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健康的认知范例(12篇)

来源:网友

对健康的认知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认知;非糖尿病专科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2(a)-0124-0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缺陷即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已成为我国第三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糖尿病健康教育是实行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3],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的具体体现。而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怎样培训护理相关人员、如何保证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质量、如何面对患者的提问等。本研究是通过研究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影响因素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间接得到临床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和相关问题,对以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综合素质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目标,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临床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提供依据,进而更好地指导患者控制血糖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血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4月,便利抽样调查研究4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18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全部为注册护士,工作1年以上;其中男21名,女159名;年龄22~27岁,平均(25.00±5.79)岁;文化程度本科143名,专科37名。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下自愿参加。

1.2研究方法

根据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护理内容及参照有关文献[4]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包括被调查者个人资料和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和影响因素等。

第一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一般资料。主要内容为: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终学历。

第二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和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影响因素问卷。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规范化进程的认知程度。共有17个题目,内容分别为:①有必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②健康教育可缩短护患距离;③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心理;④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护士自身素质;⑤可健康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水平;⑥健康教育可减少护理差错及事故发生;⑦需要健康教育护士专门接受培训;⑧患者期盼护士的健康教育;⑨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人力不足;⑩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工作负荷;■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是专业知识缺乏;■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经验不足;■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理念陈旧;■您需要的支持是加强培训健康教育;■你需要的支持是加强专业知识;■你需要的支持是加强培训人际关系;■你需要的支持是增加非糖尿专科护士。

答案设计为4选项:①非常同意;②同意;③无所谓;④不同意。评分方法采用4分制:评分方法为:答案①计为4分;答案②计为3分;答案③记为2分;答案④计为1分,总分为68分,最低分为17分。得分在47~68分为高水平认知分数段,24~46分为中等水平认知分数段,17~23分为低等水平认知分数段。得分越高,说明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越高。

第三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

此部分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5-6]:①饮食治疗;②运动疗法;③口服降糖药物的知识;④胰岛素治疗的有关内容;⑤认识低血糖;⑥并发症的知识;⑦掌握自我检测的方法;⑧足部护理的知识;⑨心理方面。总共39道题目,每道题目总分5分:该项内容掌握90%~100%为5分,该项内容掌握7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类别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得分

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学历护理人员间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得分(n=180)

2.2护理相关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得分最高,为(3.48±0.73)分,认为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是理念陈旧的得分最低,为(1.99±1.09)分。见表2。

2.3护理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各题得分情况

在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监测的方法、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的掌握、口服降糖药物方面的掌握程度较高,而在运动、饮食疗法、足部护理知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掌握较差。见表3。

3讨论

3.1目前我国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程度高,平均得分为(3.48±0.73)分,说明目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基本能够明确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者自身生命体征的稳定、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种认知程度为临床实践中常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有报道显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疾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知晓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7]。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改变患者错误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而缓解和控制患者糖尿病血糖和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减少医疗费用[8]。对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开展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26.67%、32.78%的护士认为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不足和工作负荷过重。在实际的工作中,随着护理学日益向专科化方向发展,使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擅长本专业的病房护理,而对于相关的糖尿病护理工作缺乏具体的了解;这就要求要开展糖尿病专科教育,全面提高各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

3.2加强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强化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本研究对18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调查发现,职称高、工作年限长的护士,其得分低于职称低、工作年限短的护士,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高年资护士护理观念有关,认为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是重复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是浪费人力资源有关。但高年资护士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其社会阅历高于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因此,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教育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转变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过程中,高年资、高职称护士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因此要加强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应积极发挥高年资、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优势,使之能够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同时也要采取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以及回访,评价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以便根据回访找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缺点,对其进行总结和改进。

3.3培养和提高低年资护士的自身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

本调查还发现,不同学历的护士在调查中对于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问题的认知存在差异(P<0.05)。这更加说明糖尿病健康教育和临床的实际经验密切相关,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加强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素质和业务的培养是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应有计划地组织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断学习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学习相关人文科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在现阶段高级临床护理人才的缺乏的情况下,要发挥高年资护士在着方面的优势,组织临床授课,向低年资的护士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加强护士的继续再教育,利用网络和医学杂志,通过多种渠道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知识水平,有利于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提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及多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对培养护士的整体化护理意识起到良好的作用糖尿病。健康教育扩展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也把糖尿病护理理论和临床研究带进了一个新领域。糖尿病健康教育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但要具备传统的本专科的护理能力与技巧,而且还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正是这样的要求,使得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断具备了生理性及社会性心理健康等方面评估患者和与患者交流巧沟通的能力。

3.4规范护理行为

全面开展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持证上岗,确保非糖尿病专科的护理质量,资格认证可以有效规范护理行为。

3.5加强培训

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支持因素调查得出,加强培训护士健康教育和学习专业知识占比最高,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糖尿病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10]。在健康教育过程之中,针对不同内容的病情、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都做到恰到好处的解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形之中对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知识。只有以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0-12]。因此,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护士采用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包括基础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

3.6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的调查

结果显示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护理人员缺乏全面的整体的护理理念。作为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应该牢记整体护理概念,始终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同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

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认知状况,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目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基本能够明确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种认知程度对于临床实践中常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调查结果做好针对性的工作,合理安排人员,在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资历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优势,全面培训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敏丽.慢性病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0.

[2]常向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2(1):49-50.

[3]卫生部.1996年~2000年国家糖尿病防治规划纲要[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2):49-50.

[4]黄津芳.护理健康教育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25-226.

[5]李淑莲,游淑钦.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1(6):200.

[6]崔金红.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8):148.

[7]戴秀菊,杨金娟,方群.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58-59.

[8]陈宗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1):51-52.

[9]景良洪.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11-112.

[10]刘俊.胰岛素泵在非糖尿病专科使用中护士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对策[J].河北医学,2013,19(5):777-779.

[11]叶慧丽,王桂桃,阮建波.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认知需求调查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9):110-111.

对健康的认知范文篇2

1前言

高中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青春期快速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个性成熟度较低,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同时还要面临高考压力、学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等,容易造成种种心理冲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知行是指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和被试是否为运动群体。本研究旨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特点,并对其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特点,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高中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24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8.6%。

2.2研究工具

2.2.1《心理健康诊断量表》:本研究根据高中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的分类标谁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3类,分别为健康、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可能有心理障碍,并赋予分值。

2.2.2《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选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殷恒蝉教授等2006年编制的《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

3结果与分析

3.1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1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分布情况:在所调查的高中生中,有31.41%的高中生处于健康状态,有31.89%的高中生处于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状态,有36.7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状态。

3.1.2不同群体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特点

3.1.2.1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男生中,共有36.1%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在女生中,共有81.0%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女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1.2.2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一与特点:对不同年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63.5%的高一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65.2%的高二学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有76.8%的高三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

3.1.2.3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对城镇和农村生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共有63.3%的来自城镇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共有76.5%的来自农村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应引起关注状态。对城镇和农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来自城镇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比来自农村的高中生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3.2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3.2.1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的分布情况:对高中生对体育锻炼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8%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非常高,17%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高,45.3%的高中生认知程度高,26.9%的高中生认知程度较低,7.1%的高中生认知程度很低。

3.2.2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分布情况:通过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分布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运动十认知高的高中生占36.3%;2)运动十认知低的高中生占11.8%;?3)不运动+认知高的高中生占29.7%;4)不运动+认知低的高中生占22.2%。有66%的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的高中生由于各种原因不参加运动。

3.2.3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本研究中,将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的4组样本予以赋值,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表明了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3.2.4不同知行等级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性检验:通过对不同知行程度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ANOVA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知行程度在高中生心理健康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对健康的认知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式;哮喘;知晓率;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87-01

哮喘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复发率较高等特点,国内目前发病率约5.0%[1],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喘息、胸闷以及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等,常引起广泛气道狭窄和痉挛,疾病的长期发作可以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研究表明采取积极治疗,并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改善临床预后尤为重要。本文由此出发对我院收治哮喘患者开展健康护理,并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哮喘患者,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31~79岁,平均(54.2±4.3)岁;发病时间1~20h,平均(7.2±1.3)h;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呼吸困难、憋喘、咳嗽、咯痰,并伴有肺部哮鸣音、大汗淋漓、发绀等体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排除心源性哮喘、COPD及心肺、肝肾慢性疾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即依据常规告知患者的药物使用方法、复诊时间、心理护理、常规注意事项等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护理指导,具体操作如下:(1)疾病认知教育。在患者在入院后,根据患者不同言语理解能力,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哮喘的诱发病因、发病机制、危害及治疗等相关知识,为患者讲解各项检查的目的,在治疗期间的各项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焦虑心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约束能力,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2)康复教育。指导患者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操及深呼吸训练,通过以上呼吸训练,以增加呼吸量,促进肺泡内残气排出。(3)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戒烟酒、改掉不良恶习;推荐其进行适量锻炼,如散步、太极拳及慢跑等有氧运动;饮食宜高维生素、高优质蛋白、低脂肪、清淡易消化,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每日饮水量在2500~3000ml;冷水洗脸、洗鼻,以提高寒冷耐受水平。

1.3观察指标

院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支气管哮喘的概念、诱因等疾病认知率情况进行考察,总分在80分以上作为知晓判别标准,统计知晓率;设计患者依从性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停药时间选择、合理作息安排等情况依从性进行考察,共计20项,10项以上即为依从,统计两组患者依从率;考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认知及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支气管哮喘的概念、诱因、疾病表现、家庭处理方法、就医时间等疾病认知达标例数31例(88.6%)高于对照组26例(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长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7±1.6)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2±1.9)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哮喘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复发率较高等特点,国内目前发病率约5.0%[4],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喘息、胸闷以及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等,常引起广泛气道狭窄和痉挛,疾病的长期发作可以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研究中,对哮喘患者有计划地开展健康宣教,通过疾病知识及风险因素宣教,可使患者进一步认识控制疾病的必要性,并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以此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纠正不良日常生活习惯,从而可减少和避免各种诱发因素[5];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降低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治疗信心,改善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顺利开展,并辅以呼吸和咳痰指导,以改善通气,促进排痰,保障治疗效果,利于病情的康复。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率、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整体认知和遵医行为的提高,使得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对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可使患者主动规避相关风险因素,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艳巧,杨智芳.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471-1472.

[2]杨晓云.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0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18-1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0,42(11):817-822.

对健康的认知范文篇4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的方法,选择广州某区基层镇级8间医院护理人员236人。没有年龄限制,女性。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基本信息+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如何应对亚健康)对护理人员发放问卷,并且调查人员当面讲解问卷中的各项问题和填表要求后,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拟调查人员300人,实调查290人,发放问卷290份,实收回问卷260份,有效问卷236份。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将护理人员对亚健康的认知情况分为三个等级:仅听说过”定义为听说过亚健康这一词,但对定义模糊,对如何处理亚健康问题不清楚或知之甚少;初步认识”定义为知道亚健康的定义,对亚健康概念、应对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只是粗略的认识,不全面;深入了解”定义为对亚健康这一词的定义清楚,了解亚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的一种健康低质量状态,并能熟练掌握病人亚健康的应对方法。

2结果

236名护理人员中对亚健康仅听说过的有17人,占7.21%;有初步认识的有196名,占83.05%;对亚健康有深入认识的23名,占9.75%。

3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亚健康有初步认识的占大多数,为83.05%,然而对亚健康有深入认识的仅占9.75%,7.21%的护理人员对亚健康仅听说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①可能是护理人员参加工作后,没有认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没有与医学发展步调保持一致;②是镇级基层医院仍有相当部分年龄较大护士为无专业护理学历人员,或者是后来参加成人护理专业学习人员,学习强度不够。③是与镇级基层医院基础相对较差,没有认真开展继续教育有关。护理人员对亚健康的认知情况普遍较差,建议卫生部门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护理人员对亚健康和健康的认知情况,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健康知识来促进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①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一些日常生活的健康常识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受益更大,做讲座不仅可以增加护理人员健康知识储备,更是给护理人员一个警醒,提醒护理人员首先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②提高基层医院护士亚健康基础知识。目前国内的各大护理院校教育中对亚健康知识相关教育很多,但护理人员在工作后较少有机会参加亚健康方面的培训。因此,为了尽快提高基层医院护士的亚健康知识水平,各级护理学会应为基层医院护士提供系统的亚健康知识教育课程,医院护理部要鼓励护士参与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亚健康学术讲座等,带动护士对亚健康知识和管理技巧的掌握,并为护理专业学生增设必修或选修亚健康课程。③护士需积极参与对病人的亚健康管理。大部分护士认为评估和诊断患者的亚健康主要是医生的职责。亚健康管理是一个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接触患者的机会很多,护士能及时发现患者除现症外其它方面的亚健康,但是要充分发挥护士在亚健康处理中的作用,只有给她们提供更多的参加亚健康”学习的机会,才能提高她们亚健康的知识水平,更好地对群众开展健康教育。④规范亚健康患者的管理处理实践。制定标准化、正规化、系统化的亚健康实践工作指引,为提高护士对亚健康患者的评估能力,并建立亚健康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加强对亚健康的监督与指导。努力培养亚健康专科护士,促进亚健康专科的发展,提高亚健康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改善亚健康患者的生活质量。

4结语

对健康的认知范文篇5

【关键词】企业职工;健康教育;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调查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9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企业职工的权益得到了很大的维护,职工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1,2]。为了解企业职工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本文根据对某企业内部员工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企业内部的健康知识普及的紧要性做进一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根据本疾控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某机械加工企业400名职工进行调查资料,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其中男257名,女143名;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4.84±10.34)岁,其中一线职工274名,管理层员工106名,行政层员工20名。

1.2研究方法该企业自2015年1月起对内部员工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及宣传,教育方法如进行一次全企业的健康教育会议,由各个小组进行一次内部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方法如制作板报、企业内刊等,对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健康知识、行为、问题做幽默、清晰、直白的讲解和解说,并设置有奖问答题等活动来提高职工对健康教育宣传的参与感。问卷调查以匿名方式作答,主要包括卫生知识、健康知识、职业卫生三大部分。①卫生知识主要包括:不能在公共场合吐痰、吸烟,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可暴饮暴食,不可食用长时间放置的食物,不可过度饮酒、酗酒,了解食物的日常储存方法等。②健康知识主要包括:对传染病的预防及认知知识、老鼠、蚊子、蟑螂、苍蝇等病媒生物对疾病的传播与预防知识、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影响等。③职业卫生知识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病法律、法规内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和现场毒物报警装置的使用等。对比教育活动开展前后企业职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以及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变化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教育前,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回收328份,回收率为82%,有效率为82%;400名员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平均评分为(65.24±2.69)分,133名对健康教育有明确需求,占33.25%。教育后,共发放份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88份,回收率为97%,有效率为97%;400名员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平均评分为(86.83±2.14)分,394名对健康教育有明确需求,占98.50%。健康教育后员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程度和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该企业是以机械制造为主要的大型生产企业[3],以一线生产工人居多。该企业在职工组成上具有显著的特点,即大多数工人未受过高等教育,中高层知识分子较少,这也是我国多数制造类、冶金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前职工的卫生知识评分为(61.21±1.34)分、健康知识评分为(54.40±1.66)分、职业卫生知识评分为(72.31±1.24)分。其中职工对职业卫生知识的认知相对较高,也就是说对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这与该企业按要求进行就业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有关;而对生活中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重大疾病的预防方式认知不清[4]。因此在全面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本企业人员的组成特点和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5],这样才能提高健康教育效率,使企业职员能够理解并懂得健康知识和行为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寻求健康教育。

总之,虽然我国企业职工的总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就当前企业职工对健康知识、行为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而言仍然缺乏积极、主动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企业内部的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参考文献

[1]李小虎.都市某企业职工健康知识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需求.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12(9):1121-1122.

[2]李伟均.某中小型电池企业员工职业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4(11):237-238.

[3]陈倩盈.深圳市某区企业职工预防职业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14,4(2):448-449.

[4]李宾.某化肥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需求调查及干预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12(4):261-262.

对健康的认知范文篇6

关键词医学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对策

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与自身疾病及健康密切相关的观念改变、知识教育和行为修正,通过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树立健康的理念和增加有关健康的知识,使患者减轻对疾病的心理恐惧,从医性增加,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

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医护方面:①滞后的理念:调查结果表明,医护人员普遍对现代医护观缺乏全面认识,许多认识仍受着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只重视治疗疾病、护理疾病,不重视患病的人,有一些医护人员认为患者缺乏基本的医疗知识,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他们听不懂。还有一些医护人员认为在患病的诸多因素中生物学因素是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而忽视其他患病因素,如患者的心理因素,因而完成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为其主要职责。②缺乏教育时间:目前各大医院都比较重视经济效益,对于临床严重缺乏医护人员的现状,都不能及时进行纠正,使医护人员工作非常繁忙,工作压力很大,一天到晚疲于应付治疗和护理患者,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③缺乏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技能:医护人员往往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缺乏对教育效果的检测与评价。由于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新的医护模式的需要。缺少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与康复治疗和护理知识,而且缺少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缺乏有关心理学、社会公共关系学、沟通与交流学等人文知识,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故难以对患者实施完整高效的健康教育。④不愿承担健康教育的心理倾向: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制度是医护人员个人没有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更没有考评和奖励体系,医护人员对患者进不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好与坏都一样,医护人员不愿意增加工作量,只完成医院规定的治疗及护理内容,所以普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⑤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单一:教育内容程序化,缺少个性特点,难以满足一部分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的需求。教育方法以单纯的说教式为主,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出院指导内容简单、抽象,不具体,患者不易理解,接受差,可行性差。

患者方面:①大部分患者对疾病重视程度不够,对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这种现象多表现在老年人群、农村地区及城市打工一族。老年患者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性格比较固执,一旦老年患者轻视自身疾病的观念形成,就很难改变。另一方面农村部分地区卫生条件差,自我保健意识淡薄,长期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偏食、个人卫生差等影响了身体健康。加之经济条件受限,致使多数患者的需求仅限于求医治病,解除痛苦。②患者自身文化层次差别大:患者中既有来自领导阶层的干部、高级知识分子,也有来自工厂的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职工、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甚至还有文盲,他们之间的理解力、意志力和执行力有很大的不同,能否接受健康教育,接受多少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且是否落实到行动上,其差别很大。③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偏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士地位低下,知识程度低,只会打针发药),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凡事相信医生的解释,影响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与接受,加上医生与护士之间对患者解释不一致也易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④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千差万别:由于患者受教育的程度、人生阅历、生长环境、对健康的需求、对生命的理解、经济条件、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系统及社会地位的高低等情况的差别,所以获得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对策

普及对各层次护士现代护理理论的教育,使护士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目前的护理教育内容偏重基础医学知识、疾病知识及与之相关的技能培训,加之长期在传统医学模式下工作,对现代护理观认识不足。护理管理者要自觉的学习现代护理理论,更新观念将现代护理理论纳入护理教育项目,有系统、分层次进行教育,采取短期培训、业余自学、定期考核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使护士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

强化基础培训,提高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根据护士的教育需求的特点,努力抓好三个层次的教育培训:①学校教育:在所有的护校中都要开展健康教育必修课,为临床培养有教育能力的适用性人才;②继续教育:把护士教育能力的培训纳入国家继续教育大纲,规定不同职称护士接受健康教育培训的学分,如通过院内举办培训班、各种讲座、外送参加短期学习班的形式,使护士基本掌握有关行为科学、传播学、教育学和预防医学知识的技能,还可以开设患者的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编写健康教育教材。③临床带教:发挥高职称、高学历和高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带教作用,提高全体护士健康教育的水平。

医院应适当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重视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医院应适当增加健康教育的投入,组织人力物力,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患者和疾病的特点与需要制成各种健康教育手册、幻灯、录像等,对患者进行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

强化角色意识,明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规范化培训和护士注册法学习,强化护士履行教育义务的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充分认识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一步明确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将健康教育融入临床护士工作职责中,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考评指标并列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病区应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分解到临床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和工作职责中,认真加以执行。护理部应建立健康教育的考核指标,对病区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将考核结果列入护理质量。

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的帮助患者改变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对少数民族患者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持患者的隐私。与汉语水平差的少数民族患者沟通时医护人员应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使少数民族患者能充分的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很好的执行健康教育的措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9.

对健康的认知范文1篇7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45-01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慢性病人群的数量也在扩大,提高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健康教育是提高慢性病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最困难的环节。为了做好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生活质量,自2009年起,我社区设立了专门的健康教育室,成立了健康教育小组,对我社区的慢性病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经过2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我社区的健康教育特色。现介绍如下。

1社区慢性病人群健康教育

1.1对象:选择辖区内的慢性病人,以高血压病、糖尿病病人为主。2009年9月-2011年11月共对550例慢性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男155例,女395例;年龄45岁~91岁;高血压病288例,糖尿病262例。

1.2方法

1.2.1成立专业的健康教育团队:成立组织健全的健康教育团队,由社区中心主任担任一把手,由各团队负责人负责组织工作,由健康教育专职人员负责具体教育教学工作。

1.2.2对辖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知识水平进行评估:利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居民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并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提问,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居民慢性病中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健康知识缺乏。

1.2.3制订教学计划:根据居民的健康状况,特别是慢性病病人的需要,我们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每月在社区中心安排1次讲课,到社区进行1次义诊咨询。糖尿病、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每两月讲1次,其他内容根据需要安排。

1.2.4实施措施:每月定时在社区健康教育讲课内容,根据讲课内容请社区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通知相关人员前来听课,对慢性病病人由健康教育专职人员进行通知。每次讲完课,进行答疑,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定期进行知识测试。内容通俗易懂,包括: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怎样保持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如何建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何正确认识疾病、合理用药、预防并发症?有不适症状能及时到医院就医等。2为慢性病人群建立健康档案。为了有效管理慢性病人群和观察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为听课的慢性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截止2011年11月已建立慢性病人健康档案550份。3社区健康教育。为了巩固社区内课堂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带动社区全民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我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到社区,为已建立健康档案的慢性病人群,进行简单的健康体检和相关健康问题咨询,并在社区组织专题沙龙,邀请慢性病人群和社区居民参与,将疾病防治、营养饮食、良好生活习惯等知识传播给群众。?定期进行随访。对建立慢性病健康档案的人群由各团队的工作人员定期电话或上门的方式进行随访,解答健康问题,指导健康行为,巩固健康教育效果。

2实施效果

通过2年多坚持不懈有规律的健康教育,2011年11月对已建立健康档案的慢性病人群进行调查显示,93%的慢性病人认为健康教育是有效和必要的;85%的慢性病人认为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按时服药;72%的慢性病人认为,通过健康教育,能够参加锻炼身体;63%的慢性病人认为通过健康教育能够合理饮食;47%的慢性病人认为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

3讨论

健康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病人不健康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与其对自身行为认知态度密切相关,而有效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说教,而应选择与大众切身相关的方式,注意感染力和吸引力,让群众理解,然后做出行为方式的选择,长期专业的教育是健康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

健康教育仅仅针对病人及家属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各级医疗机构及全社会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在加强健康教育方面加大投入。社区健康教育是卫生防病的基础和先导,能有效地预防慢性疾病[1],因此社区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辖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健康、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可明显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激励人们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减少某些因素的危害性[2],有效的提高其生活质量。

做好健康教育,改变慢性病人群的健康习惯,要进行长期的、持续的、高频次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才能奏效[3]。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参与社区健康教育,为广大人群服务,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谢波.社区人群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09)

对健康的认知范文篇8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糖尿病;认知状况;遵医行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3-02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引起各种不良并发症,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健康教育是保证与核心[1]。WHO报道,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病人1.75亿,我国糖尿病患者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增加了4-5倍,估计现有的糖尿病病人约3千万,居世界第二,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问题。糖尿病必须由患者自己长期实施治疗措施,这就要求患者具备良好的糖尿病认知和遵医行为。我院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符合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其中男66例,女64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4.18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病人按照常规治疗,给予一般性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病人的饮食、运动等进行干预。每月开展专题讲座1次,上门家访,组织看录像,开展针对糖尿病的社区教育,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评分,评分分3级。回答不正确0分,部分正确0.5分,正确1分,满分4分。知识总评分≥3分为理想,≥2分为良好,≥1分为一般,0分为差。根据血糖情况来判断患者是否遵医,干预措施是否有效。糖尿病空腹血糖控制标准:≤6.1mmol/L为良好,6.1-7.8mmol/L为一般,>7.8mmol/L为不好。通过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认知测试评分和血糖控制状况,评价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和遵医行为的影响。

1.3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内容

1.3.1疾病知识缺乏者我们从糖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血糖的控制标准、发生发展过程、并发症的危害详细向他们讲解,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糖尿病患者不仅要通过饮食治疗来控制血糖,而且要保证机体的正常需求,进行日常生活[2]。掌握热量计算方法,要求进餐定时、定量,饮食总热量的估计应按年龄、性别、身高,计算标准体重后计算。宜食新鲜蔬菜、豆类及低脂肪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忌食含糖多的糕点、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肥腻及煎炸食品。控制好饮食可以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使胰岛组织得到恢复[3]。

1.3.3运动指导能量平衡,有效运动,量化管理相结合,可有效的降低血糖控制症状[4]。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病情,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糖尿病患者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坚持“一、三、五、七运动法”,但在血糖控制不稳定,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1.3.4自我监测每周至少做1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2-3月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自我血糖监测可帮助改善血糖控制,保证降糖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

1.3.5心理支持由于糖尿病病程长,所以患者易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等情绪。社区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有计划的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要取得与病人情感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诉他们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康复。只要合理控制饮食,配合运动及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完全可以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4统计学处理全部录入Excal数据库,采用spss18.0进行统分析,组间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认知情况比较见表1。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认知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见表2。干预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血糖控制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给患者带来了生理与心理的巨大痛苦。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现代糖尿病管理方案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6]。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增进对疾病的认知和遵医行为。干预组患者控制血糖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开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有调查表明,社区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渴求是迫切的[7]。我国部分地区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无法很好的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可在社区进行,社区护士应该担负起健康教育的重任,整合资源,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健康教育。家庭是患者感觉最舒服的地方,患者希望得到亲人的关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针对家庭进行健康教育。

重视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前,应评估每例患者的自身特点,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采用示范或演示的方式,辅以适当的非语言沟通,使患者易于理解,增强效果。

总之,通过多种形式个体化的社区健康教育,使患者的糖尿病认知程度和遵医行为显著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通过健康教育,进一步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主动参与治疗活动。另外,健康教育是个长期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收到明显效果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袁永梅.初探糖尿病的社区健康教育[J].实用医技杂志,2008,11(31):4503.

[2]李雪琴.糖尿病营养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3,2(38):99-100.

[3]刘铁玲,刘铁彬.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1):1508-1509.

[4]谭成清,吴波.社区综合干预防治糖尿病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8):61.

[5]严卫红,蒋艳琼,徐慧花.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及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8(17).

对健康的认知范文篇9

高职及大学的少部分学校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学这门课程,中职卫生学校目前还处在空白,而中职医学学生临床接触少,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往往造成以后工作中的极大的障碍,埋下护患沟通不良及不被信任的隐患。

2目前制约护生提高健康教育能力的主要因素

2.1医学教师对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

目前由于地域以及传统观念影响,医学教师观念更新落后,对医学健康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教学工作仍旧停留在生物医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重视培养护生的专业能力,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没有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教学,或者按照书本照本宣科,一带而过。

2.2护生缺乏护理健康教育意识:

因传统观念影响,多数护生认为护士只是打针发药,或者协助医师进行治疗护理,从而忽视了患者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和在新的护理模式中的重要性。现代医学教育过程中,护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健康评估、护理实施上,将健康教育认为可有可无或者认为是宣传教育可以忽略。而目前中职护理实施整体护理教学,在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内容、模式发生更多变化,儿科护士更多的承担患儿及家属的咨询者及健康教育者的重要角色。患儿家长渴望了解更多健康教育知识,但护生健康教育知识匮乏,从而产生护患不信任危机,这就促使护生需要提高认知程度,积极参与健康教育。

2.3护生缺乏相应专业素质:

由于中专护理学生多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学习中,基础知识薄弱。中职护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不能有效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现代护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因而缺乏关心和照顾别人的习惯。作为未来的的护士,很多护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学习能力。

2.4健康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患儿及患儿家长。健康教育范围为儿童保健常识及儿科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护理措施、疾病预防及护理措施。儿科健康教育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这是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原则。由于父母是患儿的看护者,他们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疾病的防治、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此外家长的素质也影响整体护理的实施。家长因孩子生病面临心理压力,存在明显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往往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因此,护士要充分了解患儿及患儿家长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主动并详尽的向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3加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对策

3.1教师及护生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要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认识儿科护士是护理计划的制定者者、实施者、健康教育者,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给学生讲授,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情景教学、病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完善健康教育的讲解,并使护生认识到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患儿及患儿家长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所以更要要求护生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健康教育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以新的护理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以患儿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服务新理念,履行护士的基本职责,并自觉履行健康教育的义务。

3.2提高护生学习健康教育的能动性。

中职护生起点低,基础差,缺乏健康教育意识、理论知识不扎实,所以要不断提高护生知识基础和健康教育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护生从认识上、行动上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提高为患儿及患儿家长服务的积极性,能够主动、积极、高效地把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每一位患儿和家长。

3.3加强护生表达及沟通能力,学会与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儿科护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治疗、护理的基础,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良好的沟通,而健康教育可以作为护患沟通的切入点和桥梁,积极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恢复健康信念,并能做到遵守医疗程序的行为。由于患儿年龄、性格及家长知识层次等各方面的差异,使患儿及家长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有所不同,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护生交流意识和沟通技巧,包括提问、倾听等语言性沟通技巧和体态、触摸等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讲解。

3.4加强学习,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做好健康教育,先要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学习如何评估患儿,收集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找出患儿及患儿家长真正关心的问题,作为教育的内容。学习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实际情况、认知程度,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随时收集有关资料,以便动态地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护生学习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指导,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素质,另外一方面要鼓励护生广泛学习,自由提问,培养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便更好地适应医院及社区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3.5学习建立儿科护理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教育路径是指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的实施上,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评估,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社会、文化等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路径表。教师可以运用展示法、讨论法、临床模拟等教会学生讨论制定儿科护理路径,填充健康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热情。

4结语

对健康的认知范文1篇10

【关键词】护理人员;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认知行为

本文主要就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认知行为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有效地指导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在我院肿瘤体系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男2例,女98例,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2.9+2.2)岁;其中12名主管护师、20名护师、68名护士;其中36名为本科及以上学历,64名为大专学历。

1.2临床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入组的100例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PICC置管健康教育知识获得途径、对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知识得分及认知态度。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在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使用(x-±s)的方式进行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的方式进行表示,用x2检验,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2.1护理人员PICC置管健康教育知识获得途径

护理人员获得PICC置管健康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来自高年资护理人员或PICC认证专家的指导,临床经验累积及网络、书刊杂志。详细如下:

2.2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知识得分及认知态度

护理人员认知度及得分较高的PICC置管健康教育知识主要为置管后手臂运动、日常工作和生活、治疗期间间歇期的维护。详细如下:

对健康的认知范文篇11

健康素养核心信息知晓(形成)水平调查问卷涉及《营养66条》中的56条核心信息,问卷的内容效度为84.8%。湛江市区公务人员健康素养的综合水平为68.8%,其中健康理念形成率为82.4%,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8.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4.3%,健康技能掌握率为75.7%。研究将健康素养理念15个条目、健康知识30个条目、健康行为40个条目、健康技能15个条目分别合并为5个类别健康理念、15个知识点、15种健康行为和5项健康技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各维度项目内容均按形成率或知晓率从高到低排列)。健康素养综合情况根据湛江市区公务人员形成健康理念、具备健康知识、形成健康行为和掌握健康技能的比例分别为75.8%、55.8%、13.1%和66.7%;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7.5%。男女公务人员在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总体健康素养具备方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优于男性;而健康理念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男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已婚者健康理念较未婚者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务健康行为形成率存在不同,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层领导健康行为形成率最低,仅为3.7%。

该研究自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其内容效度为84.8%。该研究公务人员健康理念形成率与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2.4%和78.2%,高于长春市市民76.8%的调查结果[7],健康技能掌握率75.7%略高于其74.2%的结果[7],健康行为形成率54.3%低于长春市市民68.7%的形成率[7]。可能与调查对象本身素养水平以及不同的问卷有关。有研究显示,对于相同的核心信息用不同的题目进行测试,得出的结果差距较大[8]。该研究调查问卷基本上能调查健康素养包涵的核心信息,并反映当地公务人员的健康素养状况。健康素养核心信息知晓(形成)水平调查显示,湛江市公务人员健康素养的综合水平(人群总体答对率)为68.8%,其中健康理念形成率为82.4%,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8.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4.3%,健康技能掌握率为75.7%。健康理念方面,健康权利维护意识、个人家庭健康责任意识形成率较高,达到90%以上,而健康社会责任意识相对较低(60.2%)。人们往往比较关切个人和家庭健康,而素养66条体现了维护健康包括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会健康等3个层次,故社会健康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健康知识素养,15个条目中只有7个条目知识知晓率达到80%,尤其是血压体温正常值知晓率只有54.7%,提示有必要针对性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健康行为形成率总体水平较低(55.8%),各条目分析结果不但要求在公务人员中要更深入的倡导健康行为生活方式,还提示公务人员可能由于工作任务重和压力大造成熬夜和睡眠时间不足、运动机会减少,同时长久被认为比较健康的湛江饮食习惯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值得改善和进一步研究。健康技能危险标识识别率最低为68.5%,其余均在70%以上,这可能与健康技能题目相对比较简单且健康技能涉及的题目大多为与日常生活常见或相关的内容有关。湛江市公务人员健康素养总体水平湛江市公务人员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较低,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只有7.5%,其中具备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技能素养的比例为75.8%、55.8%、13.1%和66.7%。这与有关文献研究结果一致,行为与理念、知识间存在很大差距,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和理念,并不一定都能转化成健康生活方式[9]。但可以看出促进公民健康行为的形成是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关键。

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女性优于男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于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9]和广东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10]。可能公务人员中男性担当的责任较女性更重,受到周围人文环境的影响更大所致;已婚人员健康理念具备率高于未婚人员,差别具有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说明已婚人员在维系家庭健康的过程中对健康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及一般人员健康行为素养具备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层领导健康行为具备率最低,高层领导面临的压力往往较其他人员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即使具备良好的健康理念素养和健康知识素养,可能健康行为的形成易被忽略或较其他人群更难以坚持。研究的创新与不足JoanneProtheroe等认为目前健康素养评估工具不能反映能反映健康素养各方面的内容,需要重新设计[11]。我国一些专家也认为需要一种评价健康素养水平的全面而又具体的方法[5]。我国健康素养调查虽为独立量表[9],但本研究认为在理念素养和行为素养方面采用五级评分法评定可以更准确或更接近的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因此本研究在理念素养和行为素养调查采用五级评分法评定。另外本研究将健康理念作为健康素养单独一个部分进行调查,本研究认为健康理念的形成更有利于让健康行为成为一项自觉行动。该研究对具备健康素养的判断标准与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采用的标准不一,可能造成调查结果的可比性较差。同时,由于各条目基本上对应相应的核心信息,知识素养与行为素养题目间内容彼此相对独立(知识素养和行为素养所对应的核心信息不同),难以说明知识素养和行为素养之间的相关关系。湛江市公务人员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较低。但可能湛江市区公务人员87.7%的人员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健康技能等认知性素养更容易形成或掌握,所以其水平均明显高于行为素养,因此,在倡导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技能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促进健康行为素养的形成,特别需要加强开展针对性健康普及行动。

作者:王忠林矫陈萌生扈克清廖文翔杨琼花黄观祥

对健康的认知范文篇12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健康教育;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4)27-0086-04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impactofhealtheducationonosteoporosisafterfracturepatientswithosteoporosisawareness,self-efficacyandfractureefficacy.MethodsAll142osteoporoticfracture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71cases,theimplementationofcomprehensivehealtheducationobservationgroupwerecomparedosteoporosisknowledgequestionnaire(OKT),osteoporosisself-efficacyscale(OSES),lumbarspinebonemineraldensityandfracturessituation.ResultsAfter3and6month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OKTscore(P

[Keywords]Osteoporosis;Fracture;Healtheducation;Self-efficacy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退化性骨骼疾病,随着骨量丢失,骨质强度减弱,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骨质结构的不足增加骨折愈合难度或发生假体松动等问题导致延迟愈合或需再次手术影响骨折预后,骨质疏松症状持续则使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上升,成为威胁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之一[1]。因此,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治疗不仅应重视骨折愈合,改善骨质疏松预防再次骨折对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旨在提高患者对骨折及骨质疏松认知,改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骨折愈合及减轻骨质疏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42例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术前经影像学诊断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2],男66例,女76例,年龄50~79岁,平均(67.23±10.25)岁,骨质疏松病程1~8年,平均(5.34±1.54)年,文化程度:大学29例,高中47例,初中52例,小学14例。排除多发骨折、病理性骨折、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及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健康教育

观察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骨质疏松相关知识:骨质疏松是患者的基础疾病,与骨折的发生及预后关系密切,积极的治疗骨质疏松是骨折治疗的前提之一,因此,应向患者宣教骨质疏松病因、预防、诊断、危害及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视,介绍药物治疗、膳食调理、合理运动等改善骨质疏松的方法。②骨折围手术期相关知识:术前向所有患者介绍病区及病房环境,作息规律,术前准备如备皮、排空膀胱及肠道、禁饮禁食的意义及时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教会患者及家属卧床生活行为方式,如洗漱、排泄、饮食、深呼吸、更换等;上肢骨折患者锻炼健侧上肢的生活行为能力,尤其是优势手骨折的患者应提前训练健侧手进食、书写等技能;术后早期均应进行科学的康复运动训练,术后第1周内以患处周围肌群、关节简单舒缩、屈伸运动为主,促进局部消肿,术后第2周增加患处周围肌群和关节活动范围和强度,并逐渐增加患处肌肉及关节的低强度小角度运动,以屈伸运动为主,第3~6周逐渐增加患侧肢体运动强度,增加持重和负重力量训练,增加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运动,下肢骨折患者逐渐训练床边站立、扶拐行走,上肢骨折患者逐渐训练持物,重量由轻至重,锻炼握笔、持筷等日常行为动作。③后期康复运动干预:后期康复过程中应积极参加户外有氧运动,如健身操、慢跑、太极拳、柔力球等,增加骨骼和关节的应力性锻炼,增加日照量促进维生素D生成,以缓解骨量丢失促进骨骼健康,每日至少30min皮肤日照,避免中午阳光过强时进行。④饮食干预:基于骨质疏松应以富含可吸收钙和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的食物为主,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量的恢复,增加摄入优质蛋白质、纤维素和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除咖啡、可乐、浓茶等可能影响钙吸收的食物;维生素D避免与绿叶蔬菜同服,应间隔足够时间,避免形成钙螯合物,降低钙质吸收[3]。⑤心理及行为干预:主动询问患者存在的疑问和困难,给予及时疏导和帮助,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如电视、影像制品、书籍、等,缓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压力;早睡早起,培养规律健康的作息习惯,促进机体内分泌系统对钙质吸收的调节[4]。健康教育的方式:①住院期间以床边亲自示范教育为主,采用口头宣教、健康手册等形式,加强患者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加强与家属交流,通过对家属的教育增强健康教育内容的执行力。②出院时建立患者康复档案,前3个月每2周进行1次,此后每月1次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康复状况及生活行为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提醒定期复诊。

1.3观察指标

术前及术后3、6个月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steoporosisKnowledgeTests,OKT)、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OsteoporosisSelf-EfficacyScale,OSES)、腰椎骨密度评价,术后3个月进行骨折疗效评价。OKT共26题,分为危险因素、运动知识及钙知识3部分,总分范围0~26分,得分越高骨质疏松认知越高[5]。OSES共12题,分为锻炼效能、钙效能2个因子,经数据换算各因子及总分范围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越高[6]。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骨质疏松认知情况

两组术前OK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OKT评分显著提高(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骨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紊乱导致体内钙磷代谢平衡失调、骨量丢失骨密度减少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7]。骨密度减少使骨骼强度降低,发生骨折后骨骼重建所需骨质不足,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骨折愈合稳定性差,再次骨折风险增加[8]。骨质疏松干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饮食钙摄取等,需要坚持长期科学的生活行为干预,生活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程度,预防并发症发生,但患者对干预方案的接受度和执行力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合并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加重骨质疏松程度,进而诱发多种并发症,因而则更亟需对骨质疏松状况进行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前腰椎骨密度均明显偏低,骨质疏松症可能是患者在外力冲击下发生骨折的原因之一,虽然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均采用相似的手术治疗方式和骨质疏松干预措施,术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腰椎骨密度还是较术前略微下降,可能与骨折后骨吸收功能增强有关[9],然而观察组术后3个月并未出现腰椎骨密度下降,并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骨密度继续升高,并依然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在健康教育干预下,患者术后骨质疏松症状得到持续缓解或改善。健康教育的重点以生活行为方式改变为主,包括运动锻炼和饮食干预。除骨折术后早期需要进行康复性锻炼外,术后2个月以后的后期康复过程则以减少骨量丢失、促进骨密度增加为主,户外运动增加骨骼和关节的应力性锻炼,不仅有益于骨折肢体功能康复,促进骨形成增强骨骼强度,户外日照还能促进维生素D生成,有助于钙吸收缓解骨量丢失促进骨骼健康[10,11]。适当的营养摄入指导不仅有助于骨折愈合和骨质疏松症状减轻,还可丰富生活内容使患者更有目的地选择食物,健康教育过程可列举多种相关食物及菜谱为患者提供参考,食物则以富含可吸收钙和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的食物为主,并避免进食影响钙吸收的食物[12]。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宣教,观察组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结果显示,术后3、6个月观察组OK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分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持续长期给予健康监督指导。住院期间采用常规的交流沟通方式,以床边亲自示范教育为主,采用口头宣教、健康手册等形式,根据患者理解力和疾病程度进行个性化讲解;另外,将家属作为重要的宣教对象,由于骨质疏松是长期的病理过程,家庭康复和治疗是常态,因此增强家属的疾病认知有利于在家庭中形成有效执行动力[13],结合出院时建立的健康档案和定期回访,形成内外结合的健康教育指导、监督、促进机制,增强健康教育内容的执行力和持久效应[14-16]。因此,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仍有较为满意的骨质疏松认知程度。并且从OSES评分变化情况可见,观察组不仅具有更好的锻炼效能、钙效能,还能在出院后较长时间内保持自我效能水平,其中钙效能还有所增加,反观对照组则呈现随时间延长而减弱的趋势。观察组3个月的骨折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相较于对照组疗效优明显增加,疗效差明显减少,也说明骨折康复及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对患者骨折愈合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总之,骨质疏松是骨折的危险因素,对骨折术后预后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患者进行骨折及骨质疏松相关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患者对骨质疏松的认知和自我效能,提高骨密度及骨折疗效。

[参考文献]

[1]刘敏燕,李春霖.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及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5):397-400.

[2]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3]谢海丽,欧阳维富,吴宝华.饮茶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骨骨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4):385-388.

[4]吴敏,庄建华,王尧杰,等.社区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的效果评价[J].浙江临床医学,2013,23(3):394-395.

[5]叶贞,边平达,潘宏华,等.高龄骨质疏松患者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调查研究[J].浙江医学,2013,22(23):2125-2126,2139.

[6]刘莹,任志宏,刘小敏,等.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危险因素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3,29(3):261-262.

[7]蒋雪生,李建有,张文均.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与脊柱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正骨,2013,25(9):16-18,21.

[8]黄际远,宋文忠,史克俭,等.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相关性及对骨质疏松诊断的差异性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3):305-306.

[9]冯能,李跃红,孙建军.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9例手术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3,23(11):1709-1710.

[10]LiuLingjuan,LiuLiqun,BoTao,etal.PuerarinsuppressapoptosisofhumanosteoblastsviaERKsignalingpathway[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docrinology,2013,24(6):786.

[11]陈浩,冯飞,朱富强.老年骨折患者25-羟基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与骨质疏松程度的相关性[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3,6(1):20-27.

[12]MahbobeA,RahebeS,AzitaH,etal.Comparisonoftheeffectsofcanolaoilversussunfloweroilonthebiochemicalmarkersofbonemetabolisminosteoporosis[J].JournalofResearchinMedicalSciences,2012,17(12):1137-1143.

[13]MagnusKK,BjornER.Physicalactivityasastrategytoreducetheriskofosteoporosisandfragilityfractur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docrinologyandMetabolism,2012,10(3):527-536.

[14]李锋,陈妍妍,廖晖,等.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8):634-638.

[15]王培勇,杨良策.定量超声骨质疏松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1,30(1):67-7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