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文篇1

【关键词】WTONAFTA争端解决机制异同

世界贸易组织专家皮特斯曼教授指出:“所有文明社会……都需要有一套适用于解释规则的、和平解决争端的规范和程序,这是国际、国内法律制度的共同经验。”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进展,国际与区域之间的经济争议与经济纠纷也越来越多,争端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外交的中心。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争端解决机制是当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争端解决机制。剖析它们的异同及利弊,可以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区域的争端解决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经济发展。

WTO和NAFTA争端解决机制概述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整个WTO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成员方解决政府间贸易争端的强制性、排他性的合法渠道,是一种具有实用主义价值导向的、融政治外交方法与法律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机制。它是在继承发扬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形成的、由《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所确立的一整套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是保障多边贸易体系可靠性和可预见性的核心因素。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可分为:磋商斡旋、调停调解程序(非必须程序),专家小组仲裁程序,上诉评审程序和监督执行程序。其宗旨在于“通过逐步减少和消除由其成员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置的,诸如关税和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来逐步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②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是1992年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共同签署,并在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自贸区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美国为了抗衡当时即将成立的欧洲联盟,联合加拿大和墨西哥成立的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具有“弱化组织”特征的区域一体化经济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包括五套争端解决机制,分别是第11章规定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这是“到目前为止国际投资争端解决领域最新,也是最为大胆的保护投资者权力之制度设计”③;第19章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税争端解决机制;第20章的一般争端解决机制;此外,还有基于《北美环境合作协定》和《北美劳动合作协定》的环境争端解决机制和劳工争端解决机制。N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败,而它规定的一般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非常类似,也包括了磋商程序,斡旋、调解与调停程序,专家组仲裁程序和专家组报告的执行程序。NAFTA的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NAFTA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

WTO和N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共同点

WTO和NAFTA争端解决机制在制定的来源、导向及一些程序的设立方面有着相同之处,了解、认识两套争端解决机制的共同点有利于我们在贸易争端中维护自己正当权利。

相同的来源。WTO和NAFTA争端解决机制都来源于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时代的争端解决机制。WTO通过乌拉圭回合谈判对GATT制度下有缺陷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弥补完善、创新与突破,最终形成了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即《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NAFTA争端解决机制虽然由五套程序组成,但同样也是在吸取GATT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体系,特别是NAFTA起草第20章一般争端解决机制时,借鉴了WTO当时正在起草的《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草案,所以,WTO和NAFTA的争端解决机制有着相同的来源,其争端解决程序也大致相同。

相同的导向。WTO和NAFTA的争端解决机制皆是“规则导向型”而“非实力导向型”的争端解决机制。WTO和NAFTA争端解决机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建立的,为了公平、公正地解决不同实力国家及各个国际区域组织的贸易争端,WTO和NAFTA争端解决机制具有相同的价值导向,即由“实力导向型”向“规则导向型”转变的趋势,是建立在以规则为主导,合理利用各种法律手段解决纠纷的争端解决机制。

争端解决的执行程序都设立了报复机制。执行率是考察法律有效性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执行机制成为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核心内容。为了确保WTO或NAFTA的建议和裁决能够得到贯彻和执行,WTO或N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执行程序都设立了报复机制。报复机制是争端解决机制执行程序中最有力的强制措施,是执行程序中最后诉诸的救济手段,是在败诉方不能执行裁决时使用的临时性措施。在GATT时期就对报复的授权和报复的水平设置了严格的监控,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一套法律体系对违规提供的救济越充分,该体制赋予的权利就越有力,大家对该机制规则的依赖度就越高,所以,报复手段在现实贸易争端中很少被胜诉方诉诸,它存在的最大好处在于能让胜诉方享有威慑性,迫使败诉方遵守义务,加快提供补偿,使得执行机制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度大大提高,从而降低了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WTO或N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报复机制虽然对申请授权实施报复的条件、形式及报复的终止和监管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和条款,对防止滥用报复导致贸易壁垒的形成起到了有效的防范作用,但是,学者对报复机制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存在很大争议。

首先,学者们认为报复机制容易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贸易报复通常通过授权胜诉方中止减让或相关义务,对败诉方的相关部门商品建立关税壁垒,迫使败诉方改正违法的贸易行为,以补偿对自身造成的利益损失,这与WTO和NAFTA一直提倡的贸易自由化是背道而驰的;其次,学者们认为在实施报复机制时,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贸易纠纷的胜诉方对败诉方的报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政治、经济实力,发达国家往往凭借其在科学技术水平、进出口贸易额等方面的优势,选择平行报复和跨部门报复形式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特别是美国坚持引进跨协议的交叉报复,使发达国家可以利用其参与国际贸易范围比发展中国家更加广泛的优势,将报复从货物贸易,延伸到知识产权领域,甚至将报复施加到败诉发展中国家的无辜企业头上,胁迫发展中国家屈服就范。尽管发展中国家也能够采取贸易报复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范围比较局限,能够选择贸易报复形式比较单一,经济实力的不对等很难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报复产生威慑效果,这对发展中国家显然是不公平的;再次,学者们认为报复机制的运用容易造成两败俱伤。根据经济学的观点,如果胜诉方决定提高败诉方进口产品的关税,就会导致胜诉方进口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上涨,胜诉方的进口商和消费者均会因报复败诉方而连累遭受损失,国家的整体福利也会下降。

由于报复具有的威慑力和存在的种种弊端,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时,诉诸报复机制的案例很少,但报复机制的存在对推动争端裁定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WTO和NAPTA争端解决机制的差异性

提供的争端解决程序不同。WTO和NAFTA的争端解决机制最明显的区别是,它们为解决争端所提供的程序不同。WTO争端解决机制只提供了一套高度统一的争端解决程序,而NAFTA却提供了五套不同的争端解决程序。

WTO解决成员间纠纷的争端解决机制只有一套高度统一的程序,虽然WTO在《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规定了某些特殊或附加的程序,但都是对一般程序的补充,不足以形成独立的争端解决程序。争端解决程序的高度统一性成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大显著特征,也被认为是对GATT的重大改进。这种争端解决机制的优势在于能迅速解决纠纷和加强各争端解决程序之间的协调,尤其是当争端涉及多种重合协议时,譬如一桩贸易纠纷同时涉及到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时,高度统一的争端解决机制就可以避免在程序选择上发生分歧,以及由选择程序所引起的混乱局面,从而大大提高了争端解决效率。然而,近几年国际社会的贸易争端已日益复杂化、交叉化和多样化,WTO制度下单一的争端解决机制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又显得僵化,缺少必要的灵活性。

NTFTA则根据不同的争端类型提供了相互独立的五套程序来解决成员间的争端。争端解决机制的这种多样性,为解决不同类型的争端提供不同的解决程序,显示出高度灵活性,也弥补了WTO框架下争端解决程序单一的不足。但是,NTFTA在同一机制下并存着多种解决程序,而且NTFTA也没有拟定解决程序间相互冲突的条款,这在实际应用中难免造成程序间的不协调,不利于迅速有效地解决贸易争端,也影响了人们对解决争端的可预见性,增加了争端解决的不确定性。

对争端中主体资格的认定不同。当发生贸易争端时,在WTO和NAPTA两套争端解决机制下,对案件涉及的争端双方是否有资格成为投诉主体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

WTO争端解决机制沿用了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将争端主体的资格限制在具有法律人格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或单独关税区上,私人则没有资格成为国际争端中的主体。WTO对争端案件主体资格的限制原本是为了尊重成员方所属地的管辖权,防止投资者“滥用诉权”,但由于私人不能直接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只有将个人争端上升到国家高度后,才能将对方成员诉诸有约束力的国际仲裁,获得损失补偿,这一规定显然加大了私人在贸易争端中的维权成本,使贸易争端中的私人一方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而与WTO不同,NAFTA在第11章投资者争端解决程序中明确规定:投资者因东道国违反规定而蒙受损失时,有权代表自己或者代表一个由自己直接或间接拥有或控制的企业,以东道国为申诉方,诉诸有约束力的国际仲裁,获得损失补偿。就是说NAFTA争端解决机制突破了传统国际法的局限.允许私人方不必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便可直接成为争端主体,为遭受不公或损失的私人成员在解决争端时提供了便利。但NAFTA的这种规定却饱受诟病,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滥用诉权”,给东道主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资的管辖和使用带来巨大的麻烦。

诉诸法律方法时选择的法律手段不同。WTO和NAFTA争端解决机制都是集政治(外交)方法与法律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机制,两种争端解决程序的政治(外交)方法都采取了磋商,斡旋、调停和调解,但是当诉诸于法律方法时,二者选择的法律手段发生了变化。

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规定,当争端方无法通过协商程序解决纠纷时,下一步既可以选择使用斡旋、调停和调解这一非必须程序,也可以直接进入专家组程序和上诉机构程序,即由政治方法阶段进入法律方法阶段。WTO争端解决机制具有明显的司法化贸易争端解决的取向,也就是采取司法手段解决争端,其主要特征为:第一,WTO框架下采用“反向一致”或“逆向协商”的决策机制,即只要不是各方一致反对,则有关决策就可获得通过,仅有一方或几方反对是不能阻止争端解决程序进行的;第二,WTO制度下的专家组专家成员不由争端方自主选定,而是由法院选派指定;第三,法律阶段经历“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两个环节,专家组程序相当于法院的“一审程序”,上诉机构程序相当于法院的“二审程序”,当争端方不满“一审程序”,即不满专家组程序的结果时,可进入到“二审程序”,即上诉机构程序进一步解决争端。

与WTO制度不同,N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手段是仲裁,它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签订NAFTA时便自动默认了签署方同意依照协定规定的仲裁方法解决争端,无需再另签协议;第二,NAFTA制度下专家组的专家成员采取“逆向选择“的制定方法。五名专家组成员由争端双方各选取2名非本国成员担任,主席则由双方共同选定,如对此有异议,则争端方采取抽签的方式选择一方进行指定,这赋予了争端方在专家人选上的自主权,由于专家组成员的选择较充分的尊重了纠纷双方的意愿,有利于专家组裁决结果被双方所接受;第三,实行“一裁定局”的裁决方法,对专家组做出的裁决不得上诉,这就保证了争端解决机构更迅速、更便捷地完成对案件解决,有利于缩短解决争端的时间,提高解决争端的效率;第四,NAFTA机制下“无常设争端解决机构,只有出现“认知争端”时,由自由贸易委员会(NAFTC)临时成立的仲裁专家组来行使争端解决职能,这与WTO制度下设有专门的专家组及上诉机构相比,是个明显的缺陷。

解决争端的执行机制不同。执行机制的有效性是整个争端解决机制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WTO和NAFTA制度下的执行机制虽然都设立了报复机制,但WTO制度下执行机制的一大特色是还设立了执行监督机制,争端解决机构对裁决的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当被诉方不履行裁决结果时,可以通过曝光,对被诉方施加舆论与社会压力,迫使其履行裁决结果。

而NAFTA制度下的执行机制却没有执行监督机制,它只是在环境争端解决机制和劳工争端解决机制中,将罚款作为制裁措施,通过罚款来增大违法成本,起到督促裁决结果有效执行的作用。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执行监督机制,不利于对裁决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督,并采取相应地督促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争端解决机制的执行力度和争端解决机制的执行效率。

综上所述,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争端解决机制是当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争端解决机制。WTO和NAFTA争端解决机制在制定的来源、导向及一些程序的设立方面有着相同之处。WTO和NAPTA争端解决机制的差异性则包括:提供的争端解决程序不同;对争端中主体资格的认定不同;诉诸法律方法时选择的法律手段不同。本文从争端解决机制制定的来源、导向、特点、争端主体的确立、法律手段的运用以及执行机制的差异等方面,对WTO和NAFTA争端解决机制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两种机制各有侧重,且利弊兼有,对解决中国及亚洲地区的贸易争端,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为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秦建荣:“WTO与NAFTA争端解决机制之差异性比较研究”,《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2期。

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文

Abstract:Theseyears,asfortheexchangerateofRMB,AmericaconstantlyexertpressureonChina,commandingtheexchangerateofRMBgoingup.Recently,theissueisbecominghotterandhotter.Thisarticlestartsfromthebackground,thenanalysesthetheoriesofexchangerateofRMBandinternationaltrade,explainingthereasonswhichinfluencetheexchangerateofRMBandtheresultsofthechangeofexchangerate.Atlast,itexplainshowthegoingupoftheexchangerateofRMBinfluencetheinterestofChinaandAmerica.Aftercomparing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itgivespoliticaladvice.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对外贸易;国际收支

Keywords:theexchangerateofRMB;purchasingpowerparity;foreigntrade;internationalbalanceofpayment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46-01

0引言

进入2010年,国际上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此起彼伏。尤其是美国,以奥巴马为首的美国政府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究其原因,首先是美国四月的经济数据公布,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三月的169亿美元升至193.1亿美元。而中国五月份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继续大幅增长,增幅高达48.5%。这又一次触痛了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神经。其次是今年11月国会很多议员将面临中期选举,议员在人民币问题上大做文章,有助于在选举中拉到更多选票。

1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关系

围绕人民币该不该升值这个问题,我认为升值有利有弊,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首先,人民币升值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第一,如前面所述理论,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会导致商品在国际市场价格上升,从而抑制出口。但是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出口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较显著,即出口价格弹性较大。第二,人民币升值会引起失业增加。这一结论的得出源自第一条,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如果出口企业利润减少或大量倒闭,必然降低吸收就业的能力。况且目前中国提供新增就业的企业主要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国目前就业压力本来就很大,如果雪上加霜,将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康。第三,中国持有的高额外汇储备将因美元相对贬值而大幅缩水。中国2009年外汇储备余额达到2.399万亿美元,占全球储备比重30.7%,领先全球各先进国家。如果人民币升值,这部分储备将因贬值而受损。当1美元=6.8人民币时,这些储备相当于16.3132万亿人民币,若人民币升值,1美元=6人民币,则外汇储备变为14.394万亿人民币。凭空损失了1.9192万亿人民币。这对中国人民来说将是多大的损失。第四,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导致热钱流入。比如投资者将100美元都换成人民币,今天1美元=6.8人民币,过一段时间,若汇率变为1美元=6.4人民币,则该投资者可获利6.8*100-6.4*100=40元人民币。投资者还可将资金投向股市和房市。目前中国房价过高,如果继续升高,对于投机者来说,一方面可以赚取炒房收益,另一方面还有人民币升值受益。但对中国房市来说,将增加价格推高因素,不利于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和消费者利益。

1.2其次,人民币升值对美国来说并不能扭转逆差局面。第一,汇率变动不是贸易收支调节的主要机制。他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收入效应,支出效应往往更重要,这些效应可能使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不起作用。第二,决定美国贸易收支逆差的并不是汇率而是美元本位制。美元是当代世界最主要储备货币,世界各国为了进行国际支付和干预外汇市场,必须储备大量美元外汇。对于除美国以外的国家来说,这些美元储备是通过外贸顺差得来的,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就是贸易逆差。无论各国货币和美元汇率如何变动,只要美元本位制存在,美国的总体贸易逆差必然无法消失。

1.3再次,人民币升值对美国会带来不利影响。第一,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以日用消费品为主,服装、鞋类、玩具、家具、箱包等占30%左右,电器及电子产品占45%左右。这些都是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如果自华进口受到遏制,美国民众福利将受到损失。第二,在中国投资设厂的美资企业受创。由于人民币升值,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受影响,利润减少,向美国缴纳的税收减少,美国财政收入受损。

1.4相反,人民币升值对中美双方也有益处。对美国方面,主要为了减少对华贸易逆差,其原理前文已阐述过,在此主要讨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益处。首先,有助于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转变。中国的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直以来发展不足。出口贸易的大部分在劳动密集型的生活日用品和出口加工贸易。因为这意味着进口设备,引进技术更便宜,成本降低,而由于价格弹性小,出口又几乎不受影响,使这些行业利润增加。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必然会流向利润高的部门,于是自然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优胜劣汰,贸易结构改变。其次,有利于人民福利提高。

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文篇3

关键词:人民币;境外;利与弊;对策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目前流通情况

人民币国际流通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新的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出入境人数的不断增多,跨国公司的逐年增多以及边贸、国际旅游的发展,都导致了人民币国际流通数量日益增加。当然这些还不是全部,如果加上人为的财产转移,恶意洗钱,非法经营,国际性等,那么具体数值要远远超过统计数字。随着港澳台与大陆的贸易来往日益增多,人民币在这些地区也大量流通。目前人民币在很多国家被广泛用作结算货币或者支付货币,越来越受人们认可,比如俄罗斯以及南亚很多国家。在东南亚地区像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已经可以直接办理人民币的存取等业务。在这些地区,可以全境或者部分地区流通,并且受到很多居民的喜爱,有的作为收藏品保存,有的国家政府公开宣布人民币在本国内的自由兑换。并且公开的兑换的比率,可以说,人民币已经慢慢成为一种国际性、区域性的币种。

二、流通原因

近几年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被普遍认可是必然的。其流通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经济的迅猛发展

中国近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对人民币在境外流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使汇率稳中有升,保持了人民币的良好信誉。使人民币在境外很多地区被普遍接受。1997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而人民币不但不贬值反而升值,人民币的稳固性是境外居民普遍接受的主要原因。二是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的基础上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境外旅游越来越多,促成人民币在国际的流通和使用,使人民币的影响力和地位大大提升。

2.贸易往来频繁

由于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使得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现在与各国贸易往来都是通过此币种完成结算的。人民币在很多地区实现了净流入。另一方面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很多国企、私企已经不断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些企业在境外投资也是通过人民币直接投资的。这样就更加大了人民币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使人民币在境外越来越受到认可,扩大了流通。

3.周边国家默许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使得境外很多国家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利用各种措施引进投资、旅游等项目,使得更多的中国人把人民币带到他们的国家消费。并且政府积极制定政策,保护人民币的合法地位。人民币在一些周边国家的使用得到保护和支持。

三、利弊分析

1.利益表现

1.1使汇率的风险大大降低

人民币跨国应用越广泛,对于出入境的商人、游客来说越方便。从事投资、国际贸易等就越容易,用人民币直接进行交易避免了兑换币种的风险,降低了贸易的成本。就会减少障碍、降低成本。

1.2铸币税收入

铸币税收入可以说是人民币境外流通最大的收益。所储备的货币有它的发行利润,这就是铸币税。是指纸币发行成本与面额之间的差额,是由发行者所获得的发行纸币的特权实现的利润。世界货币的发行就是从其他的国家征收铸币税,用于自己。通过印发钞票就能实现对其他国家资源的购买。

1.3提升国家地位,增强影响力

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够成为国际货币是本国经济发展和影响力扩大,信用等级较高等的综合体现,中国要想拥有世界货币的发行权,就要是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国际化。就能有被动转为主动。掌握了主动权就可以减少货币流通、兑换中对我国带来的阻碍和影响。

1.4扩大对外贸易

人民币的国际化走向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边境旅游等的日益发展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人民币的国际化反过来促进国际、边境贸易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国际贸易进行货物的进出口最大的风险往往就是货币兑换利率的风险。而要避免这种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本币,可以使进出口商套期保值交易成本免除。能够是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大提高。

2.不利因素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看到有利的一面还要分析不利的方面。可以说货币的国际化对发行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要投入一些成本。

2.1宏观调控难度增加

人民币在境外流通越广泛,越不利于国内对人民币的宏观调控能力,比如国内出现通货膨胀需要通过一些政策来紧缩货币使利率提高时,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币会趁机而入,使人民币数量大大增加,使央行实施的货币政策很难发挥效益。这样就造成国内对本国货币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人民币大量走向国际,境外银行无法办理此币种的汇款业务,国家之间又缺乏协商签约的任务,所以人民币回流没有规律性,很难把握,可能会带来假币、洗钱等犯罪行为,使国家对货币政策的调控与实施失去了主动权。对央行影响更为广泛,使央行很难正确的估计货币货币的回收量以及供应量等。由于人民币在外国流通不受我国法律的约束给监管带来障碍。

2.2管理和监测现金的难度增大

人民币异国流通,很难监测管理国际流通的人民币,使央行管理现金的难度大大增加,此外,人民币在国际通存通兑,免去了兑换的过程,是一些非法的地下交易,国际等活动应运而生,大大增加了人民币在国际间的非法流通,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影响,还会给反洗钱的工作带来困难。

四、对策建议

1.使回流顺畅

人民币在国际通存通兑的机制客观存在,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回流机制。比如可以在澳门等地设立人民币存款的业务,在把其存入央行,在央行给出的基准利率的参考下,实现合理的回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要在不同区域设立双向流通业务,使不同国家之间的划汇渠道不断拓宽。这样就可以把人民币纳入正规的管理中,使“体外循环”风险大大降低。有利于央行较准确把握人民币的需求与供给量。

2.加强金融合作

要改变原有的金融服务职能,实现与周边国家地区银行的双边合作,把人民币的国际化纳入正规金融管理的范畴,从而大大降低对双边国家的影响。鉴于此可以实现人民币跨境发行以及建立清算系统。尽量减少现钞交易,预防假钞的流入。加强各国银行间的合作,推进各个银行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业务。

3.加大监测

对于人民币在各国交易中的出入进行强有力的监测,使国际投机力量对人民币交易的攻击降为最低。可以建立一定的监测网,使监控行之有效。可以由银行和海关两个方面密切配合做好监测,二者明确分工,银行主要监测汇出汇入的款项,海关主要监测现钞的交易。中国人民银行要对具体的情况做好分析,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调整,从而维护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除此之外,还要密切联系各国力量,做好反洗钱工作,使金融秩序正常有序的进行。

五、结语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要充分认识境外流通的利与弊,积极做好防范,保证我国金融系统正常有序的进行。更好地发展双边贸易,更好地促进与海外的贸易往来。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明飞.跨境流通中人民币流、存量的动态反馈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

[2]赵枫.昆明市建设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SWOT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1.

[3]李婧.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潜在风险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05).

[4]刘玲.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替代与货币竞争博弈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1(09).

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文1篇4

论文摘要:随着美国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200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对于一国而言,货币外汇汇率的变动势必对一国的贸易构成及贸易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将就人民币升值问题,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对人民币升值的利处与弊端进行简要分析,期望能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利弊;政策分析1人民币升值为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有利影响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将为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一系列有利条件。1.1人民币升值能降低利用外部资源的成本。有利于进口贸易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在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后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从而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刺激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扩大进口规模,进而提高我国的进口能力,减轻外债压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在我国能源、资源、技术等大量依赖于进口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后利用外部资源的成本随之下降,大宗交易的进口商品成本降低,因而能够节省进口费用,起到了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和技术垄断产品市场价格昂贵的条件下,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下降的效应。这对我国提升利用外部资源的效率,提升经济的高新技术含量,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1.2提升出口企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地把制造业中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管理不善的低效率企业挤出制造业,实现优胜劣汰,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由低附加值转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有利于提高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从而激励企业通过提升技术,形成弱者退出,强者更强的效应。并使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金流向资本密集型部门,加大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投资力度。从而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内需,有助于我国形成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1.3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人民币升值使国外产品价格下降,在中国强大的经常项目账户平衡作用之下,中国家庭的平均收入将会有所增加,购买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进而能够提高居民现有的生活水平。1.4能有效解决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压力近几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而长期的贸易顺差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改变中国对外经济、对外均衡的问题。例如:近年来急剧增加的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而人民币适当升值,可以改变对外均衡的问题,平衡与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更加注重我国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在我国进口能力提高的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和一些国内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1增大外贸出口企业的压力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性较强,而人民币的升值将会导致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增长使得出口导向型行业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对于在国际市场上,素来以价格低廉著称的中国制造而言。这意味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短期中对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行业的冲击将难以避免,尤其将严重影响那些以低价格取胜、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出口。在短期中我国出口企业将面临着比较优势丧失,企业市场竞争力减弱等负面状况。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在国际市场份上所占有的份额主要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出口品附加值低,降价空间小,人民币升值极大地削弱了我国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并且。对于出口企业而言,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产品销量降低,出口企业销售收入下降,减少了营业现金流入,使出口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贬值,增加了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外贸企业因自身实力、品牌效应、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缺陷,人民币升值将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今后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2.2对国内部分产业将造成巨大冲击同时,人民币大幅升值后,进口有管制的产业并未受到影响,受高关税保护的产业所受影响相对也有限,产业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没有进口管制,亦没有高关税保护的产业,因进口大量增加,加之人民币升值进口价格相对较低,当地同类产业将无法与之竞争而破产。2.3将导致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目前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而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我国的外债规模相应扩大。更重要的是,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4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2.5增加就业压力由于目前我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而人民币升值将导致进口增加进而对部分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并且会抑制或打击出口,使中国的工作岗位减少,最终影响到就业。2.6群众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将带来不良影响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国内投资者坚信人民币“守不住”,遂迅速开始投机金融资产,使资产价格与真实经济走势背离,货币政策进退两难、无能为力;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灭,银行坏账堆积如山,失业问题雪上加霜,虚拟经济和真实经济都将陷入长期萧条。3国内企业的应对政策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我国企业究竟应该如何有效的参与市场竞争?3.1利用避险工具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在人民币升值下,我国外贸企业首先要学会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风险管理工具,例如: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出口押汇、福费廷及结构性存款等,来规避汇率浮动带来的风险,保护企业的利益。企业应充分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回报率对各种产品进行选择,注意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通过外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3.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改变外贸增长方式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出口的商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商品,在人民币升值下比较优势丧失,缺乏国际竞争力。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出日企业为了保持原有的利润,经常采用的策略就是上调出口商品的价格,而在价格上调时为了使销售数量所受到的消极影响最小化,就要求产品在质量、用途、款式、包装等方面要有所提高和改进。因此,根本而言,要解决我国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就必须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改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要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及时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出口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凭借管理、质量和技术展开国际竞争。3.3通过适度的行政手段和政策制止热钱的继续流入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进出口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热钱”的加速流入,进而强化升值预期,形成恶性循环。国外“热钱”在升值已兑现并逐渐强化的情况下,继续通过各种方式流入我国,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因此,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防止“热钱”的继续流入。在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国际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人民币继续升值是一个必然趋势。人民币升值恰似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只要政府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调节人民币的供求,释放升值压力,对其中隐藏的风险加以防范,虽然在短期内人民币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仍是利大于弊的。

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文1篇5

关键字农贸市场;计量器具;检定

中图分类号TH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96-0073-02

农贸市场是指一定区域内从事瓜果、蔬菜、粮油等农副食品的交易市场。在市场中往往要用到秤做计重量具,秤的准确性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保证其准确性是质监部门的责任。

1农贸市场计量器具检定中的问题和现状

人民群众对消费的基本需求是价格公道,秤准量足,农贸市场的计量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和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农贸市场的计量器具由于其流动性比较大、使用率较高以及存在高科技作弊等问题,成为了检定中的难点。从对农贸市场的计量器具检定的实际情况看,合格率比较高,但是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农贸市场的公平秤配置不符合相关要求。公平秤作为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因为商品称量问题发生的纠纷而裁决的衡器,农贸市场在对公平秤上的使用上往往不够重视,要么是在消费者遇到问题时难以用到,要么是公平秤自己也不够“公平”。

作弊方法越来越高科技化而且比较隐蔽。例如对于有些电子称,只要输入密码就可以控制键盘,输入数字“8”可以让8两的商品变成9两,同时可以通过任何键恢复到原状,这种作弊手段非常隐蔽,往往逃过检查人员的法眼。

农贸市场的计量器具检定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在计量法中规定,农贸市场上的计量器具都必须进行强制检定,并且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市场的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实际的经济原因,这部分费用往往难以收取,造成了部分计量器具的漏检,而且经营者新购置的计量器具也常常会漏检。

还有就是农贸市场的的管理体制比较混乱,部分农贸市场没有主办者,或者管理水平不能达到要求,不能有效的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经营者的管理也不到位。

尽管对计量器具的检定中还有其他的问题,但是我国的计量工作依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某地农贸市场的检定结果如下:发现经营者违规度盘秤735台,杆秤25支,计量器具的一次性检定的合格率由过去的76%,上升到这次的82%,检定的覆盖率由过去的82%提高到了95%。说明了我国的计量器具检定工作仍旧在不断的进步,值得人民的信赖。

农贸市场是活跃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贸市场的计量工作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需要质检部门的高度重视。

2农贸市场计量器具检定中的整改措施

对于计量器具检定中的问题和不足,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市场主办者要提高对计量法律的认识,加强计量法律法规的宣传。市场主办者要加强在计量器具上的管理,建立计量器具台账等信息,充分掌握好经营者新购置的计量器具,严格要求新计量器具在投入使用前的检定;

2)定期定点进行计量器具的检定,不留死角,做好农贸市场的定期定点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申报、登记工作,对于一些比较固定的摊位的计量器具,要按照摊主的姓名、编号进行登记,并且发放“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确认登记证”方便日常的检定工作;(2)制定强制检定周期和计划表,农贸市场由于计量器具的使用频率高的特点,检定周期需要相应的缩短;对于一些经常用于腐蚀性和容易生锈的产品,计量器具容易生锈、失准,检定的周期要相应的缩短;(3)制定检定计划,按时到农贸市场进行检定,在检定的过程中要全面检查;

3)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在重大节假日做好农贸市场的计量检查工作,在春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等重大节假日是农贸市场人流量比较大的时候,最容易发生计量纠纷,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注意组织力量加强对农贸市场的计量检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做好投诉和举报检查工作,在农贸市场的明显地方设立投诉和举报电话,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投诉和举报电话时要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调解、处理计量纠纷;

4)严禁“阴阳秤”、“不合格秤”、“劣质秤”进入农贸市场和使用,严格加强对电子称的“身份证”、“防作弊封缄”、“强检合格标记”管理。要求业主要诚信合法经营,不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允许进行计量作弊行为;严格监管,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常态化的寻访机制,落实检定、使用方面的责任,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使监管部门的监管到位,检测机构的检定管理责任到位,市场主体责任到位,经营者诚信经营到位,市民参与到位的计量监管体系;

5)统一工作经验,统一布局,设立计量服务站,各服务站要直接服从质监局,实行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工作程序,解决计量器具维修检定困难的问题。计量服务站要提供高效、低价、优质的服务,同时也避免了不法商贩在维修环节私自改装、作弊电子称的问题。要大力推行《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建立一支懂业务的计量队伍,在选、购、检、用等环节注重秤准、量足的诚信经营理念,加强市场的管理。

争取社会的支持,建立由政府推动、市场主动、百姓互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工作,推动计量器具的“统一检定”、“统一管理”、“统一公平秤”的模式,从源头上掐断“问题秤”,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计量器具检定的公示制度和相应的信息通报制度,定期监管信息,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震慑缺斤短两的违法行为。通过各种方式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状态,在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有力配合下,农贸市场的计量管理工作一定会取得显著的进步,给人民创造一个满意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杰.县级农贸市场计量器具检定研究[J].中国计量,2009(2):22-23.

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文篇6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现状;展望

一、宁波港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条件

宁波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批划入开放港口的城市,依托政策优势着重发展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区内加工货物)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在新政策的支持下宁波建立起了保税区,促进了转口加工贸易的发展,工贸一体化和生产科研一体化的模式让宁波成为全国著名的港口,随着港口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并且通过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设备、物品,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或进口设备,物流中心进出境货物,以及港口货物铁道交通的完善都为宁波港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宁波外贸产业很全面,包括了服装、文具、玩具、工艺品、家纺、厨具、机电、小家电、塑料工业、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可以看出宁波的出口贸易主要以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然而,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广交会一直有经济“风向标”之称,也是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窗口之一。宁波很多企业参加广交会是为了维护与老客户的合作关系,实际拿到的订单并不多,中小企业劳动成本上升,金融服务的缺失是企业拿不到订单的重要影响因素。上游供货商更多要求现金结算,企业的流动性压力大,外贸企业很难受信用付款,影响了企业的议价能力。为了争夺商机,广交会电商平台也进行了重大改版,由过去的封闭式调整为面向全球采购商开放注册与阿里巴巴等争抢线上商机。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跨境电商指互联网时代来自不同环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沟通,达成交易、实现支付交易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行为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是电子商务、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有机结合的一种商业模式。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广交会所代表的传统贸易模式受到挑战。跨境电商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相比有便利、快速的优势,因此它的发展将更为的有利。

二、宁波乃至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必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贸易大国,我国每年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在二十万亿人民币级别,市场空间巨大。2013年,我国出口贸易金额达到137,131.43亿元人民币,进口贸易总额达到121,037.46亿元人民币,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约为3.1万亿美元,与中国整体进出口贸易市场规模相比仅占10%左右,仍处于较低水平,海量的市场需求为跨境贸易的电商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与传统进出口贸易近年来增长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境电子商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确切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50亿美元,预计5年内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有望达到3070亿美元。作为电子商务新兴国家,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增长点。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外贸交易额突破3.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0%,占进出口总额的12.1%。预计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长至6.5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

据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宁波地区约有3万多家外贸公司,在这其中约有7000多家贸易公司与阿里巴巴、环球资源、tradekey、MadeInChina等跨境电商平台合作,据笔者进一步统计得出与阿里巴巴合作的贸易公司约就有6000多家占了85.71%,而其余的2万多家贸易公司依然沿袭传统的通过展会和登陆外国网站来开发客户、拓展业务的模式。显然,走上向跨境电商转型的新型电商贸易进出口模式才是未来的长久之计,在政府大力推广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时代,宁波的进出口贸易可见有很大的增值空间。

三、宁波中小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面临的机遇挑战与跨境电平台发展的有利条件

1.就宁波中小外贸企业而言面临的挑战。在互联网、传媒产业大跨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少企业开始摆脱传统的外贸模式,利用互联网及电商平台实现与客户的对接,这就是传统企业“触网”现象,参加展会这一传统贸易模式已经成为企业拓展O2O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这新形势新背景下,外贸企业在迎来更好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有不少难题需要克服。

(1)物流。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具有小批量、多批次、订单分散、采购周期短、货运路程长等特点,对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中采用的物流主要形式有:中国邮政的国际小包、国际快递、海外仓储等主要形式。每种形式各有利弊。对跨境电子商务而言,选择物流服务必须在成本、速度、货物安全、消费者对在途商品的追踪体验等几个方面权衡考虑,尤其是如何获得廉价、快捷、安全的国际物流是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2)支付。外汇兑换风险和资金安全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为了保障国际电子商务的顺利运行,需要建立电子交易支付方式,以及相关的机制。虽然电子支付具有其他支付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但随着电子商务及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中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些弊端有操作规范、交易风险、交易方式等等。

(3)通关手续、法律和监管问题。电子商务的高效性要求跨境电子商务能实现快速通关,而大量的货物通过快件渠道和邮政渠道入境,对海关监管和征税带来挑战。对外贸易的网络化对当前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监管也提出了挑战。

2.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

(1)简化贸易流程、提高效率。将各经济主体融为一体,打破时空和区域限制,中小企业低成本或零成本自身产品信息,并与境外买家洽谈,由此获得更多商机。解决了在线外贸支付和小额外贸通关等问题,为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对外贸易提供了一条便捷的网上通道。

(2)降低企业参与贸易门槛。跨境电商平台将各种上下游产业链公司联系到一起,帮助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优质、相对市场更低价的跨境贸易服务。

(3)跨境电商让中间环节“直线化”。将传统外贸中间商的环节延伸到零售环节,利润在减少的中间环节中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参与企业获得更多利润,消费者也可以享受更多实惠。

3.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利条件

(1)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传统外贸中的大额订单大幅缩减,宁波作为外向型港口城市也受到一定程度冲击。而跨境电子商务以其小额交易、低成本、低风险、敏捷灵活的特点迎合了海外买家的需求。

(2)政府的助推力。政府积极鼓励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宁波政府也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我国发改委正式会同商务部、海关总署、人民银行、质检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

四、宁波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对策与建议

总体来说,提高跨境电商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快速通关,缩短物流时间与降低成本,二是源头追溯、多方监管,保障货物质量。

1.物流环节

在现阶段可以统筹各方面资源争取多建海外仓储基地,在外贸出口的主要流向国多建立第三方仓储设施,既有利于提高仓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还易于为当地的消费者所接受。如慈溪小家电在欧洲多国建立海外仓。

2.支付方面

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保证支付系统的稳定性,防范网络安全事故,规避技术问题给跨境电子商务支付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服务,扩大在跨境支付市场的占有份额。

3.建立、健全信用体系的和争端解决机制

建立一个第三方信用中介体系,加强商家资质审查、机构评估、交易评价反馈,核实买方的信用状况,防止恶意订单、恶意拒绝收货等情况。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角度而言,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平台上交易商品的质量,防止“假冒伪劣”毁坏电商平台信誉和其他出口商形象。

4.培育新型跨境电商商业模式,促进港口物流转型升级

充分依托宁波港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及大陆桥桥头堡优势,打通跨境电商国际物流通道。充分发挥宁波港腹地优势,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集散中心。带动港口贸易、物流地产、金融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五、对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期待和展望

1.宁波中小外贸企业以绿色环保型商业模式去促进贸易发展

(1)科技进步。在生产环节,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科技进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获得竞争优势。

(2)规模化生产。在生产环节,规模化生产,聚合生产,获得大规模采购优势,降低了采购成本,也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3)人才高效管理,缩短库存周期。培养电商人才高效管理在流通环节,通过压缩库存周期,避免库存,形成快速销售,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并且压缩中间环节,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压缩中间流转环节。

通过以上的三种科学办法,可以绿色科学地降低成本,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跨境电商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对宁波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前景的认识

当下国际贸易整体大环境不景气。然而跨境电商的成长,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增长点。据笔者调查,宁波高校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希望能在毕业后进行线上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操作,成为跨境电商的一员。并且在这些同学中都希望学到更多电商知识,他们认为这将会对未来毕业找工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3.对国际贸易的展望

笔者通过对宁波地区的跨境电商的调查和对宁波原有的国际贸易方式的调查,笔者希望现有的跨境电商能带动整体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扩大国际贸易现在的领域,保障国际贸易稳步发展。当然跨境电商的发展也不能停止,笔者希望能在各方的努力下让跨境电子商务能更好,更稳步的发展,通过网络来实现国际贸易的平台化操作。

六、结语

当前国际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一种不可遏止的大环境下,如何做好国际贸易必将成为当代社会一个重要问题被大家所重视。而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的操作方式,其发展的必要性也不言而喻,笔者通过调查得到一些结论,跨境电商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其优势非常的明显,但当其对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产生影响的时候,其破坏性也不可忽视,因此笔者也希望跨境电商能以一种绿色环保型商业模式去进行发展。当然,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还算一个新的贸易方式,因此其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期间也将遇到不少的问题,但笔者相信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的成长终将为国际贸易的创造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跨境电商试点力度能有多大[N].第一财经日报,2013-7-3.

[2]蓝玉才.跨境电子商务增势旺盛[J].中国商贸,2013(34):102-103.

[3]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报告[R].艾瑞咨询.

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文篇7

关键词:外向型贸易发展战略对外贸易出口导向

一、引言

我国于2001年底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三年多来我国经济发展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很好。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达9.3%。当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效应,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影响是利大于弊,而且我国经济还从中获得了很多的利益和发展契机。

笔者的观点是我国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贸易实力已经大大增强,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参与国际贸易分工,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能力。我国完全有能力像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那样,采取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到国际大分工和经济合作当中,通过对外贸易的大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在经济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快,固步自封已经是被抛弃了的陈旧思想。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寻求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以此来提高本国的经济福利。因此在全球化的问题上,我们不能趋而避之,这是不明智的选择,而应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兴利除弊来达到我们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

二、新加坡出口导向战略的绩效

新加坡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典型代表,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通过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90年代,其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是什么力量促使新加坡的经济如此快速地增长呢?关键就在于外向型贸易发展战略的巨大作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经济增长迅速,各个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方兴未艾,新加坡就是抓住了这一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使国内的产业在出口增长的拉动下快速发展,从而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因此,出口导向战略对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其对经济发展的绩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60年代,新加坡的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4.2%,7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20.2%。1986年,新加坡的贸易总额比1960年增加了13倍,年均增长10.6%;出口总额比1960年增加了14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0.71%。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是罕见的,也正是因为有如此之快的出口贸易增长,才推动了新加坡经济的发展。

在出口产品中,本地产品出口的增长快于转口贸易的增长,也就是说本国自己生产的工业品出口增长更快。在出口总额当中,本地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迅速提高。1965年,新加坡的本国产品出口额为7.62亿新元,仅占总出口额的25.5%,1975年增加至75.4亿新元,比重超过50%;1980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62.3%。本地产品出口额比重的上升,标志着本国出口工业的发展,标志本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这必然会带动本国工业企业和整体经济的上升。

其次,新加坡实施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不仅使出口贸易得到迅速扩大,而且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在各个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迅速变动的情况下,新加坡的出口也由初级产品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用品,出口产业结构的变动使新加坡由原来的依赖转口贸易的单一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自由港的多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正是这种出口贸易推动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结构的优化。

总之,新加坡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完成工业化进程,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是其成功的关键。

三、我国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能力及利益分析

要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首先必须对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我们要弄清楚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只有通过比较优势的发挥,我国的出口产品才会具有竞争力,我们才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社会福利。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我国的经济实力作一番阐述,看看到底我国有没有能力参与国际大竞争。

笔者认为,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几年的强劲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六,完全有能力投入到国际经济的竞争大格局中去。我国现在的很多产品,如小麦、钢铁、棉花等等的产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我国有13亿人口,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我国吸收的国际投资,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长都相当快。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正在迅速提升。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来参与国际竞争。比我们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尚且敢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入世寻求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参与国际经济增长利益的分配。我们的比较优势显然比那些落后国家更多,更明显,我们完全更有能力在竞争中获取利益。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完全可以融入到国际经济的竞争大格局中去。我国的比较优势相当明显,我国的资源禀赋优势就在于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这使我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近几年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以如衣服、鞋帽、玩具等等轻工业品为主,这些行业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远销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使得我国的这些产品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优势。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就是要进一步提高这些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以此来推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而且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的国际转移,我国可以吸收外资,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这既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又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的产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通过比较优势的发挥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对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等等现代化目标来说是一条必经之路。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出口增长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我国很多产业的发展历程表明,以前我国产业的发展水平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必要的竞争。并不是我们没有资源,没有能力去促进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我国的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电视机市场都是被像索尼、东芝、松下等等这些国外品牌所占领。我国本土的彩电企业竞争力很弱。但到了90年代末,市场上的畅销产品却变成了长虹、海尔、康佳、厦华等等这些国内品牌。我国自己的彩电厂商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市场开放,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我国的彩电产业并没有被击败,而相反却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说明一个问题,竞争的加剧是我国产业发展一个很好的推动剂。特别像我国这样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建立市场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竞争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其它的很多行业,像电冰箱行业、空调行业等等都和彩电行业一样。正是在激励的国际竞争的压力下,我国的这些行业才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可见,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使企业直接面对国际竞争,这是加快企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激励方法。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不可忽视。对外贸易是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虽然有些学者曾做过测算,得出的结论是对外贸易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不大,但这只是以贸易额来测算的。贸易发展带动了前线和后线产业的极大发展。贸易行业增加了就业量,加快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写字楼的开发和建设。这些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在沿海的一些开放城市,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旦对外贸易受阻,很多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要受阻。实行外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些沿海城市的对外窗口作用,更好地促进这些城市经济的发展。

四、潜在的风险分析

当然,实行外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也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利的影响有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我们在积极推进经济国际化的过程中要对这些威胁提高警惕。笔者认为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据有些学者测算,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已经远高于美国和日本。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有可能被拖入国际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中去。这突出地表现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上,东南亚国家货币的贬值造成我国出口的大量受阻。这说明我国的出口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而且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我国有可能会失去部分的经济自主权,经济决策将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及别国经济政策的影响。这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将够成很大的威胁。

我国宏观调控体系还在建立之中,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及政府决策的效率和透明度有待提高。这也是由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所制约的。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就会大大减弱。很多竞争力差的弱势产业,也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进行适当的保护。

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很大,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有能力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这可以促使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但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取利益相当困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个地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差距悬殊,这个就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在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发展战略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宗永顺,徐思生:《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战略选择》,载于《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文篇8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了大批量的物流,比较突出的大型物流工具有二十万吨的油轮和十万吨上午矿石船等;到上世纪70年代,国际空运横空出世,航空物流大幅度增加,同时出现了较高水平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行业不断发展与进步,已经建立了一套基础的标准化体系,虽然物流行业在好多国之间得到了发展,但是国际物流还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的80年代的经济危机,美国的经济逐渐衰退,在美国经济衰退的同时,日本的经济逐步发展并成熟,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完备的国际物流体系,此时发达国家的物流的也逐渐成型了。

1990年到现在,国际物流行业被全国各界人士普遍接受,世界各国开始了对国际物流行业的发现与探索,物流服务行业变得更加国际化。物流行业的整体性与相关行比较明显,在现代社会中现代国际物流行业的地域范围比较大,跨度广,更加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际贸易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与依赖的经济发展形式与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积极主动的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带来的优势,可以更好的推动全球国际贸易的发展。

15到17世纪,重商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有所发展。二战结束后新贸易理论被提出,是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他的跨地域范围小,因此并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还有待完善。现如今的国际贸易发展很快并逐步完善,无论是在进出口的商品结构还是在分布上都逐步成熟,国际贸易方式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三、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

现代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进步。从最初的世界各国不推崇、不接受国际物流,到现在的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认可国际物流行业,到现如今国际物流行业的成熟,现代国际物流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随着世界各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各国的贸易也逐渐增加,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

国际物流行业的进步加强了贸易国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推动了贸易行业的进步,国际贸易简言之是指各国间的商品买卖,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业推动贸易业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唯有紧密的联系,才能推动和保证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四、总结与对策分析

虽然,现代国际物流行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我认为,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的,毕竟,国际物流已经被全世界广泛认可和接受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是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发展可以拉动各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各国社会的进步,这种优势和好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保护并让他继续延续下去。

首先,由于是国际物流行业,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同时英语水平也是需要保障的,不然是不可能胜任这类行业的,因此专业对口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不仅仅是在学生时期,即便是在社会,也应该继续学习深造,活到老学到老,保证国际物流行业的长足发展,这样才能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国际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的素质水平。

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文篇9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弊探讨;对策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5日

美国金融危机暴露了现存世界货币体系的弊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实施货币多元化的呼声渐长,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值得考虑的发展对策。虽然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是否应当国际化持有不少争议,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利好大于其弊端。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及发展条件

货币国际化是指货币能够脱离本国国界,在国外范围内流通,成为世界人民普遍认可并充当世界货币职能的过程。蒙代尔认为,一国货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是有标准的,如货币流通范围大于原有法定的流通范围,或者是该货币被其他国家及地区在经济交往活动中大量模仿并广泛使用。一般来说,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中国范围,在国外流通,并且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使用货币的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作支撑才能更好地进行,如稳定的政治局面、强大的经济实力、充足的国际储备、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金融市场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表现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活动在货币领域作为世界货币形式的另一种表现。目前,国际边境贸易、旅游花费和价值储藏等是境外人民币使用的主要范畴和方面。香港是人民币国际流通量最大的地方,世界各国货币可以在香港兑换成人民币,人民币也可方便地兑换成外币。在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和其他各国,人民币每年的国外流通量也都很大。人民币国际化正向更大更广的范围发展,世界上好多国家都允许和人民币相关的自由兑换活动。具体表现为:2000年,东盟十国和中日韩三国一起签署了《清迈协议》,此协议将方便其协约国的货币互换,提高抵抗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2008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先后与俄罗斯、韩国、蒙古、越南、缅甸等签订双边货币结算协议。2009年,先后与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10年,《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都是直接将法兰特兑换成人民币来结算。2013年,第五次中英经济财经对话,中国和英国同意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好

(一)在国际方面的利好

1、利于国际货币改革,促进货币多元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世界货币,美国政府为获取更大利益,不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发行不合理的货币计划,使世界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美元贬值造成各国外汇储备的相应缩水;相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对外贸易量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中国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等。这些将使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另外,我国有条件且有能力促使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也将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要求,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各方面改革,促进货币多元化,推进全球经济发展,减轻世界各国的金融危机负担。

2、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提供更多选择。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元贬值使不少国家遭到巨大损失。为了防范及应对金融风险,各国不得不考虑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提出货币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提供更多选择,满足各国不同的货币需求,防范、减少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如中国有价证券,中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短期存款,股票,储备人民币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我国相邻国家,已经或正在考虑决定将人民币作为可靠的官方储备货币。

(二)在国内方面的利好

1、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起步于贸易结算,广泛应用到直接投资、金融领域,特别是随着人民币贸易活动和范围的扩大,我国经济贸易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获得铸币税收入,与其他国家贸易合作加强。人民币结算的便利将使我国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另外,中国同其他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和贸易有助于避免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可简化贸易结算程序,提高效率,也利于减少我国巨大外汇储备风险。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2、促进金融业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促使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当前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的微妙关系。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将帮助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和相关金融方面改革,同时又要求我国的金融市场高稳定性。人民币进入国际化,需要我国拥有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如构建区域货币合作制度、推动国内金融体制各方面改革、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等。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和危机的能力,促进我国金融业更好地发展。

3、降低汇率风险,减少外汇储备压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使我国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如支付前支付后需根据相应情况兑换相应的外币,这就使我国大部分企业不可避免的需要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此外,金融危机及美元贬值使我国外汇储备含金量价值大大降低。相对而言,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有利于降低汇率变化的风险并减少外汇储备压力。

4、平衡国际收支。人民币国际化对平衡国际收支有很大帮助。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我国经济发展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减少这些问题,消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5、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然而人民币却并不是世界货币,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符合。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显现并提高我国的世界经济地位,提升我国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相关事务中发言权,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人民币成为与美元、欧元并存的世界货币更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定会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努力,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弊端

(一)在国际上的弊端

1、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由于其相对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币值,人民币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使用。由于国外人民币使用量的不断扩大,供不应求情况严重,人民币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汇率的波动也会随之发生。

2、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可能遭到美国的不满。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国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中,虽然美元的地位在下降,但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美国,它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霸权地位,必然会想尽办法继续维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享受铸币税收益,阻挠它国货币的发展。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将有可能会冲击到美元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导致美国既得利益的减少。如铸币税,以美元表示的外汇储备,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等。相信美国也无法忍受这种情况,考虑到本国的利益,在以后的贸易或交流中也会防范阻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其他国家的阻挠。在亚洲,日元已成为国际强硬通贸,为维护本国的相关利益,日本绝不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不管不问,定会千方百计地进行打压和阻挠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样,欧元区国家考虑到自身利益也会如此。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二)国内弊端

1、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进入国际化后,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将会流入国际市场,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拥有。这样我国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也不能仅仅只考虑国内的情况,还应顾及国外的情况,货币政策的实施也将会受到牵制,其货币政策实施的效率也将大大降低,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国内的金融市场,影响央行宏观调控能力。这样,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度和有效度将被大大降低。

2、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由于其相对稳定且有上升趋势的币值和便利性,人民币必将成为国内人民争相疯抢的币种,人民币国内需求的增加,将会导致国内人民币供应无法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变化。

3、面临“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的,其大致意思是:美元为了维持国际货币核心货币的地位,须保持贸易逆差,让更多国家乐于获得美元;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主导要求,必须保持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拥有长期的贸易顺差。顺差逆差的相关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最近几年,这一难题导致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元贬值。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也必会面临这一类似难题,人民币国际化要取得进展须让人民币稳步升值,这样人民币才能在海外受到欢迎,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的人民币数量才会增加。但人民币升值会削弱我国的出口竞争能力,进而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人民币在世界上的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继而引发贸易逆差、人民币贬值、金融危机、信任危机等。

4、金融体系遭受国际市场冲击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将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好坏和金融危机将会波及并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再者,国际货币利率和汇率的忽高忽低将会刺激短期不合理投机性资本的流动,这些对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再者,由于央行对人民币境内外流动监测体系不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将和我国的利率、汇率产生碰撞,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

五、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稳步持续发展。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实力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基础,能够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显露出来,要想使人民币更好地走向国际,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稳步持续的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原始贫困的经济基础,维持经济增长、减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重要。国内各行业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发展农业的同时着重发展二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好好利用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动力,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科技创新并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积极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充足准备。总之,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才能为人民币的对外输出提供坚实基础,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二)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汇率是货币兑换价格确定、国际收支平衡调节和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为改变过去落后的、缺乏弹性的汇率,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并完善现有的汇率浮动机制很有必要。如建立弹性汇率浮动机制。这样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避免套利资金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自由流动。利率的高低变化会引导资金配置的方向,正是如此,利率成为世界各国金融改革必须注意的核心因素。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我国急需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根据非对称利率市场化模式的要求,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率市场化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三)推动国内金融开放与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作支撑,这要求我国要推动金融开放与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如发展离岸市场、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加强金融监管、利率市场化等。只有拥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增强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自由流通提供可靠的环境和平台。

(四)建立完善离岸金融市场。离岸市场发展应与人民币国际化保持相符的步伐。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在境外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大,资本项目的开放及货币的境外流动需要建立并完善离岸金融市场,以保证人民币在境外的需求和自由流通。离岸金融市场可满足国外人民持有人民币的心理需求,构建境外资本融通通道,找到合适可靠的信用货币基准价格等。目前,我国有香港、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很有帮助。建立完善离岸金融市场有利于不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频率和交易范围,在境外尽快形成更好的金融市场。

(五)实现人民币资本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实现人民币资本可兑换。人民币资本可兑换才有利于扩大人民币的需求量及流通量,从而使更多的非中国人使用人民币。借机实现人民币周边化,继而逐步开放资本账户。人民币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其中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完全可兑换很有必要。尽管目前实现人民币资项目可兑换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汇率体制改革,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资本管制逐步放松等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制度保障。

(六)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学习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经验。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还不够有经验,需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学习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避免重复走不必要的弯路,以更好地推进人民国际化。人民币要想更好地实现世界化,必须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邻国的理解和拥护。如德国马克的国际化的成功主要是得到欧洲许多国家的支持。鉴于此,我国要加强与亚洲货币合作。另外,学习其他货币国际化国家的经验也很重要。学习吸取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不足,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货币合作,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活动。如开展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体系的研究,与东盟就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展开交流与合作,建立中国-东盟区域国家之间的紧急救援安排等。从美国金融危机中认识货币国际化的风险,采取合理对策防范或减少风险危机。

六、结论

货币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要想获得持久经济增长和相应的国际地位,必须进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有弊,从长远来看,利好远远大于弊端。我国需在分析了解其利弊的前提下,审慎、稳步、实事求是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科峰.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2.

[2]于孟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失衡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3]赵鑫.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

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文篇10

人民币升值问题近几年来一直是经济学界的关注的焦点,前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后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2000年~2001年是贬值和升值论战的交汇点,2003年~2004年升值问题则达到了一个受关注的高峰。本文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升值对经济的影响、应对升值的策略思路等方面来展开陈述。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

关于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既有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也有国内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以下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来分析。

1.国内因素

(1)经济基本面因素。在经济基本面角度,人民币升值压力分为短期压力和长期压力。短期压力是内外经济失衡的结果。即取决于市场上外汇的供求关系。具体表现为:①国际收支状况。1999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保持了经常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近年来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幅度攀升。到2004年底国际收支顺差已超过6000亿美元。同时,外国直接投资也保持了较快增长,2004年吸收外资达到620亿美元。②持有大量外汇储备,会导致本币升值。大量外汇储备即大量顺差导致在国际市场上对本币需求量增长。同时,较多的外汇储备表明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货币的能力较强,增强外界对本国货币的信心,有助于本币升值。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从212亿美元升至2004年年底的6099亿美元。③相对利率。利率作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会影响汇率。当利率较高时,使用本国货币的成本上升,使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同时,利率较高也表示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上升,将吸收外资内流,使外币供应相对增加。这样,利率的上升将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近几年来,针对世界经济的持续低速增长,各国普遍采取了降息政策,使得我国的相对利率较高。

长期压力是经济长期走强的结果。经济的长期走势是决定人民币汇率最重要的因素,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是实现人民币稳定和升值的基础。1997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超过8%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从发展趋势看,2022年以前仍可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日本和其他成功实现赶超的国家的经验证明,在一国经济和贸易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货币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升值。经过20多年来快速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和GDP已跃升至世界前位,在迅速赶超过程中,人民币升值乃是必然的趋势。

(2)汇率机制因素。目前升值压力来自外汇供给持续大于外汇需求。但是由于现行的汇率制度的限制,我国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供给和需求,而是由政府控制或规定的“供给”和“需求”。如按照我国的结售汇制度,企业外汇收入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支出则需凭有效票据到银行购汇,而外国投资者投资的外汇也“卖给”中央银行,以换取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在中国国内使用。这种制度使国内对外汇的需求十分有限,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压力。因而升值压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府对外汇市场的过分管制。

(3)对外经济政策因素。我国长期实行的贸易与外资政策也是造成升值的重要压力来源。包括:鼓励出口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政策导向;扭曲的引资政策:贸易上奖出限入、资金上宽进严出的政策等;从而造成了外汇的供大于求。政策因素所导致的升值压力最后仍然会在经济基本面因素中反映出来。

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升值趋势具有内生性,是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生成的。

2.国际因素

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近期更大的升值压力却是来自国际社会。2002年,日本等国开始在国际上散布“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并逐渐升级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到2005年,日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基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其逻辑起点是“世界工厂论”,再演化出“出口问题”,又引申出“输出通货紧缩论”,这三种论调是一脉相承的,都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出口的迅速增长对其他国家构成了威胁。

人民币事实上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也造成了升值压力。2002年以来,美国推行弱势美元政策,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大幅贬值。由于人民币实行事实上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相对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贬值,因而引起有关国家的不满,升值压力骤升。

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压力分为近期升值压力和长期升值趋势。近几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和利用FDI规模及外汇储备的大幅上升、国际社会的炒作和施压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从而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近期压力,其背后深层原因则是国内有关经济政策、体制,以及国际社会的施压共同造成。另一方面,就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而言,我国目前相对稳健的经济基本面状况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是其内在动力,因而人民币升值压力具有内生性,人民币将面临长期升值趋势。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负面影响

(1)引发中国经济泡沫,最终导致长期经济衰退。如果人民币升值,最担心的是重复日本的老路。1985年的“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升值后日本经济的三步曲是:先是出现经济泡沫,股票、房地产价格大幅度飙升;然后是泡沫破灭,股价等大幅下跌,最后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如果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将会引发国际投机资金的涌入和国内投机资金的出现,导致中国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急剧增长,引发通货膨胀。通胀压力将逐步转移到资产上(如房地产、股票等),形成资产“泡沫”,当经济泡沫破灭之时,也就是中国经济转入长期衰退之时。

(2)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导致失业增加、通货紧缩加剧。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将极大削弱,首先受到打击的是出口企业,进而影响非出口企业。2004年,中国对外贸的依存度高达70%。表明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同时,中国赚取的只是加工部分的加工费。在价值链中,加工产业的利润只有5%。升值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有可能是生死攸关的。

(3)加大外商投资成本,严重影响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升值会提高外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成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资接受国。同时,中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依赖和对外贸的依赖是相关联的。从2001年到2003年中国进出口额从5000亿美元跨越了8000亿美元台阶,增加了3416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增加了2132亿,占了增长总额的62%。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密不可分。因此直接投资的减少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除了以上三种最重要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还会带来财政赤字增加、迫使国内企业向国外转移、投机性资本带来的金融风险等负面影响。

2.正面影响

升值的正面影响,简单的说,就是人民币资产增值,国际购买力增加,有利于外贸进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降低国外资源的采购成本,使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人民币升值使我国从能源、原材料进口中得益,如铁矿石、石油等紧缺资源。

(2)有利于企业提高长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人民币适度升值,可以利用进口品成本降低的有利时机,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和设备,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贬值虽有利于促进出口,但只是暂时的竞争力,而只有产品、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竞争力才是长久的。

从吸引外资的角度来说,升值使外资的投资成本增加,但技术密集型外资企业的受影响程度远小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也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和科技进步的需要。鼓励外资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使中国摆脱“世界工厂”形象。

(3)有利于减轻偿债负担。人民币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就会带来几十亿美元的外汇盈余。加之我国中长期负债高达80%以上,目前又已进入偿债高峰期,适度升值对于缓解当前的偿债压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4)有助于国际金融资本对人民币的投资。人民币升值,会使人民币成为人们的财富借以保值升值的购买对象,人民币在国际上将产生“黄金效应”。人民币将具有变相的举债功能,即我们只要多支付人人都愿意持有的人民币,就能够获得自身所需的经济资源,其实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除以上好处外,升值还能对本国居民产生积极影响、使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增加国家税收收入等。

3.对人民币升值利弊的评价

对人民币升值的利弊进行综合权衡,仍然要按短期与中长期分别考虑。

从短期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鼓励出口与外商投资的外向型经济政策,使我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较高,人民币升值确实会在短期内带来出口减少、失业增加、通货紧缩加剧等恶果。虽然升值会增加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给中国的外贸进口带来好处,但目前中国的出口依存度高于进口依存度。也就是说,从眼前可以量化的指标来看,中国从人民币升值中得到的好处少于升值带来的损失。即从短期看,升值是弊大于利的。

从长期看,企业可以利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国际购买力增加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长久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汇率改革将促使出口企业转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技术水平,改变世界工厂形象。同时将引导一部分资源流向非贸易部门。也会促使企业投资的项目更关注国内市场,更多地通过提高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减少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使中国经济可以更平衡、稳定和持续地发展。因此,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是利大于弊的。

四、针对人民币升值的思考

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如何才能因势利导,采取正确的对策,充分利用升值的正面影响,克服升值的负面影响来发展我国的经济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思考:

1.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采取措施缓解升值压力

针对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有来自国内的经济基本面、政策面,以及来自国际的升值压力,首先应该采取措施缓解升值压力,减轻升值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来自国内的压力主要是由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造成的,缓解升值压力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不合理的出口依赖型和投资依赖型的经济增长结构,实施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2)改变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长期以来我国奉行的是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粗放式贸易发展战略。这种贸易增长方式扭曲了国内资源配置,成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加快出口增长方式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3)调整外资政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制订了“以市场换技术”的鼓励外资的战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现在看来,市场换出去了,但技术却没有换回来。同时,在各种优惠政策下,我国利用FDI规模逐渐增大,成为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在外资政策上也应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对于国际压力,可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对话,使世界各国能够理解中国维持人民币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也有利于世界;第二,加大宣传力度,让世界了解实际上中国的进口速度快于出口速度;第三,减少出口退税抵消部分间接贬值影响;第四,适度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如上下各浮动三个百分点;第五,针对已经出现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报复措施制订预案谨慎应对,有备无患。

2.在汇率机制方面: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

一方面,中国目前政府干预过多的汇率机制也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从经济基本面角度看,长期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人民币必然会呈现长期升值的趋势。同时,从长期看,升值会促进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所以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更多体现出的是升值趋势,而不是升值压力。因此,长期来说不是缓解升值压力的问题,而是要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汇率制度,使汇率能够真实反映外汇供求状况。

建立符合国情的、有效的汇率机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完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机制:减少央行在市场上的干预频率,代以其他经济手段调整汇率水平;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汇制,建立银行、企业间外汇市场,放开主要外贸企业进入外汇市场,使整个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2)推进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兑换改革。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这与人民币非自由兑换的现状极不相称。因此需要提高经常项目的可兑换程度,增加经常项目外汇支出使用额度;同时,慎重、有序地推进资本项下的可兑换进程。(3)加强外汇风险管理,大力发展人民币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场建设,也是完善的外汇市场所必不可少的。

3.对于外贸企业:采取措施化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中国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凭借其低价优势,人民币升值无疑削弱了低价优势,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应对人民币升值,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改善产品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可采取以下措施:(1)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我国出口企业往往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升值后,降价空间非常有限,无法消化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应当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从而有较大能力承受升值影响。当然,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这需要长期的努力。(2)加速产品换代,走差异化道路。我国出口产品同质化严重,只能依靠价格竞争。面对升值压力,价格优势也不成为优势。因此需要注重产品差异化与品牌化战略,寻找新的竞争点。(3)利用升值有利进口不利出口的特性或针对不同国家升值幅度不同的特性,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进出口比重、调整进出口国家与地区的手段来化解升值造成的损失。当然,这仍然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过程,需要企业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夏建伟刘爱文:《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调整》,华东经济管理,2006.4

[2]陈恩富祝富强:《正确认识和应对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经贸探索,2004.3

[3]耿选珍李亮贾林蓉:《浅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西昌学院学报,2005.12

[4]张杰:《对本次人民币升值的几点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

[5]崔思思:《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理论界,2006.2

[6]黄其畅:《浅谈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及我国的汇率政策》,金融经济

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文

对间接出口视同内销征税的利弊分析

根据国税发[1996]123规定,仅限于老外商投资企业之间开展的间接出口业务是免税的,非老企业之间的间接出口业务要视同内销征税。但在全国各地的实际管征中,几乎对所有企业的间接出口业务都予以免税。如果对间接出口税收政策调整为视同内销征税,变动很大,应审慎处理。我们先对间接出口视同内销征税进行利弊分析。

有利之处:

1、视同内销征税有利于增值税的规范管理,使间接出口环节不再游离于增值税链条之外。抛开海关对料件的保税进口因素,间接出口的经营行为是一种内销行为,从理论上讲应该纳入增值税的课征范围。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有上千亿的间接出易额,实行免税政策,对整个增值税管理影响可想而知。因此,对间接出口征税可保持增值税链条的连续性,有利于堵住偷逃税的漏洞。

2、间接出口视同内销征税有利于税务机关的管理。一个企业间接出口的客户(即间接进口的企业)很多,对间接出口免税,税务机关无法对每个间接进口的企业逐个跟踪管理。间接出口、进口的两家企业如果同在一地区或属同一税务机关管辖,对间接出口的免税管理还比较容易;如果两家企业不在同一地区甚至跨省市,税务机关对其实施出口管理的难度就大了。另一方面,许多产品是在国内经过多次结转,也就是多次间接出口才真正出口离境,税务机关对其管理难度就更大了。所以,对间接出口视同内销征税,将它纳入增值税管理范围,将大大减轻税务机关征管难度。

不利影响:

1、对间接出口视同内销征税不利于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企业直接从国外进口料件加工后间接出口给另外一家企业,若对其征税,由于企业前道环节是免税进口的,没有进项可以抵扣,在这种情况下,对间接出口业务征税就相当于对产品全额而不是增值额征税,企业的税负很重。其次,在目前许多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低于征税率情况下,对间接出口视同内销征税必然造成已纳税款得不到全额退税,增加加工贸易企业税收负担;第三,对所有的间接出口所征的税款,如果产品最后出口时都要退税,在出口退税指标比较紧和退税速度慢的情况下,占用企业资金,不利于企业开展加工贸易。

2、在加工贸易整体税收政策未作调整的情况下,对间接出口视同征税会产生新的问题。目前,我国对加工贸易的主要税收政策是进口料件保税不征税,出口加工货物时退还其耗用的国产料件已征税款.如果仅对间接出口征税,会影响到加工贸易整体税收政策。由于间接出口涉及海关对进口料件的保税监管,同时又涉及税务机关对产品转厂的税收管理,如果税务机关对间接出口视同内销征税,但海关对间接出口的产品实行保税政策,政出多门,海关与税务机关政策互相矛盾,会让企业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广东省毗邻港澳,如果对间接出口实行征税政策,广东省的进料加工企业很容易就把原来间接出口的产品改为直接出口到港澳地区后再进口到国内,甚至只要把集装箱开到港澳绕一圈再转回来就可以,所耗的运费肯定比间接出口所缴纳的税款少,但其他地区如上海的企业就没有这样的便利了,这会造成新的不公平竞争。如果仅对间接出口按内销征税,而其他形式的加工贸易税收政策没有改变,势必会造成加工贸易因形式不同而税负相差很大,成为新的税收问题。也很难说企业不会把进料加工改为来料加工或别的形式。所以加工贸易涉及多种形式,情况复杂,调整间接出口的税收政策,需要通盘考虑,还要兼顾间接出口涉及的方方面面。

调整和规范间接出口税收政策的设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对间接出口视同内销征税,有利之处主要是便利税务机关的征管,弊端则是增加企业的税负、甚至危及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弊大于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廉价的土地、厂房等有利条件发展加工贸易,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发展经济的一种好途径,国家应该继续实施税收鼓励政策。对间接出口实行免税政策,有利于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创汇。所以间接出口税收政策的现实选择是实行免税政策。间接出口免税政策造成的不利于增值税规范管理、税务机关征管难度大等弊病可以通过规范、调整间接出口税收政策来解决:

1、参照国产钢材“以产顶进”管理办法,规范税务机关对间接出口管理。早在92、93年,国家税务总局就以国税发[92]146号文、国税外函[98]044号文等文件初步规范了间接出口的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可在这两个文件的基础上,参照钢材“以产顶进”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间接出口的管理办法。具体地讲,(1)间接出口企业持有关资料,填报《间接出口免税申报表》向其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免税,在规定的时间内,间接出口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根据间接进口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签发的《间接出口产品免税业务联系通知单》,对间接出口企业的免税产品进行核销;(2)间接进口企业应在免税产品运抵后规定时限内,向其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间接进口的登记备案手续,税务机关出具《间接出口产品免税业务联系通知单》,并对间接进口的免税产品进行监管。管理的关键是对间接出口产品免税建立业务联系制度,加强税务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可依靠税务系统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与人才优势,由国家税务总局出面协调,对间接出口、进口两方企业主管税务机关的业务管理、联系、信息交换实行电子化管理。

2、间接出口税收政策应与出口加工区的税收政策协调起来,并以此作为突破口,逐步调整、规范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国际上对加工贸易的管理,一般是将加工贸易限定在特定的区域,如只能在出口加工区内从事加工贸易。而我国的加工贸易却是“漫山放羊”,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遍布全国,多年的管理经验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偷漏税、出口骗税、走私等提供了便利条件。2000年国家出台了《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家调整加工贸易管理模式、税收政策的一个尝试。现在全国各地的出口加工区处于筹建阶段,而且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高。鉴此,应该将间接出口税收政策与加工区税收政策协调起来,为以后调整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创造有利条件。在适当的时候,将间接出口税收政策调整为在出口加工区内的间接出口是免税的,在出口加工区外的间接出口应视同内销征税,这样既可以促进加工区的发展,规范加工贸易,又有利于税务机关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的利与弊范文篇12

【关键词】著作权平行进口

一、著作权平行进口概述

平行进口,亦称灰色市场进口,是指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一国未被授权的进口商在某项知识产权已获进口国法律保护,且知识产权人已在该国自己或授权他人制造或销售其知识产权商品的情形下,从国外知识产权所有人或其被许可人手中购得该种商品并输入该国销售的行为。

著作权平行进口的特点有:⑴著作权的平行进口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⑵平行进口的商品是已在进口国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⑶进口商获得含有知识产权的商品的途径是合法的,但其进口行为未得到知识产权人的同意或授权;⑷平行进口的商品与进口国的同一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价格上存在很大差异,一般来说,平行进口产品价格较低;⑸平行进口的主体包括两个:合法进口商和知识产权人或其授权的人。

二、著作权平行进口争议的理论基础

1.权利的国际用尽原则,又称权利穷竭的普遍性,是指著作权人的发行权一次用尽,效力遍及全世界。即对于经过著作权人许可而投放市场的、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复制品,著作权人无权再控制它们的进一步转销、分销等活动。

2.权利的国内用尽原则,即权利穷竭的地域性,是指著作权人的发行权穷竭的效力仅及于其权利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准据法律的效力范围内,权利在一国的穷竭,并不导致它在国际市场上穷竭,在其他国家仍旧处于未曾行使的状态。

支持平行进口的观点认为平行进口并未侵犯著作权所持的理由正是权利国际用尽原则;反对平行进口所依据的主要理由则是著作权的权利国内用尽原则。

三、国际公约及各国对著作权领域平行进口的相关规定

1.国际条约

《伯尔尼公约》第5条以及《世界版权公约》第7条虽然分别规定了作者所享有经济权利,但两个公约都没有明确规定进口权。《罗马公约》第85、86条明确要求各成员国“不准以任何方式限制商品在共同体国家内自由流通”。《罗马公约》将权利用尽的范围从一个成员国国内扩大到整个共同体成员国范围,当一件作品在一个成员国合法销售后,其著作权人无权控制该作品在共同体市场以及与共同体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内的进一步销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第6条规定:“在依照本协议而进行的争端解决中,不得借本协议的任何条款去涉及知识产权的权利用尽问题。”可见,TRIPS协议留给各国广阔的自由裁量空间。

2.发达国家

⑴美国。美国1976年版权法禁止一切未经版权人许可的进口活动。但在1998年美国最高法院的一则判决中,确定了“首次销售原则”,对著作权平行进口开了绿灯,根据该案,美国对国内生产销售的著作权制品出口到国外后再进口到美国已被允许,并不违反美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⑵日本。日本在修订后的《版权法》第26条的规定,作者有权将其著作物的原件或复制件转让以提供给观众。但是,如果拥有相关权利的人或获得授权的人已经向公众转让了的著作物的原件或复制件,或者在本法施行地以外的地区,不损害已有的权利的前提下,经相关权利人或获得许可的人转让了的著作物的原件或复制件后,作者便无权再将其著作物原件或复印件转让以提供给其他人。可见,日本著作权法亦允许平行进口。

四、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建议

1.我国的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均没有关于平行进口的规定。仅仅规定了禁止来自对作品不予保护的国家的复制品的进口行为,但对于来自对作品提供保护的国家的、具有合法来源或合法授权的复制品并未进行限制,也就是说对来自向作品提供保护的国家的著作权产品的平行进口行为不加禁止。

2.著作权的平行进口的利弊

⑴著作权的平行进口的积极作用

首先,有助于贸易的自由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允许著作权产品的平行进口成为各国共同的呼声。允许著作权的平行进口有利于取消关税壁垒。其次,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平行进口的产品的销售价格往往低于国内统一产品的销售价格,消费者可以通过竞争价格购买到自己中意的产品。再次,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平行进口在进口商和著作权利人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也可以防止外国的著作权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最后,符合我国的贸易利益。我国属于低价位国家,著作权产品在价格上具有优势,因此,平行进口合法化有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

⑵著作权平行进口的消极作用

首先,著作权人面临的一个风险就是平行进口商的“搭便车”行为。平行进口商可能会利用著作权人先期投资和宣传所创下的商业信誉,进而获得利益,甚至可能因为进口商在售后服务等方面不好的服务而影响到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信赖和喜爱程度,从而影响该权利人的商业信誉以及商业利益。其次,平行进口使进口商的产品与著作权人的产品产生竞争,这种竞争会对国内著作权人的市场份额造成冲击,可能造成市场利益的损失,严重影响著作权人创作的积极性,最终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对我国的建议

根据上文的利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允许平行进口带来的益处要远大于它带来的弊端。为此,我国应当允许著作权产品平行进口。但我国也重视允许平行进口所带来的弊端。对这一问题,我国可以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规制。首先,许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可为我国借鉴。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平行进口问题上已经采用竞争法对此进行规范。在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的今天,传统的著作权理论已经不能解决平行进口所带来的贸易自由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冲突的问题。运用竞争法规制著作权产品的平行进口,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维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其次,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来考虑,允许平行进口,并用竞争法来规制不公平的平行进口行为,使之更加合理,更能够兼顾权利人的利益和进口商的利益,这也解决了国家货物贸易与知识产权贸易之间的相互冲突。

综上,平行进口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防止市场垄断的同时又冲击着国内著作权业的发展。我国应根据具体国情和国家总的经济政策,从协调著作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平衡出发,允许著作权的平行进口,保证消费者低价享受正版产品,繁荣版权产品市场。同时,采取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方式对版权领域的平行进口进行一定的限制,防止市场垄断等限制竞争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1]曲三强.平行进口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J].法学,2002(8):74.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卫星通信基本原理范例(3篇)

    - 阅0

    卫星通信基本原理范文关键词:皮卫星;干扰;分布式系统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2-1066-02ResearchofSpace-basedJammingSystemandBasedonPico-satel.....

    卫星最多的行星范例(3篇)

    - 阅0

    卫星最多的行星范文篇1北京时间4月26日12时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点火升空,中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号”成.....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