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篇1

(1.阜阳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阜阳236037;2.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摘要:以已开办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为切入点,在分析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地方院校可用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区域园林建筑景观资源所具有的特征,提出要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系统挖掘区域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紧扣时代主题、发挥区域特色进行课程教学,专业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结合所承接的设计项目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地方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28-02

基金项目: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2013zy049,2013sjjd75,2014jyxm231);阜阳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12ZYJH03,2014SJJD01);阜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014MTYSJ06)资助

园林建筑是塑造园林空间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在园林规划与设计、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园林建筑设计》是历来都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对该门课程知识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后期园林设计相关的其他课程的学习[1-2].该门课程是在前期《园林工程制图》、《设计初步》、《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的专业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前期多门基础课程与建筑设计理论相结合,完成课程设计实践任务,塑造出园林建筑及其周围相应空间的设计,为后期更好的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打下基础[3].

随着地方院校的专业建设发展,以及园林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大,很多地方院校陆续开办园林专业,仅仅安徽省在最近十年内就由原来的三所院校扩增到八所院校,其中大部分院校属于地方院校,而地方院校所在城市的园林绿地资源较为丰富,利用好所属城市区域优势的园林建筑景观资源,对于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摸索一条适应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异常关键,它是学好其他园林课程的重要因素.本文即以开办有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为出发点,分析了地方院校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地方院校可利用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提出地方院校如何利用所在城市的园林绿地景观资源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此为其它同类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强调理论教学,忽视课程设计实践的创新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将园林建筑构造、工程制图、设计表现等多种课程与园林建筑设计理论的融合,在各类型园林建筑课程设计实践中,提升学生对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4].然而,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地方院校多数园林专业老师较为年轻,缺乏一线的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加之与园林建设设计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交流较少,对各类型园林建筑的设计认知与创新难以得到提升和更新,直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进行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教学,而忽视紧跟当下园林建筑设计在实践中的新要求,对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进行更新.

1.2过度依赖课本及参考书上的优秀方案,缺乏建筑的空间尺度感

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由于办学历史较短,以及受先前地方院校本身教学体制的影响,很多的园林教学实验设备不完善,如:与园林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类型园林建筑模型、建筑布局组合的沙盘、建筑构造与结构模型等很难在在短时间内配备,导致很多的建筑专业老师,只能依赖课本或参考书上经典的优秀方案来进行“弥补式”教学;另外,由于领导对专业的认识度较浅,多数地方院校的专业老师很少有机会带领学生到园林建筑营造比较好的城市进行实践实习,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很难感受到建筑的空间感、存在感,设计时空间想象力严重缺乏,课程设计实践中暴露出很多低级错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1.3缺乏“接地气”的实践项目,学生的设计兴趣难以提高

地方院校园林专业老师由于受地域、自身能力以及在当地城市的社会认可度的限制,很难在课程设计实践中找到能够让学生亲临真实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区域现场,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该区域将是自己马上要进行某类型的园林建筑的设计.因此,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老师往往多采用假设的方式,通过选取某些参考书上现状地形假定为拟建在某个城市的相应区域,来进行课程实践设计,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自然更难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1.4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思维模式根深蒂固,教学思路单一

多数地方院校的园林专业老师由于受前期专业学习环境的影响,在进入教学工作岗位后,基本上是延续先前在各自母校老师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来进行创新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地方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人才很难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当初应用型园林专业的初衷[5].

2地方院校可用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区域园林建筑景观资源特征分析

2.1地方院校所处城市园林绿地种类齐全,园林建筑景观类型多样

当前,在创建和谐生态文明城市大背景下,各类各级城市都在建设大量为城市市民能够在闲暇之时到户外休憩、游玩的园林建筑设施,包括居住区绿地、街头绿地、公园绿地等各类园林空间内部,而且在这些园林绿地中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园林建筑景观,包括园林小品、亭廊架、园林大门、服务型园林建筑等,在进行园林建筑课程教学时,可以根据建筑理论和实践的需要,灵活选用不同园林建筑类型进行课程实践教学.

2.2地方院校所处城市的园林建筑景观地域特色鲜明

每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都有自己的特色所在,这也是每一个城市亘古以来都在为之而努力的方向,而园林建筑作为城市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即使它极其微小,但它的存在对于塑造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城市园林景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兴办有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也会带有这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专业教师可以在充分熟悉所在城市已建的园林建筑景观特色的基础上,对照设计理论及国内外经典案例,进行对比式教学,学生在感受建筑空间的同时,也建立起设计主题创作的源泉来自于设计对象的本身,而不是纯粹的理论这一正确的设计思路.

2.3地方院校所处城市的园林建筑景观距离近,用于课程实践教学方便

为了弥补对于一些距离远、且又有非常经典的现实园林建筑案例的造型和立面设计精髓,专业教师往往会借助于影像资料来进行教学,同时,由于教学经费和学生经济能力的限制,只有极少数的城市园林建筑景观,才会专门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学习,这样学生很难有机会在做专项课程设计时,能够及时感受建筑及周边的空间关系.然而,地方院校所处城市的园林建筑景观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而且距离院校相当近,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不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实地调研学习,以弥补单一的利用影像资料介绍建筑案例进行课程教学的不足.

3充分利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路探析

3.1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系统挖掘区域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

传统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往往多数通过课本及参考书,通过已建成的世界著名园林建筑空间设计实例向学生介绍中、西方传统风格园林建筑特色及设计理论,之后结合各类型园林建筑课程设计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忽略利用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园林绿地空间中分布的各种类型园林建筑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过度依赖课本和设计图片,缺乏对场地空间的尺度感,针对单项的课程设计难以提炼出符合场地精神的设计主题,设计过于形式化.因此,地方院校园林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通过科学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所处城市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分布及其建筑设计特色,结合建筑课程设计的理论与设计实践,可以很好的弥补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对园林建筑空间尺度感的缺失,同时能够更深层次的体会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在场地当中所体现的设计内涵,是如何通过建筑的造型和立面进行表现的.

3.2紧扣时代主题、发挥区域特色进行课程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科也应是紧跟时代向前更替和发展壮大的.2012年,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与此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写入党章,而2013年,中国东部众多城市陷入了雾霾的污染之中,人们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赋予了园林学科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园林营造,而应该从生态学的角度去探讨城市园林的景观建设,园林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更应该紧跟环境改善的要求,协调好与园林环境的其他要素.因此,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开设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跟时展的主题,以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总目标,进行园林建筑的设计教学工作.同时,也应该充分分析所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的特色所在,进行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建筑课程设计教学,真正意义上为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而培育出大量适应区域发展的园林专业人才.

3.3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结合所承接的设计项目进行课程实践教学

《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教好该门课程,专业教师除了需要熟悉和掌握其理论精髓,更应该将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即园林建筑专业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于所处城市园林建设紧密联系,并结合自身所学,适当承接一些园林建筑设计工程项目进行产学研合作,这样既能够把自身专业内涵修炼好,又能够通过实践感悟出园林园林建设设计的内在特质,更好的运用的课程教学中去.同时,由于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强,需要通过众多的实践案例与课程设计进行讲解与实际操作练习,尤其对结合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周围真实的设计区域模拟实际设计流程进行课程设计练习,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作为地处地方城市的高等院校开办的园林专业,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结合专业教师在所在城市进行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实战性”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从根本上摆脱“纸上谈兵”的实践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卫红,刘保国.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5):94-96.

〔2〕张晋萍,潘远智.农林院校《园林建筑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44-16045,16048.

〔3〕吴万喜.《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考试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4):260-261.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篇2

关键词:全球化;中西园林;相似性

Abstract:intheworldhavetowaveofglobalization,thelocallandscapecharacteristicproblemwasalsoabigimpact,thepaperanalyzestheconceptofthewestgarden,analysisofthetraditionalconceptlandscapecharacteristics.Inlandscapeunderthetrendofdevelopment,andacomparativeanalysisofthedevelopmentofthegardensimilarity,andcombinationofcasestudyanalysisframeworksupport.Throughthesametypeoflandscape,discussesinChinesestylegardenconstantlywesternizedalso,whatisthereflectionofChinesestylelandscape.

Keywords:globalization;Chineseandwesterngarden;similarity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现代人的眼里,不仅仅是景观师,甚至是观众,当被问到“本土色彩的园林模式是什么样?”可能都会直截了当的想到我们民族祖先创立的传统园林,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观念里的园林”,比如中国的北方皇家和江南得苏州园林,韩国的也是自己的民族园林等等。到底何谓我们的中式园林,难道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总要一直追忆曾经的园林特色?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然而我们在摸索自己的园林思路的同时,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冲击下,我们的思路也在不约而同的进行着全球化。从欧洲到亚洲美洲,我们所谓的现代园林出奇的相似。

1.观念中的中西式园林特点

1.1中式园林的特点

1.1.1崇尚自然美

中式园林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以“咫尺”塑造“自然”,使建筑美与自然美交融。

1.1.2追求意境

与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与诗画同源的,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美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反映到造园手法上,则为迂回曲折、曲径通幽的布局和情境,含义隽永、趣味盎然。

1.2西式园林的特点

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

1.2.1崇尚人工美、人工雕琢,、布局对称规矩。

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几何修剪,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超大的尺度以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

1.2.2追求形式感

形式美的法支配着建筑、艺术、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

凡尔赛宫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对称的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构图,都充分体现了对形式美的追求和推崇。

2.园林的发展趋势

2.1.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优秀的景观设计将悠久的地方园林传统与现代生活需要和美学价值结合在一起,为人类提供舒适的环境,也给平淡的生活中添加一丝乐趣。

2.2.追求实用

景观设计关系着人类的使用及日常生活需要。不要过于追求形式及内在的价值,要以实用、舒适,为出发点,设计出理想的园林景观。

2.3.与艺术融合

植物景观设计与其它艺术之间有着相关联系,每个景观设计师都可以从各个艺术中借鉴学习。

2.4.后工业化

将废弃或闲置的工业场所进行开发利用,保持植被的自然生长,建立一个开放的、公共的景馆,对工业生产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挖掘和展示,使游人了解生产流程,增加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例如将原有工业设施被改造成展览观、画廊、博物馆、运动健身和娱乐建筑,都可以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3.中西园林的相似性

3.1.发展过程的相似性。中国园林在漫长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实用型到观赏型的转变。西方园林经历了同样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园林的最初形式都是为了满足园主实用的需要,发展到后来都成为纯粹观赏性的园林。

3.2.审美的主体相似性。与一般的主体不同的审美主体既是作为生物技能的自然人,也是作为历史传统积淀和社会意识的社会人。前者表明生理基础,后者表明社会基础。众所周知,园林是人造的艺术,无论是法国园林的对自然进行改造,还是中国园林的对自然山水的模仿,都是从人这个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的造园风格随着人类社会观的发展而不断的产生变化。

3.3.审美的客体相似性。都是欣赏园林要素的美。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典建筑,它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装饰结构的建筑物内,所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塑造美。

4.案例研究

4.1中式与韩式现代建造的传统园林比较

传统观念支撑的本土园林景观,似乎就是这样的在已有的古典风格基础上多加修饰,比如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法,材料等塑造相似的空间,感官效果。不过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景观营造在很多时候是很迎合我们的口味的。有时候观众需要再现古典的视觉效果。比如中国的江南园林,日本的枯山水等。

4.2中式与欧式现代建造的工业区改造公园比较----中山岐江公园VS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

4.2.1两公园背景介绍

基地位置:广州中山

设计师:俞孔坚

设计时间:1999年6月-2001年10月建成时间:2001年10月

公园面积:1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2年度最高奖项——荣誉设计奖

基地位置:德国

设计师:彼得•拉茨(PeterLatz)

设计时间:1990-2001建成时间:1994年公园面积:230公顷2000年获得第一届欧洲景观设计奖

4.2.2两公园对比分析

4.2.2.1设计主题和思路

两公园选址均为工业废弃地,故设计主题也均已保留工业遗址为主题设计各种题材公园景观。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公园形势,此类公园出现之后,确实给所有人新鲜,活力的。工业这个主题本身就是近代的发明,在废弃工业区改建公园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实践。

4.2.2.3设计元素

两公园设计元素(图片)均有铁路轨道景观,保留原工厂构筑物景观,从景观的趣味性到公园的竖向景观都有一个很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

后感

全球化时代下的我们要冷静的分析发展我们自己的中式园林风格。这确实是一个很难的课题,我们很难不会在西方的一些新思想,新理论下失去理智。在吸取国外的经验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当然的同质化了,形成了全球的统一风格,就如同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被统一化了。

我们不抵触全球化,但是我们要探索我们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l】赵春林.园林美学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6

【2】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从伊甸园到天然公园.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9.1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

【4】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

【6】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篇3

关键词:植株设计;园林景观;植株形态

1园林植物的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和土壤等外在因素,同时还有了解植物的生长、生活特性。考察什么样的植物适合本土种植,什么样的植物会有一定观赏价值,还要可以提高城市的美化效果,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没有坏处的植物,例如,在江苏地区气候属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综合来看,江苏省自然环境优越,气候资源丰富。这样在选择植物上就要选择耐寒性强,并且适应能力很强的能美化环境的植株。例如像一些乔木:雪松、银杏、水杉、白玉兰、金丝垂柳;亚乔木:桂花、紫玉兰、棕榈、罗汉松;灌木:木芙蓉、杜鹃、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特色植物。

2园林设计

2.1单植株栽培

在园林中有很多的植株,他们的形状和枝叶的大小不一致,选择单植株栽培,可以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植株往往是自身的形态各异,有独特的自然造型,可以用来做一个小遮阳伞,不但美丽而且使用,人们是很喜欢这样特殊的单植株。例如云杉,形态优美,耐寒、耐旱,并且四季常青。

2.2群植株栽培

这样的栽培方式可以尽显群落的幽静,往往是在园林的曲折小道上栽培,当人们走进去的时候就像是走入了画中一样,群植株的选择具有相似性和协调性。

2.3数学形状的栽培

(1)一字型排列。在园林的道路两旁这种方式是很受设计者的欢迎,这样的设计比较适合种植一些江南槐树、垂柳等灌木。(2)正方形栽培。在园林中设计时候这样的栽培方式,同时是种植一些植株矮小,观赏价值很高的植株,例如一些月季、等能提高观赏性的植株,同时这些植株也可以在栽培的时候设计成一些文字表达,例如“xx欢迎您”。(3)圆形设计。把一些矮小的植株聚集一起,用圆形或者圆环的方式设计,作为园林中某种建筑物的配饰,会给人突出主题的感觉。

3园林设计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工作者们不但要考虑园林设计的美观性还要科学的种植植株,也就是说要考虑植株的生长,园林中的植株在设计完以后给予的空间很环境是否适合植株的生长,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以后植株的生长效果很差,往往不能达到所预期的效果,这样就大大的给观赏性打了折扣,无法更好地展现植株的形象之美。同时,设计者们还要注意种植的艺术性,在种植植株时候有很多设计者是在种植以后进行人工的修剪。例如,江苏的特色植株:龙柏,很多龙柏的植株他们的的生长形态是不需要修剪,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形态给与特定栽培地点,可是很多设计者为了达到人们的意愿进行人工的修剪,忽略了本身的艺术和美感。而对于木芙蓉,他们在生长过程中浇水量是不需要太多的,而一些想碧桃的植株却在刚栽培期间需要用水灌溉,在浇水时候就忽略的枯水玫瑰,把水直接浇到花瓣上,这样花瓣就会很快脱落,导致花期很短,缩短了观赏期。所以在设计景观植株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植株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4植株在园林设计的注意事项

植物的观赏性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园林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同一种植株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还要考虑不同植株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效果。均匀、条理的设计景观植物使大家在不同季节感受到不同时期的观赏心情,所以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就要把整座园林当成一个城市来设计。同时合理构建园林的空间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植株是园林中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规划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植株在长到成株以后会发生的结构和空间的变化,那么在以后长大的植株会导致整个园林的设计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会很大。所以在种植和设计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特点并且估算以后的成长姿态来固定植株的空间结构。

总的来说,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设计要综合性的考虑全面的突出植物的特色特点,植物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生命力,是整个城市的美丽也是画卷,也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它以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景观特色。我们要在设计过程中大力开发和发觉植物给我带来的自身美和形象美,开拓植株的独特功能,采取实时实地的合理原则。统一的协调方案选择合适的乡土植物来体现地域特色。用最形象、新颖的设计方案来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极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1引言

以景点为构思线索是当前园林设计中的常见现象。在2003年举办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竞赛中,各种各样的景点实际上是每个方案的主角。在中外专家评委选出的3个获奖方案中,其景点的营造和描述,显然比落选的方案更加全面和到位[1、2]。因此,通过对景点营造行为的解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中国当前的园林设计思潮。

何谓“景点”?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002年)规定:“景点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元”[3]。《标准》把“景点”放在“风景名胜区”篇,就是说景点主要存在于风景名胜区。然而,当前几乎所有的园林设计方案中,从公园到庭院,甚至道路,都有“景点”的出现。然而在实践中,景点概念是被普遍使用的,并不局限于风景名胜区。

2景点的形成原因

2.1控制场地空间

景点的形式和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园中园”的建设。20世纪70年代末期,广州运用此前宾馆庭园的设计经验,在公园建设中,把公园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形成各自独立的小景域,布置各种公共活动的游览点和服务设施。重要的区域,多采用“园中园”式布局,在大园中套有不同内容的小园,从而丰富全园的景致[4]。它与圆明园中的小园林在形式上差不多,即成组的建筑物与叠山理水或天然地貌所构成的幽闭或比较幽闭的空间相结合,形成一个在布局上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形环境。无论设置墙垣与否,都可以视为一座独立的小型园林,即“园中之园”[5]。显然,这与后来拟定的景点的概念是基本一致的。

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城市公园布局曾受到前苏联文化休息公园理论的影响,以功能来分区,但是到了60年代,却认为分区理论对于我国城市中较大面积的综合公园的初期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对于较小面积的公园就舒展不开,因为没有足够的用地来进行明确的功能分区[4]。而“园中园”的设置比功能分区更适宜场地规划,实际上反映了景点的灵活性。因此,90年代后,虽然园林建设的面积越来越广阔,功能分区理论却并没有被重新明确地应用,景点的设置继续成为设计师控制场地空间的主要手段,技法也由院落式布局拓展到雕塑、构筑物、植物、地形地貌等安置和命名。

2.2追求文化意境

文化意境一直作为民族特色影响着中国当代园林的建设。而且,这时期对传统园林建筑继承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被认为有“文学意味”,即主景建筑一般都赋有题目,或以诗词、楹联、匾额等提出造景立意[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点的名称或景题受到普遍的肯定。《中国优秀园林设计集》(一)的“综论”认为:“这批园林新作中,有不少匠心独运的点景题名,画龙点睛,颇具深意。如深圳东湖宾馆园林的’思源’题刻,唤起游子思乡报国之情;鹃园的’醉红坡’、’映红渡’、’踯躅廊’、’沁芳涧’等,语意双关,渲染了红花遍园的热烈气氛[6]。

2.3获取经济收益

景点的建设与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它是设施集中的区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也是集中的观光游览区,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在探索园林行业如何面对市场经济发展时,国家也曾经鼓励景点“积极开展多姿多彩的各类活动”,获取经济收入[7]。

简言之,景点的功效在各种类型的绿地中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如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园区的园林设计[8]和2003年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竞赛方案[2]。

3不良的后果

3.1片面强调景物的形式美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园林形式美学的多样与统一、调和与对比、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等[9~11],是园林界研究的热点。这些概念基本上源于西方的古典主义美学领域,中国古代匠人在造园时是否遵循这些原则,值得怀疑和探讨,而且它也不一定就是新园林的主要发展方向。可是,由于它和景点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一起,在当代园林的理论和实践中,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准则和必然的结果。

上述现象反映了景点的审美特征实质上被主要放在视觉上,即作为被“看”而存在,而非主体与客体的全方位的相互交融。所以,观光的方式成为景点设置的最强大的动力。理论界也重点研究看与被看的问题,如景物观赏点的“合适视距”理论等。其他领域如地质、气象、生态、经济、社会、生活、生理、心理、体验、参与等,则很少被涉及。

3.2以个人主观来制造景物

中国古代园林的“景”一般是在游者亲身感受过程中被“点”出来的,就像红楼梦的大观园,是先有环境后有命名。可是,在中国当代园林中,主动制造景点和意境的意识已经成为主流。很多设计师在谈论设计由来时,总是说到希望营造某种意境或境界,如“一园红艳醉坡坨”、“访花蝶径”、“小洲林中有人家”、“秋霞”等[6]。景物与景题的先后关系被颠倒过来,于是景观不再产生于对场地与文脉的艰苦探寻和挖掘,而是产生于诗文或作者的主观。由此,景点脱离了物象,成为“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元”。而且,当它与“传统风格、民族特色”等概念结合为一体时,就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标签。转贴于4问题与讨论

园林界对景点设置的观念认可,令人深思。问题是复杂的,可引发的讨论也是多元的。

其一,过度重视文学在园林中的应用,过于强调“诗情画意”。需要承认,我们的先辈的确是重诗画的,尤其是园林的建造者和主要欣赏者——士大夫阶层,但是,当代的园林设计师是否还具备如此的教育背景和修养,且有能力再现古典的诗画情趣呢?普通民众是否在游园中只是通过背诵唐诗宋词来获得审美愉悦呢?

应该承认,现代许多年轻的设计师在古典文化方面的修养是严重不足的。例如在北京护城河内侧绿化带设计方案中,有一个景点叫做“杨柳东岸”,据说源于柳永的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殊不知站在东岸向西看,是看不到残月的。又如广州大学城星海音乐学院校园设计中,有一景“知鱼池”,据作者的解说文本,是取“知鱼”是“知遇”的谐音,谬误何其大也!

打开一本我国自编的园林设计教科书,绝大部分内容是构图法则、造景手法、意境题词之类[12],而在国外教科书中占据主要内容的景观产生过程(自然和社会)、景观感受心理、人类行为规律、地理和技术影响等等,几乎完全阙如。长此以往,对我国园林教育影响的后果是可以预知的。

其二,意境是景点设置的主要目标,可它总是被当代设计师的词语所构筑。如前所述,设计师们总是在设计之前关心意境问题,而且基本都是通过诗文来寻找。但是,《园冶》中却没有这样的词语,开篇《兴造论》即是:“……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3]”所以,意境本是文学语言,用文学谈论园林,最终还是体验文学的情趣而非园林。

其三,如果只是借用文学、绘画和雕塑来充实园林景观,那么,是否需要承认它们只是与园林有横向联系的艺术门类?实际上,很多学者都认为即使它们在园林中能够锦上添花,但其与园林还是有区别的,正如建筑与室内家具、摆设的区别一样。所以,需要追问园林的基本问题,即它因何而存在?园林是空间艺术,它作为一个容器,承载了多种物质设施和精神元素。但设计师是否能够意识到它们并非园林的核心,或者说,每种艺术(学科)门类总有自己的界限,比如散文、诗歌更适于表达个人瞬时的游园感悟,而非设计师预先设定的不变的景题。这对于我们重新评价中国古代园林在清朝中后期的成就以及指导中国当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无疑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

其四,如果景点设置是设计师的基本技法,那么问题会更加棘手。为什么我们必须用景点来控制空间,从最初的小至1hm2的园中园,到现在的大至1135hm2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虽然,350余hm2的圆明三园中的建筑群以及能成景的个体建筑物有一百多处,但是,它在150多年来,经过多次扩建,所谓的“四十景”也是后来题署的,它们不是造园者最原初的手段。应该思考尺度的变化是否导致工作方法的差异。小比例尺只是设计,大比例尺只能是规划。如果我们承认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的区别,那么,土地区划固然存在,但是景点的设置并非必然。在规划层面,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和相关资源、能源,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是主要问题,而非审美层面的营造。即使在设计层面,设计师关心的首要问题也不应是审美、教育、文化等,而是在合理使用场地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体验要求。

5结语

景点的概念实际上是在中国当代园林中形成和被发展的。如果想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应该对新中国的园林发展史作全面深入的研究,尤其要关心园林观念的生成和演变。否则,我们在迷失中,是无法对一些被扭曲的现象进行辨析和批判的。当专家评委、设计师和公众都以某种集体无意识的观念来评判、设计和欣赏园林时,我们就失去了寻找正确的园林设计方向的可能性。

笔者对景点营造的考察,是试图对现在园林界的一些主流观念提出质疑,也是抛砖引玉,希望引发更多对园林设计思想的讨论,共同促进中国当代园林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张婷.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征集评选过程[J].中国园林,2004,20(2):29.

[2]易道公司,等.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与中心区景观设计方案简介[J].中国园林,2004,20(2):1-28.

[3]园林基本术语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李敏.中国现代公园——发展与评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5]周维权.人间天上诸景备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的兴建及其造园艺术新探[A].宗白华,等.中国园林艺术概观[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6]刘少宗.中国优秀园林设计集(一)(第二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7]马松.深化门票价格改革健全价格协调体制[J].中国园林,1994,10(3):16-18.

[8]中国园区[J].中国园林,2000,16(增刊——世博园大观):22-107.

[9]赵春林.园林美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0]李征.园林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1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篇5

1.侧重设计实践

园林规划设计实训课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袁它不仅与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尧基础知识相结合袁而且也是学习后续课程和进行项目设计工作的基础袁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遥园林规划设计着重对园林规划设计各要素与实际设计的结合袁使用案例法袁结合企业运作实际袁提供设计项目发生的真实情景袁促进学生的理解袁增强学生主动性遥使学生的概念设计方案与实际相结合袁并加强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设计大赛袁设计招标活动遥把实践教学设计分为2个层次院淤模仿学习阶段遥由教师提供现有经典代表性案例袁学生按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操作袁目的是熟练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流程及各种技能训练遥于综合应用阶段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袁按园林规划设计流程完成给定项目袁进一步掌握景观设计方案构思能力遥在实践教学中袁通过现场实测和调查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尧表达和分析能力袁熟悉并把握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尧做法尧尺度等要素的关系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际案例设计袁切身体会各类园林景观如街道绿地景观设计尧居住区景观设计尧广场景观设计尧公园景观设计等专题设计在不同设计环境中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原理及要求袁从技术尧经济尧使用和美学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遥在实训课上袁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袁通过实际的以及虚拟的设计项目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遥在整个实训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袁模拟实际设计项目运作袁每个设计任务学生均需经历现状测绘调查尧设计构思尧草图修改完善尧正图绘制尧排版表现尧成果汇报等步骤袁使学生熟悉园林规划设计流程并完成给定设计任务袁使学生的概念设计方案与实际相结合袁并加强了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遥

2.改进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袁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袁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尧阅读尧思考尧分析尧讨论和交流等袁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袁进而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需要从教师尧学生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多个层次进行创新教学的探索。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袁教师需要重视案例的选择和讲解袁强调野设计方法冶的传授袁学生通过学习典型案例袁掌握园林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法和独立分析研究的科学方法袁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遥将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进行课堂汇斛原球茎鲜榨饮品将成为新一代的实惠石斛饮品遥这将是铁皮石斛相关产业中的里程碑袁也必将推动当地的石斛产业的建设与发展遥报和交流袁也可使学生感同身受袁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遥

3.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袁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基准袁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自学能力袁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案例解读尧现状调查汇报尧设计成果汇报尧草图评图尧竞赛小组等一系列方式袁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袁挖掘学生潜力袁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遥网络教学平台尧精品课教学网站的建设对于师生教学互动交流起到重要的辅助平台作用遥改革考核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袁建立知识尧能力尧素质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袁为避免野搭便车冶的情况出现袁传统的单凭最终的几张图纸进行考核并确定成绩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袁既要考虑项目结果考核袁也要考虑项目过程考核。遥例如院将调查分析成果尧图纸设计量尧出勤率尧图纸质量尧图纸深度尧时间观念和口头汇报能力等都纳入考核范围袁体现具体的专业基本能力的考核遥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个人成绩遥

二、结语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篇6

任何专业的发展都依托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社会对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从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精髓,大胆借鉴西方景观规划设计的先进之处,合理定位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目标。据调查,目前社会对桂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人才的需求,主要在三大方面:一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是景观工程与管理;三是旅游景观规划。因此,该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围绕这三个方向设置课程,根据该校的特点、以及所在地区对风景园林人才不同层次的需要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桂林理工大学的风景园林是旅游学院新设置的专业,依托旅游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利用地处著名的风景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的平台,突出区域性景观规划设计特点,创建立足于区域经济特色的校、政、企、研一体化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模式,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风景名胜、城乡绿化、城乡规划、环境和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景观设计等各类风景园林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2对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不仅让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设置桂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中,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向来制定。根据该校风景园林毕业生将从事的三大类工作,如园林规划设计、景观工程与管理、旅游景观规划等,制定风景园林学科主要的知识体系,由公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构成。专业基础课群主要设置三个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园林技术模块和设计基础模块。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点建设专业方向,合理设置风景园林的专业课程结构:①园林规划设计,主要从事各种户外景观和绿色空间的设计,其专业课主要设置是园林初步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原理+种植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②景观工程与管理,主要从事景观工程建设和管理,其专业课主要设置是园林植物学+观景工程与技术+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园林经济管理;③旅游景观规划,主要为旅游风景区提供科学而合理的规划,其专业课主要设置是旅游景观规划原理+景观游憩学+旅游策划学+旅游景观规划。

3对学科特点与学校学科优势的思考

我国地域辽阔,受经济条件、地理差别、文化特点、民风民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各高校发展历史和所依托的学科不同,风景园林专业建设也不尽相同。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办出各自的特色,为地方培养不同要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桂林理工大学的旅游管理系是我国成立较早的旅游高等院系,具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厚实的研究基础。新成立风景园林专业,依托旅游学院的学科优势,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利用桂林丰富的景观资源,突出地域性园林规划设计特点;应用当地多样性的植物和建筑材料,恢复和营造园林生态景观;融入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拓展思路,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环境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4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理论结合实践,使学生更感性、更直接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为基准,把实践教学作为贯通有关专业知识、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对实践教育做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教学形式多样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教学成果。①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优点,特别适合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增加大量直观的图片、实例、影像等资料,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讲的理论知识。②加强案例典型教学。在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尤其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将优秀的园林规划设计项目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设计流程、理念和内容,并在实验设计中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③增强实地实景教学。在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现场教学。例如园林工程施工的教学,应该把学生带到施工现场,学习园路的铺设、驳岸的修建、植物的配置等等,让学生亲身体景观工程施工的过程。在各种实习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测与调查,强化空间感及空间分析能力,注重领会项目中解决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设计思想。④采取互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独立和完整地表达设计构想,并用精练的文字表达设计理念,将设计方案用流利的语言进行表述。经过与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讲评,形成互动式的教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设计素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结语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1篇7

【关键词】园林;花卉种植;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园林花卉的种植和设计是需要专业的技术才能够完成。要求设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由于在花卉种植过程中,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制约,这就对花卉的种植人员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围绕花卉的种植设计进行探讨。

二、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1、在花卉种植设计之前,必须对各种园林花卉的生物学特点有着充分的了解,结合其种类及季节特征,花卉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周期的不同,其一年中表现的观赏特性也不同。因而在园林花卉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一特点,即花卉生长期譬种形态和观赏性不尽相同的特点,结合花的开花时间层次进行精心的设计,确保季景观的特色迥异。

2、全面掌握环境对园长发育和外貌景观的效果产生的影响。这是有花卉的生长不仅与自身的品种有关,更与生长环境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而在园林花卉种植设计中,必须严格按照环境与花卉之间的生态原理进行。

三、花木栽培常见的误区

1、花木主干及枝条的皮层破损过多或修剪方法不当,导致病菌从伤口侵入树体,造成花木生长衰弱。

原因:苗木起挖时工具不锋利,造成根系损伤;装车运输或搬运过程中花木皮层磨损或有绳勒痕迹。

2、种植过深或土球表面覆土过多,造成根系窒息死亡。

原因:某些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土壤黏性大,种植过深,易引起根部积水;大部分植物根系聚集于土球中上部,种植过深或表面覆土过多,易造成植物根部通气不良,以致排水不畅,根系缺氧,导致死亡。

3、树木的土球与种植土结合不紧密或支撑不规范,一旦遇大风吹干土壤会造成根部松动,致使树木死亡。

原因:花木冠幅过于庞大,种植时可能碰到障碍,使土球松动,只要有部分根系未与土壤充分接触,就有可能造成花木生长衰弱。

4、种植时覆土的密度低于原土,致使根部积水引起死亡。

原因:传统的舂棒种植,土球与土壤不能达到完全结合,苗穴内土壤密度低于周边密度,易产生积水,且舂棒种植后,有些土壤团粒依然粗大,使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出现孔隙,植物养分易从孔隙流失;地形凹陷处种植乔本花木较困难,因为地下水流动易在凹陷处聚集,从而引发根部积水。

5、土壤是深层土,与土球、根系接触后,根系无法发根引起死亡。建议尽可能在泥球周围用好土,让其尽快适应移植环境。

原因:土球过于板结,黏性过大,造成根系无法生长;花木在苗圃时养分充分,移植后不仅根系受伤,而且土壤性状及环境等因素都有所改变,使其发根困难。

四、花境的设计

1、花境的类别。主要是双面观赏和单面观赏。前者一般布置在道路中间,高的花卉种植在中央,但中央最高的部分不可高于人们的视线,或偶有花灌木超过;在其两侧种植一些矮的花卉,以形成两面的观赏效果。后者常布置在道路的两侧或建筑、草坪的周围,把高的花卉种植在后面远处,高度应稍超过人们的视线;在其前面近处应种植一些矮生的花卉,形成有层次的单面观赏效果。

2、花境在园林中的应用。一是在道路中央或两侧布置花境。这是双面观赏的花境,游人在道路的两侧人行道上均能观赏。在道路的两侧各布置一列花境是单面观赏的花境,这两列花境尽管离得较远,但它们要对应演进,成为统一的构图。在较宽的同条道路,也可同时布置以上两种形式的花境。二是建筑物与道路间布置花境。植物高度不可超过窗台。三是与绿篱配合布置花境在规则式园林中,整形式绿篱的前面一般布置花境以装饰绿篱单调的下半部,绿篱可作背景,两者交相辉映。可在花境的前方布置园路,供人们行走和欣赏。四是与游廊、花架配合布置花境。游廊、花架等建构筑物高于地面40cm左右的台基,台基立面的外侧布置花境,花境外布置园路,花境还可装饰台基。

五、园林花卉的自然式种植设计

自然式花卉布置一般以最小单元为不同组合,花丛由若干株花卉组成。同种类、不同种类混种均可,一般选用多年生、生长健壮的宿根花卉。尤其是有观赏价值,又可结合生产的种类。此外,也可选用野生花卉或少量自播繁殖的一年或二年生花卉,花丛在经营管理上粗放,能大面积采用。花丛从平面轮廓到立面构图都应自然,其长轴与短轴的比例不超过1:4同一花丛种类应少而精,在形体和色彩上要有所变化。如果许多花丛组合在一起,要注意整体效果。其混交要以块状为主,每块花卉要有大小疏密等变化;在树林边缘或自然式道路两侧的花丛也要作带状布置,而要有断续变化其参差断续的关系。立面构图,将具有圆锥状、总状、穗状花序,并把较高的植株放在后面,渐次由高到低布置,给人以层次变化的感觉。

六、花坛的规则式设计

花坛由于采用的材料和图案表现的精细程度不同,划分为花丛花坛和模纹花坛。它以花卉花果盛开的群体效果为表现对象,一般采用开花繁茂、色彩鲜艳的花卉。开花期一般不修剪,花期过后应轮换植株以维持观赏效果,模纹花坛以植物组合的图案为显现对象,采用不同色彩的观叶植物,如各种颜色的五色草组成的图案非常精美。生长期间进行修剪,要保持明显的图案轮廓或整形修剪的植物搭配。模纹花坛要组成各种图案,要做立体花坛的形状。

(1)花坛设计要点。花坛的布置要从属于整个空间的设计安排。在自然式布局中不合适应用花坛的,如果应也应按自然式布局的特点,在建造风格上实现协调。作为主景的花坛如雕塑、喷泉等景物配景的花坛,在图案和色彩应居于从属地位,有效发挥陪衬主体景物的作用。如果花坛太华丽可能喧宾夺主,破坏整体设计效果。花坛的面积要与单个广场的面积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广场面积很大,花坛可与草坪结合或作花坛群处理,这样能维持一定的比例,而实际上减少了花卉种植面积,也应考虑到耕作和管理是否方便。

花坛的平面轮廓应与广场的平面轮廓保持相应关系,总的轮廓要与广场吻合,通常是同心和等角关系。而在局部轮廓上面,又应有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在广场车流量或人流量较大时,为满足人流集散和行车转弯的需求,花坛的外形应与广场不致,如正方形广场的中央,应布置圆形花坛。花坛的外形要对称,而花坛本身的轴线要与总体构图的轴线相一致,花坛的纵横轴应和建筑或广场的纵横轴方向一致。花坛在质感色彩方面和环境的关系要以对比为主。

(2)花坛植物的选择。这种选择应按花坛的观赏季节和花坛的类型实施规划。花丛式花坛以色彩构图为主,要用年生的草本花卉。一般不采用木本植物和观叶植物。花序是较大的急状花序、穗状花序、上下花朵垂直排列且花期不等,或虽为头状花序,但花朵大而少或植株过高可能倒伏的种类均不适做花坛的材料。模纹花坛以表现图案为主,适合用生长缓慢的多年生观叶草本植物,也可少量运用生长缓慢的木本观叶植物。一年生植物生长过快,不同种类生长速度不等,难以形成稳定的图案。观叶植物还有较长的观赏期,耐修剪。对立体花坛的植物,还要求生长矮小、分枝密、叶子小,生长高度应控制在10cm左右。不同纹样应选用色彩差别明显的,以求图案明晰,一般运用各种五色草。

(3)花坛床地的土壤。它要满足栽培植物的需要,花坛种植应高于地面,一般应比临近地面高出10cm~20cm。为突出地表轮廓的变化和易于排水,花坛中心可更高,形成拱形向四面倾斜,可采用5%的坡度。种植土厚度根据植物种类而异,种植一年生花卉为20cm~30cm;多年生花卉及灌木为50cm;草皮为15cm;床地土壤疏松的深度应稍大。为使花坛边缘有明显的轮廓及避免花坛内土壤因冲刷而污染广场路面,花坛边缘要进行铺砌。一般花坛边缘的高度为20cm—40cm,较大花坛应适度高些;花坛边缘的宽度为25cm左右,就是大花坛也不适合按比例加宽。花坛边缘材料要因地制宜,形式应简单,色彩应朴素,突出花卉的色彩美感。

(4)花坛的纹样。纹样要简洁明快,要结合植物种类确定纹样细致的程度。例如,用红绿草组成的图案.条纹的宽度为5cm~8cm,矮生黄杨应细至15cm—20cm,其他花卉组成的纹样宽度应大些,目线条越细,管理就越精致,各种是花坛还是模纹花坛,在图案的形成上要表现主题内容,汲取民间的艺术特点,表现独特的地方风格。

七、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技术

1、园林花卉的种植方式

园林花卉的种植技术的应用,应在确保花卉与园林实际需要相符,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种植技术,提高园林花卉种植效果。但一般情况下,所种植的花卉应枝叶茂密、规格相近、树形美观等特点,若需要不同,则可以针对性的选取花卉种类。园林花卉的种植方式一般有孤植、丛植、群植、散点植等。

2、园林花卉的种植与设计技术着力体现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着力体现设计的艺术性,丰富设计艺术内涵。因此,首先应体现园林审美具有和谐统一的特点,即组成园林材料自身的要素。要素与要素以及要素组成的空间布局具有和谐统一的特点;其次,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应体现花卉景观与园林建筑比例的协调一致性,成为园林贮备协调性美感的主要元素之一;再次,园林位于固定的空间范围内,因而园林花卉种植设计应将创造多元化的空间作为重要的目的之一,才能确保园林空间大小与人类感觉尺度相符,从而促进各园林要素之间的协调一致性;最后是为了彰显园林的艺术性,因而在花卉种植设计中,还应确保建筑、植物、地貌等群体布局的对称性和稳定性,给人一种井然有序、整齐划一的秩序美和安定和谐的园林环境氛围,但自然风景的不对称性又是现实存在的,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的审美需求和相关用途充分考虑对称与不对称的需求,从而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以不断丰富园林设计的艺术内涵。

3、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应符合色彩搭配与审美需求

为了确保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与色彩搭配和审美需求相符,就必须加强园林花卉色彩的利用。以下笔者就最为常见的几种园林花卉种植与彗纽十时的色彩利用技术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是统一配色技术,主要包含单色!近似色和色调配置技术。其中,单色配置技术主要是利用同一色相的明暗、深浅、浓活力,而色调配置技术,则是结合色彩差异的颜色和统一亮度对色彩的关系进行调和,以组成和谐而又柔美的感觉。由此可见,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中,统一配色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整体而又和谐效果的追求,从而在此基础上设计更多的艺术效果,如浪漫、宁静、华丽、温馨等艺术效果。

二是对比配色技术,主要包括了色彩和色调的对比技术。就色彩对比来看,一般情况下,当色彩环中的颜色距离越远,那么其对比就更强烈,其中二者相差若达到180度,那么其对比最强,因而在花卉种植设计中,为将设计的主体突出,可以再其周围配上适当的对比色,就能达到突出主体的设计效果;而从色调对比来看,主要色彩亮度的明与暗的对比,需要注意的是,此技术主要用于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效果的体现。

4、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的整体意境美营造技术分析

第一,营造园林整体的意境美是园林设计的主要追求目标之一。所谓意境,以外在美为基础表现的崇高情感,注重情境交融。在营造园林整体意境的同时,必须精心选择和配置花卉,园林意境发生的时空变幻主要源于花卉的生命戒律或物候,因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何确保花卉在得到良好生长的同时与周边景致得到有效的配合,方能营造更好的园林意境。

第二,丰富园林花卉文化内涵以全面提升设计营造的意境美。园林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花文化,例如将花卉拟人化就是主要的花文化体现之一,从而给人更多的美好寄托于拟人化的花卉之中,从而在营造良好园林意境的同时丰富了园林花卉文化内涵,为全面提升设计营造的意境美奠定坚实的基础。

5、园林花卉种植与设计的空间构图技巧分析

空间构图形式的不同不仅能有效补充园林建筑元素,还能提高园林的整体形象美。常见的空间构图形式有平面构图、立面构图以及空间造型的设计三个方面。从平面构图来看,首先必须考虑同一平面位置上栽植的不同类型的花卉出现的变化及如何搭配。在平面构图过程中,主要有规则!、规则以及自然式的构图方式。规则和自然式的构图往往具有对称性,而半规则的方式则是多种构图方式的组合。从立面构图来看,平面上花卉组合的图案美是花卉设计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植物具有空间形体的特质,同种或不同种个体的平面组合必然也会在空间形成特有的形态特征,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将不同花卉的空间形体和姿态差异进行合理搭配,或柔缓平和,或对比强烈,或简单或多变的立面构图来烘托不同的景观效果。

从空间造型来看,花卉的空间造型一方面是指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和花艺栽培中,通过对植物施以人工修剪!绑扎等技术对花卉进行造型,最终创造出的植物雕塑和艺栽。景观必须符合园林综合元素搭配,应使空间造型和色彩融合到整园林中。

八、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园林花卉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花卉的种植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有艺术性和特色性的园林景观,为园林城市建设的推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颖,谈城市园林花卉的设计与种植技术[J]花卉种植,2013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篇8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材料;运用;实践

材料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园林景观设计成败的一个焦点因素。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今的景观设计师有着更丰富的材料选择空间。在这些丰富的材料中.诸如植物、石材、木材、硅酸盐类等均具有材料本身所独有的特征和它所隐含的人文意境。设计师创意思想的表达,在某种意义上,是和材料本身气质的一种共鸣。

1我国古代园林中材料选用的基本方式

1.1就地取材

以对天然材料的利用和简单加工为主的取材方式通常称为就地取材,这是我国古代园林中选材的主要方式。在古代,由于各地木材和石材均能方便地获取,所以建筑大都是由木、石为主要材料来构筑,通过掇山叠石来创造景观。以用石为例,计成说过:“是石堪堆,便山可采”。[1]南方园林大多用太湖石和黄石。而在北方园林中,同样是用石,却以用北方盛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居多。

1.2以需求导向为主的取材方式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变迁,园林建设者们根据园林建设需求,希望获得具有某种性能的材料,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会依靠当时的工程技术去寻找或开发研制这种材料,这一般称为以需求导向为主的取材方式。

2我国现代园林中材料的运用实践

2.1传统材料的继承与扬弃

传统材料,是指沿袭和继承古代园林中较常使用的那些材料,如石材、水、土、植物等。这些常见叉普通的材料不但在现代园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我国园林中应用石材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掇山、置石到园林建筑的营造、石材的应用都比较广泛。除了继承和保留掇山、置石的功能外,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使石材还广泛应用到各种建筑、道路、小品等构筑物的面层装饰,以及根据需要加工制作成各种景观小品。铺装和花坛的面层材料运用,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不同色彩和质感的花岗岩板材,使整个环境显得整洁、优雅。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石材进行加工和处理,可形成各种园林景观小品。同时,随着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工程材料的出现,作为结构工程材料而应用在园林中的石材已经逐渐地减少了。

2.2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

目前,园林中应用的陶瓷制品,主要有彩釉砖、无釉砖、劈离砖、麻面砖、玻花砖、渗花砖、陶瓷锦砖、陶瓷壁画以及琉璃制品等。琉璃瓦自古以来就被作为园林中建筑物、构筑物的优良装饰材料。此外,近年来不断涌现出的陶瓷制品的种类和品种真可谓应有尽有、目不暇接。而常应用于园林道路广场铺装中,产生较好效果的主要种类有麻面砖、劈离砖等;应用于建筑、小品、景墙立面装饰的材料有彩釉砖、无釉砖、玻花砖、陶瓷艺术砖、金属光泽釉面砖、黑瓷装饰板、大型陶瓷装饰面板等种类。另外由陶瓷面砖、陶板、锦砖等镶拼制作而成的陶瓷壁画,表面可以做成平滑或各种浮雕花纹图案,兼具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于一体,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目前,在一些园林中已经逐步被推广使用。运用不同色彩的陶瓷砖在水池底铺成的图案,大大增强了水池的景观表现力。座凳水洗石面层上镶嵌了当地产的陶瓷片,粗糙的水洗石与光洁、亮丽的瓷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景观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开发研制出的陶瓷透水砖,由其铺设的场地在下雨时能使雨水快速渗透到地下,增加地下水含量,调节空气湿度,净化空气,对缺水地区尤其具有应用价值。目前,应用于园林中的有环保透水砖和高强度陶瓷透水砖2种类型。前者不适应载重车通行,一般用于公园休闲无重承载场所以及园林游步道等。后者采用两次高温煅烧,强度高、耐磨、防滑性能佳,可用于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等处。混凝土也由于其良好的可塑性和经济实用的优点,受到各方建设者的青睐,除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普通混凝土外,可运用在园林建设中的类型和品种也是层出不穷。运用于装饰路面的彩色混凝土,较好地活跃了环境的气氛压印混凝土,又称“强化路艺系统”[2]。是在施工阶段对未硬化混凝土运用彩色强化剂、彩色脱模剂、无色密封剂等3种化学原料对混凝土进行固色、配色和表面强化处理。其强度优于其他材料的路面,甚至优于一般的混凝土路面。其图案、色彩的可选择性强,可以根据需要压印出各种图案,产生较为完美的视觉效果和耐久性。此外,其他的混凝土制品,诸如混凝土路面砖彩色混凝土连锁砖、仿毛石砌块等品种也较多,再加上不同的外形、尺寸、色彩等,其可选择的范围相当广泛。另外,还有一些金属材料也可使用在园林造景中,金属在我国古代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园林中却很少应用。在现代园林中,金属材料除作为结构材料被广泛运用外,许多园林中还出现了由金属材料加工制作而成的园林小品,在园林环境中别具特色。

2.3材料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引用到园林中,无论是在施工工艺方面,还是在创造景观方面,材料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景观表现力,使现代园林景观更富生机与活力。以水景的营造为例,古代园林中的水,大都作为一种独立的造园要素而存在,但随着现代材料的丰富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水景艺术更为突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不但在都市中就能感受到巨瀑飞流直下的轰鸣、喷高数百米的喷泉,而且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形与色、动与静相结合,使水的特性和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喷泉的种类也是应有尽有,既丰富了园林景观,又可供观赏,鼓励人们参与到其中,这些已非古代园林中水景类型所能相比的。[3]表面用树脂粘附荧光玻璃珠的沥青路面,在夜晚不但有助于行车的安全,还使原本平淡的道路景观增色不少,丰富了园林夜景。暗藏于人造石材中的光纤灯,使人造石材显得华丽多彩,大大增强了园林小品的表现力。

3结论

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对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既要立足于因地选材的基本原则,也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眼光,勇于推陈出新,探索和尝试新材料的使用。既不固步自封,怀疑和排斥新材料的使用和推广,也不盲目追新求奇,铺张浪费,为不断推进园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4]

参考文献:

[1]张家骥,同冶全释[M].太原:山两古籍出版礼,2002.

[2]杨静,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篇9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指中国画构图中的空白处,其在书法上被称为“布白”,从美学角度被称为“计白”。从艺术美学角度来讲,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与中国古典景观园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有着诸多的联系。很多的古代园林设计师都有中国画的功底,中国画论就曾是古典园林营造的基本指导理念。由此可以断定,中国景观园林文化是中国画论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一个拓展。

留白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有着广泛基础,对于园林的布局与形式、空间与意境、实景与虚境等诸多方面的处理,留白都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例如,苏州留园就是一个运用留白的经典案例。留园从狭窄的入口到交错的古木,从空间形态的处理到光线明暗的变化,从门洞的若隐若现到露窗的虚实相生,这些空间细节的处理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艺术效果。这一案例也印证了留白艺术体现了一种空间、形态、艺术语境的审美价值,反映了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体现了东方艺术家如何将人与自然进行完美的结合。中国画的留白与景观园林设计中的虚实均可通过对对象作意念上的艺术加工来实现。

景观设计过程中的虚实处理,正反映了中国画留白艺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巧妙运用。景观设计中对建筑、植物以及小品的虚实处理,应达到留白的设计要求,从而表达出意境。

意境创造中的对比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在景观设计中所凸显的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也可被称为艺术创造品的灵魂所在,其特征是外在表现力与内在精神的相交织,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中国画对创作元素的虚实处理就是留白的基本体现,是创造画面意境的主要形式。留白创作手法实质是虚实空间的营造手法,通过虚实的空间来表达中国画的空间形态与深邃的意境。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水墨作品画面经常采用留白的手法处理,使画面的意境更为深远,给观者留出更多的遐想空间,而客观事物的场景便随着观者的想象出现在观者面前。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1篇10

园林漏窗漏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三千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东方园林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技术艺术以及人文精神的深刻升华和集中体现,也是世界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优势,体现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在众多形式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处处可见漏窗的身影,漏窗以其丰富的造型和浓厚的文化性,吸引着众多游览着的目光。

1漏窗概述

漏窗明代计成称之为“漏砖墙”或“漏明墙”,是中国园林墙上的一种装饰性透空窗,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独特创造,漏窗常见于园林亭廊和围墙之上,是园林中的一个主要造景元素,其功能不仅使园林内外空间相互流通和视线畅通,使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还在于空间上、时间上的相互渗透和交融,通过漏窗,院内修竹摇曳多姿,光影扑朔迷离,景色或隐或现,空间或明或暗。正因为墙上设置漏窗,才增加了古典园林的内向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园林文化的补充,粉墙漏窗既为我们框出了一方美景,又成了墙面本身的装饰。

2漏窗艺术解析

2.1漏窗的造型艺术

2.1.1漏窗的外形

漏窗窗框形状较为丰富多样,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扇形、海棠形、花瓶形、石榴形、如意形、钟形以及其他各种不规则形状,还有两个或多个形体结合使用的。

一般说来,走廊上成排的漏窗,其形状尺度、间隔多为相同或相近,这样可以产生韵律、节奏感,而体形优美、造型较为独特的扇形、花瓶形、如意形,则多是单独出现在廊道的转折处或视线宜于集中的地方,从而形成视觉和审美的焦点。

2.1.2窗芯图案

窗芯图案是漏窗观赏的精彩所在,漏窗的文化性主要是通过窗芯图案展现出来的。花纹图案有方形、万字形、冰裂纹、多边形、定胜、万字海棠、六角梅花、钱鳞、海棠、如意、秋叶、葵花等多种内容。概括而言,漏窗图案从形体上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两类。几何形体的图案取材范围多为文字、重复排列的符号等,多利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规则的图案形式;自然形状的图案取材范围较为广泛,多以自然形体、植物花卉、虫鱼鸟兽、人物故事等为题材。

2.2漏窗的文化艺术

漏窗不仅向人们展示着它独具特色的视觉艺术美,更通过它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达着人们的某种情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漏窗的图案常被做成符号、自然形体、植物花卉、虫鱼鸟兽、人物故事等题材,表达人们对“福、寿、禄、喜”等幸福生活的向往。

符号窗的种类较多,有器物符号漏窗,题材有如意、银锭、挂钟、灯笼、花瓶等,利用器物的象征意义,表达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向往,例如利用花瓶的图案,取其平平安安之意;文字符号漏窗,题材有福字、寿字、喜字等代表吉祥、幸福的文字,简洁明确的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例如万字漏窗,中国古代传统纹样之一,用作护身符或宗教标志,是太阳和火的象征。万字文即“卍”字形饰纹,万字纹样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宇宙。佛教认为它是释迦摩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从“卍”字的四个头,连续反复连接称“万字流水”,寓意福寿绵长,万寿无疆、富贵不断等;组合符号漏窗,题材有“风戏牡丹”、“吉祥如意”等,例如“卍”与如意结合在一起寓意万事如意。

自然形体图案的漏窗常有冰裂纹等形式。冰裂纹即为写意的形式,既寓意出文人十年寒窗苦读之景,又可意象出文人的冰清玉洁之心。

植物形式的漏窗多利用植物名字的谐音、植物的品格、植物的形态、植物传说等手段,表达漏窗的文化内涵。例如,较有代表性的沧浪亭的“四孔植物漏窗”,漏窗图案为海棠花、荷花、石榴和桃,其寓意十分丰富。荷花为佛花,《华严经探玄记》描述真如佛性曰:“如世莲花,在泥不染,譬如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法所污。”这圣洁的寓意与印心书屋、看山楼等处的佛教意境一脉相承。石榴既是佛教中祭祀的圣果,又是民俗里象征多子的吉祥之果,常大量应用于传统装饰图案中。写实的海棠花和桃形则分别象征着春天和长寿。再比如说,台湾板桥林家花园中“香玉簃”景区花墙上的漏窗中的竹子,抒发了园主自己刚正不阿、有节气,有骨气的品质。

动物纹样的漏窗常包括鱼纹、编蝠纹、喜鹊鹤、鹿、蝴蝶等,常借形寓意、谐音喻意来传情达意。写意的蝙蝠来暗指福寿绵绵。喜鹊登枝,双喜临门;驾鹤神游,健康长寿;蝴蝶表现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

“传统的神,现代的形”,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正是中国设计最高境界的生动写照。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符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和审美取向,并提炼出古典园林建筑特有的设计元素和表现手段,挖掘其正确应用的途径,发挥其现实价值,最终使传统语汇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展现给大众一个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景观。例如,苏州园林博物馆则巧妙运用景窗冰裂纹撑方棚的方式使液晶壁挂式电视嵌在方栅之中,与整个环境和氛围相融合通过漏窗的装饰作用来调整心态,始终保持最佳的心境和最好的精神状态。

4结论

漏窗嵌入白墙之上,框出一幅幅美丽的画景,利用漏窗内在的艺术性和外在的装饰形式,从审美角度给人以精神享受,使人心境舒畅而得到健康的心理平衡。同时,漏窗这种小中见大、拓展空间的做法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庭熙等.园林建筑设计图选[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蔡清.中国传统吉祥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2,(04):93.

[3]孟琳.以空寓虚,借物寄实———解读沧浪亭漏窗之美[J].高职论丛,2011,(12):30.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在对城市园林专业就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完成相关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知识、素质和技能,据此设计课程体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科学设计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体验性为主导,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过程考核和现场考核为主,改进考核方法。

二、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1.确立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课程体系。开设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城市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工作岗位是景观设计(制图)员、园林施工管(监)理员、园林预(决)算员、园林企业管理(营销)员、园林种植(养护)员、种植设计员、花艺环境设计员。该“七大员”是园林产业中把握关键技术的几个主要岗位,亦是高职城市园林毕业生核心的就业方向。种植设计员是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职业。

通过对园林产业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的分析,以就业为导向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重置。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基础模块、植物与景观要素的配置模块、城市小环境绿地植物造景模块、城市绿地植物造景模块。每一模块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并以具体实例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来组织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科学设置教学内容。①内容编排脉落清晰。在进行课程体系制定时要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章、节和前后顺序,将教材中某些相关内容从纵向和横向结合起来,按照认识规律把课程分成四个模块。实训课程的安排按照渐进方式,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②明确教学内容与重点。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边缘性,并与园林规划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等学科内容密切相关。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与重点的设置上应该涵盖植物景观设计的美学原则、自然环境与植物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的空间构成、园林建筑、小品与植物景观设计等相关内容。③充实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并尽量与园林设计紧密联系。植物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植物造景的理论讲解,更多的是要把植物景观应用和园林设计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应尽量突出植物景观设计与总体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借景、引景等空间感的设计,使之成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植物景观设计原理和植物配置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广泛联系实际,将植物景观设计知识与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⑤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植物景观设计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国内外植物景观发展的新动态、植物研究的新热点。有效进行知识的拓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⑥突出地方特色。植物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因此,以植物为主体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立足于当地植物造景的相关内容,而其他地域植物造景的一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和网络教学等形式向学生进行传授,并结合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实习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独立完成植物景观设计的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现场教学。植物景观设计是解决如何合理配置植物群落,以及解决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置问题的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到不同类型的绿地对植物群落或植物配置进行实地测量、评价与现场绘图,培养学生的尺度感、分析能力、手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②案例对比教学。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设计构思,培养独立设计构思的能力。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案例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同时将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总结要点,启发学生。这样,可以避免空谈设计理念的现象。③多媒体教学。由于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群落及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等内容,可以达到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教学效果。④互动教学。积极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我们采用参与式教学,每次课前教师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寻找答案,并利用课堂开展相关内容的讨论、分析,此项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

新中式园林景观案例范文篇12

关键词:园林设计;现代技术;应用措施

居住区园林包括居住区建筑以外的庭院、绿地等集散场所,一般具有公共性和私密与公共的过渡性。对其设计要以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传统文化、人们生活方式等特点,将园林整体营建与居住区建筑环境相融合,具体包括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园林水体设计、园林植物空间设计与营建、园路设计等,要在设计中体现居住区的整体风貌和品位,为居民提供生活休闲的理想场所。

1.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特点

1.1传统空间处理手法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主张天人合一,主张因地制宜的造园,并从山水、植物、建筑等多方面统一引到设计,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景园。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造园手法十分多变,不仅使用框景、障景、借景、对景、添景等传统造园中常用的手法,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现代手法,从曲直、大小、高低、虚实、竖向等全方位的角度来营造景观空间,使其丰富多变,从而营造出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园林效果。巧妙运用渗透,传承古典园林在局限的空间内能够打破局限,渗透、联络、延展、扩散到相邻空间的优势特点,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巧用渗透,能够增加景观层次,丰富庭院组景。

1.2色彩应用要点

在新中式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上,色彩的合理搭配十分重要,色彩搭配得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很可能大相径庭,比如会令人喜欢或者厌恶,宁静或是亢奋等。北京地区传统民居墙面常用的长城灰和芝麻灰、芝麻白等颜色,具有稳重、朴实的效果,但如果大面积混合应用于景墙,会与建筑墙面形成统一色调,则显得压抑沉重,给居住者的心理造成负担化影响,比如北京新四合院易郡居住区在颜色的处理上就有待提高,其在建筑和园路铺装上大面积的长城灰色,使得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沉闷而缺乏通透。因此,颜色的选用不仅要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特点,还需要显露现代气息,克服传统的沉重冗杂,体现时代创新,更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心理。

1.3传统符号的应用我国的传统园林在不断发展中,产生了许多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包括祈福的符号、图腾,常用的动物、植物、吉祥物图案;传统建筑结构及装饰符号图案等,不胜枚举。在园林建设中,这些图案符号也被广为运用,标志着民族文脉的点点滴滴,令人视之便有体悟。有些符号甚至已成约定俗成的事物,如中国结、祥云、龙凤、貔貅、狻猊、蟠桃、玉玺等,代表着独一无二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2、园林要素组合设计要点

2、1园林要素与住宅建筑的和谐统一

在居住区中,住宅建筑占据整体重点,与园林景观及其他共同组成居住区整体环境。其中园林要素中的植物与水体属于软景。从造景的角度出发,住宅建筑在材质上与植物和水景产生对比,这种软硬兼具、刚柔并存、各有高低的景致只有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们提供各种感官的良好感受。

植物景观在整体园景中负担的责任是:突出背景、添加前景,并且创造夹景。水体景观则是增加园林整体的亲和、灵动,激发居民们与自然相融合的精神意趣。植物和水体的布置设计需要从住宅建筑的风格、色彩、意境、特色等出发,对建筑和园林的主题起到添彩、烘托的作用。同时,这些软景还能打破住宅建筑的硬质效果,使得构图形式更加活跃,使园林区景色各异、刚柔并济,也对道路、停车场等其他的场地设计提供了帮助。园林中的硬景一般是置石、假山、园路铺地以及景观小品,这些在竖向上的主要景观丰富了居住区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无疑是对住宅建筑的帮衬和相辅相成。因此在设计上必须与住宅风格、色彩、意境相符合,对体量的处理要科学合理,以达到互相融合,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效果。

2.2各要素设计相辅相成

参考中国传统园林,叠山、理水、建筑、植物这四个元素,便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点。这四种元素不能孤立的存在,而是要互相结合、融会贯通,通过造景手法而形成和谐、自然、美观的园林艺术图画。运用新中式手法对居住区园林进行设计,各设计要素需要和谐统一,具有节奏和韵律,水体、叠山置石、庇佑性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小品、植物、道路铺装等相辅相成,共同为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而服务。以假山的设计为例,园林中山体的运用在北京地区中的地方性表现较为突出,在很多传统园林中甚至可以成为主景。北京地区所用假山的材料多为青石或是土石相间,土石山极少单一出现,而是围合成连绵的山体,用以分割园林内外。土石山在设计营建上结合植物配置,借用高程,使园内树木高大浓荫,更显自然。

各要素之间通过空间组合,可以创造欲扬先抑的效果,借由传统造园手法中的借景、框景、对景等方式,打造有层次的空间。增加层次感不能盲目拼凑,而要结合居住区景观建设的实际情况,辅以当代科技手段,对山水进行合理改造,合理置景,各要素之间在材质、色彩、风格上可在相同基调的前提下求同存异。

2.3组合造景的地域性特征

在自然生态层面,居住区园林在进行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时,需尊重当地的自然要素,就地利用自然特色,并对自然生态进行补偿,营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居住环境。比如北京居住区的叠山水景中,所用的山石材料多取用出产自北京附近的黄石、青石、北太湖石等作为材料,搭配当地常用的植物景观,营造自然属性的山水景观,达到生态补偿的效应。

在人文历史层面,设计时需要保留地域传统文化,可对地域符号和地标进行抽取,在园林中再现地域场所精神。各元素组合造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使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存达到完好的融合,使传统与现代在设计中融合体现,使全球性与地方性结合体现。

目前,大多数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存在简单的元素堆砌、过渡设计、景观克隆、守旧等现象,甚至过于概念化,忽视了“宜居”这一关键理念,不能很好的挖掘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也有些案例是设计手法和空间营建水平有待提高,空间效果不佳,过于规整呆板的建筑与园林之间缺乏交流,无法渲染当代活跃的气氛。另外,部分新中式居住区在园林景观在施工过程、后期维护中都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红玺台的水池景观,在九月份左右即呈现干涸、无人管理之状态,以至于无法显出新中式景观的优越性。以上园林营建与设计方面的问题都有待解决

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水平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潮,园林设计中的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能。设计人员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加强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宗江.城市园林设计中现代技术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3,(9):59,67.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云安全的内容范例(3篇)

    - 阅0

    云安全的内容范文【关键词】云计算数据安全问题解决方案一、云计算的最重要的存在意义及服务内容和基本意义的概念及应用(一)云计算的最重要的存在意义及服务内容简单来说,电.....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范例(12篇)

    - 阅0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范文1篇1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照明系统;防雷系统;消防系统中图分类号:TU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2-0090-03随着高层建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