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例(12篇)

来源:其他

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文篇1

关键词:蓟县空气质量污染成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蓟县位于天津市最北部,京、津、唐经济区的中心,全县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山区与平原对等分布,总人口80万人。因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素有“天然氧吧”、“京津”后花园之称。近几年来,更是京津冀大都市短期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蓟县的环境质量也不容乐观,根据有关部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统计数据显示,个别月份甚至出现了环境空质量综合指数全市倒数第一的状况。为全面掌握蓟县环境空气质量的真实情况,使环境保护工作有的放矢,本文在深入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专题分析引起空气质量变化的成因,并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现状。

1、环境空气常规监测项目监测及点位布设

2013年1月1日起天津市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由原来的三项增至六项,新增了细颗粒物(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三项评价指标。自2004年1月1日开始,天津市启动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24小时全天候自动监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六项主要污染物;这六项污染物的监测结果执行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按规定方法评价分级,若其中出现一项不达标,就被视为一天的空气质量不达标。蓟县大气常规监测项目共5项,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硫酸盐化速率和降尘。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共设4个监测点位,即盘山风景区、蓟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六九医院和县环保局。监测频次为每月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采样点位设在引滦于桥管理处,实行24小时自动连续监测。

2、评价标准及现状。

本年度自动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物的评价标准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浓度限值,降尘、硫酸盐化速率采用《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中的推荐值。评价方法采用空气污染指数法(API)和综合污染指数法。按照2014年前6月的监测数据,对蓟县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显示:我县城区空气质量时好时坏,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综合指数在全市排名从第1至16之间不等。通过对每个月的6项污染物指标分析研究,主要超标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两项,其它4项污染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在每个月中基本达标。而影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

二、蓟县环境空气污染成因

经过对蓟县当前环境空气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客观分析,认为污染成因与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和某些人为因素均有直接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影响。蓟县北高南低,位于西、北、东三面环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且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干旱少雨气候干燥,静风天气较多,大气稳定度较高,不能形成明显对流,不利于污染物稀释与扩散。另外,由于冷暖交替频繁,温差起伏大,易形成气旋,在冷热空气交替和气旋影响下,沙尘、雾霾天气频频出现,持续时间较长,再加上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离水库水面较近,易形成雾旋带尘,致使自动监测站附近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增高。而其它区县地处平原,在同等气候条件下产生的尘较为容易扩散。

2、受建设开发施工场地影响。第一,受城区及周边地区大面积的房地产开发施工影响。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督促各建筑工地的料堆场采取了防尘措施,但在建筑物料的运输装卸和贮存过程中,依然产生了大量扬尘。另外,工地的地坪大都未作硬化处理,也未进行洒水降尘,致使尘土飞扬。第二,受新城拆迁项目全面土建影响。随着新城建设的不断推进,拆迁建设场景如火如荼,且大都处在自动监测站点的上风向,在大风强度足够时,施工二次扬尘污染不可避免,对城区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3、受道路运输扬尘影响。进出城区运输渣土、煤炭、煤灰、垃圾等散流体物料的车辆,尤其是自邦喜路与翠湖东路连接路段(环境空气自动站附近)的过往车辆比较集中,大都未采取任何防尘措施,遗撒或泄漏现象严重,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甚大。

4、受矿山开采创面植被恢复不及时影响。近年来,蓟县县委、县政府下大力度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方法,强制关闭了全县所有矿山开采、加工企业,粉尘污染大幅下降。但由于开采创面没能全部得到及时治理,山体面积较大,又处在我县城区上风向,间接影响城区空气质量。

5、受供热锅炉煤烟影响。尽管我县已实施热电联产,对建成区内各大供热站进行并网,但是仍有40余台小型供热锅炉和城中村的土暖气燃用高硫煤取暖,致使一季度空气质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超标。另外,城区内有大量洗浴锅炉、饭店茶炉未改用清洁能源,且大部分没有安装有效环保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空气质量。加之城中村居民大都采用土暖气燃用高硫煤取暖,致使一季度大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超标。

6、受露天烧烤烟尘影响。每年夏季,城区有一大部分餐饮饭店都把经营烧烤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不但里空外摆影响市容市貌,烧烤时所产生的大量碳灰和油烟烟尘严重污染城区环境空气。

7、受道路扬尘影响。进出城区运输渣土、煤炭、煤灰、垃圾等散流体物料的车辆较多,尤其是自邦喜路与翠湖东路连接路段(环境空气自动站附近)的过往车辆比较集中,大都未采取任何防尘措施,遗撒或泄漏现象严重,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甚大。在道路保洁方面,目前我市大部分区、县每天对主要干路实施机扫、喷水作业,道路交通造成的二次扬尘污染较低。我县城区路面大都采用传统的扫帚清扫,卫生清扫方式比较落后,且路面不能定期喷淋洒水,造成严重的二次扬尘污染。

8、汽车尾气的排放影响。近些年家庭汽车拥有量急剧增长,上下班时间各交通干线汽车大量拥堵,产生大量尾气不易扩散;为治理运载违规现象,全县设有多处超限检查点,在进行检查时,大量载重车辆停留排放汽车尾气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使硫、氮等多项污染物超标。此外,城区内的部分加油站没有安装油气回收工程,造成油气泄漏,也造成大气污染。

9、受境外污染源影响。虽然我县下大力量关停了小石料、小石灰、小水泥等污染企业,但与我县东毗邻的河北省遵化市、西北方向毗邻的三河市境内的石料开采,以及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扬尘,随季节风飘入我县,特别是县城东部砂石料运输车辆从我县东外环和南外环穿城而过,使粉尘在城区上空造成空气污染。

三、改善蓟县环境空气质量的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建议建立环境保护联动机制,要求各职能部门有效实施针对性管理,强化治理粉尘污染,进一步优化环境空气质量,加快构建中等规模现代化旅游城市和美丽蓟县建设的实施进程。

1、加强对燃煤设施的监管。蓟县是燃煤消耗大县,其中,国华盘电、大唐盘电年使用燃煤500万吨左右,占全县燃煤消耗的比重在90%以上。近些年来,两家电厂先后实施了燃煤脱硫、脱硝工程,SO2、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等到了有效遏制。2013年我县利用电厂资源,实施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逐步替代了城区内原有燃煤锅炉,但仍有一部分燃煤锅炉正在使用,要加强对未并入热电联产管网的燃煤供热锅炉的管理,督促脱硫设施正常运转,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同时,制定燃煤锅炉淘汰计划,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倡导使用清洁能源,鼓励在用燃煤供热锅炉以及工业燃煤锅炉的有序退出,还城区一片蔚蓝天空。

2、强化道路运输、建筑施工扬尘等项治理。一是对城区内的渣土、沙石、煤灰等散流体物料的车辆进行统一监管,对运输车辆进行限载并采取密闭或苫盖等治理措施,对邦喜路城区路段至环湖东路路段实行运输车辆限行措施,防止运输二次扬尘污染。二是建设邦喜路二线,禁止大型运输车辆在城区行驶,将遵化入蓟大型车辆由邦喜路经果河桥入别九线至102国道,避开城区减少粉尘撒漏。三是增加道路清扫设备投入,对城区主要道路实施机扫和喷水作业,确保城区主干路面清洁。四是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督管理,严禁透视及敞口施工;施工现场的道路要进行硬化处理,严禁扬尘;严禁车辆带泥上路,不准使用无盖车辆;建立定期洒水、喷淋制度,及时做好工地及周边的清扫保洁;严禁抛撒渣土、垃圾等废弃物。五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督促建筑施工单位对工地的“三堆”(煤堆、灰堆、料堆)全部落实苫盖措施;集中开展对城区范围内经营性露天烧烤摊点的集中治理,减少烟尘污染。

3、有序开展矿山开采创面综合治理。蓟县关停小石矿、小石灰等污染企业后,留下了“千疮百孔”的尾矿,这些尾矿沙尘对大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近年来,虽然实施了一些尾矿治理工程,但总体效果不佳,有些只是对迎面山进行了复绿,大量的创面还未实施修复。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做好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本着“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分布实施”的原则,坚持不懈地开展矿山开采遗留现场植被恢复工程。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法明确环保、地矿、国土等部门在尾矿环境管理中的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联合执法、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加强配合,从根本上改善尾矿治理环境。

4、推行大气污染防治网格管理工作。在当前全市推行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基层上,进一步深化此项工作,逐渐建立完善统一指挥平台,健全各级网格长、网格员编制,理顺各级网格长、网格员职责,健全工作考核和奖励机制,充分以挥职能作用,真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气污染防治网,实现大气污染时时处处有人管、有人治。

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文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renyan0925”为你整理了这篇2022年关于“空气质量管控不够到位”问题整改情况汇报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2年关于“空气质量管控不够到位”问题整改情况汇报

针对省委巡视组提出的我县“空气质量管控不够到位”问题,我局作为牵头部门高度重视,切实把问题整改落实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现将整改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及时传达部署

为确保整改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局党组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传达部署,并及时召集建设、交通、综合执法等重点部门进行专题会商研究,明确整改时限、整改内容和整改要求,同时要求责任到人,分工负责,确保整改任务落到实处。会后局主要领导亲自将党组会议情况及部门会商情况向分管副县长作了专题汇报。

对照整改方案,坚持每周组织气象、交通、建设、综合执法、公安(交警)和重点问题单位进行空气质量会商,确保提前防控到位,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已累计会商8次,有效将问题化解在萌芽处。

二、严格整改落实

今年以来,我局继续保持扬尘治理管控高压态势,通过2017年以来的严管严控,建设主体呈现从被动治尘到主动治尘思维转变的积极态势,现阶段全县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情况明显改善。2022年以来查处项目38个,截至目前较去年查出项目同比下降72.4%。具体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1、关于工地扬尘防治问题整改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针对建筑工地量大面广、治尘全覆盖要求,成立五大片区,开展网格化巡查,五大片区项目层层落实到人,各片区监督组加强对属地工地扬尘治理工作的指导服务,与质量安全同查同治。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对全县所有在建工地开展“综合查一次”专项整治行动,通过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机制,进行全覆盖、全方位督导检查,切实提高动态监管效能。截至目前“综合查一次”已巡查项目148个次,下发停工单5份,整改单22份,现场即知即改解决扬尘防治相关问题32处。

三是加大宣传成效。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强化项目现场管理主体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广泛宣传跨部门联合执法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度及开展成效。

2、关于涉气处罚占比高问题整改

一是全面消除环境隐患。开发“德清县安全隐患排查通”APP软件,并编制《德清县高质量推进安全隐患排查见底行动实施方案》及《德清县开展“洗楼”式排查高质量推进安全隐患排查见底行动指导手册》,将全县9483家涉及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的企业纳入底数清单,开展“洗楼式”环境隐患排查,全面消除企业存在的环境隐患,现已排查8970家企业,排查完成率为94.6%。

二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启动“重点涉气企业自巡查”系统,企业每天按照系统自动发送的检查任务单,开展自查,并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系统平台上反馈,对发现的苗头性隐患立行立改,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目前已有240家纳入自巡查管理,覆盖行业类型30个,有效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三是坚持监督服务并行。开展“生态环境正面清单执法行动”,参照编制《德清县正面清单监督执法工作方案》,对梳理出正面清单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免于现场执法检查或减少检查频次,对无主观故意、首次轻微的环境违法行为且及时纠正未造成环境污染后果的,免予行政处罚。

3、关于涉气信访占比较高问题整改

一是开展涉气企业专项检查。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重点区域夜间巡查、联合属地政府整治排查等行动,对群众反映涉气问题集中区域进行走航监测,7月以来已累计走航8天,开展夜查16次,对异常企业督促整改,助推涉气排放企业加快治理,减少排放。

二是强化重点行业环境核查整治。对重点涉气企业实施核查,通过采购第三方服务方式规范企业污染排放。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重点行业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对印染行业、化工行业的信访集中企业实施环境核查整治工作。

三是多渠道有效化解信访问题。扎实开展信访工作“周周清”例会制度,对县域内涉气环境信访问题突出、信访问题敏感的区域及时进行梳理,及时向属地政府进行通报,加强联合处置。推行利用智慧环保的企业自巡查APP,将重点涉气企业纳入监控网络,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管理和治理水平。

4、关于锅炉淘汰长效机制问题整改

一是立即开展排查。成立联合检查小组对全县2014以来淘汰改造的锅炉进行抽查,均淘汰改造到位;对2018-2019年淘汰的16台燃煤锅炉进行全面排查,16台燃煤锅炉已全部注销拆除;对截止2019年底在册的80台生物质(颗粒)锅炉进行检查,其中30台已注销淘汰,50台在用均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

二是做好长效管理。加强锅炉准入管理,禁止新建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燃油、燃生物质(含颗粒)锅炉。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督促镇(街道)加强日常检查,确保企业按要求使用。同时不定期对淘汰改造锅炉进行检查,对未经审批或非法安装和非法使用高污染燃料锅炉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拆除。

5、关于黄标车长效机制问题整改

一是停止办理黄标车过户和异地检验委托,停止办理黄标车辆所有人新车注册登记;并坚持把环保检测作为机动车检验合格的前置条件,环保检验不合格车辆不予核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

二是所有镇(街道)禁止黄标车通行,全面压缩黄标车通行范围。公安、环保等部门加强路面查处力度,开展集中统一行动,加大对违反限行规定的黄标车、无标车的处罚,提高管控力度。

自落实巡视整改措施以来,我县空气质量得到大幅改善,7月单月PM2.5平均浓度为1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为100%。两项指标绝对值均排名全市第1,改善幅度均排名全省第1,成为全市首个乡镇(街道)空气质量均为“绿色”的区县,获得全省7月份治气最高荣誉“蓝天之星”。

三、狠抓长效监管

按照县委关于巡视整改的系列决策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确保9月底前“空气质量管控不够到位”问题整改到位,空气质量持续得到改善。

1、坚持高位推动,全员参与齐发力

坚持每周组织分析会商,做到提前预测精准管控;强化治气办日常巡查+市级部门帮扶指导、县级领导带队暗访、部门专项行动、社会有奖举报的“1+4”协同盯防体系;开设治气进行时专栏,以树典型、曝负面为主基调,示范带动全领域共同提升。

2、坚持问题导向,全域整治销隐患

充分借助企业自巡查系统、“洗楼”式环境隐患排查行动,即查即改,对县域内扬尘、油烟、废气、尾气排放突出点位和区域进行及时化解,切实减少涉气环境违法行为,有效消除涉气环境隐患

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文1篇3

关键词:节能减碳产业;节能减碳;温室效应;温室气体;能源节约

abstract:scientificevidenceofclimatechangeputstherealityofhuman-inducedglobalwar-mingbeyondanydoubt.variousinnovativeindustrieshavebeenestablishedinordertodeveloptechniquesandmarketsaddressingglobalwarming.thebusinessopportunitiesaresubsequentlyinducedbytheactionsofgreenhousegasesreductionandclimatechangeadaptation.thescopeoftheseindustriesrelatingtoenergysavingandco2emissionreductionincludethedevelopmentofenergysavingmaterials;thefabricationoffacilitiesandproducts;theintegrationserviceofener-gysystem;thecertificationandverificationservices;andthemanagementofcarbonasset.theassessmentofpotentialforghg-relatedindustriesisessentialtoestablishstrategiesforpromo-tingtheseindustries.

keywords:ghg-relatedindustries;co2emissionreductionandenergysaving;globalwar-ming;greenhousegases;energysaving

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所引发的全球暖化及气候变迁现象,似乎比过去的预估发生得更快、更显著.

但由于国际间对于后京都议定书时期管制执行架构之共识不足,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并没有签署有约束力的任何协议,最后达成所谓“认知哥本哈根协议(copenhagenaccord)”,系由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五国最后磋商的共识,并未得到所有与会国的支持。协议支持应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下之观点,但并未明订具体之减量目标,但各方的底线已大致浮现,有助于营造未来后续谈判、甚至达成协议的气氛.

由于全球暖化议题影响涵盖的层面相当广泛,与能源供需、产业发展之关连性相当高,这几次气候变迁纲要公约会议有许多讨论议程,都与经济工具相关议题有关,许多国家都将投入大量资源以积极推动节能减碳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粗估未来每年需投入全球暖化减缓与调适之经费约为总生产毛额的1%以上,亦即未来应对全球暖化可能需要约每年4,00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投入[1]。其背后意涵隐现着未来在全球节能减碳领域的庞大新商机.

以韩国为例,将推动绿能产业与温室气体减量合并为绿色成长基本法,成为韩国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因应全球暖化议题的急迫性及各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国际间对于科技及产业发展趋势的看法已有大幅变化。各种形式之节能减碳科技的发展相当快速,整体而言,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包括交通、住家、商业、产业等部门)仍被认为是主要对策,而低碳能源、碳封存技术已逐渐进入实用阶段[2].

1国际间节能减碳相关产业之发展趋势针对全球气候变迁冲击,各项节能减碳相关创新技术及推动策略相继发展,其中节约能源技术以及高效率产品之应用推广,为其中发展之重点。因此有关节能减碳产业是藉由材料替换或改良、制程设备改良、制程系统整合以及节能产品之应用等方式,达到减少节能减碳目的之产业,在此定义下所衍生出的产业范畴可以大致分为节能材料、节能设备及产品、系统能源整合、节能减碳验认证及碳资产管理等。本文针对节能减碳产业在国际间发展现况进行汇整,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1节能材料随着节能减碳意识的高涨,许多产业纷纷投入节能、绝热及高热传导效率材料的研发。节能建筑材料为节能材料产业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建筑外壳材料之发展应用重点包括:轻质隔热外墙板,隔热涂料,玻璃透光/隔热涂层以及调光薄膜等节能建材。美国为建筑外壳涂料发展之主要国家,其白色及浅色系隔热涂料之节能特性已被列入美国“能源之星”之产品要求;窗户组件主要包括玻璃以及窗框,一般搭配隔热贴膜以达到隔热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散热效率材料以及高效能组件材料亦需研发,高散热效率材料是用来替换制程中各项设备之散热材料,以增进散热效率;而高效能组件材料则可以增加各项组件之能源使用效率,以达到有效节能的效果.

应对全球暖化之材料研发产业目前尚属于已发展产业,要推动该产业的发展,需先整合现有研究成果,积极研究如何提升各项材料之性能,并针对新开发之节能材料进行环境测试,加强各项材料之推广运用,同时配合各项节能技术的发展,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1.2节能设备及产品业节能设备及产品可提供制程耗能之改良,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工业制程设备(如马达、锅炉及冷冻空调)所占耗能量远高于其他项目,其中又以转动马达所需耗电量最大,用电约占工业部门之64%~70%.

马达为工业主要动力来源,用于帮浦、空压机、风机等多种转动机械设备。国际能源署(iea)[3]估算马达系统之改造,节能潜力可达20%~25%。因此若能全面提升马达能源使用效率,将可大幅节能.

目前已将马达效率纳入强制管理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台湾等,其高效率马达之普及率(37%~70%)较未纳入强制性管理国家之普及率(如欧盟、巴西及日本等,仅1%~15%)高出甚多.

冷冻空调设备及产品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从冷冻空调器具制造业、中央空调主机以及系统设计施工、工厂与建筑的通风、高科技制程环境所需的无尘无菌室、产业制程所需的冷冻技术乃至电子产品散热所需的微型冷却系统均属于冷冻空调的范畴,因此冷冻空调势必会朝节约能源以及提高能源效率的趋势发展,各项散热及温度控制技术亦相应而生,以达到有效的设备节能的目的.

国际能源署[4]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照明用电占总发电量19%,其中住商照明用电占总照明用电的74%。全球照明节约能源潜力约为37%~57%.

白光led技术运用于一般照明可有效省电且使用寿命长,可取代低效能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将为未来一般照明市场主流[5].

1.3系统能源整合系统能源整合产业可积极整合冷冻空调、压缩空气、热能与燃烧、电力及照明、远程监控与预知维护保养等技术,提供节能改善、策略分析及系统规划评估,并针对各设备系统效率之改善、系统之监控、维护及调整、适当规格之选择以及电力质量之改善等方式,协助有效利用能源、提升机组效率.

1970年代能源危机后,整合型的能源技术服务业(esco)应运而生,主要提供能源用户诊断咨询、改善评估、设计及节能改善工程等,并对节能绩效给予保证、量测与验证。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40个以上国家积极推动能源技术服务业,政府的积极推动是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诸如要求公共部门节能,使政府成为能源服务产业最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客户;订立节能相关规范与配套措施;提供奖励或财务补助措施等[6].

1.4节能减碳认证目前在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盘查认证工作,主要依据系参考包括政府部门之法规规范、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及ipcc指引、iso14064及14065等国际温室气体盘查系列标准、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ghgprotocol),以及国际间许多产业团体与非营利组织所开发之相关盘查方法。因此温室气体认验证需熟悉各项相关规范内容,以提业温室气体之登录、盘查及查证以及各项方法论之拟定及撰写之协助,作为其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盘查、减量计划与提出相关报告的参考.

国际间也发展出

的各类能源效率标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认证标章(endorsementlabels)、比较性标章(comparativelabels)以及信息标章(infor-mation-onlylabels)。认证标章属于认可标志,设定特定的能源效率标准(通常以市场能源效率前15%~20%之产品型号为门坎),针对符合或超过此标准之产品授予标章;比较性标章是指提供相关信息,以利消费者将特定型式之产品与市场相似型式产品进行能源效率之相对比较,通常为法规强制性之规范;信息标章则仅提供消费者产品之能源消费量、能源效率指针等数据,产品间之能源效率比较则由消费者自己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欧盟各国则启动绿色能源认证,评估并认证再生能源发电是否满足规范。透过绿色认证的建立,以区分再生能源发电的电力与其他来源之电力。产业未来要进行相关能源效率标章申请文件的撰写及能源效率的查证等,都需要相关服务的协助.

1.5碳资产管理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温室气体的管制与交易俨然形成新的探讨热潮。若企业可以通过国际间认可的弹性减量机制,自国际上获得资金和技术,进行节能减碳工作,温室气体减量将成为有价值且可交易的资产[7]。碳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潜在效益,以期协助产业开发其在碳市场的潜在价值、规划执行项目所需的资金来源、取得温室气体减排认证(cers/vers)以及出售温室气体减排认证等[8]。碳资产管理业务范围可包括:国际碳资产交易、碳资产规划等服务项目。国际碳资产交易的部分,可协助业界进行温室气体交易策略,寻找与筛选最合适的减量项目,进行实地核查并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协助完成温室气体减量采购协商等服务。此外碳资产规划则包括协助温室气体减量项目方法学撰写、碳市场投资的风险评估,协助进行碳市场开发策略的制订,协助建立关于碳市场的操作能力以及投资咨询至购买cers的服务等.

2结论鉴于温室效应对于全球各地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相当明显,人类开始体会到,唯有确保环境生态资源的稳定,才能维持人类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因此必须同时考虑并选择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节能减碳相关产业多属新兴产业,建议负责相关产业发展的政府单位应确实评估节能减碳相关新产业之发展潜力,确定发展对象,擘划出因应节能减碳议题之产业发展策略及措施.

参考文献:[1]climatecapitalnetwork.csrnews-climatecapitalnetworklaunchesglobalmarketforclimatechangeinvestments[db/ol].,2008.

[2]林唐裕,吴再益,梁启源.发展减温产业之潜力及其对总体经济之影响[r].台北: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2006.

[3]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energytechnologyperspectives2008[m].france:oecd/iea,2008.

[4]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worldenergyoutlook2008[m].france:oecd/iea,2008.

[5]李丽玲.led照明技术及标准发展现况[j].能源报导月刊,2008(6):20-22.

[6]吕锡民,陈发林,张忆琳.由美日节能成功案例规划台湾未来节能策略[j].能源报导月刊,2007(7):14-16.

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文篇4

河北省高度重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提出继续在全省开展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并于同年5月在保定市组织开展了全省的培训工作。“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创模”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方面,廊坊市作为河北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于2011年通过国家复审验收,继续保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石家庄、承德、秦皇岛等市正在积极筹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在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方面,迁安市、三河市、霸州市均于2012年通过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审验收;平泉县、涉县、磁县、藁城市、鹿泉市、新乐市、临城县、辛集市、晋州市和鸡泽县等15个县级城市均完成“创模”规划文本的编制工作,其中平泉县和涉县均已于2014年初获得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十三五”期间,魏县等城市正在积极筹备“创模”工作。从总体来看,目前河北省1/10的城市已经接近或达到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标准。

2“创模”工作压力分析

根据《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创建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共有26项考核指标,其中涉及环保内容的指标项为24项。因此,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河北省“环保模范城市”和正在申请“创模”的城市均面临着严峻的压力,部分指标不能满足河北省“创模”工作的考核指标要求。本文对“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涉县、磁县、临城县、辛集市、晋州市和鸡泽县6个县及县级市的“创模”规划及“创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调研,得出县级城市“创模”工作的压力重点集中在两个指标。2.1环境空气质量河北省“创模”的考核指标要求城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主要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85%以上。近几年,河北省冬季大气污染物颗粒物超标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雾霾天气,大部分市、县出现雾霾天气的天数达100天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较差。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6年的空气质量状况报告,1-10月中河北省有5个城市入围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排行榜。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1-10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1.2%,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比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达标天数少74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大部分县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天数难以达到河北省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超标天数中首要污染物是PM2.5。河北省的主要能源是煤,燃煤是PM2.5的重要贡献源之一[2]。从6个城市的“创模”规划工作的调研结果来看,属于山区、丘陵区的涉县空气质量的达标率较高,全年平均风速较大,空气质量较好,而大部分平原山区在此指标完成上面临较大的难度。2.2环境监测能力结合6个城市“创模”规划的指标分析可知,县级城市普遍存在环境监测能力偏弱的问题。大部分县城大气环境监测点位不足,目前只有一个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的监测点位尚未通过河北省监测站的认证,且大部分县城不具备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监控项目的监测能力。环保投资不足导致环境监测设备比较落后,监测能力较弱,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不全,监测数据匮乏,不能直观有效地反映城市的环境质量。

3“创模”工作压力解析及建议

3.1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创模”城市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整治燃煤锅炉,加强扬尘及机动车污染防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等方式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确保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重污染天数应逐渐减少;确保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考核的年度考核结果为良好等级及以上水平,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环境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在“创模”工作考核验收时满足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且主要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应占全年天数的85%或以上的考核要求。3.2根据《重点区域大气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重点城市应开展全指标监测,但是目前河北省大部分县城环境监测体系不够健全,监测设备仍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开展全指标监测的条件,“创模”及“复模”城市应加大环保投入,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完善对PM2.5因子的监测能力,尽快实现全指标监测,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在河北省乃至全国环境监测能力上起到带头作用。

4结语及展望

本文根据河北省“创模”工作现状,对“十二五”期间6个县级城市的“创模”规划及“创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县级城市“创模”工作的压力,并对工作压力进行了解析,提出对“创模”城市的建议。各城市在以后的环保工作中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将“创模”作为重要抓手,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位。

作者:程芳芳单位:河北晶淼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文篇5

关键词节能空调系统围护结构照明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在当时虽然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但随着航站楼内各类功能性改造的实施以及建筑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有些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很好的满足当今节能减排以及一流服务保障的需要。

研究调查发现,在我国公共建筑的全年能耗中,大约50%~60%消耗用于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20%~30%用于照明。而在空调采暖这部分能耗中,大约20%~50%由护结构传热所消耗(夏热冬暖地区约20%,夏热冬冷地区约35%,寒冷地区约40%,严寒地区约50%;北京属于寒冷地区)。所以本文将从空调系统、围护结构和楼内光环境等几个方面对2号航站楼的节能改造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二、空调系统的节能分析

2号航站楼采用的是全空气、定风量、定风压的集中式空调系统,空调送风系统的运行模式单一,风量调节能力较低。造成楼内各区域送风量不平衡,温度分布不均,风口风噪较大,影响楼内的环境质量,也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由于航站楼使用功能的特殊性以及大进深的建筑特点,在春秋过度季节,空调停运时,在旅客流量少、相对空旷的地方,温度已较为适宜;而在旅客聚集区,特别是一层的旅客到达大厅和二层的旅客出发大厅,温度仍然较高。

基于以上问题,建议对楼内的空调及通风系统作如下改造:

1、空调机组及空调冷热水泵加装变频装置,手动调节阀改用自控调节形式,改变风口的形式为喷口形式。变频调节会达到节能的目的,但是由于航站楼内有大量的弱电系统,变频器产生的谐波干扰必须予以重视。航站楼的谐波控制指标一般为:电压谐波小于3%,电流谐波小于10%。由于对谐波的处理会增加初投资,加之目前2号航站楼空调、水泵尚未实现独立计量,建议先对空调冷热水泵进行试点变频改造。

2、对楼内的新风量通过CO2浓度探测器控制,实现变新风量运行。

3、建议对部分办公及商业区域实现新风系统的变风量运行,加大过渡季的新风量,以利节能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过度季的自然通风对航站楼节能降耗意义也非常大,但是对于候机区要特别考虑,由于候机区靠近机坪,又是旅客集中休息的区域,采用自然通风会产生噪声干扰和导致空气质量降低,建议采用双风机系统,使过渡季能实现全新风运行。也可以考虑在候机长廊的上部开一些通风电动窗,在夜间航班很少时可开启实现自然通风,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分析

2号航站楼较之3号航站楼玻璃幕墙护所占比例较少,玻璃幕墙围护结构主要分布在航站楼候机区,关于航站楼玻璃幕墙的应用,在世界各地的航站楼里已较为普遍。目前航站楼的玻璃窗多采用8mm+0.76(白)+0.76(浅绿)+8mm的双层夹胶玻璃,表1是几种玻璃的光学及热学性能数据对比表:

从表1可以看出,2号航站楼所使用的这种夹层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并没有比普通玻璃有明显改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夹层玻璃的特点———变换薄膜层材质,达到航站楼的保温隔热甚至控制光线的目的。目前技术比较成熟且效果较好的有镀膜夹层玻璃、温控电控夹层玻璃和光电玻璃。其中光电玻璃的隔声降噪效果非常明显,适合用于航站楼内,2号航站楼可以考虑将候机区的玻璃幕墙改造成此种玻璃。

另外笔者通过对2号航站楼的调查,发现以下关于围护结构的几点问题:

1、地下一层通往停车场的多处通道只有一道玻璃感应平开门,保温效果不好,在开启的状态下冬季会有大量的冷风灌入地下一层主楼梯内,建议在每个通道门的外侧都加装一道落地保温垂挡帘,防止冬季冷风灌入。

2、地下一层通往另一侧办公区域的通道中,有的通道门长期处于敞开状态,能明显感觉到大量热空气从楼内流通到室外地下走廊内,造成冬季空调热量的白白损失,建议加强楼内责任区域管理。

3、一层行李大厅,行李传送带只有单层垂挡帘,造成冬季室外冷风直接从行李传送通道进入楼内,导致空调热负荷的损失。

4、二层出发大厅到室外的紧急通道门,虽然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但是门间缝隙较大,且无密封胶条,冬季存在冷风渗透的问题,建议对其进行改造。

四、楼内光环境的节能改造

楼内光环境是自然光和灯具照明综合作用的结果,将自然光引入建筑物内可减少室内照明能耗,强化人们与自然亲近。但随着可见光的进入,太阳辐射热也同时进入,它在不同的季节对室内的热舒适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处于寒冷地区的北京来说,考虑更多的就是保温与节能。调查发现楼内二层旅客出发大厅照明偏低,建议做如下改造:

1、将航站楼二层外侧的大棚全部拆除,这样既能让更多的自然光通过玻璃门窗进入到楼内达到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的目的,同时冬季让更多的阳光照射到楼内,也能达到减少楼内空调负荷的目的。

2、在二层顶部的天窗下设置挡板,将—部分光反射到顶棚表面上。这种技术使顶棚成为相对较大的非直射光源,减少了光源与背景的反差。这种反射板具有反射和透射双重功能,可以选择性地透过一部分天然光,并将另一部分反射到顶棚,由顶棚反射到大厅,使整个大厅光线充足柔和。

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文篇6

关键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夏热冬冷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22704

1引言

武汉市某大厦(以下简称“大厦”)位于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路与振兴路交汇处。场区地势平缓,地面标高为21.27~21.50m。大厦原有建筑是地下1层、地上5层,总高23.9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其中地上1层和2层之间局部设有夹层。由于该建筑始建于1996年,内部结构几经调整,存在整体环境不佳、建筑不节能的问题,此次通过大厅结构改造,窗户更换,屋顶结构改造,外墙改造,内部装饰,空调改造,供电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弱电工程、给排水系统等方面的改造,同时积极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并采用智能控制措施降低能耗,使建筑整体的节能效果大幅增加,体现出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并起到节能展示的作用。

以下,本文将详细阐述大厦改造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节能改造技术。

2地下空间利用与室外环境改造

国标规定“建筑应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该项目地下建筑面积3934.9m2,与占地面积之比高达93%,最大限度地对地下空间进行了开发利用。该项目的地下室设有停车场、风机房、水泵房等,其中停车场供大厦内部人员使用,采用2层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如图1所示,共有停车位79个。

在室外环境的改造方面,该项目主要是通过透水地面和绿化的方式来实现室外环境的美化。室外大面积采用植草透水砖,透水地面面积比为47.5%,满足国标优选项的要求;项目还与农科院合作,进行屋顶绿化的试验研究,采用适宜物种及栽培技术,将屋顶绿化打造成实验田,如图2所示,寻找最适宜武汉市气候环境的屋顶绿化方案。通过屋顶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有效改善屋顶保温隔热效果,夏季降低室内温度4℃左右,可大幅减低夏季空调制冷负荷和冬季热负荷。通过在建筑周围空地和屋顶合理种植树木、草坪等,建筑周边绿地率达20.88%,屋顶绿化率30%以上。

3围护结构改造和能源高效利用技术

该项目的原建筑始建于1996年,设计时并未采取相应的节能保温措施,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对建筑的护结构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包括中庭天窗改造、外墙添加保温层、活动外遮阳和更换使用节能窗等。同时对建筑内部的用电线路进行了改造,使用了分项计量技术,提高了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

3.1中庭改造

原建筑中庭是一个17m直径的圆洞,本次节能改造时将其设计为可开启的天窗,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中庭的改造明显改善了室内的自然采光效果,其开敞式天窗更是具有良好的拔风作用,改善了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显著减少了建筑照明和制冷能耗。

3.2外墙外保温

针对原建筑结构保温效果差的缺点,改造采用了双层隔热表皮技术,如图4所示。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原有围护结构外墙的外侧架空设置ALC的隔热板墙,形成内外两层结构围护墙,外层隔热板可遮挡太阳辐射,而中间构造出流动空气层可通风带走热量,大大改善了外墙的热工性能。同时在建筑表面增加一层隔栅还可形成深窗的形式,有效提高外窗的遮阳效果,降低建筑夏季热负荷。

图4大厦外墙改造效果图3.3可调节外遮阳与节能窗

可调节外遮阳是指在窗户的外面设置的一种可调节的外遮阳装置,它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遮阳装置的位置,防止夏季强烈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而冬天的时候则可收起外遮阳,增加阳光的入射,提高建筑的舒适感。

大厦将外窗全部改为OTK铝合金断热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该种外窗是将百叶窗帘密封在中空玻璃内,通过磁力控制玻璃内的百叶帘,使玻璃处于全遮光、半透光或完全透光的状态,遮阳系数在0.16~0.93之间,可适应不同季节室内对采光和遮阳的需求,如图5所示;而建筑的幕墙则采用铝合金低辐射镀膜(Low-E)中空玻璃断热型材幕墙(6+12A+6),其传热系数2.50W/(m2·K),遮阳系数SC=0.49。外窗和幕墙皆采用了双层中空的节能窗,大幅增加了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减少了建筑围护结构的散热损失。

图5大厦可调节外遮阳技术3.4能源高效利用技术

大厦室内空调统一采用VAV、VRV空调系统,使用变风量调节技术和热能循环利用,在低负荷情况下,低速运行,节约能耗,比一般的空调系统节能约20%;同时在每个空调房间设立单独的调节末端,可根据室内人员的需求独立调节温度、风速、湿度,提高人员的舒适性,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大厦还充分利用原建筑内部的电锅炉设备,使其在夜间利用低谷电进行热能储存,满足在电力平谷和高峰期空调采暖需求,并在电锅炉上加配气候补偿装置,根据室外气温调节供回水温度,防止室内过热,节约运行系统成本,达到环保要求。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黄修林,等:武汉市某大厦节能改造技术工程技术

3.5清洁能源的使用

在清洁能源使用方面大厦同时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和太阳能热水器技术供给建筑照明和热水需求。该建筑处于城市主干道的交叉路口,周边没有高层建筑,具有充足的日照,太阳能热水器对生活热水的满足率可高达86.7%,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年发电量可达1.3万kW·h,大大节约了电能的消耗。

4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该项目在节水方面的改造措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节水器具的使用,园林高效灌溉,雨水收集。

4.1节水器具

该项目采用了新型材料和节能设备,完善控制系统,水池、水箱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防止进水管阀门发生故障时,水池、水箱长时间溢水,降低水资源的无效消耗。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方式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处的静水压不超过0.35MPa,保证舒适的使用压力,减少水量水压浪费,以达到提高功效、节约用水的目的。

大厦新建、改造卫生间全部重新布置节水型卫生器具,公共卫生间采用红外感应冲洗设备,以节约水量。大便器配套冲洗水箱冲水量不大于6L/次,达到良好节水效果。

4.2高效灌溉

该项目的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方式浇洒,它是利用微灌系统设备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尾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滴头、微喷头、渗灌管和微管等),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使作物根部的土壤经常保持在最佳水、肥、气状态的灌溉方法。该项目所选用的灌水器为微喷头。其优点是工作压力低,流量小,节水效果显著,既可以定时定量地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

4.3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是建立专门的储水池,将天然降水收集储存,然后用于绿化灌溉、清洗路面、冲厕等用途,是减少城市雨虹危害、开拓水资源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城市内涝日益严重,对于大型公用建筑、居住区、建筑群体等设计雨水收集系统显得更为重要。

项目通过用水量估算及水量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市政供水及非传统水源,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和完善的排水系统,污废合流、雨污分流,将所收集的雨水通过过滤、紫外线消毒等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冲洗地面、洗车,节水量达40%以上。

5建筑节材技术

该项目是既有建筑的改造项目,因此在节材方面所采用的技术措施较少,主要是在可循环材料的利用和原有建筑结构的保留两方面。

5.1可循环材料利用

项目外墙采用双层隔热表皮技术,在原有外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木塑板护结构。木塑板是一种主要由木材(废弃的边角木粉、碎木和渣木)为基础材料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塑料)和加工助剂等,混合均匀后再经模具设备加热挤出成型而制成的高科技绿色环保材料,同时具有木材的木质感和塑料的耐水防腐特性,能替代木材和塑料的新型复合材料。其现场可加工,无有害物质,耐久性能和力学性能优良,可100%回收再利用,废弃后也可生物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建筑室内的隔断全部采用石膏砌块,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和变形性能,导热系数在0.2~0.28W/m·K之间,仅为水泥混凝土的13.3%~17.2%,粘土砖的24.7%~32.1%,与木材相近,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石膏砌块还具有优良的隔音性,依其厚度及组合不同,降噪可达45~65dB以上;与木塑板相同,石膏砌块也可现场裁减加工,施工方便,且其自重低,稳定性好,同样也可100%回收再利用。

该项目建筑主体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量采用了高强度钢,增设的玻璃幕墙和阳光顶棚加固都采用钢结构;建筑一楼外墙采用可再利用的水泥硅钙板,具有防火、防潮、隔音、隔热性能。

5.2结构体系优化

大厦运用环保的木塑装饰格栅和高节能性能玻璃幕墙(内置百叶窗)的有机组合,来塑造完整、清新、大气、绿色的外部形象,最终达到改造建筑示范的高度。在具体造型手法上,选定标准格式的木塑格栅和玻璃幕墙的规律组合,运用竖向线条的构图要素,突出不同材质的图底关系和色调之间的虚实对比。

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保温材料,改造过程中充分保留和利用了原有建筑的主体结构,对原有构件的拆除少,垃圾产生量少,如图6所示,地下室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地上部分外墙采用CL建筑体系。

图6大厦原建筑和改造后建筑的立面图6室内环境改造

建筑的室内环境关系到室内工作人员的舒适度,影响工作效率,因此绿色建筑国标中将室内环境质量单独列为一项控制指标,该项目在室内环境控制上主要采用了隔音降噪技术、油烟控制系统、优化自然采光等。

6.1隔音降噪技术

该项目是公共建筑,室内人员流动量较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为了降低室内的噪音该项目采用多项技术相结合。

首先,采用减振一体化的基座,将减振垫与设备一体化,既便于安装,又有效降低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减少噪音,如图7所示;

其次,采用空腔隔音结构,在设备房采用双层墙,利用墙与墙之间的空腔起到隔音效果,如图8所示;

最后,在建筑内部的墙体、地面采用吸音、隔音的材料,其中会议室采用吸音板,而除1楼以外的所有地面均铺设天然环保的亚麻地板。

图7减振一体化基座图8空腔隔音6.2油烟控制系统

大厦内部设有厨房,供内部人员使用,因此必须控制油烟,避免其进入室内,污染空气。大厦采用了创新环保油烟处理系统,在集烟罩内通过离心技术分离,有效地避免了排烟管道和风机内油垢沉积,净化了厨房油烟,减少了油烟污染。

6.3室内自然采光控制

首先是中庭设计天窗,有效改善室内采光,如图3所示;其次是增加建筑外窗和幕墙的开启面积,其中每个房间的外窗可开启面积占房间外窗面积比40%,透明幕墙可开启部分占房间透明面积比15%。

7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是决定一栋建筑实际节能效果的最终影响因素,该项目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来保证每项节能设计都能落到实处,达到节能设计指标。

7.1室内空气质量实时监控系统

大厦在报告厅、会议厅等人员变化大的区域,办公区域以及地下停车场设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浓度实时监测与报警系统,实时记录室内各区域的空气质量情况,当空气质量不达标时,则会发出相应的警告,提醒管理人员进行控制或疏散人群,实现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保护人体健康,满足绿色建筑中对于环境健康舒适性和节能的双向需求。

7.2分项计量与能耗监测平台

大厦内部通过线路的布置,对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热水系统设置可测量水温的计量水表。并将所监测的数据上传至武汉市能耗监测平台,可了解和掌握各项能耗水平和能耗结构是否合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7.3智能楼宇系统

该项目是武汉市的示范项目,使用了大量的楼宇智能化技术。

7.3.1网络系统

楼宇内部互联网为电信接入的100M光纤专线,供工作人员使用;办公网是武汉市建委租赁广电网络公司的光纤自行组建的网络,用于各直属单位网络互联;政务外网为全市统一建设,连接至全市各委办局;整个大楼共计1058个网络信息点(内网234个,外网824个)

7.3.2一卡通系统

一卡通系统主要实现门禁出入及食堂的消费管理,与工作证合二为一,控制每个人出入不同的楼层。

7.3.3楼宇广播系统

用于播放背景音乐及各种通知,设定不同的区域播放不同内容,可以与消防系统联动和应急呼叫。

7.3.4巡更系统

在每个楼层的不同地点设置离线巡更器,可以自动记录保安人员对大楼的巡查情况。

7.3.5会议系统

主会议室安装无线投影仪,设置液晶拼接大屏、音响系统,配备数字录音机,实现会议的全过程录音;学术报告厅安装高清投影仪、会议录音系统及音响系统;一楼多功能厅设置36m2的LED大屏幕及音响系统。

8结语

作为武汉市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该项目是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其改造在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的建筑主体、部分原有设备以实现节材与环保理念同时,采用了大量主动节能技术,如中空玻璃、活动外遮阳、屋面保温、节能产品等,实现了以被动技术优先、主动技术辅助优化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理念,为低成本、常规技术的绿色建筑创作进行了很好的尝试。最终大厦的节能改造实现了以下几点目标:

(1)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要求;

(2)探索了既有大型政府办公建筑绿色改造的有效技术途径,为武汉市提供了一个既有办公建筑绿色改造的示范工程;

(3)充分利用被动式技术,倡导低成本、常规技术绿色建筑理念,为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

[2]李铌,李亮,赵明桥,等.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关键技术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31(3):104~112.

[3]沈婷婷.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对商场空调通风系统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多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室内空气指标包含有空气中的含氧量、CO2和CO的浓度、粉尘和飘浮微生物的含量、空气中的离子数和有机挥发物(VOC)等。商场内空气质量通常取决于空气中的含尘量、含菌量及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高低。大型超市、大卖场等商场是人们购物的重要场所,商场空气质量的优劣关系到顾客和员工的健康。由于商场大多处于城市的闹市区,商场内的人流量大,各种商品集中存放等特点,商场内空气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场通风空调系统。

一、商场空调通风系统的主要作用及特点

商场空调通风系统主要通过不断地送入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并排出有害的污染物,降低室内CO2和其他污染物的体积分数,解决商场内空气窒息和污浊问题,从而改变室内空气质量。另一方面,新风量的大小决定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空调系统一般都采用利用回风节能方式,由于回风的不断循环,室内污染气体浓度会增大,因此,合理利用新风对于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和节约能源有很好的作用。

二、空调通风系统对商场空气质量的影响

影响商场内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有关研究表明,空调通风系统对商场空气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风量不足。系统设计及安装过程中,为了达到节能和减少投资目的,空调通风系统负荷的设计参数过于保守,设备容量选择不适当,不能保证必要的新风量,室内空气质量难以保证。

2.新风、回风净化不当。由于新风和回风过滤处理达不到要求,污染了空调系统中的其他部件,无法净化回风中的有害气体及异味,造成潜在的疾病源和异味源,最终污染室内空气。

3.新风送入方式不当。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不好,新风分布不均匀,新风与回风混合或先送入室内污染区,极大地降低了“新鲜度”,甚至造成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

4.凝水排放不畅。由于凝水管坡度不够,或有很大的存水弯,抑或被灰尘堵塞,积水在系统停用期间为细菌滋生提供良好的温湿度环境。

5.运行维护管理不当。由于运行管理中没有进行定期的清洗和更换过滤器,送风竹道、空气处理机组等污染严重,可能使系统阻力过大,造成新风量和总送风量大幅度下降,导致室内空气污染。

三、改进措施

根据商场通风空调系统的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发挥通风空调系统的功效,确保商场室内空气质量。

1.保证必要的新风量。根据商场人流量合理计算新风的需求量,同时考虑排除室内设备、建筑装饰材料及存放的商品等散发污染物所需的新风量。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规定的商场最小新风量是8.0m3/(h.人)。

2.提高空调系统新风和回风的净化级别。由于我国大气粉尘浓度远高于发达国家,仅靠规定的最小新风量进行稀释是难以见效的,必须同时采取有效的空气过滤处理。由于空气中的细菌依附于尘粒上,含尘量愈高,含菌量也高,有效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就能滤掉空气中的大部分浮游菌,从而大大降低疾病传播的几率。为了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商场空调中的空气处理必须设粗效、中效两级过滤,必要时还可使用亚高效级过滤。研究表明,有效过滤的概念是指空气过滤器对3nm粒子的过滤效率不能小于60%。此外,为了消除各种异味及某些商品建筑装饰散发的VOC,也可考虑在空调回风管道上安装活性炭过滤器。

3.优化新风送入方式。建议采用独立的新风处理及送入系统,缩短新风进入室内的路径,既可保证新风的净化要求,避免与回风或污染气流混合而降低“新鲜度”,又可保证空调系统停用期间的必要新风量。设计时,还应注意新风取风口的位置不要靠近污染物的排放口,并远离喷淋式冷却塔,国外研究已证明这类冷却塔是军团菌最易滋生与传播的工具。

4.改善室内气流组织。采用置换式通风方式向房间的下部低速送人空气,新鲜空气首先到达人员呼吸区,然后携带污染物从上部排出,具有很好的通风效率。

5.控制室内湿度,减少室内污染物的发生。研究表明,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0%非常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为了尽可能减少微生物的污染,须把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下。同时,对商场不同类型商品科学存放和管理,减少不同商品对室内空气污染。

6.改善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研究表明,由于未及时清洗过滤器,送风量远远小于设计风量,过滤器经清洗后,送风量增加了一倍。因此,制定较为严格、详细的运行管理规则,定期清洁系统设备,及时清洗或更换过滤器,加强商场空调的运行管理对于保证商场室内空气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忠华等:商场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61~364

[2]涂舫等:商场空调通风系统污染控制方法的分析[J].2006,(1):60~62

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文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今年全国两会上,环境保护话题成为最热门话题之一,代表和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强烈而迫切。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入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同党的十报告一脉相承。“生态文明”也成为2013年全国两会热词。

安徽代表团在《关于设立“美丽中国”区域实现模式滁州试验区的议案》中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既要有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更要有试点经验和板块突破,建议设立“美丽中国”区域实现模式——滁州试验区。据介绍,滁州是安徽的东大门,西接中西部地区,东邻长三角,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地理和生态环境兼具多样性和典型性特点。

在安徽代表团小组审议中,六安市市长毕小彬代表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代表建议制定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扶持政策。池州市市长赵馨群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建议国家出台差别化政策,对于生态建设领域和项目给予资金和税收上的优惠,“用利益导向推动生态建设,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这一话题也在贵州代表团引发热议。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代表建议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治理石漠化、沙漠化,同时强化环境执法。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代表针对贵州生态脆弱的实际,建议中央预算安排考虑贵州的情况,加大支持力度。

在河北代表团分组审议中,承德市市长赵风楼代表说,应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加强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代表建议,加强对京津冀地区生态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来自广东团的王如松代表希望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写入宪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是在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从长远来看,要让享有美好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义务,还是有必要将相关内容写入宪法。”今年65岁的王如松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已致力于生态环境研究数十年。在他看来,入宪是转变一些地方政府“GDP至上”发展方式,从源头上治理生态恶化的需要,“在一些地方,口号是生态,行动是经济。干部考核主要看经济成绩”。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充分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王如松认为,环境权是公民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生活的权利,是免于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权利,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环境权写入宪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在他看来,环境权入宪是国家保障人权和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已包含环境权的实质内容和要求;有助于受害者维权,有利于单行法中对环境权进一步细化,使公民正当环境权益得到维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可以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等。

王如松表示,在他领衔、陈敏等代表附议的《关于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入宪的议案》中,建议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后增加:“人人都有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生活的权利,同时也有为当今和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到3月11日大会规定的议案截止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401件,其中有关立法方面的393件,监督方面的5件,其他方面的3件。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提案成一大热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古今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吴青表示,“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应尽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吴青早在当广东省人大代表时,便对土壤污染问题作过深入调研。她向记者列举了近日互联网上被关注的“中国癌症村地图”,来说明土壤污染的危害。“环保公益人士制作的图表中,村子数量被认为超过200个,这说明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何等严重。”吴青解释说,各种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后,被植物或者动物、禽类吸收,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在议案调研中,吴青遇到很多困难:相关土壤污染数据无法获得,因此土壤污染产生的危害情况无法了解得更详细、深入。她从环保部的《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印发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等文件中感受到环保现状不容乐观。“最大的问题在于,现行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分散而不成体系,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吴青认为,宪法、侵权责任法、刑法、农业法、环保法、土地管理法等主要保护的是农业用土壤污染防治,均未全面覆盖各类用地保护,特别是法律责任方面,规定明显不足。

据悉,环保部已于2012年初启动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规的起草工作。在议案中,吴青等代表建议建立土壤污染标准、污染风险评估、污染检测、污染治理与修复、公众参与等制度,明确土壤污染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治理大气污染刻不容缓

农工党中央的提案指出,目前我国“污染减排手段”与“空气质量改善”严重脱节,建议各级政府建立PM2.5监测、评价及考核的具体规范,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行政问责。

我国污染物防治目前实行的是属地控制,但现在出现的综合性污染、复合型污染则是由区域共同作用形成的,按行政区防控大气污染的方式不尽理想。3月5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加强PM2.5监测和信息,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开展区域联防联控。

如何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建议,由国家大气污染治理主要责任部门牵头,有关部委和相关省市共同参与,明确责任主体,通盘研究、规划。同时,对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所有方面与预期目标作出全面安排,其中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要有刚性的量化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授俞光岩在这次两会上也重点关注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他建议,由环保部、卫生部、科技部共同设立空气污染与人口健康专项科研项目,研究城乡空气质量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提高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谢晓尧认为,防治大气污染,应大力推进完善相关立法工作。

谢晓尧建议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构建适合我国发展阶段的、适度超前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通过完善立法,严格依法追究污染者的环境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委员建议,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绩效评定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空气污染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制定单行的环境损害赔偿法,明确环境损害责任承担主体、赔偿责任范围、责任承担方式、救济途径等基本制度。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公益损害与公民的私益损害,列入赔偿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龙认为,在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已刻不容缓。徐龙说,1987年制定、1995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存在6方面不足:立法理念上,过于依赖行政手段,缺乏从源头、全过程控制大气污染的理念;重要制度及标准缺失,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建立环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问责条款;机动车污染监管不够得力;法律责任部分多为刑事责任,过于单一、僵化,实施效果不理想;信息化治污有待加强。徐龙认为,现行大气污染法缺乏治污信息公开的规定,导致实践中信息监测及公布手段单一、渠道狭窄、僵化,无法有效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

记者看到,徐龙等代表在《关于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后附上了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共8章137条,而现行大气污染法仅7章66条。该议案主要修改内容为: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定、建立政府环境问责机制、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建议:将水利、环保、国土资源中涉及环保的相关职能合并在一起,赋予大环保部更多职能与权限;之后,实现环保部门的垂直管理,让相关政策真正落地。

有评论认为,虽然环保部门一路从环保局升格到环保总局,直到环保部,但一直以来,环保部门是缺乏强硬执法手段的“软衙门”,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变,正在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有必要授予环保部门强制执法权,让环保部门成为对污染企业拿得出强力反制手段的“硬衙门”。环保部门的确应被授予更大的权力。另一方面应该发挥公众监督污染、监督监督者的作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益诉讼应该“松绑”,让民间力量通过诉讼、索赔,对污染企业形成有效的震慑。

联防联控跨省水污染

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文1篇9

这里介绍的是某些生态设计的衡量标准。然而,要提醒设计者的是,生态设计不只是满足这些标准,而是要尽量全面的确保一个设计: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的不可再生能源产生最小的系统影响(或者产生最大的有益影响)。

生态设计牵扯到对设计的整体考虑,对被设计系统中能量和材料的慎重使用。通过设计、努力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牵扯到被设计系统中从原料到废弃物的周期。

我们可以在一套包括建设环境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框架里,构筑这些需要考虑的要素。这些相互作用类似一个开放系统的概念。基于以上要素,这些相互作用可被归纳为几种基本类型:

被设计系统的外部相互依赖性(系统的外部或者环境关系);

被设计系统的内部相互依赖性(系统的内部关系);

能量和物质的内外交换(对系统输入);

在一个设计的生态研究途径中,我们必须同时考虑所有这几方面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二、关键的衡量标准

1.评估对建筑的需求:把使用者置于硬件之前考虑;评估提供内部环境系统保障的水平。在对设计进行投资之前,从生态敏感的角度,评估设计要点、项目依据和使用者要求。

2.评估建筑用地:地段规划(例如建筑位置、凹凸轮廓、道路和铺装区域等)应该基于生态的土地使用方式。建筑要布置在地段内,对所处地方的生态系统产生最少的破坏和影响的部分。结合有当地特色的动植物种群,提高地段的生态价值。

评估风对当地的影响:减少风对步行者和周围建筑影响。

检验对其他建筑的阴影遮挡;确定建筑在地段中的位置,要避免存在的对附近建筑和地段的遮挡。建筑的体形可以基于地段的日照包络线,从而避免对附近的地段潜在的阴影遮挡。这一点影响到比邻地段潜在的太阳能应用以及温带气候地段的越冬情况。

检验室外噪音:通过设计,保证暴露的最近的居住建筑室外的噪音强度,低于一天中早晨7时至夜间11时中任何时段的背景噪声水平不少于5分贝,并且不超过至夜间11时至次日早晨7时中任何时段的背景噪声水平。

3.评估建筑的属性:加入材料的完整再生周期和再生可能性因素,考虑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用到的材料里体现出的能量价值的作用。考虑地方性材料在建筑主要构件中的作用。

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检验建筑生成物中材料和能源流动带来的环境影响。

评估自然资源消耗量和再生材料:具体安排材料来考虑自然资源枯竭(例如木材/来自可持续资源的木材产品)。适宜条件下破损材料的再利用。

评估危险材料:在任何可能的、无法获得经济的可供选择方案的场合,避免具体使用已知的危险材料(如木材防腐剂)。

评估建筑施工的影响:建筑施工操作不应当导致地段内以及附近地段的生态系统破坏。一个"可持续"的设计的长期成功,也需要对施工、委托和建筑使用的控制予以格外的重视。

需要承包商写进合同的环境操作包括:发展及实现一个该工程的环境方案;尽可能减少废物;充分利用能量及其他资源,防止污染;尽可能利用再生或可再生材料或部件;尽量减少交通需求(包括运进/出材料);合理地处理不可避免的废物,包括完全服务从有关法规。工程结束时清理现场。

评估外部景观设计:通过地段规划和景观设计可以实现微观气候改善。四项主要因素影响人的舒适度:日光辐射、气温、空气流动、温度或降水。当这些要素的综合效果不对人产生不适的压力时,条件就达到了人的舒适范围。室外气候越接近这一范围,创造室内气候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少。景观形式能够对建筑的能量消耗起到有益的作用,因而减少费用,改善微观气候。景观设计应当以改善建筑周围空间的微观气候为目的,为使用这个空间的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环境。提供一个建筑与景观结合的设计充实地段的特征。被设计的系统与景观植物的结合,造成当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弹性。利用竖向景观和植物降低周围的气温。

4.评估建筑操作的影响:最大限度地被动式能量系统利用周围能量的渠道:建筑体形、建筑朝向、立面设计、日光控制装置、建筑外观色彩、竖向景观、自然通风,要设计能够让所有使用者理解并且实现控制的简单的控制措施。

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更新资源(例如光电能源)。

减少由于消耗能量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控制二氧化碳生成少于50千克/年·平方米。

控制酸雨: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应低于200毫克/千瓦小时。

避免由于CFCs,HCFCs和卤素引起臭氧消耗:使用不含卤素的无臭氧消耗制冷设备;结构与围护部分用无臭氧消耗的隔离。

通过设计,实现可循环材料的储存:适宜条件下,为隔离储存供再利用的废物和可循环的收集物,提供充分的空间。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的被动系统。被动吸烟和潮湿:把占多数的空间设计为自然通风,禁止在室内吸烟;避免需要潮湿的植物;在非自然通风场所,慎重设计温度系统;室内空气质量应当在C25升/人(例如不经过再流通的完全新鲜空气);利用自然通风装置。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和人工照明的被动系统:通过照明,在办公室提供高质量的视觉舒适。尽量扩大利用日光的工作面积,达到用于办公的总面积的至少80%,达到英国制定的日光照明标准BS8206的第二部分。有输出波动的所有灯具(例如荧光灯),都应当安装高频镇流器;使用灯具隔栅或特制玻璃等。

检验热舒适和过热:尽量减少由于利于被动式设计因素来补充计划中的自然通风和夜间制冷措施,而产生过热不适风险。通过CIBSE一致的计算实现令人满意的操作。

控制室内噪音:在办公室和会议室所实现舒适的声学环境。私人办公室和小会议室――40分贝;大会议室――45分贝,建筑的声音隔绝和降低噪声与英国标准BS8233:1987一致。

检查寿命周期内的能量消耗(例如能量转换的有效性),尽量减少操作中的能量消耗,它本身正是在建筑能量使用中占最大份额。

评估水污染:减少地段内水流失,以从地表水流失方面,在源头管理污染。促进水分吸收和返还地下水。

评估交通运输能量:尽量减少地段内小轿车停车;制定政策鼓励公共交通,不提倡使用小轿车。评估室内空气质量:微粒过滤;

评估空气质量/二氧化碳;装修/保养;通过可开启窗提供自然通风,保持CIBSE推荐的换气率。避免空气闭合流通;利用室内植物吸收VOCs。

设计内部水保存:以减少从干管到饮用水的需求量为设计目标。水循环计划;雨水利用;废水处理计划:下水道沉积物利用;水效率管理措施;水泄露;景观地区的浇灌系统应当利用;雨水应当被收集并循环(如用于卫生间冲水)。

减少或恢复废弃材料和热量:通过设计,恢复由建筑操作而产生的废弃材料和热量;考虑储藏运输供循环的材料。

检查内部装备:基础建筑提供可以变动位置的会议室和商务中心。通过设计,避免浪费;家具布置允许经过最小的改动而实现灵活的人员分组安排。检查危险材料的使用。

5.评估在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所有材料和设备的修复:充分考虑再利用和修复的可能性。

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文篇10

航空活动在给人类经济、社会和文化交流带来快捷、便利的正效益的同时,对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地球也正产生着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航空噪声问题航空噪声可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如损伤人的听力、干扰人的睡眠、诱发各种疾病、削弱儿童认知能力、影响胎儿发育等[4]130。自现代喷气式飞机在20世纪60年代被引进民用航空以来,航空噪声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获得了巨大的改善和提高,现在单个飞机产生的噪声比50年前要减少75%以上[1]24。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航空公司的全球网络布局逐渐形成,不断新建、扩建机场,航空运输的宽度、厚度和密度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带来的航空噪声改善正被不断增长的空中交通运输量所消减。根据国际民航组织预测,空中交通运输量预计还会持续增长,暴露于严重航空噪声影响的人数预计将在未来增加而不是减少[1]24。另外,由于公众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提高,人们对航空噪声已经变得更为敏感。因此,噪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航空环境关切点。

(二)航空排放问题航空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航空低空排放对近地面空气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航空高空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在航空器“起飞和着陆(LTO)”循环周期内,即地面以上至3000英尺/915米低空范围内,航空器排放的一氧化碳(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HC)、碳氧化物和烟雾会对周边人群的健康造成直接损害和潜在性影响[1]29。此外,航空器在8~13千米高空巡航时,因航油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CO2)、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可以改变大气的构成,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促成因素[5]68。其中,航空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航空总排放量的70%,水蒸气稍低于30%,其他气体不多于1%[1]33。二氧化碳的排放,尽管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的危害性影响,但它却是最重要的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被大量释放并长期滞留在大气,特别是高空中,对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具有直接和倍增性影响①。资料显示,目前航空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人为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已经占到2%,国际航班约占其中的62%[1]33。考虑到全球航空运输量预期每年约3%~4%的递增速度,即使通过技术革新改进航空燃油效率也仅能部分抵消航空二氧化碳的增量排放②。因此,航空排放尤其是航空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正日益成为重要的航空环境关切点。

(三)航空事故引发的环境问题航空事故发生的几率基本上是随机的,以百万航班量的基数来看,航空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③。但航空事故从概率上讲依然不可避免且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在2004年“11•21”包头空难中,除人员死亡外,还对事故现场的南海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大幅下降,空难事故中心区部分生物类别绝迹。根据中国环境科学院评价中心对湖水的检测,空难事故对南海湖造成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达1.05亿元[6]。

(四)航空废水、废弃物问题航空器的清洁、保养、喷涂、除冰、维修以及航空运输中的餐饮服务等会产生大量废水、废弃物,这些废水、废弃物如果不及时有效处置,会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二、国际航空环境法的形成与演进

航空活动会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对航空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国际法律调控和规范引导,形成了国际航空环境法。由于航空环境保护具有行业性、专门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因此,国际航空环境法主要依托国际民航组织(ICAO)开展工作④。

(一)1944年《芝加哥公约》对环境问题没有直接规定《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又称《芝加哥公约》)于1944年在美国芝加哥签订,并于1947年生效。《芝加哥公约》是迄今为止有关国际民用航空领域最为重要和基础的国际公约。公约确认了国家航空原则,明确了不定期航班和定期航班的飞行权利,规定了航空器的国籍和航空便利化措施,设立了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建立了航空争端解决程序,构架了国际民用航空基本法律框架。但受制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制定公约之时对航空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损害及其法律规制问题未作任何讨论和考虑,在《芝加哥公约》总共22章96个条款中,没有任何章节或条款直接明确规定航空环境问题。尽管《芝加哥公约》对于航空环境问题没有任何直接规定,但是,公约仍然为后来国际航空环境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具体体现在:首先,公约构架的国际民用航空领域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国际航空环境法律规则的形成中得到普遍遵循,构成国际航空环境法的基础,如航空原则、航空可持续发展原则、航空运输机会均等原则以及航空运输资料报告制度等;其次,《芝加哥公约》特有的附件机制为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将环境问题锲入公约体系用以约束缔约各国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从而使《芝加哥公约》体系能够包含具体的航空环境问题;最后,国际社会有关航空环境保护方面形成的决议、宣言和建议等主要依靠国际民航组织推动,而国际民航组织是根据《芝加哥公约》成立的,其组织结构、法律能力、权利来源等均源自于《芝加哥公约》。

(二)利用《芝加哥公约》附件机制将环境问题锲入公约体系根据《芝加哥公约》第54条第12款之规定,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理事会有权制定并随时修订公约的《附件》,这些《附件》构成公约第6章的“国际标准和建议措施”,对缔约各国具有约束力,缔约各国仅可根据公约第38条“背离国际标准和程序”中规定的通知程序方可背离①。这就是《芝加哥公约》的附件机制。该机制为后来国际民航组织将环境问题锲入公约体系用以约束缔约各国提供了可能。我国已故著名国际航空法专家赵维田先生曾评价道:用《附件》制定法律规则以弥补公约的缺陷和不足,是国际民航组织掌握的一项十分灵活、有效又备受国际社会称赞的职权[7]86。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拥有的这项职权被称为“准立法权”,在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组织体系中,尚无任何一个其他国际组织具有此种权力[7]86。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充分利用公约附件机制,并不断扩展和更新附件内容,使国际民用航空规则在基本法律框架保持不变的同时,又不断顺应、反映和引导着国际民用航空领域的新发展、新问题②。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民航组织开始关注航空环境保护问题[1]6。1968年国际民航组织大会通过决议,指示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制定国际规范和相关指导材料以控制航空器噪声。1971年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了处理与航空器噪声有关各项问题的《附件16》。这次会议后不久即成立了航空器噪声委员会(CAN),以协助国际民航组织为不同类型的航空器制定噪声合格审定要求③。该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制定了对《附件16》的第1次修订。该修订于1973年开始执行,包括对将来生产的和派生型的亚音速喷气飞机进行噪声合格审定。在随后举行的各次会议上,航空器噪声委员会制定了未来的亚音速喷气飞机和螺旋桨飞机的噪声合格审定标准,以及在今后生产现有型号的超音速运输机和直升机的噪声合格审定标准,同时还制定了未来的超音速飞机、螺旋桨STOL(短距起降)飞机和所装辅助动力装置以及相关航空器系统在地面运转时的噪声合格审定准则[2]30。几乎在对航空器噪声制定国际准则的同时,国际民航组织也开始对航空器发动机排放采取具体行动。1971年国际民航组织大会通过决议,着手为控制某些型号航空器发动机的排放制定国际标准。这些标准在1981年首次通过后不断修订。《附件16:环境保护》的范围也因此得到扩大并改编为两卷:第I卷是与航空器噪声有关的规定;第II卷是与航空器发动机排放有关的规定。在《附件16:环境保护》第II卷中,禁止1982年2月18日之后制造的所有涡轮发动机航空器有意向大气中排放原油;规定了1983年1月1日之后制造的意图作亚音速推进用的涡轮喷气和涡扇发动机的烟排放限额;对于意图作超音速推进用的发动机,1982年2月18日之后制造的发动机适用类似限额;规定1986年1月1日之后制造意图作亚音速推进用的大型涡轮喷气和涡扇发动机的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限额[2]31。通过《芝加哥公约》附件机制,将环境问题锲入公约体系用以约束缔约各国,这对于航空环境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按照《芝加哥公约》第90条的规定,公约《附件》需经理事会会议2/3以上多数票方能通过,加之,《附件》会对缔约各国产生实质性法律约束力,各国态度均较为谨慎,因此,《附件》的制定与修订并不容易。目前来看,《附件16:环境保护》的内容集中于规定不同型号航空器噪声和航空器发动机排放的国际标准,主要采用技术性措施,关注航空器噪声和地面空气质量改善,对于航空减排、减噪中的运行措施、市场措施以及航空温室气体排放等其他方面较少涉及,而航空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依靠公约附件形成的规范并不充分。

(三)以决议、宣言、建议等构筑更广泛的国际航空环境“软法”规范“软法”是指在严格意义上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又具有一定法律效果的国际文件。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宣言、建议等绝大多数都属于这一范畴。“软法”对各国不具有法律拘束力,通过的程序较为简易,可以在各国就有拘束力的法律规范达成共识之前,迅速反映国际社会或有关国家对某一领域或问题的关注和愿望,能够对有关国家产生“软约束”效力,发挥指引和导向性作用。一些重要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通过的决议、宣言、建议等,可能会促成国际公约的签订或国际习惯的形成[8]456。“软法”在国际航空环境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国际民航组织以大会决议、理事会指导材料、高级别环境会议宣言和建议等形式,构筑了庞大的国际航空环境“软法”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机场规划手册》第2部分“土地使用和环境控制”(Doc9184号文件)、《飞机噪声管理平衡做法指导》(Doc9829号文件)、《连续下降操作手册》(Doc9931号文件)、《国际民航组织运行措施指南》(Cir303号通告)、《关于机场和空中航行服务收费的政策》(Doc9082号文件)、《国际航空运输领域收税政策》(Doc8632号文件)、《与当地空气质量有关的航空排放收费指南》(Doc9884号文件)、《航空排放权交易使用指南(草案)》(Doc9885号文件)、《自愿减排措施指导原则和范本》、《国际民航组织高级别环境会议的宣言和建议》、《国际民航组织航空替代燃料会议的宣言和建议》等规范性文件。这些“软法”规范涵盖航空减噪、减排方面可采用的技术措施、运行措施和市场措施(市场措施中又包含排放权交易、收费措施和自愿措施等),以及航空环境保护方面可持续燃料的开发与部署等较为广泛的领域。在国际航空环境“软法”规范体系中,国际民航组织的大会决议起到了基础性地位和作用。1971年,国际民航组织大会通过决议,承认可能与航空活动有关的有害环境影响,并要求国际民航组织负责指导国际民用航空的发展,发展的方式应造福世界人民,并实现民用航空的安全和有序发展与人类环境质量之间最大的兼容性[2]30。这一决议阐述的航空与环境之关系以及处理航空与环境冲突时的基本立场,被后来一系列同一内容的决议、宣言和建议等不断重复、反复援引,成为国际航空环境习惯法规则存在的有力证明。此后,在每届国际民航组织大会决议中,航空环境均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国际民航组织于2010年9月28日—10月8日第37届大会上通过的A37-18号决议(《国际民航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持续政策和做法的综合声明———一般规定、噪声和当地空气质量》)和A37-19号决议(《国际民航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持续政策和做法的综合声明———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在航空环境保护方面相关进展的最新反映[9]。其中,A37-19号决议是国际民航组织首次对“航空与气候变化”问题单独形成决议。

(四)简要评论如果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算,国际航空环境法已历经40多年。40多年间,国际航空环境法从无到有,依托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形成了以《芝加哥公约》为基础,以《〈芝加哥公约〉附件16:环境保护》硬法规范为核心,以国际民航组织系列性决议、指南、宣言、建议等软法规范为的规范体系,涵盖了国际航空环境保护领域的噪声、地面空气质量、气候变化以及航空可替代燃料的开发与部署等较为广泛的议题。可以说,国际航空环境法作为国际航空法和国际环境法的一个新的交叉分支已经初步形成。纵观国际航空环境法的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如下演进和变化:1.从关注地面环境到关注全球环境。20世纪90年代前,国际社会集中于对航空器噪声和航空器发动机排放引起的当地空气质量进行法律规制,这两个方面尽管存在诸多不同,但均是有关机场及机场周围地面环境的改善。20世纪90年代之后,基于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提高和普遍关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在《京都议定书》第2.2条对于航空排放做了原则性反致规定,将其交由国际民航组织努力①。此后,国际民航组织环境保护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更为关注航空器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相关政策和应对措施上。2.从主要规定技术标准到综合采用各种措施。在对航空噪声、排放问题进行法律规制时,早期的法律规则手段主要是对各种不同型号的航空器制定噪声和有害气体排放标准,这对于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航空器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是有效的。但是,除这些技术标准外,合理的空中交通管理与规划、有效的地面机场运行措施对航空环境的改善也是有益的。此外,技术标准能够淘汰落后者,却不能激励先进者,而采用市场措施,如航空环境收费措施和航空排放权交易等,却可以激励航空环境改善进程中的先进者。因此,国际航空环境法律规范正日益从技术规范扩展到包含收费、收税、排放权交易以及航空可替代燃料的开发与部署等更为广泛的内容。

三、国际航空环境法发展展望

尽管国际航空环境法已初步形成,但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对“航空与气候变化”问题的法律规制可能面临更大挑战和发展困境。这是因为:首先,人类对地球气候系统的科学认知尚不确定。在气候科学领域,由于地球气候系统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当前国际科学界对于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的认识远未形成定论[10]。“气候变化”已成为能够左右上万亿公共资源和政策措施的问题,它与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关系交织,这更增加了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不确定性。具体到航空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关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曾于1999年《航空与全球气候》的特别报告。该报告明确,就航空排放对于全球气候系统某些方面的影响已经十分了解,但另一些方面,如航空器卷云、凝结尾迹和雾以及氮氧化物、甲烷等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则并不了解[11]。一些关键领域或问题上科学理解的不确定往往会限制和制约相关措施和规则的达成与执行。其次,航空环境利益不一致形成了不同的国家集团。虽然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全球性问题,但其间不同国家具体的航空环境利益并不一致。航空业发达国家与航空业发展中国家、航空活动量大国与航空活动量小国、小岛屿国,这些不同的国家集团有着不同的利益考量。如欧盟,由于其航空业非常成熟、低碳技术与管理经验世界领先,这促使其积极推进国际航空环境政策的形成。2008年欧盟通过2008/101/EC法令,将全球进出欧盟机场的航空公司的排放问题,均纳入其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系统[12]。欧盟此举遭到美国、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反对[13]366-369。美国对欧盟将国际民用航空纳入欧盟排放交易系统不满,认为欧盟此举违反了《芝加哥公约》规定的国际义务以及双方签订的双边航空协定[14]。美国航空运输协会联合美国大陆航空、美国航空、美联航三家航空公司采取实际行动,向英国法院提讼,要求停止欧盟将全球进出欧盟机场的航空公司强制纳入欧盟排放交易系统的适用[15]127。中国、印度作为航空业发展中国家,则对欧盟航空排放交易指令中不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单轨制”做法明确反对[16]。再次,国际航空环境法基本理念的确立尚需要假以时日。国际航空法以《芝加哥公约》为基础,确立了“平等、无差别”的基本理念,国际环境法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确立的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国际航空环境法作为交叉学科需要协调这两种基本理念和价值体系的冲突,究竟何者优先?发达国家可能更强调“平等、无差别”,发展中国家则会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此外,航空贸易利益与航空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国际航空环境法还必须处理好航空可持续发展与航空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二者的优先位序。目前,这些基本理念层面的问题尚没有很好解决。确立国际航空环境法的基本理念,处理好“国际环境正义”与“国际贸易公平”、“航空贸易利益”与“航空环境保护”等矛盾体的关系,尚需要假以时日。最后,国际航空环境法关键领域制度构架存在严重分歧。国际航空环境法在发展早期更多的体现为技术性标准和措施,没有太多技术以外的复杂因素掺杂其中,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航空与气候变化”问题将成为国际航空环境法发展的关键问题,而这一领域的国际斗争十分复杂,制度构架非常困难。“航空与气候变化”问题远比航空噪声和地面空气质量问题复杂,尤其是在通过“市场措施”减少航空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早已超出技术规范范畴,关涉到航空运输发展权、世界航空运输格局重塑、排放权交易市场主控权等敏感的政治、经济利益争夺,国际社会存在很大分歧[17]23。虽然存在上述困难和发展障碍,但依然有很多因素会促进国际航空环境法继续朝前发展,包括:第一,科学认识会不断提高。科学界不会中断对地球气候系统的探索,同样也不会中断对“航空与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继1999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航空与全球气候》的特别报告后,此方面的内容不断更新,目前,最新版本是2007年的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的第五次评估报告将于2014年完成[18]。此外,《国际民航组织2010环境报告》更是详尽反映了此方面的最新成果①。科学认识的不断提高,会使相应的法律措施和规则更具合理性。第二,航空技术会不断进步。航空技术不断进步,既体现在航空燃油、运营效率不断提高上,也体现在航空可替代燃料的开发与部署上。航空可替代燃料实际上已经存在,只是尚没有足够的数量用以满足商业航空整体燃料需求[19]。航空技术进步会推动国际航空环境法的发展,同时,国际航空环境法也为航空技术进步提供制度性保障。第三,国际共识会不断增加。尽管各国存在不同的航空环境利益,但环境和气候系统作为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东西南北之分,全球人类环境安全的新概念、新要求,迫使世界各国需要建立积极、务实、相互联系的新框架,共同进行全球环境治理,共同的地球利益仍会促使国际社会在一些关键领域共识不断增加。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航空环境法尽管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发展难题,但在科学界、航空运输业界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的持续性努力下,在国际民航组织及其会员国强烈政治意愿的支持下,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提高、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际共识的不断增加,国际航空环境法体系会日趋完整、基本理念会逐步清晰、法律效力会不断加强,国际航空环境法这一分支学科会日益成熟。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国际航空环境法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航空与气候变化”问题将日益成为国际航空环境法的核心问题由于国际社会对于航空器噪声和航空器发动机引发的地面空气质量问题关注较早,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硬法”和“软法”规范体系,比较而言,对“航空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历时较短,目前形成的均为“软法”规范,尤其是在通过市场措施减少航空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国际社会还存在很大分歧,加之,“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议题,并非短期能够解决,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航空环境法发展的重心将集中于“航空与气候变化”问题,会寻求一些突破性进展。此外,航空环境治理中的融资、适应、可持续燃料开发等衍生问题,也将成为今后国际航空环境法的关注点。但是,前面提及的航空事故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航空废水、废弃物问题,由于可以纳入既有的民事责任赔偿和环境监管体系之中,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国际航空环境法不会特别关注。

(二)“区别”基础上的不歧视和机会均等的基本理念将逐步得到确立以《芝加哥公约》为基础的国际航空法确立了“平等、无差别”的基本理念,要求各缔约国在提供航空服务竞争上给予运营商“公平和均等的机会”,在诸多双边航空运输协议中也均有类似的表达。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航空运输服务附录》中尽管将航空运输服务领域适用的范围限制得很小①,但也遵循以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为保障的平等待遇。贸易主体的平等对待是公平竞争的前提。但另一方面,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的国际环境法确立的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该原则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环境领域开展合作并产生实际功效的前提,历史和现实的差异决定了该原则的正当性。国际社会将会越来越意识到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做区分,用同一标准和规则去苛求它们承担相同的国际航空环境责任,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在“区别”基础上不歧视、保证机会均等,实现实质上的公平、正义,这与《芝加哥公约》“平等、无差别”的基本理念并不冲突。

(三)航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兼容的基本理念将逐步得到确立曾是20世纪人类文明、进步象征的飞机被环保人士描画为“吞云吐雾”的怪兽。“愚蠢号飞机”②为给地球“降温”,通过各种抗议行动“炮轰”高空中的飞机,呼吁公众抵制短途飞行和机场扩建。据研究,地面上排放的二氧化碳通常需要50年左右才会上升到大气层的平流层,而在900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则直接将二氧化碳排放在平流层;一架航班进行一次跨越大西洋飞行对大气层带来的破坏,远大于一辆汽车在地上开一年[20]。航空对环境负面影响的“面纱”逐渐被揭开,环境保护的内在压力迫使人们对航空业的持续增长产生怀疑和担忧。但另一方面,航空可持续增长对于保障未来各国经济与社会文明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设想,如果为了保护环境而阻止、限制或抑制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并非明智之举,特别是对于航空业发展中国家和航空业待发展国家来讲,阻滞航空业发展的政策实际是“因噎废食”。因此,迅速采取有效行动,尽可能降低航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航空以与环境质量相兼容的方式持续发展,是明智之举。

(四)限制和减少航空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行动框架会逐步完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于2010年通过的A37-19决议标志着航空温室气体减排全球行动框架已初步形成。在该决议中,航空温室气体减排全球量化目标得以确定,即在2050年之前全球年平均燃油效率提高2%;具体措施和实现机制上,不对单个国家分配义务,不处理国内航空,鼓励各成员国向国际民航组织提交国际航空减排行动计划[21]。客观上讲,该决议仅为航空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国际努力的初步成果,其局限性在于:(1)效力上,决议本身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约束力,对于国际民航组织的各成员国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作用,中国、欧盟等国家还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条款提出了保留;(2)目标上,仅明确了航空温室气体的相对减排目标,没有绝对减排目标;(3)实施机制上,各成员国不承担实质性强制航空减排的国际义务。今后国际航空环境法的发展必定会努力协调不同国家利益集团的不同利益关切点,顾及不同国家的情况和能力,强化并逐步完善航空减排全球行动框架。

(五)航空排放“市场措施”全球框架逐步形成“市场措施”包括排放权交易、与排放有关的收费或收税、排放抵消等。与传统的依靠“命令和控制(commandandcontrol)”进行排放限制的监管措施相比,市场措施更具灵活性,更能激励航空环保技术革新和成本投入[22]751。自1998年以来,国际民航组织环保委员会(CAEP)承担了各种市场措施的技术和经济研究工作,形成了多项政策和指导材料。但是,通过市场措施减少航空温室气体排放远比通过技术规范和运行措施改善航空环境复杂得多,尤其是在跨国航空排放权交易规则方面,涉及跨国管辖权的行使、全球排放权交易市场主控权、排放权交易资金分配与使用等利益之争,国际社会分歧很大。目前,在此领域仅通过了一项草案———《航空排放权交易使用指南(草案)》(Doc9885号文件)。在国际民航组织最近更新的A37-19决议中对于“市场措施”也只做了灵活处理,将一些市场措施的指导原则列于决议附则之中,请理事会继续在此领域开展工作[21]。可以预见,随着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工作的不断推进,航空排放“市场措施”全球框架会逐步形成。

四、结论

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文篇11

【关键词】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科学监测

0.前言

环境空气监测是由环境监测机构规定程序和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的各种环境要素而进行技术性监测,对环境行为符合法规的情况进行执法性的监督、控制和评价的全过程。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和产业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调整,许多城市在城市环境、城市建成区规模和人口数量、分布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呈现出监测点位数量上的不足或者空间分布上的不科学,不能继续满足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的技术要求,从而面临着需要不断进行优化。

1.国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特点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国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构成特点比较简单,环境监测部门把从监测站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再由行政部门一级一级的上报。国内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部门都是独立的各项操作都是由监测站的人员完成的。这样的系统已经落后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完善。

2.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主要组件

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主要组件包括:质量保证的实验室、中心计算机室、系统支持的实验室、各个下属的监测站等。(1)质量保证的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所有的监测设备的保养和审定,对检修后的设备进行校准和技术指标的审核,制定和落实系统的质量监测的控制措施。(2)中心计算机的主要工作的内容是通过各种通通讯方式来收集各个下属的监测站监测到的数据和监测设备的工作的信息,并且判断收集到的信息检测和存储,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对下属的监测站远程监测、诊断。(3)系统支持的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和设备的维护;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的进行检修和更换。(4)下属监测站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全程的自动监测、收集、储存监测到的信息,按照中心计算机的要求准时的向中心计算机发送监测的数据和仪器设备工作的状态。

3.在现代社会加强监测能力尤为重要

不断的完善环境空气监测,正确的选择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控制点,促进国家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提高地区性的污染物质的监测水平,不断发展农村特殊性空气监测站和地区性的监测站的建设,使环境质量监测的结果更加贴切实际情况,符合人们的亲身的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空气质量的好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为了让人们了解环境情况,监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效果,应该准确的环境监测的信息,加强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能力。

4.顺利推进保证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部门应提高组织领导的能力,完善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协调机制,制定本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的方案,把各阶段工作的任务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做到部署任务、检查问题、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2)各级环保部门应该和同级的财政部门沟通,把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能力的建设和完善加入到公共财政开支里面,国家和地方应该共同承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建设和完善。(3)各级环保部门应该依据现在的发展形式对环境空气监测的要求,规划对监测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定期的进行人才的培训,把培训各类技能性的人才、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和综合性的管理人才为主要目的,促进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保障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的控制提供人才。

5.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我们国家的自动化的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发展的形式,提出了以下的几点意见和建议。(1)把环境监测部门的责任要明确的区分开,不同时期的责任分配到个人。比如:校准日常使用的仪器,每年对仪器进行审核,对收集的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数据的优化应该由专人进行负责。(2)从监测站收集到的数据,经手人必须要谨慎保存原始数据,经手人对数据的修改和筛选的权限要保密,以便于在以后的审核或者是调用这些数据的时候有据可依。(3)不断的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区域性的网络系统。现在21世纪是网络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已经大范围的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去了,要把信息做到透明化是现在环境空气监测全程质量控制的目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环境空气监测的系统,促进信息的集中的处理和数据的不断优化,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4)要不断的完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按照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现在地级以上的城市都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分批的把缺少的监测设备补充完整。根据地区特点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各个监测点位之间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数据的传输的系统,和网络化的监控平台,进而提高各市、地区的城市自动化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

6.小结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日益重视的社会中,展望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未来的发展,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探测,对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监测以及对食品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检测都对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米、薄膜技术等新材料研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气体传感器集成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气体传感器将在充分利用微机械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传感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智能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研制能够同时监测多种气体的全自动数字式的智能气体传感器将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杨亚洋.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

[2]谢晓实,魏东明.关于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的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03(1).

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建议范文篇12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频频挑战着人民的生存底线,在今年的两会会场上,这成为与会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之一。

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施耀忠则认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多发,主要原因一是相关部门职能交叉,监管漏洞多。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的政府部门有13个,具有行政执法管理职责的部门有5个,难以做到食品安全监管的无缝衔接。二是暴利驱使,违法成本低。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徐沪曾在第三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上称,2011年上半年全国侦办食品非法添加犯罪案件1100多起,涉案金额达到8亿元,却存在着惩处力度不够的困境,例如在一起销售可以饲养上万头猪的“瘦肉精”案件中,4名主犯只被判了轻刑、缓刑。

施耀忠建议完善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借鉴市场经济法制成熟国家的做法,在制度设计上综合考虑以实际损害作为惩罚性赔偿数额确定的依据、以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款作为惩罚性赔偿的基数、引入浮动限额制度确定赔偿数额的倍数,以及对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企业适用惩罚性赔偿等,加大食品企业的违法成本,有效遏制其违法冲动。

吴明认为,食品、空气、水、居住安全等涉及到卫生、环保、药监、工商、住建、质检、农业、交通运输、公安等多个政府管理部门。一方面,各部门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掣肘;另一方面,与食品安全、水和空气质量等有关的标准不完善,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和有效约束。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光伏行业优劣势范例(12篇)

    - 阅0

    光伏行业优劣势范文1篇1这是日本用以应对福岛地震引发的核能危机的新办法。两年前,该国大规模推出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补贴政策(FIT)支持兴建太阳能电站,并鼓励光伏系统在住宅和.....

    电气自动化技术特点范例(12篇)

    - 阅0

    电气自动化技术特点范文篇1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检测技术;现状;发展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1-0000-00我国是一个由工业作为主导的国家,要想使得我国的经.....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