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授课的缺点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线上授课的缺点范文1篇1

近两年来,MOOCs(慕课)作为一种互联网与教育相融合的新型在线学习课程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且日渐成为席卷世界的一股浪潮。《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MOOCs之年”,这一年美国慕课三巨头――Udacity、Coursera和Edx崛起。2013年,英国12所世界知名大学共同组建在线社交慕课平台FutureLearn,另有德国iVersity、西班牙Spanishmooc、澳大利亚Open2Study、法国FUN、葡萄牙Veduca和日本Schoo等慕课平台相继建成开放。2013年也被称为“中国MOOCs元年”,国内一流高校一方面纷纷加入国际MOOCs阵营,另一方面积极致力于建设自己的MOOCs平台。

MOOCs的兴起,对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模式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许多著名学者认为MOOCs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并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被誉为“颠覆大师”的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教授克莱顿?M?克里斯坦森认为,MOOCs是一个潜在的“颠覆性技术”,它将消灭许多平庸的大学。

中国约有90%的高校为地方高校,面对滚滚袭来的MOOCs浪潮,本来就身处教学改革困境的地方高校又将作出怎样的回应?地方高校教学模式该如何改革与创新,才能应对挑战、摆脱平庸并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MOOCs及其特征

(一)MOOCs的产生与发展

MOOCs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缩写。Massive指大规模,大量的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或大量的课程范围;Open指开放,学习者可能来自全球各地,学习环境、信息资源都是开放的;Online指在线,课程学习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MOOCs最早由加拿大学者大卫?科米尔和布莱恩?亚历山大于2008年提出。同年9月,另两位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应用这一概念开设了第一门真正的MOOCs――“联通主义和联通知识在线课程”。2012年始,美国掀起MOOCs风暴,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和他的同事将他们教授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放在了互联网上,向全世界学生开放,此举吸引了来自190多个国家约16万名学习者,Udacity在线课程应运而生。不久,同样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另两位教授创立了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注册人数不到一年就增长到230多万,截至2014年2月4日,Coursera已有608门课程,108所世界知名大学和640万名学生参与其中。2012年5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哈佛大学合作创建非盈利性的Edx平台,到2013年12月已经拥有超过90万的注册者,30所世界知名大学加盟。2013年MOOCs正式进入中国,2013年5月2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正式加盟Edx网络在线课程,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与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签约。与此同时,中国高校也开始打造自己的MOOCs平台,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中国C9常青藤大学及部分“985工程”高校共建的“中国高水平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24所“985工程”高校参与建设的“东西部高校联盟共享课程”、教育部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共享平台“爱课程网”、30所沪籍高校联合成立的“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提供的线上课程等。

(二)MOOCs的特征

相对于实体课堂教学和网络视频公开课(包括我国各级政府推动建设的各类精品视频课程),MOOCs因其所具有的全新教育理念而呈现如下一些特征:

开放性。MOOCs平台凭借宽带网络、智能手机和移动技术的快速普及,实现了全球范围最大限度的开放。全球各地的学习者,不分肤色、种族、国家、区域,也不分性别、年龄、职业、专业,只要想学习,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均可以注册参与MOOCs学习。课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学习者数量的限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注册学习任意感兴趣的课程。MOOCs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使每个学习者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都可以上一流的大学、倾听名师的授课。

互动性。MOOCs不同于网络视频公开课,MOOCs教学不仅仅是视频授课,而是同时横跨网站、博客、社交网络等平台。通过MOOCs平台针对相应课程开设的论坛,学习者可以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学习心得与教师、其他学习者分享和讨论。MOOCs也拥有独特的讨论社区,同一城市的学习者可以自发地组织和参加线下见面会,交流、沟通、共享,从而实现了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的学习互动,形成相比较传统课堂更大的学习共同体。

自主性。在MOOCs学习中,首先是观看一段10分钟左右关于该课程基础知识的教学视频,即“微课程”,另针对知识点和现实问题的小组讨论和穿插进行的提问、练习、作业等,使整个学习过程完全由学习者自己掌握,遇到问题也可以随时提问,并通过MOOCs平台获得反馈,解答者既可能是教授,也可能是选学同样课程的学习者。MOOCs实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将传统实体课堂的单向灌输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符合学习科学的规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热情。

开放性、互动性、自主性特征显示了MOOCs较之于传统实体课堂教学的显著优势,形成对传统高校教学的压力和冲击。

二、MOOCs对地方高校教学带来的冲击

(一)地方高校的教学现状

地方高校相对于中央直属高校而言,除少部分骨干大学跻身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成为行业系统或区域范围内高水平院校外,多数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尚停留于中低水平,地方高校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院校和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与其相比在教学软硬件资源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单就师资而言,地方高校缺少大师级优秀人才,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多数专业课师资还未完成从“教书匠”到专业教师的转变,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课程建设滞后,优秀教师讲授的精品课程资源严重不足。

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仍是教学的主导形式。多年来,地方高校虽也一直积极倡导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力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但由于缺少合适的抓手和强有力的举措,成效并不显著。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教师仍占据着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黑板、粉笔加上变味儿的PPT,构成课堂教学的全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间缺少应有的互动,学生感到所学课程枯燥而乏味,学习没有激情,出勤率低,学习效果差。

教学质量普遍低下。在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中,学生数量增幅最大的院校几乎都是地方高校。由在校学生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不合理师生比加重了教师的课业负担,许多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疲于应付,超负荷运转,没有时间备课,更没有精力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其结果自然造成低水平课程的泛滥和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下滑。加之地方高校办学定位模糊和考核激励机制上重科研轻教学的偏差,教师精力又大多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更使得本来就非常脆弱的课堂教学雪上加霜,教学质量无从保证,人才培养大打折扣。

(二)MOOCs的冲击与挑战

地方高校教学上的困境,特别是优秀师资短缺和现有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教学方式落后所造成的教学质量低下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学校与学生在优质教学资源供求上的矛盾。地方高校的学生多来自县城和农村,也有部分学生因高考失利未能实现考上名牌大学的梦想而心存遗憾和不甘。学生有着比名牌大学学生更为强烈的渴望得到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课程的意愿。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和外部多方面原因却并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这一渴望和需求。

MOOCs所具有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学生通过MOOCs平台不仅可以自由选学自己认为有价值、感兴趣的课程,而且能够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顶尖大师、优秀师资结成网上的师生关系,领略大师的授课风采并展开对话和交流。这一全新的授课方式一旦为地方高校的学生所熟知,网上所能提供的MOOCs资源足够丰富,学生必然会为此吸引而更加远离现有的传统课堂,形成对地方高校封闭式课堂教学的冲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曾提出警告:“大学要加快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我们的大学容易沦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国内名牌大学所感受的危机更应是地方高校的危机。面对滚滚袭来的MOOCs浪潮,地方高校如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去改革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生最终会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选择离开课堂。而缺失了课堂教学或名存实亡的课堂教学都将使大学教育流于平庸甚至无以为继。在MOOCs冲击下,地方高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危机。

三、借力MOOCs推进地方高校教学模式变革

(一)充分认识MOOCs的价值

MOOCs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深层教育理念相融合的产物。MOOCs学习平台的价值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它借助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灵活多样的优质课程资源,使学习者的学习变得更容易、更便捷、更丰富;二是它提供了一套关于学生如何更有创造性地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深层理念。在MOOCs学习平台上,教学设计遵循了“人本化学习原则”“掌握主义原则”“构建主义原则”“程序教学原则”“有意义学习原则”。其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化”学习原则是首要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退居后台,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呈现“自助式学习服务”形态。这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架构恰恰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一直致力于解决的核心问题。MOOCs提供了改革的契机和理念,地方高校应充分认识MOOCs的价值,借助MOOCs积极推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二)以开放的心态推进变革

直接式引入,探索建立全新的学分认定机制。基于地方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短缺的现实,由国内外一流大学建设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外开放的优质MOOCs,可以用来作为地方高校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甚至完全替代现有的低质课程。具体做法是:成立专门的课程认定委员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认定一批世界乃至国内顶尖高校出品的优秀MOOCs供学生选择(初期可考虑重点在一些公共课、通识课、选修课范围内认定和选择)。学生如果通过了被认定的某门MOOCs,即给予承认并折抵相应学分。

线上授课的缺点范文篇2

师心初志不渝,寤寐揣摩“疫情之下怎么上好每一节课?”

半月看课逾百节,考察比对筛选可用在线课程。线上教学设计初期,按照“充分利用现有在线精品课程”思路,《实用写作》授课教师林琅在各大教学在线授课平台上选看了近十门逾百节同类课程,其中,有的课程公文文种因建课时间较早而未能按照新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要求讲解,知识点更新滞后;有的课程尽管讲授的文种很全面,但多为主干式讲法,缺少结合实际的内容和细致的例文分析。为了保证课程的实用性,教师选择了自主建课方式,同时吸纳网课公开资源部分章节完善课程体系。

一、自学声画录剪编,火线建课奇谋不断。

教师利用三周左右时间在学习通平台新建《实用写作》课程,自行录制、剪辑、上传教学视频、PPT图片,组建讨论组、作业库、资料库。为确保视频的声画效果达标,出奇谋用鞋盒自制了提词器,便于视线自然、表述流利;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修改了原有讲稿和课件,将原本设计的互动环节用设问方式呈现,在教学案例中增加了动画设计,力图画面活泼生动,避免呆板无趣;因学习通录制速课会出现声音收录不清晰、超链接无法使用等问题,因此采用先单独录制音频,再配以EV录屏软件录制课件演示视频,最后通过爱剪辑编辑输出的方式,虽然费时费力,但成效明显。

二、两套预案备选、三种直播模式演练。

参照在线平台的试行效果反馈,结合本人对平台熟悉掌握的情况,针对学习通和钉钉两大系统的特点,先后设计了两套授课方案。其中,学习通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线答疑的方式。为了督促学生有效学习,采取了设定视频不可拖动且限时观看、习题随讲随练限时提交等措施;钉钉则采用在线互动直播方式,反复演练了三种直播模式,熟悉视频会议、在线直播、语音留言、连麦互动等功能;两套方案根据网络情况和章节需要配合运行。经过第一次课程实践发现,学习通在上课时段视频卡顿、无法登录、无法打卡问题频繁出现。教师迅速调整,将钉钉直播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学习通作为应急方案。

三、反复淬炼课堂,不断反思“这已经是更优方案了吗?”

课前课堂内容与任务,组织学生精确到人。正式授课前,组建了微信、钉钉、学习通三种班级群,提前上课要求及注意事项。每节课前预告本课主要内容及授课方式,提醒学生准时上线。提前五分钟开播,组织学生签到,对未到者系统消息、拨打钉钉电话,督促全员到课。手机、电脑、平板全部在线,以备全方位监测授课效果。下载动画短片作为课间活跃气氛、增进交流的途径,并以简短的影评适时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四、课上录播讲解要点+直播回顾强化+实时讨论练习,紧抓学生注意力。

因直播授课存在互动延迟的缺陷,为确保教学进度,采用直播录播相结合的方式。直播开始后,先与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随后播放提前录制的教学视频,时刻关注留言板在线观看人数及学生留言反馈并答复。凡遇章节重要知识点,待视频讲解一遍后,暂停视频,对该段内容进行强调、补充、说明,强化学生记忆。每小节结束后,与学生一起总结小节内容和重点,指导学生以连麦和留言方式在线参与话题讨论、共同完成小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私信答疑,根据课堂数据梳理共性问题。

每节课后第一时间查看钉钉及微信私信,进行一对一答疑;允许学生回看直播视频或通过学习通自行复习、预习;导出直播数据,统计、记录未参与或观看时长不足的学生名单,单独发消息询问情况,提醒及时补足遗漏的知识点;利用微信小程序,上报本次授课数据信息,录入考勤管理系统;批改学生作业,梳理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留待下次课前反馈,给出作业参考答案。

六、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学生反馈。

为全面了解在线教学实施效果,教师利用问卷星软件,自行设计、制作调查问卷,内容基本涵盖了授课全过程。问卷相关信息匿名显示,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客观。问卷发放对象为授课班级社工18(1-2)及社工18(3-4)全体学生,截至目前,参与调查的人员总数为94人。统计数字显示,学生对教师师容师姿、课前提醒、语言表达、逻辑思路、视频声画效果整体认可度达100%;91.49%认为教师线上线下答疑及时、耐心;98.94%认为每节课教学容量饱满、重点突出,教学互动可以调动课程参与积极性,便于理解记忆知识点;96.81%认可课前回顾重点,并记录了课堂笔记;因网络问题,未能全程观看直播,学生依次会选择钉钉观看直播回放、学习通观看教学视频、询问其他同学或选择其他方式、群聊私信咨询教师学习错过的知识点,其中钉钉直播回看选择率达95.74%。同时,4.26%的学生认为教师语速较快;37.23%存在听课过程中偶有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4.26%出现经常性溜号;未参与过教学互动人数为0,其中60.64%经常参与教学互动,39.36%偶尔参与互动;46.81%偶尔出现卡顿、掉线、无法登录、无法观看等问题;73.4%更希望通过传统授课方式学习本课程;67.02%更喜欢录播视频与直播讲课相结合的方式;80.85%认为在目前的各大线上教学平台中钉钉的功能最齐全、服务器承载力最高、听课效果最好。从整体看,课程在线教学较好达到了预期效果。79.79%的同学认为课程非常有用,20.21%认为较为有用;80.85%对线上教学效果非常满意,19.15%较为满意。

线上授课的缺点范文篇3

关键词:BB平台成人高等教育方剂学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正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对有效传播教学信息、更新教育理念与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动作用。BB平台是Blackboard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简称,是一种在线学习、辅助课堂教学并能交流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2010年,我校引入与开始BB平台的课程建设工作,并在全日制本科教学中推广运用。我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介绍BB平台应用于方剂学课程教学的一些经验,为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方案

1.1试点班级。因我院每年中医学专科专业招生人数少,课堂出勤人数极低,且学生多来自市四郊五县,上课学习路途远,故选定2013级中医专班作为试点班级,人数6人。

1.2试点课程。方剂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校方剂学课程为部级精品课程,具有教学大纲、教案、授课录像、课件、综合实验指导、自测练习、考卷等资源,对面向成人学生开设的方剂学课程建设已具备基础。

1.3教学方案。制定了《网络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和《网络课程建设标准》文件,规定了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要求、网络授课与面授的学时比例、运行方式、考核方式等。

2.网络课程建设

结合成人教育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开学前教师在BB平台上构建教学平台模块,以文本、图像、视频等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求,详见表1。

3.教学实施

其教学与考试安排详见表2。面授讲课主要阐明课程教学方式和要求,以串讲、复习、答疑为主,旨在解决学生自学期间的问题及满足更多的学习需求;BB平台学习主要是学生登录BB平台,完成视频与课件学习、作业提交、在线练习等,并及时查看通知公告,参与讨论;BB平台考试可用时间为一周,一周内未提交视为缺考,为方便学生答题,未限制一次性完成考试的时间,可允许多次尝试,并以最后一次尝试结果进行评定。

4.结果反馈

BB平台课程统计和成绩分别见表3、表4。

由表看出,除1名学生外,其他学生均按时完成课程学习,表现为:①在线点击数不高,讨论参与度很低,原因可能为成人学生因工作、家庭等因素已很疲惫,可利用学习时间不多,缺乏积极性,期望通过集中面授掌握课程重点及获取更多知识信息。②期末成绩较高,原因可能是成人学生都具有中医专业中专学历基础,多年从事医院临床工作,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备一定能力。

综上所述,BB平台对辅助课堂教学起到一定作用。教师借助BB平台开展教学,能更好地设计与安排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讲授、提炼课程内容精华,通过平台自动完成评阅作业、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并核分、加权计算、生成总成绩,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教学档案的实体存储空间;学生能自我掌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效解决单一面授学习带来的知识断缺和不连贯,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逐渐能主动获取知识。总之,BB平台为成人教育提供了一个灵活方便的新型教学方式,为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渠道,我们会在成人高教课程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庆红,王谦,潘彦舒.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32(1):37-38.

线上授课的缺点范文篇4

摘要: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

关键词:数学本质返璞归真火热思考主动建构

教师的教学在于能够“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从所授知识要求的角度来看,“授人以业”要求所授知识“准确”;“授人以法”要求所授知识“深刻”,而“授人以道”则更多地要求所授知识“本质”。显然,一堂高效的数学课教学必须呈现“数学本质”。对于“数学本质”本身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视角,我们在课堂中要追求的“数学本质”,一般其内涵包括: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依靠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概念、判断或推理,这种认识为理性认识。重视理性认识活动,以寻找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内部联系)的体验等方面。

基于对“数学本质”内涵的认识,本人认为要在课堂中呈现“数学本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教师要深透领悟教材内容

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为求透彻,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沉下去”,理清知识发生的本原,把握教材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回顾自己上过的许多的课,总感到有些许的憾意:课堂缺少耐人回味的东西,缺少引起学生思考的部分,对教材内容的领悟浅薄,缺少厚重感。本人认为要弥补这些憾意,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必须有自己的眼光,目光要深邃,看到的不能只是文字、图表和各种数学公式定理,而应是书中跳跃着的真实而鲜活的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这种思想就是“不在书里,就在书里”,这种思想能让所有教材内容融入到教师的思维中,成为教学的能力源泉。“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

二、教师要真正做到把数学知识“返璞归真”

对许多初中学生来说,学数学难,但又必须学。在学生眼里,数学是一个又一个公式、符号、定理、习题的堆积,它们是如此的抽象、散乱、遥远、不可琢磨,它们就象石塑一般充满着理性精神的美却显得冰冷和生硬。数学本来是这样,还是我们的数学教学的原因?翻看人类的数学思想史,在数学“冰冷的逻辑推理之中有一大堆生动的故事”,其“冰冷美丽”的外表下存在着“朴素而火热的思考”。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

毋庸置疑,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形式地摆在那儿的,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一个字一个字地印在纸上。这种形式地、演绎地呈现出来的数学,看上去确实是冷冰冰的,我们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就很难进行“火热的思考”和主动地建构,也就难以欣赏“冰冷的美丽”,从而也就难以领会数学的本质。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接受知识的已有基础本质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能接受新知识是建立在其原有的基础水平之上。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材料,为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达到对新知识的相应理解和主动建构。

比如在讲授“距离”这一块内容。初中阶段学过的距离有“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些概念学生往往很容易混淆,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我们这样向学生解释几何中关于两个图形间的距离的概念:图形P内的任一点与图形Q内的任一点间的距离中的最小值,叫做图形P与图形Q的距离。由此,学生对“两点之间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定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与体会,也能从本质上深刻地认识到两个图形之间的距离最终“化归”为点与点的距离。掌握了这一点,即便是学生以后到高中段学习“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它平行的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时学生也能做到不教自明。

奥苏伯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来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条件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进行教学时,要以学生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进行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而要尊重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就是要承认学生学习能力上的限度,要接受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容忍学生的学习错误,并看到错误背后隐含的合理因素。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已的活动经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独特理解方式,也许,这种理解在教师看来是不全面的、不合理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有意义的,因为学生是在他现有思维发展水平上来理解事物的,是从他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的策略就在于怎样建立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的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以及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高境界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呈现“数学本质”。“持之以恒,贵在变通”,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领会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数学最本质的方法,朴素的思想,同时又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重视通性通法,注重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挖掘,提炼与渗透,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本质,增强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觉性,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掌握知识,解决“会”与“对”的矛盾。只有这样,就一定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和教师在教的的过程中都找到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关于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J].数学通报,2010,(5)

线上授课的缺点范文篇5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生产第一线懂施工、善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与此培养目的相适应,高职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制图与CAD知识时主要是识图。那么,《制图与CAD》课在教学过程中就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制图理论与软件操作的关系,加强读图能力与制图技能的培养。1明确《制图》与《AutoCAD工程绘图》的关系《制图》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家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使学生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而《AutoCAD工程绘图》(以下简称《CAD》)是一种目前广为使用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各种命令绘制工程图样。在某种意义上讲,《CAD》虽然极大地提高了绘图效率和质量,但它只是一种取代手工制图方法的绘图工具,它还必须依据制图理论和制图的标准、规范进行图样绘制。因此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突出《制图》教学,加强读图能力培养。2目前的教学现状对于《制图与CAD》教学,目前主要有如下两种形式:一是把《制图》与《CAD》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在《制图》课结束后再讲授《CAD》。教师在讲授制图基本理论时是以手工绘图方法为基础,教师的教学组织较为困难。老师用三角板和圆规在黑板上作图演示,用时长且图形质量差;而借助于挂图和模型演示来增加效果,又使得老师一会儿要张贴挂图,一会儿要板书,一会儿又要演示模型,搞得手忙脚乱,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同时,学生用手工作图方法完成作业既费时,又很难保证图面质量。而CAD的教学由于受教学课时的限制,一般采用命令讲解式授课,上机练习也大多局限于对命令的复习巩固,难以达到熟练综合运用的效果。另外,虽然两门课基本上是由同一制图老师讲授,可以统筹考虑两者间的关系,但在讲授过程中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内容的重复讲授,因此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二是将《制图》与《CAD》进行交互式教学。制图内容与CAD命令讲授穿行,学生使用CAD完成制图作业,这种教学模式避免了教学内容上的重复讲授,可以节省较多的课时。但是在教学中发现,虽然教师再三强调制图与CAD的关系,强调制图理论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更缺乏对各种建筑物以及机械零部件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制图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感觉较为吃力,有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但是,学生用CAD作图却能画出自己喜爱的一些图画,收获一种成就感,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很快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CAD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对制图理论的学习,致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得不到有效保证,造成教学重心发生了偏离。3对策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我们在制图与CAD教学中,应该突出制图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主,再结合CAD绘图进一步加强对制图理论的掌握。3.1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强化应用首先,删除画法几何部分,结合CAD讲授平面图形的画法,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图形分析的方法;淘汰手工绘图,把手工作图练习放在CAD中进行;淡化截交、相贯线作图方法的讲授,重点教会学生分析什么情况下产生相贯线、相贯线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即可。由于在实际应用中,截交、相贯线常常是采用近似画法或者简化画法,即用一般的曲线(圆弧)或直线来代替。因此,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可以把重点放在分析截交线和相贯线产生的条件、交线的几何形状及其特点上,而对截交、相贯线的具体作图方法作为一般了解性知识进行要求。其次,突出形体分析能力、形体表达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培养。由于读图时一般以基本形体分析为主,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对基本体三视图的图形特征、视图绘制的讲授,并以此为主线展开组合体三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绘制与识读,进而为专业工程图样的学习打好基础。利用CAD的图层开关、颜色控制、实体渲染等功能使课堂教学层次分明;利用CAD三维实体造型,将三视图与其实体模型形成对照,使教学变得直观易懂,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另外,在CAD部分的教学中,应该以基本绘图和编辑命令操作为重点,教会学生熟练选用最合理、最简捷的命令绘制图样。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介绍轴测图的画法和一些简单的三维造型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把CAD作为学生学习工程制图的一种替代手工作图的实用工具来使用,教师把它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处理,而把空间想象力以及读图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正确处理制图与CAD的关系。3.2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针对上述两种教学形式上的不足,目前我们主要采用以CAD为平台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既突出了制图教学,又促进了学生对CAD操作的熟练掌握。教学中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先讲授《制图》,再进行《CAD》教学。利用课件演示制图基本原理、结论,具体例题的讲授采用CAD现场讲解,这样既解决了学生课件演示速度快,思路跟不上”的问题,又展示了CAD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步骤,为后续的CAD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在课堂上长期耳濡目染老师的CAD绘图操作,也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CAD的功能,从中学到一些CAD操作技巧;在后续的CAD学习中,再进一步结合制图内容进行各种绘图、编辑命令的讲授及作图时命令的优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既解决了教师在制图讲授中用尺规作图演示用时长且图形质量差的缺点,又省去了张贴挂图、演示模型的繁琐,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又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立体模型及其投影形成过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正投影原理,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以CAD为教学平台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教学风格随时切换大屏幕界面,组织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穿插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学过程更加层次分明、生动自然。#p#分页标题#e#总之,在《制图与CAD》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精选教材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以造就出一批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线上授课的缺点范文1篇6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目前最为先进,在医学生理学课程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具有突出的优势与特点。

1.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因为上课时,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只需要轻轻点击鼠标或遥控器,内容就可以立即出现在投影屏幕上,而板书需要占用大量上课时间。多媒体课件可以依靠投影与音响的放大功能,实现很多人集中授课,不但可以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还能极大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1.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多媒体课件通过将优美整齐的文字、颜色鲜明的图像、形象生动的动画等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特别是生理学课程中许多抽象概念、微观结构、复杂机制等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轻松解决[1]。第二,多媒体课件授课,不再受板书面积的局限,课件中任意内容,通过超链接可以很快重现,特别是在课堂知识小结中效果显著。第三,因为课件可以拷贝和通过网络共享,学生也可以从繁忙的笔记中解脱出来,适当减少“抄写与听写”任务,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听讲与思考”上,增加教学互动的机会与时间。

2多媒体课件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多媒体教学虽然以其旺盛生命力,得到蓬勃发展,但从长期的应用效果观察,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部分教师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甚至对教学效果造成明显的影响。

2.1设备依赖,环境局限

多媒体授课,电源、电脑、投影、音响、话筒和屏幕等必不可少,若发生突然设备故障,或者设备效果不好,例如:投影模糊、光线不好、音频与视频不能使用、话筒带噪音等,就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长期依赖多媒体设备上课很可能导致教师传统授课能力退化,甚至出现离开多媒体教学设备就无法讲课的现象[2]。另外,授课还必须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明亮的教室会影响投影效果,但是光线暗淡不仅容易诱发学生睡眠,也影响教师对学生课堂状况的细微洞察,削弱教师的应变与调控能力[3]。

2.2展开纵向,授课单向

多媒体授课采用点击翻页,从前到后顺序进行,表现为纵向的展开,播放幻灯时每次只能是一张,不利于知识的横向联系和比较,上课时每一张幻灯片内容必须即时理解和记忆,否则容易造成知识链断裂,影响后续学习。授课内容因为在备课时已经设置固定,所以教师很容易变成被动的课件讲解员,单向输出知识,缺乏与学生互动。

2.3站位固定,缺乏演示

多媒体授课,教师要不停的操作电脑,常常被定位在电脑前,缺乏必要的走动和肢体语言。有些教师甚至被固定在电脑桌的座位上,学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下降,容易使课堂气氛变得单调和呆板。传统方法授课时,教师在黑板上依个性特点安排写、画,层层展开,步步推导,呈渐进式引导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教师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包括肢体语言有形无形的在影响着学生,强化着学习内容,用很多无声的信息和学生进行着感情交流,多媒体教学不易发挥教师的演示性,使得教师的综合表现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4]。

2.4备课弱化,应用困难

多媒体课件有的来自商品,有的来自网络下载,有的拷贝科室课件;授课内容又有幻灯展示,不用担心知识点的遗忘,因而很多老师的备课被弱化,教材内容掌握的不够深广,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不够理想,若长久疏于板书和绘图示意,势必影响教师表现力的发挥。由于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系统化培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特别是一些年龄稍大的教师,对计算机比较陌生,导致制作的课件内容呆板、文字繁多,缺乏美感,讲授时容易使人疲劳。

3研究制作与应用生理学互动式多媒体课件,克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尽量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同时又尽可能避免上述不足之处,课题组采用了多种对策与方法,并不断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效果。

3.1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首先是专业知识培训,所有授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但要求自学本门课程和相关课程,通过考核,而且必须随堂听课,掌握一定的授课技能,做到能脱离讲稿、教案和课件授课。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教师对课件的依赖性,加强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还能增强教师精确把握课件制作内容,熟练讲授的能力。其次是课件制作与应用能力的培训,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电脑知识相对匮乏,PowerPoint应用不熟悉,课题组通过请专业教师指导,成员之间互学互助,使大家都能熟练掌握Power-Point中文字、颜色、模板、背景、图像、动画、音频、视频和超链接的处理技能,具备制作优质课件的基本素养。

3.2精心制作,不断完善

第一,教学课件必须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标性,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5]。第二,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理学课堂内容[6],制作的课件应该文字精炼、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字体适当、图表清晰、色彩鲜明、生动活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适当应用视频资料,不但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展示人体器官结构、功能与原理,还能将教师从讲台上解放下来,避免站位固定,活跃课堂气氛。第四,在制作课件时巧妙设置提问或反问,加强师生互动,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尽量避免灌输式教学。第五,充分认识误区,紧扣教学目标。有的课件,界面华丽,切换频繁,字体多样,声音、配乐不绝于耳……这样的课件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抓不住重点,让人感觉哗众取宠,不利于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但也不能将课件内容变为“黑板搬家和课本拷贝”,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的优势与特点。好的多媒体课件既是教材又是艺术作品,能有力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融入到教学之中,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目的[7]。

3.3避免师生课件依赖,结合传统教学方法

任何优秀的教学课件不可能取代教师的位置,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应该与传统授课方式互为补充,使两种授课方式各尽其长,相得益彰[8-9]。如果教师与学生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只是单纯的观众或听众,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无法提出自己的疑惑,更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所以,多媒体课堂教学还应该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4积极优化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

线上授课的缺点范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04―0031―01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始后,甘肃省教育厅积极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伊始就提出了“走班制”教学的要求。省教育厅也对“走班制”教学给以理论指导,省教育厅领导在多次讲话中就选课指导、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关系、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本文就“走班制”教学相关问题做简要介绍。

一、“走班制”教学

“走班制”教学是目前我国许多高中选修课程开始推行的新型授课模式,与大学选修课相似。这种模式为:日常管理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行政班,但选修课程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走班后上课的选修课教室为教学班。不同班级学生,根据自己所选课程的不同到相应的教室上课。

“走班制”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的选修课程是通过自己选择决定的,选择的结果体现了学生的真实个人意愿,所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由于学生们对于选修课程会有不同的选择,修习不同的课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学生对于自己喜欢学的课程,一般情况下,学习成绩会比较理想,优良的学习状态会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促进了学生发展,选修课程具有多样性,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会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升,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组织方式沿革

“走班制”教学是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依据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以固定不变的形态存在。随着社会进步、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充实发展。在教学史上出现的影响较深远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文纳特卡制等。我国普通高中采用的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加之欧美等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理念的冲击,教育工作者们也不断地在改进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最大的缺陷在于不能因材施教、缺乏课堂互动交流、不利于学生个性化与创造力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有创造力的人才,对完全的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对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曾有人以古代个别教学到近代班级授课的变革为线索作过概括,其线索为:个别教学――班组教学――导生制――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以班级教学为基础的能力分组――开放教育――小队教学――自学。

从目前来看,班级授课制的突出优点体现了其存在的价值,其在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地位还是不可取代的。但是,其制约学生个性发展的局限性必须要得到改变。因此,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走班制”教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走班制”教学在根本上没有打破班级授课制的特征,还属于班级授课制,依然有班级授课制“班”、“课”、“时”的基本特征。“走班制”教学特别之处在于让学生自由选择任一“时”、“课”、“班”,学生按自己水平、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有利于促进个性和能力发展。“走班制”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和提高,顺应了当今时代的要求,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

三、我国普通高中“走班制”教学的发展过程

国内的“走班制”教学发展过程经历了从单科“走班”到多科“走班”,从单纯地为“分层教学”而实行到逐步成为全面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发展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班制”教学组织方式起步于华南师大附中“高中物理按程度分班教学”,是国内“走班制”教学最早的尝试,同时也是“分层教学”的产物。90年代末,“走班制”教学逐步发展,由单科“走班”教学发展成为多科“走班”教学,例如长春外国语学校外语和数学学科的“走班制”教学。21世纪初,“走班制”教学方式得到更多的尝试。上海晋元高级中学建成了“套餐式课程,走班制学习,学分制管理”的“走班制”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体系。虽然“走班制”教学还只是个别学校的初步尝试,属于个案。但“走班制”教学的优势已经逐步走进人们的视线。

线上授课的缺点范文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微信平台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53-02

目前,几乎所有的工程技术领域都会涉及到信号处理问题,而数字信号处理由于具有精度高、可靠性强以及便于大规模集成等特点,已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1]。《数字信号处理》作为通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语音、图像、雷达、通信、控制、声纳、航空航天、故障检测、遥感遥测、生物医学、地质勘探、自动化仪表等领域[2]。但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仍侧重于理论讲授,不能充分体现工程应用性,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作为《随机信号处理》《图像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涉及到的公式推导繁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有一定要求[4]。因此,应结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和需求,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1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课堂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满堂灌的教学过程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无法持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亦不能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从而导致教师无法掌握学生对授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1.2授课偏重理论,缺乏应用性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公式推导多,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信号与系统》课程基础。目前的教学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理论结果的物理意义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导致学生感到抽象和枯燥。部分同学由于前期基础课程学得不够好,缺乏自信心,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产生畏难情绪,从而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

1.3目前的教学模式多为自底向上,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不足

当前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授课,即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分解细化,分块讲述各部分知识点,此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只掌握单独的知识点,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核心思想。

1.4授课方式单一,学生理解困难

目前的授课方式要不采用传统的黑板板书的形式,要不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板书授课方式容易使学生陷入仅重视理论推导而不重视应用的误区,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方式则忽略了重要结论的理论推导,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5]。

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数字信号处理智慧课堂建设

针对传统课堂师生间缺乏有效互动的问题,通过开发微信公众号,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微信用户可以利用微社区进行互动,并设定固定时间进行教师在线答疑。针对学生反馈的共性问题和重点难点知识点录制微课视频,并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上传至腾讯视频,在微信公众平台制作关键词回复,通过回复关键词就可以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从而使学生随时随地打开微信公众号,即可实现在线答疑解惑。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掌握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学习情况,从而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实现智慧课堂平台建设。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的问题,通过开发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将典型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实际案例通过MATLAB图形用户界面演示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工程案例加深对数学概念和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开发好的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加载到微信平台,使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验证和实际工程案例的应用中,从而将理论与工程应用联系起来,真正做到物理概念、数学概念和工程概念的有机统一。

针对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课程整体把握不足的问题,在课堂上,结合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以具体工程实例导入,引出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论知识。在课后,布置结合前沿科技的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追踪学科前沿动态,并对整体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在制作配套教材的多媒体课件时,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从实际应用问题出发梳理课程的整体构架和知识体系,将涉及到的知识点以“知识链”或“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层层分解演示,将知识点串接起来,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整体把握,并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加载到微信公众平台,供学生参考学习,从而使学生对课程整体构架和知识体系有更好把握。

单一的授课方式要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么缺乏对重要结论的理论推导,容易陷入极端,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有必要研究能提升教学效果的多元化授课方式。对于重要公式的推导,采用板书,板书能够帮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领悟具体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不易理解的内容和具体案例的讲解,采用多媒体,通过图像、动画的演示,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将MATLAB软件应用于教学,淡化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界限,通过编写程序可以简化繁琐的计算过程,并直观观察各种参数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工程算法的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平台,将在线辅导答疑、MATLAB图形用户界面演示、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整合起来,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移动智慧课堂的建设。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实时反馈,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修正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3结语

通过将现代教育资源整合到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智慧课堂建设,是“互联网+教育”的一个重要应用。该文的研究成果扩展性强,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添加教学资源,使传统的封闭课堂走向开放,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将该文的研究成果更便捷推广到其他专业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高西全,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恩亮,张丽华.应用型高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2(12):98-99.

[3]曹林.通信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133-134.

线上授课的缺点范文篇9

关键词:慕课平台;财务类课程;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73

1引言

“互联网+”时代资源共享性和传播力迅速渗入各行各业。立足于学科前沿、以职业培养和技术培养为目的的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此类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于2012年成为全球流行的教学资源分享模式。如王宁(2014)所述,依赖于信息技术继续发展及个体个性化学习需求,慕课对于高等教育传统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并带来彰显多知识管理的机遇和挑战。随着2013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启动,国内高校为推动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纷纷自建或联合组建慕课平台,以分享国外在线开放资源并鼓励推动本土建设。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国际化趋势密不可分的商科传统课程必然受到这波互联网革命洗礼。与之前已有研究略有不同,本文专注于慕课平台已开发的财务类课程,梳理其特点,就本土该类课程慕课化适用性进行探讨。

2慕课平台财务类课程开展现状

国内慕课平台有多家,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慕课、好大学在线、慕课中国、慕课学院等,既涉及课程开发,也有对国内外已开发课程的互联网分享。考虑到财务类课程操作性较强、与实务联系紧密、内容往往与专业资格证书教育相关等特点,以“会计”和“财务”为关键词,在前述平台搜索开发方为高校或行业专业组织的课程。截止至2017年3月底,上述平台共推出70门财务类课程,整体看有以下特点。

2.1有效课程较少,线上线下发展不同步

作为传统专业,财务线下课程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专业强校特色也极为明显。相较而言,已有慕课虽涉及财务会计等专业核心,但总量较少。尤其是由本土高校推出的仅19门,未形成线上体系。这与线下现状不符。另外由于在线课程实际开放时间有差异,且不少课程仅提供超链接需另行注册,有效性难以判定,导致同一时段内数量不足。

2.2授课语种多样化,中文课程占四分之一

70门慕课中,中文授课18门,其他俄、法、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外语授课7门;英语授课占总数一半,极少数视频标中文字幕;北外推出1门英文课程。慕课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将国外课程“引进来”,也实现本土资源“走出去”。很显然,作为商业语言的财务类课程,线上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呈现不对等状态。

2.3课程提供方较为集中

中文n程集中由哈工大、清华及台湾地区大学推出。非中文课程推出高校有伊利诺伊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麦考瑞大学、墨尔本大学、巴黎高等商学院及英国专业组织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

2.4内容立足于传统又结合现实

大部分慕课内容与线下一致,如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等。但也有围绕单一主题深入挖掘,如项目成本管理、会计史等。还有涉及专门行业,如餐旅会计学、法务会计、并购会计等;及作为专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的如ACCA预备课程。这些在线下向特殊对象讲授的课程通过线上方式让更多学习者获取资源,利于推动“财务+行业”发展,并为跨领域需求提供知识储备。

2.5课程开展和管理方式变化不大,但具有互联网特征

以本土开发的19门为例,学习时间一般安排为8周-16周,周安排为2-5课时,与线下安排相似。根据披露的教学安排,主要涉及专业知识讲解和分析,仍采用常见讲授式,将内容以课件、文本及视频方式进行展示。课件与线下无区别,但考虑在线学习特点,文本通常简明扼要,视频通常每段不超过20分钟。考核方式也由平时、期中及期末构成,同样包括以客观题为主的作业。通过平台可开展在线讨论、答疑、资料分享,实现对课程时间精确掌控和量化考评“无纸化”操作,便于界定成绩级别。学习者也可随时了解进度完成目标获取学分和取得课程完结证书。

2.6教学与技术“集成创新”,实现资源大规模分享

李晓明(2016)认为慕课是由主讲教师负责,通过互联网开放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以讲课短视频、作业练习、论坛活动、通告邮件及测验考试等要素交织有一定时长的教学过程。慕课集合传统教学环节及在线互动支持,如通过讨论版及时答疑、通过外部链接资源分享;从教学过程管理还可实现“大数据”收集及资源大规模分享。慕课由于不受地域时间限制而受益者众多。根据平台显示,清华大学的财务管理听课者超过12万,北外会计学原理、哈工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中会及福州大学财务报表编制等课程参与者破万,其余课程也有千人规模,这是线下无法比拟的。数据不仅能反映课程市场需求和有用性,也可为教学效果提供信息。课程组通过问卷设计获取反馈。事实上,大部分在线课堂都设置反馈环节,“大数据”为传统教学活动提供飞跃助力。

3慕课平台财务类课程开展评价

结合前述现状及国内就该主题的相关探讨,认为财务类慕课在互联网发展与教育实践交叉背景下的改革需考虑以下几方面。

3.1建设目标不明确

慕课定位于线下“替代”还是“补充”,使用者定位于本专业还是普众,这些未在课程说明中予以解释。对于高校来说,现行课程不一定是依使用者需求而建,更可能依赖于建设难易程度,这导致多方开发者利用同一资源提供重复内容,未能达到资源最优化。本土19门中会计学基础5门,中文授课的4门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要通过对开课学校选择及试听来作出听课决策。相较而言,ACCA课程因其与专业证书直接挂钩的明确目的,使得开发者学习者一目了然。

3.2建设框架或展示框架缺失

财务类课程学习应存有循序渐进过程。在线模式给予非专业者接触财务知识机会。但在线体系框架缺失给学习者带来“信息超载”下选择性困难,使之不能迅速获取资源。而且非专业者甚至是专业初学者对于“财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一些名称类同但内容不同课程无法区分,更不用提按循序渐进方式学习。框架缺失也会引发资源开发利用同质性,虽平台可对课程标签,但统一框架缺失使得这种分类存在随意性、缺少科学性。

3.3课程制作成本考量

当期已开发课程,其形式似于将线下课程翻录编辑为在线视频,将线下问答转变为在线题库和讨论版,即使是形式上的“替代”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此外如彭凤麟(2014)所述惰性学生边缘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线课程需增强吸引力。这样的课程建设需团队支持,成员不仅包含专业教师还要有技术人员。这也使得课程在前期备课、视频拍摄、后期效果制作等投入上远超传统。这也是当前的一大阻碍因素。此外,后期更新维护及开课期间与听课者的在线沟通与交流也都需极大投入。

3.4开展效果难以通过平台全面实现

财务类注重于实践操作,此类指导较难通过线上实现。开放式课程由于不限人数的规模及不指定时间点的方式使得与教师的及时沟通存在问题,影响效果。Ebner(2016)指出,互动是在线学习最重要三要素之一。本土19门全为理论课,会计信息系统还特别强调课程关注的是软件研发而非应用。此外,开放式平台允许学习者自由注册会导致同一学习者同时有多个账号并加入同一课程,影响课程完成率计算。开放式还易产生作业抄袭,影响效果。对此类的顾虑也阻碍慕课的推进。

4展望

慕课通过免费教学资源共享使所有人有机会获取最好教育,助于职业生涯、知识拓展和人际关系发展。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教学资源的地域界限、时间界限、校际界限被打破,流动性得到增强;更为广泛的沟通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和效果。这也正是承担全球商业语言传播的财务类课程所需的平台,课程慕课化发展势在必行。

但是,前述问题及高地(2014)提及的慕课完成率不高、教学模式限于传统、难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学习体验缺失、效果难评估及结果缺乏认证等总结,说明慕课推进需要统筹安排。

首先,明确慕课建设目标,建立统一框架。从开发角度,应将线上定位为线下“互补”,适当纳入高校学分体系及资格证书认证阶段。两者建设进程保持一致,受统一指导。这不仅应体现于专业发展方向上,也应体现于课程从易到难设置上;明确专业学习者各阶段课程顺序,并与其他学习者建议修读区分。从平台角度,实现技术对体系框架的支持。

其次,整合优化资源,减少同质,提高效益。互联网作用在于信息迅速传播,这有利于无形智力资源整合,减少课程同质性。如前提及,当前慕课较为集中,但有些课在线版缺失。有必要在统一框架下对资源划分模块,再深入开发。开发者也可集中资源更好推进目标建设。

第三,慕课开发应基于“产学研”工作,凸显“财务+行业”特色。将在线体系划分为理论基础、实践案例、行业指导三个横向模块及在此基础上的纵向分层,即分别从专业、研究、实务角度切入。理论基础类适用于学习者结合学分获取,实践案例与线下讨论结合,行业指导可以创业企业、浙商企业、制造业等为主题展开。专业模块与线下本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研究模块适用于高层次层面共享,实务模块立足于专业资格证书、后续教育及实务经验分享。模块应注明课程适用性和开发者特色,便于选择。也使得财务特色专业高校研究成果得到普及共享。

财务类慕课发展虽势在必行,但并非亟不可待。解决现存问题并达成共识,才能有效最优化教学资源,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宁.MOOC:多中心知识治理的机遇与挑战[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4,46(6):6467.

[2]李晓明.慕课问道[EB/OL].中国大学MOOC,2016.

[3]彭凤麟.高校会计教学MOOC模式及其发展建议[J].财会月刊,2014,(7):117119.

线上授课的缺点范文篇10

摘要: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两者的优势,设计一个在线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在线学习与提问互动、课堂面对面教学、课后在线测试与学术沙龙三个阶段。该模式已经在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性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在线教学平台;在线教学;课堂教学;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68-05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严峻形势。对于国内各类院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专业来说,这种状况尤为严重,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特别是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专业岗位,另一方面,也有很多IT企业找不到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根据我们对国内100多家IT企业和300多名本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大部分IT企业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敏感性,拥有e极探索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敬业精神、突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1]。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要任务。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扩展专业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功能[2]。因此,专业选修课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选修课并没有发挥相应的教学功能。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计算机选修课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引发出许多丰富多彩的网络化在线教学模式,近年来,慕课(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在线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3-9],这些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和关系,在学生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然而,在线教学模式也存在学习者身份难以认证、教学监控难度较大、课程实验尚未有效解决等缺陷。因此,国内外一些学者纷纷提出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9-11]。笔者所在学校正处于向应用型转型发展阶段,近几年来,笔者所在的团队针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基于多年数字化学习技术的研究成果,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了“潜能在线”教学平台。在该平台的支持下,我们设计了一个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并在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中进行探索性实践。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据我们了解,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课堂教学满堂灌输,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1.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自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高校陆续开展学分制教学改革,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许多经验与收获[12]。但同时,也逐渐形成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必修课重要,而选修课相对次要。因存在上述认识误区,各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专业必修课学分学时较多,而选修课学分学时较少。比如,笔者所在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必修课一般设置为3―4个学分,课时为48―72学时,而专业选修课一般只有2个学分,课时为4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8,实验学时14。但是,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多少,比如,笔者所担任的数字图像处理课,大纲规定的内容偏多,包括绪论及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编码、图像复原、图像重建、数学形态学原理等内容。采用传统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本无法在规定的学时数内完成大纲要求的内容。

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以教材为主,以教师的科研及学科前沿为辅。由于课时少,任课教师只能依照教材,讲授大纲要求的内容,没有多余的时间讲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然而目前,多数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最新发展形势,造成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生缺乏兴趣。大多数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功能。

3.课堂教学满堂灌输。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学科教学理论还不完善。学科教师往往学习数理学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因而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少数学习积极的同学可能会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多数同学则可能会因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比如,数字图像处理是集光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13]。它涉及数学、物理、信号处理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算法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任课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准备一些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地开展后续的课程教学。

4.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的考核。目前,多数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试卷考核、论文考核、作业考核、实践考核等。试卷考试答案标准固定,学生靠死记硬背就可以通过,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论文或作业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但容易出现抄袭现象,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实践考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然而,因没有形成科学标准的实践考核办法以及评价机制,很多实践考核流于形式,最终成绩也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需要完善考核机制,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考核范围,使成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

二、“潜能在线”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为解决当前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加强学生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所在的团队吸纳了慕课(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在线教学模式的优点,利用“潜能在线”教学平台,设计了一个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该混合教学模式转变了师生的角色,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推动者和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的中心。模式包括课前在线学习与提问互动、课堂面对面教学、课后在线测试与学术沙龙三个阶段。

1.课前在线学习与提问互动。该阶段是为克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缺陷而设计的,采用当前在线教学模式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师通过网络提供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引导并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具体来说,课前教师利用“潜能在线”平台中的在线导学模块创建导学卡,通过导学卡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包括学习内容、重点难点、要求完成的作业等,学习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教学PPT、授课微视频以及网上可以利用的资源等。学生根据导学卡在线上自主学习,同时,利用“潜能在线”平台中的提问互动模块提出问题,通过问题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2.课堂面对面教学。该阶段是利用传统面对面课堂“易于组织实施、互动便捷、效果直接显著”等优势,通过汇报、展示、讨论、教师重难点解析和总结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课堂面对面教学主要由学习汇报、课堂讨论、重难点解析以及课堂总结四个部分组成。学习汇报由学生汇报在线学习以及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堂讨论就重难点及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参与指导;重难点解析由教师讲解,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课堂总结由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在线学习情况、学习表现、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及总结。

3.课后在线测试及学术沙龙。该阶段通过在线测试以及应用性课题,检查学生学习知识的成效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目的。具体过程如下,教师利用“潜能在线”平台中的虚拟考场,将纸质考卷通过扫描,或者将电子文档考卷制作成电子考卷上传到平台。学生登入虚拟考场,完成课后在线测试。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布置一些应用性的课题,让学生课后去完成,然后通过“潜能在线”平台中的公共聊天室,定期组织在线学术沙龙。

三、混合教学模式在数字图像处理课教学中的探索性实践

基于团队设计的混合教学模式,我们在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中进行探索性实践。下面就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实践情况做一下介绍。团队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设计了七个专题,并给出了每一专题各教学活动的学时安排表,如表1所示,其中,第一个专题因为是第一次上课,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他专题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此外,每个专题两个实验学时根本不够,所以实验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课上主要是汇报实验情况以及展示实验结果。

1.前期准备。利用“潜能在线”平台进行混合教学,需要完成一些前期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在平台中创建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把教材扫描到平台制作成电子教材,并建立知识点的目录体系结构。其次,教师学生登入平台,选择已创建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最后,对学生进行“潜能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培训。

2.教学实施。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针对每个专题,我们设计了11个教学活动,利用“潜能在线”教学平台,分14个步骤展开,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它展示了教师、学生在“潜能在线”教学平台和课堂的整个互动过程。

(1)在线导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n堂上面对全班学生授课,因此,课前备课,必须依据全班大多数人的情况,准备授课内容和安排教学进度。准备的内容和安排的进度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需准备学习内容和相关的学习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了“在线导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准备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并通过我们团队开发的在线导学模块,把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出去。学习内容按知识点组织,教师根据知识点制作教学PPT、授课微视频(10分钟左右)等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网站、论坛、图书、论文等可利用的资源,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然后,把这些资源按知识点制作成导学卡,通过在线导学模块提供给学生。表2列出了我们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专题的知识点。

(2)在线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动性,也忽视了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挖掘,不利于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设计了“在线自主学习”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内容,安排合理的进度,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3)提问互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教师满堂灌输,课后师生见面不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极少。为此,我们设计了“提问互动”教学活动,通过提问互动模块,学生随时可以与教师以及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包括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回答的情况等。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和提问质疑的能力。同时,提问互动数据也是期末学生学习能力考核的依据。

(4)在线解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很少有时间让学生提问,因而,也就很少解答学生的问题。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提问互动模块提出问题。因此,我们设计了“在线解答”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提问互动模块或公共聊天室,采用文字、语音或微视频等多种方式,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在线作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如果课堂上有些知识点没听懂或课堂上听懂课后忘记了,完成作业就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设计了“在线作业”教学活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可以立即在线完成作业。如果哪些知识点没听懂,可以重复听授课微视频。此外,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后,教师可以及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其他同学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对该同学作业进行点评,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作业的质量以及相互的点评数据,也是期末学生学习能力考核的依据。

(6)学习汇报。混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推动者。因此,我们设计了“学习汇报”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在线学习的情况、展示完成的作业。学生通过这一活动锻炼了协作学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教师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为后面的重难点解析和课堂总结做准备。因为选修学生人数比较多,有39人,所以我们把全班划分10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汇报的情况作为期末学生学习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考核的一个依据。

(7)课堂讨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堂听课学习知识,因课时有限,教师没有时间组织课堂讨论。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外通过在线平台学习知识,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设计了“课堂讨论”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专题重难点知识以及热点问题,选择合适的论题,组织课堂讨论。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课前认真准备论题,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表2列出了我们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专题选择的课堂讨论论题。该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应用创新能力以及表达的能力。学生课堂讨论上的表现作为期末学生学习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考核的依据。

(8)重难点解析。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要引导学生了解本专题的重点难点,并辅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因此,我们设计了“重难点解析”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提问互动、学习汇报以及课堂讨论等阶段了解的情况,对本专题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惑答疑。

(9)课堂总结。在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在每个专题学习结束时,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因此,我们设计了“课堂总结”教学活动,对本专题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学习表现、学习成果进行点评。

(10)在线测试。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各种教学活动由教师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完成。因此,我们设计“在线测试”教学活动,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虚拟考场,教师事先提供在线测试的内容,学生课后自主完成在线测试。该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检测自主学习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补缺补漏。在线测试的成绩作为期末学生学习能力考核的依据。

(11)学术沙龙。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设计了“学术沙龙”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应用性课题,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的公共聊天室,组织在线学术沙龙。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应用性课题,参加在线学术沙龙,交流课题完成的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表2列出了我们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专题选择的应用性课题,这些应用性课题都来自我们团队在研的饮用水源水质生物在线监测项目。该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用创新能力。

3.学习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据出勤、作业、实验以及期末考核等情况,u定学生学习成绩。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以后,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提供的统计功能,对学生参与提问互动、学术沙龙等活动以及完成作业与在线测试的情况进行统计。同时,教师还可以记录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汇报、作业展示、课堂讨论等活动情况。这些数据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因此,我们把这些数据与传统课堂的考勤、平时实验和期末考核等数据组合在一起,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来说,期末成绩评定分成两大块: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占70%,期末考核占30%。平时成绩又包括考勤、线上活动表现、课堂活动表现、实验等四个方面,其中,考勤占10%,线上活动表现占20%,课堂活动表现占20%,实验占20%。线上活动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参与提问互动、学术沙龙以及完成作业与在线测试的情况,课堂活动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参与学习汇报、作业展示以及课堂讨论的情况。

4.实施效果。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应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统计数据中展现。整个学期学生在提问互动模块中提出的问题数为113,其中,有一定质量的问题数为47,参与提问互动交流的学生人次数为486,参与学术沙龙的学生人次数为203;在课堂讨论上发言的学生人次数为78。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各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学生参与互动交流、课堂讨论以及学术沙龙的情况看,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应用创新能力比之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有较大的提高,之前的教学中,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训练较少,更谈不上应用创新能力的训练。从学生的学习汇报情况看,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明显的加强。

四、结束语

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问题广泛存在于各类高等院校中,如何上好专业选修课,关系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学生学习能力及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提出的混合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验证,希望与同行们一起不断摸索,找到更理想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何丽,华斌,刘军.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5-9.

[2]卫绍元,佟绍成,吕义.高校专业选修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2,(2):52-43.

[3]蒋,费洪晓.面向MOOC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9):17-20.

[4]伍民友,过敏意.论MOOC及未来教育趋势[J].计算机教育,2013,(20):5-8.

[5]王莉莉,陈德运,唐远新.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6):53-62.

[6]高丽萍,刘亚,彭敦陆,等.翻转教学在算法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4,(11):59-61.

[7]吕晓,崔良中,郭晖,等.计算机语言与软件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54.

[8]吴文峻,吕卫锋.大数据时代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J].计算机教育,2013,(20):9-10.

[9]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27-32.

[10]蒋,费洪晓.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3):120-125.

[11]齐红,符祝芹.Blackboard平台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15(3):84-87.

线上授课的缺点范文

该部分主要涉及它涉及无线传播、路径损耗、阴影、区域覆盖等方面的知识。移动无线电传播-小尺度衰落该部分知识点较多,主要对无线传播中小尺度衰落、多普勒扩展、多径衰落等知识点展开,并且适当提及了分集技术。无线通信多址接入该部分主要对多址技术中的FDMA、TDMA、CDMA等技术进行简介。LTE及LTE-advanced技术该部分为新增内容,主要对最新的4G技术(TD-LTE、LTEFDD)进行介绍[5]。

2改革教学方法

2.1授课模式的改进思路

“无线通信原理”双语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由于该英文教材有700页左右,但是因为课时限制,我们的教学大纲仅覆盖其中250页左右的章节。由于学生往往忽略剩余的其他章节(在学习英文教材时学生缺少主动性),这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培养。我们今后可能需要引入网络大学堂等改革到此类课程中[6],把部分章节内容转化为网络学习资源,以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学。

2.2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授课、课间讨论、课后自学等方式组合授课,这样有助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将考虑引入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以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2.3考核方法灵活化

在“无线通信原理”双语教学课程考核时,采用课堂表现分、作业完成分、考试成绩分等组合打分的考核方式,改变以往单一依靠考试成绩考核的局面,从而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其次,我们也可能考虑引入辅助的线上考核方法。

3教学成果展示为了更好地评估

2014年度教学方案,本文对随机选取的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修习该双语课程的学生成绩进行分析。该班级共有学生38人,对学生成绩画出对数曲线拟合图及成绩分布的饼状图(如图1所示),从图1可见看出学生成绩多分布在70-90分数段(该分数段人数占比超过70%),与预期学生考试评价范围吻合。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下双语教学方案还是可行的。

4结束语

线上授课的缺点范文篇12

改革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工程制图课程一般都开设在大一的第一学期,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初入大学的学生普遍延续了高中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认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比较强;但作为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不少学生不清楚学习目标,对工程制图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感觉学习了这门课程也没什么作用,这些都需要进行更多的引导和说明;相对于高中的教学方式,大学课堂的教学进度快,授课课程多,课程学习的安排依赖于自主学习,刚开始大学学习的学生普遍感觉学习压力比较重;另外,由于部分内容和高中教学内容相关,学生空间几何基础不同,空间想象能力有差别,不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当前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之前的非机类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由于教学手段等的变化,现阶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很多人也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方法[4,5],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由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调整,各学校的工程制图课时都进行了压缩,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工程制图课时由之前的56课时,压缩到现在的48课时,但教学内容并没有对应比例的减少,教学难度更大;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工程制图课程多为大班上课,加之内容多、课时少、作业多等课程特点,教学效果受到多种方面的限制。由于这些变化,目前非机类工程制图课程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多媒体的滥用。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目前的工程制图课程多利用多媒体课件,包括结合三维软件建模演示等手段进行教学,这也是以后工程制图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6-8]。相对于之前的黑板板书和徒手绘图,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极大地提高了讲课效率,并且减少了挂图和实体模型等教学辅助产品的经费投入,教学内容直观、生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尤其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例如截交线、相贯线,剖视等部分,结合多媒体和三维模型演示,能够很好地处表达模型位置尺寸变化对截交线和相贯线投影特性的影响,将模型进行剖切处理也能够很好地展示内部结构。但目前部分教师讲课时把多媒体作为讲授工程制图课程的唯一手段,就导致了另外一些问题的出现:(1)讲课速度过快,一个点一根线具体是怎么产生的,老师只是口头上说明一下,然后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跳过,缺少老师亲自动手画的过程,与学生的互动不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接受的难度,部分影响了教学效果。(2)上课时由于多媒体的引入,部分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养成了少板书甚至无板书的习惯,导致整堂课重难点不明确,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和重点把握不清。

2.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特色。目前多数工程制图教学依然是以机械类零件如液压泵等为例进行讲解零件图或者装配图,虽然和工程相关,但由于教学对象面对的是非机类理工科学生(如电子电气、环境工程等专业),学生在缺乏相关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背景下对于这部分内容缺乏兴趣,读绘这些零件图的难度较大,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信心。

3.计算机绘图环节偏少。由于课时和授课条件限制,部分学校在开展非机械类工程制图的讲授时对于计算机绘图部分的内容讲得非常少或者干脆不讲,这对于工程制图这门课程来说是不太合适的。虽然目前我们在制图学习的初级阶段仍然依靠手工作图进行练习,但计算机绘图包括三维建模是当前制图的趋势,我们国家也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甩图板”工程;另外,计算机作图对于理论部分的理解是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学生需要对于制图标准、绘图过程理解到位才能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一幅完整的工程图,此外,工程制图软件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学习专业相关的其他绘图软件也有很大的帮助。

4.标准概念的强化不够。培养学生养成重视和遵守国家和行业标准对其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以及参加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类课程,对标准化概念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上课时,部分教师偏向于强调知识点的介绍,和国家标准的结合不够深入,在作业和后续的实践环节中强调不够,导致学生学完课程后虽然知道如何绘图,但是画出来的工程图错误多,很多细节不符合国家标准。

三、改革工程制图教学的措施

1.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考虑到工程制图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在课后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应该适当结合板书现场作图和多媒体课件以及三维建模软件辅助教学。提倡使用Autocad等二维绘图软件进行绘图演示,相对于在黑板上徒手绘图,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应的软件设置以及加强软件熟练程度,以便使演示更加快速准确;另外这对于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当然,这对于老师来说要求较高,需要提前练习,认真设计演示内容。此外,课堂软件演示时可以考虑录制绘图过程,方便学生课后自学。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凸显专业特色,满足专业需求。教学时可以适当引用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方面的类容,帮助学生理解绘图内容,扩大知识面,在进行零件图、装配图的讲授时,可以以和学生专业相关的一些简单零件或组件为例进行演示,提升学生的兴趣,另外在课程后期可以简单介绍各专业的制图基础,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基础知识,这些工作可以结合相关教材编制来开展。

3.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绘图能力。结合校办工厂实地参观、学生金工实习等实训项目进行制图知识的讲解,增强学习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见证零件是如何被加工出来的,让他们认识到工程图在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计算机绘图方面的知识,建议通过增加课时,或者开设开放性试验以及校选课的方式提高学生计算机制图和三维建模的能力,提升学生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制图相关知识。

4.注意课后作业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方式帮助指导学生,在进行作业讲解时,注重对制图标准细节的遵循;在进行计算机绘图的讲授时,也要按照国家标准的概念,规划完善绘图环境的设置,帮助学生培养好的绘图习惯和工程素养。

四、总结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自媒体新闻范例(3篇)

    - 阅0

    自媒体新闻范文关键词负面新闻;传播;影响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70-0026-011传播者、传播平台对负面新闻传播的作用1.1传播者恶意制作负面新闻满足个.....

    自媒体工作计划范例(3篇)

    - 阅0

    自媒体工作计划范文关键词:人才培养;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游戏开发1背景江苏省政府和南京市把计算机软件产业作为优先鼓励发展的支柱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点发展。南京.....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