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管理信息化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篇1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水行政管理;有效结合;出发点

前言:我国拥有着充足的水利资源,这一点也是我国发展水利的重要基础与前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信息化也逐步成为了各行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基本途径之一,我国的水利部门也不例外。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水利部门的工作效率,保障我国大部分居民的用水和防洪,还可以进一步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全流域水利行政管理形成网络,开创水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一、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客观要求

从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本质来看,二者的有效结合是现代水利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信息化是提高现阶段水行政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水利信息化能够为水行政管理提供更为便捷,准确的水利信息,使水行政部门借助这些水利信息,更好地作出相应的管理决策,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水行政管理的现代化[1],

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的有机结合也是由条件的,对于水利信息化来说,需要符合下列要求:第一,水利信息化要与水行政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向对接,满足水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业务需求。第二,在了解水行政管理实际工作的相关程序以后,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工作程序简化,这样才能够使信息化操作更容易被工作人员所认同和接受。第三,信息化的程序设置要符合水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工作习惯。第四,水利信息化的具体程序设置要涵盖水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层面,全面地体现出水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内容及细节。对于水行政管理来说,也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第一,要想使信息化建设符合水行政管理的实际工作需求,就必须重视水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规范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信息化管理程序的设置。第二,要想使信息化程序中涉及到水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内容及细节,就必须强化水行政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把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细化,使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据可循。第三,要保证水行政管理工作流程符合实际的工作程序,避免信息化与实际工作产生不对等的情况。第四,要在水行政部门中大力推广使用信息化设备,实现水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二、实现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有效结合的重要性

(一)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有效结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水利工程及水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设水利工程,加强水行政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现有的生态资源和环境,在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我国水资源以及流域内各个生态系统的保护,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实施开发与保护并行的基本策略,协调好人与水,水与环境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利用好现有的水利资源和水利工程,为流域内的居民提供可靠的用水和防洪保障。

(二)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有效结合是水利工程发挥基础作用的保障

首先,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的结合能够保障流域内的防洪安全,在水行政管理中强化信息化建设水平,能够使水行政管理的效率明显提升,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辅助水行政管理部门更快更准确地获得流域内的水利信息,及时发现流域内存在的洪水风险。另外,水行政管理信息化还可以为流域内的产业布局提供可靠的科学分析,为流域内营造出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2]。

其次,水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水利部门对水利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流域内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流域内农业和工业生产的需求,调配水资源用于实际的生产和生活,满足工农业及流域内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三、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要素的结合

在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中,首先要从二者的信息化要素结合入手。也就将数据以及业务系统及其功能的结合作为出发点。要做到信息化数据的结合,就要先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这是信息化数据相结合的前提和基础。在水行政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包含了多个业务系统,每个业务系统的功能都是不同的,实现水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要加强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使得每个业务系统能够根据自身的业务功能特点,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将水行政管理部门的数据与自身业务功能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其实际工作的效能,在这种情况下,水行政管理部门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管理部门内部建立起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将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上传至共享平台,使各个业务系统能够轻松地获得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以备今后在工作中相互协作[3]。

(二)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需求的结合

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的结合,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水利资源,为流域内的居民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以及根据流域内水资源的汛期,有效地对汛期和洪水进行防范。从水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角度看,准时进行的水资源管控工作可以保证实施管理工作的步骤顺利完成。管理水资源的重要工作范畴,就是保障流域范围内有充盈水力资源。在进行水资源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我国监管机构必须注意到水资源环境中存在的地势问题,要考虑全面的管理工作实施环境因素,以及未来建设计划的整体构建。在水资源工作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干扰因素,优化水资源管理的工作需要积极的开展,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时不可待。

结论:水利工程是涉及到民生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各流域的居民的用水和防洪问题,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现阶段我国水利部门与水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的有效结合要从二者的信息化要素以及需求两方面进行结合,因此,从实际的水利工作出发,势必要将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1]詹小国.水利信息化与水行政管理深度融合的思考[J].人民长江,2015,03:82-85.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天津水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现代化管理水平

1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天津市水务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网络优化,现有水务办公网、防汛网、信息外网三个网络,在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管理、供排水等业务领域建设了一批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与水务业务的结合。

总体看,天津水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在各项水务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顶层设计,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共享困难,标准建设滞后等,还有一些主要的业务管理系统尚未开发,信息化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不能满足水务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

2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2.1总体思路

按照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三位一体的要求,遵循“顶层设计,统一标准,全局整合,重点先建,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业务平台和数据中心的建设为核心,以信息资源开发、整合为着力点,以支持业务应用为目的,以标准规范、安全运行和人才培养为保障,为水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以水务信息化带动水务现代化,提升天津水务现代化管理水平。

2.2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统一平台,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统一标准,新建与整合相结合;统一机制,共享与安全相结合。

2.3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一个水务政务外网(以下称水务网),一个平台,一个数据中心,一张电子地图的建设;完善安全、制度、标准、队伍等保障环境;形成统一的服务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天津水务信息化体系。实现政务公开、信息共享、协同业务应用;便民惠民、提高效率、便于监督。

2.4重点建设任务

五年内,重点建设五项工程、九大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政务公开、协同办公和数据共享,满足社会和水务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

①五项工程建设:一个水务网、一个水务业务管理平台、一个数据中心、一张电子地图、一个灾备中心。

②九大数据库建设:建设水利空间数据库、水文数据库、水利工程数据库、水资源数据库、防汛抗旱数据库、水质水环境数据库、水土保持数据库、农村水利数据库、水利科技数据库九大数据库。

③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本着新建与完善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实施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完善已建系统,加快新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防汛抗旱管理、水资源水环境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城镇供水管理、城市排水管理、农村水利管理、控制地面沉降管理、水土保持管理。

2.5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加强水务信息化队伍建设,建立信息化投入机制,制定信息化标准和规范。

3信息化建设三年计划

3.1行政许可与政务公开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天津水务网站开辟行政许可办理通道,公开政务信息、审批事项信息和办理结果,并对审批办件进行多维统计分析,为管理提供定量分析依据。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便民惠民,方便公众监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3.2水务网建设

建设水务网,将现有的防汛网和信息外网整合为水务网,该网络连接水利部、天津市政务外网、市各委办局、局属各单位、区县水务局,并与Internet安全连接。

承载天津水务网站、政务公开、行政许可、业务管理平台、数据中心、GIS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

3.3数据中心建设

依托水务网建设数据中心,采用分散存贮、集中管理的方式,将业务共享数据、基础数据和采集数据汇集、存储在该中心,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共享和全局访问,做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按需共享,多方服务”,为跨系统的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主要包括水利空间数据、水文数据、水利工程数据、水资源数据、防汛抗旱数据、水质水环境数据、水土保持数据、农村水利数据、水利科学技术数据等。

3.4水务业务管理平台建设

开发建设水务业务管理平台,承载数据中心和水务信息系统的运行,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形成统一的水务信息交互中心、资源共享中心、应用集成中心,实现业务应用、管理、决策的统一平台。

实现统一门户访问、用户管理、权限控制、单点登陆等功能,方便获取各类水务业务信息,支持水务业务应用、决策和各类信息应用需求。

3.5水务统一GIS系统建设

建设全局一张图。统一坐标系,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数据采集标准,汇聚整合多源多类信息,满足多目标、多任务、多级别和多层次应用的GIS应用系统,全局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全面、直观、准确地掌握各类与水务工作有关的基本情况和动态信息。

建设和整合防汛抗旱等各类业务应用,实现水雨情、工情等信息查询统计,明渠、水闸、泵站、水库等基本信息、图片、视频信息的查询等,以文本、图形、图表、空间地图等多种手段对查询结果进行展示,实现资源共享。

3.6主要业务系统建设

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以需求为导向,继续建设和完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有效实现业务协同应用和信息高度共享。重点进行防汛抗旱管理、水资源管理、排水管理系统的建设。

①防汛抗旱管理系统:加强防汛抗旱基础工作,开展全市一级行洪河道、重要蓄滞洪区测量;以天津市防汛会商系统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全市防汛、抗旱、城乡排沥、城市调供水、防潮等信息,开发研制相应业务决策系统,提高防汛抗旱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水平,增强防汛抗旱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研制能力,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提高防汛抗旱业务的正规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1篇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人民群众对健康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医疗卫生事业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我国为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行深化改革。这就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适应当前医院发展的趋势。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所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对医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针对当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这也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将采集来的会计数据与医院的管理数据等信息进行整合优化,然后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让财务管理的工作不受时间与地域的控制,让财务管理工作能在医院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因此,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但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医院进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医院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目前,在我国不少医院中,医院的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有着明显的错误认识,认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只能单单的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忽视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监视是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了信息化在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信息流畅程度的重要作用。

2.医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理论支持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重要作用也被人们所认可。但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医院中还是新兴事物,虽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但是,在医院具体的运用当中,还是有许多信息化的问题需要财务人员进行不断摸索与修正[1]。在医院中,能够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政策非常稀少,仅有的一些法规政策也不够完善。这都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安全与健康缺乏制度的保证,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3.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技术支持的力度不强

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有一个弊端,就是需要在一个开放的网络中进行信息的传输。这就导致医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黑客攻击,导致数据泄漏或是系统瘫痪。这些风险都给医院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是医院对外形象的损失。

4.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限

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的,所以这就要求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他们不仅需要懂得财会知识,还需要具有计算机实操能力和管理的能力[2]。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在医院中还是比较匮乏的,随着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稀缺就会制约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推进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1.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正确认识

医院的管理层,要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影响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的时代就是信息的时代,谁能在市场中获得准确的信息,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主动权。这就要求医院用科学的理论与措施去不断改善财务的管理,不但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会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确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地位

当前我国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将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当作医院核心,建立以控制资金流向为重点的管理理念,建立财务的信息系统,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实现医院内部有效信息的资源共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医院的发展,让医院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3.推进医院财务与业务的统一

医院想要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就必须选用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对医院管理的运作模式进行规范,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财务管理的集中以及医院资金的监控。把医院的财务信息传到数据库,为医院各个信息分支进行整合统一,各个信息子系统也能对信息进行补充与更新。只有这样,医院的财务与业务才能更好的结合统一,才能出现整体效益。

4.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筑,主要是人进行推动,这就需要医院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让他们主动的适应信息化的变革[3]。同样,还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工作,以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三、结语

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医院管理现代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时展必然的产物。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加强医院对财务工作的控制,有利于医院消除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利的因素。因此,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是我国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张道斌.试论如何推进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J].时代金融,2012,13(3):10-11.

[2]沈林,杜亚平.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0(14):12-13.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篇4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管理方法和技术参与到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但当前企业财会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很多企业财会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管理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最终导致企业财会管理质量不高。

一、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方法滞后

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资料进行管理时,其工作的方法都比较传统,比如当前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在工作时一般都只是进行财务报表,进行报账、记账等,多年来,各个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手段基本没有变化,比如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制度仍然是月报、季报、年报,具体的操作仍然是进行层层布置、级级汇总上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使得财务会计管理效率过低、财务会计管理周期较长,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下的财务会计管理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要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方法的改革,促进财务会计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二)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不高

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本身的综合能力素养水平不高,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队伍比较薄弱。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部门也在不断改革,基层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所承担的任务加重,加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繁重的任务与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配备数量、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不相符,因此给现有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挑战。当前很多财务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性的信息化培训,有的财会人员出现高龄化现象,对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水平不高,因此使得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在技术上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

(三)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硬件建设比较滞后

在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资金的投入不足,因此导致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实现过程中的各种硬件设备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最终影响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财务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服务领域也不断扩大,其工作量也日益增加,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所需的费用也变得越来越多,对各种硬件以及软件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当前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是造导致财务会计管理部门信息化水平滞后的关键原因。

(四)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保护存在漏洞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财务信息管理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各种财务信息管理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很多资料都会与互联网相关,很多相关资料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泄露,加上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导致信息出现泄露,严重时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二、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讨

(一)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时候认为财务部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附属部门,因此导致很多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在进行工作时都不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这是影响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只有完全保持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独立,才能做到客观公正,促进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加强硬件设备的完善

在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加强硬件设备的完善,在完善各种硬件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的投入,争取财政支持,从而可以为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目标的实现配备更多的硬件以及软件设施设备,改善财务会计管理缺乏专用电脑、设备落后的局面。其次,应该要加强相关的领导人的观念的改变,使得在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各种资金,购置电脑、多媒体等设备,解决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硬件设备比较缺乏的问题,防止资金浪费。

(三)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与能力,尤其是在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由于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得不到提升。对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要加强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培养,这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信息水平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积极应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开展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另外,还应该要加强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促进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充实以及完善,为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财务会计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的保护

首先应该要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信息保护意识的提升,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的高低以及对财务会计信息的保护意识是影响财会信息保密质量的重要原因。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信息保护意识的提升。由于财会信息中有很多与企业发展有关的信息,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涉及的业务也比较多,包含了很多商业机密,因此财务会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保护意识,加强对各种信息的保密处理。其次,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之后,要根据财务会计信息的内容进行分类,对不同等级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不同的加密处理和保护,按照保密的等级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编目,对于保密等级较高的财务会计信息资料,应该要安排专门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防止这些财务会计信息内容出现泄漏,确保财务会计信息中的各种信息可以得到相应的保护。

三、结语

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是财务会计管理行业中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近年来财务会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研究的重要课题。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要加强各种问题的解决,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辉.有关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8).

[2]张艳红.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12).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篇5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资产信息系统整合

一、医院传统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所存问题

就传统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医院中财务部门的财务网络基本上为独立系统,医院药品管理、门诊以及收费等系统均为医院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而固定资产、经济管理、耗材以及物资等一系列系统均为独立系统,这些系统分别分布于不同部门,各自实施核算以及统计,由于这些系统处于一种封闭运行的状态,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重复录入数据现象较为频繁,不仅加大了医院经营管理的工作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工作质量与效率下降,满足不了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需求,最终造成医院计算机内部资源严重地浪费,为医院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必须要对其内部各部门财务系统实施信息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管理,不断健全其财务资产信息系统,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继而推动提高医院的整个财务管理质量以及水平。

二、整合医院财务资产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第一,可健全医院整个财务管理体系,集中处理医院内部各部门的账目,科学且合理地设置相应的基础科目,强化对基础信息数据的监控与管理,把医院内部中的薪金、会计核算以及科研方面的费用等内容结合起来,对其集中进行管理和处理,健全其管理体系,规范医院财务管理。

第二,使得医院财务管理流程和工作更为规范化,可确保责任机制落实到位,实现资源的共享,以此更为快速且及时地发现、解决问题,有效降低因责任的不明确所引起的重大经济损失,避免医院财务管理风险的产生,确保其财产管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一步为医院在明确重大决策时提供更为准确且合理的财务信息数据。

第三,通过整合财务资产信息系统,不仅可达到资源数据信息的共享,对医院各部门财务信息实施动态化的管理,通过所记录的这些财务数据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医院内部财务信息,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其管理工作水平与效率。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不同医保措施的推行,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以及结算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费用报销这一环节,而医院要想满足当前这种医保改革的需求,就必须要对其财务资产信息系统进行整合。

三、整合策略

在医院财务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中,财务资产管理信息这一系统为其核心部分,医院其他管理系统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均要在该系统中进行整理和加工,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信息与数据,完成最终的的财务管理任务。

(一)整合基础

基于上述医院传统财务系统所存问题,在对医院内部各财务系统实施整合时,应该综合考虑所有和财务有关的数据、信息等的来源,由于医院内部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所涉及到的范围较广、时间较长、所涉及到的部门也较为多等,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应基于整合系统所提供的这些数据,分析医院内部整个财务资产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整体规划和分布进行这一原则,将医院信息化会计系统作为其整合的基础平台,以此逐步实现系统的整合。

(二)整合具体操作

第一,制定相应的整合方案。在实施整合之前,应对医院内部各财务系统进行调查和研究,基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其管理的特点,按照医院岗位的需求情况来将各岗位分列,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各岗位之间的联系与接口要求等,结合医院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来进行分类和汇总,制定一个合理且科学的整合方案。

第二,在系统整合过程中,应将医院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整合的核心内容,并与资产管理系统、HIS系统以及全面预算系统连接,有效统一医院资产的各个环节,全面且合理地管理医院所有的物质以及资产。同时在这一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来选择与建设财务管理软件,以此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继而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其工作的效率。

第三,将工资管理系统和人事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连接,根据人事部门所显示的人员信息数据资料来进行工资的核算,利用会计核算系统来进行工资的转账,同时借助于工资查询申报这一系统不定期查看相应的工作。而在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上,经过和会计核算系统之间的整合,可达到预算管理医院科研经费的目的,监控科研费用的预算以及核算等,为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科研经费具体使用情况查询的平台。

第四,将成本核算、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整合,监督医院各部门预算制定以及实施情况,针对其实施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并进行网上申报等,确保各部门所制定的预算数据信息和会计数据信息一致。成本核算主要是对医院经营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分析医院经营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将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系统整合,把绩效考核和成本控制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随时查询等各种功能。

第五,系统的整合涉及到医院内部各部门,以此需对医院内部相关人员具体职责在行政上实施相应的调整,构建相应的操作权限控制管理系统,以此确保医院财务资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整合财务资产信息系统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经济,2009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财务管理;竞争优势

财务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任务,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其中的会计工作,作为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项中心环节,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不断的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最终达到促进企业不断的稳步发展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各项数据资料,搜集的更加迅速、更加准确。传统的会计工作已经无法满足这种要求,迫切需要对会计工作进行变革,加快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一、会计信息化的深刻内涵

会计信息化是时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会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升财务信息的传递速率。具体说来,是在财务部门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益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据会计管理理念,整合会计部门的各会计业务流程或整合企业业务流程,信息流程、会计业务流程,准确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支持,以便为企业制定的各项策略提供快速、有用的信息的一系列过程的总称。

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1)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过去,企业普遍重视会计核算,轻视财务管理的作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本身也不是很重视财务管理。经过政府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并下发了各种相关文件,大力推行具有预测、控制、核算、分析和决策功能的软件,提高了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改变了他们的知识构架。在当今,利用信息技术,将会计工作信息化,不仅使会计工作变得简捷,会计人员有更多充足时间去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还及时的给企业决策者提供了有效信息。会计信息化直接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2)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时效性。建立了会计信息化系统,只要企业将产生的数据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便会立刻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工作中出现的变差就可以立即改正,这样就规避了风险的发生。同时,在当企业将数据输入时,这些数据便可以被重复利用,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企业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的调阅。从而改变了会计工作的被动,变的主动,如此,大大节约了企业成本,提升了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3)加速了企业财务管理中信息统计的全面性。对于企业来说,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能够把力量集合在一点,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做得突破。企业财务管理要做的就是首先保证财务信息的集中,会计信息化能整合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对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进行整合,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便于财务集中管理。同时,会计信息化中的网络通信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分析整个企业的运营状况、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状况,实现更全面、更完善的财务管理,有效减少财务管理层次,使集团的组织机构更趋于扁平化,提升集团各个层面管理的运行效率和控制水平。财务管理的会计信息化,避免了资源的闲置浪费,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会计的信息化使得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流程更加有序,管理模式更加集中,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4)提高了企业财务监管能力与风险规避能力。由于传统会计工作的局限性,事后的数据统计和资料整理并不能将结果做出任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既不及时,又由于对于过程无法掌握,提高了风险的发生几率。实现会计的信息化,企业管理者可以时时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查询下属各单位的账目明细,据此来了解企业财务,业务的经营流程。信息化是提升企业财务监控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企业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会计信息化的作用。

一些企业者简单的认为,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的核算,就算是实现了会计的信息化。其实,他们没能够认清会计信息化为企业提供的深层次的作用,在企业的资金使用决策中,会计信息化能为企业及时的采集相关数据,为领导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另外,在企业内部,由于一些管理层狭隘的思想,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使得财务部门在核算时更加简便快捷,却不知从业务到基本的各个部门都是会计信息化的受益者。虽然一些企业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拥有一流的会计信息系统,但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不过关,强大的信息系统被用来做最简单的事情,会计工作只停留在最初级的阶段。(2)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人才的缺失。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会计学知识的人才,还需要拥有高超的计算机技能的人才,最缺少的就是两者兼备,既能进行专业的会计记账,又能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会计领域,使得两者优势互补。这类人才是十分欠缺的。随着大学扩招,大批学生涌入会计专业,他们拥有的会计学专业知识自是不必多说,然而距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相距甚远。所以,企业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招聘,既要有专业的财会知识,又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为会计信息化所服务。(3)会计信息化利用率不高。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运作,使得企业稳步发展,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从生产、销售、物流到控制、决策,这些工作内容都可以从会计信息化中受益。然而,在企业实际经营中,由于管理者意识淡薄,观念欠缺等问题,往往一些财务软件只在财务部门广泛运用,许多有用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无法在企业内部达成共享,这使得企业在决策时没有充分的数据依据,同时,由于信息流通不畅,造成各个部门对自己部门的账目明细了解的也不是很清楚。若是完善了会计信息化,这将使得各部门协调运作更流畅,大大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整体的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四、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一些应对上述问题的措施

(1)加大会计信息化作用的宣传力度,改变观念意识。要大力宣传会计信息化模式,让所有员工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在现今科技高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对一些危险性因素进行科学分析预测,有预见性的增加防范措施,当危险来临时,也可以使得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是企业内部员工都应该坚持的理念。(2)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时,要注意人才的培养,在建设过程中,注意培养既具有会计学专业知识又具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可以从高校中公开选拔这些人才。同时,对已经入职的员工注意后期的培训,对其进行继续教育,补充一些专业知识,建设适合企业发展的一批复合型人才。(3)提升会计信息化的利用率。会计信息化利用率不高是广泛存在的问题,为了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得提高会计信息化利用率。将会计信息化带来的益处融入到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所以实现会计信息化与业务流程一体化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会计信息和信息分析系统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促进日常业务的运营更加高效、更加顺畅。优化配置人力和无理,资源的利用率更高,从根本上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总之,会计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是实现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在剧烈市场竞争下的必然选择。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即使有困难也要迎难而上,克服种种阻碍,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对会计信息化的内容进行探索,争取找到一种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会计信息化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雅.信息化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现代商业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篇7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34号文件)和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水文[*]475号文件);总结交流近两年来的水利信息化工作,明确“十一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目标;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

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和汪恕诚部长向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应邀到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水利信息化辛勤工作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下面我就水利信息化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水利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特别是*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各级水利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努力实践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落实*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取得成效。随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水资源实时监控、水文基础设施、水质监测等项目的深入开展,水利信息采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如:全国水文测报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雨量观测全部实现自记,其中54%实现了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约占总数51%的水文站实现了水位自动测报或固态存储。

二是水利信息网初具规模。各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部完成了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依托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实现了水利部与七个流域机构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宽带互联,建成了全国水利信息骨干网和水利部与七个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的异地会商系统;流域机构到所属单位的网络基本建成;北京、辽宁、河北、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山东、河南、陕西、广东、江西等13个省(直辖市)也已建成至各地(市)水利局、直属单位的宽带计算机广域网络,有的甚至已通达县市水利部门;水利部机关与在京直属单位的政务内网已实现互联,水利部与七个流域机构的政务内网互联正在实施。连接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三级水利部门的水利信息网正逐步形成并发挥效益,为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网络传输与共享等各类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是水利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逐渐加快。基本完成流域、省级水文基础数据库、1/25万水利基础空间数据库、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水利数字图书馆试点等专业数据库建设;正在开展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水利工程移民基本信息库、全国防洪工程数据库等的建设;由国家发改委负责规划并牵头组织建设的国家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水利部将承建水利资源数据分中心,建设内容由水文、水质、水资源、水利设施(空间)、土壤侵蚀、农田灌溉、水能资源调查、农村水电等方面的8个专题信息库、8个专题信息产品和16个综合信息子库构成。这些水利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为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取得实效

一是全面启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业务应用之一,是先期启动建设的水利信息化“龙头”工程,一期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水利部批复,其概算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核准。利用应急工程建设的水利信息骨干网和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已在多次全国性会议中应用,异地会商系统在抗御*年淮河洪水、*年永定河防汛演习及防御今年淮河洪水和西江洪水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建成的水情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气象、水情会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和汛情监视系统等已成为各级防汛部门进行防洪减灾决策的最重要支撑。今年10月11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部署了项目建设的有关工作,标志着一期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二是积极推进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目前,大部分单位、部门内部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了网上公文流转,一些单位还实现了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的联机管理;水利部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和七个流域机构电子政务系统(一期)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目前公用平台软件已基本开发完成,综合办公系统即将上线调试,规划计划管理、人事劳动教育管理、国际合作与科技业务管理等专项业务应用正在进行需求调研和招标准备。

三是抓紧实施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系统试点建设。以黄河、海河、太湖、辽宁、江苏等为试点的流域和区域性水资源实时监控与调度系统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首都、塔里木河、黑河流域水量调度系统等一批水资源调配工程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务管理能力,保证城市供水安全,统一调度城市与农村、地表与地下、区内与区外水资源,水利部启动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试点建设,*年和*年共安排了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个试点城市,中央补助资金达5500万元。

四是基本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目前,一期工程的各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该项目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委、黄委2个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和100个监测分站,逐步实现了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动态监测与预报,增强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和国家生态建设的决策能力。

五是大力推进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年,结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和中日合作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示范项目的实施,正式启动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确定河北省石津为代表的全国30个大型灌区为信息化建设试点灌区。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建设,试点灌区内部基本建成计算机局域网;30个灌区共建成自动信息采集点300处(其中水情遥测49处),水位监测418处,闸位监测138处,雨量监测7处,泵站流量监测488处;试点灌区还根据工作需要,开发了相应的应用系统。

六是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公众服务水平。水利系统许多单位和机构均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向社会公众及时提供水利信息服务,促进了信息沟通,加强了水利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部分网站还开设了网上行政审批业务,促进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加水利政务透明,提高办公效率。其中,水利部网站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政府优秀门户网站”。

(三)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各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先后成立了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进一步明确了本单位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强了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逐步规范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投入。

二是加快了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信息化标准是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年颁布的《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提出了水利信息化的标准体系。经过近3年的努力,标准体系中已有9项标准颁布实施,3项标准正在报批,22项标准正在编制或立项过程中。

三是重视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随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在工作中注重队伍的技术培训,引进了一些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充实了信息化的工作队伍,为水利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保障。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与河海大学联合举办了信息化工程硕士班,现已举办三期,共50余人参加;举办了《水利系统通信业务导则》等多个水利行业标准学习宣传贯彻培训班。一些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采用多种形式举办了各类信息化培训班。

(四)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有序推进了水利信息化规划工作。在《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的指导下,七个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利信息化规划已初步完成;*年11月,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组织编制完成了《“十一五”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思路报告》,并已正式报国家发改委;今年又正式启动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目前,部信息办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二是切实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认真实施了《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近两年来,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七个流域机构电子政务系统(一期)、水利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系统以及部在京直属单位的一批信息化项目,都严格按照《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了审查、批准。为了加强对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的建设管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办公室根据《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制定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等有关制度。一些流域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结合各自具体情况,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化方面的规章制度。例如:黄委出台了《“数字黄河”工程管理办法》和《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北京市水务局出台了《北京市水利信息化建设办法》,上海市水务局颁布了《上海市水务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水务局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等,这些办法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信息化工作和项目建设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是积极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组织召开了*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与建设成果交流展示会,总结推广了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交流展示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汇编出版了《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与建设成果交流展示论文集》。首次在水利系统开展了水利信息化优秀应用软件评选活动,会上对荣获水利信息化优秀应用软件奖和大会奖的单位进行了表彰。

四是开展了水利信息化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年7月,部信息办组织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工作调研,调研组分赴安徽、江苏、河南、黄委、淮委和湖南、湖北、江西、福建、长委等地进行调研,编写了调研报告,指出了现阶段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五是重视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年4月,部信息办开始印发《水利信息化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至今已印发32期。部信息办今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的通知》,建立了通讯员联系制度,通过网站、报纸和简报等多种形式,加强了水利信息化宣传工作,为水利信息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果,但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新时期水利工作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开拓创新,切实有效地推进水利信息化,为水利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新形势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1、国家信息化建设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党中央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和世界发展趋势做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的重大决策,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部署。这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下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7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34号文件),为加快全国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推进全国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两个重要文件的指导下,部级的政务网络资源开始整合,一批“金”字工程的信息化项目和四个部级的基础信息库相继启动建设,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研究项目开始实施,基于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政务信息,我们开始步入政务公开和服务社会的轨道。这些都对水利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新时期水利工作对水利信息化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水利部党组提出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提出了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并将水利信息化列入了到2010年水利工作发展的十大主要目标之一,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水利信息化已成为防洪抗旱减灾、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障,增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实现水利政务公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水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水利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建设管理有待加强,运行维护机制亟需完善

虽然大部分单位都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实际上存在着管理职能不明确或不落实,统一协调较难,行业管理力度不够,项目建设与成果管理相对较弱,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缺乏统一组织等问题,影响了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同时,随着一批水利信息化重点项目的相继实施,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而信息化的运行维护保障机制尚未健全,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已建项目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建设资金渠道不畅投入相对不足

多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资金渠道无保障,投入分散,导致系统建设难以形成规模,系统开发成本高,共享困难,建设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信息化建设投入与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匹配,投入相对不足,规划或计划中的建设内容难以落实,效果难以体现,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经费的落实更为困难,已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效益发挥。

3、信息资源不足整体应用水平不高

一些应用系统开发验收后,由于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难度较大,特别是缺少规范化的数据,又缺少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投入,支撑应用系统的信息资源严重不足,使得应用系统成为“演示系统”,不能发挥预期作用。此外,由于一些水利业务部门开发的应用软件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4、信息系统开发各自为政资源整合难度较大

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的积极性都很高,但由于全局意识不强,缺少“一盘棋”思想,加之资金投入渠道分散、项目来源多样、项目成果归属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系统开发各自为政、软硬件环境统一利用困难、应用分散、无整体优势等现象,规模效益相对较差。尽管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信息资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资源大多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分散在不同的系统,没有形成可以共享的公共资源,难以提供综合利用,信息资源共享困难,整合难度较大。

5、标准建设相对滞后互联互通困难

近几年,水利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制定正在积极推进,但由于标准的制定需要一定周期,因此,其建设相对滞后于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在信息采集、数据库、支撑平台、系统架构、应用规范等方面尚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性指导不够,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造成系统互联互通困难,信息资源难以充分利用。

6、人才资源缺乏激励机制不全

水利信息化工作成功与否,人才队伍是关键。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虽然形成了一支信息化队伍,培养了一批信息化人才,但离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少,特别是既懂水利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对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全,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分层次技术培训不够,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较少。

(三)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团结协作,认真落实以下措施。

1、理顺投资渠道落实管理经费

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能否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资金投入是前提。信息化工作既要有项目建设资金,又要有系统运行维护资金。水利信息化要与水利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其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合理安排资金。要设法将建成投入运行的系统维护管理经费纳入部门年度预算,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发挥效益。

2、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共享机制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34号文件精神,以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支撑平台技术,构建水利数据统一的存储与管理平台,实施各业务应用系统间的信息资源整合,积极开展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体系、交换体制、管理办法等方面,研究建立水利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应用,面向社会提供水利信息资源服务。

3、加快技术标准建设规范信息资源利用

要按照部信息办和国科司的统一部署,结合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抓紧编制水利信息采集、数据库建设、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重点是制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有关标准和重点应用系统的技术开发标准。

4、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

要进一步明确各单位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并赋予相应的职能,建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保障机制,理顺工作关系,充分发挥信息化专业部门的作用。同时应强调对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组织与管理,落实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相应部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落实责任,定期检查,实时维护,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要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水利信息化实际要求,制定和完善水利信息化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使水利信息化建设做到有章可循。

5、加强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

要根据水利信息化工作需要,做出人才需求分析与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人才政策,完善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大力引进人才,创建有利于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起一支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骨干队伍。要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的网上教学和网上培训,积极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业务应用系统培训以及技术交流、技术考察等工作。

三、水利信息化近期工作要点

“十五”即将过去,“十一五”即将来临。总结“十五”,规划“十一五”,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近期应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组织编制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事关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信息化改革与发展大局,已纳入水利发展“十一五”的专项规划。部信息办已组织完成了《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交本次会议进行讨论。《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是“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原则、建设任务和主要内容。各单位要在已完成的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好本单位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各流域机构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应报部审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的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应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部备案。

2、加快水利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

加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在应急工程和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工情分中心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一期工程中的水情、工情、墒情、旱情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测站报汛设施的更新改造,积极开展网络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建设。同时,尽快启动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

全面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建设,做好二期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扩大应用系统的覆盖范围。

抓紧实施水利部至流域机构的政务内网及其安全系统建设,各流域机构要加快进行内外网的物理隔离,建好政务内网,为内网互联做好准备。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和七个流域机构电子政务系统(一期)项目实施,积极推进公用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快综合办公系统的开发与部署,早日实现水利部机关与七个流域机构一体化的综合办公应用。规划计划管理、人事劳动教育管理、国际合作与科技业务管理等专项业务应用要在完成需求梳理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建设。

配合发改委牵头组织的国家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库项目,积极开展水利资源分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国家水利数据中心的建设奠定基础。

加快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大型灌区信息化系统工程以及大型水利工程信息化等项目的建设,在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框架内,将基础设施、业务应用与保障环境有机地共同推进,为水利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创造条件。

3、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对水利信息化的认识,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建设,重视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有效解决水利信息化运行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水利信息化工作环境,水利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对今后的信息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理顺关系,突出重点,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

4、高度重视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利信息资源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各单位要贯彻落实中办发[*]34号文件精神,认真研究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依托各级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以水利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重点,逐步实现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和共享应用,加大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涉及的业务部门较多,各单位要加强协调,统一组织实施,避免重复建设。积极倡导信息资源共享,规范相应的数据格式,制定相关标准,大力实施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水利系统内部及水利部与其他部委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要制定相应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开放相应的水利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水利信息共享服务。

5、尽快颁布施行《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年颁布施行的《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规范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流域机构、各省市有关单位对暂行办法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为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强化流域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部信息办提出对暂行办法进行修订。请各位代表充分研究部信息办提交的办法草案,会后,要根据讨论意见进行修改,并尽快颁布施行。

6、加大重点业务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力度

为提高水利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水平,要积极推广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水利电子政务等项目采取的“统一开发、定制应用”的好模式,加大重点业务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制定水利信息系统功能、性能和风险测评规范,建立水利应用软件的测评与评优工作程序,继续组织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成果和优秀应用软件的评选、应用与推广工作。

7、加强水利信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保障

水利信息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确保信息快速准确传输、提高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网络管理,保障网络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为此,水利部近期将出台水利信息网运行管理办法。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水利信息网络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检查和监督,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8、加强宣传表彰先进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1篇8

[关键词]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水利;管理;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8.124

[中图分类号]TV2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面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需要转变原有的水力资源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合理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在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的前提下实现对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保障水利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1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中的重要性

1.1实现对水利信息管理服务的科学判断

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水利资源信息的合理采集、输送以及存储,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科学判断,进而做出重要的决定。传统的水利资源信息管理具有信息收集的滞后性和不准确性,由此很可能会加重水利灾害。而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能够实现对水利信息资源的科学准确判断,加强对水利资源信息的有效传输、应用。另外,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水利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在合理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制订出有效的水利信息管理方案。

1.2实现对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

水利资源信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但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紧缺的情况日益严重,因此要求有关人员要在开发水资源时注重对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能够富有效率地完成对水资源信息的收集和操作。

1.3实现水利资源行政管理服务现代化发展

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对水利信息资源的整合,在水利资源信息采集、运输、存储等各个方面全面实现自动化管理,有效避免原有水利资源信息人工操作管理的弊端。

2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2.1物联网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水力资源的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现阶段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和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水利资源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水利资源管理部门基本构建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对我国各地区水利信息进行查询,实现对各个部门水利管理,把握最新的水利信息管理动态。物联网技术在现阶段水利信息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水利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传感器节点以及RFID设备,从而实现对水利信息的智能化采集和感知,在了解水利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水利信息的合理采集措施。第二,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水利信息的智能化处理,进而更好地实现对水利信息的管控。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云计算能够模拟出水资源的调度、受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市场共发展情况,进而构建一种灵活性的水资源应用开放平台。

2.2遥感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主要是指应用对地表物体的发射感知以及发射电磁波获取有关信息,遥感技术在水利资源管理中的防洪、执法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防洪抗灾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遥感技术能够对洪涝灾害地区进行宏观的监测,并能够对受灾面积、洪水可能持续的时间等灾情做出及时的反馈,为有关防洪减灾决策部门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在现代电子信息新技术的发展下,遥感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发展趋势日渐突出,体现了多种特点。第一,集成化特点。表现为遥感技术能够对获知的数据信息进行集合,并在和其他技术系统结合的同时有效实现遥感技术和外部系统之间的对接。第二,数字模型化特点。在遥感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对水利信息管理制作图像来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往往需要借助模型来实现。为了充分发挥出遥感技术的数字模型化特点,在应用的时候需要设定统一的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出遥感技术的自身优势。

2.3GIS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GIS技术对于实现水利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反映出水利资源信息管理所在的地理坐标,对水利资源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貌等信息进行反映;第二,能够展示水利专题信息,在专题信息平台上能够充分反映水库、水闸和测站等水利工程信息;第三,能够充分发挥统计分析功能,应用GIS技术能够对复杂的水利信息进行精确化计算,包括水情预报、水灾预警等。

2.4卫星定位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卫星定位技术是在原有的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对水利信息服务管理所在位置进行正确定位。卫星定位技术在水利信息管理中的主要应用在抗洪抢险、防洪减灾等工作中,实现对水利灾情的准确定位。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将洪涝灾害险情及时汇报给有关人员,从而使其有效采取措施及时控制灾害的影响范围。

3结语

现代信息新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水利信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对水利信息进行快速的采集、收集、存储和管理,推动水利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实现我国水利信息管理的电子化发展,因此,需要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加强对各种信息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篇9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水管单位;内部审核;原因;问题;改进

信息化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现代化数据处理的技术,而会计信息化则是把这种技术运用到会计工作中。在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探究,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整体运转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会计信息化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财务方面的预算、核算等管理变碍越来越重要。财务管理工作控制和反映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而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关系到单位各项费用的预算、实际支出、具体安排和分布等,是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而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快、经济发展水平高,竞争意识和竞争现象越来越激烈,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不仅要重视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在财务管理上的指导作用。

随着水管单位的发展,规模也日渐扩大。新的形势,对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手动和人工会计核算的方式往往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大多数的会计人员整日忙于做账,没有时间顾及单位整体财务的运行和管理状况,这就使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着滞后性和繁杂性,而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会计电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使财务人员的工作更加便利,摆脱了手工记账的繁琐,节约工作时间,同时也使单位的财务更加清晰,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会计电算化,能够充分发挥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较好地解决单位财务管理中核算与管理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为领导制定合理、科学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这是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原因。

二、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会计信息化应用的问题

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会计信息化可以应用在预算管理、帐务核算管理、银行对帐管理、收费管理、员工工资管理、往来款项管理、部门指标管理、报表报账管理等方面。但由于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技术,使单位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

(1)会计制度的滞后。现行现在许多水管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依然是以手工预算和核算为基础的,而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则需要在账户登记方法、会计工作的组织、账户设置、内部控制的方式、账务处理程序、会计系统设计和会计档案的保存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变化。同时,有些会计制度本身就不够完善,过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在财务上的作用,缺乏对会计管理功能的认识,使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局限在预算、报账、核算上,忽视了对整体管理的掌控。因此,对水管单位财务管理中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也势在必行。如果仅仅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会计信息化软件的使用上,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滞后也会在很大成度上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2)信息系统的陈旧。尽管现在有许多水管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应用会计信息化,但是缺少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善,仍然是在原有的信息系统下进行工作,这也造成了水管单位财务信息处理不及时、管理效率低下、工作流程重复、反馈成果不准确等缺陷。还有一些水管单位,在对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调整和设置时,对原有手工系统的的分析和改进不到位,使财务管理上的中间环节和重复环节较多,无法按照会计信息化的要求进行规划业务流程。

(3)专业人才的缺少。水管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相关行业会计制度、国家政策法规,还要对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及财务软件的使用进行系统的学习,并懂得对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更新。但是,目前这种专业型的会计信息化人员还较为缺少,这也是水管单位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化应用发展的重要障碍。

三、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改进

针对水管单位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合理地利用会计信息化,充分提高水管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还应该有许多不断改进的地方。

(1)完善会计制度。制定适应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应用的相关制度,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控制,利用会计电算化的多级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会计制度,使水管单位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明确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明确不同财务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形成制单、审核、二次审核等多级管理模式,从而保证水管单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2)改进信息系统。确保水管单位财务信息的及时、有效,建立网络体系,为水管单位的财务系统准确地掌握信息提供保障。设立专业部门进行更新和分析财务数据,并将交易款项、员工工资、结算、欠费等信息的查询进行公开、公示,做到共同监督、共同管理。

(3)培养专业人才。适应水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的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使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财务人员对会计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财务软件的使用等能够熟练掌握,大幅度提高水管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总结:

信息化的今天,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势在必行,注意会计信息化在水管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调整策略,对积极推进学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篇10

关键词: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措施;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一、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的存贮、检索,提高了档案利用的查全率、查准率,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的问题。系统内部偏重于防汛防旱、工程建设、资源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对支持和服务于全局的综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推进力度不强,减弱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全局工作的功能和贡献。

(二)思想观念与信息意识的问题。受传统的档案服务观念的制约,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信息意识淡薄,没有能够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应对,在信息化、数字化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缺少应有的开拓精神。

(三)档案管理人员在现代化档案管理中的技能问题。在办公自动化普及过程中,档案计算机应用仅限于目录级检索,因未进行系统地培训和学习,一些水利系统档案管理人员尚未完全掌握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室藏档案数字化、网络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尤为突出的是缺乏对于计算机和档案管理均能精通的人员,即操作型人才居多,能够完成系统开发、程序维护、咨询服务和信息导航的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一旦软件出现问题,只好求助于开发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严重地制约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四)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支持的问题。开发一些专业应用软件时(如防汛防旱指挥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等),没有同步建设综合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未形成统筹安排、全面协调、整体推进的局面。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不够明确,尚未确定数据的统一格式和标准。

二、加强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档案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条件。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管理性标准规范、业务性标准规范和技术性标准规范。其中,管理性标准规范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的一套规划,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规与标准及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合法化确认标准等;业务性标准规范是对档案文件信息化处理的规范,其范围包含电子文档的标准及管理规范;技术性标准规范是指电子文档数据存储、压缩、数据交换、数据加密、水印技术和系统软硬件设施技术标准规范等。

(二)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水利档案专业性、技术性强,涉及管理门类广,因此水利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必需从源头上加以关注。首先,要制定与水利信息化相协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宏观上要有总体的指导思路,实现发展战略上的创新。其二,要增强综合档案室的业务监督、指导职责,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明晰档案信息管理流程,建立水文数据网上归档流程等各专业的档案归并录入规定,实现各门类档案收集、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丰富室藏。其三,推广档案管理软件的运用,推进水利档案综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案卷级、文件级的电子检索。其四,加大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必须以成熟的软、硬件环境和良好的管理制度为前提。综合档案室作为归档文件的信息接收和管理的职能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信息管理制度,保证本系统的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可靠、安全地保存。

(三)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作为一项庞大的综合性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通过设置高效率的工作机构来协调其工作的开展。其工作机构应包括: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网络系统的设计建造机构、网络信息管理服务机构等。其中组织管理机构是建设的决策指挥者和组织实施者,是整个信息化工程的策动力,决定着网络建设的组织效率:网络系统设计建造机构是具体负责档案信息网络的规划、技术设计和工程建造的机构;网络信息管理服务机构是档案信息网络的实际运作者,负责网络的运行维护和档案信息的组织、与更新。

(四)加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首先要改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档案人才观。人才是档案信息建设的关键,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树立大人才观,针对在具体管理中对人才的评价标准,立足于“人人皆才”、“人人皆可才”的观念,在具体的人才建设中树立整体观念和动态观念,这样人才资源才不至成为无源之水,人才管理才可能取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其次是通过各种渠道,加快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工作。首先要依托高等院校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研究开发型人才。其次要借助科研院所拓宽人才培训渠道,进行在职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依托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和社会高新技术,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在职档案人员到科研院所或有关部门接受培训。科研院所或有关部门采取专题讲座、实习培训、现场研讨等方式,使在职档案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新方法,探讨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高其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从而培养出适用型、普及型的档案信息化人才。

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是水利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应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重视力度不够及思想观念等原因,给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要高度重视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密切关注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进一步加快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使水利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管护和水资源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篇11

关键词:政务信息化;建设;推进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的稳定发展需要高效的政府管理与监督作为基础,而在信息化社会的形势下,政务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了保证我国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政府要加强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政府事务管理的效率与水平,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督与服务。政务信息化建设是政府事务管理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需要,信息化的政务管理模式,是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1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从初始阶段逐渐过渡到了整合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我国政务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单机化、分散化逐渐的转变为联网化与集成化,并且很多政府部门都逐渐形成了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并将政府事务中的业务管理、办公、公众服务等多项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其次,信息化建设促使政务管理实现多样化。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政府政务信息平台上,政务种类不断增多,并且逐渐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突出了管理工作的实用性,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通过信息平台的联合,使得自身服务水平得到了有效在增长,提高了服务质量。最后,政府事务的基层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政府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对于基层管理工作的信息采集、备案、查询、管理等提高了重视程度,有效的提高了政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与透明性,有助于基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政务信息化建设其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首先,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意识不足,信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由于政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使得难以真正的通过信息化建设来体现新管理方式的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政务信息化的优势难以得到体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标准不够健全,使得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基础不足,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资金的投入。目前,部分地区的政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不足,难以保证通信设备的应用水平,并且软件管理与维护的投入也难以符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政务信息化的发展。最后,信息化管理团队的专业程度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方面的问题,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第一时间的解决,造成部分地区政府政务信息管理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部门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足,专业人才相对较为缺乏,不具备足够的信息平台管理与维护的能力,难以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要想真正的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入手,切实的控制关键因数,有效的达到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2.1思想认识因素

要想途径政务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就要从思想层面上来提高认识,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切实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政务管理工作所带来的积极的影响。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思想认识,切实的将信息化建设作为自身政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且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将信息化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好地区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应用。只有从思想认识层面上来重视信息化建设,才能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2.2制度因素

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并且制定规范的信息标准,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人员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针对于不同的业务环节,做好不同部门的工作衔接。在跨平台与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中,应用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促进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实现信息有效共享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统一化的信息管理制度,也有助于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3管理因素

在信息化建设中,还要注重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为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良好的发展规划,并且做好政务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在管理中,还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应急方案,对于我国重大事件提供良好的应对作用。

2.4人才因素

具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且组织专业的人才建立一个具备专业化技术水平的团队,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基础。对于政务信息平台应用的人员,要加强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并且培养其对于政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的促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稳定、全面的发展。

结语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必须从思想、制度、管理与人才四个重要着力点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政府在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中,要结合实际政务需求,制定具备高度可行性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将信息化建设真正的融入到政务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水务管理信息化范文篇12

这次会议是在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水利工作会议要求,总结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工作,分析水利信息化面临的形势,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信息化工作,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着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刚才,上海市沈骏副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一会儿,工业和信息化部杨学山副部长还将作专题报告。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水利事业的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逐步深入。特别是20*年第一次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全国水利系统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初步形成了由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保障环境组成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有力推动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第一,信息采集和网络设施逐步完善。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已建成各类信息采集点约2.7万个,其中自动采集点占47.5%,信息采集的精确性、时效性、有效性以及工程监控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水利信息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水利部机关、在京直属单位、7个流域机构、31个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部门均建设了局域网,其中62.5%的单位专门建立了政务内网。水利信息广域网不断扩展,骨干网络与地市水利部门联通率达到63.1%,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实现了区县级水利部门的全覆盖。水利通信网逐步完善,基本建成包括1个卫星主站、500多个卫星终端小站的全国防汛卫星通信网。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日趋完善,各级水利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连接单位达460多个,部分省市联通到区县甚至乡镇水利单位。

第二,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开发逐步深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建成水情分中心、工情分中心119个,形成覆盖七大流域机构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计算机骨干网络和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基本完成信息采集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任务,显著提高了防汛抗旱实时监测、预报预警和科学决策水平。完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成2个流域监测中心站、13个省级监测总站和100个分站,开发了全国水土保持空间数据系统,有效支撑了水土保持科研、规划、监测评估、监督执法和治理修复等工作。在全国18个省级行政区的24个城市开展了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建成水资源监控调度中心10多处,中心站、各类监测点337处,开发了相关业务应用系统,有力提升了水资源调度和配置能力。结合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在29个灌区开展了信息化试点。采用"集中开发、分别部署、个性化定制"策略,按照"1+7"模式建成了部机关和7个流域机构统一技术架构的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开发了综合办公、规划计划、人事劳动教育、国际合作与科技管理等电子政务系统,促进了行政职能、办公方式和服务手段的转变。

第三,水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逐步加强。目前,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在线运行数据库469个,数据量约14457G,数据内容覆盖水利业务方方面面,一些单位还初步构建了数据中心。在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水文信息采集站网,采集水情、雨情、水质、地下水、水土流失、供排水等各种信息,并依托水利信息骨干网和水利政务内网进行信息的报送和传输。空间地理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开发了1:25万水利基础电子地图,并向流域机构、省级水利部门以及部分直属单位分发,为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等重要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第四,水利信息安全体系逐步健全。在安全管理方面,完成了水利部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并获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最佳实践奖;制定出台了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大多数省级水利部门成立了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的专门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员,制定并落实了安全管理制度。在物理环境安全保障方面,全国约3/4的水利单位建设了专用机房,大多数机房配置了专用设备,采取了安全措施,水利部机关及部分流域机构建设了标准屏蔽机房。在网络安全运行方面,水利政务外网骨干网采用了冗余技术,配置了各类安全防护系统;各级水利部门及时对网络主机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提高抗攻击能力,不少单位对关键服务器采用双机或多机系统。在系统和数据安全方面,建立了水利部机关、在京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统一的政务内网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及电子签章系统,保障水利信息数据传输安全,超过半数的省级水利部门建设了集中备份恢复系统。

第五,信息化新技术应用逐步扩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水旱灾害监测;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支撑的水利空间数据建设、管理和业务应用迅速展开,全球定位系统(GPS)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下地形及部分河道、蓄滞洪区以及大比例尺地形测量中得到实际应用;视频会议系统在防汛抗旱远程会商和指挥调度过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可视化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流域和水利对象的跟踪、模拟展示与管理,越来越多的数学模型、分析软件在水利工作中得到应用。

第六,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逐步强化。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体系初步建立,全国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都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水利信息化规划工作不断加强,水利部、7个流域机构,北京、河北、上海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水利信息化规划。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利部已颁布水利信息化行业标准22项,82项信息化标准列入2008年新修订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水利信息化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水利部陆续出台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制度和指导意见,不少地方水利部门和流域机构也先后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水利信息化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结构渐趋合理,业务技能稳步提升。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明显加强,部机关及直属单位运行维护经费纳入中央财政预算,规模逐步增加;各地也多渠道落实运行维护经费。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推进,有力地支撑了水利勘测、规划、设计、科研、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应对频繁发生的洪涝台风干旱灾害、防范汶川特大地震次生灾害、抗御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北京奥运会供水安全保障、解决太湖蓝藻暴发供水危机、水土保持科学考察等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推动水利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党组,向长期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水利信息化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信息化意识淡薄,对推进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二是体制还未理顺。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有的信息化工作机构职能较弱,难以适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三是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足。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刚刚起步,规划与项目实施之间的衔接还不够,项目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信息资源比较分散,开发利用效益不高。四是管理维护比较薄弱。一些单位和部门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重视不够,没有建立稳定的运行维护经费投资渠道,导致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也使运行管理单位背上较重的包袱。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利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务必引起各级水利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深刻认识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之一。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信息化步伐,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一项事关水利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第一,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当前,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逐渐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信息技术正演变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全球信息化正在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做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并强调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水工程"(即水利信息化工程)被确定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十二金"业务系统之一。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水利信息化不进则退,只有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才能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二,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的迫切需要。水利信息化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进水利现代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提高水利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部党组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把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作为带动和实现水利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总体上看,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仍然不高,水利信息化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水利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有效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四大水问题,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必须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水资源的调控能力、水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和水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根本上摆脱水利行业技术较为落后、管理较为薄弱的状况,推进水利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不断提高水利行业现代化水平。

第三,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是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民生水利工程点多面广,要确保工程建成管好、长期发挥效益,就必须有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作支撑。目前,民生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各类民生水利工程的综合性应用平台建设尚未启动,信息化网络在覆盖范围和容量上还远远满足不了民生水利发展需要。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小型水库普遍缺乏自动监控系统,大部分蓄滞洪区通信设施比较落后,山区防御山洪灾害的信息化手段严重不足。必须针对民生水利工程的特点,积极研发推广操作简便、功能实用、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的信息化管理设备和应用系统,加快建设覆盖城市农村、大中小流域的基层水利信息采集体系,大力加强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安全运行、日常管理等各类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着力提高水利信息的标准化、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民生水利各个领域信息化发展水平,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民生水利新发展。

第四,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既要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和水平,又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保证水资源永续利用和水利工程持续发挥效益。水利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新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涉水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提高对水资源变化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使得治水思路、方略和决策建立在更为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充分发挥技术、知识等新的生产和管理要素在水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精确控制,减少资源消耗、空间占用和污染排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各类水利应用系统,建立以信息流为主线的新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及时应对和化解水旱灾害和突发性水利事件,不断提升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第五,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进入信息社会,政府的公共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已成为履行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党的*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利作为公益型和信息密集型行业,在信息时代所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凸显。加快水利信息化,必然带来水利部门现有管理职能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优化,推动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水利信息化,有利于推进水利政务公开,加强水利部门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快水利信息化,有助于深化水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审批项目、流程和规则的公开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快水利信息化,建立支持涉水事务管理的信息平台和协同运作方式,有助于打破部门和行业分割,促进团结治水、合力兴水。

总之,我们要以放眼世界信息化潮流的宽广视野,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建设现代水利的宏伟目标,充分认识加快水利信息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水利信息化建设作为水利发展的优先领域,推动水利信息化实现新的突破和历史性跨越。

三、进一步明确水利信息化的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应用促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协调有序推进,搞好顶层设计、统一技术架构,强化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良性运行,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今后3至5年,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一是建成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度共享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体系,基本满足水利业务应用需要;扩展全国水利信息网和视频会议系统覆盖范围,实现县级以上水利部门的互联互通;基本建成国家、流域和省级水利数据中心,实现水利重要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水利卫星通信网建设,增强水利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二是形成完善的水利信息化业务应用体系。全面完成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并发挥效益,逐步实现跨业务系统的协同应用,完成所有地市级以上水利部门的门户网站建设,水利系统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显著增强。三是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建立科学系统的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完成全国重要水利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立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高效的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着力做到"五个转变":

一是从局部单一发展向整体全面推进转变。信息化建设初期,为了满足局部工作和部门业务的需要,单一局部的水利信息化发展是适宜的,但同时也带来了各自为战、信息分割等弊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水利管理方式的转变,对水利业务应用的一体化、全局化及水利信息服务的公开化、社会化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水利信息化必须实行全国"一盘棋"的全面整体发展战略,综合考虑国家信息化发展要求和水利事业发展需求,统筹流域区域、东中西部、城市农村水利信息化发展布局,协调不同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实施顶层设计,区分轻重缓急,有步骤、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二是从信息技术驱动向应用需求带动转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出现了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贪大求新,盲目追求高标准和套用先进技术的现象,既加大了建设投资,又增加了系统复杂性,还浪费了系统资源。要深入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紧密围绕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的需求,建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科学发展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发先进实用的业务系统,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信息化瓶颈,确保需要一个建设一个,建成一个用好一个。

三是从信息资源分散使用向共享利用转变。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信息和资源由各个管理部门分别管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系统的作用和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阻碍了信息化发展和业务应用水平提升。要采取有力措施,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打破信息资源的部门分割、地域分割与业务分割,充分考虑软硬件在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规范技术标准,加快系统集成,加大资源整合,加强数据共享,建设信息交换平台,对行业内部要最大程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对社会公众要最大程度地开放公共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信息互联互通,政务公开透明,促进信息系统效能最大化。

四是从片面强调建设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信息系统建设结构复杂、涉及面广,随着应用需求、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进行升级完善,管理也就成为建设的延伸,这是信息系统的最大特点。面对水利业务工作对信息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面对水利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面对水利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信息系统管理和运行维护尤为重要。必须深入研究各类水利业务应用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落实运行维护经费,强化日常管理,使水利信息系统建得成、用得好、长受益。

五是从注重应用向统筹应用和安全管理转变。在日趋严峻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形势下,网络攻击、病毒入侵和信息泄密防不胜防,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就可能对正常应用甚至国家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和保密,积极预防、综合防范,积极探索和把握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的内在规律,根据水利工作和应用系统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技术安全体系和严密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保障网络安全、系统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四、全力推进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

水利信息化建设领域广泛、门类众多,加快发展不可能齐头并进、面面俱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水利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全面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的龙头工程作用和效益。加快前期工作,尽快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拓展覆盖广度和深度,为防汛抗旱决策指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灾害事件频发且破坏性增加,干旱缺水影响加剧、损失加重且越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社会财富和人口不断聚集、人水争地日益严峻且人民群众对防灾减灾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等形势,更加关注灾害的综合防控以及灾情分析、方案评估等环节,更加关注极端天气及多重因素叠加等复杂情况下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

二是加快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在流域或区域性水资源实时监控与调度系统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加快中央、流域、省级三个层面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对水源、取水、输水、供水、用水、耗水和排水,以及大江大河省界控制断面、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进行实时监测,为水资源配置、调度、节约和保护提供决策支撑。在系统建设的技术层面,要涵盖采集传输、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应用系统和业务协同等五个方面;在服务对象层面,要涵盖水行政主管部门、科研规划设计单位、中介机构、社会公众、取用水户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五个方面。

三是加快水利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全面完成水利部水利电子政务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推动各级水利部门水利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建设,发挥水利政府网站作用。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要主动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管理创新的要求,与政府管理过程有机结合,在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着力促进电子政务建设从独立运行向按需协同互动转变、从提高办公效率向提升政务效能转变,从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应用,促进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

四是加快全国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开发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型灌区建设与管理等10个主要业务应用模块,建成覆盖水利部机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大型灌区、重点农村供水单位的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开放式架构。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水利信息网等现有资源,着力加强原有系统升级改造和整合工作,建立完善的农村水利数据库和数据维护更新机制,实现管理信息网上处理。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把系统应用融入农村水利主管部门日常工作,加强信息采集和规范数据上报工作,同时要在统一的技术架构下着手建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五是加快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一期工程效益,加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实现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和评价。在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为所涉及的流域监测中心站、省级监测总站和分站配置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数据管理和传输设备,建立数据库与应用系统;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监测点、观测场配置观测和试验设施。要结合工程建设和应用,加快开展水土流失试验观测,加强水土流失预测等方面的设施设备、技术方法研究。

六是加快全国水库移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尽快投入运行。启动全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着重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信息汇集和服务中心,实现全国移民管理工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统一建设,实现各级移民机构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后期扶持基本信息和水库工程信息的覆盖率达到95%,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95%以上,实现移民日常工作信息和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快捷、高效报送。同时,要推进信息公开和民主监督,畅通移民诉求渠道。

七是加快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尽快启动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流域、地方水利数据中心节点建设,以基于空间的信息融合为基础,整合重构各类水利信息资源,向水利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产品服务。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中,涉及全局的基础信息应统一建设,如1:25万、1:5万水利基础电子地图,基础水文、基础工情等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标准必须统一,各级节点通过交换平台根据权限进行共享。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数据及时更新。

八是加快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全面完成水利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加快建设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和政务内网安全系统,完善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2009年首先完成水利部政务内网改造工作,2010年完成流域机构政务内网改造工作。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容灾备份系统建设,确保水利重要信息万无一失。

五、着力强化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极为艰巨的重大任务,必须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扎实向前推进。

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把水利信息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要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权威高效的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部水利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指导监督和技术服务。省级以上水利部门要建立或明确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理顺水利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的体制机制,形成各部门共同推动信息化的良好氛围。要把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成效列入单位和领导绩效考核的内容,保障水利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

二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保障。要研究制定加快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政策,积极开辟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水利信息化发展所急需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要紧密结合拉动内需、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在加强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相关建设内容,努力提高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水平。要加强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强化项目科学论证,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招投标、政府采购政策,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要进一步强化管理维护。要把信息化管理作为水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规范标准体系和资金来源渠道。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模式和方法,重视顶层设计,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和绩效评估等制度。要切实加强运行维护工作,依照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将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建立专业运行维护队伍,充实人员力量,完善运行维护手段,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长期发挥效益。

四要进一步完善安全体系。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严格各级权限管理。要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开展信息安全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加强对管理维护服务外包企业的监管,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要重视灾难备份建设,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强化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和完善维护水利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

五要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信息技术发展快,软硬件更新快,业务需求变化快,必须认真研究并及时把握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律,加强水利信息化基础研究和科研能力建设。要认真分析研究下一代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给水利工作带来的影响,结合水利工作特点,及时或超前提出水利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方案,保证水利信息化的先进性和适度超前性,为水利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要结合水利业务和信息化的特点,建立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促进网络互联互通、应用协同互动和信息共享利用。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