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文篇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检验医学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完成了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这一转变概括了检验医学的历史使命,认清检验工作者面临更高任务和挑战,并充分肯定了检验医学的特殊性,更加振奋检验工作者精神面貌和斗志,为实现中国检验医学事业新的腾飞而努力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

1医学检验发展壮大

1.1管理机构与人才培养:我国的医学检验机构建立比较晚,同时我国的检验专业起步也比较晚,解放初期,检验专业技术人员仅4000余人,大部分初级技术人员,由于条件限制,检验技术水平比较低,显微镜、试管、吸管、瓶瓶罐罐就是我们检验工作者手中的武器,然而就是他们为我国检验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专卫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到198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设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培养了大批的医学检验人才,改变了学历结构。目前,全国有27所院校设此专业,有3个博士点和17个硕士点,每年毕业生上千人,检验技术人员达到20余万人,包含博士,学士,研究,本科,专科各层次,检验人员结构和素质发生了变化,人员素质也得到大幅度的上升。新中国成立以来,医学检验教育有很大发展,已形成培养目标明确,具有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具备了大量优秀的检验人才。

1.2临床检验技术和设备:检验仪器的迅速发展是近年来医学检验领域很惹人注目的成就。先进检验设备的应用,使检测结果更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结果判断更加客观、科学,反馈给临床的信息也越来越迅速,结果回报时间越来越短。医疗检验设备发展经历缓慢而漫长的年代。至今检验医学经过一次次质的飞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先进的自动化仪器取代了简单的比色计等一般仪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化检验中的酶促速率法分析技术、临床检验中的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免疫检验中的放射免疫、酶免疫及化学发光、微生物检验中的全自动细菌鉴定技术及药敏分析系统和以聚合酶链反应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各种自动化流式细胞技术、免疫标记技术、基因诊断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所用的技术涉及到很多最新的尖端学科,这些技术的建立与普及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断提高,特异性越来越好,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可靠。

2医学检验跨入检验医学

我国在20世纪末阶段检验医学已形成前所未有的格局,医学检验步入检验医学时机已基本成熟。为了顺应国内外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在迎接21世纪到来之际,经中华医学检验杂志编委会多次酝酿和讨论,并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中华检验学会主任委员杨振华教授在1999年第3期《中国实验诊断学》发表了“检验医学,不是医学检验”一文,提出将医学检验(MedicalTechnology)更名为检验医学“LaboratoryMedicine),决定自2000年第1期开始,将本刊改名为《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英文刊名改为《ChineseJournalofLaboratoryMedicine》[4]。”医学检验“转变为”检验医学“不仅是名词的颠倒,使检验学科建设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映了检验工作的扩展和它在临床医学中地位的提高,也对检验医学工作者在知识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国内检验检验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屹立在科学领域中。

3检验医学瞻望与挑战

21世纪是生物与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世纪,人类对自身的研究会有重大突破。人类在战胜严重疾病的斗争中会取得辉煌成就,早期诊断与治疗这些疾病,检验医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21世纪的检验医学事业的腾飞、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检验医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新的问题在不断地涌现出来。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来说,过去检验科的作用就是供给资料,要求检验科提供的结果要准确、及时。在检验科很缺乏医学临床知识和有经验的的工作者,检验医师的培养上也不尽人意,有位检验医学专家说:”现在检验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许多并没有成为我们所预期的'第一流的高级检验人才',反而成为'第二、第三流的临床医师'或'高级的技术员'[5],这些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位专家的话虽似刻薄,但却提出了到底应该依照怎样的模式和方向去培养检验医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应当怎样使用这些高级专门人才,让他们在岗位上能够学有所用的重大问题。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一支真正检验医师队伍,而建立它则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未来展望,需要从教育开始。

在发展我国检验医学行业,怎样进一步推进产业化的问题,改善我国产业现状,是我国检验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环节和挑战。中国检验医学产业是一个自发型的成长起来的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发达地区,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在世界市场形成一定的优势和机会。但是整体来看我们国家的体外诊断产业尚处于成长的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方面。当前临床检验医学设备的研制与开发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这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基本被国外产品所占领。我国临床检验医学设备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自主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一是投资力度不大,政策扶持不够;二是缺乏行业耐心,往往在产品研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就急于出售以获得利润;三是品牌意识不够,产品达不到高精尖水平,无法跟国外同类产品竞争。目前我国对试剂配方、反应原理都没有研究,现在国内检验界做的事情实质上是拿别人的反应原理配成试剂,另外国内只有试剂行业,仪器行业不发达,这样就形成仪器和试剂不配套,检验仪器装备大都为国外引进,试剂也是如此,是检验成本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加强我们自己的自主研发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我们国家检验医学及其产业的水平。为我国医疗改革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检验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竞争的危机感均应时刻在我们检验人所谨记,我们要认识检验医学尚存的诸多不足之处,同时我们要知道检验科学的发展仍要靠全体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团结一致,共同实施我们未来理想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陶其敏,仝文斌.中国医学检验发展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1:9

[2]吴健民.检验医学的现状与发展[J].华中医学杂志,2001,1:1-2

[3]朱忠勇.医学检验的进展[J].齐鲁医学检验,2000,3:1-2

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文篇2

关键词:DNA分析技术;法医;物证检测;应用

DNA是1953年最新在《自然》杂志上被提出的一种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这是现代的生命科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发现,这直接推动了生命科学领域中分子生物的发展,也成为现代医学和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热点,随着一系列DNA提取技术的出现,我们对于DNA的获取十分方便,DNA鉴定及分析技术的成熟也极大的推动了DNA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其中意义重大的是在法医学物证检测中的应用,这一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开创了法医物证检测的新方式,极大的加快了法医学的发展及刑事案件的侦办。

1DNA分析技术的产生

DNA分析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发明之一,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之后的X线衍射技术的出现以及沃森、克瑞克的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随后人类科学家成功破解了人类DNA所包含的信息,也揭示了人类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DNA在遗传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排都使得每个人的基因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

2DNA分析技术在法医物证检测应用的种类

经过科学技术的发展,DNA分析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在法医学物证检测中的应用也经历了多个过程,从早期的DNA指纹图技术、线粒体DNA测序技术到现在的STR-PCR等技术,DNA分析技术经过了多次的技术革命,现在已经可以对不同的法医物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提高了法医物证检测的准确性、全面性。

2.1DNA指纹技术

20世纪80年代,遗传学家合成了2个小卫星探针,通过Southern杂交得到了一系列高度变异的谱带,这种谱带具有个体的差异性,就如同人类的指纹具有个体的差异性,因此被称为DNA指纹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是人类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用限制性酶进行消化时,可以产生长度不同的DN段,这种不同长度片段在群体中具有多态的现象。DNA指纹技术有两类,分为多位点探针和单位点探针,多位点探针可以同时检测多个位点,其特点四鉴别机率高,基本可以达到个人认定的目的,但是其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对法医检材要求较高。而单位点探针只有一个检测位点,鉴别的效率差,随着DNA分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已逐渐被其他技术所取代。

2.2VNTR-PCR分析技术

VNTR又称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是科学家在人类DNA文库中发现的重复串联单位,重复单位长度一般在7-60个碱基,重复次数可多达百次。在人类群体中呈现多态性,VNTR位点主要分布在人类的染色体端粒的位置,VNTR技术的使用帮助解决了多位点DNA指纹分析与单位点DNA指纹分析存在的问题,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缺点,由于杂合子两条带的产量的差异导致扩增差异性较大,易导致误判。

2.3STR-PCR分析技术

STR是一种短串联重复序列,是广泛存在于基因组中的一种DNA串联重复序列,STR的核心序列为2-6个碱基,片段长度一般为100-500个碱基左右,具有5-40次的重复次数。STR-PCR技术具有多种优点,首先是这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两条带的扩增产量相等,其次由于STR位点在基因组中广泛分布,所以可以检测部分降解的DNA,对于某些不完整的法医物证来说,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帮助检测分析。但是STR技术也具有一些缺点,由于其的高灵敏性,所以一旦法医物证中混有其他的DNA,即时是微量的,也会造成样本的污染,导致错误判断。但是总体来说,STR-PCR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人的身份鉴别程度,近年来随着PCR扩增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自动测序设备的出现,使得STR的灵敏度和识别率更高。目前STR分析技术在法医学的个人鉴定和亲子鉴定中作为主要方法,而法医学中仅仅可以通过指纹、皮肤碎屑等物证即可进行检测分析,是当今法医学物证检测的主要技术。

2.4线粒体DNA分析技术

人类的线粒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线粒体DNA是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是人类的第二套基因组DNA,其具有高度可变区域,人类的线粒体DNA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四代之内的所有母系亲属的线粒体序列基本相同,可以用于母子鉴定。随着DNA自动测序设备的出现,线粒体DNA分析技术广泛应用,可以对于毛发、指甲、骨骼等法医物证进行检测,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在人类起源、考古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应用。

2.5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技术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这种变异可以由单个碱基的变化产生。SNP的分布密度很高,且具有遗传稳定性,因此SNP分析技术可以用于人类的起源进化等科学的研究,也可以用于法医个体识别的鉴定。SNP分析技术的优点是容易进行扩增,没有漏扩等现象,因此可以用于高度腐败、降解的法医物证检测。近年来随着微阵列DNA芯片、高效液相层析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SNP分析技术的检测效率。

3总结

随着现代话生物技术的发展,法医学物证检测技术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DNA分析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刑事案件侦查、飞机失事的乘客身份鉴定、亲子鉴定、性别鉴定、恶性案件的侦破等,DNA分析的结果也已经广泛的被世界各国的法庭所认同,成为了案件侦破的重要证据。DNA分析技术也随着应用的推广想着标准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DNA的分析技术也将会随之不断发展,我们在利用现代化DNA分析技术进行法医物证检测时也要注意分辨其结果的准确性,用多种方法去验证结果,避免造成鉴定错误。

参考文献

[1]徐振波,DNA分析技术在法科学中的应用及展望,法律与医学杂志,2000.

[2]胡萌,法医DNA分析技术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3]王兵,DNA分型技术在法医物证学中的技术应用,生物技术世界,2013.

作者简介:

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文

区别于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检验医师的培养目标,四年制医学检验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从事日常的检验技术工作,能进行检验方法的更新、引进、应用和评价,能全面做好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也可参与科研中的部分实验工作[8],对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与临床对话能力的要求则要低于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主要的岗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9]。1.应用型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从检验医学的发展趋势和岗位分析的角度看,检验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四个方面:①群集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素养、医患沟通与团结协作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英语的应用能力、就业或创业能力等。②专业技术能力。是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分析和解决岗位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常用检验仪器的使用能力;从事检验各亚学科(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及输血学检验等)服务性检测的能力;计算机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③实验室质量控制能力。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能力,最大程度上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核心在于坚持有效的持续改进。④专业拓展和创新能力。是适应检验医学学科不断的发展和岗位的不断分化,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专业拓展能力是指自主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包括适应医学检验信息化、自动化以及外延到与人类健康有关的体外诊断试剂研发、仪器设备制造的新技术等;科研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能针对医学检验前沿技术或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归纳发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应用型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与检验岗位能力匹配的知识体系包括:①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是可持续学习的基础;②工具性和方法性知识:是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包括计算机知识、英语、文献检索与应用。③专业基础知识:是岗位上做好服务性检测的专业基础,包括基础医学知识如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以及实验诊断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④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的核心知识和专业拓展知识。专业核心知识是医学检验各亚学科的技术知识,直接反映当前岗位的工作需求,体现专业的针对性;专业拓展知识是适应检验医学的学科不断发展和检验外延的不断拓宽的新技术、新知识。

二、应用型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原则

1.准确、全面、发展的原则准确就是要认真分析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特点,搞好人才需求定位;全面就是把胜任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统筹考虑,搞好人才规格定位;发展就是要与时俱进,着眼专业学科发展和岗位变化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培养标准,搞好人才的发展定位。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必须契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检验学科发展特点,以检验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工作岗位任职能力的需要为导向进行设计,以保证毕业生能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顺利就业,这一点十分重要。2.突出办学特色的原则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有了特色,专业才有生存的价值和发展的动力。检验医学不同层次的岗位分工必然会存在,各举办院校也有自己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和办学传统,因此,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不应僵化也不应单一,可考虑设置保证标准和发展标准,这样既保证了基本教学质量,也为各个学校留有创新和专业特色发展的空间。3.可行性原则人才培养标准必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真正指导教学实践,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自定标准相符合。因此,制定的人才培养标准必须与学校的定位与实际工作状态相符合,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从国家政策层面,教育部通过调整学制已经明确四年制医学检验为检验技师的培养,因此,要避免盲目拔高制定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三、成都中医药大学应用型四年制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标准的设计思路

成都中医药大学从2007年开始招收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从一开始就是走的检验技师的培养道路,注重在检验方法学、实验种类、检验项目、技术种类等教学内容上体现出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考虑到近年来体外诊断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既能胜任临床检验工作,又能从事人类健康有关的检验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支持的新型检验技师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因此,在课程设置中通过强化或新增体外诊断技术相关课程,进行专业后期分化,形成体外诊断技术专业方向,解决了学生就业出口单一的问题。1.培养目标的定位的调整教育部1999年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的是以培养检验医师为主要目标的五年制检验专业本科生,由于受到职业定位、工作目标、师资力量和岗位设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得不到系统全面的规范化检验医师临床培训,在参加工作后往往很难尽快胜任检验医师的岗位和职责。因此,我校将“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调整为“掌握检验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检验医学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将“能在各级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检验检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人才”调整为“具备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能在各级医院、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公司及独立实验室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知识要求医学检验专业知识体系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检验医学、基础医学等,主要掌握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检验医学必备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临床检验(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病原生物学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输血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仪器设备及先进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和基本操作规范等。3.能力要求具备从事临床检验的基本技能,能熟练地操作常用的临床检验仪器,能进行日常的仪器维护;具有初步的实验室信息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能力;具有初步的与病员及临床科室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一定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英语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具备文献检索,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4.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依法行医;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关心病人,将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养成较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勤奋向上,具备踏实工作的作风。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一定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并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积极主动了解、获取和掌握本领域发展动态及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身体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5.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医学检验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原则,以能胜任临床检验工作为基本保证,通过新增医学检验仪器学、体外诊断产品评价、生物医学工程导论、生物科学概论、医药市场营销学、检验技术前沿进展等体外诊断技术方向性课程,实现专业教育前期打通,后期分化,培养既符合医学检验内涵发展又能拓展到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支持的新型检验人才。其课程设置分为四大课程群,见表1。6.专业实践体系结合本专业特色,单独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了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现状。在见习和实习环节,要求前期选择了体外诊断技术方向课程的学生到相关的体外诊断产品公司见习或实习。见表2。

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文1篇4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沟通

1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沟通的重要性

上世纪初期,检验工作不有从临床中分离出来,众多临床大夫自己施行三大常规的检测,检验及临床的沟通不成为难点。

伴着检验项目标增添,检验工作专人现实,检验科独立于临床科室,被称为辅助科室。从事检验工作职员重要是埋头于实验室做办法学的钻研及运用,目标是为临床供应精确的数据。伴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及运用,检验科的技术能力获得跨越式的发展,众多新的并且很容易的实验参数能够处理曾经对比庞杂的诊断难点。但中国当前的状态是这种参数在运用几年后,还通常被临床大夫所忽略,例子如一张血常规化验单中的数十项参数中,真正能够被临床大夫体会及运用的大约只有四、五项。临床大夫总希望检验职员能给它们最确切、最有效、最敏感、最特异的旨标,而检验职员总指望临床大夫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实验的步伐并体会实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报告发生一点不睬解乃至抵牾。导使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相互的合作及勾通。

2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沟通已有的难点

2.1从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机制观,缺乏已够的临床医学论证知识及实践能力。在校时期所学的临床课程内容肤浅,任课老师觉得咱们未来又不干这个,敷衍了事。检验科的带教老师告诉咱们不要归答患者有关病情的发问,以免及临床大夫的归纳不一样,发生抵牾。因此遇到取化验单的患者问及化验报告是不是正常,有可能是甚么疾病时,咱们都归答“找大夫问去”,有时引起患者不满。

2.2医学专业运用的教科书,在内容上严峻滞后于现代检验医学的高速发展。

2.3临床大夫不理解检验经过中的影响原因,当检验报告及临床不适应时,常常只是猜疑检验者的操作技术地步,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增添医患纠纷的风险。

2.4对标本采集知识的不理解或者认识不清,导使标本在运送或者保存时,不能满足检验项目基础需求。

2.5检验职员不器重及临床的沟通,缺乏沟通技巧。

3增强医学检验及临床沟通

3.1指导、建议临床医师选择有理的检验项目医学检验职员有责任及义务指导、建议临床医师选择有理的检验项目。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给医学检验职员指出了更高的需求,同一时间应该的使临床医师及时理解检验项目标更新及临床意义,有理选择检验项目,节约医疗资本。

3.2增强及临床医护职员沟通,提升送检标本的质量想使保证实验室检验报告精确牢靠,首先要保障送检标本的质量,而影响标本性量的原因有生理学、采血形式到血样运送、储存等各种非疾病原因并且药物治疗。检验科职员应该的增强及临床医护职员的沟通联系,提升完全职员对这种原因的系统全面认识。

3.3自觉主动参加临床查房及病例子探讨可不断完善检验及临床的关联,又可提升工作职员的责任心,提升检验质量。参加临床查房及病例子探讨可使检验职员学习更加多的临床知识,听取临床对检验报告的评估,同一时间解答临床医师对检验报告的疑难,将临床对实验室的建议及时反馈并且时改进。并能及时消除一点误解,使一点错误(如标本采集不当等)获得及时更正。

3.4临床医师又要主动增强及检验职员的对话建议医院执行新支配的医师到检验科轮转守则,使临床医师更加多理解本院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及检验科的工作本色。临床医师开展的科研课题应主动及实验室职员联系,指定方案,共同奋力现实;又可约请医学检验专家为临床开展讲座,对开盘展的实验项目、标本需求、参考值、影响原因、临床意义等施行讲演,这不光活跃了学术气氛,又可加深理解相互拥护共同现实好工作。

3.5树立检验咨询门诊,直接服务于患者及临床由某些资质的检验医师解答来源于临床医护职员及其广大患者有关检验医学(包含检验报告单的临床解答,进一步地诊治建议,疾病诊断及预防等)的种种难点,为广大医护职员及患者服务。出诊的检验医师应该的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及两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咨询门诊包含对应的专业特色门诊内容,如高血脂、高血糖检验门诊、出血及血栓性疾病检验门诊、自身免疫性疾病检验门诊、血液及骨髓形态学检验门诊等特色门诊。

3.6举办质量管理学术活动,各种模式及临床勾通检验医学科有应该的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督促,树立及临床勾通的固稳窗口,举办质量管理学术活动,以各种模式增强及临床的勾通,通常举办检验医学新进步讲座,分析一点检验项目、仪器的办法及临床意义,每一年要举办1~2次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周,围绕质量管理,增强检验及临床的勾通这一主题宣传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需求及措施。

4结语

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应该严密结合,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才可以使以病人为中心,才可以更完美的现实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文篇5

以专业整体能力培养为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遵循以下原则:以用人单位对能力的需要为原则,对用人单位培养所需周期较长、用人单位培养困难的能力重点培养,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学生能力的分析,在校院合作的前提下,明确学校教育和医院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学校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基知识,检验基础知识:检验项目的基本原理、参考区间、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验方法学评价;基本技能:形态检验能力、简单仪器操作技能;基本素质:沟通协作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认真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医院学习重点培养学生较大型的仪器操作能力、临床对话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并树立为临床服务的意识。

实训基地建设强调校内基础能力培养与校外专业技能塑造的功能衔接。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在环境和功能上模拟真实检验科流程设计,技术水平达到基层医疗单位要求,开展的实训项目侧重手工检验和常规小型检验仪器。使学生通过实训熟练掌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技术,同时得到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设置实现职业领域的广覆盖,技术水平与当今医学检验专业领域相一致,师资、病源、空间等软、硬件条件满足教学需要,能够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做一体的要求。学生在基地中能够学习和掌握当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真正实现“学习在未来岗位上,就业在学习环境中”。对于具有长期合作意愿的企业,按照其生产性质进行领域划分,确保全方位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参照医学类专业高等专科教育评估方案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调研结果,以目前学生人数80人为基础,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工学结合实施的基础,学校一方面要使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服务于自身的教育主张,保持教育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必须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围绕检验岗位“工作流程”为主导,强调“全过程检验质量控制”,从“生物安全”职业意识到校内实验室布局,创建出“临床检验科模式”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从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上与临床接轨。使实践教学最大程度与工作岗位对接。在工作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工作任务的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2.2校内实训基地的布局校内实训室总使用面积应不低于5间、400平方米,整体划分为实践教学和临床检验实训两个功能区。实践教学区包括三个功能实验室、显微镜室、仪器室和实验技术室。显微镜室承担有关形态检验的实训教学,为本专业临床检验技术课程、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临床寄生虫检验技术课程、检验仪器分析综合技术课程提供服务,主要培养学生形态识别能力。仪器室完成基础仪器检验的实训教学工作。实验技术室完成各课程实验操作的实训教学。临床检验实训基地设置无菌室、临检室、生化免疫室、采血室,通过学校购买和医院捐赠完成仪器配置,包括各类常规体检项目,完成课程的综合性实训教学,使学生了解检验流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3“五真一实”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的平台。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有紧紧依托行业,加强与产业的合作,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途径是符合当前社会实际的创新途径。在具备学科技术优势的医院建立3-4个“医学检验理论学习-实践-顶岗实习”教学基地。每个教学医院承担1~2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课程教学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常规检验项目为导向,在“学习、实践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学生首先在检验科工作区域“看”,观摩临床工作人员如何操作有关仪器进行生化项目的检测,对工作任务产生感性认识;继而在检验科教学区域内“听”,由教师使用多媒体等方式给学生讲解检测原理、仪器构造、使用方法、编程、可检验的项目、仪器的优缺点等;然后,在检验科工作区域按用临床标本练习检验项目的检测,并与临床实际报告单相比对。在教学安排上,为了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和保证教学效果,医院课程安排在下午进行,下午医院标本量少,检验技术人员能够完全投入教学中,而且利用上午的标本完成实验,从而实现了课程教学“五真一实”即“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临床标本、真实的检测项目、真实的临床仪器设备、真实的化验单作为考核标准、实际的临床一线教师带教”的教学特色,完成人才培养行业塑造过程。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用“校内校外双向合并,课程教学双负责人”的模式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校内专业带头人和校外专业带头人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共同组织教学设计和实施,采用校内校外教师共同负责制,一门课程一个课程组,校内校外各一名课程组负责人,实行点对点的沟通和交流,便于课程的建设和管理。

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文篇6

1.1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射线照射到生物上,将发生复杂变化,大致分为4个阶段,即物理阶段、物理-化学阶段、化学阶段和生物学阶段。绘制动作按钮,用鼠标点击按钮一步步展示生物学变化过程,当射线照射到机体上,机体发生电离、激发,化学键断裂、产生自由基等。通过动作按钮,可依次展示效应过程,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效应发生过程。

1.2放射性测量仪器

讲解气体电离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时,可应用动画显示这一过程:射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受激电离,产生出正负离子对,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到达电极,电路由断变通,通过电流边指针摆动变化反应射线的强度,形象地展示了这两种放射性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

1.3闪烁型探测仪

闪烁型探测仪是讲解的重点,用不同颜色的图示、文字阐述各类部件,如闪烁体、光导、光点倍增管、放大器、后续电子线路等。通过箭头图标,展示射线一步步的变化,从射线能变为光能,再变为电能,再为仪器捕捉,放大、分析、甄别。1.6常用测量仪器简介应用于体外放射分析常用的测量仪器很多,可将一些国产的射线探测仪的实物图片展示给学生,如γ放射免疫计数仪、液体闪烁计数仪,同时配以文字说明,分别介绍各类仪器的基本性能、适用特点,并对比各类仪器的优、缺点。

1.4放射性碘标记化合物

该章节需要介绍氯胺T法、乳过氧化物酶法等标记法,采用图标化学反应方程式展示碘标记到蛋白质上的过程,配以彩色文字说明,把艰深晦涩、难以理解的反应步骤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用醒目的标志,提示标记时的注意事项,避免放射性污染。

1.5放射自显影

使用彩色文字介绍各类感光材料,如原子核乳胶、氚片、X线片等。用动画流程讲解自显影的过程,如曝光、显影、停影、定影等流程。用彩色截图展示各类自显影标本,如宏观自显影、光镜自显影和电镜自显影。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检验核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2.1突出了专业特点

检验核医学是医学检验学和实验核医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涉及核物理、放射化学、电子学、检验医学等,内容抽象、知识庞杂、理论深奥、重点难点多,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板书、幻灯片等),难以满足现代检验核医学教学的需要。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动画等视听内容生动逼真地融于教学之中,创造一个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平台,把多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利用图像讲解抽象深奥的知识,可以成功解决检验核医学的教学难题。

2.2突出重点、难点,优化教学效果

检验核医学中,有一些专业特有概念,如契伦科夫辐射、康普顿-吴有训效应、俄歇电子等都是重点、难点,由于医学生缺乏足够的理工科知识,即便教师费力地讲解,学生依然如听天书。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后,能很好地揭示原子内外的奥秘,展示各种核反应时原子的变化过程,给学生以三维、立体的概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过去采用传统方法讲解契伦科夫辐射和俄歇电子,授课结束后,仍有近1/3的学生表示未理解。现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后,90%以上的学生表示理解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检验核医学非常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突出了教学重点,优化了教学效果。

2.3有助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检验核医学发展迅猛,新知识、新内容层出不穷,需要适时介绍给学生。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结合网络资源,能及时快速地更新、补充检验核医学知识,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现在涌现出的并得到广泛使用的新技术,如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稳定同位素分析等,都可在第一时间介绍给学生。

2.4促进教师提高综合素质

应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仅要求教师牢固掌握检验核医学基础知识,而且也要求教师熟悉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这就需要教师熟悉电脑技术、软件操作,具有一定的美工技能、艺术水平。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2]。

3问卷调查实施

多媒体教学后,大多数学生反映良好,为了系统科学地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4份,收回241分,回收率98.77%。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评价很高,希望今后继续使用;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加知识量、教学内容;但对突出重点、难点及针对性、启发性还有所欠缺。说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检验核医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所接受。

4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4.1课件质量有待提高

课件制作水平影响着教学效果,优质的课件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所以课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3]。现代大多数课件以PowerPoint为主,需要准备优质的脚本和素材,搭好框架,明确层次结构。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起来,注意人机互动以及幻灯片的连贯性。目前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简单,文字多、图片少,内容单一,仅仅是板书的“电子化”,导致课件质量不高,无法充分施展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表现形式和丰富内容。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过度追求形式花哨,增添了过多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导致喧宾夺主,使学生仅注意到花哨的动画和图像,而忽略了应学习的知识,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4]。

4.2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

多媒体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起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课堂跟着课件走的现象,教师成了放映员,全部精力集中在课件上,成了操作员、解说员,无暇顾及学生,缺乏师生互动,降低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思路也为课件所左右,难以调动其主动性。这样依据课件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完全偏离了初衷,又走向了“填鸭式”的老路,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授课时,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应把握课堂节奏,调动课堂气氛,随时观察学生的状况、表情、语言等信息,做到有张有弛。一堂优质课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交流,还要有情感交流。

4.3过多依赖课件,忽视基本功

相较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是新技术,但新技术必须根植于传统教学手段上。如过多强调多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师教学基本功,缺乏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将枯燥乏味。因此,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教师必须练好教学基本功,练好板书、讲解的艺术,学会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在不同环境中能正常教学[5]。

5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文1篇7

医学检验高职教育是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就业教育,是为医学检验市场提供“适销对路”“、零距离”对接的应用型、技能型检验人才的适应性教育。换句话说,医学检验高职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用得上”的职业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职业结构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医学检验高职教育应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不但要使其具有“一技之长”,不仅具备上岗、顶岗的针对性就业能力,更要具有适应职业转换的迁移能力,这也是适应性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观念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从“终身职业”观转变为“终身就业机会”观。只有在协调好高职教育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的前提下,构建更有发展潜力和弹性的动态课程体系,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符合人成长需要的课程体系,才能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解决以就业为导向的适应性问题。

2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医学检验高职教育模块系列化课

程体系是解决就业导向适应性问题的保障处理好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是医学检验高职教育的难点。它的总要求是:高等教育性、职业性、技术性相协调;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与当前生产实践水平相协调;本地域生产水平和未来发展水平相协调;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当前需要和前瞻性要求协调。其中,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2.1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内涵

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是一种扩展的“集群式”课程体系结构。即:按大类专业设置基础模块(集群职业能力)和职业方向系列模块(岗位专项技术能力),并根据技术变化和市场对各职业方向人才的需求情况,动态增加或减少部分职业方向系列模块(专业拓展能力)。

2.2构建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

为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原则,一个专业可设5~6个主要岗位和2~4个拓展岗位。每一项岗位技术(技能)能力由对一个系列课程(2~4门理论课程+1~2门实训课程)开展教学进行培养,形成系列课程链。构建原则:(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原则,即医学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原则,即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3)针对性原则,具有自身专业独特的构架;(4)灵活性原则,在坚持统一性、加强整体性的同时,体现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5)整体优化与有机整合原则,对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相互重复与交叉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并加以综合化改造;(6)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原则,突出以能力为主线、素质为导向的专业技能训练;(7)可行性原则,有可操作性;(8)实践性原则,要经过不断的实践检验和正。

2.3构建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2.3.1明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领域与岗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以临床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为核心职业领域,在临床医学检验领域,学生的就业范围是医院检验科、独立实验室、体检中心;在卫生检验领域,就业范围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监督所、质量监督局等实验室。工作岗位有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检验、食品检验、水质检验、空气检验等,毕业后工作1年以上可考取检验士资格证;在就业拓展领域,学生的就业范围是病理检验科、企业实验室、试剂仪器公司等,工作岗位有试剂生产、销售等(见表1)。

2.3.2深入调研,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人才职业能力组成要素我们对广西区内40多名医学检验专家、教授,50多所医院检验科资深检验人员及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归来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研结果,确定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明确岗位工作领域及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完成任务所需能力目标分析见图1。

2.3.3依据职业能力目标要求,确定面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系列化模块组合在分析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结构的基础上,制定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相应的人才规格,确定岗位能力模块结构,制定课程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目标。通过优化重组构建了倒“T”字型“宽基础、活模块”的“四模块系列化”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这是一种扩展的“集群式”、理论与实践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结构。理论体系:首先制定倒“T”字型中横向的“一”———综合素质基础课程模块(见图2),然后面向与专业相关的特定职业岗位群(集群)的多种职业方向,抽取出该职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作为职业方向的基础部分,设立纵向“I”的职业基础课程模块和根据职业方向要求设立职业技术课程模块(见图3)。实践模块体系包括:职业基础技能训练模块、职业专项技能训练模块、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模块。这一课程体系可根据市场及职业技术岗位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动态增加或减少部分职业方向的系列模块,尤其是就业拓展模块的课程方向设置完全可以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3.4以满足从事检验及相关工作的技能人才需求为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核心,确定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组成及与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能力结构框架,如图3所示。

2.3.5基于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的“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设计“2+1”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设计包括“2”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教学设计两个部分,即进行两年的院(校)内教学和一年的医院、企业技能强化训练及实习,从内涵上讲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一年在职业岗位上重点进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也可以说是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学会做人和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学会做事,使培养的人才尽可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应岗位要求,寓教学于实际工作、科研之中,达到学有所长、一专多能、毕业即能上岗工作的职业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

2.3.6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目标为主线,重新修订教学计划:(1)课程设置打破原学科本位的条条框框,完全针对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来确定,体现医学检验高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特色;(2)专业技术能力模块课程组成,以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为目标,由专才型转为通才型,由单纯培养临床医学检验或卫生检验转为两者合一的医学检验专业;(3)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引入“阶梯训练模式”的阶段式和纵向交替式教学形式,推行早期接触临床的一贯式(实训—见习—实习),将组成医学检验职业能力的某些知识或技能进行组合;(4)课程安排,采用三阶段式的“1+1+1”模式,即第一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认知阶段),第二年为专项技能培养与临床见习(行业入门阶段),第三年为反馈、综合技能训练及临床实习(岗位适应阶段);(5)开设限选课和任选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6)调整课程结构和课时数,精简重复教学内容,加强形态学教学,增加实验课学时比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7)增设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医学科技前沿知识,紧跟学科发展趋势;(8)专业拓展模块下设47个小(活)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置3门课程,以专业特长班的形式开课。

2.3.7引入行业标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成立医学检验技术教育专家委员会,通过学校与医院、企业间有效的合作、联动,使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深度融合。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以检验行业岗位标准来规范和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3.8创设情景教学环境,打造各类实践基地与医院、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创设具有职业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双重身份,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实现从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化到岗位技能培养的现场化及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目标。

3就业导向适应性的模块系列化课程体系主要特点

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兽医;实践技能;模块;构建

中图分类号S85-4;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1-0026-02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经过2年的系统学习,通过课程实验、课程实训、顶岗实践等掌握了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但由于实训条件(仪器台套)、时间等的限制,有些学生还不能熟练掌握[2-3]。

高职毕业生主要在养殖场、各级畜牧兽医站、饲料生产企业、兽药销售企业、生物制品厂、动物及食品卫生检验部门、宠物诊所、动物园等单位工作。同一单位(岗位)学生应掌握的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共性,学生的技能培养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不同单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有明显的不同,常规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实训条件(仪器台套)、时间等的限制无法面面俱到。因此,针对各就业岗位的特点,构建相对合理的实践技能模块,在就业之前,根据就业岗位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使毕业生能直接上岗就业。

1就业岗位与实践技能调查

1.1就业岗位调查

1.1.1调查方法。通过走访、座谈、电话了解近年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结合单位提供的就业资料,按从事本专业(分生产场厂、销售服务单位、宠物医疗单位、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观赏动物单位、自主创业等)、非本专业(分从事其他工作、升学、自主创业等)、升学等进行分门别类统计。

1.1.2调查结果。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有:生产场厂(主要是猪场)、销售服务单位、宠物医疗单位、国家事业单位及从事非本专业工作等。具体见表1。

1.2实践技能调查

1.2.1实践技能调查方法。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的单位走访、召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座谈会、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单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和学生在工作中最常用、最适用、最需要的技能。

1.2.2实践技能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就业单位(岗位)在日常工作最常用、最适用、最需要的技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猪场当兽医的毕业生很多人认为猪的剖检(大体解剖)很重要,他们认为能够有助于疾病诊断,除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外就是病理变化,至于实验室诊断,目前很多猪场条件还不具备,同时他们认为畜舍消毒、动物免疫技术、抗体水平检测、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母猪助产、小公猪(自繁自养的猪场)也很重要;在兽药、饲料销售企业当售后服务的学生认为与专业有关的最主要是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建议,一般这些单位要求从业人员有生产场(厂)工作的经历,在检疫部门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经常用到。

2实践技能模块构建

2.1动物疾病临床诊断模块

动物疾病临床诊断模块包含:动物解剖技术、动物器官形态结构观察技术、家畜的接近与保定技术、动物临床检查技术等。这些技能在常规教学中都需要实验动物,而实验动物日常饲养管理难度比较大,不可能长久饲养,平常的教学不可能把这些技能集中在一起,因此实验动物利用率低;而集中训练可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安排工作7d集中训练该项技能。

2.2动物疾病实验室诊断模块

动物疾病实验室诊断模块包含:病料的采取、保存及送检方法,血涂片的观察,显微镜油镜的选用及细菌形态结构观察,细菌标本片制备及染色法,细菌的分离、移植和培养性状的观察,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常见寄生虫检查技术,常见疫病血清学诊断技术(快速诊断),超声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兽医临床常用生化检验技术。动物疾病实验室诊断模块在调查中有些不同看法,主要是现在500头母猪以下的场,很少建有完善的实验室,出现疫病时,主要是采取病料送检[4]。很多学生认为,一些操作简单、快速、常用的试验还是在场里做比较好,比如常见疫病血清学快速诊断技术(虽然结果不稳定,但可以作为参考)、药物敏感试验等。从现在猪场的发展趋势来看,笔者认为动物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还是很重要的。

2.3动物疾病治疗技术模块

动物疾病治疗技术模块包含:灌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穿刺法、冲洗法、小公猪技术、动物助产手术及脐疝、腹壁疝、阴囊疝的外科处理等。在这一模块里,小公猪技术、动物助产手术、脐疝、腹壁疝、阴囊疝的外科处理无法做到现场多次反复操作训练,脐疝、腹壁疝、阴囊疝的外科处理可以用其他方法替代训练。

2.4动物疾病防控技术模块

动物疾病防控技术模块包含:动物畜舍消毒技术、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动物免疫技术、抗体水平检测技术、动物隔离检疫、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在这一模块里,在场(厂)的同学强调动物畜舍消毒技术、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动物免疫技术、抗体水平检测技术、动物隔离检疫等很重要;在检疫部门则认为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很常用。动物检疫这部分的训练可以在屠宰场进行。

3结语

兽医专业实践技能模块构建和实施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有所不同,不同点在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在日常教学中实施,而兽医专业实践技能模块是根据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兽医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单位所需要的技能集合成的,在学生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前利用2个月左右时间集中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对主要技能的操作应用更加熟练,能在生产一线直接顶岗实践。

根据福建省畜牧业发展的趋势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集中训练时要有所侧重,特别是对于即将从事宠物诊疗的毕业生,要特别注重实验室诊断方面的学习,如超声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兽医临床常用生化检验技术等的训练。在就业单位调查中发现,兽医与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猪场工作的毕业生认为人工授精技术、产房的饲养管理技术很重要。

4参考文献

[1]范学伟.畜牧兽医专业(畜牧部分)实践技能手册的开发及在教学中实践效果[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2):95-97.

[2]曲永利,张洪友,苗树君.畜牧兽医专业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40,42.

[3]吴云,龚云登,向大育,等.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157-158.

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文篇9

为适应新一轮教育改革、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因此,针对新的培养目标,教材的编写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精品教材按检测项目、检测技术为主线的编写模式,充分体现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不遗漏重要知识点的基础上,摈弃既往教材编写中求多求全的痼疾,突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科特色。同时,通过创新编写模式与优化内容编排,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调整教材体系,顺应学科发展

学制的压缩,必然导致学时的相应减少;学科内涵和培养目标的改变,也必然引起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应转变。为了适应上述变化,已有教材的品种、字数、内容等均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其中,比较显著的改变是对临床医学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材体系的调整。之前,院校培养的检验医师需要具备相应的临床医学诊断知识,因此,需要开设相应的诊断学以及内、外、妇、儿科等临床重点学科课程。为此,院校选用的教材一般为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教材,并由临床医学专业教师授课,其教学方法与临床医学专业类似,要求学生主要掌握各种疾病中与实验室诊断相关的知识点。“五改四”以后,以培养检验技师为目标,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则侧重于协助解决临床问题的技术方法。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就需要将各学科知识提纲挈领、融会贯通于一门“临床医学概要”课程内,并由医学检验专业教师讲授。其教材编写和课堂讲授的重点,也从单纯临床诊断专业知识向运用检验技术手段解决临床问题转变。

三、重组编写团队,树立精品意识

一个团结协作、经验丰富的编写团队,可让教材的编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遴选主编和编委时,出版社联合教育部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协作理事会,在全国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本专业教学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从全国七八十所申报的院校中,共同协商拟定教材的主编与副主编,并进一步明确组建编委团队的原则与要求,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主编的权威性、副主编的代表性与编委的广泛性。此外,对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既需要学校教师的理论讲授,又需要临床一线专家的实践经验指导。因此,本套教材在编写队伍的组建上,不但从全国各高校遴选具有长期从事医学检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同时还注意吸收附属医院检验科中既有教学资质又有实践经验的临床专家参与编写,在确保教材理论概念清晰的同时,使内容更加贴近临床检验实践。

四、完善配套教材,拓展数字出版

新一轮教材的顶层设计,最大限度地顺应了新一轮本科教育与职业化教育的改革理念,强调岗位胜任能力,加强实验、实践、实习类课程的权重,逐步开设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促进院校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意识。为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优势,实现教材品种立体化、富媒体化建设,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纸媒与数字化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与考试相融合的目的,本轮理论教材配置了以下三种功能的配套教材。

1.网络增值服务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知识链接、拓展阅读、课后练习等,碎片化深度精确剖析知识点,使枯燥的书本概念形象化、立体化。例如,《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一书内容比较抽象,主编通过制作相应富媒体化的网络增值服务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抽象的理论知识。

2.实验指导实验课在医技类专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实验课学时与理学课学时基本相等。本次实验教材在编写上还特别注意两点:第一,在编写过程中,保持实验教材的理论体系、名词术语、计量单位等与理论教材完全一致。同时为了控制字数,将内容进行严格区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第二,在实验教材中着力加重综合性实验、自主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并单独成章,使其既可以作为学生接触临床实际应用的窗口,又可以指导授课教师创新实验课教学。

3.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在学习指导部分,增加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解析,与理论教材相辅相成,使学生快速掌握重点知识,便于复习考试。在习题集部分,设置四大题型模块,融合了院校考试与执业资格考试、职称考试的题型与特点,起到规范院校考试的形式、方向、难易程度的作用,并且对人才培养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加强模块设计,契合技术特性

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文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学科也需要不断的发展与适应。由于医学检验是一门综合了多学科和多种技术的交叉性学科,而且又是针对于临床诊断以及病情监控为主要目标的应用医学学科,其人才需求量不仅大,还要求从事医学检验人员有着较高的理论和实际水平。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流行疾病相继爆发,各地的相关医疗机构都急需大量医学检验人才。然而,我国专门的医学检验学科起步比较晚,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阶段,该门学科的教育还处在低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先进的医学检验培养模式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英美等医学教育发展较先进的国家,在医学检验教育中有着比较全面的教学规划。国外先进的医学检验教育中要求学生一方面掌握检验仪器的使用和检验过程的完成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求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根据检验结果,初步分析病情,为临床提供前期咨询的能力。发达国家的医学检验专业学生都会受到良好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检验医学的教育,而且有丰富的临床实习经验。这有利于他们在毕业之后能够快速胜任其岗位,并且能和临床医师有很好的沟通能力。此外,医学检验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很强,它是以病人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为标本,通过科学的实验技术,为临床查明病因、分析病情和治疗观察提供客观的判断依据。准确高效的医学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良好的支撑和帮助。与此同时,现代高科技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医疗领域,特别是在医疗检测设备上,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经呈现出普及的趋势。作为高职高专的医学检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往往第一时间就会充实到医学检查的第一线,因此,必须在校期间加强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理论上要夯实基础,在实践操作上也应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2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医学检验专业长期以来缺少独立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仅仅被当做介于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辅学科而存在,对于医学检验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也不甚明确。一方面,社会急需专业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只能通过现有的资源,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实验和临床实践,导致高职高专学生毕业以后既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又缺少实践经验。难以符合多数用人单位的需求。此外,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医学检验的智能化,会让医学检验的实际操作工作变得更加容易。然而,也正是由于目前医疗检查仪器的发展迅速,要求医疗检测工作人员能够从准确的数据中为临床诊断和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所以,高职高专在培养医学检验类人才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医学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然而,高职高专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理念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还缺少支撑能力,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2.1优质教师资源较少

我国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起步还比较晚,水平也比较低,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优秀的医学检验人员也不多,这导致了近几年来众多高校虽加紧了该专业的建设,招收了大量的学生,然而优秀的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师却增长缓慢。要培养大量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必须要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方面,教师要覆盖面广,既要有专注于科研教学的专职任课老师,也必须要邀请工作在医学检验第一线的专业化检验医师,两者相结合,前者侧重理论教学后者侧重于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理论教师也应该经常深入到医疗服务第一线,了解检验医学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结合实践,更好地向学生阐释理论内容。实践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也应该了解理论动态,在实践课程中将实践现象和手段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印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相关教师一般都是较年轻的医学研究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然而却缺少临床经验。而聘请的一线检验医师又往往由于工作的原因,在教学准备上很难专注,缺少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甚至有些时候向学生灌输经验主义的思想,理论水平略不足。

2.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理论知识的教育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实践是印证理论并且可以在工作中充分利用的基本能力。加强医学检验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该专业授课水平的根本措施,是重中之重。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对于理论看得过重,在有限的课时中安排了过多的理论课程的学习,从而导致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不足,以至于毕业生在工作中不知如何真正去操作检测仪器。学生学了不少理论,却难以学以致用,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由于理论课程往往比较枯燥,学生难以提起兴趣,特别是在高职高专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下,理论课程过多只会让学生产厌学情绪,不利于院校该学科的长期发展。此外,临床实习是专业学习和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要一环,实习教学质量好坏对学生毕业后能否成为合格检验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有些院校只看重学生在校的成绩和表现,对于临床实习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有一套相应的适用性较强的严格的临床实习管理制度。结果学生临床实习时反而觉得比在学校还轻松,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2.3缺少专门的教材与设备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教材内容大多和本科教学相同,不仅在理论方面比较完整,而且教材的编写也比较细致。这样的教材虽然可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但是对于大对数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专业性过强而实践性较少,忽视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性重点,为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而且,由于医学设备更新较快,而相关教材的更新再版却比较少。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没有及时地对最新的医学检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补充,使用一成不变的教材以及一些旧的实验设备,这样都导致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不能快速地融入到实践中上手各种工作。教学实验课程中很多的实验设备以及环境的建设都存在滞后性,不能满足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需求。

3优化培养模式的对策

3.1教学中加强联系实践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毕业之后一般直接进入工作实践,因此要求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宽度,突出所教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实验的环节,把各种检验,如细菌学检验、临床检验、生化检验等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去。此外,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一般情况下,专业课程以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1/2以上为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践操作,便于学生的吸收,同时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积累动手操作经验。与此同时,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高专与本科教学不同,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的应用性,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决定了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使用所学知识的效率。在方法上,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探索问题上的主动性。特别在实验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探索新思路,改善工作方法,提高检验效率。

3.2培育优秀师资力量

①完善教师的进修制度。院校应该根据教学反馈情况、现有师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院校教师到高等医学院、相关医院检验科室进行进修。进修中主要培养院校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利用课堂所授知识来指导工作实践。此外,要加强进修期间与一线检验医师和临床医师的交流,掌握最前沿的检验技术,增强教师的教学中联系实践的能力。此外,在进修期间要加强对进修教师的考核并引入淘汰机制,根据教师的进修表现、进修成果和教学优化等方面对教师进修考核,并挂钩其职称与收入。

②引入优秀的兼职教师。要保证教学培养的质量,应该引入更多的在一线工作的医学检验专业人员,直接在课堂中为学生带入最新的工作信息,模仿工作情景,丰富学生的见识。此外,还应该让兼职教师为学生演示工作实操,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到更加真实的工作情景,以便今后工作中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③加强教学管理。由于高职高专的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必须严格把关。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课堂设计、考核标准统一审核,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把控进度,保证教学内容和质量;另一方面,引入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评价、领导评价和教师互评相结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情况多方面进行考察反馈。此外,还可以让任课教师兼任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高教学交往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3.3优化及改编教材

①精简教材内容。相关部门或者院校自身,编写一批满足教学改革要求、应用型人才需求和个人专业发展的教材。突出重点,增强教材的实用性,避免教材的冗长和枯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②突出教学重点。不同的高职高专的生源质量和教学资源非常不同,而且不同地区由于医学服务水平的不同,所要采取的检验手段也各自殊异。因此,在教材编写中应该有多个版本,各个版本突出不同的侧重点,各个院校可以根据本校所在地区或者学生就业主要方向来选择或者编写教材,形成重点突出的优质教材。③保持教材与时俱进。医学检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经常会有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被应用在实际医学检验工作中。高职高专的教材应该经常更新,注重引入最新的内容,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所学知识不会马上过期。

3.4完善实验室条件

实验室应该是医学检验的主要教学场所,各个院系应该加强实验室建设,一方面做好现有实验设备的养护;另一方面要引入更多高新技术的设备,让学生接触到检验科学发展的前沿。

3.5扩展实训基地

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文篇11

关键词:医学检验进展临床

医学检验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近年来,随着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为了准确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检验工作者必须做出更准确的检验结果协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各种疾病。医学检验范围十分广泛,其中有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免疫学、寄生虫学、形态学、血清学检验。

1医学检验的进展

1.1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给检验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得检验医学也从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临床检验诊断学,对疾病诊断深入到基因水平,称为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基因多态性分析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分析(FISH)技术、波谱核型分析(SKY)技术以及蛋白质组技术等。

1.2生物芯片技术。基因芯片的概念现已泛化到生物芯片、微阵列、DNA芯片,甚至蛋白芯片。基因芯片集成了探针固相原位合成技术、照相平板印刷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精密控制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使得合成、固定高密度的数以万计的探针分子以及对杂交信号进行实时、灵敏、准确的检测分析变得切实可行。

1.3流式细胞仪的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有别于普通细胞计数仪的方面在于它不仅能够进行细胞计数和简单的三分群或五分群,而且能够对细胞亚型进行检测。临床上,FCM主要应用于免疫学和血液病学方面。它克服了传统免疫技术难以准确定量的不足,可应用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对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进行监测;用于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定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为多种肺部疾病的诊断和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信息。FCM还可同时检测T细胞总数、Th细胞和Ts细胞,结果准确、报告迅速,国外已用来进行HIV的常规检测。FCM在血液病方面主要是对白血病进行分型,可以克服传统免疫荧光镜检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和细胞计数少等造成的误差,使之更为快速和精确。FCM还可进行淋巴瘤的免疫分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和化疗效果监测、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的监测等。用FCM检测活化血小板表面受体是近来血栓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

1.4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临床上,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相关免疫检测、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测、心肌蛋白的检测和贫血指标的检测等。该技术以其灵敏度高(可达10~18mol/L)、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所使用试剂对人体无危害的优点,成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

1.5现场即时检验。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在急诊科对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快速检验很有必要。这种需求刺激了相关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给予了现场快速检验的新生。

1.6细菌耐药检测。由于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临床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并出现了ESBL、MRSA等广谱耐药菌。因此,尽早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对控制感染和节约医疗成本至关重要。临床微生物室不仅需要分离鉴定感染标本中的病原菌,而且应该进行药物敏感实验,为临床医生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1.7自动散射比浊分析的应用。散射比浊分析仪主要检测的是血浆、体液中的特定蛋白系列,包括免疫球蛋白系列、补体系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系列、炎性反应蛋白系列、载脂蛋白系列、尿微量蛋白系列和小分子药物等。这些蛋白成分的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病理生理指标,作为临床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分析预后的依据。

2医学检验的临床应用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试验数据主要用于:①揭示疾病的基本原因和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等;②根据发病机制,建立合理治疗,如针对苯丙酮尿症患者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诊断特异性疾病,如利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诊断心肌梗死;③为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筛选试验,如测定血中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以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④监测疾病的病情好转、恶化、缓解或复发等,如利用肝功能试验对肝脏疾患进行诊断和治疗监测;⑤治疗药物监测。即根据血液以及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调整剂量,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⑥辅助评价治疗效果,如测定血中癌胚抗原含量监测结肠癌的治疗效果;⑦遗传病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病的发病率。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的亚专业之一,其综合了临床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医学流行病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医学检验的局限性分析

3.1非连续性的检验与疾病的不断变化性之间存在矛盾。检验是一时的行为、是非连续性的反映,所检查的结果只表现了疾病的瞬间;始终难以消除的是检验所具有的点的表现力与疾病变化的线的连续性之间的矛盾。因此,绝不能将检验的结果看成是疾病变化的全过程。

3.2同一项检验结果有可能是这种病也可能是那种病。如果检验出来的症状与患者所患疾病是相一致的,那么根据检验的结果诊断疾病就不会出现差错,但往往存在同一项检验结果为多项疾病所共有的情况,X光线表现的特征就可见于完全不同的疾病。

3.3医学检验的危险性。因病理检验需从患者身体摘取病变组织,因而危险性会时常降临,除非患者有严重的病情,离开这些检验结果就难以弄清病因,这样才能进行病理检验。

4总结

医学检验是医疗科技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临床医师在诊断疾病过程中所依赖的重要手段,但鉴于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因此,需要提高检验师、护士和临床医师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医疗机构利用现代医疗科技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

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范文篇12

【摘要】临床检验为临床免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技术的研发为临床检验学发展提供了机遇,有效缩短了检测时间,节约了样本用量,实现了疾病准确、快速、无创的诊断。同时也需正视存在的困难,对复杂的数据行合理和有效的应用,以减轻患者负担,控制成本。同时加强基础研究的合作与交流,让从业者加强各种技术的培养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满足临床免疫检验的要求。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免疫检验;实践;探索

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连接环节。免疫学检验是以免疫学原理为基础,利用各种具有敏感特性的标记技术,对各种病理和生理的免疫学指标行特异性、超微量地分析,包括细胞的、体液的诊治及预后评估[1]。就免疫学检验进行准确定位,是临床医生依据检验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治和防控的有效技术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就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的相关实施与探索进行综述如下。

1临床免疫学概念

临床免疫学属重要的免疫学分支部分,为免疫学应用到临床医学的途径。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与临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相关性,为临床及时、科学的应用免疫学新技术,在疾病的治疗、监测、确诊、预后中均发挥重要的引导及参考作用[2]。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多种免疫学技术已被普遍开展应用,如流式细胞式和免疫细胞检测及分类技术、血清蛋白电泳技术及各种肽类物质、激素、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的检测技术等[3]。随着目前检验项目在临床的不断增多,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自身都对临床检验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各种免疫学技术均需紧跟医疗科技发展步伐,更全面、迅速的发展,以尽快的与临床应用适宜,进而开展临床免疫学技术的崭新局面。

2临床免疫学促进新技术发展

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创新基础均需有相应的理论,如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等均为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而这些技巧中,理论基础为DNA的双螺旋。同时免疫学的抗体理论与抗原对多种临床免疫学新技术的产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标记技术、沉淀、凝集等的发展进展[4]。近年来,受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渗透及免疫学的飞速积习难改展,使免疫学在理论上获得了较大的突破。

3临床免疫学新技术发展特点分析

3.1多学科交融临床免疫学经典技术包括免疫标记技术、溶血技术、中和技术、沉淀技术、凝集技术等。以上技术为临床免疫学基础,在临床免疫学传统及现代的理论中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以上技术或其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技术至今仍在科学研究和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但生命科学在不断发展,不同学科间渐较难明确区分和界定,形成广泛的渗透和交叉的局面,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适体技术、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染色质沉淀技术等免疫学新技术,使免疫应用范围和理论不断拓展。另外,临床免疫检验中,组织学、细胞学中的显微镜技术也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如由普通显微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对抗原进行检测,自身抗体采用荧光显微镜与荧光标记技术联合进行检测。且电子显微镜对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免疫细胞的行为可直接行动态观察。以上技术的应用,使临床免疫学技术得到了较大丰富,为发展提供了动力及方向[5]。同时免疫学检测数据显著多,用日益复杂,有效分析数据和正确应用结果显得较为重要故临床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也渐趋深入。

3.2高通量、智能化、自动化的免疫新技术临床免疫学检测具有同步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与传统手工操作有较大的区别,如微粒子酶免疫技术、电化学发学分析技术等,毛细管电泳技术也在临床广泛应用,目的,生物芯片技术使整个检验医学检测实现了大规模、平行化、高通量的要求。同时,组学技术、后基因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极大的满足了临床免疫学需要。

4免疫学检验定义

4.1临床免疫学中免疫学检验为重要组织部分以基础免疫学理论作指导,临床免疫学对免疫学方法及技术不断创新,在对疾病研究,特别是自身免疫病、肿瘤、传染病、血液病、免疫缺陷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发机制、诊治、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免疫学分支学科,是基础免疫学内容与临床免疫学内容的中间环节,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研究的相关技术方法。

4.2免疫学检验的相关定义依据免疫学原理,特别是抗体与抗原反应原理,对各种敏感标记进行利用,如荧光素、发光物质、放射性同位素等,特异地、超微量的对各种病理和生理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包括细胞的和体液应用,行疾病诊治和评估的一组医学临床检验项目[6]。其要点为即对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加以利用,又可对免疫学参数的各种内容进行检测。

5免疫学检验存在的问题

5.1定位目前,有一定数量的医疗单位中,尚未设立免疫学检验专业,无专业的检验设备,无实验室,无固定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免疫学检验中的一些项目被分散在微生物实验室和生化实验室进行检验,对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5.2质量管理分析虽免疫学检验中大部分项目在各大医学中已参加了国家卫生部相关室间质量评估活动,但在对室内质量进行控制的环节中,仍较为薄弱。对于大部分免疫学检验项目,在质控品和标准品上,国内尚未做到有效统一,虽部分有供应,但项目不全,价格昂贵[7]。故多数试验室质量控制不达标,导致检验质量不稳定。目前,尚普遍存在试剂缺乏统一的现象,检验结果中的假阴性、假阳性较难杜绝,为质量管理及标准化检查带来了一定难度[8]。同时,专业的免疫学检验人员较少,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带头人,同时也缺乏娴熟操作的技术人员[9]。此外,还存在研究内容与临床缺乏有效结合等,在疾病诊治中未发挥有效作用[10]。

6发展建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外贸发展报告范例(12篇)

    - 阅0

    外贸发展报告范文1篇1【关键词】汇率,汇率操纵国,中国一.美国财政部《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今年4月12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最新一期针对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

    班组先进集体申报材料范例(3篇)

    - 阅0

    班组先进集体申报材料范文【关键词】中职资助管理体系资助宣传资助标准动态管理一、操作程序分析(一)政策宣传覆盖初三学生在职业学校招生日益困难的形势下,中职资助政策强劲.....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