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文篇1

【关键词】舒适护理;母婴分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7-02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一些疾病或特殊原因,需转至儿科与母亲分别进行治疗,面对意料之外的局面,产妇身心面临双重压力,既担心自己的产后恢复更对新生儿的疾病产生焦虑,另外由于新生儿不在身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一般护理的掌握均存在障碍,针对这种现状,我科自2012年1月至3月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舒适护理,使产妇得到全方位照顾,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产妇43例,其中年龄21-37岁,平均28.4岁;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28例;新生儿早产19例,溶血或高胆红素血症21例,湿肺3例;出生即转儿科20例,生后第2、3天转科的分别为10例、13例。

1.2方法护士通过对产妇的全面评估,制定一系列护理措施并给予实施,从环境、心理、疼痛、哺乳、睡眠、饮食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舒适护理。

2结果

实施舒适护理后,产妇身心恢复均有明显改善,平均住院天数由6.2天降至5.5天,母婴知识掌握率由89.7%升至98.4%,满意度调查由97.8%升至99.6%。

3舒适护理

3.1环境舒适护理产后将产妇尽量安置在单独房间,避免其他新生儿哭声对产妇产生心理上的刺激,房间应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房间装饰以暖色调为主,物品摆放整齐并简单实用,地面干净无明显污迹,保持干燥,并在卫生间等位置设置防滑标识。产妇入住后护士应热情主动介绍病房环境及规章制度,介绍各种物品(如热水壶、冰箱、呼叫铃等)的使用方法,迅速消除产妇的陌生感。

3.2心理舒适护理母婴分离产妇往往出现焦虑、自责、紧张、易怒等不良情绪,此时护士应以朋友形式主动与其沟通,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与不安,并能够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每天主动与儿科联系,了解新生儿疾病的动态变化,并将病情变化与治疗方案告知产妇,待产妇及新生儿病情均允许时,协助产妇至儿科探望新生儿,利于增进母子感情,缓解产妇焦虑情绪。利用娃娃模型,给予产妇新生儿沐浴、抚触及一般护理(如抱孩子、更换衣服、喂奶、换尿布等)的指导,帮助产妇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3.3专科舒适护理

3.3.1多功能电子理疗仪的应用多功能电子理疗仪通过对身体局部进行不同强度的电刺激,可促进乳汁分泌、通畅乳腺管,恢复膀胱肌肉功能,解除因奶少、乳腺管不畅以及膀胱肌肉水肿引起尿潴留的不舒适。对尾骶部刺激、按摩,能减轻会阴切口、腹部切口及盆腔的疼痛与不适感,有效率达100%。[1]

3.3.2预防下肢静脉血栓Virchow在19世纪中期就提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内膜损伤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至今仍得到普遍公认[2]。作为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可对剖宫产产妇实行提前护理干预,术后即给予双下肢的按摩,待产妇双腿可自主活动后,告之做足背、踝关节及膝关节的运动,鼓励产妇术后12小时坐起,24小时下床活动,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观察产妇双下肢有无肿胀,腓肠肌有无握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3加强哺乳的指导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产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加之产妇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泌乳时间往往推迟。[3]产妇能否顺利进行母乳喂养,舒适护理在此尤为重要。产后回房即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挤奶手法:将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晕周围,向胸壁处有节奏地挤压、放松把奶汁挤出,通过有效的按摩可促进催乳素与缩宫素分泌,促进乳汁的分泌及子宫收缩[4]。每2-3小时进行一次,每侧不少于15分钟,24小时不少于8次。为避免劳累,推荐使用医用电动吸乳器,模拟婴儿吸吮节奏、频率,更好的刺激乳汁分泌。正确的挤奶手法及电动吸乳器的早期应用,亦可使乳腺管逐渐通畅,饮食上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早期禁食油腻、催乳汤类,以免在乳腺管未通畅的情况下,乳汁过多堵塞乳腺管,加强健康宣教,告之产妇情绪、休息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指导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休息,以利乳汁分泌。

3.4睡眠舒适护理保证房间舒适、安静,护士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各种护理、治疗合理安排,集中进行,夜间尽量使用地灯、床头灯,避免强光刺激,睡前给予热水泡脚,温水擦浴,增加舒适感,针对产妇因焦虑、抑郁等已引起失眠的原因,护士应与产妇建立诚挚的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了解其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劝导、疏导病人,指导病人运用反思法、意识控制法、转移刺激法、兴趣诱导法、疏导宣泄法调节不良的情绪,使其安稳的睡眠。[5]

4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使病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还是灵魂上均达到最愉快的状态,具有促进病人康复的效果[6]。舒适护理模式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要为病人着想,对待病人要有充分的耐心、爱心及细心,尽可能使病人身心愉悦[7]。由于部分婴儿在出生后因各种原因被转送至新生儿监护病房,造成母婴分离,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给产妇造成了一定影响。通过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实施舒适护理,包括环境、心理、专科、睡眠护理等,使产妇的心理状态、产后恢复、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技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是舒适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最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祝玲英.母婴同室开展舒适护理的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0):1386.

[2]梁小花,陈容,侯婷婷.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0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6):692.

[3]赵玉芳,秦瑛,金得燕.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1):23.

[4]黄翠琴,樊雅静,胡三莲,等.促泌乳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情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31):2886-2887.

[5]梁丽,张丽莎.睡眠的舒适护理[J].当代护士,2009,5:39-40.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优质服务;满意度;预防保健科;婴儿母亲

【中国分类号】R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2)02-0549-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不仅关注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关注服务水平的进步。近年来,卫生部尤其注重"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在临床中的具体体现,因此,目前优质服务已普及到各级医院的临床。2009年至2011年我院预防保健科把优质服务的具体措施贯穿在婴儿首次来科室预防接种的全程中,提高了满意度。

1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308例均为首次到预防保健科进行预防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的母乳喂养的婴儿。孕周37~40周,出生体重3700~3900g,Apgar评分8~10分。母亲均为初为人母,平均年龄29±1.6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42例,中专44例,大专以上207例。

2优质服务措施

2.1电子呼叫系统避免就诊时的拥挤及母亲站立等候的疲劳,利于母亲的休息。

2.2喂养指导向母亲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保证4-6个月充足的母乳喂养,6个月后及时添加辅食,避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预防新生儿喂奶发生溢奶措施(新生儿竖着抱起,并用手在新生儿背部拍两下,将吞入胃里的空气排出)。

2.3健康宣教通过墙报、宣传册及工作人员的一对一方式进行:①预防接种:按时完成基础疫苗的意义、暂时不宜接种疫苗情况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②早期发育:让家长多拥抱和抚摸及通过语言、唱歌、音乐与婴儿交流,以促进其智力发育及与父母的情感联系;④婴儿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强调家长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和更换衣服,预防呼吸道感染,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气管炎、肺炎)的要点。⑤预防小儿意外伤害;强调喂奶或喂药可能引起窒息潜在危险及简单的急救处理方法。⑥综合指导:孩子的哭闹原因分析,避免到公共场所或人多聚集的地方,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以及大小便习惯。

2.4提供哺乳及母亲间交流环境哺乳便于母亲及时的抚慰婴儿;初为人母的母亲通过互相的交流提高育儿的经验,医务人员参与其中,以便更能提供科学的综合指导。

2.5协助照顾小孩、缴费使母亲真正感到医院人性化服务的温暖,从而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6热线咨询电话将咨询联系方式告知家长,以便随时咨询。

3满意度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在婴儿母亲结束来医院目的后,护士直接与母亲交谈,母亲对问卷理解后逐项填写,当场收回。凋查表内容见表1,答案设计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共发放问卷308份,回收有效问卷308例,有效率100%。

4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婴儿母亲对护士态度及其健康宣教和便民措施满意度均为100%,对所提供的其他优质服务措施未出现不满意现象,见表1。

表1308份有效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5讨论

5.1预防保健对儿童的影响预防保健科是对健康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供防范疾病及健康成长所需知识的场所,它需要护理人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满足儿童及家属对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因此,预防保健科的医务人员可以称得上是初为父母照顾宝宝的"老师"。

5.2优质服务的意义随着社会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健康观念的改变及医学服务理念的更新,使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各医院预防保健科充分以健康专栏、标语、图片、咨询等多种方式向家长宣传集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婴儿保健知识,以达到家长主动配合医务工作者和增强家长为婴幼儿定期到医院保健的意识[1]的目的。另外,保健科设立的咨询电话,方便家长对育儿知识的咨询,缩短家长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的为家长服务。

而为小孩及家属提供"情感"、"亲情服务"的服务[2-3]可达到宝宝父母与医务人员建立伙伴关系及提高满意度的目的。我院预防保健科通过热情温馨的健康宣教、发放健康处方、电话咨询、人性化的便民措施(哺乳及母亲间交流环境)、亲情式的协助照顾小孩等优质服务措施,使初为人母的宝宝母亲减轻了心理负担,尽早进入母亲角色,从而提高了母亲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6小结

总之,健康宣教、电话咨询、便民措施等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能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利于医院对社会的影响及增加医院的社会效益。由于家属照顾宝宝、工作忙、睡眠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家长身心疲惫,各种负性情绪应运而生,因此多种形式(电话、信息、网络课堂)的健康宣教延伸到家庭(预防针温馨提醒、体检)及共同抚养健康宝宝、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是我们预防保健科日后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韩菊兰.健康教育在婴幼儿保健门诊中的应用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69.

[2]刘静秋.如何建立新型护患关系[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173-174.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文篇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87-01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母乳喂养能给孩子提供近乎完美的营养,是任何营养都无法取代的。我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常德市某医院收治的180例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6月―2013年12月对常德市某医院收治的180例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剖宫产52例,干预后喂养成功47例;乳头异常19例,干预后喂养成功16例;母婴分离25例,干预后喂养成功22例;婴儿方面因素14例,干预成功10例;哺乳方法不正确35例,干预后喂养成功34例,其他社会支持系统、生活与饮食影响35例,干预成功33例。

2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

2.1社会支持因素。近年来政府通过媒体宣传、教育,让人们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得到了提高,母乳喂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自1990年起卫生部决定将每年的5月20日作为母乳喂养宣传日,近2年来许多城市也开展了宣传活动,但是效果不佳,追其根本,是产妇及家庭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

2.1.1部分产妇受长辈陈旧观念影响,妨碍了母乳喂养。

2.1.2由于代乳品通过媒体过度、夸大的宣传及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影响,大多数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代乳品认识存在误区。

2.1.3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产妇也面临同样的竞争压力,为了赶上工作进度,很多正处于哺乳期的产妇忙于事业,因精神高度紧张及没有时间进行母乳喂养,从而影响到母乳分泌,影响到母乳喂养。

2.1.4有些条件好的家庭,怕大人受累,买国外的好奶粉喂养,误认为比母乳好从而放弃母乳喂养。

2.2产妇心理因素。

2.2.1在当今这个注重外在形象的社会里,许多产妇都会紧张、焦虑进行母乳喂养会引起乳房下垂、身体肥胖,因而拒绝进行母乳喂养。

2.2.2产妇对进行纯母乳喂养信心不够,总是持有怀疑的态度,担心婴儿没吃饱。

2.2.3产妇在月子期间,因与外界接触少,容易引起产后抑郁,情绪不高,影响母乳的分泌。

2.3乳房因素。乳头平坦、凹陷、短小、过大导致早期喂养障碍:产妇缺乏孕期乳房保健常识在青春期及妊娠期使用过紧的胸罩,使乳头被紧紧的束缚,造成乳头平坦或凹陷,又未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异常的乳头没得到及时纠正,乳头异常的产妇难以做到婴儿有效的吸允。

2.4母婴同室因素。目前虽然很多医院创建了母婴同室病房,但是很多因为母亲及婴儿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母婴分离,从而导致未能及时开奶。

2.4.1产妇因素:产后大出血,产后因疾病进入重症监护室。

2.4.2婴儿因素:婴儿口腔疾病、口腔畸形、舌系带过短或过长,影响婴儿吸吮能力;婴儿因早产、黄疸、产伤及缺血缺氧性脑病需要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错过开奶和早接触的时期。

2.5生活与饮食:产妇在生产后因身体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挑食、食欲下降、拒食等情况。此外,产妇及家人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在食物选择上有所顾忌,早期饮食比较单一,饮食方面不合理会导致产妇营养不良,从而直接影响产妇乳汁的分泌,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出现乳汁不足。

3护理干预措施

3.1社会支持系统。对产妇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对婴儿和母亲的益处:母乳营养丰富,比例合适,有助于消化吸收;母乳能增强婴儿免疫力;母乳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母乳喂养时,能促进情感交流;母乳喂养经济、便利;母乳喂养能促进母亲产后恢复及减少乳房癌和卵巢癌的发生。从而让产妇及家属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减少社会对母乳喂养的干扰,提高母乳喂养率。

3.2心理护理。了解产妇忧虑的原因,进行疏导工作,要求家属与产妇多进行沟通,为产妇分担忧愁,减轻心理压力,多鼓励产妇,让产妇对母乳喂养树立信心,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利于乳汁分泌。

3.3乳房因素。乳房扁平或凹陷者:哺乳前湿、热敷乳房,同时按摩乳房以增加乳房的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继而捻转乳头引起奶阵。进行乳头伸展练习,将两拇指平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地将乳头向外方拉开,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此外还可以用乳头牵拉器、戴专用胸罩等方法来辅助喂养母乳。乳头过大者:乳头过大,婴儿衔接失败,产妇首先取舒适卧位,选择最舒适哺乳姿势,用乳头刺激婴儿上唇,使其张大嘴,将乳头塞入婴儿口中,用空着的手轻轻按摩乳房,用大拇指从乳房根部轻轻推到乳晕处,把奶水挤出来到宝宝的嘴里,反复坚持吸吮;乳头过小者:加强乳头练习,用吸奶器吸引乳头,每次吸住奶头约半分钟,连续5-10次,每天至少两回。

3.4母婴同室因素:母婴分离的产妇由于乳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乳腺管阻塞不通,导致分泌减少,乳房肿胀。另外,母婴分离还会导致产妇产生紧张情绪,担心婴儿健康。首先,消除产妇负面情绪,多传递婴儿信息。其次,辅助做好乳房护理,定时用吸奶器吸取乳汁,吸取前可进行乳房热敷和按摩,将挤出的乳汁送往新生儿病房进行喂养,提高婴儿免疫力,对后期母乳喂养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3.5生活与饮食。对产妇及家属解释合理、均衡饮食的重要性,根据产妇特点,制定不同的科学的饮食计划,争取每顿食物做到色香味俱全,增加产妇食欲,使产妇摄取营养丰富、均衡并能促进乳汁分泌的饮食。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妇;护理干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73

在出生后新生儿通常会在母亲身边给予喂养,但也有部分早产儿由于出生后胎龄小、严重疾病或其他原因需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长期住院治疗,这样将导致母婴分离。由于很多产妇对于母婴分离状况并无心理准备,因此很容易产生明显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也对产妇的产后身心恢复十分不利[1]。为了减少母婴分离导致的产后抑郁发生,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马关县人民医院对近期收治的母婴分离产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缓解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马关县人民医院收治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8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6.89±1.29)岁,孕周为(39.04±3.65);观察组产妇年龄(27.34±1.86)岁,孕周为(38.53±2.48)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产妇自愿参加护理干预研究,新生儿转入NICU,无语言沟通障碍。排除标准:高危重症孕产妇;发生新生儿死亡的产妇;有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

1.3方法

1.3.1对照组:常规给予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指导,于产前产后进行知识宣教学习,预防产褥期并发症并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实施的常规护理内容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①信息支持:因新生儿病情重,早产等原因需转入NICU导致母婴分离,患儿母亲失去母亲角色而处于焦虑状态,因此护理人员需将新生儿的每日病情及时告知产妇,并耐心解答产妇问题,必要时可安排患儿母亲进行探视,为母亲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可大大降低产妇的焦虑情绪。②心理干预:由于患儿母亲对新生儿病情的担忧,同时患儿不在身边使得产妇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影响产后身心恢复。因此应指导患儿母亲喂养的相关知识、早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告知患儿母亲新生儿预后可如正常儿童一样健康,用以鼓励母亲,帮助其用正确的心态面对病情,减轻精神压力,从而有利于保证母婴健康。③生活干预:患儿母亲产后恢复指导,针对产后产妇生殖器官的变化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法。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产妇子宫、体型尽快恢复并帮助解决泌乳问题及尿潴留、便秘等产后不良症状。应积极做好宣教与哺乳知识学习,提高产妇自身的认知能力。详细介绍按摩对母乳喂养前后对母亲的影响、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2]。

1.4观察指标采用临床HAMA焦虑表对两组的产妇焦虑程度进行评估,焦虑评分标准:所有评估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HAMA评分标准: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重度症状、4分为极重度症状。抑郁评分同上。在焦虑评分过后对产妇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标准为: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对两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HAMA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现如今,医学模式从传统医学模式已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医学模式,产后产妇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围生保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关注内容。新生、早产患儿在出生后由于病情需要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通常的住院时间由几天到几个月不等。患病的新生儿被送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这样将造成产后母亲和婴儿暂时分离。如果患儿母亲迫切见到孩子的心理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精神上得不到安慰,同时部分产妇还伴随产时的合并症,这样极易导致患儿母亲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继而诱发产妇生理、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异常,影响产妇产后身心的快速恢复[2,3]。

目前国外文献研究报道国外产妇产后抑郁的患病率为3.52%~33.00%,而国内的报道为5.45%~17.00%,但据文献报道母婴分离是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4-6]。因此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病情,应早期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同时定期将住院新生儿的治疗信息反馈给产妇,让产妇家属与医护人员一块关心并安慰产妇,也可在恰当的时间通过MP3、电视等多媒体给产妇播放她喜欢的音乐视频,放松心情。大量文献研究报道,优美的音乐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改善人们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应激能力,并能有效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7]。同时在新生儿沐浴、脐部处理、母乳喂养等方面知识技能方面,利用模拟人教会产妇学习掌握,使其快速进入母亲的角色,并能胜任本角色,促进产妇产后身体和心理的快速而健康恢复[8]。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恢复良好,护理满意评分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对于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症状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产后焦虑,改善了产后产妇的心理状况,提高了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樊雪梅.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人文护理的效果分析.上海预防医学,2013,25(3):141.

[2]季庆华.母婴分离的高危妊娠产妇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57-58.

[3]张红茹,张洁,刘志杰,等.母婴分离产妇应对方式与乳汁分泌量的相关性研究.护理研究,2011,25(1):137-138.

[4]郑婉文.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心理状况的影响探讨.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14-15.

[5]张霞,杨玉琼,蒋红梅.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316-318.

[6]张红茹,张洁,刘志杰,等.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方式的研究.河北医药,2011,33(3):454-455.

[7]高玉翠.分娩后母婴分离的产妇护理干预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5):138-140.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文篇5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4―0146―04

产科危重患者是指从妊娠到产后42d发生的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危重症的产妇Ⅲ。临床多见产科危重病种包括合并高血压、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胎儿宫内窘迫、先兆子宫破裂、宫外孕、子痫、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胎盘早期剥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产科危重症往往发病急、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加上一些产妇未及时进行产检或缺乏应急保护知识,人院就诊时病情可能急、危、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危重症产妇产后的护理内容主要为积极预防并发症,促使产妇产后恢复,传统的产后护理内容多为对症支持治疗、生命体征监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护理主动性不足,心理干预不够,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分析了我院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危重症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危重症产妇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产妇均经积极的医疗护理治疗后存活。对照组危重症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30.8±5.1)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7例;产后大出血19例,重度妊高征1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3例,子宫破裂2例,胎膜早破3例,羊水栓塞2例,胎盘植入1例,婴儿存活43例,婴儿死亡2例。观察组危重症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31.2±5.4)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5例;产后大出血20例,重度妊高征1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子宫破裂4例,胎膜早破1例,羊水栓塞2例,前置胎盘2例,婴儿存活42例,婴儿死亡3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初产妇比例及危重症妊娠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的产后护理,包含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控产妇产后每小时尿量,产后阴道分泌物量、颜色及性质、血压、呼吸频率、瞳孔变化情况)、药物应用、肿胀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优质护理①告知母婴结局:危重症产妇由于起病急、快、重,分娩多采用剖宫产,受到麻醉因素、分娩疼痛及产后失血的影响,产后不清楚分娩结局状况,而母婴平安的分娩结局对于危重症产妇产后心理无疑有巨大的宽慰作用,对于分娩结局为婴儿存活的产妇,护理人员在危重症产妇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产妇母婴平安;对于分娩结局为婴儿死亡的产妇,主治医师在宣布婴儿状况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控产妇的情绪变化、应激反应,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如镇静剂滴注、宽慰产妇情绪、束缚肢体等。②个性化心理干预:婴儿存活的产妇产后心理状况获得宽松,多希望尽快与婴儿接触,母婴状况良好的产妇在医生同意后可较早实现该目的,但对于多数危重症产妇,由于婴儿生命状况不稳,需要在育儿室或ICU接受相关治疗,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母亲婴儿目前状况,使其保持宽松心态,待婴儿状况平稳后,尽快安排母婴接触,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若产妇仍旧存在一定的心理担忧,护理人员可用手机拍婴儿照片给产妇。对于婴儿结局为死亡的产妇,护理人员在密切关注应激反应及情绪变化的基础上,首先对产妇的遭遇表示同情,鼓励产妇勇敢地接受事实,告知产妇今后还有分娩的机会,减轻身心压力,努力减少由于婴儿死亡带来的心理刺激。

1.2.2感染预防优质护理危重症产妇产后极易引发各种感染,有效控制感染是危重症产妇产后护理的工作重点,护理措施如下: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医源性感染,做好危重症产妇产后会的护理工作,避免尿液反流引发逆行感染。②充分确保产妇产后的充足睡眠及休息危重症产妇产后身体状况较差、身体虚弱,身体抵抗力降低,在ICU各种侵入性操作、补液、纠正水电、酸碱平衡治疗基础上易引发感染,充足的睡眠、休息是增强抵抗力的重要措施,待产妇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告知产妇应多注意休息,对由于心理因素影响休息的产妇护理人员加强心理指导,对由于ICU检测仪器噪音引发的睡眠干扰,护理人员征得医生同意后适当调低ICU各类设备的音量。③营养补充产妇产后身体状况较差,充足的营养补充可为产妇提供必要的糖分、脂肪及蛋白质,充足的营养供给有利于产妇产后抵抗力的提升,产妇产后对无法经口摄食的采用中心静脉营养或鼻胃管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提高身体抵抗力。

1.2.3病房优质护理危重症产妇产后经ICU抢救治疗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即可转入普通病房,此时护理的重点应加强对危重症产妇产后的生活护理:①角色转换:危重症产妇从入院实施抢救至脱离ICU病房,面临较长时间的恢复阶段,此时由于患者较长时间脱离社会生活环境,患者多迫切希望恢复健康,离开医院。护理人员加强对危重症产妇产后的角色转换护理,鼓励产妇与同病房内病友、亲属、朋友沟通交流,尽快适应向社会角色的良性转换。②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做好多种基础性护理,如积极预防皮肤压疮、口腔溃疡,对无法起床活动的产妇进行定时翻身,卧床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及卧位的舒适程度。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通风、透气、安静、整洁,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产妇产后的正常休息。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产褥感染、心理焦虑州(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分)、抑郁(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12分)、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②采用Mossf-36量表用中文版评价两组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状况,该量表包含有躯体疼痛、躯体角色疼痛、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及情绪角色功能,得分越高代表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越高,评价时间为产后第10天。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产后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产褥感染、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生活质量评价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情绪角色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3讨论

3.1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危重症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危重症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不仅影响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恢复状况,亦是衡量医院对危重症产妇的抢救、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对危重症产妇产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后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服务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产褥感染、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2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危重症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母乳喂养;心理障碍;问题;护理干预;成功率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最适合婴儿的生长发育。目前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本文通过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2月至10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000例,住院期间全部实行母婴同室,住院时间2~7d。

2结果

1000例产妇中18例由于心理因素不愿喂哺者,经疏导教育后成功喂哺达100%;163例扁平或凹陷者,成功154例,占94.5%,未成功9例,因产妇身体素质差,家属不愿配合;皲裂25例,经处理2~5d痊愈,成功率达100%;乳胀354例,于产后2~3d发生,经处理后1~2d乳胀消除;母婴分离者110例指导挤奶手法,按时排空,成功保持泌乳功能。

3护理干预

3.1产前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喂养时间和次数,喂养姿势和技巧以及相应的护理等[1]。同时纠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认识。比如:有些产妇因害怕影响体型,拒绝哺乳;有些产妇认为乳汁少,怕新生儿吃不饱,产后即用奶粉代替。有些产妇觉得不胀,就不会有奶等等,上述对母乳喂养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低[2]。因此,开展产前健康教育,纠正产妇错误认识,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使其家属和孕妇建立产后母乳喂养的决心和信心。

3.2产后早接触,早吸吮。足够的乳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前提,尽早频繁的刺激是促进泌乳的有效措施[3]。因此,产后30min内,除母乳喂养禁忌证外,均由护理人员协助新生儿与母体进行皮肤接触,并让新生儿早吸吮母亲,并再次宣教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产后由责任护士具体的讲解及指导母乳喂养有关知识。包括哺乳的正确姿势,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24h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判断婴儿需要及是否饱足的技巧,以及护理技巧。

4针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措施

4.1扁平或凹陷的处理注射器吸法:根据直径大小,选用10~20ml注射器1副,切除注射器前端及部分,将注射器直接罩在内陷的上,抽吸活塞,能够明显看到被吸出来,并保持负压1min。重复多次,使突出。

4.2乳胀嘱产妇增加哺乳次数,采取正确喂哺姿势,喂哺前,热敷、按摩、拍打,如果很胀痛,婴儿不能有效吸吮时,可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使舒服一些后再喂哺。

4.3皲裂指导产妇采用正确的吸吮方式,婴儿不能只吸,应吸入及大部分乳晕,喂乳结束后,可用示指轻压婴儿下颌,待婴儿自然松口后慢慢取出。哺乳后将少许乳汁涂在及乳晕上,让暴露自然干燥,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有丰富蛋白质,能起到修复表皮的技能。

4.4母婴分离时如何保持泌乳教会产妇挤奶方法:操作前热敷、按摩,洗净双手擦干,将大拇指放在乳晕上,其他手指放在对侧,向胸壁处有节奏地挤压和放松,把乳汁挤出,或者使用吸奶器排空,告诉产妇及家属挤奶6~8次/d或更多。

5小结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智力,减少婴儿患病率,这些优势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开展产前和产后护理干预,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重视产前检查中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李敏.产前及产后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临床影响的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217.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文篇7

【关键词】妇产科;病房管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28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99-02

随着现代临床医疗模式不断完善,其对病房管理方式及技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病房的管理,其不仅决定了整个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更是显示医院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及管理能力。由于病房管理工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护理的质量,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病房管理模式,切实提升病房管理水平,提升患者的临床满意度[1]。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将收集整理2013年1月至今我院分娩总数达到850人,妇产科病房管理的资料,现将病房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合理设计病房布局,营造和谐住院环境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于医院的医疗质量以及住院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病房管理中应该根据自身实力改善妇产科住院条件,若条件允许可实现宾馆式病房;可将病房分为家庭式和普遍病房两类,其中普通病房设计居住三位病人,而家庭病房则只住一位病人,基础配套设施齐全;为了保证病房的温度、湿度适宜,在病房内安装中央空调、地暖等设施,保证病房能够随时保持恒温、恒湿(室内的温度最后保持在21℃为宜,而湿度则可保持在55%-75%最佳;每个房间均设置独立卫生间,主要是方便患者产后或者术后行动;所有病房均配置电视,这样将有利于患者在病房稳定时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消磨住院时间,同时通过观看电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2进一步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目前,很多医院都出现了各种原因的医疗纠纷,而引起这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医、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及时、不协调,为了降低临床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必要的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过程中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方法与技巧,例如:部分患者不清楚自身的病情而对医疗方案产生误会,此时医护人员需要细致、耐心、认真的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其病情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此来消除患者心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不理解、不信任,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另外在沟通过程中需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在交流时避免让患者及家属站立;在沟通时尽量多站在患者较多来思考、交流,这样比较容易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医护人员每日至少巡视4次病房,这样从心理上给予患者一定的安全感,同时还有利于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异常情况,便于尽早采取处理措施。

3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院内感染

为了有效预防母婴出现院内感染,一方面需要保持病房空气的清新,每日需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每个月需对病房空气进行空气培养。若为母婴同室,其病区需要用含氯消毒液清洁擦拭,2次d,清扫污物,2次d。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液及医疗器械均需要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以此来避免病源菌的生长与繁殖;护理人员清晨做护理时需做到一桌一巾、一床一巾,患者出院后需要对床上用品进行全面消毒处理,通过上述措施来保证病房内清洁无尘,从而实现有效控制病室感染源[2]。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在护理或接触新生儿前、后需使用肥皂洗手,清除手表面的细菌,降低病菌传播给新生儿的几率;对新生儿需每日给予洗澡,并严格执行一人一布一浴巾包裹原则,所有新生儿用品均需采取严格消毒,必须做到专人专用,浴室需每日进行常规消除处理;为了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现象,新生儿脐带一般是采用自制消毒脐带粉进行覆盖并采用敷料进行包裹。

4积极开展母婴同窒病房的健康教育

4.1待产期健康教育当待产孕妇入院之后可给予配备具有一名专业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向待产妇详细讲解关于分娩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健康宣传教育,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并消除其不良情绪,树立坚定信心,进而从精神上做到接受分娩的准备;通过对待产妇宣传医院的服务内容、相关规定以及分娩前的注意事项,以此来让产妇及家属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基本知识以及实行母婴同室的好处,指导待产妇做好准备,以此来提升母乳喂养的自觉性及喂养率。

4.2分娩后健康教育①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向产妇及家属传授相关生活护理知识,并向其详细讲解关于新生儿脐部和皮肤护理、科学喂养的方法,帮助产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新生儿护理;②叮嘱产妇及家属需要将母婴的衣物进行分类、分别放置,另外护理人员需指导产妇及家属给新生儿换尿布、换衣服的一些注意事项及技巧,并告知其新生儿的胎粪、正常大小便的次数、颜色、性状以及量等信息,还有新生儿正常的睡眠时间、生理表现及一些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例如:打嗝、呛奶、吐羊水、尿布疹、脓疱疹等处理方法[3];③叮嘱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取暖不宜使用热水袋,尽量不让新生儿与大人同睡,在放、接、抱新生儿时应该做到稳、轻,为了预防新生儿指抓伤自己,可以采取使用衣袖包住手指,不可让新生儿独自呆在病房,必须做到亲自看管,若有异常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5加强产妇的母乳喂养指导

为了加强产妇及家属的母乳喂养意识,通过采取各种方式(如: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以及文字资料等向产妇宣传新生儿的特点、初乳优点以及产后的注意事项,帮助产妇能够采取科学、正确的护理方法来喂养新生儿;在母乳喂养时可以配以轻柔、优美的音乐,这样可以让产妇放松心情,同时还有利于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产妇在进行母乳喂养时,护理人员应该到床前亲自指导产妇喂奶的姿势,科学解决胀痛、乳汁不足以及母婴分离后如何保持泌乳等等。具体来说:若产妇出现胀痛或者新生儿脱水、发热现象时,应该采取早吸吮、多吸吮,保证了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若产妇出现凹陷导致新生儿无法吸吮时,护理人员应该给予特制的简易进行细心矫正,直至新生儿能够准此吸吮,同时积极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尽量减少使用人工代乳品等喂养新生儿。

6加强病区病房的管理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患者床单的规范、整洁,根据实际情况定时开窗透风,保持病区、病房的清洁卫生,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窗轻、操作轻”基本原则;严格控制探视人员,严格执行母婴同室病房每床只留一人陪护制度,正常探视时间控制在:14:00-17:00,尽量减少母婴与外界的直接、间接接触,避免外界细菌的入侵,确保母婴能够顺利度过住院期;在护理过程中积极、主动与产妇、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以便于提供更好的“人性化的服务”,为产妇营造出一个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4];努力实现病房“三化”管理机制,提高病房的管理质量离不开广大护士、医生密切配合与支持,妇产科病房不同于其它科室病情,为了确保医疗、护理的安全性,我们在病房管理上必须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完善各级医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所有人员的岗位与职责,以此来达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效果,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

7落实“三基三严”训练,提升护理人员基本素质

在妇产科病房管理中,提升护理质量也是整个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一方面通过学习护理杂志上有关文章,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另外针对性地每周典型病例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总结分析,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其次,落实护理技术练兵机制,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扎实的护理基本功,坚决执行技术操作考核,由护理部统一组织的各项护理技术的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互帮互学;最后,在业务管理过程中需做到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要敢管敢讲,充分发挥老助产士作用,积极引导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促使三基三严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运用科学理论指导病房管理,营造安全、舒适、和谐的母婴病房环境,落实母、婴统一体的护理管理制度,强化防范、安全意识,加强健康教育及母乳喂养,贯彻以母婴为中心的思想,实现了共同管理、化弊为利的管理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母婴同室的病房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杰,李飞,霍天琪.临床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2011,2(15:7.

[2]郭素婷,王颖.母婴同室管理中存在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4:514.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文篇8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42

随着爱婴医院和母婴同室的建立,使产妇分娩后很快照顾起婴儿的责任。由于年轻夫妇初为人父母,对产后的卫生保健知识、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知识等都十分缺乏,因此急需医护人员的帮助与指导。

共同参入式母婴同室婴儿护理指导

自1995年5月我院实施母婴同室以来,对无产科合并症、无伴传染性疾病、无精神和智力障碍产妇、无新生儿疾病的均采取了母婴同室。最初开展母婴同室时,采用包办代替的传统方法,即有护士独立完成婴儿的全部护理项目,如婴儿尿布更换、淋浴、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然后放回母亲床边。但因产妇及家属不参入护理婴儿,出院后许多产妇不知如何护理婴儿,不会给婴儿换尿布和洗澡,也不会观察婴儿的黄疸、溢奶、大小便性状等正常生理现象,自我护理能力较低。而目前我们提出的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增设了两名宣教护士,在住院期间指导产妇、家属与责任护士共同来护理婴儿,并采用一对一教育方式,以讲解与录像示范及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床边指导产妇和家属更换尿布、护理脐部和皮肤、喂养等有关知识,尽量将淋浴室外墙改成玻璃透明样,开放护理操作,这样产妇和家属可以亲眼看见护士为婴儿沐浴、游泳、抚触、穿衣等方式,在护士指导下可全程参与。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不但产妇在护士的指导下掌握了观察婴儿生理和病理的特点,而且也学会了婴儿的基本护理,从而更快适应了母亲的角色,轻松地承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

预见性母婴同室产妇护理指导

预见性护理程序和优点:预见性护理程序是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为目的全程优质服务[1]。譬如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胎头压迫膀胱三角区可造成黏膜充血水肿,肌张力下降,逼尿肌收缩乏力,加之产妇害怕疼痛不敢排尿等,均可引起产后尿潴留,为此在产后早期实施按摩下腹部与子宫底,可形成连续刺激,诱导和促进排尿,这样的护理程序改变了以往在发现尿潴留后才导尿的被动局面。产后大出血的防治是在患者分娩后立即指导家人及产妇按摩子宫,同时备好所需药品与器械,一旦发生大出血,即可检查出血原因,并给予止血、抗炎等治疗与护理。在护理会阴侧切伤口时,产妇入室即指导其保持会阴清洁,防止血污,特别是大小便后应及时清洁会阴伤口。预见性护理改变了以前入室后才根据医嘱用药及延误抢救时间的被动局面,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且更加责任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为产妇提供了个体化的最佳护理程序,使母婴早日康复。

指导母乳喂养,防止乳腺炎发生:在进入爱婴区母婴同室后,即给予正确母乳喂养宣教,指导产妇掌握哺乳方法,做到让婴儿早吸吮。两侧要交替哺乳,保护好,发现凹陷、短平、皲裂及哺乳方法不当的产妇,应及时给予指导,使产妇远离乳腺炎的困扰。预见性护理更好地贯彻爱婴医院标准,改变了奶胀而乳腺不通畅及婴儿吃奶粉的不良现象。

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的转换:目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日益增加[2],其中很大部分是对母亲这一角色仍不适应,对如何护理婴儿不知所措,从而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冷漠、厌恶、仇视的障碍情感,甚至发生伤害新生儿的行为,严重者或发展为重度抑郁症。因此要通过预见性护理来完善身心的整体护理,帮助产妇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尽快适应母亲这一角色,使其承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要加强护士对孕产妇心理咨询辅导,如发现异常情绪应及时实施心理干预,尽快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给予产妇心理支持,使其具有良好身心准备,适应母亲这一角色的转换,从而使母婴关系更加融洽。

母婴同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故隐患:产后3天是产妇各种合并症的高发期,如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等。新生儿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婴儿刚出生由于羊水残留,加之喂养不当,极易引起呕吐或窒息;少数家属为了婴儿睡个好头型,而强制固定胎头取平卧位,更加造成了窒息的发生。中午与夜间时,产妇和家属因疲劳等都处于睡眼状态,婴儿几乎等于没人看护,因此很难发现低血糖、与母亲同床引起窒息、盗窃婴儿等异常情况和事故发生,因此应多加强这方面的警惕性。

院内交叉感染:由于新生儿24小时和母亲同住一室,加之病室人员流动性大、产后不能开窗通风、产妇要抱头、不能洗澡等传统的习俗,这样使产后的恶露、出汗、大小便异味等均造成了病室的空气混浊,有效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使对外界适应力较差和抵抗力较弱的新生儿,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

产妇休息不足:产后产妇精神体力消耗很大,特别是剖宫产后妇女,很想产后有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但实施母婴同室后,由于母亲和新生儿24小时在一起,并喂奶、喂水、换尿布等,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睡眠。因此必须要改变产妇的休息环境,增加产妇的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

讨论

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是现代护理中的先进护理模式,一方面可充分发挥护士的教育职能,另一方面尊重病人的自和知情同意权。我科在开展母婴同室病室中,通过采用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在护士的帮助指导下,产妇掌握了对婴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促进了产妇初为人母的角色转换,改善了护患关系,也减少了护患纠纷。实践证明,共同参入式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病室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使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调动了产科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消除了产妇的紧张情绪,提高了护理质量[3]。同时每接收一位产妇及新生儿,都是对护士业务水平能力的锻练与提高。

母婴同室做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已开展多年。针对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整改措施:①增设两位宣教护士,专职健康教育工作。②改善住院条件,将大病室改为小病室,并设有温馨病室,增加通风设施,完善管理制度,由护士统一每日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减少呼吸道感染。③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协助并指导每位产妇做好环境及自身清洁工作。④健全医院医生用药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坚持用药原则,如果能够口服的,不肌肉注射;如能肌肉注射的,不静脉用药;能用一代药的,决不用二代抗生素,防止医院二次感染发生。⑤严格做好医护人员自身消毒工作,对每位住院产妇治疗做到一人一镊一用一消毒,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⑥增加冷暖两用空调,保持母婴同室温度适宜,从而降低季节性感染。⑦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病房全部安装闭路电视,实施24小时值班,严防婴儿失窃事故的发生。⑧责任护士要尽职尽责,全程跟踪母婴护理指导,尽量减少陪护,减轻家属负担,保证母婴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康复。

参考文献

1于海霞,王丽娟,王淑红.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3(9):859.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文篇9

关键词:母婴分离;产后护理;产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15-01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产妇产后应该是与婴儿同室并进行母乳喂养的,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医院的早产儿数量不断增加,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也越来越多,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来消除产妇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有效的干预方法也能够确保母乳的正常分泌,并使产妇掌握有关知识,增强她们照顾婴儿的信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住院分娩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的230例产妇,年龄为22~35周岁,平均年龄(25.5±2.8)周岁。230例产妇均为剖宫产,无精神性疾病和其他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年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次等因素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备可比性。

1.2方法:2组产妇均接受常规的护理,而干预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了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1.2.1心理干预:母婴分离大多会使产妇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产妇的正常休息,还会使一些产妇出现拒绝接受治疗的情况,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机能恢复。为此,护理人员加强了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她们理解和支持,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来消除她们的负面情绪,并与监护病房积极联系,及时将婴儿的有关情况告知产妇,并适当安排其探视婴儿,从最大程度降低产妇的焦虑水平。

1.2.2护理:干预组产妇从产后30min开始进行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按摩,在根部沿着乳腺管的方向进行按摩,每次按摩5min,每隔2~3h按摩1次。(2)热敷,使用温度为40~50℃的毛巾对双侧进行热敷,每次3~5min。(3)挤奶,每隔3h挤奶1次,一般在热敷及按摩后进行。这样能够促进缩宫素和催乳素的分泌,有利于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

1.2.3健康教育: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关婴儿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主要包括如何判断和处理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的哺乳、抚触、沐浴和看护等内容。同时,还使产妇明确有关自我护理、人工挤奶以及产褥期的有关知识和做好产后护理的重要性等。

1.2.4生活基础:根据医院的实际条件,尽可能为产妇提供一个单独的、安静的休息空间,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每天对恶露排出及宫缩情况进行观察,并指导产妇清洁外阴,避免产后感染。

2结果

2.1产妇满意度对比: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可以看出,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产妇泌乳及硬度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情况与产后第4日硬度比较情况,可以看出,干预组产妇产后的泌乳时间和泌乳量充足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日硬度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产妇。

3讨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医院的早产儿数量逐渐上升,早产儿大多在出生后被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由此造成的母婴分离给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母乳是婴儿最为理想的食品,除了营养丰富以外,还含有多种抗体,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而母婴分离则使产妇的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使泌乳时间推迟。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了产妇的心理情况,加快了产后恢复的速度,不仅提高了护理满意率,也使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分泌量、肿胀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确保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表明,在产后母婴分离期间开展针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活动,能够使产妇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和指导,不仅能够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还能让她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的完成对婴儿的照顾。同时,护理干预也能够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并且使护理工作注入了人文关怀的情感,提高了产后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静.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0(9):90~91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文篇10

【关键词】新生婴儿;产后;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245-1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保障孕妇与胎、婴儿的健康,提倡优生优育,以提高民族素质,发展围生医学,这是产科学上一大进展。任何一位医护工作者面对新生命的诞生,都希望这个婴儿能够顺利健康的成长。

1新生婴儿护理措施

妊娠37周末至42周末以前,体重>2500g出生的新生儿,称足月新生儿。出生后断脐至满4周内,称为新生儿期。此期是新生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的过渡阶段,在此期内必须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特点细心护理。

新生儿护理方面措施。①保暖:对新生儿必须采取保暖措施。冬季除保持合适的室温(20一24℃)外,可采用母亲体温、热水袋或空调等保暖方法。②测量体温、体重:每日测体温2次,如高于37.5℃或低于36℃,应每4小时测1次。体温过低,应予保暖;体温过高,应先检查是否穿衣过多、被太厚、室温过高所致。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呼吸和面色,如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啼哭异常、呼吸急促等,提示呼吸道不畅。此时,应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予以左右交替侧卧位,避免窒息。④脐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或出血,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⑤休浴:每天早晨休浴1次,可以清洁皮肤,预防感染,促进血液循环,使新生儿舒适、安静,促进亲子间互动。⑥眼、耳、口、鼻的护理:眼部应保持清洁,如有分泌物,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棉球由内毗向外轻轻拭净,再滴0.25%氯霉素眼药水每日2次。⑦皮肤及臀部护理:胎脂于生后6小时用消毒植物油擦去。所用衣服、被单、尿布须清洁、柔软。经常更换卧位,防止局部皮肤受压。

护理人员应向产妇宣传提倡纯母乳喂养,不给婴儿添加任何食物(包括糖水)。母乳中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糖类及适当比例的钙、磷,有利于婴儿的吸收利用,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通过母乳喂养,婴儿在母亲怀抱中吸吮,能够给婴儿带来愉快,能加深母子感情,增加母亲喂奶的信心和促进泌乳。

由于城市规模和医疗条件的限制,有的医院将新生婴儿护理由家属来做。但是新生婴儿统一管理和护理应该是医院常规服务。目前有很多医院采用套母婴识别防盗管理系统,来防止婴儿被盗和加强婴儿护理。

2胎儿窘迫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窘迫。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为:①母体血氧含量不足:如母体有心力衰竭、失血性休克或全身麻醉等。②胎盘病变: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引起胎盘功能减退。③子宫胎盘血运受阻:如子宫收缩过强,脐带脱垂、绕颈、打结或过短。④胎儿因素:如产程延长使胎头受压过久,引起颅内出血,或胎儿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如果发生上述情况护士应尽量保证孕妇情绪稳定,心理上的舒适感增加。及时发现胎心率、胎动异常,使胎儿情况改善,胎儿健康出生。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胎儿情况:每10分钟听胎心1次,慢性胎儿窘迫可行胎盘功能检查、胎心监测,指导孕产妇计数胎动方法。同时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治疗。

3心理护理

给婴儿以心理护理。刚出生的婴儿是最软弱的,因而对成人的依赖也最强。婴儿这时的反射活动和运动动作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以求得生理需要的满足。父母温和的语言、亲切的笑容常会使不安的新生儿安定下来。婴儿如果得到和悉心的照料,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对环境产生信任感。对新生儿应结合日常生活护理进行心理护理,尽早建立起母婴之间的依恋关系,这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尤其是以后小儿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笔者提出来,期望“心理护理”得到重视。妇产科护士可以将这样的心理规律传授给初为父母的人们:多孩子、和他说话、和他游戏等。

给孕妇以心理护理。我们首先要告诉产妇婴儿是健康的。人性化的服务,首先要了解产妇的需求与心理,任何事情不能打无准备之战。至于性别方面我们要事先进行沟通了解,产后不要急于告诉产妇婴儿的性别,这个时候产妇过喜或过悲都不利于产妇。如果新生儿的性别与产妇期望的相反而精神受打击,这个时候着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共同帮助产妇解除思想顾虑。向孕妇提供相关信息,如操作过程、预期结果、配合手段,并适时将真实情况告知。人在不确定未来风险的情况下会产生焦虑,当把实际情况告知家属的时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焦虑。如果胎儿不幸死亡,暂时不告诉产妇,或选在其他适当时间再告诉产妇,护理人员可以安排产妇远离其他婴儿,以免产妇触景生情更加痛苦。护理人员可以陪伴、或者让家属陪伴,开导,让他们说出痛苦,缓解压力。在思想上一定要进行开导,可以讲述一些比她更不幸的事情,让其心理平衡。根据患者不良情绪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疏导,“自然淘汰,适者生存”,将婴儿实际的病情用科学的手段予以解释,将产妇的情节适当的转移,消除心理障碍,以免留下阴影。使其顺利渡过生理、心理不适期,减少不良因素对产妇心理健康的影响,促进产妇的康复,达到护理目标。

人性化的护理的基础是谙熟并精湛的护理技术,在此基础上了解母婴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文1篇11

结果:实验组产妇能比较熟练地开展新生儿护理工作,而对照组产妇对相关技能掌握得不够熟练。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很高,和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性(P

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帮助产妇及其家属熟练掌握相关育儿知识,有效保证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产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8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29-02

母婴床旁护理是指对新生儿实施的护理均在产妇的床旁完成。这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充分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不仅能让产妇全程监督护理工作,也能让护理人员更好地开展健康宣教,让产妇掌握相关的母婴常识[1]。本次探讨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具体效果,将2013年6月至12月在本产科分娩的1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护理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3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本产科分娩的产妇中选取130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范围在21-38岁,平均年龄约为25.7岁。然后,从中随机选取65对作为实验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其余65对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孕周、住院天数等并无较大差异,P>0.05,因此,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①属于足月初产妇;②母婴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或心、脑、肾等脏器性疾病;③产妇意识清醒,能与人良好的沟通;④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母婴护理措施。每天都要开展新生儿沐浴、抚触、脐带消毒等工作[2]。上述工作由护理人员在婴儿沐浴室内完成。另外,还应在治疗室为新生儿预防接种。每天定时开展健康教育,利用视频、示范等方式向产妇介绍常用的母婴护理知识。

1.3.2实验组。本组使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即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工作在产妇床旁完成。主要的护理工作有: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换尿布、脐部护理。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护理方式,并通过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产妇及其家属掌握相关知识[3]。同时,还要向产妇介绍乳房护理、产后营养、母乳喂养、产褥期常见症状等知识。床旁护理每天一次,每次持续30-40分钟。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利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来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她们对母婴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观察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从表1中可见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表1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例(%)]

2.2观察两组健康宣教的效果。实验组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对比两组产妇对母婴知识和婴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例(%)]

3讨论

作为在产科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母婴床旁护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它不仅能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也符合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新生儿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应用这种护理方式能为产妇及其家属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这将缩短医务人员和产妇间的距离,并获得产妇及其家属的信任[4]。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以下效果:

3.1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过去,不少产妇与家属都对我们护理人员有一定的不信任感。她们害怕护士会抱错孩子或者给孩子打错针、吃错药。一些产妇或家属还会一直跟着护理人员到处置室门口。她们在门外焦急地等待,或者直接推开门看一看。这说明她们对我们护理工作极不放心。采用床旁护理后,一切护理工作都在产妇床旁,产妇能从旁监督,从而打消了她们的疑虑和担心。这也能减少由于误会而造成的医患矛盾[5]。

3.2提高了产妇满意度,使护患关系得到极大的改善。传统的母婴护理模式都是将母婴分开护理。因此,极易在护患间形成交流屏障,产生护患矛盾。同时,由于护理连续性中断,没有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的理念。采用母婴床旁护理后,母亲能一直陪在孩子身边,消除了产妇的担心。同时,在开展护理工作时,还能边示范,边引导,让产妇及时掌握相关的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妇及其家属能看到护理人员细致的服务、精湛的技术,从而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并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

母婴分离护理措施范文1篇12

【关键词】妊娠肝病;并发症;护理

健全的肝脏在妇女妊娠期间维护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妇的负担,有时甚至可影响妊娠的正常发展过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脏负担,使原来的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或加重病情。孕妇患肝炎的发生率为非孕妇的6倍。妊娠肝病并发症多,重症肝炎发生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产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为加强围产期产妇的监护保健工作,针对各种并发症于产前、产时、产后给予护理,是否降低了母婴死亡率?笔者对以上问题探讨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监护中心共收治孕妇211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22岁,平均27岁,高龄产妇(≥35岁)15例。其中放弃妊娠15例,顺产87例,占44.3%;产钳助产3例;剖宫产106例,占54.08%(106/196)。产褥期5例,妊娠剧吐10例。共分娩新生儿202例,双胎6例,死胎4例,孕妇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肿大31例,脾肿大37例,肝脾肿大51例。

1.2病因分型见表1。表1妊娠肝病病因分型(略)

1.3主要并发症见表2。表2妊娠肝病主要并发症(略)

1.4几种严重并发症的病因分析见表3。表3几种严重并发症的病因分析(略)

1.5肝病孕妇与正常孕妇的产后出血率比较见表4。表4肝病孕妇与正常孕妇产后出血率比较(略)注:P<0.05,差异有显著性

二、产妇护理

2.1产前监护正常妇女妊娠时,肝脏负担加重,尤其晚期,这是生理性的。当妊娠出现病理性肝损时,容易发展成重症肝炎或暴发性肝衰竭。199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院资料指出,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者,其中10.6%为重症肝炎[2]。本资料显示重症肝炎占6.63%(13/196),与护理、治疗水平增高有关。乙肝孕妇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产妇。本资料显示乙肝孕妇的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9.3%、75.0%、57.0%。因此,产前监护尤为重要。

2.1.1肝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做好心理。据资料报道,正常孕妇有45%伴有不同的心理症状或神经系统症状,如焦虑性状态、抑郁性状态、强迫性症状等。通过对本组患者调查发现有64.5%(136/211)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尤其是乙肝患者或合并乙肝的患者94.8%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见表3。主要为担心胎儿发育、疾病的传染性及自身疾病的预后。我们在积极治疗肝脏疾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具体情况,采用解释、疏导的方法,告诉患者目前对小儿免疫预防有很好的方法,有效率达95%以上。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及母体肝病的恢复。

2.1.2病情危重、黄疸较深以及伴有胆汁淤积的患者除重视心理护理外,应重点观察病情变化,监督低蛋白饮食,给予低脂、高糖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以补充所需营养。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准确测量、记录血压、呼吸及出入量和大便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性报告医生。

2.1.3晚期妊娠预产期前1~2周,常规应用VitK1以预防产后出血,对病情严重和并贫血者及时补充凝血药物,纠正贫血。晚期妊娠伴有宫内窘迫征的孕妇,应每2h监测胎心率,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伴有其他合并症者应对症监护。

2.2产后护理孕肝患者应严格做好消毒隔离护理,分娩时,使用一次性备皮包和一次性塑料膜垫,使用后打包焚烧,产床用0.5%过氧乙酸溶液擦洗,有布类污染,用1∶40金星消毒液浸泡5~10min后,送清洗房处理。产后加强营养,进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少量多餐,以补充消耗。

2.2.1产后出血的护理见表4。本组孕妇伴有肝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18%,明显高于正常产妇12.7%。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对本组患者临产前应积极纠正并发症,改善凝血功能,纠正贫血,常规备血。产后严密观察阴道出血的量及恶露情况,及时给予止血及缩宫剂。对大出血者,应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2.2剖宫产术后护理伴发肝病的孕妇提倡实行剖宫产术。本组孕妇剖宫产者106例,占54.08%,所以应做好剖宫护理。孕妇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病床用1∶40的金星消毒液擦拭。严格饮食卫生,手术刀口每日消毒2次,常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2.3合并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患者应按肝昏迷及肾衰护理。

三、乙肝的免疫阻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的40%~70%将成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而HBsAg及e抗原均为阳性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造成婴儿感染率更高,几达90%~100%。婴儿感染后除成为携带者外,部分可发展成肝炎,甚至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HBsAg阳性母亲在分娩过程中使婴儿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这是由于母血中的HBV在分娩时可经胎盘创面进入胎儿血循环或由于母血及阴道分泌物使婴儿破损的皮肤与黏膜受染,也可能因婴儿吞咽母血及阴道分泌物而经胃肠道受染。此外胎内传播为另一途径,但仍以前者为主。产后母婴的直接密切接触也是使婴儿受染的原因之一。有资料报告高危儿童的免疫失败,未经产前阻断者高达20%左右。所以现在提倡产前孕期28周起给携带HBV孕妇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400u(HBsAg、HBeAg及HBV-DNA阳性者注射400u)每4周1次,直至临产,至少3次,这样使宫内感染率可以下降8%~10%,新生儿出生16h内肌肉注射HBIG100u或200u,2周时再肌内注射1次。满月接种酵母重组乙肝基因疫苗5μg,此后2个月龄及7个月龄重复接种共3次(即1、2、7程序)。这样的产前、产时、产后阻断措施,可使HBV母婴传播阻断率达到95%左右的免疫阻断效果,是目前最高的免疫保护措施。只要很好贯彻母婴免疫阻断措施,则在1~2代之后,我国就可以基本控制乙型肝炎的流行。

四、结论

妊娠合并肝病的病因复杂,以乙型肝炎为居多,占55.45%。并发症多,精神心理障碍占64.45%。在乙肝病因中占94.8%,乙肝孕妇的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9.3%、75.0%、57.0%。产后出血在孕肝患者中占34.18%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肝炎占6.31%。临床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细致的护理工作,正确的乙肝免疫母婴阻断,可以明显减少妊娠肝病的并发症,控制乙肝病毒在新一代继续感染。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

2郑怀美.现代妇产科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11-212.

3临床产科学编委员.临床产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6.

4马丽霞.早产儿围手术期的保暖及营养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405.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对外贸易市场研究报告范例(12篇)

    - 阅0

    对外贸易市场研究报告范文1篇1据湖南省国防科工局透露,《湖南省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总装备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湖南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全国.....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范例(3篇)

    - 阅0

    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范文关键词唯美;韵律;基调;主题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6-0009-1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