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骆驼读后感(精选8篇)

来源:网络

第7篇1

《哭泣的骆驼》观后感

《哭泣的骆驼》观后感

这个电影在大学的时候看过,不同的时间段观看有不一样的感受,这就是岁月、经历造就了我们丰富的人生。电影从爷爷口中的传说开始:“在很久很久以前,骆驼头上是长角长茸的,鹿跟骆驼借去了角玩去了,再也没有还回来,骆驼就一直看着地平线,等待着……”

我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仅仅是一个传说,就像每个故事的开始似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了传说的故事才更美丽一样,但这样的一个传说似乎又显得有一些单薄,然而当我再次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许多,骆驼本就生活在隔壁与草原的交界地,它们从不喜欢繁闹,尽管我曾在王城公园看到骆驼,但它的表现是没有一丝心甘情愿的。

先来了解一下这部影片的剧情:春天来到蒙古南部这片寂寞的沙漠,一个游牧家庭迎来了一年中骆驼产崽的最繁忙的时期。一只母骆驼遭遇了难产,在牧羊人的帮助下,它艰难地产下了一头非常罕见的白骆驼。这只母骆驼拒绝接受这个可怜的新生儿,拒绝让它分享自己的奶水和母爱。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持续下去,这只幼驼将会死去,为了拯救这只骆驼,牧羊人派出了自己两个年轻的孩子去穿越危险的沙漠去寻找一名乐师,他是拯救这只小骆驼的唯一的希望。在最后的时刻,这名民族乐器演奏者被带来这里,有了他的演奏,一个原始的拯救幼驼的仪式开始了,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和一名妇女充满爱意的歌声,这只母骆驼开始逐渐被感化,当幼驼被再次带到她的身边的时候,它也流出了泪水,并且开始用自己的乳汁拯救这只濒临死亡的幼儿。

游牧民族,这个人们向往喜爱的民族,他们自由、豁达、坦荡,与青山绿水为伴,与成群牛马为伍,在幸福、快乐和与世无争中生活着,然而这部电影却推翻了我曾经的向往,曾经对游牧民族的羡慕嫉妒恨。没有青山绿水,只有荒漠雪山,我不敢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是否还能生下来,活下去。

电影刚开始时所展现出的环境以及电影的名字《哭泣的骆驼》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是一部以环境恶化,动物哭泣为主题,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批判环境被人们恶化的电影。当我看完整部电影之后便觉得自己是无知的,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是那样俗气。每部电影都有让人不解的情节,明明是自己的孩子,但当她自己的孩子濒临死亡时,母骆驼却依旧不让自己的孩子吃奶来维持弱小的生命时,我有太多太多的不可思议。人之一世,无非一个情字,亲情、友情、爱情,情情相惜,情情不离。从前,在我的印象中,有太多的动物之间的情的事例来引发人之间的情,并在这现实社会的熏染下,于是便让我认为动物会比人更有情,然而这部纪录片完全颠覆了我的常规。瞬间我的心似乎塌陷了,从始至终的想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我把社会想的太过混沌,还是我真的丢失了那该有的纯真。

第3篇2

篇1:哭泣的骆驼读后感

听,骆驼在哭泣!——你听到了吗?骆驼在说:“救救我吧!”我听到了!我看到了!我要让不知情的你也知道!

——题记

印象中的骆驼一直都是全身披着棕黄色的毛,毛又浓又密,肥大的双峰,结实健壮的身躯,大大的眼睛,无忧无虑地吃着草。可是,当我在读《哭泣的骆驼》这篇文章时,展现在我眼前的竟是这样一幅画面:龟裂的泥土,不,那不能算泥土!它坚硬得像砖瓦一样。古人有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草呢?草在哪儿?我几乎找不到草,在这“砖瓦”地上有的只是零星的几棵枯死的草根和一群瘦骨嶙峋的骆驼。因为严重的掉毛、脱皮,骆驼身上几乎没有像样的地方。它们甚至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更载不动牧民拉水的车。可恶的沙尘暴还打瞎了部分骆驼的眼睛!我的心里涩涩的,我的鼻子酸酸的,我问自己:“这真的是沙漠之舟骆驼吗?”骆驼们用大大的眼睛悲哀地看着我,好无辜好无辜。那眼睛好混浊,那目光好迷茫。我泪如雨下,因为我读懂了骆驼眼睛里的话。骆驼在用它的眼睛表达它们单纯而美好的愿望:“人啊,我想吃草。”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陪着骆驼流泪,我问出发自我内心更是发自骆驼内心的话语。因为连年的干旱,“骆驼之乡”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不足50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4000—5000毫米,燃烧般的空气使得骆驼的主要食粮——马莲草几近灭绝。加之超载放牧、挖发菜等人为因素,于是沙漠中最耐活的动物——骆驼也因此而气绝沙尘。我不禁为人类而惭愧,为骆驼而痛哭流涕。人啊,人啊,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欧洲、美洲、非洲都不养山羊,连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韩国都知道山羊要吃草根都不养山羊,只有我们中国,在大量地繁殖山羊!山羊让草原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难道仅仅是钱可以衡量的吗?要知道骆驼数量曾高达25万峰,而今却只有约4.5万峰了。就是幸存下来的也是奄奄一息,离死不远了!这一切悲剧的制造者正是我们文明的人类!

听,骆驼在哭泣!我用我饱浸泪水的笔颤抖着写下这发自我内心的文字,只想说:“救救骆驼吧!”丝绸之路上的中华文明是人和人类的朋友骆驼共同写就的。如今,创造了远古文明的人类正为了眼前利益“卸磨杀驴”。难道我们还不应该觉醒吗?难道我们一定要等到骆驼灭绝后才拿着资料图片去研究它、去回忆它吗?善良的人啊,救救骆驼,救救我们自己吧!

篇2:哭泣的骆驼读后感

若干年前看《哭泣的骆驼》,记住了那些美丽的眼睛美丽的人。今天看到友关于同名记录片的述说,看到这歌词,好像才真正了解三毛。被诽议最多的一个傻女人、疯女人,怀着乌托邦式的一腔热情和冲突自杀了。才知道骆驼其实是没有泪腺的,我们比那骆驼幸运不知多少倍啊。惭愧自己还是新疆人,这都不知道。生长在戈壁,和沙漠比邻而居,知道它安静下埋藏的炙热。爱这片土地,可心灵的沙漠如何迈过?任由不知情的风沙卷去脚印。走走停停,有人留下了痕迹,有人呼唤出声了,看到了听到了的,就是幸运。

哭泣的骆驼,即使没有泪腺却仍然哭泣。有人在努力迈过沙漠,有人在苦苦坚守要塞。三毛在被遗忘以前消失;王朔呐喊着要争战到底;名角们为戏耗尽一生直至分不清戏里戏外;玄奘西行九死一生,在沙漠里失踪或干渴而死的人、在沙漠里游击反抗的人、花童嬉皮士、切格瓦拉、唐师僧……所有人做的不外乎一件事,夸父逐日。是耶非耶?

老王朔苦大仇深呐喊着说他经历过的一切,又有几个人没经过?程度不同罢了,所有人不还是过来了吗?小时候最爱听悲伤的歌,包括印度日本听不懂歌词记不住名字的歌,是因为歌声里能听到那时还不知道的元好问那只大雁的眼泪?还是那些低垂认命的脸颊上有和亲人一样的辛酸?小时候不那么容易相信一切,有一双早熟的眼睛,让大人心惊。其实这样的孩子多如牛毛。被粉饰了的伤害争斗欺骗,谁又看不出来呢?我们只是不说。只是那朴克脸老师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再也没有了敏感,最初被教育要听话时的不安,一丝一毫也没了。想有良心的活着,就注定要象崔永元一样受罪。

连路都举棋不定,连恨都举棋不定?没身临其境,没看过《要塞》《走出疲惫的巴勒斯坦》,也许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

还好,有那些拍纪录片的人,有远离人群和动物相守的人,有为逐日而生的人,不再觉得孤单。

篇3:哭泣的骆驼读后感

看三毛的书,心里总是觉得有浓浓的悲伤,就快要化不开来。这个坚韧不拔的女子,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我们只能偷|窥一二。

有一整套她的书,读高二的时候,一次考试考的很好,母亲说要给我奖励,立马跑到书店买了一套两本精装的三毛全集,欣然不已。后来借给一个很重要的人看,再后来我们分开,书一直在他那里没有拿回来,就重新买了一套。

《哭泣的骆驼》及《梦里花落知多少》,《娃娃新娘》是我最爱的三篇。新秀郭敬明的同名作不可谓不好,对于这样年轻的写手,已是难得,可是实在不喜欢他用三毛用过的名,那篇《梦里花落知多少》所描写的深情,是他无法企及的。荷西去世前,三毛已有预感,可是一直身体不好的她以为将去的是自己,甚至到公证处写下了遗嘱,去的却是荷西。那段时间,在美丽的海岛上,他们不问世事,过了一段神仙眷侣的日子。新年前夜在荷字的怀里许下十二个相同的愿望:但愿人长久。()幸福到不愿举步。夕阳西下,在阳台对饮的两人,摸着荷西的脖子,竟无端潸然泪下,她明白,是将有大苦难要来了,那一年,他们没有过完秋天。

沙漠风俗女孩子很小就要出嫁,三毛的邻居姑卡才10岁就要嫁人,而她的母亲当年出嫁时才8岁。在他们的观念里,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

第2篇3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6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哭泣的骆驼》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600字:

《哭泣的骆驼》,本书由几个小故事组成,我看完后面的,前面的也忘得差不多了。故事不煽情、不矫情、娓娓道来,很是悦耳,简直就是睡前读物首选。

书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和我们差异太大,虽然知道这是她的真实生活和亲身经历,但仍像听人说书一样。她笔下的撒哈拉威人与我遥不可及,却又无比真实。

这让我想起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说过的话。龙应台在年纪大了以后,慢慢对电视媒体感兴趣,想拍摄一个专题特辑,主题是展示全世界不同国家民族里的百姓们的一天,他们平凡普通的24小时是如何度过的,明明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但在不同文化和地理区域的人看来,却是那么的不可思议。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在文化的碰撞中,也就不奇怪出现各种各样啼笑皆非或让人遗憾悲伤的事情了。在三毛的这个系列故事里,更多的是后者,因为宗教、历史等原因造成了无法缓和和挽回的悲剧。

在亲眼目睹一场悲剧后,她悲伤得仿佛听见了骆驼的嘶鸣:“风,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的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

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人间的悲剧是人造的。

内容简介:外蒙古,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辽阔深远。牧民们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习惯,逐水草而居,对上天充满着敬畏。生活虽然清贫,他们却自足、快乐,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与宇宙洪荒融为一体。

某户人家饲养的的母骆驼产下一头罕见的白色幼崽,母亲拒绝为孩子哺乳。在风沙强劲、气候恶劣的戈壁滩上,幼崽的生命受大极大威胁。为了让母骆驼接受孩子,这户人家决定采用蒙古古老的方法——音乐仪式来感化母骆驼…,希望能帮助您!

第1篇4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

人,万物之灵,是所有动物中智商最高,身体机能最多的动物。而人类却不懂得节约,乱砍乱伐,滥杀动物,导致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温度上升,南北极的冰盖迅速融化。生态系统被破坏,沙漠越来越多。最后将会害到自己。

小说《哭泣的骆驼》就是一个例子,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摄影师在沙漠中迷了路,找到了一个骆驼,它带他走出了沙漠。摄影师没有感谢骆驼,却为了私欲,把他训练成一个机械的动物。他一直跪在地上,如果人骑在它身上,它便站起来,眼望远方,让摄影师照相。摄影师一门心思在干自己所谓的大事业,却无视骆驼生存的自由。最后,骆驼因为向往自由,跳到了它认为是“湖”的石灰池里烧死了。

我读了这个悲惨凄凉的故事后深有感触,人作为万物之灵,应该和地球上的所有动物和谐共处。可为什么人类要肆意地宰杀动物呢?狐狸——虽然有时侵扰人类,可是你杀它,不过就是为了它那张皮——金钱和荣耀的象征。还有人捕杀大象,就是为了那对洁白的象牙——为了卖钱。把每根象牙加工成一个个工艺品,或首饰,或装饰品。此时那些象牙已经是人们财富的象征,殊不知,这背后是多少被残害的无辜生灵啊!人们追求美无可厚非,但动物们的生命更珍贵。地球上的每一个动物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它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你们杀了它,就等于毁了一个家庭。如果换成人类,还会受得了吗?

在这里,我呼吁全世界:行动起来吧!让世界不再充满伤害,让世界充满和谐!

第6篇5

初三作文读后感:读后感

从学生时代开始喜欢三毛,想像她那样万水千山走遍,想像她那样拥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

每个人都有梦,却不是每个人都敢去追梦,所以她便成了我们心灵上的那点寄慰,至少有人那么努力的按自己想过的方式在生活,至少有人在拥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至少有人怀抱梦想,干净而透明~~~当自己不敢前行的时候,她便成了远处的灯塔,成了我那梦中向往的橄榄树。

三毛,一个眷恋沙漠生活的女子,以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反映社会与人生,构筑了一个有泪有笑的文学世界。

《哭泣的骆驼》以战争为背景,那是一个得不到独立的民族,它的子民有的悲贱,有的无知,有的高傲,有的善良,有的悲壮……一个在屠杀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军曹,在这片沙漠里埋藏着他整个团的兄弟,他眼睛里折射出的仇恨,是整个塔克拉马干沙漠翻过来都遮不住的。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得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的优美,目光无意识的转了一个角度,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的失了神态,连我,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震得呆住了。穿着本地服装的沙伊达,跟医院里明丽的她,又是一番不同的风韵,坐在那儿的她,也不说话,却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的梦境里去。”

这样美好的女子,最终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她和她的爱人——民族英雄巴西里被自己人出卖遇害。小说结尾通过对骆驼悲鸣的描写,写出了三毛心中的无限悲愤。“我蹲在远远的沙地上,不停的发着抖,发着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他们了。风,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的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

看三毛的书,心里总是觉得有浓浓的悲伤,就快要化不开来。但是这本书,给我以强烈的震撼,那是一种震撼心灵的悲怆。让人痛恨战争的残酷,痛恨愚昧的人类。可怜红颜薄命,英雄末路。正义美好被扼杀,骆驼为之悲鸣、苍天大地为之哭泣。

相较于三毛的其它作品,这部小说的故事性更强一些,而且讲的是当地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段传奇故事。小说的绝妙之处在于用骆驼嘶叫的悲鸣来烘托气氛,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

三毛虽离开好多年了,但她的作品使她依然活在喜欢她的读者心中。我喜欢三毛的作品,尤其喜欢这部作品,更欣赏她豁达超脱的个性。这个坚韧不拔的女子,有着不为一般人所能窥视的内心世界。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

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三毛---她从来尊重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就是给予生命最为尽情的爱,最为尽情的燃烧。三毛做到了。在她短暂而传奇的一生里,她将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燃烧得多姿多彩,她将奇异艰辛的流浪生涯锻造得悲怆且浪漫,她将和荷西刻骨铭心的爱情推向了极致,化为至悲至爱的永恒乐章……

《怀念三毛》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因为过分执著,拼命探求,而得不着答案,于是有了一份不能轻视的哀伤。

---《雨季不再来》-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撒哈拉的故事》---意外地在图书馆借到《爱情路上》还是《爱的路上》,摘录的是诸多当代作家的爱情感言,包括老舍等,但唯独三毛的那篇《大胡子与我》读的我嬉笑不止。这本精致的文摘是繁体版的,而且是香港出版的,因为价格是以港币标注的~

《大胡子与我》绝对是一个亮点,先前刚读了《爱与信任》中关于三毛和荷西的《亚当与夏娃》,这两篇简直就是幽默的呼应,对三毛的作品了解不多,只知道她是个很有个性坚持自我的现代女性,与至爱荷西相识于十八岁,结拜与二十五岁,婚姻却只有短短的六年,丈夫就离开了人事,他们很长的一段日子是在沙漠生活的,1991年三毛因思念亡夫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两篇小文中无不流露彼此间与众不同的感情,充满情趣和幽默,尤其《大胡子与我》,相信是很多向往自由的心灵所追求的感情境界,当下的我看来,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人生贵在遇见如此的对手,一起演绎爱情,他们是无憾的。

第8篇6

哭泣的骆驼读书心得3篇

接下来给你整理了哭泣的骆驼读书心得,欢迎大家的阅读。

哭泣的骆驼读书心得篇1纪录片《哭泣的骆驼》讲述了在戈壁滩上生活的安纳一家人所养的骆驼的故事。

安纳家养的一只母骆驼在生小骆驼的时候因为下了很大的辛苦,所以在小骆驼出生后,母骆驼并不愿意接近小骆驼,不理会它,也不给它喂奶。

单最终在安纳一家人的努力帮助下小骆驼与妈妈重归于好,其乐融融通过这个纪录片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界动物的和谐相处、母子之间的情谊、戈壁滩深处不发达的生活状态。

人与自然界动物和谐相处安纳一家生活在戈壁滩上,家里除了骆驼外还养着其它的动物。

安纳一家人与它们相处融洽,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

在让母骆驼与她的小骆驼重归于好的那段时间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最后又从艾玛克中心请来了乐师举行霍斯仪式。

戈壁滩深处的生活状态戈壁滩的生活状态并不发达,安纳的家里没有电视,只有一台收音机而已。

当安纳和哥哥来到了乐师所在的艾玛克中心的亲戚家。

那为亲戚的家中有一台电视机,好奇的安纳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眼中满是欢喜。

第二天,那位亲戚带着安纳和他的哥哥来到学校去找乐师。

在学校,安纳对学校的乐器也充满了好奇。

在集市上,安纳让哥哥给他买了自己平时并不多见的冰激凌,而那边商场里的电视机又一次的吸引了他。

回家后,安纳的想让爷爷也买电视机给他,但爷爷却说那只是没有用的玻璃而已。

母子之间的情谊第一只母骆驼在它生下小骆驼,便与小骆驼形影不离,对它照顾地无微不至。

而第二只母骆驼虽然因为自己下了很大的辛苦才生出了小骆驼而不去理睬它。

但是,毕竟终究血浓于水,母子连心,在举行完霍斯仪式后,母子从归于好,其乐融融。

三毛,一个眷恋沙漠生活的女子,以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反映社会与人生,构筑了一个有泪有笑的文学世界。

《哭泣的骆驼》以战争为背景,那是一个得不到独立的民族,它的子民有的悲贱,有的无知,有的高傲,有的善良,有的悲壮……一个在屠杀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军曹,在这片沙漠里埋藏着他整个团的兄弟,他眼睛里折射出的仇恨,是整个塔克拉马干沙漠翻过来都遮不住的。

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得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的优美,目光无意识的转了一个角度,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的失了神态,连我,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震得呆住了。

穿着本地服装的沙伊达,跟医院里明丽的她,又是一番不同的风韵,坐在那儿的她,也不说话,却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的梦境里去。

这样美好的女子,最终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她和她的爱人——民族英雄巴西里被自己人出卖遇害。

小说结尾通过对骆驼悲鸣的描写,写出了三毛心中的无限悲愤。

“我蹲在远远的沙地上,不停的发着抖,发着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他们了。

风,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的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

今天看到网友关于同名记录片的述说,看到这歌词,好像才真正了解三毛。

被诽议最多的一个傻女人、疯女人,怀着乌托邦式的一腔热情和冲突自杀了。

才知道骆驼其实是没有泪腺的,我们比那骆驼幸运不知多少倍啊。

惭愧自己还是新疆人,这都不知道。

生长在戈壁,和沙漠比邻而居,知道它安静下埋藏的炙热。

爱这片土地,可心灵的沙漠如何迈过?任由不知情的风沙卷去脚印。

走走停停,有人留下了痕迹,有人呼唤出声了,看到了听到了的,就是幸运。

哭泣的骆驼,即使没有泪腺却仍然哭泣。

有人在努力迈过沙漠,有人在苦苦坚守要塞。

三毛在被遗忘以前消失;王朔呐喊着要争战到底;名角们为戏耗尽一生直至分不清戏里戏外;玄奘西行九死一生,在沙漠里失踪或干渴而死的人、在沙漠里游击反抗的人、花童嬉皮士、切格瓦拉、唐师僧……所有人做的不外乎一件事,夸父逐日。

是耶非耶?老王朔苦大仇深呐喊着说他经历过的一切,又有几个人没经过?程度不同罢了,所有人不还是过来了吗?小时候最爱听悲伤的歌,包括印度日本听不懂歌词记不住名字的歌,是因为歌声里能听到那时还不知道的元好问那只大雁的眼泪?还是那些低垂认命的脸颊上有和亲人一样的辛酸?小时候不那么容易相信一切,有一双早熟的眼睛,让大人心惊。

其实这样的孩子多如牛毛。

被粉饰了的伤害争斗欺骗,谁又看不出来呢?我们只是不说。

只是那朴克脸老师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再也没有了敏感,最初被教育要听话时的不安,一丝一毫也没了。

想有良心的活着,就注定要象崔永元一样受罪。

连路都举棋不定,连恨都举棋不定?没身临其境,没看过《要塞》《走出疲惫的巴勒斯坦》,也许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

还好,有那些拍纪录片的人,有远离人群和动物相守的人,有为逐日而生的人,不再觉得孤单。

看了哭泣的骆驼读书心得的读者还看了:1.哭泣的骆驼读书笔记2.简爱读书笔记3.悲惨世界读书笔记1500字3篇4.柑橘与柠檬啊读书笔记5.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6.读书笔记大全1000字10篇7.百年孤独读书笔记10篇8.城南旧事阅读心得笔记

骆驼读后感

一个人哭泣

骆驼祥子读后感200

骆驼王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第5篇7

书中的这只骆驼原本是生活在沙漠的。因为救了一个摄影师而改变了它一生的命运。这只骆驼救了摄影师后摄影师利用这可怜的骆驼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事业。这摄影师不但不感谢反而请人在它的背上拍照赚钱。看到这里我思绪万千。人们啊你们为什么不站在动物的立去替它们想想呢?它们也是有生命的。难道它们没有父母、妻儿、朋友、伙伴吗?你们为什么一定要逼迫它们离开自己的家园呢?那儿有它们最美好的回忆。难道是为了“钱财”这两个字吗?我记得古人说过“钱财乃身外之物”。为什么一定要呢?即使这样可以上班去挣啊。有些人为了钱甚至去捕杀珍稀动物得到它们的皮毛、牙齿。好在现在动物们有了法律的保护、法律的保障可以自由快乐地生活了。不过还是有少许的人为了钱去捕杀动物。在此我向全世界呼吁: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互相依赖、依赖让我们一起共创美好家园吧!

读《哭泣的骆驼》和三毛一个眷恋沙漠生活的女子以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反映社会与人生构筑了一个有泪有笑的文学世界。在图书馆借到三毛的《哭泣的骆驼》淡蓝色封面上用红字写着“三毛作品集”透着古朴、凝重之感。像感情很深重的人仿佛它的记忆和故事需要找一个愿意倾听的人来诉说。而我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流行前卫的时代是否还有人记得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作品?这些作者的生活经历在如今看来似乎与我们这个时代挂不上钩。但我依旧会去怀念和重温他们的作品至少在我看来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值得让人永远怀念和记忆的东西。1973年三毛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初来大漠她用自己的相机拍下当地人的生活形态。却意外受到当地人的指责在这个物质贫乏的地区思想落后的当地人认为:相机会收人类的灵魂。不仅如此他们对镜子充满了好奇。对此三毛在《收魂记》里有一段这样的感慨:“物质的文明对人类并不能说是必要但是在我们同样生活着的地球上居然还有连镜子都没有看过的人的确令我惊愕交加继而对他们无由的产生了一丝怜悯这样的无知只是地理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因素?”

第4篇8

哭泣的骆驼读后感

篇1:哭泣的骆驼>读后感

听,骆驼在哭泣!——你听到了吗?骆驼在说:“救救我吧!”我听到了!我看到了!我要让不知情的你也知道!

——题记

印象中的骆驼一直都是全身披着棕黄色的毛,毛又浓又密,肥大的双峰,结实健壮的身躯,大大的眼睛,无忧无虑地吃着草。可是,当我在读《哭泣的骆驼》这篇文章时,展现在我眼前的竟是这样一幅画面:龟裂的泥土,不,那不能算泥土!它坚硬得像砖瓦一样。古人有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草呢?草在哪儿?我几乎找不到草,在这“砖瓦”地上有的只是零星的几棵枯死的草根和一群瘦骨嶙峋的骆驼。因为严重的掉毛、脱皮,骆驼身上几乎没有像样的地方。它们甚至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更载不动牧民拉水的车。可恶的沙尘暴还打瞎了部分骆驼的眼睛!我的心里涩涩的,我的鼻子酸酸的,我问自己:“这真的是沙漠之舟骆驼吗?”骆驼们用大大的眼睛悲哀地看着我,好无辜好无辜。那眼睛好混浊,那目光好迷茫。我泪如雨下,因为我读懂了骆驼眼睛里的话。骆驼在用它的眼睛表达它们单纯而美好的愿望:“人啊,我想吃草。”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陪着骆驼流泪,我问出发自我内心更是发自骆驼内心的话语。因为连年的干旱,“骆驼之乡”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平均年降雨量不足50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4000—5000毫米,燃烧般的空气使得骆驼的主要食粮——马莲草几近灭绝。加之超载放牧、挖发菜等人为因素,于是沙漠中最耐活的动物——骆驼也因此而气绝沙尘。我不禁为人类而惭愧,为骆驼而痛哭流涕。人啊,人啊,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欧洲、美洲、非洲都不养山羊,连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韩国都知道山羊要吃草根都不养山羊,只有我们中国,在大量地繁殖山羊!山羊让草原承受着难以承受之重。难道仅仅是钱可以衡量的吗?要知道骆驼数量曾高达25万峰,而今却只有约4.5万峰了。就是幸存下来的也是奄奄一息,离死不远了!这一切悲剧的制造者正是我们文明的人类!

听,骆驼在哭泣!我用我饱浸泪水的笔颤抖着写下这发自我内心的文字,只想说:“救救骆驼吧!”丝绸之路上的中华文明是人和人类的朋友骆驼共同写就的。如今,创造了远古文明的人类正为了眼前利益“卸磨杀驴”。难道我们还不应该觉醒吗?难道我们一定要等到骆驼灭绝后才拿着资料图片去研究它、去回忆它吗?善良的人啊,救救骆驼,救救我们自己吧!

篇2:哭泣的骆驼读后感

若干年前看《哭泣的骆驼》,记住了那些美丽的眼睛美丽的人。今天看到网友关于同名记录片的述说,看到这歌词,好像才真正了解三毛。被诽议最多的一个傻女人、疯女人,怀着乌托邦式的一腔热情和冲突自杀了。才知道骆驼其实是没有泪腺的,我们比那骆驼幸运不知多少倍啊。惭愧自己还是新疆人,这都不知道。生长在戈壁,和沙漠比邻而居,知道它安静下埋藏的炙热。爱这片土地,可心灵的沙漠如何迈过?任由不知情的风沙卷去脚印。走走停停,有人留下了痕迹,有人呼唤出声了,看到了听到了的,就是幸运。

哭泣的骆驼,即使没有泪腺却仍然哭泣。有人在努力迈过沙漠,有人在苦苦坚守要塞。三毛在被遗忘以前消失;王朔呐喊着要争战到底;名角们为戏耗尽一生直至分不清戏里戏外;玄奘西行九死一生,在沙漠里失踪或干渴而死的人、在沙漠里游击反抗的人、花童嬉皮士、切格瓦拉、唐师僧„„所有人做的不外乎一件事,夸父逐日。是耶非耶?

老王朔苦大仇深呐喊着说他经历过的一切,又有几个人没经过?程度不同罢了,所有人不还是过来了吗?小时候最爱听悲伤的歌,包括印度日本听不懂歌词记不住名字的歌,是因为歌声里能听到那时还不知道的元好问那只大雁的眼泪?还是那些低垂认命的脸颊上有和亲人一样的辛酸?小时候不那么容易相信一切,有一双早熟的眼睛,让大人心惊。其实这样的孩子多如牛毛。被粉饰了的伤害争斗欺骗,谁又看不出来呢?我们只是不说。只是那朴克脸老师呵,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再也没有了敏感,最初被教育要听话时的不安,一丝一毫也没了。想有良心的活着,就注定要象崔永元一样受罪。

连路都举棋不定,连恨都举棋不定?没身临其境,没看过《要塞》《走出疲惫的巴勒斯坦》,也许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

还好,有那些拍纪录片的人,有远离人群和动物相守的人,有为逐日而生的人,不再觉得孤单。

篇3:哭泣的骆驼读后感

看三毛的书,心里总是觉得有浓浓的悲伤,就快要化不开来。这个坚韧不拔的女子,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我们只能偷|窥一二。

有一整套她的书,读高二的时候,一次考试考的很好,母亲说要给我奖励,立马跑到书店买了一套两本精装的三毛全集,欣然不已。后来借给一个很重要的人看,再后来我们分开,书一直在他那里没有拿回来,就重新买了一套。

《哭泣的骆驼》及《梦里花落知多少》,《娃娃新娘》是我最爱的三篇。新秀郭敬明的同名作不可谓不好,对于这样年轻的写手,已是难得,可是实在不喜欢他用三毛用过的名,那篇《梦里花落知多少》所描写的深情,是他无法企及的。荷西去世前,三毛已有预感,可是一直身体不好的她以为将去的是自己,甚至到公证处写下了遗嘱,去的却是荷西。那段时间,在美丽的海岛上,他们不问世事,过了一段神仙眷侣的日子。新年前夜在荷字的怀里许下十二个相同的愿望:但愿人长久。>幸福到不愿举步。夕阳西下,在阳台对饮的两人,摸着荷西的脖子,竟无端潸然泪下,她明白,是将有大苦难要来了,那一年,他们没有过完>秋天。

沙漠风俗女孩子很小就要出嫁,三毛的邻居姑卡才10岁就要嫁人,而她的母亲当年出嫁时才8岁。在他们的观念里,结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夺取一个小女孩的贞操而已。

《哭泣的骆驼》以战争为背景,叙述了游击队首领巴西里与护士沙伊达的悲惨爱情。其中有对沙伊达的面貌描写:

“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得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的优美,目光无意识的转了一个角度,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的失了神态,连我,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震得呆住了。穿着本地服装的沙伊达,跟医院里明丽的她,又是一番不同的风韵,坐在那儿的她,也不说话,却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的梦境里去。”

这样美好的女子,最终的结局却是对那帮暴徒奸杀,巴西里亦被自己人出卖遇害。结尾通过对骆驼悲鸣的描写,写出了三毛心中的无限悲愤。“我蹲在远远的沙地上,不停的发着抖,发着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他们了。风,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的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波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