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文

【关键词】线性代数;主体地位;创新能力

0引言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以及经济管理类等文科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由于它覆盖面广,应用广泛,对于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受到广泛的重视。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学好线性代数知识对学生来说无意是十分必要的。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实现的,然而课堂教学向来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长此已久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由此,通过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有效途径,提高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质量。

1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被沿用至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似乎都已经习惯这样的教学方法,线性代数难点首先体现在其概念的高度抽象上,比如:行列式为何这样定义,矩阵乘法为何要这样计算,更让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是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为何这样定义,这就要求学生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计算能力。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而线性代数这个起点较高的课程,使许多学生茫然失措。因此改革并非一朝一夕,所以,必定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具体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且缺少互动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源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学生提问是思维过程和吸收知识的反映,教师提问则是启发诱导和执教反馈的手段。长期以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命题。然而,现实中线性代数课程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的现象。学生反映,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不停地讲解理论知识,整个过程成了教师一个人在活动,一个人在思维,一个人在讲话中,学生成为旁观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必须符合教师在备课时事先准备好的答案。教师并没有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而是过多注意自己的教学活动如何安排得环环相扣,过多地注意自身教学行为的设计和执行,没有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

“问答”成了某些课堂的点缀,“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一方面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另一方面老师又调动不起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感到课堂枯燥无味,老师课堂教学效果甚微,尽管大多数教师都能利用这个环节解决许多教学难点,可是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比较牵强。

1.2教学目标不清楚

有些教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说得都对,板书也不错,中间也有师生互动,只是一节课下来使学生很茫然,学生不明白这节课到底应该知道些什么,应该掌握什么。由于教师目标不清楚,学生也就无法进行自我检测。

1.3教学过程存在缺陷

在有些线性代数课程的课堂中,教师的教授内容完全是课本的翻版,存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例题(计算)”现象。教学思路较单一,讲授知识点多,讲述数学知识来源少,没有创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兴趣。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思维跨越太大,学生跟不上老师思维。

1.4注重考试――创造性培养的缺失

我国有良好的教学传统,就是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背什么。长期以来用划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培养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孩子,以考试为教学目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教学工作者一直强调是知识的传授,是继承和接受,这就必定会抑制学生主动思考。

1.5利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在线性代数教学中不能正确使用就会带来一些问题:(1)以单纯的教学课件为主,没有更好的利用多媒体的特点;(2)多媒体使用过多讲解太少;(3)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不结合或结合过少。

2利用计算机的教学实践

计算机在现代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说已经是屡见不鲜,但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依然以板书为主,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工具,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然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教学经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有很明显的教学优势。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引入教学,使用MATLAB等数学软件解决线性代数问题,把MATLAB渗透到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中去。线性代数整个理论体系,并不因为使用计算机而改变,只是有些理论可以通过计算机来验证,而且可以把大量的应用问题纳入课程的习题或作业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创新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下面是应用MATLAB软件求解的实例。

例1用MATLAB软件求线性方程组(1)的解:

5x+2y-9z=-18-9x-2y+2z=-76x+7y+3z=29(1)

解:先输入系数矩阵A=5,2,-9;-9,-2,2;6,7,3和向量b=-18;-7;29,再输入函数det(A),运算得A的行列式的值为437≠0,则输入计算式X=A/b,运算得X=1.0000;2.0000;3.0000,此即为方程组(1)的解。

例2求矩阵A的相关参数。

解:输入矩阵A=1,2,3;5,4,9;11,8,6

(1)求矩阵A的秩。输入函数rank(A),运算得A的秩为3。

(2)求矩阵A的逆矩阵。输入函数inv(A):

运算得A的逆矩阵为:■

(3)求矩阵A的特征向量v及特征值d。

输入函数v,d=eig(A),运算得:

因此,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相关定理及解题基本方法后,可借助数学软件MATLAB较快地解决复杂的计算,增强几何直观。

3总结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对学生进行积极肯定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最大效能地提高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质量。将数学软件MATLAB应用到“线性(下转第204页)(上接第203页)代数”课程教学中,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使一些复杂的计算和推导过程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学生不但学习到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应用数学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促进学生从“知识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发展。与此同时,大大增进了自身的知识储备。总之,课堂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线性代数课程教学需要教育者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朝着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方向去努力。

【参考文献】

[1]于秀琴.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J].教学改革.2007-02-05.

[2]马志勇.浅谈数学课堂现状及“问题式”[J].教学改革.2007-05-28.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文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法规;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一、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在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建设工程法规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土建类专业基础课程,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课程体系构架中处于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对建设工程法规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未来职业操守的形成、职业发展的取向、专业能力的塑造,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理论性强,高职学生厌学情绪大,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改革上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不完善

建设工程法规调整的对象是纵向的行政管理关系和横向的经济协作关系。从调整的对象来看,建设工程法规既有行政法内容,也有民法内容。因此,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在内容选取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为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监理法规、民法行政法基础知识、诉讼法等为辅。

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土建行业规范、技术规范的修订,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前的课程教学内容已跟不上新的变化。同时,现行的教学内容侧重于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缺乏建筑行业专业的法律实务内容。

2.教学方法单一

纵观土建类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和学生互动少,课堂气氛单调沉闷,无法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土建类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需要,应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3.教学资源贫乏

建设工程法规虽然是一门土建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是土建类高职院校并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课程资源建设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各专业主干课程逐步实现了网络化、视频化,而建设工程法规这门课程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主要是教材、课程标准、教案等,更谈不上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三、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改革的思路

1.优化教学内容

(1)修订课程标准,明确教学内容。建设工程法规是土建类专业均开设的一门课程。土建类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交通工程等。各专业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及专业标准,修订建设工程法规的课程标准,确定适合各专业的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

(2)关注最新行业法规的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修改及废止成为常态。教师应多关注国家最新行业法律法规的调整,将调整的内容及时纳入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如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的规定与修改前的规定是不一致的,教师在教学中讲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时就应更新教学内容。

(3)引入专业法律实务,新增教学内容。建设工程法规以往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法律知识的讲解,基本上是法条的堆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土建类专业的法律实务引入课堂,设计项目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法律理论知识,就建设工程项目中发生的法律纠纷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构建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方法体系

(1)主线――案例教学法。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将案例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首先,教师在讲解法律理论知识之前,可以将案例抛出,引导学生思考;其次,教师给学生讲解法律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讨论;再次,教师要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案例分析方案,引导学生归纳;最后,教师公布权威的案例分析方案,引导学生总结。

(2)构建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方法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建设工程法规课程应用案例教学这一方法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构建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方法体系,以此来提高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教师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结合讲授法、角色辩论法、头脑风暴法、情境演绎法、实景观摩法等教学方法,形成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

3.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1)完成传统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传统教学资料一般指教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具以及辅助教学资料等。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库,首先要实现教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具以及辅助教学资料的信息化,即完成电子教材、电子课程标准、电子授课计划、电子教案、三维或四维立体化教具以及电子辅助教学资料的编制。

(2)优化PPT课件的制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的发展,运用多媒体上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在通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就是PPT。制作PPT课件是当前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但并不代表所有教师都能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功效,给学生最直观、最有画面感的视觉冲击,PPT课件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3)制作网络视频课。教师要在完成课堂授课任务的前提下,完成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网络视频化,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满足学生课后学习的需要,真正实现学生所期待的线上线下学习。教师可以边上课边录课,也可以借用学校的录播室录课,还可以采用相关软件录屏,完成课程的视频化。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利用世界大学城这样的网络平台,将自己的视频课上传,真正实现了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的网络视频化。

(4)建立试题库。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建立配套的试题库,满足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需要。试题库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知识的难度、广度和延伸度。因此,在试题库的题型上,要与国考、省考接轨;在试题库的内容上,综合历年国考、省考的相关法规试题;同时还要尽可能收集更多的工程纠纷案例,建成建设工程法规案例教学库。

(5)利用世界大学城、QQ、微信等网络平台,实现在线互动答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世界大学城、QQ、微信等网络平台为教育者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世界大学城、QQ、微信等网络平台,实现课后在线互动答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文

关键词:线性代数;教学效果;策略;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24-02

线性代数作为一门基础数学课程,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是高等学校基础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广泛地应用于工程技术、物理、化学、经济及其他领域,是高等学校基础数学教学的重点。因此,在线性代数教学中,高校教师应注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知识结构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大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培养。

一、当前高校线性代数教学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实现,而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无法适应大学生的发展要求。本文作者多年来从事线性代数的教学,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不好这门课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概念比较抽象,大学生难以理解。其二,中学数学基础知识不牢,还有一部分文科生,学习这门课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学习这门课程信心不足。其三,教师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数学知识的单向传递,普遍存在着思想上忽略大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机械单调等现象。第四,课时数严重不足。大多数教材需要64学时,若每周3学时,一学期实际上课周数为16周,不到48学时,而且还不包括习题课等其他的相关内容的讲解。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为了使大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学习掌握线性代数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因此,合理安排讲授内容,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和手段,通过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来有效地提高线性代数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是每个任课教师不得不着手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提高高校线性代数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策略

1.重视课堂教学的几个因素

(1)预习。为了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把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并明确学习任务。例如,在讲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大学生学起来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先预习课本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列出向量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定义及判定方法(只含一个向量的向量组如何判定、只含两个向量的向量组如何判定、含有两个以上向量的向量组如何判定),让大学生充分进行预习,思考并写出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地方,并在下次授课时进行课堂提问或者让学生讲解,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让大学生进行充分交流,老师引导重点讲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从头至尾来讲所有的内容,节省了许多时间,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可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驾驭知识的方式,教学效果较好。

(2)讨论。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先由一个小组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并由此引出存在的问题和大家不理解的地方以及感兴趣的知识点,所有学生参与讨论、答疑,促使每个学生都进行充分预习,最后由老师总结并清楚、准确地讲授概念及定理等疑难问题和重点问题。这样,可以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人人都有收获。例如,在讲授第五章“矩阵对角化”第一节“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时,首先由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相关概念及其理解;接着,教师根据课堂情况提出相关问题。比如,如果x是A的属于λ的特征向量,那么kx是否也是A的特征向量呢?如果x1,x2是A的属于λ的特征向量,那么x1+x2是否也是A的特征向量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那么k1x1+k2x2是否也是A的特征向量呢?所有的这些特征向量该怎么求出呢?这一系列问题,课堂上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得以解决。这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探索习惯,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和方法,从而获取较好的学习效果。

(3)练习。由于线性代数课时少、内容多,如果不重视练习和习题课的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的。而且对学生进行严格认真的学习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形成明确的数量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作风,养成精益求精的学习风格。因此,高校线性代数教学中要注重练习这个教学环节。通常是在学生课下对前面学习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基础上,精选典型习题进行分析、讨论,交流总结。例如,在学习向量的线性相关性一节之后,学生总结向量的线性相关的判定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习题给出各种相应的解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总结,并进行综合运用。如已知向量组a1,a2,a3线性无关,b1=a1+a2,b2=a2+a3,b3=a3+a1,试证向量组b1,b2,b3也线性无关。对于这个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三种证法,即通过克莱姆法则、线性无关定义、矩阵的秩的性质,三种方法就是三种途径,这有利于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技巧。因此,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对所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知识点进一步理解、深化、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

2.重视课后作业教学环节

在课堂上完成各项教学、学习任务之后,完成课后作业是高校线性代数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完成课后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也便于教师从作业中发现、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先进行批改,每次都要写出批改记录单上交老师,教师再进行二次批改。这样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使大学生开阔思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大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了解大学生对问题的判断能力。针对作业解答和批改中存在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尽可能不留遗憾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因此,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校线性代数这门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数学知识的传授,对公式和定理的记忆上,而要让大学生学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将来在各个领域中都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以上的教学方式,贵在每一节课中坚持使用,整体上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这样的方式不太适合大班式教学,比较适合百人以上的大班式的线性代数教学方式,仍在探索之中。

参考文献:

[1]周玲.《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点滴谈[J].大学数学,2005(04).

[2]王跃恒,李应求.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线性代数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08).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文篇4

【论文摘要】本文浅谈了运筹学的内容和特点,并对其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管理问题,研究的基本工具是数学。运筹学也被称为管理科学。

运筹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通常认为运筹学的应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从军事部门开始的。运筹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并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军事、能源、生态与环境、运输、城市规划、教育、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系统都用到运筹学的各种方法进行规划管理。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快速发展,运筹学能够解决规模更大、更复杂的问题。随着运筹学的广泛应用,运筹学的各种理论、方法不断地丰富,并形成了运筹学的许多分支。

本文根据以上运筹学的应用性和发展趋势,简单介绍了运筹学的内容和特点,并重点探讨了运筹学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的改革问题。

一、运筹学的内容和特点

1.运筹学的内容

一般来说,运筹学可分为规划理论、决策理论、随机理论。其中规划理论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等,主要解决资源的优化利用和配置、最佳路线的确定、非线性系统的优化等问题。决策理论包括对策论、决策论、图与网络、网路计划技术等,主要解决管理领域的各种复杂的决策问题。随机理论包括的领域更加广泛,如排队论、存储论、仿真技术、为序更新理论、可靠性和质量管理等分支,它主要解决随机系统、模糊系统以及不确定系统的复杂问题。由此可见,运筹学是具有许多分支、方法和应用广泛的一门学科。

2.运筹学的特点

(1)运筹学是基于数学的一门学科。运筹学实际上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具有某些目标的优化问题。如经济、管理和国防等部门在内外环境的约束条件下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问题。它是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将实际系统的复杂问题尽量做到定量化,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2)运筹学的发展与实际应用息息相关。运筹学的产生起源于军事问题,后来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被应用到社会、经济、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

(3)运筹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运筹学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很多其他学科的成果,如系统工程、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技术,不断丰富了自己的内容,形成了较完善的边缘学科体系,与很多学科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4)运筹学的领域越来越大。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运筹学的新分支及新算法,例如规划论中的随机规划和模糊规划及线性规划的一些新算法,决策支持系统及专家系统、mrp理论、模拟技术、遗传算法等。运筹学正在加快扩展自己的应用领域。

(5)运筹学的发展促进了很多相关学科的发展。从前,运筹学的应用领域一般局限在军事、工业、农业等有限的部门,但目前逐渐扩展到社会、文化、服务等领域,如生态与环境、城市规划、服务行业、教育部门等各个系统都利用运筹学的各种方法进行定量的规划,这些部门不断的吸收运筹学的思想和方法,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

二、运筹学教学的改革

1.运筹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运筹学具有上述的内容和特点,国内外大学的很多院系将运筹学作为必修课,运筹学已成为大学管理类的核心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基础。但我国各大专院校所开设的运筹学课程,其内容庞杂,授课方法陈旧,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学科建设和应用需要。因此,必须对大学运筹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因为运筹学发展迅速,分支内容越来越多,新理论和算法层出不穷,所以必须对讲授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取舍的标准应放在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指导意义,在后续课程使用较多的内容上,即在实际应用中,以比较常用为标准。

(2)因为运筹学的各种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必须对运筹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

(3)随着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和丰富,特别是像运筹学这样的理论推导繁琐、各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复杂,更应该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高授课的效率,即应该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运筹学的改革内容

(1)根据运筹学应用情况的统计调查,对运筹学分支的调整和取舍。不同的年代,运筹学的应用情况也不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运筹学开始普及和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运筹学应用情况的排序是数学规划、排队论、决策论、存储论、网络计划技术、可靠性理论等。我国现行的大部分教材基本上按以上的排序形成体系,并安排内容。例如使用较广泛的运筹学教材《运筹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运筹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主要内容都是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网络计划技术、排队论、存储论、对策论、决策分析等章节。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这些排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据统计,90年代运筹学的应用排序为数学规划、统计方法、模拟技术、排队论、决策分析、随机过程、网络分析、建模技术等,而且目前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紧跟时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对运筹学分支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取舍。如减少排队论的理论课时,增加统计方法和模拟技术的课程时数,确保让学生及时了解现代运筹学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2)根据运筹学的应用需要,对运筹学每个分支的讲授内容进行调整。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分支。但具体讲授时,在线性规划的众多内容中,将侧重点放在哪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在讲授中,在保持线性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应强调影子价格和灵敏度分析的内容。因为影子价格在经济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应讲清影子价格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在实际的线性规划模型中,其系数经常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变动,这些系数变动对最优解和决策影响较大,灵敏度分析及参数线性规划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但在现行运筹学教材和大纲中,对这些内容强调的不够,而且很多教师讲课时都忽略这部分内容,这是不可取的。

(3)根据专业的特点,强调运筹学的应用。管理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应用运筹学等各种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因此,在运筹学的讲授中应特别强调运筹学的应用。如实际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建立、整数规划和目标规划及运输问题的应用。随机规划和模拟技术的引入和介绍都是为了强调让学生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由于许多系统涉及到技术、经济、心理、偏好等综合因素,解决这类问题光靠定量方法是不够的。应该将运筹学等常用的定量方法和非数学方法(定性)相结合,才能够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层次分析法就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一种决策方法。这些看起来简单和粗糙的方法,对解决一些结构不十分明确、复杂的问题来说确实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对于这些新思想和新方法,在运筹学教学中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定性方法介绍给学生,以便拓宽学生的应用知识范围。

(5)强调计算机模拟技术在运筹学中的作用。近年来运筹学的应用已扩展到大规模复杂系统问题的领域,如大型能源规划、生态与环境规划、区域经济规划等很多领域。对于这类复杂系统建立严格的数学模型、求解都比较困难。用计算机模拟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运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模拟,容易得到多种可行方案和相应的系统性能指标,为决策服务。尽管模拟不是一种很精确的技术,其提供的仅仅是一个统计估计,而不是一个精确解,但计算机模拟耗费时间短,费用较低,对那些无法用解析方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因此,强调和注重计算机模拟技术在运筹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3.运筹学教学方面的改革

(1)保持教学严格性的同时,重点解决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严格性众所周知,运筹学的理论也是如此。但如果片面地追求严格性,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接受困难,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具体讲课时,对于重要的定理采取严格的讲授,对于次要的定理尽量避免繁琐的推导,而强调这些定理的内容理解和实际应用。如在线性规划中,单纯形法是一种有效的算法,单纯形法原理及对偶理论需要讲清讲透应该让学生掌握,因为它是灵敏度分析的基础。而对灵敏度分析、整数规划等内容强调其基本思想和应用,减少不必要的数学推导,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较丰富的实际案例。如果将这些实例和教学相结合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如动态规划是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方法,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化为一个多阶段决策过程,所以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动态规划经常被使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感到建立动态规划模型比较困难,因为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如何确定状态变量、决策变量、状态转移方程没有一般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精选典型案例,多组织案例分析课,通过这些案例,学生可以正确掌握如何确定状态变量、决策变量、状态转移方程。

案例分析是国外先进国家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的教材体系也重视教学案例的组织和完善。

(3)在教学中,强化计算机的应用。运筹学的大部分问题算法复杂、计算量大,靠人工计算非常困难,而计算机具有计算速度快、准确等优点,它是解决运筹学问题的重要工具。目前已有很多解决运筹学问题的计算机软件。因此,将运筹学的问题变成计算机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把实际问题转化成运筹学模型作为重点,增加讲授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课时,以便使学生尽快用计算机进行求解。

参考文献

1吴育华、何雁群.运筹学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1999(4)

2《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胡运权.运筹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文篇5

关键词:SPOC;混合学习;ERP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07-05

MOOC以其大规模参与性、开放性、共享性等优点对现行教育模式观念都产生了巨大冲击,但近两年来学者对MOOCs的实践研究表明,MOOC的推广普及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教育提供者及学习者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学者研究提出MOOC存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单一化、浅显化,便于大规模应用,但很难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要;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自学能力要求提高,师生交互缺失;教学评价反馈及时,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等;[1]纵然MOOC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现阶段它仍然不能抹杀面授课程的独特价值,只有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弥补双方不足,才能更好促进当前教育发展。[2]MOOC以教师教学的视频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资源,发挥网络技术平台技术优势,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要求。而教师在面授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有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及对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使得学生对学习知识化解与吸收更加高效。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MOOC与教师面授教学两者的优势是高校教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上述的问题有学者实践研究并提出了继MOOC之后的新概念SPOC,其精髓在于教师融合MOOC线上学习与自身面授辅导两者的优势,服务于在校学生的课程教学。本研究是在ERP实践课程中引入SPOC,通过SPOC解决ERP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研究为改革ERP实践教学找到可操作性、推广性的经验方法。本研究先通过文献研究,总结SPOC与混合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结合ERP实践课程的特点,构建SPOC,并设计基于SPOC支持的混合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实践,在ERP实践课程中引入SPOC旨在发挥在线学习资源对学习的支持,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包括有效资源支持、师生交互支持;增强课程的评价反馈,发挥评价反馈对学习的有效促进作用。通过阶段实践之后,借助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对SPOC的学习态度,借助SPSS对期末考试的数据分析得出教学效果最终形成研究结论。

一、“SPOC”概述

SPOC是继MOOC的发展之后提出的概念,其全称为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OC负责人ArmandoFox提出的,意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与MOOC有很强的针对性,Small对Massive,Private对Open。如果MOOC代表对外,那么SPOC就代表对内,其运用在线学习资源对在校授课班级的学生开放,有学者直接将其解析为MOOC的“本地化”或校本化的MOOC。关于MOOC与SPOC的讨论,有学者提出“未来大学需要有知名的MOOC课程让世界了解她,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能提供校内学生SPOC以实现混合学习下更好的学习效果。”[3]SPOC作为“后MOOC时代”的一种典型课程范式,在融合MOOC教育思想的同时,也把微课、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SPOC特有的教育模式。[4]因此,相对MOOC而言,SPOC则更具针对性和局限性,着眼在校学生的课程教学,师生可以利用SPOC的线上资源包括讲课视频、讲义、在线测验、作业、在线讨论及学习信息动态等实施混合式教学。SPOC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大大降低学习对教师课堂上教学的依赖,同时其又为教师教学提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如作业、即时反馈、在线讨论、测验等,提升教师工作效率,此外还有SPOC平台交互功能,便于师生对学习信息的及时交换。

二、SPOC支撑下的ERP实践课程混合学习设计

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研究了面授教学、混合教学、完全在线教学三种模式,发现混合模式最能成功地“拆分”课堂。[8]混合式学习在高等院校中也日益流行,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很明显,其灵活、便于实现、能够整合复杂的多媒体和技术,实现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有机整合,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佛罗里达大学考察了面授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全网络学习这三类不同的模式,从中发现:混合式学习是对课堂活动分类的最有效方法。

有学者提出提高混合学习的有效策略包括:保证教学过程的适度结构化策略,明确不同学习方式的分工,为学习者提供反思的时间和框架,重视面授学习的机会,要对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及学习任务有所安排。[9]教师活动设计成了混合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在学生混合学习中充当指挥者、引导者、监督者、评判者的作用。

混合学习模式的本质是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混合学习模式的关键是对信息传递方式的优化组合。[10]借鉴国内外关于混合学习的探索与经验总结,本研究对课程混合学习模式做了系统设计,使混合学习过程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信息交互方式优化组合,如图1。整个模式图分上下两部分,位于长虚线上方的流程为课堂上的活动流程,下方则为课堂下的活动流程。实线链接的活动环节体现一个正向步骤流程,教学活动环节与SPOC使用虚线链接的表示该活动环节基于SPOC支撑作用下进行。课堂上的活动包括了教师的教:新课讲授、指导实验、点评、小结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包括自主实验、讨论反思、在线学习环节。课外的学习活动主要包括作业反思、自主学习、学习评价等环节,学生的课余学习在获得SPOC系统支持及老师对其的学习反馈后对学习及时做出纠正,同样教师通过系统获得学生多方面反馈信息能及时进行教学的纠正,使得整教学过程成为了一个循环的系统。

教师课堂讲授内容时间压缩,在每一种业务类型实验中,教师只对重点难点内容讲解,保证了每次课堂上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任务。普通内容要求学生通过SPOC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无法完成则可以在课后继续学习。教师有更多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加强了重点难点知识的教学,发挥面授教学优势。学生在微课支持下根据自己学习步调进行学习,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听明白或者错过听讲的内容,学生可以即时在SPOC点播微课对教学进行回放。通过SPOC对学习的支持,使得学生真正成了掌控学习的主人,避免以往教师课堂教学赶鸭子,学生跟得累的情况。

课堂教学反馈由提问-回答的语言交互向人机的系统交互为主。口头语言交互耗时较多,很难准确收集到所有学生回答反馈。在课堂上就某个难点问题教学之后,通过开放预设好的学习反思问题,让学生在SPOC平台上输入信息进行回答,通常2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回答,就可以较准确了解学生整体对知识理解情况,在SPOC支持下使课堂的即时反馈及时、全面高效与准确,让课堂讲授更具针对性,有的放矢,效率更高。此外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即时反思环节也起到使学生聚焦老师的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对教师讲授的专注度。

应用SPOC在课堂中开展混合学习使得教师课堂教学收放自如,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引下有足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为了保证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针对教学内容每次课堂中都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反思、实践作业报告,让学生带目标和任务学习。学生只有通过SPOC在线学习巩固知识,同时通过自主实`操作才能解答学习反思问题和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解决任务过程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老师通过SPOC检查学生作业情况,在下次新课之前对学生反思和实践作业进行点评,个别问题可以通过文字或者视频的讲解,供学生参考,如果内容太复杂则可以通过下次课堂上进行讲授。在单元教学完成后在特定时间内开发单元测试让学生自主进行,系统自动评分并显示答案。在SPOC支持下,一方面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资源的支持;其次系统交互加强了学生学习行为结果自动化处理,提升效率,使传统教学环境下无法完成和开展的教学环境得以进行。通过课后学习反思、学习评价、微课学习等使学生加强了对实践过程中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在软件操作实践同时更加清晰操作意义,避免学生以往重视操作步骤而忽视了操作的深层意义。

三、SPOC的构建

ERP企业资源计划实践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偏重实践的课程,内容涉及软件信息技术及企业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结合面授教学需要,重点发挥SPOC在混合学习中的优势,促进实践教学变革。本研究从构建SPOC的平台、资源及功能架构设计三大方面来简述构建ERP课程的SPOC过程。

1.利用Blackboard平台构建SPOC

随着在线学习及在线课程的建设,课程平台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具。通过课程平台,使普通的教师构建功能强大的数字化课程成为可能,课程平台为教师提供课程资源、现成信息文件交互及自动化教学评价反馈、学习行为记录等重要功能。

本实践使用Blackboard平台来实现课程的SPOC构建,其能够实现SPOC所需要的主要功能。Blackboard学习平台是国际著名品牌,具有成熟、稳定与可支持大用户量访问、交互能力强,设计成熟,为国内外大学广泛使用。笔者所在学校将Blackboard平台作为数字化课程建设的主要平台,并且该平台与本校教务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数据接口链接,能够直接导入课程学生名单,方便实现对课程学生及学生成绩等基础信息在两系统间的对接。

2.SPOC在线资源制作

SPOC在线资源主要包括微课资源、教师授课PPT、练习题库、测验、学习反思、实践作业、讨论主题。其中微课作为SPOC支持混合学习的核心资源,其制作技术要求较高和花费时间较多。学习反思、测验等也需要进行精心设计。

微课起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过程。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5]微课有利于学生直接切入学习重点内容,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微课”的特点是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时间较短,更能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个性化学习、按需要选择学习,既能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和拓展资源。

笔者在制作微课前首选将ERP实践课程知识进行单元、知识点划分,明确课堂上重点讲解的内容。在微课制作技术方案上采用两种形式:对于在课堂上讲解的重点难点、教学小结等重要环节的教学过程采用高清数码摄像机和录屏软件同步录制的形式,后期按照知识点对视频进行编辑合成制作成微课;对于一般性的教学实验内容使用录屏软件MastasiaCam制作,制作可以直接在课外完成,不受课堂教学限制,提升制作效率。

学习反思的设计包括课堂即时反思、课后反思两种。即时反思为教师针对课堂教学难点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SPOC平台以文字即时输入的形式来收集学生对知识理解情况,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以便教学及时调整。即时反思的问题相对课后反思来说是少而精,课后反思问题是针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结合实践进行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反思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进行学习与实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性。

3.ERP课程的SPOC功能模块

ERP课程基本模块包括课程简介、学习须知、微课学习、学习反思、实践作业、学习评价、学习讨论、资源拓展等模块。

微课学习模块,主要作用为支持学生超前学习、课上的自主学习或课后复习巩固等个性化学习形式。学习模块中微课资源与教师教学PPT作为主要资源。

微课就是录制教师对一个实验内容知识讲解,教师教学过程中以单个实验为知识单位进行讲解,对课程知识进行精细方块划分,做到精炼简洁,便于学生学习定位。

学习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调整,自主探究和发现学习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体验和反馈。[7]学习反思模块主要针对传统面授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较好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学习反思模块,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提出相应反思问题让学生课上即时回答或者课后回答。通过学习反思模块一方面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思考,促进学习升华;其次教师通过学生反思可以较全面掌握学生对知识巩固情况。针对反思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或者在SPOC中相关文字讲解或以微课讲解供学生再学习,纠正错误的理解。

实践作业主要用于布置学生课后相关实践,让学生提交实践报告。

学习评价为学生对个人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借用BB平台中自动化考试功能,可以实现限时测试并自动评分及提供反馈答案,弥补了教师传统教学过程难以实现的有效教学评价。学习评价作为促进混合学习的重要手段,以便教师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检查。学习评价以客观题的形式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测试,通过理论化测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促进学生对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达到课程教学目的,而避免机械的程序学习。

学习讨论模块,通过问题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和课外学习交流、问题探讨。

学习资源拓展,针对实践课程涉及到一些相关概念,便于学生查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SPOC应用的效果分析与思考

1.研究的基本过程

本研究历时过程包括了SPOC构建、SPOC试用阶段及混合学习实验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历时一个学期,主要为了保证SPOC资源质量与功能完整性。

本研究采用标准实验研究,教学对象为工商管理专业二年级1201班的学生,共48人。在课程的“基础设置”、“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三大模块中,对“基础设置”与“采购管理”模块教学过程中使用SPOC进行混合学习,“销售管理”模块中采取传统教学方法。“销售管理”与“采购管理”两大模块的教学内容量及难度相当,但“采购管理”模块在课程教学安排的前面,学生对ERP实践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悉,所以学习难度相对大一些。课程教学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和期末考试收集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判。调查问卷用来调查学生对SPOC与相关教学过程要素的态度评价,从学生主观角度对应用SPOC开展混合学习进行评价。通过对实验班学生测验成绩数据统计分析,对两大模块的得分率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学生在两大模块的知识掌握程度与效果,通过SPSS软件,对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2.课程期末考核成绩情况分析

参加考试的48个学生,平均分为83.06,其中不及格3人,60-69分为5人,70-79分7分,80-89分16人,90-99分17人。

试卷分值分布:基础知识部分40分,采购管理和销售管理模块都是30分,每模块都包含3道题,每题10分;基础知识部分得分率为90.05%,采购管理总得分率85.44%,销售管理得分率为68.16%。基础知识与采购管理模块的得分率明显高于销售管理模块,从学生得分率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应用SPOC在采购管理与基础知识两个模块开展混合学习,学生成绩有显著提升。

本研究借助x-S平面分析模型Σ晒汗芾砟?榈梅纸行总体水平特征分析。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模块得分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数据,如表1所示,平均分x>75,标准差S=8.73

3.学生对SPOC的态度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在态度上设置四个态度等级ABCD,分别表示“十分肯定、肯定、中立态度、否定态度”四种不同的态度等级。调查问卷设计了12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对SPOC混合学习过程中相关因素所发挥作用的态度,如学习平台、具体栏目、微课资源及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的态度。本次调查在课程学期教学结束后实施,共发放问卷47份,回收问卷41份,有效问卷41份。

(1)学生对SPOC在促进学习所发挥的作用的总体态度情况是持肯定的态度。根据问卷统计分析,选择态度A等级占32.5%,可以看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持十分肯定的态度,60%的学生是持一般肯定,7.5%的学生持中立态度,没有学生持否定态度,可见利用SPOC开展的教学还是得到学生的肯定,对学生的学习发挥比较大的作用,结合学生期末测评成绩分析,可以判断,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学生对SPOC中“学习评价”、“学习反思”及“学习作业实践”三个栏目对学习的促进态度认同度较高,持十分肯定与肯定态度的人数分别达80%、90%及82.5%。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SPOC中栏目有效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反馈。

(3)对于“提供微课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时”学生持十分肯定态度的占22.5%,肯定态度占42.5%,持肯定态度总占比为65%。综合其他态度调查,可以看出通过SPOC开展的混合学习,丰富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课程平台间的交互形式,有效改善学生学习过程。

五、研究结论与思考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加强教学过程互动反馈,能有效发挥混合学习作用,加强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的融合,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质量。通过实践研究,形成ERP实践课程基于SPOC支持的有效混合学习模式,在该模式下能较好实现课堂“分割”,教师的教放在重点难点内容和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学习,避免了重复性的教学劳动。SPOC为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提供时间框架、内容框架与及时的评价反馈,保证“学”的目的性与效率性。ERP实践课程作为一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课程,传统教学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期末考试的单一评价形式难以起到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SPOC的支持下,可以开展学习过程性评价,如学生反思、在线测试等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转化,达到理解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避免学生的机械的程序学习及应试学习的倾向。

参考文献:

[1]韩锡斌,程璐楠等.MOOCs的教育学视角分析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4,(01):45-51.

[2]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03:22-29.

[3]罗九同,孙梦,顾小清.混合学习视角下MOOC的创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07:18-25.

[4]陈然与,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05:42-46.

[5]梁俏.影响ERP实验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与解决对策[J].商业会计,2014(06):125-127.

[6]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3-14.

[7]林铭,左萍萍.学习反思促进“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98-100+110.

[8]龚志武,吴迪等.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02:3-22.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文1篇6

关键词:雨课堂;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

1.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模式

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高等数学教学为例,该课程是以课堂讲授、在线练习、上机练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采用问题导向的参与式方式组织教学,课前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单,课前下发给学生完成,课中通过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并利用matlab进行计算,课后指导学生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等网络资源在线测试,答疑,最终解决问题。按课程标准要求,该课程采用平时+期末考核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任务单、在线测试等环节,占40%,期末考核采用考试方式,占60%。

2.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1)“教”的问题

首先,对任务单的结果很难进行系统分析。任务单是事先设计好的,以纸质形式下发,课前完成,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预习情况,这样只能对结果有大概的了解,无法得到相关问题精确的数据,对安排精确教学指导作用有限。其次,课堂教学很难激发学生主动性。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按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缺乏即时有效掌握教学效果的手段。再者,课后复习虽然也结合了一些信息化手段,但由于在线资源变化慢,缺乏对课堂所出现问题有针对性试题。

(2)“学”的问题

目前,智能手机的功能强大,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与学习对立的状态,学生课堂用手机,多数是用于娱乐,极大的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利用雨课堂结合微信所具有的即时特性,进行学习内容的推送、监督,通过在线即时出题、答题、得出学习情况的分析数据,能够实现师生的间的即时互动就变的尤为迫切。

二、“雨课堂”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

1.教W改革设计

前期准备,制作授课所需要的视频,课件,试题,开设“雨课堂”班级,邀请学生加入。

课前引导,在雨课堂中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任务单,要求学生通过视频或者课件进行预习,完成任务单,通过雨课堂对结果的数据分析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内容。

课堂教学,结合预习的数据制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雨课堂推送有针对性的试题,学生即时得知答题结果,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答题情况,从而确定哪些问题是容易出错,根据答题情况再进行相应的讲解。答题的数据可以发送到邮箱,课后进一步进行细致分析。

课后复习,学生可以通过雨课堂回顾课堂上的教学课件,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教师则可以根据上课答题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再根据完成的数据来分析教学效果。

在以上过程中,教师在线了相关题目和知识点,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教师则做到及时的在线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实现师生间的即时互动。

2.雨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雨课堂融入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是不可回避,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标准

把雨课堂带入教学,手机在课堂上使用成为常态,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就需要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措施,因此在考核方式中,就必须加入并加大雨课堂考核的比例,可以有效的督促和激励学生完成预习、测试、复习等相关学习任务,这些内容在雨课堂中都有相关数据支持,便于统计分析。

(2)教学资源的制作

雨课堂的融入,使用的教学资源就更加讲究时效性,对课件、视频、试题库不但要事先准备,同时还要根据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改。

(3)试题类型单一

由于雨课堂功能限制,在试题类型上主要是选择题,如果能将试题类型丰富,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4)学生参与的真实性

试题的完成是在线进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数据缺乏真实性,会影响教学内容的设置,如何保证答题的独立性和真实型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依靠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通过雨课堂自身的设置时间节点来进行适当约束,但能否有效保证其真实性,有待实践来验证。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文篇7

引言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http://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单片机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arm技术》、《微机式医学仪器》学习的纽带和桥梁。该课程涉及内容繁多,理论性强,概念抽象不易理解,而且面临cpu更新速度快的发展现状,无论是从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上来说,都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本文结合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实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目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陈旧,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脱节《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cpu的结构及功能介绍、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系统、接口技术等。

目前有关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教材很多,但提到该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联系的甚少,而且有些教材或者不提及32位gpu以及目前cpu的最新技术,或者在教材后面部分从较高层次对32位cpu中的进行阐述。由于学时有限,在实际教学中这些知识基本上无法涉及,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离现实太远,将来用不上,因此学习时就带有一定的排斥性。

1.2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互动性羞该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课程的软硬件系统关系非常紧密,而且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很重要,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际中理论教学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用电子教案结合板书进行讲析,而这种单纯的理论分析,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尤其是讲到cpu结构、指令系统、总线时序等知识点时,由于缺乏互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实验环节与教学环节脱离目前高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实验,大都采用实验箱,这些试验箱装置主要实现芯片功能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若干连接几根重要的连线即可出结果,基本上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即使是在最后的设计性实验中,也是由实验教师给出实验线路和程序,学生按线路连接,按程序敲入即可。这样的实验环节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进行应用型毕业设计起不到太大作用。

2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

2.1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了强调该课程的重要性,从第一章开始,就将该课程与相关先行课及后续课之间的关系用图示进行说明,并给出一些以往毕业生做过的控制系统实例,使学生对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另外课程安排上,在讲解8086功能结构、8086指令系统、存储器系统等章节时,可将32位cpu及双核酷睿等最新技术糅合其中,简要介绍80386的内部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系统与8086的异同,并给出相关网址或文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该课程理论知识繁多抽象,不易于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借助于各种软件进行讲授。

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是该课程的难点,寻址方式灵活多样,指令繁多且不易记忆,对刚刚接触该课程的学生而言,要想很快掌握寻址方式及各条指令的功能并非易事。为了加深记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讲授存储器寻址方式时,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给学生演示出各种寻址方式下数据的流动情况,让学生能很清晰直观地看到内存的数据传递;在讲授指令系统时,首先将各条指令的英文进行解释,例如add、daa、aad这三条指令各自的含义用英文解释后再加以记忆就要比单纯记忆容易得多。

传统教学将汇编语言中非常重要的调试工具一debug放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部分进行讲授,其实对该工具的介绍完全可以提前到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的讲授中。

该课程是一门软硬件结合的课程,硬件电路图多,线路复杂,用挂图或幻灯片均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在讲授存储器扩展、各类接口电路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专门绘制电路图的软件protel绘制出电路图,对一些重要的控制线和状态线做出标注并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这样可以使学生对protel软件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他们日后设计电路、绘制pcb图打下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采用开放性实验,最大程度开发学生潜能和创新性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

转贴于http://

程,在实验课上,学生不仅http://能掌握课堂上所学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的编程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安排一些卓有成效的设计性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的纠错和硬件调试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自行设计系统打下基础。

传统的微机原理实验采用实验箱的方法,将程序固化在试验箱中,学生只需连几根线,调出程序运行,看见预期结果即可,这种枯燥的实验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反而会使学生对实验产生厌倦,从而失去开设实验课的意义。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文1篇8

关键词:系统论;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开放大学

一、基于系统论的质量问题审视

系统理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关于系统论的研究,学界比较权威的是冯贝塔朗菲1937年提出的一般系统论原理。冯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处于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相互联的元素的集合,认为系统可以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换句话说,系统复合体的特征与其要素相比似乎是“新加的”或“突现的”。如果我们了解了一个系统包含的内容及它们之间关系,便可以从中推导出系统的整体行为趋向。对于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而言,从办学体系看,体系内的74所市、县开放大学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的系统;从教学管理的运作看,教学部、教务办等各相关部门之间通过相互协作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从教学过程的环节看,期初资源准备、期中教学实施、期末教学检查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因此,对其教学过程中的现存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才能抓住要害,从具体着手。

(一)教育理念滞后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学理念则是教育工作者对教与学内在规律的认识和秉承的基本观念,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行为指南。对于学校而言,教学理念往往决定其办学理念。开放大学肩负着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的历史使命,开放与创新是其办学特色也是其使命要求,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应时刻体现在办学过程与教学过程中,即一切以学习者为中心,时刻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为他们设身处地的着想,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目前,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的教育理念滞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江苏省部分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理念过于陈旧,还停留在广播电视大学时期“重管理”“轻服务”的层面,导致管理方式和教学方式满足不了工作需要,支持服务的能力和手段远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招生规模萎缩和市、县开放大学的改革与兼并,影响了当地政府和校领导对开放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间接弱化了教学质量观。

(二)教学设计不足

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即以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为主,面授教学为辅,这就对网上教学资源的质量、呈现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网上教学资源呈现的形式和内容要既能迎合以成人为主体的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也要涵盖相应的教材学习内容,并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调动成人学习者的积极性,满足其学习获得感。然而,目前网上学习资源呈现的形式和内容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的期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导学环节弱化,使得课程呈现的网上学习资源与课程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之间联系不紧密,课程资源不能体现“目标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初衷;二是有效资源供给不足,真正经过筛选、能迎合学习者需求、经过一体化设计的整合式资源较少,且针对性不强;三是面授教学开展不足,由于部分教学点教师资源缺乏,导致面授课程的缺失或是流于形式,与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心理预期存在明显差距。

(三)支持服务缺乏

学习支持服务是体现远程教育特色、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帮助成人学习者解决工学矛盾、完成学业的关键。目前,在开放大学领域,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仍相对缺乏,且地域化的服务区分度愈发明显,整体的服务质量既不充分,也不均衡。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随着所在地区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部分市、县级开放大学已逐步走向兼并的道路,开放教育已经由独立办学演变为从属办学,其地位已经从独立建制的学校变成了某个学校下属的职能部门,地位的演变使得教学支持服务被边缘化,缺乏相应的制度、人力保障,导致其学习支持服务质量在江苏省教育系统中严重失衡。

二、质量提升受阻的原因

(一)系统功能弱化

从原先的广播电视大学转型至现在的开放大学,系统办学模式一直是其最显著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广播电视大学时期,其办学成果与教学质量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补偿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办学系统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整体的教学质量是有保障的。在开放大学的转型与发展过程中,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许多地方政府认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只是本地区教育拾遗补缺的部分,开放大学从主导地位变成了次要地位。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江苏省内约有74所学院或学习中心,而只有不到1/3的学校能够称得上是纯粹的开放大学,拥有独立办学权。同时,由于远程教育的招生形势日趋严峻,招生量的下降必然造成话语权的流失,从而影响本土开放大学的发展。

(二)绩效考核影响

就办学类型而言,开放大学属政府机关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与普通高校相比,在人、财、物等方面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人事考核制度则较大程度延续了广播电视大学时期的模式,采用“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系,轮流坐庄评“优秀”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绩效考核方式既无法为教职工的职务晋升提供有效依据、为学校选拔适合岗位需求的人才,也不能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热情的有效措施。虽然后来经历了几次绩效考核的改革,仍有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考核主体不全面,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考核未结合岗位工作职责进行分类考核。二是考核指标不合理。随着远程教育教育形态的演进,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的考核指标不合理,未结合时代特征。三是考核过程形式化。受传统考核制度的长期影响,考核过程中容易受情感因素左右,考核过程存在“走过场”现象。四是考核结果无反馈,导致教职工存在“做多做少都一样”的心理。长此以往,绩效考核不仅无法实现优化管理、激励教师的目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质量提升的实施对策

(一)完善网上课程资源

网上课程资源是远程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包括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诸多方面。网上课程资源的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开放大学教学质量,因此,可以通过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思路,并通过分阶段、分主题、延续性的多元培训,结合竞赛等有效激励手段,以局部力量带动资源整体水平的提升。

1.补充国开资源

国开开放大学的统设课程,特别是网络核心课程,需要结合“六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一方面,对于一些学习者反馈意见较多的课程,积极向有关部门和国开主持教师反映,不断完善相关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在主持教师的引领下,设计符合分部学习者需求的导学路径,并补充教学资源,凸显地方性资源特色,如增加分部自建资源模块,具体包括导学引入、教学活动、期末复习等。

2.创新分部资源

对于分部自行开设和管理的省开课程,可以通过树立典型优秀课程、组织系列培训、组建教师协作团队等措施,提升教师的整体课程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创新课程网上学习资源。例如:开发和利用“微课堂”“5分钟课堂”等模式,突破传统的单元化教学模式,将课程资源进行“碎片化”改造,迎合成人学习者的学习诉求,以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三位一体”为设计思想,遵循“任务驱动、目标引领”的基本原则,将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评价进行一体化整合,保持课程版面统一、结构统一、评价统一,最大限度体现大规模在线教学的辨识度,便于学习者充分利用资源。

3.以竞赛促提升

竞赛是激发教师潜能、调动其教学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为此,可以以网上教学设计为主题,以课程或教师团队为单位,组织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内各层级的竞赛,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网上课程资源的横向对比、纵向延伸,并通过比赛反馈的信息,对网上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创新和亮点、实施效果评价等进行总结,得出改进意见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不断优化网上课程质量。

(二)优化导学设计环节

导学主要包括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内容的辅导等。高质量的导学能帮助远程学习者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畅通学习过程。

1.规范线上导学

远程教育的线上导学主要是利用网上课程讨论区,开展学习引导性活动。结合课程的远程互动进行日常辅导与答疑,并辅以QQ、微信等多样化的即时通信形式,实现期初导学、期中助学、期末助考全过程的导学情感支持。期初导学的目的在于明确各项教学要求,因此,可以通过亲切热情的问候及细致的学习引导,帮助成人学习者消除最初的学习焦虑,迅速进入课程学习状态,适应远程学习模式。期中助学则主要是帮助学习者理清学习思路、关注课程重难点、完善学习过程。因而,可以依据课程教学特点及学习者学习进度,思考练习题或组织专题讨论,增加师生之间的日常交互,借此为学习者搭建“学习支架”,形成“思维导图”,进一步引导学习者主动建构专业知识和专业理念。期末助考主要聚焦于通过平台课程复习指南,结合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引导学习者制订复习计划,并及时反馈复习信息,帮助学习者消除考前焦虑。

2.落实线下导学

线下导学利用面授课堂进行学习引导,旨在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归属感。重点在于体验校园文化、引领学习方式、明确学习要求、介绍专业前景。一方面,学习中心可以在开学典礼介绍开放教育的特点与学校的基本情况,增进学员的认同感,建立新的学习理念,使其尽快适应远程学习模式。另一方面,为新生上好入学指南课程,对学员进行信息技术辅导和学习方式引导。

(三)监控面授课程质量

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学习者普遍来源于基层在职群体,工学矛盾长期存在,且自学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单靠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并不能保证其充分利用资源,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面授课程的优势在于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在师生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给予学习者更好的学习归属感和学习体验,是网上教学的有利补充形式。面授辅导能帮助远程学习者明确学习安排、学习要求、学习考核方式,有效引导学员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它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1.制订面授课表

明确的计划是成功的前提保证。在开学前,开放大学各学习中心应结合本学期实际选课情况,制订面授答疑课程表,并在开学时连同教材发放至每一位学员手中。考虑到成人学习者的工学矛盾问题,面授答疑一般安排在周末两天,并由值班领导负责当日任课教师的考勤及学员到课率统计,教务处组织随机抽查听课,并将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和学员成绩获得的重要组成部分。

2.执行面授计划

面授辅导需要根据计划严格执行,在集中面授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并发挥最大的效能。例如:教师可以在期初和期中阶段的面授课中,把课程的整体框架和重要知识点全部呈现出来,期末阶段则主要是针对作业和往年试卷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辅导。与此同时,可以在考试的前两周进行专题式培训,就复习的方法、要点、以往考试的重点、难点等相关问题进行主题辅导,帮助学员熟悉考试过程、试卷结构、试题形式,并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以提高复习效率、提升面授效果。

3.规范面授内容

为保证面授课程质量,学习中心应聘请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符合学历、职称要求,且熟悉远程教育模式的教师承担面授教学工作。面授内容以教师自行编写的课程讲义和课后练习为主,以配合远程学习内容,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学校审核后,将教师自行编写的课程讲义和课后练习统一印制并发放给学员,授课教师在随堂讲课的基础上,提出作业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收交检查。与此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应严格作业检查评定程序,做好成绩档案管理工作。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文篇9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49-02

一、概述

城市道路指连接城市内部各地区且与公路连接,主要供城市内交通运输运行的道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道路的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是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共计48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训练16学时,授课时间为3年级第1学期。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措施,以达到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课程存在问题

教学改革之前,本课程课堂授课过程枯燥,实践环节效果不佳,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存在脱节现象。

(一)课程关系不清

根据本院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本课程与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交通工程学、道理勘测设计、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之间关系紧密。由于专业课程分由多位教师承担,故本课程授课内容存在空白,又与相关课程重复较多,重点不突出。

(二)授课内容针对性不强

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先后包括: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设计、城市快速路、道路平面交叉、道路立体交叉、道路通行能力、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城市道路景观与绿化、道路交通设施等。授课内容多,深度不足且与缺乏工程实践知识介绍,授课顺序和学时安排不尽合理。

(三)实践环节效果不佳

本课程原有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城市道路平面图、横断面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图,但考试中的绘图题特别是涉及道路改造的绘图题学生并不能很好绘制且标注错误较多。说明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难以匹配,绘图内容陈旧且与实际工程设计、改造衔接效果不佳,尤其缺乏教师示范讲解。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与工程实际脱节

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在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但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工程实际存在脱节;教材中的图示与实际道路标线不符,教学资源特别是图片、视频等非常有限,某些实际工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教材没有涉及且教材没有附带课后练习。

三、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教学与实践改革

根据本课程在教学及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加以解决。宏观上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之间互补;中观上优化教学大纲,调整授课次序及内容;微观上优化课堂授课和实践环节。

(一)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课程关系分析,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关键课程,从整个课程体系出发实施改革的原则如下:①先修课程道路勘测设计以讲授公路线形设计为主,与城市道路相关内容仅作一般介绍;②本课程重点介绍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改造以及公交设施设计;③交通工程学重点介绍交通特性,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重点介绍交通设施,与本课程实现互补;④本课程适当介绍与后修课程相关的道路规划及交通管理的内容。通过上述调整明确了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授课的难重点。

(二)教学大纲修订

基于学生知识背景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将教学大纲内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一般)了解、(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调整如下:①理论教学学时由32调整为36,实践学时由16缩短为12,目的是强化课堂授课效果,提高实践教学效率;②将原有城市快速路及高架道路设计、立体交叉设计、道路景观绿化设计、道路交通设施设计部分的知识点由理解调整为了解并缩短学时;③本课程为后修的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提供知识基础,故要求学生理解补充的交通管理知识;④将道路通行能力知识由理解调整为深刻理解;⑤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为道路主、次、支路设计以及平面交叉口设计,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或熟练掌握;⑥对新增的道路横断面改造设计、交叉口改造设计以及公交专用道设计等均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或熟练掌握;⑦由于道路的排水功能对建设海绵城市非常重要,故将原有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由了解调整为理解;⑧对要求理解或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大纲适当延长学时以确保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优化

在培养方案和大纲改革指导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以强化和补充本课程独有的重点内容,精简繁琐重复内容为主。教学内容改革如下:

1.调整教学顺序

①本课程前期介绍交通运输基础、道路交通管理以及道路通行能力知识;同一时期,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课程讲授道路管理设施设计;②本课程中、后期重点讲解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道路及交叉口的设计和改造方法、公共交通设计;③本课程末期讲授道路排水、绿化及照明设计。通过上述改革理顺了课内和课程间的授课顺序,实现了课程互补。

2.填补教学空白

①本课程在介绍完概述内容后补充部分交通管理知识,既夯实基础知识也起到了启下作用;②课堂授课除介绍道路网规划的基本指标定义外,补充各指标在工程中的实际评价方法和使用限制;③由于学生未来就业后将面对大量道路、平面交叉口拓宽和改造的难题,这部分内容恰恰教材涉及较少,故在城市道路主次支路设计和交叉口设计授课完毕后分别补充城市道路及平面交叉口拓宽和改造知识;④在本专业培养方案相关专业课程中没有涉及公交专用道设计,由于公交专用道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程重点补充公交专用道设计及评价方法。

3.精简超出培养方案要求的内容

①高架道路设计、立体交叉设计部分,以重点介绍交通组织形式、匝道及出入口设计等内容为主,其他内容仅做一般介绍;②道路交通设施设计和景观绿化设计部分内容与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课程相关内容重复,故该部分由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课程重点介绍。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改革后的教学内容

(四)授课手段与实践训练改革

1.授课手段改革

由于国家规范有所调整且教材内容比较枯燥,课堂授课与道路交通现场之间存在脱节致使授课效果不佳,故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改革:

①收集国家最新的相关规范,修订多媒体课件确保多媒体课件规范性和时效性;②收集国内最新权威期刊杂志的相关信息、图纸并在筛选后编入多媒体课件;③收集城市道路实物照片,确保授课内容能够理论结合实际;④收集车辆行车记录仪视频、新闻视频、道路监控视频等资料,经筛选后有针对性的在授课中播放;⑤编制《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学习手册,手册中按章节编制教学重点、课后思考题及习题,收录了本课程额外补充的重点内容和图纸,能够配合教材对学生学习和工作起到辅助作用。

2.实践环节改革

鉴于绘图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脱节且效果不佳,改革如下:

①绘图时间安排调整为:3学时每次,共4次,共计12学时,目的是让不同难度的绘图可以根据课时灵活调整;②每次授课均由指导教师示范绘图过程,而后再由学生绘制;③绘图实践内容依据课堂授课内容安排,包括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横断面设计图、交叉口设计图、道路及交叉口拓宽改造设计图以及公交专用道设计图等,确保内容调整后更贴近于工程实际。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全面评价学生,本课程总成绩由期末成绩、作业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环节成绩组成。其中实践环节成绩由绘图成果成绩和实践环节平时成绩组成。目前本课程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试题库,试题类型包括:问答题、绘图题、论述题等,能够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四、改革成果

通过对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的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教师能够在多门课的授课中灵活控制难度和深度,有效的提高了授课效率;其次,通过完善多媒体资料库和学习手册,为学生建立了系统的知识框架,提高了课堂授课效果;通过优化绘图实践内容,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绘图结合,真正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最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被充分调动,授课和实践在评教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吴瑞麟.城市道路设计[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杨华.城市道路与交通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大众科技》,2011(4):165-166.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文篇10

关键词:电路原理教学理念实践教学

1.电路原理课程改革原因

电路原理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是后续课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追求理论完整性、严密性和先进性的倾向明显超过对工程实践的关注;在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少考虑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另外,理论教学中课时严重不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学生学习该课程难度增大,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是课题组全体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整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实验环节上进行了改革。

2.电路原理课程改革的理念

课程改革的理念贯穿每个教学环节,使“电路原理”课程本身具有工程性,让学生知晓实际电路到电路模型的建立过程,并让他们了解同一实际元件在不同的工程背景下,需要建立不同的电路模型,使得“电路原理”课程具备工程的特点。我们在讲授电路原理课程的基本元件时,必须突破传统的二端理想元件的局限性,讲授有源三端元件和多端元件;突破传统的强电、弱电的相互独立的局面,通过工程实例,让学生用电路分析方法分析实际电路,对电路能量处理和信号处理两方面的功能有所了解,并兼顾模拟和数字系统,培养出具备学科交叉的创新人才。

3.“电路原理”课程改革的实践

3.1教学内容改革

本校教材采用的是邱光源编著的“电路(第5版)”,把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电阻电路稳态电路模块、动态电路模块(包括时域分析,复频域分析)和正弦交流电路模块。在讲授该课程时,可以从知识点的组织方式、新元件的讲授方法、例子的选取等方面进行改革。

为了加深学生对电路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可以大量引入工程实例。朱桂萍、于歆杰编著的《电路原理导学导教及习题解答》提供了工程性鲜明的例子,如: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要素、模拟数字转换器、半波和全波整流电路、限幅电路、稳压电路、检波电路、各种滤波器、收音机RLC带通滤波器等,这些工程实例紧密结合的“电路原理”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兼顾数字系统和模拟系统,兼顾能量处理和信号处理。相对传统电路教材而言,更能反映电路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工程应用。

教学内容尽可能同时体现电路能量处理和信号处理两方面的功能。在讲授线性电阻电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串联电路具有分压特点,并联电路具有分电流的特点,戴维南定理对输入输出电阻的要求;讲授非线性电阻的时候,二极管、三极管线性化条件,以及在信号处理的应用;在讲授正弦稳态电路分析部分时,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及功率因素的引入,功率因素的提高方法,谐振在无线电技术中的应用。在讲授三相交流电路的时候,三相交流电的相序问题联想到三相电机的转动方向与三相定子电流的相序,旋转磁场方向的关系,都体现了电路能量处理和信号处理的功能。

遵循认知规律,系统地安排“电路原理”课程的知识点。在讲电路元件的时候,引入二端口的概念,帮助学生尽快建立抽象的概念。在非线性电阻电路部分突出强调分段线性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方法,有利于掌握实用的工程分析方法;在分析动态电路的全响应时,把全响应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叠加,有利于降低难度。讲授元件约束时,引入对偶的思想,找到元件参数中的对偶关系,找到KVL,KCL定律的对偶关系,网孔电流法与节点电压法的对偶关系,有助于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

3.2教学手段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增大了信息量,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教师授课的内容更规范,减少教师上课时的板书时间,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详细地讲解难点等。多媒体电路教学存在一些不足:由于信息量过大,信息呈现速度较快,超过一般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学生普遍反映上课速度快,思路跟不上,无法获得传统板书按推理或演绎思路进行逐步教授的效果。

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讲台、黑板、粉笔”教学手段相结合,多媒体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和方式多元化。讲课时,主要的推理和演绎仍通过板书形式,这样老师的速度有所减慢,但方便学生边听边记边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过渡,使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把两者的优势有机地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3.3实验改革

实验教学改革首先要改革传统的实验指导书的形式,把重点放在自行设计实验线路及实验步骤上;逐步减少对理论的验证,增加综合性和开拓性实验;积极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其次采用实验手段进行改革,实验课引入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电路仿真实验不受实验仪器设备的限制,为学生成功地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前的包办代替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仅作启发性、提示性解答,不直接指出问题所在,采用逐步提示查找问题的方法。另外,老师把好考核关,避免学生抄袭实验结果。这就需要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素质,熟知实验内容,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4.结语

本文从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突出了对学生工程观念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密切了理论分析与实际工程的联系。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必将大大提高,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都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邱关源,罗先觉.电路(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文篇11

关键词仓储管理实践性环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WarehouseManagementCoursePracticalTeachingReform

QINLing(ShanghaiOpenUniversityofHuangpuDistrict,Shanghai200002)

AbstractLogisticsmanagementmajoriseconomicmanagementkindofpopularmajor,thetrainingqualityofhighandlowforthefutureschoolwarehousemanagementcourseisbasiccourseoflogisticsmanagementprofessionalcorecoursesoftraditionaltextbooksteachingwayalreadymoreandmorenotadapttotheteachingofthe21stcentury,sothecoursemustcarryoutreform,increasepracticallinksteachingcontentsinthispaper,theauthorinrecentyearsofwarehousemanagementcoursetaughtbyteachingimprovementreviewed,aswellasthein-depthreformofthepracticalteachingputforwardtheirownideas.

Keywordswarehousemanagement;practice;teachingreform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方面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逐渐成为成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热门专业。因此,提高课堂内外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们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仓储管理是成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同运输管理一起是该专业的最主要的基础课程。因此加强仓储管理课内外的教学质量,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1仓储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自从2002年以来一直从事仓储管理课程教学,至今已有十余年,深刻感到仓储管理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较单一

目前成人高校专业课教学大多仍为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以主要依靠教师课堂理论讲授的形式进行,导致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很弱。如果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讲授仓库的概念、特点、现状等,将无法让有实际工作经验(尤其是在物流行业领域)的成人学生满意。

1.2实践教学方法很粗浅

仓储管理是包含商务、运作研究、系统工程、仓储设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多学科交叉课程,涉及的相关实际操作内容覆盖面广、种类多,实践教学难度较大、发展还很不成熟,教学手段相对简单,许多实践教学方法也是仅仅流于形式。比如多媒体教学,很多情况是仅将教师备课时的讲义用投影仪在屏幕上反映出来,并没有发挥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1.3学生基础理论不够扎实

由于近年来成人高考的分数线一降再降,生源质量大大下降。再加上平时在物流公司上班均较辛苦,因此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比如,仓储管理课程中进行线路优化时需要涉及运作研究中的旅行商问题、运输问题等知识,货物在车辆上的配装问题需要动态规划理论,仓库选址部分需要涉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而目前学生数学能力普遍较差,高等数学课时一砍再砍,对更高深的运作研究根本不能理解其算法。

总之,仓储管理是物流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当前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教学效果与该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对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

2.1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教学形式

通过图片和视频教学,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比如,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大量展示“立体仓库、货架和托盘”等图片外,还准备了一些仓储方面的视频,如“丹麦电信物流中心”、“工厂物料搬运系统”、“轨道小车自动控制系统”、“物流中心分拣自动识别及信息处理系统”、“自动搬运小车”及“现代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等教学视频,播放时间在5分钟到15分钟不等。通过多媒体教学,大大加深了学员对该门课程的感性认识。

2.2运用管理软件来解决仓储定量问题

仓库选址、仓库规模设计、仓库布局设计和库存控制等内容是仓储管理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传统教学是在课堂上通过手算来给学员讲解,由于学员知识储备不够,往往很难理解。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极大丰富,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

2.2.1在仓库选址内容中选用合适的软件辅助教学

光仓库选址这一块知识点的内容就很丰富,如单仓库选址(中心法)、多仓库选址(多中心法、混合整数规划法等)和仓库选址决策法(层次分析法)等。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选用了两种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单仓库选址和多仓库选址问题,选用的是美国巴罗教授的物流软件LOGWARE,见下图1所示。比如,用重心法解决单一仓库选址问题,就需用COG模块;用多重心法解决多个仓库选址问题,就需用MULTICOG模块;用混合整数规划法解决多个仓库选址问题,就须用MIPROG或PMED模块;而在解决仓库选址决策问题时,选用的是国内张建华的YAAHP软件,见图2所示。

2.2.2在库存控制中选择合适的软件辅助教学

库存控制方面的内容主要分为EOQ库存控制、MRP库存控制、JIT库存控制及供应链下的库存控制等内容。其中,EOQ库存控制可以选用LOGWARE软件里的INPOL模块(见图1);MRP库存控制选用的是用友公司的ERP-U8软件,而展示供应链下的库存控制所用的是啤酒游戏软件BEERGAME,它可以清晰地展示在供应链(啤酒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及消费者)上库存的变化,见图3所示。

2.2.3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仓储优化教学

目前利用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在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已经非常普遍,但在成人高校里尚不多见。笔者尝试着在课堂上给物流专业的同学演示仓库仿真模型,已经有三年时间,学员普遍对仓库仿真很感兴趣。目前市面上的仿真软件教多,主流的有WITNESS,EXTENDSIM,PROMODEL及FLEXSIM等。本人给学员演示的是FLEXSIM软件,在课堂上主要介绍一个配送中心的仿真程序,其运行界面见图4。

3仓储管理教学深入变革的方向

以上这些内容是笔者目前在教授仓储管理时已有做法的一点小结。本人深刻体会到,要将仓储管理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取得成功,目前所做的一些还远远不够,还要在以下环节做好工作。

3.1去工商企业去参观仓库

去实地考察学习现代化仓库运作流程是实践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将来一定要在课程改革中走出去,请进来。笔者在实践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带学生去参观宜家家居和百安居等大型仓储式超市。

3.2开展案例研讨

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如一号店或京东商城或易迅网等)和传统家电专业店(如国美、苏宁等)在各个地方的仓库现状,比如可以体现仓储主要作业流程(进货、保管和出货)、仓库的选址优化、送货线路的优化、配车优化等内容,仓储管理的大多数内容都包含在内。

4全文总结

综上所述,实践性环节的不断改进,是提高成人高等教学质量是水平的主要环节。在仓储管理课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物流(仓储)教学软件、去企业现场实践、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改变传统上“填鸭式”和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成人高校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综合物流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巴罗.企业物流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线上授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范文篇12

关键词:信息化;食品;教学改革;疫情

1引言

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的日常教学组织与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此特殊情况下,教育部发文紧急要求高校与社会各司其职,共同保障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高校在线教学,以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然而,这已不是教育机构第一次采取此类措施。例如2016年12月,北方多个地区由于受到严重雾霾的影响,政府因此启动了重度污染天气应急措施。许多城市的中小学、幼儿园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而被迫停课。虽然线下教育因突如其来的状况而终止,但是学校通过网络和电子通讯等多种途径与家长及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使得既定的学习计划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以往的经验表明,通过前期的精心准备,可为学生在特殊时期提供同步学习和高清视频课程以及完备的配套练习。值得教育者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使“停课不停学”变成可能?将来,如何在各种突况下让学生能够在家中依然不受影响地学习知识?毋庸置疑,答案是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在教育教学领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已发生了重大变革。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更使得人们的生活、交往和学习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值得关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1]。(1)在教学方式上,信息技术下的大学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国家网络云课堂”平台可供师生免费使用;其他的网络平台、数字电视、移动终端等信息方式,会因不同行政区域和学校教学条件的差别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因此,学生可依据条件的差异自主学规模在线开放MOOC课程、小规模视频公开SPOC课程等。总体目标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更便捷的线上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停课不停学”需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的前期部署。比如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何时开始网上学习,筛选网络课程内容也要进行科学设计、严谨推进;要把握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及时推送,这涉及对相关技术平台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与系统的遴选,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在此基础之上,有教育者关心汇聚资源,依托信息技术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例如利用名师课堂插入丰富的教学资源),这都是目前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2)以动物性食品加工学为例,这是一门理工农相结合、多学科交叉的课程,非常具有代表性[2]。学生需要掌握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还要将化工原理、食品机械、食品工厂设计等工科内容贯穿到课程内容中。课程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动物性食品的原料组成、化学性质、功能以及加工特性,学习动物性食品品质鉴定方法;能够掌握动物性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科学合理地制定配方,了解常用加工设备的使用维护;对动物性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管理控制手段有一定的深度理解,可以进行工厂设计和车间布局等操作。综上,动物性食品加工学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本门课程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课设置显得至关重要。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有必要加入发酵肉制品、冷却肉生产、肉品保鲜、SOD提取等内容,同时强化禽蛋的结构、化学成分等内容。对比之下,国外的《动物性食品加工学》教材,则更加紧密地结合当前生产需求和教学实践,能及时反映科技的新动态。国外的教材内容更为丰富,包含肉品科学与加工技术、蛋品科学与加工技术、乳品科学与加工技术、畜禽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各篇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能形成统一的整体。因此,为适应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相关课程的优秀范例提高课程的丰富程度,进一步优化课程[3]。

2开展内容

在线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会面”于云端课堂,共同开展教学工作。课程采用小规模在线课程、线上直播授课、慕课、虚拟仿真实验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2.1完善“动物性食品加工学”雨课堂+QQ群的备课

在不断的在线教学摸索过程中,我们发现腾讯公司提供的免费服务QQ群具有操作简易、在学生群体中覆盖率高的特点。并且,QQ群上传的共享文件可以长期存储,QQ电话功能可实现远程教学中的语音、视频互动和屏幕共享,达到了在线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雨课堂在线系统相较于其他专业类的程序而言操作也十分简便,但主要区别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系统备课时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们在调整中可在实施教学前尽快确定授课时间并进行通知。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网络故障、延迟以及学生作息不统一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强调课程的时间并安排到位,教师最好能提前进入网上教室清点人数。授课过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线教学时教师不能像以往一样在教室点名互动。调整教学方式后,学生可单独打字发言或者在QQ群中讨论交流,实现线上的师生互动。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课堂,教师常用粉笔/记号笔在黑板进行板书,这也是教学考查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雨课堂/QQ系统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可采用新设备(比如辅助电子写字板),也需要一定的练习以确保熟练度和课堂连贯性。课堂纪律一直是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的听课状态,观察学生的抬头率,了解其是否在认真听课。但是在线课堂中存在学生一心两用的现象,比如玩游戏甚至利用技术手段(伪造头像和提前录像等)逃避课堂监督。为了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雨课堂在线系统可以额外加入更多的线上互动,比如随堂测试就是线上教学的优势,或者投票、讨论发言[4]。

2.2研发雨课堂+QQ群信息化授课的实践流程

以“动物性食品加工学”“肉的基本概念”的备课和教学实践为例,简述基于雨课堂+QQ群的实际教学过程。首先制订教学计划和备课准备,主要工作是将课程PPT和相关电子资料通过平台提前。备课过程可利用雨课堂在线平台编辑授课文档,比如针对“肉类总称、定义、化学成分”等基本知识点建立在线PPT的基本框架,并填充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开课前约20分钟,登录雨课堂系统和QQ学生授课群,再次通知学生做好上课准备,组织班委确认名单并提醒容易旷课的学生。正式上课时,确认学生登录情况并宣布课堂纪律,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一定的知识联想和拓展,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投票、随堂测试、小组讨论、学生发言等环节,要思考并整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兴趣点。在阅读学生的提问时,重点关注课程未有覆盖到的地方再着重讲解,这个过程可以使用在线白板进行实时沟通和画面解答。教师如果能有效地把握这一互动环节,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线上授课的技术优势。授课完成后,首先可复核本堂课的考勤情况,了解学生未到堂的原因。此外,可根据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以及下次授课时学生需要提前查阅的课前内容等。此时,雨课堂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查询后台,数据化地分析在互动环节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避免了传统教学只能通过最终考试进行考查的弊端,随后需要确认以及实时反馈情况,并根据这些内容安排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

2.3信息化教学下的其他考核评价内容

为确保课程的科学有序实施,要做好统筹部署,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加强教学内容审查,分配好线上和线下教学教改教法(条件允许的情况)的比例,确保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线上教学实施时,为保证学生的健康要合理安排授课时长。一般尽可能少于线下课时,如果线上教学的课程多,可通过增加课间休息次数,或者带领学生做眼保健操。此外,在课程设计时要加强正能量的引导,可以将心理辅导与思政结合起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维护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此外,与传统教学不一致的地方在于如何把握课堂、实时监督。为保障教学效果,教师努力寻找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掌握课堂。严肃的纪律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是轻松的课堂可能更加容易让年青一代所接受。为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必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建议老教师使用QQ群的投票应用进行一些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并在课程中插入生动的幻灯片或者视频。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要求学生及时作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言,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发现学生存在与学习无关的行为,或者没有跟上课程进度,教师可即时通过QQ群“@”学生,起到点名和提醒的作用。

3通过信息化改革取得优势

3.1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变得更加灵活

信息技术可突破传统教学技术在时间、空间、人员上的限制,教师可以用信息平台在课堂内呈现大量的图画、声音、视频等信息材料。信息化技术的改革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系统,通过不同方式更加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贴近了新生互联网一代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以往传统的班级授课可实现创新性转变。比如,学生小组随机化地自由组合,避免了以往授课时物理空间的局限性。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个人见解即时发到弹幕上,能有效地进行互动,避免学生过于害羞或者紧张。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感、成就感、自豪感,随着积极性的不断提升,有利于其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

3.2有利于为课程改革建设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当前,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教育部提出新的要求。我们从教学观念、目标、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各方面,对动物性食品加工学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把产业需求和科学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从课程目标、教师素养、教材设置、延伸阅读、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科学优化内容,明确目标要求。此外,通过构建信息平台(包含大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育资源以及可以搜集资料的平台),为课程改革建设提供新思路、新途径。通过课程信息化的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提高其使用率,使师生之间可以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通过网络互相交流,使教育更加个性化、具体化。

3.3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机提升,信息化改革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相应信息技术的培训,熟练掌握信息设备成为基本要求,对学生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也有着严格要求。培养完成时,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评价、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这与目前众多学校正在实行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密切吻合。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技术之外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贴近社会的真实人才需求。此外,本文列举的课程教学对象涉及范围较广,不仅是食品科技学院,针对动物科学和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同样可以共享成果。课程设计的专业面十分广泛,在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还拓展了工程设备及一线生产的视频实例,网课建设同样可以在后期与PPT教学内容及视频资料相结合。重点在于做好相当充分的教学资源积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必要做进一步的优化和脉络梳理工作。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尝试将易操作的在线教学平台与常用的社交网络平台结合起来,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高校新型教育框架的大学教育,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信息收集的综合素质;不仅能成为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也可借助改革使得参与的学生获得一定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对课程中设立的不同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模式、远程教学、在线学习讨论等),可以促进学生尽快提升专业素养,并能在未来就业时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达到综合素养与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面对肺炎疫情,新的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实施有利于特殊情况下、特殊地区形势下的教学开展,对探索互联网与教学改革的交互作用也有积极意义。通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总结经验,不仅能为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与辅导提供参考与借鉴,还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可以作为新型案例,为进一步推广信息化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王颖.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思政建设[J].科教文汇,2022(11):107-108.

[2]蔡朝霞,付星,张柱红,等.动物性食品加工学创新性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156-158.

[3]付星,蔡朝霞,张柱红,等.食品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127-12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家校合作家长会总结范例(12篇)

    - 阅0

    家校合作家长会总结范文篇1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通过国旗下讲话和班会积极开展文明出行”和交通安全只是。认知、牢记交通标志,按规行走(驶),做文明.....

    网络工程就业状况范例(12篇)

    - 阅0

    网络工程就业状况范文篇1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科技的发展之不断加快,中国市场经济的网络金融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其原生创新和国际借鉴皆有发展。话虽如此,综合考量目前.....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