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的综合素质范例(3篇)

来源:

教资的综合素质范文

关键词:高校师资;素质;价值追求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04-01

一、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发展的价值内涵

首先,师资队伍建设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人,是高校教师这一社会群体,是决策部门所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群体的组成部分。发展价值生成过程中,其自身的需要也应得到体现。其次,人作为具有能动性的存在,是价值生成和价值性质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三,其价值的生成有赖于对其对象―高校教师群体的客观属性加以正确的认识。决策部门尽管从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审视高校教师队伍的客观属性,但由于决策者认识的有限性,常常导致对客观属性认识的不完整。

高校教师群体无论是从认识论还是从实践论上讲,既不完全是客体,但也不完全不是客体,高校教师群体的主体性包含于客体性之中。对于交互主体性的分析,在于把握影响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发展的价值生成及其性质的关键要素。鉴于高校教师群体的主体性作用,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发展的价值,不仅局限于决策主体的需要,而且要兼顾到受动主体的需要。

二、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发展历程中的

主导价值目标选择

从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围绕着主导价值目标,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思想政治建设为主导目标的发展价值选择阶段;全面制度建设为主导目标的发展价值选择阶段;创新为主导目标的发展价值选择阶段。

(一)思想政治建设为主导目标的发展价值选择阶段

在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发展的系统中,思想政治建设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是高校教师从事学术工作的基础。新中国建立之初,以统一思想,促进高校教师融入新社会,确立在社会发展中政治地位为目的的思想改造,作为高校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优先解决的问题,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自身需要的。然而将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取代其它素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冲击了高校师资队伍的学术发展和学术能力建设。其弊端在于,以意识形态标准取代学术标准,片面地强调政治运动,挤占了高校教师学术能力发展的时间、空间,对他们的学术创造力的培育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消极影响。

(二)制度激励建设为主导目标的发展价值选择阶段

高校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在宏观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框架内进行的。尽管也针对计划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改革和探索。如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实行教师聘任制;逐步扩大高校用人自,下放教授、副教授评审权。但从总体上看,计划管理的机制并未根本改变,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尚未形成,高校教师管理的权力仍然集中在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用人机制,难以激发高校教师的学术创造热情和动力,制约着高校教师队伍学术能力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值得注意还有,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不同阶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工人、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升,一些经济改革的弄潮儿成为先富起来的人,甚至一些靠钻经济体制改革空子的人,也发家至富。在计划管理体制下处于中高收入群体的高校教师一下跌入低收入群体,不仅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在物价上涨的情形下,维系基本生活成为高校教师关注的焦点。“跳槽”、“下海”、“创收”成为许多教师的选择。围绕改善高校教师待遇,这一时期在政策调整上也做出了大量而艰苦的努力,但整体上受制于计划管理体制、教育体制改革滞后的束缚。严重干扰了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创新为主导目标的发展价值选择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发展的价值选择围绕培育和激励高校教师创新精神和创造动力,在机制创新方面进行的大胆探索。首先,在高校教师学术能力建设上,将重点转向骨干高校教师的学术发展能力的培养。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工程,为优秀人才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提供优厚的条件。其目的就在于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学术骨干尤其是中青年人才的学术创造,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

其次,在管理制度创新上,通过人才工程的实施,探索人才管理的新机制。如在总结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工程经验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总体原则,即“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惟有当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主导价值目标与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发展的本质属性趋于一致时,以创新为主导价值目标的高校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发展的价值选择,才与高校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发展的本质属性实现了有效契合。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发展核心价值定位,并为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董智.湖南省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2]孟莉莉.陕西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4

教资的综合素质范文

一、综合性学习资源的范畴

如果对照一下,我们会发现新课标中所融入的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位,而在新课标中却有具体明确的表述: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2.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3.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自然也包括综合性学习资源,所以这就为开发利用综合性学习资源指明了方向。

二、制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四个因素

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制约:

1.社会发展水平。

2.学生发展水平与需要。

3.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

4.教师的观念、素质与风格。

这四个因素在农村初中所达到的水平及其协调中决定着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

作为教师来讲,社会发展水平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但是,教师自身的观念、素质与风格却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的,并且教师自身观念素质及教学水平的提高,又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发展水平。所以,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是四个因素中必须先行的一个方面。

三、农村中学开发与利用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原则及对策

虽然教材在每一册中已经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是因地区、学校间都有不同的文化资源,就连同一所学校的不同班级也有具体的实际情况,因此,开展此项活动时必须本着“立足实际、广挖资源、开拓创新”的原则,为综合性学习提供更为实际、更为广阔的空间。

1.立足教材本身,以课内带课外,勿舍近求远。教材不是唯一的综合性学习资源,但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本身是课程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起到主导作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关注并重视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非由此而轻视课堂教学资源特别是教材的教育价值。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导地位,校外课程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仅起到一种辅助作用。课堂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主阵地的地位不能动摇,只是以往我们忽视了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但绝不意味着在整个基础教育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了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既要发挥课内、课外资源各自的优势,更要尽可能地使二者有机结合,实现教育功能的整合与提升。

如在上苏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的“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时,除了让学生欣赏这六副对联外,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对联、集对联、作对联。

2.立足教材看教材,采取拿来主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一个课程标准多种教材的时代,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一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设计,只要它符合当地农村初中教学实际,有更好的可行性,完全可以为另一种教材所用。如人教版中的《名字中的学问》,苏教版中没有,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3.立足生活实际,挖掘农村生活中独有的综合性学习资源。农村中学的学生确实有其特殊性:他们缺少媒体资源、网络资源、社区资源,但不缺少自然资源,特别是富有农村气息的地方资源。比如在综合性学习写作的练习方面,农村初中学生绝大多数都在农忙时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过程与心理的感受和认识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农村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写出好文章。

我们可以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的研究,可以开展一些适合的钢笔字书写比赛、朗诵、办手抄报、设计班标、设计校内宣传语、标语等浅层次的活动,并进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等稍高层次的活动。

另外,还可以挖掘当地资源,如结合我校地处豫西的特点,开展仰韶文化探究、虢国文化探究、熊耳山的传说、空相寺溯源、地方方言词汇变迁的研究等活动,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广阔的载体。

4.立足教学实际,重视活动(包括资源收集)过程,求实效。以专题形式开展的较大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一般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展开、成果展示、反思总结四个环节。从教师指导的角度来看,一般对活动准备及成果展示两个环节比较重视,指导效果也比较好;而对活动展开和反思总结两个环节往往重视程度不够,指导效果不尽如人意。

教资的综合素质范文篇3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中专、大专层次;幼师院校;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19-03

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证制度主要是以县(区、市)为实施主体的。师范专业的学生基本不用考试,只要修完相关课程,普通话考试达到相应等级,就可以直接办理教师资格证了。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人员办理教师资格证,则需要参加相关的考试,不过考试不难,只要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考试及格,普通话达到相应等级,体检合格,基本可以通过(严仲连,2012)。可以说,宽松的入门条件导致目前许多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未必具有幼儿园教师应有的素质。教师资格证获取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据悉,国家将全面实行新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以保证持证进入学校包括幼儿园的教师真正具有教师素质。此项改革已在浙江等发达地区试行一段时间了。与此同时,国家还将对在岗幼儿园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作出时限调整,如,将有效期限定为5年甚至更短。新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综合素质,二是保教知识与能力。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综合素质笔试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测试两个部分。申请者笔试通过后才能参加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测试。笔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测试则由国家制定测试大纲,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严仲连,2012)。

对幼师院校,尤其是中专和由中专升格的大专院校而言,国家即将全面实行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给幼师院校带来的挑战

对中专和由中专升格为大专的幼师院校而言,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最大挑战在于目前在校生的基础教育缺失,存在素质短板,很难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综合素质笔试。如何补上学生由于基础教育缺失而形成的素质短板,是中专、大专层次幼师院校面临的最大难题。

中专和由中专升格为大专的幼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素质短板的主要原因如下。

1.学校层面忽视基础学科教育

许多幼师院校很重视教育类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也比较重视艺体类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但往往忽视基础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大量削减基础学科课程的课时。

近年来,中专、大专层次的师范教育很多被归入职业教育范畴,“必须”“够用”知识说大行其道。这种知识说的实质是认为学生只要学习部分基础学科知识就“够用”了,不必在意知识的完整性;与此同时,强调学生“必须”将大量时间用于“顶岗实习”,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于是,在幼师院校,入文素养、科学素养课程的课时被大量削减了。

此外,在幼师院校,基础学科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基础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导致幼师院校的基础学科教育质量很难提升。

2.学生缺乏基础学科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生源质量不是很高,很多幼师院校的学生入学时就存在着基础教育缺失的问题,而且他们普遍对基础学科课程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初中毕业进入中专和五年制大专的学生。笔者近年连续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学习愿望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宣称不愿学习基础学科课程,认为到了幼师院校就是来学习唱歌、跳舞、绘画的,有了这些相应的技能就能应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了。

3.基础学科教师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感

与艺体类教师相比,幼师院校基础学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或许更加严重。职业倦怠容易使教师产生心理饱和感觉,即处于一种非常厌倦、不想再从事某项任务的心理状态。许多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基础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导致基础学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在一些学校,对教师课时工作量的规定,基础学科教师的周工作量很高,每周要完成十几课时才算达到要求,而教育类学科教师的工作量可能每周不到十课时。又因为学生对基础学科课程学习普遍不感兴趣,上课时往往应付了事,所以教师授课的热情也受到打击,教学成就感日渐降低。职业倦怠严重的教师很难为学生基础文化素养的提高提供太多帮助。

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为幼师院校提供的机遇

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实施对中专、大专层次的幼师院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机遇在于这类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致力于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佳途径,诸如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改革课程设置

如果幼师院校的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笔试时失利,那么哪怕学生具有多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都无法拿到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因为只有通过了笔试才能参加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测试。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实施提醒各级幼师院校必须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力度,对基础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要有足够的重视。以往那种“必须”“够用”的说法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师范教育有其特殊性,毕业生工作后要塑造幼儿的健全人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师范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幼师院校在保证教育类、艺体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基础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致力于补上学生由于基础教育缺失而形成的素质短板。

幼师院校有必要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深入研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政策文件,根据相关精神改革课程体系,力求使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相吻合。这不是单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而是因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内容体现了国家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此外,幼师院校不能像以往那样,因为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而削减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这是因为中专和由中专升格为大专的幼师院校一般在保教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挑战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必须保证学生基础学科课程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生在基础学科学习上的更大缺失。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结合国家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实施,为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中专、大专层次的幼师院校应下大功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又提高学生的保教知识和技能。

一是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必须有严格的标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设置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实施标准等。教师要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选择合适的教材。中专和由中专升格为大专的幼师院校长期以来使用的教材大多与《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吻合度不高,有必要重新选择合适的教材。目前多家出版社根据《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出版了系列新教材,为幼师院校提供了更多选择。编写校本教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是改革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方式,才有可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基础学科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必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多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多组织学生动手体验;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条件。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任务驱动方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进行多元化评价,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积极投入。

3.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考虑到教师行业的特殊性,中专、大专层次的幼师院校应该提高招生门槛,争取招收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当然,提高生源质量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目前环境下,幼师院校要下大功夫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学习基础学科课程的积极性。新生入校后,学校应强化对学生的职业理念教育,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必备的保教知识与能力,努力消除学生的偏科现象,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水利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范例(3篇

    - 阅0

    水利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范文关键词:医院网络及信息安全;现存风险;应急预案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技术水平已取得一定进步.....

    变电站安全措施范例(3篇)

    - 阅0

    变电站安全措施范文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改进建议;雷击防护中图分类号:TM7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102-021研究背景目前,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