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例(12篇)

来源:收集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维护;数据采集;人工观测

【分类号】P412.1

地面观测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地面气象自动化是观测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气象现代化的推进和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的提升,调整和改革与观测自动化不适应的观测任务、观测方法、业务规范和流程,构建与现代化气象业务相适应的观测系统工作模式,实现观测现代化综合效益的提升。常规要素观测模式从人工观测进入到自动观测后已经多年了,多年来,观测技术进步了,但是业务模式还没有改变,已经渐渐不适应观测技术了。随着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内容,北京时间2012年3月31日20时起全国2419个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自此我国气象事业基本结束了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并存的时代。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的主要内容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涉及到观测、传输、资料、预报和服务等各个业务环节,改变了以往的业务工作模式,调减了人工观测任务,增加了能见度等自动观测资料,显著提升了地面观测的效益。调整内容包括观测项目、观测时次、编发报任务、航危报业务、观测业务布局和完善观测业务功能和流程。

(2)所有地面气象观测站保留能见度和雨、雪、冰雹、雾等21种天气现象观测,取消烟幕、极光等13种天气现象常规观测;基准站、基本站的云和能见度人工定时观测时次由每日8次调整为5次,取消夜间观测。

(3)所有地面气象观测站取消地面气候月报、气象旬(月)报编发任务,参与国际交换的地面气候月报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统一编发;改革航危报业务,通过提升综合观测资料、预报服务产品共享能力,实现气象信息自动化传输流程,建立新型气象为航空服务业务,替代航危报任务。

(4)建立气象信息员、志愿者辅助观测机制,增强本地区更大范围灾害性天气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能力;统筹地面气象观测与其它业务环节,建立综合业务流程,完善观测规范,建立与综合业务相适应的考核标准和管理制度。

2实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的重要意义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提升气象业务能力的基础,气象观测能力水平决定着气象科学和事业的发展水平,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基础。

(2)通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改革与调整,建立适应预报服务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布局科学、质量可靠、运行稳定的基层气象台站现代观测业务,实现人工观测项目的合理布局,显著降低观测员业务工作量,建立现代观测业务流程、观测规范和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全国现代气象观测业务。争取在基层气象台站观测业务全面实现自动化、人员队伍实现精干高效,为气象业务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与调整是是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基础性业务,按照需求牵引、综合统筹、重点突破、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围绕业务和服务需求,以业务调整为主线,以质量效益提升为核心,在保证业务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改革与观测自动化不相适应的观测任务、观测方法、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加快推进观测自动化进程。

(4)目前气象观测还没有完全达到自动化,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气象因素的监测还需要人工观测,仪器设备研发等方面还不完善,在观测自动化、业务集约化和流程科学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其次是建立与观测自动化相适应的业务流程。推进业务流程科学化是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

3强化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后地面观测工作的措施

(1)建立适应预报服务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布局科学、质量可靠、运行稳定的基层气象台站现代观测业务,实现人工观测项目的合理布局,显著降低观测员业务工作量,建立现代观测业务流程、观测规范和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全国现代气象观测业务。争取在基层气象台站观测业务全面实现自动化、人员队伍实现精干高效,为气象业务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观测业务发展资源。使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分工更合理、运转更协调、功能更完善等方面尚有差距。最后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地面气象观测改革与调整需要一大批与自动化观测相适应的观测技术人员,要从传统的普通观测员向“天气监测员”、“装备保障员”、“质量控制员”转变,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新时期、掌握现代化观测系统的观测人员。

(3)强化人才素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是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广大观测员要努力适应观测业务改革,多学、多看、多实践,实现一岗多职、一专多能。气象部门要加强对观测员的培训力度,改变传统的观测员单纯人工读取仪器数据、编发报文,逐步向观测装备运行监视、设备维护维修、资料分析和质量控制、观测产品制作的转变,组织编写与基层台站自动化、集约化观测业务相适应的系列培训教材,实现观测员队伍的整体知识更新,切实实现气象观测业务改革。

(4)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的规章制度,增强测报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进行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时,应该要完全按照这个规范准则进行。地面气象测报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对于气象测报的数据要求十分严格,准确性要求也很高。为了确保气象测报工作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具体的工作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具体工作中应该严格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质量。

(5)及时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对于气象测报出现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测量误差是测量的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对于出现的误差,要及时进行处理。对属于气象测报人员职业道德的,如伪造数据、涂改数据,这类问题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按照气象测报工作的管理规定对员工进行严格管理,加强测报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从思想教育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杜绝这类问题。对属于测量过程中的各种误差,要加强测量范围的控制,使得测量仪器能尽量实现精确的测量,尽量减小在测量过程中的各种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对地面气象进行观测记录时,所记录的值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要将观测时的记录与实测进行比较,如果误差过大要进行调整。

(6)仪器在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无论是对仪器的安装还是维护方面,都要提高对其重视的程度。对观测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类仪器的安装、维护和使用,观测人员都必须要进行透彻的了解,尤其是对一些细小的环节,由于这些环节都很微小,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从而对观测的内在质量造成影响。仪器位置安置不当,就很容易导致测到的数据出现偏低的现象,尤其是在夏天,偏低值更大。因此,在进行气象观测之前,一定要对仪器的安装进行系统的检查,确保其不存在任何问题。日常生活中,要对仪器进行全面维护,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

4结束语

总之,地面气象测报是气象监测工作的重要措施,转变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方式,就要在满足预报服务需求上下功夫,在提高观测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在观测的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素质提高上下功夫,通过科学组织、上下联动、狠抓落实,实现气象观测业务的更大发展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娟.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03).

[2]魏帆,张桂珍.浅谈加强地面气象测报质量[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7).

[3]张玉芳.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测报工作质量[J].农业与技术,2012.

[4]曹中印,王世彤.浅谈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地面测报工作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篇2

关键词一般站;报表预审;问题;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P4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3-0304-02

ProblemsandSolutionsofReportPre-verificationofOrdinaryStation

LVYan

(HanshouMeteorologicalBureauinHunanProvince,HanshouHunan415900)

AbstractPre-verificationofreportformisintendedtoassuretheintegrityandaccuracyofdataobtainedfromtheground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anditistheaccumulationofmeteorologicalwork.Inordertomakepreparationforthegroundobservationandautomaticstationreporthearing,combiningpracticalworkexperience,problemsandprocessofreportpre-verificationofnationalordinarystationweresummarized,soastoprovidereferencesforimprovingthequalityofthereport.

Keywordsordinarystation;pre-verificationofreport;problems;solutions

1OSSMO软件的设置

1.1建立审核规则库

地面审核规则库用于地面气象观测定时记录输入时对记录极值和月年地面气象数据文件的审核。审核规则库是各气象要素的气候极值或要素变化最大可能值的集合,可根据台站各要素历年出现的情况而定。参数设置正确与否将影响到机审结果,如设的范围太宽会漏掉很多疑误信息,设得太窄则非疑误信息增多,达不到把关的效果。另外,当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界面实时数据值为红色时,此时值班员要注意该值是否异常或超极值,这对修改审核规则库有很大的帮助。

1.2设置本台站参数

现在大多数台站都在进行标准化台站的建设,这就可能导致本站基本参数的改变。以汉寿站为例,需将原一楼的测报值班室搬入改造好的二楼,这一工作安排在月末2011年9月30日20:00后转月时进行搬移,便于月内观测项目的一致和A、J文件的转换,此时OSSMO软件台站参数内的气压表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无锡设备)、实测重力加速度的设置也要作相应的改变,那么10月初在制作9月的报表时,需从9月的A、J文件数据维护中重新将更改后的参数改回至原来在一楼观测时的参数,而不能直接从OSSMO软件中的参数设置中更改或是直接在10月初将9月的报表从B文件转换后忽略参数设置。

2降水的相关记录

2.1降水上下连接值的输入

最易出现的问题是降水上下连接值是否输入准确。跨月连续(无)降水开始日期和上跨连续降水量,虽然OSSMO软件能自动挑取跨月(无)降水开始日期和上跨连续降水量,但有时也难免会出错,预审员必须将上跨日期和连续降水量与上一个月的A文件进行核对。而下跨降水量为下月1日(20:00至翌日8:00)的降水量,预审员在制作A文件时一定要将下月1日(20:00至翌日8:00)的降水量输入(注意:不要漏输或输错,不能与最大连续(无)降水量中只包含大于或等于0.1mm降水量相混淆),如有微量降水0.0应输为“,,,,”,不要误输为“0000”。

2.2滞后降水的处理

预审过程中,还要注意自记雨量栏与天气现象栏的配合。因自动站雨量传感器翻斗滞后性,在降水停止2h内会传出降水量信号(一般为0.1、0.2、0.3mm),这时应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一分钟和相应的小时时段内[1],一般站夜间(20:00至翌日8:00时)混有滞后降水量时,因无法判断,按正常处理,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2h以外的降水在“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进行人工删除,此情况应在值班日记中交代。在日常值班时,值班员要注意检查每小时降水的情况,不能在降水停止之后仍有降水量,从而导致A、J文件矛盾。

3整点数据采集故障

当某时或某时段因计算机故障、监控软件不健全或网络问题等原因,造成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中的数据没能写入计算机[2],可以先通过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中的数据采集―常规数据卸载―定时数据与分钟数据,选取需要的时段进行数据卸载,从而获得相应数据。

若某整点的数据不能卸载(如2012年5月23日17:00),提示为数据不存在时,可能是没有对整点数据进行采集,从而导致记录缺测,这时应打开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再从中打开C:OSSMO2004/Resotre/Date/Aws_Iiiii_20120523.RTD文件,找到接近17:00的正整点前后10min有效分钟数据来代替17:00整点温度、相对湿度、草面湿度、地面0~320cm地温、20min风向风速、10min风向风速等数据,但该时水汽压与露点湿度只能用分钟数据中的气温与相对湿度反查求得,如果该时在下雨,该时的小时降水量按缺测处理。如果前后10min数据也缺测,那么还可以采用前后整点间数据内插处理或用人工站记录代替。上述情况均应在报表中备注[3]。

4复杂天气情况的处理

4.1电线积冰观测值的输入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对于连续一天或几天的一次积冰过程,在A文件中每次过程只需输入一次最大的直径、厚度和重量及相应的风向风速、温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要错误地把电线积冰观测簿上的电线积冰记录全部输入A文件中。

4.2有积雪时草温的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草温传感器安装在距地6cm高度处,并与地面大致平行,连接电缆大部分埋设在封中,但在传感器一端有0.5m左右的电缆露出地面,可方便移动。当积雪掩没草温传感器时,应将传感器置于原来位置的雪面上,这时测量雪面温度,并在备注栏内注明起止日期。如果草温传感器被积雪覆盖,但没有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应在备注栏注明为“草温传感器被雪覆盖,未拿出雪面观测,为雪中温度,维持原记录”。

5报表封底的填写

5.1纪要栏的记载

应按照《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4.2.6.2.3各条记录规定,对照气簿-1的纪要栏,填写8个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进行了人工增雨时不能漏写,灾情一定要进行调查,结合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综合概括写入纪要栏。

5.2气候概况的记载

应根据规范要求填写,01、05是必写项目,01写主要天气气候特点,分析温度、降水、日照这3个主要气象要素条件的月平均值与历年平均值的比较,05写天气气候综合评价,概括出月内出现的主要天气情况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等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特别是灾害性、关键性天气对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5.3备注栏的处理

备注栏只对报表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不正常的记录逐一进行备注,如果是同一类问题,应综合在一起备注,简明扼要;更换新仪器时应按规定在备注栏注明仪器号码、规格型号、厂家、检定日期和有效期[4]。

6结语

预审工作是一项需要特别认真负责而细致的工作,也是地面测报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预审员熟悉测报软件的操作,要加强对《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有关新技术规定的学习,以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层层把关工作,确保每一项数据都完整正确,为气候分析提供资料保障。

7参考文献

[1]刘艳霞,刘亚玲,李雪梅.自动站月报表预审疑误的几点判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4(19):331.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问题;质量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P4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8-019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天气预报精准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和气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其观测质量的指数直接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偏弱

与其他一些行业相比,气象观测是一项相对比较专业的工作,因此该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专业素质的体现也与最终的观测数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现如今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整体情况,其专业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大都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固步自封,不愿意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长此以往,各种问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失误发生。

1.2气象观测人员缺乏敬业精神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不断改革和新的观测设备的投入使用,特别是新设备的使用,其初衷是为了让大量的手工操作被成功解放出来,同时让以往繁琐的人工操作也变得简便化。然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观测员认识不到位,思想上麻痹大意,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中不能坚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导致人为失误的发生。同时,由于观测人员的敬业精神不够,导致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错误,从而大大影响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1.3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气象部门开始逐步在以往的体制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但是改革的力度和程度不尽相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匮乏。由于沟通交流的有限,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让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改革行进的过程中表面上显得“轰轰烈烈”,实际上“举步维艰”,进而让整个地面观测业务的质量大打折扣。

1.4对新设备、新技能的掌握不够熟练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的不断发展,许多地面气象观测站都在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这些设备的投入固然是件好事,然而由于观测员对新设备、新技能的熟悉程度不够,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又过高,一旦仪器出现故障,台站专业维修人员又不在时,观测员就显得“手忙脚乱”,从而导致观测数据错误或缺失,进而影响整个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2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2.1全面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而言,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着最终的工作效果。因此,要想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整体质量,提升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技能素质是基本前提[1]。首先,气象部门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接受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代接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观测技能。其次,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和一定的操作水平,熟悉并掌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相关的技术规定。再次,为了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气象观测站应该为其提供足够时间和足够数量的岗前实践操作机会,通过岗前的实践让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和规避[2]。同时,对于已经在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也不可放松,对于老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单位应该及时地予以解决。最后,在工作中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兴趣始终维持在一个高位的水平之上。

2.2建立健全相应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规章制度

首先,气象观测部门在工作中应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在具体的工作中,每个气象观测台站和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观测操作流程,为了今后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建立健全一整套统一的气象观测流程势在必行。在统一规范的流程之下,各项工作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作成效自然成果斐然[3]。其次,各个气象观测站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通过在全站范围内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让全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始终得以保持。同时,在此过程中相应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在一整套严格且规范的人员管理制度下,整个气象观测站的运作才能始终保持良性,并为社会大众提供源源不断的气象资讯,方便社会大众的生活。

2.3建立健全相应的各种工作预案

首先,各个气象观测台站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和编制一些预警预案。预警预案为了保持其完整性应该保证有手工编制预案和电脑编制预案2份,以便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应付。其次,气象观测站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故障应急预案。其常见的故障有供电问题、网络通讯问题和硬件问题等。因此,一旦出现上述这些故障问题之后,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并在查明原因之后进行及时进行修复[4]。

3结语

在气象业务工作中,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显得至关重要。地面观测业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升地面气象观测站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十分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让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整体质量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4参考文献

[1]李祖敏,梁珊珊,林雪香,等.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4):99-102.

[2]秦青梅.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J].农业与技术,2015(4):19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篇4

关键词扬沙;浮尘;天气现象

2000年5月16日14∶00(以下简称“5.16”),海原县天气晴好,但天空混浊,相对湿度小而风力大,近地面大气中明显存在干质的视程障碍现象。当时气象站值班员根据习惯全天记为浮尘,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应记扬沙。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等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正确记录天气现象能给气象工作留下详实宝贵的资料,给气象、气候、天气预报等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素材[1]。上述5.16现象,问题虽小,但可促使观测员注意准确掌握天气现象间的重要区别与分辨要点,记录好每种天气现象。

1扬沙与浮尘天气概念辨析

1.12种现象属易混淆现象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扬沙、浮尘给出了定义:扬沙是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1.0km,<10.0km;浮尘是尘土、细沙均匀浮游在空中,水平能见度<10.0km。从上述定义可知,2种现象同属一个性质,即都是尘沙在空中的悬浮,造成的视程障碍程度基本相同,在大气中造成的光、色、态等在人们视觉上有几乎相同的表现。

1.2不同发生条件

根据《规范》对扬沙和浮尘的定义,扬沙是在风较大的天气条件下吹起的当地或附近的尘沙,而浮尘是在无风或风较小的天气条件下,当地沙尘暴或扬沙后的尘沙或上层气流从远处带来的尘沙。这个补充概念,为观测员判定2种现象的区别,提供了操作依据。

1.3不同天气背景

根据《规范》给出的成因区别,一般除了沙漠地区以外,当地或附近(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要使较大的风能吹起地面的尘沙,其天气背景条件是应有连续2~3d以上或更长的晴好干燥天气,否则雨后放晴,地面潮湿,即使风较大,也难以出现扬沙天气。如果时有视程障碍现象,则可考虑是否为烟、霾或轻雾等天气现象[2]。

1.4能见度观测

2种天气都会出现干质的视程障碍现象。《规范》对水平能见度的定义:扬沙水平能见度≥10.0km或<1.0km,浮尘水平能见度<1.0km。由此可见,二者在水平能见度上有共同的区域,所以根据水平能见度很难区别这2种天气现象。从2种现象的垂直能见度上分析:扬沙是由风将当地或附近的尘沙吹起而引起,往往呈现在尘沙堆积区的近地面低空中,它表现在垂直能见度上,低层较混浊,而上层混浊状况逐渐减弱,能见度影响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浮尘却是由上层气流传播或扬沙后生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尘沙较均匀,由于物质的叠加作用,对垂直能见度的影响随低到高逐渐加重,能见度逐渐变差,所以可把垂直能见度的变化区别作为两者的分辨要点[3]。

1.5风速区别

风速大小是区别这2种现象的重要判断依据,但风速大小仅为定性概念。《规范》指出在陆地上刮4级以上风时,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由此可以认为,地面风力在4级或以上时,发生扬沙的可能性更大。而浮尘是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这就说明了浮尘天气是无风或者风力很小。

1.6上游台站的记录

地面气象观测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每一次的天气过程从发生、发展、消失所经过的路线中,当地的气象台站都有相应的记录。当某一天气过程从不同的台站经过时,上游台站和下游台站的记录除时间不同外,现象的种类应该是一致的。因此,当观测员不能对某一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时,可以咨询上游台站,再进行综合判断,从而更准确的对天气现象进行记录[4]。

2结论

根据以上辨述,可对5.16天气现象探讨如下:

5月16日l4∶00近地面混浊,水平能见度为4.5km,相对湿度59%,表明为某一干质视程障碍现象。从天气背景条件上看,海原县5月2—16日连续l5d里仅9日有0.2mm降水,其余均为晴天,背景条件十分有利于扬沙天气发生。从风力分辨上看,当天从中午开始连续出现4级左右的风力,12∶22—12∶32最大平均风速达8.0m/s,这种较大风速持续至21∶00以后。从能见度分辨上看,当天垂直能见度并未随水平能见度变差而变化,而是一直较为稳定。当天上游台站11∶00开始记录为扬沙天气现象。

综合以上各种客观要素,可判定海源县2000年5月16日14∶00天气现象应为扬沙。

3参考文献

[1]黄晓华,刘静,张莺,等.浮尘天气对十堰空气质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b12):43-44.

[2]许秦坤.超细粉尘的扬尘机理研究[j].金属矿山,2008(9):149-15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1篇5

关键词:云的观测;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P412.1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云的形成和演变是大气错综复杂的物理过程的具体表现之一,云的观测对于分析未来天气演变有着重要意义。云的观测依靠观测员目测,所以观测员的理论水平、实际经验、工作态度是影响云观测质量的主要因素。云的观测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本文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云观测的四项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浅析,供同行参考。

二、云的观测问题分析

(一)云状判定

准确的判定云状是观测云的关键,直接决定着记录云的正确与否。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云状记录简单化

部分观测员为了观测编报容易,少出错情记录简单化。多种云状只记录主要的一种或两种,量少的不计,不常见的指示性云从气簿上消失。从台站近几年的云状记录看,高云主要就是cidens、cs,中云Actra、Acop、低云:Cb、Cu、Sc、Fn,其它云很少记。有降水时,雷暴对流天气就是Cb、Sccug两种,普通降水就是Acop、Fn,记录模式化和随意性很强。这种现象目前在部分台站中很普遍,究其原因就是观测员责任心不强,技术不过硬,怕引起麻烦,怕别人质疑,使云的记录不真实。

2、不注意云的连续观测

云的演变是连续的过程,观测云一定要考虑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从云系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综合来判断。比如,无雷暴无闪电的对流天气,积雨云隐藏在其它云层后面,这时观测员一般不容易判断是否为对流云,容易漏记。针对这种情况观测员应该提前了解天气预报,对本班天气形势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借助雷达、卫星云图、周边区域站的雨量和温度要素的变化等多种辅助手段综合判断本站天气形势发展,注意云天配合,正确判定云状。

3、夜间云的观测不准确

夜间光线不好,因此夜间云的观测不如白天直观,部分观测员记录不是很准确。主要表现在:要正确判定夜间云,在傍晚的时候应注意:先仔细观测天空云的分布情况,了解当天傍晚云的发展与变化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为夜间云的观测打下基础。入夜以后,更应该认真监视云的变化。观测前先在黑暗处呆5-10分钟,等眼睛适应后再开始观测。观测时不要在灯光下进行,月光比较明亮时,云越白高度越高,云越黑高度越低。月光昏暗或无月光时,根据视觉,结合星光的疏密、模糊程度可以确定天空是否有云以及云的厚薄。还应该结合当时的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变化来综合判断云的种类。

(二)估计云量

1、以偏代全,只观测部分天空

目前台站探测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坏,周围遮挡物增多。部分观测员只从可见的部分天空中来估计云量是不正确的。观测云应尽量选择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地点。有遮挡物遮蔽时,从树木缝隙、建筑空间尽量判断记载;当天空被降水遮蔽时,该部分应看做降水云系来估计云量。

2、云量记录受云状影响,模式化

记录Scop和Acop时,有时误以为只要其出现则云量必须记10成,唯有这样才符合蔽光的要求,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规范》中明确指出:蔽光云“有时不一定布满全天”;在Acop的云量记录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记为“10-”。层状云(包括As、Ns、Cs、St)必须记10成,实际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从云的生成原理、演变过程来看层状云在发展和移动中云量是变化的。所以,在云的观测中应杜绝将云的记录在头脑中形成固定模式,而应根据天空实际状况编报云量。

(三)测定云高

现在大部分台站没有实测云高的条件,云高观测主要是目测。观测员就形成了定式,云高完全按照云状记录。虽然云状是确定云高的主要依据,但是云高还受水汽条件、季节、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台站经常出现将Sc云高一年四季均记为1000~1200m,Ac云高记为3000m,Ci云高记为6000m的现象,这样就忽略了其他因子。一般云高冬季低于夏季,早晚低于中午、移动的云低于静止的云。

另外云高的观测还可以依靠高大的物体如山脉、建筑物来估测云高。对流云的云底高度还可以利用经验公式来参考判断:(对流云云底高度=124*(T-Td)T为当时温度,Td为当时的露点温度。)云高观测应结合水汽条件、早晚、季节的变化,用多种手段来综合考虑。

(四)选定云码

1、不考虑云所代表的天气物理意义

云的编码首先要考虑的是云码代表的天气物理状况。定时观测时不了解当地的天气形势,云码简单按照观测的云状进行编报,常常带有片面性,不能确切的把代表的天气意义表达出来。例如中云族记录Ac时,电码Cm3是最常见的,Cm4和Cm5很少见,但这3个电码实质有很大区别。Cm3表示云层较稳定并在同一个高度,有时量变不是系统发展的;Cm4表示中空下沉气流很强,云块有变化但量不增加,具有锋面天气的指示意义;Cm5则表示中空水汽含量增多,代表云系发展的阶段。观测员往往不加区分,只要出现Ac一律编报Cm3,失去了云的指示意义。

2、不注意云的连续演变

云系的演变是复杂多样的。因值班员缺乏对云的连续观测或对云的演变规律掌握,造成对于系统性云和指示性很少能够给出准确的记录和编码。例如Ci和Cs的编码需要区分系统发展与非系统发展,非系统发展的毛卷云和钩卷云都编报Ch1,系统发展的毛卷云和钩卷云都编报Ch4;非系统发展的密卷云编报Ch2,而Cs系统发展的还要区分高度角是否≥45°编报Ch2或Ch6;非系统发展要编报Ch7或者Ch8。观测员在日常观测中往往不注意区分,只要出现毛卷云(或密卷云、钩卷云)一律编报Ch1(或Ch2或Ch4),Cs只要出现就编报Ch7或Ch8。这种情况应该在系统性天气影响前,了解天气形势的发展,密切监视云天的变化。

三、小结

云的观测比较复杂。观测员要通过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才能掌握过硬的基本功。首先,观测员要加强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相关知识学习,掌握云的生成原理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第二,多观测,鼓励广泛的集中讨论,不走过场;第三,可以借助一些现代的辅助手段对云进行综合判断。比如夏季可以借助雷达回波对对流云进行判断。平时多看卫星云图可以了解我站所处的云的系统;第四,加强测报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做到责任心强、实事求是地把值班时所看到的云的真实情况按照《地面观测规范》要求记录下来,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1篇6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探测、预报、服务、信息传播和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非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对其气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发展下列地方气象事业:

(一)不属全国统一布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气象监测及相关的信息处理和服务业务系统;

(二)不属全国气象骨干通信网,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气象通信网及天气警报系统;

(三)为当地农业生产、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服务的气象探测、预报和服务项目;

(四)人工影响天气、防御雷电等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

(五)城市、农村气象科技服务网络体系;

(六)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七)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增加的专项气象服务项目;

(八)国家规定由地方建设的其他项目。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建立和完善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促进国家和地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地方气象事业所需基建投资和有关事业经费应当分别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

第六条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场、高空探测场及气象专用仪器、设备、标志、气象卫星接收设备、气象信息网络设备、气象雷达等气象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

第七条因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迁移气象台站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批准手续。迁建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迁移气象台站的,新旧站址气象对比观测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对比观测期内,旧站址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定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并将保护范围纳入城市规划或者村庄、集镇规划,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

第九条气象探测环境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建设或者种植影响或者可能影响气象观测环境的建筑物、高秆作物、树木和其他遮挡物。

第十条经省气象主管机构认定,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不符合标准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予以改善;无法改善的,应当组织建设符合标准的探测场地及相关基础设施。

第十一条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法定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不得审批违反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法定标准的建设项目。

第十二条从事气象探测活动的,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气象探测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以及气象资料的保护规定。禁止涂改、伪造、毁坏气象探测资料。

第十三条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由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统一,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提高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服务水平。

第十四条广播、电视台站和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或者版面,播发或者刊登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警报和补充、订正的气象预报,广播、电视台站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气象预报节目的播发时间、时限及次数,由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会同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共同商定。广播、电视台站应当按照商定的时间、时限及次数播发气象预报节目;因特殊情况确需改变播发时间、时限及次数的,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气象台站的同意。

第十五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负责制作电视气象预报节目,并保证制作质量。电视气象预报节目的内容、形式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规范标准。

第十六条广播、电视、报刊、无线寻呼、电话声讯、移动通讯、电子屏幕以及其他面向公众的媒体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提供气象信息的气象台站名称和时间。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同意,媒体不得相互转传气象信息。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发展气象事业。

第十七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重大灾害性天气警报时,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通报有关部门,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建议。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制定防御与减轻气象灾害应急方案,并及时组织实施,避免或者减轻灾害损失。

第十八条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参与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组织的灾情调查,并根据气象资料和灾害标准确定气象灾害程度。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鼓励和支持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研究,并组织专家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效果进行评估。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负责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实施。公安、民航、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第二十条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应当具备省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条件,并严格遵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

第二十一条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协调处理。

第二十二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管理,具体的管理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下列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一)城市规划项目;

(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三)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

(四)大型太阳能、风能、云水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项目。

具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经其审查的气象资料。承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需要进行现场气象观测的,必须符合气象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二十四条从事施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以下称气球)活动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

第二十五条施放气球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储运气体及充灌、回收气球严格遵守消防、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二)施放地点与高大建筑物、树木、架空电线和其他障碍物保持安全的距离;

(三)在施放气球的球体或者附属物上设置识别标志;

(四)具备适宜的气象条件;

(五)除低于距释放地点水平距离50米范围内建筑物顶部高度的外,系留气球升放高度不超过地面150米;

(六)在升放高度超过地面50米的系留气球上加装快速放气装置;

(七)确保系留牢固。

第二十六条气象台站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有偿服务收费范围和标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场、高空探测场及气象专用仪器、设备、标志、气象卫星接收设备、气象信息网络设备、气象雷达等气象设施的,由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广播、电视、报刊、无线寻呼、电话声讯、移动通讯、电子屏幕以及其他面向公众的媒体向社会传播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不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的,由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施放气球的,由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篇7

[关键词]民航机场气象观测资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215-01

前言

随着人们对航空需求的日益剧增,空中交通流量逐渐增多,因此,航空活动对气象观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代化民航气象观测资料记录过程还存在着观测人员综合工作技能较低、高新技术设备投入应用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航气象观测工作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民航机场气象观测资料的应用。

1民航机场观测资料的相关问题

1.1民航机场观测资料记录管理问题

民航机场的气象观测工作是一项复杂而且繁琐的工作任务。气象观测人员分配数量较多,每个观测人员的观测记录取点不同,且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记录方法,导致在录入观测资料过程中经常出现人工输入数据错误的情况,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再加上对观测资料录入的时候,没有对软件及时升级或计算机出现异常,都将对观测工作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民航机场的气象观测资料管理主要包括地面例行观测资料、特殊观测资料、气象观测月资料和气象观测年资料等几大部分,我市民航在气象资料管理方面还相对较弱,缺乏相应的规范管理规则制度,因此,繁多的资料使民航对气象观测资料管理上存在复杂、困难且效率低下的问题,资料的无意缺失或混乱会严重干扰民航机场飞机的安全起飞,成为民航机场的重要隐患。

1.2民航气象观测资料的技术问题

现有的技术保障系统多出于局部业务需求考虑建立的,存在业务定位不准,系统建设作用效益甚微且缺乏有效规范监管等问题。以民航气象中心为主的分级管控模式,存在着设备保障业务响应缓慢、信息反馈迟缓等问题,严重制约民航气象观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民航气象综合探测系统的薄弱,已经不能满足民航气象现代化探测技术的发展需求。种种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对民航气象观测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

1.3民航机场观测资料的记录方法

当前阶段,民航机场的观测记录较为复杂,在观测时,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取点观测的地点不同,由此便会出现数据的差别和混乱。除此之外,当前的技术手段所得到的观测资料往往会手段观测资料的录入软件的影响,比如软件更新不及时,死机等现象而导致的数据错误。这些问题带来的对观测资料的影响,都会在不同层次上对其应用造成极大的影响。

2民航机场观测资料记录问题的相关对策

2.1民航机场观测资料记录管理对策

首先可建立气象观测资料存储的电子文档系统,规范录入各自的气象观测资料,可以便捷检索、输入和处理数据的问题。避免因个人的习惯记录及取点不同造成的失误,形成规范性文档,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大大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标准的观测资料对气象观测的准确、及时预测预报等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民航气象观测的工作质量。因此,对于民航机场的安全来讲,有必要从观测资料的高精确性入手,建立先进的电子文档存储系统,在确保气象观测资料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发挥气象为民航机场提供的安全可靠的气象业务服务。

2.2民航气象观测记录设备及技术问题的处理

各区域民航要加大对民航气象观测设备的投入建设,完善观测设备系统的配备,形成包括自动观测系统、多普勒气象雷达系统、闪电定位仪等多种专业设备组成的民航气象观测信息网,确保全面多时空的气象观测,并保证其高效运行。加强气象中心和各分局之间的气象观测技术交流,为气象观测设备的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伤亡损失,有效避免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同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综合系统的运行效率,及时发现气象观测设备故障,并制定应急方案,保证气象观测设备的长久稳定运行,为民航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精确的气象资料依据。除此之外,还要优化观测人员的记录程序以及记录方式,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对气象观测资料进行记录。

3民航机场气象观测资料的具体应用方法

3.1建立电子文档储存系统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断进步,其在资料管理中的优势也愈发明显。对于气象观测资料具体应用来说,规范的电子文档储存系统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取点不同而造成的失误,同时可以避免个人的记录方式不同而对观测资料产生的影响。而且,这种储存系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记录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是资料的查阅和处理更加简便快捷。这对于民航机场的气象观测资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2丰富民航机场气象资料的来源

气象观测资料对于民航机场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实用意义。气象资料的来源如果过于单一,往往会对气象预测带来很大的局限性,气象问题总是千变万化的,丰富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于天气的准确预测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更加丰富的气象资料,民航机场必须采取更加丰富的观测记录收到,设立多点观察,并要求观测人员将观测点和相关设备紧密结合,保护相关设备的完整和完好性,从主观上出发,保证气象观测资料的完整性。

3.3多方位共同工作完善气象观测资料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民航机场的观测资料无疑是较为准确和完整的,但是其所测取的范围毕竟有限,为了避免此类情况,民航机场可以与商业气象观测企业等部门合作,共同分享,提高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样,除了使民航机场获得更加广泛准确的资料外,还可以保证民航机场和飞机的安全性,使得民航机场在商业上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结语

民航机场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航班的正常运行以及天气的准确预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收集并应用气象观测资料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并建立先进的储备系统和完善的收集手段,使民航系统的气象观测资料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民航机场气象观测资料的应用探析.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篇8

关键词:地面测报月报表审核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P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32-01

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是气象台站积累气象情报资料的原始档案之一,是研究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最基本的数据。所以,如何提高报表质量,为确保原始数据的“三性”,是对每个审核员最基本的要求。近年来随着观测手段的自动化以及审核的机制化,似乎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观测资料不需要人工审核了,其实不然,观测资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维持人机结合的审核方式。

1地面审核规则库的正确设立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报表的审核质量,保障观测数据的准确性,而且能大大减少资料审核人员的工作量。

审核规则库各项的设置要根据本站各要素的历史极值与实践工作经验输入,范围过宽过窄都可能会导致漏审或者疑误的信息过多。审核过程中如发现要素值超过历史极值时,要查看气薄-1,根据当天的天气过程来判断要素值是否正确,如气压变化大时可能是有大的天气系统过境,所以审核报表必须回头看气簿-1。

2各要素参数必须填写正确、不能有要素颠倒、少位

测报软件要设置相应参数,设置完毕后把配置文件备份,在以后软件安装时,直接用备份的配置文件覆盖即可,台站的基本参数必须设置准确,这样在生成封面时审核员只需校对参数,填上相应人员名称即可。

3保证原始记录的正确

(1)确保人工输入项目记录正确。

(2)云、能、天、降水配合要妥当,降水量与天气现象云状的配合,有降水无现象或有现象无降水、降水现象与云的矛盾;最小能见度的记录规定;凡能见度

(3)视程天气现象与云、能见度配合;天气现象记录先后顺序及转日界的记录,应起止时间和不记时间的对否。

(4)蒸发:分析异常值,是否强降水、大风造成水面波动,传感器筒内有异物如尘土,落叶等堵塞,人为破坏等因素。

(5)风的观测“-”记录(其它代、目测);大风记录标准、时间矛盾否,与现象栏统一,与定时值是否发生矛盾等。是否存在由于冰冻而造成的长期的静风。

(6)冻土:两个或以上冻结,冻结层的记录;注意先后顺序勿记反、输错。

(7)日照:日照时数全天缺测时,若全天为阴雨天气,则日照时数日合计栏记0.0;若当天可能有日照记录时,则按缺测处理,而不能用前、后日记录代替。若一天中缺测数小时但非全天记录缺测时,按实有记录做日合计。

(8)雪深记录的观测规定、勿漏测漏输漏备注。

(9)按有关规定填写的纪要栏,概况栏,备注栏有无遗漏或错误。上下跨月降水格式等是否符合规定。

(10)月末注意上下跨月降水量的挑取,如程序不会自动处理,则应注意手工补上。

核对上月的“下跨20-08时雨量”是否正确,填写下月的“上跨降水(无降水)日期”“上跨天气现象”,核对本月数据的“上跨降水(无降水)日期”,登记“下月1日20-08时降水”。

台站应严格做到上下班校对记录。及时审查值班记录,做到日清旬清月清这有利于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有些记录时间久后值班员回忆困难,造成记录处理的难度加大;另外,原始记录留待月底统一预审,也会因记录过多而漏审。

5对逐时、逐日资料使用质量控制方法,对可疑数据进行正确、错误、缺测的判断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1)自动站缺测项目的处理:如遇缺测记录,用其他记录代替时,应考虑优先级的问题。前后10min记录代替,用其同类实测记录替代,人工站代替,内插,缺测。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不能内插,按缺测处理。

(2)自动站降水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①若无降水现象,因其它原因(蚂蚁、风、人工调试等)或自动站故障而多记录时,应删除该时段内的全部分钟和小时降水量。该情况在值班日记中说明。

②降水现象停止后,仍有降水量,若能判断为传感器翻斗滞后(其量一般为0.1、0.2、0.3mm,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h),可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否则将该量删除。夜间不守班的站,夜间(20~08时)混有滞后降水量时,因无法判断,按正常处理。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3)定时记录缺测,应考虑是否影响日极值。

影响日极值的情况比较复杂,遇到这种情况,应判断极值是否出现在该时段,如果不是,则将异常记录删除,日极值从其他时次极值中挑取。另外一种情况是无法判断日极值是否出现在该时段内,如果大面积发生跳变,则属于仪器故障,应按规范规定从实有记录挑取。

6J文件的审核

对分钟数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各要素没有给出明确的超值范围,可根据质量控制软件给定的参考范围,结合本站特点,进行分析判断,既要考虑正常的大气扰动出现的特殊情况又要剔除异常值。

J文件的审核主要是发现数据的跳变现象,分钟数据跳变影响日极值的要及时处理。

分钟雨量与小时雨量矛盾,主要是由于滞后降水量,只处理了A文件,没有处理分钟文件。注意删除雨量数据栏多余的缺测符号。

7分钟数据跳变的几种情况

(1)容易出现分钟数据跳变的要素主要有气压、温度、湿度。

(2)分钟数据跳对正点值的影响,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①与A文件正点数据不一致或缺测,但不影响日极值和正点值;②跨越正点跳变,影响正点值,甚至影响日极值;③在两正点之间可能影响日极值也可能不影响。对分种数据跳变应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以后分钟数据的使用,尤其是对影响日极值的记录要及时处理。

8结论

要做好月报表,其实主要是做好每日的数据维护,每日数据维护好了,月报表错情自然就少,我们要时常总结经验,把经验用到下个月的审核中去,通过不断总结与实践,提高台站报表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篇9

一、自查情况。

(一)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检查

1.观测场、值班室等场所的规章制度已建立并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值班制度、交接班等规章制度落实。

2.分管局领导到现场实地检查各项工作,对照业务规范进行逐一检查。

3、值班室防雷防盗措施到位,资料管理和使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4.本站及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观测仪器安装、运行、维护情况及资料、仪器保管、备份仪器情况良好。

5.观测、记录整理、报表预审及发报工作严格按规定执行。

6.气象台站各项参数、小表等资料情况正常;气象记录资料管理和备份情况正常。

7.报表质量预审严格按规定执行。

(二)、信息与网络系统情况

1.网络系统sdh主干网状态良好。有3g网络设备备份。

2.主用和备用网络通断等状况的监控和检查有专人负责;

3.所有计算机安装了正版防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定时升级。;

4.局域网制定有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

5.网络管理人员了解全局的网络布局,台站的网络情况,熟悉sdh电路故障申报流程;

6.业务使用的计算机上未安装有游戏;

7、新、老视频终端连接运行正常。

8、实景监控系统正常。

(三)、信息传输业务检查情况

1.每天各类资料上传严格遵循规范,在规定时段内发报,无提前发报现象;

2.资料上传后查看信息中心的监控界面,报文出现错误及时更正;

3.在规定时间内有人值守;

4.未出现将自编报和地方报上传省局情况,业务人员知道报文出错需加更正标志;

5.业务人员熟知《气象信息、产品上行传输时限规定》、《气象信息网络传输业务质量检查办法》;熟知应急传输流程。

二.整改落实情况

1、组织本单位业务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规章制度学习;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解决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管业务领导、业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增强责任意识,高度重视业务工作。

2、针对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认真学习改革文件和技术规范,加强气象观测资料传输和质量监控,加强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及时发现、处理设备故障。每天各类资料上传严格遵照业务规范执行,在规定时段内发报。资料上传后观测员必须查看信息中心的监控界面,杜绝发空报,若报文出错加更正标志。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篇10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人工审核;数据审核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编制、预审均采用计算机加工处理完成,只需将各定时观测记录输入微机,然后形成a文件,不需人工抄录,到月底时,地面测报软件按照报表格式自动进行数据统计并生成月报表,还可自动进行月极值与定时值的比较检查、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检查、逻辑检查以及项目之间的差值检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测报程序还不是太完善,测报工作完全依赖计算机就会出现一些错误,即使测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在月报表数据审核或全面审核时,仍然会出现一些疑误记录或数据,如果不进行人工审查判断,将使我们积累的原始资料出现错误或影响其准确性[1-2]。该文以日常报表审核中人工审核与数据审核两方面的实践,研究讨论在自动站报表预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人工审核

1.1原始记录的审查

目前青海省的自动站是由定时自动观测项目和定时人工观测项目相结合的,所采集的人工观测数据要人工录入,才能形成一份完整的自动站报表。在每月结束后,预审员首先要对人工观测数据的录入进行校对审核。要逐日检查天气现象与云状、云量与云状以及天气现象与能见度之间是否有矛盾;天气现象的转记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对于蒸发量尤其要注意在有影响蒸发量的日子,特别是有大的降水天气时更要检查蒸发量的处理是否正确;冬季要注意雪深雪压的观测是否正确等。自动观测数据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以及异常记录的处理是否符合要求,这些问题都要在机器预审前先由人工预审一遍。在云的检查中,还要注意日照和云的合理配合。

1.2对查询单要高度重视

每个月预审前先要查看上个月的查询单,对上级业务部门审核出的错误或错情要马上进行更正,避免本月出现类似上月的错误。

1.3认真填写备注栏和纪要栏

(1)从气薄-1的备注栏和纪要栏中摘入对记录有影响的原因。检查是否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填写,如不完整记录的统计方法、观测仪器的变动、台站周围变化情况。

(2)出现冰雹天气时,必须将所测得冰雹的最大直径抄入。冬季由于固态降雪出现,停止使用自动站遥测雨量计时,定时降水量用人工观测值代替,因降水或其他原因致使蒸发量为负值时记0。使用和启用遥测雨量计的日期均要在值班日记和备注栏中备注。遇铂电阻地温传感器被积雪覆盖时,须在备注栏注明覆盖的具体时间。如果不备注降雪时,地面温度的变化会非常异常,原因即为积雪覆盖造成的。

(3)日照、定时降水全部为人工观测值,不必备注。

1.4做好月基本数据库文件的输入、校对、预审工作

月基本数据库文件包括自动站和人工观测的数据。对于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日照、蒸发等人工输入数据应及时进行校对,避免因漏输、误输数据造成报表错误。由于已进入自动站单轨运行,台站的大风记录应以自动站记录为准。

1.5月极值的检查

2004年1月1日起执行了新规范。为了保证报表符合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所有气象台站尽可能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要求,进行b文件转a-j文件、及报表制作,在转换后的报表中,发现日极值的挑选并没有按新规范执行。规范规定:月最高、最低气温,气压最高、最低最小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地面最高、最低水汽压,降水量,冻土深度等项目的月极值出现2次或以上相同时,日期栏记天数、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出现2次或以上相同时,降水量和起止日期记其降水量最大者;若2次或以上降水量都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月最大风向频率有2个或以上相同时,挑其出现回数最多的,若回数又相同时,挑其平均风速最大者,若平均风速又相同时,挑取其中与邻近的2个风向频率之和,最大为最多风向。实际工作中,当出现以上项目有2次相同时,其日期值是并记的,为了保证报表制作和规范的统一性,在报表的编制预审时应进行人工修改。

1.6全月数据检查

在每月数据检查中一方面对封面、封底(纪要栏、天气概况、备注栏)进行编辑,对人工观测项目进行校对。编辑完封面、封底后存盘。

2数据审核

在进行月地面数据审核前,要保证审核规则库各参数的合理设置,首先对编辑好的月报表在报表编制下检查各项目数据是否正确,再进行月地面数据审核(机审)。对审核出的疑误记录要对照原始记录逐条认真分析,确实是错误的记录或输入方法有误要予以改正[3-4]。

2.1审核规则库的建立

由于测报程序不完善,在审核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资料之前,为了判断记录准确与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包含有判别标准和尺度的数据文件,即审核规则库。建立及运用好台站的审核规则库,对报表的审核至关重要。审核规则库是自动气象站各气象要素的气候极值或要素时空变化的最大可能值的集合,是计算机审核a文件的标尺。规则库中各气象要素的取值范围应采用本站各要素历年出现的上下限左右的值,如果范围设置过宽,将会漏掉部分疑误信息,如果范围设置过窄,滤下过多疑误信息,对审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好审核库是当务之急,建立的适当与否对报表的审核起到一定的作用。

2.2a文件预审的基本内容

a文件预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文件格式检查和记录预审两大部分。一是对a文件的全部数据进行格式检查,即对逐行记录、逐个数据进行检查,其检查项目包括格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参数是否与本站基本参数库的内容相符;二是对各记录机器相关性予以预审,并通过分析找出矛盾的或不合理、不正常的记录,根据本站审核规则库的内容对逐个记录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疑误,判断各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矛盾或疑误。同时启动“a文件维护”和“格检审核a文件”以达到很好的机审效果。

2.3预审中错误信息的处理

2.3.1数据文件格式错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首行数据文件格式错。该错误信息可导致无法读取a文件中的本站参数。其处理方法是,主要检查该行记录长度是否正确、字符是否为非法、数据分隔符位置是否正确等,一旦发现错误信息,应将错误的数据予以更改,并重新启动审核。

(2)数据文件首行参数与本站参数不符。遇到这种错误,先要将a文件的首行参数库的参数值进行逐个比较,当有参数与本站参数不一致时,必须对a文件的逐项首行参数进行检查,直至找到错误,并做相应的更改,再重新审核。

(3)数据文件内部格式错误。出现此类错误后,因难以判断数据文件的后面记录内容,审核无法继续。该错误一般发生在a文件中有多行或少行时。其处理方法是:根据预审信息给出的要素,检查该要素及其相邻要素的记录行数是否正确,将错误的记录更正后再重新启动审核a文件,直至此类错误信息消除为止。

(4)数据文件首部参数与要素方式不符。这类多数是因为a文件首部的自动气象站型号、观测项目、索引与相应要素的方式位不一致所致。要消除这类错误,只须更改错误参数并重新启动审核a文件即可。

(5)逐行记录检查的错误信息。对a文件的文件体内容逐行、逐个记录检查时,会出现2种情形:一是某行中数据个数或多或少;二是该要素的方式位与其记录内容不符,反映在错误信息中则是全月某行数据要么多,要么少。对此类文件数据格式错误,可通过修改a文件相关内容后点击“存盘“按钮将修改后的内容存入a文件来解决。

2.3.2预审数据文件的常见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在确保a文件格式正确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记录预审的顺利进行。通过对a文件的预审实践发现,可能存在的记录疑误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类:

(1)记录格式错误。为了消除这类错误,应对所有要素的记录格式进行预审。

(2)记录超气候极值。只需对本站审核规则库中列出的内容进行检查预审。

(3)要素的时间变化异常。为了避免出现此类错误,应对气压、气温、0~320cm地温等要素的记录进行预审。

(4)记录的相关性矛盾或疑误。其具体预审内容包括:气温与地面温度、湿度计算,露点温度与气温,云量和云状,云状与能见度,云状与日照,能见度与天气现象,定时降水量与自记降水量,天气现象与云量、云状、气温、相对湿度、定时降水量、自记降水量、定时风、10min平均风、最大风、极大风、地面温度,蒸发结冰与天气现象,蒸发与气温、湿度、风、云、日照的综合分析,雪深与天气现象,定时风与10min平均风,最大风与极大风等。

(5)各要素自身的矛盾。云量对日照时数的影响,日照记录与日出、日落时间矛盾等。

(6)天气现象的错误。

(7)日极值的检查。在机审报表时,通常会发现某日记录超越最高(低)气候值,此时预审员应检查当日要素值,根据天气演变情况,看记录值是否符合天气演变规律,再检查审核规则库的气候日极值是否有误,如记录的数据符合天气情况的温度规律,审核规则库的气候日极值也是正确的,则可能是软件自身的问题。人工审查认为该极值为正常记录,若通过人工判断认为该疑误存在明显错误,且无使用价值时,应在预审时妥善处理,并在查询单中向审核科交代。

(8)记录系统错误。定时风向风速或10min平均风向风速8个方位持续10d,就可判断可能有系统性错误,该系统性错误是由风向传感器故障引起的。

在实际工作中,a文件的预审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有的较为少见,有的经常发生,对其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直接影响a文件的出门质量和资料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3小结

在地面气象报表预审过程中,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并熟悉掌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各项技术规定,平时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确保自动站的正常运行,做到上班时认真校对前几天的记录,月底再全面审核;其次,了解对本地有关大气变化规律和特点,弄清当地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再者,熟悉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的预审程序和规定。审核报表虽然过程烦琐,但有计算机预审程序帮忙,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劳动强度。要认真分析预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复推敲处理办法,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更实用、更有效的预审方法。月报表一般不容易出错,且能够很快制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地面气象报表的预审质量。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篇11

许琳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得原广州国家基本气象站五山站周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气象观测数据不再具备“三性”。2011年1月1日,广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由天河区五山东迁至萝岗区水西村。文章分析了五山站1996年-2011年五山站观测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风速、风向、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数据的变化趋势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环境城镇化导致不透水面增加,观测到的温度升高,建筑物增大了下垫面粗糙度,风速减低,密集的建筑改变了观测场周围的风场,盛行风向偏转,在温度升高和下垫面改变的影响下,相对湿度降低。

【关键词】城市建设;五山站;观测环境;气象数据

改革开放后,广州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城市化带来的种种福利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快速城市化使得原本位于郊区的气象站渐成牢笼里的困兽,对气象观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得不频繁搬家。

广州国家基本气象站从1949建站后,经历了5次迁站。坐落于东莞庄路280号广象卫星地面站内的原广州国家基本气象站五山站建立于1996年。《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不得在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1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构筑物。而地处广州市中心区天河区的五山站,建站后周围高校宿舍楼、商品楼、实验楼等纷纷建起。越来越高、越来越密的建筑,把气象站紧紧地围起来,气象探测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2007年五山观测场探测环境综合评估仅为53.8分,达不到国家的要求。2011年1月1日,广州国家基本气象站将站址由五山“东迁”至萝岗区水西村,萝岗新代替五山站成为广州为WMO提供全球气象数据共享业务的唯一代表站。

据悉,在广东省有超过一半的气象站曾迁址,省内没有一个气象站拥有同一地点50年以上的连续观测数据。而气象站的频频迁址必然会带来气象观测数据连续性受损,不利于气象的长期预报。本文通过分析五山站观测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建站以来主要气象数据的变化趋势,从定量的角度分析观测环境改变对于气象要素三性的影响。从得出的结论出发,对今后气象站的选址以及站址的维护给出建议,最大限度地使气象站选址避开城市化发展的规划区范围,真正实现气象站的“长远发展”,为气象预报部门的工作带来方便,为人民群众获取准确的气象预报提供保障。

一、资料和方法

对于气象站观测环境的变化研究,采用目视解译遥感影像以及确定超标建筑的方法。选择了建站后的三个有代表性的年份2000年、2004年、2010年,对这三个年份做以五山站为中心的周边半径1公里范围的卫星图的目视解译,分析站址周围环境的变化,包括下垫面地物类型在前后十年间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根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以观测场为中心,其周围半径一公里的范围的建筑进行楼高和楼距的测量,找出是否存在超标建筑,记录和标志超标建筑的方位、建设时间等。

本文所用的气象数据资料为五山站1996年至2010年15年的年平均温度、年最大风速、年平均风速、年静风频率、年风向频率、年相对湿度。利用excel,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程度,方法主要是通过绘制折线图、相关系数的分析,找出总趋势和关键点。

结合五山站周边的环境变化和同时段内气象数据的变化情况,揭示城市建设带来的环境变化对气象数据的影响机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五山站周边环境变化情况

五山站建于1996年,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莞庄路288号,观测场的规格是25m*25m,经纬度位置是23°09N,113°20E,海拔高度为41米,属于丘陵地带。建站初期周围是一片农田,视野开阔。随着周边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业不断扩张,气象探测环境逐渐受到影响。

对2000年、2005年、2010年五山站周边环境的遥感图像进行目视解译,结果如下:

图12000年五山气象站周围用地类型图

图22004年五山气象站周围用地类型图

图32010年五山气象站周围用地类型图

图4五山气象站周围三年用地类型面积变化情况

表1五山站周边观测环境地物类型变化情况

用地类型2000年(m2)2004年(m2)2010年(m2)

植被1322603.4631006298.075942591.625

建筑1522762.0312149234.8542458281.066

水体165409.976158283.508139662.472

荒地257626.955160275.34329961.485

道路137305.702151310.182149815.209

其他581923.909300166.743213053.963

从上图和表格可知,在以观测场为中心半径1公里的范围内,建筑面积从2000年的1522762.031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2458281.066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60%,而植被和水体总面积则减少了405759.3429平方米,比2000年减少了26%。总体来说,五山站观测环境城镇化扩张现象明显,下垫面明显改变,不透水面明显增大。

(二)五山站观测环境超标建筑情况

根据国家基本气象站1公里范围内建设的高度超过距离观测场1/10的建筑为超标建筑的规定,本次研究通过运用全站仪进行楼高测量,结合GPS控制网,确定了以下超标建筑:

表2五山站周边半径1公里范围内超标建筑

建筑物方位建设日期距观测场外栏距离

(m)高度

(m)

华农西园食堂SE2002年建成5315.7

华农宿舍楼群17栋E2004年建成9121

16栋110

15栋139

14栋165

13栋197

华工国家科技园1号楼N2004年建成243270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实验楼N2009年开工31637.5

宽派花园W2010年开工60270

图5五山气象站周围半径1公里超标建筑

(三)五山站主要气象数据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1.气温

图6五山气象站年均温年际变化

从1996年开始,五山站的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5年间,平均气温从21.6℃上升到22.5℃,平均每年上升0.00272℃。多项式拟合曲线,其中检验量R2=0.733,表明拟合程度高。极端最高温从36.6℃到37.1℃,上升了0.5℃,平均每年上升0.0009℃。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后得出以下解释:快速的城市化是的五山站原有的自然环境被水泥、沥青等非渗透性地面所改变,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城市热岛效应。但是自从建站后,观测场旁原有的绿树茂密程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为观测场的温度测量值降温。在城市热岛的研究中,很多学者证明了植被的降温作用,HONJO等利用二维的K-ε两方程紊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绿地降温的影响强度和影响范围,探讨城市绿地降温效应影响范围与绿地面积和绿地单元之间的间隔存在着函数关系,并指出及时绿地面积单元很小,但是只要空间间隔合理,也能发挥很好的降温作用。因此,如果不考虑观测场四周绿树的影响,则测站温度的上升将更加明显。

2.风速

(1)年平均风速。从1996年开始,五山站的年平均风速呈波动下降的特点,从1.8m/s降到1.4m/s,平均每年降低0.017m/s。其中,2004年是一个重要拐点。从卫星图解译上,可以明显看到2004年站址周围建筑开始明显增多增密,导致了下垫面粗糙程度上升,其阻碍效应小消耗了空气水平运动的动能,从而导致了风速降低。

图7五山气象站年均风速年际变化

(2)年最大风速。年最大风速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从8.1m/s降到6.9m/s,平均每年降低0.01m/s。2001年是重要拐点,年最大风速比2000年下降了4.1m/s。1月份的最大风速递减最为明显。2004年以后,1月份最大风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1月份,广州市盛行偏北风,2004年北面的华工国家科技园8层高的1号楼落成,对北风产生了摩擦作用,导致该月份最大风速明显降低。

图8五山气象站最大风速年际变化

(3)年静风频率。年静风频率从1996年到2010年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由于城市建筑对于风的阻挡作用,风速明显降低,静风频率增高。但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周围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空气紊流改变,静风频率反而会减小。五山站展现的近15年来静风频率的变化趋势正是同时段内其周边环境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影响。

图9五山气象站1月最大风速年际变化

4.风向

图10五山气象站年静风频率年际变化

图11五山气象站风向频率年际变化

不规则的建筑物高度密集形成了粗糙的下垫面,空气运动受阻的同时,也会破坏水平流场的分布,风向多沿街道而吹。五山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偏南风,冬季吹受偏北风。从图中可看到,2004年是偏北风和偏南风风向频率发生明显改变的年份。在2004年,N方向的风向频率开始明显降低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与此同时,NNE的频率则上升,而SE在2004年明显降低,虽然后期仍有波动,但总体来说SE频率仍低于04年以前,而同时ESE则上升。这是因为2004年观测场东南面华山区5栋7层高的宿舍建成,形成成排障碍物,导致SE风风向偏离,转为ESE,而该年建成的华工国家科技园8层高的1号楼正位于北面,改变了N面盛行风的风向,使北风偏转为NNE,这说明建筑物明显地改变了盛行风风向,使得风向发生偏离。

5.相对湿度

图12五山气象站相对湿度年际变化

从1996年开始,五山站的相对湿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温度升高,导致了相对湿度下降。同时植被和水体面积在16年间减少了将近30%,导致蒸发减弱,空气湿度减小,相对湿度降低。

三、结语

(一)五山站观测环境城镇化现象明显

观测场周边环境在2000年后10年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筑增多增密,不透水面大大增多,下垫面明显改变。周围建筑超标严重,尤以北面、东南面为主,气象探测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二)五山站主要气象数据的年际变化情况及原因

(1)气温:站址周围快速城市化发展所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五山站的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风速:观测场周边建筑日渐增多增密,下垫面粗糙程度上升,从而导致了测站年平均风速逐年降低。(3)风向:某些方位风向前后发生明显变化或偏离,与该方位建筑物的阻挡作用改变了盛行风风向,使得风向发生偏离有关。(4)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城市热岛导致温度升高,引起相对湿度降低,同时不透水面增大,减少了蒸发量,降低了相对湿度。

总之,五山站观测环境的城镇化导致了气象数据不再具备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迁站在所难免。

参考文献

[1]陆忠汉,陆长荣,王婉馨.实用气象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2]王绍武,赵宗慈,长期天气预报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钱光明.广东省气候业务技术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4]刘宁微,马雁军.城市化发展对气象要素的影响[J].气象,2006,32(8).

[5]高亭亭,罗聪,王四化,等.广州国家基本站新旧址气象要素差异分析[J].广东气象,2011,32(4).

[6]李勇增,郑二强,王辉,等.龙川县气象台站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观测的影响[J].广东气象,2008,30.

[7]邻明,莫静华,吕免坤,等.肖小平地面观测站环境变化对深圳气象观测数据的影响[J].广东气象,2008,3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篇12

关键词云能天;地面测报;集体观测

abstractthemaincontentsofcollectiveobservationofcloudy,veisbilityandweatherwereintroduced.basingonthepracticalexperienceformanyyears,thepointsforattentionofcollectiveobservalionwereanalyzedtoofferreferenceforgroundobservation.

keywordscloudy,visibilityandweather;groundobservation;collectiveobservation

云能天集体观测是测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集体观测的质量是有效提高台站测报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测报业务中目测是薄弱环节。由于测报管理措施不当,使观测员工作态度认真度下降,审核员在原始资料和报表互审中明显感觉到各地云的观测越来越趋于简单化,有些观测员为了避嫌记录矛盾,没有如实记录当时云天状况,而将“复杂天气简单化,一般天气模式化,记录以不出错为目的”,因而,指示性云、地方性云的记录几乎消失,云码和云高长期以来习惯于某一云码和云高的记录,而忽略了其云码和云高的真正含义。而且有些观测员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较浅薄,加上自身经验不足,在复杂天气下,分析判断能力较差,目测项目误差较大,直接影响了测报工作,而集体观测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未将集体观测直接考核到个人,集体观测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忽视或形式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台站应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力度,明确集体观测的时间次数和质量,并作为目标化管理考核的内容,建立责任人制度,做到每个观测员人手都有观测簿,由台内统一保管。云状较复杂或天气条件恶劣时由测报科长或当天值班员召集观测。观测员必须正确对待集体观测,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并将其当作班内的事情去完成,逐步提高目测质量,从而保证观测质量。

1集体观测内容

集体观测很重要,观测员要充分利用集体观测的机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目测水平。另外,集体观测时应该每个人都说出观测的观点和理由,大家结合现状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进行讨论后最终确定。

1.1云的集体观测

云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云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很难用定性定量的东西去规定它,云的观测是目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项目,因此要求观测员全面掌握云的观测。云的观测一般包括云状、云量、云高[1]。因云量的估计不是问题,这里主要就云高和云状的观测谈点体会。云高是云观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天气报特别是航危报中非常重要。对云高的观测大多数台站都是目测,这就要求观测员掌握高、中、低云的理论高度范围,也要找出由于地形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当地各类云高的一般范围。例如:五华气象站地处五华县城,海拔高度低,云底高度普遍较低。另外,云高还与天气系统、风向、湿度、季节等都有关系[2]。云状观测在集体观测中是个重要项目,云状判断正确与否,对天气预报有很大影响。要想正确判断云状,一要从天气图上分析影响该站的天气系统,二要注意云的连续演变,然后再根据当时云的具体特征来判断云状。观测云时要站在能观测到全天云的地方进行。夜间观测云一定要站在暗处停留一段时间,便于眼睛适应;然后结合星光的疏密清晰程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判别云状,估计云高和云量等。此外对云的夜间观测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来判别云的演变,如夜间的气温变化,对云的生消变化就有比较好的指示意义。一般情况下,当百叶箱温度比前期增高,且人在室外感觉比前期暖和,同时云的颜色发白,此时天空中一定有较厚的中低云,云量也较多。如温度上升不明显,且云的颜色灰黑,多为高云。二是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利用卫星云图指导夜间云的观测。观测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卫星云图上识别云的基本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般地,遇到指示性云的出现要进行集体观测,比如絮状云、堡状云、系统云,及其混乱天空下的云系,同时要注意云的方位、视角、高度、形成特征[3]。在汛期雷雨天气时,云系相对比较复杂,是进行集体观测的好机会。

1.2天气现象的观测

根据特征确定天气现象,对于特征相似、容易混淆、难以区别的现象(如烟幕和轻雾、浮尘和霾、米雪和冰粒等)要详细指出区别的依据。了解各天气现象的成因、所降自的降水云层等。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亦有共同点且容

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都代表了大气不同的物理变化过程,要想观测好天气现象就要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只有了解其成因,才能更好的观测判断各种天气现象。同时,要掌握复杂天气和云的配合特点及几种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的区别方法。

2集体观测的注意事项

云与天气现象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3]。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和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同样重要。有些台站的集体观测过于简单,云能天集体观测只是简单观测一下云能天而已。而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对提高观测员的业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4]。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有共同点且容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气象台站大多地处城市边缘,随着城市的不断外扩,许多台站的观测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能见度的观测,使原来的目标物根本看不到,这时就应该通过集体观测及早发现问题,重新确定新的观测目标,做到站内统一,这样才能尽量保证观测资料的正确性。而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有疑误的记录出现时,应及时进行集体观测,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将观测情况详细记入《集体观测簿》,从而把集体观测工作做细、做实,使之不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观测员的观测水平,促进测报业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3小结

加强管理、保证集体观测正确进行,要将集体观测纳入地面测报工作的一部分,落实考核,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坚持定期进行集体观测,在复杂天气出现时还要临时召集观测员进行集体观测。为避免在集体观测过程中出现盲从和抄袭现象,集体观测时应首先由观测员各自独立进行,然后各自公布自己的观测结果和观测依据,再进行集中讨论,交换意见,找出理论依据,得出正确的观测结果,使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并将各自的观测成绩纳入观测员的业务考核。这样,就能够促使观测员自觉钻研业务知识,避免工作中的习惯性错误,不断提高目测水平。

4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彭安仁.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范例(12篇)

    - 阅0

    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范文1篇1[关键词]识别码;食品[中图分类号]X9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14-02食品是物流行业中的重要服务对象,食品物流依赖条码技术,条.....

    公益营销的好处范例(12篇)

    - 阅0

    公益营销的好处范文国内开展公益活动企业的虽然很多,但是公益营销做得好的企业却并不多。相反,一些跨国公司虽然参与的公益活动并不是很广泛,但是公益营销取得的效果却非常好,.....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