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范例(3篇)

来源:整理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教育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基本训练、综合提高、飞跃提高的“三段式”教学管理方法的应用,以进一步完善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方法,促进进修医师提高专业水平。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人工修复体来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学科,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口腔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口腔医疗单位以及口腔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基层医院纷纷派送各层次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这一方面是基层医院医师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修医师的培养不仅是医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修医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能反映医院的综合水平。本文将近年来我院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中实行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在进修医师教育中我们实行“三段式”教学方法,即将进修医师学习时间不均匀地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基本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示教及手把手示范,使进修医师掌握修复基本理论及一些基本操作。

作为教学医院的口腔修复科,我科每年都承担来自部队和地方大量进修医师的教育工作。为了保证科室进修医师的整体水平和保护患者的利益,我们对申请进修的医师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专业、工作经历以及是否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一些非口腔医学专业、未从事过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未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的医师进入临床,接诊患者。但由于进修医师大部分来自基层,其原有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不同,原单位所担负的医疗任务也有所区别,因此,进修医师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

根据这种情况,在进修医师进入科室后,我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学习环境,针对个人制订进修计划。口腔修复科临床操作多而精细,同样的牙体、牙列缺损,可以进行不同修复设计,需要应用多种修复材料。在临床操作中大多需要医师对患者口腔内的牙齿进行磨改,这属于创伤性治疗,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很难更正和弥补。因此,这一阶段教学要求带教教师不放眼也不放手,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椅旁示教教学、手把手示范、仿真树脂牙操作训练等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治疗典型修复病例时带教教师要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组织并鼓励进修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在强化其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将临床专业知识与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制订最佳口腔修复方案。重视进修医师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指导模拟病例书写,使他们的临床经验得到进一步积累,为下一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2)第二阶段:综合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进修医师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放手不放眼,使进修医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上过关,实现“匠一师”的转变。

在教学中,建立“提问—讨论一实践”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进修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进修医师提出问题,在处理典型口腔修复病例时对进修医师多提问,对重点问题多示教、多讲解。然后组织进修医师对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既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技能,又充实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我们除将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经验传授给进修医师外,还教授他们如何获得知识、总结经验,使进修医师实现“牙匠一牙科医师”的转变。引导进修医师学会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查询和应用他人从事循证医学的结果、采用他人指定的循证医学的方法,使进修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及时得到提高和更新翻。针对进修医师多数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技能,临床操作敢于动手,但操作流程多不规范、临床思维比较单一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对缺牙设计的宏观掌握和临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为了学进度、集中示教、把关,我们采用由高年资本院医师脱产带教进修医师的方法。前期,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标准化示教、讲解,进修医师将接诊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以及初步治疗方案报告给带教教师,经确认后由进修医师进行临床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临床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避免进修医师盲目追求治疗患者的数量,忽略临床操作的标准化。后期,安排进修医师观摩科室中有业务特长的专家、教授的诊治操作,细心揣摩,对照提高。

(3)第三阶段:飞跃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进修医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临床疑难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根据进修医师前2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放眼、放手,不放心。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范文

近年来,基层部队心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干部战士都掌握了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一线带兵人”不再把一些心理问题简单的归结为思想问题。笔者总结多年来在基层部队工作的经验,结合经常下团队检查指导工作,从中仍感到基层部队在开展心理工作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1问题

1.1宣传教育的力度还不够

1.1.1官兵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不够目前仍有较多官兵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能起什么作用、什么样的人需要咨询。军队心理咨询就是咨询人员协助来访官兵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其终极目的是“助人自助”,主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人员与来访官兵的协商、交谈和指导过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1],为官兵提供可行性建议,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使其在认知、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训练、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障碍以及各种适应不良等问题,从而达到自立自强、完善人格和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1.1.2对心理咨询结果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通过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咨询一次或几次没有达到目的就放弃。他们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咨询师是需要时间去收集资料的,而且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估也不一定恰当。其实,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你调整好情绪,使你的生活工作步入正轨。

1.1.3害怕个人的隐私被泄露不少求助者害怕个人的隐私被泄露,认为是难于启齿的事情,不愿向咨询师敞开心扉。其实心理咨询是对来防者保守秘密的,这是心理咨询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1.1.4把心理咨询与到医院看临床医生等同起来不少求助者认为可以随时来访、咨询,没有时间限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心理咨询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来访者的合作,还取决于咨询师的情绪状态。良好的咨询过程应该是:咨询师有良好的心境,求助者按照预约编号依次进入咨询室,每次咨询时间在1h左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以通过摄入性谈话的方式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症结”所在,并帮助其认识到这些问题,这样有的求助者就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或改变认知达到咨询目的。常见的心理异常是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比较严重的心理异常可以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来加以纠正。

1.2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师级以下单位虽然每年按照上级分配的名额指派1~2名军医参加短期心理学培训班,但真正“科班出身”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并不多。少部分心理咨询师虽然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但是他们缺乏实践经验,还不能很好的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团卫生队的心理医生大多是由防疫军医或临床医生兼职的,他们不仅要进行心理咨询,从事本专业或行政管理工作,还要进行野外卫勤保障等多项任务,这样势必会占用他们从事咨询工作的时间。

1.3软件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基层部队心理咨询室主要设置在师医院和旅、团卫生队,设备十分简陋,很多咨询室只有简单的桌椅,没有测试卡、读卡、训练软件和硬件,没有必备的书籍资料和治疗设备。有的咨询室虽然配备了一些设备,但并无实际用途,不能为官兵解决实际问题。

1.4编制体制制度不够健全心理疏导与心理疾病防治是近年来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问题,基层部队的心理工作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1)师医院和旅、团卫生队没有相应的心理学专业人员编制,使兼职心理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2)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文书格式,心理咨询记录不规范也不完整。(3)专业人员培训不够,学习的机会很少,仅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4)卫生事业费中没有设置专项心理咨询保障经费,使各项工作难以开展。

1.5各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基层心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教育、检查而开展,还要结合战士的心理与部队的生活、训练等任务,这样就更容易被战士接受。心理咨询只能解决一部分心理问题,心理工作的关键在于减少心理异常的发生,所以心理疏导、心理教育和心理行为训练必须同时跟上。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工作虽然没有明显的界线,但也不能用思想政治工作来代替心理工作,政治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要相互配合,各部门间要其抓共管形成合力,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部队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2对策

2.1加强对心理疾患的防治宣教基层部队可充分利用闭路电视、黑板报、集会、《健康小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心理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请专家进行专题教育。部队卫生部门或体系医院在新兵开训前,针对新兵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使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引导其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自觉加强心理素质锻炼,逐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2]。

2.2尽快完善心理配套设施针对基层部队开展心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完善师医院和旅、团卫生队的心理咨询室,编制心理学专业人员,加强心理卫生骨干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官兵心理存受能力[3]。部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列入教育计划,让广大官兵学会正确的认知方式和合理的行为模式,将心理健康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学习、生活、工作和训练中去。

2.3重视基层部队医师的培训应重视基层部队师医院、旅团卫生队专业医师的培训,如师以下卫生机构设1名兼职心理医师;上级卫生部门也可对兼职心理医师进行短期培训。若院校心理学系、全军心理精神疾病防治中心将心理疾病防治知识制成光碟下发部队,则更有利于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2.4加强上级医院的业务指导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基层卫生单位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请求上级医院协助诊治。旅、团卫生队除与体系医院建立帮带关系外,还可与院校心理学系、全军心理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等建立联系,以提高基层医师的心理疾患诊治水平。

2.5注重作训期间心理疾病的防治心理疾病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参与。野战部队训练强度大、时间紧,夏秋两季均在野外驻训,冬季还有适应性训练,心理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应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适当安排一些娱乐活动。训练期间要注意营养搭配,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增强机体耐寒与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权超.军人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6,49(6):311~312.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皮肤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5-02

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获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合格证书,可注册成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全科医生整体素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皮肤疾病种类多,患者多,是全科医师培训的基本学科之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常年承担全科医师培训任务。下面浅谈一下我们对于转岗培训的教学经验。

一、明确培训目标及其定位

转岗培训医师均为来自基层的年轻医生,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均较薄弱,且每个科的转岗时间短。培训要求就必须与规培医师、本科实习生不同,力求实际而实用,让转岗医师可以现学现用[1]。具体而言,培训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掌握皮肤科最常见疾病的诊疗包括急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丹毒、轻型药疹六种多发皮肤病;二是熟悉皮肤科常见疾病的分类、诊断及基本的处理原则,如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正确推荐患者到相应的专科进一步治疗;三是了解皮肤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方法,为转诊争取时间,如急性荨麻疹伴喉头水肿、重症药疹。

二、制定培训计划

皮肤科的转岗培训仅1~2月,在短期内要达到培训目的必须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并形成书面的制度,专人负责执行。我科从入科教育、临床培训到出科考核均制定了配套的培训制度。

1.入科教育。基层年轻医生对综合医院的管理条例不熟悉,新的转岗医师到岗后由住院总医师统一进行入科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了解培训期间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病例书写规范、核心制度、考勤制度及请假制度等。良好的入科教育等同于良好的开头,让转岗医师意识到科室对他们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律性。

2.带教老师实行导师制。我科实行“1+1”的培训模式,即一个老师带一个转岗医师[2],由每组的责任医师担任,每个转岗医师在老师的指导下管理2~3张床位。带教老师带领转岗医师收治新病人,指导他们如何询问病史、专科查体、初步诊断、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开具医嘱以及修改病历,每一步力求养成规范的诊疗习惯。

3.临床知识培训。转岗医师的基础知识掌握尚不扎实,制约了其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高其基础知识,增强临床能力呢?第一,以五年制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为基本学习资料,重点要求掌握六大常见皮肤病的基础知识,其次熟悉皮肤科总论内容、基本操作,最后了解其他常见皮肤病的诊疗原则,让转岗医师的学习主次分明。第二,收治新病人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转岗医师学会如何描述皮疹,总结临床表现的特点,及主动分析该疾病可能的分类,进而做出初步诊断并完成病历的书写,要求老师务必讲解治疗原则,并就具体用药进行分析,让转岗医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每个新病例争取能吃透掌握,培养其分析、判断的临床思考能力。同时新病人尽量选择要求掌握的六大病例,使教学能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分配病房、门诊的学习实践。病房、门诊各两周至一月,病房做相对系统、规范的培训,门诊病人多,可学习更多种类的常见皮肤疾病。这样转岗医师能在短时间内丰富临床知识。第三,参加科里每周一次的小讲座。由住院总医师拟定出相对基础的专题讲座,涉及基本皮疹的认识、皮肤科常用药物、常见皮肤科急诊的处理、基本操作的规范等,由科里的老师轮流举行讲座。第四,参加科里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锻炼转岗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习专家教授严谨求实的风格。

4.操作技能培训。全科医师主要服务于社区,学习内容要求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因此操作技能的培训也十分必要[3]。要求掌握的操作包括换药、封包、皮损内注射、局部封闭、切开引流,这些操作简单实用,在社区医院也可开展。每个转岗医师都要把每项操作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出科时选取其中两项进行考核。我科同时开展了皮肤外科和激光美容,转岗医师可以参观手术及激光操作,了解基本的皮肤肿瘤手术治疗规范、术后随访要求、激光美容的适应症、激光美容的护理要求等,让他们对皮肤肿瘤、激光美容有正确的认识,在以后的基层工作中能够正确引导普通大众。

5.医德医风教育。医师的培养既要有技术上的指导,更要兼顾医德医风的教育。带教老师不仅要在临床知识上“传道授业解惑”,也要让转岗医师感受到优秀的医学人文知识的熏陶。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自身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爱护病人,爱岗敬业。要求转岗医师意识到看病不止是在“看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看人”,学会角色互换,积极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整个诊疗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服务意识、人文关怀。

6.出科考核。培训结束前,由教学助理出题,包括基本理论知识问卷、大病例2份以及操作技能考核。考核资料留档,考核合格者方能出科进入下一科室培训。做到有始有终,保证整个转岗培训的质量[4]。

三、转诊关系的建立

全科医师的作用,不仅是在基层对常见疾病做出第一时间的诊治,同时能起到基层医院和综合医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患者选择正确的专科进一步诊疗,节省患者求医问药的时间和精力。我科作为培训基地,不仅提供短期学习机会,更希望保持长期合作,成为基层医师的后盾。因此,在培训结束时,我科会给转岗医师留下带教老师及科室的通讯录,为他们转诊患者提供便利,患者在我科治疗结束后需要随访时可再回到社区随访。这种新模式的建立可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大众,也是我国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探索。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是培养合格的基层医师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基层医疗安全的重大举措,对保障全民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培训科室应拟定切实合理的培训目标,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使得转岗培训落到实处,长期有效运转,真正为基层输送优秀的全科医师。

参考文献:

[1]张学思,刘其礼,张少华,等.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4(31):3599-3601.

[2]董靖竹,张东华,周佳.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指导教师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3,(6):59-60.

[3]李春芳,李雪兰.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妇产科带教的实践及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1):108-11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