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文篇1

您能否回顾离开校园后的工作轨迹?尤其是您近年来从事会展行业的主要工作经历?

许润禾:谢谢!我要感谢《创意设计源》杂志提供这样的机会,尤其在世博会闭幕将近一年之际,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起畅谈曾经走过的世博之路。上海世博会已落下帷幕,但我依然存在某种难以割舍的感情,虽然亲身经历了许多的艰辛,但现在,我们将以冷静的思维、轻松的心态重新回顾审视世博会主题馆的工作,再次展现主题馆筹办过程中的魅力,以此与大家分享。

我是在1990年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毕业的,虽然之后也有诸多学习的经历,但在工美的四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起点,除了基础美术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我性格的培养,敢想敢干的处事作风始终渗透在我以后的职业生涯。

走出校园后,我进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系统所属的展览展示机构专业从事会展行业工作;2007年,我调入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工作,任主题馆部副部长,主要负责主题馆展示内容策划、展示设计、布展施工、184天的展期运营以及撤展等方面的工作。直至今年上半年结束后续工作,重新回到贸促会系统,开始组建上海贸促展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创意设计源》:请谈谈您参与上海世博会以及承担展示管理工作的情况好吗?

许润禾:说到与上海世博会的不解之缘,在未进世博局工作之前,我就开始参与上海世博会多项推广宣传活动。记得在2007年8月,一天我正准备出发去时,突然接到上海世博局局领导的电话,询问我是否愿意到上海世博局负责组织方展馆展示工程的管理工作,当时我的确很犹豫。到后对我而言是一段纠结和挣扎的旅程。当时持两种意见:第一是认为世博局的工作繁重,一旦选择进世博局就很难再回到原来的岗位上,人生就此形成转折;另一种观点认为世博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锻炼机会,一定要参与。这两种意见始终在我的心里拉锯,而当时最让我犹豫的主要原因是:我虽然具备展览会和展示工程的经验,但并未接触过任何世博会的展示工程,毕竟中国是第一次举办世博会。也许高原给予我无限伸展的想象,终于我对自己说:“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于是我从山南折返拉萨,与旅伴们分手后独自飞回上海。返沪之后,我就紧锣密鼓地和世博局的领导会面商谈,随后通过组织程序借调至上海世博局展馆展示部工作。

展馆展示部主要负责组织方建设的中国国家馆和主题馆。当时中国国家馆还停留在建筑设计阶段,主题馆已进入展示概念设计阶段。2007年底,我向局领导提出侧重管理主题馆工作的建议,在获得同意后,至此开始开展主题馆的一系列工作,也开始了我历时近四年的世博工作。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馆建设,既参考了前几届世博会成功举办的经验,同时,又结合自身的特色,使之成为一届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主题馆是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场馆之一,是最典型、最集中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的场馆,可以说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灵魂;主要侧重体现国际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以发生在国际范围的事例、国际流行语言作为展示元素,反映组织者对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全方位的诠释和表达;它超越了国别的束缚,具备世界性和普遍性,使得世博会不仅仅停留在丰富多彩的展览会层面,更上升到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引导我们共同讨论“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就需要同时回答“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观念和实践经验让城市更美好”、“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这三个问题;要明确:为了让所有的人都过上“美好的生活”,人、城市、环境必须和谐相处。在城市发展史上,这三个系统一直在互动,过去的历史,形成了人类文明的足迹;未来,在人类梦想的持续推动下,三个系统的互动还将不断提升和发展。

主题馆共设有五个场馆:在浦东“一轴四馆”的主题馆内设置有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以及城市地球馆,浦西两处由老厂房改建的建筑内设置了城市未来馆和城市足迹馆。五个场馆的展示总面积达到7.3万平方米。

《创意设计源》:作为第一届由第三世界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前提下,您作为世博会的一名建设者,能否综合谈谈主题馆建设过程中的工作特点与难点?

许润禾:“百年世博、一朝圆梦”,作为上海世博会的建设者,我深感自豪,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和骄傲。为了实现上海世博会成功、精彩、难忘的目标,我们亲身经历了许多的艰辛,但现在,当我们回顾上海世博会时,我想说的是,上海世博会不仅给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世博遗产,更给我们这些亲身经历的工作者带来了内心的满足。

回忆起来,如此大规模的主题馆建设工程真的是困难重重。当时遭遇的主要难题有四方面:一是时间非常紧。从2007年7月开始最初的概念设计方案遴选,到基本确定展示设计方案,经过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概念优化和深化设计,也就是说,从2009年7月才展开场外预制作,进场布展施工。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至2010年3月底,我们用了短短九个月的时间就全面完成场馆的各项布展工作。4月进入运营准备,5月1日,迎来世博会的正式开幕。可以说,我们是在被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再次创造了一个中国奇迹。二是施工难度大。无论是对老旧厂房进行的改建,还是在新建的主题馆内建设“馆中馆”,施工中都充斥着大量的非标结构。经统计,主题五馆的展示基础钢材就达6500吨,我想这也创造了单项展示施工之最了。另外,有关影片的拍摄工作、装饰装修工程、展品展项的布置以及多媒体的联调等方面也曾遇到了诸多困难。三是全球化程度高。主题馆是体现国际普遍认同价值观的场馆,在方案设计上选取的事例以发生在全球各城市的事例为主。为了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人们进入城市追求美好生活的目的,了解城市人的真实生活,经过设计,我们在全球六大洲六个城市选择了六个真实的家庭作为拍摄对象,通过跟踪采集这些家庭的影像,借此讲述了城市中“人的故事”。在城市生命馆,我们选择了全球范围内的五个城市,拍摄了五个“寻找”的故事,从精神层面体现城市如同生命活体,需要全人类共同呵护的思想。四是项目管理难度高。本届世博会主题馆展示工程的建设,涵盖了很多专业和学科,在结构基础方面,包括了:结构、机电、暖通、综合布线、安防消防系统等;在展品展项方面,包括了:实物展示、图文、影片拍摄等;在技术设备方面,包括了:音视灯光设备的选型、多媒体集成、联动调试等。三个方面需在不同的工作阶段得到有机、有序的协调,而这些极为复杂的管理工作,仅仅依靠单个团队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整个主题馆的建设就由来自荷兰、德国、西班牙以及国内各省市的团队分工配合,共同完成。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如何协调外方设计团队与中方施工团队之间的文化差异,协调总承包施工单位和分包单位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些都给施工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虽然参与管理、建设的人员大多不具备世博经验,但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我们始终坚持“全力以赴、办好世博、不辱使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依靠着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创意设计源》:您在此次世博会主题馆的设计建造和施工过程中接触过许多中外设计师,您觉得从这次世博会的项目来看,中外设计师有哪些差异或存在多大的差距?对我们的院校又有怎样的建议?

许润禾:谈及这个话题,我感触良多。2008年4月,我赴欧洲考察,拜访了多家曾参与过历届世博会的机构,通过交流,我观察到,每个设计管理团队大都由五方面的专业人才所组成,一是建筑设计,二是内容策划,三是商务代表,四是空间设计,五是技术管理。首先是内容策划,其次是设计(包括建筑和展示),须经过概念设计、扩初设计、深化设计三个阶段。其中深化设计涵盖很多专业学科,这些专项设计都需要在设计工作过程中得到有机、有序的协调,这是极为复杂的管理工作。遗憾的是,我们常见国内的一些设计人员,往往身兼内容策划、空间设计以及商务等为一身,这显然是非常不科学、不专业的。

所以说,如何统筹管理设计工作,是展示工程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我们应客观地看到,由于国内的展示设计管理起步较晚,存在差距和距离也是正常的。在我和各中外团队接触的过程中,总体感觉外方团队的设计思路相对清晰,工作步骤合理,在设计前期较为注重内容策划方面,具体设计则放在次要的位置。而国内的团队往往是对内容挖掘和演绎体现不够深刻,这正是中外设计师重要的差异性所在。

以城市未来馆为例,对于“未来城市”这样的命题是非常难以表现的,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无法具体描述。城市未来馆是以“梦想引领城市的未来”为核心思想,西班牙设计团队针对这个核心思想提出“畅想未来城市基于当今的挑战”的观点,基于这样的观点,城市未来馆的第一展区“昨日之梦”,讲述了过去的人们对未来城市的梦想;第二展区“梦想与实践”,体现了过去人们对未来展望的案例和形成的果实;而在后面是针对未来提出“多种可能性”畅想的展区,以未来之窗、交流塔、控制塔、全球化塔等展项所组成,其中未来之窗演绎了一部动画电影,呈现“生态之城”、“智慧之城”、“水之城”、“太空之城”、“能源之城”五个梦幻般的未来城市街景,表达未来的城市发展和人类的城市生活的各种可能性,以此引导参观者的想象。

设计团队站在如此清晰的内容发展思想基础上,最终在实施具体设计时表现就较为扎实,从而真正实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我想在这里表达的是:“内容是设计的基石”这样的观点,避免发生“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另外,在展示设计过程中,还需把握“四方面”的关系:第一是展示空间与内容的关系;第二是空间与展品展项的关系;第三是空间与媒体的关系;第四是参观者与展示内容之间理解的关系。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和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因此,我们从中能够看到,院校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但在内容策划、设计管理以及技术落地性方面表现相对薄弱。数据表明,世博会后,会展将成为城市最为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正是基于这样得天独厚的良好发展环境,我强烈呼吁,院校应加大对展示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设计管理、内容策划、空间设计以及媒体技术等方面。力求将学术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培养会展业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更好地为将来中国的会展行业输入优质的人才,使我们的展示设计走出国门,为竞争国际的展示项目而努力。

《创意设计源》:城市生命馆的核心展项-城市广场的五段影片给许多观众留下极深的印象,能给我们讲述一下当时是如何选择这些影片的吗?

许润禾:确定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生命馆的核心展项经过了一段颇为曲折的过程,我们试图通过拍摄五个城市的故事,来体现城市独特的精神。起初设想选择九个城市,由于预算的原因,影片取景的城市最后减少到5个。这5个城市不一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城市,然而影片中发生的故事却能以小见大。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肯尼亚内罗毕的自由广场、印度孟买站前广场、加拿大埃德蒙顿广场还有中国四川的汉旺广场,分别讲述了五个有关“寻找”的故事。

作为中国唯一入选的城市,汉旺广场短片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但是在策划之初对于是否选择汉旺曾出现过争议。多位专家提出:世博会应带给观众更多欢乐喜悦的体验,不必要那么沉重;另外,汉旺与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相比,只能算是城镇,不符合世博会的“城市”主题定位。但是我们认为,以汶川地震为故事背景,就是为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讲述一个男孩在废墟中找到中国象棋盘,到他父亲的墓前摆上棋盘,在想象中与父亲下棋的故事。生与死的对话,用独特的方式来悼念自己的亲人,展示灾区人民凭着勇敢与乐观,在灾后重建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的精神风貌。在拍摄中,我们弱化了灾难性的一面,力求从精神层面体现城市如同生命活体,需要全人类共同呵护的思想。通过这段影片结尾,盏盏孔明灯冉冉升上天空的画面,人们能充分地感受到国人凝聚力的爆发,我想这也是让现场观众内心产生共鸣和感动的原因之一吧。

《创意设计源》:我们看到,城市人馆的展示理念和展示形态都让我们耳目一新,这样独特的演绎方法您是如何看待的?

许润禾:城市人馆的核心思想是:城市化过程要以人为本,尊重并顺应人的各种需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了反映全球城市人多元化生活的面貌,荷兰设计团队采用写实纪实的手法,来讲述来自世界不同城市6个家庭的真实故事,这种展示方式拉近了与观众的亲近之感,视觉体验新颖独特,展示基调符合世博会的参观方式。展厅里面所有的饰面装饰材料均采用城市里经常看见的物品和物件,例如:脚手架、油漆罐、窗帘、牛奶盒、周转箱等,观众都感到非常惊讶,这些材料在城市中如此普遍,却成为了反映城市生活面貌的一种载体。我们将6个家庭所拍摄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健康的影像,贯穿于整个场馆展示空间的多元化城市之中,所以展现方式显得非常独特,在世博会期间,该馆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创意设计源》:上海世博会大多数场馆均采用多媒体技术来打造核心展项,因此许多观众感叹影片泛滥,您对此如何评价?

许润禾:从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到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再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多媒体影像技术成为表达展示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最易于在单一载体中综合性地反映主题内容,因此也成为展览展示的主流形式。

除此以外,观众对影像的吸引力也是非常追捧的,在世博会期间,排队最长的沙特馆、石油馆都是在多媒体上做文章,人们为什么排5、6小时以上的队也要进去参观?就是因为对其多媒体表现方式感兴趣,觉得有意思、好看。

我个人比较欣赏阿联酋馆,它以“珍珠的故事”作为主线,设置3个展区,从不同层面来讲述阿联酋从过去、现在到未来,都采用不同的影像方式来表现,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第三展区全息投影的联动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还有,世博会期间广受好评的中国国家馆的“清明上河图”展项,纯粹把原图陈列在展厅里面,并不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而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绎,图中的人物动起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宋代城市的市井场面,就非常夺人眼球。

所以说当前多媒体已成为展示表现的主流手段,它的广泛使用是符合我们观众的审美情趣的,是合情合理的。当然,在世博会期间还有些馆并没有使用多媒体,例如英国馆,同样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除此之外,世博会的场馆,需要集成的内容很多(经济、文化、政治等),但在场馆面积和参观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多媒体影片是更能够集成、承载众多内容的载体。

《创意设计源》:上海世博会除了组织方的场馆外,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类型的场馆,在这些场馆中有哪些您认为是精彩的?

许润禾:事实上,在主题馆的建设、运营期间,由于工作繁忙,我没有更多关注其他场馆。但作为从事会展行业的专业人士,世博会是学习、借鉴的最佳机会。因此从2011年8月起,随着运营工作逐渐走向正轨,我开始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参观,并且尝试去记录、去研究。现在我正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合作做一个课题,通过照片、文字、影像将世博会的一些优秀场馆记录下来,特别是与各国的设计师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在内容策划、主题演绎以及设计方面的一些思考。

我个人非常喜欢英国馆,它的建筑与展示达到了高度统一,建筑本身就是传达展示内容的重要表现载体。很多场馆的不足是由于它们的建筑与展示是由两位设计师或两种管理模式来打造的,这样建筑与展示很难高度融合。英国馆在这个方面无疑做得非常成功,并且更胜一筹;它的建筑、展示以及周边空间三位一体,完美结合,这是很多其他场馆忽略的地方。英国馆在展项上以小见大,将“种子”安插在建筑上,并贯穿展示空间之中,内外相辅相成,讲述了一个让观众反思的宏观问题“人类如何来保护地球植物的多样性”,这个理念所体现的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与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相吻合。

还有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城市发展中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多元化的实践成果,也非常有借鉴学习的意义,在这里,我们应更多去关注展示的内涵,这些具体的案例能引发我们对于城市发展的思考。

《创意设计源》:上海世博会结束已近一年,世博会必定对上海会展行业有所推动。您个人在此方面有哪些举措?

许润禾:首先,我想说能够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建设工作,对我个人来说是幸运的,在整个过程中,虽然有很多酸甜苦辣,碰到诸多困难,但今天回想起来,这同时也是一种“享受”,当我看到主题馆从图纸变为现实,看到主题馆从空旷漆黑到缤纷炫彩,看到我的团队成员从工作的满脸疲惫到开馆那天的灿烂笑容,看到世博会从开园第一个观众走进主题馆到落幕那天最后一个观众不肯离去的背影,这一切,都使我感受颇多。我会铭记这日夜奋战的日子所发生的事情,她充满了艰辛却又饱含着兴奋,是刻骨铭心的。总体来说,四年世博建设,是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它丰富和拓展了我的视野,特别对于主题性、文化类型场馆的建设管理经验,学到了境外先进的设计管理理念等,这些就是参与世博会得到的最大体会,我想,主题馆是回应和演绎“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而我们是主题馆的建设者,同样,我们也在回应和演绎我们人生,我们的人生随着世博会也将变得更加精彩难忘。

虽然上海世博会给我们带来的精彩体验是短暂的,但她所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无限的,对于每一位建设者所带来的回忆是美好的。同样,我坚信她对于中国以及上海这个城市的会展行业的影响也具有深远意义。作为参与者和继续从事会展行业的我,必定利用世博会所积累的管理经验,努力拓展展示市场。基于这样的想法,在上海市贸促会领导支持下组建上海贸促展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这个新的平台将集思考、设计、管理三位一体,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导向,以展示形式为载体,以内容策划、空间设计以及工程管理为手段,致力于推动中国会展行业的发展。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有所作为,也希望将上海世博会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

许润禾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主题馆部副部长、上海贸促展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文1篇2

【关键词】信息时代;城市规划设计;现代化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成为主要内容,公路、铁路、园林绿化、道路系统、建筑物等都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对象,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进而形成了城市环境。若城市规划与建设只是通过人力来完成是不可能的,存在着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开展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可利用信息化系统对整个城市进行系统性的展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更具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带动了我国多种行业的齐头并进[1]。城市的发展是现代化的象征,是我国经济发展繁荣的见证者和体现者,应加强对城市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将现代社会中的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想融合,共同为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城市的道路系统,居民楼、商业建筑、绿化工程等,共同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都是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应完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城市工程项目进行明确的分析与诠释,并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于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1、增强公众的参与度

新时代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应时刻秉持着人性化的观点,当然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也不例外。群众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个体和单位,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以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基准,充分遵循人们群众的意愿和建议,将科学、有效的观点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为本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现阶段,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能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征集来自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可以建立城市规划设计的专属网站[3],并在网站中设定公民投票区和意见区,公民可以在网站中任意发表个人建议,对城市道路建设、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性的观点都可进行自由留言,可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2、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有效评价标准,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应围绕经济发展为重心,将其作为主要目标,来优化城市规划与设计模式。不同的产业对土地的空间利用是不同的,应根据产业的属性来界定空间分布,且城市的空间化结构会发生质的变化,做好产业的规划、数据的整合是关键。由于每年城市各种产业的发展数据都不尽相同,数据的收集成为难度系数最大的工作,只有了解城市往年产业经济的各项数据,才能为后期城市规划设计中商业、厂房数量等的规划与审批力度提供依据。但是,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工作效率相当低,且精确性不高[4]。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编、排列和分析,既节省时间,也提高精确度,每年城市各项经济数据都可及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并及时做好备份,一旦应用到有关数据,可直接获得,对后期城市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具有积极影响。

3、城市人口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分布,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决定着规划对象的设计规模和类型,做好人口预测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信息技术的出现,规划与设计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城市人口进行预测,运用人口预测技术可对一定区域内的人数进行识别,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地理与区域定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人口的普查,准确率更高,相较于传统的人口普查方式更具现代性和高效性。GIS系统与人口预测技术的相互融合,可对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与增长指数进行预测,分析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而根据人口变化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规划设计方法。若该区域人口数量成集聚上涨的趋势,应从各个方面都要加大建设与规划力度,商业楼、商业街道、居民楼、公共休闲设施等都要进行全面的升级和优化,以满足未来人口的需求。

4、城市交通发展规划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道路系统的构建,将城市连接成一个整体,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交通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凭借人力是无法实现的,构建道路信息系统,将城市所有道路都利用信息技术电子影像图表示出来,从宏观角度出发,通过电子图像来观察城市交通系统的薄弱点和残缺点,并加强对残缺点的重视;在微观角度来看,可以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对交通道路系统的截面、断面和宽度等进行更清晰的了解,能让交通部门了解交通建设中的不足,纵观整个电子信息系统,可直观的了解到哪个区域的交通系统规划不到位,有利于交通规划工作的不断完善,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5、为城市绿化提供资源

城市绿化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绿化工程的建设,有利于美化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营造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具有推动作用。信息技术的出现,绿化工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发掘更多创新性的园艺技术,通过网络庞大的数据库,寻求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绿植更为简易。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网络平台中会有专家在线答疑解惑,且还有诸多新品种培育方法,石墙的设计方法等都可在网路中获取,对城市的现代化规划设计是一笔宝贵的财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信息化元素,是时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的有效依托,实现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在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GIS系统、大数据等名词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分别从城市产业、人口、地理交通等层面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可大大提高城市规划与设计水平,促使城市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丰春.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4,08:240-241.

[2]董铭.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探析[J].门窗,2014,09:219.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文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保证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说城市规划是宏观的,而建筑设计则是微观的。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是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建筑是组成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的依据。所以,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一门全面而综合的科学,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的问题。建筑设计是在遵循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原则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有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的问题。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

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利用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空间系统来营造我们和谐的居住环境、如何科学的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每个规划师深思的问题。

2.1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类型。城市规划的设计的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寸、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所以,城市规划设计时作为设计师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2.2场地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土地使用和建筑布局细则的硬性指标控制等。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形成一个整体,具体从以下两方面来讲:

从工作内容上,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并委托设计师来设计,设计师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作出较为明确的认定,之后要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作出总体规划设计。

立足建筑设计,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将建筑组合形成有机的建筑群体空间,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的引导下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3.1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刘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

3.2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感受塑造空间。

3.3造型。应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

3.4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优秀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评定

建筑作为城市的构成要素,同时也反映出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优秀的建筑设计的评定,需要通过多方面途径和手段去实现。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对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建筑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等重要因素科学把关,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四周环境相协调的因素,决策者须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深入了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联,科学严谨的评定方案,使优秀的作品得以实现。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文篇4

关键词:城市设计旧城风貌改造运用

1城市设计含义

城市设计利于深化城市规划,利于打造环境宜人、功能适用的城市。关于城市设计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专家对于城市设计的理解和界定也不一样,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提到了空间环境,空间环境是一个三维的含义,是城市中的实体、空间有机结合的产物,这二者组成的大环境有着显性的特征,很容易被人们感知到。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城市的设计一定要和经济的建设发展相关联,要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通过优化城市的整体形象来加大招商力度、引发购物热潮、吸引人才就业。城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振兴城市经济,同时,也有助于管控城市的发展,使城市的发展趋向和谐,保留城市的特色,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现在,城市设计关注的环境除了包含最基本的美化城市的含义之外,这几年也逐渐深入到城市的其他层面诸如物质层面,虽然这一效果不能短时间地展现出来,但是这一出发点,将使得我们的思维得以拓展。

2城市设计在旧城风貌改造中的重要性

一座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代谢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城市功能不断改进、提升。城市从成立开始,旧城风貌改造就伴随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它可以看成城市的一种自我调节功能,是城市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经济、社会在不断地进展,旧城中的设施慢慢老化,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旧城结构设计不合理、功能太集中,当出现人口过于集中、居住资源过于紧张、环境污染太严重等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求工业企业远离市区,同时人们的居住需求也在向外扩散,旧城的功能落伍需要重新为其配置必须的交通、基础设施、商业圈,通过这样来提升城区的综合功能。旧城风貌改造的设计和整个城市的功能息息相关,设计和功能分别可以看做是形式和内容,内容主导形式,形式服务内容,旧城风貌改造的完美,便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很显然,在旧城风貌改造过程中,城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旧城风貌改造过程中的城市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3.1掌握旧城的空间布局基本规律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不仅仅是一座独栋建筑物的功劳。城市的整体美貌,要得益于数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独特融合的整体视觉以及广阔丰富的空间。一座城市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凸显城市特色的基地。为了让新城和旧城做到和谐优美,必须要探索、掌握旧城的空间布局规律,旧城广阔的空间,为城市建设和理念创新提供了足够的场所。有关专家指出,旧城风貌改造要遵循三个原则,即相互协调、善于表现以及有机协调的原则。而关于空间艺术,有很多艺术理论交织在城市建设中,例如:图底理论、联系理论等均为很常用的艺术理论。常用的城市设计手法包括:侧面封闭、边沿连续、结构跨接、室内外光线融合得到、突出暗示等等,这些手法的使用,有助于勾勒出线条优美的的建筑结构,同时综合考虑人们的生活实际需求、城市的文化底蕴,让建筑场所的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环境更具特色。

3.2突出旧城的文化特色文化的特色和城市的空间结构息息相关,文化的特色,通过艺术的手法能够得以进一步地延伸,达到感受、文脉等更高级的文化层次,让文化的深度更深、内涵更丰富。旧城风貌改造时,设计的侧重点应该是场所,人们对城市的感觉取决于对场所基础特点的第一印象,总结城市中场所的基本特征,从中提升出一些通用的概念运用到城市的设计建设中去,这是旧城风貌改造最常用的。因而,场所要比建筑物本身优先考虑;尊重文化并向历史借鉴经验;增设适应于社区每个层次的场所功能;人性化设计;注重步行;和社区充分沟通并尊重他们的需求和建议;增加场所的长久实用性;场所变化小规模进行尽力提升场所的舒适程度、可观赏价值。

3.3把旧城的生命活力激发出来。促使某一地段复兴繁荣,是旧城风貌改造的重要任务。通过旧城风貌改造,可以让城市形象重塑、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带动城市经济的再次发展。而旧城风貌改造过程中,要秉承整体和谐的理念,尊重历史的同时做到改革创新,尽量考虑城市中每个层次的需求,保持社会平衡。

4旧城风貌改造中的城市设计要点

4.1保持城市设计的可延续性

一个完美的城市设计计划,需要积极听取社会各界各层次(包括城建部门、设计部门、当地居民等等)的建议,尊重他们的想法。城市设计不能只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时间段,要实施到城市的整个规划建设过程中去,让设计具有可延续性。一般来讲,详细的规划设计是针对于旧城区的某一片区,总体的规划设计则是针对于整座城市的设计,它更具宏观调控的作用,高瞻远瞩,更讲求整体性,它把整座城市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

4.2发挥城市设计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城市设计对城市中每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具有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以此来保证城市建设有序、长久的进行。在当下的城市建设环境下,城市设计对于旧城风貌改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显而易见。一是,现在常用的控制性规划,主要用来控制土地的使用方向和开发强度,这里的开发强度指标(包含绿地覆盖率、容积率等等)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座城市的环境实效。在容积率、建筑密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设计理念引导和控制,会让城市彰显出的外部环境大不相同。二是,现在城市的开发,多是由开发商承接,他们往往只关注工程的实际利润,而忽视了工程承载的社会使命和环境使命,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设计初期就要从整体出发,让设计来引导和管控城市环境的发展动向。

5结束语

总之,旧城风貌改造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势地貌,城市中独具特色的小街小巷、千年古树、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要加强有效的保护措施,发挥它们的景观作用,同时,还要把城市的特有文化有机融合到城市的建筑中去,形成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用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引导旧城风貌改造工作健康地进行下去,也从整体上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

作者:郑伟单位: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文

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它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交叉而生的复合性学科。其学科属性是属于管理类,但是,由于其管理对象是建设工程项目,其具有的特殊性需要具有相关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基础。可以说,工程技术知识是其重要的学科基础。1998年教育部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后,工程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建筑施工、工程投资策划、工程规划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单位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等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目前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中,其学科方向分为房地产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投资造价方向居多。总体来讲,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均应具备如下一些基本知识和能力:(1)工程建设过程所涉及的有关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领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2)工程建设全过程所需的综合性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素质以及相应的知识基础;(3)能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等相关专业管理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适应能力;(4)在管理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要求和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以看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掌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熟悉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知识,初步具备各类用地规划设计与管理的能力,为工程管理专业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置已由城市规划专业肩负指导城市发展的重任转变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职能。所以,基于其角色转变,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由于科技的发展,在教学手段上都将发生根本的转变。

二、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特点引发的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系统阐述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政治、建筑、工程技术、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城市及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能够掌握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对城市总体布局规划、道路交通系统、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较为熟悉。城市规划原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平台课,涉及到的学科门类较多,具有政策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基本特点,由此也造成一些学习障碍。首先城市规划原理有关政策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到乏味。城市规划学科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城市的空间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城市工程设施的布设、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等,与政策相关的叙述性、理解性的内容比较多,这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而失去注意力。其次城市规划原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令学生困惑。课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地理、技术、法律等多方面内容,呈现出知识面广,体系复杂,内容跨度较大的特点,令初学者往往难以把握学科的框架、体系而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最后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置缺乏相关实践性让学生只会被动学习。课程中包括建筑设计、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居住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总规设计、城市详规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逻辑性和连贯性很强的知识,这些知识由于压缩为一章或一节,且没有设置相关的实践环节,学生很难通过一门课程的理论学习掌握整个城市规划的学科体系,对城市规划的一些新思想、新理论更是不能理解、不感兴趣。

三、面向工程管理专业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

要有效提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重在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教学目的的确定

综合前述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多学科性的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技术类知识体系为基础平台,而综合性的城市规划原理又是这个基础的一门入门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在该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我们既要看到该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深入解析学科的知识点,又要重视工程管理专业的全过程性管理要求,在此基础上理清该学科的脉络体系,从学科的特点和专业的要求两方面寻找平衡点。具体来讲,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目的。首先,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消除城市规划的深奥感。使学生深刻理解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而做的规划和计划。其次,使学生能站在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角度,通过收集、分析、处理大量多方面的信息,用长远规划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对待问题能以一定的深度去分析,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基础,而不是就事论事只揪住细节不放。第三,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在意识深处,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和思维方法,如:可持续发展观、低碳经济等,以指导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

2.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

对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是在保证内容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着重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要求出发,合理调整与配置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构架的梳理与整合重构是决定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讲,可以从下述三方面进行:对内容的梳理,首先应保证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工程管理毕业生大多数从事着与城市建设相关的监督、管理、咨询、施工、设计等工作,城市规划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把握住课程的知识框架,不至于在众多知识点中失去方向。笔者认为可以将课程按主题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及关系,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编制程序和城市发展战略,让学生从历史、宏观和全面的角度掌控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体系,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二部分讲述组成城市空间各类规划的具体方法和知识。城市用地构成、城市总体布局,这两章对各类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起到控制和引导作用,它们是该部分的核心,应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它们和城市道路与交通、居住区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详规设计等章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的问题。第三部分讲述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具有的行政职能。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是一种政府行为,对今后的微观建设行为具有指导和管理的作用。其次,对于具体的知识点,要在课程框架下紧抓脉络、逐层解析各种基本类型,在把握住基本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教学,从而做到以点、线带面、举一反三。此阶段可以将案例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案例设疑、理论讲述、分析讨论、解决方案比选、总结评析这一过程反复训练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但掌握众多的理论知识点,而且利于学生更迅速、更牢固地实现知识、能力和态度三者的迁移。以便今后能够灵活运用,能动性的解决所遇到的城市规划问题。另外,作为教师,还要积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在课程中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等,及时更新教材的有关章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展的脚步。总之,课程构架的梳理与重构工作要做到目标明确、体系完整、内容精炼、衔接适合,使之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重点是在上述完整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除了及时补充教材内容,将最新的学科发展成果和最新的规划理念引入教学中,还要注意增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教学互动。因此,在课程构架的梳理、重构的基础上和理清教学内容主次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1)突出规划理念的渗透式教学。如:反映宏观思维模式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布局的章节,以及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章节(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部分知识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讨论式教学为辅。即针对宏观知识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中间配以一些问题的思考来学习。具体可以通过结合讲课内容提出热点问题,增加个别课堂讨论环节,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采用课外调研的方式,有目的的启发学生,思考当代国际城市发展和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把宏观综合的理论理解和消化。

(2)普及规划知识的发散教学,以案例讲述式教学和网络式教学并重,讨论式教学为辅;针对城市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部分,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借助大量国内外城市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规划阶段的成果内容。如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商业区规划、居住区规划、绿地规划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由于这部分规划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还应当选择学校所在的城市,鼓励学生实地考察调研,了解各个规划阶段成果的实施情况并进行讨论。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规划知识和身边社会关系的理解,达到对已经熟视无睹的城市问题能理解与思考的目的。

(3)规划设计的实践教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实践对工程管理学生可以采用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重在过程,而不仅是看结果。具体讲就是要在实践过程引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剖析,增强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并积极开展规划实例的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互动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如:用规划的眼光分析学生身边熟悉的环境,可以选择校园、居住小区等,或者是所在城市的绿地、交通等,通过讨论,对其现状提出改进建议。或者,通过做一个简单的居住区规划设计,具体掌握规划中要考虑的几个常用要素。因为小区建设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建设的重点,也是工程管理毕业生接触较多的建设领域。教师先串讲之后,让学生用规划的眼光去参观不同层次的小区,然后进行交流,再通过一个小区或组团的规划设计课题来实践。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引导,学生通过这种“引、学、练、评”式的实践教学不但将重点知识点融会贯通,也会弥补很多在讨论中无法深入的知识点。

(4)了解规划编制和内容的拓宽教学。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以及不同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成果属于了解性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规划是如何从宏观向微观一步步控制并指导城市的建设发展。应该尽量采用讨论式等容易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课前加强自学,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并重在梳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脉络关系,促进学生融会贯通这部分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相关章节还可以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客座授课,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效果会更好。

4.教学手段的完善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信息量大、图片多,而且多数知识点仅靠语言文字的描述难以理解透彻,配合图片甚至模型的直观展示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促进教学的互动与启发。首先它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其次它信息量大,生动形象,易于识别与理解。特别是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现场照片、播放城市建设的录像,能够有效弥补学生缺少现场参观所带来的不足。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网上教学,进行该课程网站主页建设,逐步完善网上教学互动。内容包括:网上的课程概况(包括课程历史沿革、课程简介、各方评价),师资队伍(包括课程负责人情况、教学队伍情况)和教学实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介绍;网上的教学热点问题讨论;网上的学生作业递交等。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宽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在师生交流中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构架以及基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获得学生广泛好评。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文篇6

关键词:城市设计,发展,因素,控规,效果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逐渐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之一。城市设计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以下就我国城市设计发展以及控规中城市设计进行分析。

一、简述我国城市设计实践发展

我国的城市设计实践发展一般可以分为理论研究阶段、实践深化阶段和实践理性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1980年~1989年,这一阶段是我国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初期的试验阶段,为不同的城市设计理论的引进、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实践活动相对较少。1990年~1999年,这一时间段是我国城市设计实践进行大规模探索的阶段。在该阶段内,城市设计项目大范围开展,体现了城市设计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该阶段著名的城市设计实践成果主要有:西安钟鼓楼广场城市设计、南京鼓楼广场城市设计、深圳市中心22-23地块城市设计等。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城市设计实践活动逐步进入了理性发展阶段,城市设计实践开始重视设计的实施性、时效性、可行性等,本土化的城市设计活动是该阶段的主要倾向之一。

二、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

伴随着我国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进入到理性发展的阶段,城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以下几点:

1、项目实践将影响城市设计理论的研究

在我国城市设计的编制数量巨大,在现实的规划管理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城市设计得到了实施。但是在城市设计理论研究领域,无法将研究成果提升成为实证的理论精华,导致我国的城市设计仍停留在最初引进的西方国家城市设计理论的水平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对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无法纠正实践活动中的偏差行为,而且无法做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设计。在现今的城市规划领域中,亟需城市设计实践活动的经验反馈以及跟踪研究,而不是单纯的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对城市规划进行研究。城市规划的注意力纷纷集中于研究的新方法和创新的规划形式,而没有更好的做到设计成果的总结和回顾。

2、城市设计将逐渐具备其法理性地位

伴随着我国法制化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城市设计及规划建设的法制进程也在逐步推进。在城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法制化的行政管理已经开始对城市设计的相关技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质疑和挑战,例如城市设计中的公共空间的合法性、针对限高造成的容积率问题对开发指标的质疑等。同时,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进程中,存在着规划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问题,倘若将城市设计的编制和实施比作是法律的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就会对我国城市设计逐渐走向法制化进程的发展方向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城市设计的法制化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城市设计将得到更多制度的保障。

城市设计的实施需要借助城市规划和建设对相关的开发活动进行干预和约束。实行控制城市开发及相关设计等诸多控制管理手段,实际上是以公共利益为核心设定对应的开发预期,并以此来做到对城市开发的约束,而这就需要相关的制度来保证这些相应的开发预期。对于我国的城市设计,相应制度的提出和建设内容不但包含城市设计的编制、审批以及合法化的控制条件的规范,而且包含着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城市设计执行开发控制和设计控制的进程式规范,同时还包含一系列的修改和相关程序的完善。在近几年来,我国与城市设计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纷纷开始主张依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合理性和地位,加强城乡设计工作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的配合,并从城市规划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提出城市形态控制的引导性图则及强制性指标。而这种合理的非法律控制依据以城市设计成果为核心的设想,不但具有合理和充分的弹性运作空间、极高的灵活性和完备性,而且还保持了我国现有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核心作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深厚的现实意义。

三、控规中的城市设计

1、控规中城市设计的内容与研究对象

城市设计从属于控规内容,即城市设计的内容由研究对象的决定。同时,为了形成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划定地区多为城市功能、相对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区,如商业区、重点风貌区、中心区等。因此,城市设计的对象在区域范围内是控规所规定的局部地区。除此之外,当代城市设计的内在含义已得到了明显的拓展,超出了城市的原有空间,原有形体范畴,同时,城市设计的概念也已延伸至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众多领域。这就表明:城市设计的内容在控规中的内容有以下两方面:传统城市规划内容,即城市的空间环境与体型范畴;城市设计中的管理、运行和政策,属于其社会内容。该研究内容可以对整个城市的建设起到管理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还属于城市设计中的次研究内容。

2、主要存在形式

(1)思想观念

城市设计以思想观念的形式存在是指,城市设计代表一种价值观,代表该城市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以“隐形”状态全面影响控规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尽管城市设计的思想观念形式不具备物质状态,但它仍具有方法论与认识论意义。如:城市设计的主体思想,影响控规的规划目标、指导思想、编制过程等。

(2)控规专项

城市设计以控规专项的形式存在是指,城市设计以城市的空间环境、体型范畴为核心,并使其自身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例如:控规中的道路规划、土地规划、工程规划、街区规划等。

(3)独立研究专题

由于运用三维空间的研究方法,决定了该类工作具有特殊性。同时,某些重要区域的设计也体现整座城市的特色与魅力。因此,相关工作者可采用开展研究专题的形式,进行城市设计,并使其独立与控规的编制过程。

四、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及实施效果

1、紧密相连的关系

(1)在一定程度上,控规内容决定着城市设计范围的深度,而城市设计的深度又直接关系到控规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控规的核心要求为定量、定界与定位,这表明,与之相符合的城市设计也应十分关注自身的“实用性”。此外,一般情况下,城市设计的主要成果,也需通过具体概括等形式,将设计精华表现为控规的控制指标与要素。

(3)控规文本与城市设计规划图相吻合。如,在规划建筑高度、建筑容积率、绿地面积等方面,控规文本对其进行规定,城市设计根据该规定,进一步补充、修正其基本构想,从而建立控制指标,避免控规内容与城市设计的脱节。

2、控规中城市设计的实施效果

(1)城市设计形态趋于控规化,即城市设计理念受生产方式的影响,标志着一种环境态度或城市观念,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评判作用,对控规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2)城市设计技术趋于控规化,即控规方向城市设计中的技术侧重于引导、控制城市的空间环境与体型范畴,促使设计元素相互组合、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设计的艺术性。

结束语

现代城市设计强调以人为核心,研究城市整体及局部的型体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塑造,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重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设计管理程序是现代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文1篇7

关键词:现代总图设计;城市规划;工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土地正面临“寸土寸金”的发展趋势,合理利用土地、提高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行为,已成为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不得不思考的话题。而总图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根本,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同时也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制约与影响[1]。如何在确保工期质量水平的基础上,争取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已成为当前值得思考的话题。因此总图设计在城市规划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现代总图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所谓城市规划,主要是在一定时期范围内实现具体的社会发展目标或者经济发展目标,在此过程中确定城市的性质、发展与规模等,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与各项措施的综合部署与整体协调。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础所在,可有效促进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城市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顺利实现。现代总图设计的发展,限定在城市规划的特有区块之内,因此实现工业企业项目的总图设计,必须奠定在完成城市规划基础上。

竖向规划及总图设计是当前城市规划中的两大关键要素,只有实现二者完美结合,才可促进城市合理布局,优化配置物流、车流,确保雨水顺利排放。竖向规划主要是对自然地形、建筑物等以垂直方向进行高程设计,既要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相一致,也要注意满足安全、经济以及景观等各方面需求,包括功能分区,人流与物流平衡等各种规范,同时也要注意工程的经济性,如控制土方工程量、满足土方填挖平衡要求等[2]。如果城市规划区域的面积比较大,且地形地貌变化复杂,那么在其公用设施、路网、功能分区以及总体布局等各个方面,除了与规划设计要求相一致,还必须充分认识到竖向高程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充分协调在设计与具体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提高场地建设的适用性、经济性、合理性。一个良好的现代总图设计中,既要考虑到设计自身要求,更要满足地形地势、物流交通、抗旱防洪以及园林景观等综合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业企业发展,加快城市整体规划与建设。

2、现代总图设计在工业企业设计中的实践

在现代化工业企业的建设中,已经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不再像过去一样保持独立的设施、仓库或者运输条件。为了更好地实现节能目标,有效控制社会总体成本,工厂的水电、供暖、运输等,全部由城市规划统一执行,完成共用设施的建设。具体分析如下:

(1)在工业企业的总图设计中,必须率先了解并明确生产的工艺流程,并根据城市公用设施规划的实际情况,如热力管线进线走向,上下水接口位置等,确保总图设计与共用管线保持最佳路线,降低安装成本,提高使用效率。但是在开发尚不成熟的区域,由于路网建设刚刚开始,甚至与工业企业建设的需求不匹配,各种共用管线均来自同一个方向,与工业企业的地形规划产生极大矛盾,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接口比较高或排口比较远等问题。这就需要在总图设计阶段有所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子项布局,减少后期不必要的麻烦[3]。

(2)由于城市规划往往滞后于道路建设、工厂建设等,因此很多道路标高虽然已经有所规划,但是没有真正动工。这就要求在进行总图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及地形布置,实现优化配置,尽量将总图设计与市政道路规划相一致,以此保持道路顺畅衔接;与规划的道路、建设红线或者市政设施管线相结合,同时完成工业企业内部的总体布局,满足消防、交通、园林、环保等规划要求,确保工程建设一气呵成,避免后期返工。

(3)在城市规划中,已经明确建设工厂的性质、配套设施、公用设施以及子项单体性质等,甚至具体到项目的名称、面积、内部构成、厂区路网、园林绿化等具体环节。尤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需求下,工厂总图设计更要与规划部门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要求相一致,符合环境保护的评估标准,同时考虑到消防、交通、停车设施等诸多方面需要;首先,对于不同的工厂,其性质、所处区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确定工厂的性质,然后针对所处区域研究具体的规划要求;在总体设计中,应体现出工厂组成的各个单项名称,便于规划部门、消防部门、环保部门等进行针对性、专业化审批。结合工业企业的生产特征,尽量明确表达子项单体的性质,减少审批中的误会,提高通过率;其次,一般情况下,如果工厂属于沿街布局,那么对建筑的高度也有所要求,需要在总图设计中进行综合考量,提高布局的协调性、美观性;在计算容积率时,民用建筑的计算方法与工厂建筑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在工厂厂房中,如果高度超过8m以上,那么容积率需要加倍[4]-[5];再次,工厂的建设与普通住宅有所不同,主要强调生产能力。而当前我国城市土地日益紧张,生活建筑的面积正在不断紧缩,工厂结合规模大小、人员配置等,合理设计生活建筑面积大小、规划配套建筑,避免后期出现土地性质大范围整改现象,应确保工厂生产建设中,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最后,如果工业企业处于城市开发区,那么道路交通复杂且繁忙,要求其交通规划必须与交通管理的需求相一致,如工厂大门的位置、数量;工厂停车位的位置、数量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消费观念的改变,以车代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城市总体交通压力加大,工业企业建设中必须考虑到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应要求,争取缓解部分交通矛盾[6]。

以现代总图设计的实际情况及以往经验来看,由于受到方案、资金以及总体规划的限制,一般工厂不会一步建设到位,往往以总体规划、分步建设为主。但是在进行审批过程中,往往是一整块地一次性报批,这就给总图设计工作提出一定难度,必须考虑到与城市规划的整体关系,科学预测未来发展,才能提出最合理、最经济的实施方案。

3、结束语

总之,现代总图设计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政策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尤其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在总图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各种问题。在总图设计过程中,既要遵循行业规范,严格落实总图设计的规程与法律,也要全面掌握社会发展信息,与城市规划紧密相连,实现二者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剑.基于工程哲学的总图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李琳,朱锐君.“市政相关资料”在总图设计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博览,2012(6)

[3]吴进朴.总图设计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严义英.关于人防工程总图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9)

[5]宋丽坤.浅析发电厂总图设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林业科技情报,2011(1)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文篇8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每个环节的监管重点,将测量报告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所确定的内容进行对照验核,办理竣工规划核实确认书。

2规划核实的现实意义

经开展规划核实工作以来的实践情况,结合本次学习规划核实管理程序总结规划核实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1)加强建筑工程规划许可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正常的建设秩序,使城乡规划意图得以顺利实现,维护城乡规划法的尊严,促进经济社会不断进步;(2)作为规划管理的最后环节,也是对规划管理全过程的最后一次审视,是查漏补缺,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规划技术管理与服务水平的绝佳机会。

3规划核实的法律依据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和许可内容予以核实。

4规划核实工作实践

4.1完善规划核实程序

根据当前规划核实的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规划核实程序,目前我们对规划核实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即把规划核实中的工程竣工核实误读为规划核实,并在实际工作中把灰线验线、±0验线单列开来,实质上它们是个逻辑连续整体,完善规划核实的制度建设,把灰线验线、±0验线、工程竣工核实统一并入规划核实工作,以每个项目为基准开展具体工作,按照时间先后序列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只有这三部分内容统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划核实。

4.2统一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标准

建筑面积是建设工程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建筑面积是竣工规划核实计算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核心规划条件的重要依据。容积率、建筑密度是体现城市功能、规模和土地利用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目前社会各层面关注的焦点,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在实际竣工测量过程中由于建筑面积计算标准不统一导致实际测量建筑面积与建筑工程规划许可建筑面积偏差较大,例如:华府山水3#、5#楼实测建筑面积比建筑工程规划许可面积偏小,四季果岭实际测量面积比建筑工程规划许可面积偏大。濮阳市测量队、濮阳市房产管理局、濮阳市规划设计院共同研究《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查找建筑测量面积偏差较大的原因、逐一排查导致误差较大的因素,重新对上述两个项目进行竣工核实测量,使上述两个项目的建筑面积误差缩小至合理误差范围内。竣工实测建筑面积直接影响到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计算。濮阳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濮阳市城乡规划管理指导意见》规定了容积率计算面积的范围,但随着规划核实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还有待明确和界定。例如阳台面建筑积按照其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但是在计容积率时阳台建筑面积超出规定的建筑面积是否按照其水平投影全面积计入没有明确说明。飘窗面积不计入容积率,飘窗在结构上应突出外墙面设置,其底板与室内楼地面高差大于0.45m,其结构净高不大于2.10m,不计算建筑面积,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否计入容积率没有明确说明。

4.3关于竣工规划核实建筑高度计算

建筑物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周围建筑的日照采光,按照国家有关现行规范标准规定计算建筑高度,一般实测部位是建(构)筑物北侧檐口处,檐口高度指的是室外地坪至坡屋面的屋面檐口(最低点)的高度,一般水箱间、电梯间、屋顶飘板、停机坪、屋顶阳光房不计入建筑高度;如果建(构)筑物顶层是平屋面,一般檐口高度算室外地坪至女儿墙的高度。在竣工规划核实中一般将建筑结构顶的标高计为建筑高度,建筑物顶部的建筑造型不计入建筑高度,但对于影响周围建筑日照采光的顶部构筑物、建筑造型是否计入建筑高度没有明确说明。4分期、分栋竣工规划核实后期影响《濮阳市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原则上以同批(次)发放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内容为单元进行。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分期进行规划核实。例如:城中央一期、濮阳建材家居国际博览城为分期核实项目,若前期核实面积已经接近规划容积率上限,那么项目后期的建设要注意控制建筑面积。分期、分栋规划核实更要完善和加强对项目绿地、车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核实验收,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生活水平、居民素质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居住环境、绿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文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城市空间似乎越来越狭窄。因此,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那就是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本文将会针对这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

高层建筑;城市空间;建筑设计

更好的开展高层建筑设计有利于更好的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与建设。但是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并不仅限于此。那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本文将会重点介绍。

1.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分析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不是单方面的作用因素。那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首先,高层建筑设计影响城市空间的街道分布与街景设计。其次,高层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美观程度。第三,高层建筑设计可以节约一定的城市空间。此外,城市空间制约着高层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城市空间的整体布局、未来规划与总占地面积等因素都制约着高层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

2.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整合途径分析

2.1高层建筑后退设计与城市空间想要更好的开展高层建筑设计工作,就需要将高层建筑设计工作与城市空间进行必要的整合。途径之一就是高层建筑的后退设计。高层建筑设计虽然会给人一定高大的感觉,但是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压迫感与拥挤感。为了减轻人们的这种拥挤感,著名的法国设计家研究出来一种新型的高层建筑设计法则。这个法则的宗旨就是在开展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与街道的相连接的边缘地区要向后退出一定的距离。给人们一定的视觉空间感,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们从视觉上感受城市空间比较宽阔。

2.2高层建筑整体设计与城市空间通过对高层建筑设计的整体设计,也可以使得高层建筑设计工作与城市空间更好的整合。这里所说的高层建筑整体设计是指建筑整体尺度的设计。在对高层建筑整体尺度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雇佣专业的人员对建筑地区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结果确定与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尺寸配比。从而使得建筑与城市空间更好的整合在一起。

2.3高层建筑生态设计与城市空间许多设计人员在开展高层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为了将高层建筑设计于城市空间更好的整合,不考虑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1],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开展高层建筑生态设计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要开展高层建筑生态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充分的、详细的了解当地当地环境政策的具体内容。设计的宗旨不能违背环境政策的相关要求;然后根据设计的要求与政策的要求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使得最终的设计成果既满足与城市空间的整合,也不违背当地的环境保护政策。

2.4高层建筑人文设计与城市空间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在这所城市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开展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整合突进就是高层建筑的人文设计。在满足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整合的前提下,设计出人们喜爱的、遵从人文历史文化情怀的设计才是设计的最高宗旨。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人文情怀。人们在生活中对人文情怀的追崇也是非常强烈的。因此,开展高层建筑人文设计也是讲高层建筑设计工作于城市空间进行更好的整合的有效途径。

3.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整合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3.1设计理念与实际情况间有偏差虽然讲高层建筑设计工作于城市空间进行整合的途径与方法是比较清晰明了的,但是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偏差的。其中,设计理念与实际情况有偏差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由于设计人员对城市的实际情况了解的不够透彻等因素,使得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的理念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想要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相关的设计人员在开展高层建筑设计工作之前,要对城市各方面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与规划。只有全面的、详细的掌握相关的资料,才能确保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抓住主线;此外,设计的成稿要进行多遍、仔细的审核。通过后期的检查工作,确保设计的成品与实际情况相匹配。

3.2设计过程中精确度不高在高层建筑设计于城市空间整合的过程中,设计精度不高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设计的精度严重的影响到后期的施工与建设。如果设计的精度不高,那么在后期建设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很大的偏差,最终会使得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之间根本无法完成整合因此,提高设计的精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展开:首先,雇佣专业的设计人员开展相关的工作。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能够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出发,更加专业的去完成相关的设计工作;接着,提高设计人员的责任心[2]。许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并不是由于技术的欠缺而引起的,而是由于设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偏低引起的,对于这样的情况,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的去开展相关的工作;此外,严格的对设计初稿进行审核也是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

3.3城市空间的临时变动在开展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整合的过程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空间格局、政策等一系列问题的临时变动。高层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城市空间产生一定的临时变动,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整个高层建筑设计瘫痪,严重的时候会使得高层建筑设计工作需要重新来过。因此,城市空间的变动对高层建筑设计工作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求在开展高层建筑设计工作以及后期施工的过程中,城市空间不要做出大的变动。尽可能的维持原有的状态。这就需要在开展高层建筑设计工作之前,城市空间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长久的规划工作,从而避免中期大豆变动,影响高层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结语以上内容就是本文介绍的关于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内容。通过本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掌握。虽然在开展高层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技术与理念的不断成熟,这些问题将会逐渐被解决。

参考文献

[1]付博学.高层建筑实用设计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肖英亮.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文篇10

1.1城市设计的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Urbandesign)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建筑设计,它的研究范畴仅局限于城市形体环境的层面。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1.2城市设计的具体内容

城市设计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典型要素空间设计(中心广场,商业街道,居住区,滨水区等);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城市交通设计;城市环境保护设计;城市生态防护圈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设计等。

2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1)创作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特征。城市设计要实现具体的三维形态框架的建构,它必然是一个创作过程的产物。城市设计的创作过程是设计者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作灵感交织,而形象思维则是城市设计的主要思维。城市设计的创作需要有城市设计的基本技巧,精通城市职能、形体及三维空间关系的处理。2)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以人的心理与生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3)以城市意象为依据。城市设计中强调对城市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对其提供有生命力的城市机理延续;要求分析城市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劣势,与周围交通系统的联系。城市意象空间正是人对以上各类客观因素的综合反映。4)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建

筑学密切关联,而且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法学和城市管理学等学科。城市设计是这些相关学科在城市物质环境设置、使用和体验这一结合点上的综合体现。借助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追求空间形式上的统一与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与优化,社会生活上的和谐与协调。5)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环境是没有活力的。现代城市设计在使环境美达到具体化与视觉化的设计中,除了使用传统的三维环境视觉理论外,还在大范围内把人的时间运动与空间环境视为统一系统,将时间和空间概念从建筑范畴运用到城市环境设计中。

3城市设计的原则

1)表现的原则。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要强化城市区别其他城市的地方特色,要形成有个性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景观,使它们成为城市的典型识别标记。2)相互协调的原则。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另外,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建设、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的多重关系。3)有机秩序的原则。这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生物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立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城市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规。

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4.1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1)追求效益不同。城市设计主要追求环境效益。城市规划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平衡发展。

2)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城市设计强调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具体的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而城市规划是以物质环境为出发点,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而制定的硬性控制指标,关注是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它较少涉及与人的感性和活动相关的环境场所问题。可以说关注人还是关注物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分水岭。

3)形态维度不同。城市设计是城市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如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空间布置和设计等)。而城市规划是城市二维空间的总体安排(如用地规划、道路两侧平面安排等)。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4)工作属性不同。城市设计工作属性属于艺术创作,强调环境人文因素,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如城市意象、室外空间、街墙界面、整体材质色彩等)。而城市规划工作属于技术经济规划,以城市建设法规为指导,注重各类技术经济因素(例如交通容量、功能分区、用地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数据)。

5)工作成果不同。城市设计工作成果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并附有具有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城市规划工作成果偏重文字性的法律条款、政策、方案,图纸是次要的。

6)参与人员不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

4.2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密不可分。城市设计的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规划的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反映在城市三维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可见,它们之间交叉、重叠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建设系统各个方面,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规划的平面布局图,也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另一方面,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区别和联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整体环境与个体形象的关系。两者在设计的规模、尺度和层次上是不同的。城市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它属于城市整体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的问题(单体、群体建筑在城市都是一个点),它属于城市个体元素设计。建筑设计虽然也要考虑环境效果,但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城市设计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设计的效果。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整个城市人民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公众利益和意志。建筑设计一般以单个委托人作为服务对象(大型公共建筑除外),主要取决设计者本人和委托人的目标价值取向。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这段话清楚地说明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有机联系。这种有机联系体现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解决的问题)和建筑空间形态(建筑设计解决的问题)的连续性。

摘要:介绍了城市设计的涵义、内容、特征以及原则与要求,分析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区别与联系,对城市的具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文篇11

【关键词】城市形象设计;户外广告;表达;服务功能;研究

作为城市建设中亮丽的风景线,户外广告的有效设置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及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完善城市视觉系统的服务功能。结合现阶段城市的发展现状,可知户外广告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客观地体现了城市形象设计中这些广告内容良好表达的重要性。内容杂乱的户外广告,不仅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也对现代化城市形象的评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城市户外广告的管理,完善城市形象设计方案,及时地解决设计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形象设计中户外广告表达的应用

(一)城市空间总体规划的应用。户外广告的有效使用,可以客观体现出城市经济实力与城市的精神风貌,有利于维护好城市形象,更好地表达出城市的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的社会影响力。在户外广告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城市实际的发展概况及城市经济的特点,完善户外广告的设计方案,丰富这些广告内容,为城市空间总体规划的合理科学性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做好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建设的相关工作,可以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协调好不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城市空间区域划分的合理性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设计与户外广告规划设计是协调发展的。既有的城市规划组成部分无法满足人们多元化的实际需求,需要城市管理者及规划设计工作者能通过户外广告的表达形式,增强人们的视觉效果,保证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科学性。

(二)城市区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户外广告的存在,可客观反映出不同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而为城市区域规划设计方案的完善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未来城市区域规划目标的确定与实现过程中,户外广告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这些广告的开放程度高,可对不同区域的实际发展概况进行客观有效的反映,进而完善城市区域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使得这些规划设计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形象设计中户外广告表达研究

(一)户外广告与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城市的户外广告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在不同灯光的照射下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完善了城市景观的服务功能。户外广告设计的合理科学性,可以体现出人文活动及各种商业活动,间接地丰富城市景观的表达形式。因此,合理地规划设计户外广告,在满足城市景观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可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使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率逐渐提高,更好地体现出现代化城市风貌。

(二)户外广告的规划方法研究。户外广告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各方面客观存在的因素,保证这些广告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优化城市的服务功能。具体表现在:1.明确户外广告的指导思想;2.根据城市经济的实际发展概况,加深对户外广告所要传递信息的理解,确保这些广告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城市景观内容;3.统一户外广告的规划方法,从广告分类、城市地貌、统一规定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体现出户外广告的潜在价值。

(三)加快户外广告产业发展的研究。结合目前我国户外广告产业的发展现状,可知这些广告受到管理不规范、广告分类方法不统一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对户外广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从增强户外广告规划合理性、构建户外广告的统一标准等方面解决各种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而加快户外广告产业的发展速度,为现代化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结束语

城市形象的不断提升、社会影响范围的扩大,需要合理地规划户外广告,协调好城市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建设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这些广告的优势,为现代化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提供可靠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城市形象设计中户外广告表达的应用及相关研究内容的说明,客观体现了做好这些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合理地利用户外广告,增强户外广告的表达效果,对于现代化城市长期稳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燕.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关系[D].重庆:重庆大学,2012(05).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范文篇12

【关键词】城市设计理论课程;城市设计概论;开放式;教学模式

1当今城市设计教育的背景

城市设计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国家建设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先后对城市设计立项进行重点研究,各高等院校也逐渐把城市设计纳入到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教学计划之中,并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设计教学体系。目前城市设计已成为横跨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1]。新常态下,中国城市建设进入有机增长阶段,过去大拆大建的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城市建设模式,全国上下都在探索一条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城市建设之路。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工作[2]。2016年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法规、行政和技术3个层面推进城市设计[3]。在此大背景下,城市设计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城市设计教育体系的改革再次进入了政府、专家和学者的视野。城市设计教育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主要包括理论课和设计课两大板块。由于设计课在专业必修课中所占比重较大,且设置灵活具有较多创新改革的可能性,往往更能吸引高校教师和学者的注意力,在此方面已形成不少教学改革的成果。而理论课由于教学模式相对固化难有突破性改进,在讨论城市设计教育时常常被忽视。本文根据作者对城市设计学科及教育理念的思考,结合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的经验,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试图对城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优化提供一些建议。

2现状教学的困境

城市设计集中授课的理论课程主要是《城市设计概论》,是专业学习的基础和核心,是开展城市设计实践必要的先修课程。这门课是典型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课程,以往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暴露出以下问题。2.1理论与设计实践脱节一方面是指理论课与设计课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实际教学安排中,城市设计的理论课和设计课往往分开进行。在学习理论课程的过程中,由于未参与过城市设计的过程导致对城市物质形态和设计方法不熟悉,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无法深入理解,学过之后印象不深,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到了设计课阶段,学生很难自主地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设计思路,经常表现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和融会贯通方面比较欠缺。另一方面是指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学目标的脱节。传统理论课教学是以客观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通常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是单方向的传递知识,即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听课过程中往往缺乏思考的过程,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课堂信息量掌握的比例较低,更不用说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设计实践过程中,因此与“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相背离。加上传统理论课的评价体系通常是以试卷为中心的考察方式,更加剧了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忽视灵活运用知识的问题和矛盾。2.2知识体系庞杂,教学内容没有定式中国城市设计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体系不甚完善。城市设计在学科上跨越城乡规划、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等几个不同层次学科专业[4],在实际工作中又涉及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多方面专业人士,大家都是从各自关心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城市设计,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国内的城市设计教材就有十多本,除了较为经典的金广君的《图解城市设计》、王建国的《城市设计》(第3版)、段汉明的《城市设计概论》[5],近年来徐雷(2008)、丁旭(2010)、冯炜(2011)、王一(2011)、孙贺(2012)、胡纹(2013)、赵景伟(2013)等学者都编写了城市设计的相关教材。各教材在知识构架、专业侧重、内容体系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导致教师在选用教材时无从下手,加之目前国内针对城市设计教育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使城市设计理论教学实践变得更加混乱。

3教学改革的思路

对于城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即课程学习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应传授给学生的是什么。金广君先生认为,学生在城市设计课程中应被赋予7个方面的能力训练:组织和管理规划过程的能力,环境分析及把分析结果转换成计划与设计目标的能力,精心计划、协调复杂关系的能力,方案创造或指导方案创造的能力,方案的比较、评价和修改的能力,城市设计成果的实施能力,交流、交往的能力[6]。基于以上目标,城市设计理论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改革应当遵循以下思路。3.1《城市设计概论》学习的重点城市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传授的不应是教条主义,而应是一种思维方式与分析方法。教师应将社会价值观、城市设计与分析方法等融入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同时训练职业素质,提升社会责任感。基于以上目标,《城市设计概论》课程学习的重点是:(1)构建理论框架。正确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内涵、发展历史及理论思潮,掌握城市设计的要素,即“设计什么”的问题。(2)熟悉设计方法。理解城市空间构成要素并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程序及设计方法,即熟练掌握“怎么设计”的问题。(3)掌握调研、分析方法。学会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分析方法与调研技艺,对基地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定位,这是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实践的基础。3.2教学改革的思路通过对学习重点的剖析,《城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遵循以下两个总体思路:(1)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融合。在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指导设计实践,《城市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和技艺,通过解读城市设计案例,总结设计策略和方法,为设计实践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城市设计理论教学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学生除了具备城市设计理论知识和基本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学会活学活用,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通过理论与实践反馈的过程来提高理性分析能力和感性空间形态设计水平。(2)强化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接受教育的学生将来除了设计工作,还有可能从事政策制定、商业开发、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工作,这就更加要求授课内容多元、覆盖面广,能够适应学生未来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方向[7]。因此,《城市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应当从单个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转向知识框架体系的构建,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学目的不在于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在于锻炼思维、发展能力,要突破传统教学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过程。

4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城市设计理论课教学明确的目标导向,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在《城市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探索了优化改革的策略,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包括多元的教学内容、互动的教学方法、综合的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4.1多元的教学内容城市设计知识体系庞杂,而且近年来相关研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成果丰富,许多新方法、新理论不断充实现有的理论系统。即使现有教材不断修订,也远远不及知识更新的速度。如果仅以一本教材为参考资料,很难覆盖最广、最全、最前沿的城市设计相关知识,不利于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苏州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课程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充分发挥了教材开发的自,形成教材+辅助材料的教学参考资料(图1)。课程设置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三年级的下半学年,课时为18周共36学时,以王建国的《城市设计》(第3版)为主导教材,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城市设计理论、城市设计案例研究、城市分析方法与调研技艺3个模块(表1)。教师备课时,一方面,从最新出版的著作、杂志和媒体资料中选择具有研究性、讨论性、开放性和前沿性的资料作为教材的扩充;另一方面,积极从城市建设的成果经验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中直接挖掘有意义的素材,并根据特定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改组使之作为补充教材。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坚持不断学习的精神,还要对专业动向保持较高的敏感度。此外,在城市设计理论的教学模块中,教师向学生推荐了10本易读的城市设计书籍作为拓展阅读资料,都是翻译自经典的外国理论著作(表2),课堂上概括介绍了每本书的主要思想,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任选1本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通过补充阅读的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知识架构,对当下流行的城市设计理论追根溯源,通过阅读著作对作者的思路和理念有全方位的了解,掌握一手资料。4.2互动的教学方法理论课教学往往灵活度比较差,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经常导致学生学习被动、教师授课吃力、教学效果欠佳的结果。苏州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课堂上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课堂上除了教师的讲解,更加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讨论和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赛、互评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采取相应的教学组织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城市设计理论模块知识时,教材内容虽然整体比较系统化,但就具体知识点而言又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尤其是对于一些关注度和引用率比较高的理论观点,教材中仅有片段化的引用,离开了上下文语境,学生只能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曲解。因此,在该阶段授课的同时,要求学生从教师推荐书目中挑选1本著作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通过这个方法培养学生主进行详细的研读,变被动接纳知识为主动钻研知识,可以调动大脑思考的积极性,强化记忆,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此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检验学习成效,在学期末还举办一次班级辩论会,题目为“开放社区和封闭社区哪个更适合中国”,选择当下国内最具有时效性的话题,有助于学生置身于社会背景下运用所学知识,缩短了课堂和现实的距离。辩论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维的角度去自主思考,包括政府、开发商与公众利益等,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案例研究模块的教学尤其强调活学活用,目标是让学生能把从案例中学习的设计策略和方法灵活、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实践中。上课时采用师生同讲的方式,该模块根据功能和特征,将城市设计实践分为CBD、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历史地段、滨水区5种类型,学生相应分为5个组,每组选择1种类型进行详细的城市设计案例研究并轮流在课堂上汇报研究成果。该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案例并引导学生从合理性、客观性、可实施性等角度去衡量社区开放与否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辩论会被证实效果非常好,一方面,课堂氛围活跃深受学生喜爱;另一方面,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们能在短时间内提炼所学知识并用来解释和支撑观点。4.3综合的评价体系多元的教学内容和互动的教学方法决定了评价体系不能仅仅通过期末试卷成绩来衡量,而是在平时的过程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果表现。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侧重全面评价、综合评价,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考试分数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单一评价体系。该课程是专业必修课,按照学校要求必须有期中和期末考试环节。上半学期完成理论模块的教学,学生同步进行课外阅读并完成读书笔记,期中考试采用开卷形式,重点加强学生对城市设计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下半学期讲解案例模块和城市分析方法模块,与此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案例研究工作,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全面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每位学生的最终总评成绩由上半学期的读书笔记(20%)+期中考试成绩(20%)和下半学期的案例研究(30%)+期末考试成绩(30%)构成。由此降低了期末试卷成绩的比重,加大了平时的考核力度,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整体主导方向。在试卷考核的知识点构成上,降低了教材中死记硬背内容的占比,加大了主观题的比重。期末试卷中客观题占比30%,主观题占比70%,主观题中30%的内容是开放性的题目,从课本中找不到参考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和发挥。这样达到了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点全面理解和总结能力的目的,与本次教学改革的初衷相一致。

5结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粉末冶金范例(3篇)

    - 阅0

    粉末冶金范文1.1同步带轮结构特点1)内部有3个均匀分布的弧形凹槽和3个定位孔;2)形位精度要求较高,内孔的同轴度公差为0.05mm,齿形跳动度为0.1,中心孔的垂直度为0.03。综上分析,如.....

    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范例(3篇)

    - 阅0

    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范文[关键词]开关电源;PWM;UC3875;驱动电路中图分类号:TM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257-010引言开关电源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发.....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