,对各级行企业文化建设细化考核项目、量化考核指标,实行动态检查、考核验收机制。具体由推进中心制订考核办法,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另一方面,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专家认为:人才在工作中寻求的无非是三方面的回报:现实收入、工作挑战、发展空间。农发行要留住并吸引人才,就必须在这三方面下功夫。在现实收入方面,全面推行岗位工资制,技能、岗位价值决定岗位工资,贡献、绩效决定年度总收入,发挥市场价值最后留人的比较效用,实现外部公平。在工作挑战方面,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推行目标管理。对于管理型、专业型和操作型三种职业前途,当每一名员工跨入银行的大门时,都会被告知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职业前途,通过努力,若干年后可能会达到什么高度。这样,就让每位员工都能有一个体现自身特点的奋斗目标,依托农发行事业致力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在发展空间方面,用技能鉴定和业绩考核等方法确定员工上岗的资格,员工根据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状况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岗位,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变对管理人员“相马”式的委任制为“赛马”式的竞争聘任制,并实行“在岗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须轮岗”的管理模式,为每一位员工创造竞争的均等机会。同时,逐步完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管理,为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

(五)建造温馨家园,凝聚企业文化。一是加强职工之家建设,创造人文环境。规划办公、居住环境,实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营造“绿的格调、美的享受、爱的氛围”;同时,建设和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图书室、健身室、活动室、荣誉室等文化设施,营造高品位、深内涵的人文环境,增强员工对农发行这个“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农发行事业的兴衰紧紧捆绑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二是开展文明创建工作,营造文明氛围。深入开展“文明行(部)”、“文明处(科、部)室”、“文明楼栋”、“文明行员”、“文明家庭”等的创建评选活动,在丰富内容、提高质量、突出实效、优化形象上下功夫,从深度和广度上把文明创建引向深入,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构建一种文明、竞争的机制。

三是举办文化活动,承载文化内涵。经常性地开展文艺联欢、文体比赛、书画、摄影等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员工精神多样化需求,寓教于乐,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以文化品位提升精神和道德品位,使员工在文化娱乐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提高,不断渗透和深化企业文化理念,达到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孝文化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传统孝道;伦理道德;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148-02

一、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孝道影响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生活到政治生活,无一不体现了孝文化的影响。

(一)孝文化对古代家庭生活的影响

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②《礼记・祭统》有云:“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孝者,畜(养)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是故孝子之事亲者,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孔子认为,孝悌作为道德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到善始,百善孝为先。儒家的家庭孝道主要有有生养、死葬、时祭。儒家将祭祀作为祖先生命得以延续的象征,并强调养观其顺、丧观其哀、祭观其敬的孝道形态。《孝经・开宗明义》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论语・为政》中说:“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里仁》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由此可见孝敬父母首先从修身开始,时时刻刻不让父母担心自己。总之,传统的孝文化强化了家庭宗亲观念,在维护家庭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孝道对古代政治的影响

《论语》有云:“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孔子也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孔夫子将“孝悌”与一个人在政治生活的表现联系在一起,也将孝悌看作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道德力量。曾子则是将庭闱之孝推演为对君忠诚的集大成者,将孝道直接注入到政治生活之中。曾子曰:“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为人臣而不能事其君者,不敢言人君不能使其臣者也。”意思是说:君子倡行孝道,具有忠君、重礼的用处,人臣忠奉其君为臣之根本。曾子又云:“孝子善事君”,即孝敬父母的人一定善于侍奉君主。由此可见,曾子将“孝道”与“忠君”联系起来,给家庭孝道文化打上了浓厚的“忠君”烙印。孝文化影响政治生活,反过来,政治制度也在维护者孝的传承,比如刑罚里有一条叫“侵权处分”即父母说把这个儿子判三年,马上就批准。父母说我这儿子不孝,你把他拿去杀了吧,法官马上判,什么都不要审了,所以子女都怕父母。为什么?那是“父母之命”大家都认为这是正确的,哪个做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子女?父母若是不爱你,那自身真正的出了问题了。有这样一条法律,儿子确实不敢不孝。反过来,子女是无权父母的。

二、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孝的基础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对孝的基础的认识极具价值性,社会上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忤逆之事,与子女的亲情淡漠不无关系。父母的恩情可以归纳为十种:

第一是母亲怀胎的时候对胎儿守卫爱护的恩德;第二是临盆生产受尽苦楚的恩德;第三是生下孩子就忘记所有痛苦的恩德;第四是自己咽下苦涩,吐出甘甜给与爱儿的恩德;第五是回施干净给与孩儿而自己将就污湿的恩德;第六是哺喂乳奶和抚养教育的恩德;第七是替孩儿洗濯屎尿不净的恩德;第八是孩儿外出远行,慈母在家挂心忆念的恩德;第九是对孩儿深深加以体谅抚恤的恩德;第十是终生直到究竟都没有穷尽对孩儿怜爱愍念的恩德。

(二)孝的三种形式――孝身、心、性

古大德王凤仪老先生在其学讲到“孝亲,必得孝亲三界”。三界指性、心和身。孝身要从父母衣食住行上留心,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换衣服,卧宿使其安适,行动有人扶持。孝身虽然很重要,但是只有孝身还远远不够。还要孝老人的心和性。在《论语》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也问孔子孝,子曰“色难。”孝心要处处顺从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意的事,我当奉行之。《弟子规》中也提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③理解老人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人老了,心有余力不足,心中牵挂的事情更多了,总是放心不下。如果对老人的难处不理解、不体贴,只是嫌老人多管闲事,说话嗦,因而生起反感,动不动便刺伤老人的心。这样,很容易使老人产生伤感,即使给老人做再好的饮食,老人也不感到香甜,心情也不愉快,这便是不能孝心的缘故。孝性尤关重要,要时时顺着父母的性,使父母心中欢喜,按着父母的性,随快随慢,务要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不使老人动性,含饴弄孙,以乐天年,那么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让父母当下就享受天堂的生活。④

人在社会上工作,不论离家远近,能够尽职尽责,出色的完成任务,不令父母挂念和操心,就是孝子。尤其是一提到儿女,父母感到心满意足、十分欣慰,比较庭闱之孝,其份量还要重要的多!然父母做事,也不免有错处,若一味的顺从,难免会陷亲于不义那也不算真孝,老人有错,做儿女的必须给补上,这才叫真尽孝。《弟子规》中也讲“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⑤在《孟子》中有三不孝之事也可以说明,如果父母有过失,还一味的顺从,那也是不孝。

子女要孝敬父母,必须要有好的性格,光心好而性不好,孝道也行不圆满。子女知孝容易行孝难,在行孝的过程中,易受气秉所拘,物欲所蔽,秉性难化,虽然心里上想尽孝,可是老觉得父母有哪方面不合自己的心,动不动就发脾气,使父母伤心,难道是老人有问题吗?不是,而是当代社会人的德未修、感未至!只有自己先正心、化性,才能达到孝老人的目的。

三、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一)孝是修身、齐家之根本

中国过去的教育,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地的关系,每个人会常常想,自己在社会上,道德、学问、事业能为社会所尊重,是祖宗之光荣。今天社会努力精进的动力是什么?是名利,大家拼命的去做。为什么?钱财在那里鼓励,在那里推动。如果没有钱财,谁肯去做?从前人努力工作,他的动力是孝道,他想到祖宗,想到父母,我一定要努力修养积德,使我们的父母有面子,我的祖宗很光荣,这个动力比名利高尚的多。这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道统,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之上,所以对于祖宗的祭祀,祠堂的建立,都是非常重视,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大根大本。人能够孝亲,能够不忘本,自然能够心正行正,不会做坏事。

孝字是百行之源,孝就是为人子之道,子女的本分是一个孝字,孝乃天经地义,人伦之本,八德之首。水必有源,树必有根,根深者叶茂,源远则流长。人的根就是父母。父母在五行中属土,土能养万物。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富国强民。很多事例也表明,孝敬父母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情,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养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感情,怎么能开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

百孝篇中有几句话令人深思“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诸事不顺因不孝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孝能感动天和地能孝就是好儿男为人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孝子齐家家能好孝子治国国能安五谷丰登皆因孝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古大德也说过: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笔者认为,不要把古大德的话再看成糟粕了,我们一定要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二)孝是构建和谐社会力量之源

在古代,孝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从语言学上来看“教”字,其左半部是一孝字,表明教学的目的是让人懂得孝道,将孝字拆开来看,上半部是一老字,下半部是一子字,表明孝的核心是老与子的和谐,父母与子女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弟子规是儒学的精华之所在,开篇就谈到孝,将孝放在整篇文章最重要的位置,从小就要培养其恭敬之心,长大后在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可以看出古大德对小孩教育的良苦用心。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⑥爱人从离我们最近的人,对我们功德最大的人身上开始,由近及远,从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实行远孝,孝于万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为千古人子孝道做楷模,留孝名于青史,遗孝风以化人,才是真孝子!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处,便能救国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将身化行全球,使欧美的老人,也得享有子之乐,中国的父母,全得欢喜之心,那才是算以孝治天下,达到孝道圆满的目的!⑦

注释:

①孝经[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24.

②曾子・子思[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10.

③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26.

④家庭伦理演讲录[M].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6.8.

⑤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6.

孝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辩证分析;现状特点;建设思路

作者简介张明义,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湖北十堰442000

中图分类号B8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8―0132―0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宝贵的精神动力和思想财富。以尊老爱幼、尽孝讲和、孝行天下为主要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几千年来,孝文化为维系家庭和谐、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们要坚持继承与批判、纳故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农村的孝文化建设。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重要条件。

一、传统孝文化的辩证分析

对孝文化进行辩证分析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孝文化的优良传统,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当前,传统孝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一,敬亲养亲的思想,维持了家庭的和谐。“孝”最基本和核心的含义就是“事亲”,而且不仅要在物质上奉养亲人,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尊敬亲人。能做到这样,年老的父母就不会因为衰老而没有生活的保障,他们的心灵就不会孤独和空虚。其二,修身养性的思想提升了人的道德水平。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是重视人性修养,修身以孝德为根本,以温良恭俭让为原则,以克制自我为方法,以忘我无私为衡度。其三,博爱的思想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互助、友爱,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教以忠,所以敬天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为人兄者也;教以忠,所以敬天下为人君者也。”(《孝经》)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更是让人明白易懂,能学会做。其四,谏诤的民主平等思想,对为父者的不良行为有监督牵制作用。“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当然,传统孝文化也有消极的因素。首先,宣扬不近人情的愚孝,如郭巨埋儿、黔娄尝粪等。其次,把孝神化和泛化。表现为:一是宣扬因果报应、天赐神助。如大舜孝感动天,孟宗“哭竹生笋”等。二是“移孝作忠,忠孝相通”的统治阶级意志,使孝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地位的工具。再次,强调无违亲意,绝对服从,即孔子主张的“无违”。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这种无违思想导致了父子之间人格上的不平等。另外,传统孝文化还提倡“父母在,不远游”等保守的思想观念。说明的是,在现代社会,传统孝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大部分已不可能有存在的条件。新时代的孝文化更多的是积极因素,要大胆地继承和弘扬。

二、农村孝文化的现状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奉献爱心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广大农村有所淡化,不赡养父母、婆媳不和、邻里纠纷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传统的孝文化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原有孝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观念受到冲击。随着城镇经济发展,大量青年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几个月、半年甚至一两年才回家探望父母。老人们自己单独生活,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子女的照顾。相反,不少老人还要替外出务工的子女照料孙辈。第二,缺乏精神上的孝敬慰藉。随着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拉大,老少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很多子女除了每月或每年定期给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和生活费用外,很少问寒问暖、体贴关爱。第三,少部分子女拒绝赡养老人。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部分人重利忘义、金钱至上,不尽孝道。有的甚至认为年老的父母是自己致富路上的绊脚石,兄弟姐妹间互相推诿拒绝赡养父母,使已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生活无着落。第四,家庭的重心由尊老变为抚幼。传统家庭是建立在“长幼有序,等级森严”家长制基础上的大家庭结构,家庭的基本轴心是纵向的亲子关系,长者在家庭中享有无上的权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数代同堂的链式家庭已经发生“裂变”,家庭的轴心转变为横向的夫妻关系。老年人已经成为家庭中的“弱势”或“次弱势”群体,“老少倒挂”的现象日渐突出,出现了“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甚至“爱幼不敬老”的倾向。第五,失去一个良好的道德评价大环境。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改变了过去那种以集体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劳动的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村民接触的机会变少,相互监督和奖惩的道德评价活动少了,子女对老人是否尽孝别人无从得知。加之,近年来大量农民外出,他们即使不孝敬老人,也听不到别人对他们的指责。与此同时,传统孝文化中消极落后的思想继续存在并有所蔓延。例如,有的人由于攀比心理作怪,父母死后大办丧事,费用动辄几千上万元;有的人推崇多子多福,不择手段地为家庭延续“香火”;重男轻女思想仍然严重,养儿防老、传宗接代仍然是当前农村生育观的主流……如此等等,反映出当前农村孝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三、农村孝文化的建设思路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构建新型孝道。传统孝文化随着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更新,今天我们同样应当从与时俱进的视角对其进行取舍,树立起正确的孝道德观。具体而言,一是要注重情感慰藉,“敬养父母”。孝不仅包括儿女对父母的赡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尊敬父母,使父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子女的拳拳孝心。正如孔子所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二是要树立“厚生薄死”的观念,反对形式主义。父母在世时要尽心敬养,让父母能够在有生之年安享幸福,当其去世后丧葬祭礼则量力而行,逐渐以“厚养薄葬”代替“厚葬久葬”。对于父母在世时不孝敬、死后却大操大办丧事以示孝子的行为应予以抵制。三是要强调人格平等、互尊互重。平等是构建农村孝文化新理念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孝道”是报恩与友爱的整合。其本质是平等友爱,不再是唯父母之命是从的愚孝,也不是要求子女用无尽的补偿和牺牲来报答父母。四是要抛弃一些陈腐落后的孝观念。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观,“养儿防老”的重男轻女思想等。

第二,加大宣传教育,强化孝德意识。对孝道德的宣传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通过新

闻媒体等多种舆论工具,认真宣传遵循孝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人们尊敬父母的自觉意识,使人们逐渐明确尊老爱老的社会意义,在群众中形成尊老爱老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风气。当前,还可以用孝道文化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达到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目的。二是树立敬老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村民有赶学目标。比如开展评选“孝亲敬老之星”活动和推评“好儿好媳”、“好公好婆”、“爱心妈妈”等为主要内容的“德孝工程”建设等。这些敬老典型是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教育的生动教材,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三是利用各种健康活泼的文艺表演形式,热情讴歌尊敬父母、照顾老人的好人好事,以生动形象的艺术魅力把正确的孝道德观念灌输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鼓励人们认真处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所有的老人真正感到老有所养、老有人敬。四是搞好孝道德的启蒙教育。正确的孝道德启蒙教育,常常影响到一个人一生对待老人的态度。因此,孝道德教育要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在学校德育中也要通过开设孝道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尊老敬老的道德要求。当然,作为父母更要言传身教,以身示范,通过潜移默化使孩子形成孝敬老人的优良品质。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使尊敬、关心、爱护老人蔚然成风,使孝道德要求由社会规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使农村“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互帮互助”的新风尚更加浓郁。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范例(3篇)

    - 阅0

    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范文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是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范例(3篇)

    - 阅0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一、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根据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就实验内容来讲,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有关制取固态、液态.....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