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文1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现状;检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0-1945-03

DevelopmentTrendsandPresentSituations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

ZHONGJiang,ZHANGXian

(KeyLaboratoryofSpecialPurposeEquipmentandAdvancedProcessingTechnologyofMinistryofEducation,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gzhou310014,China)

Abstract:Agricultureisthefoundationofthenationaleconomy.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isaninsurmountablehistoricalstagetoachieve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Itisalsoanimportantindicatorofacountry’sagriculturaldevelopment.Abriefanalysisofdevelopmenthistory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spolicyinChinawasshown.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andfarmmachinerytestingtechnologyofourcountryandtheworld’smajordevelopedcountrieswereintroduced.Developmenttrendsof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werealsoexpounded.

Keywords: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presentsituation;detection;developmenttrends

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即为农业机械化的程度。1999年秋,由美国工程院牵头,《国家工程师周刊》、美国工程学会联合会协同评选出20世纪20项最具代表性的工程技术成就。其中,农业机械化名列第7位。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是最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它以占世界0.3%的农业劳动者生产了占世界17.6%的谷物、46.5%的大豆、20%的棉花、16%的肉类和15.7%的牛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1]。因此,要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扩大再生产,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的速度。

1我国农业机械化政策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就十分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早在1937年,《矛盾论》中就指出“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会议提出“三个为主”的方针,即农业机器应以小型为主,农业机械的制造一般应以地方为主,实现农业机械化主要靠农业合作社自己的力量。”

1962年,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确定“我们党在农业问题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是在农业集体化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土地经营规模小,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度受到挫折,发展速度减慢,甚至出现倒退[2]。

2004年6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走上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对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发挥长效机制,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3]。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也为振兴农机工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

2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

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4],继而相继实现农业现代化。美国在农业上使用机械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为半机械化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钢铁开始应用于农具制造,农具制造业也引进了蒸汽动力。191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内燃机、电动机在农业机械上普遍应用。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了全面机械化时期,现在是农业机械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5]。目前美国在谷物联合收割机、喷雾机、播种机等农业装备上已经开始采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监控作业等高新技术,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已成趋势[6-8]。

西欧国家在小麦、玉米的整地、播种、收获、运输等生产环节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不少农业机械还装备了GPS系统,进行精确农业作业[9]。20世纪70年代,德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0]。法国农业在欧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农业产值4200亿法郎,农业产量占欧盟总产量的20%[11]。法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生产农业机械,二战后几乎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日本的国土面积小,且70%是山地,粮食自给率仅为40%。而日本的农业生产每一个环节几乎已实现机械化作业[12],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措施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13]。在1995年开始的农业机械发展计划和实用促进计划中,包括了发展农业机器人和农田自动导航[14]。

3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始于1958年,1958年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台拖拉机诞生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从此,中国农机工业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序曲在洛阳正式奏响。我国农机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建国初期,农机行业总产值300万元,职工4000余人,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农业机械,主要是依靠进口[15]。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农机制造大国。2005年我国农机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跃居到世界第三,位居欧盟和美国之后[16]。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比较低,全国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是36.5%。同时,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等存在差异,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大量应用,我国的农机行业在这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侯学贵等[17]建立了除草机器人模型,应用VC++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除草机器人杂草识别和导航系统软件,引导除草机器人沿农作物行自动行走。提出新的图像分割算法,在RGB空间直接将农作物分割出来,再利用优化的Hough变换检测出农作物行中心线,根据摄像头姿态和透视变换原理确定除草机器人位姿。刘继展等[18]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和开放式控制的智能型番茄采摘机器人而设计的末端执行器,其硬件主要包括执行系统、感知系统、控制系统和供电系统,执行系统中真空吸盘装置使果实从果束中分离,手指夹持机构对番茄可靠抓持,果梗切断装置利用激光对果梗切断。中国农业大学的何卿等[19]为提高接触式拖拉机导航系统性能和导航精度,针对玉米秸秆行间作业,设计了双层控制器接触式导航控制系统。张立彬等[20]在综合分析设施农业用多功能作业机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特点,对小型农业作业机的方案设计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运筹学的相关原理,将层次分析法与动态规划等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寻优组合评价,为最终实现作业机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4农业机测试技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农机测试中应用电测法,并用电测车跟踪拖拉机或其它农业机械进行田间测试。7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无线电遥控技术及快速试验技术等,在农机试验中也逐渐获得广泛应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犁耕田间多信号测试系统,就可以同时测定耕深、耕宽、牵引力等参数。

国外在小型农业作业机测试方面的研究明显早于国内,目前已较成熟且颇具规模。1959年4月21日,由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制订了第一个农用拖拉机的测试标准。2005年3月,欧共体给出了最新农用和林业拖拉机的官方测试标准。国外在拖拉机及其作业机组方面应用测试技术相比于国内其技术更为先进,对拖拉机的三点悬挂机构而言,早在1978年德国奔驰公司在其生产的农业拖拉机上就采用了电液控制的悬挂控制系统。意大利的研究人员为降低温室中使用的农业机械的噪声和烟气排放,提出双电力驱动的农业拖拉机方案[21]。

目前,国内农业机械测试系统多为大型农用车或拖拉机的发动机、机架等单项测试系统,尚无小型农业作业机综合测试系统及相关标准。整机综合测试多针对汽车、摩托车或助动车,基本没有专门针对小型农业作业机的整机测试系统。且国内农业机械的测试大多集中在大型农机的发动机台架测试等单项测试中,不能实现整机的综合性能测试。整机测试农机的一些综合性能,为农机设计与制造提供更多的、全面的理论指导,这是单项测试无法比拟的。

5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

5.1CAD/CAE/CAM技术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机生产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计算机二维绘图,图纸、文档的计算机管理。但三维制图软件相比与二维制图软件其应用还是偏少,一是由于三维制图软件的售价比二维制图软件要高;二是三维制图软件设计的机械产品须与加工中心的现代化的CAM设备相连,才能发挥其三维软件的优势,而加工中心等一类的设备其价格不菲。但是随着国内三维机械制图软件和加工中心的上市,上述价格因素会随之减少,其应用也必将更加广泛。以CAXA软件为代表的国内三维实体造型设计软件已在不少农机企业使用,在三维CAD基础上,采用第三方产品如ANSYS、ABAQUS、MARC、LS-DYNA等,对一些大型农机和高精度要求的复杂曲面零件进行CAD/CAE/CAM技术应用。

5.2农业机械大型化与小型化共同发展

随着农业耕作集体化、区域化发展,农业机械在有中国粮仓之称的河南、吉林、黑龙江等地,由于农业耕作的集团化发展必将导致与之配套的农业机械的大型化。而另一方面,江浙等地由于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耕作不可能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由于多为山陵地带,配套的农业机械不可能很大,且大量温室大棚的存在也需要大量的小型化农业机械与之配套。因此农业机械会朝着大型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共同发展。

5.3模块化方向发展

农业机械种类繁多,结构多样,但其机械结构也有类似之处,现有的产品其零件基本上很难互换,导致农机产品生产周期的延长,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而模块化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模块化技术有利于促进农机产品技术和质量的提升、降低成本,也有利于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参考文献:

[1]战雪丽.我国农机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5(6):8-10.

[2]莫江平.论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及经验教训[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1):101-103.

[3]杨印生,刘子玉,盛国辉.我国农业机械化促进体系的构建[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1):79-82,67.

[4]杨敏丽,白人朴,刘敏,等.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7):68-72.

[5]林梅.国外农业机械发展现状[J].吉林农业,2007(9):27.

[6]GUOLS,ZHANGQ.Wirelessdatafusionsystemforagriculturalvehiclepositioning[J].BiosystemsEngineering.2005,91:261-269.

[7]AUERHAMMER,H.Precisionfarmingtheenvironmentalchallenge[J].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2001,32:31-43.

[8]ZHANGNQ,WANGMH,WANGN.Precisionagriculture―aworldwideoverview[J].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2002,36:113-132.

[9]MUHARREMKESKIN,SAITM.SAY.Feasibilityoflow-costGPSreceiversforgroundspeedmeasurement[J].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2006,54:36-43.

[10]王祺,栗震霄,田斌.国内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6(5):7-9.

[11]农业部农机标准化体系建设考察团.法国的农业机械化和农机标准化[J].世界农业,2002(9):30-32.

[12]邓在京.日本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方向[J].农机化研究,2004(4):1-3.

[13]单爱军,孙先明,于斌.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促进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农机化研究,2007(4):164-166.

[14]TORUTORII,刘司法.日本农业自动机械的研究简介[J].中国农机监理,2004(3):42-43.

[15]杨丽敏.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阶段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4):11-15.

[16]高元恩.农业机械工业的现状和设备需求[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8(1):86-87.

[17]侯学贵,陈勇,郭伟斌.除草机器人田间机器视觉导航[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3):106-108,112.

[18]刘继展,李萍萍,李智国.番茄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硬件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3):109-112.

[19]何卿,高焕文,李洪文.接触式拖拉机导航控制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1):97-101.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文

[关键词]现代设计、以人为本、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X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63-0

本文通过对现代设计的概念、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趋势所作的系统论述,不仅对于设计工作者深化本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设计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更是提高对现代设计的认知,更好地学会利用优良设计的法则、把握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为人类创造善美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现代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视觉的本能的科学管理,它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组织生命。它是生命的自然的,它具有生命的逻辑次序性的潜能,把自己的生命纳入了掌管当中,合理的、合规矩的、合目的的这是西方思想。中国的文化就是怡乐,这一点和古希腊的宗教不一样,没有一个观察的对象,观察就会陶醉在里面,现代设计就应该从人性的逻辑次序性的建构来理解。持续不断的逻辑次序性的建构过程,这样才能掌控自己,所以设计拯救淫者。现代设计是抵制腐败的一种奋斗。就像柏拉图所说极大的努力奋斗的过程才能把自己解放出来,不然的话一定会沉迷于自己的性情。罗格斯中心论中提到的“生命必须通过语言的锻造和逻辑次序性融为了一体”。

在几千年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变迁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都有许多史料可以证实设计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原始社会中就有了琳琅满目的彩陶设计,到了战国时期就有了为保存事物而存在的包装设计,以及到了宋代出现了商业化的发展为了配合发展就出现了商标设计等等这些设计都能说明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设计了,我们无法否定设计的悠久历史。从某种层面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进化史就是一部设计发展史。我们有着悠久的设计史,但是我们的现代设计史的时间并不长,它是随着18世纪工业产业革命发展起来的。人们一般会认为是英国的“手工艺运动”、“德国工业同盟”及包豪斯的成立孕育了现代设计。而“德国工业同盟”对现代设计史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穆特修斯为其代表人物,他对设计的要求非常的高以至于他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贵族和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而他自己所说的设计就是在所有人面前都平等的誓言是他事先不了的。穆特修斯一直否定机器生产,认为机器生产是粗糙的,他破坏了设计应有的美感,认为手工的才是最精致的。但是在他后来公司的生产中他又不得不利用机器来帮助他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面我们可以说穆特修斯阻碍了现代设计的发展。而穆特修斯能够成为现代设计之父是因为他以少胜多的观念抛弃装饰性以实用为主这些观念在当时影响了相当大的一批人。包豪斯的成立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最为深远,格罗佩斯担任校长。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将技术引领到课堂上,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观念上的东西还知道了如何动手去做,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一直到现在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包豪斯把向传统的设计观念挑战作为办学的宗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代设计真正进入了一个设计风格多元化的时代,各种设计风格并存,呈现出多元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分景象,没有哪一种特定的设计流派与风格能始终处于设计的主导地位。由此,我们也不难从中窥见未来现代设计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在将来会进一步深化,“人是设计的中心点”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在设计中的主导地位,强调设计的人性化和“人情味”。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我们不妨以英国的“手工艺运动”为例,对现代设计史做一个回顾,就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极其相似的设计演进逻辑轨迹:在机械化生产的初期,由于机械装备不够精良,生产水平也很低下、生产出来的产品非常粗糙简陋,这让那些对设计要求很严格的设计师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们无法接受如此粗糙没有设计感的作品,他们觉得这是在破坏设计,很多设计师也正是因为这对机械产生了很大的反感。他们反对机械生产,由此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劫的“手工艺运动”,来阻止机械设计的发展,维护手工艺设计。而发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就是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而他也是受到了拉斯金的影响,将拉斯金的思想和个人观点以及在建筑方面表现出来的风格运用到设计实践当中。他主张:①只有手工艺术品才是美的,全盘否定机器;②使用曲线(特别是植物纹样)来作为装饰图案;③从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中寻求美感。他说:“必须把劳动变成一件创造美的事物的乐事”,“将城市建造出拥有赏心悦目的居住环境”,“不要在家里面摆放一件实用而不美的东西”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威廉.莫里斯注重产品的功能与美感相统一,反对机械化生产。这一次的运动对欧洲的许多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它是现代设计史上出现的第一次设计运动,而英国也被公认为是现代设计“人”,设计就是设计人为顾客服务的先行者。在现代的一些企业和商场也会有提出“消费者永远是对的”、“顾客就是上帝”等等的消费策略,而这些也正是说明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的重要性。

其次是多元化的设计思想的共存。人们思想观念在不停的发生转变,交流也在进一步的加强,不同的文化、区域、民风、环境、生活方式、信仰等的设计观念均会得到其应有的发展空间,甚至被认同。设计的多元化并存不仅过去、现在是这样,而且将来也一定会是这样。并且越是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设计的多元并存局面将更加持久。因此,我们现在在进行设计创作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各个民族和国家他们的信仰和文化以及他们对图案色彩功能和造型方面有什么禁忌和喜好。只有了解这些我们的设计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如同埃及人在颜色方面最忌讳的是蓝色,他们认为蓝色代表了恶魔;日本人在图案方面最忌讳的是荷花,他们把荷花当作是不吉祥的图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民族他们的忌讳和喜欢有着天壤之别,在我们看来是纯洁的东西或许在别的国家却是最不堪的。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要深入的了解的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差异性,在保存了设计的差异性的同时才能做出好的设计。但我们也有足够理由相信,在全球化席卷世界的同时人们的思想发生着飞速的转变,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设计将不在需要考虑各种禁忌,到那个时候人们对于设计的评判将会达到空前的统一。

还有一点就是绿色设计思想将会更加得到重视。设计始终立足于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这也正是现代设计最富生命力的表征。

参考文献

[1]王受之.现代世界设计史[M].新华出版社.2000.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张晓军.九十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M].西北美术出版社.19.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文篇3

关键词:作业设计趣味性生活化分层性自主性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理念的滞后性。通过参考教科书以及本校历史与社会备课组的讨论分析,目前的《历史与社会》学科中,有的作业设计在内容上存在着科学性问题,质量不高,毫无趣味”;有的作业难度要求过高,“初一当作初三教”,盲目拓展,加重了学习负担,违背了教学规律;也有的作业在同一层次的练习重复过多,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作业与作业之间普遍存在着衔接性较低的问题。

2.提出方式的单向性。综观当前《历史与社会》作业现状,作业基本都是课本、教参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单向提出最终会导致一些优秀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后进生则“消化不了”。

3.内容呈现的机械性。初中《历史与社会》由于属于学科教学中的“副课”,教师在布置作业中往往不愿花费太多心思,课后作业只是随便一布置,只注重格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

4.评价标准的绝对性。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则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对比,非对即错。更有甚者,《历史与社会》作业从头到尾只有对没有错,教师只是应付一下打个勾,并不做实际批改。

显然,滞后、单向、机械、绝对的作业策略已不受学生的欢迎,不能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需要探索出新的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策略。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优化对策

1.以“情”为导,推开作业布置“趣味”之窗

(1)拾取鲜活,替换枯燥。可利用歌词、诗句、漫画、时事、网络材料等来充实作业的内容。例如我在和学生分享了在某网站的BBS上贴着的一首有关的小诗,然后布置了作业:BBS上的小诗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愿望?实现这一愿望的最佳方式是什么?这样的作业设计内容新颖,趣味性强,学生乐学。

(2)开放形式,取代单一。通过变通作业题型,更“活”、更“新”、更“趣”、更“奇”,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除了书面作业,还应关注非书面性作业。如可以设计观看型作业,在一些有关篇目教学时要求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以及社会上热播的某个电视剧等,都可以成为新课程视野下《历史与社会》的创新作业形式。

2.以“融”为途,走上作业布置“生活”之路

(1)设计源于生活的作业。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如为了解本乡(镇)、村、本家庭或邻居的生产变化或生活变迁,教师可适当布置一些课外调查的作业,写出短小的调查报告或调查笔记。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近二十年来家庭生活状况的变化,尤其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并探究其原因。这样的作业非常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2)布置回归生活的作业。《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学以致用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如在上述要求学生做课外调查作业后,可以后续布置一些向社区、村委、家庭等提出可行性建议的作业,也可以布置学生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宣传,传播知识,起到激活知识、运用知识的作用。

3.以“生”为本,打开作业布置“层次”之门

(1)多题提供选择。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就某一课程内容设计出对应的夯实基础题、发展思维题和拓展延伸题,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其实现在许多现成的作业本设计上就已经体现了分层,只是需要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选择的布置。

(2)自我设计习题。学生作为对自己的掌握情况最为了解的主体,其实最有资格对自己的作业提出建议。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习题劲头十足。如我在上《来自家乡的报告》一课后,布置的作业就是“做一件你自己最想为家乡做的事”。于是,有拍照展示家乡美丽景色的,有画漫画展示家乡变化的,有为家乡栽树的,有为家乡张贴宣传标语的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特长,联系在学习中的收获,都很好地完成了作业。

4.以“评”为源,喷出作业布置“自主”之泉

(1)学生自批。对当堂作业及练习课作业可由学生自批,尤其是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客观题,采用这种批改方式最为适宜。不过教师需要在批改前跟学生确定好批改的标准、批改的符号等,还可以随手订正,省时有效。

(2)师生共批。对于一些开放型题目,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个别或几个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批改。如差生,出发点可以是让他们看一看其他优秀作业,提高他们的自我要求;中等生,则是教会他们题目的思路、答题的要点,让他们以后答题更加答到点子上,找到与标准答案的差距;优等生,则是教会他们边改边揣摩、领悟出题者意图,以多角度、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题目。

三、初中《历史与社会》优化作业设计的作用

1.切实减轻了师生由作业带来的过重的负担。当教师摆正了作业的位置,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设计作业,基本上学生也就能恰到好处地完成作业。对于学生,作业减少了、容易了、有趣了、多元了,还时而能主动选择作业、批改作业,完成的质量自然提升了。对于教师,从批改作业中得到解放,自然有更多的时间研究课堂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如此,便产生了一种良性循环。

2.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综合能力。进入良性循环后的学生,学习兴趣势必日益浓厚,作业速度和质量自然也会逐步上升,于是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涉及更广的知识面,接触更富有挑战性的综合性题目。

3.明显改善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自我设计习题和学生参与批改作业的过程,就是师生相处的过程,更是师生培养默契、培养感情的有利时机。

当然,在现有的中考模式下,《历史与社会》的分值不高,导致有些家长和学生只愿花时间去研究所谓的“大课”、“主课”,对《历史与社会》这样的科目只是临时抱佛脚地背一背、记一记,而提不起兴趣参与《历史与社会》的作业设计改革。但我想,现实的教育环境我们难以改变,也不可能改变,改变只能来自于自身,来自于心中“为了每一个孩子发展”的信念,在现实中把抱怨变成研究、变成思考。

参考文献

[1]熊英李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M].南方出版社,2000,9。

[2]周祖海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优化设计学科作业[J].神州,2013,(36),49。

[3]方龙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活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究[J].课外阅读,2013,(2),250-251。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文篇4

关键词:食品加工机械;新形势;措施

一、食品加工行业当前面临的新发展形式

(一)食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

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不可或缺的产品,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余任何产品都无法比较的,而食品加工行业又直接影响到了食品质量的好坏,资料利用率的高低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因此食品加工行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由于我国本身人口基数大以及正处于一个社会发展和转变的重要时期,人们经济生活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提高,所以对于食品的需求量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对于食品加工行业产品也有了更为广泛的需求。传统的加工行业中的小作坊以及小批量的生产局面,已经远远无法达到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加工行业进行机械化改革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行为,使食品可以进行机械化,流水化的大规模生产,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食品需求,且对于食品质量安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食品加工的安全性与卫生备受关注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工业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食品工业产品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爆发,例如:硫磺熏制“毒生姜”、走私“僵尸肉”流入餐桌事件等事件的出现和发生,使人们对于食品卫生产生了较为警惕的心理,对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前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关心的、重视的问题[1]。因此,食品加工行业在对产品进行生产和制作的过程中,要对卫生以及安全问题产生足够的重视,对其中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损坏,防治流露到市场之中,要积极的,合理的生产健康无害的食品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三)重视食品加工的节能与环保

所谓的食品加工就是对食品本身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化学和物理处理,生产出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于资料的利用以及机械工业化的依赖程度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就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了环境破坏。虽然食品加工行业相对比其他的重工业对于废弃物的排放量较小,但仍然是有着污染环境的缺点,而且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变得更加需要,对于环境的污染情况更加严重[2]。为了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保护环境的政策,食品加工行业在进行工作时,要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积极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对废弃物的处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减少对环境造成破坏。

二、完善豆制食品加工机械设计要点的措施

(一)大力改进改造传统工艺

我国的食品加工行业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广泛的在社会中进行发展和前进,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于加工行业的工艺和手法也有着较为完整的保留和传承,但由于我国社会的特殊性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的工艺保存在一些小作坊或者个人手中,没有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对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豆制食品加工机械设计在进行完善的过程中,要对传统工艺和手法中有着积极作用的部分进行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推陈出新,用现代较为科学的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实现传统工艺的科学化、现代化、规模化。例如:在对豆腐加工自动生产线设计中,就可以根据传统点脑工艺的特点,对其进行编程,然后通过控制器使其实现自动控制,即节省人力,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又避免了人工错误的产生。

(二)全力应用现代高新科技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兴的高新科技对于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前进也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为其创造了极为优良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对于当前我国食品加工行业明显的落后状况,要相对其进行彻底的改变,对高新科技的运用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措施,食品加工行业要在各个环节对高新技术进行充分地运用,使其可以起到较为良好的推动作用[3]。例如:在对食品热加工和干燥机械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新型的微波加热技术;在食品包装机械设计中,可以采用无菌包装技术等,多种多样的高新技术运用,对于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的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要积极地运用高新技术,对高新技术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开发。

(三)虚心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我国的食品加工行业虽然历史较为悠久,但在近代的发展却明显落后与西方的先进国家,因此在对豆制加工机械设计进行完善时,就要吸取西方先進的工艺,取长补短,虚心地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国家关于食品加工机械设计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使我国的食品加工机械获得较为快速的发展,缩小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西方先进国家相较于我国,其对于食品加工机械所应用的高科技技术更为深奥,所掌握的先进工艺种类也较多,在食品加工的质量与效率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我国要想提高对于豆制食品加工机械的质量水平,增加工作效率,对于学习西方新进的技术和工艺就显得较为重要,是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各个领域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人们日渐提高的生活需求,也对不同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食品加工行业来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运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对加工机械设计进行完善和改革,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工作效率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作。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形式进行分析,对豆制食品加工机械设计的完善提供了一系列的对策,以供广大相关工作者进行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其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孙彦红.机械设计加工中的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87.

[2]王凤娜.机械设计加工要点分析[J].湖南农机,2014,(03):101-102.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文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济济一堂,在这里举行“成就辉煌——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新闻会。首先我对光临此次新闻会的各位来宾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1月份,我们已经召开过一次新闻会,向大家宣布于2009年11月3-6日在九华国际展览中心与**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同期举办“成就辉煌——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今天我们再次召开“成就展”新闻会,是要向大家通报本次“成就辉煌——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的进展情况。

对本次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各级领导都非常关注和支持,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路甬祥副委员长为本次成就展题词:“回顾历史成就辉煌,创新未来任重道远”,这是国家领导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关怀和所取得成就的认可,也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从展会本身来看,此次成就展无论是在时间跨度上、还是在资料的搜集和展示规模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必将在总结行业发展的经验、展现行业的成就、推进行业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成就展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之中,主要工作包括:

1、已经确定本次“成就辉煌——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的展示方案。组委会会同行业有关专家,梳理了建国60年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历程,按照时间顺序,以综述、求索、创业、发展、国际化等为题,向业内展示60年工程机械行业所取得的成就。下一步工作主要是根据展示方案向企业定向收集展品资料、具体设计展示内容。

2、启动本次“成就辉煌——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的各项配套活动,在此,我主要介绍“BICES杯”成就辉煌——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系列评选活动及“BICES杯”成就辉煌——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征文活动。

“成就辉煌——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系列评选”包括十大典型应用工程(事件)、十大标志事件、杰出品牌、工程机械产业促进奖等内容的评选。旨在展现工程机械行业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反映工程机械行业60年的发展历程、展示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成果和优秀品牌、感谢和表彰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促进者。

“成就辉煌——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征文”以工程机械行业60年的发展、工程机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为主线,以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件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为主要内容,反映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先进人物、重要事件、典型经验以及行业所取得的成就,再现工程机械人难忘的经历,留下感动的历史时刻和珍贵的记忆。

3、第三项工作是对“成就辉煌——60周年工程机械行业成就展”的宣传工作已经全面铺开。现在业内的报刊、杂志、专业网站均能看到本次成就展方方面面的介绍。

本次成就展及各项配套活动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是成就展主承办单位戮力同心、努力进取的结果,也是行业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成就展主承办单位对参与以及支持成就展和配套活动的企业、媒体和业内人士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文1篇6

关键词:机械设计;发展历史;生产方式;近现代;机械化

前言

于人类的起源之中,工具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快,尤其是近现代。人类的出现伴随着工具的不断演化与发展,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才出了技术特征明显的专门为工业生产而运用的成体系的机械设计。于工业革命初期,英国人SmeatonJ对英国人NewcornenT发明的各种功率蒸汽机以系统分析,整理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WattJ就是基于其工作研发出来了新一代的蒸汽机。随后的机械设计虽然多有曲折,但是还是逐渐奠定了一定的技术经验与科学基础,体系不断完整。现在大规模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已经将个体手工劳动之生产方式所替代,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使得生产的产品更加高质且成本低。从主要工业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主要分为四阶段。

1.第一阶段之摇篮期:设计公式下的经典设计

此阶段是从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间,机械工业生产主要发生在欧美,其设计是依靠经典设计公式所进行的组合来进行。这期间力学的各个分支得到了发展,同时机械设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机械设计的试验、实验与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确立了最基本的观念与形成了基本体系。例如1893年美国人LewisW发表了“齿形系数”之数据图表,虽然此后齿轮的制造方法与材料变化很大,但是该图标到现在依然可以使用,在现在的机械设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2.第二阶段之成长期:经验下的实验设计

此阶段涵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1960年以前这段时间,主要地点为美国,属于机械工业在数量上扩大生产的阶段。此阶段下的机械设计,以模型试验和实机试验来获得相关数据进行设计。这个阶段的日本尤为惹人注目,因为其在五十年代屡屡从美国引入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日本是欧美机械化的另一个翻本,也就是日本人所称的“模仿设计”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经典设计之方法与理论不断完备使得机械工业的发展有了极大的提升。在机械设计之中,其主要囊括两大方面,即机能设计与强度设计。其中强度设计兼顾三个方面,即弹性设计、极限设计和疲劳设计。

3.第三阶段之发展期:静态解析下的理论设计

此阶段为1960年到1980年这段时间,是机械设计从实验设计转至理论设计之发展阶段。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机械生产不但在数量上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出现的电子技术和液压技术等系列设计使得机械性能获得了很大提升并进一步改善了产品质量。在机械设计中,理论推导的方法替代了实验验证对机械性能进行确认。以前经典的设计方法无法解析的一些静态与动态问题,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获得了很好的解决。此阶段的日本还是以那些先进国家为机械设计上的榜样,依然进行着“类似设计”;七十年代伴随着全球性的石油危机,日本为了解决支付石油进口带来的外汇消耗问题,开始进行多领域的技术开发从而维护自己于国际市场中的出口竞争力。经过不断的努力,其在设计技术上进入到了先进国家之流,在“独立设计之路”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当然其也敏锐地在动态分析研究中有了长足的进展。新技术革命以高技术为核心,正是借助这一契机日本成为了能够与西欧和美国并驾齐驱的机械设计先进国家。此阶段电子计算机得到了广泛应用,让现代机械设计之方法理论得以发展,体系日益完善。人们不再满足于经典的近似粗略应力分析,对于精准分析有了更深的需求,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差分法等,而数值分析在分析结构强度和刚度以及、传热和振动上有了很广发的应用。“合格设计”已经不再满足于人们,最优化设计成为了设计主流。经典刚度设计观点与设计计量的常量观点不再受到追捧,概率设计和可靠性设计应运而生。设计方法学的出现,将机械设计工作者从繁琐而粗略的经典设计方法中解放出来。经典断裂理论已经无法满足于人们的需求,机械零件设计之断裂力学方法兴起。

4.第四阶段之成熟期:动态解析下的理论设计

八十年代以后,扩大生产不再那么盲目,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了高质低成本的生产时代。机械生产向着高速、高效、轻量化、自动化和精密的方向快速发展,而产品结构更加复杂,因此这让机械设计有了更大的困难,要求也越高。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的飞跃,机械的运转更加安全环保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此时的日本在政策上采取了贸易立国的方式,并清醒地认识到了凭借廉价劳动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无法持续的,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措施以适应高技术竞争,并为了国内生产技术的革新以进行大量的投资,在高度只是密集化产业上发力,并掌握了一定的高附加值加工技术,从而在生产率上有了较大提升。机械动态设计有了现代的设计方法,通过动力学建模获得相应的动态特性数学模型,有了很多成熟方法,如机械机能解析建模法、机械结构动力分析有限元建模法、传递矩阵建模法、试验模态分析建模法、试验模态分析建模法和机械结构动力学混合建模法。

我国建国初期机械设计非常落后,但是在1956年到1978年这段时间机械工业开始体系化,有了产品自行设计与系列设计的起步,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落后距离尚远。当然,我们也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机械设计,如长征火箭系列和八十年代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但是依然没有摆脱“模仿设计”的阴影。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特别是对一些大中型企业,多处于第二阶段的“成长期”,当然还有很多小型企业是属于“摇篮期”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机械专业中,很多知识和课程严重滞后,无法摆脱传统的设计观念,严重掣肘了我国机械设计的发展。国家在机械设计上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财力和无力,并大力引进相关人才,为我国机械设计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参考文献:

[1]王昆等主编.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文篇7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机械加工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O246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科学技术的更新直接带动了机械行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生产力,使机械加工向更高端、精密的方向发展。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变革,使其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计算机技术、机械加工技术为核心的数控领域将给机械行业带来颠覆性的革新和实际应用。

1机械加工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各种机械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广义指能用机械手段制造产品的过程。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工业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使机械加工应用到了更多的领域,涉及到了国民生产的很多方面。

另外,计算机技术也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面世到现在的微型计算机,经历了无数次的更新和换代,计算机技术已经从单纯的计算机发展到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领域,科学计算、经济、航天、机械、医药、农林等。而机械加工中对计算机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生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就是机电一体化的产生,机电一体化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结合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

3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应用于数控机床、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而其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指在产品的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运用了计算机技术,由人为控制改变为计算机控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数控技术。

数控技术即采用数字控制的方法对某一工作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机械加工主要指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冲压机,压铸机等专用机械设备制作的过程。数控机床就是运用了数控技术对这些制作过程进行自动控制,数控技术的优点是,使生产制造过程变得简单,使加工质量的稳定和加工精度都有提高,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减少机床的调整时间,减少出错率,提高加工质量,特别是减少了劳动成本,在某些方面取代了人工操作,另外还可以加工某些复杂的不容易加工的零部件,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缺点,设备昂贵,维修成本高,需要高水平的维护员。目前,数控加工中心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的数控机床,其综合能力强,特别适用于高难度小批量的加工,而且可以使车、铣、刨、磨、钻等功能集中在一台机器上,数控加工中心的应用使企业有了更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比如在航空和宇航业领域,其零部件的特点就是轻、薄,那么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小切削力的情况下才能加工,而高速切削必须用到数控技术,特别是运用“掏空”技术取代了组装和焊接技术,才能使构件的强度、刚度、韧性、柔性、可靠性得到很好的控制。比如在小零件的焊接方面,机器人手臂取代了人工焊接,可以精准地确定焊接位置,高速地完成焊接任务,节省了物力人力财力。比如在钣金行业,钢板的加工及弯曲,在普通机床上加工,需要几台不同的机床,需要经过几道工序的加工,并且会有人为的因素产生误差,而运用了数控加工中心,可以实现一机多样化的加工,减少了零件的运转,减少了加工工序,使生产的速度大大提高,并且降低了废品率,使加工精度得到提高。比如在汽车生产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汽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比如在钻孔方面,普通的机械加工需要定位,有的甚至需要工装来帮助定位,而采用数控机床,可以迅速精准地找到位置,省去了繁琐的定位,提高了生产精度和生产速度。比如在加工精度方面,普通的机械加工精度已经远远赶不上时代的需求,普通数控机床的加工机床已经提高到5em,精密级加工中心提高到1~1.5em,超精密加工精度已进入纳米级。为了实现高速、高精、高可靠性的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4总结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技术之间的融合会越来越多,以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数控生产是机械加工发展的必然趋势。

5计算机在机械加工产业的前景与展望

数控技术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他们的数控技术,在我国同样得到了高度重视,也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我国在此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创新能力、持续化发展能力、推广力等都需要提高,同时,数控技术给传统的机械加工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变化,其主要会向高速、高精、复合加工等方面发展,另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系统化等方面也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张东宝.工程机械控制权与控制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6).

[2]王立新.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2007.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文篇8

[关键词]机械设备制造制造工艺机械设备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TH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的,制造业是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全面反思,机械制造过程和设备的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保证,现如今,多元化的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机械装备制造业受到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机械技术和设备制造工艺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传统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不断吸收各方面的最新成果,使其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制造的机械和设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这使得现代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技术呈现信息技术化,绿色化,极端化,高科技化,服务增值化及其他的趋势和特点。

一、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说法,其范围已投入实际使用了半个多世纪,机械制造技术从最初的纯手工操作,并逐渐成为一种机械的替代品,从而使产品的质量和整个生产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劳动强度也减轻了很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原始社会,人类创造了石器打猎,这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人类逐渐发明了陶器,铜器,铁工具,但这些工具是非常简单的制造工艺,技术含量在其中较低,社会生产率逐渐的的提高,人类的机械制造技术的也在不断更新,而机械和设备制造技术不仅是以满足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文化,工业界,艺术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在不断蔓延,从而使人类的物质文明大大提高了。

在近代,有大规模工业生产的蒸汽机的问世并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技术使火车,汽车产生了并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工艺研究人类开始向着大型自动化过渡,同时,机械制造也有了更高的层次上的知识。电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它是在机械制造历史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电力的使用,使机器的生产效率指数不断增长,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制造技术,真的达到科学和技术的融合,自然科学发展的密切配合,开始机械制造,并开始出现了依靠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机械制造,人类认识的机械制造技术过渡到了智高科技化,智能化。所以说,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

二、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发展现状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支持就是机械及设备制造工艺,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仍处于发展阶段,然而,有一些先进的机械设备在制造过程中的机械和设备制造也在进行使用。此外,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机械设备制造,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结果,使得电脑控制的流水线作业机械的生产过程中,灵活的控制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生产制造,但目前在我国柔性控制技术还没有完全流行起来。近年来,中国的机械和设备制造技术不断采用先进技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开发商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而只有少数的大型企业采用计算机管理,在许多小企业,计算机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2)开发商不断更新的设计数据和设计标准,新的设计方法,设计方法的使用仍是在设计阶段的附图。(3)已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高精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纳米加工,电磁加工机械制造业等新技术,而中国仍处于发展阶段。(4)常用于发达国家实现机械加工智能化,自动化,集成的数控机床,中国还处于刚性自动化,单机自动化阶段发展。

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和设备之间的特性近年来,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更多的传统制造方法,因为出现了许多新的材料和制造精度的提高,尤其是制造业的新产品,如集成电路,计算机等,打开机械领域,一个新的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的新功能,在一般情况,可以归因于三点:高科技,智能化,清洁。(1)生产设备和高含量的科技技术:高科技机械制造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含量高,在机械制造领域,高科技的应用还有很多,如激光技术,纳米技术,电磁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使用这些新的高技术附加值的制造工艺,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使市场出产快,成本低,质量好,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柔性提高了,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制造设备智能化:智能机械制造工艺主要由计算机来进行控制,人工智能到制造过程的应用,人类的智力在完全工作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该系统可以自动更换的人自己在系统故障时的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可以自动改变的参数,针对自我进行修复。智能制造过程中,可以使人类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使生产过程更加准确和规范。(3)制造设备的清洁化:在现有条件下,洁净的制造工艺是为了确保在同一时间不影响产品质量,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增加使用的资源的循环利用。目前,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在机械制造行业,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真正的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的理念是要真正以融入企业文化为基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为准则,它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的一项伟大建设。四、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机械设备制造工艺与高科技的发展,由于新技术的带动,正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它集成了机械化,敏捷化,精细化制造过程发展趋势三个热点方向,极大地满足机械设备的需求并加快这一进程。(1)集成:集成化开发是高度集成的自动化衍生物,表面机械制造过程,从原单位处理成完整的连续性处理的发展。集成不是简单的单个连接,只有经过统一规划,优化和重组才能实现。(2)敏捷:敏捷化制造是一个分工的劳动与其他公司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最终细节的共同努力,以提高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同时,需要对客户的需要迅速作出回应,因为每个部分由不同制造商完成的工作,他们能够迅速作出反应,调整生产的各个部分,在不影响工作的整体进度,以达到最大效益的技术。

(3)精细: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随着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现在已经进入纳米级精密勘探阶段,由于提高了加工精度,使产品的性能,质量也大大提高了,甚至有大量的新材料,新产品。由此完全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机械制造工艺会进入纳米时代,或更复杂的阶段,以获得更精密的仪器设备。结论总之,机械和设备是冶金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正常工作的机械设备,高效的生产效率,有必要加强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机械和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关注的领域是在当今的世界,和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我们必须掌握的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和核心技术,创建一个实用和安全的和可靠的技术和设备,以把握机遇,使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到机械设计工艺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文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效益;快乐学习

历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历史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使命。在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不能再是照本宣科,让学生生硬地记忆历史史实,而是深刻理解新课标,灵活运用新教材,还原历史学科的生动与活跃,发挥历史学科功效,让学生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以史明智,以史为鉴,促进学生历代人文情感的全面提高,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

一、在兴趣中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心理期待与主观认可,是活跃而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如果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知识没有兴趣,那么无论他们学什么做什么都没有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是在机械地应付,而非出自主观意愿,自然难以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开展趣味教学、快乐学习这正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与基础。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爱教师,才能对他所任教的学科感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改善,只有赢得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与尊重,学生愿意亲近教师,才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同时还要具有历史教师的专业特色,不能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材,而是要博古通今,能够将历史讲活,营造愉悦的氛围,构建有活力、有魅力的课堂,以教师本身的活力与魅力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

(二)引入影视剧资源

影视剧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将其引入历史学科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真实地再现历史,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历史背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此在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就可以来播放相关的影视剧片段,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时,我们就可以截取《大运河》中的相关片段,以壮观的画面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对这一内容浓厚的兴趣。

二、在探究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视学生为信息的接收者,认为学生只要将教师所讲的教材知识点记牢就可以,这样只会让学生机械地接受,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将学生的思想限定在固定的模式与条框内,只是机械地运用,更谈不上自主创造。素质教育正是要改变这种教学,改变学生的机械接受,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历史不能复制,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悲剧可能再重演。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将史实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透过表象认清历史规律。

(一)设计富有探索性的问题

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动力,要想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就要改变以往的机械灌输,运用提问艺术,设计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以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只是简单地从材料中提取,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这些学生通过阅读直接解决,没有探究的必要;要深入历史本质,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字材料进行分析、比较与思考,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探究。

(二)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的主体,我们要将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有更多的话语权。那么教师在学生的主体探究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事无巨细的保姆型教师,在学生的主体探究中,教师不能由传统教学的全权包办者这个极端走向不管不问的完全放任者的另一个极端,而是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究的指导者与启发者,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以确保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在议论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为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就史实本身来进行讲解,而是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让学生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与感受,碰撞出思维与创新的火花,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的同时能够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辩论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豪感。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本质认知。

(一)对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

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据此来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真正认知。

(二)对学生有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同一问题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往往会存在很大的分歧,此时不要以所谓的标准来将学生强行拉到教材与教参上来,而是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不同意见表达出来,就此展开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闪现学生智慧与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总之,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机械灌输,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改革,重视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分析中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这样才能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李丽敏单位:河北省威县教育局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林俊辉.初中历史教学开发利用影视资源探微.文教资料,2010(22).

[2]翁卫东.关于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文篇10

大家好!我叫wangyixuan,来自XX机械总公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机械全体员工,将最诚挚的祝福送给您,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是亮丽风景线》。

XX机械总公司自成立到今天,已经两个年头了。回顾这两年来的创业历程,不禁心潮澎湃:以张XX总经理为代表的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对原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提高、发展。张XX总经理还进行了大刀阔斧地体制改革,唱响了一个主旋律,奏响了三步曲,重点抓好党员、团员、妇女三支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女职工的待遇,特别是内部市场化运作以后,公司还特别为我们女职工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创新女状元”、“工作质量女秀才”、“铁匠好妈妈”等巾帼英雄,我们女职工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抓住了创新这个“灵魂”,抓住了质量这条“命脉”,撑起了双星机械的“半边天”,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谁说女子不如男?就说我们的“安装花木兰”魏京娟吧,她是安装车间历史上第一位女班长,由于机械行业属重工业的特殊性,刚上任时,车间职工非常不理解,说什么的都有,一个女职工领着一群男职工干“铁匠”活,太不成体统了,再说,哪有女职工当钳工班长的事呀,但是,面对重重困难,小魏没有退缩,她说:男职工能干得,我女职工同样能干得到,还要干得更好、更强!小魏说到了也做到了,过去,她们班总是拖车间的后腿,小魏上任后,她们班的质量、产量连续3个月保持车间第一名,男职工心服口服了,“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但是,有付出才有收获,有谁知道,在荣誉的背后小魏付出了多少心血!为了完成生产指标,小魏经常带领班组人员加班加点,经常连续一个月每天工作长达13个小时。记得有一次加班,正赶上小魏的爱人上夜班,年仅8岁的女儿又被单独反锁在家里,凌晨1点钟,女儿在家里打通了小魏的手机:“妈妈,你快回来吧,我饿了,我害怕!”小魏的心像刀割一般,泪水潸然而下……

再说创新女状元”孙有萍吧,橡机研究所在第一次设计大平板硫化机时,许多男设计员都不敢接,这时,孙有萍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由于是第一次设计,需要查资料、比对数据,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孙有萍废寝忘食,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每天下班回家都早已是万家灯火……孙有萍顾不上家更顾不上孩子,每次回家总看到孩子睡着了,小脸蛋上还满是泪痕。孩子经常天真的问她:“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她只能满怀愧疚的把孩子亲了又亲。“儿子,谁让妈妈是双星人呢!”孙有萍的付出也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在这次攻关设计中,孙有萍做出了连男职工也望而止步的惊人之举,对大平板的横梁进行了大胆创新,每件降低成本1500元,提高劳动效率20%以上,创出了巨大的效益。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文篇11

IT革新势在必行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给油装置研发、生产厂商,胜祥机械的发展有着典型的行业特征:接单方式灵活多变、交期短;产品之间搭配组合灵活;产品和采购件区分不明显,都会进行销售……因此,为了满足快速交货的要求,胜祥机械需要根据历史库存水平、销量、用量来安排月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进行备货式生产,而不是单纯的依照订单来展开生产计划。

胜祥机械急需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采购、生产、仓储、财务等方面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运营效能。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业务量的迅速增长,胜祥机械原有的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企业的运营需求,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比如,编码规则过于复杂,技术人员很难掌握,造成编码管控松散,基础信息管理混乱;虽然使用信息系统多年,但是对于存货和生产成本的管理一直处于粗放状态,无法从系统中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各大区无法实现利润的独立核算……

为了解决因原有IT系统“力不从心”而造就的种种管理难题,消除发展瓶颈,胜祥机械经营层开始考虑全面替换旧有的信息系统,打破管理困局,提振核心竞争力。这套全新的信息系统不仅需要一一破除因旧有系统的运行遗留的一连串管理问题,更需真正符合机械制造行业特性和管理难点,方能全方位放大胜祥机械的运营效能。

携手ERP再踏信息化征程

在对多家ERP厂商进行全面调研后,胜祥机械最终携手在制造业领域拥有30余年丰富经验的鼎捷软件作为信息化合作伙伴,用易飞管理软件,夯实企业长远发展的管理基石。

通过对胜祥机械实际运营状况和管理瓶颈的深入调研,鼎捷软件项目组为其勾勒了成本管理、生产管理、集团运营、流程管理等多维度管理并行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期全面提升胜祥机械的经营管理水平。

数字化价值

打造企业全新未来

2013年9月,易飞ERP项目在胜祥机械正式启动,2014年1月,易飞ERP系统在胜祥机械成功上线。到目前为止,易飞ERP在企业内部运行平稳,其在关键业务环节显现的数字化效益得到了胜祥机械各部门的充分肯定,让胜祥机械的整体管理水平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ERP和PLM一体化

借助PLM,胜祥机械实现了产品设计和制造BOM信息的同步更新,并减少了BOM信息重复录入的错误,极大提高数据传递效率的同时,又为后续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的顺畅进行提供了保障。

同时,借助ERP与PLM的一体化,胜祥机械建立了产品品号、品名及规格的标准规则格式,并借助编码器对其进行严格管控,实现了产品编码及命名的标准化,从而确保了传送到ERP系统中的数据的规范性和正确性。

易飞ERP与PLM一体化管理平台的成功搭建,打通了胜祥机械从研发到销售、生产再到财务的一整个运营链条,帮助其建立了一套更加合理规范、更加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业务模式。

让成本和财务无缝对接

易飞成本系统的成功上线,让胜祥机械的成本凭证由系统自动生成,提升了前端成本数据与后端财务数据的可稽核性,并减少了会计人员录入凭证的时间。而成本核算和凭证录入时间的减少,让财务部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成本分析和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去,这不仅为企业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生产管理、成本过程控制和成本效益分析数据的适时跟踪和信息共享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更为胜祥机械实现物资全面事前控制、过程监督、事后分析、降低物耗费用、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公司效益等层面的管理提升奠定了基础。

建立各销售大区利润中心

易飞集团运行子系统的成功上线,帮助胜祥机械建立了各大区的利润中心,并建立了企业的内部定价机制,统一了各区和总部的采购价格。同时,各区以及贸易公司作为总部的客户,成本月结后,可以出具各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确保盈利状况清晰明了。利润中心的建立,使胜祥机械的高层能及时掌握各区盈利情况,以便区分管理责任。

生产管理子系统

让生产计划更“完美”

胜祥机械虽然是机械油泵行业,但是销售模式却和零售行业一样,客户下单后需要立即送货,订单交期很短,因此无法按订单生成计划。再加上,销售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淡季和旺季各产品的需求上下浮动很大,而简单的按安全存量补货或者按照订单生产根本无法满足快速的订单交货需求。因此,为了更好的对订单进行管理,按时完成订单,胜祥机械的采购人员和生管人员每月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查询并导出订单数据、领料数据、库存数据,并汇总到excel制作成计划表,工作繁重而且容易弄错。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史范文篇12

法国年鉴历史学派布罗代尔等人曾提出“中世纪技术革命”的观点,认为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所谓的“黑暗的中世纪”时期,曾经有过一场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正是这场技术革命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基础。几乎是在年鉴历史学派在法国诞生和发展的同时,美国人文学者芒福德(lewismumford,1895-1990)在他的《技术与文明》、《机器的神话》等著作通过技术史的考察,重新认识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展示了在工业革命之前、甚至在古希腊时期人类就有着多种多样的技术发明和创造。芒福德以技术史的研究为基础,从而提炼出了自己的技术观。

一.

在人类技术的发展史上,铁的发现和应用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事件。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铁,是天空中落下来的陨石。冶铁技术的发明,标志着技术史上新阶段的来临。芒福德在《机器的神话(ⅰ):技术与人类发展》中认为,自从铁器出现后,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铁器减轻了劳动的负担,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这首先体现在农业中。铁锄头可以使农民耕种各种土壤,而铁斧可以使人们轻易地砍伐树木。这不仅提高了生产率,同时也提高了劳动阶级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对于铁的重要作用,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曾说,“铁一旦成为生产中最重要的原料,这意味着人类进化史上发生了最重大的事件。”[1]

但是,由于技术条件和采矿业的落后,铁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此,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认为,“在十八世纪或十九世纪前的欧洲(欧洲以外的地区自然更是如此),铁的生产和使用在物质文明中尚未达到举足轻重的地位。”[2]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传统的技术史强调工业革命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从铁器的发明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前,技术上的发明与进步很少,大量的发明和创造是在工业革命期间及其以后完成的。但是芒福德对此却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当历史学家将这一段长时期的整个发明与自十八世纪在西欧所发生的一切相比较时,他们不由得四处寻找对他们来说所谓的奇怪的技术落后的解释,这使得他们问:是什么阻止了发明?在这样做时,他们封闭了一条研究的路线,而我正要通过问‘发明实际上被阻止了吗?’来有意开启这条研究路线。”[3]

芒福德从两方面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的。首先,他反驳了那些认为技术在长时间中被阻止了的人所持的理由。一般技术史家的观点认为,从公元前100年到公元1500年,铁器的使用逐渐普及。铁器的技术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技术活动却进入了萧条时期。对于这一现象,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将原因归咎于奴隶制。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由于奴隶制可以提供大量的人力,从而也就去除了发明和使用节约劳动的机器的动力。芒福德对这种解释持怀疑态度,为此他举了个例子。他认为,正是轧棉机这一节约劳动的机器的广泛使用,才提高了南美产棉地区对奴隶的需求。另一种解释认为,上述问题是由于上层阶级脱离手工劳动所造成的。因为古代人认为,自由的头脑只应从事理论研究。例如,阿基米德虽然发明了各种机巧的设施,但是他认为自己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数学理论的研究。芒福德认为这种解释也站不住脚,因为贵族对劳动的轻视并不是绝对的,而且这也不能阻止自由的工人和小作坊主发明他们所感兴趣的机器。实际上,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工程师和工匠用来发明和创造的足够空间。

其次,芒福德认为,之所以会有上述错误的判断,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认为“古代世界的最伟大的技术成就的范围在静力学,而不在动力学;在文明,而不在机械制造;在建筑,而不在机器。”[4]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以现在所认同的动力机器和自动化机械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准,来衡量早期文明的技术发明,从而导致认为过去的历史中技术发明被阻止的观点,同时也就将一些古代的发明归结为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个原因是第一个原因的逻辑推演,那就是由上述原因所导致的“现代观察者倾向于低估古代世界的生产力。”[5]芒福德认为,在古代,除了在农业领域以外,许多部门必然有大量的剩余生产力,这样才能应付经常发生的代价昂贵的战争和大规模的城市破坏,而许多剩余生产力都是机械发明的结果。因此,在古代,必然有大量的机械发明,而不是像一些人想当然认为的那样,大量的机械发明是在十八世纪以后才出现的。

二.

但是,芒福德也承认,历史上有些技术发明确实曾被延迟,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争,而这一点经常被技术史所忽视。由于古代的手工劳动者文化水平不高以及行业秘密的限制等原因,工艺知识都是口头相传。一旦战争爆发,损害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建筑,更重要的是使大量的工艺传统、行业秘密、新的发明丢失。因此,芒福德认为,“忽视了战争作为一般技术延迟的原因而将这归咎于战争的副产品——奴隶制和统治阶级轻视实用技术——是本末倒置的做法。”[6]

造成技术延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代人的主要兴趣转向了其他的领域,例如宗教仪式、巫术、文学、造型和绘画艺术,如芒福德所说的,“一旦基础的工艺和简单的机器被建立,技术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就来自于提高技艺、形式的完善和细节的调整。为了增加产量或加快生产过程而牺牲有审美感的发明和功能的‘贴切’,这对于前机械化文明的整个系统还说是陌生的。”[7]

对于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芒福德认为,“发明的最大领域在艺术中。”[8]当人类从动物中脱离出来,他们的努力主要倾注在表达和交流的艺术中,因此这才是发明的主要领域,而制造和工程的领域仅是次要的。芒福德否认“人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的传统观点,认为对意义的追求才是人区别与其他动物并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所在。从早期的巫术、图腾崇拜、宗教仪式等原始文化,到金字塔、神庙、教堂等大型建筑,都体现了人类对意义的追求。在《技术与文明》、《机器的神话》等著作中,芒福德一直在论证这一点。他认为“这些著作最独创的贡献就是将技术作为人类最高文化整体的组成部分,同时勇敢地否认人类脱离动物状态和持续的发展仅依赖工具使用和工具制造的倾向上。更进一步,在否定当代的教条中,不认为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是人类存在的单一目标;因为我将生活本身作为主要的现象,将创造性而不是‘对自然的征服’作为人的生物进化和文明成就的最终标准。”[9]

芒福德认为,有审美感的发明不仅建立了意义的世界,而且还是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因。例如,水磨和蒸汽在用于矿井抽水之前,是用来带动管风琴;小提琴这一看似简单乐器,包括了70多个部件,工艺复杂,结构精巧,它的发明和完善必然促进了多种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所以,芒福德认为,“不仅有审美感的发明,而且为了获得或完善纯粹审美的或符号的结果的机械发明,占据了前自动化生产的大部分领域。”[10]

但是,随着自动机械和机器的引入,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技术与艺术相分离,技术被降低为单纯的对时间、空间、能量的征服。在这种条件下,生产量虽然空前增加,但技术却失去了美感,人的创造性失去了,降低为依附于机器的生产部件。在芒福德看来,“否认发明是主观形式的创作性的表达,就是否认有机体本身和人类个性特征的统一”[11],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根据今天的标准,到我们今天为止的所有过去的文化确实没有发明才能了。”[12]

三.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芒福德认为,在十八世纪之前,技术发明并没有停止,而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对技术史的研究,才得出错误的结论。虽然自从人类脱离动物状态就进入一个技术的社会,但是长久以来,技术并没有进入人类的思想领域,正如b.吉尔所说的,“技术是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忽视了这一点。”[13]现在出版的大部分以“科学技术史”为主题的著作,内容基本上是在讲科学的历史,对技术的历史很少涉及。即使提到技术,也只是将技术作为是对科学的补充和说明,从没有将技术独立出来。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缺乏了解。对技术的这种熟视无睹的态度,必然导致不能及时找到消除技术弊端的有效途径,而芒福德认为,理解技术“不仅仅是调整我们文明的第一步;它也是理解社会和我们自身的方法。”[14]另一方面,如果仅仅以现代机械和自动化机器作为标准来衡量技术成就,必然会将许多技术发明排斥在技术的范围之外,将许多古代技术的发明归结为现代的发明,从而误导技术史的研究方向。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除了观念上的错误外,另外还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由于古代的许多技术没有记载在文献中,或者没有作为遗迹保存下来;其二,由于是人们虽然生活在技术和机器的时代,但是很少人能对技术、机器的起源有明晰的概念,对技术的发展没有远见,这主要还是由于技术还远远未进入人类思考的视野。

从芒福德对技术的认识和考察技术史的方法上,我们看到了他的观点与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相似之处。在历史观上,法国年鉴历史学派持有一种“全面的(或整体的)历史观”,即扩大历史的研究对象,摒弃了狭隘的政治史、人物史,代之以包括地理、生态、经济、社会、政治、科学、文化在内的人类全部活动的历史。对于技术,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吕西安•费布弗尔在1935年就曾说过,“技术:未编进历史的众多词汇之一。”[15]布罗代尔也非常重视技术和技术史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努力廓清人们对技术和技术史的误解。他认为,“几千年来,农业始终是人类的主要‘产业’,但人们却往往把技术史当作工业革命的史前史来研究,机械、冶金和能源总是排在前列,从不看到农业技术的因循守旧和变化不快(变化缓慢毕竟也是变化)带来的重要后果。”[16]他认为,对技术的认识不应局限在对工业革命的认识上,技术的范围应该非常广阔:“清理林地是一门技术,开垦长期荒芜的土地又是另一门技术••••••扩大耕地面积,也就是说,砍树(不论是否刨掉树根)、烧荒、围林,或者排水、筑堤、灌溉,都需要技术。”[17]

对于技术应该包括哪些范围,芒福德与布罗代尔持有相似的看法。他认为,由于现时代对于机器的迷恋,也就不能将蔬菜和水果的培育方法、酿酒技术和通过用盐腌、熏烤等方法保存食物的方法与机械的发明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这些技术都是古代世界的人们的发明,而且有些方法我们至今还保留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此相应,由于我们只关注技术的工业应用,也就忘记了古代人在其他领域中的技术发明。例如,古罗马已经制造出非常专业化的外科手术设备,然而这并未引起后人的过多关注。希罗多德的书中曾有使用麻醉剂来做子宫切除手术的记载,但这种方法是作为职业秘密来保存,所以并没有流传下来。

在芒福德看来,“也许在认识重要的技术成就中最大的失败在于家居艺术的领域中:发展缓慢但却不断进步的、服务于家居便利和增加舒适的器具和设备。”[18]在这里,芒福德主要是指从纺织品、餐具到椅子、床这些范围内的发明。这些发明都不是机器,只能算作工具和器具。但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它们的重要性,如芒福德所说的,在崇尚机械和自动化的时代,“我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没有稳定的容器,生活将四分五裂。”[19]另外,城市以及城市中的公共浴室、健身房、剧院、公园等设施都是真正的发明,只是因为它们都在机械范围以外,我们虽然生活在其中,但却从未意识到它们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明,从而“这些发明和它们应用的实际生产力被低估了,因为现在的西方人束缚于工具和机器上。”[20]

四.

从芒福德对于各种技术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技术观是一种视野非常广阔的历史观。他从人类的生活出发,将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括了进来。那么,对于芒福德来说,哪些技术是最重要的呢?

芒福德认为,“尽管在蒸气机普遍使用之前的几个世纪,水磨和风磨在中世纪的革新使十八世纪的巨大进步成为可能,但是任何一方面都依赖的主要发明却在十六世纪之前的欧洲全部完成了;这些发明深入地变更了文明世界的空间-时间构架——并且改变了外在环境和人的内在特征。”[21]芒福德在这里所说的主要发明主要是指印刷机、玻璃和钟表。

印刷机的完善是一系列发明的结果:从古代中国的印刷术经波斯和土耳其,最终由德国的古登堡等人的铸造活字印刷技术所完成。印刷机是“通过铸造成型,利用标准化、互换、可替代的部件,将大量生产应用于动力过程的第一个例子。印刷机在其自己的历史中代表了从工人的机械化到工作过程本身的机械化的转变。”[22]印刷机的重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它对其后机器的发明的影响上,它的更重要的社会影响体现在通过书本的廉价和快速的生产,打破了古代社会对知识的垄断,这使得穷人和非专业的人士也可以了解和学习一些非常专门的数学、物理知识,在社会上普及了科学知识,使知识民主化,最终使更多有才能的人加入了科学研究的行列,加速了科学发现和机械发明的步伐。

随着光学知识的增加,人们利用玻璃制造了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眼镜矫正了近视眼,延长和丰富了人类的智力年限,而在十七世纪,物理科学借助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改变了世界的范围,人们可以看得更远和更细微,这就为人类开拓了一个比哥伦布和麦哲伦所发现的新大陆更广阔的世界。玻璃不仅改变了外在的世界,同时也改变了内在世界,改变了自我的概念,对人性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例如,从16世纪开始,通过在用玻璃的背面涂上一层水银而制成的清晰的镜子开始变的普遍。人们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自我形象,建立了自我的新形象。随之而来的就是自我意识、内省意识的觉醒,这一时期诗人和画家的创作主题就是对孤独灵魂和抽象个性的探寻。由科学观察到的外在世界和由画家、诗人揭示的内在世界都是借助玻璃来完成的,玻璃实际上是个窥视洞,由此人们看到了一个新世界。芒福德认为,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不会奇怪,17世纪在日常生活、政治、伦理、科学、宗教等方面最深刻的哲学家是斯宾诺沙:他不仅是荷兰人,而且是磨镜工。[23]

如果说放大镜和显微镜改变了人们的空间观念,那么钟表则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从十四世纪机械钟表出现以后,钟表就不再仅仅是计时的设备,它开始用一个共同的标准来调节和控制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起居。马克思曾将钟表作为以后所有机器的原型,他认为,“钟表提供了生产中采用的自动机和自动运动的原理”。[24]但是芒福德认为,钟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工厂的范围。马克思把钟表看成是一种劳动量的外在标准,而芒福德则将钟表看成是一种精神生活的内在标准。芒福德认为,钟表在社会生活中取得主导地位,其影响是深远的。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1345年左右,一小时划分为60秒、一秒划分为60分开始变的普遍。这种划分变成了人们行动和思想的参考点。记录时间变成了计算时间和分配时间。从14世纪开始,时间的运动变成了指针的空间运动,时间也就具有了封闭空间的特征。它可以被划分,可以被充满,可以被延长,可以被缩短。时间成了一个独立的、机械的、可计量的世界,成了一种抽象时间,成了“第二自然”,完全与生命的自身规律和人类的行为相分离。“抽象时间变成为了生存的新媒体。有机功能本身被它所调节:一个人吃饭不是因为饿了,而是到时间了;一个人睡觉不是因为累了,而是因为到时间了”[25],而在此之前,“牧羊人是从母羊的分娩来计量时间;农夫是从播种或期待收获来计量时间。”[26]人们的时间观念彻底被时钟改变了!新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类使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芒福德才说,“是钟表,而不是蒸汽机,是近代工业的主导机器。”[27]

芒福德认为,十二到十六世纪之间,放大镜、印刷机和机械钟等这些关键技术的发明,为以后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的技术进展虽然在种类和动力上不同于这些早期的工业文明,但却是依靠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在这些主要技术的基础上,新机器的整个秩序被建立了。

五.

芒福德曾将技术分为两类,一种是民主的和分散的技术,另一种是极权的和集中的技术。民主的技术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从小农庄、小作坊中产生的技术。这种技术往往都是因地制宜,以便于社区的共同发展。在这种条件下,社区成员之间面对面地交流,平等地劳作,生活的每一部分都是工作。极权主义的技术是指“巨机器”产生的“巨技术”。所谓的“巨机器”的说法,来源于芒福德对于机器种类的划分。他认为,“即使当机器作为彻底完整的整体来起作用时,因为机器的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是必然分离的,出于特定的目的,我称这种机器为‘无形的机器’;当用来执行高度有组织的组合计划时,我称这种机器为‘劳动的机器’;当用于集体的高压统治和破坏的行动时——这一名称在今天依然适用——称为‘军事的机器’。但是,包括了政治的和经济的、军事的、的和皇家的这些所有的组成成分时,我指的是‘巨机器’(megamachine):用更通俗的话说,是大型机器。起源于这种巨机器的技术设备就成了‘巨技术’,以区别于更简朴的和多样性的技术,后者有时借助于动力机器,直到今天仍继续在作坊和农场完成绝大部分的日常工作。”[28]当民主技术的社区逐渐扩大,人口逐步增加,强迫劳动出现时,极权主义的技术也就出现了。在这种技术的统治下,劳动与生活相分离,工作不再是一种生活的需要,而是成了一种被迫的劳动,是一种苦工和诅咒,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劳动的分工则加强了这种诅咒。人逐渐被机械化,成了机械化系统的一部分。芒福德之所以对技术、机器做出如此的划分,是因为他认为,“理解机器的起源和它的血统家世,就是要重新看待我们现在的过渡机械化的文化与现代人的命运和结局。”[29]

从芒福德对技术的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并不认为技术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要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如他本人所说的,“不管技术是怎样完全依赖于科学的客观过程,技术不能像宇宙一样形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机器本身没有任何要求,不做任何承诺。是人类的精神在要求和承诺。”[30]因此,技术并不像卢梭所诅咒的那样,是一种恶魔。技术所产生的罪恶,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罪恶。我们对技术不能一味地进行批判,因为要批判的正是人本身。只有通过调整人本身、调整人的社会和文化才能消除技术产生的罪恶。历史上每一发展阶段的技术虽然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是也相应的产生了一些问题。工业时代的技术产生的最大社会问题就是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芒福德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曾预言,未来的生物技术将取代工业技术,给人类带来新的福祉。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前后,当我们迎来了以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为开端的生物技术的世纪时,我们却惊奇地发现,克隆技术从一出现就对人类的伦理道德提出了挑战,而转基因技术所造成的生态系统的破坏也许比工业技术的负面影响有更大的灾难性。技术造成的问题如果仅仅以更新的技术来解决,只会造成恶的循环。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将技术产生的问题完全在技术领域中寻求答案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31]我们不能从工程师、企业家那里寻求答案,因为他们从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只强调机器的效率,认为一切艺术等机械以外的因素都是效率的障碍;我们也不能从卢梭那样的浪漫主义者那里寻求答案,因为他们在没有完全理解技术的情况下,就抛弃了技术,逃避到自我想象的领域中去了。

芒福德认为,自近代以来,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但人类的文化却发展缓慢。技术之所以造成诸多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文化来整合技术。人类的物质财富、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人类的审美情趣、艺术创作才能却枯萎了,缺少了对更高精神的追求。“机器在西方文明中达到如此无法抵抗的规模,部分原因是它起源于一个破碎的、单面的文化,然而它可以帮助扩大文化自身的领域,并由此建立一种更大的综合:这样的话,它将给自身的毒药提供解毒剂。因此,让我们将机器更紧密的作为一种文化的成分来考察,在最近的世纪里,研究我们已经开始了的、吸收它的方法。”[32]芒福德所设想的新文化中,环境、工业和农业、人口这三个领域,将达到动态的平衡。对此,芒福德曾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将人类的历史比作一部乐章,技术在其中扮演乐器的角色。在早期,除了人的声音,还只有一些非常简单的乐器。随着历史的发展,乐器中的新成员逐渐加入。十七世纪,小提琴和木制管乐器加入;十八世纪,铜管乐器加入。乐曲的音响效果虽然增强了,但人的声音却失落了。十九世纪,人的声音虽一度再兴起,但与整个乐队显得不协调。这样所演奏的乐曲是显然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现在我们要做的是降低铜管乐器和定音鼓的强度,让人的声音做主导。为此,我们甚至要重写乐谱、改换乐队的指挥和组合。这样做虽然任务艰巨,困难重重,但却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不管科学和技术离它们的内在可能性有多远,它们至少给了人类一个教训:没有什么是不能的。”[33]芒福德怀着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深切关怀,对于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芒福德对技术的研究是通过历史考察的方法,在研究各种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技术与原始文化、宗教、艺术、科学等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牵制的关系中来认识技术和理解技术,并由此提出他对技术的独特见解。芒福德所作的工作也就是胡塞尔所说的将“大钞票”兑换成“小钞票”甚至是“更小的钞票”的工作。这类工作比较琐碎,也许费力不讨好,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做。但是,唯有这样的工作才是更高级理论的基础,而且只有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理论。技术哲学的产生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我们所急需要做的是吸收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做好自己的兑换“小钞票”的工作。尽管我们可以不同意芒福德的结论,但我们一定要重视芒福德分析技术的方法,芒福德的著作在今天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技术哲学有着很大的启发性。

对于芒福德的“思想主线”,我们可以归结为“一点两阶”:以人和人的生存作为中心点,以社会和文化作为整合技术的支柱。不管芒福德是在研究技术时,还是在研究城市的发展时,他始终将人作为所有问题的中心,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所以芒福德在美国被成为“公众知识分子”,而弗洛姆则认为芒福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对于技术问题的解决,芒福德认为除了要用文化来整合技术外,他还试图将技术民主化,使技术成为人人共享的技术。当技术真正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时,技术也就不会在人的手中产生罪恶。芒福德构想了一个小社区的共产主义社会来达到这一目的。他的这一想法过于理想化,是时代的局限造成的,但这毕竟指出了一条方向。

芒福德试图用文化还“整合”技术的思想,不仅使我们想起了海德格尔用“艺术克服技术”的思想。芒福德和海德格尔这两位二十世纪的哲人,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分别在美国和欧洲大陆思考着技术问题,而且得出了近乎相似的结论,他们都想用更加丰富的人性来克服技术的缺陷和局限。但芒福德和海德格尔的理路还是有差别的。首先,芒福德是积极的乐观主义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认为更高级的技术会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文化还“整合”技术,将技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而海德格尔则认为是个宿命论者,认为技术是无法逃脱的天命。其次,芒福德的技术观是以研究技术史为基础的,他的代表作《技术与文明》的前半部分可以看作一部相当深刻的技术史的著作,这无疑对他的技术观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而海德格尔对技术史则可以说没有多少研究,因此他在后期《技术的追问》中所提出的思想并不像在我国一样受到重视,而且常常被当代的哲学家像伊德(donihde)和罗蒂(richardrorty)等人指责为浪漫主义和怀乡病,他们认为海德格尔对技术哲学的最大贡献是在《存在与时间》中对工具的现象学的分析,这一点不仅在理论上产生了重要的后果,而且在实践上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教授也为计算机系的学生讲授海德格尔的这方面思想。芒福德和海德格尔的差别既是一种学理上的差别,同时也反应了美国思想和欧洲大陆思想的差距。

至于芒福德认为要使技术脱离政治的控制,这又体现了芒福德思想中的浪漫主义的一面。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当代哲学家芬伯格(andrewfeenberg)的观点似乎更可取一些。芬伯格认为,如果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退回到手工劳动,这只能在局部地区部分地实现,因为要是完全退回到手工技术,则是对启蒙运动和现代性所实现的成就、特别是对人的解放的否定。他在《技术批判理论》中写道:“所有现代工业社会在今天都处于十字路口上,面临着两种不同的技术发展道路。它们或者加强对自然和人类的剥削,或者转向支持解放的应用的技术综合趋势的新道路。这种选择本质上是政治性的。”[34]因此,对技术问题的解决不能脱离政治的作用。芬伯格认为,要真正解决技术产生的问题,就不能把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作为外在性的因素来考虑,而是要将它们融会到技术的设计中,使这些考虑成为技术的内在因素。比较芬伯格和芒福德、海德格尔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当代技术哲学家和经典的技术哲学家(如芒福德、海德格尔等)的差异:当代的技术哲学家试图在技术的设计和发展过程中就来影响技术和消除技术有可能产生的弊端,而不仅仅是像经典的技术哲学家那样只是在技术问题产生后来做一些“清理工作”。

[参考文献]

[1][2][16][17]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m].北京:三联书店,1992.440,441-443,508,508.

[3][4][5][6][7][8][10][11][12][18][19][20][21][22][28][29]lewismumford.themythofmachine:technicsandhumandevelopment[m].new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publishers,1967.242,244,244,249,251,252,254,253,252,249,250,250,284,285,188-189,189.

[9]lewismumford.themythofmachine:thepentagonofpower[m].newyork:harcourtbracejovanovich,publishers,1970.preface.

[13]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23.

[14][23][25][26][27][30][31][32][33]lewismumford.technicsandcivilization[m].newyork:harcourt,braceandcompany,inc.1934,6,129-131,17,15,14,6,434,325-326,435.

[15]雅科米.技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时事政治论文范例(3篇)

    - 阅0

    时事政治论文范文[关键词】网络政治文化;网络舆论;个体伦理向度【作者简介】黎志强,中共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景君学,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

    苏州园林教案范例(3篇)

    - 阅0

    苏州园林教案范文篇11.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关系智育是使人智慧的教育,传授知识的部分;德育是使人道德的教育,熏染觉悟的部分;美育是什么?用蔡元培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美育者,应用.....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