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例(12篇)

来源:整理

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1篇1

1.1新型墙体材料施工复杂

新型墙体材料性能不一定满足一般墙体材料标准,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在空心砖使用时匹配的专用砂浆。还有使用粉煤灰砖砌体,抹灰施工困难,由于粉煤灰砖不易与抹灰砂浆相亲和。操作难度较大,导致建筑工人的成本上升,建设单位不愿意购买,从而失去其市场增长空间。

1.2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没有通过长期试验

虽然在短期试验中最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其性能符合要求,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和突破,但由于我们的研究机构对墙体材料缺乏长期的规划,材料的问题缺乏长期的使用性和相应的实验数据缺乏耐久性。在对环境不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将一种新型墙体材料朝着工业化发展,进入市场,几年后,它被发现此种材料有一个致命的错误,不应被扩展,这样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其经济后果是无法挽回的。四川和重庆在几年前的蒸压灰砂砖就是这样。

1.3不考虑我国国情,盲目引进国外技术

在中国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历程中,如果外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被直接引进,有利于缩短开发周期,节省研究基金。但在过去的有关单位在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外国技术和设备相对成熟,中国将无法发挥很好的作用。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问题是生产线的工人并没有完全掌握使用先进设备的方法,或不严格按照有关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生产,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当然导致性能降低。此外,一些相关的技术是不适合中国的设备,技术也不能完全成为制约墙体材料发展的一大因素。

2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意义

2.1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是实施建筑节能的基础

建筑节能不仅是一个代名词,它是全球建筑行业专家通过深思熟虑之后共同的选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趋势。尽管中国的人均能耗很低,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还多,能源短缺已造成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约能源的形势逼人。在我国现有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高能耗建筑,而新建的房屋大多数也不是节能建筑,这些建筑可以通过提高墙体结构的热性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是提高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2.2可以加快建筑节能相关配套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任何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是需要大量的投资研究,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和推广也不例外。新型墙体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这时有必要投入相应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在推广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过程中,在进行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时还需要开发其配套技术和产品,其配套技术和产品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工程质量。要着重研究制造节能、利废的环保型高科技新型墙体材料,如KP1多孔砖,页岩砖,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砂加气混凝土制品,复合顶板,外墙保温系统及其他新型墙体材料。特别是要加强与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科研院所或其他中介机构的合作。同时我们的企业应改变以往的观念,加大技术预先研究的投资,为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创新发展及其配套技术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创新发展,这样有利于开发出符合国家建筑节能要求的高性能,高强度,高经济效益的多功能复合型的新型墙体材料,从而改善施工环境,提高施工效率。

2.3加快新型墙体材料的标准体系建设,严格规范墙材市场秩序

墙体材料生产应用和建筑节能的目标,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建设指标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在现阶段,加快市场经济规范,合理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技术标准。随着新型墙体材料数量不断的增加,建筑墙体材料的不断涌现,原有的一些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标准和系统是要必须废除的。此外,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产品,随着科技的发展,应不断的对技术标准加以修改,使技术标准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保证。

3新型墙体材料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3.1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运用

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建筑节能,减轻建筑物自重,对建筑结构设计和发展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型建筑材料具有构造新,性能良好,功能齐全的特点,建筑保温节能,舒适美观,耐用和安全,也方便于现代化建设。新型墙体材料在“因地制宜,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提高质量”的原则下,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的,以节能,节土,残余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代替实心砖和落后墙体材料。并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和建造房屋,节约材料的生产和节约能源,建筑采暖能耗,保护耕地,利用废弃物来保护环境。新型墙体材料主要是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瓷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纤维石膏板,新犁隔板,所有这些都是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灰石和其他废弃物为主要原材料,具有重量轻,隔热,隔音效果。为了解决建筑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材料的防火安全问题,应研究相应的对策,目前可以防火设计方法和外保温墙体结构总体设计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墙体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对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研究;对外部墙体保温材料的耐火性能测试的广泛使用;研究不同施工技术条件下的外保温墙体材料火灾安全性能;研究外墙外保温防火设计方法;开展外保温复合墙体相关的计算机模拟火灾蔓延研究,同时通过实体火灾试验验证外保温复合培体的消防安全性: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大力开展新型阻燃剂研究与开发;研究开发出新型阻燃的外墙保温材料。

3.2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

建筑节能是提高居民生活居住质量和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能源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已推广多年,在全国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科研、设计、建设、生产、施工等单位作了很多努力,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普及,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总量的使用比例在逐年上升,建筑节能在很多的城市也开始推广,但是建筑节能工作大多都在起步阶段,发展比较缓慢。因此,要实现建筑节能的总体目标,就要大力发展节约型新型墙体材料,为建筑节能创造基础条件。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达16亿到20亿平方米,但新的建筑物仍然超过95%的是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的采暖能耗大约是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中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全国近30%的总能源消耗。节能建筑墙体的前提下,门窗和屋面节能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隔音,隔热,保温等功能,是占主导地位的建筑节能。因此,积极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促进节能效果。

4结束语

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篇2

2017年2月

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是落实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体现,是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是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着力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内容,对于建设节能低碳、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建筑用能体系,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规划。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一)工作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全面展开,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节能改造在重点城市及学校、医院等领域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圆满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建筑节能标准稳步提高。全国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部修订完成并颁布实施,节能性能进一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基本达到100%,累计增加节能建筑面积70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重超过40%。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新疆等地开始在城镇新建居住建筑中实施节能75%强制性标准。

绿色建筑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山东、深圳等地开始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推广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有407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4.7亿平方米。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推进。截至2015年底,北方采暖地区共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亿平方米,是国务院下达任务目标的1.4倍,节能改造惠及超过1500万户居民,老旧住宅舒适度明显改善,年可节约650万吨标准煤。夏热冬冷地区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7090万平方米,是国务院下达任务目标的1.42倍。

公共建筑节能力度不断加强。“十二五”时期,在33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开展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对9000余栋建筑进行能耗动态监测,在233个高等院校、44个医院和19个科研院所开展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及节能改造试点,确定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11个,实施改造面积4864万平方米,带动全国实施改造面积1.1亿平方米。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十二五”时期共确定46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100个示范县和8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省级示范,实施398个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装机容量683兆瓦。截至2015年底,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超过30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规能源消耗比重超过4%。

农村建筑节能实现突破。截至2015年底,严寒及寒冷地区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对117.6万户农房实施节能改造。在青海、新疆等地区农村开展被动式太阳能房建设示范。

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有15个省级行政区域出台地方建筑节能条例,江苏、浙江率先出台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组织实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在部科技计划项目中安排技术研发项目及示范工程项目上百个,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组织实施中美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中欧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促进我国相关领域取得长足发展。

同时,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建筑节能标准要求与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标准执行质量参差不齐;城镇既有建筑中仍有约60%的不节能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低,居住舒适度较差;绿色建筑总量规模偏少,发展不平衡,部分绿色建筑项目实际运行效果达不到预期;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形式单一,与建筑一体化程度不高;农村地区建筑节能刚刚起步,推进步伐缓慢;绿色节能建筑材料质量不高,对工程的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约束及财政资金投入推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不完善。

(二)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改善居住生活条件需求强烈,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能源资源利用模式亟待转型升级,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l展面临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潜力巨大,同时困难和挑战也比较突出。

从发展机遇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把绿色展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等发展战略,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大人民群众节能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对建筑居住品质及舒适度、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及绿色消费等密切关注,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从发展潜力看,在建筑总量持续增加以及人民群众改善居住舒适度需求、用能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力度,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使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可以有效遏制建筑能耗的增长趋势,实现北方地区城镇民用建筑采暖能耗强度、公共建筑能耗强度稳步下降,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可实现约1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将对完成全社会节能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从发展挑战看,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窗口期,建筑总量仍将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主要依托建筑提供服务场所的第三产业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处于提升期,对居住舒适度及环境健康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大量新型用能设备进入家庭,对做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工作出发点,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促进绿色建筑全面发展为工作主线,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完善法规、策、标准、技术、市场、产业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改善建筑居住环境品质,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推进。从城镇扩展到农村,从单体建筑扩展到城市街区(社区)等区域单元,从规划、设计、建造扩展到运行管理,从节能绿色建筑扩展到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把节能及绿色发展理念延伸至建筑全领域、全过程及全产业链。

坚持统筹协调。与国家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防治等战略目标相协调、相衔接,统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推广、建筑文化发展、城市风貌塑造等工作要求,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凝聚政策合力,提高发展效率。

坚持突出重点。针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采取有力措施持m推进,务求在建筑整体及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标准提升、高性能绿色建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及舒适度改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民群众从被动到积极主动参与的角色转变,以能源资源应用效率的持续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舒适性、健康性不断提高的要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体验到发展成果,逐步形成全民共建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及产品从被动跟随到自主创新。加强标准创新,强化标准体系研究,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各类标准的综合约束与引导作用。加强政策创新,进一步发挥好政府的行政约束与引导作用。加强市场体制创新,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自主性,鼓励创新市场化推进模式,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三)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提升,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大幅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农村建筑节能实现新突破,使我国建筑总体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建筑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建筑领域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具体目标是: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城镇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规能源消耗比重超过6%。经济发达地区及重点发展区域农村建筑节能取得突破,采用节能措施比例超过10%。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及执行质量

加快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修订城镇新建建筑相关节能设计标准。推动严寒及寒冷地区城镇新建居住建筑加快实施更高水平节能强制性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引导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城市率先实施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地方标准,在不同气候区树立引领标杆。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提炼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共性关键技术,引领节能标准提升进程,在具备条件的园区、街区推动超低能耗建筑集中连片建设。鼓励开展零能耗建筑建设试点。

严格控制建筑节能标准执行质量。进一步发挥工程建设中建筑节能管理体系作用,完善新建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节能监管,强化工程各方主体建筑节能质量责任,确保节能标准执行到位。探索建立企业为主体、金融保险机构参与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保险制度。对超高超限公共建筑项目,实行节能专项论证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材料、部品、产品的质量管理。

专栏3新建建筑建筑节能标准提升重点工程

重点城市节能标准领跑计划。严寒及寒冷地区,引导有条件地区及城市率先提高新建居住建筑节能地方标准要求,节能标准接近或达到现阶段国际先进水平。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地区,引导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率先实施更高要求的节能标准。

标杆项目(区域)标准领跑计划。在全国不同气候区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示范。结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情况,探索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的不同技术路径。总结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施工及材料、产品支撑体系。开展超低能耗小区(园区)、近零能耗建筑范工程试点,到2022年,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1000万平方米以上。

(二)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量质齐升

实施建筑全领域绿色倍增行动。进一步加大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力度,逐步实现东部地区省级行政区域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及重点城市、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新建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继续推动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公益性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重点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动有条件的城市新区、功能园区开展绿色生态城区(街区、住区)建设示范,实现绿色建筑集中连片推广。

实施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提升行动。逐步将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和改进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绿色建筑发展要求,引导各开发地块落实绿色控制指标,建筑工程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完善和提高绿色建筑标准,完善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制定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条件地区适当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生态城区及重点功能区内新建建筑中高性能绿色建筑建设比例。加强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确保各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发挥实际效果,激发绿色建筑的需求。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质量事中事后监管。

实施建筑全产业链绿色供给行动。倡导绿色建筑精细化设计,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促进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完善绿色建材评价体系建设,有步骤、有计划推进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建立绿色建材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动态绿色建材产品目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中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标准及技术体系。积极发展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积极引导绿色施工。推广绿色物业管理模式。以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为重点,加强再生建材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

专栏4绿色建筑发展重点工程

绿色建筑倍增计划。推动重点地区、重点城市及重点建筑类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建设,力争使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实现倍增,到2022年,全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5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

绿色建筑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逐步强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在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约束作用。加强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建设跟踪管理,加强对高星级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引导,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中,二星级及以上等级项目比例超过80%以上,获得运行标识项目比例超过30%。

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40%;城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15%。

(三)稳步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水平

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严寒及寒冷地区省市应结合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要求,继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供热管网智能调控改造。完善适合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路线,并积极开展试验。积极探索以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多层建筑加装电梯等适老设施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同步实施的综合改造模式。研究推广城市社区规划,制定老旧小区节能宜居综合改造技术导则。创新改造投融资机制,研究探索建筑加层、扩展面积、委托物业服务及公共设施租赁等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改造的利益分配机制。

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深入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建立健全能耗信息公示机制。加强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管理,逐步加大城市级平台建设力度。强化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发挥数据对用能限额标准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引导各地制定公共建筑用能限额标准,并实施基于限额的重点用能建筑管理及用能价格差别化政策。开展公共建筑节能重点城市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市场化改造模式。推动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节约型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建设,积极开展绿色校园、绿色医院评价及建设试点。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学校、医院节能及绿色化改造试点。

专栏5既有建筑节能重点工程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严寒及寒冷地区,落实北方清洁取暖要求,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地区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示范,积极探索适合气候条件、居民生活习惯的改造技术路线。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2022年前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城镇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

老旧小区节能宜居综合改造试点。从尊重居民改造意愿和需求出发,开展以围护结构、供热系统等节能改造为重点,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给水、排水、电力和燃气等基础设施和建筑使用功能提升改造,绿化、甬路、停车设施等环境综合整治等为补充的节能宜居综合改造试点。

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行动。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引导能源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寻找有改造潜力和改造意愿建筑业主,采取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方式投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现运行管理专业化、节能改造市场化、能效提升最大化,带动全国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

节约型学校(医院)。建设节约型学校(医院)300个以上,推动智慧能源体系建设试点100个以上,实施单位水耗、电耗强度分别下降10%以上。组织实施绿色校园、医院建设示范100个以上。完成中小学、社区医院节能及绿色化改造试点50万平米。

(四)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引导各地做好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勘察和建筑利用条件调查,编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研究建立新建建筑工程可再生能源应用专项论证制度。加大太阳能光热系统在城市中低层住宅及酒店、学校等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的推广力度。实施可再生能源清洁供暖工程,利用太阳能、空气热能、地热能等解决建筑供暖需求。在末端用能负荷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建设区域可再生能源站。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建筑工程中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做好“余热暖民”工程。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形式,推广高效空气源热泵技术及产品。在城市燃馕锤哺呛臀鬯厂周边地区,推广采用污水厂污泥制备沼气技术。

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质量。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实践总结及后评估,对典型示范案例实施运行效果评价,总结项目实施经验,指导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践。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运行管理,积极利用特许经营、能源托管等市场化模式,对项目实施专业化运行,确保项目稳定、高效。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关键设备、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体系,加快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阶段的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专栏6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重点工程

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结合太阳能资源禀赋情况,在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院以及其他有公共热水需求的场所和条件适宜的居住建筑中,加快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积极探索太阳能光热采暖应用。全国城镇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在建筑屋面和条件适宜的建筑外墙,建设太阳能光伏设施,鼓励小区级、街区级统筹布置,“共同产出、共同使用”。鼓励专业建设和运营公司,投资和运行太阳能光伏建筑系统,提高运行管理,建立共赢模式,确保装置长期有效运行。全国城镇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以上。

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各类热泵系统,满足建筑采暖制冷及生活热水需求。提高浅层地能设计和运营水平,充分考虑应用资源条件和浅层地能应用的冬夏平衡,合理匹配机组。鼓励以能源托管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管理运营能源站,提高运行效率。全国城镇新增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2亿平方米以上。

空气热能建筑应用。在条件适宜地区积极推广空气热能建筑应用。建立空气源热泵系统评价机制,引导空气源热泵企业加强研发,解决设备产品噪音、结霜除霜、低温运行低效等问题。

(五)积极推进农村建筑节能

积极引导节能绿色农房建设。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造。鼓励政府投资的农村公共建筑、各类示范村镇农房建设项目率先执行节能及绿色建设标准、导则。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总结出符合地域及气候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乡土绿色节能技术,编制技术导则、设计图集及工法等,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广轻型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现代夯土结构等新型房屋。结合农村危房改造稳步推进农房节能改造。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

积极推进农村建筑用能结构调整。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积极采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农房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在经济发达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较重地区农村,结合“煤改电”工作,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采暖。

四、重点举措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结合建筑法、节约能源法修订,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制度、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加强立法前瞻性研究,评估《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实施效果,适时启动条例修订工作,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相关立法工作。引导地方根据本地实际,出台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地方法规。不断完善覆盖建筑工程全过程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配套制度,落实法律法规确定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强化依法行政,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

(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根据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需求,适时制修订相关设计、施工、验收、检测、评价、改造等工程建设标准。积极适应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要求,编制好建筑节能全文强制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鼓励各地编制更严格的地方节能标准,积极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引导企业制定更高要求的企业标准,增加标准供给,形成新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国际合作,积极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并加快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内标准。

专栏7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部分标准编制计划

建筑节能标准。研究编制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全文强制性技术规范;逐步修订现行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改造系列标准;制(修)订《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绿色建筑标准。逐步修订现行绿色建筑评价系列标准;制(修)订《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规程》。

可再生能源及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标准。逐步修订现行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相关技术规范;制(修)订《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三)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依托“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等重点专项,集中攻关一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产品,重点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分布式能源领域取得突破。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引导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引领工程。健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重点节能技术推广制度,技术公告,组织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加快成熟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工程化推广应用。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专栏8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方向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重点技术方向。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既有建筑综合性能检测、诊断与评价,既有建筑节能宜居及绿色化改造、调适、运行维护等综合技术体系研究;绿色建筑精细化设计、绿色施工与装备、调适、运营优化、建筑室内健康环境控制与保障、绿色建筑后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城市、城区、社区、住区、街区等区域节能绿色发展技术路线、绿色生态城区(街区)规划、设计理论方法与优化、城区(街区)功能提升c绿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分布式能源高效应用、区域能源供需耦合等关键技术研究、太阳能光伏直驱空调技术研究;农村建筑、传统民居绿色建筑建设及改造、被动式节能应用技术体系、农村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等适宜技术研究。

(四)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强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材料产品产业支撑能力,推进建筑门窗、保温体系等关键产品的质量升级工程。开展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推进产业链整体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标准化、工程化、产业化。促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咨询、科研、规划、设计、施工、检测、评价、运行维护企业和机构的发展。增强建筑节能关键部品、产品、材料的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

专栏9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

新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材料及产品。积极开发保温、隔热及防火性能良好、施工便利、使用寿命长的外墙保温材料和保温体系、适应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需求的新型保温材料及结构体系,开发高效节能门窗、高性能功能性装饰装修功能一体化技术及产品;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等建材推广;高效建筑用空调制冷、采暖、通风、可再生能源应用等领域设备开发及推广。

(五)构建数据服务体系

健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统计体系,不断增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可靠性。强化统计数据的分析应用,提升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宏观决策和行业管理水平。建立并完善建筑能耗数据信息制度。加快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数据资源服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整合政府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信息的搜集、处理、传输、存储和数据库的现代化,深化大数据关联分析、融合利用,逐步建立并完善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

五、规划实施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财政、税收、金融、土地、规划、产业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创新。研究建立事权对等、分级负责的财政资金激励政策体系。各地应因地制宜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的积极性。研究对超低能耗建筑、高性能绿色建筑项目在土地转让、开工许可等审批环节设置绿色通道。

(二)强化市场机制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创新节能与绿色建筑市场运作机制,积极探索节能绿色市场化服务模式,鼓励咨询服务公司为建筑用户提供规划、设计、能耗模拟、用能系统调适、节能及绿色性能诊断、融资、建O、运营等“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引导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运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积极搭建市场服务平台,实现建筑领域节能和绿色建筑与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融资及技术能力的有效连接。会同相关部门推进绿色信贷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应用,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将满足条件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纳入绿色信贷支持范围。

(三)深入开展宣传培训

结合“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全民节能行动”“全民节水行动”“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开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加大对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能力。强化技术工人专业技能培训。鼓励行业协会等对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质量管理、节能量及绿色建筑效果评估、用能系统管理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定。引导高等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相关专业学科,做好专业人才培养。

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篇3

1、我国的绿色建筑实施体系尚未成熟

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实施经验较少,硬件与软件配置上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机制侧重于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的指导,这就导致绿色建筑技术评价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偏低。另一方面,建筑节能强调外观设计、节能系统的先进化与形式化,而忽视了建筑体的经济适用性,不利于实现建筑体绿色效应的最大化实现。在我国,建筑总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和建筑能耗)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30%,其中用于建材生产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2.48%。在建筑能耗中,围护结构材料保温性能差、保温技术落后,传热耗能高达73%~77%。因此,建立全面的绿色建筑实施体系刻不容缓。

2、设计能力与技术水平

我国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系统知识的建筑设计师资源不足,他们尚未掌握系统化、实用化、标准化的设计知识,一般难以掌握从市场调查到适应设计再到市场运营这一系列过程的系统化实践知识。这一现状的产生有诸多原因,首先,绿色建筑技术大多引进并模仿国外的现有实例,本土化的实践经验较少;其次,建筑设计师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先进设计经验,但不了解“四节一环保”的操作技术细节,绿色建筑技术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高度综合,建筑设计师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节能减排理论实践、智能布线知识、市场运营体制等多方面知识,而实际上掌握此系统化实践经验的设计师是少之又少。此外,绿色建筑设计院与施工负责方缺少交流与沟通,由于建筑施工队伍对绿色节能知识更是粗略的了解概念,难以在实施过程对设计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适应性改进。其次,各个专业在设置上分割现象严重,整体的协作性和效率性偏低,建筑结构设计和节能设备安装专业往往在设计后期才得以介入,难以实现绿色建筑的整体设计优化。

3、经济产业链不完整

我国的绿色建筑体系在理论知识上的完善,创新技术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新技术研究方面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在将先进技术的本土化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产业链体系建设尚未成熟,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地区性实施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差异较大,民用建筑的绿色化普及更是难以实行,造成我国的绿色建筑成为了“贵族行业”。如何有效地利用建筑节能材料降低成本,实现我国绿色建筑的普及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节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势头的扩大也造成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兴起,却没有形成完整化与市场相适应的完整经济产业链,整个行业链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这都制约着我国建筑节能行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二、绿色建筑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将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策略规划为四个层面:国家政策法规规范层面、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与实践层面、建设实施层面、绿色建筑相关产业的发展层面。

1、政策法规规范层面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规范节能建筑行业的市场经济链的规范化运营,健全绿色节能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实现节能建筑相关细则的强制化管理。同时,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性和扶持性政策,逐步健全绿色建筑评价体制的标准化体制,实行建筑性能的强制标准化质量认证,编制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设计和施工运营规范方案。对于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采取禁止投入等强制性措施加以限制;对于按标准节能设计或采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给予减免税收、贴息贷款、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从而增强绿色建筑项目开发的经济可行性。实现真正意义上全国性“绿色战略”,造福于子孙后代,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政策规范。

2、节能技术创新与实践层面

主要针对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和本土化适应技术的实践。首先要从提高建筑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做起,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设计与建筑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同时,要实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技术突破体制,突破与“四节一环保”相关的建筑关键技术,降低材料控制成本,将设计方面的先进化与市场运营的普及化相结合,走出节能建筑的“贵族化”狭隘局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总体规划合理的规划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能耗的重要前提条件。比如在一栋建筑的功能、规模、场地确定以后,建筑的朝向和外形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建筑能耗。住宅建筑的内部负荷相对较小,且基本稳定,外部负荷则起主要作用,因此,其外型设计应追求小的体形系数。然而对于内部发热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夏季夜间的散热就非常重要,在特定条件下,适当增大体形系数更有利于节能。(2)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建筑使用能耗的大小。近年来,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玻璃的使用面积越来越大。从绿色建筑角度考虑,透明的围护结构可以增加室内采光及冬季白天太阳的辐射量,但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条件,在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内,透明围护结构的热阻还是远远小于非透明围护结构热阻,更何况直接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在夏季常是空调系统的主要负荷,透明部分的外侧必须设有效的遮阳(最好是卷帘、百叶窗之类的活动遮阳),以降低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由于透明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比非透明围护结构差,因此,从节能角度出发,应控制透明围护结构的大面积使用。(3)室内环境控制技术。室内环境控制包括自然通风利用、自然光利用、空气处理系统等,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技术应用最为重要。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50%以上,优化系统设计是节能的前提,系统地自动控制是节能成败的关键。目前,暖通空调系统基本上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系统节能效率达10%~30%。(4)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地源热泵供热、制冷;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等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区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500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有的地区高达3000h。这为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5)合理利用水资源我国是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一些地方,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浪费严重。节水的关键措施还是“开源节流”。在住宅小区,根据两种用途设置A、B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包括冲茶、洗米、洗菜煮饭)。这个系统的水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的水应该循环使用。将住户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洗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排污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6)建筑智能化系统。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共同点是建筑节能与环境控制。智能建筑(1B)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等于一体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7)照明技术照明也是建筑的耗能大项,在商业建筑中,照明能耗可占总能耗的20%~30%。在绿色建筑中可通过采用昼光照明等先进、高效、合理的照明设计来降低照明能耗。昼光资源的利用作为一项专门的课题,在绿色建筑中有很大的舞台。在满足同样照度要求的前提下,高光效的光源和灯具比普通光源和灯具消耗的电能要低得多。

3、建设实践层面

在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绿色技术知识普及的同时,加强设计院与施工队伍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建筑队伍掌握技术层面的自主性调整,并将有关的技术难点问题及时的反馈给设计院。同时,在建设时间过程中实施全寿命周期概念的建筑方案,在节能建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案、施工过程、养护、拆除以及市场运营一系列过程加强评价认证体制的建设。

4、大力推进并规范绿色建筑相关产业的发展。

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楼房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与创新

当前,国内外城市中主要的房屋建筑样式为高层楼房建筑。从总体上来说,楼房建筑中施工技术反映了当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发展样式。本文着重对于楼房建筑的施工技术及创新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当代楼房建筑的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通常所说的楼房建筑施工技术,从总体上来说也属于一般的房屋建筑施工类别,即重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效益,并使建筑材料及施工设备得到合理的使用,满足业主的相关要求,以及在规定工期内竣工。建筑工程的最终要求均应达到上述效果,结合当前楼房建筑中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在楼房建筑施工中应加强质量管理技术的应用

质量控制技术是楼房建筑施工技术中的核心要点,简单的来说就是任何新施工技术的引进、开发及应用都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反过来说,在高超的新技术若不能保证楼房的施工质量及建筑水平达到规范要求,那么一切将是徒劳无功,毫无意义。因此,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应结合工程的全程施工技术,并加以制度约束,进而杜绝施工中的风险及隐患,将楼房建筑的质量保证成为现实。施工企业应积极将新型建筑施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因单纯的新型施工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数据支持,往往存在安全隐患,对楼房建筑的质量带来风险。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做好施工前的技术方案的订制及查验,做好施工中的技术反馈及审核,以及做好施工后的督查及检测,进而将施工质量管理贯彻于整个工程。进而在保证楼房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工程的交接,并投入使用。

2.在楼房建筑施工中应做好节能技术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不再是传统的“粗放型”的建筑施工,而是对于环境保护、节省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及材料的都加以重视的现代化建筑施工。当前社会,绿色建筑早已成为当代建筑的发展潮流,在绿色节能的潮流下,现代楼房的建筑施工逐渐重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要求,通过对节能技术的科学利用,使楼房达到节能及绿色的效果。例如,在现代楼房建筑中大多采取了内墙保温及外墙保温的技能施工技术,因此在施工中,不仅要将节能保温技术处理到位,也要防止墙面出现龟裂、脱落甚至渗水的质量问题。节能技术在楼房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反映了现代楼房建筑施工中的节能技术越发成熟及节能环保在楼房建筑中的基本要求,也为未来的楼房建筑节能指明的发展方向。

3.在楼房建筑施工中应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楼房建筑施工,应涉及高空作业及危险作业,因此意外及危险频繁发生。因而,就要求施工企业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及防护技能加以提高。安全施工是楼房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应用的基本前提。若工程项目安全防护工作无法得以保障,那么整个楼房建筑工程的施工都将停滞。安全防护技术就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将施工技术标准与安全防护制度相结合,进而提高楼房建筑工程的整体安全系数。例如: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结合楼房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健全的安全施工准则,对于施工技术进行过滤,严禁不安全的技术运用在楼房建筑工程中;加强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及相关器材的管理安置,以及严格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管,严防施工中出现不安全的行为;要对进程中的施工技术进行妥善的修改于调整,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总之,安全施工是楼房建筑的基本前提,也是工程正常施工的基本保障。加强楼房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管理,为工程带来的意义十分重大。

二、当代楼房建筑中新技术的运用

1.混凝土防水技术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混凝土的防水技术也开始进入楼房建筑的施工中,混凝土防水技术即通过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而达到提升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当前的混凝土防水技术主要是使用综合防水、防排并用、节点密封等技术来提升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同时也能加强建筑物的抗腐蚀性能,防水混凝土技术的出现,提高了楼房建筑施工技术,进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受到业界的大力关注。

2.钢筋的连接技术的运用

以传统的钢筋连接技术为基础,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及升级,为钢筋快速连接及稳固连接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例如:直螺纹接头连接,即把钢筋连接套筒的一端拧到被连接的钢筋中且丝扣不宜大于一个完整扣,连接基本完成。直螺纹接头连接不仅能大量节约钢筋的连接时间,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而且直螺纹接头连接也能很大程度上保证其质量。

3.楼房屋面防水技术的运用

防水性能使评价一栋楼房建筑的重要指标,楼房建筑的防水性必须达到国家和行业最高标准,才能被认定为楼房建筑施工的成功及优质。过去的楼房建筑施工中防水技术不太好,这样会出现楼房建筑的使用年限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还极为影响楼房居住的舒适性和观赏性。如今出现的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楼房建筑防水性能差的弊病,这类楼房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对各墙体、柱、梁结合点进行细致处理,在这些结合点涂抹复合型涂料,形成了防水层,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楼房建筑的防水性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楼房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为建筑行业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建筑物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楼房建筑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楼房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创新,也时刻受到了社会上的关注。而从楼房建筑的施工技术中,可以透视出整个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的历程。笔者相信,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及科技力量的壮大,在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新型楼房建筑技术,进而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于福友,孙彦庆.工民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03:101.

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能耗围护结构采暖供热系统太阳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筑节能的含义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在满足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之目的。

二、建筑节能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能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能耗目前已占到了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居住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能耗所占比例还将不断上升。它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能耗并列,是主要的民生能耗。因此节约能源已成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在城乡建设过程中,由于节能意识不强,执行标准不力,我国建筑能耗高、利用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建筑节能工作整体水平比较低,不能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三、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主要包括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和采暖供热系统节能两大个方面。

(一)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墙体、门窗、屋面等三大方面。

1.墙体节能技术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所以墙体的节能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耗能。墙体节能有以下两个途径:a.建筑保温节能设计建筑保温分为建筑内保温和建筑外保温两种。建筑内保温就是在建筑外墙的内表面上加设保温材料,再在其上粉刷、涂料等,其优点是墙体内表面不用加强防水层,构造处理简单,保温材料可以免受室外雨水的影响,是一种简单且效果很好的建筑保温方式。建筑外保温是在外墙外表面上做保温材料,覆以防水层,再设外墙装修的构造方法,其优点多。首先其保温层设在外表面,可以有效的保护外墙砌体免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减小墙体应力损害;其次外保温对建筑柱、梁、墙角等敏感部位处理容易,可以减少热桥的产生,并可避免内表面结露;再次围护结构内侧为重质砌体,有较高的热容性,可以减少室温的波动。b.建筑隔热节能设计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很大,室外气温高,热量由室外通过墙体传入室内,因此为避免室内热量的增加,要把外界的热量尽可能隔绝,需要相应的隔热技术。墙体的隔热技术主要有:采用传热能力低的新型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等);采用通风外墙;利用空气流动带走外界热量;采用复合外墙(加隔热材料),提高外墙隔热能力。

2.门窗的节能技术a.通风式节能玻璃幕墙通风式节能环保幕墙与传统普通幕墙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双层结构、具有通风换气的功能,隔热、隔声、节能、环保。

b.设置遮阳设施设置遮阳设施,考虑空调设备的位置。减少阳光直接辐射屋顶、墙、窗及透过窗户进入室内,可采用外廊、阳台、挑檐、遮阳板、热反射窗帘等遮阳措施。c.断热节能铝合金门窗断热节能铝合金门窗的主要材料是断热铝合金型材和节能玻璃。断热铝合金型材将铝合金型材分成两部分,内侧的型材部分起主要支撑作用和安装配件;外侧的型材部分主要组成向外闭合,担负外侧玻璃密封、金属护板和安装配件等的作用。两部分型材之间用热导率较低的非金属材料连接,形成断热桥,有效减少通过铝型材的热量传导。

d.隔热节能的Low-E玻璃Low-E玻璃(LowEmissivityCoatedGlass),又称恒温玻璃。Low-E玻璃具有可通过可见光而阻挡远红外线(人体所感受的热即是远红外线)透过玻璃的特性。

Low-E玻璃在冬天可让室内温度升高。太阳短波红外线穿透Low-E玻璃后,晒到室内物体上反射回的长波红外线(热量)被Low-E玻璃留在室内;室内暖气空调产生的热(主要是长波红外线)被Low-E玻璃阻挡在室内,所以说Low-E玻璃具有极佳的保温性能。

Low-E玻璃在夏天可避免室内温度升高。Low-E玻璃可阻挡室外道路、建筑物等反射的长波红外线(热)进入室内;如果窗外再安装卷帘,可以抵挡90%太阳的短波红外线入侵室内。

3.屋面节能技术住宅的顶层,由于夏天太阳直射时间长,使屋面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造成与顶层室内大温差,通过屋面的热传递引起室内温度升高,造成空调负荷增加,因此在屋面采取一些隔热措施来减少通过屋顶的传热量,这就是屋面隔热技术。常用的几种节能屋面是:高效保温材料屋面、架空型保温屋面、浮石砂保温屋面、倒置型保温屋面和绿化节能屋顶。坡屋顶为便于设置保温层,可以在坡顶内铺钉玻璃棉毡或岩棉毡,或者在天棚上铺设上述绝热材料。

(二)采暖供热系统节能

1.地板采暖技术地板采暖技术是采用低温辐射地板采暖的水源热泵,它比传统的立式暖气片加热效率更高。由于地板辐射采暖的室温分布合理,在舒适感相同的前提下,室内设计温度可以比对流采暖设计温度降低2~3℃,减少了热消耗,因此比传统的采暖方式要节约能源20~30%。

2.太阳能空调热水系统技术太阳能空调热水系统技术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热水,可全年提供生活用热(采暖及热水),夏天还可以用热水作为能源,推动一种两级吸收式制冷机制冷、供空调使用、采用太阳能能空调热水系统可避免采用常规不可再生能源,达到节能环保之目的。

四、建筑节能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1.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比重高。建筑能耗是指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电梯等方面的能耗。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1996年中国建筑年消耗303亿t标准煤,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4%,到2001年已达到3.76亿t,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7.6%,年增长比率为5‰,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2.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较低。大城市工作好一些,中小城市依然薄弱;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等尚未启动。

3.建筑节能还缺乏足够技术支撑。一是节能技术和产品可选性不足,少数地方对新技术、新产品存在垄断;二是技术标准还需完善,施工验收和检测工作尚没有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

五、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规划、设计、施工、材料、物理、暖通空调、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它的推进需要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建筑从业单位共同努力。只有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节能技术,趋利避害,选择经济合理的节能方案,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样我国的建筑节能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常茹李岩《建筑节能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0

[2]韩轩《建筑节能设计与材料选用手册》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6

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1篇6

关键词:民用建筑;节能;对策;效益

一、民用建筑节能必要性

节能源于全球性的能源危机,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但是它又是有限的,存在枯竭、用完的时间。我国当前能源形势十分严峻,能源高速生产,煤、电、油、运持续紧张,而建筑又是耗能大户。现在,我国城乡建筑总面积450亿平方米,其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到2022年我国城乡将新增建筑面积300亿平方米。由于我国建筑单位面积平均能耗是相同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2~3倍,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耗电量每年平均为132~159千瓦/小时,这高于美国纽约市平均每年60千瓦/小时,但热舒适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因此,大力推进建筑业节能刻不容缓。

二、民用建筑节能技术原理及节能效益

(一)影响建筑节能的几个建筑因素

1.建筑物体形系数建筑物体形系数愈大,其传热量也就愈大。从建筑节能的观点出发,毫无疑问应尽量减小建筑物体形系数。

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71%~77%,因此,大幅度降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选择合适的围护材料是重要的。

3.窗墙面积比开窗面积增大,会增加传热耗热量和空气渗透耗热量,对建筑节能不利,理论上应尽可能降低窗墙面积比。然而,窗墙面积比还受建筑立面、室内采光、通风因素控制。因此,建筑节能设计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和习惯区别对待,不宜过分缩小窗墙面积比。

4.建筑朝向和建筑布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为了降低冬季采暖能耗,还是为了降低夏季空调制冷负荷,建筑物朝向均宜采用南北向或者接近南北向,尽量避免东西向。建筑平面布局总的原则应根据地形、地势和朝向等条件灵活布置。

(二)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1.墙体节能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我国以实心粘土砖为墙体材料,保温性能不能满足设计标准。以外墙为例,JGJ26-1995标准规定,在建筑物形体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小于0.3时,北京地区传热系数不超过1.16W/(m2・K),而目前常用的内抹灰砖墙,传热系数都大于上述节能标准数值。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推广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

2.门窗节能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其节能措施有:

①控制住宅窗墙比。住宅窗墙比是指住宅窗户洞口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JGJ26-19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做了严格的规定,指出“北向、东向和西向、南向的窗墙比分别不应超过20%、30%、35%”。

②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而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如毛毡)、弹性密闭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橡塑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回风槽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③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户门与阳台门应结合防火、防盗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以增加其绝热性能;窗户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样可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可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有条件的住宅可采用低辐射玻璃;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采用大窗扇,减少小窗扇,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减少窗芯,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适当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积。

④设置“温度阻尼区”。所谓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有一中间层次,这一中间层次象热闸一样可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外窗的热耗损。在住宅中,将北阳台的外门、窗全部用密封阳台封闭起来,外门设防风门斗,防止冷风倒灌,楼梯间设计成封闭式的,对屋顶上人孔进行封闭处理等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3.屋面节能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后,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其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现在,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屋面,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规做法的诸多缺点。这种保温芯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芯板为柔性制品,不仅适用于具有平面的屋面,也可用于带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温工程更可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其主要技术指标,表观密度为110~150kg/m3;导热系数为0.04~0.06W/m・K;蓄热系数为0.90~0.11m2・K。抗压强度大于0.2MPa;吸水率小于0.01%;蒸汽渗透系数为2.18×10-7g/m.n.Pa[5]。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膨胀珍珠岩密度较小,导热系数较低,而且吸水率和蒸汽渗透系数也都很低。这是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所必须具备的。此种材料已在屋面工程中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4.利用太阳能地球拦截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目前全球电力消费量的1500倍。而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开发利用的太阳能,只占理论资源量的很小一部分。据美国能源部评估,1990年美国太阳能经济可开发资源量约为22Mtce/年,仅为技术可开发量的0.6%。所以,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有巨大的潜力。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是建筑上很具有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水、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与空调、以及太阳能发电等等。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1012tec,2/3国土面积的太阳能总辐射量超过0.6MJ/m2[6]。如果将太阳能源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可能节省大量常规能源,而且有可能在某些区域完全利用太阳能采暖。

5.地热的应用地热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跟民用建筑相关的地热利用主要是地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与建筑物室温的差别,通过热交换达到采暖降温的目的,其优点是耗电量低,节省空间和土地。

6.夜间通风夜间通风方法的原理是在夜间引入室外的冷空气,通过冷空气与做为蓄热材料的建筑维护结构接触换热,冷却建筑材料,达到蓄冷目的。在夏季,为了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则需要空调供冷系统。而此时,因为夜间的室外空气温度比白天低得多,所以夜间室外冷空气则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自然冷源加以利用。严格地说,只要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空气温度,此时的室外冷空气就可视为可利用的自然冷源。

三、民用建筑节能经济原理

(一)节能建筑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

与节能建筑相关的主体包括政府、房地产商、业主和建材产商等。

1.政府节能、环保,利于国家今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政府要自上而下地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2.房地产商房地产商开发节能建筑是否有成熟的节能技术支持和有利可图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而言,房地产商可以从以下几点获得良好的效益:①节能建筑围护结构重量轻,减轻了荷载,在地基和基础上节省了费用。②节能建筑室内热环境好,相应减少了锅炉、空调等设备和场地的投资。③试点先行可以得到国家经济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优惠。

3.业主在现行体制下,由于各方面的政策法规和相应的技术没有跟上,节能建筑的吸引力并不高,业主只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只有将业主的经济利益和建筑能耗切实的联系起来,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推动节能建筑的发展。节能建筑能使业主获得如下好处:①舒适健康的居住工作环境。②日后维持费用低。③节能建筑墙体薄,在建筑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扩大了使用面积。

4.建材厂商随着节能建筑的推广,市场对新型建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无疑为建材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5.对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建议①继续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充分发挥专项基金的调控作用,促进墙体革新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②对于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房地产商可以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③对于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适当减免市政配套设施费。④经过认证合格的节能门窗、保温隔热材料减半征收增值税。⑤制定可行的鼓励太阳能、地热、风能和生物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应用的经济激励政策。

四、民用建筑节能措施

(一)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立法是推进建筑节能的根本。我国应尽快完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建筑法》中与现状脱离的内容,继续加大《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的执行监督力度。此外,要加快编制各类有关节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尽快覆盖建筑节能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二)深化供热体制改革,理顺热价。只有坚持供热的商品化、市场化,才能彻底改变宁可欠热费、降低供热质量,也不愿建设节能建筑的情况。为此,我国应加快推行小区采暖系统分室调控室温和热量按户计量收费的技术和管理政策。

(三)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新建筑相比,既有建筑总是占绝大多数,能耗要高得多,只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取得成效,全国建筑能耗才能大幅度降下来。

(四)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不少开展建筑节能的地区,反映建筑节能技术选择困难,为此,要尽快开发并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适用的多种建筑节能配套技术。同时,大力推进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不断建造节能示范建筑。真正好的节能建筑示范效应很大。要求各地年年建造节能示范建筑、示范小区。示范建筑不能只是房地产商的卖点,而要在该地区真正起到引领建筑节能技术潮流的作用。

(六)规范建筑拆除,延长使用年限。

(七)建立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建筑认定制度。

参考文献:

[1]涂逢祥.世纪初建筑节能展望[J].建筑,2001,(2).

[2]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2001,(7).

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建筑工业化

1、绿色施工的概念与原则

1.1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2绿色施工的原则

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作为施工企业来说,应当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包括施工规划)设计(包括施工阶段的深化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机械与设备选择、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2、绿色施工必将加快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

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这一段时间,我国建筑构配件工厂进展还是比较快。但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工作基本停止,发展极为滞后。主要表现在:①建筑业粗放经营、浪费比较严重,未形成规模经济;②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技术贡献率较低;③建筑标准化,构配件标准化、体系化和通用化程度低;④施工机械自动化程度不高,一直存在手工操作多,现场制作多,湿作业多,材料浪费多,高空作业多等现象;⑤建筑节能和环保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所以,当前建筑业在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大背景下,很有必要积极积极推进房屋建筑设计标准体系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和项目管理科学化。在具体实施中应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结构设计要多样。采用混合结构、轻钢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灵活分割的多元需求;二是功能适用要现代。采用新型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资源材料,满足节能、防火、隔声、抗震等功能要求,建筑垃圾可回收循环;三是制造分工要合理。建立科学的构配件目录,制造与施工分离,提高制造和施工机械化水平,建立合作良好的总分包生产机制;四现场施工要环保。尽量采用统一模数构件,减少大规模湿作业,减低劳动强度,交叉作业方便有序,工序质量可查可控,减少施工过程环境污染。

建筑工业化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显著降低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能耗和资源浪费。仅构配件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在钢材、木材、水泥和水这四项上就大有节能潜力可挖。可缩短工期30%,周转材料节约80%,降低造价10%~15%以上。绿色施工理念整个贯穿在建筑工业化过程里,势必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3、绿色施工将促进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

在我国建筑、交通、工业三大温室气体排放领域,建筑能耗总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三成左右,在三大领域居首位。目前我国存量建筑物达400多亿m2(其中节能建筑仅占1%),每年新建建筑物还在以17~18亿m2的速度增长。据2008年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建筑业每年消耗的建筑钢材和水泥占全球产量的50%,消耗的木材占全球森林砍伐的49%。每年生产1t钢材需要30t自然资源,需要消耗6.56新水,消耗0.75t的标准煤,同时排出2.5t二氧化碳和2.9kg二氧化碳。生产1t水泥需要消耗1.57t黏土,需要1.07t的标准煤,同时排出0.7t二氧化碳和0.5kg二氧化硫。专家经过测算,如果我国建筑工地减少1%的木材消耗,就可以减少地球0.5%的森林砍伐量。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其能耗、原料消耗之大,产出的扬尘和建筑垃圾等污染之多,必然成为节能减排首当其冲的行业。建筑企业通过绿色施工,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做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达到“四节一环保”的目的。

3.1新材料的使用可以切实降低建筑能耗,降低建筑造价。

据分析将钢筋强度提高一个级别,可以节约钢材10%,将性能提高一个级别,可以节约用量30%,建筑工地减少1%的木材消耗,就可以减少0.5%森林采伐量。设计中使用工业废料制作的空心砌体做维护,采用新型节能材料保温,可以大大降低冬季供暖能耗。绿色施工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大大促进了材料的更新和环保性材料的出现。

建筑市场已经出现再生塑料生产的复合塑料模板,可以代替木模板,周转次数能到50次,和木模板比较,周转后不吸水变形,而且成本便宜;同时,复合塑料模板100%采用可再生塑料为原料,可以回收利用大量塑料垃圾,减少塑料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这种塑料模板在建筑施工中如果普遍使用,不但能为施工单位节约成本,而且能为地球保护大片森林。

3.2绿色施工的要求必然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中专门增列了“绿色施工技术”一章,其中包括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预拌砂浆技术、外墙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硬泡沫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技术、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铝合金窗断桥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供热计量技术、建筑外遮阳技术、植生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等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这14项绿色新技术的中心思想主要是四节一环保,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真正做到施工的绿色环保。

4绿色施工的社会意义

发展绿色施工,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节能减排,实现低耗、环保、高效生产,保证社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绿色施工,发展现代化生产方式,使节能减排成为建筑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总之,传统的建筑施工高能耗又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对人的生存非常不利;新的绿色施工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对环境的保护,是造福子孙的好事。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要逐步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切实保护好的我们的生存环境,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晓妹,付凌云.绿色施工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广场,2009(08).

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低碳化;途径

基金项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科学基金项目(编号:A2011004)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24日

一、推广低碳建筑势在必行

当今,因人类活动而导致气候变化的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同。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9年的《建筑与气候变化》报告,建筑行业每年的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40%,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研究表明,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能耗中,由建筑材料生产运输、建筑物建设、维护和拆除所发生的能耗一般占10%~20%,主要能耗发生在建筑物投入使用期间。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住宅建筑总面积393亿平方米,其中城市住宅建筑总面积106.6亿平方米、镇住宅建筑总面积80.4亿平方米、乡村住宅建筑总面积206亿平方米。据清华大学调查显示,2006~2008年间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平均建筑能耗为27.4Kgce/(m2.a),南方地区为12.1Kgce/(m2.a)。由于北方地区农村能源消耗中供暖能耗偏高,所以北方地区农村每年每平方米建筑能耗为南方地区的2倍以上。

陕西省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陕西省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左右。建成若干低碳示范区,建立较完善的低碳发展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完成低碳试点任务。到2022年,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3%,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降低15%,努力实现全省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45%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基本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普及,低碳社会初具雏形。

因此,占全国住宅比例高达72.87%的村镇住宅,要实现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抓住低碳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等环节。从可持续发展来看,低碳建筑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将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低碳建筑蕴藏着许多节约能源、节约资金、创造工作机会等经济效益,低碳建筑也必将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关中农村建筑节能低碳化现状

低碳建筑强调的是节能减排,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和能源,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源,同时增加碳汇,减少总的碳排放量,从而营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课题组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先后对陕西省大荔、渭南、澄城、西安、杨凌、宝鸡、岐山等地的12个自然村约300个自然家庭,分别就建筑的平面布局、朝向、结构形式、层数、层高、外墙、门窗、屋面、照明灯具、通风空调、采暖方式、生活燃料(煤、柴薪、电、液化气、沼气等)、垃圾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建筑垃圾)、建筑节能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关中地区农村建筑的平面布局及朝向基本合理,符合当地生活习惯;结构以砖混结构居多,楼板多为现浇板;大多一层,二层及以上者所占比例不大,层高多在3.6米以上;外墙材料以普通烧结砖为主,厚度多为240mm,无任何保温措施;门以单层木门为主,气密性较差;窗以单层窗为主,采用双层玻璃窗的很少;屋面大多是刚性平屋面或瓦坡屋面,基本没有保温措施;照明仍然以普通白炽灯为主,节能灯管的比例较小;夏季室内降温以开窗通风方式为主,辅以电风扇,空调安装较少;采暖燃料仍以煤为主,冬季大部分房间的温度较多维持在12°C左右,户均年煤耗量达1.0吨以上;家庭炊事仍有相当数量的家庭与采暖结合在一起,或利用作物秸秆、薪柴等;家禽随便散养、生活污水未能集中处理等情况还很突出;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较低。

三、关中农村建筑节能低碳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陕西省关中农村建筑在建筑节能低碳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相关技术规范保障,村镇住宅大都为自设自建,缺乏统一规划、设计、施工、节能等技术规范的指导;建造技术落后,仍未脱离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能源消耗长期偏高;缺少节能意识,多数农民仍没有意识到我国的能源危机,从而忽视了农村建筑中的节能问题;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不到位,节能墙体材料、节能门窗材料、节能照明设施等推广很不理想;新型清洁能源采利用率较低,仍以燃煤、植物秸秆、薪柴等为主,热利用率较低。

四、关中农村建筑节能低碳化发展途径

传统建筑向绿色低碳建筑转型,实现建筑业对环境的低碳排放、低污染、低影响,是国际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促进建筑低碳化产业发展。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提供技术创新,让建筑可持续发展、生态化、低碳化等先进的理念深入人心。依据关中地区不同县域自然环境特点、经济能力,在建筑规划方面,就建筑朝向、建筑平面布局、建筑体型、内部空间布局、维护结构节能减排、新型能源利用等方面设计出几套能体现低碳节能理念的建筑方案以供选用。

(二)加大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我国在建筑节能及低碳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备了一定可以推广的建筑节能技术。例如:合理平面布局以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种植屋面、保温墙体、节能灯具、节水型部件、太阳能热水器、光伏新能源、节能门窗、沼气等,都将极大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住宅品位,降低农村建筑的碳排放量。

(三)改善生活习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如将在电动跑步机上锻炼改为到公园慢跑;把用洗衣机甩干衣服改为自然晾干;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夏季适当提高空调房间的温度;把用电风扇及空调降温改为运用自然通风降温;生活垃圾及污水集中处理等,不但能起到节约电能作用,更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五、结语

建筑低碳化的发展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较完善的低碳发展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外,更应做好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只有这样,陕西省2022年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确定的目标才能实现,也才能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低碳建筑案例分析.政策简报,2011.3.2.

[2]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2.4.28.

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节能技术;建筑行业;建筑节能工程

引言

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指的是在保证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建筑空间前提下,将建筑的耗能量降到最低。建筑每一年的耗能量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建筑行业仍在高速发展阶段,长时间作用下我国将很难满足建筑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消耗。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对此现况进行有效的改善,使我国建筑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环节我国能源消耗的巨大压力。建筑工程中应用节能技术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外墙体、建筑应用的制冷制热系统,以及建筑内部的设备等方面,下面队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我国建筑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建筑行业每一年耗能量占据着我国总耗能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这也代表着我国建筑行业节能存在的巨大的潜力。在二零零三年相关部门对我国建筑进行科学调查发现,我国现有建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属于高耗能建筑。如果对该现状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那么在二零二零年我国建筑行业每一年将需要消耗十点八九亿顿标准煤,才能够保证我国建筑需求。空调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当空调在高峰使用期所消耗的电能相当于十个三峡水电站的满负荷能力,这会造成我国巨大的能源危机。我国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建筑建设单位并没有对此有着相应的重视程度,认为应用节能技术会使建筑成本有所增加,对于自身的经济利益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也导致我国节能建筑建设有限,我国整体建筑节能水平十分低[1]。

二、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

(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要使我国建筑行业由传统建筑向节能建筑转型,最为主要的就是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建筑围护结构包含的内容较多除了建筑外立面的围护结构,还有建筑内部各个房间的围护结构,主要可以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不透明的围护结构,其中包括建筑墙体、楼板等;透明的围护结构有窗户以及玻璃做成的隔断等。这种分类方式只要是依照围护结构的透明度,对于围护结构也可以根据其是否与室外的空气有着直接的接触,然后将其分为内围护结构和护结构两类。

墙体是建筑中十分重要的围护结构,同时墙体的采暖耗能量也占据着总耗能的大部分,所以对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进行改善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建筑大多将建筑的保温层划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内保温、中心保温、外保温以及综合保温等等,能够有效的减少墙体造成的热能流失,从而降低建筑采暖制冷对于能源的消耗。

门窗节能技术主要在于门窗设定的位置,建筑中一定要极力的避免在建筑的东西两个方向开设面积较大的窗户,要尽可能的提升建筑窗户遮挡阳光的性能,可以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采用固定式遮阳和移动式遮阳。对于建筑门窗节能技术还有一点要格外的重视,那就是建筑的门窗的气密性,除了要采用一定的措施例如假设气密条,保障门窗的安置具有一定的气密性,同时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门窗的尺寸是否符合建筑的应用标准,从而有效的减少门窗与建筑结构之间的空隙,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减少空气的渗透[2]。

屋面节能技术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原理相类似,都是以提升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为主,使建筑可以真正的做到冬暖夏凉,从而减少建筑对于供暖制冷的能源消耗。屋面节能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方面是保温层材料不能选用高密度的材料,也不能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这样会导致建筑内部热能的流失,同时也有效的避免的建筑屋面的重量超标,屋面的厚度业余建筑规范要求有所差距。对于屋面保温材料一定要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同时也要做好防水层处理,这样能够避免材料吸水导致保温隔热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选用优质的建筑用材

优质的建筑用材能够加强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从而减低建筑的能源损耗。玻璃棉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是由石灰石等多种矿物原料经过精加工制作而成一种无机纤维。它除了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外,改材料还属于非易燃物质,能够提升建筑的防火性能,而且改材料还具有一定的隔音性能,能够减少外界噪音对建筑用户造成的噪音干扰,该材料的选用对于我国建筑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除了玻璃棉还有多种新型建筑材料,例如水泥聚苯板,改材料的质量很小,导热性能差,改材料主要应用于建筑的外立面和建筑屋顶的保温隔热层,而且该材料的价格便宜,除了增强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成本。

(三)建筑节能新技术

建筑行业停滞不前就是在不断的退步,所以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的寻找新型的节能技能用于我国建筑节能工程中去。空调是我国建筑号称较大的配套设施,变风量空调技术是一种节能性能十分良好的空调技术,该空调技术注重能源的有效率用,在建筑舍内需要制冷时,空调会根据建筑空间的需求进行制冷工作,这样避免了以往空调制冷造成的能源浪费,同时还能有效缩减建筑运行所需要消耗的成本。

结语

我国建筑能源浪费现象严重,人们对于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也会更加的关注。要对以往建筑能源浪费现象进行深入反思,不断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水平,环节我国能源的巨大压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篇10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数量和规模成为了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城市建筑物数量的增加,产生的耗能也在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达到30%;而这仅仅是建筑物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耗能,如果加上建材生产、设备运行等产生的耗能,将会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我国能源丰富,但是建筑耗能的不断增加,使得能源问题日益严重,而且也带来了更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按照目前的形势继续发展,建筑耗能速度将会超过能源的生产速度,导致能源紧张的问题日益加剧,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公共建筑在所有的建筑物中占据很大的比例,目前我国公共建筑的总面积,可以达到45亿平方米,其中使采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公共建筑物面积超过7亿平方米,其产生的能耗也可想而知。如果按节能50%的标准进行改造,总的节能潜力约为1.35亿吨标准煤,如今我国已经将节能和减排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并且对建筑行业制定了全新的节能设计标准,加入了关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内容,未来公共建筑的能耗可以减少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减少电力投资6000亿元)。如果要求2022年建筑能耗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则节能效果将更为巨大。

2我国公共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公共建筑节能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法律配套设施不完善。我国关于建筑市场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已经颁布的标准,主要是针对公共建筑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对于建筑设计节能做出了总体上的要求和规划,但是却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和设计标准,可操作性不强。(2)我国建筑能源体系结构不完善。从目前我国建筑能源体结构来看,大多公共建筑能源依赖的是一次能源,对于风能、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却十分有限,这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滞后有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在新能源的开发和生产成本方面较高,所以也间接影响了公共建筑的能源结构。(3)建材生产水平不高。我国在建筑节能材料的生产技术方面不强,同时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在节能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仍然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产生大量的消耗,得不偿失。另外,在建材市场的管理方面也相对较为混乱,没有针对节能建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使得很多节能建材的管理较为混乱,无法发挥节能建材的重要作用。(4)公共建筑自身的节能效果不强。由于施工设计不科学、施工技术水平有限等原因的影响,使得公共建筑结构本身的热工性能不高,门窗的保温性能和气密性都无法达到西方国家的高标准,这也使得公共建筑的耗能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当前,我国在公共建筑的耗能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在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方面却始终无法下降到西方国家的标准,这与我国建筑产品的节能技术含量不高有关,而且很多高科技的节能材料,如空心粘土砖、粉煤灰砖等,都没有在公共建筑上得到有效的应用,使得公共建筑本身没有体现出较好的节能效果。

3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3.1墙体保温技术

墙体保温技术是解决公共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如果墙体保温层保护层开裂,就会使墙体的保温性能受到极大影响,必须通过更大的耗能才能达到保温效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主体墙结构的保温,固定保温材料的基础上,在外层涂抹砂浆进行加固;对于女儿墙、阳台等容易产生热桥的部位,则需要利用外保温技术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当前,在公共建筑外墙保温方面,主要应用的技术有聚苯板保温砂浆外墙保温、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聚苯颗粒浆料外墙保温等。

3.2门窗保温技术

门窗结构是影响建公共建筑保温性能的重要因素,如果门窗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热能的大量损失,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配置门窗,增强门窗部位的能量传递效率,如辐射传递、对流传递等。在窗体结构方面,容易由于空气流动而导致热能损失,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光学原理降低玻璃表面的反射率,减少玻璃的辐射传热。在寒冷的北方,可以利用双侧门窗的设置方式,达到更好的隔热、节能效率。

3.3建筑节能设计的完善

根据公共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从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朝向、建筑结构、建筑物间距等要素出发,对公共建筑本身的冷暖负荷进行计算,因此一般的公共建筑都是南北朝向。对于建筑物内部的结构设置,也应当尽量将房间布置为南北方向,可以充分依靠自然通风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需要设置空调的公共建筑,在区域内的房间布置要紧凑,减少敞开的公共空间布置,可以降低空调负荷,减少能源消耗。

3.4照明节能

照明在公共建筑的整体耗能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因此改善照明控制可以极大的减少能源的消耗。一方面,从公共建筑的照明设计方面来说,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延长光照时间,将人工照明与自然照明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极大的减少对电能的消耗。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光源,按照不同的照明需求选择相应的光源,配备不同的照明设备和开关,例如在办公区域内需要正常的光源照明,而在走廊位置就可以设置感应照明,这样也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结束语

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运用的现实意义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节能施工技术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而其所突出的环保这一特点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重视,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具有较大的潜力。与此同时,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能够进一步地促进了建筑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同时也使建筑业技术实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节能实施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多方面降低工程的成本,其中包括人力、物力等多方面。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在建筑工程中,更多的节能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运用,对一些可再生能源也加大了开发力度,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以逐步地减少人造材料的使用,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也能够降低工程投入成本。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有着较大的学科跨度,涉及到诸多的专业;具体来讲,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是利用一系列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山东地区某项目占地面积3348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I8万平方米,99m(32层)高层住宅6栋,项目设计之初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对建筑能源消耗现状进行研究,对节能空间进行分析,然后采用一系列的节能措施,促使能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包括外墙采用蒸压砂加气混泥土砌块,保温砂浆;铝合金、幕墙采用中空玻璃等,目前项目已竣工交付使用,节能效果评价较高。

二、我国工程建筑能耗基本情况分析

建筑工程节能,与建筑能耗相对应,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标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舒适程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节能迫在眉睫。建筑工程能耗即建筑使用能耗,包括热水供应、采暖、空调、炊事、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其中,以建筑工程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70%。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能耗日益增长。200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为20%~25%。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工程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0%~40%。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能耗必将进一步增加。建筑能耗在我国增长空间很大,是我国今后能源消耗的一个主要增长点。2000年,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30%左右,其中的建筑能耗已经接近于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因为我国的人口数量是美国人口的5倍左右,设想如果我国的人均建筑能耗水平达到目前美国的人均水平,那么我国的建筑能耗将占当前全世界总能耗的40%左右,这种情况是难以想象的。所谓的建筑工程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建筑工程节能起步较晚,建筑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很多。因此,建筑工程节能是贯彻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减排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符合世界环境发展趋势。

三、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1、太阳能技术的运用

正如人们所了解的,地球上所有能源的源头就是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可以称之为是无污染、能够循环使用的最佳天然能源。现在太阳能已经被普及到了各行各业的节能技术上。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太阳能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将散热、遮阳与太阳能收集进行系统化的技术发展。这样就能够借助阳光反射设备给建筑施工带来一定的能力,就能够实现节能目的。虽然现在太阳能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但是依旧需要面对很多问题,例如设计成本高、天气影响较为严重等,如果想要在建筑工程中能够更进一步地进行运用太阳能技术,那么就需要科技人员进行不断试验和创新。

2、风能技术的运用

对于风能来说,其也是一种可再生的天然能源,其不但可以带来环保的能源,而且安装使用非常方便。其主要是将风能通过设备转换成为电能,继而电能就可以为人们所用。相比太阳能来说,两者之间各有千秋,如果遭遇阴雨天,那么太阳能在得不到使用的情况,风能就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如此的交替使用,就能够确保建筑工程得到稳定、不间断的环保能量。

3、地热能技术的运用

地热能是可以将地壳中的热源抽取出来,并将其转换为人们所使用的能力。但是现在这种环保的地热能技术尚未得到广泛运用。主要是由于地热能的提取技术并未得到完善,大多数所使用的地热能也只是以温泉的形式进行运用。但是,我们也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热能一定会得到更加广泛地运用。

4、建筑的地面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

在建筑工程中,地面节能技术也得了广泛运用。地面节能施工技术大胆要求建筑的地面整体构造能够承受一定压力以防止保温材料被踩坏,而且需要地面具备保温防潮的功能。与此同时,需要对地面做好干燥、防水等处理方案,使之具备真正的节能功能。

5、建筑的屋面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

对于屋面保温材料的选用,一般是将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而且保温材料需要具备以下几种特征:具备一定的强度、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等。依据以上的屋面保温材料的特征和铺设方法,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保温材料,板块状(加气混凝土块、水泥珍珠岩板、水泥聚苯板等)、散料加水泥(珍珠岩、玻璃棉、岩棉、废聚苯粒等)、发泡浇注(泡沫混凝土、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等)。使用反铺法也是将防水层放在保温层下面,这样就能够很好地保护防水层,对于施工检修也比较方便,但反铺法的造价较高,现在尚未在住宅建筑得到普及使用。另外,还需要在屋面配合采取有效的隔热手段,一般是在屋面结构上部设计出一个通风隔热层,一般这种通风隔热层是由高效保温材料隔热、蓄水植被或者反射层所组成的。

而且一栋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也有保温性,现代建筑物的节能应用的关键所在就是要有围护结构。相比其他墙面来说,屋顶的墙面就需要消耗的很大的热量,因此就需要对屋顶的墙面的保温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可以把墙面的保温性有所提高,就能够很好地抵抗夏季的炎热,而且能够在冬季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就能够减少空调、暖气的能量损失。

6、建筑的墙体保温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

墙体节能措施是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是将墙体的保温层设置在墙体的内侧或外侧,如果将保温层设置在内侧,其所需要的技术措施比较简单,然后其保温效果较差;如果将保温层设置在外侧,不但可以节省使用面积,而且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但是保温层设置在外侧也需要面临很多问题:如果保温层粘结措施不当,就会出现开裂、渗水、脱落等问题,而所需的造价交高。保温层设置外侧的施工工艺要针对不同的保温材料,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通常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有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复合等。

保温砂浆抹灰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需要对基层作清洁、修平、湿润处理,如果有不易粘结的混凝土结构部位(梁、柱等)需要做打毛处理。②按保温砂浆抹灰设计要求进行弹标准水平线、踢脚线等,而且对于门窗洞四周要做水泥砂浆护角(宽度在50m左右)。③保温砂浆抹灰的单次抹灰厚度在10mm左右,而且要等底层初凝之后,才可以继续进行下一层的抹灰。其中需要主要的是夏季保湿养护,切忌不可水冲,避免保温砂浆在硬化期间受到撞击和振动。④对于保温砂浆的外侧施工时,一定要做防水、防裂、防脱落等措施。

7、建筑的外窗系统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

对于建筑住宅的外窗系统有很多因素,主要包括窗框、玻璃和密封材料等方面,由于传统的外窗系统的在设计施工的时候,所使用的材料存在较多的缺陷问题,以至于传统的外窗系统的能源消耗较大,因此,在建设节能住宅时,需要对外窗系统的设计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不可以忽略。另外就是窗与墙体之间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间隙等,就很容易使外窗系统的能源消耗较大,因此也要多加注意窗与墙体之间交界处处理的问题。基于传统的外窗系统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做一些几点:对于节能住宅渗透性等多种性能指标。在对门窗框进行安装时,一定要对框角的垂直度、变形严重、缝隙超标等方面进行反复检查,如密封条较差的门窗扇不能使用。在节能住宅的框与扇、扇与扇之间要设置密封条,就能起到较好的防渗水、透气的作用。在对墙与窗的结合处粘贴密封条时,一定要把接缝处清理干净、干燥,不得有灰尘和污物。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及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大力推进的关键时期,我国新的建筑增长期中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必将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应用的大力促进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胡超.基于节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浅析[J].四川水泥,2014,10:137.

[2]于丽.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学习月刊,2014,16:127.

建筑节能技术总结范文篇12

【关键词】太阳能;节能技术;公共建筑;应用;实证分析

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亿左右的大型公共建筑,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调查结果表明,这类建筑能源浪费现象仍较严重,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同时国家提出争取“十二五”期末,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总能耗下降15%,节约1500~1800万吨标准煤[1]。本文探讨太阳能技术在公共建筑上的应用及对节能降耗的作用。

一、太阳能技术及其在公共建筑领域的应用

太阳能技术在公共建筑上的应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被动式公共建筑,它是一种通过建筑物朝向、布置、结构的应用进行储存、集取和分配太阳能的建筑。第二阶段为主动式公共建筑,它是一种以太阳能集热器与风机、散热器等组成的采暖系统或者与制冷机组成的空调及供热系统的建筑。第三阶段是加上太阳能电池应用的公共建筑。当前应用在公共建筑中的主要太阳能技术如下:

1、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将太阳辐射光转变为电能。太阳光线既能透过光伏组件满足采光需要,又可将太阳光辐射能量转化为可利用的电能,节省电力资源的同时又满足了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2、太阳能光热转换

太阳能光热转换技术是通过能量转换装置将太阳辐射光转化成热能并加以利用。住宅建设中对太阳能光热技术的应用常见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太阳能与公共建筑通风设施相结合。利用太阳能装置使公共建筑维护结构与通风、被动式采暖融为一体。二是太阳能与公共建筑采暖相结合。太阳能采暖系统可以分为气媒型和水媒型。三是太阳能与公共建筑制冷系统相结合。目前在公共建筑领域中应用最多的是光热制冷方式。四是太阳能与公共建筑供水系统相结合。太阳能光热转换技术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太阳能热水技术,可分为分散型、集中型和集中-分散型三种。

3、配套能源系统

辅助能源供给系统主要包括新风预热、新风预冷系统、地源热泵系统以及能量存储、热量回收系统,这些系统往往与太阳能主动得能系统构成一体。

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整个公共建筑的综合节能率大于70%,同时提高了公共建筑的舒适度和使用需求,为太阳能建筑的开拓和推广起到极大促进作用[2]。

二、太阳能技术应用的实证分析

德州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是以节能环保、绿色安全、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世界首家太阳能“微排”高等级酒店。日月坛・“微排”大厦(简称“微排大厦”)是微排国际酒店的标志性建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建筑之一,集展示、科研、办公、会议、培训、宾馆等功能于一身,在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光伏发电、采暖、制冷等与建筑结合设计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了如:光电遮阳、滞水层跨季节蓄能等多项太阳能新技术;与此同时外墙、屋顶等都采用领先世界的节能建筑技术。不愧为世界上最大的集太阳能光热、光伏、建筑节能于一体的高层公共建筑。其主要技术特点和取得收益如下:

1、太阳能综合热利用系统

微排大厦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面积为约5000,年平均日集热量为22395MJ。太阳能主要为生活热水、游泳池和太阳能空调提供所需要的热量。空调制冷机组设计选用了溴化锂吸收式机组、螺杆式冷水机组和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3]。

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微排大厦共安装太阳能光伏面积达到210,平均年发电量为11000KMH。太阳能光伏组件采用了双面玻璃中空BIPV光伏组件、满天星光伏组件、双面玻璃BIPV光伏组件三种。

3、建筑遮阳节能技术

建筑遮阳对防止室内温度上升有明显作用,据测算,在闭窗的情况下,有无遮阳,室温最大差值达约5℃。每降低1℃,可降低能耗10%。大厦所有南向及西向外窗均采用了建筑遮阳系统,总体建筑遮阳面积超过2000[4]。

4、温屏节能门窗

微排大厦的所有门窗均采用有显著节能效果的温屏玻璃门窗。温屏节能门窗是一种光学和热学性能优越的中空低辐射镀膜玻门窗,传热热阻阻值大、传热系数低。

5、墙体外保温技术

微排大厦的外墙全部采用外保温技术,采用的墙体外保温体系使用具有较强防水功能的粘结剂将保温层、玻璃纤维与抹面胶浆粘合在一起,目的是增强整个系统牢固性,并传递、分散系统应力。

6、滞水层跨季节蓄能技术

滞水层跨季节蓄能是利用滞水层砂砾热容量大、稳定性好的特点将冷量或热量季节性地储存在地下滞水层中。大厦中太阳能集热系统存在春秋季节热量过剩的问题,所以利用了滞水层蓄能技术将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多余的热量储存到地下,以备冬季供热使用。

7、辐射吊顶空调末端

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室内无风感,热舒适性好,节省建筑空间等优点。微排大厦安装了30000多平米的辐射吊顶板作为空调系统末端装置。

8、综合分析

德州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通过太阳能热利用和建筑节能技术的综合利用,使大厦总体节能效率达到88%,远远高于国家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建筑被动节能74.0%,太阳能主动得能折算14.1%。其中集热面积4983,日均集热量22403MJ/d,光电板日均发电量73kwh,年减排二氧化碳量2017吨。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8672.4吨[5]。

三、结语

太阳能技术在公共建筑中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由于太阳能具有间歇性的特点,而且初期投资一般较高,因此,可考虑与常规能源相结合,实现联合利用。同时,为了提高太阳能系统的利用率,可将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组成统一的系统。在太阳能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太阳能与公共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可以借鉴微排大厦所采用的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发电等与建筑结合设计的太阳能技术;与此同时屋面、外墙、天窗等都采用领先世界标准的节能建筑技术。努力减少太阳能系统对环境和建筑本身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人、居、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胜文.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伏组件[J].光源与照明,2009(1)19-21.

[2]翟华维.世界太阳能建筑标志[J].节能与环保,2010(6)43-45.

[3]李晓明.遮阳系统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J].阳光能源,2009(2)58-59.

[4]汪维,韩继红,安宇.上海生态住宅示范楼集成技术体系[J].绿色建筑特刊,2006(7)32-34.

[5]王长贵,王斯成.太阳能光伏发电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